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藏戏教学设计

藏戏教学设计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08 15:27:0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藏戏教学设计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藏戏教学设计

篇(1)

我谨记老师“教学设计要一线串珠”的教诲,抓“神奇”一词来设计教案,整堂课通过品词品句的方法去引导学生感悟金蝉脱壳的“神奇”。正当我自信满满地将“作品”交与吉老师时,她却意味深长地对我说:“芳芳,教学设计一线串珠固然能使课堂思路清晰,但是不能只着眼于分析文本的内容,还要去关注文本的表达。让学生习得表达方法去运用。”从这一刻开始,我对语文 “本真”一词有了初步的认识:语文不仅要关注“内容”,更要关注“形式”,要让语文教学回归到“语言文字运用”这一本位上来。吉老师每堂语文课都密切关注着文本的表达方式,实践着多角度、多渠道地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追寻着她“本真”“实效”的绿色语文课堂。

一、本真理念――表达和运用的认识

为了进一步去感知“本真”的含义,我读着吉老师著的《“语文味”课堂》《优课,凸显语文本真》等书,有醍醐灌顶的感觉。吉老师在书中这样说:“言语形式是语文教学的立足点,为特定的教学对象。老师高超的教学艺术不仅反映在引导学生通过读文,在认识上、情感上习得和积淀语感,而且表现在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思考这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用这样的语言文字,而不用那样的语言文字来表达的理由,从而懂得这样运用语言的规律。”

她不仅让我明白了什么是表达,还让我明白了什么是运用。吉老师常说:“教材是个例子,你们要学会运用教材去教,而不是去教教材。学生不仅需要学会表达方式的运用,即用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还要学会学习方法的运用,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生通过文本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思想认识、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如果不用语言去表达它们,它们只是学生精神空间中零散的、漂浮不定的烟云。只有用语言去表征它们的时候,它们才是完整的、可触摸的精神之花。另外,学生在阅读中学到了新的语言和表达方法,但如果不给学生提供运用的机会,这些语言的因素就很难成为学生主体内在的东西。只有运用它去表达主体的思想情感,它才可能成为学生精神的使者、心灵的细胞。”言下之意就是我们教师要学会用教材教,学生要学会运用学法和写法。

二、本真行动――各年段对表达和运用的不同要求

“本真”理念是吉老师一贯的教学信仰,不仅在吉老师的书中可以感受到,在她的课堂中更能真切地体会到。吉老师对各年段表达和运用的要求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她常常跟我们这样说,不同的年段有不同的要求,要关注年段特点。

1.低年级关注“词语句式”

吉老师告诉我:“低年级语言文字运用的特点是:识好字,写好字,学好词,读好文,写好话。字词、句式的理解与运用,要打开学生的思路,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听了吉老师上二年级《黄山奇石》一课,我真切地明白了对低年级学生表达和运用的要求。课上她先让学生读读几块有趣石头的名字,接着引导学生发现石头名字的秘密就是要和文字内容一致,然后引导学生发现石头名字在句子中不同的位置,紧接着圈出一些连词让学生发现表达的不重复,最后出示黄山奇石多幅照片,让学生先给石头取名,再运用书中表达方式练习说话。有的学生说:“两只灰色的猫都用爪子抓住了一只老鼠。那只老鼠被压在下面不能动了,这就是有趣的‘双猫捕鼠’”。有的说:“‘仙女弹琴’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天上飞来的仙女坐在山峰上,前面的山峰就像琴键,她弹着弹着,似乎发出了美妙的声音。”有的说:“早上,阳光照在巨石上闪着金光,一只石龟把头伸向大海,两只前爪撑着地面,不知道它想干什么。不用说,这就是‘金龟探海’了。”还有的说:“最有意思的是‘巨人踩高跷’了。一位巨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脚下的山峰就像是高跷,他踩在高跷上稳稳的,一动也不动。”

在这节课上,吉老师抓住低段的表达和运用特点,很好地关注了句式的表达。首先,关注了句子表达的内在联系,那就是名字的秘密要和文字内容一致,名字与动作要密切相关,不是随便写的。其次,关注了句子表达的外在区别。待学生知道句子内在联系后,吉老师又再一次引导学生,从句子的外在观察发现石头的名字,有的在句子开头,有的在句子结尾。她还适时圈出“就说”“就更有趣了”“不用说,这就是”等词语,引导学生发现词语用得不重复。这样一来学生就明白了句子表达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再次,关注了句式表达的模仿运用。通过对句子内在联系和外在区别的学习,学生已经习得了这种造句方法,吉老师给学生提供了语言文字运用的机会。随即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着文本的句式来模仿表达。学生在学习和运用中,不仅收获了文本的思想内容,还收获了语言表达的技巧,更收获了丰富的情感体验。

2.中年级关注“段式结构”

中年级语言文字运用的特点又是什么呢?吉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中年级语言文字运用的特点是:开始以段为重点,逐步向篇章过渡,渗透篇章的写法。重视从文本中发现、挖掘语言表达的现象来训练。加强语言积累,促进文本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语言。提升教师的课堂语言质量,为学生提供典范的语言。”原来中年级表达和运用的重点要求是要关注“段式结构”啊。

听了老师一席话我还是一知半解,但听了她上三年级《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后,豁然开朗。在上这节课时,吉老师先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填空形式让学生自由背诵;接着出示总分总的段落结构帮助学生记忆,随后引导学生看着或者想着画面背诵四个“有的”,最后吉老师让学生仿照这一段的结构来改写课文第六自然段。有的学生这样写:“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茂密的树林,栖息着各种各样的鸟。有的头顶上长着灰色的羽毛,有的胸脯上有一撮珍珠似的小圆点,有的背上还有黄色的斑纹,有的脚上像涂上了红色的颜料。鸟儿生活真快乐。”有的这样写:“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茂密的树林,栖息着各种各样的鸟。有的鸟在树上不停地唱着歌,有的在树上欢蹦乱跳,有的在喂着可爱的小鸟宝贝……”还有的这样写:“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茂密的树林,栖息着各种各样的鸟。有的五颜六色,有的快乐地叽叽喳喳唱歌,有的飞来飞去,在做追跑的游戏,鸟儿们无忧无虑真自在。”

在这段教学中,吉老师很好地关注了中年级的构段方式。亮点之一在背诵中发现构段方式。吉老师以十分新颖的背诵方式直接入手,引导学生在寻求最快的记忆方法的同时寻得作者构段的方式,即总分总。一旦理清构段的方式,那么背诵的大致轮廓就已经在学生脑海中勾勒好了。亮点之二在看想画面中突破难点。最难背诵的就是分写部分中的四个“有的”,吉老师巧妙地让学生们看着或想着画面来背诵记忆,让抽象的文字变得形象直观,便于记忆。亮点之三在练笔中迁移运用。学生明白了这一自然段的构段方法后,吉老师让学生用上这样的构段方法将鸟多这一自然段进行改写。这样既对文本空白处做了补充,体现了重视从文本中发现、挖掘语言表达的现象来训练,又加强了语言文字运用,促进了文本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语言,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运用总分总这样一种构段方式。

3.高年级关注“篇章结构”

我们不禁要问:“那高年级表达和运用的要求又是什么呢?”吉老师这么回答:“高年级语言文字运用的特点是:挖掘、提炼文本蕴含的核心价值内容,找准语言文字运用的切入点,学会取舍,一课一得。加强揣摩文章表达方法的学习,注重读写结合。不断增强篇章意识,注重文本的整体性。语文学习要‘言’‘意’兼得。在开放的语文活动中综合运用小学阶段掌握的阅读、习作的方法和能力。”

这是吉老师上六年级《藏戏》一课时的一段实录:

师:从老师读开头的问句、你们读的相关语句中,发现文章在写法上的精妙特点了吗?

生:后面部分都是围绕开始的反问句来写的。

师:那中间部分呢?

生:中间部分写了藏戏的形成及艺术特色。

师:还发现了什么?

生:开头提出的问题在后半部分课文中得到解答,中间去写的是藏戏的形成和特色。

师:我们的单元作文是介绍风俗人情,假如是介绍江南越剧的,是不是就可以模仿这种手法呢?江南越剧有三个特点:没有男演员,都是才子佳人,每部戏都有很多驸马的戏份。把这三个特点融进去,仿照课文样子表达,你们讨论讨论。

生:世界上有几个剧种没有一个男演员?世界上哪一个剧中演的都是才子佳人?世界上哪一个剧种每一部都有驸马的角色?告诉你吧?就只一个,是浙江越剧。

师:继续像课文一样布局,接下来可以写什么?

生:接下来就是写浙江越剧的来历,用故事的方式。

师:第三部分,也学习课文的表达特点。

生:针对上面的三个反问句,一个一个地回答。

这段实录中吉老师向我们展示了高年级如何去关注篇章结构。学生在读中发现文章的构篇方法:先排比反问句开头,然后引出传说故事;接着围绕反问句进行逐个回答;紧接着吉老师创设了介绍江南越剧这一语用情境,让学生口头编写写作提纲。真是独具匠心的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已经有了一个美丽的转身,不只是从中体会到什么,而是在引导学生关注文章布局谋篇的方法,发现作者行文的规律,将读与写有效结合起来,以读促写,并且与单元作文紧密结合。由“教教材”变成“教材教”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

三、本真追求――言意兼得的教学境界

吉老师有着她自己的教学理念,有着她独特的教学实践,也同样有着她自己追求的教学境界――言意兼得。“言”,一个是文本中的外在语言形式,另一个是文本中的内在语言素材。所谓“意”,一指文本语言中所表现出来的内涵、思想、情感,二指学生口语和书面语言表达中展现的精神世界。

吉老师的语文教学打破了一味追寻“意”的解读,构筑起在文本语言文字丛林中走进走出、走一个来回的框架。“寻找言意兼得落脚点,设计言意兼得路线图,展开言意兼得阅读场,实现言意兼得最优效。”“言意兼得”的阅读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得知文本内容含义,得见文本形式秘密,且运用于新的场景表达自己的心声,抒发自己的情感。

这是吉老师上《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所运用的事例、来加以证明观点的主体部分学习过程。

1.举一学习。请四位学生朗读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中发现问题的事例。学生读后发现四部分的内容分别是“现象―质疑―探究―真理”。

2.反三学习。从英国的著名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眼珠转动的现象……,学习发现也是由四个部分组成的。

3.思考为什么这三个段落都这样写?

学生讨论后得知“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却都发现了真理。因此,只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就一定能“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而且这些事例很典型,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国度。

4.学生整理说明伟大科学精神的资料。按照“现象―质疑―探究―真理”这样的顺序进行组合。

如:在60多年前,魏格纳发现美国东海岸和欧洲西海岸同纬度的地区都有一种蚯蚓,而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蚓。这是为什么?经过反复研究,魏格纳认为,那小小的蚯蚓活动能力有限,无法跨越大洋,它的这种分布情况正好说明欧洲大陆和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开分成了两个洲。他把蚯蚓的地理分布作为例证之一写进了他的名著《大陆和海洋的起源》一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