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汽车检测维修实习总结
时间:2023-03-08 15:27:5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汽车检测维修实习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汽车维修 五环递进 实训技能 教学体系
汽车维修行业是一门实践技能要求极高的行业。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汽车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我院在结合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对原有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实训教学体系无法满足培养高层次高技术人才需要的不足进行分析,根据实践经验得出“五环递进”实训教学体系,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符合学生职业成长规律:首先学会汽车各部件独立系统运行规律,再掌握较复杂系统维修技能,到综合技能掌握。“五环”之间相互联系,形成一个系统。
一、“五环递进”式汽车实训体系设计理念
1.基于职业成长规律的课程模块设计
在汽车实训体系设计过程中,根据我院专业培养方向:中、高档轿车的检测与维修,第一职业岗位定位为汽车机电维修工基础上,实现理论与实践两个教学环节有机融合;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原则进行实训教学体系设计。
2.基于“任务载体”的实训内容教学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各实训教学环节内容的设计均来自于企业真实工作,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设计。
3.体现“课证融合”的实训考核体系实施
“课证融合”是指以就业为导向,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融入职业考证,将职业资格考证与人才培养方案深度融合,实现两者在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方面的一致,从而将职业资格证及学校毕业证“双证”结合,使绝大多数学生毕业时,获得“双证”,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在实训课程考核上,以职业资格认定考试作为学生的课程成绩,实现课程成绩与职业资格认证成绩互认,避免了过去对职业技术课程的考核偏向理论化,实训项目考核与企业实际工作脱离的现象。
4.基于“五位一体”的实训教学过程实现
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实行了讲、演、练、评、整五位一体的“五步”教学法。五步法具体内容:
(1)讲,按照企业工作内容标准讲解进行理论讲解。(2)演,对照标准教师进行示范操作演示。(3)练,围绕标准,学生在实训中心进行模拟练习。(4)评,教师围绕任务工单,结合企业标准,进行评价总结。(5)整,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工作任务完成后要清理场地、整理工具。
二、“五环递进”式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实训体系构成
1.“五环”对应的技能模块构成
2.“五环”对应的实训课程体系设置
3.“五环递进”实训教学体系具体内容
(1)理实一体化的单项技能实训
这一部分主要学习的是汽车各总成、系统的每个部件的检修,如果将这部分的理论与实践分开进行教学,使学生无法一下子接受,将影响到学生的接受程度。现在我们将理论与实践组合教学,使学生在理实一体化教室将专业理论课与实习课进行教学,它不仅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沟通和联系,而且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其职业规范意识。并能有效地将理论知识通过实习及时得到实践,以实践帮助理解记忆理论知识。比如,汽车发动机有两大机构、五大系统组成,在曲柄连杆机构教学过程中,单独拿一个曲轴、活塞连杆、飞轮、缸体进行教学,就显得非常抽象,现在将整个发动机放到理实一体化教室,让学生动手拆开发动机,找到相应部件。通过观察其结构、安装位置、连接方式,就能很清晰地明白它的功能,了解了这些后再进行具体的检修。掌握这部分内容后再进行其它内容的教学,最后形成发动机的整体结构原理、拆装工艺、维修教学。汽车底盘、电器、车身亦是如此。
(2)工作任务的基本技能实训
基本技能实训包括金工实训、汽车拆装实训、汽车维护实训、汽车驾驶实训等,主要训练学生掌握汽车机械系统故障检修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等。其中汽车驾驶实训在假期进行。金工实训主要是钳工技能训练,钳工的基本技能包括划线、锯割、钻孔、攻丝、研磨以及基本测量等技能,首先掌握好这些基本操作技能,然后再进一步学习掌握好零件的钳工加工及产品和设备的装配、修理等技能,为之后了解和掌握汽车各零部件的装配与修理打下基础;汽车拆装实训根据汽车的组成部分分成发动机、电器、底盘、车身等四个实训项目。主要通过对整个汽车的拆装,了解汽车的基本结构及功能、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汽车维护实训主要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对汽车的日常维护进行系统训练;汽车驾驶实训主要让学生能掌握汽车的使用技能。
(3)任务驱动的专项技能实训
专项技能实训是课内实践基础之上的专门化训练模块,也是实践教学的主要环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一种专项岗位技能,重在培养学生汽车电控系统检修能力。比如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检修,在发动机实验台架、或是实车上模拟出汽车各种故障现象,根据汽车发动机的实际工作状况(怠速不良、加速不良、不能起动等)进行系统教学。专项技能实训一般是按周进行的模拟仿真训练,时间相对集中,地点多在校内实训车间。车间布置采用实景、实物、突出职业氛围,实训项目全部来自于实际生产任务,体现真题真作。
(4)“双证”融通的综合实训
将汽车检测、维修综合实训与汽车维修工鉴定取证相融合,以汽车维修中级工职业标准作为训练目标,把鉴定的内容分解到各实训项目,并以鉴定成绩作为学生实训成绩,以技能鉴定通过率评价实训效果。“课证融合”是指以就业为导向,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融入职业考证,将职业资格考证与人才培养方案深度融合,实现两者在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方面的一致,从而将职业资格证及学校毕业证“双证”结合,使绝大多数学生毕业时,获得“双证”,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在实训课程考核上,以职业资格认定考试作为学生的课程成绩,实现课程成绩与职业资格认证成绩互认,避免了过去对职业技术课程的考核偏向理论化,实训项目考核与企业实际工作脱离的现象。
(5)基于工作岗位的毕业顶岗实习
基于工作岗位的毕业实习即前两年在学校校内完成“五环递进”中前“四环”教学,第三年进入企业实际工作岗位,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岗位,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综合训练。并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反馈到学校,对学校的教学提出建设性意见。
三、总结
关键词: 汽车维修与应用专业 人才要求 教学改革 培养模式
1.加强高技能汽车维修和应用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是“汽车后市场”的需求。
汽车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汽车诊断、检测、养护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同时要求汽车检测、维修人员要掌握科学的方法、先进的技术,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而国内汽修行业从业人员中接受过中等及以上系统职业技术教育的专门人才的比例极低,仅占20%,汽车维修一线工人中有68.5%只具备初中文化水平,真正具备能诊断汽车故障能力的技术工人还不到20%,接受过新技术培训的为11.7%,接受过经营管理培训的仅有9.3%。汽车维修企业急需高素质的汽车服务技能型人才。当前汽车维修技术人员的教育水平和业务培训水平已经成为制约汽车维修业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我国汽车维修行业每年需要新增员工30余万人,汽车维修人员的培养被列入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工程”,职业教育正在加紧为汽车维修领域培养人才,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也担负着培养高素质的汽车维修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
2.高等职业学校要培养具有完备的理论知识,较强的动手能力、高素质、高技能的汽车维修和应用专业人才。
2.1汽车维修企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要求。
汽车维修人员要具有对中高级轿车各总成、机构拆装、检修、调整、故障判断和排除的能力。汽车检测人员要具有对汽车性能进行检测和分析的能力,能够正确熟练地使用各种汽车检测方法和检测工具。汽车技术管理人员要具有汽车进出厂与维修过程检验能力和对汽车维修机具与设备进行管理的能力。汽车商务人员要具有进行汽车及零配件管理和销售、车辆保险及售后服务的能力。
2.2汽车维修企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与技能的要求。
汽车维修人员要掌握汽车构造、工作原理、故障诊断与排除、测量与维修、运行材料知识;具备汽车拆装、调整、测量、维护、修理、故障诊断与排除技能。汽车检测人员要掌握汽车构造、工作原理、故障诊断与排除、性能与检测、运行材料知识;具备汽车检测、拆装、调整、故障诊断与排除技能。汽车技术管理人员要掌握汽车构造、工作原理、故障诊断与排除、测量与维修、运行材料知识;具备汽车技术管理知识,以及汽车拆装、调整、测量、维护、修理、故障诊断与检验技能。汽车商务人员要掌握汽车构造、性能、运行材料、零配件管理、营销知识及有关的金融、保险、法律的法规知识;具备汽车简单拆装、简单故障的判断与排除技能、公关能力、谈判技巧。
2.3现代汽车新技术对汽车维修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
从事汽车维修服务的技术人员,除了要具有扎实的汽车专业理论外,还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汽车检测设备与仪器,能熟练使用电脑分析及汽车维修专业互联网查询汽车维修资料,对出现的各种疑难杂症进行分析,达到准确判断、熟练排除,以求最低的成本、最短的工时、最优质的服务。尤其是新款车型上市前,汽车维修技术人员要提前掌握新车的特点。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很难达到机电一体化、懂电脑、会英语的现代维修技术人员的要求。大量现代化电子检测设备的运用,决定了汽车维修人员在掌握传统的机械维修技术的同时,还必须尽快掌握现代电子维修技术。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应用,ABS防抱死制动系统、SRS安全气囊系统等都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
3.汽车新技术的应用要求高等职业学校要以市场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对专业建设的方向和课程设置重新定位和
调整。
3.1要完善专业知识体系结构,突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重要地位。
现代汽车技术随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而高速发展,计算机控制技术不仅用于汽车发动机、自动变速器、制动防抱死系统、安全气囊、牵引力平衡的控制,而且广泛应用在车身与电器设备等方面,如空调、灯光、音响、座椅的位置调整与记忆、车窗玻璃升降、后视镜的调整和位置记忆、防盗等有关的控制中,在人们普遍认为技术含量不高的载重汽车上,也采用技术含量很高的柴油机,如为改善排放采用高压喷射和电控喷射技术、涡轮增压中冷技术排气循环技术等,这些内容在教学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以上问题造成毕业生就业时竞争力不强,择业面较窄的问题。因此,汽车维修和应用专业的教学大纲、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目标都要根据汽车新技术应用的要求来制订,学校要加强培养学生的继续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这样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3.2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深化教学改革。
近年来,公路运输和汽车维修产业产生了深刻的变革,车辆结构的更新及其维修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迅猛。由于生产的实际变化,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此相适应,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改革也一直再进行。但由于种种原因,与全国汽车运输与维修行业生产发展的速度相比,教学模式不适应职业教育的特点,课程体系的规划不够合理,教学内容始终落后于生产时间的要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毕业生的动手能力不强等问题仍然存在,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为了加快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现代化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我们必须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实事求是地研究市场特点和变化趋势,认真总结专业办学经验与教训,深化专业教学改革,真正建立起能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专业办学机制。
4.高等职业学校要加强汽车维修与应用专业实习教学环节,规范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习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做好职业资格的鉴定,提高学生的双证合格率。
目前国家将汽车维修专业列为“紧缺技能型人才培养工程”,因此要结合汽车行业的发展要求和高等职业学校对人才技能培养目标,规范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知识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加大现代化的维修设备和检测仪器的投入是学生掌握汽车维修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有效途径,规范高职汽车维修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大和完善实习基地的建设是培养高职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重要保证。
高等职业学校在汽车维修与应用专业的职业技能鉴定方面,应严格贯彻国家劳动部和社会保障部规定的汽车维修职业技能认证的新标准,以利于人才的培养和考核方案与生产实践相一致,满足企业的要求。高职院校应要求学生在毕业前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和技术等级证书如汽车维修技术专业要求学获取毕业证、汽车维修高级工等级证和汽车驾驶员证等证书,确保毕业生的双证率和证书的“含金量”,提高就业竞争力。
5.汽车服务人才培养的模式――校企联合。
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目标是直接为企业生产、管理一线岗位培养高素质的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那么汽车维修厂、汽车服务“4S”店、汽车检测站等汽车维修企业就是学校合作的良好伙伴。汽车维修与应用专业只有实行校企联合的办学模式,才能办出活力、办出特色,才能持续发展。校企联合要求维修企业要参与到学校的教学过程中,相互渗透、共同培养,才能为高等职业学校汽车维修专业的建设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才有利于现代教育体制的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弥补课本知识落后于技术发展的不足,使学校的教学内容与企业的需求同步;汽车维修企业直接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计划和人才培养过程,有利于深化教学改革,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企业资源与学校资源的有机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有效地解决学校在设备和实习实验场所紧缺的困难,合理地应用社会资源,可保证学生实习和生产教学。
关键词:汽车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中图分类号:U46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1”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是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要载体。具体讲,就是高职学生在三年的教学学习过程中,两年在学校进行教学活动,一年在企业顶岗实习。在校内的教学活动,以理论课为主,辅之以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基本专业技能训练;学生在企业的一年以企业“员工”的身份顶岗实习为主。
“2+1” 人才培养模式强调的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其实质是由校、企两个育人主体在校企两个育人环境中培育学生做人、做事的本领,目的是使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
1“2+1”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
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进行分析,“2+1”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以下优势:
1.1优化了专业课程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的学时配比, 减少或简化了部分高深专业理论的学习, 缩短了理论课的教学时间,增加了专业课实践学习的时间。
1.2提高教学效率。“2+1” 人才培养模式把学生在校内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汽车维修企业(4S店和修理厂)的实际操作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使整个教学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3突出了实践技能的教学和训练。学生专业实习的时间由传统培养模式的一学期增加到一学年, 而且强调必须到校外企业实习单位进行顶岗实习。通过顶岗实习,一方面强化了对学生的生产实践技能训练,增强了学生的生产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毕业后能够成为具有较高实践技能水平的应用型人才,符合当前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素质要求,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1.4明确职业定位。专业教学内容与汽车维修企业的实际操作相对应,将课堂理论的教学内容融入到生产技能实践锻炼,让学生直接在顶岗实践教学过程中学到今后就业所必须的操作技能,使专业课程教学的内容明朗化,让学生对其职业定位有准确的了解。
1.5提高了毕业生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既充分利用了用人单位或企业的不同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又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实习结束时,有的用人单位会将这些还处在实习阶段的学生提前预订,签订就业协议书或劳动合同,毕业后这些学生就直接到自己实习过的用人单位报到上岗,很顺利地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
1.6缓解了学校实践环节相对薄弱、学生专业技能较差的现状。采取的“2+1” 人才培养模式弥补了实践教学不足的问题。通过顶岗实习的形式,在毕业前就把学生带入社会,推向企业生产、管理的第一线,安排在实际岗位上一边学习,一边工作,实现“过渡”。这一模式得到了学生和用人单位的认可。
2“2+1” 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2.1学生不适应企业生产的情况比较突出。企业的工作、生活条件与学校有很大不同,有的学生不适应环境的变化;企业的管理较为严格,人性化管理不足;有的学生怕苦怕累,存在畏难情绪;有的学生不遵守企业的劳动纪律、管理规定,甚至于破坏企业的形象,等等。因此有的学生就出现不服从企业的教学安排或管理,思想上消极,甚至有个别同学会离岗转换其他工作。
2.2校企双方沟通不足,学生实习效果有待提高。有的企业为了节省用工成本,将顶岗实习的学生当作一般劳动力使用;部分企业配备的指导学生实习岗位的“指导师傅”对顶岗实习的工作重视程度不足、缺乏热情和责任心,企业对“指导师傅”的工作缺乏有效的考核和激励机制;“指导师傅”之间的学历及业务水平等参差不齐,实习学生在企业主要依赖于“指导师傅”的言传身教;校企合作只停留在很浅层的状态,导致学生未能真正达到实习效果,校企之间经常性的沟通和深入的交流等问题有待解决。
2.3指导学生实习的师资力量单薄,学生管理难度大。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生实习现状是实习企业点多面广、学生长时间分散实习、有些实习岗位流动性大,这样就导致学校配备的实习指导老师数量明显不足,学校对学生的指导功能减弱。
2.4顶岗实习教学活动须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正处于初级、尝试和实践阶段,顶岗实习基地的管理和学生实习过程当中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提升等方面的内容,还存在需要探索和规范的内容,对“2+1”校企合作过程有待进一步完善。
3对做好“2+1”培养模式下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的几点思考
3.1深化“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基础”的办学理念,切实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放在首位,进一步完善“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全面落实高职院校办学定位,实现“以就业为导向”为核心的根本转变。
3.2加强校内外实训实验基地建设。选择“大而强”的单位作为校外实习基地,使校外实习基地由“多而杂”向“强而精”发展。
3.3通过优势互补和互惠互利,与企业建立长期的顶岗实习合作关系。增强实习基地与院校密切配合、共同搞好顶岗实习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合作水平。
3.4抓好实习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工作。校企双方要有一个务实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加强协调合作,做好学生的日常管理、教育引导工作。
3.5不断创新合作办学的新模式。“2+1”是一个模式,但不是唯一的模式。应根据各个专业的不同特点,创造出校企合作的多种模式。
参考文献:
①方黛春、“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
【关键词】实践教学质量;四轮驱动、能力跃进
教学质量问题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对于高职院校而言,由于各兄弟院校类型的不同、学院招生人数的不平衡、专业之间的可比性差,使得在教学质量的评估上缺乏统一、科学、完善的尺度,因而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不能以一个统一的模式来简单归纳总结的,在相近学科、专业或专业群建立相对统一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来实践进而推广是可行的。
1 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制约因素
1.1 实践教学在高职院校的关注度仍然较低
要取得教育教学改革的成功,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办学思想的更新是关键。而学校在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时,首先考虑理论知识的完整强调理论教学的系统,实践教学则从属于理论教学,没有自成体系,进而影响了提升实践教学质量的根本因素。
1.2 学校用人政策分配制度导向失准,教师不愿意承担实践教学相关任务
高职院校现有的人事政策大多规定从事课堂教学的教师必须是正式在编具有本科甚至是研究生学历的教师,而专职从事实践指导和管理的教师上岗条件会相对宽松,即教师岗位和实验师岗位,因岗位不同,在安排教师参加各种国内外进修培训时,往往只考虑教师。同样在分配制度方面学校制定的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也是偏向于教师岗位多,待遇上的不平等,分配上的不合理,严重挫伤了实验师岗位人员的积极性,也造成了许多教师不愿意去指导实践。
1.3 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管理方式和手段比较传统,执行力度不够,实践教学管理粗放
实践教学的管理理念相对滞后,管理制度习惯于按过去的经验和传统模式对实践教学实施管理。在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下,进行制度的改革和创新远远不够,实践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有待进一步完善。
1.4 教师能力结构严重失衡,能胜任实践指导工作的教师数量不足
高职院校普遍缺乏好的实践指导教师,通过聘请企业行业一线技术人员兼任实践指导教师又相当困难,如果不分教师岗位和实验师岗位,能完美融合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打造更是难上加难。所以目前在高职院校还没有真正形成能有效指导学生实践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满足培养技能型人才对教师的要求相差甚远。
2 “四轮驱动、能力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介绍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群依据加快东北振兴步伐,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人才需求,以培养区域汽车行业急需的营销、检测、诊断、服务类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与行业企业对接,将汽车质量检测、技术服务等职业岗位所需的营销、检测、诊断、技术服务能力培养、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将汽车行业龙头企业的技术标准融入专业教学内容中,进行工学结合的科目课程开发,建设开放的教学资源库,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组织模式实施教学,利用校企共建的校内生产型实习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平台,以健全的质量监控体系为保障,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服务过程紧密结合,完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创新了“四轮驱动、能力跃进”式人才培养模式。
“四轮驱动、能力跃进”式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指在人才培养方面,与行业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着力5S职业素质与6C服务理念培养,强化基于7P工作过程的职业技能训练,在原有学院人才培养引擎的基础上引入企业引擎新动力,打造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双引擎;将职业岗位所需能力、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贯穿人才培养全程;以“校企共同开发的理实融合、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车轮,“校企共同构建的将就业水平、企业满意度作为衡量标准的质量保障体系”车轮,“校企共同打造的专兼结合、教做兼备的师资队伍”车轮,“校企共建共管的身临其境、学做一体的实习实训基地”车轮四轮驱动,培养能跟踪汽车新技术可持续发展、职业能力逐年跃进的汽车类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3 “四轮驱动、能力跃进”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实践
学校办出特色,要把特色集中体现在它培养的学生身上。实践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可以通过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业率、就业层次以及用人单位的评价指标等反映。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以信息化管理为手段,建立实施“实习取证监控”制度,杜绝了放羊现象。与各兄弟院校相似的方法和手段就不在此赘述了,主要的利器就是《实习取证手册》的良好运用。
《实习取证手册》除了包括实习单位基本情况、实习目的、实习安排、实习内容(项目)、实结、实习成绩评定等常规内容之外,还要包括实习进程中的“干活时的照片”、“微视”等电子检查监督资料、企业实习指导教师评语、学校指导教师建议、企业综合评价等内容。通过微信群、QQ群监管学生的实习动态,让学生自己证明自己学会了哪些项目,保证了所有同学都在教师监管内。
此制度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点是要设计好实习内容(项目),这些项目和内容一定是学生实习期间可以接触到,或稍加努力可以接触到的,例如汽车检修类实习学生的汽车基础保养、发动机机械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汽车基础电器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传动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转向行驶系统制动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安全与舒适系统故障检测与维修、网络信息系统故障检测与维修、空调系统故障检测与维修、自动变速器故障检测与维修、柴油发动机故障诊断与维修、汽车性能检测、汽车综合故障诊断与维修等;汽车营销服务类学生的汽车商务沟通与谈判技巧、汽车市场营销实务、客户关系管理、二手车鉴定与评估、汽车配件营销与管理、汽车保险与理赔等项目内容;考虑到每个学生实习场所的差异,项目数目要有一定的富余量,即应该安排难易程度近似的选作项目,不能图省事搞一刀切,并且不同的项目要有难度系数,力求最后的实习实训成绩公平合理有效。
4 “四轮驱动、能力跃进”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应用效果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学生参加2012年全国高等学校汽车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大赛总决赛,在“汽车检修技能大赛”中获得团体一等奖和个人一等奖,在“汽车营销技能大赛”中获得团体二等奖;参加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汽车检测与维修赛项场地赛中获得汽车故障快速诊断项目全国第一名。近三年共获得国家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优秀奖1项;省级比赛二等奖5项,三等奖5项;提高了汽车专业的知名度,彰显了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的办学实力和水平。近几年来,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学生在行业内获得了良好的口碑,汽车企业对毕业生的正面评价在持续增长,用人单位对我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动手操作能力、快速适应工作能力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参考文献】
1.大力建设“软”实验室。对于缺少一部分实验设备和仪器,导致一些课程的实验无法正常开课的问题,大力发展“软”实验室“,软”实验室指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料和仿真软件补充现实实验条件的不足。学校可适当引进一些汽车仿真的实验教学平台,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大节约成本的同时,又能达到预期效果。
2.建立开放性实验室。针对实验学时少,可采取开放实验室的措施。学生能主动、自觉地进入实验室学习,将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融入日常的学习中,激发学习兴趣。开放实验室需配备专门的实验室人员,专人专职管理。实现传统实验室向开放型实验室转变,势必会增加实验室人员的工作负担,一旦进入实验室的人员过多,应采取分时段,分批次的进行的方式,减少混乱现象的发生。但是实验室开放的过程中不能平推,而应有重点的开放。侧重于构造实验室开放,而检测诊断类实验室则重点开放“软”实验部分。汽车检测和诊断实习类的课程,实验车存在设备损耗,使得费用十分高昂,影响了实验室的充分开放。实验室的建设要兼顾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增大实验室面积的同时,提供良好的环境,真正实现“站着实习,坐下理论”。
二、实训教学
汽车专业实习教学应该是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以真实的汽车或汽车零部件为载体,以仿真软件为辅助手段,在具有丰富维修技术的教师指导下,使学生在规范的汽车拆装过程中真正理解汽车的结构原理,用汽车专业理论知识及检测设备去分析汽车故障产生的原因,正确使用维修设备及工具去排除故障,并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汽车专业知识的运用。然而,原有的实验教学模式与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要求差距较大。
1.采取多样化实习手段。对于已有的一些实习课程,进行一定改革,如汽车驾驶实习,不应只考察学生的驾驶技能,还应增加一些对于车辆日常维护知识的培训。专业实习应分方向,例如电动汽车和汽车电器方向学生应进行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汽车服务工程方向应主推汽车管理类调研实习。根据专业有目的地实习,学以致用。对于汽车检测与诊断类实习教学,实行开放式教学,一个让学生在给定的条件下自行设计学习训练方案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在观察、学习的基础上集体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学生把各自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提出来,让学生自己进行评定、验证方案的合理性,并作出相应的调整,归纳总结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变被动灌输为主动学习,培养求新求异的创新精神。对于实训设备投入过大,实训条件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的情况,可在一定设备投入的基础上,利用汽车仿真技术,让学生在仿真模块里先进行模拟实习。在发动机拆装实习中,我们不可能给每个学生提供一台发动机供其拆装,但我们能够做到给每个学生提供一台电脑,让他们在电脑里先进行模拟拆装,使学生对发动机各零件之间关系和拆装规范有一个大体地了解,然后再到发动机拆装实验室,在实习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际拆装训练。这样的实训教学过程,既保证了实训教学的质量,规范实习操作流程,又能防止让学生直接拆装可能造成对发动机的损坏。仿真辅助教学的时间比例不可过大,避免学生过于依赖网络教学。
对于汽车服务方向的学生实习,可送学生到签约的实习基地实习。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争取企业的支持。除此之外可采取实物仿真和计算机与网络仿真。实物仿真指模拟企业环境,建立新型的仿真实训基地。如建立校内汽车服务中心,给学生提供一个近乎真实的实践平台。开放的汽车维护保养中心,对校内车辆、校内工作人员的用车进行维护保养。提高实验器材的利用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学习兴趣。建立网络交互式汽车买卖平台,结合二手车评估等课程内容,模拟营销环境,指导学生运用学到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规范地掌握实际操作基本技能。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独立院校的学生对学习本身就兴趣不大,再加上实训条件不足及教师实践能力不强,根本就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手段、多途径的方法,让学生学中做、做中学、边学边做。众所周知,各类学科竞赛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着无法比拟的作用。成立汽车新技术研究所、创建由专业教师主管的汽车协会,举办多种多样的体现专业素养的比赛,例如汽车拆装技能比赛、汽车造型设计大赛、汽车知识竞赛、汽车节能比赛、电动车设计大赛、飞思卡尔智能车比赛。学生通过参加各类竞赛,不断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物,激发创新思维能力。飞思卡尔智能汽车大赛涵盖了控制、模式识别、传感技术、电子、电气、计算机、机械等多个学科的比赛,加大学院各专业学生与老师之间协作,培养学生综合创新能力,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学院应加大支持与投入力度。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设计,采取创新性学分制度。从专业实习中取出一定的学分,要求学生在毕业之前,通过各种方式取得该学分,如参加学科竞赛,各类比赛,在公开刊物上发表学术文章,取得技术专利等等。
3.培养双师型教师。教师的自身实践能力不足,教师大多来自于本科非师范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小,大多数老师毕业后直接应聘到校工作,缺乏行业工作经验,实践能力不足。实习教学的师资水平,直接影响实习教学的质量。理论教师和实习教师分开教学大大增加了教育成本,这就需要具有理论教学功底高和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学校在人才引进时应考虑引入一些具有汽车维修实践经验和能力的人才,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对已有在职教师进行技能培训,使教师即能“教”,有会“做”,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师资队伍的相对统一。所以应该按照双师型教师的要求对每位教师制定一个培训计划,除了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足够的认识外,更重要的是根据培训计划定期到汽车4S公司、汽车设计公司、汽车制造企业进行专业培训,吸收新技术、新方法,熏陶企业文化,并能有效的再现,传授给学生。
1.学生与教材分析
新能源汽车检修课程需要学习者有较强的汽车理论基础和动手实践能力,授课对象是五年制(高级)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该类学生已经在校学习三年,掌握了基本的汽车理论以及常见车辆故障诊断技术。授课教材是《新能源汽车技术》(崔胜民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该教材全面系统论述新能源汽车技术,重点介绍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电动机,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及设计方法等,比较适合高年级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使用。
2.课程目标分析
在新能源汽车检修课程的培训过程中,教师采用“行动引导型教学法”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重点掌握油电混动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关键技术,提高学生对新能源汽车的整体认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方案设计
笔者以丰田普锐斯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的电路故障诊断为例,介绍如何应用工作任务引导学生学习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电路项目。
1.课程任务制定
教师事先用三组线束将丰田普锐斯教学车与其配套的油电混合动力系统电路测试面板相连,一组学生利用故障设置盒在原车设置故障,另一组学生在电路测试面板上找出故障点并排除。具体要求学生做到如下几点:
(1)排除丰田普锐斯油电混合动力系统两个故障点;
(2)实车诊断故障在20分钟之内完成;
(3)查阅丰田普锐斯油电混合动力系统维修手册;
(4)使用丰田汽车专用检测仪(型号IntelligentTesterⅡ)和万用表等设备;
(5)实车操作动作符合人身、车辆的安全规范。
2.课程组织实施
在课堂上,教师依据教学流程,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该课程一体化教学按任务驱动、分层教学、小组合作以及评价总结等学习法来组织教学。
(1)复习课程,引出项目。教师在布置工作任务之前,利用汽车零部件实物、PPT课件,向学生讲解丰田普锐斯汽车动力系统中的驱动桥机械组成和工作原理,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同时引出动力系统的控制电路,研究其组成、工作特点。
(2)分组定岗,布置任务。教师依据学生学习情况,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一小组4~5人。每辆教学车配2组人员,老师向小组派发工作任务书。设置故障组人员通过讨论后,利用故障设置盒设置2个故障点,同时评价另一组成员在实车排除故障的实操行为。而排除故障小组接到任务书后,查阅动力系统电路图,分析电路的工作原理,准备车辆保护五件套、丰田汽车专用检测仪、万用表和常用工具等。
(3)任务驱动,分工合作。故障排除组:①检查车辆的安全状况,拉手刹,挂空挡,安装保护五件套。②根据任务书的要求,观察教学车的故障现象并记录。经过小组成员大脑风暴,分析可能引起故障的原因。③利用丰田汽车专用检测仪检测故障码,读取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的数据流。④使用万用表检测动力系统线路的断路或短路,在规定的时间内排除故障,认真填写工作任务书。⑤在工作任务完成后或由于时间关系结束实操行为,恢复车辆的整体原貌,清洁车辆和场地,整理专用设备和工具。故障设置组:通过小组讨论设置故障点,并保持车辆的清洁,不准故意破坏有关车辆安全性能的零部件;在旁边观察故障排除组成员的每一个细节动作,把优缺点认真记录在工作任务书上,如果出现违规操作要立刻制止;根据故障排除组成员在排故过程中的具体表现,综合评价每一位故障排除组成员学习情况,并给予合理的建议。
(4)检查控制,排忧解难。学生在实车排除故障过程当中,记录重要的实操步骤和检测结果。教师时刻监督实习场地的变化,排除一些影响教学进度的因素,发现违规操作,特别是安全问题要立刻要求学生改正。
(5)相互评价,取长补短。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车故障排除后,开展组内成员自评、小组间互评和教师点评。成员自评主要是提高学生对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电路的认识。小组互评可以使得学生在动力系统电路排故的操作过程中,明白自己的不足。老师点评学生动力系统电路排故的思路、步骤,避免学生走弯路。三种评价有效理顺每位学生的知识结构,学生听取别人的建议,弥补自己的薄弱环节,优化完成项目的方案,灵活掌握新能源汽车的新知识和新技能。
三、课程成绩评定
该门课程的成绩评定由过程性评定和终结性评定组成,二者分值各占50%。过程性评定通过小组成员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三种方式共同完成,整个过程必须公正和公开。终结性评定通过平时课后作业和期末闭卷笔试成绩两种方式共同完成。过程性评定是重视学生电路检测、总成拆装的实操行为,而终结性评定是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两者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汽车维修专业能力。
四、课程设计体会
1.学生收获
任务驱动是该课程实施的主干,学生主动,教师引导,将“教、学、做”适当地融为一体。学生可以在模拟的汽车维修情境中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快速掌握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个别学生学习能力较差,通过小组成员的通力合作,互帮互带来完成任务,增强其自信心。
2.师资要求
教师在整个课程设计过程中要做大量的工作,例如车辆、工具和设备准备,设计工作任务书和理论课件用的PPT。该课程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操作技能,及时在教学过程中排除影响教学的因素。
关键词:汽车服务工程 生产实习 教学内容 探讨分析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a)-0167-01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及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行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的时期,围绕汽车销售、使用和维修而形成的汽车后市场已逐渐成为一个富有发展潜力的领域。汽车服务业的迅速的扩大,也导致了汽车服务人才的紧缺,为了满足社会对汽车服务业人才的迫切需求及提高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设置了汽车服务工程本科专业,以培养出具有较强汽车结构理论知识及汽车服务技术的专业汽车服务人员。生产实习作为高校汽车服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其教学内容如何设置及实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1 生产实习目前存在的问题
由于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属于工学和经济管理学的交叉学科,课程设置覆盖面较广,对老师的要求也较高,目前国内开设该专业的学校相对较少。很多高等工科院校开设的汽车方向专业为车辆工程专业,该专业偏重汽车发动机及整车结构的教学与研究,生产实习环节就以到汽车生产企业的参观及汽车拆装实践为主要内容;而其它高职院校开设的汽车方向专业均以汽车检测维修实践操作为教学重点,其生产实习环节以到汽车修理厂的实践维修操作为主要内容。而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侧重点在于汽车服务技术,因此生产实习的方式及内容和上述专业生产实习环节就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因此,如何确定高等院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生产实习教学方式及实践内容,不仅是完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任务,也是目前需要大家研究探讨的教学领域。
2 生产实习教学内容的探讨
2.1 参观实习与顶岗实习相结合实习方式的制定
以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及学生以后的主要就业方向为依据,参照汽车服务工程的课程设计体系,将生产实习方式定位为参观实习和顶岗实习。参观实习分整车及零部件企业两种。对整车生产企业的参观,以整车装配线为主;对于零部件生产企业的参观,以零件的加工设备及加工工艺为主。通过参观实习的开展,使学生对汽车产品的结构特点及生产过程有个全面的感性认识。顶岗实习,以汽车4S店为对象,通过让学生在4S店设置提供的工作岗位上进行轮流换岗实习,使其了解每个工作岗位的工作需求及熟悉汽车的整个服务流程体系,更好的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工作实践结合起来。
2.2 生产实习时间安排及实习企业选择的合理拟定
根据现有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安排,生产实习时间具体安排第6学期后半段,实习时间一般计划为6周,为了能够更好的体现该专业的侧重点,将安排在汽车生产企业进行的参观实习时间定位为2周,将安排在汽车4S店开展的顶岗实习时间定位为4周。参观实习企业优先选择体系完整的知名汽车生产企业,包含两方面内容:首先参观汽车整车总装自动线的装配工艺流程、辅助装配自动线的运行情况及所有装配的辅助设备,了解汽车产品的生产过程和装配工艺过程;其次参观汽车各种关键零件生产流水线,了解各种零件的加工设备、定位夹紧方式、加工方法、加工工艺及检测装置,区分各种不同加工方法的特点及要求。顶岗实习优先选择具有成熟完整服务体系及足够接待能力的大型4S店,包含内容有:汽车的检测、维修、营销、装饰美容、二手车服务及保险理赔等方面。全方位、多岗位的实习使得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体验汽车服务技术的关键和核心要求。
2.3 理论教学与生产实习实践活动一体化的教学体系探索
为了最大程度提高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实践教学效果,在确定生产实习方式、时间及企业以后,详细制定编写生产实习教学大纲及实习指导书。参观实习企业选定以后,通过和企业商讨具体的参观车间,在进入车间参观以前,要求指导老师及车间工作人员对实习车间的生产线布置及加工设备功能进行讲解,使得学生明确参观实习目的,同时要求学生做好笔记,以避免学生在实习中盲目性。因而在安排实习指导老师时,以讲授汽车结构及发动机课程老师为主,每个班级配备两名指导老师,以满足学生在参观实习过程中的提问及答疑。对于顶岗实习,在具体4S店确定以后,通过和4S商定具体的实习岗位,对学生进行分组轮岗实习,使得学生能够体验整个汽车营销、售后、维修及理赔服务体系中的每个工作岗位。同样在每个岗位实习开始,指导老师及4S工作人员对每个岗位的要求进行讲解。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体验,使得生产实习的实践教学更加高效直接。实习指导老师在每个岗位实习结束后,结合岗位的具体工作性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总结,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求知欲,增强对岗位核心职责的理解。
3 结语
通过分析目前高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环节存在的问题,对我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分析探讨,对提高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对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及未来就业都极为有利。
参考文献
[1] 鲁植雄.汽车服务工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 陈长.汽车生产实习教学环节的实践探讨[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报,2012,18(1):136-137.
[3] 刁金香.顶岗实习学生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4(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