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8 15:27:3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留守妇女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__区位于__偏北,总面积1278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5个街道和__工业园,总人口85.77万,其中女性40.2万人,占46.87%。全区现有17个乡镇(街道、工业园)
目前,我区共有人口85.77万人,妇女40.2万人,占总人口的48.84%,其中留守农村妇女31320人,留守妇女占妇女总数的7.8%;0-18岁儿童共159178人,其中留守儿童5648人,占儿童总数的3.5%。
1、从年龄特征看,以中青年妇女为主。
2、从文化程度看,以初高中水平为主。留守妇女大多文化偏低,小学文化程度1970人,17.4%;初、高中文化程度8965人,占79.2%;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只有385人,约占3.3%。
3、从分布地域看,主要集中在经济欠发达的村。如__桥镇共28个村,__寺村,留守妇女为1326人,占全镇留守妇女人数的11.8%;沛林村1405人,占12.4%.
4、从所从事的生产活动看,以低技术含量劳动为主。从抽样调查的结果看,留守妇女从事种植业约占47%,就近打工占36%,从事养殖业、加工业、营销业等,只占15%。
5、从留守原因上看,以照顾老人孩子为主。调查显示,养育孩子、陪孩子读书、在家照顾老人的8716人,占77%;以农业生产为家庭经济主要来源1132人,占10%;因城里找不到合适工作、生活费用太高等1472人,占12.9%。
1、从留守类型看,父母双方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为710人,占26.8%;父母单方在外务工的有1935人,占73.1%,其中父亲外出务工1817人,占68.6%,母亲外出务工105人,占4%。留守儿童中,学龄前儿童为1067人,占40.3%;小学阶段儿童1088人,占41.1%。
2、从监护方式看,单亲监护1906人,占72%;祖辈监护728人,占27.5%;其他人监护14人,占0.5%,均有监护人。
3、从家庭收入看,大多在农村人均收入水平线下。抽样调查的结果看,66%的留守儿童家庭年人均收入在6000元以下。
1、受教育程度和增收致富能力相对较低。 调查中显示,47%的留守妇女以自家承包地从事种植业为主,家庭中男劳力外出后,很多妇女不懂机械操作技术,使农业生产呈现出简单生产的特征,依靠科技致富的比例偏低。三分之一留守妇女的家庭经济状况处在我镇农村平均线以下。
2、劳动强度大,家庭负担较重。被调查的留守妇女中,50.42%认为当前面临的第一大问题是劳动强度大。调查中,留守妇女家庭赡养的老人在2-3位的为6893户,占60.9%,家庭赡养老人在4位及以上的3702户,占32.7%。扶养孩子1位的10052户,占88.8%,2-3位及以上的815户,占7.2%。据统计,有30%以上留守妇女的丈夫每年回家探亲一次,有15.6%的每2年回家探亲一次,有1%留守妇女的丈夫3年以上才回家探亲1次。留守妇女既要承担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又要料理家务,还要照顾年迈的老人,教育未成年的孩子,每天用于家务劳动、子女教育、照顾老人的时间平均为5小时,承担家务劳动强度较大,负担较重,使留守妇女的身体健康受到较大影响。
3、人身财产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维权意识差。一方面,农村个别无业男性好逸恶劳,把目光盯在留守妇女身上,用不健康的语言和动作对其进行骚扰;另一方面,部分犯罪分子利用留守妇女丈夫外出打工的空子,趁机盗窃其家庭财产。而多数留守妇女因教育程度、封建传统观念等原因,维权意识和能力较差。
4、素质提升机会和精神文化活动匮乏,造成留守妇女儿童教育、生活质量不高等多重问题。留守妇女大多年龄在30-50岁,文化水平低,没有一技之长,经济上不宽松,家务劳动时间长,无暇参加各类培训。闲暇时节,最多的娱乐便是串门聊天、看电视,文化生活相对比较匮乏。由于文化程度低,在子女上学和教育问题上不能给予太多指导,而且承担田间劳动和家务劳动,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育子女力不从心。调查中发现,由于家庭教育和亲情关爱的缺失,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大多一般,缺少课外读物、活动器材,课余生活枯燥,而且在留守儿童家庭中,祖辈监管或单亲监管,多数为父亲和母亲的角色全由母亲一人承担,这种家庭角色的缺位,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引导、心理发展、健康成长等产生巨大的影响。
5、夫妻交流减少,婚姻关系不稳定。由于丈夫长年在外打工,家庭生产生活全部落到留守妇女一人身上,除了高强度生产劳动对身体的伤害外,精神上的负担也威胁着留守妇女的健康。家庭只剩下了老人、儿童和妇女,这种人口结构的变化,使留守妇女缺乏安全感,精神压力变大。此外,由于夫妻长期两地分居,双方沟通交流较少,多数存在婚姻家庭危机,留守妇女忍受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负担。在抽样调查中,86.2%的留守妇女当前最主要的需求是“夫妻团聚过稳定的家庭生活”。
农村留守妇女儿童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这是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且无法回避的问题。 妇联是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妇联组织与妇女、儿童和家庭有着天然的联系,__区妇联积极发挥妇联组织优势,探索有效途径关爱农村留守妇女儿童。
近年来,区妇联始终坚持源头参与,通过多种渠道充分运用妇联组织话语权和影响力,为
区委、政府建言献策,将关爱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工作纳入了《__区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11——2015)》和各级政府考核机制。区妇联并与有关部门多次开展了留守妇女儿童专题座谈活动。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结对帮扶管理制度和工作考评制度,由各职能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留守妇女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为方便农村少年儿童,同时适应农村教育事业未来发展规划,__区在全区每个乡镇都建立了一所乡村学校少年宫,乡村学校少年宫坚持“特长+特色”发展,在配合学校教育的基础上开设特设兴趣课,使农村留守儿童课余生活丰富多彩。区教育局出台了《__区中小学起始年级招生办法》,确保了农村留守适龄儿童全入学,义务教育阶段退学率为“0。对特困留守儿童,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逐步提高贫困生生活补贴。各农村学校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注、监管,广泛开展亲子教育活动、综合实践活动,促使健康自信成长,有效填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 区妇联组织各乡镇妇联加大对留守妇女儿童的培训力度,提高她们全面发展的素质与能力。结合村两委换届选举,大力实施女性素质提升工程,根据留守妇女的特点,安排培训内容,加强参政议政、实用技术、心理健康、卫生保健、科学素养及家庭教育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帮助她们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文化修养,培养她们优秀品格和健康心态。为了帮助更多的妇女和家庭实现家门口就业的愿望,同时从源头上减少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现象的存在,区妇联围绕“搭建供需平台,促进转移就业”,与劳动部门联合实施“春风行动”,连续多年举办“春风送岗位”招聘会,在招聘会上设立关爱女性就业服务台,积极为留守妇女提供项目信息、就业岗位和致富门路,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为留守妇女提供工作岗位近5000个,并与有关部门推进妇女小额信贷工作,为有一定创业经验、能力的留守妇女提供小额贷款2945万元。
区妇联发挥区妇女儿童维权中心、各街镇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站以及各村、社区妇女儿童维权咨询点等三级维权网络作用,在每个乡镇妇联建立维护妇女权益服务站。安排法律、心理咨询、婚姻家庭等义工,直接面向基层,倾向留守妇女,进行心理咨询、情绪疏导、等课题,为广大留守妇女群众提供咨询、进行帮扶。在三八维权周活动中,开展维权知识下乡活动,今年3月份在岳家桥镇举行了一场反家暴培训暨妇女维权知识下乡抢答赛。该镇22个村共200名妇女参加学习并参与比赛。通过组织专题培训、发放宣传资料、组织比赛:请记住我站域名等形式,进一步宣传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提高了农村妇女的维权法律意识。
立足拓展救助领域,延伸救助服务,发动社会力量为留守流动妇女儿童困难群体,送温暖、送健康、送服务。做好扶贫帮困工作,缓解困境家庭生活压力。区妇联开展了救助贫困留守妇女活动,全区共救助贫困留守妇女20人,救助金额2万元,在岳家桥镇学校开展“手拉手献爱心,心连心促成长”留守儿童活动,发动女企业家捐款捐物3万余元,对岳家桥镇60名特困留守儿童进行慰问,号召家庭和社会重视留守儿童学习生活,让他们得到更多的关爱;区妇联结合“三访三化”工作开展为广大妇女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利用春节、六一节、中秋节、开展贫困单亲母亲、留守儿童的慰问帮扶工作。
区妇联组建巾帼维权志愿者服务队,各乡镇妇联联合劳动、综治、计生、学校等部门大力培育和发展家庭教育、维权服务、心理咨询、家政服务等志愿服务队伍,广泛调动社会爱心人士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为农村留守妇女儿童提供志愿服务。组织开展妇女健康行动,实施农村妇女“两癌”免费检查、提高农村留守妇女的保健水平。大力培育发展农村妇女文体健身团队、全区17个乡镇街道都建立了广场舞队、秧歌队,引导农村留守妇女积极参加文明、健康、向上的方体活动,丰富农村留守妇女的精神文化生活。
由于留守妇女儿童问题具有长期性、广泛性、复杂性的特点,所以目前我区在关爱留守妇女儿童方面所做的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作为基层妇联应发挥优势,做实做好留守妇女儿童工作。
1、争取政府加大投入力度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农村文化设施缺乏,全区没有一所专门的“留守儿童之家”,所有的儿童之家是依赖乡村图书馆和妇女之家开展活动的,乡村少年宫仅建立在乡镇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的镇区学校,大部分边远农村学校的留守儿童享受不到。政府需加大投入力度,定点建立留守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农村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大多比较差,很多学习没有寄宿条件,这样使得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老师的教育功能不能有效的发挥。因此,政府要加大教育的投入,加强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尽量为留守儿童提供食宿便利,使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生活成长,以对缺少的家庭教育予以补偿,让留守儿童在同龄群体中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同时也便于对其实行相对封闭的管
理,减少留守儿童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 2、了解实情,把握需求,增强留守妇女儿童关爱的针对性。乡镇妇联组织要发挥村妇代会作用,对本村留守妇女和儿童尤其贫困留守妇女儿童逐户进行全面摸查,登记造册,切实掌握农村留守妇女儿童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在此基础上建立农村留守妇女和儿童信息库,通过加强对留守妇女儿童的动态管理,及时了解和解决这些家庭面临的问题。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的力量,将惠民好政策宣传出去,提供投资少、见效快的相关致富项目,使务工人员可以在家门口创业就业,从而减少留守妇女儿童的数量,进一步维护社会和家庭的稳定。针对大多数留守妇女创业缺少资金、项目的实际情况,加大信贷助推、岗位助推妇女创业就业工作的力度,增加留守妇女创业就业机会,促进留守家庭关系稳定。
3.创新活动载体,发挥阵地职能。充分发挥妇女阵地的作用,拓展实施留守妇女儿童关爱行动的载体和平台。要充分发挥农村女委员、妇代会主任的作用,利用广泛覆盖的“妇女之家”、“维权服务站”,对留守妇女儿童加强教育引导,面向留守妇女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帮助留守妇女提高身心素质,增强致富本领;要深化对留守妇女儿童的维权服务,充分利用妇联组织的健康婚姻大讲堂等活动,对留守妇女进行心理情绪疏导、婚姻家庭关系调适等,切实加强对她们的人文关怀;要通过各种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让留守妇女儿童积极参与进来,搭建活动平台,丰富留守妇女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
1.农村留守妇女婆媳关系现状
1.1婆媳关系现状描述
随着女性从家庭中解放出来,伴随着的是女性的经济独立、社会地位的提高以及各种权利的确立和扩大,传统家庭的婆媳关系受到很大冲击,新时期农村的婆婆已无威风可言,婆媳矛盾总体趋于缓和。
根据李乐红对南昌市调查的情况来看,婆媳关系融洽的占40.88%,婆媳关系一般的占50.66%,婆媳关系紧张的占8.46%。婆媳关系总体趋于缓和,但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婆媳关系融洽的并不十分普遍,关系紧张和关系一般之和仍占60%左右,说明大部分家庭婆媳矛盾中固有的敏感、微妙的状态仍然存在,并且成为了影响家庭和谐的重要问题。
我们在访谈过程中也发现,总体而言农村留守妇女婆媳关系趋于缓和,但关系十分融洽的家庭仍占少数,婆媳矛盾趋于隐性,表面上没有产生激烈的冲突,但经常是面和心不合,一些心理隔阂仍然存在,如果不及时处理一些小的争吵和矛盾,婆媳关系就会越来越僵化。
1.2婆媳矛盾原因探析
调查发现导致农村留守妇女婆媳矛盾的原因很多,将其分析总结后大致分为四类:
1.2.1观念和习惯的差异
观念和习惯的差异,包括饮食习惯、消费观念、教育观念等,由于婆媳来自于两个家庭,生活环境不同,加之二者之间存在代际差异,所以大多数婆媳在观念和习惯上差异较大,如果不能协调,便会产生矛盾。如:X2:“我跟我婆婆就过不到一块儿,我吃不惯她做的饭,特别油,还咸的不行”;P2:“她整天不好好吃饭,就光爱吃零食,我说那个没营养,也不健康,说她几次都不听”;X5:“我平时买一些衣服化妆品、添置点儿东西啥的,她就说我花钱大手大脚”;P5:“她平时净爱买些没用的,你就说那个饮水机吧,买了也不怎么用,就是个摆设”;X7:“她太溺爱孩子,孩子犯了错,我教育孩子,她还拦着,有时候还跟我吵吵”。
1.2.2权力和资源的争夺
争夺权力和资源,包括争夺家庭地位、财产、丈夫/儿子的关爱,家务分工纠纷等,在传统社会婆婆具有绝对的权威,料理家务、侍奉婆婆是媳妇的主要任务。但现代社会的家庭关系主轴向夫妻关系转化,在婆婆巩固家庭地位的同时,儿媳试图通过现代教育和经济实力带来的实际权力,改变在家庭中被管理、被统治的地位[2]。而且当这些争夺涉及经济因素时,婆媳冲突会更加明显,对于金钱、房产和其他养老资源的争夺,会对家庭产生破坏性的纠纷[3]。此外,母子之爱和夫妻之爱的感情争夺也是造成婆媳矛盾的原因之一。
如:X1:“我结婚都几年了,一些重要的场合(如:喜事、丧事)都是她做代表去”;“我孩子满月的份子钱也是她收的,我一分钱也没看着,为这事儿我还跟她吵了一架”;P1:“她成家这几年了都没掏过份子钱,有事儿都是我替她出钱,我孙子满月时候,我收了份子钱,她还跟我闹了一场,她凭啥啊,钱都是我出的,肯定也得是我收啊”。
1.2.3不公平对待
不公平对待,即婆婆不公平对待儿媳和亲生子女,婆婆不公平对待各子女或者儿媳不公平对待婆婆和母亲等。即使嘴上叫“妈妈”,儿媳也不把婆婆当成亲生母亲、丈夫一样的“自己人”。往往会因对方无法满足或达到自己的预期而产生不满情绪,而当不满情绪出现后,婆婆和媳妇又都会出现一种归因偏误,从而认定婆媳关系就是婆媳关系,永远也不会变成母女关系[4]。
如:X4:“我婆婆就知道疼她自己的亲生闺女,我跟大姐同一年生的孩子,她就帮着大姐带孩子,我儿子都是我妈帮我带大的”;P8:“我把她当亲闺女疼,没用,人家还是疼自己亲娘,有一回,我们家包饺子,第一锅熟了以后,人家说她娘好久没吃饺子了,二话不说,骑着电动就给送去了,唉,到底是隔着肚皮的”。
1.2.4沟通不当、“剂”缺失
沟通不当、缺少“剂”。在婆媳相处过程中,儿子/丈夫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中间人角色,当婆媳之间产生摩擦时,可以及时的进行调节,然而农村留守家庭中这一角色的缺失,使得婆媳之间的关系更难协。如:X3:“以前他(指丈夫)在家的时候,有些事我跟他说,他劝劝我,我能忍就忍了,现在他不在家,我们经常为些小事儿就闹起来了”;P4:“在一块儿过日子,经常磕磕碰碰的,有些事儿我看在我儿子的面子上就忍了,能让我儿子办的事儿我也不支她(指儿媳)去干,自打我儿子出去以后,就时不时的拌嘴”;X6说“她(指婆婆)不是有病嘛,以前我老公在家就我老公伺候她,我就给她做做饭啥的,现在我老公出去了,我整天伺候她,她还嫌这嫌那的,我们本来不怎么吵架,现在我都快受不了她了”。
由此可以看出,观念和习惯的差异、争夺权力和资源、不公平对待、“纽带”的缺失是造成农村留守妇女婆媳矛盾的主要原因。此外,调查发现在问及是否愿意改善婆媳关系时,大多数留守妇女表示非常愿意,她们也意识到尤其是在丈夫不在家的情况下,婆媳关系对她们的情感和生活质量有着更为重要的影响,因此,构建良好的婆媳关系尤为重要。
2.社会工作对农村留守妇女婆媳关系的介入策略
2.1个案社会工作的介入
由于造成婆媳矛盾的原因不同,社工在处理不同服务对象的情况时,会针对具体的原因,制定不同的解决方案。针对由于观念和习惯造成婆媳矛盾的情况,社工定期约她们面谈,首先要了解差异的具体方面,并根据改变程度的难易制定方案,使双方逐步试着改变各自的生活习惯,同时服务对象平时应多与婆婆沟通,多向婆婆请教一些自己不懂的事情。对于那些因争夺权力和资源导致矛盾激烈的婆媳,首先开导她们要懂得尊重婆婆、孝顺婆婆,不要过于计较,同时也要和其婆婆沟通,让她了解媳妇的想法,在此基础上协商建立一些家规。针对不公平对待问题,首先社工要和其他家庭成员尤其是婆婆交谈,了解服务对象所述是否属实,如果服务对象所述存在偏激,则要纠正服务对象的偏见。如果服务对象所述属实,社工要和其婆婆交谈,指出问题所在,并通过牵线搭桥为媳妇和婆婆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和空间,让她们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增进彼此的理解。针对沟通不当,缺少“剂”的情况,在和丈夫/儿子及时沟通的基础上,社工也会教授服务对象公公及其子女一些化解矛盾的技巧,必要时可以缓解或避免婆媳矛盾。
2.2小组社会工作的介入
针对农村留守妇女婆媳矛盾问题,社工专门开展了“婆媳一家亲”婆媳关系小组活动。小组属于成长性小组,共招募了4对媳妇和婆婆开展小组活动。
在小组活动动过程中,社工主要运用理性情绪疗法,让小组成员学会理性的处理自己的情绪,并教授小组成员表达技巧和沟通方式,使留守妇女和婆婆学会向对方表达爱、学会沟通。其次,运用角色扮演法,引导小组成员以戏剧化角色表演他们经历过的、当前的或者预期的生活情形,通过角色扮演的方法帮助她们以一种戏剧化的自发的方式表达感受,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更深的自我理解,找到正确的情绪宣泄方式,以引导成员进行积极的小组互动,探讨婆媳关系,尝试接近彼此,理解对方。
2.3社区社会工作的介入
社区工作法是以整个社区中的民众作为服务对象,提供助人的、利他的、服务的一种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针对留守妇女婆媳矛盾问题,构建社区文化,营造“母慈媳孝”的文化氛围。例如,道德大讲堂,请著名的文化大师给社区居民讲授“孝道”,并给居民分发《弟子规》及道德光盘等,让市民直接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邀请社区里的模范婆媳开展讲座,通过让模范婆媳讲述婆媳相处之道,为居民树立学习的榜样,并传授婆媳相处的巧妙方法;实行寻找“最美婆媳”计划,让居民切实参与到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拉近婆媳关系,实现家庭和谐。
2.4家庭治疗方法的介入
根据本研究所接触家庭问题的性质,本文主要简述联合家庭治疗模式方法介入的策略。在接触期,社工要与每个家庭成员接触,让每一个人都不曾感到被忽略,与家庭成员建立起信任关系,进而在此基础上,邀请每个家庭成员讲述自己关心的事情,社工鼓励家庭成员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以便借此去了解这个家庭的问题、这个家庭的互动怎样导致问题发生与演变到今天的地步、家庭成员的期望和理想、有什么可以利用的家庭资源等等,观察家庭成员的互动方式并反馈所了解的情况和问题。在转变期,社会工作者的工作重点是运用各种技巧,帮助当事人家庭改变原来的互动方式,增加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巩固期,同服务对象及其家庭成员回顾治疗过程,巩固家庭在蜕变期已取得的改变,帮助当事人家庭整合治疗的经验,预备家庭面对再返回日常生活环境中可能遇到的新挑战。在结束期,社会工作者应该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主要是按照原来进行诊断的三个方面(家庭成员的自尊、家庭沟通模式和家庭规则)进行评估。
关键词:农牧区留守女性;贫困问题;反贫困问题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3012502
1 国内外关于农牧区留守女性贫困与反贫困问题研究综述
1995年在北京召开的世界妇女大会通过的《行动纲领》中提到:“当今世界上10亿多人生活在令人无法接受的贫穷状况下,其中大多数是女性,多数是在发展中国家。”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直至世纪末,女性逐渐成为美国贫困人口的主体,1978年社会学家戴安娜・帕尔斯(Diana Pearce)首次指出“贫困女性化”现象及发展趋势。1995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人类发展报告》提出:贫困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全世界13亿人口生活在贫困中,其中妇女占70%,贫困有一张显著的女性面孔。由于劳动力的性别分工,时间贫困成为很多女性生活的主要特征。在墨西哥。有证据显示女性花在家务劳动上的时间比男性多出175%(Brunnich等,2005)。按照知名发展专家摩塞(C・Moser)(1989)的总结,在妇女参与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妇女参与发展的实践政策主要包括:公平(equity)政策、反贫困(anti-poverty)政策和效率(efficiency)政策。劳蕾尔、博森(1994)认为妇女对农业劳动本身的参与率不会自然而然地导致或反映男女平等,而是在低技术农业和高技术的城市情况下,妇女参与耕种应该更恰当地看是一种把妇女排除在较好机会之外的一种做法。2000年日本冲绳举行的八国集团峰会上提出的《全球贫困报告》认为“贫困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类状况,它并非是不可避免的。综上所述,贫困问题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难题,是阻碍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针对云南省迪庆州德钦县羊拉乡藏族社区留守女性贫困状况,探索出一条反贫困的政策措施迫在眉睫。
2 农牧区留守女性贫困与反贫困问题实证研究
2.1 农牧区留守女性贫困问题研究
2.1.1 羊拉乡基本情况
羊拉乡地处迪庆州德钦县东北部,金沙江西岸,东与四川省巴塘县中心绒乡、德荣县白玉乡隔江相望,西北与自治区芒康县徐中乡接壤,处在“鸡鸣三省”的特殊地理位置。羊拉乡国土面积1087平方公里,南北直线距离80公里,东西直线距离20公里,辖甲功、羊拉、规吾、茂顶四个村委会58个村民小组1013户,2012年羊拉乡总人口6281人,其中,男2962,女2987。
2.1.2 羊拉乡女性贫困问题及成因
首先,婚姻家庭生活贫困:2002年,为了贯彻落实中发(2000)8号及云发(2001)9号文件精神,对全县家庭情况进行了调查。家务活全部落在留守女性身上,导致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其他经济生产,由此产生了时间和精神贫困。其次,文化贫困:1990年,羊拉乡小学小学数13所,班级数35所,中心完小1所,乡完小3所,初小20所,其中一人一校数3所;在校学生356人,其中女生数132人,少数民族267人,毕业生73人,学龄儿童入学率72.8%,巩固率90.9%,毕业率88%,教职工44人,专职教师数47人,少数民族数47人。再次,经济贫困:受自然地理条件的制约,羊拉乡留守女性主要收入来源为核桃、苹果、葡萄、桃等果林种植,水稻、玉米、青稞、小麦、马铃薯等经济作物的种植,生猪、土鸡等养殖,玛卡、决钉子、虫草、雪莲花等中草药贸易,加上外出务工男性和政府等资助,年均家庭收入一两万左右,造成收入贫困。然后,政治的贫困:羊拉乡本村人民参政议政积极性不高,当地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大部分来自外地,流动性比较高,一般三五年调离或升职。而女村官在反贫困项目实施中承担的角色很重要,包括有效协调村“两委”干部参与项目管理,动员、引导村民参与项目,以及与当地村民、当地政府及妇联、社会团体之间沟通协调争取项目资源等。最后,卫生的贫困:1959年,羊拉卫生所在羊拉乡甲功村建立,有3名卫生员,直至2005年全乡有一个卫生院四个村卫生室,乡卫生院设有门诊、药房、住院部、藏医门诊、财务室、计划生育服务室、防疫保健室等。卫生员11人,其中主治医师4人,医生5人,护士1人,病床12张,2005年乡卫生院就诊人数达7306人,住院人数260人次。
2.2 农牧区留守反贫困政策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总体来说,2001年度羊拉乡被列入云南省民族特困乡后,确定了包括电力、交通、教育、农田水利、人畜饮水,小城镇建设、种养殖业等10类23项帮扶项目,吹响了羊拉人与贫困宣战的扶贫攻坚战号角。
文化教育上:2003年8月在德钦县八届妇女代表会中羊拉乡此里卓玛荣获“双学双比”女能手、羊拉乡常明、取珍家荣获“五好文明家庭户”、羊拉乡羊拉村获先进妇女组织奖。2004年州第六次妇代会中表彰“双学双比”女能手,羊拉乡次里拉木荣获此荣誉。2004年,全面实施的《德钦县关于贯彻〈云南省基础教育振兴行动接话〉实施意见》,坚持以全面实现“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为目标任务,加大了“普九”攻坚措施力度。国家实施高原农牧民子女学生生活补助项目,收益学生每年均达7767人,享受“两免一补”学生达7554人。制定群众文明素质提升行动计划,由德钦县妇联负责团结、教育、带领广大妇女积极参与市容环境整治,组织市容环境整治宣传、文明劝导活动。
法律制度上:1996年1月,为了保证德钦县7乡1镇妇联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县妇联转发了州妇联《关于做好乡(镇)换届选举工作》及《关于在乡(镇)级领导班子换届选举工作中做好妇女参政议政工作的意见》,全县7乡1镇都圆满完成了换届选举工作,配齐了专职妇联干部。在羊拉乡各村规民约中对婚姻家庭制度进行明确规定:(1)遵循婚姻自由、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尊老爱幼的原则,建立团结和睦的家庭关系。(2)婚姻大事由本人作主,反对包办干涉,男女青年结婚必须符合法定结婚年龄要求,提倡晚婚晚育。(3)自觉遵守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政策,实行计划生育,提倡优生优育,严禁无计划生育或超生。(4)夫妻地位平等,共同承担家务劳动,共同管理家庭财产,反对家庭暴力。(5)父母应尽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禁止歧视、虐待、遗弃女婴,破除生男才能传宗接代的陋习。子女应尽赡养老人的义务,不得歧视、虐待老人。
科学技术上:2001年5月州妇联、州计生委领导率领县妇联、县计生委一行15人到羊拉乡开展调查培训,历时16天举办了农村妇女生殖保健、新发接生、大棚蔬菜种植实用技术培训班4期,参训人员45人。
3 农牧区留守女性反贫困的战略选择
3.1 推动完善体现性别平等的政策法规体系,从源头上为促进农牧区留守女性反贫困提供制度保障
经济发展离不开政策法规,因为政策法规是贫困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保证。发展经济学理论及世界各国开发欠发达地区的反贫困经验表明,加快落后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不仅要依靠政府经济援助,更重要的是依靠“政策投入。因此,农牧区产业政策应遵循“稳定提高农业,突出发展工业,全面搞活商业”的原则与方针,科学、合理寻找区域经济发展突破口及区域优势产业,如开发女性参与度较高的旅游扶贫;农牧区金融政策应当向女性贫困者适当倾斜,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扶持有发展潜力的女性贫困者;制定适合女性的农业技术推广政策,加大科技事业投入,实行科技贷款贴息,降低地方配套比例;模范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破坏计划生育政策、私自超生者,不但得不到扶持,反而要受到制裁,提倡优生优育、晚婚晚育;在人才政策上,应为女性尽量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完善孕产假制度,适当提高农牧区女性工作者的津贴补助;完善保护妇女和未成年女性的各项法律体系,加强女性维权法律意识宣传教育工作,切实保障妇女和未成年女性的合法权益。
3.2 增强留守女性的反贫困能力,构建留守女性反贫困的主体地位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贫困者个人的能力对其致富的约束显得越来越明显,农村贫困群体中留守女性占绝大部分,大都是因病致贫和教育落后致贫的,这就是明显的脱贫能力不足,贫困者的反贫困能力中最为重要的是发展人力资本。为此,我国的反贫困必须重视人力资本的投资,促进女性健康和教育的发展,以提高健康资本存量和知识资本存量,建立基本的医疗保障制度,减轻女性贫困者的医药负担。还必须加强女性基础教育和女子成人教育,继续大力气优先改善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育条件,提高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改善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待遇,提高农村教师职业的吸引力,是改善贫困地区的教育环境必要举措。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女性贫困者的科技文化教育,加大人力资本的投资,提升女性贫困群体反贫困的自身能力,提高女性文化素质水平,增强自身反贫困能力。
参考文献
[1]贾慧咏.我国农村妇女贫困问题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1.
[2]姚桂桂.试论美国“贫困女性化”――20世纪后期的一个历史考察[J].妇女研究论丛,2010,(3):7396.
[3]王俊文.当代中国农村贫困与反贫困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4]孙运宏.农村女性贫困问题研究综述[J].理论观察,2011,(3):6970.
[5]刘欣.近40年来国内妇女贫困研究综述[J].妇女研究论丛,2005,(1):116123.
[6]王越.浅谈中国女性贫困问题[J].社会科学论坛,2006,(2)下:5355.
[7]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组织编写,在发展中消除贫困:中国发展报告2007[R].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9):428.
[8]王金玲,侯国风,赵群,等.社会性别视角下的贫困与反贫困―GAD网络2007年年会综述[J].妇女研究论丛,2007,(6):6264.
一、以各类节日为契机,举办丰富多彩庆祝活动
㈠开展庆“三八”节活动。我镇妇联抓住“三八”节百年庆这一历史机遇,大力营造维护妇女权益、关心妇女事业、支持男女平等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上下联动,树立典型,表彰先进。弘扬全镇妇女事业发展成就,激励广大妇女进一步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对全镇“敬老好儿女”、“五好文明家庭户”、“双学双比女能手”等先进个人20名妇女典型进行了表彰奖励。组织开展机关第二届八十分比赛,此举加强了机关职工交流与沟通,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同时,我镇妇联组织女职工参加登山比赛,在节日欢庆之余,放松身心,活跃情绪。
㈡开展纪念“母亲节”活动。为了深入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孝心爱心,我镇妇联在辖区内各中心校组织开展“感恩母亲节”活动,在官亭中心幼儿园,20多名孩子认真地为母亲洗脚、敲背。洗完脚后,孩子们还不忘对母亲说一句感恩的话,并给母亲送上康乃馨。在金桥中心校,母亲节这天,开展“五个一”,即号召每一名学生为母亲送一张贺卡、为母亲做一顿饭、为母亲唱一首歌、为母亲讲一个故事、为母亲梳一次头,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入手,使学生从小懂礼貌、讲文明,从小有一个感恩的心,感恩母亲。
㈢开展迎“六一”活动。“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我镇妇联前往各学区,看望慰问留守儿童,为小朋友们送上节日的礼物:书包、玩具等。各个中心校、幼儿园纷纷开展一系列庆“六一”文艺演出,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娱活动,孩子们开心地度过属于自己的节日。在王集学校,举行了少先队新队员的入队仪式,一个个新队员从哥哥姐姐的手中接过鲜艳的红领巾,并庄严宣誓,激动不已。
二、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大力推进女性素质工程
㈠定期召开妇干会,带领大家学习重要文件精神,组织各村妇干参加微机培训,加强业务能力;组织全镇各村妇干学习党员电教节目,提高综合素质,强化妇联队伍自身素质建设。涌现出一批事迹感人的先进典型,如黄店村妇干赵家翠,常年来无偿照顾孤寡老人,多次被市县级媒体报道。
㈡开展了“妇女健康知识宣传月”活动。5月14日至5月28日期间在全镇开展了“妇女健康知识宣传月”活动,向广大妇女大力宣传常见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妇科病预防;家庭卫生、农村改厕知识等。共下发宣传资料800余份,挂横幅2条,参训妇女150余名。通过宣传培训,大大地提高了广大妇女自我保健能力和健康水平。
㈢倡导“低碳家庭、从我做起”活动。我镇妇联开展“低碳家庭,从我做起”签名活动,活动得到了许多家庭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发放“倡导绿色、低碳家庭生活”的倡议书200多份。收到小创作、金点子20余份。
(四)积极投身全镇中心工作。我镇妇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号召妇女群众积极参与、支持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全镇300多名普查工作人员中,镇、村两级妇联组织中近百人参与此项工作,在六普工作中,她们不辞辛劳,以强烈的责任心、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为官亭镇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顺利开展做出巨大贡献。
(五)开展技能技术创业培训。7月16日,我镇妇联邀举办女性创业宣讲暨县凤为制衣厂2010年度第4期培训班开班典礼,市“女性创业事迹巡回演讲团”三位杰出女性成功创业女性代表为在场的70多名妇女群众讲解了她们的创业经历,鼓励和支持下岗女工、农村妇女和大中专毕业生自主创业就业。此举有效展示巾帼创业风采,促进我镇妇女积极创业、不断学习新知识、创造新业绩、树立新风尚、争做新女性。
三、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1、开展禁毒宣传进校园活动。6月21日,县禁毒教育宣传大会在我镇金桥职高召开,广大师生聆听了一堂生动的禁毒知识普及课,观看展板,在“珍爱生命、拒绝”横幅上签名,累计发放禁毒教育宣传册1000多份,发放禁毒宣传环保袋500多个,起到良好宣传和教育氛围。
2、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5.12”汶川大地震两周年之际,我镇妇联举办咨询活动,通过宣传提高了广大妇女儿童防震知识,增强了抗震防灾意识,此外,为提高学生对地震的应急反应能力,在王集中学成功开展了纪念“5.12汶川地震两周年应急演练活动”。
3、举办“12.4”法制宣传活动。12月4日,借助法制宣传日10周年为契机,在官亭、江夏、金桥三个街道开展法律咨询活动,妇联、司法所等部门负责人向前来参加活动的群众提供政策宣传和法律服务并接受现场咨询。活动现场共展出法制宣传牌12块,法制宣传标语3条,发放宣传材料320份,接受群众咨询80人次,深受群众的欢迎。
4、开展“送法进企业”主题活动。为有效维护女性职工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对女性的法制宣传教育,我镇妇联前往辖区内企业,向广大企业女职工宣传《妇女权益保护法》、《婚姻法》等。进一步增强企业女职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增强他们遵纪守法,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自觉性。
四、爱心救助困难群体,营造关爱帮扶之家
㈠爱心救助贫困家庭。家住官亭镇回民社区的李芸,由于母亲身患尿毒症,家里债台高筑、一贫如洗。在得知李芸家里的情况后,我镇妇联积极组织辖区内企业为李芸家庭捐款,短短七天时间内,为李芸家庭募捐了6900多元善款。家住官亭街道的汤秀银,丈夫五年前因车祸高位截瘫,不能自理,家中两个女儿上学,生活困难,镇妇联积极帮扶,为其送去慰问金1000元,定期前去看望和关心。
㈡关爱留守儿童。我镇今年着力开展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在辖区内各个中心校建立留守儿童成长记录档案,表彰部分优秀留守儿童,先后与县农委、县关工委、市科技局、市海关结对帮扶留守儿童60余名,为留守儿童送上价值近5000元慰问品,并为三所中心校留守儿童之家配备了图书、体育器材等。同时,借助我镇14个“农民书屋”、5万多册(套)藏书、音像资料,免费提供给留守儿童借阅,为留守儿童营造节假期好去处。
留守儿童
(一)留守儿童生活现状调查,详见表2。
让我们再来看留守儿童问题,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根据调查结果表2现实,留守儿童中的59%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24%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17%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
(二)问题分析
1、监护不力,九年义务教育难以保证。据表2统计,59%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能力较弱。2、缺乏抚慰,身心健康令人担忧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严重影响儿童的上学,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3、疏于照顾,人身安全不容忽视。监护责任不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弱,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
(三)策略研究
在如何改变留守儿童生活现状上,需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管理。1.父母应与留守儿童保持经常联系,除了关注生活、身体、学习外,更应注重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2.分利用学校资源,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指引留守儿童的发展方向。3.形成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的社会合力,建设完整的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
“空巢老人”
(一)“空巢老人”生活现状调查(见表3)。
“空巢老人”问题同样引起我们广泛的关注。以医疗问题为例:虽然农村老人绝大多数参加了新农合,可由于自费部分难以承担,门诊费用又不能报销,“空巢老人”仍然普遍存在“小病拖、大病熬”的现象。外出务工的子女由于忙于生计,回家次数少,让老人陷入孤寂之中。除了天伦之乐的缺失,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日常社交也十分贫乏。受经济发展水平低的限制,绝大多数农村没有活动室,没有图书室,更没有健身、康复的器材设备。
(二)问题分析
城市化进程和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计划生育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人们的居住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家庭小型化趋势日趋明显,农村开始出现空巢家庭并呈现逐渐增多之势。农村传统的养老模式受到了挑战,农村空巢老人面临养老困境。总结出“空巢老人”生活问题的表现为:1.生活条件的艰辛;2.家庭亲情层面缺失;3.农村“空巢老人”精神文化生活和日常社交贫乏等。
(三)策略研究
面对未富先老的社会实际,针对无法进行家庭养老的空巢老人,他们生活问题的具体解决办法主要为动员和激发社会力量养老,加快集中养老机构的建设。国家要继续鼓励社会力量办养老院,对这些办院人士提供土地、建房以及运营方面的一系列的税费减免和扶持措施,使得养老院的数量能够满足社会上有一定经济能力的空巢老人去养老院养老。
一、xx市留守儿童基本现状及关爱工作情况
xx市是劳务输出大市,目前全市外出务工人员约42.8万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14%。打工经济已成为我市农村经济的支柱之一,在为农村的发展繁荣积累了资本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社会问题,特别是留守儿童问题。据统计,目前全市约有留守儿童7.4万人,占儿童总数的14%左右,其中男童约3.8万人,女童约3.6万人。从地理分布来看,北三县留守儿童约占30%,南三县约占70%。留守儿童因长期远离父母(至少父母其中一方),特别是在其价值观、性格、身体发育等方面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因缺少家庭方面有效的教育管理、亲情呵护,导致部分留守儿童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安全失保等问题,并由此引发其他社会问题。改善留守儿童现状及衍生的社会问题,刻不容缓。
近年来,xx市妇联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内引外联,借势借力,积极探索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模式,并为之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
争取党政重视,建立关爱长效机制。XX年1月15日,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会上,市妇联向市委常委会作专题汇报。XX年3月19日,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成立xx市留守儿童活动教育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成立以市委组织部、宣传部、民政、妇联等16家单位为成员单位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领导小组。20日,市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留守、流动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全市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要通过齐抓共管,形成覆盖到边、监护要底、关爱到位的留守童、流动儿童管理服务工作体系。在全省范围内开创了此项工作的先河。XX年5月27日,全市留守流动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现场会在崇阳县召开。会议的召开,有效地推动了关爱工作在全市各级各部门中的开展。会后,六县市区也相继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部分乡镇也成立领导机构,并出台相关文件。如嘉鱼县鱼岳镇、陆溪镇等镇一级也相应成立关爱留守儿童管理领导机构;咸安区官埠桥镇出台了《咸安区关于加强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少年儿童工作的实施意见》。
近年来,市、县两级党委政府每年听取各级妇联汇报留守儿童工作不少于2次,全市每年“两代表一委员”提交提案、议案涉及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不少于20件。今年,市妇联还针对留守儿童暑期安全保护、扶贫助学问题向市委市政府提出有效性建议,市委今年顺应形势拟出台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安全保护实施意见。这些举措积极推动相关工作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多方整合资源,形成稳固帮教模式。XX年关爱工作开展以来,市妇联立足市情、民意,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不断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向纵深推进。目前,全市基本形成了4种较稳固且富有实效的管理模式。一是学校托管式。各级妇联联合教育部门,依托各级中小学校,建立了留守儿童托管学校。学校实行寄宿制,内设心理咨询辅导站、亲情电话室、微机图书室、游戏室等,要求老师们除了课堂教育任务外,还给予亲情呵护,弥补了留守儿童心理、情感、家庭教育等缺失和缺位。崇阳县委、县政府整合资源,投资5亿元,打造了一座集幼儿园、小、中、高、职于一体的教育新城。在课堂作文网设立全县留守流动儿童教育管理办公室,对6400名留守流动学生实行寄宿制、封闭式管理,让各个年龄段的留守流动少年儿童享受到现代化的教育资源。XX年,崇阳县被命名表彰为“全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示范县”。XX年,崇阳县被确定为全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试点县。XX年,被评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示范县。二是站所服务式。目前,各县市区妇联组织依托学校、村(社区)妇女之家,建立留守儿童服务站。留守儿童服务站的主要职责是对辖区范围内的留守儿童进行调查摸底、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就近就便招募“爱心妈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及总结表彰先进典型。通城县妇联充分发动县直各职能部门妇委会联系2-3所学校,并根据实际情况依托学校闲置室出资创建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服务站,制定《妇联系统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服务站工作制度》。赤壁市村(社区)定期举办“留守儿童爷爷奶奶家教培训班”、“ 留守儿童亲属培训班”,使留守儿童监护人获得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育儿教子的方法。为响应省委书记李鸿忠的号召,“像对待自己的儿子、孙子一样关心留守儿童”,XX年赤壁市还率先开办了“五点半”学校,学校依托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和农家书屋,服务对象以单亲家庭、双职工家庭、父母不在身边的儿童为主。由基层党员和中小学老师轮流值班,有效地解决了学生下午放学后一个多小时内无人看管、无人辅导作业的问题。第一所学校试点成功后,“五点半学校”如雨后春笋发展壮大,目前覆盖赤壁市151个行政村、25个社区和7个居委会,成为赤壁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亮点,今年成为全省妇联系统基层组织建设会的现场参观点,并在会上交流经验。三是项目运作式。近年来,市妇联积极争取省妇联、省发改委的大力支持,共争取项目资金160万元,整合配套资金200万元,在咸安区双溪桥镇、嘉鱼县陆溪镇、通城县隽水镇、崇阳县白霓镇建立4个留守儿童托管中心。中心项目以留守儿童的托管、游戏娱乐、图书阅览、校外教育为主要内容,对留守儿童监护人开展指导、服务。在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由妇联组织、协调、具体策划实施。项目均采取市场化运作,建立了工作专班,有专人负责,实行有偿服务、自负盈亏的管理模式。项目得到了社会各界支持,解决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又让留守儿童有“家”可归。XX年崇阳县白霓镇留守儿童托管中心获评“全国示范留守儿童之家”。四是结对帮扶式。自XX年全省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启动式在我市咸安区双溪镇举行以来,各级妇联不断巩固扩大“爱心妈妈”这一关爱队伍、擦亮这块“妇”字号招牌,从最初的100多名,发展到现在全市的13147名“爱心妈妈”。“爱心妈妈”的身影活跃、穿梭在留守儿童中间,她们采取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的方式结对留守儿童16040名,无私关爱着这群远离父母的孩子。嘉鱼县一中08届张姓学生由于家庭贫困且父母都是残疾人,十分敏感并缺乏自信,甚至常常产生轻生的念头。了解到这一情况,学校“爱心妈妈”一方面坚持每周与他一次谈心,进行心理疏导,一方面悄悄安排同学主动与他交流,帮助他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通过半年努力他终于消除了自卑情绪,重新认识了生命的意义。赤壁市孤儿胡某八九岁时父母患癌症相继去世,他成为蒲纺第一批结对帮扶的留守儿童。从爱心妈妈无微不至的关心,到与学校老师和社会爱心人士牵手帮扶,浓浓的情与爱伴随着他成长。他现在已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
随着爱心志愿者的持续招募,全市其他部门系统也陆续加入到这个活动中来。组织部门组建党员关爱队伍、关工委组建 “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关爱队伍、教育局组建教师关爱队伍,还有部分县市区组建 “爱心爸爸”、“爱心姐姐”关爱队伍,目前全市约有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18269人。
精心组织策划,开展系列关爱活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工作,每年“六一”期间,市“四大家”领导以及市妇联、市教育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都会到留守儿童相对集中的学校去走访慰问,为孩子们送上节日的问候和慰问金,让孩子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XX年,市妇联推荐崇阳县白霓镇留守儿童托管中心表演的节目《爱心妈妈》,参加“童谣中国 喝彩奥运”第二届全国青少年健康艺术周大型展演活动。 8月14日,该节目在北京演出,获第29届奥组委颁发的银奖,向全国人民展示了xx市留守儿童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XX年开展的“幕阜山行·千名留守儿童圆梦行动”,为全市1000名贫困留守儿童实现微小心愿,同时也增加了孩子们实现大梦想的信心。近年来,市妇联开展的“金凤工程”帮助贫困女大学生、“寻找xx的孩子” 扶贫助学、“春蕾女童班”、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栏目共同发起的“1200助学行动”、“索尼公司课桌椅捐赠”、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试点” 、《知心姐姐》心理健康教育全国巡回报告团 、家教楚天行、爱儿坊-乐高公益项目玩具捐赠、恒源祥“恒爱行动”编织毛衣、小星星书画赛等系列活动,惠及到了我市众多留守儿童。活动的开展向社会释放出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更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赞许。全国妇联、省妇联先后莅临我市指导工作,内蒙古妇联、省内其他妇联先后到我市参观考察学习,中新社湖北分社、新华社湖北分社、中国妇女报、湖北日报、荆楚网、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湖北电视台、湖北广播电视总台等中央及省属新闻媒体记者,先后来咸就“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进行专题采访,给予了我们工作的充分肯定。XX年,xx市妇联获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
二、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存在的问题
据调查,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和父母(至少一方)分居,与父母沟通较少,得到的关爱和呵护也不如长期在父母身边的孩子,所以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行为乃至心理等方面的问题较同龄儿童要多。从目前工作情况来看,社会和留守儿童自身主要存在七个“缺乏”的问题。
一是缺乏牵头单位 。留守儿童工作是一项复杂、系统的社会工作,涉及留守儿童的衣、食、住、行、学、医、保等多方面,此项工作不是任何一个部门能独立完成的。从目前xx市的情况来看,虽然妇联、团委、关工委等群团部门主要抓在手中,并作为本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有不少政府组成部门、爱心人士参与其中,但全市缺乏明确的牵头单位和部门,工作中难免各自为政、缺乏合力。
二是思想缺乏引导。调查中,我们发现因长期缺少家庭监管,很多孩子任性、放纵、随意,逆反心理严重。被同学期负了怎么办时,10%选择默默忍受;5%的会跟朋友或玩得好的同学说,并邀约同学帮忙报复;5%选择放在心里,等待合适的机会报复。因得不到足够的、正确的“真、善、美”的引导,这些不正确的处理方法加快形成了留守儿童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不良性格的形成。
三是生活缺乏监管。全市留守儿童中与父母一方单独生活的占 21% ,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的占52 %,与亲戚朋友生活在一起占11% ;自己在校住读或自己一人生活的占 16% 。对于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儿童持不愿意态度占90%以上。从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留守儿童目前都属于隔代照顾,(外)祖父母因年事已高、文化普遍较低、忙于农活,绝大多数只能勉强照顾孩子日常生活,家庭教育甚微。另外,自己在校住读或自己一人生活的占16%,约有12108人。留守儿童年纪尚小,缺乏自我保护和管控的能力,生活状况令人堪忧。在崇阳实地调研中,部分工作在照顾留守儿童一线的老师反映,因家庭原因,有些留守儿童不得不寄宿在学校,有时候孩子生病,因乡镇、农村师资有限,留守儿童根本得不到第一时间的治疗和有效的看护。
四是学习缺乏指导。留守儿童中成绩优异的占22%,成绩中等的占39% ,成绩较差的占39 %。很多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出现逃学、甚至辍学现象。调查中,全市6县市区中通山县出现留守儿童辍学现象,辍学人数232人,主要分为三类:一是贫困生。这类学生的家庭由于收入远远低于当地平均水平,家长急功近利,所以动员在读子女外出打工赚钱。二是学困生。有的是因为自身无良好的学习习惯,缺少必要的学习毅力,时间一长,成绩跟不上,从而产生厌学情绪;有的是由于教师的教法不当,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他们采取了一走了之的办法;还有的最初基础不错,后来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上不良网吧、打游戏、打桌球成瘾,长期旷课造成辍学。三是失控生。这类学生并不因贫困或学习基础产差而辍学,而是因为缺少父母的关爱,得不到良好的家教,家庭失去控制,而造成辍学。
五是心理缺乏关爱。留守儿童大多年龄集中在9-16岁,正值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与父母聚少离多,心里话找不到诉说的对象,一般不喜欢与人过多交流。调查中,做错事而被老师或家长批评时,15%是无所谓听完就算了,5%会当面顶撞,看无关的课外书籍和电视的占50%,上网占40%,积极主动参加体育活动的不到10%。
六是感情缺乏寄托。发达的现代通讯代替不了父母在身边的关爱呵护。据调查,3-6个月能与父母团聚一次的有60%; 12个月才能与父母团聚的有30%;一年甚至几年才能见父母的有10%。90%的孩子不想父母出去打工,离开自己。
七是安全缺乏保护。留守儿童大部分是学龄儿童,自律性比较差,对事情缺乏理性的判断和行动控制。据有关资料统计,据统计,全市每年留守儿童人身安全事故平均发生13起,特别是寒暑假较为集中,约发生8起。安全事故类型排前三位的分别是:溺水、交通事故、。XX年8月某日13时许,被害人胡某某(女,XX年4月11日出生)到嘉鱼县潘家湾镇潘家湾村七组毛永圣经营的小卖部买零食时,毛永圣产生邪念,趁无人之机,将胡某某叫到小卖部房内进行猥亵,经审理嘉鱼县法院于XX年4月29日依法作出(XX)鄂嘉鱼刑初字第00031号刑事判决书,被告人毛永圣犯xx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去年暑假,咸安留守儿童俞俊,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一直有爷爷奶奶照顾,暑假放假后,由于天气热,经常到河里游泳,7月25号中午,天气炎热,俞俊跟另外几个小孩子去游泳的时候,溺水身亡。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真空”,监护人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安全隐患层出不穷。
三、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为进一步做好留守儿童工作,结合xx市实际,在已开展留守儿童帮教关爱工作的基础上,应着重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做到“四为”。
1、党委政府明确责任,积极作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明确责任主体,把此项工作纳入各级各部门的年度考核范围,和评先表优结合起来,特别针对留守儿童安全事故责任问题,实行“一票”否决制。建议此项工作由各级政府牵头总抓,成立专班。党委政府在发挥主导作用上,主要抓好三个层面的工作:一是出台并配套完善相关政策。在政策层面上出台专门针对留守儿童的好措施、好办法,把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的工作牢牢抓在手上。“少年强则国家强”,在教育上,特别要引导资源分布合理、公平。增加教育投入,加强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和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建立全市贫困学生的扶贫助学机制。二是加强协作力度。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与新农村建设、扶贫工作相结合,牵头成立工作专班,明确妇联、教育、公安、民政等部门职责,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共同加快留守儿童工作步伐。三是落实经费保障。留守儿童工作离不开相应的财力支持。设立留守儿童专项救助基金,对妇联、教育及学校开展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所需工作经费给予必要的保证。四是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调查数据显示,我市留守儿童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XX年是8.9万,XX年是8.4万,XX年是7.4万,人数的减少关键还是全市经济持续向好。政府应一方面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帮助农民返乡创业,使父母双方或一方能留在家里,减少留守儿童的产生。这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最好出路,也是根本、长久之计。另一方面,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努力发展支柱产业和本地企业,吸纳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从而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
2、学校担当使命,大有可为。学校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上应担当“主角”。首先要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在留守儿童教育过程中,学校应主动承担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双重责任。其次要注重培育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针对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对老师进行相关心理指导培训,使他们有能力对学生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调查中,绝大多数学校缺少专门的心理教师,建议每所学校配备。学校定期邀请有关专家为学生讲授青春期健康知识、溺水、野外安全、等安全自护教育,并安排应对逃生、防火、地震等突发自然灾害演练。建议每学期至少一次自护教育课及演练。再则要努力架起畅通的家校桥梁。要组织老师多走访留守儿童家庭,指导家长或亲属如何教育孩子。建立留守儿童家校联系卡,利用现达的信息通讯工具,加强与家长的联系。除此,学校还可以利用春节、假期孩子父母返乡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充分交流,形成合力。
3、家庭履行职责,善于作为。家庭教育是启蒙教育,也是影响人一生的至关重要的教育。外出务工父母必须牢固树立“家长是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摒弃“孩子有学校管”的观念。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有利于培养出身心健康的一代。留守儿童的父母应增强教育子女的责任意识。留守儿童的父母要学会心灵的沟通。关心孩子,要从“心”开始。父母要走进孩子的“心”里去,去了解他们心里想些什么,需要什么,不但要当好父母,还要当好孩子们的知心朋友。长期在外的父母应充分利用电话定期和孩子进行沟通,对其进行教育。留守儿童的父母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发扬爱国爱民、尊老爱幼、勤劳节俭等优良品德,以身示范。
一、在利与不利中争主动——构建开放的妇联工作体系
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级妇联组织作用的彰显和地位的提高,社会性别意识的增强和男女平等国策的深入人心,为新形势下开展妇联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和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带来妇联工作对象——女性群体的/!/大流动、妇女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的大碰撞、妇女儿童事业持续发展的大挑战。这不仅应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也应引起各级妇联组织的高度重视,而且是基层妇联组织必须从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工作方法等方面来研究和破解的一个重要课题。
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群团组织职能转换、弱势地位和社会对妇联工作认知程度不高的实际,我们主动适应深刻变化的新形势,紧扣发展主题,树立“工作服务化,服务职能化”的理念,把工作定位在“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上,积极主动把妇联工作和妇女儿童事业发展融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大格局中去,制定“一个规划”(把妇女儿童事业纳入“十一五”规划),融入“一个体系”(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创办“一所学校”(大龄女童培训学校),建设“一支队伍”(妇女儿童工作队伍),形成“一个网络”(生存、发展、服务、维权),服务“一个群体”(妇女儿童)。面对妇女儿童群体尤其是青年女性流动性大的现状,我们在加强乡村妇联组织建设、健全网络的同时,坚持走出机关、走出平昌、走出四川,加强与劳务基地的联合,设立妇联工作窗口,延伸服务,做到哪里有我们的工作对象,哪里就有妇联组织,使妇联真正成为广大妇女儿童的“娘家”,成为维护她们合法权益的“后盾”。面对妇联工作调控手段缺乏、妇女儿童生存发展能力不强的现状,我们围绕提高妇女儿童生存发展能力这个妇联工作的本质所在,坚持以项目工作为抓手,以教育培训为重点,大胆“走出去”,成功争取到“中英大龄女童培训”、省妇联“大地之爱母亲水窖”、中石化“春蕾计划”、省劳务办“阳光工程”等项目,筹资组建巴山女子学校,着力提高妇女和大龄女童的技能尤其是跨区域就业的技能,使她们掌握一门技术外出就业,带动一家致富。面对全县农村留守老人和儿童多的客观现实,我们与县级有关部门配合,探索培育农机专业队(户)、弘扬孝道文化,切实关爱农村留守老人;到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争取留守儿童教育项目,努力保障留守儿童受教育。面对传统义利观缺失、邻里纠纷难调解、婆媳关系不和睦的现状,我们坚持靠活动来影响、育典型来带动,围绕“文明新风进家”的目标,与县精神文明委和乡镇、村、社区一道,开展“五星级”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表彰“孝媳”、“五好家庭”、“女创业能人”等,由过去说教、调解等方式为主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约束为主转变;与县纪委监察局联合开展“廉政文化进家庭”活动,形成倡廉、助廉、拒腐的良好氛围。
目前,全县基本形成了“开明开放、务实创新、包容和谐”的妇联工作体系,实现了“三个转变”:从单一由妇联组织自身做妇女儿童工作向全社会关注和参与妇女儿童工作转变;从推动妇女儿童教育、维权为重点向以培养和提高妇女儿童生存发展能力为重点转变;从就妇联工作抓妇联工作向以项目为抓手促进妇联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互促共进转变。
二、在为与不为中寻突破——靠服务发展奠定自身地位
近年来,我们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妇女儿童的需求以及妇联的职能职责履行,找准结合点,坚持以不为求有为,突出重点,实现工作新的突破。
在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上实现新的突破。我们始终坚持在服务中心工作中找准工作的结合点和切入点,组织动员广大妇女投身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一是围绕县委、政府决策的落实抓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妇联组织联系广大妇女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研究并把握新形势下妇女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运用宣传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途径,帮助广大妇女群众认清形势,正视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暂时困难;引导妇女群众自觉地与县委和政府同心同德,把县委、政府的决策转化为全县妇女的自觉行动;激励妇女群众以实际行动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最大限度地把广大妇女群众团结凝聚在党委和政府周围,为加快平昌经济社会发展而共同努力奋斗。二是围绕“劳务经济大县”发展战略的实施抓农民工培训。充分利用县妇联培训中心的阵地,与县农业局、县开发办、就业局等共同实施“阳光培训工程”和“劳务扶贫培训工程”,开展缝纫、电子、家政、厨师等职业技能培训,已培训农民工2589人,输出就业2150人,占参训人数的81;成功引进浙江贵足连锁
企业投资100多万元建立培训基地,已培训的187人全部就业。三是围绕妇女儿童关注的热难点问题抓解决。实施“大地之爱_母亲水窖”项目,投入资金40万元,打集雨水窖和机压井201口,解决了1.6万人畜饮水困难。开展“贫困母亲救助”活动,救助83名贫困母亲;对因自然条件差、生病、子女读书而造成生活贫困的母亲进行资助,动员江口醇酒业集团每年为43名贫困母亲人均提供20__元的资金帮助。大力实施“恒爱行动”,成功争取恒源祥公司3.6万元的物资支持,动员“爱心母亲”编织毛衣650件,捐赠给650名孤残儿童。四是围绕妇女参政议政抓平台搭建。积极做好代表呼吁、谏言献策、培养推荐等工作,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反映妇女参政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意见和建议;督促妇女参政的有关法规、政策和措施的制定与落实,抓住换届、班子调配等契机,向县委推荐优秀女干部,全县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中女性比例达到12。
在服务妇女儿童生存发展需求上实现新的突破。县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最根本的是人的可持续发展,而人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妇女儿童。为此,我们把服务妇女儿童生存发展需求作为工作的根本所在。一是加强妇女生存发展技能培训。20__年来,我们充分运用县妇联培训中心阵地,发动5327人下岗失业女工、失地无业农村妇女、农村留守妇女参加技能培训,满足她们就业再就业和增收致富对技能的需求。创建全国第一所大龄女童技能培训学校,圆满完成“中英贫困地区大龄女童技能培训项目”的实施,完成项目资金306万元,免费培训大龄女童2150名,跨区域就业1247人;“培训、就业、可持续”的项目实施特色,被国内专家誉为“平昌模式”,被国际专家誉为“中国女童培训示范模式”。与发达地区的妇联组织联姻,建立横跨11个省、涉及10个专业、16家大中型企业的培训就业网络,4011名参训人员顺利就业。二是关注农村贫困儿童和留守儿童教育。顺利实施“中国石化春蕾助学项目”,落实项目资金330万元,帮助2750名品学兼优小学贫困女生完成学业;启动实施中国石化高中生资助项目,按每年每人1200元的标准,支持450名高中贫困女生完成学业;选送10名贫困初中毕业生到江苏扬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春蕾中专班”免费学习;目前,受资助的高中、小学贫困女生无一人辍、失学。“加拿大慈善基金项目”进展顺利,已落实项目资金60万元,480名孤残儿童受益,目前已完成120人的技能培训。切实关注农村留守儿童,与县教育、民政等部门在全县联合开展留守儿童问题调研,专程赴京向全国妇联儿工部领导汇报并邀请来平调研,指导和帮助制定应对之策。三是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维权,协调有关部门切实解决下岗失业妇女再就业、企业女职工劳动保护、农村妇女土地承包、婚姻家庭、流动妇女儿童权益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20__年来,我们共接受来信来访71件,办结65件,办结率91.5。特别是在家庭暴力、离婚财产分割、包办婚姻、无效婚姻、劳动权益及伤残赔付方面,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协调配合城乡派出所,有效制止和处理家庭暴力6起,支持响滩镇大龄培训女童马芸为死去的父亲讨回赔付款。
在服务构建和谐社会上实现新的突破。把参与“家庭助廉”作为创建“五好文明家庭”的重要内容,认真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各具特色的助廉活动,构筑反腐倡廉的家庭防线;继续推进未成年人家庭教育工作的新举措,开办家长学校85所,被全国妇联确定为家庭教育实验基地;创造性地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带动更多的妇女和家庭树立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在城乡、社区广泛开展“巾帼建功”活动,开展“女创业能人”评选表彰活动,激发妇女参与经济建设的热情;张扬“开明、诚信、务实、创新”的平昌主流精神,开展“孝星”、“孝媳”评选活动,倡导人文关怀,弘扬孝道美德,促建和谐平昌。目前,全县涌现出“巾帼文明示范岗”18个,省“三八红旗手”6人,“五好文明家庭”1015户,“女创业能人”25人、“孝星”和“孝媳”750人,模范夫妻、和谐婆媳1500对。
三、在变与不变中求创新——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可持续发展
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创新是永恒的。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发展需要在变与不变中谋求创新。平昌地处川东北连片贫困区域,发展不足是最大的现实和矛盾。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回顾和总结既往的经验,明辨形势,把握规律,富于创造,推进妇联工作再上新台阶,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可持续发展。
——坚持围绕“抓党建带妇建”开展妇联工作的思路不动摇。抓党建带妇建,全面加强妇联组织的能力建设,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可持续发展不会变;但是,党委、政府的阶段性工作重点在变,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党委、政府对妇联工作的要求在变,妇联组织带领妇女儿童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服务中心工作和党建工作的重点在变。因而我们将把妇女儿童工作融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统筹谋划,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发展、突出重点、理性务实、争创一流”,从妇联工作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结合中找突破口,在妇女儿童的需求与妇联组织职能作用发挥上找切入点,推进妇联工作再上台阶;从发展基层民主、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出发,建立健全妇女儿童利益表达机制和维权机制,切实保障妇女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知情权、选择权、话语权、监督权;立足县情,坚持用发展的办法和市场的手段,解决妇联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破解妇女儿童事业发展不足的难题。
——坚持把提高妇女儿童生存发展能力作为妇联工作的第一要务。提高妇女儿童生存发展能力作为妇联工作的本质所在和第一要务不会变;但是,妇女儿童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在变,妇女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在变,妇女谋生的途径和手段在变,社会对妇女就业的素质要求在变。我们将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体现在提高妇女儿童的生存发展能力上;坚持项目推动,在认真实施“中石化春蕾项目”、“加拿大慈善项目”、“阳光工程项目”等的同时,积极争取和实施一批新的项目,并把过去项目实施中创造的经验以及在实践中的体会和启示,转化为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动力;从提高跨区域就业能力入手,以项目为载体,市场为导向,加大妇女培训力度;通过结队帮扶、双学双比、巾帼建功等形式,有效组织广大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参建参治、在发家致富中带领共同致富、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彰显妇女地位,从而推动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和谐发展,让广大妇女儿童享受更广泛、更实在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