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7 15:06:5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关于圣诞节的诗歌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全班同学唱英文歌曲《我祝愿你:圣诞节快乐》。
The whole class sing a song named:《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
二,主持人闪亮登台 (Hosts appear!)
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在班主任和班委的精心策划和全体同学的帮助下,我们迎来了今天这个狂欢的节日——圣诞节!在此,我代表班委衷心的祝福大家:圣诞节快乐!
Good afternoon! My respectful teachers and dear classmates. Under Mr. An and w hole class cadres’ careful design and my classmates’ help, we are meeting the exciting day finally--- The Christmas Day! Here, I honorably represent class cadres to bless everyone: Merry Christmas!
现在, 我宣布: 圣诞晚会开始!
Now, I declare: The Christmas Day begins!
首先,我很荣幸的向各位介绍一下今天的佳宾, 杨老师, 巩老师,… 同学们,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欢迎! 感谢你们的到来!
First of all, let me introduce today’s guests to all: Mr. Yang, Mr. Gong…Everyone, in order to welcome their visiting, give them warm applause! Thank you coming!
接下来, 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来邀请安老师致开幕词.
Next, let’s invite Mr. An to give us the opening address.
谢谢!
Thank you!
现在, 开始我们今天的节目
Now, please enjoy today’s programs.
下面,请欣赏小合唱<<我最闪亮>> 表演者: 一号女生宿舍.
Next, please enjoy a small chorus named :<>, performed by No. 1 girls’ dormitory.
感谢他们精彩的表演! 接下来,请欣赏小品<< 就爱逗你玩>>, 表演者: 晁亚玲, 汪娜, 王玮, 李梦昭.
Thanks for their splendid performance! Then, please enjoy a short: << Like to Play with You!>> performed by …
多有趣的节目! 谢谢你们! 下面由我来给大家带来一段京剧<<唱脸谱>>, 希望大家喜欢! 来点掌声!
What an interesting short! Thank you! The following program is performed by me, named<< Sing the Theatrical Makeup>>, I hope you can like it, give me some applause!
下面,我们邀请赵老师和巩老师老师给我们表演个节目,大家说好吗?
Now, let’s invite Mr. Zhao and Mr. Gong to perform a program! Am I right?
感谢他们的精彩的表演! 再一次的感谢他们!
Thanks for their graceful singing! Thank you again!
接下来,我们玩个游戏,名为:<<嘴巴和手不一样>>.
Now, It’s time for us to play a game :<< Mouth is different From Hands>>/
现在, 继续我们的节目, 让我们看看我们班的帅哥们是如何演绎这 首流行歌曲<<水手>>的! 来吧, 帅哥们!
Now, continue our programs! Let’s look at these handsome boys to sing a popular song<>! Come on, guys!
刚才帅哥们的表现不俗! 我想现在轮到我们班的美女来闪亮登场了!
下面有请张佳, 她为大家带来一首<<你的微笑>>!
Just now, these handsome boys did a good job! Now I think it is time for a beauty to come here. Let’s invite Zhangjia to sing a song :<< Your Smiling>>.
下面, 请欣赏诗朗诵<>, 表演者: 苏小兰.
Next, please enjoy a poem recitation, <> recited by Su Xiaolan.
多么美妙的诗歌啊! 接下来我们邀请几位同学做个有趣的游戏: <<吹乒乓球>>
How beautiful the poem is! Then, we will invite several people to play a game: <>.
今天是圣诞节,现在让我们再来听听关于圣诞节的一些动人故事吧!
Today is Christmas Day! Now we will listen to some moving Christmas Stories!
下面欣赏女声独唱&l t;< Keep Me Away >>, 表演者:王丽
And then let’s enjoy a female solo<< Keep Me Away>> performer: Wangli.
最后, 让我们来看看安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惊喜?
At last, let’s see what Mr. An bring us! Maybe a surprise!
现在让我们签名留念! 请在这里留下你的名字, 让历史记录下这精彩的瞬间!
Now, please sign your name on this red cloth! Make history remember the wonderful moment!
时间过地真快了,不知不觉我们晚会接近尾 声! 现在让我们一同唱响这首<< 明天会更好>>! 再次感谢各位佳宾的到来! 祝各位老师和同学: 圣诞节快乐! 身体健康! 万事如意!
关键词: 高中英语教学 英语歌曲欣赏 选修课
一、引言
根据新课标,高中英语课程采取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的教程设置模式。英语歌曲欣赏作为高中新课标改革的选修课之一,也是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英语歌曲欣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大的激发。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最流行、最地道的英语语言熏陶,得到了英语语感和文化修养的提升。英语歌曲欣赏还能营造出一种轻松的语言学习氛围,能让学生相对容易地接受。可以说,英语歌曲欣赏是最生动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之一。本文旨在对高中英语歌曲的选修课的开设进行初步的探索,并结合一年来英语歌曲欣赏选修课的教学实践与总结,探讨开设高中英语歌曲欣赏选修课的价值和意义。
二、开设高英语歌曲欣赏选修课的理论依据
根据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的语言输入假设论,理想的输入必须符合以下四个条件:①输入必须是可理解的;②输入必须是有趣的、密切相关的;③输入不是以语法为大纲的;④输入必须是大量的。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歌曲欣赏中对大量的可理解的输入进行吸收、加工,然后轻松自然地习得语言,英语歌曲欣赏选修课的开设符合克拉申的输入假设理论。克拉申认为,外语学习者所能做的一切就是接触大量的、可理解的、有趣的相关输入。教师的任务就是提供这种除了必修课以外的选修课输入,降低学生焦虑,提高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三、高中英语歌曲欣赏选修课开设的理念与目标
高中英语歌曲欣赏选修课开设的理念是“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为每位学生的发展创造合适的学习条件,促进学生的最佳发展,以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为每位学生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和时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
高中英语歌曲欣赏选修课的教学目标:通过英语歌曲欣赏选修课的开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同时,在提高语言技能的基础上,提高文化素养和文化意识,提高个人素质,努力实现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全面发展。
四、高中英语歌曲欣赏选修课的开设与实践
高中英语歌曲欣赏选修课主要利用原版英语歌曲,根据教学需要通过对歌曲的选择、MTV的剪辑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整合,恰当地将音乐手段运用于英语教学中,营造适宜的气氛,利用现代音乐灵活多样的可操作方法与具体的任务型教学目标有机结合,从而达到学生英语听、说、读、写技能的发展及个人素养的提升。
(一)时间安排与班级构成
我主要利用每周四下午第八节我校的校本课程时间进行该课程的教学。每周1次上课时间,每学期15次,每学年度30课时,学分2分,作为校本课程选修课,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自主选择科目。因此,报名参加英语歌曲欣赏选修课的学生分别来自高一年级20个班,其中包括2个实验班和18个普通班。他们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坐在一起,这有利于在课堂上发挥自主性、积极性。
(二)英语歌曲的选择及课堂处理
1.英语歌曲选择的原则
英语歌曲数目繁多,如何选择歌曲是教师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对英文歌曲的选择主要把握两个原则。第一个原则是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认知水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歌曲这种大众文化广泛流行于中学生中,比起单调的课本更能吸引学生。但是高中学生的语言储存量还非常有限,听力也远没有达到某些节奏过快的英语歌曲所需要的语速。假如材料的难度超过学生的认识水平,那么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因此在起初阶段应选择语速较慢的、词汇适量的英语歌曲。第二个原则是歌曲的选择应尽量与课文话题相关或是对课文话题的延伸和拓展。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两者之间本来就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因此歌曲的选择并非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是要更多地考虑如何通过歌曲欣赏,拓展和深化单元内容和主题意义。
2.英语歌曲课堂处理实例
根据以上原则,在教授北师大版的高中英语教材模块1中Unit 1的讨论话题“Life style”时,针对很多高一新生第一次离开家庭开始高中寄宿生活这一现状,我选择“Far Away from Home”这首英语歌曲,歌曲讲述了主人翁离家后感到孤独无助,在朋友的帮助和照顾下,重新振作起来,生活又变得灿烂多彩的故事。歌曲节奏明快,意义深刻,唱出了学生们的共同心声,我在引导学生进行歌曲学习时,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话题的讨论:What’s the life style far away from home?Do you meet any problems?What helps you to make it through?让同学们在欣赏的同时进行深刻的思考,懂得友谊的珍贵。模块1中Unit 2“Hero”主要通过现代英雄、历史英雄及体育英雄的代表人物体现了英雄的品质。结合这一话题可以选择Mariah Carey的“Hero”这一首出色的英文歌曲进行教学。Mariah Carey以其浑厚独特的嗓音演绎了真正的英雄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敢面对挑战,在逆境中屹立不倒的高尚品质。学生们在欣赏歌曲的同时,内心的一种积极心态也被不知不觉地激发出来。同时,老师可以因势引导向学生提问:What qualities are needed to be a ture hero inside you?在讨论与学习中,每个学生都经历一次心灵的洗礼,正如歌词给我们的谆谆教诲:每个人都能成为英雄,战胜自己,克服懦弱。不要惧怕审视内心,在那里我们会找到爱与坚强。Unit 3“Celebration”和Lesson 4“Christmas”讲述了作者儿童时期欢度圣诞节的美好回忆。对于圣诞节这个西方重大节日,有必要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西方文化。教师可以选择“Holy Night”等经典圣诞歌曲,在舒缓的旋律中,讲述圣诞老人的传说,介绍西方人庆祝圣诞节的习俗,使学生增进对西方节日的了解。
又如Lesson 3的“Wedding”中涉及情态动词的语法教学,在讲授情态动词的用法时,我选择歌词中含有较多情态动词的歌曲。歌曲“I Want to Be with You”的歌词中含有must,will,might,should,can,can’t,need等情态动词,课堂上让学生边听歌曲边填词,他们就不会对枯燥的语法规则产生畏难情绪,比较容易感性地认识语法规则。然后我结合案例,引导学生从理论上总结,在练习中操练,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语法。Unit 5“Rhythm”介绍了各种音乐如classical,pop,folk,jazz,rock and roll等各类音乐,此单元可选择的歌曲范围比较广,我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出发,以兴趣爱好为指导,选择了广受中学生喜爱的歌手Britney演唱的“I Love Rock and Roll”作为教学材料,这首歌曲属于摇滚类型,学生通过欣赏学习歌曲获得了摇滚类音乐的感性认识,再通过讨论与老师引导总结出的摇滚音乐充满激情、节奏强烈、表现形式大胆等特点,从而深化了本单元关于rhythm的教学主题。Module 6 Unit 18 Lesson 3“Potery”,谈论了诗歌的特点和韵律、节奏与押韵等。在对文章有了基本的了解和欣赏了一些不同的英语诗歌后,我又让学生欣赏了一首经典的英文歌曲“Love Me Tender”,在学生聆听的过程中,我让学生进行每行最尾一词的填空,让他们体会很多歌词与诗歌一样,存在明显的押韵,使得歌曲朗朗上口。而这首歌曲所表现的韵律也是它能成为英语经典名曲的原因所在。学生在这节课中既欣赏了动听的英文歌曲――一种流动的语言,又更好地通过生动的案例了解了篇章内容。本单元Unit 18“Beauty”还涉及词组as....as...的学习,教材中设置的任务是给定的形容词如:beautiful,light,busy,quiet,strong,greedy,hard等,要求学生以as...as...大胆想象创造出能表达以上形容词意象的词组。我先让学生自由创作,然后通过欣赏Lenka演绎的英文歌曲“Everything at Once”让学生补全as....as...词组中挖空的名词或形容词。整首歌曲95%以上的歌词都是由as....as....词组组成,如as sly as a fox,as strong as an ox,as free as a bird,as quiet as a mouse,as mean as a wolf,as ugly as a toad,as hard as nails,as busy as bees。歌曲节奏轻快,再加上歌手慵懒的演唱风格,学生的兴趣被大大地激发,在完成听歌填词的任务过程中,学生不仅丰富了想象,而且加强了对词组的记忆和理解。通过优美的歌曲赏析,学生在优美的旋律和含有丰富词汇的歌词中记忆单词,不失为词汇教学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五、感悟与启示
(一)新的教学情境和活动有助于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以知识的权威出现在学生的面前,讲授式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其个性被压抑,思想被遏制,存在的问题被遮蔽。英语歌曲选修课以其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活力,使课堂变得更加立体化和多样化。在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在民主、平等的课堂上,再加上英语歌曲本身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有效的调动。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英语歌曲多样化解读,在客观上鼓励学生从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和内在感受出发,以更具有个性的观察、思考走进英语歌曲,体验其中的喜怒哀乐和真善美等情感。在本节课上,学生用耳听歌曲,开口唱歌曲,用心悟歌曲,积极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动者。
(二)语言真实、内涵丰富的英语歌曲有助于学生对地道语料的积累
将英文歌曲欣赏和语言知识及技能教学相结合,既可以巩固必修课的内容,又有助于增强真实语言的输入,神话、充实和延伸英语必修课的教学。如前文提到的英语歌曲欣赏不仅能深化单元主题,而且能为语法教学提供指导,还能促进学生对单词的记忆。此外,歌曲内容、主题、风格、内涵等文化背景知识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语言情境,而且对英语歌词中的诗一样的语言或原汁原味的地道表达,学生更乐意去接触、朗读并背诵。这种积极的学习行为丰富了学生对地道语料的积累,强化了他们的英语语感和跨文化意识,有利于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利用音乐手段进行英语教学有助于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提高
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学家齐佩尔说:“人类需要科学表达外界,也需要艺术表达内心的感情。音乐是最能直接表达人类感情的,比起语言更为直接。”音乐作为一种奇妙的心灵语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增强学生对事物的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唤起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向往。因此,歌曲欣赏不失为英语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方法。学生在歌曲欣赏的过程中,不仅去感受和想象,而且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感悟、评价和思考,从而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六、结论与建议
高中英语歌曲欣赏选修课的开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选择,而且从多个方面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及其学习方式和个性发展带来了有益的影响。英语歌曲欣赏选修课和开设在理论上是有据可循的,在实践操作上也是可行的。学校应重视英语歌曲欣赏选修课的开设,不断完善校本课程。教师更应丰富自己的文化积累,提高文化素养,这样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引导者,英语歌曲欣赏选修课的作用才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陈琳,王蔷,程晓堂主编: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2]李莉.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评述.郑州大学学报,1997,7.
[3]曹理何.音乐欣赏与审美教育[M].新交出版社,2008,8.
[4]周云霞.英文歌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形式[J].科教文化(上旬刊),2008,(1).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节刚过,但屈原的故事我们长留心间。
面对压力,屈原秉持宁折不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思想,在与保守势力的斗争中显示了自己的高尚节操,赤诚的爱国之心。 这一片冰心,穿透了两千年的时空,依然光耀在中华大地。端午节是纪念诗人的节日,是爱国的节日。因为爱国诗人屈原五月初五投汨罗江。屈原沉江后,古人将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万舟齐发、呐喊鼓乐吓退蛟龙,以此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后来演变成为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与端午节的人文内涵已密不可分。端午节成为中国人传递爱国主义情感和精神的重要仪式。
屈原热爱祖国,关怀人民,忠诚正直,信守芳洁,追求光明,舍生取义。他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屈原精神就是表率万世、积厚流光的中华民族精神。
中华上下五千年,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铸造了我们的灵魂,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精神源泉。它积淀了悠久的道德文化遗产,它蕴涵着丰富的人类道德精华,它体现了人类对理想人格和真善美的追求,它昭示着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生生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古往今来,端午节纪念屈原,弘扬民族精神,抒发爱国情怀,已成华海内外华夏儿女的共识,赋予端午节爱国主义情结。 同学们,当你向老师、长辈和客人彬彬有礼地问好的时候;当你向有困难的同学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当你学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一份孝心的时候;当你学会珍惜每一粒粮食的时候;当你学会"宽于待人,严于律己"的时候;当你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的时候;当你志存高远而又脚踏实地的时候……你所做的一切,这就是在承继和弘扬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 现在,端午节被列入国家法定节假日,也正向联合国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但是现代人如果只是吃粽子,或是看看电视里的划龙舟,就失去了端午节原本的意义。每过一次传统节日,就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强和洗礼。我们是中华民族的栋梁之才,中华文明需要我们共同传承。
让我们永远纪念中华民族之魂,不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农历五月初五,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人们会通过赛龙舟、包粽子、喝雄黄酒等形式来来纪念一颗不朽的灵魂——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在流放中,他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非常哀痛,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身体。有的渔夫拿出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希望鱼龙虾蟹吃饱了,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有的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希望晕倒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为棕子。
郭沫若评价屈原为“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开浪漫主义诗歌之先河,创立了“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的楚辞文体;发明了“惟草木之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香草美人传统。他奔流肆意的想象,源源不绝的才情,似河流汇聚成海一般,浩瀚无垠。我国文史上最长的抒情诗——《离骚》,就是他集毕生心血所成的作品。
屈原离世已有2300年了,今天我们来纪念他,主要是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辉”的人格。屈原作为一个改革家,他的政治理念,他的改革期望,都因当时客观残酷的社会条件而失败了。但作为一个伟大的爱国者、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却成功了。“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是他的气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他的伟岸。他如菊的淡雅,如莲的圣洁,强大的精神力量,为后人颂扬,激励感染了无数中华儿女前行的脚步!
屈原的伟大,不仅是他刻骨铭心的诗句,更是他矢志不移的爱国精神,不与奸佞小人同流合污的高风亮节。五千年中华文明史少不了屈原,灿烂的中国文学史少不了屈原。
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时光如何变迁,他永远上生活在岁月的长河里,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同学们早上好,我们刚刚结束三天的假期回到学校。
放假开心吗?(开心)
我们这次是因为什么节日比平时多放一天假?(端午)
很好,我们前天刚过完一个开心的节日,端午。谁来说说看端午节是怎么来的?(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更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于2009年9月30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说到端午,说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其它国家的节日——韩国江陵端午祭, 2005年11月25日韩国江陵端午祭成功申请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在当时的中国人心中造成极大的冲击。我们在座的同学那个时候年龄都很小甚至刚出生,可能无法体会当时这件事在中国人中间引起的震动。
但我相信,我们的老师们,我们的家长们,很多人都对那件事有着深刻记忆。当时中国人听到这件事最大的感受就是:韩国人太了。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传承几千年的传统节日,是为了纪念我们华夏民族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而产生的一个节日,它怎么就变成你韩国人的节日?你还要把它申请为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可以说,当年的韩国江陵端午祭成功申请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件事极大地刺痛了中国人的心。
但现实就是现实,不管你有多愤怒,他们的申请终究是成功了,每年的端午节期间,江陵会迎来韩国和世界各地的观光游客达百万之多。中国人只能安慰自己,他们的是江陵端午祭,我们的是端午节,不是一回事,没什么好气的。不能不说,这是一种阿Q式的自我安慰。
但是,这件事对我们的确有着很大的触动。在此之前,每当有人大代表提出将我们的传统节假日定为国家法定假日时,响应者总是寥寥无几。但这件事之后,我们痛定思痛,很多有识之士开始反思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态度,终于,在两年后,通过了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定为国家法定假日的规定,从2008年开始实行。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五年级同学,你们在一年级的那个
中秋节还是不放假的,但二年级起,你们的清明、端午、中秋就开始放假了。这一天,意义很重大。一是弘扬中国文化,二是让大家不要忘本,忘记中国的传统,在传统节日里能与家人共渡。
几年之后,我回头看韩国成功将端午节申请为自己的文化遗产,突然觉得我们没有任何资格指责他们。端午节是我们的又怎么样,如果我们自己不重视,不珍惜,你能怪别人重视它珍惜它吗?
就象两个月前我在办公室给朗诵组的同学试新订做的汉服,有好几个小同学在办公室外面很新奇地说“韩服韩服”。去年,在成都有一个穿着汉服上街的女孩子,被一些小年青人当成是日本的和服,强迫她脱下来当街烧掉。为什么会有这种误会呢?就是因为我们的汉服消失了,但是在韩国在日本,他们从我们这里学去的民族服装去保存完好。
同样,春节、元宵、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等这些我们中国人的节日,很多在韩国和日本都保存完好,有些甚至比中国还隆重。
传统节日是我们祖先流传几千前形成的文化遗产,连别人都很重视很珍惜它,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不重视呢?
但反观现在,我们的同学们能说出传统节日的名称和日期的寥寥无几,反而说起西方的圣诞节、平安夜、万圣节之类的是头头是道。其实,这些节日跟我们中国人可以说没有任何关系,它们所产生的文化背景所表达的信仰与我们完全就不是一个文化体系。之所以大家会熟悉那些节日,完全是商家为了商业目的而进行的炒作。但很不幸的是这种炒作居然这么成功。
在这里我向大家提一个要求。从现在起,我不希望我再在圣诞节收到任何同学的礼物和祝福。因为圣诞节,是西方基督教庆祝耶稣诞生的一个宗教节日。而我是中国人,我不信基督教。耶稣是哪一天诞生的和我没有任何关系。如果你很喜欢老师,你想表达一下对我的祝福,请你在教师节给我教师的祝福,或者在元旦给我一个新年的祝福。
也许有人会觉得我的这种行为不够时尚,不够国际化,但我只想说,在我们连自己最珍贵的东西都快要被丢弃完毕的时候,有什么心情或资格去追求那些与自己无关的时尚呢?
从去年起,我就在期待,通过某一次国旗下的讲话,向大家系列地详细地介绍我们的传统节日,它们的来源、传说,它们的风俗,它们对我们中国人的意义。但当昨天晚上我开始准备这篇讲稿时,发现短短的几分钟根本不足以表达出我们这么多传统节日所承载的丰富内涵和深厚的文化意义。
因此,我今天只能笼统地向大家宣传,我们的传统节日,对于我们中国人,我们汉族人的意义。我希望并提出要求,从接下来的这一个学年,每当有与传统节日最相邻近的那个升旗仪式,轮到的班级自觉地去查找关于这个节日的各种资料,在国旗下的讲话活动中,介绍给我们所有的同学。
我希望从我们学校走出去的每一位同学,都能珍爱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无论你今后身处何方,请不要忘记,我们的祖先名叫炎黄,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早上好! 今天是星期二,昨天是五月初五,我们又站在了操场上,看我们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端午节的由来》。
课题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孩子们对传统节日文化产生兴趣而获得认识”。为此,我校改变了以往的方法,在研究和实践时,突破了以往的把个别节日融入个别学科或根据节日开展活动的做法,不仅仅把传统节日文化贯穿于学校的德育工作中,而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和心理特征,选择并设置以传统节日为线索的多种形式的活动,构建以体验为主的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实施跨学科的实践活动和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从而带动家庭和社会的力量开展层次化、系列化的“知传统节日、继中华传统、承中华文明”的探索之旅,将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完全融入到学校的全方位德育中,并初步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具体如下:
一、挖掘传统节日中德育的元素
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56个民族有着各自不同的民俗,几千年来,这些民俗通过口传手教的方式世代传承,成为民俗文化之根。在传统节日中蕴含着很多的教育元素,例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所包含的重亲情、重和睦、重和谐、重家庭的美德,端午节所蕴含的重国家、重社会的责任担当,重阳节所提倡的敬长辈的优良传统,清明节所蕴含的缅怀先人、弘扬传统、感恩思源的情怀。尽管我们在研究中不可能把全部的节日纳入其中,但是我校选择了大量有针对性的、学生比较熟悉的、具有较多元素的节日进行学习和教育。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都是有高度认同性的中国传统节日,它们包含着中国五千年来的悠久历史和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这些民族精神和伦理道德是小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开展以体验为主的民族精神教育活动、为我校逐步探索小学德育教育的新模式提供了充实的内容基础。
二、明确传统节日文化的意义
小学生年龄偏小,理解能力有限,他们对于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程度和对开展活动的意义能否理解,是整个实践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为此,学校以班为单位,由班主任对学生开展问卷调查,统计本班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并把问卷推广到学生家庭和社区,了解学生家庭对传统节日的认识程度以及他们过节的方式等,从而掌握学生的家庭和社会资源。学校收集整理适合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各类传统节日的资料,在遵循科学性的基础上,从节日由来、风俗习惯和庆祝方式等方面将传统节日以校本课程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并根据他们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给予其最初步的体验,从而让学生明确了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意义,使学生和家长有了参与、学习的愿望,也对课题的开展有了正确的认识。
三、开展以体验为主的多样化的活动
传统节日丰富的内涵和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我校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方式的多样化。学校充分发挥语文、品德与社会、音乐、美术等学科人文教育的优势,结合教材中所阐述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与互动。例如,语文课教师让学生收集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诗词,结合图画、手抄报,通过欣赏会、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等来表现传统节日的人文教育元素。在端午节组织开展以端午节为主题的“端午节诗歌欣赏会”,让学生用自己独特的眼光设计端午节的装束、吟诵端午节的诗歌、用小品表演端午节的由来。音乐课教师让学生欣赏春节的贺年歌曲,特别是有着广东年味的粤语歌曲,把它们渗透到亲子活动中加以诵唱,还鼓励学生把贺年的粤语歌曲应用到春节拜年中,这样既充实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又丰富了学生的春节体验。美术课教师引导学生把他们眼中看到的新广州与传统的广州结合起来,融入节日的元素,画出一幅幅富有童趣的通草水彩画,再利用科学课上学到的物品保湿方法对通草画进行保存,还鼓励学生把心目中的传统节日用“广彩”和“通草水彩画”这两种广州的传统工艺表现出来,不仅让学生在浓郁的节庆氛围中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提高,更使学生在民族文化的浸润中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
我校还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分层次开展各种传统节日文化体验活动。例如,在体验“喜庆春节”活动中,给不同年级的学生布置了成果收集的不同方式:一、二年级学生收集喜欢的“利是封”,并用相机拍下与家人共度佳节的温馨照片;三、四年级学生收集关于春节的年俗,并用相机拍下与家人参与年俗的照片(如:包油角、年二十八洗邋遢、逛花街、走亲戚、正月十五赏花灯等);五、六年级学生设计有特色的“利是封”,写春联,写以“开心过大年”为主题的日记(并配上自己画的画或自己拍的照片,图文并茂)。此外,我们还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记录春节,创设充满童趣、有创意的表达方式。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段,结合其心理特征,给予不同年级的学生从简单到复杂的阶梯式提示,让他们找准体验春节的切入点,把抽象符号引导到具体可行的日常活动中,使他们对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有更鲜活的体验和更深刻的感悟。
我校通过多样化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在活动中加深对传统节日的兴趣和了解,不断体会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内涵,使教育的收效最大化,把传统节日文化的精华传承下去。
四、体验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魅力
作为教育者,我们在思考,为什么有些学生会对洋节日那么热衷,而自己的传统节日却与现实生活渐行渐远?其实外来的很多节日很注重参与精神,例如:万圣节将基督教用南瓜灯和杰克灯驱逐鬼神的传统延续下来,让家长和孩子都能参与其中;圣诞节的圣诞礼物和各种装饰带给孩子们的视觉冲击与遐想,这些不可否认是值得借鉴的。所以我们重在通过体验去开展以“知传统节日、继中华传统、承中华文明”为主题的传统节日文化教育。
体验是指在实践中认识事物、亲身经历所获得的经验,每一种体验都会在生活的经历中产生,是对以往的经验的一种升华与超越,甚至可能成为一种新的经验,因此我们的教育主旨是让学生学会体验。比如,在春节的时候主动参与贴春联,走亲戚拜年、收集春节的由来、春节的节日习俗,做“春节小状元”,还让学生抄写春联和拍摄反映春节活动的照片进行分享,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浓浓的中国味和中国情,体会我国传统春节活动的热闹氛围和文化习俗的精粹。元宵节时,让学生通过图片展示元宵,介绍元宵的来源和品种,拍摄制作元宵过程的电子教程,亲手尝试用团、捏、滚等技能制作元宵,并现场分享自己的作品,还有做灯笼、猜灯谜等活动,让学生体验、熟悉我国传统的元宵节的热闹氛围,体会人们对团圆这种和谐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在端午节,让学生通过包粽子、陆上龙舟、端午“变变变”等活动体会独特的民间风俗及历史人文文化。在中秋节,通过让学生做月饼、赏月,使学生不仅仅了解中秋节的来历,更感受古人过中秋的喜悦。重阳节开展的敬老活动,更展现了广中路小学少先队员孝老爱亲的良好精神风貌……丰富的节日民俗体验活动,让学生主动收集节日资料,主动进行学习。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让学生有所感悟和认同,在亲身体验中真切感受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
五、校本课程是实现传承传统节日文化的有效途径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积累,校本教材从最初步的提纲到零散的内容,再到不断修改逐步完善,形成文字的校本课程,这中间积累的是我一点一滴的活动记录。校本课程《走进传统节日文化》的开发收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既弘扬了以传统节日为主题的民族文化,又培育了学生爱国爱乡的热情以及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既开阔学生的视野,又有利于提高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以及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校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了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悠久历史,进而尊重我们的民间风俗习惯,热爱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树起民俗文化之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觉传承民族的优良传统。
一个大学生爱上了我,我们开始了美好生活。
他说我长得像山口百惠
我家在农村,高中毕业后,辗转来到成都一家小宾馆做服务员。
那年夏天,我们宾馆来了一个背包旅游的青年,斯斯文文,戴着眼镜,是南方一所大学的学生。我送他进了房间,他很感谢,又诚恳地说:“你长得真像山口百惠,风中的百合一般。”
他叫范子鱼,中文系大二的学生。那几天,他早出晚归地游山玩水,回来就找我聊天。他常常惊叹地说:“你也读村上春树吗?你还喜欢顾城的诗歌?”有什么奇怪的?如果不是家里太穷,我肯定能考上大学。
一周后,范子鱼即将返回大学,我莫名地落落寡欢。那晚,他约我出去吃夜宵,说是为他饯行。我无法拒绝。心中满是离愁别绪,我头一次喝了三杯啤酒,脸发烫,头也晕,他忽然紧紧握住我的手,对我说:“我很喜欢你,你能接受我吗?”他眼中灼热的光,让我心跳不已,竟有落泪的冲动。沉默半天,我摇了摇头,“你是大学生,我只是高中毕业的服务生,我们不合适。”他很生气地说:“什么年代了?还讲究这些门户之见?我喜欢你就够了。”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玉镯,说:“小青,这是我今天特意买给你的,请你收下吧。”
第二天,他背着大包上了旅游大巴。我戴着他送的玉镯,躲在窗户背后,向他默默挥手。
之后的半年,范子鱼的情书一封封如浪潮般涌向我,温柔,热情,信誓旦旦。他翻来覆去地说:“你是我的初恋,是我第一个爱上的女孩,我毕业后一定会娶你。相信我,会给你幸福!”
他描绘的美好蓝图,终于让我辞了职,从成都来到上海,在范子鱼的大学附近租了间房,找了一份饭馆的工作。
圣诞节那天,我给范子鱼的寝室打了第一个电话。10分钟后,他在漫天飞雪之中朝我狂奔而来。那晚,子鱼在我那里留宿,从此,我们开始了同居生活。
我又怀孕了,决心留下孩子
同居越久,越期望有结果,我开始关心他的家庭。他只是说自己就是上海人,父亲早逝,由母亲带大,其他便支支吾吾。我三番五次地提议去拜见伯母,大四的那年寒假,他终于同意了。
那是一间60平米的小公寓,伯母是个干净利落、举止挑剔的女人。子鱼很恭敬地说:“妈,这是我的大学同学。”我不敢反驳,看着她的眼神刀子般在我身上游走。她问我家境如何,姊妹几个,我都照实说了,她脸色阴沉,没说几句就回房了。若她知道我是高中毕业,后果更难设想。
子鱼也变得脸色苍白,马上跟进卧室去安慰伯母。他完全像一个没有主见的孩子,哪里是那个信誓旦旦能给我幸福的男人?
去年6月,我发现自己又怀孕了。第一次怀孕,我和子鱼都无异议,马上去医院心惊胆颤地做掉了。但这次,我不愿意伤害这个无辜的小生命,何况,子鱼马上就要毕业,婚期将近,我要等着做他的新娘!
我没有跟他商量,悄悄留下了这个孩子。
子鱼找工作不太顺利,8月份才勉强进了一家公司当文秘,每个月工资2500元。他每个月给我1000元,说留1500元要孝敬母亲。后来,他回家越来越晚,偶尔回来一身酒气,也不说话躺倒就睡。再后来,他一周只过来两次。打他电话,他总是心不在焉地说:“在陪客户。很累。你别烦我。”我一向不喜欢争吵,只好挂掉电话,默然哭泣。我觉得子鱼变了,可是我无能为力。幸好,我还有这个孩子,或许能够力挽狂澜。
梦碎了,人走了
我想错了。
去年10月,我孕期4个月,小腹已经微微凸起,终于被子鱼发现这个事实。他暴跳如雷,马上要求我去把孩子做掉。我坚决不愿意。他扔下1000元钱,拂袖而去,变脸道:“别做梦,想用孩子威胁我和你结婚!”
我欲哭无泪。不是子鱼一直在给我编织美梦吗?如今却说我在做梦!
从此,他仿佛人间蒸发,竟然再也不出现。我去他的公司找他,才发现他早已换了工作。他连手机都已经换掉。
12月份,我大着肚子,在饭馆工作已不方便,经济捉襟见肘,迫不得已,终于去了他家,想找伯母谈谈。
开门的正是伯母。我说:“伯母,我找子鱼。”她在门后警惕地看着我:“找他干吗?”我指着肚子,很困难地开口:“子鱼是我孩子的父亲……”她冷冷道:“你有什么证据说是他的孩子?别以为他刚毕业就好糊弄!混帐!”
门撞上了。我坐在楼梯上,嚎啕大哭。我怎么会爱上这样自私怯弱的男人,甚至打算为他未婚生子?我不止一次想到了死,可是孩子在轻轻地踢我,给我生活的勇气。
饭店老板好心,照样给我付工资,说等我生完孩子再说。
我并没有放弃找子鱼,但毫无结果。每次去他家,伯母根本连门都不开。我对子鱼,仍然心存幻想,直到今年1月。
那天傍晚,我偶然去外滩散步,忽然看见前方一个熟悉的身影:居然是范子鱼挽着一个衣服考究的女子在闲逛。
这对俊男靓女,缓慢地走在冬日的阳光里,相互依偎。他对她深情款款,替她拂开额前的发,为她系好围巾,仿佛,她才是他承诺过万千次的初恋。
那一刻,我腹内绞痛,竟然跌倒在地。孩子早产了……
如今,我抱着这个没有父亲的孩子,在上海艰难度日。爱情已经支离破碎,我准备举起法律的武器,维护孩子和自己的权益。
北京毕午成律师认为:未婚生子遭遗弃,注意两个要点。
从默默无闻、只为里斯本少数乐迷圈所知的本地音乐人,到世界音乐界最受好评的明星,玛瑞莎只花了不到十二年的时间。自2001年首张专辑《我的法朵》推出以来,为数不多的五张专辑在世界范围内销量总和超过了一百万张,三度获格莱美奖提名,三次荣获BBC颁发的“最佳欧洲音乐家”奖项。2007年,她主演了由英国音乐评论家西蒙·布劳顿导演的BBC纪录片《玛瑞莎与法朵音乐的历史》。自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法朵皇后阿玛丽娅·罗德里格斯(Amalia Rodrigues)以来,尚未有一个葡萄牙艺术家的国际职业生涯如此成功,赢得世界上最为挑剔的音乐评论家们的好评,荣膺不计其数的奖项和荣誉。她的演唱曲目深深地植根于古典和现代的法朵音乐之中,也包括少数的佛得角音乐和节奏布鲁斯经典,还有一些她喜爱的其他音乐风格等。
Saudade,甜蜜的忧伤
不要过分的纯净与优雅,而要听得出岁月痕迹的沙哑。唯有刀刻过的生命才有价值……
一袭拖地黑纱长裙,一头银色短发,一大长串环状大项链垂及胸部,配上近1米8的身材,简约有力的雕塑感:这是玛瑞莎标志性的舞台形象。她常常并不说话就开始低头演唱,歌曲里的故事、法朵灵魂里的Saudade情绪瞬间在空气中弥漫。除了极为准确到位的演唱,玛瑞莎的肢体语言也相当细腻,她常能在黑暗的舞台中表达时间的状态,并用身体将情绪传递给观众。并不是每一个歌者都能如此出色到位地诠释“命运之声”,诠释民歌往往更需要天赋与敏感。
法朵(Fado),在拉丁文原意含有“宿命”之味,作为国宝它最直接地体现了葡萄牙人的音乐个性:忧伤与思念。法朵音乐实际上由歌曲和器乐两部分组成,歌声充满悲切、哀怨之情。高音的葡萄牙吉他和中音的西班牙吉他合奏,创造出独特的抒情气氛,一种甜蜜的忧伤。关于法朵的起源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认为它起源于葡萄牙当年的殖民地巴西黑人的兰杜(Landu)舞蹈,另一种认为它起源于葡萄牙的民间叙事歌曲,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它起源于葡萄牙海员唱的歌曲。这些说法恰恰印证了法朵是相当多元文化因素交织、混杂的音乐,并非一般人理所当然以为的单纯血统。在葡萄牙,许多人上餐厅不为了吃饭,只是为了听法朵,不必懂歌词也可以猜到歌声里的感情。这是一种用极压抑的力量发泄出来的歌声,最放得开的时候也最悲凉。在过去,出海的水手里在旅途中唱出远离家乡和爱人的苦闷;回到故土,叙述冒险的经历和刺激。从中世纪传唱至今,唱的不外乎生、死,或生死相恋,人生永远逃不出的话题。
坐在里斯本阿尔法玛区的酒吧里喝上一小杯浓烈刺激的咖啡,抬头会发现周围的客人都是上了年纪、历经风霜的老人。里斯本人老爱谈论某种感觉,某种心情,他们管这叫Saudade。在法朵的演唱术语里同样有一个词叫“Saudade”,这是一种难以准确翻译的情绪,是法朵歌者最深沉的灵魂。通常人们将Saudade翻译成怀旧,但其实并不确切。怀旧隐含着安适惬意,而在里斯本这样饱受狂风吹袭的城市,是无福消受所谓的“怀旧”的。Saudade,是对知道失去不再拥有的忧伤叹息。没有经历过的人不懂其中奥秘,也唱不好Saudade,因此我更愿意相信是法朵挑选出它最好的诠释者,犹如餐桌上被挑出的陈年佳酿。
根与漂泊相遇
法朵吟唱着“永失我爱”,然而玛瑞莎与法朵却从未错过。
1973年圣诞节前夕,玛瑞莎出生于前葡牙属殖民地——非洲的莫桑比克。非洲独立后,她随父母迁居里斯本,并在极具法朵音乐传统的老城区莫莱里亚安了家。玛瑞莎打小就浸泡在传统民歌里,“那时我还不识字,父亲用画画的方法给我描述里斯本的街景、河水……为了帮助我记住那些歌词”。五岁起,她开始在父母经营的餐馆里演唱,父亲深信女儿将成为最好的法朵歌者。后来,玛瑞莎再次随家人迁往巴西,歌唱风格自然地吸纳了南美音乐的热情与节奏。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玛瑞莎重返葡萄牙。玛瑞莎的法朵与漂泊的旅行密不可分,非洲的基因、里斯本的童年、漂泊的迁徙,注定她的音乐总是不停地往前,唱得越宽越远。“一直到十三岁以前,我总是不停地唱法朵。突然,我把法朵撂于一边,学起了灵歌和乡村爵士。但只要有机会,我还是愿意回到法朵的世界。”这些经历,一并成为玛瑞莎法朵道路上时间的刻痕。人们在她的音乐中听到了融合进法朵的各种元素,并赞叹她将传统法朵带进了全新的时代。
2001年,玛瑞莎发行了首张专辑《我的法朵》,优美凄楚的声线,被誉为“如同水晶一般透明、干净,好像修剪掉所有毛边的丝绸”,很快便成为耀眼的新星。同一时期,玛瑞莎被英国《卫报》冠以“世界音乐歌姬”的称号,开始正式踏入国际视野。有诗人称,“法朵以其透明的歌词在世界传播,而玛瑞莎在诗中寻找词语,镶在葡萄牙的传统音乐中”。玛瑞莎是一个头脑清醒的歌者,她在采访中表示:“法朵有无限可能,但需要呵护,我不会使之现代化,我会一直唱下去,从心出发,通过歌唱法朵,我更认识自己。”2005年对于玛瑞莎来说尤为特别,她获得了阿玛丽娅·罗德里格斯基金会设立的最佳艺术家奖,并被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任命为慈善大使。这一年她发行了第三张专辑《透明》,其中《透明》正是为了纪念她的祖国——非洲。玛瑞莎在这张专辑中以崭新的成熟风格出现,她的唱功更加沉稳,可以低语与呢喃,也可以高亢地歌唱,用一种平静而充满智慧的方式构筑起每一句歌词的,令人过耳不忘。玛瑞莎的职业生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她登上世界各大重要的舞台:巴黎奥林匹亚音乐厅、法兰克福歌剧院、伦敦皇家节日音乐厅、阿姆斯特丹卡列剧院、巴塞罗那加泰罗尼亚音乐宫、悉尼歌剧院、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以及洛杉矶沃尔特·迪士尼音乐厅等。这位来自莫桑比克,从里斯本熙熙攘攘的莫莱里亚区冉冉升起的年轻女孩,在保有她葡萄牙文化心灵感知的同时,向整个世界敞开怀抱。
近两年,我们鲜少能在国际舞台上看见玛瑞莎的身影。她对外宣称:放假、结婚、生子。2013年,玛瑞莎带着全新的专辑与领悟开始又一次的世界巡演旅程。5月,同样一袭黑色长裙,玛瑞莎登上伦敦巴比肯中心的舞台,似乎比以前更高挑更苗条了。曾经把玛瑞莎一举推向世界音乐后位的《卫报》乐评人罗宾(Robin Denselow)对音乐会如此评论道:“依然用着法朵乐器的老三篇——葡萄牙吉他、古典吉他、贝斯,从黑暗中穿透而出的声音却更充满个性、力量和霸气。玛瑞莎在表演风格上似乎与以往有了稍许不同。值得一提的是,她在一些作品的乐器背景中增加了鼓手,有时候鼓并不遵循法朵的节奏风格,却营造出十分松弛的效果。整个演唱会,玛瑞莎始终很自在,她用全新的歌词填入传统的旋律,用非法朵的元素衬托纯法朵的气质,很好地将葡萄牙传统从布鲁斯带进崭新的世界。2013年的听众将见证到全新的、更伟大的法朵。”
根与漂泊的相遇造就了玛瑞莎,也成全了今天的法朵。在这加了惊喜的法朵音乐中,想必玛瑞莎的竞争对手Ana Moura——试图将法朵带进西方流行领域的人,也要怀疑自己在道路上是否走错了方向。
下一个一百五十年
1999年秋天,当一代传奇女伶、七十九岁的葡萄牙法朵天后阿玛丽娅·罗德里格斯去世时,二十六岁的玛瑞莎已经做好了向世界发声的准备。很多人都认为玛瑞莎继承了阿玛丽亚的灵魂。年轻的玛瑞莎歌唱时,无论是对作品所怀的虔诚,还是醇厚甘美的低沉嗓音,都与阿玛丽亚太神似了。人们甚至可以从玛瑞莎的歌声中回忆起阿玛丽娅时代的许多往事。据说,法朵在葡萄牙已有一百五十年的历史。这期间,阿玛丽娅歌唱了七十五年。现在,是下一个一百五十年的开始。对今天无数争相演唱英语歌曲的非英语母语国家的歌手来说,玛瑞莎的法朵歌声似乎是不合时宜的。为了获取更大范围更多的认同,他们全部向一个标准看齐,却谁也无法解释这么做的真正意义与快乐。
是年圣诞节前后,“中国琴会”副会长、著名古琴演奏家龚一先生在上海组织了一次 大型活动,叫做“03古琴松江行——庆祝中国古琴艺术入选联合国‘人类口头与非物质 文化遗产代表作’”。龚一老师请我做了一场报告,也邀请了“中国琴会”会长吴钊先 生,以及中央音乐学院古琴教授李祥霆先生和赵家珍女士等。会间,上海东方电视台音 乐频道采访我,当时,万导演问了几个尖锐的问题,其中一个就是:有人说,“中国古 琴艺术”入选联合国“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是一种遗憾,对此,你怎么看? 应该说,这个问题提得确实尖锐。我当即回答说:如果有人说是一种遗憾,那么,遗憾 的不是“入选”本身,而是“为何”入选。也就是说,“入选”本身是好事,这是毫无 疑问的。但为何又会遗憾呢?这就不能不让人思考了。
众所周知,“礼乐文明”不仅是酝酿中华文明的温床和创生根基,同时也是与她共生 的主体精神命脉。从形式上说,“礼乐文明”具体表现为“诗歌”、“音乐”、“舞蹈 ”等艺术形式;从本质上说,她化为一种贯通各种艺术中的本体精神,体现出“乐”的 核心地位,从而以“琴”为代表,在华夏儿女的心目中具有了一定意味,进而以“琴、 棋、书、画”的审美化方式为人生涂上一层浓浓的亮色。在中华文化传统基本没有断流 的条件下,以实践理性精神来对待日常生活的态度实际上潜含着一种发端自原始“乐舞 精神”的审美式人生意味。于是,华夏先民们自觉不自觉地于无形中由“六艺”和“琴 、棋、书、画”开始“修身”,继而去勉力实现主流文化那“齐家”—“治国”—“平 天下”的人生抱负。
如果明确了这一点,那么,我们就不能仅仅着眼于琴“器”本身,而应该将她作为一 个整体来进行审视,也不能简单地将“琴文化”进行工具化、技术化、狭窄化的理解。
颇感吊诡的是,本应该活跃于生活中的“琴”现在却成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 的保护对象,这究竟是中华文化之幸呢,还是某种意义上的悲哀?联系现状,就不能不 让人唏嘘、扼腕,因为我们的某些文化传播者似乎对于“琴”、“瑟”、“筝”等的区 别也不甚了然。例如:1995年热播的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的“弹琴”,画面道具用 的是“瑟”,而配音却是“筝”。电影《秦颂》中高渐离弹的“琴”实际上迟至唐代才 基本形成定制。凡此种种,都说明了一个问题:曾经流传上下四千年、广布社会各阶层 的“古琴”已经远离了我们的当下生活,几近于成为一种“博物馆艺术”。既然如此, 当然就是一种“遗憾”。
琴人李静《祭九嶷先生》中有一段题诗,题旨高远:“乐先礼生,亦先礼坏。礼乐既 亡,纪纲斯败。秦火烬余,乐惟琴在。”
中华琴文化源远流长,其内涵博大精深。早在先秦时期,“艺”(从属于“六艺”,而 不是后来我们所谓的纯艺术[fine arts])就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行为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而且,“琴、棋、书、画”逐渐成为人们的生活内容。这时,为首的“琴”既是 一种娱乐身心的工具,同时还有着更为内在的文化意韵。也即是说,她不仅是个体修身 养性的器物,其中还渗透着一种发自远古的“乐教”精神。因此,“琴”并不简单就是 一种乐器而已,而是某种文化之“道”的转换策略,具有一种“无用之大用”的特点。
应该说,“琴、棋、书、画”是中国传统士人们的一种生活状态,一种将生活方式艺 术化,艺术行为生活场景化的真实写照。其时,古人们的弹琴、吟诗、下棋、作画等, 更是出于一种雅兴,出于在游戏中防止“畸趣”(Kitsch)现象存在的真实想法,这或许 就是一种典型的“寓教于乐”的方式。例如,宋代哲学家邵雍有一首诗,叫作《古琴吟 》,颇有意味:长随书与棋,贫亦久藏之。
碧玉凿为轸,黄金拍作徽。
典多因待客,弹少为求知。
近日童奴恶,须防煮鹤时。
可见,“焚琴煮鹤”在文化人看来,简直就是一种“俗不可耐”的败兴之举。所以, 引导大众的文化趣味走向一个更为健康的方向,将传统文化中的某些“雅趣”融入到他 们的生活和生存方式之中,并通过感同身受的玩味,来达到一种对主流价值观念的无意 识认同,进而意识到生命的意义,这实际上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若从“琴器 ”—“琴曲”—“琴艺”—“琴学”—“琴道”—“琴人”的历史演进轨迹看,我们就 可以发现这样一些不能不引起我们思考的问题:
首先,“琴”并不简单到只是一种“乐器”。中国传统文化非常强调一种现实人生的 情感体验,并从中熔铸一定的思想感悟。他们往往并不是超验地单纯追求一种所谓“为 审美而审美”的人生价值,而是注重在生活中强化品位,在那雪泥鸿爪、吉光片羽的生 活细节中锻冶出审美感受、人生体验与价值意义。文化,只有相对于个体的生命,才具 有情感意义,也才不是死寂的。正因为有了人类生命对它的深度挖掘,她才不断显现出 充盈的生命力。因此,文化的意义和终极价值就在于激活现实生命个体的情感因素,“ 中华琴文化”就正是这样一个典型。传说中孔子随师襄学琴的故事就很有启发意义。
孔子学鼓琴于师襄子而不进。师襄子曰:“夫子可以进矣!”孔子曰:“丘已得其曲矣 ,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夫子可以进矣!”曰:“丘已得其数矣,未得其意也。 ”有间,复曰:“夫子可以进矣!”曰:“丘已得其意矣,未得其人也。”有间,复曰 :“夫子可以进矣!”曰:“丘已得其人矣,未得其类也。”有间,曰:“邈然远望, 洋洋乎!翼翼乎!必作此乐也!默然思,戚然而怅,以王天下,以朝诸侯者,其惟文王乎? ”师襄子避席再拜曰:“善,师以为文王之操也。”故孔子持文王之声,知文王之为人 。(《韩诗外传》,四部丛刊本,上海书店,1989)
由得其“曲”,继而得其“数”、“意”、“人”、“类”,就是通过循序渐进、通 达人性深处来领会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多层意韵。“琴、棋、书、画”作为人们的生活 写照,要认识到她的审美文化特性。它融艺术修养于日常生活之中,当不失为一种恰当 的艺术化生存策略。
其次,以表现中华文化精神为内在质素的“琴文化”也不仅仅是一种“艺”,她其实 有着更为深刻的文化内涵。曾几何时,她是人们生活方式的行为准则,所谓“众器之中 ,琴德最优”(嵇康语)。她与我们中华文化中“君子以玉比德”的早期审美观念达到了 高度一致,“琴”由丰富的情感、精神领域出发,将个体的生命感受与人类直观的生活 世界互为交融,于是,“琴”就由“器”走向了“艺”,继而走向了“学”的路程。
再次,由“自娱”而“娱他”,由“修身”而“齐家”直至“治国”、“平天下”等 ,“琴”就打上了浓郁的文化色彩,乃至意识形态性特征。但是,“琴学”的发生发展 轨迹却是以激发与舒张情感的脉动走进人们生活的,她是以一种生活的文化性超越来印 证人类生存的诗性特征——“寓教于乐”。
例如,古人视弹琴、下棋、写字、作画为修身养性之道。唐人何延文的《兰亭记》中 就记载有“辩才博学工文,琴棋书画皆得其妙”的说法。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中也 有“感秋声抚琴悲往事”、“寄闲情淑女解琴书”等动人描写。我们发现,无论是信史 正籍,还是外传野史;不论是笔记小说,抑或说唱话本,“琴、棋、书、画”的主题都 是古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雅趣装饰。这样,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 长啸”中的咏琴,以及宋人赵师秀“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中的咏棋,宋 陆游“淋漓醉墨,看龙蛇,飞落蛮笺”中的谈书,清诗家袁枚的“春风开一树,山人画 一枝”中的作画等等就不鲜见了。一句话,它们已经无不深深地透进传统人们闲适的人 生作派之中。尤其是魏晋之后,“琴、棋、书、画”更是成为中国朝野人士必备的常识 。“琴、棋、书、画”四者何以并提且经久不衰,常常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修身主题 ,确实是一个颇可把玩的话题。四者之中为何以“琴”为首,我们认为,主要有如下两 点:
第一,“琴”与人类生命的根本关系。这四者都与生命的“游戏”相关,与个体生命 的纵身投入的情感因素相关,与茫然大块的生命体验和超然物外的意向性追求相关。也 就是说,它们都具有某种“遗忘己象,乃能制众物之形象”的艺术超验化色彩。
譬如说“棋”,从某种程度上说,它就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游戏而已,亚圣孟子就很 激赏其“专心致志”之意。南朝梁沈约在《棋品序》中甚至将“棋”引上了形而上的高 妙境界。他说道:
弈之时义大矣哉!体希微之趣,含奇正之情,静则合道,动必适度。若夫入神造极之灵 ,经武纬文之德,故可与和乐等妙,上艺齐工,支公以为手谈,王生谓之坐隐。(转引 自清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30,中华书局,1958)
可见“手谈”、“坐隐”多么富有文化味道!动中有静,静中寓动,“上有天地之象, 次有帝王之治,中有五霸之权,下有战国之事,览其得失,古今略备。……外若无为, 默而识净泊,自守以道意,隐居放言,远咎悔行,象虞仲,信可喜”。这种将“弈棋” 之小技上升为某种准治国方略难道不正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典型?明人张岱在《王异 人传》中曾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深恋娱乐之道的小技中竟然蕴含有“深情”、“真气”在,由此可见古人对“琴、棋 、书、画”的推崇,不无道理。因此,“琴、棋、书、画”四者,因为内寓“穷本极变 ”、“合天地之化”、“有天地方圆之象,有阴阳动静之理,有星辰分布之序,有风雷 变化之机,有春秋生杀之权,有山河表里之势。世道之升降,人事之盛衰,莫不寓是” 等大功能,所以才会由娱乐身心之小技一跃而上升为人生创化的境界阶梯。这样一种体 象而悟道、融妙理于常序的做法很值得我们今天深长思之。当然,“琴”发展为一种“ 琴学”,更因为她在历史的演进中已经融进了中华主流文化,才因此得到更大程度上的 张扬与意义的叠加。
第二,“琴”之通“道”的核心功能。清人汪绂在《立雪斋琴谱·小引》中曾说:
士无故不彻琴瑟,所以养性怡情。先王之乐,惟淡以和。淡,故欲心平;和,故躁心 释。“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盖以其不足于中和之致也。
“琴”可以致中和,达到一种心平德和、修身正己的目的。更重要的是,作为中国传 统音乐文化的代表,“琴”还具有其他手段所代替不了的功用,如琴人祝凤喈在《与古 斋琴谱》中曾说:
乐曲以音传神,犹之诗文以字明其意义也。然字义之繁,累之万千,乐音则止此五二( 五正二变之音)而已,该乎人事万物,而无所不备。其为音也,出于天籁,生于人心。 凡人之情,和平、爱慕、悲怨、忧愤,悉触于心,发于声,而即此五二之音也。因音以 成乐,因乐以感情,凡如政事之兴废,人身之祸福,雷风之震飒,云雨之施行,山水之 巍峨洋溢,草木之幽芳荣谢,以及鸟兽昆虫之飞鸣翔舞,一切情状,皆可宣之于乐,以 传其神而会其意者焉。是以听风听水,可作霓裳;鸡唱莺啼,都成曲调。琴具十二音律 之全,三准备清浊之应,抑扬高下,尤足传其事物之微妙。故奏其曲,更能感人心而动 物情也。
关于“琴”的美学意义,历史上有多种看法,主要有两种代表性意见:其一,是《白 虎通》所谓:“琴者,禁也。所以禁止邪,正人心也。”其二,是明人李贽《焚书· 琴赋》中所谓:“琴者,心也;琴者,吟也,所以吟其心也。”
笔者认为,琴者,情也。传情以达志,借情以言性。“琴”不仅可以观风教,也足以 正人伦,调心志,谐伦理,平阴阳,诸般个体生命的感念都可借琴来抒发,所以“琴” 也就成为人生艺术化的一种必须。大众如此,知识分子也一样,因为“琴、棋、书、画 ”的行为实施对他们的主体价值标准将会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从而证明这样一个命题 :审美与生活的同一。
人们常说,生活要有诗意,就是要把某种“诗意”的人文精神移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 中去。提倡艺术与生活的统一绝不意味着泯灭或消解二者之间的界限,恰恰是要从艺术 的审美活动那超现实、超利害、超越官能欲望的精神意绪中汲取意义。这样一种精神活 动源于人类感性实践的生命活动,展示出一种高级的人生境界,一种高于物质利欲生活 的情感世界。
“人生意义”往往是一个太大的命题,人,作为一个有意识的生命个体,或许终生都 难以索解到生命存在的价值意义,但并不妨碍人们于日常生活中去享受和领略高雅的人 生。人们需要于生活的俗常中来体验一种富有底蕴的文化境界,于个体的感性生命空间 中追求一种“天下大同”的理想境界。从本质上说,文化就是审美化人生的存在。只有 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体验生命、感受生活、把握过程。这绝不是什么消极的人生态度 ,而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是一种乐观进取、认真把握和感受现时的乐观精神,一 种接续了远古珍视生命的优秀文化精神传统。也只有这样,我们每一个体验到的瞬间才 可能化成生命情感的意义永恒。如此,我们就大略领会到一个看似玄妙实际上再简单不 过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为何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原因正在于你我之间的生活艺术 化处理上。正是由于人们不甘于轻易地抛掷生命,才将自己的有限生命形式打上了更多 的情感意味。这种人生的游戏是健康的,是体现了个体生命圆融的一种审美化手段,它 有着现代人类学的丰富内涵,正像德国诗人席勒所说的那样,只有当人在充分意义上是 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整的人。“游戏”,这一人类日 常生活的内容就这样包容了艺术和审美的意义,于是,就从一个日常词汇转换成为一个 具有哲学意义的形而上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