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林业毕业论文

林业毕业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7-01 05:58:0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林业毕业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林业毕业论文

篇(1)

【关键词】高职高专 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C-0019-03

毕业论文(设计)作为高校毕业生必须完成的教学环节,它不仅是对学生专业技能的综合性训练,也是对学生高等教育阶段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检验。因此,搞好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也理所当然地成为提高高职高专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大致可分为选题、研究(设计)、论文(设计)撰写与修改、论文(设计)答辩四个阶段。显然,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的最后一项重要内容。为提升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的水平,笔者结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林业技术专业、园林工程专业、木材加工技术(室内设计技术)专业的高职高专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工作,对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进行调查研究。

一、研究方法、对象与内容

(一)研究方法

采用实验研究法,即选择某届毕业生,按照预定的答辩程序开展毕业论文(设计)答辩,随后进行毕业答辩成效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评价。

(二)研究对象

在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3届毕业生中选择人力资源管理专业42人、林业技术专业51人、园林工程专业55人、木材加工技术(室内设计技术)专业57人,共205人,占两校当年毕业生人数3680人的5.57%。学生在完成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后进行答辩。

(三)研究内容

1.答辩准备。包括校方准备和答辩者准备。

校方要做的准备工作包括审定答辩者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的资格,组织答辩委员会,拟订毕业论文(设计)成绩标准,布置答辩会场等,由各系部组织。其一,答辩者资格审查。主要审查答辩者学分是否达到毕业答辩要求;是否有严重违纪违规行为,有处分者是否已撤销;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形式审查,是否达到答辩要求;确定、公布答辩者名单。其二,组织成立各专业答辩委员会。组织答辩委员会或答辩小组,成员一般由3~5名教师组成,其中组长1人,由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或专家担任;成员2~4名,由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要求秘书提前1周将答辩者论文(设计)送达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成员对答辩者论文(设计)内容进行审阅,并拟定答辩时提问的1~2个问题。其三,拟订毕业论文(设计)成绩标准。包括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答辩成绩两部分,按照论文(设计)格式的规范性,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创新性,以及答辩时陈述、回答问题语言流畅性、科学性、准确性等评定成绩。其四,布置答辩现场。落实答辩的时间、地点,安排好答辩会场。

答辩者准备主要包括知识性准备和事务性准备两方面。其一,知识性准备。主要是指为通过论文(设计)答辩就论文(设计)涉及的相关知识的准备。了解和掌握与所撰写毕业论文(设计)相关联的知识和材料,弄清文中哪些观点是继承或借鉴了他人的研究成果,哪些是作者的创新观点和方法,了解和掌握答辩的要领和艺术。重点是对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基本观点、科学依据、基本原理、新颖之处、存在问题、可能的提问问题等进行梳理和准备。其二,事务性准备。主要是制作答辩陈述的PPT,陈述时间控制演练、回答问题演练等。

2.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一是报告陈述。在毕业论文(设计)答辩会上,毕业论文(设计)作者需要进行毕业论文(设计)说明性汇报或陈述。用PPT进行陈述,陈述时间一般为5~8分钟。通过报告陈述,答辩教师了解作者对所撰写毕业论文(设计)的思考过程,并考察作者分析和综合归纳能力。答辩报告陈述内容一般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结果与创新之处、存在问题与继续研究的方向。要求在规定时间内陈述内容清楚、完整。

二是质询。报告陈述完毕,答辩教师即开始对毕业论文(设计)作者进行质询,通常从三方面进行:首先,针对毕业论文(设计)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提出质询,以考查答辩者对所引用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是否准确。其次,针对毕业论文(设计)中所涉及的某一方面的论点进行质询,要求结合实际或专业知识技能进行讲(论)述,以考查答辩者学习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再次,就专业理论或实务中的问题提出质询,考查答辩者对所学专业发展前景、热点问题的了解情况及专业发展潜在能力。

三是现场答辩。答辩者针对质询者提出的问题进行现场答辩。可以待质询者将问题全部说完后进行答辩,也可提出一个问题答辩一个问题。答辩者要注意如下几点:首先,必须注意答辩的开场白、结束语的礼仪。其次,对质询者提出的问题,可分三种情况处理:能明确回答的,要紧扣主题,言简意赅地回答;自己不知道的,要实事求是地回答,态度要谦虚、诚恳,承认自己的不足,切忌不懂装懂,信口雌黄;对质询者误解的问题要进行阐述、辩解,坚持真理,维护正确观点,反驳错误观点,敢于阐发独到的新观点。再次,在答辩过程中尽量多地使用第一人称,以答为主,辩为辅,并可适当穿插图表等媒介,助以体态语辅助说明问题,如用目光与听众进行心灵的交流,力求深刻生动。把握答辩时间,以提高答辩成绩。

3.答辩调查。设计一份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成效调查表,以了解教学成效。可设计8个问题,如表1所示。

表1 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成效调查表

项目 选择(请在选择项上打√)

1.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在大学学习阶段重要吗? A.很重要 B.重要 C.不重要

2.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否为学习知识、积累知识的过程? A.是 B.不是

3.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否提高了答辩者的写作能力? A. 大提高 B.一般 C.没有提高

4.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否提高了答辩者的表达能力? A.大提高 B.一般 C.没有提高

5.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否增强了答辩者的自信心? A. 大增强 B.一般 C.没有增强

6.毕业论文(设计)专题讲座对你答辩知识和技能的提高是否有帮助? A.大帮助 B.有帮助 C.没有帮助

7.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否是向他人学习的好机会? A.是 B.不是

8.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否是提高辩论技巧和辩论艺术的重要机会? A. 重要 B.一般重要 C.不重要

二、结果与分析

笔者对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3届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林业技术专业、园林工程专业、木材加工技术(室内设计技术)专业的205名参加毕业论文(设计)参加答辩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答卷采用不记名形式,发放调查表205份,回收205份,有效卷205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调查结果统计表

调查项目 选A 选B 选C

人数(人) 比例(%) 人数(人) 比例(%) 人数(人) 比例(%)

1.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在大学学习阶段重要吗?

A.很重要 B.重要 C.不重要 188 91.71 17 8.29

2.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否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的过程?

A.是 B.不是 205 100

3.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否提高了答辩者的写作能力?

A. 大提高 B.一般提高 C.没有提高 90 43.90 101 49.27 12 5.85

4.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否提高了答辩者的表达能力?

A.大提高 B.一般提高 C.没有提高 190 92.68 15 7.32

5.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否增强了答辩者的自信心?

A. 增强 B.一般增强 C.没有增强 56 27.32 70 34.12 79 38.54

6.毕业论文(设计)专题讲座对你答辩知识和技能的提高是否有帮助?

A.非常有帮助 B.有帮助 C.没有帮助 23 11.22 182 88.78

7.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否是向他人学习的好机会?

A.是 B.不是 205 100

8.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否是提高辩论技巧和辩论艺术的重要机会?

A. 重要 B.一般重要 C.不重要 45 21.95 87 42.44 71 34.63

从表2可以看出:其一,认为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在大学学习阶段很重要和重要的分别为91.71%和8.29%,表明高职高专的学生普遍认可、接受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这一教学方式,有九成以上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大学阶段很重要的学习方式。其二,所有学生都能正确地认识到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一个收集信息、交流信息的过程,也是学习知识、增长才干的很好方式。答辩者通过答辩前的积极准备、陈述和答辩,对所撰写的毕业论文(设计)的所有内容和相关知识不仅熟知而且要熟记,所以这种准备的过程本身也是积累知识、增长才干的过程。此外,在答辩过程中,质询、答辩双方就某些问题阐述各自的观点,答辩者又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知识。其三,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提高了答辩者的表达能力。首先提高了毕业论文(设计)的修改能力、毕业论文(设计)陈述报告的写作能力,即文字表达能力;其次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经过要求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学生的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从写作能力看,大提高和一般提高的有92%,从表达能力看,大提高和一般提高的有100%。其四,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可增强答辩者的自信心。通过答辩,约有三分之二的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增强。答辩成功是对自信心的正强化,但更重要的是为了答辩成功,必须认真学习,刻苦钻研,把答辩作为学习的动力,学到更多的东西从而增强自信心。答辩是答辩者展示其勇气、风度、才能、智慧和口才的过程。答辩场面学生从未经历过,因此需要勇气;答辩会上要进行答辩报告陈述并进行答辩,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除了需要勇气,还必须具有良好的才能、风度、智慧和口才。其五,答辩是答辩者向质询者(教师、同学和有关专家)学习的好机会。质询者多为学识水平较高的教师和专家,所提问题通常是论文(设计)中涉及的学科范围内重要的基本问题,而答辩者又未能阐述清楚、分析详尽的问题,也就是论文(设计)中的薄弱环节和答辩者没有认识到的不足之处。通过提问和指点,答辩者可以了解论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研究时参考。总之,答辩会上提出的问题,不论答辩者是否能当场作出正确、科学的回答,对答辩者都是一次很好的帮助和指导。其六,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答辩者学习、锻炼辩才的一次良机。64%以上的学生认可了这一观点。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能言善辩是竞争中重要才干,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就是学生学习、提高辩论技巧和辩论艺术的重要过程。

三、结论与建议

根据上述结果与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这一教学形式在高职高专中是可行的,它对于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进而提高毕业实习质量和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积极作用。有关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可将毕业论文(设计)答辩作为高职高专学生在校学习的一门课程或必修内容列入教学计划,让学生一入学便了解这一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答辩技艺的积极性。同时,在课程教学实习中试行答辩这一教学形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和锻炼机会,或可有助于提升高职高专毕业生毕业(下转第38页)(上接第20页)论文(设计)的质量。中职学校毕业生亦可尝试答辩这一教学形式,如进行毕业实习报告答辩。

【参考文献】

[1]何克,林君芬,张文兰.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莫春姣,何新风.教案编写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研制[J].教育与职业,2007(5)

[3]刘代汉,何新凤.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现场评价指标体系的研制[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3JGA360);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学改革项目(GLSZ201202);广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K13LX534)

篇(2)

经过半年的忙碌和工作,本次毕业设计已经接近尾声,作为一个本科生的毕业设计,由于经验的匮乏,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如果没有导师的督促指导,以及一起工作的同学们的支持,想要完成这个设计是难以想象的。

在这里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xx老师。xx老师平日里工作繁多,但在我做毕业设计的每个阶段,从外出实习到查阅资料,设计草案的确定和修改,中期检查,后期详细设计,装配草图等整个过程中都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我的设计较为复杂烦琐,但是俞老师仍然细心地纠正图纸中的错误。除了敬佩俞老师的专业水平外,他的治学严谨和科学研究的精神也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并将积极影响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

其次要感谢和我一起作毕业设计的玉树临风的xx同学,她在本次设计中勤奋工作,克服了许多困难来完成此次毕业设计,并承担了大部分的工作量。如果没有她的努力工作,此次设计的完成将变得非常困难。

篇(3)

本科生毕业论文致谢范文一

致谢:

时光匆匆如流水,转眼便是大学毕业时节,秋云,聚散真容易。离校日期已日趋临近,毕业论文的的完成也随之进入了尾声。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一直都离不开老师、同学、朋友给我热情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说心里话,作为一个本科生,在最初试图以《周易》为题材进行研究时,还是颇有顾虑的,最大的难题在于自己对《周易》缺乏足够的了解,面对神秘瑰丽的古代典籍茫茫然不知从何处下手,几经酝酿思索,最后在文学院不少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最终确定对《周易》的人生哲学进行尝试性的分析研究,由此才展开此论文的撰写工作。

本学位论文是在我的指导老师陈松青老师的亲切关怀与细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课题的选择到论文的最终完成,陈老师始终都给予了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并且在耐心指导论文之余,陈老师仍不忘拓展我们的文化视野,让我们感受到了文学的美妙与乐趣。特别是陈老师借给我的《周易美学》一书,让我对《周易》中神奇瑰丽的殿堂多了一份盼望与神往,虽然与论文不甚相关,却为我将来步入学术研究的殿堂打开了不可多得的方便法门。值得一提的是,陈老师宅心仁厚,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对学生认真负责,在他的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学者的严谨和务实,这些都让我们获益菲浅,并且将终生受用无穷。毕竟“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希望借此机会向陈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此外,本文最终得以顺利完成,也是与文学院其他老师的帮助分不开的,虽然他们没有直接参与我的论文指导,但在开题时也给我提供了不少的意见,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性的建议,他们是李生龙老师,吴建国老师,王建老师等,在此向他们表示深深的感谢!

最后要感谢的是我的父母,他们不仅培养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的兴趣,让我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使心灵有了虔敬的归依,而且也为我能够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提供了巨大的支持与帮助。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努力的学习和工作,不辜负父母对我的殷殷期望!我一定会好好孝敬和报答他们!

本科生毕业论文致谢范文二

本论文是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老师为论文研究思路的设计和文献资料的选择提供了有益的指导,使得论文在成文阶段少走了很多弯路。同时,程老师严谨细致的治学态度也令我受益匪浅。在论文完成之际,谨向××老师致以衷心的感谢!

本科生毕业论文致谢范文三

经过半年的忙碌和工作,本次毕业设计已经接近尾声,作为一个本科生的毕业设计,由于经验的匮乏,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如果没有导师的督促指导,以及一起工作的同学们的支持,想要完成这个设计是难以想象的。

在这里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xx老师。xx老师平日里工作繁多,但在我做毕业设计的每个阶段,从外出实习到查阅资料,设计草案的确定和修改,中期检查,后期详细设计,装配草图等整个过程中都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我的设计较为复杂烦琐,但是俞老师仍然细心地纠正图纸中的错误。除了敬佩俞老师的专业水平外,他的治学严谨和科学研究的精神也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并将积极影响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

其次要感谢和我一起作毕业设计的xx同学,她在本次设计中勤奋工作,克服了许多困难来完成此次毕业设计,并承担了大部分的工作量。如果没有她的努力工作,此次设计的完成将变得非常困难。

然后还要感谢大学四年来所有的老师,为我们打下机械专业知识的基础;同时还要感谢所有的同学们,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支持和鼓励。此次毕业设计才会顺利完成。

最后感谢工学院和我的母校—北京林业大学四年来对我的大力栽培。

本科生毕业论文致谢范文四

历时半年之久的论文写作,终于结束了。从最初的选题、写开题报告,到后来的初稿、定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这期间,有很多人给我帮助,给我建议。

首先,我要感谢指导老师对我的悉心指导。在我没能及时跟老师联系,讨论论文问题的时候,老师打电话提醒我,给我提出问题,让我及时改正。老师诲人不倦的精神,治学严谨的态度,让我无比钦佩。还要感谢大学期间遇到的其他老师,谢谢你们让我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学到了如何做人,你们的言传身教将让我一生受用。

篇(4)

关键词:林学专业;实践教学;实践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1-0145-02

在现代本科教育中,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是提高其自身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的需要,也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在200年国家启动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将“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作为是6项建设内容之一。在教育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高度重视实践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创新性实验和实践,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北京市教委在2012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提高北京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的发文中也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

林业属于国家公益性行业,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并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1]。国家在十报告中明确将生态文明作为一个重要建设目标,林业建设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个林学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对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才能符合现代林业发展的需要。北京农学院作为北京市属院校,一直坚持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中心,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上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林学专业作为北京农学院重点建设的专业,近年来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强化实践教学,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一、建立多层次立体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林学专业本身就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才能使知识融会贯通,因此实践教学在林学专业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和要求,北京农学院林学专业统一思想,力求发展,多次修订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邀请了农林院校的相关专家进行研讨和把关,分析现代林业发展的方向以及对人才的需求趋势,确定人才目标。新的培养方案以实践为中心,力求突出专业特色,全方位、多层次的加强实践教学,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和现代林业发展要求的高级复合应用型人才。结合林学专业特点,循序渐进地设置具有延续性、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内容,保证四年实践教学不间断。实践教学主要分为课程实践、专业实践及综合实践三个层次。大一、大二以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实践为主,夯实专业基础,大三加强专业实践,培养和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大四进行综合性实践,到相关综合实践基地进行真正意义的顶岗实习,巩固和提高专业技能,增强各方面素质和综合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实践教学学分占到总学分三分之一以上。并不断强化不同类型实践教学的联系,将课程实验、课程实习、专业实践、科研训练、毕业设计、综合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形成立体式实践教学模式,建立与理论课程联系紧密、符合培养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实践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实践教学内容安排增加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在实践教学中,设置开放式的实验内容,没有具体的实验方法和步骤,由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经过查找文献资料,自己设计实验,并根据实验结果验证实验设计是否合理,若不合理分析原因,再进行相应的调整,教师把握大方向,给予一定的指导。这样避免了“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阔了学生的思路,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并且学生能在实验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

二、构建实践教学平台

实践教学离不开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完善的实践教学平台是落实多层式立体式实践教学的保证。北京农学院林学专业一直重视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目前已建立起涵盖校内实验室、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平台,能够满足各层次实践教学的需求。

1.校内实验室建设。校内实验室主要为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服务。目前已建成树木学、森林生态学、森林培育学、林木遗传育种、森林经营管理等专业实验室8个,对课程实践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同时林学专业每年申请专项经费对实验室进行更新改造,补充新的仪器设备和实验工具,建设高水平的林学专业实验室,满足现代林业教学要求。

2.校内实践基地建设。校内实践基地主要为专业实践提高保障,兼顾课程实践教学。林学专业通过积极申请,在校内建立了的实践教学基地和的校内苗圃,为专业实践和相关课程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林学专业大量认知、种植、养护管理等的实践教学均可在校内实践基地进行,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

3.校外实践基地。校外实践基地主要为教学实践及综合实践服务。由于校外的科研单位和基层生产单位具备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完备的生产设施,这些都是校内实践基地所不具备的,因此与校外的生产单位、科研单位加强合作,建立长期联系,建成校外实践基地,能为提高林学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供有力保证。北京农学院林学专业的校外实践基地主要分为两类: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和校外综合实践基地。①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在校外教学实践基地进行野外教学实践。目前北京农学院林学专业与百花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河北小五台自然保护区、鹫峰国家森林公园、百望山森林公园、北京市植物园、北京教学植物园、北京药用植物园等单位共建了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其中,我校林学专业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在百花山进行野外教学实习,建成了完备的实践教学设施平台,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料,因此百花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被评为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②校外综合实践基地。校外综合实践基地以生产单位为主。学生经过大一到大三的课程实践、专业实践后,在大四到校外综合实践基地进行为期四个月的综合实践。我校林学专业已与北京市通州园林绿化局、北方国家级林木种苗示范基地、大兴黄垡苗圃、首都机场物业管理公司绿化环卫分公司、北京花乡花木集团、北京森淼种业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建成校外综合实践基地。每年安排学生进入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培养和加强在本专业领域内从事科研、生产、管理等的能力。并在实践基地安排导师,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相关实践活动,保证实践效果。经过顶岗实习缩短了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磨合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提高林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三、完善实践教学保障制度

1.建立实践教学团队保证教学质量。北京农学院林学专业不仅建立了不同理论课程的教学团队,而且根据实践教学要求建立了由老中青教师组成的实践教学团队,一方面老教师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另一方面年轻教师为教学过程注入活力,保证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2.建立小学期制度强化实践教学。为强化实践教学,在每学期结束后设置2~3周的小学期,进行专业相关的实践教学。在夏季小学期开展综合性的野外实习,将各专业课程涉及到的实习内容串联起来,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和吸收。在冬季小学期开设室内综合实验课,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锻炼和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实行导师制,采用个性化培养模式。科研训练是本科生一个重要的实践形式,而在科研训练中实行本科生专业导师制是加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措施。林学专业从大二开始实施导师制,充分发挥教师对于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让部分有能力的学生提前参加科研实践活动,采用个性化培养模式,提高科研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创新能力。导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专业学习的同时,引导学生参与相关的科研工作,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科研创新行动计划”及“挑战杯”等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和科技竞赛活动。林学专业将近有一半的学生参加了大学生科研创新行动计划,一方面学生开阔了思路,增强了动手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带动了学习和科研的氛围,增强了对科研的兴趣,提高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实施导师制对于培养科研素养,提高林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4.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是实现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保障。北京农学院林学专业针对课程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以及毕业设计等不同类型的实践环节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监控制度,保证各实践环节的效果,真正达到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目的。特别是毕业设计,对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理解和掌握,全面提高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林学专业严把毕业设计质量关。学生从第六学期通过双向选择确定毕业设计指导老师,进入毕业设计阶段,开始毕业论文的准备和撰写。学生的毕业论文必须通过学院本科论文答辩委员会组织的论文答辩,其中答辩委员会不予通过的毕业论文需按意见补充毕业设计内容,重新进行答辩。

创新实践能力是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标志,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灵魂[2]。北京农学院林学专业通过多种措施和手段强化实践教学,突出实践教学特色,保证了实践教学的质量,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2012年北京农学院林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95%以上,考取研究生的学生比例超过了1/4,而且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已在平原大造林工程中开始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济.创新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灵魂[J].中国高等教育,2006,(3):9-13.

篇(5)

关键词:生物安全;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100-03

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中的生物安全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1]外来入侵生物对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农林业生产、对外贸易及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这些外来入侵生物潜在的危险严重威胁着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安全。[2]另外,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也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3]因此,根据目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求,生物安全专业人才的培养十分迫切。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的需要,福建农林大学于2004年申报了生物安全专业,并获得教育部的批准,率先在全国设立生物安全本科专业。从2005年开始,植物保护学院设立生物安全系加强生物安全新专业建设,2005年9月招收第一届4年制生物安全专业本科生,2009年6月,首届毕业生已顺利毕业并获得理学学士学位。自生物安全系成立以来,按照人才分类培养目标制定相应的实践教学目标,根据不同培养阶段安排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依托国家重点学科(植物病理学)和福建省重点学科(昆虫学),以“农业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应用生态研究所”和“益虫研究所”为依托平台,以专业实验室和校外实验基地建设为重点,进行了生物安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并取得一定成效。现将生物安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情况总结如下:

一、实践教学目标

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和生物安全专业办学的实际,结合福建农林大学的学科优势和福建省闽台地域优势,生物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既要独具特色又要符合教育规律[4]。福建农林大学研究和探索,确定生物安全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具备高尚的健全人格、宽厚的业务基础、扎实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敏捷的创新思维、厚重的社会责任、广阔的国际视野和潜在的领导能力,毕业后能在学术上继续深造或进入社会并开展终身学习的复合型人才。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重素质”的人才培养目要求,结合“研究型”学院建设的实际,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在生物安全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实行分流培养,并根据培养类型制定相应的实践教学目标:“研究型”人才培养:强化专业基础培训和科研素质培养,通过提供良好科研平台,争取使这部分学生能够推免考试直接攻读硕士研究生,为生物安全科研方面的塑造后续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尤其是在生物安全检测技能、外来入侵生物的检疫处理技能、生物安全的评估等方面具有生物安全专业特长,争取获得国家或行业相关技能认证,为今后从事生物安全专业工作打好基础。“复合型”人才培养: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经验和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和优势,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实践条件,在人文素质、学科文化和综合素养方面具有生物安全专业特色,调研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从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实践中完成毕业论文,为今后从事生物安全相关领域工作打好基础。

二、实践教学体系

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通过整合和优化专业课程实验和加大实验教学的学分比例,设立创新性、综合性和探究性实验,建立了具有生物安全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依据培养阶段和实验性质的不同培养锻炼相应的实践技能。

1.基础培养阶段的基本实践技能培训。该部分实践主要在大一至大二上学期进行,主要是进行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基础培养阶段,以通识教育为重点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结合开设网络教学、自学课程、讨论课程、培养和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增设《学科文化》课程,组织师生交流、读书报告(人文底蕴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学术沙龙(学生定期参与校、院的各类学术报告活动),通过总结、提炼、挖掘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深厚的学科文化引导学生巩固专业思想。这部分实践教学多为专业必修基础课的实验教学内容,包括《大学信息技术基础》上机实习(24学时)、《文献检索》上机实习(14学时)、《大学物理III》实验(15学时)、《植物学》实验(15学时)、《动物学》(12学时)、《微生物学》实验(30学时)、《学科文化》讨论教学(15学时)等。

2.专业培养阶段的专业实践技能培训。该部分实践主要在大二下学期至大三下学期进行,主要主要是进行专业实践技能培训。将专业基础课提前到二年级进行,将专业课的实验课独立开课,并提前到二年级下学期和三年级上学期执行,在三年级下学期即开展综合性、创新性和探究性实验,通过系统化培训全面掌握专业实践技能。这部分实践教学内容主要为综合性、创新性和探究性实验教学内容。综合性实验课程主要包括《基础化学实验》(80学时)、《生化实验》(45学时)、《分子生物学实验》(15学时)、《农业昆虫学实验》(36学时)、《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36学时)、《植物检疫学实验》(45学时)、《生物安全检测技术》(45学时)等。同时,为开展科研素质和科研文化的培养,学校、学院设立科技创新项目,鼓励学生申报国家、省、校级各类创新项目,学生双向选择导师,自主选择申报创新性实验项目开展创新性实验,要求学生在实验设计、研讨的基础上,撰写创新性实验项目结题报告。由指导老师组成的评估专家进行评分,合格者计入学分。

3.综合培养阶段的综合实践技能培训。该部分实践主要在大三下学期至大四下学期进行,主要是进行综合实践技能培训,重点是培养效果的提升及定位,强化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工作。在大三下至大四上(3月15日~10月15日),开展形式多样的综合毕业实习。在大四开设《科研实践》(3周2学时)、《综合实践》(3周2学时)、《工作实习》(4周3学时)等综合性实践教学。本阶段强化实践教学,实行宽口径专业教育,因材施教,分流培养。对于“研究型”,进入导师实验室,参加导师主持的科研项目,持各类创新项目,开展研究性工作。在完成创新项目的基础上,提前完成毕业论文,撰写学术论文、参加相关学术活动,提前做好保研和考研准备。对于“应用型”,进入校实验中心、动检局、检测中心和相关企业,主要涉及入侵生物诊断和鉴定、生物安全检测,服务社会,鼓励取得相关技能认证证书,开展专业技能综合训练并完成毕业论文,提前做好报考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招聘准备;对于“复合型”,通过科研院所、企业、基层单位联系,指导学生开展野外科学考察、社会实践、社会调研工作,调研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鼓励将实际问题带回学校进一步探讨,从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实践中完成毕业论文。

综合以上安排,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生物安全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进度安排(表1)。

三、保障措施

1.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经过几年的新专业建设,生物安全专业已建成“生物安全专业综合实验中心”,先后投资150多万元,对4间实验室进行改造,建成符合现代教学的多媒体实验室,添置了一批现代化教学仪器设备,诸如人工气候箱、超低温冰箱、基因扩增仪、酶标仪、电泳图象分析系统等高精教学设备。依托农业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和省级重点学科,应用生态研究所,益虫引进与利用研究所等,为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教学平台。目前已在校内建成了生物安全综合性实践基地并且安排专职指导教师负责指导,主要包括农产品安全(残留)检测、转基因生物检测、病原微生物检测、检疫性有物预防与控制研究基地等(表2)。

2.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经过几年的新专业建设,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生物安全专业与省内外生物安全专业相关单位联合建设了一批校外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表3)。在省内的实践基地主要包括指导教师科研基地,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和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福建省农业厅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和全省各市农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等。在省外的实践基地主要与从事生物安全研究的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如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科学植物保护研究所、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等多家单位建立了联合培养实践教学基地。

表3 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生物安全专业校外实践基地

3.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①采取多样化的实验教学考核方法。生物安全专业实验教学考核采取多样化考核方法,分别按照实验报告、考察报告、专业论文、毕业论文等的质量和水平,参考实验过程中的表现来分三类综合评定:对于研究性实验与论文(报告),主要以揭示生物安全相关规律、机理,具体技术的应用效果和技术集成等为主,重点评价其研究内容和实验方法的创新水平;对于应用性实验与论文(报告),主要以生物安全相关的检测、检疫等为主应用性研究,重点评价其以其设备使用和实验技能水平。对于实践性实验与论文(报告),主要以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调查报告、考察报告为主,重点评价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水平。②采取双导师制的实践教学管理方法。在生物安全专业的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与合作单位开展合作研究,采用双导师制,促使学生的毕业实习与岗位工作相结合,顶岗实习,学生的实习、论文工作与岗位衔接,在场地与时间上实行弹性处理;强化学生的实践和岗位适应能力,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经过四年来的实践,生物安全专业实验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学生专业思想稳定,学习积极性高,自觉学习文化知识,主动锻炼实践能力,积极塑造高尚品质,努力提高综合素质等已在学生中蔚然成风,综合素质培养效果明显,毕业论文质量提高显著[4]。在后续的培养中,生物安全专业实验教学继续按照人才分流培养目标要求,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支撑体系,加强实践技能培训。对于“研究型”培养对象,创造条件让学生主持或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计划项目,鼓励同学在毕业前公开发表学术论文,鼓励应届本科毕业生推荐或考取国内外硕士研究生;对于“应用型”培养对象,指导学生获得相关技能认证(检疫员、检验员等),在技能方面有生物安全专业特长,让毕业生能比较顺利地获得能够发挥其技能优势和专业特长的工作岗位;对于“复合型”培养对象,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和优势,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实践条件,在人文素质、学科文化和综合素养方面具有生物安全专业特色,使毕业生具有继续发展的潜能和优势,为今后从事生物安全相关领域工作打好基础。今后,我们根据社会经济与生物安全科技发展的需要,结合福建农林大学的学科优势和福建省闽台地域优势,进一步加强对外联系与合作,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与考核,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使其在生物安全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万方浩,郭建英,张峰.中国入侵生物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2-24.

[2]宋宗水.外来物种进入与生态环境变化[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4,25(1):11-14.

[3]陆群峰,肖显静.中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政策模式的选择[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9(2):68-78.

[4]侯有明,艾洪木,杨广,黄居昌,等.生物安全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2(增刊):15-19.

篇(6)

(一)实践教学环节

目前,林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由基本训练、专业能力训练和综合能力训练三个层次组成。其中,基本技能训练包括专业劳动、军训、社会实践、体育锻炼、“思想课”实践活动等实践环节;专业能力训练包括专业实验(实习)、课程论文设计、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等实践环节;综合能力训练包括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科研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环节。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考核

实践教学体系的考核主要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层次的考核。对学生的考核方式有教师评价、实验(实践)报告评分、毕业设计答辩等形式,对教师的考核方式主要包括学院督导评价、教学单位督导评价以及学生评教等形式。其中学生评教是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评教工作奠定了学生在学校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加强师生间的互动。通过学生评教,教师可以及时获得大量的反馈信息,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实践教学模式

(一)培养模式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两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环节,理论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基础,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完善和创新。林学专业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将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与专业应用能力增长相结合。在理论教学中强调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中深化理论教学知识。以林学专业核心课“森林培育学”为例,学生经过认知能力、实验能力、实践能力和实施能力四个环节的综合培养。大一认知能力培养。从认识植物、树木开始,了解植物“开花—结实—种子形成—种子成熟—种子采收”的生理生态特征,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大二实验能力培养。结合专业从种子的测定、种子的发芽实验开始,进行“采种—选种—测定—发芽”等方面的训练,可以在一个实验中研究多个问题,或者多个实验方法去解决一个问题。学生通过实验能力的锻炼,表现出实验技能宽厚扎实,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大三实践能力培养。专业从苗圃设计、苗木培育、苗木管理、造林设计开始,通过“苗圃设计—育苗—苗木管理—造林”等环节的专业训练,使学生在实践中全面理解苗木培育理论和工艺。在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基础上,我们会针对性地开设一些开放性实验,让学生在大学期间尽可能的接触到新知识、新工艺,提升自身的创新思维和产业能力。大四实施能力培养。大学四年级结合毕业论文(设计),进行“经营—总结—毕业论文—专业技术认证”环节的实训,与指导老师实时沟通实践情况,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提高实践效果,增强学生生产实施能力,尽快的适应社会需求。通过四年实训锻炼,学生经历“采种—育苗—造林—经营”的森林培育基本过程的培养,将理论知识融合到实训中,全方位锻炼了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教学效果分析

林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经过不断完善和发展,正式从2011级开始,在林学本科专业每一级选择一个班级进行试点实施。利用现有的教学实习苗圃,在新生进校开始就指定一块地作为各年级本科生的实训基地,在四年中由本班级自己负责管理,取得了较好效果。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完善,取得了一定成效。通过几年的改革建设,初步形成了林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目前林学为一级学科,成为教育部特色专业及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拥有实验教学中心1个;重点学科1个,硕士点4个,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2门;校级教学团队2支;承担教学研究项目5项;教学成果奖2项;编制4部实验教材;承担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15项,校内外专业指导委员会1个。这些教学成果可以强化实践教学体系,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生实际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近几年,专业学生踊跃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为代表的高水平大赛,开阔了眼界,增强了自信心,证明学生在专业实践教学中提升了自身的实践创新能力。毕业生就业率较高,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近几年,专业学生就业率令人满意,据不完全统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率达到90%以上,上岗后毕业生能很快适应工作环境,并获得单位的高度评价。

三、实践教学模式展望

(一)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林学专业是实践很强的专业,苗圃真实的生产环境是林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资源。如何建立一种长效的校企事业单位共建实践教学模式是迫在眉睫的问题。虽然经过几年的建设,林学专业与自治区林业主管部门、林业生产单位(公司)、苗圃等建立了实习实践基地,但对于学科专业发展来说,还存在明显的不足,特别是在合作机制上还需要进一步的实践建设。

(二)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在实践教学的改革中,实践基地是前提,师资队伍是关键。在实习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建立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成立校内外实践教学小组,需要年轻教师带队、资深教授指导和聘请校外实践指导老师相结合的形式来进行。

(三)实践教学时间的安排

篇(7)

培养国际商务人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国际商务人才的重要手段。对国际商务专业教学进行改革,应从培养研究或管理型人才向培养应用型人才转变,通过补充校内实践、拓宽校外实习、强化毕业论文管理、加强社会实践来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关键词】

国际商务专业;实践教学;创新

我国的对外贸易规模在加入WTO后,呈现快速扩大的趋势。面对目前国际贸易保护新形式,我国加大了对外直接投资,2012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41个国家和地区的4425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党的十后,中央支持企业进行跨国并购力度进一步加大,这使我国国际商务人才需求量猛增。我国现有65所高校招收国际商务本科,但作为教育部颁发的本科专业目录以外的一个新专业,其培养模式还在探索中,特别是实践教学环节很薄弱。笔者对目前部分高校的国际商务专业本科实践教学情况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了改革创新的相关措施。

1 国际商务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现状与问题分析

1.1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

L大学从2009年开始招收国际商务本科学生,但其“认知实践”和“课程综合实践”基本上就是带学生参观一、二家并没有涉外业务的企业,再由学生自己从网上找点资料,写一份实践报告就算结束了,这与理论教学之间有脱节现象。

1.2 校内专业实验室建设落后

大部分高校的国际商务专业没有单独的实验室,专业实践软件也是使用传统的“国际贸易操作实务”,对于在国际商务实务中需要的海关、国际商法、商务函电、跨国公司管理等相关的软件基本上都没有。例如,L大学的国际商务“专业综合实习”安排了脱产的半个月时间,而该校实验室负责人说,学生被实践指导老师“关”在实验室,要求学生每天签到,但是在实验里根本没有国际商务软件。

1.3 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甚少

对于新成立的国际商务专业,在很多校领导心中还没有概念。部分本科院校对此专业的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并不重视,根本没有深入社会,没有和相关企业建立联系,甚至没有一个真正的校外实训基地,完全是闭门造车。

1.4 缺少专业实践技能比赛,学生学习专业激情偏低

笔者调研的几所大学的国际商务专业在四年本科培养中几乎都没有进行任何专业知识竞赛。现在的本科生培养应该定位在普通劳动者,而很多院校还是重理论轻实践,甚至认为进行专业技能比武活动只适合于针对专科生的职业技能培训。

1.5 毕业论文的质量偏低

由于部分学生在毕业实习环节中没有从事国际商务活动,因此,毕业论文的内容大部分是从网上抄的,论文质量比较差。

2 国际商务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创新措施

2.1 加大校内实践投入,建立国际商务专业专用实验室

让学生在结束相关理论课程时,立即转化为实际的操作能力。对于新专业,相关学校应该投入大量的新专业建设专项经费来强化校内实践环境。校内实践主要是利用IT技术,提供较真实的场景模拟,让学生通过模拟场景完成相关业务,使学生对国际商务活动产生真实感受,快速提高实践能力。相对于校外实习来说,校内实践可以由校方单方决定,而不用受制于企业。研发或购买相关模拟软件,让每个参与实验室国际商务活动模拟实践的学生都将按照实习计划扮演进出口业务流程中的不同当事人,从而共同组成了模拟贸易环境。学生通过模拟实践中相互竞争和协作的角色扮演,模拟面对出口商、进口商、供应商和银行的日常工作,达到熟练掌握各种业务技巧,感受到客户、供应商、银行和政府机构关系,从而熟悉国际商务中的物流、资金流和业务流的运作模式等国际商务活动的全过程。

2.2 突出角色模拟和综合能力训练

国际商务活动实践是一个综合性的实践,它融合了商务礼仪、外语、国际贸易实务等各方面的知识。学生在模拟国际商务谈判前要做好充分的分组和详细分工的安排,要求其了解各个国家的风俗习惯、商务礼仪。各司其职,使其能够较专业地完成相应的角色任务。在角色模拟中运用国际贸易知识判断需要谈判的价格、付款等各方面情况。通过校内实践,提高学生的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协作能力等综合能力。

2.3 定期举行国际商务技能比赛激励学生

进行国际商务专业实践技能的比武,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明白自己所学专业的实践技能水平,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例如,在商务谈判教学实践中,将教学模拟和开办学生专业技能比赛相结合。每年举行一次商务谈判比赛,这对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举办商务谈判比赛的方式,可以使学生更重视教学实践,防止教学实践流于形式。

2.4 扩大社会联系,建立校企合作等校外基地

学校领导和专业负责人应该走出学校,深入企业,尽可能建设更多的校外实习基地。例如,通过科研立项,与企业进行合作;通过职工培育,充实企业人才队伍,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实现校企双赢。在扩大社会联系方面,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一些大型国际商品交易会,组织学生参观本地的外贸企业,要求企业负责人和政府相关人员为学生作专题报告等等。通过多种渠道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5 加强论文指导,提升毕业质量

毕业论文是国际商务专业学生四年本科学习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环节,是其运用在校学习的国际商务基本知识研究和探讨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通过毕业论文可以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毕业论文质量主要做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严把开题关。安排学生从大三下学期开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有可能的实习单位进行选题,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在老师的帮助下,提前撰写开题报告。二是严把写作关。开题后,要防止学生将论文束之高阁,我们应该要求学生定期与指导老师联系,说明写作的进度和征收指导老师意见。三是严把答辩关。由学生自己运用口头陈述和PPT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公开报告。对答辩老师提出的论文问题,应该重写的部分就必须重写。四是建立奖惩制度。应该建立一套国际商务专业本科论文评价体系,让论文答辩不再流于形式。对于优秀论文不仅要给予精神奖励,还应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甚至鼓励学生将其公开发表。同时,对于论文写作不合格的学生必须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重写和第二次答辩,真正提高毕业质量。

2.6 改革实践形式,重视社会实践

一提到实践,很多人只想到与专业相关的实习或实训。其实,社会实践对提高各类专业的学生综合能力是很在帮助的。社会实践应该纳入国际商务专业本科四年教育教学方案体系,它不仅能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吸收新知识、发展智能,还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来磨炼自己,真正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和适应能力。在国际商务养育方案的课程设置上,也应该要求学生必须完成一定学时的社会实践,给予学生压力。在社会实践的时间安排上,可以安排在学生的暑期。具体步骤:首先,由学生通过组建团队提出申请,说明实践目的、实践内容、实践方案等内容,报请学校审核。学生的社会实践内容可选择和专业相关的实践课题,也可以是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还可以是一些意志训练的课题。例如,2012年湖南某高校国际商务专业两个学生骑单车从长沙出发到拉萨,一路上他们经历了很多苦难和突发事件,他们最后战胜一切,大大提高了综合能力。开学后,要求学生提高社会实践报告,并对其进行一个综合的评价,对于实践成果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甚至也鼓励其发表。

国际商务专业本科的实践教学改革创新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不仅需要老师和学生的配合,发展初期,更需要学校在管理体制和财力方面大力支持。只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培养市场需要的应用型国际商务专业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春梅,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9).

[2]李龙,我国高校国际商务专业本科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科技信息,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