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小学课堂管理论文

小学课堂管理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08 15:27:56

小学课堂管理论文

篇(1)

1.对学习者的作用。

(1)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对尚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兴趣对学习的促进作用更大。教师在课堂管理中,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当学生学习兴趣产生以后,就能调动他们在课堂上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的环节,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好习惯还会延续到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孔子说“:少成则若性也,习惯成自然也。”可见从小培养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课堂管理对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培养学生的个人责任感和自律性,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教师在管理课堂的时候自觉地建立一个环境,使学生出于为他人着想和个人责任感自觉地约束自己、规范个人行为。学生在班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知道做好自己分内外的事对班级的影响,有了个人责任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变“他律”为“自律”。小学生有责任感和自律性,这样的好品质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对教育者的作用。

(1)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课堂互动,使教师保持教学激情。

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交流是课堂互动的前提。课堂中各种教学信息的有效传递和交流,有助于师生间的课堂互动。教学过程同时也是师生情感体验交流的过程,学生的良好情感体验和行动会感染教师,教师从中得到情感的反馈。在师生的情感交流过程中,教师会得到鼓励产生积极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激情。

(2)提升教师反思和管理能力。

教师在进行课堂管理时,要不断了解管理的基础知识,丰富知识。在管理实践过程中不断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还要经常反思自己的不足,从中习得课堂管理的技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素质得到加强。教师的各方面能力,特别是思考、反思和管理能力会有明显的提升。

二、当前影响课堂管理的普遍问题

课堂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场所,课堂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而这正是有效的课堂管理能做到的。可是,如今的小学课堂普遍存在着一些阻碍有效课堂管理的问题。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课堂教学主要是在课堂进行的。所以,学生和教师的一些不良行为、课堂氛围、教学环境等其他问题都会影响课堂管理的有效实施。笔者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分析:

(一)学生学习行为表现不佳

1.在课堂学习中存在逆反心理。

小学阶段的孩子是最不喜欢被约束、被管着的,这与他们在课堂中受到教师的管理产生了冲突和矛盾。因此,对一些适应性差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的学生来说,非常不愿意被迫服从要求,即使是简单合理的课堂管理也不行。被动服从的他们,容易产生反抗心理和对教师的敌对情绪。比如在某个老师的课上从来不听讲,老师要求做题,他就偏偏做别的。这类学生处处与老师对抗,对课堂管理造成严重的阻碍,演变成影响课堂教学活动的问题学生,也就是教师眼中的“捣蛋鬼”。

2.在课堂学习中注意力分散、反应迟钝。

由于身心发展不平衡,有的孩子在同龄人中智力的发展相对迟缓,认知能力相对较低。因此,他们在学习上有很大的困难,学习状况不佳,这些都影响到他们在课堂中的表现。他们通常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发呆、反应迟钝或者是认真听讲却不知所云。这类学生在课堂中无法集中注意力,对任何教学内容都不感兴趣,无法配合教师的课堂管理。

(二)教师存在错误教育观念和不当的教育行为

1.存在错误的教育观念和片面的学生观。

当前有部分教师存在分数至上的教育观念和片面的学生观。如教师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只注重升学率,视分数为唯一的标准。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忽视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全面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超负荷的灌输,急于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对课堂产生厌烦和恐惧的情绪,出现干扰课堂的问题行为。而且,许多学生会因为同学间的竞争产生巨大的学习压力。他们的神经整天处于紧张之中,如果得不到调节就会导致脑功能失调,出现干扰课堂学习的问题行为。比如部分教师存在片面的学生观,对优等生特别偏爱,对差生存在偏见。同样是在一个班级里,处于一样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却以截然不同的态度对待学生们。这样的错误观念会严重影响学生对教师的看法,产生不良行为。

2.在教学行为上过分运用权威进行专断、约束的管理。

教师总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教学,与学生拉开距离,总是以命令的口吻对学生严加管理。在没有考虑学生心理特点和他们现有接受水平的情况下,要求学生无条件地服从和接受他们的任何安排。教师觉得按照他们的要求去做是最好的,他们为学生们制定完美的课堂学习计划。学生没有任何发言权和自由,像是被约束在一个四面都是条条框框的笼子里。这样的课堂是绝对权威的,是教师控制下以教师行为为主的课堂。这完全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论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相悖,又何谈有效的课堂管理。这样的课堂最终导致失控,教师的管理失效,问题也就接踵而来。

(三)教学内容单调枯燥

教学内容就是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向学生传递的主要信息,教学内容与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直接相关。对于有些缺乏趣味的学科的教学,教师只能照本宣科。让学生们四十分钟面对那么多枯燥无味的内容简直是不可能,他们只能找其他有趣的事情做。教学内容的不合理、枯燥,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他们不会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课堂氛围因此沉闷不活跃,学生学习没有效果。

三、实现小学课堂管理实效性的策略

因为问题存在且不断产生,所以针对问题我们要努力探究解决的方法和策略。针对影响课堂管理的各种问题,应采取措施进行有效课堂管理。

(一)建立阶段性课堂行为规则

小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还不是很成熟,他们通常无法认识自己的行为,对正确行为和不当行为的认知还不完善。因此,课堂行为规则可以说是小学生进入课堂和参与活动的一种行为规范和标准,小学生可以从这些规则的执行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和学习习惯。课堂行为规则要有阶段性。根据小学生对新事物的兴趣和喜欢新鲜感的特点,教师可以建立阶段性的课堂行为规则。把一个学期分为四个阶段,每五周为一个阶段。每个阶段建立3~5条内容不同的规则,由第一个阶段向第四个阶段层层递进,由简单到复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无意地重复强调,及时强化学生行为。经过五周的执行,这些规则就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规模,指导他们日后的课堂行为。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进行下一个阶段规则的执行了。课堂行为规则的执行不能像贴告示那样,要让学生乐于接受并执行。相比命令或直接告诉学生要这么做,教师以轻松的口吻和语气向学生传达规则内容,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并执行。

(二)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步入新时代,平等、民主成为人类追求的美好理想。新课标要求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即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教师有效地进行小学课堂管理。

1.用心与学生沟通。

沟通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桥梁,师生的心灵沟通是教师打开学生心灵天窗的钥匙。要达到与学生间心灵的沟通,教师了解学生是必要的。教师平时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家庭情况和学习情况。在课堂中,有一双善于观察的慧眼,通过每个学生的细微表现发现其心理变化和思想动态,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教师的爱是促进心灵沟通的关键。教师要尊重学生,不要以压制性的方法管理学生,这样不仅影响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而且不利于课堂管理。德鲁克在目标管理理论中强调“自我控制”,他提出要用“自我控制”的管理代替压制性的管理。所以,教师要避免专断、约束这样压制性的管理。尊重学生,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更有利于有效的课堂管理。

2.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学生观。

教师应该明确,教师与学生只是在教学活动中所处的角色和地位不同,并没有人格上的高低贵贱之分。不应该存在应试教育的观念,要客观全面地评价和看待每一个学生,把分数作为评价标准之一但不是唯一的标准。在课堂中注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整体素质。让学生自由发展,感受到公平与民主。不要区别对待课堂里的每一个学生,奖罚分明。

(三)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良好的教学情境促进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提高小学课堂管理的实效性更离不开良好的教学情境。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采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或与学生分享笑话,活跃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课堂提问要分层次,有难有易,照顾到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课堂。这样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教师有效地进行课堂管理。

(四)及时预防和恰当处理课堂问题行为

1.预防课堂问题行为。

对于课堂问题行为要本着预防为主、处理为辅的原则。问题的产生是有原因的,教师要究其根源做好预防。课堂问题行为多发生在差生身上,这主要是因为他们觉得不受重视。老师在课堂中,给那些学困生和差生多一份关注的目光,可以有效地避免一些问题。要确保学生在一些简单的课堂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得到鼓舞,更愿意与教师一同学习。有效预防,更能降低课堂问题行为发生的概率,保证课堂管理有效。

2.及时发现并终止问题行为。

教师在课堂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行为,美国学者在小学课堂管理中就提出“有效的课堂管理者不断地监督学生的行为”。如果发现学生开小差、做小动作或交头接耳,教师可以用暗示的方法处理。目光的注视、特殊语气或手势等,这些方式既不会影响到课堂教学活动,又有效可行。学生在教师的提醒下会停止行为,达到有效的管理。

四、结语

篇(2)

[关键词]美术 课堂管理 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3-0129-01

一、概述

小学美术课堂纪律混乱令每个美术教师都感到极为头疼,怎样才能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就成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可以设想下:上课了,乱糟糟的桌椅和议论纷纷的学生,这种课堂氛围能让学生学到什么?教师教学又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呢?因此,要保证课堂教学活动能顺利进行,就要有良好的课堂纪律。课堂纪律管理可以作为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组织教学活动是向学生进行课堂纪律管理的基本途径之一。总之,课堂纪律管理不仅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更是组织教学的重要环节。

二、课堂管理的理论依据

根据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理论,幼儿期的儿童思维结构一般都是处于从前运算阶段向运算阶段发展的时期,幼儿的思维主要是表象思维,思维过程主要是象征性符号系统的形成和应用过程,而不是概念的运算过程。

学生年龄因素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因素,在教育管理学生时不可忽视该因素,如果按照“成人式”管理,就会得不到预想的效果,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无意注意仍起较大的作用,他们的注意一般都带有较强的兴趣性和直观性。另外,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比较差,在课堂上七嘴八舌地讲话,发言时不举手,课堂气氛混乱。上述这些行为,就突出了课堂管理势在必行。

三、小学美术课堂管理的办法

1、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具有独特个性的个体,表现出了个体差异性。长期以来,我们传统的小学美术课堂管理思想一直强调同一性、标准化,并保持学生的动作与思维、教学内容与解答的一致性,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压抑了学生的潜在能力,不利于学生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管理中,为了使学生能得到全面发展,发挥出最大潜能,就要加强人文关怀,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有自己的观点和体悟。要做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就要坚持以下几点:

(1)美术教师必须要给自己的每一个学生机会。首先,给学生表达自己看法和观点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能表达出自己的看法、感受,并且给学生与自己对话的机会,例如:在课堂上欣赏某一件美术作品时,教师应该尽量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表自己意见和看法自由的评述机会,并能与教师就某一种看法进行争辩。此外,还要多给学生自由探索的机会和自由想象的空间,在创作儿童命题绘画时,要提示学生用绘画或设计制作,凭借自己对美好未来的想象,在笔下产生一幅优美的画面。

(2)允许课堂出现不同的声音,其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如在谈到对某一件美术作品的看法时,要避免用统一的标准和答案来要求学生,或者是强迫学生接受自己所谓的“标准答案”,要尊重学生不同于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3)要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每个学生的成长都会受到遗传和后天环境这两大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发展水平方面都会存在明显差异,智能领域也有强有弱。由此,教师在小学美术课堂管理中就应该先了解学生的基础,不同水平的的学生,要求的标准也不一样。

2、转变教育观念,创新管理

(1)实现从“小美术” 到“大教育”,从“小而稳” 到“大而强”的观念转变。将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办学特色作为教育全面发展的突破口。

(2)消除文化课教师与美术课教师的隔阂,尤其是很多文化课教师总认为“美术是辅课”为美术特色教育营造出了良好的氛围。坚持“学科无主次,教育是合力” 的教学思想,宣传美术教师的地位与贡献。此外,还可以同时组织文化课教师现场观摩美术课,以便让文化课教师了解美术教师的劳动,两部分老师互相沟通,形成合力。

(3)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与热情,纠正学生的“画画是不务正业” 的错误观念。此外,有条件的小学还可以开设美术特色班,重点培养那些喜爱画画,有良好基础的学生,提升教育质量。

3、要求全班学生予以部分配合――规范好个人行为,明确要求

与成人相比,小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发展中的未成熟的生命群体。因此,在学生能够明白上课要坐在桌位上,必须认真听教师讲课后,还应该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换而言之,就是这个规律是在教师授课之前就要求学生们积极配合的,教师要有手段能报纸学生们会听从自己的吩咐,坐下来安心的听课,教师这时还可以用小学生守则来对课堂进行指导。

4、注重学生的自我管理

传统的小学美术课堂管理是以教师和完成教学任务为中心设计的,在课堂中由教师监督并实行。这种注重教师外在管理而忽略学生内在管理的传统做法,使学生在课堂管理中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课堂就会缺少应有的活力和动力,继而影响到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因此,小学美术课堂管理必须从传统的管理中走出来,强调学生自我的内在管理,使教师的课堂要求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自觉行为,从而达到最优的课堂管理效果。此外,还要在重视教师外在管理的同时,充分发挥出学生自我管理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管理和教学活动。

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自我管理为目标,努力促进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实现内在控制,这也是小学美术课堂管理的最高境界,同时也体现出了人性化管理。美术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绘画水平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设立起一个合理的目标,使其在绘画技巧、审美能力上达到什么样的水平。目标制定后,学生就会增强自我管理意识,提升管理能力。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加强对学生集体自我控制和管理的训练,让学生从中能感受老教师对他们的期望,学生会自觉提高自我效能感,最终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四、结束语

总之,小学美术课堂管理的有效方法就是要照顾好每个孩子的基本需求,要照顾基础差的孩子,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兴趣,教师也有更多的时间来照顾更多的学生,让学生们学到更多的美术知识。

参考文献

【1】 王晓娟、张璐《小学美术课堂管理探究》[J],《大众文艺》2013年21期第92页。

【2】 陈军《浅谈小学美术课堂中学生存在的问题行为及其管理》[J],《学园(教育科研)》2012年22期第68页。

【3】 顾卿《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所渗透出的管理策略》[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2年06期第116页。

篇(3)

【关键词】翻转课堂 教学设计 企业战略管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5C-0083-04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是经济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对企业战略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尽管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在内容上有着逻辑的严密性以及体系的完整性,但也存在着不注重理论应用的缺点,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式的讲授方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而不是主动的参与者。教学模式的革新一直是近年来高校关注的问题,教学重点由“教”转化为“学”是教学实践中必须面对且亟待解决的问题。翻转课堂的出现为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学习主观性和能动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传统教学设计

国内众多学者对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设计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鲁银梭(2013)结合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内容和体系,重点分析了问题导向型教学设计的注意事项和教师的角色扮演,认为要想促进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教学互动性和学生参与度,还需要对该课程进行进一步的教学设计;刘秋民(2011)认为企业战略管理课程需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强调“体验式”教学,按照工作过程的流程,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最终达到自主探索、解决企业诸如战略发展、团队合作、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问题;尹磊(2010)通过沙盘分组对抗的形式模拟了战略决策实践,对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张丽琨(2014)将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知识与沙盘实训对抗有效地结合起来,创立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耦合机制;张颖(2014)以应用为导向,对战略管理课程进行了全新教学模式的设计,将企业战略管理教学环节分为四个部分,明确了四个教学环节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实施手段;杨娜(2014)对国内外有关模块化教学和企业战略管理教学的研究进行了回顾,然后阐释了目前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难点,结合模块化教学方法的原理将其应用到企业战略管理教学中,对企业战略管理模块化教学进行了设计;卢启程(2010)通过对本科生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实践进行的初步验证提出了“读、写、议”教学法的教学设计,从设计学习任务、设计学习情景和体验环节、设计自主学习策略、设计自主学习策略、设计管理与帮助机制几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姜桂娟(2010)从专业学生应职岗位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培养出发,有针对性地按照“任务驱动、典型案例、关键技能、素质拓展、真实体验”的理念,进行了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设计。

上述教学设计创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使学生能够及时地发现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最终促使问题的解决,进而培养了学生综合管理的技能与素质。同时,教师能够按照与学生的互动情况进行课程教学,学生方便了解课程进度、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但是,上述教学设计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不能有针对性地提升接受能力略差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教师也没有完全从书本的知识框架中脱离出来,不能将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学科素养完全显现,教学质量提高的效果并不显著。

二、翻转课堂的特征及其与传统课堂的对比

当前,翻转课堂已成为全球教育领域研究的一个重点。翻转课堂是知识多次内化的一个过程,其实质为使最稀缺的学习资源――“时间”得到最有效的利用。翻转课堂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教师与学生教学角色的“翻转”。在传统课堂上,教师在讲台上主动地通过PPT形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在座位上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内容,没有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及他们的个性化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自我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而翻转课堂让学生在观看微视频及QQ分享的文件时,能够根据自己的水平及需要来不断调整学习进度,遇到疑难问题可以通过不同途径随时咨询老师或向同学请教,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第二,学习方式的“翻转”。传统课堂上,老师在课堂上经过讲解来完成知识的传授,知识的进一步吸收由学生在课后通过练习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没有老师和同学们的支持和鼓励,学生在遇到疑难问}时往往会感到迷茫甚至失去继续学习的兴趣。而翻转课堂让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都能得到关注,学生可以针对某个案例发表自己的意见,参与小组讨论并得到老师的个性化指导,最终完成知识的进一步吸收。

第三,教学环境的“翻转”。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教学模式的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持与保障。在传统课堂上,老师常常会把要讲的内容全部展示在黑板或者PPT上。而翻转课堂通过管理信息系统整合了网络媒体资源,教师能够有效地利用各种教学网络媒体资源,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辅导。学生也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完成学习任务。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不仅关注教师的“教”,更注重学生的“学”。支持各种情景式学习,充分考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学生课前主动发现问题,课堂中进行小组讨论或咨询老师并解决问题。通过制作核心知识教学微视频等途径来让学生更早地接触教学内容,增加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进而主动探求知识的意义。表1为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的对比。

三、翻转课堂教学的优势与劣势

(一)翻转课堂的优势

3.协作探究,针对性辅导。每一小组在进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分歧。此时,教师需要在企业战略管理课堂上进行巡视并及时关注各个小组的动态,在课堂上进行适当的引导,并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对各组成员讨论后还存在的企业战略管理疑难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4.展现成果,总结梳理。小组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成员及时形成总结性成果,并采取上台演讲、模拟情景再现、课程论文提交等形式来报告总结性成果。在小组成员报告成果的过程中,其他成员可以通过跨组进行讨论,交流本次课程学习中自己的收获及心得体会等。总结性成果报告完毕后,由教师对本次课程内容进行梳理总结,强调注意事项,促进学生课程知识体系的构建。期末,教师可以加大在线学习成绩的比例,减少期末考试分数所占的比例,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三)课后评价设计

如果进行教学设计之后不注意分析总结,教学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课后教师和学生都应对本次翻转课堂进行反思:教师要反思本次教学设计中还存在哪些有待改进的地方,以便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提供帮助;学生要对这一阶段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如对某公司进行战略规划后,学生应该反思经过小组讨论后对本次规划有哪些收获?针对本次规划,有哪些地方值得改进?制定一份优秀的战略规划应注意哪些问题,等等。反思评价一方面促使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实现了共同进步。

五、结语

翻转课堂模式给学习者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思路,有效地避免了传统教育中教学内容的强制性和思维过程的依赖性,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受到了师生的青睐。这种模式对学习者的综合素质发展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开展问题探究、完成知识的内化,使学习变得更高效。同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使得教师在课堂上不需要把课本上已有的知识再复述一遍,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以便提高学习效率,有效实现知识内化的分步完成。翻转课堂模式使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行教学设计,在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兴趣和积极性的同时,也促进教师的教学能力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鲁银梭.问题导向教学与企业战略管理课程[J].中外企业家,2013(15)

[2]刘秋民.基于工作过程的《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体验式教学课程的探析[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3]尹磊.企业战略管理沙盘模拟实验教学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11)

[4]张丽琨.高校ERP沙盘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耦合机制研究[J].财会通讯,2014(1)

[5]张颖.基于构建主义学习观的战略管理课程教学模式设计[J].学周刊,2014(22)

[6]杨娜.高等院校战略管理课程模块化教学研究[J].经济师,2014(12)

[7]卢启程.基于建构主义的“读、写、议”教学设计――以“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为个案[J].中国冶金教育,2010(6)

[8]姜桂娟.“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设计[J].教育与职业,2010(26)

[9]赵俊芳,崔莹.翻转课堂的内在意蕴及高校教学改革的未来走向[J].中国高教研究,2016(6)

[10]刘华.在线课程融入高校课程教学系统:障碍及其突破[J].高等教育研究,2016(5)

[11]尹华东.对国内外翻转课堂热的冷思考:实证与反思[J].民族教育研究,2016(1)

[12]金旭,王晓杰.翻转课堂教学文化的意蕴与生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5)

[13]张生虎.翻转课堂实践忧思:偏误与矫正[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8)

[14]李S,林祝亮.高等教育翻转课堂教学效果分析与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16(2)

[15]钟秉林.“翻转课堂”颠覆了什么?[J].中国教育学刊,2016(3)

[16]杨晓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价值追求与实施策略[J].教育评论,2016(3)

[17]刘献君,陈志忠.论战略管理与大学发展[J].高等教育研究,2016(3)

[18]魏江,邬爱其,彭雪蓉.中国战略管理研究:情境问题与理论前沿[J].管理世界,2014(12)

[19]Jensen,JL,Kummer,TA,Godoy,PD.Improvements from a flipped classroom may simply be the fruits of active learning[J].CBE―Life Sciences Education,2015(1)

篇(4)

在前文中我们提到,当前中国的课堂教学多以老师讲课、学生听课这种填鸭式的方式进行。教学中教师通常以课本为纲,强调背诵理论并进行大量习题练习,较少与实际结合。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服务于考试而不是学习知识,在学生思维方式的开发和能力培养方面有所欠缺。而在“生存教育”的理念指导下,泰国的教育更加注重的是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训练而非理论性知识的灌输。他们把理论知识置于实践中,使学生能在实践中体会理论的原理,从而提升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力。因此泰国的课堂以学生为主,老师的讲授通常只是课堂的一小部分,课本仅仅是教学的一种参照,教师可选取教材的某些主题让学生进行实践练习,并不单一要求学生将课本上的内容牢牢记住。教师也常常提供提纲式的资料,让学生依据资料的主题临场发挥。

基于“寓教于乐”思想指引下的情景式教学、角色扮演、做游戏等手段是泰国中小学非常常用的教学方式。泰国中小学汉语课堂管理若想取得更好的效果,教师就必须对泰国的教学方式有深刻的认识并学会将这些教学方式潜移默化地运用到自己的课堂当中。比如在对小学生教授中文的零到九这十个数字,比起中国课堂的让学生从一背到十的方式,数字接龙(让学生按数字顺序从零开始逐一报数,规定某一个数字不能说,说出的学生要表演节目,然后再从零开始重新报数)这种游戏的方式更能引起泰国学生的兴趣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取得较好的课堂管理与教学效果。

二、中泰文化有差别

中泰文化的差别在教育领域的体现首先是师生关系的不同。鲜明的等级制度是泰国文化的一大特点。泰国人民很讲究尊卑长幼、身份地位的高低,他们也十分尊师重教,教师在社会上拥有相对较高的地位。泰国学生不能随便和老师开玩笑,见面必须行“合十礼”,许多泰国学生有问题请教老师或者交作业给老师,都是单膝或双膝跪地,以示尊重。泰国师生间的关系还是比较严肃的,各种礼节也比较繁多,有着严格的传统等级制度要求。泰国每年有两个关于老师的节日,一个是1月16日的教师节,另一个是6月21日的拜师节。在教师节这天全国学校放假停课,而在拜师节,不仅学校通常都提前数天准备,学生在拜师节上要对教师跪地叩头并敬献鲜花。在泰国学生心中,教师是威严的,且在一定程度上是被信仰的。中国传统文化也是重视社会等级的,但随着近代西方文化的涌入,平等的观念被社会广泛接受。因此相比泰国而言,中国的师生关系较为平和,更体现平等,更加相互尊重。从教育心理学上来讲,这两种师生关系各有利弊,它对教学活动的作用取决于教师对二者的运用。我们认为,初到泰国的汉语教师还是不应贸然简单地将这种平等的关系带到课堂,而应在充分了解学生后再决定是否要采用这种平等的关系,或者怎样逐步实现这种平等。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泰国的师生关系虽然有明显的等级痕迹,不如中国平等平和,但如前所述,泰国的教育方式却是寓教于乐、轻松、开放和灵活多变的。中国的师生关系虽比泰国的平等,但课堂却多以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方式进行。汉语教师应对泰国的师生关系和教育方式有一个整体综合的把握,而不能片面孤立地理解,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对课堂进行有效地管理。中泰文化的不同对汉语教学的影响还体现在两国人民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不同。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都非常能吃苦耐劳,而当前社会的中国人做事亦注重效率,时间观念较强。相对来说,泰国人则更注重享受生活,时间观念不强,生活节奏也较慢。披耶阿努曼拉查东写道:有人说,与中国人相比,泰国人是“懒惰的,只要眼前够吃的,就不想再多干活,满足于自己的命运,对金钱和发展经济不感兴趣,保守,满足于依附的地位”。这是对的,因为周围的环境和条件使他们这样。因此在汉语教学中,若教师试图让泰国学生像中国学生一样在一堂课中积累大量的知识,或者布置课后作业,其结果不是受到泰国学生和家长的欢迎,而是招致他们的反感和质疑。初入泰国的汉语教师切不可急于求成,而应顺应泰国的文化,把握好课堂的容量与节奏,尽可能地不要布置课后作业,若有作业当堂完成即可。

三、汉语教师应能够熟练得体到位地运用泰语课堂指示

要想做到这点,我们认为这需要汉语教师不断地学习、练习和积累经验。初入职的汉语教师一方面要从各种资料中(包括网上的相关教学视频),学习泰语的书籍等等学习泰语的课堂指令。另一方面要向有经验的汉语教师及泰国教师学习,要多去观摩他们的课堂,从中学习他们的泰语课堂指令以及课堂管理方法和教学方法。随着不断的学习和练习,相信汉语教师的课堂指令会运用得愈加到位。当然,随着教学的逐步深入,很多泰语课堂指令也可转换成汉语课堂指令,这样更有利于营造接近于沉浸式的汉语教学氛围。但我们还是认为汉语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大量的泰语课堂指令,这不仅是因为在教学初期运用泰语课堂指令是非常必要的,还因为若出现了不曾预料到的情况,得体到位的泰语课堂指令能对课堂管理及教学起到更好的效果。

四、汉语教师应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及教育社会心理学中课堂管理的方法

教育心理学从理论上对课堂管理提出了建议:教师自身的素质和班级的特点都对课堂管理会产生影响,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对课堂管理有极大的帮助,建立良好的课堂规则和程序可以有效维持课堂纪律。从教师自身来说,教师只有对自己的职业角色有着准确的认识,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具有威信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与课堂管理效果。教育社会心理学也从自身的角度对课堂管理提出了要求。美国的班尼(MaryA.Bany)和约翰逊(LotsV.Johnson)从课堂中教师的领导任务、领导的途径、影响课堂领导的因素以及教师对权力的运用四个角度对课堂管理提出了建议。在班尼和约翰逊的基础上,何立婴从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学生的个性、学生的自我概念、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的领导行为(教师的权力、教师的领导方式、课堂目标结构、奖励与惩罚)、教师期待(如“罗森塔尔效应”)、师生关系四个角度对教学和课堂管理提出了详尽的建议。本文主要从中泰两国教育及文化的对比角度来探析泰国中小学汉语教学课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教育心理学及教育社会心理学角度对课堂管理进行的探讨已较为成熟,我们在此便不再赘述并详细展开了。

五、总结

篇(5)

关键词:《管理学》;学生参与授课;应用探索

一、概述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质量很大程度决定了教学质量。我国现代课堂教学改革的显著特征是转变教学方法,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是改变传统的单纯接受式学习方法,建立和培养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学习方法。“以学生为本,以活动为内容,以参与为中介,以发展为目标”是现代课堂教学的突出特征。只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参与为媒介,主动学习,师生合作完成教学,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越来越强,学生参与即主体参与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已经成为现在课堂教育的主流,因此,这种教育教学理念随之在现代课堂教学中应用开展开来。作为我国高校许多专业的核心基础学科,《管理学》在高校许多专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然而,要掌握《管理学》并不容易,作为一门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管理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其科学性体现在其是对管理理论的基本规律的总结,艺术性体现在管理具有灵活的管理方法和技巧,这决定了《管理学》教授的难度,特别是作为经济大类的基础课程,针对的都是大一新生,大一新生对于经济管理的知识完全没有概念和意识,想要把管理学的科学和艺术都教授给学生,让学生灵活掌握,并为以后的专业课程打下基础,就需要不断摸索与总结设计《管理学》课堂教学方法,提高《管理学》课堂教学效果。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管理学》课堂教学中也引入了参与式教学。

二、现有参与式教学方式存在的不足和学生参与授课的参与式教学的必要性

参与式教学在《管理学》课堂教学中也不断应用。目前在《管理学》课堂教学中参与式教学方式研究和运用的更多是案例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管理游戏法等,这些方式在《管理学》课堂教学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这些方式由于学生没有亲自参与到教的环节中来,其效果也是有限的,如案例讨论法,结合案例让部分学生参与到案例讨论中,发挥了参与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但是因为种种限制,比如课堂时间比较紧,学生对案例的了解程度不够等,所以导致只能是部分学生参与讨论,班级剩余学生不能主动参与,只能被动接受知识和看其他同学的讨论,积极的学生争取到的发言机会比较多,不积极主动的学生相反会越来越沉默,越来越成为旁观者,从本质上并没有改变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现状,也很难培养出自主学习和创新型的人才。基于此,学者们提出了学生参与授课的参与式教学方式。有学者研究,张云(2012)提出,在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分析、总结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提升。郭卫东(2014)提出学生参与授课,在学生素质、综合能力发展、学生技能、学习能力、主动性等方面都会得到提升。陆翔(2015)提出,参与式教学,让学生参与到授课的过程中,老师根据课程内容,将部分课程分配给学生讲授,学生分成小组,小组共同完成案例搜集、内容讲解、PPT、讨论等环节,相对于其他参与式教学方式,学生参与授课的参与式教学要求学生亲自参与到教的环节当中来,这种参与式教学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慢慢向以学生为主进行转变,体现教育主体双方的公平性和民主性,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获取知识,这是教育的进步,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育人理念,培养更加符合现代企业需要主动性、创新型的人才。

三、学生参与授课的参与式教学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学生参与授课的参与式教学方式

学生参与授课的参与式教学,让学生参与到授课的过程中,老师根据课程内容,将部分课程分配给学生讲授,学生分成小组,小组共同完成案例搜集、内容讲解、PPT、讨论等环节。

(二)学生参与授课的参与式教学方式实施步骤

首先,选定学生授课内容。根据《管理学》教材的具体内容进行仔细研究,同时结合往届学生反馈的难点以及当前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找出适合学生授课的部分。如《管理学》中的决策方法等。然后把授课内容细分成一个个小知识点。其次,授课内容下达与小组协作准备。在第一次课上,学生成立7-10人的学习小组,以抓阄方式布置小组授课任务。确定授课内容后,给予学生时间自学有关内容,让学生以学习小组形式根据教师要求,自行收集素材,通过课本、文献资料等,写好教案,制作PPT课件,同时在规定时间把讲授的内容发给任课教师审核并提出修改建议。在这一过程中,任课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如何把握授课重点,如何讲述课程难点,如何设计课堂讲授内容等。再次,学生课堂授课与教师补充点评。时间一般控制在两个学时内(如表1)。经过充分准备后,按计划由轮到的学习小组派出代表走上讲台展示授课内容。讲述完成后,其他学习小组进行提问,由讲述的学习小组进行回答,任课教师坐在学生中倾听。对于学生反应强烈的问题,教师在台下参与讨论,充当学生角色,交流意见和想法,起到抛砖引玉作用。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更好了解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重点难点,然后由授课教师进行补充讲述并予以评价小结。

(三)学生参与授课的参与式教学方式效果调查

由于时间等方面的限制,我们在一个班139名学生中应用学生参与授课的参与式教学方式。课程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了学生对于学生参与授课的参与式教学方式的满意程度,满意度的测评主要从学生积极性的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对学习兴趣的提高等方面进行。学生参与授课的参与式教学方式虽然在实践中尚有待于完善的细节,比如,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每一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的独特性,有些可能擅长口头表达,有些可能擅长文字表达,有些善于领导等,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发挥挖掘自身潜能等等值得我们不断探索。但这一方式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与合作学习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我们认为这一方式值得在实践中进一步优化和推广。毕竟,在信息时代,快捷的网络与强大的容量使高校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呈现多元化趋势,也使相互平等、共同探讨的“教与学”具有了可能性。

作者:李超玲 陆琳 单位:桂林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张云,聂瑾芳,李建平,等.基于学生参与授课的研究生课程教学实践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2(S2):109-110.

篇(6)

关键词:大班英语课堂 管理学视角 合作学习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据预测到2020年高校在校生人数将达4000万。高等教育迅速发展,一方面满足了国民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输送了大批人才。另一方面,在校生人数的急剧膨胀对教学班级的规模产生了直接影响。以高校的公共基础课程——《大学英语》为例,当前大学英语课堂人数动辄六七十人,部分课堂甚至超过百人,大班英语课堂教学成为一个新发展趋势。因此,研究大班英语教学的规律,探索科学、有效的大班教学新模式、新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英语大班课堂教学的困境

Harmer(1998)研究发现,“大班课堂学生人数多,学生难以在课堂上得到教师的关注,学生课堂参与率偏低,师生互动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学界大量调查研究也进一步发现,大班课堂在教学模式、课堂组织、课堂互动等环节存在一系列问题,影响、制约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从教学模式看,多数高校的大班英语课堂仍采用“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模式,延用“词汇解释+段落翻译”传统教学方法。然而,大班课堂人数众多,教师课堂驾驭能力相对减弱,因而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足,学习效果不明显。

从课堂教学组织看,大班课堂学生来源比较复杂,语言能力参差不齐,兴趣、爱好、个性不尽相同,语言学习的需求、目标也大相径庭,因而教师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很难顾及到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也不大可能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化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从课堂教学互动看,大班课堂人数众多,师生、生生互动、交流机会相应减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交流也变得更加困难。学生缺乏课堂锻炼语言技能的机会,容易产生一种被忽略的感觉,挫伤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更是无法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矛盾。

在分析大班课堂教学问题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深刻认识到,大班课堂也有其独特的优点,如学生的经历、知识、兴趣、思路复杂多样化,课堂交互内容更加丰富,有助于学生合作、互学习等。学术界大量实证研究也表明,班级规模大小与教学质量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即教学效果差不意味着是班级规模大造成的必然后果。因此,充分利用、发掘大班课堂教学的优势,积极探索大班英语课堂教学的规律、教学模式,对于改善当前大班英语课堂教学现状,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二.基于管理学视角的大班英语课堂合作学习模式

教学课堂不仅是教师、学生聚合的一个空间场所,更是一个独特的社会组织,蕴藏着复杂、多变的关系、结构,“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课堂教学都是不可能的(Herbart,1806)。”学术界大量研究也表明,管理学的理论、方法,能够有效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显著学习成绩与有效课堂管理紧密相关。本文从管理学视角出发,探究大学英语大班英语教学的规律、模式,以期建立有效课堂环境、保持课堂互动、促进课堂生长,提高大班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管理学认为,管理模式是基于特定的管理理念,在日常管理活动的过程中固化下来的一整套操作系统,是管理理念、管理系统结构、管理操作方法的统一体。构建基于管理学视角的大班英语课堂合作学习模式,也要求我们在教学管理理念、教学管理系统结构、以及教学管理操作方法等方面下功夫、做足文章。具体来说,构建这一新的教学模式,需要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1.树立大班课堂教学管理的新理念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教师发挥了主体作用,学生未能真正融入教学进程,往往只是课堂教学的被动听众、参与者。构建基于管理学视角的大班英语课堂合作学习模式,首先要树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管理新理念,努力营造积极的教学环境和课堂氛围。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任课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将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融入丰富、具体的教学活动,借助多媒体、网络资源等现代手段,将知识通过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形式展现出来,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融入课堂教学的情境中。另一方面,教师要从学生主体性源泉出发,不断发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当成学习主体、认识主体、发展主体,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讨论,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思考、探究、解决实际问题。

2.搭建大班课堂教学管理系统的基本组织结构——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是大班课堂教学管理组织的基本结构,也是合作学习的组织基础。以学习小组为课堂学习的平台,以小组成绩作为教学考核的评价标准,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互动,促进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指导下,基于学生的语言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等因素,合理、均衡的编排学习小组,保证在每一小组内部,每个学生都能承担一定角色,发挥自身特长,小组与小组之间实现公平竞争,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沟通、合作技能,组织、实施合作式小组学习。

3.推进大班课堂小组互动式学习

小组互动式学习,是大班课堂教学管理的基本操作方法。小组互动式学习,即打破“教师一言堂”模式,通过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借助学习小组平台,教学双方平等参与课堂讨论、发言、演示,鼓励不同观点的交流、碰撞和融合,在语言情境实践中增强学生的语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一方面,教师应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走入学生,加入学生的小组活动、讨论,为学生创造一个友好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通过学生在小组内部的互动交流、辩论、探讨、合作等,充分挖掘学生潜能,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探索性,提高教学效果。

4.完善大班课堂教学管理激励机制

完善的激励机制是大班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激励”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行为导向,源于社会的需要、人的内在期望、动力的结合。大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语言、体态、情感、物质奖励等多种激励机制,克服学生消极思维、情绪和行为,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吝给予学生正面、积极的评价,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教师还需关注学习自主性差、依赖性强的学生,帮助他们重拾自信,培养独立学习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信念,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学习主体。

三.实验研究

1.实验对象

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是湖北经济学院会计学院、金融学院2011级本科生。实验组包括两个自然班:会计学Q1141班和会计学Q1142班,分别有78人和83人,计161人;参照组包括两个自然班:国际金融Q1141班和国际金融Q1142班,分别有85人和81人,计166人。

2.实验设计

①实验组、参照组使用材,即《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3》(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安排学课时、教学进度。

②实验组、参照组采用不同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大班课堂合作学习模式。实验教学前,实验组教师、学生认真学习基于管理学视角的大班英语课堂合作学习模式,完成课堂分组(每组4至6人),选定小组组长,并为每位小组成员分配角色;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小组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学生以小组为平台展开互动学习。参照组则延用常规的大学英语教学法,即以教师讲解语言知识点为主的教学模式。

③本次实验研究,测量学生语言能力的工具为全国大学英语6级考试试题,测试的内容包括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四项。课题组在实验前(2012年3月)和实验后(2013年3月),分别对实验组、对照组学生进行了两次语言能力测试,使用SPSS13.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3.实验数据分析

表1 实验组、参照组语言能力T检验(实验前)

表2 实验组、参照组语言能力T检验(实验后)

表2实验组、参照组学生语言能力测试数据结果表明,经过一个学期教学实验后,实验组、对照组学生的语言能力都有所提高;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对照组学生在听力、口语、阅读方面出现显著性的差异。

在接收性语言技能,如听力(p=0.004*

在口语能力方面,实验组整体得分高于参照组,口语成绩双尾T检验(t=0.02*

值得注意的是,在写作能力方面,实验组学生虽有提高,与对照组学生存在差异的趋势,但实验组、参照组学生写作能力双尾T检验(p=0.071>0.05)表明,实验组、对照组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可能与课题实验设计的局限性有一定关联。本次实验研究跨度为一个学期,而我们知道写作是一项复杂语言认知活动,写作能力提高需要长期积累和反复练习,因而在短期内检测学生的写作能力可能并不科学。

总之,本次实验研究表明,与参照组学生相比,实验组学生在听力、口语、阅读语言能力方面进步更为明显,基于管理学视角的大班英语课堂合作学习模式具有一定程度的可行性,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意识,改善大班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和水平,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四.结语

基于管理学视角的大班英语课堂合作学习模式,有效破解了大班英语课堂管理难度大、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这一新的模式借助管理学理论、模式,通过搭建课堂学习小组平台,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为不同层次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学习,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大班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这一教学模式也为当前我国高校的大班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可借鉴、可操作的实践模式。

[本研究受到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第六批中国外语教育基金(编号:ZGWYJYJJ2012A05)及2012年湖北经济学院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2035)资助。]

参考文献:

1.Harmer,J. How to Teach English[M].Addison Wesley Longman Limited,1998.

2.程燕.合作学习模式在大学英语课堂的有效实施[J].长春教育学院报,2011(3):108-109.

3.李洁莉.大学英语大班化教学中合作学习可行性的实证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报, 2007(9):91-94.

4.肖芬.基于管理学视角的大学英语大班化教学综合模式实证分析[J].中国外语,2010(1):4-12.

篇(7)

关键词: 农村;寄宿制小学;课堂管理

一、相关概念界定

1.农村

本文农村的概念引用国家统计局对农村的定义,“设区的市区人口和不设区的市的街道人口;市或县的镇所在辖区居委会人口。上述以外的人口被定义为乡村人口。‘农村居民是指居住在农村地区的人口,而不仅仅指从事农业区划劳动的人口’。”本文的农村指广大的乡镇和村等行政区域。

2.农村寄宿制学校

本文中的农村寄宿制学校是指地理位置上位于农村区域(含县镇),可以为学生提供食宿条件的学校。

3.课堂管理

本文中的课堂管理指的是,“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效益,协调课堂中人与事、时间与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关系的过程”。

二、农村寄宿制小学课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课堂管理观念滞后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是观念形成的基础。课堂管理是否合理有效体现教师是否对课堂管理有正确的认识。这是因为,教师对课堂管理的认识、管理观及对课堂管理的价值判断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管理的方法与效果,可以说教师课堂管理的观念是课堂管理背后“无形之手”。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为了保证教学顺利有效进行,教师必须对课堂中的人、事、物进行有效的协调,即进行课堂管理。随着新课程改革以及近年来对课堂管理研究的深入,新课堂管理理念逐步形成并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同。新的课堂管理观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师生互相交往互动替代以往的教师控制式管理,强调用对学生的激励来改变传统的严格纪律与背刻惩罚。

2.教师管理行为方式低效

教师观念的落后导致了管理方式的科学性严重不足。教师通常对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采用管、卡、压等方法,缺乏现代教育理念下的多种灵活的课堂应变技巧,缺乏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心理分析。农村寄宿制学校全日制封闭式管理,交通闭塞,信息交流不变,这些客观条件一定程度导致了家校沟通不畅,而且课堂教学、学生管理、日常事务等满满的占据了教师的学校生活时间,使得教师与他人的交流意愿不强。因而教师往往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去管理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简单粗暴的制止,而很少去探究学生产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深层原因。

3.课堂环境管理不容乐观

教学是在一定的物理空间里开展的,物理环境的布置排列是否合理、科学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一个整齐有序的环境会促使学生有较积极的学习态度、较好的学习接受能力;在一个布置舒适的教室里,学生对学习任务会持之以恒,更多地参与讨论,感到自己与班集体较为接近。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寄宿制小学硬件设施有了一定改善,但依然匮乏。很多农村寄宿制小学不仅缺乏辅助教学工作的多媒体设备、学生机房、图书馆和实验室,还缺少娱乐设施和活动场所。

目前我国农村寄宿制小学由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时间管理的分配不合理或使用不当,教学策略仍延用传统教师控制模式,使得新课程改革理念不能落实到实处。这样的管理方式既影响了教学效率,又阻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严重影响学习效率。

三、制约农村寄宿制小学课堂管理的因素

(一)内部因素

1.教师的自身经历

研究表明,教师在课堂管理中所取的决策与其自身的成长经历有极重要的关系。尽管面对的是新时代的新要求、新教材,但课堂中教师仍用“教师讲学生记”的老经验为主,强制性手段是教师自身在学生时代相关体验的延续或自身工作经验的总结,或是对其他教师行为的模仿,从而使得传统的课堂管理观念与模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的课堂管理观念与方法,新课堂管理观念与行为受到教师自身经历的巨大阻碍。由此可以看出,传统的教育观念在目前我国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中仍有很大惯性。

2.教师的素养

教师素养是教师自身的内在功底,它是教师在原有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从教前的积累和从教后工作中不断学习、反思、总结提炼而形成的教师教育教学品质。教师素养不是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相加,而是教师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与一定的教学环境相互作用中在自身原有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的一种能动创造性的文化修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认识的不断深入,教师不再是以往只传递知识的“教书匠”,而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那么教师要不断扩大自身专业视野,提高自己的教育管理能力,以自身的提高不断促进学生发展,使教学及课堂管理工作充满生机活力。

然而,目前我国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理论素养、科研能力普遍偏低,教师也很少意识到应该去反思自己的课堂管理能力。没有反思就没有更新,不难看出正是由于缺乏对课堂管理的反思,才使得我国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课堂管理方式紧握传统控制模式不放,难有创新和发展。

(二)外部因素

1.外在传统

传统文化在农村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教师所持有的威严因忠孝伦理而被强化放大。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农村教师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对学生“严格”的观念。在这种观念下,对学生的严格来自于对教师权威的维护和对学生的控制,只有对学生有效的管束,才能使得教学顺利进行,教学目标才能更好达成。这种传统文化下以控制为主的管理模式严重影响着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课堂管理观念的转变,成为制约课堂管理观念转变的巨大阻碍,制约着课堂管理观念的转变速度。

2.学校管理及评价制度的阻碍

学校的管理及对教师的评价制度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对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学校领导决定了学校的管理及评价导向,是形成学校管理哲学与办学理念的关键。但由于寄宿制存在一定的封闭性,往往是“关起门来做自己的事”,在管理和评价中仍是“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从而阻碍了教师课堂管理能力与行为的提高与转变。

目前由于我国农村小学考评制度的改革并未全面启动,考评还是老面孔,新课程改革精神没有在考评中得到体现,考试成绩虽然在成绩单上没有显示,但实际上学校对学生的考评仍然延用考试成绩第一的标准,使得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步履维艰。

3.物力资源落实不到位

物力资源是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物质保障,也是课堂赖以开展、进行和延伸的重要物质基础。相比发达地区,农村小学在校舍、现代化教学仪器、视频教学以及网络教学等立体化物力资源方面却很匮乏。教育物力资源的匮乏不仅影响为学生发展提供应有的机会,而且制约着教师的教育观念以及教学组织和管理。

我国农村相较城市而言发展滞后,导致农村寄宿制小学硬件设施不完备齐全。在目前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物力资源不足及对仅有物力资源利用率低下的情况下,教师只能以单一口授为主的形式来开展教学,很难使教学和管理适应学生身心发展并灵活多样展开,学生也会失去自主发展、自我管理的机会。

四、总结

教师在课堂中的运作方式以及策略,是课堂能否充满活力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影响学生发展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同样的课堂中,学生在各个方面的硬件条件相差甚微,但学生发展的结果却大相径庭,人们往往习惯于将问题归因为学生本身存在的差异,却忽略了由于教师在课堂上行为和态度对学生的聪明才智的扼杀。

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发展需要硬件的配备、软件的提升。所有政策和教育工作者的努力,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如何创造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课堂,值得我们的思考。

参考文献:

[1]施良方、崔永.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陈时见.课堂管理理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