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23 06:43:1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校家访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家访家校合作高校学生
家访不是一个新鲜词,尤其是大学之前的教育,近些年高校也逐渐兴起家访,但是高校家访倾向于针对一些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从培养学生和构建和谐家校合作关系的角度来看,高校家访是非常重要的。
一、家访的原则、目的和意义
学校教育要本着“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这一原则适用于各个阶段的教育,高校家访正是体现这一原则的载体。家访是为了让学校和老师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思想动态,同时也为了让家长更好的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进一步加强家校合作,寻求家庭对学校各项工作的支持与配合,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并形成家校育人的合力。此外,家访还能够帮助老师建立起与学生以及学生家长更有效地沟通和对话,从而确保学生工作和家校合作的持续性与有效性。
二、家访的形式
家访包括上门走访、电访和函访三种形式。高校家访应该将“普及性”与“重点性”相结合。如今大学基本都是开放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他们之前所受到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差异很大,我们很难把握学生,也就很难有针对性的开展学生工作,培养好人才。因此,在新生入学之初(有条件的甚至可以在新生入学前)开展家访工作。在基本了解学生情况的前提下,今后的家访工作就应该是有重点的进行了。
上海大学在钱伟长校长“发挥学生家庭的作用,共同教育学生”的理念指导下,一直将家访工作尤其是新生家访工作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个别学院还专门成立了家访项目组,将家访工作作为学院的专项工作。每年新生入学不久,学校就开始组织新生家访工作,各学院也根据各自的特点,纷纷开展有学院特色的家访工作,当然现在上门走访还主要是针对上海本地学生,外地学生主要是函访和电访。
三、家访对象与家访实施
3.1家访的对象与措施
第一次新生家访应该针对所有新生进行普及性的家访,在这个阶段时间要尽可能的短,并且将上门走访、函访与电访充分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确定需要进一步回访的学生,如家庭发生变故、单亲或者离异的家庭等。除此之外,通过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了解,确定需要跟踪访问的学生,对于之前通过函访和电访的学生,要进一步进行上门走访。
3.2实施过程
这里以新生的第一次家访为例。第一次家访可以参照如下程序进行:
(1)家访前的准备工作
前期的家访预案,这是家访实施的保证。
组织并动员各部门共同参与家访。家访不只是辅导员的事情,要营造全员育人的氛围,动员其他部门参与家访,这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学生工作,更好地培养学生。
家访老师在家访前应该对被访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家庭背景等相关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学院甚至有必要进行家访培训。在培训会上,包括对家访的原则、意义和学院的教学计划等内容,以及被访学生的整体情况进行阐释。
对于需要上门走访的学生,家访老师要提前与家长约好时间。
上门走访的老师自备好鞋套。现在很多家庭进门都需要换鞋,如果家访老师能够自备鞋套,无疑会给家长留下好印象,看似一个很小的细节,也能够促进家访工作的开展。
(2)家访实施过程
如果是电访,要选择恰当的时间,并且在征得家长同意的情况下与家长进行电话沟通,并做好记录。如果是函访,函访的材料应该有需要家长反馈的内容,并且对所反馈的内容进行认真的分析与关注,确保家访的有效性。
上门走访要在事先与家长约定好时间的前提下,家访老师要严格按照约定的时间进行家访,并注意交谈的时间。第一次家访主要任务:一是介绍,介绍所在大学的基本特色和学院、专业的特点,提醒家长要对孩子特别关照的方面;二是倾听,听家长说,必要时给予解释并回答家长的疑问;三是纠正,很多家长和学生在入学前都认为考上大学就是成功了,大学不需要像高中那样辛苦,大学应该是很轻松的,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对的,家访老师在家访过程中需要对这种认识进行纠正。
(3)家访总结
家访结束后,家访老师需要对家访反馈进行认真分析,并撰写家访小结,必要时召开座谈会。在小结和座谈会上家访老师要反馈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并告知学生辅导员和学生导师。与此同时,学院和学校都需要召开家访总结会议,根据家访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培养和教育,需要的话要对教学计划进行适当的修改。
新生家访工作只是构建家校育人合力的开幕,在接下来的学生培养与教育工作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新生家访的基础上,辅导员和学生导师必要时需要进行回访和跟踪家访。90后的大学生的确有着他们这一代人的特点,虽然他们整体上是积极向上的,但是他们的个性特征更加明显,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可能性较大;同时作为独生子女,对他人的依赖性也较强,这又可能导致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如今仅仅依靠学校很难做到把每个学生都培养好、教育好。因此,寻求家庭的帮助是高校教育必不可少的途径。
四、家访存在的困难及建议
即便像上海大学这样重视家访并一直坚持家访的高校,在实施家访的过程中也还是存在一些困难。总结起来,家访存在的困难目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如何调动家长参与家校合作的积极性?
学生进入大学阶段基本到了成年的年龄,加上如今高校都走开放性、综合性的发展道路的形势下,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沟通明显少于中小学。对于大多数高校而言,召开日常的家长会显然是不现实的,上门家访就更加不可能。即便像上海大学这样的高校每年组织新生家访,但也集中在对本地学生入学初的上门家访。“发挥学生家庭的作用,共同教育学生”的教育理念不是一个阶段的理念,应该贯穿学生教育始终。然而在现在的体制下,在高校进行经常性的家校沟通是有很大的挑战,但对学生的成长却是至关重要的。就学校和老师而言,现阶段必须积极主动地与家长沟通,做到家校沟通经常化,并拓宽家校沟通的渠道,寻求家校育人的合力,尽可能的帮助每一个学生成长与发展。
从以往经验来看,家长对大学进行家访在惊讶的同时都表示欢迎,但是更多的家长只是被动的接待来访的老师,家长缺乏参与家校合作的积极性,即便有这种热情,也不知道如何参与其中。学校缺乏较为完善的机制和相关的制度。因此,要建立家校合作的长效机制,需要成立家长委员会或者类似的组织,建立和完善家访制度,从而调动起家长参与家校合作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学校、老师可以借助家庭的力量,加强家校沟通,给家长一些理性的指导和帮助,毕竟一个学生的成长关系到一个家庭几代人的幸福。
(2)学校如何更好地引导家庭教育走向科学化?
曾经我的一个大一学生,入学后不久,他的家长每周来宿舍帮他打扫卫生,走前还削好苹果,并留字条“苹果已经削好,放在……”。虽然在日常工作中,学校、老师也会对家长进行适当的提醒,对学生进行引导,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在学生工作中,我们认为有时候不是学生能力不行,也不是学生不愿意去做,而是学生家长不愿意放手,他们包办各种事情,他们的行为超越了职责,变成了剥夺孩子的权利。如何让家长放手,让孩子独立成长,有时也许只需要家长退后一小步,学生就能够前进一大步,但是家长很多时候却拉住学生前进的脚,害怕他们出错,担心他们受挫。因此,要教育、培养学生,首先要“教育”家长。
家访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同的家庭孩子的差异很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毫无疑问父母的言行举止、生活方式、自身素质和思想观念以及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大的影响。现代独生子女家庭很多,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父母的所有期望都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尤其在今天这样的知识经济时代,封建时代“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还影响着父母的教育孩子的方式,家长“望子成龙”期望值普遍偏高,
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固然离不开家庭教育。从胎教到婴儿的启蒙教育再到入学后的跟踪教育,如今到了大学父母依然不肯放手,很多家庭还是用以往的教育方式教育着大学孩子,甚至一些家庭溺爱、迁就、放纵,不知道如何科学的教育孩子。而且现代家庭的生活环境、教育背景、教育方式等方面参差不齐,孩子的差异也很大,到了大学这种差异性就更加明显。因此,孩子进入大学,父母的教育方式也应该有相应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成才、成人观念,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个性特征,家庭教育应该科学化。
(3)面对如此之多的大学生尤其是外地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家访?
上海大学现在外地学生也已经占到40%左右(其他学校外地学生比例更高),并且还会逐步扩大,面对这么一个大群体,如何进行家访?目前是以函访为主、电访为辅以及部分上门走访。对于外地学生,可以采取外地老师利用回家、探亲的时间(如节假日、寒暑假)对同地区或者临近地区的学生进行家访,并且打通各学院的关系,合理地进行资源整合,最终形成全校资源共享。
(4)如何保证足够的经费支持?
家访尤其是上门走访一般是利用假期开展工作,那么对假日工作的老师来说,应该给予一定的补助;与此同时,老师家访的路费、通讯费等费用由谁来支付?仅仅依靠学院或者学校支付,远远不够,那么就需要当地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当地政府部门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这样才能够解决家访工作的后顾之忧。
虽然对大学生进行普遍的家访存在很多困难,但是相信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随着家访工作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以及人们对家访的日益重视,一定会突破家访工作的瓶颈,从而更好的发挥家访对学生工作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暑期大家访;辅导员;大学生
“暑期大家访”活动是目前各大高校推行的一种制度,它的实施能够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迈向职业化、专业化,有效提升辅导员的工作水平。家访能够让高校辅导员进一步了解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和生活环境,拓宽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渠道,全面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
一、家访活动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因此本人制订了详细的暑期大家访工作实施方案。
(一)在家访过程中主要了解学生的家庭基本情况:家庭环境、生活环境、家庭经济情况等;
(二)辅导员反馈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动态等;
(三)根据不同学生介绍学院的相关政策,让学生以及家长全面了解学院,清楚办学特色,充分利用好学院各项政策;
(四)认真听取家长对学校、学院工作以及学生成长成才的意见和建议;全力配合学生家长提出的合理要求。
二、家访形式分析与总结
家访一般分为三种形式,书、电话访、实地访。放假之前,我向我分管的全体同学发送了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信中注明了护理系电话,个人电话,护理系邮箱,方便学生家长与我进行沟通与交流。电话访是针对边远地区的学困生、贫困生、单亲家庭等特殊人群进行交流与沟通。这里重点分析实地访。
(一)关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
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是通过贫困生库进行筛选,根据家访路线集中的原则,确定好每条路线的家访名单。贫困生绝大多数都来自偏远的农村,而高额的学费跟家庭实际经济状况相互矛盾着,因此他们一般承受的压力比较大。根据本次家访发现,大部分贫困生都比较懂事,不仅为家长分担家务,还都选择在暑假打工,为家长分担经济压力,或是凑下学期学费,或是挣点下学期的零花钱。由于本校属于三本院校,学费比较高,学生之间的贫富差距也比较大,因此导致有些贫困生有点心理压力,个别贫困生有自卑心理。因此,在家访过程中,作为辅导员的我们,一直鼓励学生要正视家庭经济条件,我们贫穷但是志向不能短,贫穷是暂时的,我们可以通过自己努力,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来提升自己以后的生活质量。同时一定要树立美好的理想,绝对不能因为一时的贫穷而消极懈怠。通过为他们讲解学院以往励志成才的故事来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还为他们介绍了学院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经济困难的学生都可以申请,这些岗位不仅能获得经济补助,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提高个人能力。国家助学金,奖学金,励志奖学金,三金也能为一些品学兼优的贫困生提供强大的经济支撑。
(二)关于单亲家庭的同学。
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导致心理失衡。他们常常感到孤独、忧虑、失望,往往情绪低沉,心情浮躁,性格孤僻。这种心态如不及时矫正,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性格扭曲,心理变态,严重影响其情感、意志和品德的发展。因此,单亲的孩子需要家长与老师共同关爱,在家,家长尽量与孩子多交流沟通,重视孩子情感方面的需要,多给孩子提供精神上的支持。在学校,老师也要尽可能的多与学生接触,多谈心,鼓励学生尽量多参加学院组织的各项活动,多与同学交流,打开自己,放下思想包袱,像正常孩子一样的生活。本次家访中,单亲学生占了一部分。他们平时可能表面上跟普通学生一样,但是他们的内心世界却很少向别人敞开,他们往往不愿意提及自己的家庭,很少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
三、家访工作思考与工作展望
(一)走出去——家访有利于全方位了解学生。
通过家访可以对学生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以前对学生的了解,主要源于他们在校的现实表现以及老师和同学的评价,往往会忽略学生的家庭环境及家庭环境对他们产生的影响。通过深入沟通,了解学生以前的经历和在家的表现,不仅能对学生有一个立体的、透彻的认识,而且还能够有效帮助自己以不同的角度和开阔的视野去认识学生、分析学生和帮助学生,做到因人而异,增强学生思想教育的针对性。
(二)引进来——家访有利于及时了解家长的意见和诉求。
家访是老师与家长的一个沟通纽带,家访不仅有利于强化家长对学校全新的认识,还能及时收到家长对学生、老师、学院最真实的反馈。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不可否认家庭教育在学生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因为家长掌握学生在家的第一首资料,辅导员老师可以针对学生所面临的问题与家长进行共同地沟通交流,形成共同的教育思路和方法。同时在与家长交流沟通的过程中,能够汲取到学生的一些真实信息,比如学生的兴趣爱好,脾气秉性,毕业后的志向等等,这样在以后的学生管理过程中可以因材施教,已达到事半功倍。
(三)家访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管理工作。
首先“大家访”活动的开展,让老师走进学生家庭,拉近辅导员与家长之间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学院老师对他的关爱。其次,辅导员与家长沟通学生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表现,能够准确了解学生及其家庭存在的实际问题,了解特殊群体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不稳定因素,这对心理不健康的同学,以及国家助学金的评定提供了最前沿、最真实的素材。暑期大家访工作的顺利完成并不是学校、家庭、自我教育的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我们建立的良好的“家庭与学校”联系会一直继续下去,建立“大家访”学生档案,通过上门回访、电话回访、短信回访、网络回访等形式做好学生的跟踪教育工作。而这些工作不一定只在暑假进行,比如电话访、书、网络形式的沟通三种形式完全可以在平时建立起来。家访是一种制度,但更要让家访成为一种习惯。
参考文献:
[1]孙卫平.浅谈高校家访工作的开展[J].人力资源管理,2010(3).
大学毕业后人生之路如何走,他选择去贵州布依族山寨民族小学当特岗教师
刘习聪1985年9月出生在湖南省安化县平口镇一个普通的农家,他从儿时起就梦想成为家乡的一名教师。2008年7月,刘习聪从贵州凯里学院毕业,他当一名教师的初衷没有变,可是选择的去向不是回湖南安化,而是去了贵州毕节山区。
原来,2007年10月,正在读大四的刘习聪随班上的同学到凯里山区的一个苗族山寨小学支教。山寨地处险峻的高山上,有的山道就像悬挂在悬崖峭壁上。这次支教20多天,让刘习聪震撼的是,他在村寨里看到的情景:村民住的大都是简陋的茅草屋,吃的是玉米糊糊和洋芋粥,许多孩子上不起学……刘习聪用苗语问一个小女孩:“小妹妹,你想不想读书?”小女孩闪着晶亮的大眼睛,用力地点点头:“我很想读书!”听了这话,刘习聪心酸得直想落泪。当时,他就暗下决心:大学毕业后,来这里当特岗教师教孩子们读书!
特岗教师是中央实施的一项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特殊政策,通过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县以下农村学校任教,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义务教育工作,逐步提高西部地区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2008年7月,刘习聪大学毕业。回湖南安化老家后,他没敢对父母说想去贵州当特岗教师。直到当年8月动身去贵州之前,父母才知道他的想法,急忙阻拦。刘习聪宽慰父母:“如果条件实在太差,我就马上回家。”
当刘习聪乘火车到贵阳,接着又转乘长途大巴来到毕节市,毕节的特岗教师招聘已过期。刘习聪硬是用自己的执着和真诚打动了市教育部门,以“必须到最偏远的学校任教”为前提条件,成为当年全市唯一一位没有经过招考的特岗教师,前往威宁彝族苗族回族自治县新依族乡宝塔村新发民族小学任教。
刘习聪至今清晰地记得,2008年8月8日他刚到学校时的情景:那天,他走了18里山路,才看到来接他的“车”。其实那是一辆小型农用拖拉机,车斗里还有牲畜粪便渣子。但就这辆“车”,还是校长借来的。到了宝塔村新发民族小学,刘习聪发现没有校门,围墙仅剩下断断续续的几个土堆。所谓校园,就是一个操场、3座楼,而且其中一栋教学楼和一栋教工宿舍楼,都已被鉴定为“危房”。只有另一栋教学楼还算像样,但教室里的桌椅都破旧不堪。由于地处高山深处,学校不通班车、不通电脑网络。
宝塔村气候恶劣,每年9月份就入冬,一直到次年3月山野还被冰雪覆盖。村里缺水,人畜饮用水要到很远地方去挑回来。刘习聪在日记中写道:“虽然心里有了准备,但这里的贫困程度还是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村民住的是茅草房,吃的是玉米饭,没有别的下饭菜。绝大多数村民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东西,甚至连洗脸盆都没有。”
刘习聪母亲不忍心儿子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工作,天天打电话催促他回家,甚至威胁“如果不回安化,就断绝母子关系”。2008年9月,家里为刘习聪联系好安化一所学校从事教师工作。父母让刘习聪的妹妹专程从湖南赶到贵州,给他办调动手续。妹妹一到刘习聪工作的学校,就被那里的艰苦条件吓了一跳。她与哥哥长谈了一夜,见哥哥仍想不通,决定第二天强行拉走哥哥的行李。
“这里的孩子需要我,我不能离开这里!”在刘习聪的坚持下,妹妹只好放下了手中的行李。在贵州的短短几天,妹妹理解了刘习聪的选择:“那里的人朴实热情,特别是孩子们对他的感情很深,我看了都被感动了。”
对刘习聪的选择,亲友们都极为不理解。2011年9月,刘习聪70多岁的爷爷,在刘习聪的姑妈和表妹陪同下,来到贵州刘习聪任教的学校,劝说刘习聪跟他们回家。刘习聪没有答应,他们失望地离开了。
一次家访往往要翻山越岭走几十里山路,他坚持把全校588个学生家庭跑了一遍
刘习聪到布依族山寨当小学教师,需要克服的困难不止是艰苦的生活条件。他刚到学校上第一堂课,班上只有一名女生会说普通话,因为这位女生曾跟着父母在广州生活过几年。靠这名女生当翻译,刘习聪度过了语言不通的最艰难头半个月。
没过多久,刘习聪发现,班上总有学生隔三差五不来上学。这是什么原因呢?他决定去学生家里家访。
刘习聪首先去的是一对双胞胎学生家。这对双胞胎当时12岁,由于营养不良,他们的身高如同八九岁的孩子。刘习聪通过家访了解到,不久前,这对双胞胎学生的母亲因患脑瘤没钱医治去世,他们面临辍学。看到双胞胎学生家里生活的困难,刘习聪心酸得流泪不止。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近年来,多媒体教学在各高校得到广泛的应用。将科学技术充分应用到教学中,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针对高校的篮球教学,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对学生学习也有着不利的影响。充分利用多媒体方式来进行篮球战术教学,可以将枯燥的战术理论形象地展示出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 我国多媒体教学在高校篮球战术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情况
在现阶段的多媒体教学中,虽然优点多多,但是其仍然存在一定的限制,尤其是在对篮球战术的教学中,更需要予以重视。受篮球运动本身的限制,传统的教学形式不能够很好地适应篮球战术的教学活动。篮球从根本上说,就是一种竞技运动,它需要的是真实的动作技巧与要领,需要的是能够真正地面临实战,这就要求对传统教学方法与方式进行改良。对高校的篮球战术教学在教学方式与方法上的改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战术学习能力与应用能力。
2 对多媒体教学在高校篮球战术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的实验设计
2.1 实验的对象
以某高校中的体育学院为例,将其整个体育学院中的全体在校体育生作为整个实验的实验对象。2012级的体育生共有66个人从事的是篮球战术专业。
为了能够证明多媒体教学在高校的篮球战术教学中得到了有效利用,就需要对本次实验予以一定程度的肯定。在此实验中,为了增加结果的真实性,我们将体育学院的全体篮球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随机分配,并将其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际的实验过程中,需要教师对两组实验的教学大纲、教学时间、课程进度进行认真地记录,并做出合理安排,使之能够同实验进度同步。
为了得到更适合的高校篮球战术教学的方式与方法,需要实验后的学生将篮球战术在实战中呈现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学生,进行一个公平的篮球活动中战术应用的实际情况的前期测试,并予以科学与真实地记录下来。在前期的测试之后,需要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对比与分析。这样就能够对多媒体教学在高校的篮球战术教学中的应用与在战术的组合上予以一定的阐释。具体实验如表一、表二:
表一:在进行教学实验前对两组学生在篮球战术理论知识方面的测试情况
组别 参与实验的人数 战术理论的成绩 标准差
实验组 33 55 2.64
对照组 33 61 2.88
表二:在进行教学实验前对两组学生在篮球实战演习中的成绩情况
组别 参与实验的人数 实战演练的成绩 标准差
实验组 33 65 2.55
对照组 33 60 2.23
在实际的实验过程中,需要对高校的学生在学习篮球战术的理论与实战两个方面予以一定的思考与重视,通过以上两个表格能够发现,其主要是对学生在实验前进行一次教学方法没有改良前的实况记录。这样一来,能够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学生在实验后,对两种教学形式与教学大纲进行对比,并发现多媒体教学能够在高校的篮球战术教学中得到更好地发展与提高。
总之,经由以上两张表的结果展示,发现在实验前两组学生在对高校篮球战术学习中的理论知识成绩,经过准确地计算能够得到P值大约为0.124,这个值域范围大于0.05,说明其所呈现的显著性差异不够明显。通常情况下,P
2.2 对多媒体教学在高校篮球战术教学中的研究方法
在对多媒体教学应用于高校篮球战术教学中的实验,需要予以许多科学的方法进行合理地研究与考察。比如,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据统计法以及直接对教学进行的实验法等。通常情况下,文献资料法是指通过对文献与著作进行查阅与记录的方法;专家访谈法是指通过对专家进行共同的探讨与其对这一问题的专业性理解相结合起来,对实验中问题的提出与改进予以科学有效的开展。在此次实验中,需要运用科学的计算软件对实验中所实际测得的数据予以一定合理与科学的统计工作。
2.3 对多媒体教学在高校篮球战术教学实验的设计过程与方法
2.3.1 实验的设计
通常情况下,在实验的设计环节中,需要对教学的大纲予以一定的要求与规范,能够把高校篮球战术中的教学内容予以一定地阐述与说明。在实际的实验过程中,需要对实验对象予以一定的心理教育,使之能够帮助实验的顺利完成。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做整个实验的过程中将组间的双盲性原则予以实际的贯穿作用,然后通过两组实验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最终得出结论。
2.3.2 实验的方法
在进行高校的篮球进攻战术课程之前,需要对多媒体教学予以目的与任务上的确定,促使学生了解其课件中的主要内容;通过投影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以学习空间上的思维战术;通过对多媒体课程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概述能力,使学生在篮球战术中存在的问题与战术的搭配上发表一定的见解。实验后,关于课外作业的布置,不但能促使学生将课件内容消化吸收,而且还能够对实战予以一定的科学指导。
3 对实验的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3.1 高校的多媒体篮球战术教学进行实验之后,对学生在实战中的成绩进行分析。
表三:多媒体教学融进篮球战术教学后对学生在战术的应用水平上的影响
实验类别 实验
组别 实验的人数 理论成绩 实战成绩 P值
实
验
组 实验前 33 55 65 0.000
实验后 33 88 91
对
照
组 实验前 33 61 60 0.250
实验后 33 70 68
通过对表三中的内容进行合理与科学地分析,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之后,都在对篮球的战术应用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表格中明确指出,实验组经实验前与实验后的成绩检验后得到P值大约是0.000,能够发现此时P
3.2 多媒体教学法在实际的实验过程中对学生在篮球战术上的影响
多媒体教学在高校的篮球战术中的应用,促使其突破传统教学上的单调与乏味。通过多媒体的作用,将图画立体化,使之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在思维中构建出空间的结构,从而对篮球在进攻的战术上予以一定的原理相协调。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成绩上的提高程度看,其在数值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4 结语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主题,在高校全面推进教育改革的进行中,如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以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就当前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解进行分析,提出了完善体育教学的一些合理化建议,希望为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体育教学;大学生;心理调解;改革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快发展,大学生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心理上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近年来由于大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案件越来越多。更有资料表明,在我国80年代中期,23.25%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90年代上升到 25%,近年来已达到30%。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何开展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调解,是关系到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责任。警官院校的学生处于大学生向警察过渡的时期,较一般大学生有着不同的特点,需要更强的心理素质,本文就警体教育对大学生的心理调解进行研究。
1研究对象
以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查阅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方面的书籍,阅读中国知网上近年来相关的论文与资料,总结当前研究的进展与存在问题,为本文的写作提供参考。
2.2专家访谈法
就全国警体教学的专家进行访谈,咨询专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调解的意见。
2.3问卷调查法
就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随机抽取学生300名,其中男生200名,女生100名,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95份,回收率98.3%,有效问卷293份,有效率99.3%。
2.4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本研究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
3结果与分析
3.1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自我评价分析
对大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现状自我评价调查,从表1的结果来看当前大学生对自己的心理健康情况并不是十分了解,仅有11.6%的学生对自己的心理健康非常了解,有16.4%的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情况,有高达46.1%的学生一般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情况,有25.9%的学生不了解自己的心理现状。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心理健康也成为人们关注的方面,如何引导大学生关注、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是今后高校教育要考虑的问题。
3.2警察院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调解的作用分析
警察学校的学生较比一般高校学生有着显著的差异,警察院校的学生专业课较多,学习压力大,学校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要求严格,学生训练非常艰苦,有很多学生常常处于焦虑当中。而体育教学可以很好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调解,塑造健康的心理。由于体育课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通过体育课教学,可以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使学生形成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同时,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有很多自身情绪和情感的体验过程,学生可以通过体育运动来缓解紧张的心理,化解大学生的不良思想情绪,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通过体育课中的团队合作可以提高大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在团队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有利于缓解因学习产生的焦虑。可以说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解作用还是很明显的。
3.3警察院校体育教学中心理辅导存在的问题分析
为了解当前体育教学中心理辅导存在的不足,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表2的结果可以看出,有48.8%的学生认为体育教学心理教学内容较少,有21.5%的学生认为是教师的教学水平差,心理辅导能力不足,有19.1%的学生认为体育教学中心理辅导内容落后,不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从这些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当前体育教学中心理教学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由于警察院校与普通高校有着明显的区别,警察院校是为培养警察做人才储备,体育教学内容多是以格斗、散打这些实用性较强的项目为主,对学生要求比较严格,而对学生心理辅导相对较少,这样的体育教学不利于学生心理问题的辅导。
4结论与建议
4.1当前大学生对自己的心理健康了解较少,缺少心理方面的健康辅导。
4.2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4.3体育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4.4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体育课教学应该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评价标准,掌握心理健康的调解方法,使学生可以及时的对自己的心理进行调解,从而预防和排除心理障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
4.5对现行的体育教学进行改革,体育教学要以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体育教育要包含健美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提高自我调控心理的能力。
4.6加强体育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体育教师心理健康辅导的能力。体育教师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水平,健全的心理素质,加强体育教师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学习,更新教师的教学理解,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全方位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使体育教师更好的投入到工作当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刘衔华,全宏艳,蒋湘祁,蒋艳华,罗军,刘芳.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显性课程效用的实证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04).
[2]陈东勇.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探析及应对措施[J].文教资料,2010(24).
[3]周勇.浅谈大学体育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大众科技,2009(12).
[4]金勇,严红玲.高校体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探索[J].科技致富向导,2011(11).
[5]饶丽.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活动[J].文学教育(中),2010(09).
【关键词】专职辅导员;专业化素养;管理与服务
我国的辅导员制度经历了五十多年历史的发展,辅导员的工作属性也开始由单纯的管理工作向教育和管理双重属性拓展,学生工作的内容是复杂的,除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学辅助员之外,还有主要从事教学工作之外的专职辅导员。学生的思想劳动和生活的教育与管理,校内外文体活动、科技活动、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的操行评定,家访等社会联系工作等都少不了专职辅导员的辛苦努力,上述工作的顺利完成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得以正常有序的进行。可以说,专职辅导员是学校的剂和调色板,在学校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高等学校设置专职政治辅导员在中央文件中第一次正式提出是在1961年,经中央庐山工作会议讨论通过了《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中明确指出:“为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在一、二年纪设政治辅导员和班主任,从专职的党政干部、政治理论教师和其他青年教室中挑选有一定政治工作经验的人担任。同时,要逐步培养和配备一批专职的政治辅导员”。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加快,尤其是高校近些年来制度改革,专职辅导员已经成为高校育人的一个重要环节,努力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结构合理且相对稳定的高校专职辅导员队伍,既是改进和加强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所在,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
一、对专职辅导员特色教育的理解
(一)专职辅导老师职责和功能
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辅导员还没有出现专业化或分工很细的分类,从业人员也相当不稳定。一般意义上的高校辅导员包括专职思想政治辅导员、青年教师兼辅导员、研究生助理兼职辅导员和高年级学长辅导员几种类型。随着近些年来高校制度改革、学生就业压力大、学生心理问题增多,对学生心理辅导、就业辅导逐渐被各高校所重视,有些高校在学校层面或院系层面设专职辅导员,专职辅导员的人数也在日益增多,对专职辅导老师专业化要求也越来越高。
各高校应加大专职辅导员培训力度,对不同类型院校进行分类指导,特别要适当增加高职高专院校和民办高校辅导员的培训培养机会。专职辅导员专业化培养必须首先明确专职辅导员的职责和功能,进而从职责和功能的需求出发,对专职辅导员提出专业化培养。专职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和功能:
1. 负责本班级学生的思想、学习、劳动和生活的教育与管理,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制定并实施班级工作计划,做好班级工作总结。
2. 运用多种形式向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教育,使学生逐步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好的行为习惯,创建文明班集体。
3. 负责班级早读、晚自习等出勤率及纪律,保证本班级正常的教学秩序。会同任课教师,教育、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习成绩,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4. 指导并帮助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文体活动、科技活动、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学生上好体育课,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协助学院贯彻体育与卫生工作条例。
5. 做好学生的操行评定,在有关部门领导下做好学生的奖惩工作,处理好本班级的偶发事件。
6. 做好家访等社会联系工作,配合学校开好家长会,努力争取家庭和社会对班级工作的支持。
7. 联系、邀请任课教师共同商量班级工作,协调各学科关系,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二)管理意识
专职辅导员教育管理内容包括青年学生的一般性、常规性教育管理和多元素、深层次的引导帮助。要求辅导老师不仅仅凭借自己的经验和认识,还要以专业化的知识为基础,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引导并且逐渐形成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
坚持“以人为本”“态度决定一切”的工作理念,有效的与学生沟通,热爱学生,并且以身作则,公平公正,树立精细服务、精确管理、精心育人的服务意识。同时端正辅导员自身工作态度,坚持“白金法则”和“黄金法则”的待人处事原则。
(三)服务意识
专职辅导员应力求做到真心、爱心、细心和耐心,严格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和文化修养,提高从业的认知能力、技能素养、心理素养、道德素养、人文素养、人格素养等多方面能力。
二、专职辅导员专业化培养
专职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与提升相结合、普遍与重点相结合的积累过程。在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中,要科学合理的减轻、减少辅导员的非专业化上作的工作量,侧重于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来处理学生的各种问题,这既是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出路,同时也给予了学生最有效的帮助。
(一)专职辅导员职业素质专业化
1. 政治素质
辅导员是党委委派的高校基层政治工作承担者,核心任务是做好学生的政治工作,确保大学生成长的政治方向。而政治性是专职辅导员工作的根本属性,专职辅导员是学生政治上的向导、思想上的益友、道德上的楷模,思想政治工作是专职辅导员的工作重点内容。专职辅导员也必须提升自身的政治素质。
(1)专职辅导老师应该拥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深厚的理论基础,认真学习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知识,深入了解党的各项路线纲领和方针政策。从而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通过正确的理论指导使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
(2)专职辅导老师应该拥有较高的思想觉悟。政治水平的高低并不能完全决定辅导员工作的好与坏,将理论变为推动实践的动力,才能真正提升专职辅导老师的政治素质。
(3)专职辅导老师应在工作中注重加强自身的修养,培养良好的品德风范和工作作风,发挥表率作用。
2. 心理素质
专职辅导员工作具有复杂性、繁琐性,而且工作中会不时遇到一些突发状况和危机事件,这都要求辅导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要注重加强自身心理素质的修养和磨练,在工作中学会自我控制和适时转换,时刻以饱满的热情面对问题、解决危机。
3. 业务素质
作为专职辅导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多学习,多了解,取长补短,坚信“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改变心态”。同时通过日常的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业务素养。
4. 专业素质
作为高校专职辅导员,必须掌握全方位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处理各种学生问题,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政治学、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艺术学等)。
(二)专职辅导员职业行为能力专业化
1. 组织管理能力
管理能力是指组织者能否提高工作效率的水平高低。专职辅导老师的管理能力包括制定计划的能力、执行计划的能力、评估计划的能力。专职辅导员是学生事务的管理者,其管理能力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工作的绩效。
2. 沟通交流能力
专职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实现良好的沟通交流,发挥辅导员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作用,是辅导员把握信息、行使职能、做好工作的关键。专职辅导员每天都会面对许多不同的事情及突发状况,可以说每天与学生间的沟通和交流是专职辅导员工作本身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专职辅导员在进行思想沟通时要注意语言运用的艺术,语言艺术运用得好,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相反,如果不注意语言艺术的运用,往往会在无意中出口伤人,产生不必要的矛盾。
其次在沟通过程中,平等是赢得尊重的前提,真诚是沟通的桥梁,双方以诚相待,彼此建立信任感,结成深厚友谊。
最后切记师生沟通交流过程并不能简单理解为教师替学生出注意、想办法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自己想清楚问题的关键所在,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思考与实践中得到锻炼与提高,变“授之以鱼”为“受之以渔”,
同时也避免了谈话过程成为教师替学生操心、担忧,而学生无危机感的情况。
3. 辨别决断能力
现代生活日益复杂化,学生的生活环境及面对的事务日益复杂化,直接导致专职辅导员工作也日益复杂化。要在复杂的工作环境、工作对象和工作内容面前依然很好的开展学生工作,需要专职辅导员拥有较强的辨别能力。专职辅导员的辨别能力直接体现为辅导员对事务辨别的准确性以及辨别速度。辨别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需要建立在扎实的知识基础和经验基础之上,通过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有针对的进行辨别能力的训练。一个好的专职辅导员需要在短时间内迅速的做出正确判断,从而提高辅导员工作开展的绩效。
面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突发状况和危机事件,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针对事件发生时的具体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处理。专职辅导员的决断能力体现了专职辅导员对事态和局面的掌控能力,坚决、果断、干练的处事风格有利于专职辅导员建立自己的威信,增强专职辅导员教育工作对学生的说服力。
4. 创新能力
在高校迅速发展、呈现多元文化的今天,学生工作者必须具备创新能力。作为高校的专职辅导员,要通过创立新的教育模式、构筑合理的知识结构、加强创新的实践等措施切实提升学生工作的创新能力,推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
“创新能力”是在进行创新活动中表现出的能力及各种技能的综合表现。专职辅导员创新能力的构建应该从推动学生工作开展以及取得工作实效上去考量,包括工作中的创新意识、构筑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应用知识能力、加强创新的实践,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瑜.论高校辅导员的创新能力及其培养[J].文教资料, 2007年27期.
[2] 金轶皓.如何提高辅导员沟通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 2011年12期.
[3] 翁铁慧.高校辅导员理论与工作实践指导[M].中国福利出版社,2004年版.
[4] 杜娟.高校辅导员职业行为能力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8.
【关键词】非体育专业 网球裁判 裁判规则
【中图分类号】G8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1-0094-02
随着网球运动的普及和发展,网球作为一项体育运动越来越受到广大高校学生的喜爱。在非体育专业高校组织网球比赛中,裁判员完全由教师担任是不可能的,更何况并非所有的体育教师都能胜任网球裁判工作;而与此同时,又有一些学生渴望学习裁判技术、想成为一名业余网球裁判员。在这种双向需求的情况下,培养一支由学生组成的网球裁判员队伍,势在必行。
一 非体育专业学生网球裁判员培养过程中需解决的问题
1.加强基本规则训练
由于高校客观条件的限制,造成有些学生在实践中养成了不良的习惯,直接导致了手势、术语的不规范,从而也降低了学生裁判员现场的发挥。如果这些得不到及时的指正,这些错误必定会日积月累后定形在学生身上,使他们在裁判生涯中只是昙花一现,很难有更好的发展。相比体院学生,非体育专业学生的劣势不言而喻。要想有朝一日成为一名优秀的网球裁判员,就必须从刚开始学习起就从思想上、体能上、心理素质上、技术上打下扎实的基本功。这不仅是要学生对此事业感兴趣,更要有教师将学生的兴趣化为志趣,就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从思想上统一认识,在基本功上狠下功夫。
2.培养学生兴趣
网球裁判员在我国多为业余,是靠自觉性来坚持学习和工作的。如果要立志成为一名高水平的网球裁判员,就要投入和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其中个人对这项事业的热爱和自身投入将直接影响到一名业余裁判员的成长。对于高校网球教师而言,如何培养非体育专业学生对网球的兴趣,进而产生对网球裁判的兴趣,让这些学生关注裁判工作并有信心、有决心将他们的选择进行到底,是一名网球教师对学生培养过程中责任心的具体体现。
要将非体育专业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网球裁判员,首先应做好网球裁判员的理论教学,让学生理解网球规则与网球裁判法。因为他们面对的多是基层网球比赛,球员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所以裁判员只要判好场上明显的得失球,就能控制好整场比赛,但如果对学生裁判理论的教学过于简单,将起不到直接的教学的目的。(1)新裁判员往往忽视经常出现又直接影响比赛结果的细节问题,仅仅单纯的报分数,而不是用规则去判断、用心去衡量比赛,如果这样执裁不但会影响运动员发挥,也不利于以后裁判工作的发展。(2)匮乏的理论知识不利于学生裁判深入学习,并在以后的工作中难以自我总结和实现自我提高。(3)当学生离开学校以后仍想参加网球裁判工作,而没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会为他们学习最新的竞赛规则带来不便。
3.实践总结与再学习
当学生经过一定场次量的临场执裁后,或多或少会暴露出一些问题,有些问题,教师能够在现场第一时间向学生指正,譬如报分术语的错误、误判球的处理、干扰比赛重赛的解释等;而有些问题,多是学生对网球规则的理解不深造成的,为纠正学生的这些错误就要求学生对规则有深刻的认识,对网球运动的精神有进一步的了解。针对赛场上一些有共性的、典型的问题,可以组织学生集中讲解,也可以聘请一些高水平的裁判员与学生座谈,彼此交流,增强学生的理论认识水平。
对于一名网球裁判员而言,不断地总结和再学习是完善自我临场执裁能力和水平的必由之路。高校非体育专业学生,他们有着较高的领悟能力和自学能力,能够运用所掌握的规则理论对突发事件进行合理的分析。建议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的形式不要拘泥于传统的方式,可以是师生间的讨论与共同研究。这种谈论式的自主学习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提高自主分析问题的热情,也为学生今后从事裁判工作养成与时俱进的学习习惯打下基础。
4.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非体院学生的体育活动无非是课内的体育教学与课外学生自主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最主要的还是学生的课外活动,课堂教学无非是教会学生如何活动。在课内因受到整个教学计划和教学时数的限制,给学生裁判临场执法的机会是极其有限的,更何况并非每个教学班都有学生裁判,不同的教学进度反而会给整个教学计划带来负面影响。要弥补这种不足,也为了在实践中锻炼学生裁判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技术能力,提高学生的裁判水平,就需要依托学生课外活动的广阔空间。不同学校间网球协会的比赛能为学生裁判展示自己裁判能力搭建很好的舞台。
二 有效培养非体育专业学生网球裁判员的建议
第一,高校体育教学部和学生会应更多地开展网球文化的普及工作,在校内成立老师与学生网球协会,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校内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或教师与学生的正规的网球比赛,在比赛前对学生进行网球裁判员的选拔与培训,也可聘请高水平裁判员到校讲学,编写统一的网球裁判培训教材,组织学生系统学习理论。
第二,组织学生外出观摩各种级别的网球比赛,让学生感受高水平网球裁判员在执裁过程中体现的风范和气质、工作方法和应变技巧,使学生对网球裁判工作有更深入的了解。
第三,配合高校体育教育和学生业余活动的特点,多安排学生走出校门,与不同学校的学生进行有益的交流。在比赛过程中安排学生进行裁判工作,在临场实践中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找裁判的“感觉”,积累比赛临场经验,提高学生裁判水平。
第四,重点培养优秀学生裁判员,根据《裁判员技术等级制度》的有关规定,凡符合要求的,可向上一级网球协会和市区体育局报批等级裁判员,获批准的学生应授予其等级证书。
参考文献
[1]许立群.浅论网球运动的中国特色[N].人民日报,2004.5.26
[2]宋奇男.网球运动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7)
[3]薛欣.网球运动在高校快速发展的多因素分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4)
[4]赖炳森.1993~2000年我国网球科研现状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