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8 15:27:3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为进一步推进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实施,着力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促进我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省学位委员会决定开展*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现就学位论文评选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选范围
参加本次评选的硕士学位论文,主要为20*年9月1日至20*年8月31日在省内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获得硕士学位者的学位论文,此前两年获得硕士学位者的学位论文,如特别优秀,也可申请参评。
二、评选原则
评选工作遵循“科学公正、注重创新、严格筛选、宁缺毋滥”的原则。
三、评选标准
1、论文选题有较强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
2、实验设计新颖,研究手段先进,理论分析深入,论文结果可靠,有新的见解。
3、能反映作者在本学科或领域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能表明作者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论文条理清楚、逻辑性强、文笔流畅、图表规范、学风严谨。
四、评选程序
1.各研究生培养单位根据*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的评选标准,按照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推荐本单位属评选范围内的具有创新和较高水平,经济、社会效益明显的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参评。考虑到研究生教育基础和财政供给渠道的不同,省属单位推荐名额一般不超过本单位20*年度硕士毕业生总数的4%,非省属单位推荐名额一般不超过本单位20*年度硕士毕业生总数的2%(具体推荐限额见附件1)。
2.省学位委员会委托相关专业评估机构,组织开展优秀硕士学位论文通讯评议等评审工作。在综合分析全国范围同行专家评审结果和评估机构评审报告的基础上,省学位委员会初步确定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的入选名单。
3.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的入选名单由*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公布,经30天异议期后,省学位委员会正式发文公布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及其作者名单。
在异议期结束之日起30日内,异议事项仍未处理完的论文,不列入批准论文的名单;对已批准的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如发现有剽窃、作假或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不能成立等严重问题,将撤销对作者的奖励并予以公布。
五、奖励范围
本次全省共评选优秀硕士论文不超过100篇。优秀硕士论文的作者由*省学位委员会进行表彰和奖励。
六、材料报送
各单位须于20*年2月28日前,将下列材料报送省学位办公室。
1.硕士学位论文一式六本。
2.*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推荐表(附件2)、有关证明材料装订成册,一式六份,并与相应的硕士学位论文放在一起。
3.作者简况表(附件3)一式两份,并按照学科专业代码排序,装订在一起。
4.*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推荐汇总表(附件4)一式两份。
5.作者简况表及论文推荐汇总数据库(录入要求见附件5)一式一份。
七、其他事项
1.涉及国家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秘密的学位论文不参加评选。
关键词: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分析
一、选题缘由
1984年,厦门大学获得我国第一个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授予点,截止到2014年恰好走过了30年的历程。学位论文是传播学科研究的理论成果和普及学科知识的重要资料,统计分析一个学科以往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可以勾勒出该学科发展的历程,明确该学科未来的研究方向,促进研究者更好地把握该学科的研究重点。而且,具有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授权点的高校,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氛围浓厚、科研水平高,代表了我国高等教育学研究生培养的较高水平,其涉及的研究领域、研究方向对高等教育学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二、选题概况
以高等教育学实力最强的14所高校为研究对象,其中拥有高等教育学国家重点学科的高校2所(厦门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师范类院校8所(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综合类院校4所(北京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大学、西南大学)。这14所高校均拥有高等教育学博士点,代表了我国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较高水平。
选取“CNKI—《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万方—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进行网络检索,学科专业名称为“高等教育学”,检索时间段为“2010-2014年”,学位为“硕士学位论文”,以这14所高校为学位授予单位,经过两个论文库的比对和筛选,去除重复的论文篇数,检索出共1056篇硕士学位论文,其收录情况如表1所示。
在所选的1056篇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中,作者最后入学时间是2011年,该年全国有高等教育学博士点16个。其中浙江大学和清华大学近5年的硕士学位论文数量为0,因而本研究未对这两所高校的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进行分析。
三、选题领域分析
将所选的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进行研究领域分析,所借鉴和参考的理论或分类标准如下。一是李秉德先生的教学七要素说,即学生、目的、课程、方法、环境、反馈、教师等七个要素。如,高校教师和学生是两个不同的研究领域,高校课程教学和科研是极其重要的研究领域。二是参照《高等教育研究》编辑部关于高等教育学杂志的分类标准: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基本理论、教育体制与结构、教育经济与财政、院校研究、民办与职业高等教育、教师教育与教师发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课程理论与教学改革、学生工作与学生事务、教育学学科建设、高等教育史、国际比较高等教育等基本栏目。三是受陈学飞分类方法的启发,并借鉴赵苁蓉有关高等教育研究主题的划分法,对1056篇高等教育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进行主题分析,得到如下分类结果及主题释义表。
原则上每篇论文只统计到一个主题中,如果研究内容涉及两个主题,则以比重较大的主题为准。
按照本研究的统计标准,对近10年刊载的1056篇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研究主题进行数量统计,并按照数量多少进行排列,刊载论文研究领域的分布情况见下表。
第一类是大于10%的主题,有高校课程、教学、科研工作研究,高等教育宏观管理研究,比较高等教育研究和高校管理研究,总计比例为51%,关于这些方面的研究都在100篇以上;
第二类是大于5%而小于10%的主题,有高校学生研究、高等教育基本理论问题研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高校德育工作研究和高等教育评价研究,总计比例为38%;
第三类主题的研究比例低于5%,分别是高校教师研究、高等教育史研究及其他方面研究,总计比例为11%。
通过对CNKI和万方论文库数据库中有关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的分析,可以明晰当今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重点所在,为今后硕士研究生选题提供一定参考。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全面质量管理;学位论文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0-0015-02
随着近年来高校研究生的大规模扩招,我国高校研究生的教育规模也越来越大。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的《2016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从2005年的312292人,一直扩大到2015年的574300人,十年间,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增长近85%,年增幅保持在4%左右。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和培养规模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关注点放在研究生培养质量上。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高低的标准就是研究生阶段培养环节的最终结果――学位论文。如何保证和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让研究生的硕士阶段学有所成并学有所用,全面质量管理(TQM)的方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
全面质量(total quality,TQ)的概念是在1992年由9大企业的主席和CEO、著名大学的商学院院长以及许多知名咨询专家做出概括定义:全面质量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系统,它是一个综合的系统方法,横跨所有的职能和部门,涉及所有的员工,从高层到低层,并前后延伸至供应链和顾客链。全面质量的基础是其理念,包括系统、方法、工具。
国际标准ISO8402-94对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简称TQM)的定义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是通过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TQM与传统质量管理的区别主要在于“全面”两字,全面两字也突出了TQM的三个特点:全员参加、全过程控制、各个环节全面性。
全面质量管理在美国发源于制造领域,随着期望的提高,渗透到医疗、教育、非盈利组织等主要经济领域。美国也是最早将质量管理应用到高等教育中的国家,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是美国高等教育层次在质量管理方面取得成功的一个范例:自1991年以来,每年有50~60个项目由大学持续质量改进委员会来实施协调,过去十几年已经针对其整体管理系统完成了诸多重要的质量管理改进项目。在国内,将全面质量管理与研究生教育结合起来的研究仍属于一个前沿的领域,鲜有成果。
二、目前研究生学位论文存在的问题阐述
在将全面质量管理思想运用于我国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管理之前,首先应该梳理清楚目前我国研究生学位论文从撰写到答辩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才能针对于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应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对学位论文进行质量管理。
1.研究生生源质量问题。从2014年研究生教育不再免费,而是实行教育收费制度以后,研究生报名人数出现了近20年以来的第一次明显下降。在国内部分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出现生源严重短缺的情况。生源短缺给各高校研究生招生部门带来的问题是无法完成既定的招生计划,进而导致研究生生源质量严重下降。研究生是高等教育中的最高层次,生源质量的下降直接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最终导致学位论文质量的下降。
2.研究生指导教师问题。从研究生导师双选确定研究生指导教师开始,研究生导师就成为研究生培养及学位论文的第一责任人,然而研究生导师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如忙于自身科研任务、自身能力不足、所带研究生数量较多等,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疏于指导甚至不闻不问,没有尽到第一责任人的义务。同时,由于近年来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导师队伍也随研究生数量的增长而不断扩大,许多刚入职的博士讲师未经过培训直接被聘为研究生指导教师,高水平的导师相对不足,导师队伍的平均素质有所下降。
3.研究生本人问题。我国目前有两种类型硕士研究生:学术学位研究生及专业学位研究生,两种类型研究生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学术学位研究生重科研,专业学位研究生偏实践;然而无论是何种类型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撰写基础均来源于培养期间的科研或实践。部分研究生在研期间不潜心研究导师布置的课题研究或不在企业完成实践,荒废了研究生期间的资源和时间。
4.高校研究生培养机制问题。目前大多数高校关于学位论文撰写流程及答辩相关事宜已经有各自的一套规章制度,从学位论文开题、中期检查、预答辩直至最终答辩都是相应的规章制度规范,但这些规章制度只能起到对研究生及导师的引导作用,指导下一步的论文工作进程要求。从高校研究生管理机构角度来讲,也存在着管理手段落后、监管力度较差等问题。
三、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学位论文管理中的应用
硕士论文的全面质量管理思想是指:以学位论文质量为中心,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全体成员(责任人与机构)为提高硕士学位论文的全面质量而进行的一系列全程监控、保障、改善过程。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是一项全面质量管理工程,将全面质量管理的管理方法科学的运用到研究生学位论文管理中,才能更好地提高学位论文质量水平。
将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应用到学位论文管理中,对学位论文进行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全环节保障的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具体来说,应该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1.全员参与。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反映在研究生教育上,即硕士学位论文的管理应该由全体成员来完成,包括研究生指导教师、研究生所在硕士点、硕士点所在学院、研究生管理机构等。
全体成员中导师的作用占很大比重,上文提到由于指导教师的原因导致硕士学位论文质量无法提高的现象普遍存在,而“导师组”或“双导师制”都是目前高校中提倡的研究生培养质量和论文质量提高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实行一个研究生由一位指导教师进行指导,这样就会出现导师精力不足等问题,而导师组或双导师制则可以极好地避免这个问题,而且多位导师均可从自己认知的各个角度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指导,导师有主有次,形式客观。
除导师外的全员,即硕士点、学院和研究生院,也应具有监督、控制、保障等职责。高校应该明确各自的工作目标,将工作目标进行分解,硕士点及二级学院教育管理人员应该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高校实行二级管理后,应配备专职研究生管理人员,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给予二级学院分管研究生的领导充分的自和决定权,强化责权机制。与此同时,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全体成员均可以提出提高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各种观点,全员参与优化学位论文的质量。
2.全过程监控。研究生学位质量出现问题一般表现在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无法通过答辩、省里抽检学位论文不合格等,虽然学位论文的质量问题是在最终甚至毕业后才检验出来,但学位论文的质量监控保障应该具有全过程性,质量监控保障意识是从学位论文开始写作之初就应该具备的,直至研究生提交论文答辩结束。
研究生学位论文流程从选题开始,到最终答辩,中间需要进行实验搜集资料、开题、中期检查、预答辩、学位论文反抄袭检测()、学位论文评阅这一系列的环节,全过程应用全面质量管理方法。目前在我国高校研究生中,选题、开题、中期、预答辩阶段均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存在研究生采用“探索式”前行的现象,即研究生锁定一个选题抱着试试看这种不端正的态度询问导师的意见,而导师由于忙于自身的科研,没有足够精力指导研究生帮助其选题,采取“放羊式”的做法,造成研究生本身也抱着见步行步的想法,并没有论文质量意识。
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应贯穿于论文写作始终,从研究生选题开始,树立以研究生论文质量为中心的观念,夯实基础,任何一步都脚踏实地保证质量。同时研究生管理部门也要起到监控质量的作用,整合学校资源,在学位论文流程的每个重要节点制定分流淘汰的相关规章制度,防止“问题论文”在质量控制环节蒙混过关而在最终答辩或论文抽检中爆发式出现。
3.全环节保障。如果“全过程性”是从学位论文写作过程的微观角度来进行全面质量管理,那么“全环节性”就是在宏观层面上将全面质量管理应用到研究生学位论文管理中。学位论文写作是研究生在校培养中后期的一个环节,但不是独立于其他培养环节,而是密不可分的。
学位论文的全环节性,要以学位论文质量为中心,从研究生入学开始从各个渠道让研究生知晓学校硕士学位论文管理理念和管理形式,培养其撰写高水平优秀硕士论文的意识,向其展示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对其就业及对学校产生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效益。构建信息公开和程序规范的硕士学位论文管理平台,以研究生所在培养单位及研究生院网站为依托,将学位论文相关制度和行事历公开;同时编制研究生学位论文管理手册,将国家和省级学位论文管理文件及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编辑成册发放给研究生,确保研究生及导师按照手册规定制定论文写作计划。
重视研究生培养的课程修读环节和基础文献的学习环节,具备本专业(领域)课程基础知识是学位论文选题的前提,也是论文写作的基础;而通过专业领域内基本文献的学习,可以为后续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并巩固其知识结构,从中学习严谨的科学研究方法。了解本学科的前沿领域,引导研究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后续学位论文的写作提供更多启发。
综上,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影响着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高低,以硕士论文的质量为中心,采用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全环节保障的学位论文全面质量管理方法提高学位论文质量,进而不断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硕士是一个介于学士及博士之间的研究生学位(Post-Graduate),拥有硕士学位者通常象征具有基础的独立的研究能力。
从高校培养办法看,在培养目标里面都明确写着:硕士研究生教育承担着既为博士生教育输送合格生源,又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培养各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任务。硕士生的培养应强调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重视综合素质提高和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实际需要和不同面向确定培养目标、培养类型和培养模式。
从国家管理部门来看,2009年3月的教育部《全国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联席会年度工作会议》也提出:拓展目前研究生主要培养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专门人才,并提出应用型专门人才是相对于学术性学位而言的学位类型,培养适应特定职业或岗位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硕士论文是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所撰写的论文。它应能反映出作者广泛而深入地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具有独立进行科研的能力,对所研究的题目有新的独立见解,论文具有一定的深度和较好的科学价值,对本专业学术水平的提高有积极作用。优秀的硕士论文能够反映出作者对所学习专业的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和水平,能够帮助作者构建起良好的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能够反映作者独立的科研能力和学术理论的应用水平,对研究的课题的思考和独立见解。较之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应当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更高的学术水平,更加强调作者思想观点的独创性,以及研究成果应具备更强的实用价值和更高的科学价值。因而撰写硕士论文将对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数据资料翔实充分、论证分析详尽缜密、推理演算思路清晰、论文结构规范清晰、专业词汇运用准确。
法学院关于法学硕士学位的要求
凡我院法学硕士,答辩前需满足如下要求:
一、已经在学术刊物上或者收到论文正式接收函
二、在校期间在学生刊物《明理学刊》上发表过论文
三、虽不符合一、二项要求,但指导教师认为学生论文达到了发表的水平,且字数达到5000字以上。
一、博士研究生、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1.选题的基本要求
研究生培养单位、指导教师和研究生本人必须高度重视学位论文选题工作,要根据本专业的具体情况,高标准,高质量的做好选题工作。
1.选题应从所属一级学科出发,选择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的课题。
2.选题应尽量结合导师的科研课题。研究生在选择不属于导师研究领域的课题时,必须事先取得导师同意,并在导师及指导小组指导下进行工作。
3.指导教师应充分了解研究生的专长和不足,有针对性地指导研究生选题。
4.硕士生的选题应体现对研究课题的新见解,要范围适宜、目标明确,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
5.博士生的选题还应考虑到有一定的先进性和适当的难度,体现科学性、创新性和可行性。
2.开题题报告
在确定论文课题后,研究生应在经过大量调研、查阅文献资料、了解本学科研究前沿动态的基础上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阐述所选课题的来源和选题的依据及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价值。
2.该课题的文献综述,须详细阐述国内外有关文献在该研究方向的动态。并将研读的文献目录在选题报告的附录中一一列出,博士不少于12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60篇;硕士不少于8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30篇。
3.研究内容,包括创新性及要解决的问题。
4.阐述研究工作的计划、确定的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及拟采用的方法和手段。
5.该课题达到的预期效果。
6.阐述课题研究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7.估计该课题的工作量和所需经费。
3.开题报告会
1.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撰写完开题报告后应在第三学期,最迟在第四学期前四周公开举行开题报告会。博士研究生撰写完开题报告后应在答辩前至少2个学期公开举行开题报告会。
2.开题报告前,研究生要填写“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选题情况表”(以下简称“选题情况表”)中的有关内容,交导师审查合格后,由导师确定开题报告会的日期及参加开题报告会的专家名单,专家人数不少于3人。开题报告会的主持人可由导师担任。
3.开题报告应提前三天在“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公布。
4.开题报告会的程序:
⑴ 主持人宣布开题报告会开始,并宣布开题专家组成员名单。
⑵ 研究生做开题报告,时间为15—30分钟。
⑶ 专家对选题报告提出质询和研究生回答质询。
⑷ 专家组对选题报告进行认真而充分的讨论,提出具体意见,并给出通过或不通过的结论。
⑸ 主持人宣布开题报告会结束。
5.开题报告会的主持人应汇总与会专家对选题的评价和意见,每位与会专家要在“选题情况表”上签名。
6.开题通过的研究生可进入学位论文环节。开题未通过的研究生应按照专家的意见认真修改,重新开题。
4.其它
1.开题通过后,研究生应根据专家的建议,制定出选题修改计划。然后将修改后的“开题报告”和“选题情况表”交所在研究生培养单位,由分学位评定委员会对所有选题情况进行审核。因特殊原因在第四学期结束前仍不能进行开题报告者,必须在第四学期结束前,向所在研究生培养单位提出推迟开题的书面申请,并注明预期开题时间。
2.同等学力申请学位的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要求参照此办法执行。
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1.论文选题的基本要求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论文选题必须结合专业学位培养目标和特点,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根据专业学位的具体特点,高标准,高质量的做好选题工作。
(一)工商管理硕士(MBA)(含高级工商管理硕士(EMBA))
工商管理硕士主要培养的是应用型高层次的工商管理人才,论文选题应在研究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我国改革与建设、企业管理或工作单位的实际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论文选题应体现实用性、前瞻性、新颖性、重要性。
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理论深度、有独立见解,正确运用研究方法;主要考察其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操作性;应体现MBA研究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调查研究能力;论文形式可以是专题研究,也可以是高质量的调查报告以及编写高质量的案例等。
(二)工程硕士(ME)
工程硕士主要培养的是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论文选题要与企业的生产实践相结合,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其研究成果要有实际应用价值,选题应体现科学性、应用性、先进性、效益性。
工程硕士的学位论文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技术项目的设计或研究专题,可以是企业技术攻关、技术改造项目的子项目,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开发。论文应表明作者具有独立担负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并在解决关键性生产问题上有创新;或设计的工艺、产品有新颖性和实用性;或研制的成果(技术)有较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公共管理硕士(MPA)
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应紧密结合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实际,针对政府部门与非政府公共机构的公共管理实践需求,在研究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工作积累和研究特长进行选择。选题主要反映公共管理某一领域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鼓励和提倡结合个案进行应用性研究。选题应体现实用性、理论性、效益性。
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论文可以是专题研究论文、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报告、重大公共管理问题对策研究等为主要形式进行。论文应体现MPA研究生综合运用公共管理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方法分析与解决现实公共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在管理思想或理论方法上的创新能力。
(四)资产评估硕士(MV)
资产评估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面向资产评估行业,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系统掌握资产评估基本原理,具备从事资产评估职业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对资产评估实务有充分的了解,具有很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的资产评估专门人才。
资产评估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学位论文须与资产评估实践紧密结合,体现学生运用资产评估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资产评估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类型可以是理论研究、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毕业设计等。
(五)体育硕士(MSPE)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系统专业知识的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
体育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应紧密结合运动技术教学、运动训练、竞赛组织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实际,注重针对性、实用性,并具有一定的理论性。论文形式可为专题研究报告、典型案例分析、体育教学与训练和重大竞赛活动实施方案等。
(六)艺术硕士(MFA)
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为高层次、应用型艺术专门人才,包括音乐、戏剧、戏曲、电影、广播电视、舞蹈、美术、艺术设计等艺术创作领域。
艺术硕士学位论文写作必须与艺术创作实践紧密相联,根据创作领域,结合作品展映或舞台表演创作实践,在对作品进行专业分析和理论阐述的基础上完成。
(七)翻译硕士(MTI)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为具有专业口笔译能力的高级翻译人才。
翻译说学位论文必须与翻译实践紧密结合,可采用翻译项目的研究报告、实验报告或研究论文等形式。
(八)会计硕士(MPAcc)
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
会计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结合会计实务。论文形式可以是研究报告、调研报告或案例分析报告等。论文应体现学生运用会计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方法等分析与解决会计实际问题的能力。
(九)工程管理硕士(MEM)
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掌握系统的管理理论、现代管理方法,以及相关工程领域的专门知识,能独立担负工程管理工作,具有计划、组织、协调和决策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工程管理专门人才。
工程管理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应密切结合工程管理实际,学位论文应体现学生运用工程管理及相关工程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工程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位论文可以是工程管理项目设计、专题研究或案例分析报告。
2.开题报告
在确定论文课题后,研究生应在经过大量调研、查阅文献资料、了解本研究领域前沿动态的基础上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阐述所选课题的来源和选题的依据及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价值。
2.该课题的文献综述,须详细阐述国内外有关文献在该研究方向的动态。并将查阅的文献目录在选题报告的附录中一一列出。
3.研究内容。
4.阐述研究工作的计划、确定的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及拟采用的方法和手段。
5.该课题达到的预期效果。
6.阐述课题研究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7.估计该课题的工作量和所需经费。
3.开题报告会
1.学制为两年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撰写完开题报告后应在第二学期末或第三学期初公开举行开题报告会;学制为三年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撰写完开题报告后应在第四学期末公开举行开题报告会。
2.开题报告前,研究生要填写“中国矿业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选题情况表”(以下简称“选题情况表”)中的有关内容,交导师审查合格后,由导师确定开题报告会的日期及参加开题报告会的专家名单,专家组人数不少于3人。开题报告会的主持人可由导师担任。
3.开题报告应提前三天在“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公布。
4.开题报告会的程序
⑴ 主持人宣布开题报告会开始,并宣布开题专家组成员名单。
⑵ 研究生开题报告时间为15—30分钟。
⑶ 专家对选题报告提出质询和研究生回答质询。
⑷ 专家组对选题报告进行认真而充分的讨论,提出具体意见,并给出通过或不通过的结论。
⑸ 主持人宣布开题报告会结束。
5.开题报告会的主持人应汇总与会专家对选题的评价和意见,每位与会专家要在“选题情况表”上签名。
6.开题通过的研究生可进入学位论文环节。开题未通过的研究生应按照专家的意见认真修改,重新开题。
4.其它
1.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选题必须体现专业学位的特点,要与管理或生产实践相结合。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在研究生结构调整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比例逐年增加的背景下,文章根据专业学位的内涵及培养目标定位要求,探析了基于生源遴选、课程设置、专业实践、科研选题、学位论文等重点环节的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质量控制路径,以实现工程硕士招生、培养、学位论文及其评价等环节的有效对接,保证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全日制;工程硕士;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1-0070-02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应用型高级专业技术人员需求的快速增长,教育部决定全面调整我国研究生的培养结构,自2009年开始直接在应届大学生中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并逐年扩大其招生规模。通过多年的调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比例已接近50%。虽然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结构已发生根本性改变,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仍处在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阶段,在满足培养特色和目标定位的前提下,各高校对如何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还需要不断摸索和总结。本文就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点环节及其质量控制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探讨。
一、全日制专业学位的内涵及培养目标定位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属于同一层次的硕士学位,但类型不同,侧重不同,在课程设置、培养模式、质量标准等方面有其自身的特色与要求,以培养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其培养目标。作为最大类别的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的培养侧重于工程应用,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其课程设置既要体现知识的宽广性、新颖性、先进性和综合性,更要符合培养应用型工程人才的需要。为保证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其培养离不开工程实践。同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科研选题还应来自于行业应用需求或工程实践,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或前景,通常还应体现一定的行业或职业应用背景,而且其学位论文应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专业理论、技术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生源质量、课程设置、专业实践、科研选题、学位论文等成为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点环节,是保证其培养质量的关键。
二、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重点环节及质量控制路径
(一)分类复试,优先倾斜
吸引优质生源报考是保证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基础。由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历史较短,其培养质量尚未得到社会用人单位的全面检验,社会和学生对专业学位的认同度目前还难以达到学术学位的高度,许多学生对报考专业学位研究生存在一定顾虑。因此,一方面要加大招生宣传力度,让报考者了解工程硕士的特点、定位和良好的社会需求状况及就业前景等,特别是作为以电子信息类专业为主的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应主动出击,针对电子信息类高校和行业就职人员展开针对性重点招生宣传,提供比学术型研究生更优惠的政策;另一方面,复试时采取与学术型研究生不同的分类复试措施,对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实验、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进行专项考核并作为录取重要依据,同时,对有工作实践经历或工程实践实习的考生给予优先录取。
(二)注重课程设置的应用性、实践性与职业性
课程设置是研究生培养的核心环节之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适应社会需求的程度。专业学位通常与职业任职资格相联系,以培养能够承担特定工程领域的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这与工学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定位明显不同,因而在课程设置上两者应有显著差异。工程硕士的课程设置应以应用为主线、实践为基础、职业为导向,除了设置体现本学科专业特点的核心主干课程,更要设置以培养研究生工程能力为目标的应用类、实践类、职业技能类课程和专业实践环节,这部分课程占总课程的比例不低于50%,其中至少包括一门职业技能训练或职业资格认证课程,以充分体现本工程领域的应用性、实践性和职业性,使所培养的工程硕士具有专业(或职业)领域宽广的知识和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和技术素养。
(三)专业实践应依托工程实际或企业生产环节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并应用于工程实际或企业生产环节。专业实践是工程硕士研究生积累工程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适应未来职业需求的重要环节。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多数来自于应届大学毕业生,他们没有工作经历,对这些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没有直接的实践体会或工程应用,如果不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专业实践训练,在未来的应用中就会面临许多新问题、新矛盾、新挑战。而工程实际或企业生产环节正是应用这些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的现实载体,这些载体可以是校内各工程中心,与导师有项目合作的企业,各专业领域在企业建立的专业实践基地,或学校在行业骨干企业建守的工作站等。
(四)学位论文选题应与应用或工程实践相联系
工程硕士研究生的科研选题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核心环节之一,选题不仅应体现工程硕士的培养特色和目标定位,而且是工程硕士培养质量保证的重要基础,是培养研究生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科研选题应以是否能够提升研究生综合应用知识和技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与创造能力为标准,既要考虑选题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也要考虑选题的技术应用性和工程实践的可行性,避免选题的理论化倾向,体现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的技术价值、工程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途径因课题来源不同而不同。工程实践是选题的主要来源之一。研究生通过系统调研、深入分析,结合自身特长、兴趣和工作意向,能够从工程实践的实际问题中找到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的切入点。由于问题直接来源于工程或生产实际,使选题不易滑入学术型研究,还可以充分满足研究生个体发展需求。产学研合作项目是选题的又一重要来源。这类选题针对合作企业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不但可以解决企业的工程或生产实际问题,还可以增强研究生对企业生产的感性认识,能够在研究中将专业理论与工程或生产实际联系起来,锤炼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符合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要求。基于导师的应用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项目是目前常见的选题途径之一。因为这些项目的提出,或是解决某些实际应用中普遍存在的技术共性问题,或是直接来源于工程实际,具有非常强的应用针对性,也符合工程硕士的培养要求,同时在经费保障、实验条件、实践应用等方面能够提供更有力的保障,有利于保证培养质量。
(五)学位论文及评价应符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质量、特色与目标定位要求
(一)加强招生宣传力度
招生宣传历来是各院校招生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宣传的效果直接影响生源的质量和数量。学院领导也充分认识到招生宣传的重要性,逐年加大对农业推广硕士招生宣传工作在财力、物力、人力上的投入,为宣传工作顺利进行提供坚实保障。针对水产农业推广硕士报考群体小、生源类型多、个体差异较大、优劣势较明显、专业实践能力强等特点,大连水产学院采取了多种宣传方式,立体式多层次地进行了招生宣传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水产农业推广硕士作为农业推广专业硕士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专业方向明确,大连水产学院把各省市与水产、渔业相关的单位作为了招生宣传的重点。每年研究生部都委派专人奔赴省内外各相关单位,向单位负责人详细介绍学校招生规则、学科设置、研究生培养流程等具体情况,使他们意识到渔业领域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的同时,也充分了解学院农业推广专业硕士的培养机制,全力支持学院的工作。在长期办学与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大连水产学院与诸多大中型企业、单位、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研究生部也与各教学单位进行合作,长年聘请由各学院选派出的优秀研究生导师分赴全国各地进行宣传。目前所招收的农业推广硕士一般是具有三年以上农业推广实践经验的往届生,他们在各地方已有一定的社会关系,所掌握的信息资源也是第一手的,因此委托这些在读和已取得学位的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在所在地区、单位进行宣传引导,帮助学校获取更多更好的生源。媒介宣传在这个信息化时代尤为显得重要,为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学校每年都在具有影响力的教育网站和相关平面媒体上做到做足宣传以拓宽生源。
(二)规范复试和录取工作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入学考试实行全国联考,通过初试考察考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和专业技能水平,而复试对于保证所录取考生的质量来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为此,学校制定了《大连水产学院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方案》。复试前学校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核,复试过程则注重考核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等,也更加突出对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和专业能力倾向的考查;同时还注重对考生兴趣、爱好、特长等方面的考查,以培养高层次高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对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研究生录取工作坚持按需招生、全面考查、择优选拔、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初试和复试成绩均合格的考生才予以录取。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任课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教学是高校发展的永恒主题,其在农业推广硕士专业的培养过程中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教育教学又存在着“教”与“学”的两个主体。一方面是农业推广硕士生本人,另一方面则是任课教师和指导教师共同组合的师资队伍。由于农业推广硕士生普遍为具有3年以上工作实践经验的本科学生,既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又具备了较丰富的实践经验。我国农业硕士推广教育起步较晚,教学方法方式等方面仍需不断探索,因此,选用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且具有良好的师德风尚的骨干教师来担任他们的任课老师能在一定程度上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矛盾。根据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关于课程设置的要求,学院每年陆续选拔具有丰富农业推广经验、理论和实践能力都很强的优秀教师来担任授课任务。目前,学院90%的任课教师具有高级职称,其中79%具有正高级职称,26%具有博士学位。3年来共开设19门课程,全部由本校教师授课。同时,学院非常重视对承担农业推广硕士生培养的师资队伍的综合培训,每年都选派教师参加相应师资培训班和教育研讨班,努力建立一支具有良好教育理念、专业实践、活动能力、师德师风的教师队伍,更好地服务于农业推广硕士生的培养工作。
(二)导师队伍建设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相对于“学术型”硕士更注重实践应用,为紧密结合专业特色及自然资源条件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多年来学院、各院系都非常重视导师队伍的建设,通过引进人才、鼓励在职人员进修等多种方式进行学科梯队建设。在重视导师数量的同时,学院也积极提高导师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目前学院共有导师200名,其中76%具正教授职称。充足的师资力量为保证农业推广硕士的培养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规范教学管理
(一)课程设置及学习
课程学习是农业推广硕士培养的重要环节,在培养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课程设置除了要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农业推广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以及目前农业科技的最新进展外,还应使学生通过学习提高自身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农业推广硕士课程的课时数偏少,多数教材也不是专为农业推广硕士生特定编写,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充分考虑结合推广硕士生的自身特点以及课程特点需求,突出重点,降低难点,加大实践应用方面的教学量,增加案例教学研讨。为保证授课质量,授课采用严格的考勤制度。除了要求授课教师随堂考勤之外,还派专人进行课前考勤。考勤过程严格执行《大连水产学院关于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的规定》,旷课累计时数超过某门课程1/5或事、病假累计时数超过1/3学时的研究生,取消其该门课程的考试资格,充分保证了课堂教学质量。
(二)课程考核及考风建设
为督促农业推广硕士生认真刻苦地学习课程知识,课程考核是检验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学院对推广硕士生所修的全部课程进行了严格规范的考核,课程考核采用闭卷考试或撰写专题报告的方式进行,只有通过考核才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借鉴全日制研究生考风建设的经验,在考前根据研究生日常的考勤记录,确定研究生的考试资格。每次考试均由研究生部统一安排时间、考场,随机安排座次。在全校范围内抽调责任心强的教师任监考人员,填写监考记录。此外,研究生部领导必须巡考,并且填写巡考记录,将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严格的考勤制度、规范的考试安排不仅严肃了研究生的学习态度,使他们在主观上重视学习,同时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教育部的一项重要规定,更是学校推进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重要举措之一,社会实践环节在农业推广硕士培养过程中显得更为重要。尽管农业推广硕士专业研究生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和工作经历,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结合社会实习考察,学生们不仅能实现新学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利用现代化农业科技理论和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应用国内外先进技能进行实践推广,更好地启发和帮助学生完成论文选题和写作。学校每学期都组织学生到实习基地或单位学习考察,教师在实习中结合实物授课,学生能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以便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加以借鉴。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学校聘请生产一线的专家、技术人员现场教学,同时使他们能与具有较丰富实践经验的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互动和探讨。此外,学校常年聘请校内外专家针对农业推广专业特点,定期做专场讲座,拓宽学生们的专业视野。近年来,学院先后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国家淡水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锦州市海洋与渔业局、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建立实习基地,为农业推广学生的生产实习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提高学位论文的质量
(一)提高学位论文的选题质量
学位论文选题对研究成败、论文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个好的选题应体现出广泛性、交叉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基于农业硕士推广学位的应用性特点,学院要求推广硕士生的论文选题应取自生产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的当前课题。论文选题应具有与硕士学位相当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来解决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农业企业管理和农业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等问题的能力。为使研究生做好选题工作,学院为每届学生都召开选题工作会。会议期间为研究生详细介绍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选题内容、方法。鼓励研究生根据各自的工作性质、研究方向、专业兴趣选择与确立论文选题方向,并且列出示范性的选题,为研究生做好论文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另外,安排各专业指导教师与学生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论文选题探讨,充分发挥导师在学生论文选题中的指导作用。在学生初步确立选题方向后,各二级学院组织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严格审查和论证,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手段。如果选题重点不突出、选题无新意、研究手段滞后、缺乏社会专业特色或者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或者学生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则根据《大连水产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开题工作实施细则》的要求,限期修改或重新开题,学院组织专家再次进行检查。
(二)严格学位论文的评审及答辩要求
1.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审核内容
学院对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评审着重审核以下内容:
(1)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农业企业和农业保护、开发、利用等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
(3)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4)论文研究或项目设计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2.对学位论文的评审采用盲审制
学位论文答辩前,将学位论文去掉所有与研究生本人、导师姓名等相关的信息,由专人寄送到有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或者具有相关专业的院校研究生管理部门,请他们指定相关专家进行评审。若论文一次盲审未通过,研究生按照专家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后再次送审,二次未通过盲审的学生将延期答辩甚至延期毕业。论文盲审的实行对规范研究生的选题、开题、实验研究、论文写作与答辩起到了很好的督促与推进作用。
3.严格规范答辩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