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8 15:27:1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电视教育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误区之一
某些带有迷信色彩的内容在幼儿动画节目中屡屡出现,有害于幼儿的心理健康。例如,我的孩子和她同班的小朋友们最近经常说某某处有“鬼”,以此来相互吓唬、取笑或吓唬自己,而且能描述出“鬼魂”的某些特点,如鬼的体型是可变的,可以从门窗缝里进出,可以钻墙壁,能飞行等等。原来,孩子的这些令人吃惊的“知识”来源于某省电视台的幼儿节目中播放的一个关于“鬼魂”的故事。虽然故事里这个“鬼魂”被描绘成对人无害的、好心肠的幽灵,但最终还是使孩子们相信世界上有鬼的存在。还有些节目专门讲述魔鬼和巫术的故事,使鬼神在孩子幼稚的心灵中占了一席之地。孩子对电视节目的信任和依赖往往超过对父母和教师的信任和依赖,因此,这些不健康的节目内容有可能使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难以从脑海中将鬼的形象和概念彻底抹掉,造成心理发展的终身遗憾。英国经验论学者洛克早就指出,儿童的心灵像一块“白板”,还没有沾染尘埃和污点,可以任你写上最美的图画,只看你用什么方法教育他。他说,儿童不知道世界上有妖魔和鬼怪,而且对鬼怪的观念与黑暗和光明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如果一位女仆经常告诉儿童黑暗里有鬼怪,他就有可能难以将鬼怪与黑暗分开。某些动画片的不健康的内容正好起了这位“女仆”的作用,对幼儿的心理发展产生了误导。
误区之二
一些“科幻”动画片失去了科学性,成为毫无教育价值的空想。科学幻想应该符合现实发展的规律,是人们向往并且有一定实现可能性的幻想。如果幻想脱离现实发展的规律,毫无客观基础和可能性而言,它就成了空想。沉溺于空想之中,不愿进取,不愿劳作,不辨真伪,像“守株待兔”者那样幻想送上门来而被饿死,对人的身心发展是极为有害。有的动画充满了冒险性、离奇性的荒误情节,却很少有科学性和智力开发价值;有的动画片除了打斗、攻击以外,看不出有什么意义和价值。模仿是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模式,这些荒诞的空想和攻击很容易使极为幼稚、单纯的幼儿盲目模仿,机械地学习,对幼儿的语言和行为的发展产生很大的不利影响,甚至会影响一个人的终生发展。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让一组八九岁的儿童每天花一些时间看具有攻击的动画节目,而另一组则在同样的时间内看没有攻击的动画节目,结果表明,看过攻击性动画节目的儿童的攻击性增多,而另一组在行为上则无此表现。在10年以后的追踪研究中,这些儿童已到了十八九岁,看过攻击性动画节目的儿童仍具有较多的攻击,犯罪率也比另一组高。我国也有一些儿童由于盲目模仿而导致严重后果,例如:有的幼儿模仿电视节目中的“飞行”或“跳跃”而摔伤、摔死;有的幼儿因模仿电视节目中的“枪战”而误伤了自己的亲人;有的少年儿童将人误伤,还抱怨受害者没有电视节目中的人物耐打等等。
误区之三
动画节目播放时间的安排不合理,不利于幼儿学习自我控制,有害于幼儿的身心健康。一是有的电视台每次播放动画片时间太长,使幼儿长时间保持身体某种姿势,眼睛盯着电视屏幕上光怪陆离的画面和强光浓彩的闪耀,对幼儿的身心健康,特别是视力造成损害。例如,某省电视台幼儿节目中从晚上6:30到7:30连续播放动画片,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孩子的心理随节目的内容的发展起伏而变化,大样不仅有害于幼儿的身心健康,而且也妨碍成人看其他电视节目,导致争频道等不愉快的发生。二是利用诱导性语言,吸引孩子连续看电视,例如,有的电视台在动画节目中播放广告或一段节目播完时,电视里会说:“小朋友,别走开,我一会儿就来。”不利于培养他们的时间观念和自制能力。三是在播放动画片期间播放一些有关幼儿消费的言过其实的广告,引诱孩子向父母提出购买请求,强化了孩子的不正常的消费欲望。甚至使某些孩子对一些食品形成了依赖心理,导致偏食,吃饭食欲减退,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不利。
误区之四
电视教育是今后教育发展的趋势,让孩子接受电视是为今后求知奠定基础。
多媒体教育是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而电视教育更是其中重要手段之一。根据一项调查报告显示,我国4~14岁的少年儿童平均每天接触电视的时间为2小时22分钟。从幼儿园到初中毕业的12年时间里,儿童接触电视的时间长达1万多小时,远远超过他们学过的任何一门课程的时间。
未成年人所受到的来自电视的冲击和影响不容小视。在未成年人的团体中,婴幼儿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认知能力是所有能力、技能、情感、行为习惯发展的基础,是今后学习求知的基础。
反驳 中国的儿童电视教育依然是一种不成熟的教育手段,不应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手段。
自从1929年在英国试播电视,迄今仅80年左右。而中国儿童电视节目出现的时间则更晚,1958年中国诞生了第一个电视节目,中国儿童电视节目也随之诞生,迄今仅50年左右。相比传统的书面阅读、口传身教的教育方式,中国的儿童电视教育无疑还是襁褓中的婴儿,从节目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来看,中国儿童电视教育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特别是婴幼儿电视节目还是一片尚待开垦的沃土。
虽然随着世界儿童电视节目和教育多媒体的引进,如《巧虎》、《小小爱因斯坦》系列,丰富了婴幼儿的电视教育市场。但是,迄今为止没有任何确凿的数据显示电视对于学龄前儿童的智力发展有哪些明确的作用。可见将孩子交给一种尚未得到学术界普遍认同的手段,又未得到深入开展理论探索的手段来开展教育行为,实在不是什么明智之举。
电视教育能拓展孩子的眼界,增长孩子的见识。
首先,孩子的成长需要大量的信息。一般而言,信息的获得主要靠两种方式――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我们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但是人这一辈子可以直接感受的经历是有限的,人主要是靠间接经验来获得知识,而电视恰恰具有大信息量的特点,并且它获得信息的速度要比书本方便、快捷,不受识字能力的约束,尤其适合于尚不识字的婴幼儿进行学习。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对儿童的视野和见识的要求较之以前高了许多。而儿童电视节目可以从小帮助孩子接受大量信息,培养儿童看新闻、懂新闻、从新闻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其次,电视能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来开展教育,能让孩子在轻松快乐中得到教育。堪萨斯大学的心理学家马维尔・赖斯博士同心理学家达夫纳・勒密希一起观察了12~18个月的孩子同他们父母一块儿看电视的情况,他们证明了看电视有助于孩子掌握语言表达能力。
反驳 电视教育恰恰在束缚孩子的大脑,减退孩子的能力。
首先,一个人的能力不是取决于其信息量的多少,而是取决于其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如今,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确实让世界变小,各地的人们都从中受益,可以说获得信息已经不是难题。但是当信息输入达到一定程度,收益递减法则就开始起作用了。信息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就不再有所帮助,反而开始制造混乱,增添压力。目前我们要做的恰恰是要教会孩子如何筛选信息而不是获得信息。
其次,电视教育效果的获得是以牺牲孩子大脑发育为代价的。
如果用被动性的看电视活动取代了儿童主动的参与活动,会使孩子的脑部缺少刺激发育。生理和心理学告诉我们,电视本身对脑神经和所有感官有麻木作用,它与吸毒有相似之处,因此看电视也会上瘾。因为看电视时脑波是Alpha 波,比平常的Beta波慢,左脑尤其没有反应,只有右脑接收画面和情感的信息。广告利用这个弱点来推销产品,因为它不必以理由来说明,只要借着生动的画面和简短的句子来吸引人,小孩、大人都会像被催眠一样地去买。
电视节目为孩子们提供交流的话题,有助于增进孩子与人沟通能力。
电视活动已经成为当前一代成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知道,人与人沟通的有效进行需要以共同的知识背景和文化背景为基础。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0~3岁的婴幼儿不仅开始接触电视,而且看电视这一活动已经成为他们成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2004年我国学者在南方某幼儿园以询问的方式对300位3岁左右的小班儿童进行了收视特征调查。数据显示:有近30%的儿童每天有1~2个小时玩耍,同样有近30%的小朋友表示每天有1~2个小时看电视的时间。我们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儿童每天玩的时间,主要选择“看电视”这一活动。
由此可见,我国0~3岁的婴幼儿,基本上是对电视充满依赖、信任和喜欢的群体。因此,给孩子看电视和动画片,无疑会提供孩子沟通的话题,增进孩子沟通的能力。如果您孩子的朋友都在谈论“巧虎”,而您的孩子却因为不知道、不了解而无法加入那个交流团体,并感到孤独时,您难道不会感到担心和自责吗?
反驳 沟通能力的建立主要是靠练习,而不是看电视。
首先,儿童教育研究告诉我们,培养孩子与人沟通能力,关键是练习,而不是看电视。研究告诉我们,培养孩子的与人沟通能力,关键是培养孩子良好的逻辑思维语感能力和逻辑思维语言基本表达能力。而语感和语言的获得,主要是多听,多说,多交流,这就恰恰需要孩子走出家门,离开电视。不错,电视可以给孩子话题,但是很可能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给孩子看电视的结果,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美好,更可能是前面第二点所说的,电视让孩子上瘾,结果把孩子束缚在电视前,失去了大量演练沟通能力的机会。
其次,孩子间沟通的话题不可能局限在电视。
很难想象孩子间除了电视里的节目之外,不存在其他的话题。比如,糖果、玩具、一次有趣的经历,包括父母,相信都可能是孩子有趣的话题。
最后,看电视并不是目前中国孩子“玩”的主要内容,很大程度上孩子看电视与否与家庭有关。各种资料显示,父母的习惯影响和决定着孩子的习惯。孩子看电视多少还与家庭居住条件和经济收入有关。
看电视可以给家长腾出自由时间的同时,减少0~3岁孩子的危险机会。
许多主妇抱怨有了孩子之后,自己没有自由的时间,或者部分家长说自己实在无法解决既要照顾孩子又要料理家务的矛盾,并且如果一直让孩子保持活跃状态,家长无法在体力上胜任照顾孩子的角色。最后,这些家长又不约而同地发现当孩子看电视时,往往会非常专注,可以长时间地一动不动。因此给孩子电视后,家长就可以获得大量自由的时间,孩子也很安全。
反驳 家长的自由不能以牺牲孩子的健康为代价 。
首先,电视伤害孩子视力发育。研究表明,电视的荧光闪动每秒50~60次,超过我们神经系统所能跟上的每秒20次,同时因为光线是直射光,不同于我们所熟悉的反射光,眼睛自然停止反应,眼球是在止静状态,视力完全靠眼球的频动来调整焦距,看电视造成视力衰退可想而知;德国某些医院已有专门治疗被电视伤害的儿童部门,一般父母不会想到孩子的睡眠不安、消化不好、心脏跳动不规律、情绪暴躁、疲倦、做事玩耍容易厌倦、吸毒、饮酒、学习困难、手脚不灵活、注意力不能集中等与看电视有关,欧美的一些父母已找出这些问题所在,开始“戒”电视。
其次,电视大大减少儿童的想象力。因为儿童是借着“假想”的游戏和听故事时的想象来促进想象力,同时,儿童的肢体活动促进意志力的形成,如果缺少活动,则到少年期会觉得生命无意义且没有目标,做事也心有余而力不足。
专家点评
比较上面这些观点,你一定已经对于“是否要给孩子电视?”这个问题已经有了答案,如果你依然想要给孩子看电视,我只能引用一些专家的话给您建议:
第一,美国儿童教育学家麦德里奇曾说:“我们虽然不能肯定,看电视这件事对于儿童究竟有什么样的影响,但不可否认,它的确不是一个教导‘社会人’的适当工具,也不是使用时间的最佳方式。更进一步来说,我们虽然找不到太多证据来证明电视具有不良的影响,但是反过来看,我们也看不出它有什么好处。那些看电视的时间,可以用在其他许多对孩子们身心都更有意义的活动上。”
第二,如果您真的打算给孩子看电视,那么史丹勒博士所创的沃道夫教学系统认为也许十四岁以后可选择性地看一些特别节目。
第三,如果您坚持现在就要给孩子看电视,那么儿童心理学家在如何指导孩子看电视问题上提出如下建议:
有计划地收看电视节目。
教育小孩子分辨电视节目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不要让孩子以看电视为借口而不参加其他的活动。
利用敏感性的电视节目主题引导孩子讨论提高理解能力。
拆穿电视广告的欺骗手法。
帮助儿童学会控制看电视的时间。将儿童每天看电视时间控制在1小时以内!
帮助孩子理解电视节目的内容。家长最好陪着并作适当讲解,看完之后让孩子重复一遍看到的内容,锻炼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为了一份希望,倾心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王淑艳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1988年进入扎赉特旗农广校,2007年9月起任校长。扎赉特旗是农业大旗,也是全国贫困旗县之一,农牧民整体素质偏低。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让王淑艳认识到,扎赉特旗要想转变面貌必须走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而首当其冲的是要系统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提升当地农牧民的能力和素质。打定主意后,王淑艳开始默默行动。她身先士卒,克服各种困难勤奋工作,带领学校建设乡村级培训基地,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途径,并先后承担“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培训”、“新型农民培训”、“退耕还林农户技能培训”、“科技入户示范户培训”、“科技示范县示范户培训”等项目,平均每年深入乡、村、农户家中达80多天。学校每年培训学员总计12万人次,系统培训的学员3000多人次。通过王淑艳和同事的不懈努力,扎赉特旗培育了大批综合素质高、生产经营能力强、主体作用发挥明显的职业农民队伍。他们中有的成为科技示范户、种田能手、致富带头人,有的走上了旗农业系统的领导岗位。扎赉特旗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逐步深入人心。
回想起这20多年的不懈努力,王淑艳感慨道:“看到农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粮食丰产丰收,家庭生活水平有那么大的提高,这些年的努力辛苦就没白费。”就是凭着对农牧民的这份情怀,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扎赉特旗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智力支撑的这份努力,王淑艳受到上级部门及农牧民的一致好评,先后获得全国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先进个人、广播电视教育先进工作者、农牧业科教工作先进个人、农牧民科技教育培训优秀校长、扎赉特旗劳务输出先进个人、扎赉特旗农业系统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为了一个理想,推广先进农业实用技术
在王淑艳心中始终描绘着一个扎赉特旗农业的理想状态,那就是现代农业技术普遍应用、农民粮食丰收、家庭收入明显提高、农民生活幸福和谐。为了这个理想,王淑艳20多年来坚持奋战在农业生产一线,深入田间地头,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推广农业先进技术,取得了显著成绩。
王淑艳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广玉米地膜覆盖的新技术。她深知,一项新技术的推广历程是非常漫长和曲折的,没有耐心和决心根本不可能完成。她始终坚持搞试验示范,每年备春耕都组织农民培训,讲解益处,让农民打心眼里接受了这项技术;到播种的时候她更是连续在田间地头指导,和农民一起播种、管理。天道酬勤,地膜覆盖技术日渐成熟,得到了农民朋友的普遍认可。2013年,扎赉特旗遭遇了35年罕见的低温春涝等自然灾害,玉米播种期比往年推迟了10天左右,在这种不利情况下,地膜覆盖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全旗实现玉米地膜覆盖播种30万亩。预计比直播亩增产近300斤,实现玉米增产9000万斤,按每斤0.8元计算,将实现增收7200万元。
在推广地膜覆盖技术的同时,王淑艳发现农民使用玉米种子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为解决这一问题,她开始致力于推广玉米高产高效新品种,引导农民科学引种。通过近3年的试验示范和小面积试种,成功推广玉米新品种先玉335近100万亩,作为扎赉特旗南部地区直播品种、中部地区覆膜品种,实现了品种统一、稳产高产,同时也形成了玉米地膜覆盖栽培、优良品种当先、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及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等生产技术集成。这期间农民的粮食丰收了,经济效益提高了,她的脸却晒黑了,人也累瘦了。由于业绩突出,王淑艳2009年获得“深入生产第一线做出突出贡献奖”、2010年被扎赉特旗人民政府评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优秀技术指导员”、2013年荣获“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神内基金农技推广奖”。
为了一份价值,积极参与农业科研课题研究
通过不断探索研究并将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王淑艳实现着一名农广人的重要价值。这些年来,王淑艳始终积极参与农业科研课题研究。先后参与承担自治区农牧业厅20万亩水稻配套生产技术推广项目、30万亩无公害优质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推广项目、兴安盟旱作花生无公害节本增效新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百万亩农作物病虫草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综合植保技术等课题研究,并分别获得自治区丰收计划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借助科研课题研究累计推广水稻旱育稀植配套技术2万亩,亩增收150公斤,稻农增收700万元;成功推广脱毒马铃薯配套栽培技术3万亩,马铃薯增产1117万公斤,增收782万元(每公斤0.7元);成功推广旱作花生无公害节本增效新技术2.6万亩,亩增收420元,实现增效1000多万元;农作物病虫草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综合植保技术新增应用玉米160万亩、大豆10万亩,新增玉米单产30公斤,大豆10公斤,总增产玉米4800万公斤,大豆100万公斤,新增纯效益玉米7770.8万元,大豆283.16万元,总增纯效益8054万元。这期间王淑艳还参与扎赉特旗大豆“垄三栽培”技术推广课题研究,对大豆生产现状进行调研,形成调研报告,为扎赉特旗大豆生产提供配套技术,为种植业调整提供科学依据。在总结科研成果的同时,出版《植保技术与农药管理》、《农药及使用技术》两本专业著作。
目前,县级农广校在开展农民教育培训过程中仍然采取比较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进村辅导授课,条件好一点的采取声像教学等方式进行,远远不适应时展的要求,而现代远程教育为农广校开辟了新的教育培训模式。
强化远程教育网络建设。通常认为,远程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三个过程: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和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技术进行的教学活动。函授教育和广播电视教育很大程度上受到时间的限制,不足在于很难进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而当前实现现代远程教育的最新方式主要是将现代的教育资源与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信等技术有机结合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如: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以卫星、多媒体、宽带网络为主要手段的传播技术等,如果县级农广校利用好这些远程教育资源,并与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有机结合,将宽带网络传输延伸到村屯,利用双向视频教学系统,在教师和学员之间、学员和学员之间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室、电子公告牌等进行大量的信息交流,效果就会更好。因此,加强县级农广校远程教育网络建设势在必行。
加强县级远程网络建设必须依靠高科技手段。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发展和普及,网络教育作为一种崭新的远程教育方式逐渐运用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成为“数字化校园”重要的组成部分,县级校也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运用这些高科技手段,面向农村建立“乡村数字化田间校园”,以适应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需要。实现网络教育平台通常需要三个基本系统:即课程及教学资料系统、教学系统和教学管理系统,这三个基本系统实现了教学资源开发、教学实施、教学评估和学员管理等整个过程,农民可以不离土、不离乡、不误农时在网上听课、与教师互动答疑和提交作业等,以达到教育培训的目的。
县级远程网络教育要依托相关部门的支持。目前,国家在加强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方面做出了很大的科技投入,就东宁县而言,全县102个行政村已经通过组织部门建立了村级网络终端,村村配备了电脑网络、投影仪等先进设备,农村党员干部可以利用村级网络终端进行学习、参加培训,县级校依托组织部门,把农广校的农村远程教育资源与组织部门的农村网络平台相结合,深入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一是在有条件的地方在乡或村设立网络培训教学点,方便农民,减少误工;二是结合农业生产任务,依据种植业生产季节或养殖业饲养管理进程设计教学进程;三是根据培训需要,以乡村示范园区、种植养殖大户产业基地为教学现场,让农民边学习边实践。
据湖北广播电视台教育频道广告部主任何晨介绍,“频道成立之初,专业性频道覆盖相对较差,在武汉市仅可以收到本市市台,但接收不到省台,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尴尬的局面”。但教育频道经历多年的发展和努力,始终利用好有限的资源,从仅仅覆盖湖北省政府所在局域地区,到覆盖湖北全省的时间里,湖北广播电视台电视教育频道收视率节节攀升,逐渐深入百姓人心,得到社会业界同仁以及电视观众的肯定。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截止2011年1月份,湖北广播电视台教育频道正式覆盖全省,与各个地区的其他专业性频道并立存在,对于频道来说这是一个重大的转变!
拓宽市场,发挥优势实现频道多元化增值
湖北广播电视台下设的8个频道里,教育频道以“开启阳光生活”为口号,面向社会提倡“大教育”的全新定位,包含了“教育”和“公益”两部分内容。
中国历史文化的长河里湖北是一个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的地域。而今湖北省也是我国首屈一指的教育大省,全省有各类高校数百所。作为教育频道,从2002年成立以来,以“关注教育”为立频道之本,在成立当年的6月就推出《高校面对面》大型直播节目。尤其在高考期间,教育类栏目收视率平均达到2个多点,这在区域媒体里,是非常少见的。
在自制公益栏目方面,教育频道多年的播放,积累了丰厚的经验。例如《阳光行动》已有12年的历史,该栏目依托于湖北省慈善总会之下。除此之外,教育频道每年会举办慈善晚宴,宴会盛情邀请慈善机构、基金会领导以及社会各界企业家,通过较强的互动性栏目,充分发挥媒体宣传机构的职能,倡导、宣传社会各界共同帮助、关心有困难的弱势人群。由此可以看出,这也是线上栏目与线下活动相结合的一种方式。
何晨主任提到,“教育频道的定位让受众变得更加广泛。无论是在栏目上,还是在主持人塑造上,我们都在全力打道品牌效应,提升栏目影响力,利用优势资源,实现频道多元化增值”。目前,教育频道还有《高校面对面》、《健康百分百》、《高校达人秀》、《我到财神到》、《点亮真像》等自制特色栏目。
或许大多数观众都会认为教育频道的广告品牌会集中在教育类产品上,但事实并非如此。据何晨观察,包括很多专业频道在内,很少有与频道相关的专业性品牌广告,导致了专业性频道还是要依托自身去广撒网地收揽客户。
提到频道经营策略,何晨谦逊地讲到,“相对卫视而言,频道虽然小,但我们对于每个客户:第一,必备诚意,也就是说对待客户的诚恳度;第二,针对产品制定个模式,打造人性化的服务理念。既然客户选择专业频道,我们一定会拿出比主流频道更细致的服务;第三,灵活的广告投放方式。专业频道的最大优势是性价比较高,在媒体形式上,植入、切片等丰富的广告模式,让客户尽可能获得更多利益”。
在提高频道经营策略的同时,教育频道非常重视受众的情感需求,从广告专题的数量上入手,大大地缩减专题播放时间,避免出现与类似其他区域性频道重复播出5到10分钟“长广告”、在电视剧片尾切播广告专题等现象。鼓励品牌以硬广形式出现,这就避免了观众对频道广告的反感心里。
所做到的这一切,都离不开教育频道广告部的优良团队精神和运营机制激励下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加强合作,打响频道知名度实现媒体间共赢
“区域性专业频道区别于主流强势媒体,相对卫视,很多专业性频道,与其相差甚远。”从事广告经营多年的何晨说,“在频道价值推广的同时,发挥自身优势应对多元化发展的市场,拓宽市场面。广范围‘撒网’,传播频道价值信息,吸引更多合作伙伴”。与此同时,还需要与各个媒体间相互交流、合作。以资源互换等形式达到品牌的影响力,让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共同成长!
目前,教育频道已与本土媒体腾讯大楚网建立了战略协议,以资源互换的形式尝试,从而建立了长期合作。未来,教育频道会增加与全国的新媒体合作,合作方式主要是宣传频道栏目以及线下活动。
今年举办的“湖北首届高校达人秀”,在高校的学生中影响非常大,当地大学生在微博上疯狂转发。让何晨印象比较深刻的一次是,“记得在高校举办活动的时候,现场爆满,座无虚席,有一位男生找不到位子,就坐在了操场的篮筐上看得入神,被观众拍下来上传到微博,粉丝互相转发,甚至最后被网友传称为‘篮筐哥’”。
“当我们看到这种趋势之后,我们每个栏目都会借助新浪等全国性媒体进行宣传,做好线下活动的同时,通过全国性的报道辐射到湖北当地来。希望在辐射的过程中,能引起更多的品牌和企业的关注。”何晨讲到,“所以无论是活动还是栏目,都会适时开通官方微博,与网易、搜狐、新浪等门户网站建立合作”。
新媒体的瓜分和传统媒体的变革,教育频道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选择新媒体定位时,希望快速与兄弟媒体合作,共同发展。全方位打开门路,把这块美味的“蛋糕”市场做大,做活!在未来的规划上,何晨提到所有本土区域媒体“点睛”之处,“第一,加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间的合作;第二,要求专业频道的广告部走出去。不要过度依赖‘包盘’广告公司,以交朋友的目的实现共赢,当有一天提到湖北广播电视台的时候能够马上想到有一个教育频道”!
一、完善机构,加强领导
为切实加强教育宣传工作的领导,我局成立了以分管新闻宣传工作的局领导任组长,办公室、总编室、新闻部负责人为成员的教育宣传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总编室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并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二、发挥职能,狠抓落实
20__年,我局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宣传覆盖面广、传播快捷、声画兼备、形象生动本文的优势,在有序开展好各项日常宣传工作的同时,突出教育重大主题和民生专题的宣传。在宣传措施上,大力推进教育宣传内容创新和形势创新,坚持“三贴近”原则,用理论开道,用事实说话,用典型引路,实施教育宣传“精品战略”,切实增强宣传实效。在工作中,着力抓好教育重点工作的宣传。一是加大教育政策的解读和宣传力度,进一步增强教育工作的透明度;二是加大对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改革工作推进的宣传,及时向社会教育事业发展状况;三是对教育战线先进人物和先进经验的宣传,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四是加强涉及改善教育民生相关工作的宣传,争取社会各界对教育事业的关心支持。
在此基础上,我局还为未成年人积极营造健康成长的文化环境。一是严格把好播出关,净化荧屏,清除广播电视节目中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内容,严格控制渲染暴力、凶杀、恐怖等内容的剧目;二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茶乡影视》适时播出适合广大未成年人观赏的(栏目)节目和电影、电视剧,努力使广播电视成为未成年人开拓视野、提高素质的良师益友和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精神园地。
经统计,20__年,我局在广播电视“两台”共播出宣传教育工作的新闻87条,其中:广播47条,电视40条,上送保山电视台播出4条,保山人民广播电台播出3条。
通过强有力的宣传,为全面实施“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巩固和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回顾一年来的教育宣传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面临很多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广播电视教育宣传创新的形式还不够灵活,整体水平和节目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教育宣传工作认识不足,主动工作方面不够到位;三是由于人少事多,资金匮乏,宣传设备老化,不同程度地弱化对教育工作的宣传力度。
摘要:教育情境节目是基于体验式教育研究而发展出来的电视节目形态.在设置有游戏环节的真实情境中,体验式节目能够为教与学提供丰富的主观叙事空间.但典型节目表现出来的结果表明,在顺畅主观情感和客体认知之间联系的基础上,情境的意指需要简单化,客观性则需要着重维护.优质教育情境节目不仅具备这些,因情境设计秉持真实质朴的理念,节目还可以引发深层次反思.基于情境的这些功能,在体验式教育方面,电视的传导能力优于其他媒介形式.
关键词:体验式教育;电视节目形态;教育创新
体验式教育属于特殊教育的一部分,经过60年左右的探索,一些共识逐渐形成[1],常见途径包括实验模拟、实践、留学、合作教学等.这些当中对体验方面的有效经验为进一步的讨论提供了空间.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学习,这种实践方式通常要求参与者能够整合多种人文素质的内涵,如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实施决策、个性品质以及沟通技巧等,因而在教育传导方面有较高的完成效率,对学生的个人品质、智力和知识增强作用明显,对探讨主动式学习的意义明显[2].在大众媒介日益成为推动社会环境的主导因素下,“依凭媒介实现体验”成为教育形式创新所主要关注的实践方向之一[3].电视作为媒介技术的主要形式之一,从完善自身媒介功能的角度出发,同时也为承担更高的社会责任,逐渐研发出一些完全有别于过去传统的、更适合电视表达的情境体验式教育类节目.
1教育情境体验的表现效果与早期单纯模仿
课堂播讲不同,电视媒介通过设定环境,能为知识传播搭建起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多样可体验式环境.通过邀请受教者参与到这种建构起来的情境中,通过游戏方式的持续性过程体验,将“情”融入“境”中,实现有效建构带有教育功能情境的目的.在执行节目预设环节的过程中,对环境内部有价值的信息进行筛选以发掘认知意义,完成对知识或行为准则的提炼,并将这些收获综合成抽象的思想和理论,以作为下一步解决问题或制定行为决策的指南.在实践教育的持续努力下,依托这种“建构情境”功能开发的体验类学习节目近期获得了一些被观察者认可的成果.台湾公视播出的系列情境节目“老师,您哪位?”入围“美国金鹰奖”等大型综合传媒平台的同时,2015年被日本文部科学大臣授奖;2016年以来浙江卫视播出的系列情境节目“我去上学啦!”也获得国内教育界专业人士的较高评价.纵观这些节目,它们表现出以下3方面的共同特征:(1)亲和力.特定真实环境的场景,要能与情感在一定程度上发生重叠.(2)现实感.体验者在感受感性快乐的同时,不可避免地要与实际困境产生遭遇.(3)激励作用.利用心理预期上的反向变轨引发内省,激活主动接近学习目标的态度.处于倡导消费以提升生活的观念环境中,青少年在接受知识、社会规范等教育中所应当具备的特定思维品质,却通常表现为缺失的状况,让节目的议程设置容易受到关注;而情境包含有充分施展感性认知的游戏功能,让受教者在心理情感的层次与包含知识的场景顺利实现融洽,为“体验”的发生建立感性与知性衔接的环境[4].在“教”的知识传导向“学”的知识接受过程中,以感性经验为始发的“体验”,能够消解主观上对客观执行认知时所形成的抵触情绪,将实践中感观对所遇之图景具有的先天亲和力携带进入需要后天培养才能形成的抽象知识学习动机之中[5].“体验”在认知当中所起的这种桥接作用,让部分有特殊要求的受教者可以不必通过单独的课堂和语言语法表达来获得知识传播.不仅如此,与机构制度性学习典型区别的是,电视传媒下的体验式教育积极欢迎旁观者,受众也通常处于活跃状态且热衷于对节目内容进行反馈,节目因而将观众与学习过程的联系处于高度活跃状态.这种双向交流凭借卫星通信技术的分散化传播,所形成的活跃度可以与新媒体环境相媲美,并且能够进行得更加深入,非常有助于持续地进行,因为它提供了将学习与社会行动联动的扎实手段,学习所表达出来的意义也能够引起社会多个方面的关注而不仅仅停留在个体感官层面的经验接收[6].按照已经播出节目的表现看,涉及的知识和问题会向各个学科扩散,社会心理、经济和媒介传播等都是学习过程常见的新增话题.这是对个体单独学习行为的突破,正是教育的目标之一.
2情境体验成功的2个关键
达到专业水平的情境节目能够较好地实现体验式教育的目的,但符合教育目标的情境设计,除需要执行普通职业教育的常规逻辑之外,情境的体验设计还应当在2个方面做到贴切.
2.1情境意指的简单化和清晰化
情境主题的意义指向应当避免综合性和复杂化倾向,以利于参与者清晰理解.电视节目在时间上的限定性,要求参与者在情节设计的许可时间范围内予以反馈,只有在能够准确提取信息的前提下才能实现.情境主题的设置通常会挑选与受教者之前所处环境形成较大落差的对比之中.年龄、生活环境、地域风俗差别、职业状态、消费意愿等都是常规议程设置手段.借助于精确设计,情境意指的边界被清晰确定.“我去上学啦!”系列节目在这方面表现充分,例如第二季中关于徽派建筑议题上的设置.徽派建筑是因清代历史和典型的儒式文化传承而著名,但节目的议题如果设定在时间延续性长的文化内涵等特征上,建筑情境的表意在综合性方面就会非常明显,但节目将议题置于实用性特征的提炼(如预防火灾功能),信息简单、意指明确,传播效果令人满意.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是实施情境设计的常规切入点,因而将城市生活转换为乡村渔港成为许多节目的常见手法.虽然利用城市和农村之间在经济上存在的落差来推动“体验”向前进展的设置是一个便利的做法,但如果不对情境的意指预先厘清,“清心与艰苦”“孤独与宁静”“主动与炫耀”等这些词义的指向会在情境所具范围的边界形成模糊区域,从而解构掉节目设置的可操作性.“老师,您哪位?”第8集中,城市生活的棒球队自愿者来到农村,当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爬树、摘野菜等乐趣活动时,被教导员不露痕迹地带领着转向挑水竞赛等体力消耗活动,因为节目设计的目的很明确:接受艰苦环境的体能锻炼.清晰简单的意指维护了节目设置的可操作性.
2.2客观性象征
体验节目通常会融合游戏以作为事件向前进展的催化剂,因为遵循感性在认知客体时的固有规律[7],电视节目创作更容易找到切入点.但优质的电视节目在脚本创作中会将其尽量隐藏,以达到让知识传播所属情境暗示的客观性不被破坏的目的[8].此种情境中,参与者无从感知设定形式存在的同时,事件却在持续得到推动.在“老师,您哪位?”第5集“自然课”中进行对动植物样态的认知.自愿者在自然环境的清新一面中尽情探索后,接着就要面对它粗糙的一面,自己动手搜集和制作食物.这时的生存挑战成为推动节目进展的因素.当自做的食物口感味道完全出乎他们意料时,嫌恶之情悄然而生.借此,带队的教导员以参与人员的亲和身份顺势启发他们应当注意到自然环境本来恶劣的一面,醒悟物力之艰难和生存之不易,节目由此而将体验式教育带入新的设定.同样以环境体验为设计目的的“变形记”则在一些制作中表现了这方面的不足.“阳光的背后”一集,自愿者在对农村生活体验之后,没有产生剧本预期的、对简陋物质造成生活艰辛的逃离感,反而表露了对田园生活氛围中一家人寡欲却祥和相处的羡慕.对于这种意外的发生,节目只好刻意人为进行引导,致使事件的暗置意图泄露.这期节目导致参与者流露出抵触情绪,体验教育目标落失,目的自然就无从表达.同时也引发了受众对节目的质疑,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教育节目应有的严肃性.因此,即使部分情境的某些环节在进行中需要一定的干预以免整体立意遭到破坏,它的执行也不可以表现出违和感.极力示意节目的客观性还有其他一些做法,如:情境建构一般立足于参与者自身真实生活议题来完成意义的建立和表达;为了强调是知识的传播,通常采用纪录片式的纪实镜头展示教育受导过程;忠实记录自愿者内心真实感受;一些节目中,参与者的身份会在片头序言中予以呈现;某些节目甚至会对全程跟拍的摄制人员做第三方视角的介绍等[9].这些使用都是为了避免“用意”痕迹的显露而给节目带来失真的宣传效果.
3体验节目的核心理念
作为对体验式电视教育的创新探索,相比较内地这类型节目的其他尝试,“老师,您哪位?”“我去上学啦!”等节目的制作,努力做到不煽情、不哗众取宠、不刻意宣教、不做丝毫角色扮演、不为了增加节目的观赏性而牺牲情节表现出的真实性.为此,情境的设计全部设定为真人实景.“老师,您哪位?”“我去上学啦!”每一集文案的创作都倾注了对教育传导的探索和实践,每一期节目均有一名不限于教师职业和身份、但致力于教育探讨的知识界人士担任教育传导的领队,参与者以具有探索热情的青少年学生为主,但对学生不做条件筛选,只要求其具备良好的情境适应以能够自然表现求知探索过程.在“老师,您哪位?”第1集“探险课”中,为培养在陌生环境中适应和与陌生人沟通的能力以及对社会现实的理解观察,在有着40多个国家游历经验的资深旅游爱好者作为领队同行下,自愿者需要从较为贫穷的宜兰县粉林渔港徒步向台北进发.这种设计是让探险者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未曾经历过的意外情况,而节目对于他们在环境信息探索中表现出的迟钝和无知、与陌生人沟通表现出的笨拙和胆怯,意识到社会存在着阶层分化,继而对日常所见所闻产生质疑等,均如实反映.这种如实记录是“坚持感性认知是完成实践认知的首要环节”观念的实践,具有一种深刻性[10],能帮助自愿者主动进入一些较为深层的问题思考上来,并有可能发展出“反思性”的争论.“反思激发”是情境设计的升级部分,它承担的是引发参与者在实践的过程中对情感、思想和行为进行更高层次的思考,让受教者不局限在体验的层面,而是进展到知识和观念层面发掘自身的缺失,促使改变自身动力的产生.而同时电视会发挥传媒功效,将这种反思传导给受众.正是这一点而不是节目的娱乐性,才使体验式节目的议程设置产生出广泛教育的传播意义[11].节目设计在这方面的努力所包含的帮助作用,在受众接触到节目时会一目了然.“老师,您哪位?”“我去上学啦!”的教育传播上所取得的经验,特别是“老师,您哪位?”被专业教育人士评论为是体验式教育节目的典型,表明这种着力执行真实、质朴哲学理念所包含的丰厚内在价值[12].因此,体验性电视教育节目的制作应当避免迎合受众,欲借助媒介的大众属性获得受众的一致性认可,以此来传递“节目具备好品质”的意图,一般都难以为继.优质节目应当坚持通过观念上的引领来发挥电视媒体超越沟通的作用.一旦这种引领形成,会被媒介放大并带来教育的广泛性传播.
4结语
体验式教育是电视传媒对节目形态的深度研发.近期内地一些媒体对体验式电视教育节目进行探讨值得肯定,但其表现值得思考.虽然节目形态的“可仿效性”为体验式设计提供了借鉴理由,但即使是扩展性设计,在严格执行知识产权保护的环境中,仅凭格式化的方法实施效仿,可操作性肯定会非常差.同时,因为情境中游戏因素的多与少、教育目标的强与弱要依靠教育经验来把握,这些经验要发挥作用,更多层面取决于与具体真实环境的互动.这要求不仅有媒介经验和理论,还需要具备对体验参与者心理上的了解能力.缺乏教育心理方面专业实践经验的介入和指导,节目的实际价值会显著不足.这是教育体验节目与其他电视节目形态不尽相同的地方.电视媒介情境体验式节目显示了对教育功能擅长的一面,对感性向知性的转换能力甚至优于既视感.在细致真实情境的帮助下,感性认知可以充分施展,主观情感和认知客体之间的联系能够变得顺畅,对机构制度性学习方式的排斥态度能得以纠正[13],教育目标能得以广泛传导.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即使在数字虚拟技术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基于情境的建构能力,电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然是体验式学习的首选媒介.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张铮.体验式教育对大学生创新思维培育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7(1):18G21.
[2]叶澜.大中小学合作研究中绕不过的真问题:理论与实践多重关系的体验与再认识[J].教育发展研究,2014(20):1G5.
[3]陆彤焜.高校学习困难生的认知特点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3(11):177G178.
[4]李良虎.大学生全程体验式日常思想政治教育[J].社会科学家,2014(5):128G132.
[6]何文明.体验式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J].职教论坛,2008(18):47G49.
[7]黄新平,杨雪.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职业教育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5):83G87.
[9]李贵平.体验式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困境与对策[J].教育评论,2016(6):90G92.
[10]王晓红.论国际化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J].理论月刊,2011(8):186G188.
[12]丁越华.论体验式教育的理论拓展:基于实践观的视角[J].教学与管理,2012(24):21G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