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国培学习计划

国培学习计划精品(七篇)

时间:2022-12-25 04:09:5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国培学习计划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国培学习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执行教研组的工作计划;结合物理学科教师专业成长特点和当前教研的实际情况,以“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探索,在研究中进步,在创新中提高”为原则,以当前学校信息化普及程度高、实验室配备基本齐全为契机,以提升全体物理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宗旨,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新课程改革为切入点,以提高有效教学为落脚点,使我在思想观念、师德修养、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水平、教科研能力、开展探究式教学等方面有较大层次的提高。

二、研修目标

积极探索新课程的理论基础和物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探索新理念下的教学目标的实现、物理学习的基本方式、物理教学过程的本质、物理教学的基本模式和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为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服务.具体有:

1、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认识,树立终身学习、专业化发展的意识,热爱教师工作,爱岗敬业、创新进取,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开展教学研究积极性,致力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探究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胜任物理教育教学工作,并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敢于突破常规、积极尝试,形成和发展自己的教学风格。

3、掌握一定的现代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积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的整合;树立教育科研意识,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提高科研能力。

4、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三、研修措施

1、珍惜国培的机会。每天按时学习,保证学习的时间和质量。遵循学习的要求和纪律,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及时完成学习作业。

2、教学中注重应用信息技术教学能力,充分利用学校的良好教学条件,掌握白板,投影,录播等运用能力,提高教育质量。

3、积极参与研讨,积极发言,加强学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多写研修日志,在反思中完善自己。

篇(2)

1继续教育的形式单一,主要以知识讲座讲为主,自学及外出脱产培训为辅

1.1医药生产或销售企业提供的新药介绍,此类讲座通常是企业为了宣传自己的产品,其内容也只限于产品介绍,主要宣传其功效,其它方面诸如:不良反应、具体的临床使用等介绍的较少,并且通常占用的是休息时间,易产生反感。

1.2某些学会或协会举办的继续教育培训,其内容多,时间短,而且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并且没有可以复习使用的教材,上完课没法消化和复习讲课内容。

l.3科室组织的业务学习,布置学习内容,要求自学,缺少必要的学习指导及学习监督考核,因此学习效果和自觉性无法保证。

1.4选派人员进行系统化的脱产培训,主要是参加临床药师培训,这种继续教育系统而且有针对性,但由于名额限制,没法普及至所有人,因而无法得到整体提高。这几类现行的培方式说明了在医院的管理中药师素质的提高开始受到重视,继续教育也正在大力的开展,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学习监督考核制度,学习效果无从考评,学习质量得不到保证;缺乏奖惩制度和具体的措施,因此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结果使继续教育沦为走过场,以至于使人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

2安排的学习内容存在知识结构上的不合理

目前很多院校培养的面向医院的药学类专业时,所设置的课程涉及医学类的主要为生理解剖等专业,没有如:病理生理学、诊断学、医学心理学等相关课程,而工作后接受的培训内容也只限于药学相关知识,缺少医学相关知识,并且药学类知识也主要以巩固为主,缺少最新的医药知识及行业动态的学习,这样一来药师的知识结构仍然无法满足现代新的药学服务的需要。

2.1集中学习的时间不够充裕,提供的知识讲座次数较少一月一次都无法保证,可以听讲的名额也是有限的(尤其是某些学会或协会举办的继续教育培训通常每个医院只有二至三个名额),并且每次多则三小时,少则一个小时,学习频率和总的学习时间都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2.2教育培训的方式和内容上,没能充分考虑培训对象的因素,由于人员的受教育程度、职称的不同、接受知识能力的差异,大课性质的集中学习,在内容安排上深浅不好把握,学习效果也就无法保证。那么如何才能使医院药师的继续教育不流于形式,并且能提高药师学习的主动性,有针对性系统化开展培训,体现出继续教育正真的意义?

3多种学习形式相结台、相互补的学习方式

3.1根据人员按职称及学历进行综合评价并分组,指定理论水平较高的药师任组长,分成多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根据成员的情况安排学习计划,统一组织学习,小组之间定期开展学习竞赛。

3.2外出脱产培训的药师在科内开展学习讲座,系统地教授其培训期间所学习的内容,临床药师定期将其参与的临床案例在科内进行学习讨论,使人人都有参与临床的机会,这样理论结合实践更加有利于学习的提高。

3.3聘请相关学科的专业教师进行系统的授课,如针对药师们医学相关知识的缺乏,可以和相关医学院校合作,请专职的教师为药师讲解医学相关课程。

3.4邀请医院各科有关临床专家系统地讲授相关专科的知识,这样作为药师可以对相关的临床疾病有所了解,还可以了解各科的用药习惯,从而达到既避免内部误会,又能更好的为患者释疑解惑,还可提高药师的知识。对于一些专科医院这样做更有利于专科医院的发展。

3.5全员参与编写药讯,使得药师们为出药讯而主动学习,及时地最新的药学知识及政策法规告知临床,从而指导临床,做好医生的助手。

4科学规划学习内容

4.1在以药学为主的基础上,增加相关医学理论的学习(病理生理学、诊断学、心理学等)。

4.2定期收集最新的医药信息及相关政策法规,及时安排学习计划。

4.3还应加强医学职业道德相关内容的学习教育。

4.4合理安排,充分保证学习时间:在制定学习计划的同时计划好学习课时,可以利用上班前、下班前或午餐后的时间,不宜过长也不宜过短,每次半小时,保证高频率(如做倒每次一小课、每月一大课……)。

篇(3)

一、引言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主要依托各类型、各层次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培训基地为“双师型”教师素质提高做了大量工作。培训基地设计培训方案时,主要依据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管理办法》(简称《项目管理办法》)。

2013年9月,教育部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简称《专业标准》),提出《专业标准》作为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本文依据《专业标准》,调研国家级培训基地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培训方案,力求了解培训方案的特点、现状及存在问题,以期为培训基地“十三五”期间优化设计培训方案提供建议。

二、研究对象与内容

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于2012年才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师资培训项目。在已建成的110所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其中有10个基地设置“会计电算化”专业培训项目。根据公开披露的国培方案及剔除数据不全的样本,调查研究以8个国家级培训基地的13份会计电算化专业培训方案为研究对象,培训方案时间跨度从2012年至2014年。研究将培训基地分为财经类学校、师范类学校和工科类学校等三类别。调研内容包括培训方案的培训模式、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等三方面,其中培训内容分析依据《专业标准》,调研13份培训方案课程设置的合理性。

三、培训模式:校企合作是主流,模式内涵缺提炼

《项目管理办法》提出要“以校企合作为主要培训模式”。只有3个国培基地在培训方案中明确提出培训模式,如某财经类学校采用“课室―校园内企业―企业”三位一体的培训模式;某师范类学校探索“分段培训,工学交替”的培训模式;某工科类学校提出“理论互动教学、实训项目驱动、实践‘师傅+学习小组’”的培训模式。其他培训基地的培训模块都体现出校企合作的特点,但未能提炼基地培训模式特点。

目前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在学术和实践层面不断探索改革培训模式。同济大学培训基地创造以“理实一体、双师导向、三元协同”的培训模式。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探索出“上岗+学习+上岗”、“走出去、请进来”等内容的校企合作培训模式。提炼基地培训模式是提高师资培训质量和促进基地内涵建设的必要条件。

四、培训内容:重视专业知识,忽视专业能力和专业理论与师德

《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3个维度。“专业理念与师德”要求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个人素养;“专业知识”要求教师必须掌握的教育教学知识和职业背景知识;“专业能力”要求应具备的教育教学和职业指导能力。表1统计数据显示,三类培训基地课程设计普遍重视“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理论与师德”比例偏低。

依据《专业标准》的3个基本内容的15个领域,统计国培方案的具体课程设计。

(一)“专业理论与师德”内容:“职业理解和个人修养”课程有余,缺少“对学生、对教学的态度与行为”课程

“专业理论与师德”维度对教师提出四方面要求,如何看待职业、对待学生、对待教学以及对待自己。体现“师德为先、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表2统计数据说明,培训基地的课程设计较多关注“职业理解和认识”和“个人修养与行为”。而“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和“教育教学态度与行为”维度的课程设计较少,特别是“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相关课程比例仅有1.03%。

“职业理解与认识”维度要求教师贯彻和遵守教育政策法规,理解职业教育工作意义和根本任务,认同中职教师的专业性以及注重团队合作交流4个细化条目。三类培训学校都开设相关课程,如“国内外职业教育理论与政策”“十二五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教师的特性及职业化”等。

“个人修养与行为”维度要求教师富有爱心和责任心,坚持身体力行,善于自我调节,乐观向上以及举止文明礼貌等5个细化条目。三类培训学校开设相关课程有:“中国传统价值追求”“道德经与师德修养”“中职教师情绪及工作压力应对策略”等。

“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维度要求教师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和信任学生等3个细化条目。唯有师范类学校开设相关课程,如“问题学生的正确认识与教育策略”“教育教学态度与行为”维度,要求教师重视学生全面发展,遵循职业教育规律,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人文素养和创新意识等。如某培训学校开设的“职业形象、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课程。

(二)“专业知识”内容:“职业背景和课程教学知识”课程丰富,缺乏“教育知识和通识知识”课程

“专业知识”是支撑教师“专业能力”的基石,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自身专业发展。《专业标准》从广义角度界定教师专业知识,体现了“学生为本、终身学习”的理念。从表3统计数据来看,培训学校的课程设计普遍关注“职业背景知识”和“课程教学知识”,而“教育知识”和“通识知识”的课程比例较低。

“职业背景知识”维度要求教师了解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相关行业现状及人才需求,了解所教专业与职业的关系,掌握所教专业的职业资格及其标准,了解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和岗位职责,掌握所教专业知识体系和基本规律,如工科类学校开设的“会计行业发展及人才需求分析”“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分析及无纸化考证演练”课程。大部分培训学校都开设了会计电算化专业相关背景课程,如“会计准则最新变化”“新税制改革”“财务会计”等。

“课程教学知识”维度要求教师熟悉所教课程在人才培养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所教课程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掌握学生专业学习和技术技能形成的特点,掌握所教课程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统计数据显示,基地培训课程较多侧重会计电算化专业的理论学习、实训操作以及课程教学方法的运用,如“会计电算化理论专题”“‘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中的应用”“会计信息系统操作与演练(财务链和供应链)”“用友T3财务软件应用能力训练”“行动导向教学法”等课程。

“教育知识”维度要求教师熟悉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掌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了解学生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形成及教育方法;了解学生不同教育阶段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了解学生集体活动特点和组织管理方式等四个细化条目。唯有了解教学对象,才能真正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如某师范类学校开设“职业教育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分析”课程,某工科类学校开设“教学中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程。

“通识知识”维度要求教师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了解中国经济、社会及教育发展,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和具有适应教育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如师范类学校开设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文学欣赏”“重庆重点产业信息化发展动态”课程。财经类学校开设的 “计算网络技术”课程。工科类学校开设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

(三)“专业能力”内容:“教学实施和科学研究”课程充足,“实训实习组织、班级管理、教育教学评价和沟通合作”课程匮乏

《专业标准》的“专业能力”是指教师在具备专业理论、职业实践能力等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实施教育教学和职业指导的能力,体现“能力为重”的基本理念。表4统计数据说明,国培课程设计较多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实施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而对教师的组织指导学生实训实习能力、班级管理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的课程设计偏少。

“教学设计”维度要求教师能科学设计专业教学计划和课堂教学设计,能引导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并能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师范类学校开设“专业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中职教学计划”等课程;工科类学校开设“职业教育项目课程教学设计及项目教材开发”“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设计及实施”等课程。

“教学实施”维度要求教师能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学习兴趣,能运用理念与实践结合的方法,有效实施教学;能指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技术技能训练;能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施教学。财经类学校开设“教学公开课比赛”课程;师范类学校开设的“说课技巧与训练”课程;工科类学校开设的“会计示范课教学”和“现代信息化手段在职业教育的应用”等课程。

针对学生实训实习组织松散,学生权益屡受侵害的现象,《专业标准》提出“实训实习组织”维度,明确教师须掌握组织校内外实习实训的方法,具有和实训实习单位沟通合作的能力,以及熟悉有关法律规章,保护学生人身安全和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如某师范类学校开设了相关课程“会计实训课教学法研讨”。

“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维度要求教师能开展相关教育活动;能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能为学生提供心理疏导以及妥善处理突发事件。如某师范类学校开设了相关课程“班主任工作经验谈”。

“教育教学评价”维度要求教师能运用多元评价方法,结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发展;能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能开展自我评价,及时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如某师范类学校开设了相关课程“教学质量监控和探索”。

“沟通与合作”维度要求教师能平等和学生沟通交流,与同事合作交流,与家长沟通合作,与企业、社区合作互助等。如某师范类学校开设的“中职教师心性完善与高品质沟通”课程。

“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维度要求教师能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并进行教学探索研究;能通过多途径,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如财经类学校开设的“职业学校专业建设与改革”和“专业教师能力建设问题探讨”等课程。师范类学校开设的“职教教改探讨”和“中职教师科研若干问题”课程。工科类学校开设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研讨”等课程。

五、培训形式: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多元培训方式,缺少培训后期跟踪指导

教师专业成长需要创设平等交流、互动合作、共享成果的开放式学习形式。表5数据说明基地的培训方案体现了学习者为中心的多元培训方式,适应职教师资培训需求。2014年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文件明确提出“积极探索网络远程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13份培训方案的培训形式局限于集中培训,几乎没有提及远程培训的内容及形式。

篇(4)

 

一、引言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主要依托各类型、各层次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培训基地为“双师型”教师素质提高做了大量工作。培训基地设计培训方案时,主要依据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管理办法》(简称《项目管理办法》)。

 

2013年9月,教育部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简称《专业标准》),提出《专业标准》作为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本文依据《专业标准》,调研国家级培训基地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培训方案,力求了解培训方案的特点、现状及存在问题,以期为培训基地“十三五”期间优化设计培训方案提供建议。

 

二、研究对象与内容

 

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于2012年才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师资培训项目。在已建成的110所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其中有10个基地设置“会计电算化”专业培训项目。根据公开披露的国培方案及剔除数据不全的样本,调查研究以8个国家级培训基地的13份会计电算化专业培训方案为研究对象,培训方案时间跨度从2012年至2014年。研究将培训基地分为财经类学校、师范类学校和工科类学校等三类别。调研内容包括培训方案的培训模式、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等三方面,其中培训内容分析依据《专业标准》,调研13份培训方案课程设置的合理性。

 

三、培训模式:校企合作是主流,模式内涵缺提炼

 

《项目管理办法》提出要“以校企合作为主要培训模式”。只有3个国培基地在培训方案中明确提出培训模式,如某财经类学校采用“课室—校园内企业—企业”三位一体的培训模式;某师范类学校探索“分段培训,工学交替”的培训模式;某工科类学校提出“理论互动教学、实训项目驱动、实践‘师傅+学习小组’”的培训模式。其他培训基地的培训模块都体现出校企合作的特点,但未能提炼基地培训模式特点。

 

目前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在学术和实践层面不断探索改革培训模式。同济大学培训基地创造以“理实一体、双师导向、三元协同”的培训模式。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探索出“上岗+学习+上岗”、“走出去、请进来”等内容的校企合作培训模式。提炼基地培训模式是提高师资培训质量和促进基地内涵建设的必要条件。

 

四、培训内容:重视专业知识,忽视专业能力和专业理论与师德

 

《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3个维度。“专业理念与师德”要求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个人素养;“专业知识”要求教师必须掌握的教育教学知识和职业背景知识;“专业能力”要求应具备的教育教学和职业指导能力。表1统计数据显示,三类培训基地课程设计普遍重视“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理论与师德”比例偏低。

 

依据《专业标准》的3个基本内容的15个领域,统计国培方案的具体课程设计。

 

(一)“专业理论与师德”内容:“职业理解和个人修养”课程有余,缺少“对学生、对教学的态度与行为”课程

 

“专业理论与师德”维度对教师提出四方面要求,如何看待职业、对待学生、对待教学以及对待自己。体现“师德为先、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表2统计数据说明,培训基地的课程设计较多关注“职业理解和认识”和“个人修养与行为”。而“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和“教育教学态度与行为”维度的课程设计较少,特别是“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相关课程比例仅有1.03%。

 

“职业理解与认识”维度要求教师贯彻和遵守教育政策法规,理解职业教育工作意义和根本任务,认同中职教师的专业性以及注重团队合作交流4个细化条目。三类培训学校都开设相关课程,如“国内外职业教育理论与政策”“十二五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教师的特性及职业化”等。

 

“个人修养与行为”维度要求教师富有爱心和责任心,坚持身体力行,善于自我调节,乐观向上以及举止文明礼貌等5个细化条目。三类培训学校开设相关课程有:“中国传统价值追求”“道德经与师德修养”“中职教师情绪及工作压力应对策略”等。

 

“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维度要求教师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和信任学生等3个细化条目。唯有师范类学校开设相关课程,如“问题学生的正确认识与教育策略”“教育教学态度与行为”维度,要求教师重视学生全面发展,遵循职业教育规律,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人文素养和创新意识等。如某培训学校开设的“职业形象、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课程。

 

(二)“专业知识”内容:“职业背景和课程教学知识”课程丰富,缺乏“教育知识和通识知识”课程“专业知识”是支撑教师“专业能力”的基石,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自身专业发展。《专业标准》从广义角度界定教师专业知识,体现了“学生为本、终身学习”的理念。从表3统计数据来看,培训学校的课程设计普遍关注“职业背景知识”和“课程教学知识”,而“教育知识”和“通识知识”的课程比例较低。

 

“职业背景知识”维度要求教师了解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相关行业现状及人才需求,了解所教专业与职业的关系,掌握所教专业的职业资格及其标准,了解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和岗位职责,掌握所教专业知识体系和基本规律,如工科类学校开设的“会计行业发展及人才需求分析”“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分析及无纸化考证演练”课程。大部分培训学校都开设了会计电算化专业相关背景课程,如“会计准则最新变化”“新税制改革”“财务会计”等。

 

“课程教学知识”维度要求教师熟悉所教课程在人才培养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所教课程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掌握学生专业学习和技术技能形成的特点,掌握所教课程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统计数据显示,基地培训课程较多侧重会计电算化专业的理论学习、实训操作以及课程教学方法的运用,如“会计电算化理论专题”“‘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中的应用”“会计信息系统操作与演练(财务链和供应链)”“用友T3财务软件应用能力训练”“行动导向教学法”等课程。

 

“教育知识”维度要求教师熟悉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掌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了解学生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形成及教育方法;了解学生不同教育阶段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了解学生集体活动特点和组织管理方式等四个细化条目。唯有了解教学对象,才能真正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如某师范类学校开设“职业教育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分析”课程,某工科类学校开设“教学中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程。

 

“通识知识”维度要求教师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了解中国经济、社会及教育发展,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和具有适应教育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如师范类学校开设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文学欣赏”“重庆重点产业信息化发展动态”课程。财经类学校开设的 “计算网络技术”课程。工科类学校开设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

 

(三)“专业能力”内容:“教学实施和科学研究”课程充足,“实训实习组织、班级管理、教育教学评价和沟通合作”课程匮乏 《专业标准》的“专业能力”是指教师在具备专业理论、职业实践能力等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实施教育教学和职业指导的能力,体现“能力为重”的基本理念。表4统计数据说明,国培课程设计较多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实施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而对教师的组织指导学生实训实习能力、班级管理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的课程设计偏少。

 

“教学设计”维度要求教师能科学设计专业教学计划和课堂教学设计,能引导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并能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师范类学校开设“专业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中职教学计划”等课程;工科类学校开设“职业教育项目课程教学设计及项目教材开发”“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设计及实施”等课程。

 

“教学实施”维度要求教师能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学习兴趣,能运用理念与实践结合的方法,有效实施教学;能指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技术技能训练;能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施教学。财经类学校开设“教学公开课比赛”课程;师范类学校开设的“说课技巧与训练”课程;工科类学校开设的“会计示范课教学”和“现代信息化手段在职业教育的应用”等课程。

 

针对学生实训实习组织松散,学生权益屡受侵害的现象,《专业标准》提出“实训实习组织”维度,明确教师须掌握组织校内外实习实训的方法,具有和实训实习单位沟通合作的能力,以及熟悉有关法律规章,保护学生人身安全和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如某师范类学校开设了相关课程“会计实训课教学法研讨”。

 

“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维度要求教师能开展相关教育活动;能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能为学生提供心理疏导以及妥善处理突发事件。如某师范类学校开设了相关课程“班主任工作经验谈”。

 

“教育教学评价”维度要求教师能运用多元评价方法,结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发展;能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能开展自我评价,及时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如某师范类学校开设了相关课程“教学质量监控和探索”。

 

“沟通与合作”维度要求教师能平等和学生沟通交流,与同事合作交流,与家长沟通合作,与企业、社区合作互助等。如某师范类学校开设的“中职教师心性完善与高品质沟通”课程。

 

“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维度要求教师能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并进行教学探索研究;能通过多途径,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如财经类学校开设的“职业学校专业建设与改革”和“专业教师能力建设问题探讨”等课程。师范类学校开设的“职教教改探讨”和“中职教师科研若干问题”课程。工科类学校开设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研讨”等课程。

 

五、培训形式: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多元培训方式,缺少培训后期跟踪指导

 

教师专业成长需要创设平等交流、互动合作、共享成果的开放式学习形式。表5数据说明基地的培训方案体现了学习者为中心的多元培训方式,适应职教师资培训需求。2014年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文件明确提出“积极探索网络远程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13份培训方案的培训形式局限于集中培训,几乎没有提及远程培训的内容及形式。

 

六、结语

 

《专业标准》是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调研已实施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国培方案发现,培训基地的培训模式以校企合作为主流,但缺少模式内涵提炼;培训内容侧重专业知识,而忽视专业能力和专业理论与师德;培训形式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多元培训方式,但缺少培训后期跟踪指导。培训基地需认真研读《专业标准》,以《专业标准》为依据,以基地的培训经验为基础,以培训者培训需求为导向,优化设计培训方案,加大职教师资的教育教学和职业指导专业能力的培训力度,积极探索网络远程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培训形式。

篇(5)

关键词: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教学改革

引言:

从目前我国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现状来看,还并没有彻底摆脱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教学的基本思想仍然是以学科为中心,学生仍然在应试教育的理念下不断被束缚。此外,许多职业学校都没有对体育教学存在着一定的重视,导致了学生对体育课堂的渴望都被学校所束缚,十分不利于学生的心理与生理发展。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未来职业学校教育的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深化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实现我国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发展已经成为了时展的主体。

1、我国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教育的普及我国职业学校的发展速度十分迅猛,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采取怎样的措施都影响着职业学校教育事业的开展,想影响着学生的素质提升。从目前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现状来看,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着以下几个方面:

1.1、体育教学缺乏针对性

第一,我国许多的职业学校中体育课程的开展都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和规范性,许多年前体育就被划分为职业学校的必修课程,但是大多数的职业学校对体育课堂的教学都只是停留在可有可无的思想层面上,一般在体育课堂上教师都让学生进行自由活动,不仅仅没有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也没有实在意义上的教学内容,更存在着有些职业学校不开设体育这门课程,往往在课程表上都有体育课,但是也只是为了应付教育部门的监督与检查,体育课有名无实。即使有些学校都开设了体育这门课程,大多数的体育教师的教学计划都只是应付了事,上课的时候安排的课堂学习计划都是随心所欲。第二,大部分的职业学校在体育的教学内容与方法选取上都缺少针对性。大多数的体育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都比较单调,往往体育课都成为了学生的“课余活动时间”。职业学校的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的设置应该与现阶段一些比较流行的体育运动项目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自主的选择一些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例如:羽毛球、篮球、足球、乒乓球、短跑、长跑等等。这些运动项目都比较受到学生的喜爱,可以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

1.2、学生对体育的认知程度不够

学生自身对于体育这门课程的认知程度欠缺也是导致职业学校体育课程开展受到阻碍的原因之一。五年制大专班的一二三年级的中职阶段学生年龄与四五年级高职阶段的年龄相比较而言还属于一个低年龄段的学生,对体育的认知能力明显比高职阶段学生低很多。经过调查发现,许多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就不喜欢体育课,他们都缺乏自我克制能力与顽强的意志力,没有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学习习惯。所以,在体育课堂上或者在体育竞技的赛场上,他们的情绪自我调控能力很差,对集体活动的热情不高,不愿意参与到体育竞技活动中去,缺乏社会适应能力。例如:在每年学校举行的运动会上,大部分学生的参与热情不高,甚至有些学生参与了运动项目也经常会出现退出比赛的现象,表现出他们作为“独生子女”怕吃苦、怕累的心理。

1.3、职业学校体育教师倦怠情绪严重

通过调查与分析表明,在许多的公办职业学校中的体育教师怠慢情绪明显比民办学校教师要明显的多。在一定程度上都说了民办学校的教师更有责任感,而公办学校的生源都比较稳定,体育教师的工作稳定性比较高,所以引发了许多教师都缺乏一定的工作积极性。相对来说公办职业学校生源质量较好一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然而,随着普通高考的持续发烧,中职生源质量呈不断下降趋势,和普高生源相比较出现了很大的反差,因此教师还很难适应。特别是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的体育课堂都是在室外操场上,教师都怕学生出现纠纷,出现“教学事故”,所以,在教学的组织工作方面增加了难度。所以,久而久之许多体育教师都出现了倦怠的情绪。而对于民办职业学校来说,好的教育是学校的信誉,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学生,吸引更多的学生,所以大部分的民办学校教师的倦怠情绪比较低,学生更配合教师的工作。综上所述,我们能够发现目前在国内许多的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职业学校作为普及教育的重要组成,上述问题都需要引起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采取一定的有效措施,改善教育现状,促进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健康稳定的发展。

2、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策略

中职学校的体育课堂的教学现状来看,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何能够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老师的工作热情,让教师与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教育改革中来,最终能够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人才还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2.1、转变教学方法

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能够进行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在整个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让每个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与身体素质的不同,制定符合自身需要的学习计划,全身心的都能够投入到学习与训练的过程中来,从而能够取得一定的专业技能,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体验到体育课堂的快乐。还应该鼓励学生在锻炼的过程中相互交流,互相学习,达成自身所设定的学习目标。教师应该设计一定的情景教学,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欲望,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及时的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2.2、改善体育课堂的教学氛围

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应该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符合素质教育的时展要求。培养出未来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素养高的人才,在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整个课堂的主人,教师起到的就应该是指导的作用。可以采用一些比较轻松的教学方法,从而让体育课堂教学的氛围变的更加轻松。例如: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队伍中去与学生一起训练,跟学生能够成为朋友,树立一个好榜样。这样就能够创造出许多个性和特色的教学方法,让整个体育课堂的教学氛围都活跃起来,能够让学生在一个比较轻松的环境下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

2.3、加强理论知识的指导

职业学校的体育课程的理论知识教学对于学生终身身体素质培养与锻炼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可能影响着学生的一生。所以,职业学校在对体育理论知识教材的选取方面更要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去选材,开设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理论课程,让各种体育锻炼与体育训练能够在科学的理论知识指导下开展。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师应该多传授学生一些对以后步入到社会走到工作岗位上更加受用的体育方面的理论知识。特别是要结合不同学生的不同专业,给学生传授一些对未来生活与工作有帮助的知识。例如:医疗保健知识、科学的养生办法等等。从而能够让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适应社会实践,真正的做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让体育课堂教学更有现实意义。

3、结束语

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主要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顽强的意志、具有无私奉献的品德,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让素质教育得以真正的贯彻和落实。总体来说,职业学校的教育工作是以发展学生身心为核心的一个过程,使学生全面发展的集中体现。我们只有以学生的未来工作以及他们未来的生活作为教育的出发点,从而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身体健康、知识丰富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郭敏刚.我国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现实审视与路径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14.

[2]吕慧.后工业社会视野中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D].山西大学,2011.

[3]卢伯春.中小学体育名师的培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篇(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理实一体化教师。随着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选择性”课改的全面铺开,对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一年多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在新一轮课改的背景下,无论是课程体系的建设,还是教学模式的实施,都需要一支理实一体化的师资队伍。我们通过对学校机电专业专任教师现状的调查分析,研究如何加快理实一体化的师资队伍建设,探索培养途径,为推动“选择性”课改的有效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一、调查分析

 

1.衢州市技师学院机电类专业专任师资队伍现状

 

专任教师共75人,其中:高级职称15人,中级职称38人,初级职称12人,硕士研究生2人,高级技师12人,技师42人,高级工15人。具体颁布情况如下。

 

(1)职业技能等级结构。通过调查发现,中级工占1.33%,高级工占28%,技师占56%,高级技师占12%,其他占2.27%,如图1所示。

 

(2)专业技术资格等级结构。通过调查发现,初级职称占18.7%,中级职称占48%,高级职称占17.3%,其他占16.0%,如图2所示。

 

(3)学历结构。通过调查发现,全日制专科占2.7%,非全日制专科占8%,全日制本科占24%,非全日制本科占54.7%,全日制研究生1.3%,其他9.3%。

 

2.机电类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师在专任教师中的比例

 

目前,衢州市技师学院专业教师分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两大类为主,理论教学占46.7%,实训教学占38.7%,理实一体化教学占14.6%,见表1。

 

3.近三年学校机电类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师培养情况

 

随着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进一步深化,衢州市技师学院实施了“三个一体化”教学模式(即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体化、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一体化、教师与学生多重角色一体化)。学校通过“省培、国培”来培养一体化教师,但比例比较低,见表2。

 

4.衢州市技师学院机电类专业专任教师“周工作量”调查情况

 

在此次调研中,我们发现中职学校教师的“周工作量”比较繁重,班主任每周16~18节的达54.2%,非班主任每周16~18节的达64.7%,具体见表3。

 

二、成因分析

 

1.理论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调查结果显示,学校机电专业的专任教师由高校毕业后直接任教,或者由其他学校调入的占专职教师总数的74.3%,他们大多是从学校走向学校,从课堂走向课堂,实践经验缺乏。现阶段,中职学校的专业理论老师,绝大多数是师范院校毕业,专业理论知识比较扎实,但企业、行业的实践能力不够,不能充分满足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实一体化教学。

 

2.实训教师理论知识薄弱

 

调查结果表明,学校机电专业的实训教师有37.6%来自企业,实操能力较强,但知识体系、教学法等方面有待提高。目前,学校也从企业、行业引进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的能工巧匠担任实训教学,但他们缺少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教育心理知识,教学组织管理经验缺乏,教科研能力不强,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

 

3.专任教师的周工作量繁重

 

由于职业教育的特点,专任教师的周工作量繁重,周课时超16节的占专任教师60%以上,无暇顾及业务提高、进修和实践锻炼;在学校层面,大规模的理论教师下企业顶岗实习和实训教师脱产进修培训显然都不大现实。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导致了理论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操作技能相对欠缺;实训教师基本上来自企业,实践经验丰富,但专业理论知识尤其是教学理论相对缺乏,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存在较严重的脱节,难以避免教学中两支队伍,两张皮的现象。

 

三、建议与对策

 

自2014年9月开始,衢州市技师学院尝试了教师的理实互通结对培养,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机制,弥补了教师外出培训给学校工作带来影响的不足,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理实互通结对培养模式内涵

 

理实互通结对培养模式,即理论教师跟着实训教师学技能操作,实训教师跟着理论教师学理论教学,双方结成对子。通过结对培养,一学年后,理论教师应掌握一项专业实践技能,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实训教师能胜任一门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取得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证书,从而能有效地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

 

2.理实结对培养的实施要求

 

首先学校成立考核评价委员会。其次理论课教师和实训课教师通过双向选择结成对子,制定各自的目标,理论课教师制订实训跟班计划,明确项目模块和技术等级,期末进行相应工种考核;实训课教师制订理论学习计划,选定结对教师的一门课程,每周上一节公开课,期末汇报考核。

 

通过两年的实践,学校培养了一大批理实一体化教师,理实一体化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从75%增加到90.2%,学校内涵提升显著。校级以上专业带头人增加到23人,骨干教师增加到56人;有全国技术能手2人,省技术能手6人;市名师3人,市首席技师4人。近三年来,教师在各类技能竞赛成绩优异。

篇(7)

【关键词】信息时代 教育信息管理 计算机技术

进入21世纪,信息化技术伴随着Internet的发展,逐渐的变得完善,在我国的各个行业中都得到了有效的应用,尤其是在我国教育行业中,对其教育管理的优化以及改善,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实,在信息时代的教育信息管理的过程中,主要是利用计算机技术作为管理的重要媒介。因此,在信息时代的教育信息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对其相关变的内容,进行全面的了解,逐渐的延伸到不同层面中,这样才能有效的提升教育管理的性能,将信息时代的教育信息管理的作用,得到全面的展现,这对我国教育行业的发展,无疑不是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一、信息时代的教育信息管理目的

信息时代的教育信息管理主要是代替老师、学习伙伴等方面的作用。因此,在信息时代的教育信息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对其目的,进行充分的了解,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下面就对信息时代的教育信息管理目的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阐述:

(一)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技能。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容量相对较大,具有良好的存储能力以及教学内同重复能力。因此,在信息时代的教育信息管理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层面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样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以此展现信息时代教育信息管理的作用以及优势。

(二)内容考试检测。在信息时代的教育信息管理过程中,由于计算机可以储存到大量的知识点和题型。因此,在信息时代的教育信息管理过程中,通过利用计算机可以代替老,对其试卷进行全面的生成、打印、组织、评阅、统计等方面的工作,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老师以往的工作量,并且考试内容也相对较为丰富。

(三)教学管理。由于计算机可以存储大量的教学资料、学生的学习情况等方面内容。因此,在信息时代的教育信息管理过程中,计算机教育管理系统可以根据存储的内容,制定良好的学生学习计划,并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展开实施监控,以此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信息时代的教育信息管理模式分析

信息时代的教育信息管理是指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利用大量的信息资源,从而形成对多元化的教育模式,也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下面就对信息时代的教育信息管理模式,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阐述:

(一)多媒体信息技术教育管理模式

(1)多媒体是信息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形式,主要是将文字、图片、视频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融合,从而呈现多元化的画面。因此,在信息时代的教育信息管理过程中,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的将文字、图片、视频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提取。并且将所提取的内容,制成相应教学课件,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兴趣与爱好等方面,选择自己的学习风格,这样不仅仅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也有效的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2)在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管理的过程中,不仅仅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也为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思考能力,提升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认识能力。进一步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其实,在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管理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利用先进的技术,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更新,对其知识点进行了全面的完善,因此有效的提升了教学质量。

(二)网络教学管理模式

在我国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一些新的技术形式逐渐的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例如: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方面,并且逐渐的应用到教学管理中,这就出现了网络教学管理的模式。其实,在该项管理模式展开的过程中,主要具有:开放性、协作性、互交性、共享性等方面特点,也正是凭借着各个方面的优势,为教育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在网络教学管理模式开展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网络的形式,进行开放式教学,使学生在网络中获取相应的知识点,这样不仅仅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分析.获取等反面的能力,对学生在其它方面的培养,也会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帮助。

另外,在网络教学管理的过程中,由于网络的信息量相对较大,在信息方面的传递也相对较为快捷,有利于学生共同式学习。并且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对其问题的发现以及提出,并且在网络学习中,进行有效的解决,这样不仅仅培养了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创新的能力。另外,在网络教学管理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在网络中获取最新的教学内容,从而高效的完成教学内容,避免教学内容存在滞后的现象。

结束语: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作为我国现展的重要形式,在我国教学管理中得到了有效的应用,并且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并且,在应用的过程中,主要是利用计算机作为媒介,为其教学等方面,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因此本文对信息时代的教育信息管理的一些相关内容,进行了简要分析和介绍,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老师的工作量,并且也有效促进了我国教学事业发展的进程

参考文献:

[1]龙朝阳,靳晓恩.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

模式研究[J]. 图书馆学研究,2016,09: 2-5+8.

[2]刘婷婷,李长仪,张立涛.大数据时代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

统专业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02:

48-50.

[3]赵娇洁,王静晶.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创新人才培养

模式探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2:

313-316.

[4]郝水侠,郭云霞.大数据时代下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

培养模式新探索[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2: 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