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8 15:28:0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商学院学年学生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近几年,随时美国签证的放开, MBA 毕业生高额的薪金待遇和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当仁不让地成为吸引众多莘莘学子,MBA 的申请具有较大的特殊性,申请成功的难度也超过了一般的学术类专业。在此介绍一下申请美国商学院MBA课程的基本知识。
1.GMAT成绩
GMAT 是由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命题,是美国各大学商学院和管理学院招收 MBA 学生的入学考试。该考试由美国管理学专业研究生委员会发起,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评定考生在智力水平和逻辑思维方面是否具有入学资格。
GMAT 考试由分析性写作( Analytical Writing Assessment )、数学( Quantitative )和语文( Verbal )三部分组成。分析性写作由两个独立的写作部分组成,即观点陈述和论证辩析。GMAT 考试开始前,考生可以选择最多 5 所想寄送成绩的大学或项目寄送 GMAT 考试成绩。在看到考试最终结果前,考生有机会决定是否取消本次考试成绩。如果考生选择取消,成绩将不被打印,并且之前所选择的送分学校也不会收到考试成 绩,但是本次考试仍然会被记录在档。如果未来考生再次参加考试并接受考试成绩时,本次记录将列在所发送的成绩单上。
GMAT 成绩满分为 800 分(语文 + 数学),分析性写作满分为 6 分。要想进入美国排名靠前的商学院学习 MBA , GMAT 的分数一般要达到 700 分以上,分析性写作一般不低于 4 分。
2.GPA 成绩
GPA ( Grade Point Average )是美国商学院衡量申请者本科阶段学习表现的主要标准。按照惯例,美国学校在计算时大多采用 4 分制来衡量学生成绩: 90-100 分的系数为 4.0 , 80-89 分的系数为 3.0 , 70-79 分的系数为 2.0 , 60-69 分的系数为 1.0 , 0-59 分的系数为 0 。
一份出色的本科 GPA 成绩是申请者个人综合素质的反映。对于刚刚大学毕业后直接申请 MBA 的学生来说,由于没有工作经验、或只拥有很少的实习经验,那么本科 GPA 相对而言就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了。
商学院要求申请者提供本科阶段最后两年的平均成绩,学院认为这一成绩能更准确地反映申请人在大学里的表现。从商学院对 GPA 成绩的总体要求来看,经济学、统计学等课程的成绩是较为重要的。
美国商学院一般对申请者的 GPA 有最低要求。根据历年的申请经验,本科阶段的 GPA 应在 3.0 以上;如申请前十名的商学院, GPA 最好能达到 3.5 以上。
3.工作经验
申请 MBA 与申请研究生院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美国商学院往往要求 MBA 申请者至少具有两年以上的全职工作经历。这一点并不新奇,因为很难想象一个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学生该如何完成两年MBA课程。全职工作经历表明申请者已经 在工作中有了相关的经验和成就,懂得自己的不足之处并知道如何改进,也能够充分反映出他在日后工作中的潜力。学生的工作经验对于其他同学和整个 MBA 班级来说都是宝贵的财富。如果申请前十的商
学院,一般要求申请人需要至少3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并且要求申请人在工商企业中担当过重要的管理层工作,具有较 丰富的管理经验。
4.Essay 文书
Essay 是申请人根据商学院的固定要求准备的文书写作,它是 MBA 申请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原创性书面文件,同时也是写作难度最高的文件。如果说优异的 GMAT 成绩证明了申请者的智力水平和标准化考试能力、突出的 GPA 成绩体现了申请者良好的学业历史记录、杰出的全职工作经历展现了申请者的独特性和已具有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有力的推荐信说明了前任领导对申请者品德和能 力的高度评价,那么 Essay 则是对申请者整体素质的综合表现,对商学院录取评审委员会的决定有着重大影响。每年 8 月底到 9 月初,美国商学院都会在各自的网站上公布明年秋季入学的 MBA 新生申请材料,其中就包含了最新的 Essay 题目。
当代大学生是时代的创造者、社会的先行者、潮流的探索者。作为青春的代言人,大学生总洋溢着年轻的活力、充满着狂热的激情,对新奇有趣的大型活动必定会踊跃参与,全程投入。每学期末尾的每个活动院方都很重视,这类的活动必能让主办方的知名度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也让赞助商家达到想要的最佳宣传效果,从而大家都得以大丰收。因为期末面临着放假,放假学生都要回家,都要给亲朋好友带东西,所以这是一个商家促销的好时机。对于大一新生来说,同学们的功课相对较少,将有更多的时间组织和参与活动,更何况学院的活动月也在这个时候准备收尾,很有活动的气氛。在这个宣传的黄金日,哪个组织率先策划出极具创意的活动,哪个组织就能在大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同样哪个公司能在这天做最有效的宣传,哪个公司就能树立稳固的品牌形象,更好地去稳固原有市场和吸引更多的消费群体。因此,我们法学院学生会又怎会错过这么好的一个黄金时机呢?本次活动策划通过了整个兰州商学院法学院团总支学生会和老师的分析讨论,极具权威性。况且本次活动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活动,更是兰州商学院法学院最具特色最重要的招牌活动,也是本学年的重头戏,因此得到省级领导、校院领导、学生会各部门及组织的高度重视,并给予大力的支持和配合。除此之外本活动还得到省司法厅、教育局、省普法宣传工作组、本院各兄弟协会、学生组织、校团体的鼎立相助。届时必将能让活动的参与者感到耳目一新,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让赞助商尽情享受投资少回报高的乐趣。兰州商学院法学院学生会也会为此而奋斗到底!
二、学校及学院介绍
学校确立了“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和“与时俱进抓发展,开拓创新抓改革,勤政廉洁抓管理,求真务实抓落实”的工作思路,坚持走内涵提升与规模发展相结合、专业优化与人才需求相结合、提高人才培养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争取早日把兰州商学院建设成为在西北地区有重要地位、全国同类院校中有重要影响的教学型财经大学
1.武汉产业结构升级背景
上世纪90年代初,经国务院批准先后设立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汽车、电子信息、激光、生物工程、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与此同时,武汉已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内陆主要的商贸中心和全国重要的金融中心。进入新世纪,湖北省为实现中部崛起战略,出台建设“武汉城市圈”,该城市圈在2007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近年来,武汉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2.开放合作办学教育模式的确立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对高职经管类人才的需求在能力、数量等方面处于转型调整过程之中,这就要求职业教育要密切关注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变化,教育教学全面与市场接轨,为地方经济服务。为此,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根据武汉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形势,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商学院通过对高职经管类专业教育教学模式进行的深入系统研究,确立了服务区域经济、适应产业结构升级的“开放合作办学”的教育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
开放合作办学教育模式的内涵
1.校企合作,共育经管人才
(1)成立校企合作办学管委会和专业共建委员会,共商经管教育发展。商学院各专业在设立之初就明确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的办学方向,为更好地把握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经管人才。商学院积极与行业联系,选择行业中有代表性的企业,成立了由企业领导、专家组成的校企合作办学管委会和专业共建委员会,保障了商学院培养经管一线从业人员和基层管理者的办学定位。校企合作办学管委会和专业共建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共同谋划服务区域经济的经管教育发展,在行业调研、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学生实习就业等方面为商学院的发展提供帮助,成为联系学校和行业之间的紧密纽带。(2)深入行业调研,深化校企合作。为了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商学院各教研室走访了武汉城市圈众多企业,开展了应用型经管人才培养调研。比如,从2008年起,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教师先后调研了平安养老保险湖北分公司、农业银行洪山支行、金元证券武汉洪山路营业部、招商证券武汉航空路营业部、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光大银行武汉黄鹤楼支行等金融机构。物流管理专业教师走访了武汉市东西湖区舵落口大市场物流协会、武汉大道物流有限责任公司、武汉金致物流有限公司、武汉京昌物流有限公司、九州通集团湖北物流公司等企业。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当前企业对应用型经管人才培养的要求,并与企业在加强校企合作方面达成了意向。通过坚持不断地深入行业企业调研,商学院了解了企业的需求,加强了与企业的联络,并就校企合作基地建设、人才培养、学生实习就业、教育服务等方面,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3)开展订单培养,满足行业需求。商学院创造各种机会深化校企合作,针对经济社会人才需求制定培养计划,相应加大实训和实习在整个教学内容中的比例,使学生通过仿真实训和顶岗实习接受企业文化熏陶,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商学院积极创新订单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定向培养模式、“2+1”人才培养模式等订单培养模式培养行业企业所需人才。在实习实践过程中,商学院派出骨干教师对学生进行跟踪指导,使学生在实习期间权益有保障、实践过程有指导,确保学生真正通过在岗位上顶岗实践,全面提高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一是物流管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采用定向培养模式,与武汉中百连锁仓储超市有限公司、武汉苏宁云商销售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密切合作,为企业“量身定做”培养人才。在订单培养方式下,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订单,双方通过在师资、技术、实习和就业等方面的合作,从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习就业等方面入手,共同培养企业的亟需人才。新生入学即确定就业方向,接受订单培养,毕业后根据订单直接到企业就业,实现学校课堂与企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同时也为学生就业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二是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采用“2+1”人才培养模式,为招商证券、捷信金融输送人才。在“2+1”人才培养模式下,学校根据对行业企业调研结果制定前两年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学生前两年在学校学习金融类通识课程,企业在第三学年进入学校与学生签订订单,与学校共同制订实习方案,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岗位。这种培养模式解决了金融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和工学结合的难题,解决了教师“教与学”脱节问题,帮助企业解决了人才需求短缺和岗前培训问题,也实现了学生实习与就业的零过渡。在物流管理、连锁经营管理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引领带动下,商学院各专业积极探索适应本专业的拓展订单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的全面接轨。(4)建设校企合作基地,引入企业资源办学。商学院全面推进校企合作基地建设工作,各专业都建立了较为稳定的校企合作基地。比如,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于2011年与招商证券成立了“校企合作基地”,学院与企业相互支持,企业为学院提供顶岗实习、学生就业等方面支持,学院为企业提供人才输送、员工培训等方面支持,双方实现互利共赢。又如,物流管理专业与武汉大道物流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物流公司设立了物流管理实训基地,使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过程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学生在干中学,提高了专业操作能力,丰富了专业实践经验。
2.开放互动,服务产业发展
(1)成立连锁经营管理研究所,探索教育提振区域经济发展途径。为了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商学院在2013年成立连锁经营管理研究所,研究所具有区域经济人才需求趋势和就业信息研究、经管类政策咨询、经管人才培训项目开发与服务、行业互动交流、学术交流、经管应用研究等服务功能。成立三年来,中心已先后立项课题近30个,内容涵盖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和社会服务等领域,极大地推动了专业建设和社会服务,为高职教育提振区域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2)提升培训功能,助力行业人才继续教育。商学院依托学院教育教学资源,积极开展各类企业培训。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形势,尤其是市场对应用型、复合型经管类人才素质提高要求,商学院组织教师深入了解行业企业培训需求,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培训项目。比如,物流管理专业根据当前物流行业发展迅速亟需中基层管理人才的现状,开发了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技能培训,帮助受训者深入认识物流管理的主要环节,参悟科学的管理原理和方法,全面提升物流经营管理能力。培训项目一经推出便受到物流企业的欢迎,并开展了多期。又如,会计专业与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合作,面向该集团及其下属分、子公司管理人员开展ERP沙盘模拟经营培训,通过培训使受训者提高企业全局和长远策略意识,更好地理解不同决策对企业总体绩效的影响,提升其策略性思考能力和沟通技巧。再如,会计专业与武汉市财政局合作,面向全市会计从业人员开展继续教育培训,根据市财政局的要求设计并录制培训课程并传送至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网站,实现培训内容的信息化建设,培训效果受到市财政局、企业和受训人员的肯定,实现了商学院利用优质教育资源为行业和地方经济服务。(3)推进咨询服务功能,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商学院依托专业优势,面向行业积极开展咨询服务。比如,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在与行业企业合作时,了解到楚天激光三大产业集团之一的武汉市楚坤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亟需金融专业人才支持进行融资和资本运作方案设计,学院选派金融专业能力强、熟悉资本运作的骨干教师赴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协助进行融资方案设计,方案实施后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再如,在了解到当前餐饮行业整体不景气的背景下,酒店餐饮经营普遍存在困难,商学院组织相关教师针对酒店餐饮经营管理进行咨询策划,为企业提供全面的分析评估和策划,帮助企业调整经营思路,拓展营销渠道,加强内部管理,降低管理成本,确保企业正常的经营运行。通过开展咨询服务,商学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促进了企业转型升级,为区域经济发展添砖加瓦。(4)借力开放平台,服务社会大众。为了拓展国际视野,自2012年以来,商学院连续三年先后选派优秀中青年教师远赴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交流学习,在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学习他国先进经验,并与加拿大圣力嘉学院、百年理工学院、乔治布朗学院等多家高等职业院校达成合作意向。商学院还选派优秀中青年教师赴国内知名高职院校(如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等),学习高职教育教学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做法。国内外交流与合作拓宽了教师们的视野,促进了商学院教育教学服务经济发展的改革创新。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承接了国家数字化资源中心武汉中心、武汉终身学习网建设。这两大远程开放学习平台的建成,让广大群众足不出户就可免费获得学习辅导和技能培训等服务。商学院依托这两大远程开放学习平台,积极推进课程的信息化建设和资源共享,将积累多年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转化为网络公开课程资源,供学生、从业人员和广大市民自由浏览自主学习,为经管知识与技能的普及搭建起开放平台。
开放合作办学教育模式的效果
1.人才培养随行业变化动态调整
传统上由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周期为三年,学院对人才培养目标和过程的调整存在滞后期,总是跟在产业结构调整之后。而按照开放合作办学的教育模式,校企深度合作和订单培养使学生提前明确就业去向和培养目标,培养过程也随企业需求而定,商学院对人才培养过程根据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类型、数量、层次及时进行调整,实现人才培养和行业企业需求协调发展,近三年各专业学生就业率均在90%以上,为武汉经济建设输送了一批批急需的应用型高素质经管人才。
2.学生具备良好的适应力和发展潜能
商学院在以市场为导向,服务区域经济宗旨的指导下,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工学结构和订单式培养,教育教学过程加深了对经管类专业学生应用能力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使学生具有更强的就业适应性和进一步深造的能力,能更好地适应产业调整升级加快的经济形势,也为学生专业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3.共享教学资源,提高办学效益
开放合作办学教育模式下,商学院不仅建设了一批管理类、经济类和金融类的网络公开课程供学生和公众使用,还积极主动根据行业和企业需要开发社会服务项目,以优质的师资、完善的教学管理为行业和企业提供培训服务;以实用的专业知识、科学严谨的工作为行业企业提供咨询策划服务,更有效地发挥教育教学资源的作用,避免了教学资源配置的闲置和浪费,提高办学的效益。
4.形成办学特色,增强学院竞争力
“育人为本”的办赛指导思想
首先,哈佛商学院创业大赛从教育培养学生的角度出发,将比赛的各个流程与整学年的课程学习相联系。比赛初期,要求学生组建团队时首先通过选修学院相关课程,在课堂上获得专业知识,为创业策划案的设计夯实基础。参赛选手们会在课程期间进入公司走进社会,进行实际的市场数据调查,并且上交阶段性成果,期末还需要上交一份完整的商业策划论文。当学生毕业后真正把自己的策划付诸实践时,这些专业性的知识可以作为他们的强大后盾,让他们对问题的分析更加明确透彻,对风险的评估更加有效。
其次,哈佛商学院创业大赛在设计赛事的过程中十分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为期一年的比赛中设置了校园导师和教练,在策划案的撰写过程中,每个团队都配有一名校园导师,导师会对学生有待提高之处提出相关问题,并指导其完成最终的策划案。参与整个创业比赛的过程接触顶尖的校园导师和教练以及公司高层,获得他们的指导,这些对学生的处事态度和方式都有深远影响。
再次,该比赛通过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检验其创业意向和态度。大赛主办者麦克・罗伯特教授说:“该比赛让学生们得以走出教室,实际体验创业的艰辛,这是跟传统教育模式完全不同的尝试。因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无法真正全方位将现实社会的运行模式展示在学生面前。参赛者必须自己收集基础数据材料并在其商业领域进行深度分析。学生在做项目时拥有项目股份,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1999年参赛的克里斯汀・瑞恩的创业计划是在机场提供休闲健身服务,在实际调查分析之后,她意识到还应该混合发展一些化妆品生意。这样的创业策划在她毕业后真正实施了,作为当时唯一一个进入决赛且与互联网毫无关系的选手,她回忆:“我能真正地创业,就是因为哈佛商学院创业大赛给予了我很大的鼓励。”
赛事支持有条不紊
在活动组织方面,哈佛商学院创业大赛并非由一个部门负责,而是由多个指导老师和创业俱乐部共同组织进行。哈佛商学院创业俱乐部和社会企业俱乐部,小型企业创业俱乐部和创业管理学院都曾共同主办过该比赛。系主任、各学科的教师们也全力支持并提出过相关建议意见。
此外,学校课程、企业家风投家的指导和教师的反馈也为学生创业策划案的撰写与修改提供有力支持。学校派出20位到65位校园导师和教练,专人专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并在学生参赛过程中全程跟踪,提出策划修改意见和引导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师的反馈和学生的数据分析都记录在册,以供学生们后续利用。同时,参赛团队赛前都将参加组织会议、HELP项目和市场金融等商业专题会议,获得前辈们的经验指导和投资预算等方面的知识。尤其是HELP项目,这是针对每个团队的投资者与他们要投资的参赛团队之间的一个对话活动,以此让参赛者了解投资者心理,撰写更加吸引投资的创业方案,同时锻炼参赛者们应对投资者种种疑问和要求的解决能力。
哈佛还充分利用优势资源,给予赛事极大支持。以市场调查课为例,每个学生团队都能获得1000美元作为交通通讯和办公补助,学生们可以放心大胆地开展数据收集等调研工作。此外还有许多由校友出资创立的助学金、奖学金等。
突出的行动取向
比赛前,参赛选手们通过市场调查进行数据深度分析,并且将分析结果作为课程作业。在真正投入前期的调查研究时,选手们就会感觉自己是该项目的主导者,并被激发起无限热情。但有时参赛热情也需要清晰的思路与洞察力。参赛选手孔福尔蒂说:“教师们有时像是拉拉队员,有时又像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他们总是提出尖锐的问题,让我们检验自己的策划方案是否实际可行。”选手们还要主动与投资者们联系,通过了解投资者的选择和要求来做出吸引投资的对策,这些对策都是他们将在决赛中呈现在评委面前并且接受评委质询的部分。由于评委大多是往届的参赛者,他们对于选手们是否做了充足的赛前准备和研究调查有绝对的话语权和评判力。
关键词:滑铁卢大学 上海商学院 工学结合 产学合作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及用人单位对多媒体技术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规格要求也越来越高。没有工作经验,实际动手能力不强,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团队成员之间写作能力差,进入工作状态很慢等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因此,一些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渐渐被很多高校看重。国内部分高校尝试对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调整优化,本文我们选取两所不同学制的高校进行对比分析,列出各自的教育特色,总结在不同环境影响下各高校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
二、滑铁卢大学的工学结合
滑铁卢大学是世界著名高等学府之一,Co-OP教育模式更是享誉全球。目前滑铁卢大学有一百四十多个国家的学生在此求学,中国的学生去滑铁卢大学求学的人数愈来愈多。滑铁卢大学最具特色和影响力的CO-OP合作教学及CECS产学合作服务系统,学校工学合作每个周期的程序运行如下:企业名单、学生递交申请、面试(大多数集中在校园内面试)、确定工作单位、学校审批、落选者二次分配、定期访问雇主、工作评估报告、教授评分这一系列流程。并且系统在时间分配上比较均匀,他们有三种典型的学习模式可以选择,除了第三种模式在第一学年可以休息一学期之外,其他模式基本上在工作和学习的时间安排都非常紧凑,而且没有寒暑假。
这种“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极大地丰富了教育理念,使得高等教育的重心不断向上、向外拓展,其主要优点为:
(1)专业与工作紧密结合。滑铁卢大学学制在工作与学习的时间上比较平均,因此,滑铁卢大学要求学生的工作必须与本专业相关,并且直接与学分挂钩。这与校外兼职和勤工俭学是有本质区别的。
(2)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做中学”是杜威教学哲学中的核心理念,滑铁卢大学的产学合作教育就是对这一理念的成功实践。 “在做中学”绝不只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些实用技术,它更多的是注重对学生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让学生能提前了解并适应社会工作环境,形成良好的生理及心理素质。
(3)提升学生的多任务处理能力。CO-OP教学要求学生必须面对高强度的学习和工作,这对学生能否自如地切换工作和学习节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这种“半工半读”的学制下,学生在学习和工作方面都有很大的压力,学会对于多任务的处理,不仅提升了思维能力,而且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和了解工作内容。
不可否认的是,工学合作也存在一些弊端:
(1)学生压力大。没有假期,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高强度转换,学生抵制情绪容易高涨。
(2)CERS系统运行比较困难,需要强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为支撑。滑铁卢大学CECS系统的职员每年的三个学期都要进行对在校学生和用人单位的“互配”工作。CECS系统的职员不仅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组织人才招聘活动,还要处理因时间冲突等原因造成的特殊情况。
三、上海商学院的产学合作
“校企合作”是上海商学院工学结合方式的最好体现。以上海商学院管理学院的工商管理专业为例,学校将工商管理专业与国美集团对接,开设了特色的“国美班”。这是定点培养专业型人才的方式。“国美班”的学生能直接去国美集团进行实习,表现良好的将被录用成为正式员工。这为学生的未来就业提供了良好的途径。
商学院有其自己的一套产学合作教学模式,主要有:
(1)勤工俭学。上海商学院为家庭条件比较困难的在校学生提供了多种勤工俭学方式,贫困生可在学校图书馆、快递站或文印刷室进行勤工俭学工作。这种勤工俭学方式也体现了学校的“工学结合”。
(2)鼓励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上海商学院关注学生学习情况的同时,还鼓励学生更多地参与科研项目、创业大赛、各类模拟决策大赛等,开拓思维,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调研、分析和应用技能。
但上海商学院教育模式存在以下缺点:
(1)没有系统的“产学结合”计划。上海商学院对大一、大二的大学生提供的实习机会非常少,没有让学生在大学开始阶段就明白学习和工作的关联性。在此期间,学校更多的只是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教学,没有实践的纯理论知识令学生难以真正理解教学内容。
(2)专业实习针对性较差。实习的岗位较单一;工作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的吻合性较差;单次实习时间比较短,学生的不能得到系统的学习。
(3)实习的质量难以保障。很多时候,学生为了实习仅仅是为获得一纸证明,实习质量值得考究。
四、比较与启示
由此可以见得,滑铁卢大学和上海商学院的工学模式都存在各自的优缺点和局限性,任何脱离实际的生搬硬套都不能达到好的效果。滑铁卢大学的工学模式极大的保证了学生的利益,它是更具有实际意义的产学结合,让学生投入到了实际的工作当中去,并且对学生在大学中处理工作和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充分的锻炼。上海商学院的产学合作则从“校企合作”、“区校联动”出发,通过定点培养专业型人才,积极融入学校所在地区的商业建设,加强区、校双方优势资源的互补利用,从而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丰富校园生活,开拓思维,让学生在学习和实习之中获得数据处理、分析和实际应用的能力。
滑铁卢大学所采用的工学结合模式过度依赖于它庞大而复杂的CECS系统,而上海商学院的工学结合则又缺乏一个完整的计划。要想在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道路上走的更好、更远,必须要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同时,我们必须努力改进产学合作教育模式, 不断拓展合作对象和领域。但由于本科阶段的产学合作教育还存在许多需要进一步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需要不断提高产学合作教育的质量和扩大其影响力,这就要求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企业在制度、政策和经济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和帮助。与此同时,结合学校自己的教学体系、运行机制、校园文化、学生能力上的实际特点来制定有针对性的工学结合计划,这样才能打造出一套适合于学校的工学结合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汪泓.中国产学合作教育的崛起[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2]张明,何蓉蓉,加拿大产学合作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理论和实践,2012(18).
主题:“狂欢圣诞,喜迎新年”
目的:丰富我院学生的业余生活,发挥每一个人的特长, 反映同学们的真实水平,体现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 地点:a5一阶
特点:节目新颖,表现当代大学生实际生活以及需求。
第一部分:具体组织安排
1) 拉赞助
由企划部联合宣传部组织具体操作。越快越好,最迟要在10月底完成,以方便后期的舞台设计、海报制作及宣传工作。
2) 选择主持人
先由本学院同学或老师自我推荐后,再由晚会筹备组全体成员共同决定,择优选拔现象气质佳,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和责任心都强的学生或老师。主持人数量在10个以下,组成风格和组成方式不限。主持人用语必须在晚会前一周经过晚会策划组的审查。
3) 安全
由监察部负责保证晚会的安全和治安工作,维护晚会现场的秩序。
4) 会场布置
由社团部、办公室、编辑部和企划部做好晚会的后勤保障工作。会场布置人员须参加当晚的舞台搭设、观众席布置、购买矿泉水、发放小礼品等一切有关晚会的服务性工作。
5) 节目编排
由各社团负责人负责本社团的节目编排,并要保证节目的高质量。节目要在10月底上报到晚会节目策划组。彩排时,各社团节目带上与节目相关的磁带或cd。
6) 通知领导
由晚会总负责人即指导老师负责联系学院和学校领导准时参加晚会。与会主要领导须准备好晚会开场时的演说稿。
7) dv拍摄
主要控制当晚dv拍摄的内容、方式,确保晚会现场的整个过程不漏拍,拍摄角度多样,以保证后期vcd制作出来的质量。
8) 电脑操作
安排好当晚电脑的安置、调试与控制,保证晚会有关电脑的运用顺畅有效。
9) 晚会现场摄影
负责晚会前后整个过程的摄影记录,用相机从不同角度和时间拍照,反映晚会的各方面工作。
10) 协调工作
负责晚会的人员调动,人员调动要合理,保证晚会每一项工作都要有人管、都有负责人、都要按要求完成。
活动宣传:
1、前期宣传工作(一周)
a:宣传板
制作:河北大学工商学院2011年元旦晚会宣传板。
要求:形式不限,构思新颖,以元旦晚会为主题。
b:海报
制作:2011年元旦晚会海报。
要求:专业喷绘海报。
c:宣传单
制作:元旦晚会传单
要求:形式不限,构思新颖,以元旦晚会为主题。
2、后期宣传工作(活动结束后):以文字、网页的形式对本次活动进行回顾报道。 1.通知各社团递交节目名单
2.所报节目参加人员
3.晚会节目主持人
4.参加晚会人员名单
晚会节目准备:
内容:成立晚会筹备小组,确定晚会节目。并邀请校内著名的乐队、劲舞队、剧团进行表演,力求节目质量。 1.校内树立以此次活动为主题的宣传版,张贴宣传海报
2.进行网上宣传
3. 推进各社团的节目进程
4.对所有参赛的节目进行前期筛选
5.对所有参赛节目进行彩排并进行选优方案
6.确定所有参赛节目 1. 对现场内外进行布置
2. 安排演职人员以及后期参赛所有节目排练工作
3. 现场领导的接待工作、观众进出会场秩序
4. 晚会开始前后的现场秩序的维持工作及各项后勤保障工作
5. 晚会后的收尾工作
后期活动工作:
1、为演员分发小礼品
2、费用处理
3、书面总结
一、云南工商学院特色办学的成功之基
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既遵循普通高校办学规律,又注重特色办学实践探索,着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应用型大学,这是云南工商学院多年来的办学目标,也是学院获得成功的根本基石。
1999年,一群刚出校门的年轻人凑了1.2万元,购买了12台旧电脑,租用20平方米的仓库,创办了云南爱因森计算机培训站;2004年,培训站升格为云南爱因森软件职业学院;2011年又升格并更名为云南工商学院,成为云南省唯一独立设置的民办本科学院,填补了云南高等教育事业的空白。学院创办以来,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帮助学生成功”的办学宗旨,坚持以父母之心育人,坚持德育为先、立业为本,把立德树人作为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才的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注重技能培养、紧密联系实际;坚持把特色教育和管理融入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及活动之中。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不断优化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应用型大学办学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并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办学仅13年,实现了从电脑培训站到专科,再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三级跳”办学目标,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云南工商学院始终坚持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一直将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放在核心地位,结合未来产业与社会发展需求,以培养“职业道德好、职业精神好、职业技能好、职业态度好、职业素养好”的“五好青年”为目标,积极探索和实践独具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总的经验可以概括为“坚持创业精神追求教育梦想、紧扣社会需求探索专业发展、突出职业管理提升学生素质、强化考核标准提升就业质量”。
一是坚持创业精神追求教育梦想。短短13年时间,学院从创办之初6名学员到目前近万名学生,从租地办学到自建千亩大学校园,从12台旧电脑到近10亿元资产,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实现了最短时间从专科升格为本科。13年时间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创造了云南民办教育事业发展的新速度、新奇迹,这当中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全体云工商人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理想抱负和创业精神,这样的精神是工商学院过去攻坚克难的法宝,也是工商学院未来向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的原动力。
二是紧扣社会需求探索专业发展。学院人才培养坚持“五个匹配”,即性格特征与就业方向匹配、教学内容与就业岗位匹配、学生管理与就业环境匹配、实训要求与就业能力匹配、素质教育与可持续发展匹配。
在课程设置上,近3年,学院先后走访1 000多家企业,不断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实践和创新能力在整个培养体系中的作用,实践课时达到了课程总学时的50%,将系统的知识传授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能力培养。
在教学改革上,教务处积极起草《学分制实施原则指导意见》、《学分制实施方案》、《学分制推进步骤》等原则性文件,从2011学年开始进行学分制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估。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鼓励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达到“三声”教育效果,即课堂上要有学生快乐学习的欢笑声、有师生互动的讨论声、有对教师精彩教学的鼓掌声。同时将励志内容和学生演讲、表达、合作能力培养有机融入课堂中,促进“精彩课堂”的组织开展。
在师资方面,高薪聘请富有一线实战经验的工程师、技术骨干到校任教。实施“教师回炉计划”,组织专任教师每年到企业进行2个月的企业实训,确保授课内容的及时更新以及与实际运用的紧密结合,形成了一支由专家教授和工程师共同组成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在实训方面,与微软、海尔等世界500强等企业共建实训室,做到教学与生产相结合,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与中国电信、龙润集团、昆百大集团等36家大型企业签订了定向人才培养协议,建立了112个校外实训基地。投资2 000多万元,建成17 000平方米的实验实训大楼,共设各类实验、实训室80多个,仪器设备总值超过4 000万元,实现每个专业群均有匹配的实验实训室。
在科研方面,始终坚持经费向教学科研倾斜的政策,不断加大科研经费及力量投入,从学院实际出发,围绕学院定位、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教学方法、专业与课程、实习与实训等,大力开展应用科研和职称科研。“十二五”期间将投入1 000万元,作为科研保障资金。截至目前,学院教学质量工程已累计获得27项省教育厅立项,在同类院校中名列第一。
三是突出职业管理提升学生素质。针对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学生缺乏职业素质的问题,学院创建了“职业素质教研部”,引进了职业行为评价软件(ESC),研发了200多个课时的职业素质体验式课程,对学生实行职业化管理,建设了素质拓展训练基地,将体育教学纳入素质教学体系,并增设了艺术修养必修课程。通过特色化的教育和管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塑造学生正直、诚实的职业操守,负责、感恩的职业态度,敬业、奉献、合作的职业精神,加快学生向“职业人”的转变速度,使之成为受用人单位欢迎的职业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专门人才。
四是强化考核标准提升就业质量。学院坚持“把就业压力化解在就业之前”,为学生提供从入校到毕业的全过程就业服务。学生入学时首先通过北森CS大学生生涯规划系统测试,认知自我,做好专业选择;辅导员兼任学生职业规划导师,根据学生就业的家庭条件、职业倾向、性格特征、专业能力、才艺特长等,个性化指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专职就业队伍、专业教师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相互补充、相互支持,为学生提供全程化的就业帮助。
在创业传统的激励下,学院充分重视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采用“两级管理,双导师制”指导大学生创业,在学生中开展“创业与销售”课程、创业讲座、创业英雄论坛、创业大赛等活动,强化创业意识,激发创业热情;借鉴国际劳工组织的KAB教育模式,教授学生创业必备知识和经营技巧;匹配专业教师和企业骨干对学生“一对一”指导帮扶;建立“知名企业实习实训基地”、“兰茂大学生创业园孵化园区”和“兰茂大学生创业示范园”三级孵化体制。创业教育取得了一定效果,荣获“昆山杯”全国大学生优秀创业团队大赛全国总决赛入围奖,“昆山杯”、“华夏银行希望之星杯”、“城投杯”大学生创业大赛优秀组织奖、一、二、三等奖等奖项;仅2012届毕业生中,就有380人拿到创业证,有59人实现自主创业。
在一系列强有力措施保障下,学院连续3年就业率在98%以上,连续3年获得省教育厅表彰。先后荣获云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云南省2011年就业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一等奖、云南省2011年鼓励大学生创业先进集体、云南省高校大学生创业示范园、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园等称号。学院的就业工作已经基本实现由量到质的转变,提出了确保就业质量的“三个就业质量指标”,即毕业生专业对口率、龙头企业就业率、平均起薪点,并建立了就业中心牵头、分院负责、学院考核、督导抽查的就业工作监督考核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