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8 15:27:1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清明节诗句古诗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2、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韦庄《长安清明》
3、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
4、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贾岛《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根基,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语文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主要的交流工具,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可以拓展语文教材艺术美感、拓宽语文教学范围,还能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外,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礼仪教育,还可以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目前,在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主要以古文学习为主。但学生学习古文也是以背诵为主,缺少鉴赏学习的过程,教师不重视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势在必行。
一、优化教材案例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优化教材中的案例,在有限的课本资源中渗透传统文化,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人教版语文教材收录了很多优美的古诗词,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形式美和意境美。例如,《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古诗描绘的是雪后清晨破山寺中后禅院的幽静雅致的景象,这首诗展现了诗人的隐逸情怀,教师在讲解这首诗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教会学生欣赏这首诗,逐渐学会体味诗歌的意蕴美。
二、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让学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传统美德,进而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运用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古诗文和民间故事。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积累传统文化,还可以使学生从中认识到古人高尚的品格和坚定的意志,进而提升自己的素质,培养自己坚定的信念和意志力。例如,教师给学生讲成语“礼尚往来”时,很多同学将“尚”写作“上”。对此,教师不能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通过讲成语的深层含义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礼尚往来的意思是在礼节上有来有往,“尚”表达的是“注重”的含义,而非“上下”之义。这样,学生在记忆成语的过程中还学习了传统文化知识,提升了自己的知识水平。
三、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给学生讲一些古典故事,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妙处,从而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地感悟古诗文中的内涵和意蕴,领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例如,教学课文《丝绸之路》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这条路之所以叫“丝绸之路”,是因为在这条漫长的道路上进行的贸易活动主要以中国的丝绸为代表,还包括铁器、金属制品、甘蔗等,它们途经中亚、西亚,直到罗马。教师讲解具体的教学案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教师对课堂教学占据绝对领导权,这是错误的做法。教师应尽量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比如,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可鼓励学生在工具书和互联网的帮助下搜集课文背景资料,尤其涉及传统文化的部分时,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让小组成员相互合作、共同分享研究成果,然后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言交流,教师最后再进行总结发言。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搜集材料、整合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
四、利用民族习俗吸引学生
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传承性、民族性等特点,教师要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中,甚至延伸到课外活动中,鼓励和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朗诵和鉴赏古诗词。在人教版教材《元日》这首诗中,“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提到了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春节见闻、活动等讨论与春节有关的传统文化,从而在课堂中形成独有的文化氛围。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还有很多节日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和重视,如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中秋节、缅怀先人的清明节等。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解释中秋节的来源及风俗习惯,强化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还可以讲解描写清明节的古诗句,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等,阐述清明节的文化与内涵。这样做,既帮助学生学习了古诗句,又引导学生了解了我国的传统文化、民俗习惯。另外,在新年欢庆的节日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举行联欢会,在会上,学生们可以载歌载舞,可以分享小故事,可以开展对对联、猜灯谜等活动,还可以开展手工活动,学生分小组学习编织中国结。这些有意义的活动,都能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清明节作文一
上星期六,我们一家很早就起床了,一切准备妥当之后,全家人便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我们今天要去扫墓,由于距离清明节还有两天,所以高速公路上的车子并不多,我们很快的下了高速公路,接着开上蜿蜒的山路,好不容易才到达了目的地。走进墓园,一片寂静,我们走到奶奶的坟前,清扫之后,妈妈叫我们帮忙把一些彩色的纸压在石头下,我问妈妈为什么要把纸条压在石头下呢?妈妈说这叫做挂纸,坟上压了挂纸,就代表祖先的坟已扫过。接着我们把要祭拜奶奶的贡品放在坟前准备祭拜。我们每个人手拿一柱香,虔心的向奶奶祭拜。祭拜完之后,也差不多是中午了,这时的我们,肚子已经饿得咕噜咕噜叫,于是我们就收拾收拾后下山,准备去饱餐一顿了!
下了山,我们来到碧瑶山庄。点好菜没多久,菜就上桌了,饭菜香扑鼻而来,让饥肠辘辘的我食指大动,好想立刻大快朵颐一番!佳肴一道道的上桌,每道菜我都很喜欢吃。吃完中餐,旁边的空地上可以打陀螺,让我们体验过去的童玩。一开始我们还不会玩,但是慢慢的,熟能生巧,我们打得越来越好了。玩了许久,直到夕阳西沉,我们才拖着疲累的身躯,准备回家了。
这次扫墓行不但让我吃到了美食,玩到了童玩,更让我了解了扫墓的意义。清明扫墓是中国人慎终追远的传统习俗,我们要把这习俗传承下来,让我们的后代子孙能继续保存这个习俗,慎终追远、不忘本。
清明节作文二
“清明时节寸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今年的清明节是4月5日星期四,我们全家一大早就开车前往老家—潮阳谷饶去扫墓祭祖,一路上的车排成了车龙,都往墓地赶着。
我是第一次要去扫墓,在路上我心里总是猜测着山上的墓地到底是怎样的很是期待,终于到了目的地,我迫不及待的冲了上去,可是雨天的山坡路太滑了,“扑通”我摔了一个嘴啃泥。我爬了起来,妈妈看了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山坡路得慢慢走的”。我听了妈妈的话,慢慢地走着。山上有许多果树杨梅树、苹果树、香蕉树、橄榄树……一颗颗小杨梅挂在树上,有的苹果红得像喝了许多酒的小孩,香蕉像一只只小船挂在树上。空气清鲜极了!
走呀走,终于到了祖奶奶的墓前,我们把墓前的杂草清除干净后再把贡品和纸钱放到祖奶奶的墓前,点了香烛,开始祭拜了,妈妈嘴里念念有词的也不知在念叨着什么,拜好了把香烛插在土里,然后我们拿了几根木材点火,再把纸钱放进火里去烧,最后我们点起了炮竹,磕三拜之后把东西收好回家。
山上的祭祖人真多,到处都是钱纸和炮竹的回声,今天的山上可真热闹呀!
回家后,我全身湿淋淋的可我还是很开心,因为从这次扫墓让我懂得了许多许多。
清明节作文三
又是一年清明节,一大早,爸爸开着车,载着我和妈妈向公墓驶去。那里,安息着我的爷爷……
车内无人说话,空气就像一潭静止的水,没有人朝水中投一粒石子儿,也没有风吹过后的层层涟漪。车停了,公墓到了。一排排林立的墓碑仿佛阴阳相隔的界线。我推开车门,捧着鲜花,低着头,含着泪,跟着爸爸妈妈向爷爷的安息地走去。
看到了,看到了!墓碑上爷爷的照片格外清晰,方正的脸庞上嵌着一双慈祥的眼睛,上扬的嘴角挂着和蔼的微笑。他正看着我,似乎我叫一声爷爷,他就会像往常那样抱抱我,为我理一理垂到眼前的乱发……“爷爷,我来看您了!”我动情地喊着,泪水模糊了双眼。我跪下,恭敬地献上鲜花,伸出双手抚摩着爷爷神采奕奕的照片,似乎感觉到爷爷把我搂在温暖的怀抱中……
往昔的一幕幕如电影一般在我脑海中回放。爷爷,我小的时候,您经常把我顶在头上、扛在肩上、驮在背上,逗得我“咯咯”笑;我生病了,身为医生的您为我输液,帮我把苦药碾成碎末调进糖;当我遇到困难时,您给我信心和勇气……
可是,幸福为什么要在四年前突然定格?您上午还在为别人医治,下午却与我们永别。您抛下了您最疼爱的孙女,去了另一个世界。想到这儿,我的泪水又像断了线的珠子滚落下来……
妈妈在爷爷墓碑前放好水果,爸爸敬上一杯酒,我点着了香,可这些又怎能表达我们对您的深深思念呢?爷爷,我相信,另一个世界的您并不孤单,因为我们的思念会穿越生死送到您的身边,您的爱会依旧伴着我们今后的每一天!
清明节作文四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大家都知道这是一首杜牧写的清明古诗。
清明节,让人缅怀先辈,令人留恋,令人悲叹,令人振奋,这里面蕴含了许多的先辈们的事迹,当他们入土为安之时,自己的故事就告终了,剩下的,就只有让人怀念了!
我所知,4月5日是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清明节还有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今天是星期六,我爸爸一大早说“清明节到了,祭祖坟了,这是我们中华的风俗。”我得意地说“谁不知道啊!好像就你知道一样。”
我和爷爷爸爸妈妈四个人来到祖坟前面,我们先拿出打火机,然后拿了几串小鞭炮放放,我们放完鞭炮点了几根香,我学着爸爸妈妈的样子,先鞠躬,再说些什么话,我的爸爸妈妈在说什么我听不到,但我口中在说“我要好好学习,以后考上大学,这样才对的起父母“我知道我这样只说说不做是没有用的,而是要实际行动起来。最后,我爸爸拿出一些吃的东西和酒,他把酒倒到小茶杯里,然后倒倒墓碑前面的土地上。在回家的路上,我说“你们这样祭祖坟不怕旁边那些野草着火吗?”他们说“当然怕啊!但只要小心点就行了。”
清明节作文五
清明节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节的一天其实平平淡淡,但家乡的习俗是在清明节前夕去上坟。我和家人上坟的时候,人们会带酒、果子和吃的什么东西到亲人的墓前,将食物祭在逝去亲人的坟前,烧些纸钱或挂些白色的纸,然后磕个头,吃完食物回家。
星期六早上,天气晴朗。我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带上黄酒、果子、纸钱等供品,向埋着太爷爷、太奶奶的东山梁进发,还没到目的地,我就累得不行了,还是爷爷老当益壮,一马当先,离墓地已经不远了,站在一个山头向我们招手,我不甘落后,一口气爬到了目的地,我喝了一口水,坐在一块石头上喘气,在一块平整的土地中间,并排堆砌了太爷爷、太奶奶的坟墓,坟墓上枯黄的草木下面,小草开始发芽,坟前两棵高大的白杨树伸展开它那密密麻麻的枝条。我想它们夏天一定非常茂盛吧,说不定太爷爷、太奶奶还在树下乘凉呢。
大家都上来了,爸爸把早已裁好的白纸条拿出来,我们把纸条一张一张挂到坟堆上的草丛里,坟堆一会儿就被白花花纸条覆盖。然后,姑姑拿出黄酒和鸡蛋、果子之类的,摆在坟前。爷爷点着了纸钱,一大堆纸钱在熊熊烈火中燃烧,忽然来了一阵旋风,爷爷说这是太爷爷、太奶奶取钱来了。爸爸又取出鞭炮,“啪啪”的声音在山中回荡。爸爸让我们站在坟前,给太爷爷和太奶奶鞠三个躬,以此来表达对太爷爷、太奶奶的思念,爷爷似乎很难受,眉毛皱着,一副伤心的样子,爸爸、姑姑和爷爷的表情差不多,奶奶也比较失落,从大家的表情看出,太爷爷、太奶奶一定是也是和蔼可亲的。
上坟仪式完毕,我们要回去了。回头看看两个孤零零的坟堆,还有在风中飘散的灰烬,我的心里非常沉重。大家谁也不说话,默默地沉浸在无言缅怀之中。
清明节作文六
现在清明节放假啦,今天我能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去灵璧老家扫墓。早早起床,奶奶就给我拿来一个鸡蛋,说“清明这天要吃鸡蛋,这样可以驱除疾病,而且吃了鸡蛋,眼睛又大又亮,以后会变得更漂亮。”我很不情愿的吃了一个。我看到门上插着柳枝,就不解的问爷爷,“清明为什么要插柳枝哪?”爷爷说是为了纪念两位古人,一位是神农氏另一位是介子推。爷爷还给我讲了他们的故事,原来清明节有这么多的故事呀。奶奶拿出早早折好元宝,奶奶在折的时候我还跟着学,也帮着折了好几个哪,虽然不怎么好看,但是也是我对祖宗的一点小小的心意吧。
重视对古诗文诵读的考查体现了新课标精神,也为同学们的写作和运用储备更多的语言精华。其考查方式,体现在试卷上主要是设置默写试题,约占试卷分值的10%。各地对背诵诗文默写题的检测方式丰富多彩, 具体类型可细分为判断选择型默写、直接型默写、情景理解型默写、迁移运用型默写、简单赏析型默写等。
考题例析
一、直接型默写题
例:(2009年北京燕山卷)
① 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____?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
②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_______。(《天净沙 秋思》)
③夫战,勇气也。______________,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④滴水之恩,______________。(俗语)
解析:这是直接型默写题,它是一种传统型的默写题。它要求考生直接默写出题干所指定的古诗文或名句。这种题型大多提供上句,要求考生默写出下句;或者提供出下句,要求考生默写出上句;或者提供文章的前后句,要求考生默写出中间的文句。有些省市的试卷还在题目后注明作者和出处进行了提示。这样的题目比较简单,只要平时按要求完成背诵任务、注意积累,就能比较容易地填写出正确答案。
答案:①不亦说乎;②古道西风瘦马;③一鼓作气;④当涌泉相报。
二、理解型默写
例:(2009年江西卷)
①中国人都喜爱用《爱莲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激励自己洁身自好的座右铭。
②美国一些政客把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归咎于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高储蓄率,其目的无非是转移国内民众视线,逃避责任。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_”。(用《醉翁亭记》中的语句回答)
解析:这道题属于情景理解型默写,考生应紧扣题干给出的语境提示,从积累仓库中快速调出《爱莲说》和《醉翁亭记》中的句子,然后按提示语的要求认真斟酌后方可作答。这要求考生不仅要熟悉、识记默写的内容,还要对诗文有较好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能灵活运用。
答案:①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②醉翁之意不在酒
三、迁移运用型默写
例:(2009年湖北黄冈卷)
虽然甲型HlNl流感在美洲迅速蔓延,大有“___________。”(用李贺诗句填空)之势,但我国已经启动了严密的防疫机制,大家没有必要恐慌。
解析:这道题属于迁移运用型默写,这种试题注重考查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灵活运用的技能。要求考生根据自己日常所学的知识,借助联想,根据题干的规定要求,在积累的仓库中搜索出恰如其分的语句填入其中。写出符合命题意图的答案。
答案:黑云压城城欲摧
四、开放型默写题
例:(2009年江苏常州卷)
请写出古诗文中表现作者雄心壮志的两个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道开放型默写题,这种题型将课内外的诗文积累联系起来,由内引外,注重迁移。这种考查方式更富灵活性、综合性,答案往往是丰富多彩的,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发挥个人主动性。当然,这对学生的要求也高了,学生只有具备一定量的知识储备时,才能左右逢源、从容作答。
答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又如:(2009年浙江嘉兴卷)
我国把端午节定为法定节假日,说明了对传统节日的重视。请写出与传统节日(如清明节、中秋节等)有关的古诗词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连续的两句)
(答案示例:待到重阳日,还来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佳节有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学习备战策略
要想做好古诗文默写题,在学习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对课文需背诵的古诗到熟读成诵,正确默写。文言文应熟背教材中要求背诵的段落或全文;诗歌,一至九年级教材上的都应掌握;课外的,以千古传颂的名句为主。
2.掌握适合自己的背诵记忆方法,如“归类记忆法”、“联想记忆法”、“辨析记忆法”等。重视平时积累与考前强化训练相结合,提高效率、强化记忆。
3.古诗文默写的重点应放在:①教材规定需背诵的篇目;②教材中引用过、涉及到或注释中注解过的名句;③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课外名篇名句。尤其是那些有较深的文化积淀、较强的积极意义的名篇名句。
4.熟悉古诗文默写的常见考试题型,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
值得提醒的是,中考古诗文默写题不会出得太生僻,都是考生熟悉的,所以记忆准确、书写正确、灵活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唐太宗问许敬宗
谈 论
唐太宗问许敬宗:“我看满朝的文武百宫中,你是最贤能的一个,但还是有人不断地在我面前谈论你的过失,这是为什么呢?”
关键词:小学;经典诗文;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256-01
中华文化蕴藏着丰富的人文内涵,继承学习经典诗文,能引导小学生追求高尚的道德修养,丰富精神世界,有益于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
一、开展经典诗文诵读训练活动的原则
1、全员性原则
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提倡“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经典诗文诵读训练活动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位学生都能在诗文训练活动中提升自己。教师要鼓励全校学生多记多背,每周都利用一个晨读时间指导全体学生诵读,期末以背诵的方式进行抽考,争取让每位学生都能成为诵读古诗文的佼佼者。
2、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着重培养小学生对经典诗文的认知情趣,自觉自愿的背诵。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教师采取多种形式的背诵,提升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可以采取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譬如,在清明节即将来临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背诵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读通读顺,然后指导学生按节奏读,接着根据诗中的意境配上音乐读,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诗人的悲伤,最后熟读成诵。
3、实践性原则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此可见,实践可以得真知,在经典诗文的诵读训练中,教师多鼓励学生放声朗诵或是低声朗诵,可以让小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方式选择背诵,从中悟出真知,感受到经典诗文的魅力。例如,在春天来临时,可以启发学生联想到古诗中描写春天的诗句,古诗背得最多的学生,老师要给予肯定和欣赏,鼓励小学生再接再厉。另外,老师还可以通过奖励学生小红花的方式,背诵得越多,得到的小红花越多,最后看谁的红花最多,把红花最多的小学生评选为“班级之星”,为其他小学生树立榜样。
4、持久性原则
经典诗文的诵读训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毅力,在背诵诗文中,教会他们持之以恒的道理。抱着“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学习态度是学不好的。因此,老师必须鼓励学生每天都要背诵一首诗,周末放学时定期检查小学生背诵的篇幅,让小学生长期浸染在古诗文中,才能受到教育,达到受益匪浅的效果。
二、诵读经典诗文的措施方法
引导小学生背诵经典诗文,需要老师从各个角度上去引导。在小学阶段,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时,无需面面俱到地进行分析、讲解,只要能初步理解大意或一些名言警句的含义就行;但也并不反对个别学有余力的学生对某些经典诗一些较为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1、表演背诵
依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学生背诵经典诗文时,可以边背诵边表演,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增强对古诗内容的理解,理解诗人表达的意思,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碰撞出心灵的火花。例如,一年级的小学生在背诵王安石的《梅花》时,当背诵到“数枝梅”、“ 独自开”、“ 暗香来”这些词语时,老师通过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展示出关于梅花的图片,引导学生体会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格。老师在学生背诵过程中,除了指导他们背诵的语气之外,还要恰当地用肢体语言表达诗文中的思想,促进学生对梅花的认识,加深印象,提高兴趣[3] 。
2、根据意境背诵
古诗可以根据诗的内容归类为写景诗、叙事诗、抒情诗、言志诗等。如写景诗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湖上》、《江雪》、《绝句》等,以七言律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为例,当学生完整地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时,老师可以根据诗中的意境进行提问,诗中有哪些描写颜色的词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运用引读法让学生熟记并能运用千古名句。通过对学生的提问,引读,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美妙意境,感受到作者笔下六月的美。 [4]。
3、根据时令背诵
古诗中对每个季节的描写都很具体形象,老师可以根据四季的特点指导学生背诵,从而流畅背诵。让学生在背诵经典诗文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春游草地,夏赏绿荷,秋饮美酒,冬观白雪,顺着四季的轮回,让学生感悟到大自然的美丽,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多种形式背诵
多种形式融为一体的综合背诵,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采用两人比赛背诵、分组背诵、男女组赛、诗词接龙等多种形式。这种方式灵活富有变化,当学生背诵诗时,配上一段轻松活泼的音乐或是绚丽多彩的图画,增强学生的记忆。同时,老师可以采用反复背诵的方法,让学生充分理解[5]。
开展小学生低年级经典诗文诵读训练活动中,小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素养都得到了较大提升。经典诗文浓郁的文化气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使其受到感染和熏陶,对小学生的成长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古诗词教学 存在问题 教学策略
引言
自古以来,我国都是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大国,我国文学作品的种类甚多,其中古诗词以精湛的文字,向我们展示了先辈的聪明才智。小学生虽然年纪还小,但是未来他们将是我国最美丽的“花朵”,我国各方面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都要依靠他们。对于传统文化而言,古诗词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小学加强语文古诗词教学可谓势在必行。然而,由于诸多原因,我国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应不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促进古诗词教学的良好发展。
1.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育本身的问题。
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近学习的政策使小升初的考试不像中考、高考那样重要,但是小升初的考试依然是学校教学质量的体现。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教师为了满足应试教育的要求,保证学生能熟练背诵并默写古诗词,通常在课堂上只是对古诗词的内容做简单介绍,再翻译每一句的意思,剩余的时间就留给学生,让他们背诵学习的内容,直至学生能熟练默写为止。这种“讲—记—背—写”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缺乏对古诗词的鉴赏,过于单一,不利于小学生对古诗词内容与情感的掌握。
1.2教学目标问题。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课本中古诗词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其中以唐、宋两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居多,这主要是因为唐、宋时期的诗词不但情感丰富,而且贴近生活,易于理解。教材的选材很有针对性和代表性,一般情况下,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中应该明确教学目标。然而,事实却非如此。调查显示,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的古诗词教学的教学目标不明确,有的甚至把学生能够背诵和默写作为最终的教学目标。在新课标下,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教学总目标,这就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师更应注重的是学生古诗词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语文素养的提高,而不是背诵与默写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学目标不明确是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问题中一项急需解决的问题。
1.3教师专业素质问题。
目前,仍有一部分教师的教学素质偏低,不重视古诗词教学,主要体现两个方面。第一,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只是讲一些诗词大意、诗词每一句的解释等浅层次的内容,而不能深入讲解古诗词,缺少对古诗词的鉴赏。第二,教师由于自身专业素质不高,对古诗词自身包含的逻辑性的理解不够全面,只能将古诗词所包含的画面简单介绍给学生,使古诗词自身画面、情境、情感等方面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因此学生很难在理解古诗词的基础上掌握古诗词。
1.4教学方式、内容问题。
在教学方式方面,由于教师更多注重的是学生对诗词的背诵与默写,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教学方式十分单一,几乎就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很少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这就使教学过程变得枯燥无味,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丧失学习兴趣。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对古诗词的每一句、每个词都讲解得很详细,可谓面面俱到,却缺少对诗词的鉴赏与整体内容的讲解。事实上,每一首古诗词都是一幅内容丰富且优美的画面,如果教师只注重零散细节的讲解,而缺少对整体内容的描述,整个画面就缺少了完整性,而且由于小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较差,很难将每个细小的事物有机地联系起来,造成对古诗词的理解不全面,或者有变差,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2.改进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2.1改变教学观念。
在我国,古诗词文化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其作为我国重要的文化而源远流长。学习古诗词不但有利于习得历史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爱国情怀。目前,随着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古诗词教学量的增加和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篇目的确立,学校应一改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模式,提高对古诗词的认识,加强古诗词教学,同时要注重古诗词教学的文化性,让小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词,不但文化素养得到提高,而且情操受到陶冶,同时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2明确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教师应首先明确总的教学目标,注重对学生各方面能力与综合素养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古诗词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培养,可以先讲解古诗词的内容,让学生理解每一句的含义,然后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让学生自己描绘诗词所包含的画面。其次教师应明确古诗词教学的目标,合理利用教材,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在讲解诗词内容的同时穿插对诗词的鉴赏,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诗词的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最后教师应将古诗词教学与其教学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深入学生的内心,用古诗词启迪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3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领导者,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一言一行都可能给学生古诗词的学习与理解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为了提高古诗词教学质量,小学语文教师应不断充实与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首先,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知识与经验,做到不但自己能充分理解古诗词的内容和意境,把握古诗词的情感,而且能在课堂上将自己所想到的古诗词的意境与情感展现出来,让学生充分理解古诗词,以便背诵、记忆。其次,由于语文是以文化为起点的学科,尤其是古诗词,其本身是一种优秀的古代文化,因此教师应不断增加文化知识的储备,深厚自身的文化底蕴。例如,讲《清明》一诗时,教师应该首先介绍清明节的来历,以及清明时节人们的情感,以便于学生把握整首诗的情感,从而更准确地理解本诗。
2.4改进教学方法,充实教学内容。
事实证明,好的教学方法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使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只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丧失,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改进教学方法。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教学方法得到了革新,教师可以采用革新后的方法教学。例如,可以采用为学生创设极具吸引力情境的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的小组教学法等。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应不断丰富古诗词教学的内容,在保证学生学到了古诗词的基本知识之后,可以适当进行相关知识的拓展和优美诗句、词句的赏析,以便于学生储备知识和提高鉴赏能力。
结语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文学和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提高对古诗词教学的认识,保证学生学好古诗词,使我国的古诗词文化得到继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敏.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审美体验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2(03).
[2]菅淑琴.浅谈增加小学古诗词教学吸引力的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2(03).
一、做好导入新课的准备
诗歌教学的导入方式很多,但不管是哪一种导入,都是生动简洁的,可以收到激发学生的兴趣,明确学习目的的效果。他要求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激起学习的兴趣,激起学生探索欲望的效果。课前找一些学过的感情相似或者与诗歌内容相关的事物导入新课,使学生从熟悉的事物入手去接受新课,在讲授新课之前,介绍时代背景或者诗人的写作意图,让学生充分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以便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如在《咏鹅》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导入的:我们生活在农村,有些人家喂鹅了,你能说出鹅的特征吗,你能用几句话说出鹅的样子吗?我告诉大家一个故事,有一个7岁的小孩,在池塘边玩耍,看到池塘里游来一只鹅,就写了4句话,把这只鹅写得栩栩如生,这个人就是后来的唐初四杰骆宾王。想知道他是怎么写的吗?这样就激起了学习新课的兴趣,明确了学习本课的目的。
二、重视诗歌的朗读,以朗读促理解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对一些跳跃性的语言接受得较慢,这就会影响他们对诗词的理解。诗歌的语言富于音乐美,这种美只有通过听觉才能感受得到。朗读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是学会语言表达的一种手段,和谐的音韵,鲜明的节奏,朗朗上口的语言都是小学生乐意接受的,以歌唱般的语气语感,使诗中的情景再现,置身于诗的世界,就可以体会诗人当时的感受,从而也就能领会诗的意境。其次,朗读时要读出真情实感,读不只是读在嘴上,而是要用心去读,所以在朗读前,要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创设一种感情的意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进而和作者产生共鸣,从而用心去读,这样就不会产生“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情况了,也就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理解深刻。
如在《清明》的教学中,要求学生用心去读,带着感情去读,在读的过程中体会诗人的心情。在读到“清明时节雨纷纷”这一句时,让学生说出春雨的特点:绵绵,细密,纷乱,再结合本诗,体会路人的心情,也是和春雨一样的“纷纷”,在桃花红,柳树绿的初春,本该是欣喜地欣赏春雨的时节,却被清明搅乱了心情。在读到“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一句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会“断魂”?清明节这天,是家人团聚,一起上坟祭扫先人的日子,在怀念先人,伤心悲伤的时候遇上这一场小雨,更增加了悲伤的情绪。同时也写出了诗人的感受,在这个日子里,自己一人孤身在外,又被小雨浇了个透,个中滋味无与言说。在读到“借问酒家何处有”这一句时,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要找个酒家?体会诗人的心情。歇歇脚,避避雨,喝杯小酒,暖暖被雨淋湿的衣服,顺便排遣一下心头的愁绪。在读到“牧童遥指杏花村”一句时,让学生领会遥指,无需语言,只是一指,就让人看到了远处杏花盛开的深处,隐约可见一个酒家的招牌在迎风飘摇,迎接酒客的光临,给人以无尽的遐想。一遍遍朗读,一次次身临其境地想象,仿佛置身于诗中,充分地领会了诗的精华。
三、要指导学生掌握朗读技巧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各种形式的朗读都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需要引起兴趣或者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感情朗读时,宜用范读,范读只是引路,起“示范启发”的作用,不要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引导学生融入到情境当中,让学生有所得。
在学生朗读时需要五个注意,第一要注意停顿,诗也是由一个一个的词句构成,适当的停顿,可以把语言表达得更加清晰,可以品味诗人的思想,不能把句子读破,更不能在不该停顿的地方停顿。第二个要注意速度,朗读的速度一般比口语稍慢一些,太慢了会影响感情变化,太快了会读不出感情。朗读时要根据诗歌的内容来确定快慢,一般愉快、兴奋的读得快些,平静的、悲痛的读得慢些。第三个要注意节奏,朗读前可以适当地给诗歌划分一下节奏,注意节拍,按节拍来读才能使人感到悦耳动听,给人以美的享受。第四个要注意重音,把诗句表达主要意思的词强弱、轻重、快慢、长短等声音读出来,它对于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启发学生的想象,起着很大作用。它是通过加强音量并配合音节的延长来表现的,用重读、轻读,延长音调进行。第五要注意语调,语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及变化,表示喜悦、兴奋的语句,语调要高昂,沉郁和含义艰难的语句,语调要低沉。
如在教读《示儿》时,第一句读降调表达诗人的复杂心情,第二句用升调倾吐悲愤心情,第三句语势微扬,表达豪迈的气概,第四句语调深沉,表达出诗人临终前的全部感情。
四、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身临其境的体会诗的意境
诗歌的特点是凭借丰富的想象,用新颖的比喻,夸张等手段,创造生动的艺术形象,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想象,使诗歌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幅鲜明的图画,把学生的心带到诗的意境中去,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对于一些古诗中所描绘的意境,由于年代久远,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小学生来说,诗中所描绘的场景可能从未见过,也谈不上有什么情感体验,对这种情况,就要从学生熟悉的事物或电视剧入手,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再现诗中的情境,这样就能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如在教授《宿新市徐公店》时就遇到了这种情况,学生对于“篱落疏疏一径深”这句就不太了解,我就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中就有这样的景色,羊村有一条条的木栅栏围着,还有一条弯弯的小路直通羊村。然后引导学生想象,在远处有一座童话般的小房子,房子周围都是绿草,有一条篱笆围成了一个小院子,一条小路弯弯曲曲直通小院,路旁是树木成荫,一片片的小草一直延伸到远处……学生沉浸在这美好的风光之中,浮想联翩,享受了诗带来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