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30 01:28:4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学生心理健康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问题的提出
在素质教育稳步推进的今天,重视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及关注的热点,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势在必行。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天津市小学生为总体研究对象,在具体实施中,依据分层抽样的原则抽取了四所小学的四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作为样本进行研究。
2.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周步成等编制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为测试材料,对样本进行了调查研究。该量表制定出全国常模,适应我国小学四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学生,也叫焦虑测验。该量表用8项因素反映学生的焦虑心态,每个因素以标准分8分为临界点,即小于8分为正常焦虑,大于或等于8分为异常焦虑。8项标准分的和为学生的总焦虑分,故总标准分临界点为65分(小于65分为正常焦虑,大于或等于65分为异常焦虑)。这8项因素分别是:学习焦虑倾向、对人焦虑倾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其中无一因素达到或超过8分为正常焦虑生;至少有一个因素达到8分或以上的学生为异常焦虑生。
问卷调查对四所学校四年级和五年级1024名学生以纸笔形式在同一时间施测。并对首次测谎题大于8分的同学进行了重测,回收统计之后有效问卷为1001份。
对于回收的问卷使用SPSSl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形成对天津市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认识。
三、结果与分析
1.小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的调查结果
从表中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总体还是分性别与年级,异常焦虑生的检出率都是比较高的。这些数据提醒我们:必须关注如此普遍的小学生焦虑现象。从理论上讲,必须为这些检出的异常焦虑生制订特别的个人指导计划进行干预,改变这些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不适应行为。
2.小学生心理健康各分量表调查结果
表2是对各分内容量表所做的统计,样本的大体情况比较明晰地展示在表中,从最大值、最小值和标准差栏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内部存在很大的差异。其中又尤以总标准分的差异值得我们去关注。在被调查样本中,总标准分中的最低分为21分,而最高分高达96分,同时12.145的标准差进一步证实了学生内部存在的巨大差异,而处于高分端的那些强焦虑学生是我们必须给予更多甚至特殊关照的,因此,只用团体辅导帮助这些学生是明显不足的,辅之以个别辅导就是非常必要的。另外,样本总标准分的平均数48.80明显高于正常焦虑水平(24.284-8.2),因此,又进一步证实了当今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这个事实,说明了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从各分量表的检出率我们看到,小学生的心理焦虑主要表现在冲动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对人焦虑倾向五方面,其中又以冲动倾向和过敏倾向最为突出。而普遍被认为是学生心理焦虑来源的学习焦虑则排在较后的位置。这与近年来教育界认为学生的心理焦虑并非主要在学习,而是表现在自信心、情绪控制等方面是一致的。由此,我们也可以认识到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重要性,这对于矫正应试教育的错误做法也是很有助益的。
3.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性别差异比较
经过统计分析,男女生在冲动倾向、恐怖倾向、自责倾向和孤独倾向四因素间存在显著差异。冲动倾向间的性别差异与学龄期学生在情绪上的性别差异是吻合的:女生比较容易悲观、消沉和伤心,更容易表现出恐惧和焦虑;而男生的情绪表现强烈,更容易将愤怒的情绪表现出来,如生气和发火。因此,男女生在冲动倾向上平均数都较高,而男生表现的更为突出。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家长对于独生子女的娇养和过分照料都会使孩子形成依赖心强、缺乏独立性的性格,很容易在自己不熟悉的环境中感到恐惧,调查也向我们展示了学生的恐怖倾向的状况。通过分析,在恐怖倾向上存在的性别差异原因有二:一是由于性格、教养方式和社会期望所造就的性别特征,女生比男生胆小,容易恐惧;二是由于女性进入青春期比男性要早1~2年,再加上社会生活条件和身体状况的不断改善,普遍表现为进入青春期的年龄提前,因此,四五年级的女生已陆续进入青春发育期,生理上的突然变化使女生变得害羞、缺乏自信、紧张、焦虑。自责倾向生成的机制是这样的:孩子依赖父母(教师)父母(教师)严厉惩罚孩子孩子对父母抱有敌意;当这种敌意表现出来时,父母(教师)越发严厉地惩罚孩子孩子失去了憎恨的目标自责倾向形成。男生自责倾向要高于女生,是和社会对小学生的评价紧密相关的。在当今不管是父母或教师,甚至是社会其他人员对好孩子、好学生评价标准首当其冲就是学习好、听话等。众所周知,女生在小学阶段较之男生生理早熟以及性格乖巧,女生学习成绩普遍要优于男生,因此,常人眼里女生更符合好学生的标准,而很多男孩就会因此被父母和教师责备或惩罚,长此以往,男生就会产生自责,严重的就会形成自责倾向。开放精神趋向是现代儿童的时代特征之一,也就表现为男女生孤独倾向的总标准分都较低,但他们内部依然存在性别差异。许多研究都发现:男孩比较独断、好胜,并往往表现为攻击性;而女孩更乐于助人,更具利他性,她们更易于与同伴和家长分享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男女不同的语言交流方式也会对他们的人际交往产生影响。因此,女生更合群,男生则更独立,也就表现为男生比女生更多地感受到孤独。
所以针对性别特征进行心理辅导也是很有必要的。但同时,统计中男女生在总标准分上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小学生整体状况并没有性别上的差异,所以可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设计,但必须注意性别敏感性,应意识到性别可能是一部分学生的学校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在一些细节之处关注性别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4.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年级差异比较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过敏倾向、恐怖倾向、对人焦虑倾向、自责倾向和孤独倾向五项因素以及总标准分之间都存在着统计学意义上的年级差异,而且四年级的均值都要高于五年级,说明四年级学生的焦虑倾向要普遍高于五年级。这一现象在对小学生心理的各项研究中都能找到合理的解释。如美国心理学家托兰斯研究发现儿童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一般进程:一二年级直线上升;三四年级出现低谷;五六年级回升。另外还有很多对学龄期儿童所做的研究也证实四年级的儿童在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方面都处于发展的关键期和转折期。在这个关键期,学生开始进入青春初期,生理的巨大变化,使他们产生畏惧、羞涩、紧张等情绪,尤其是在得不到成人的正确指导和帮助的情况下,更使他们不知所措,自然会产生焦虑的倾向。同时生理的变化也会带来一些心理的变化。因此,必须对四年级这个关键期的学生的发展,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
四、思考与建议
经过调查和分析,针对当前天津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几点建议。
1.全面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2.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促进小学生全面成长。
3.关注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变化和发展,促进小学生个性的发展。
4.依据小学生的特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小学生主动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郑雪,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专题指导[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24~228.
[2]强海燕.性别差异与教育[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古人伏.小学班队工作原理与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6~117.
【关键词】医学生;心理健康;SCL-90
学生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越来越引起教育者的重视,而作为一名医学生,其心理健康的问题将直接影响到他们对医学专业的学习态度,乃至影响到将来对待工作的态度。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要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就必须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塑造和教育,心理健康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1]。本校为了帮助在校学生健康成长,也为更好了解新生的状况,从学习和生活上帮助学生,因此为每个班配备了班主任,并由班主任对本校新入学的2003级学生进行心理问卷调查。
1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查的方法,抽取本校2003级临床本科在校学生共126名,其中女生46名,男生80名。
1.2研究方法
采用心理卫生自评量表(SCL-90)以问答的形式要求被测学生在记分卷上按照要求记分。该量表包含90个项目,涵盖9个症状因子(F1~F9)和一个附加因子F10(其中F1为躯体化、F2为强迫、F3为人际敏感、F4为抑郁、F5为焦虑、F6为攻击性、F7为恐怖、F8为偏执、F9为精神病性,F10主要反映饮食和睡眠),每个项目按1~5级评分,超过3分,表明该因子的症状达中等以上严重程度。然后将结果使用SPSS11.0软件对问卷进行了数据统分析,并将各项与国内正常成人的因子分比较。
2结果
2.12003级临床本科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本校2003级临床医学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国内普通成人SL-90的因子分布比较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该年级学生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等因子上与普通成人的差异有显著性。其他因子与普通成人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
表12003级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普通成人的比较(略)注:*P<0.05,**P<0.01。表22003级男女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略)注:*P<0.05。
2.22003级临床本科男女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在本校男女医学生中,其心理健康存在性别差异,尤其是在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攻击性和恐怖等因子上的差异具有显著性。男生在人际敏感、攻击性上的问题较女生严重,而女生在躯体化、抑郁、焦虑、和恐怖上的问题较男生突出。男女生的心理健康情况比较见表2。
3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了本校临床医学生SCL-90各因子均分及阳性项目多项高于国内普通成人组。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高速阶段,同时我国现在已加入了世贸组织,给现代大学生既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大学生一方面要适应大学的工作、学习、生活压力,另一方面又要面对社会上的各种多变的思潮和价值观念。而作为一名医学生,所承受的学习压力和将来工作的压力以及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所造成的心理负担也势必比一般大学生要大,随着国家对医学生的培养越来越多,医学生将来要面临的就业问题也越来越严峻,社会竞争也更为激烈,人际关系日益复杂,这对于一个还没有完成成熟、适应社会生活的大学生来说是个很大的心理挑战,这样使他们容易导致强迫、抑郁、焦虑与敌对的现象。另一方面,在这批学生中,有80%以上的是独生子女,他们一般在家里处于中心地位,在家的娇生惯养,和父母的过分溺爱,更容易降低他们适应各种社会生活的能力,也缺乏处理学习和生活中的突发事件,从而导致其心理问题。
研究结果同时显示了本校2003级医学生中女生在躯体化、抑郁、恐怖、焦虑等方面较男生严重,而男生在人际敏感和攻击性等方面较女生严重,可能是由男、女生的个性特征差异、家庭教养方式和社会风气不同所致。在中国,现代社会对男、女孩子的个性培养与教养方式还存在无形的差异,在人们的潜意识中认为女孩子应该乖巧,而男孩则应该勇敢、坚强,这种根深蒂固的风气自然就形成了男女生之间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2]。
【参考文献】
摘要:小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成因及策略
一、调查目的摘要:
21世纪是机遇和竞争并存,希望和痛苦并存,光荣和苦难并存的时代,人类将迎接来自许多方面的严重挑战。心理素质将是21世纪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素质,心理健康将成为21世纪对人才选择的重要条件,为了搞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面向二十一世纪三峡库区区县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探究》一级子课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新问题及策略探究》。我校对三~六年级共200名学生进行了小学生心理健康目前状况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对我们了解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目前状况,把握其心理动态,分析心理新问题成因,寻找合理的教育策略提供了有益帮助。
二、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摘要:
我校于2000年5月对三、四、五、六年级各50名学生进行调查,基本情况见表1。
表1、调查对象及问卷发收情况一览表
年级性别人数平均年龄问卷教育名回收固收率有效卷
三年级男255050100%50
女25
四年级男255050100%50
女25
五年级男255050100%50
女25
六年级男255050100%50
女25
总数200200200100%200
(二)材料和方法
调查问卷是南岸区主研小组王永强、龚定碧设计的问卷,共50个小题,其中单、多项选择38题,判定12题,由学生按问卷导语和各题要求,根据自己的情况逐一回答。
(三)统计摘要:
1、
对单选题按实际答题人数统计各题各项目人数,以实际答卷总数作基数计算百分比,同一调查题目选X2检验,考查是否有年龄(年段)差异。
2、对多选题,判定题按实际各题人数统计各题各项目人数,以各年级有效卷总数做基数计算百分比。
三、调查结果
调查统计表明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心理、交际心理、情绪情感等方面的主流较好但有少数学习动机扭曲、成就需要低、冷漠孤僻、情感闭锁。
(一)学习习惯、喜好方面学习动机扭曲,成就需要低的心理行为目前状况摘要:
表2、你上学读书是为了
没有知识不能生存替老师学习替父母学习读书后找大钱同学间好玩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7171%0022%2323%44%
低段5959%22%77%2424%88%
X2=7.24%26lt;X2(4)=9.49P%26gt;0.05
表3、课堂上老师提问
马上回答想一会再回答等别人答老师抽问才答,一般不回答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1414%4646%77%3333%
中段3636%4040%66%1818%
X2=14.57%26gt;X2(3)=12.84P%26lt;0.005
表4、老师布置的作业
认真完成完成一些不完成边做边玩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6969%1212%33%1616%
中段8383%66%11%88%
X2=5.95%26lt;X2(3)=9.81P%26gt;0.05
以上统计表明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中段学生有41%,高段有29%的小学生学习动机扭曲,正因为动机缺乏,因此相当部分农村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够高,体现在课堂回答新问题上,中段有24%,高段有40%的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能认真完成作业的中段为83%,高段仅为69%,X2检验表明,中高段学生在学习积极性存在显著差异,高段小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应引起高度重视。
(二)焦虑方面
表5、期末考试时
心情紧张有点紧张无所谓有信心,不紧张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2424%4747%55%2424%
中段1616%2020%1010%5454%
X2=25.7%26gt;X2(3)=12.84P%26lt;0.005
表6、爸爸妈妈回家晚了感到不安。
是不是
人数%人数%
高段3636%5454%
中段5757%4343%
X2=24%26gt;X2(1)=7.88P%26lt;0.005
面对考试,20%左右的学生情绪紧张,高年级学生因面临的压力更大,拿高分是直接的心理动机,已能体验或预计到考试结果对自身潜在威胁,因而担忧更为明显,47%出现稍微焦虑,24%属于过度焦虑。这种心理障碍假如处理不好,可能给学生带来一些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表6同样显示了学生担心发生威胁自身平安或其他不良效果的心境,使得这部分学生焦虑不安,紧张担忧,顾虑重重,形成心理障碍。X2检验表明,中、高段小学生面对不同的外界因素,焦虑的程度有显著差异。
(三)冷漠、孤僻
表7、看电视碰到伤心或感人处时
跟着流泪没有眼泪那是假的非常激动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4848%1212%2222%1818%
中段4545%1212%2929%1414%
X2=1.54%26lt;X2(3)=9.81P%26gt;0.05
表8、和同学在一起,你感到
快乐一般不合群孤独自卑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6060%282866%66%00%
低段6969%1717%44%88%22%
X2=5.89%26lt;X2(4)=7.78P%26gt;0.1
看电视碰到伤心,感人的情节,中段有41%,高段有34%的小学生不会流泪,或认为那是假的而无动于衷,这实际上是对平时能鲜明感情反应的刺激表现了平淡,缺乏和之相对应的情感体验和表情,表现出冷漠。
表8表明,30%~40%的学生和同龄人在一起时未感到快乐,其中12%的学生感到不合群、孤独,甚至有2%的中段学生感到自卑,显示出少数农村小学生存在孤僻心理。孤僻是心理上的屏障,这种心灵上的孤寂极不利于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X2检验表明,冷漠、孤僻的心理障碍无年龄的显著差异。
(四)羞怯、胆怯、羞涩
表10、家里来了生疏客人摘要:
喜欢主动招呼不理睬怯生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1515%5050%2121%1414%
中段1717%4747%1616%2020%
X2=1.94%26lt;X2(3)=7.81P%26gt;0.05
表9、见了熟悉的长辈
主动热情招呼不好意思躲起来
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6969%1919%1212%
中段8181%77%1212%
X2=6.48%26gt;X2(2)=5.99P%26lt;0.05
家中来了生疏客人,不理睬,怯生的占35%左右,见了熟悉的长辈,不好意思,甚至躲起来的中段占17%,高段达31%,这表明了小学生中胆怯、羞涩心理比较突出,非凡是高段,由于临近青春期,心理比较复杂,更显不够大方。
(五)交往情感闭锁
表11、和新朋友在一起
主动邀请一起玩不好意思接近只顾自己玩
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6161%2626%1313%
中段5858%2222%2020%
X2=1.96%26gt;X2(2)=5.99P%26gt;0.05
表12、受到委屈时
为自己辩解和人争吵独自生闷气
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5656%1414%2929%
中段6161%1818%2121%
X2=1.04%26gt;X2(2)=5.99%26gt;0.05
表13、你心中的秘密最想告诉
老师家长好朋友谁也不说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77%2121%2929%3333%
中段1919%2828%3636%1717%
X2=17.72%26lt;X2(3)=12.84P%26lt;0.005
这几项统计表明,部分农村小学生存在交往障碍,40%左右的学生和新朋友在一起时不好意思接近,甚至只顾自己玩,不善于和伙伴沟通,中段有21%,高段有29%的学生受了委屈时独自生闷气,17%的中段学生,33%的高段学生心中的秘密谁也不说,表明他们的情感有一定的闭锁性.进一步分析发现,导致部分农村小学生交往的心理新问题是自卑、怯弱、排斥、闭锁等,这些心理新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之间的交往(也包括亲子交往、师生交往等)使人不轻易接近,也得不到真正的友谊。
(六)攻击性强
表14、当别人不小心踩了你一脚时
原谅要求对方道歉骂对方反踩他一脚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5353%2222%88%1717%
中段6565%2020%66%99%
X2=4.06%26lt;X2(3)=7.81P%26gt;0.05
表15、对小动物,你
喜欢不伤害捉弄喜欢弄死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6868%1717%88%77%
中段8383%77%66%44%
X2=6.74%26lt;X2(3)=7.81P%26gt;0.05
15%~25%的学生会在别人踩了一脚时予以报复,包括语言上的(骂)和有形的(反踩一脚)行为,10%~15%的学生捉弄小动物甚至以弄死为乐,流露了一定的虐待心态,这表明少数农村小学生具有对抗性或攻击,这种趋向的儿童轻易出现品行障碍。
(七)意志的心理品质不成熟。
表16、学校做清洁时
认真做老师在就认真,不在就马虎边做边玩不做要受罚,只好做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6565%88%1919%88%
中段4545%88%3131%1616%
X2=9.2%26gt;X2(3)=7.81P%26lt;0.05
表17、对左右为难的事要果断选择一种方法
是不是
人数%人数%
高段7575%2525%
中段6060%4040%
X2=5.14%26gt;X2(1)=5.02P%26lt;0.025
表18、做事不成功时,你是
不服气,再做总结教训请别人帮助不再做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2525%3939%2424%1212%
中段3131%2727%2929%1313%
X2=3.36%26lt;X2(3)=7.81P%26gt;0.05
表19、对学校的纪律和常规要求
自觉遵守老师来就遵守有时违犯经常违犯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4747%99%4141%33%
中段5454%1818%2323%55%
X2=9.06%26lt;X2(3)=7.81P%26lt;0.05
统计分析表明摘要:
——自觉性较差摘要:35%~55%的学生不能自觉地认真完成。
——不够果断摘要:中段40%,高段25%对左右为难的事果断地选择方法。
——坚韧性不够摘要:做事不成功时不再做或请别人帮助的占36%~42%。
——自制性不强摘要:能自觉遵守学校纪律的仅占51%。
X2检验表明,农村小学生高段比中段学生的自觉性和果断性显著增强,但从总体上,农村小学生意志的心理品质明显不成熟。
(八)竞争意识不强。
表20、竞选干部时
我能行努力争取当干部要多做事无所谓不愿当我不行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99%4646%99%2020%11%1515%
中段2121%3939%1212%1414%11%1313%
X2=6.9%26lt;X2(3)=11.07P%26gt;0.05
40%左右的学生不积极参和竞选干部,其中近15%明显缺乏自信而放弃竞争,10%左右是缺乏服务意识,不愿多做事而不愿参加竞争,14%~20%持无所谓的态度。这表明,农村小学生竞争意识不强。而竞争在生活中不可避免,在人生的每一个关头,都面临着挑战和竞争。
四、成因分析
(九)社会公德意识差,勤俭意识淡泊。
表12、你是这样想的或这样做的请打√,否则打×。
校园有纸屑,不是我丢的,我才不捡。在操场上体育课,教室灯亮着,不关我的事。自来水没关,又不是我交钱,不管它。
是(√)否(×)是(√)否(×)是(√)否(×)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2626%7474%2525%7575%1515%8585%
中段2323%7777%2828%7272%2222%7878%
从表中不难看出,大多数学生具有集体意识,能自觉保护环境卫生、节约能源、资源,这是令人欣喜的。但仍有15~28%的学生缺乏集体观念,公德意识不强,自私,缺乏责任心,勤劳节俭意识差,面对举手就可解决的小事情也推卸责任,视而不见。这样的学生需要教师深入浅出地教育、引导,促使他们逐渐转换,形成良好的心态。
(十)不良情绪摘要:
表22、你到学校的心情是
愉快一般有时烦不愉快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2626%3333%3535%66%
中段7272%1818%66%44%
X2=46.8%26gt;X2(3)=12.84P%26lt;0.005
调查发现,学生在校情绪不良,非凡是高段,感到有点烦或不愉快的高达41%,低年级也有10%的学生天天上学心情烦闷,不愉快。这是一个十分严重的新问题,值得教育工作者深入探究其原因,反思教育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走出情绪的低谷,保持旺盛的精力,愉悦的心情投入学习、生活中。
从调查统计和X2检验来看,农村小学生心理目前状况令人担忧,年段不同,存在的心理新问题也有一定的差异,进一步调查分析表明学生心理新问题的产生既有其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造成这些状况的主要因素有摘要:
(一)家庭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农村家庭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已出现了明显的分化现象,贫富悬殊进一步拉大,确有一部分农村家庭勤劳致富,但仍有相当多的农村家庭刚解决了温饱新问题,甚至还有一部分家庭仍然相当贫困,因此在农村地区,出现了明显的三多三无现象摘要:一是外出打工的家长多,对孩子的成长无法辅导,二是家长文化水平不高的多,对孩子的成长无力辅导,三是对教育缺乏正确熟悉的家长多,对孩子的成长无心辅导,同时,农村家长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也是不争的事实一些家长对子女爱得过分,照顾过度,期望过高,也有少数学生父母离异,使孩子心灵受到极大伤害,这是造成部分学生出现心理新问题的直接原因。
(二)学校教育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虽然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已越来越引起重视,但在农村地区,心理教育的施行受师资等条件的限制,普及不够,方法仍较简单,而且,学校教育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知行不一”的新问题,学生心理新问题未引起足够重视,心理教育意识淡泊,缺乏系统探究,这也是农村小学生产生心理新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农村社区环境对学生心理教育的影响。
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文化氛围不浓,“小农经济”意识仍相当普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态普遍存在,绝大部分农民对教育缺乏足够熟悉,对心理教育相关知识更是知之甚少,对子女百依百顺,包办一切的现象和“打骂教育,黄荆棍下出好人”的现象并存,受农村社区大环境的影响,农村学生轻易出现心理新问题。
(四)大教育观在农村地区难以树立。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结合力度不够,对学生心理影响难以形成合力,往往出现“5+2=0”的现象,学生在校接受的教育和家庭舆论,社会氛围不一致,这也是农村学生易出现心理新问题的原因之一。
(五)农村小学生认知评价水平低,应对技巧差,因此面对父母离异,家长打骂、教师批评、考试失败等挫折事件难以正确对待,同时缺乏社会支持,非凡是小学生年幼,心理尚未成熟,往往由于教师、家长的行为不当或社会不健康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心理新问题。
五、策略探究。
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我国闻名德育专家,中心教科所德育探究中心詹万生主任更是精辟地指出摘要:“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由此可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日益受到重视,成为了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德育工作的热点新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难点新问题。
通过此次对农村小学生心理行为目前状况调查,成因分析,探究和寻求合理的教育策略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一)构建学校心理教育的组织领导机构,让心理健康教育进入课堂。
将心理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纳入议事日程,加强对心理教育的组织领导,校长、科研室、教导处、班主任及全体教师都要参和到心理教育中来,既开设开展心理咨询,专门的心理教育活动课,又要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并注重邀请心理教育专家及时予以指导。
(二)根据农村小学生年龄和身心特征,加强学校常规教育,进行正面引导,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性的教育,重点摆在学生心理行为的练习和引导上,不要过多地传授心理知识,避免学科化和医疗化倾向,同时通过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的及时咨询指导,矫正练习,提高其认知评价水平和应对技巧并予以适当磨炼,增强适应能力和抗挫能力,维护学生心理健康。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自立意识,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集体观念。
(三)大力加强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抓出成效,关键还在于教师心理教育知识和技能的水平,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并注重避免只重视骨干教师培养的倾向,否则将会出现一些教师努力消除学生的心理困惑,另一些教师又在制造新的心理障碍。着力指导教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熟悉,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真正关心、保护学生,以适当的方式增进师生感情,把握学生心态,提出合理要求,指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帮助学生克服的心理障碍。
(四)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功能,共同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
全面考查学生的言行,改革教育方法,开辟和学生沟通的多种渠道,使学生随时能和教师、家长、同伴沟通,让学生有机会也有场所进行倾诉,改变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苦恼,共同营造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共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非凡是要转变家长的意识和改进教育方法,因为家长教育观念,教养水平,包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对学生产生的影响非凡明显。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脱节甚至相矛盾最易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障碍。
(五)加强区域性校际合作。
区域性学校间应加强联系,定期互通心理教育信息,举行经验交流,互派教师学习,发挥区域性资源优势,实现信息共享,方法互补,缩小农村学校和先进学校间的差距。
定期组织学生联谊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增强心理素质。
摘要摘要:本报告通过200名农村小学生(三~六年级各50名学生)的自拟心理健康目前状况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品德习惯、劳动观念、亲子关系、交际心理、情绪情感主流较好。但少数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冷漠、羞怯、焦虑、交往障碍、意志品质不成熟等心理新问题。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家长素质、学校教育、社区环境、大众传媒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具有健康心理的二十一世纪劳动者是学校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摘要:小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成因及策略
一、调查目的摘要:
21世纪是机遇和竞争并存,希望和痛苦并存,光荣和苦难并存的时代,人类将迎接来自许多方面的严重挑战。心理素质将是21世纪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素质,心理健康将成为21世纪对人才选择的重要条件,为了搞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面向二十一世纪三峡库区区县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探究》一级子课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新问题及策略探究》。我校对三~六年级共200名学生进行了小学生心理健康目前状况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对我们了解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目前状况,把握其心理动态,分析心理新问题成因,寻找合理的教育策略提供了有益帮助。
二、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摘要:
我校于2000年5月对三、四、五、六年级各50名学生进行调查,基本情况见表1。
表1、调查对象及问卷发收情况一览表
年级性别人数平均年龄问卷教育名回收固收率有效卷
三年级男255050100%50
女25
四年级男255050100%50
女25
五年级男255050100%50
女25
六年级男255050100%50
女25
总数200200200100%200
(二)材料和方法
调查问卷是南岸区主研小组王永强、龚定碧设计的问卷,共50个小题,其中单、多项选择38题,判定12题,由学生按问卷导语和各题要求,根据自己的情况逐一回答。
(三)统计摘要:
1、
对单选题按实际答题人数统计各题各项目人数,以实际答卷总数作基数计算百分比,同一调查题目选X2检验,考查是否有年龄(年段)差异。
2、对多选题,判定题按实际各题人数统计各题各项目人数,以各年级有效卷总数做基数计算百分比。
三、调查结果
调查统计表明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心理、交际心理、情绪情感等方面的主流较好但有少数学习动机扭曲、成就需要低、冷漠孤僻、情感闭锁。
(一)学习习惯、喜好方面学习动机扭曲,成就需要低的心理行为目前状况摘要:
表2、你上学读书是为了
没有知识不能生存替老师学习替父母学习读书后找大钱同学间好玩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7171%0022%2323%44%
低段5959%22%77%2424%88%
X2=7.24%26lt;X2(4)=9.49P%26gt;0.05
表3、课堂上老师提问
马上回答想一会再回答等别人答老师抽问才答,一般不回答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1414%4646%77%3333%
中段3636%4040%66%1818%
X2=14.57%26gt;X2(3)=12.84P%26lt;0.005
表4、老师布置的作业
认真完成完成一些不完成边做边玩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6969%1212%33%1616%
中段8383%66%11%88%
X2=5.95%26lt;X2(3)=9.81P%26gt;0.05
以上统计表明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中段学生有41%,高段有29%的小学生学习动机扭曲,正因为动机缺乏,因此相当部分农村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够高,体现在课堂回答新问题上,中段有24%,高段有40%的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能认真完成作业的中段为83%,高段仅为69%,X2检验表明,中高段学生在学习积极性存在显著差异,高段小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应引起高度重视。
(二)焦虑方面
表5、期末考试时
心情紧张有点紧张无所谓有信心,不紧张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2424%4747%55%2424%
中段1616%2020%1010%5454%
X2=25.7%26gt;X2(3)=12.84P%26lt;0.005
表6、爸爸妈妈回家晚了感到不安。
是不是
人数%人数%
高段3636%5454%
中段5757%4343%
X2=24%26gt;X2(1)=7.88P%26lt;0.005
面对考试,20%左右的学生情绪紧张,高年级学生因面临的压力更大,拿高分是直接的心理动机,已能体验或预计到考试结果对自身潜在威胁,因而担忧更为明显,47%出现稍微焦虑,24%属于过度焦虑。这种心理障碍假如处理不好,可能给学生带来一些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表6同样显示了学生担心发生威胁自身平安或其他不良效果的心境,使得这部分学生焦虑不安,紧张担忧,顾虑重重,形成心理障碍。X2检验表明,中、高段小学生面对不同的外界因素,焦虑的程度有显著差异。
(三)冷漠、孤僻
表7、看电视碰到伤心或感人处时
跟着流泪没有眼泪那是假的非常激动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4848%1212%2222%1818%
中段4545%1212%2929%1414%
X2=1.54%26lt;X2(3)=9.81P%26gt;0.05
表8、和同学在一起,你感到
快乐一般不合群孤独自卑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6060%282866%66%00%
低段6969%1717%44%88%22%
X2=5.89%26lt;X2(4)=7.78P%26gt;0.1
看电视碰到伤心,感人的情节,中段有41%,高段有34%的小学生不会流泪,或认为那是假的而无动于衷,这实际上是对平时能鲜明感情反应的刺激表现了平淡,缺乏和之相对应的情感体验和表情,表现出冷漠。
表8表明,30%~40%的学生和同龄人在一起时未感到快乐,其中12%的学生感到不合群、孤独,甚至有2%的中段学生感到自卑,显示出少数农村小学生存在孤僻心理。孤僻是心理上的屏障,这种心灵上的孤寂极不利于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X2检验表明,冷漠、孤僻的心理障碍无年龄的显著差异。
(四)羞怯、胆怯、羞涩
表10、家里来了生疏客人摘要:
喜欢主动招呼不理睬怯生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1515%5050%2121%1414%
中段1717%4747%1616%2020%
X2=1.94%26lt;X2(3)=7.81P%26gt;0.05
表9、见了熟悉的长辈
主动热情招呼不好意思躲起来
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6969%1919%1212%
中段8181%77%1212%
X2=6.48%26gt;X2(2)=5.99P%26lt;0.05
家中来了生疏客人,不理睬,怯生的占35%左右,见了熟悉的长辈,不好意思,甚至躲起来的中段占17%,高段达31%,这表明了小学生中胆怯、羞涩心理比较突出,非凡是高段,由于临近青春期,心理比较复杂,更显不够大方。
(五)交往情感闭锁
表11、和新朋友在一起
主动邀请一起玩不好意思接近只顾自己玩
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6161%2626%1313%
中段5858%2222%2020%
X2=1.96%26gt;X2(2)=5.99P%26gt;0.05
表12、受到委屈时
为自己辩解和人争吵独自生闷气
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5656%1414%2929%
中段6161%1818%2121%
X2=1.04%26gt;X2(2)=5.99%26gt;0.05
表13、你心中的秘密最想告诉
老师家长好朋友谁也不说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77%2121%2929%3333%
中段1919%2828%3636%1717%
X2=17.72%26lt;X2(3)=12.84P%26lt;0.005
这几项统计表明,部分农村小学生存在交往障碍,40%左右的学生和新朋友在一起时不好意思接近,甚至只顾自己玩,不善于和伙伴沟通,中段有21%,高段有29%的学生受了委屈时独自生闷气,17%的中段学生,33%的高段学生心中的秘密谁也不说,表明他们的情感有一定的闭锁性.进一步分析发现,导致部分农村小学生交往的心理新问题是自卑、怯弱、排斥、闭锁等,这些心理新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之间的交往(也包括亲子交往、师生交往等)使人不轻易接近,也得不到真正的友谊。
(六)攻击性强
表14、当别人不小心踩了你一脚时
原谅要求对方道歉骂对方反踩他一脚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5353%2222%88%1717%
中段6565%2020%66%99%
X2=4.06%26lt;X2(3)=7.81P%26gt;0.05
表15、对小动物,你
喜欢不伤害捉弄喜欢弄死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广州市某技工学校学生。对广州市某技工学校学生一、二年级的学生进行分层整群随机抽取调查对象,调查采用集中发放问卷的方式。为确保调查结果真实有效,问卷以不计名方式进行施测,各年级分别发放问卷800份,全部收回,一、二年级的有效问卷份数分别为700、751份。同时,整群随机抽取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班33人,对照班37人。
(二)研究内容
1.抽样调查资料。调查内容由三部分组成:
(1)基本情况,包括年级、性别、专业等人口学资料;
(2)症状自评量表SCL-90内容,主要调查技校学生心理健康情况;
(3)主观幸福感量表(SWB)内容,测查技校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
2.积极心理干预
第一步:实验前测。整群随机抽取2个班技校学生进行SCL-90、主观幸福感测试,确保两组在以上变量无显著差异。第二步:实验实施。采用积极心理健康课堂教学(附:积极心理健康课堂教学设计,见表1)对实验组进行为期4个月课堂教学与行为训练,教学形式包括:讲座、讨论、角色扮演、作业分析和定向训练等。平均每周一次,每次2.5小时,而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心理健康课堂教学。第三步:实验后测。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全体学生进行第二次SCL-90与主观幸福感测验,与实验前测进行比较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调查样本心理健康的总体情况
症状自评量表(SCL-90),适用对象为初中生至成人(14岁以上)。该量表包括90个条目,共10个因子,即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等。统计采用5级记分法,症状从没有到严重分别计1到5分,计算各因子总分,得分越低其症状表现越好,各因子总分除以其条目数得因子标准分。将调查样本SCL-90各因子标准分均值与全国中学生常模、全国青年常模等进行单一样本T检验。调查样本SCL-90各项因子均高于全国青年常模且达到差异非常显著;调查样本的躯体化、敌对、精神病性因子高于中学生常模,达到差异显著;调查样本的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因子低于中学生常模,达到差异非常显著。
(二)两个组在实验前后SCL-90症状、主观幸福感的显著性检验
对两个组在实验前后SCL-90症状、主观幸福感的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实验组与传统组在实验前无显著差异,说明实验前二个组基本处于同一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水平。实验后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两个组的SCL-90与主观幸福感变化差异在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消极情绪这六项上达到显著水平(P<0.05),实验组得分低于对照组且达到显著水平;在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上实验组得分高于对照且达到显著水平(P<0.05)。实验组SCL-90与主观幸福感变化差异在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消极情绪这六项上达到显著水平(P<0.05),实验后得分低于实验前且达到显著水平;在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上实验后得分高于实验前且达到显著水平(P<0.05)。对照组SCL-90自评量表和主观幸福感的前后测比较没有显著差异,但SCL-90的大多数因子得分比实验前得分低,主观幸福感因子比实验前高,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三、讨论
1、长安大学大学生与大学生常模比较
本研究所采用的常模中一个是在关于大学生SCL-90分析研究中比较常用的胡启先建立的2685名大学生常模,称为大学生常模,由于该常模的制定距今有10余年,所以研究中将黄艳苹等人的荟萃分析结果作为另一常模,称为新大学生常模。长安大学大学生SCL-90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均显著低于大学生常模和新大学生常模,这说明本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大学生常模和新大学生常模,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2、男性大学生与女性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本校女大学生SCL-90的10个因子中恐怖因子均值高于男性大学生,且差异具有显著性。男女大学生SCL-90其余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8项因子的差异不具显著性。这表明本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女性大学生对孤独和公共场合的惧怕高于男性。大学生SCL-90总分为121.71±27.55,本校大学生SCL-90总分大于或等于160分的阳性检出率为9.81%,任意一项或一项以上因子分大于或等于3分的检出率为2.89%,这些信息从一定角度反映了本校学生心理健康态势良好。在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方面的中度及以上不适感(因子分≥3)分别占0.41%、1.34%、0.41%、0.41%、0.41%、0.93%、0.21%、0.72%和0.31%,其中强迫因子检出率最高,其次为敌对和偏执。其中男大学生在焦虑因子的检出率方面显著低于女大学生(P<0.05),其余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各项的检出率与女生无明显差异,表明女生在产生神经过敏、紧张以及由此产生躯体震颤等情绪或行为方面比男生表现的更为明显。
二、结论与建议
1、结论
本校大学生SCL-90中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项因子的均值均显著低于所选取的大学生常模,这说明我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良好,高于选取的大学生常模。这可能与学校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有密切关系。我校女大学生SCL-90中恐怖因子均值显著高于男大学生,且焦虑因子分大于或等于3的检出率亦显著高于男大学生。这表明我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性别差异,女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恐怖和焦虑方面低于男性大学生。除了男女性格、情感上的这一差异之外,主要是因为面对社会激烈的竞争和就业压力的增大,女性大学生承受的心理压力比男性大学生更大,在社会角色、性别意识、升学就业等方面女性大学生所受的压力很大。尽管本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良好,但仍有部分大学生的SCL-90的总分大于或等于160,部分学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9项因子方面某一或某几项因子分大于或等于3,提示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些学生需要对其心理健康程度做进一步的筛查,要特别重视,有必要的可行心理治疗。
2、建议
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印发宣传册和海报、开展相关讲座等方法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学校应组织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建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对于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的学生进行跟踪,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女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至关重要,针对当前女性大学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对她们进行及时的心理辅导与矫正,提供有效的心理援助与支持,使她们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女大学生对孤独和公众场合的惧怕可通过集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进行合理的引导,加强安全感。改善部分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对于有轻度与中度心理问题的大学生,要以人为本,有针对性通过心理咨询等形式,改变其不良的心理状态。
三、小结
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研究当代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前提,只有掌握了他们的心理情况才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其问题进行解决。心理指的是生物对于客观世界事物的一种主观性的反应,心理的现象主要包含着心理过程以及人格。人类的心理活动都需要经历发生到消失的整个过程。人在进行日常活动的时候,通常都是通过感官来认识外部的事物,再通过脑部来对事物的联系等进行思考,其中就会伴随着各种不同的情绪,这一系列的心理变化都是心理过程。心理健康问题一般和心理疾病是相区别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指由于人的大脑的中枢神经的控制系统出现问题多产生的一些性格的世界观等方面的改变的现象。心理健康教育在国外很早就已经开始提出并进行研究,我国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提出和研究工作相对较晚,在研究之初主要是借鉴一些国外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和发展,逐渐开展一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咨询工作。但是,我国目前存在着对于心理健康问题的一种误解,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指心理辅导,而心理辅导指的就是个别性的心理咨询。这样误解的结果会导致内容宽泛的心理健康教育被误解为是个别性的心理辅导或者是专业化的心理咨询工作。需要指出的是,心理辅导指的是一种专业性操作很强的工作,其不仅是科学,还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能够用于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之一。但是心理健康教育已经不仅是局限在小范围内的工作,而是面向全体的大众型教育。
2当代学生心理问题
当代学生在努力成为我国未来的人才资源的同时,其自身在心理健康方面可能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和学校相关、和学习相关或者是和人际交往有关,他们在处理各种关系的同时都可能因为一些问题而导致问题一直不能得到解决或者是在内心留下一定的阴影,这样就对他们的心理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
2.1学校相关现在大部分踏入大学校园的学生都是“90后”,他们很多自身的问题在进入校园独立生活之后都不断显现出来了。“90后”的大学生大部分都在性格方面比较自信,但是他们由于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其在成长过程中都得到了很好的照顾,使得他们在生活中和学习中都很少遭遇困难,即便是遭遇困难也有父母的帮助,不需要自己去亲身解决问题。这样的话就导致大部分的“90后”在进入校园之后由于不习惯自己处理所有的事情,所以在有关很多校园方面的问题都不能顺利解决。因此,进入大学之后的生活和学习都和高中时期不同,一些学生难以接受这样的转变就会出现长时间心理抑郁和厌食、失眠等一系列的情况。另外,在进入大学校园之后,经常被提起的是今后的就业问题和学习问题,这对于刚刚结束高中刻苦学习生涯的大一新生来说无疑又一个重大的打击。基于这些刚刚进入大学校园需要面对的问题,很多大学生在心理上对校园生活产生厌倦和恐惧的心理,心理健康问题也就随之产生了。
2.2学习相关学习问题是大学生进入校园后需要面对的重大问题之一。很多大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内心缺乏驱动自己进行学习的力量,失去了学习的方向以及求知欲。大多数大学生缺乏学习动力的原因主要是对于自身的专业缺乏学习的兴趣或者是缺乏自我的效能等。另外,还有一部分的大学生的学习动机过于强烈。通常情况来看学习动机的作用是推动学生展开学习活动的主要动力,但是并不是说其学习动机越强烈就越会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如果缺乏学习动机会导致学生没有学习的动力,但是如果学习的动机过于强烈,那么自身对于抱负等抱有过大的幻想,就只会专注于一些奖励性的东西也就不能真正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学习动机过于强烈的学生会容易对自己产生自责和情绪紧张等情绪,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最后,学习疲劳现象也是学习相关的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之一。学习疲劳包含生理疲劳和心理上的疲劳,主要原因是学习的时间过长或者是学习的难度较大以及睡眠的时间不足等。学生出现学习上的疲倦心理就不仅会影响其情绪发展,还会影响身体健康。
2.3人际关系相关当代学生在人机关系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首先是认知方面的问题。很多大学生在对自己和他人的认知方面都存在偏差,不能正视自己也不能正确认识他人,导致他们在进行人际交往的时候出现很多问题。如果他们对于自身的认知程度过高,那么在与人交往的时候就会过于高傲,不能和谐与他人相处。如果对自己的认知程度过低,就会时刻产生自卑的心理,在与人交往的时候总认为自己很多地方不好,从而心理长时间处于低潮。很多大学生在进入校园之后因为没有充分的交往经验,导致他们在和同学以及朋友的交往过程中很迷茫,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和身边人的关系,长期困扰之后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3当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针对以上讨论的当代大学生众多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迫切提出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策略,以帮助当代大学生实现健康发展的目标。
3.1社会方面社会是一个很大的环境,当代大学生在进行各种交往活动的时候,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因此,要想改善当代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首先需要解决的是社会方面的问题,在社会大环境内实现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首先,社会方面需要改变以往陈旧的观念,在整个范围内进行大力的宣传,让社会公众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这和身体上的不适一样需要得到关注并及时进行就医和治疗,并帮助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人早日解决心理问题。除此之外,当代学生群体中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学生应该得到社会的关爱尊重,不能以异样的眼光看待他们,更不能对他们进行歧视。大众传媒是一种宣传能力极强和宣传范围极广的手段,所以需要在社会上发挥大众传媒中一些不良因素的限制,发挥舆论的作用来加强人们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度,并引导他们对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正确的态度。另外,还需要培养学生对于大众传媒信息有正确的态度和足够正确的识别能力。由于我国的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信息传播的手段日益多样化,大众传媒已经不会受到时空或者是时间方面的限制。再加上现在国内对于国外各种媒体信息已经不过多限制,所以当代学生所接触的信息类型十分复杂,这就需要他们自身具备正确的识别能力。对于一些能够对大学生心理或者是世界观方面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需要及时屏蔽,吸收正能量的事物。
3.2家庭方面家庭方面对于当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影响也是十分关键的部分,家庭对于他们的成长方面有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了改善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要提倡家庭美德并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和气氛,让他们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下成长。家庭的氛围和环境指的是在一个家庭之中占据优势的一种态度以及感受,这是由家庭成员的语言和态度所共同促成的,家庭环境对于大学生的性格和品格等方面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谐家庭环境下生长的人能够在家庭的感染下和他人之间进行互助和互相爱护,并懂得相互尊重,其自身在内心也能够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因此,要想促使当代学生能够在心理教育方面得到良好的改善,还需要在家庭方面营造较为和谐的环境。另外,父母需要和大学生之间进行时常性的情感方面的沟通。很多当代的大学生因为和父母缺乏心灵上的沟通,导致他们在心理上对于家庭和沟通产生逆反心理,也就不适合其心理健康的发展。因此,父母需要尽可能抽出时间和子女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发展情况,及时发现不好的问题要及时解决。
3.3学校方面学校的教育和环境问题也是影响当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想促使当代学生的心理教育形式得到改善,还需要在学校方面进行相应的改变。很多大学生因为学校的管理制度问题导致他们在内心产生巨大的压力,长时间下来就会产生心理方面的问题。所以,高校在教学管理制度方面需要进行完善,学分制和必修课学分等设置要更加接近人性化。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设置方面需要在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之后,设置最适合现代大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教学制度。同时,高校应该鼓励学生发展个人的志向,给予学生转专业的权利,让他们能够学习自己想要学习的专业。这是降低当代学生学习和发展等各方面压力的重要方面,让他们在校园中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
4结语
(一)留守学生行为自由懒散,生活无规矩、无目标,学习态度不端正,逃学、厌学、自暴自弃从留守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查来看,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容乐观。其中只有16%的成绩优秀或中上,中等或偏下的占84%。调查中有高达55%的留守学生明确表明自己有厌学、逃学的行为。有46%的认为“读书没有意义”,生活无乐趣。可见,厌学心理在留守学生身上存在较为普遍。他们往往表现为对学习毫无兴趣,甚至还直接和教师作对,扰乱上课纪律。(二)留守儿童缺少亲人朋友间的情感交流,人际关系萎缩,性格孤僻内向,自卑、自闭留守学生因为亲人保护的缺失而变得胆小懦弱、孤僻内向、缺乏与同伴和师友间积极的交流、缺乏自信。他们在行为上,经常表现出办事独来独往,目中无人,我行我素,与别人格格不入。
(三)生活中言行逆反,态度对立,对周围人和事漠不关心,缺乏信任,没有安全感逆反心理在当今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但在留守学生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他们往往对人很冷淡,缺乏安全感。如果遇到不良刺激,会长时间淤积于心,表现出情绪冲动、行为粗暴、语言敌对具有挑衅性、具有强烈的攻击性等的心理特征。
(四)隔代教育过分溺爱,产生极端的个人主义心理由于祖辈们的无端溺爱,使一部分留守学生产生了狭隘的自私心理,生活满意度较低。具有这种不良心理的学生在言行上往往表现为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不管有没有道理,只要不顺我意,就会乱发脾气,甚至暴力相向。初中留守学生正处在人生的起步阶段,他们中许多人都逃学、旷课、打架,任性、冷漠、自卑、孤独,我行我素、目中无人、乱发脾气。而留守学生又是初中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他们的思想品德教育尤为重要和迫切。
二、对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教育的策略思考
(一)在思想品德课中,用明确的目标给学生希望,用诚挚的关注激励留守学生教育是师生心灵相互影响的过程,他们毕竟还是未成年人,生活中总会有迷失方向的时候,教师应该用爱心、耐心给他们提出明确、可操作的目标任务,并期待他们的变化。教师的期待效应是师生间真挚感情的重要体现,我们要做的,就是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二)在思想品德课中,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用真诚的爱感化留守学生留守学生,他们常常有自卑心理,平常很少和同学沟通。为此,教师要对的精神需求给予高度关注,让学生愿意将心中的喜怒哀乐向你倾诉,与你分享。教师要在课堂上鼓励留守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们的思路,珍惜他们思维中的合理因素,让他们说出真实的想法,消除留守学生的自卑心理,提高他们的自信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重塑完美自我。
(三)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建立一对一的帮扶制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让品学兼优的学生和“留守学生”结成帮学对子,让他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让他们不因家庭管理真空,而沾染上一些不良习气。
(四)建立健全跟踪机制,关爱留守学生每一天跟踪掌握留守学生情况,有助于有的放矢地对留守学生进行持之以恒的教育。特殊的年龄赋予了学生叛逆的心理特点,教师应该尝试改变教法,在这方面,跟踪机制不失为有力的一招。
(五)做好“六个落实”主题实践活动,把关爱“留守学生”工作落到实处1.落实“我的偶像目标”:开展自强之星评选活动,让“自强之星”成为留守学生的偶像。教师要引导学生做一个自立自强的留守学生,从小培养留守学生自我管理能力。2.落实“我的谈心园地”:品德教师要与“留守学生”定期谈心,交流感情,进而培养他们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3.落实好“我爱我的家”:教师要把班级建成留守学生温暖的家,在轻松、自由、温馨的家庭氛围中管理好“留守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和日常行为。4.落实“我的快乐birthday”:教师要建好留守学生的生日档案,让每一位留守学生都过上一个快乐的生日。5.落实“我的亲情连线”:免费开通几部亲情电话,让“留守学生”与家长保持畅通联系,以此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6.落实“我的学习小组”:每个留守学生都是班集体中最重要的一员,集体活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有着重大的影响,其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大于教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