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实验教育

实验教育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08 15:28:1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实验教育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实验教育

篇(1)

一、基本情况

占地面积35350平方米,校是一所市级一类农村初级中学。校舍面积2710.96平方米。有主教学楼一栋,教学平房两栋,标准化食堂宿舍一栋。标准化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各一个。全校藏书7951册,教学仪器设备配齐率达92%以上。学校不但拥有农村初中堪称一流的硬件设备,更有一支敬业爱岗、业务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48名,校生388人,三个学年12个教学班。其中高级教师6名,中学一级教师18名,市级骨干教师2名,县级骨干教师18名。专任教师100%拥有大专及本科学历。学校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继续深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加强以德育教育为核心,以科研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具有宽厚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现代实验技能,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中考成绩连续6年名列全县18个农村中学前茅。年,翻盖了一座将近600平方米的d级教学平房。年安装了全县最先进的标准化物理和化学实验室各一个。中学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稳步推进着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实验教学地位:

1校把实验教学摆在素质教育的重要地位。并有实施方案。实验教学的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并认真落实。制订了实验室建设发展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并有具体落实措施。

2能把实验教学纳入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日程。每年召开实验教学专题会议。有总结。对实验教学中存在问题及时进行研讨并认真加以解决。

3明确实验教学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了实验教学领导小组和实验教学研究小组。由胡春桥同志兼职负责实验员。

三、实验教学经费:

经费落实到位,学校十分重视实验教学工作。有预算、有计划、有决算。设有实验教学专项经费,并根据需要逐年增长。每年都有经费投入,用于添置和更新、维修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材料有经费保障,实验材料和低值易耗品能按教学需要及时补充。

四、实验教学条件:

1实验教学场所。物理、化学等各学科有标准的实验室。设置科学合理,采光、通风、照明等环境设施完好,均达到省教育厅规定标准。

2实验仪器配备。实验设备台(套)数能满足实验教学要求。数量能满足实验教学要求,达到年教育部颁发的标准。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满足“三级”课程教学需要。

3实验室管理。校的实验室利用率及仪器设备完好率达到92%由专职人员胡春桥老师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仪器设备账目齐全,领用、借出、维修、损坏等都有记录。仪器设备分类科学,摆放合理,账物相符,有防尘、防潮、防腐、防锈等设施。安全保卫制度完备,防火防盗用电安全设施齐全,危险品有安全防范措施。仪器设备说明书,线路图,管线图,实验教学记录等实验室档案资料齐全。

五、实验教学管理:

每学期初都认真制订教学计划,有实验课的教师。学校实验教学纳入学校年度教学计划中,并有学期课程计划和周课程计划。开课率上,能按新课标要求,100%完成各学科规定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教务处加强了实验教学的管理。制订了健全的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对教学目标、设计方案、学习环境、教学组织、教学评价都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建立起一整套民主科学的管理机制,对实验教学过程有核查分析和改进措施。能够定期召开实验教学专题研讨分析会,实验课示范教学活动。分管领导关主任听实验课达10节以上。实验室对学校随时开放。

六、实验教学实施:

1课程安排。学校执行国家课程方案(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实验课程安排合理,课表编排科学。

2实验内容。重视学生能力培养。

3优化实验教学过程。教师重视现代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提高教与学的效果。能积极探索符合课程要求的实验教学方法和模式,注重实验教学的互动与合作。努力营造了民主,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和教学环境,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实验教学过程中,还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

4综合实践活。学校能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开展了实践性的课外活动。

5教学教研。理化生教研组。广泛开展实验和实践教学研究,确立了研究课题,并能应用于教学实践。

6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填写上。书写整齐,能正确的分析实验结果。

七、实验教师队伍健设:

1实验教师管理。学校按规定落实实验教师编制。专业结构,学科比例合理,符合实验教学需要,人员相对稳定。实验教师与其它学科教师受同等待遇。专(兼)职实验教师所占的比率达到黑教号文件要求。

2实验教师业务素质和能力。校实验教师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能够胜任实验教学工作。掌握课程标准,能按课程要求确定实验教学目标,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教学任务。教师善于与学生共同创造学习环境,设计实验时,能积极为学生提供讨论,探究,实践,合作,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

3实验教师培训与奖励。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要求。每学年均制定了实验教师培训规划。预算了实验教师培训经费。实验教师持均有本科学历,达标率为100%学校对成绩显著的实验教师能够给予表彰和奖励。

八、实验教学效果测评。

1实验操作考核。各学科按时开展实验操作考核。

2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并能运用实验原理完成实验,得出实验结论。能够运用学到相关知识解决和处理实验中的问题。

3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学生能根据实验项目正确选择实验材料。认识。如:显微镜,天平,烧杯等,能够熟练使用。能够正确进行各学科实验的基本操作。绝大多数学生能认真观察,亲自动手,如实记录实验过程,独立完成实验。实验中大多学生熟练掌握了科学实验方法,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4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学生善于观察。并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验证,正确制定实验计划,有明确的实验步骤,具有初步探究和创新能力。

篇(2)

关键词:中学化学 家庭小实验 教育功能

学生自主设计的课外小实验,对象为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新教材中的“实践活动”(相当与以往教材的家庭小实验),来源于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而设计的课外小实验(如西红柿为什么是酸的),结合教学进度补充适当的课外小实验(例如用燃烧法粗略鉴别几类纺织纤维等)。这类实验的特点是: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绝对安全,绿色环保。

一、研究方法

1、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准备实验仪器、并对实验的目的和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思考。

2、做实验、详细记录实验现象(文字记载、像片、录象等)。

3、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以及一些由实验而引起对相应学科知识、生活环境和社会现象的看法、感想及见解的小论文。

4、约每两个实验进行一次小结、访谈、交流并做好记录。

5、一段时间后按自己的课题目的对学生加以引导,并针对前期的情况做出小结。

二、课题的研究内容

其一、活动的主体为学生,每两个学生为一组进行课题研究。

其二、课外小实验,这类实验的特点是: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绝对安全,对象为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他包括新教材中的“实践活动”(相当与以往教材的家庭小实验),来源于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而设计的课外小实验(如西红柿为什么是酸的),结合教学进度补充适当的课外小实验(例如用燃烧法粗略鉴别几类纺织纤维等)。

其三、通过实验实现最终的课题目的(见上面)。为此每个小实验后都要做以下一些工作: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一些由实验而引起的对相应学科知识、生活环境和社会现象的看法、感想及见解的小论文,以及特别有价值的拍摄图片、录象,新颖的实验装置。约每两个实验进行一次小结交流并做好记录。

三、课题的研究的一些成果

1、培养科学品质

家庭小实验,可以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谨求实、追求真理、敢于创新地科学态度。家庭小实验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当实验不成功时学生就会去分析失败的原因,改进方法,重新实验,直至成功为止。渐渐地学生具有一种不怕失败,锲而不舍的顽强毅力。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尊重实验事实,以实验事实为依据,进行分析、推理,这是一种科学的实验品质。

2、挖掘思想素材,提高学生政治思想素质

在实验中,教师要充分挖掘这样的素材,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情感熏陶,将知识的传授与素质的培养融于一体。例如,在做“碳酸钠性质实验”时,引导学生阅读“侯氏联合制碱法”简介,学习我国纯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先生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回国,献身化工事业,为国争光的感人事迹。在做“石油和煤的性质”实验时,向学生介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国家,并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化学工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钢铁、石油、煤炭、化肥、水泥、化纤等产量均位居世界前几位的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报国之情。

3、正确引导,培养学生心理素质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心理活动,做到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排忧解难。首先,要鼓励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倡导独立完成实验,只有亲手做、亲眼看、用脑想,才能获得第一手资料,才能体会成功的喜悦;其次,实验中有些学生有畏难情绪,害怕失败,尤其是对一些有毒或有强烈腐蚀性的实验,更是不敢下手。教师要在实验前讲清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指出只要规范操作,就不会出现危险,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

4、通过布置家庭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基于时代的要求,教育必须改传统的封闭式为开放式,要把学校与生产、生活联系在一起,把学生带向社会,指导学生自己去设计去操作,形成一种创新的自由,表达和选择创意的自由,培养开拓创新精神。家庭小实验可以使学生在一个心理状态比较宽松的环境中不受时间的限制,反复做,反复观察,直到满意为止。同时由于没有明确给出实验用品、步骤、观察的现象等,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各种能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讲完《测定溶液的PH值》后,学生一方面将其扩展到测定土壤、家庭饮用水,以及雨水的酸碱度,并提出改良的方法;另一方面在教师的启发下,用自己的几根头发,放到不同PH值的溶液里,观察溶液的变化情况。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最后得出“选用偏酸性”的洗发剂为宜的结论,通过家庭小实验,极大地诱发了学生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精神。

5、善用实验激趣挖掘实验的动机功能

开展“家庭小实验”激趣:如明矾净水、制肥皂、雨水PH的测量、柠檬电池与青苹果电池的比较、食品中常见元素的测定、对驾车司机是否饮酒的分析检测、人吸入气体与呼出气体的成分对比分析、沼气成分的鉴定、水壶的水垢处理,污渍洗涤、消除变酸米酒的酸味、聚乙烯废旧塑料的裂解、从干土墙的泥土中提取KNO3、摄影中的化学变化等,使化学实验与生活、生产实际紧密相联,使学生认识化学的应用价值,化学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篇(3)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STS教育

一、STS教育概述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现,对初中物理教学提出了如下要求:在进行物理课堂教学时,必须将科学与社会、科学与实际有机结合;在物理教学中要加强STS教育,并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建立将物理融入生活的思想理念,实行合作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科渗透,注重科技发展。

STS教育是科学教育改革中兴起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 其宗旨是培养具有科学素质的公民,具有互动性、发展性、社会性、综合性、开放性等方面的特点。它要求面向公众,面向全体;强调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的关系;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人们生活中的应用;重视科学的价值取向,要求人们在从事任何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创造时,都要考虑社会效果,并能为科技发展带来的不良后果承担社会责任。

二、STS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教育原则

STS教育涉及范围具有极大的广泛性,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运用STS教育必须注重对其内容的选择,结合物理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根据以下原则对STS教育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一)适度性原则

对STS教育内容进行选择时应与物理实验教学内容相结合,并保证两者内容能够相互适应,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能够更好的适应教学内容,保证STS教育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适当。

(二)时效性原则

对STS教育内容进行选择时还应保证其内容能够对科技成就及其相关社会问题进行及时、准确的反映。同时,还需对其内容进行及时更新。

(三)综合性原则

对STS教育内容进行选择时必须保证其内容具有一定的学科综合性,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有机结合。

(四)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主要是指STS教育内容能够适用于学生实际的生产建设和日常生活,能够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将STS教育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结合的方法

(一)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一方面,要加强学生对物理技术应用方式的掌握,在物理实验过程中具有基本的操作技能。例如,如何对电压表、电流表、弹簧秤、天平实验器材进行正确的使用。另一方面,加强训练学生的实用型技能,例如,对照明电路进行故障分析和对楼梯灯的电路进行安装等操作技能。同时,还应加强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例如,通过制作电池、水火箭、简易水平仪,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此外,还应加强对学生技术改造能力和科技探究能力的培养,例如:自己设计制作温度计、气压计以及设计和安装电动机模型等。

(二)加强物理史教学

加强学生对物理史的了解,能够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教师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时,应将相关的物理学史材料适当的融入到教学内容中。通过霍金、爱因斯坦等科学家,培养学生为科学献身、无私奉献的科学素养;通过丁肇中、李政道、杨振宁等诺贝尔物理学得奖者的故事和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尊心。

(三)将生活实际与物理实验教学有机结合

物理科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等各方面密切相关。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应合理的融入生活实际,发挥物理科学实用性的特点。例如,在为学生讲解“液化”现象,向学生介绍液化方式时,可以结合生活中的石油液化气的液化方式,使学生了解液化气主要是通过将气体体积压缩,并降低温度而形成的。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全面的认识到生活实际与物理实验教学之间的紧密关系,从而更加热爱科学、相信科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物理学习意识。

(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加强探究教学与实验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还能有效地将技术与科学原理有机结合。例:老师在探究浮沉条件时把塑料瓶、锡纸、铜块、牙膏筒及水槽分给学生小组探究,学生讨论后动手有的让锡纸船漂浮,有的想办法让牙膏筒悬浮,课堂马上变得生动及有效。这种不断地改善课堂实验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动手、动脑的机会的方式,能使学生能够通过自主设计实验程序、操作实验并得出实验结论。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教学内容和要求,并通过对实验方案的“猜想——设计——讨论——选择——验证——总结”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目前初中物理注重学生控制变量法探究、类比法和微细现象放大的观察法以及比较法、等效替换法、转换法、模型法、叠加法、实验推理法和描述法等。通过现代化宣传工具在教学过程中结合STS教育,组织学生开展科普活动,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教学的兴趣,同时扩宽学生的事业,使学生掌握更加全面的科技知识。

篇(4)

关键词:实验探究 习惯养成 心理品质 团队合作

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任务。知识改变命运,学习完美人生。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手段——化学实验教学,不只是传授自然科学知识,同时,也肩负着重要的思想品德教育(包括习惯养成等)任务。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放在了首位,可见其重要性。

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在实验教学中融进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些见解与做法。

一、实验教学中注重习惯养成与安全意识的培养

有一技之长,可以发展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有一个好习惯,将会受益终生。技能的培养与习惯的养成同等重要。在实验教学中,规范操作与安全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实验习惯更应引起大家的重视。例如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明确指出: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注意节约药品,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最少量(1-2毫升)取用液体,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实验中要特别注意保护眼睛……一条条规则表面上约束了大家大显身手的种种行为,但其实质却是实实在在地保护了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这些规则都是无数化学家经历了许多危险与困扰换来的宝贵经验,要想做好实验,必须先遵守规则,尊重科学规律。这个过程也是一个习惯养成的过程,同时也警示人们,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惩罚,危及安全。要在潜移默化中,认识提高个人的安全意识,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实验教学中促使个人良好心理品质的养成

每个化学家都是胆大、心细、坚忍不拔、永不放弃的人,而这些优秀的个人心理品质大部分都是在对科学进行探索、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出来的。

有毒气体,光化学烟雾,易爆易燃物品,具有强烈腐蚀性的酸或碱等等,是化学家经常打交道的老朋友,没有良好的个人心理品质,很难胜任化学研究的工作。就拿初中化学涉及到的浓硫酸来说,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它能夺取纸张、木材、布料、皮肤里的水分,生成黑色炭。没有胆量的人,别说研究浓硫酸了,就连面对浓硫酸都要鼓足很大的勇气。再比如说,初中化学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该实验需要准确计算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精确称量一定质量的溶质,量取一定量的溶剂。没有科学严谨的态度,没有细心耐心的心理品质,很难做到精确称量。而这些过程,不只是一个单调枯燥的化学实验操作过程,更是锻炼一个人优秀的心理品质的过程;是一个人对细心、耐心、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永不放弃的精神品质的追求。

三、实验教学中加强团队合作的培养

篇(5)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独立操作能力,同时也是引起学生学习化学兴趣,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为此,我们在加强化学实验教学中,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1、采用简洁而又有形象化的语言指导实验教学

简洁而又形象化的语言,能引起学生注意并激发兴趣。如试管的拿法,强调“三指头”,不要“一把抓”。过滤实验操作要注意“一帖,二低,三靠”。在制取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我们编了二首顺口的歌诀;“制取氢气要小心,贸然点火定伤人。取支试管集满气,点燃之前先验纯。实验开始先通氢,通氢以后再点灯,由黑变红先撤灯,试管冷却再停氢”。以上例可知,在教学中采用简洁而又有形象化的语言,对加强基本操作能力理解和巩固化学概念,有较好的作用。

2、教师认真作好演示实验

教师的演示实验,是学生实验的榜样,一定要起示范作用。初三学生刚接触化学实验,都有好奇心,对于教师的演示实验会格外注意。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力求使演示实验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了达到此目的,我们把演示实验当作备课的一个重要内容。例如:氢气的爆鸣实验,按照教材装置往往在课堂演示中难以成功,由于爆炸声巨大,弹得很高,也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恐惧心理。为此,我们在爆炸容器氢气进口处,切取5厘米高的小口,并用铁架台的铁圈压住爆炸容器。由于装置的改进,达到了实验目的。总之,我们在向学生做演示实验时,力求做到:装置正确,整洁美观。操作规范,速度适中。严格要求,讲解清楚。现象明显。结果准确。

3、认真上好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课

(1)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必须从起始年纪抓起,首先要从第一堂课抓起。为此,在第一堂实验课中,我们要向学生进行实验室规则的教育,如有违反实验操作,损坏仪器,浪费药品的,要追查责任,并照价赔偿。并要求学生每次实验完毕,要清洗、清点和摆好实验用品。并派专人打扫实验室。由于注意了这方面的教育,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初步形成。

篇(6)

给氯酸钾单独加热,观察加热到什么程度时氯酸钾才能分解产生氧气。第三,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加热,观察产生氧气的速度和数量。重点通过第二、第三实验比较产生氧气时的温度、速度、数量等等,学生们自然得出以下结论:二氧化锰本身不能分解产生氧气,但是可以使氯酸钾在低温下迅速分解产生氧气,起到催化作用,通过这样有目的的观察引导,避免了学生观察时的盲目性,克服了随意性,对催化剂,催化作用有了深刻的认识和掌握,从而将感性知识上升到理论高度,得出了科学而准确的结论。对于一些简单的实验,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这样不仅能加深对教学内容理解还能提高他们对知识点的记忆效果,使记忆能力得以提高。

二、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

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实验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和指导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学生对实验现象所产生的惊奇感,启发学生寻找疑问,探索解决疑问的途径,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如:在讲二氧化碳化学性质这一节时,上课一开始我就先做了三个实验:(1)把二氧化碳倒入放有两只高度不同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2)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并加热;(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学生清楚地看见这三个实验的现象,并做好了记录。演示后引导学生推出结论,然后教师归纳小结,并设问:若继续向实验(3)试管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又会产生什么现象?再加热呢?接着我又进行了演示,在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后,提问:为什么又变澄清?又变浑浊?并与实验(2)的现象一同分析原因。再让学生看书上阅读材料,了解我国桂林山水甲天下,七星岩和芦笛岩的岩洞是如何形成的以及理解明代爱国诗人于谦的一首诗——“石灰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又如在讲CO有剧毒和CO的污染时,启发学生思考:(1)一氧化碳使人中毒的原因是什么?(2)-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能至人于死亡,二者有何本质区别?(3)生活中应注意哪些问题才能避免CO中毒?(4)现实生活中CO的来源有哪些?(5)日常生活中怎样做才能减少CO的产生以保护环境?通过学生议论教师再明确答案,这样学生既掌握了书本知识,又拓展了他们的学习思路。以上说明,以实验观察获得感性材料为基础实现认识上的飞跃,达到理性认识的目的,是要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来完成的。在做实验时,不要让学生在实验室照方抓药,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来进行。实验过程中,从实验药品取用的多少,仪器的选择和安装、实验条件的控制,都离不开思维对操作的支配作用,所以说,实验过程中要进行思维,思维反过来又支配实验活动,注意到这一点,将有助于实验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篇(7)

1改革的目标

实验教学的改革是实验教学的核心,改革要体现专业特点、高教性。进入21世纪,随着实验室规模和实验装备水平的提高,实验教学不加以改革,就难以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难以培养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实验教学的改革应使培养学生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在实验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基础知识,更强的动手能力,能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专业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综合素质。通过分析化学实验的学习,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实验手段、实验方法研究、实验结果的处理和分析、实验报告的撰写或学术论文的写作的能力,规范实验操作技术等基本技能。

2科学调整实验内容

验内容改革是重点,传统的实验教学体系的最大弊端就是实验依附于理论教学,实验内容陈旧,重复、经典实验多,创新、综合、设计实验少,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限制了学生对新知识、新技术的了解和掌握。因此,结合自身特点合理调整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研究性实验比例,不断更新实验内容,建立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新体系,显得非常重要,应把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性意识放在首位,电化实验教材广泛地用于实验教学,实验过程中应设立几个综合性重点考查实验,对学生实验掌握程度进行阶段性检查。以调整实验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及手段。国外教育十分重视实验内容的更新,每门课程一年一般要更新2-3个实验,使学生在科研、创造方面得到训练,这也是国外教育、科技发达,处于领先地位的重要因素。

2.1加强基础性实验

基础性实验在教学中一般占实验项目的60%左右,全面训练学生基本的实验技能,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初步掌握样品的分析过程,查阅分析化学手册、参考资料的方法。验证性实验也应注入研究性,不忽视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也要注重教学手段的改革,引入新技术、新设备,为实验注入新的活力,为学生进行学术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2.2多开综合性实验

综合性、研究性实验一般占实验项目的30%左右,着重培养学生对所学的操作技术及实验方法的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完成一定的基本训练后,根据所学的基本内容由教师给出实验项目,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和步骤,选择仪器、药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研究解决问题。

2.3开设创新、演示性实验

创新、演示实验占实验项目的10%左右,学生自己结合生活中一些实物,独立设计实验课题进行文献实验,主要训练学生实验方案设计、感受化学研究中资料收集、资料处理分析、实验条件研究、实验、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方法。另外,结合多媒体开设一些内容新颖的演示性实验,介绍现代化技术在实验中的应用,使学生了解科技发展的前沿动态,特别是开设计算机在分析实验中的应用实验。

3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实验为主动实验。我们采取了以下方式:

1)根据实验内容的不同,不断调整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如:(1)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总结;(2)教师提问,学生答辩;(3)学生提问,教师答辩等等。另外,在实验中还让学生自己主讲实验,教师指导,找问题,以培养学生实验教学的能力。这样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教学相长。

2)认真对实验班级学生在开设过的实验中的实验操作、技能进行调查摸底,找出存在的问题,充分掌握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教学时针对实际情况有的放矢,注重个性发展。

3)把主动权交给学生:长期以来,教学基本上都采取传授与灌注为主的教学方式,从根本上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我们提倡学生自主的参与学习过程,通过主体的实践活动来完成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在体验中的不同感受,促进个性发展,鼓励学生积极提问。辅导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不直解决学生提出的实验问题,应采用启发式,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分析原因,手脑并用,自己解决。Edison曾经说过:“总是避免艰苦的思考,对人的大脑来说是永远也不可能产生灵感的。”France也说过:“请不要讲太多的东西来满足你的虚荣心,要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要给他们送去火花,如果这里有一些易燃的材料,它会燃烧起的”。

4更新教学手段

实验教学手段的改进要彻底改变原来那种“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方式,要突出灵活性和多样性,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进行多手段教学,如:电视、VCD、录像带、多媒体技术、仿真技术等,积极推进实验教学CAI课件的应用,让学生得到更多的现代信息。如教学中我们采用了CAI教学,加大知识的传授量,更加直观,更加生动地展现实验中及教学中不易实施的深层次内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5完善实验考核办法

实验成绩应包括平时成绩及考试成绩。成绩评定要遵循科学、客观、公正、严格、全面的原则,学生实验的创新性作为实验成绩考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切忌只根据实验考试、实验报告情况确定实验成绩,或最多加一点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打分。这样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学生意见也较多。因此,在实验成绩的评定、改进实验考核方面,我们采取了以下办法:首次上实验课应向学生讲清楚实验考核标准,出台评分细则,使学生对实验要达到目的、基本要求心中有数,减少了学习的盲目性。

5.1实验成绩评定权重

平时成绩30%(其中重点考查实验占5-10%)、实验考试70%(其中实验理论30%、实验操作40%)。

①平时成绩:预习报告10%、操作40%、实验报告40%、创新5%、其它5%。

②重点考查实验:方案设计20%、实验报告30%、操作40%、创新10%。

③期末实验考试:方案设计20%、实验报告30%、操作40%、创新10%。

5.2实验成绩记分卡

根据师范教育的特点,对学生实验结果及操作规范性等制定出如下评分标准,作为平时实验成绩记载。

各评分项目严格体现分析化学的要求。实验操作成绩:根据具体实验制定评分项目。(1)包括仪器、试剂的合理正确选择及规范使用。(2)实验过程中实验操作技术的正确性、规范性等。“其它”成绩:主要考核学生的良好实验习惯,包括科学实验态度,纪律、节约、整洁、卫生等。

5.3实验考试

考试应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选择综合性考试试题,有相当数量的试题供选配、更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实行单独抽签考不同实验。对同一实验操作题应采取改变实验内容,提出不同要求,使实验操作题灵活多变。

6培养创新意识及科研能力

要注重学生、特别是科研能力强的同学科研能力的培养,培养他们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创新能的能力,可以让学生参加一些教师的科研项目工作,结合教学培养学生科研意识、论文撰写等,课程一开始就应注重这种意识的培养。如:我们在实验中鼓励学生开动脑筋,改进实验、善于发现问题,同学们增强了科学研究意识,积极研究实验问题,对实验进行改革、探讨,有的同学开始撰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