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8 15:27:0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理论教学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理论力学的基本理论是一切力学课程的基础,相应的基本理论及应用课件的研制也显得尤为重要。结合理论力学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静力学不再对各种力系独立进行分析,主要分成力系的简化和力系的平衡两大部分,从一般情形出发,直接导出特殊结果。静力学中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取不同的研究对象,可以得到结果相同的多种解答,每种解答需要两个或三个以上的受力图,信息量相当大,另外,空间力系平衡的受力分析图等问题,通过多媒体表述,避免了黑板板书的困难。在计算桁架结构内力时,在杆件数量比较多的情况下,计算方法往往不是唯一的,包括所取的截面及节点都有可能不唯一,需要通过不同的受力分析图进行比较,运用多媒体的表现形式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运动学分为刚体运动学和点的运动学两大部分。在运动学中,黑板板书图例只是运动机构瞬间状态的示意,不能描绘运动的全过程,特别是点的合成运动中绝对运动轨迹曲线、相对运动轨迹曲线以及牵连运动状态,刚体平面运动的瞬心轨迹曲线,不同的瞬间,平面运动刚体上各点的运动状态,通过多媒体动态显示,清楚直观,还可以对学生感兴趣的动态过程实例进行重复播放。动力学中动量定理、动量矩定理合为一章,这样刚体平面运动方程成为两定理的综合运用。动力学中各章内容的研究对象以质点系为模型,导出普遍理论,应用时以刚体为主。在动力学问题中,通过视频演示,解释动量定理、动量矩定理、动静法等原理在工程和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例如利用动量定理,了解振动压路机的工作原理,通过调节偏心质量的大小和质量分布,可以实现不同类型的压路机对不同被压实材料的密实作用。利用动量矩定理,解释花样滑冰运动员身体转动速度的变化规律,网球对球拍的冲击以及击球时手掌处产生的冲击效果,以及如何减小对手掌产生的不利冲击效果。利用动静法,解释大型旋转机械的动平衡问题以及车辆在不同路况下的动力学问题。动静法中的主动力、约束力和惯性力,可以用不同的颜色、不同的线条(实线、虚线)表示,可以进一步说明达朗贝尔原理只是在形式上组成了平衡力系,并不是静力学问题中真正的平衡。此外,对不同的专业,为了使教、学、用紧密结合,课件内容也有所侧重,如桥梁工程专业对不同的桥梁模型如梁桥、拱桥、悬索桥、斜拉桥等,进行了力学性能的定性分析,而建筑工程专业对各种屋架结构模型,梁、柱、板、桩及其组合结构模型进行定性分析,机械类专业对各种典型机械零件模型、工程机械模型、各种传动机构模型进行静、动态分析。这种虚拟实际工程和生活模型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易懂、易学、易教,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在课件中,简化了基本理论的推导,强调其具体运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课时缩短的矛盾。每次课有独立的课件,包括知识点、重点难点内容、学习方法指导、课堂讨论、思考、例题等栏目。对不同的内容设计出不同的表现形式,利用文字、线条、颜色等多变的格式进行设置。
二、理论力学多媒体典型例题库的编制
要学好理论力学课程,学生必须独立完成一定数量的计算问题,因此制作典型例题多媒体课件成为丰富多媒体素材库的又一个内容。在每一次多媒体教学课中,都设置了一定数量的例题,这些例题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对解答步骤分步进行控制,依次点击可以得到解答的每一个要点,使解题规范化,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有一定的帮助。如静力学平衡计算,依次点击可分别得到研究对象、受力图、平衡方程、计算结果;动静法中的例题依次点击可得到研究对象、主动力及约束反力、运动量、惯性力、方程。运动学、动力学部分的例题除对解答分步骤进行控制外,还可以对例题的图形进行运动过程的仿真演示,从而使例题的分析解释更加生动形象。例题库中的例题来自于一些重点院校编制的教材、考研试题、竞赛试题、习题解答参考书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理论力学课程的学习水平。在每一道例题的讲解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学习状态的有效监控,对一些学生不懂的步骤,可以利用多媒体回放的特点为学生提供重复学习的机会。而对于有些例题,如静力学中的部分例题,只对研究对象、受力图部分进行点击,而平衡方程、计算结果由学生自己去思考。一题多解,通过黑板板书,将会花费很多时间,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将会起到较好的效果,如对于静力学问题,取不同的研究对象,对不同的构件或组合进行受力分析,可以得到问题的相同解答,通过一题多解,使学生更加熟练的掌握静力学平衡问题的求解。对于运动学中平面运动刚体上点的速度求解,通过一些典型问题,比较基点法、速度投影定理和瞬心法的适用性,进一步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对于动力学问题,比较动量定理、动量矩定理、动能定理以及动静法的适用性,对一些典型的动力学问题尽量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进一步加深对这些定理和方法的理解。
三、如何改进多媒体教学的教学效果
翻译的对象是译语读者,译者希望通过译文达到传递信息、表达感情和引起行为反应的目的。译语读者在欣赏带有异域风情语言的同时,也期望从中领略到相关文化,从中得到信息,引起感情的共鸣或是采取一定的行动。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的对象是母语为汉语的学生,教师主要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的能力,发展使用英语的兴趣,拓展对英语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学生在课堂上除了学习英语语言技能外,也想充分了解英美国家文化,与本国文化对比,扩大视野,增长见识。综上所述,翻译与国内中学英语教学有两点相似处。一是它们都涉及两种语言的运用,二是它们都是以目标群体为中心的有目的的活动。翻译涉及的要素有原文、源语读者、译者、译文和译语读者等。英语教学中涉及的要素有课文、教师、课堂语言、学生等。翻译是译者通过语言的转换,将原文传递给译语读者,达成传递信息,或表达感情,或呼吁行动的一个过程;中学英语教学则是教师通过语言的转换,将课文传递给学生,达成传递信息、表达感情、呼吁行动三者有机结合的过程。
二、国内中学英语教学面临的困难
在国内中学英语教学目标的指引下,中学英语课堂正逐步走向课堂语言以英语为主的形式。这要求教师的课堂语言80%-90%为英语,课堂的组织形式尽量贴近英语国家的课堂形式,教师应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以及用英语表达的潜力。然而,以英语为主的教学形式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
(1)语法练习中,教师常常错误使用非谓语动词组成的短语,造成垂悬修饰语;两个相邻句子间缺乏连接词,造成逻辑不顺等;学生的语法错误频发,造成教师纠错的困难。
(2)在单词释义时,教师往往忽略了单词的内在构成和形态,以及不同词性转换的规律,学生没有形成单词网,记忆十分困难。教师的表达方式也不够地道,往往将中文词汇生硬地翻译成英文词汇。学生对地道的英语表达知之甚少,也不知怎样运用。
(3)在课文教学时,教师局限于让学生掌握课文的词汇、语法、句式等,而对文中所描述的内容和情感采取了忽略的态度,造成了课文语境的减弱。学生难以体会到课文的要旨和精神内容所在,局限于做阅读理解的单选题,不知道如何把握文章的情感和语言。
三、形式对等理论在国内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将强调以译语读者为中心的形式对等理论应用于当前国内中学英语教学中,便于教师采取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该理论要求教师在诸如分析课文、讲解语法、解释单词上,尤其需要注意自己对语法、词汇、语境的把握,还要在课堂活动和题型设计上,注意将学生的语法、词汇和理解最大限度地贴近英文原文,在师生共同创造的英语语境中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一)课文分析形式对等理论要求源语语境中意思的一致性,即译语应保留源语营造的语境。将此理论应用于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无论是讲解课文中的词汇、语法还是句式时,都要紧扣课文内容,让学生对课文思想有深入的理解,与作者达到心灵的互动。保留语境的一个方式是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延展式教学。(童志刚,2013)比如联系相关书籍、视频、电影、音乐分析课文,加深对主题的理解;还可以就该话题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或布置相关作文,畅谈体会。保留语境的另一个方式是学生小组活动和合作学习。学生在课后查阅相关数据和文献理解写作背景、写作意图、作者生平等,然后根据课文内容整理要点,畅谈理解,做成课件在班上展示,供学生讨论和评价。
(二)语法讲解形式对等理论要求语法的一致性,即译语语法成分应与源语语法成分尽可能地保持一致。将此理论应用于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需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的用词用句,使自己的语法与英语地道的语法保持一致,避免中式英语的发生。学生进行大量的语言输出,在同学和教师的纠正下,改正提高,从而使自身的语法最大限度地贴近英语语法。保留地道语法的一个方法是教师在运用长难句时,尤其要注意句子的结构。具体说来做到以下六点:“避免名词重复累赘,正确使用代词,正确放置短语。避免垂悬修饰语,注意并列结构,添加逻辑衔接词。”(Pinkham,2000)保留地道语法的另一个方法是形成纠错系统。英语作业先由小组组长改、纠错,然后由教师审阅、纠错,最后,学生自己改正,书写正确的短语和句子。课堂上,学生发言,其他学生找错,然后教师点评,最后学生及时改正,说出正确的英语短语和句子。
(三)单词释义形式对等理论要求表达方式的一致性,即译语的单词和短语应尽可能地保留源语的单词和短语内在的含义。将此理论应用于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改革单词释义的模式,丰富其内涵。保留地道的表达方式的办法之一是教师可讲解词的构成和形态变化,说明其含义,然后介绍与该词相关的谚语、俚语等加深学生的记忆,提高兴趣。教师还可充分利用“希望英语”“动感英语”和“色拉英语”等视频、动画等教授英语地道词汇。保留地道的表达方式的办法之二是学生准备短语积累本,无论在学习课文、做题还是看视频中,养成随时积累词汇、短语的好习惯。学生还可应用短语造句,或设想场景写对话等。学生可以自导自演小对话,用学过的地道表达法,使对话更逼真,更生动有趣。
四、结语
每个民族语言的词汇,都承载着其独特的文化信息。如果在词汇教学中只是介绍词汇的表面意思,学生就很难准确全面把握词汇,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那些具有文化内涵的词语时,注重导入词汇的文化意义。从一个词上学生可以了解到相应的背景文化知识,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加深了学生对该词汇的印象,且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英语词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神话故事、经典名著、海洋文化、宗教文化多方面地影响。神话故事尤其是希腊神话对英语词汇的发展起了源远流长的影响。在教师的授课中加入这样的文化因素,学生不仅可以掌握这个词汇本身,还可以透过词汇了解到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词汇教学课程对于学生来说也不再觉得枯燥了。
2强化新词与同义词的联系,促进新词习得
利用词汇习得强化新词与已知同义词之间的联系,促进同义新词的习得。Nation在其所提出的学习负担理论(1990,2001)中指出,学习者对目标词的词汇知识愈熟悉,认知的负担就愈轻。已有相关实证研究发现,已知同义词的句法搭配等知识能够正迁移至未知同一新词,对同义新词的学习负担相对较轻。因此在教授词汇时应关注目标词的学习负担,教师应鼓励学生使用词语的同义或近义表述,增加词汇丰富性,以此来应强化新词与已知同义词之间的联系,由此促进同义新词的习得。同时掌握本族语者常用的词块也直接关系到学习者语言的准确性和地道性。词块积累和运用对学习者语言能力的提升作用不言而喻。
3构词法的讲解
现代词汇教学应该把词汇知识和运用词汇的能力有效地结合起来。老师要尽可能给学生传授词汇教学的有关知识,通过构词法等手段让学生掌握词根词缀,能更好的记词和猜词,使词汇学习有机地融入到听、说、读、写、译中去。了解构词原则,前缀和后缀,学生的词汇量会急聚增加。常讲的英语构词法要有三种:派生法(derivation)、转化法(conversion)、合成法或复合法(compositionorcompounding)。派生法也即词缀法。也就是我们常讲的前缀后缀,一般而言,前缀改变意思,后缀改变词性。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常用的前缀、后缀,并进行必要的归类。转化法是由一个词类转化为另一词类,不改变词的形态就能实现词类的转换。名词转化为动词,动词转化为名词等等,经常出现在不同语体和不同语言环境中。如book,fish,water等等,都能由名词转化成动词,分别具有“预订,钓鱼,浇水,灌溉”之意。反之,亦有一些动词转化为名词。如在haveaswim中“swim”的意思没变,但词性却由动词转化为名词。合成法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构成新词的方法。英语充斥着许多复合词,涉及到政治、文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如take-it-or-leave-itattitude,difficult-to-operatema-chine,ever-greenbushes等。在教学中,教师要多留意,充分备课,挖掘知识点,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加以总结,掌握构词法,扩大词汇量,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将枯燥的词汇教学变成灵活、有趣的课堂。
4词汇教学中引入语义场理论
20世纪30年代一名德国学者特里尔提出了系统的语义场理论,语义场是基于概念的关系场,是词义形成的系统,是词义与词义之间构成的一种完全虚化的、非物质的空间领域。语义场可以分为词汇场(lexicalfield)和联想场(associativefield)。词汇场是静态的,它表现为词义与词义之间的聚合关系;联想场是动态的,它表现为词义与词义之间的组合关系。通俗地说,若干个意义上紧密相联的词义,通常归属于一个总称之下,就构成了语义场。我们在进行词汇教学中就可引入这个理论作为根据。例如jewelry这个表示类概念的上义词可引申出受其支配的下义词crystal,diamond等。通过语义场的词汇教学,可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也不易忘记,所以将语义场理论引入词汇教学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5从语境角度教词汇
语义学的基本原理即从词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词的意义。也就是从语境的角度进行词汇教学。教师进行词汇教学时要向学生提供一个恰当的语境来解释词义,不能简单给学生一个定义或中文释义。语境教学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运用新词汇,并让学生在回答中使用该词汇。学生务必听清问题以及相应的关键词汇,然后在所提供的相应的语境中思考并组织语言表达所需的答案,成功地实现了运用语言去交际的功能。其次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核心词汇编故事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教师在每个单元结束后,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分组完成,并在课堂上汇报展示。另外还可以进行词语大家猜的竞赛。开展竞赛时,教师将整个班级分成几个小组,每组选举一人猜词,其余组员可以英文解释和身体语言来帮助队友猜出正确的词汇,在规定的时间内猜出正确的词汇最多的就是猜词冠军组。此法不仅可以检测学生对重点词汇的掌握情况,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并可以培养学生间的合作和团队精神。
6结语
1、能促进健美操教学
传统的健美操教学模式忽略了对审美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大多都停留在了技能和动作的学习上,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而且课堂教学内容较枯燥泛味,难以激发学生对健美操的兴趣,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健美操教学中渗透美学教育,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激发学生对健美操的兴趣,还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健美操教学水平的提高,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可以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在健美操教学中渗透美学教育可以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升大学生的气质、品质。高校的教育目标,本就融合了对高素质人才的塑造。而美学思想的贯穿,正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健美操的美学价值。学生群体在教学活动中受到健美操的美学思想熏陶,其对运动美学的认知,对形体美学的认知,对舞蹈动作美、情感美、动作语言美的了解都有利于让学生形成更为全面的美学思想,从而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如何在健美操教学中渗透美学教育
1、将美学渗透纳入教学目标中
在健美操教学中渗透美学教育,首先就要将美学渗透纳入健美操教学目标中,明确教学目标。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才会根据教学目标来实施教学,正确引导学生,最终完成健美操的教学任务。在健美操教学目标中融入美学教育,就是要求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表现形体美和姿态美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健美操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美操运动集舞蹈、音乐和体操为一体,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音乐中锻炼身体,放松身心,体会到健美操的运动乐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提高身心素质健康的同时,还要注重美学的渗透,从审美的角度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让学生能够多方面的进行审美体验,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在教学内容中渗透美学教育
明确了教学目标后,就要根据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选择适用的教学内容。现代社会知识更新速度较快,学校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注重教学内容的现代性、艺术性和丰富性,有效整合美育教学资源,选择适合学生特点和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教材,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采用自编教材。在教材内容的编排上,要尤其注重教学内容的美育功能,让学生在掌握健美操基本技能的同时,增强身心素质,提高审美意识,注重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适应性。另外,在健美操动作内容的选择上,要以健身性和组合健美操等充满活力的动作为主,同时还可以配合形体训练等课程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和审美意识。
3、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能够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气氛,关系到学生是否乐于参与其中,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性格特点,体育教师要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将美的动作、美的意识和美感融于一体,通过人的形体和动作来表现出自身的美,使健美操教学对人的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健美操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针对性、科学性和适应性,将美学教育渗透进健美操教学方法中,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能够更加直观的欣赏到健美操的形体美和姿态美。
4、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
1.1运用合作学习理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篮球运动所强调的是团队精神,要求队员通过集体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务,因此需要每一位参与者都要建立起全局观念。现在的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具有极强的个性,鼓励他们参加篮球体育项目,可以培养学生树立团队精神,并提高合作能力和组织能力。在篮球运动中,需要每一位队员都积极默契地配合,通过不间断地传球、掩护、接球等等动作,直到投篮,都需要每个人从团队的角度定位自己,并积极地参与其中。可见,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不但深化了体育教学新的课程改革目标,而且还提高了篮球教学效率和质量。
1.2运用合作学习理论,实现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助。高职高专的学生对于篮球知识和技术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那么在篮球教学中就要差别对待。从具体的教学角度而言,对于篮球技术具有较高水平的学生而言,如果进行篮球的基础教育,无疑是浪费时间,而且会因学不到新的知识而丧失了学生对于体育课堂教学的兴趣。如果讲解太过深奥的篮球知识,很难于被篮球水平较差的学生所领悟。另外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学生。引用合作学习理论设计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划分要保证小组综合水平基本均衡,实施小组相互协作式教学,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鼓励、相互帮助,以提高小组的篮球技术整体水平。
2高职高专篮球教学中合作学习理论的应用策略
在合作学习理论中,教师要做好合作任务的分配工作,进行监督、干预和评价。在教学中,教师将教学任务提出来,由学生自己选择任务完成的方法。另外,还要制定出各种合作学习方法,如组内竞赛法、组间竞赛法、分工学习法等等。
2.1为调动学生参与篮球教学的积极性,举行小组间篮球比赛。篮球是多数高职高专学生所喜爱的运动,但是对于体育课中的篮球教学却总是提不起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对于篮球体育教学的参与意识,可以设计小组篮球比赛开展篮球教学。为了赢得比赛,小组之间的篮球比赛就会充满竞争的味道,进而督促小组成员之间的紧密合作。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具有自我表现的欲望。让学生一展自我篮球技巧,不但可以使学生将篮球天赋施展出来,而且还可以发挥学生篮球技术的潜在能力,提高篮球竞技水平。教师的作用是针对于小组成员的相互协调性予以指导和控制,并根据比赛的节奏派发组员间任务,以获得合作学习理论的效应。采用篮球竞赛方式开展篮球教学,在提高学生参与意识的同时,还可以使学生享受到竞技的乐趣,并达到了锻炼身体的效果。
2.2讲解传球和接球技术的过程中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传球、接球是篮球运动中的基本技术动作,需要篮球队员之间默契合作,以提高篮球整体队伍的篮球技术水平。在篮球比赛中,传球、接球是两个队员之间协作完成的技术动作,团队的协作水平直接关乎到篮球比赛的质量。篮球的传球,涉及到手指、手腕和手臂的力量,要获得良好的传球效果,就要将三者的力量协调好,力求动作连贯而有力。此外,为了提高传球的质量,还要对传球的速度以及传递的准确度进行练习。接球的时候,除了要将传过来的球接住,还要注意接球动作的连贯性以及接球的姿势,传球、接球是两个连接的技术动作,传球的质量要由接球者来反馈,接球的质量要通过传球者来检验,相互之间的联系,确定了合作学习基础。在篮球体育比赛中,传球、接球是联系赛场队员纽带,作为团体合作战术,对于比赛的结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2.3在篮球教学中,组织形式多样的个性化教学设计。在篮球掩护配合战术的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设计三对三的篮球对抗形式,让每个学生在小组的划分上,按照学生的能力分成为多个小组,实施同级别的对抗赛。教师作为篮球教学的引导者,要格外关注篮球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请同组的学生指导,建立团队学习的氛围,也可以根据小组配合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做到因材施教。
2.4注重篮球合作学习过程方法的多元化评价。在篮球教学中,要以整体成绩作为最终评判的依据,并给予奖励。在合作学习中,评价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对于学生以客观而准确地评价,不但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鼓励和促进的作用,而且还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按照合作学习理论的教学评估方式,要将小组整体成绩作为奖励的依据,那么每一位组员都要向着同一个目标努力,并通过相互合作,才有可能获得预期的结果。当阶段性教学完成之后,教师就要对小组成员所掌握的篮球技巧进行测试,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以便于学生及时矫正。为了提高篮球教学水平,教师对于考核中所发现的问题要重点讲授,并以典型示范和重复教学的方式,以保证学生达到练习的标准。按照新的课程标准,对于学生篮球学习的评价要更为注重学生提高的过程。评价的主体由原有教师评价转为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方式。对于篮球教学的评价,其目的是激发学生对于篮球学习的自主性和自觉性,通过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鼓励学生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挑战。通过评价,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在篮球运动中的进步幅度,以评估自身的发展潜力。在课堂评价中,以评价小组参与为主。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其中,为学生的进步而喝彩,以让学生充分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在课堂中参与评价的学生,可以培养理解他人、善于倾听的品质,让学生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并敢于针对自己所发现的问题提出质疑。篮球合作教学模式具有个性化、创造性的特征。将这种教学模式应用于课堂中,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
3结论
(一)学生的参与程度不足
分组讨论式学习最大的优势就是学生的参与度要高于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然而,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在学习基础以及学习心态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那些成绩较好,平时比较活跃的学生往往很快能够投入到讨论活动中,而那些成绩相对较差或者学习心态较为被动的学生则很难融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因此,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少数几个讨论思考,其余在旁边“看热闹”的情形,由于参与度不足,导致学生无法在分组讨论中获得共同的发展。
(二)小组成员间缺乏互动性
分组讨论式的学习方式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并使得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形成积极的互动,培养合作能力。然而,在现实的小组讨论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常常缺乏互动性,很多时候都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小组成员之间很少有人愿意认真聆听队员的观点,仅仅是想着如何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这种貌合神离的小组合作的效果往往也不会很理想。
(三)讨论的时间不足
传统的“注入式”教学中,教师在课前进行备课,把知识点进行总结概括,到了课堂上,就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将这些知识点输送给学生,而讨论式教学是在只提供一定材料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讨论、思考、探究来获取知识,在时间上,显然讨论式教学要更长一些,而课堂教学时间只有短短地四十五分钟,很多时候,讨论的时间都显得不足,再加上一些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总是说不到点子上去,从而让很多的讨论活动都显得虎头蛇尾。
二、提高小组合作有效性的策略
(一)小组合作前进行合理的分工
为了避免小组合作过程中有人积极有人“搭便车”的情况,在小组合作之前,就要把小组中每个成员的工作分配好,明确地指出每个成员需要扮演的角色和完成的任务,这样,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每个人才能积极尽心地参与到合作探究中。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这节的内容时,采用的就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合作的课题以当前热门的房地产开发为背景,让学生围绕着房地产开发对生物的影响为课题进行探究。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题的探究中发挥作用,笔者对每组学生进行角色分配,让小组成员分别扮演地方政府行政人员、房地产开发商、农林牧渔人员、科学研究人员、环保局工作人员,围绕着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所应当承担的义务、责任,以及面临的困难等进行资料搜集,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演讲和辩论。通过这种角色扮演,不但明确了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分工,同时也有效调动了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二)制定小组活动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要想顺利的开展,制定合理的小组活动规则必不可少。笔者在班级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就制定了这样的规则:讨论开始前,小组成员先进行独立思考,把自己思考的结果用笔记录下来,然后在接下来的讨论环节把自己的思考结论说出来,当同组成员发表看法的时候,要求小组内其它成员做记录,然后把其它组员的观念同自己的观念进行比较,指出异同之处。这样的活动规则最大限度发挥每个学生潜能的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督促小组成员之间的争论和交流,使得同组成员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有效。
(三)安排合理的探究时间,提高课堂探究效率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时间的确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为了解决探究时间的问题,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进行解决,第一,对课时进行适当调整,例如,教师可以把生物课程调整成连堂,让学生能够拥有充分的探究时间;第二,提高课堂探究效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在课前做更多的工作了。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到《合理的膳食》时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考虑到课堂时间有限,在活动开始前,笔者先给学生设计了一份课前导学案,让学生通过预习先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同时,还要求每个学生记录一下自己一周的食谱,然后把食谱拿到课堂上来,并综合所学过的知识,同学之间交换食谱,评价一下食谱是否健康合理。由于课前做了大量的工作,在课堂时间,每个学生都能迅速进入思考和讨论的状态。接下来,再让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设计一份自己认为最健康的食谱,从而有效纠正学生过去不合理、不健康的膳食习惯。就这样,课前充分的准备,课堂上高效率的合作探究,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了一次高质量的小组合作探究活动。
三、结语
随着最新版本的高校英语教材的使用和推广普及,学生已经感受到新教材中词汇量较之前的课本大大增加,而且词汇的难度也提升了一个新的档次。很多学生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开始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背词汇表,但是学生在这种死记硬背的同时,却忽略了一些固定搭配、习惯用语和常用表达,对一些单词在教材中使用的具体方法也没有进行整理,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词汇的时候,出现了脱节的现象。
二、词块理论在高校英语词汇学习中的应用
现在很多年轻的教师已经开始使用词块理论进行高校英语词汇教学,词块教学法与传统的英语教学法有着本质的不同,其先进的一点在于将词块作为教学的中心,在教学中强调的是任务而不是日常的练习;在教学中强调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词块教学法改变了学生在英语词汇学习中出现的时间长、效率低的问题,这就使得学生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在词汇量的掌握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方面也有了一定的提升,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在词块理论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1.颠覆传统的观念,注重词块的学习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记忆单词时,要对传统的记忆单词的模式进行改革,要深入地帮助学生理解词块教学法。词汇的学习并不是单纯的单词记忆,其还包含了语音、结构、语义、句法、固定搭配的学习,在词块理论中就是突出了英语学习中词汇搭配的重要性。教师要培养学生将词块作为基本单位进行学习的习惯,改变传统的机械背诵单词的方法,强调词块和语境的理解。要做到举一反三,对于某个单词要能迅速联想到一个词组。
2.运用词块理论记忆高频词汇
在英语中有许多单词出现的频率较高,这些高频率词汇是我们学习英语的重要基础,高频词汇的特点是词形非常简单、构词能力很强、搭配较为灵活、音节简单是日常交流的基础单词,对于这些词汇的掌握,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一系列词汇搭配练习。如take、get等单词都是高频词汇,教师可以列举一些常用的词组来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更好地对单词、词组形成记忆。
3.营造语言环境,使用词块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