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财富管理

财富管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1-10 21:37:4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财富管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财富管理

篇(1)

资产配置全面调整

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好闲置资产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对闲置资产进行合理的管理,将会给企业带来直接收益。我国财富管理迎来深刻转型,将带动大类资产配置的全面调整。

和讯理财、君领财富8月15日在北京联合的《中国财富管理报告(2013~2014)》,君领控股董事、君领财富总裁胡伟表示,国内的资产配置还处在初级阶段,真实的应用还不成熟,在不同阶段,资产集中度很高。“这被市场解读为对赚钱效应的跟风行为,2007年公募基金快速发展到3万亿元的规模,而近几年信托市场的发展更让人咋舌,规模激增至近10万亿元。其中最为直接的原因,是理财市场需求巨大,而国内已有的投资渠道或投资能力,还远远不能满足。”

在胡伟看来,国内投资市场发展时间尚短,与海外成熟投资市场相比,产品结构单一,已有投资缺乏稳定长期业绩表现。“区别于海外市场基金的细微化与多元化,国内的公募基金及私募基金同质化严重,业绩表现缺乏稳定性,且缺乏有规模的具备对冲机制的产品。上市公司参与更多的是信托产品及纯债券的固定收益类产品。比如股票质押类信托产品,资产标的流通性好、二级市场相对比较容易估值;另一方面资产抵押型产品,包括地产类信托、政信类信托,目前国内规模已经过万亿元,市场相对成熟,收益率为9~11%,但需要规避个别过度举债区域的信托产品。”胡伟称。

针对不同企业客户来说,对于理财产品的偏好亦存在区别。民营企业利益归属清晰,因此对于理财市场的关注度相对较高,已经深层次地接触到信托和浮动收益类产品;而大多数国有企业则更倾向稳扎稳打的保守态度,在投资监管环境尚未成熟之际,CFO不会因为个别业务存在问题而招致风险,因此虽已涉及理财,但步伐相对较小,主要集中在银行理财产品、资金池层面信托产品、一年期的财富管理等。胡伟认为,长期来看,扩大投资范围、形成长短期产品错配,将会是企业资产配置的趋势。

关于信托行业存在的震荡风险,胡伟表示,外界专业人士的解读虽存在高度但缺乏对于环境的解读,而内部从业人员相对保守,因此存在误读的情况。以风险控制体系为例,信托行业发展如今规模,由从业人员差异性等原因所带来的不规范操作必然存在,但作为高净值客户而言,自我判别能力不可或缺。“2013年下半年房地产信托产品占比将会有所提高。近期信托公司对政信合作的态度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分化,在最近一两年内,我们仍然认为政府债务相对安全。”他同时指出,未来风险可能集中在三四线城市的地产项目,这主要由于中国地产规模快速扩张,与市场实际需求不一致,企业财务部门关心的始终是本金安全和投资回报,一旦延期,资产处置出现缺口,原有资产的高评可能带来崩盘性的风险,此时资金流动性便无以保证。“通过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接盘,道德风险和专业风险都会大大降低。中国信托业在经过5~7年的高速发展之后,地产信托风险大多是地方财政和地产的问题,并非专业问题招致。行业发展经历黄金时期,利润普遍存在,必然推动开发商高利率融资,然而,把握行业性的机会需同时承担所在领域内的风险,作为CFO,平衡收益和风险是投资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财富管理平台突围

尽管良好的资金管理对于企业来说存在正面效应,但不同企业对于资金的风险偏好不尽相同,针对不同的需求,分寸拿捏起来也需要谨慎把握。财富充斥市场,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丛生,成熟平台的出现可以帮助实现行业的合规发展。

按胡伟的看法,这是一个有待开发的市场,也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市场。君领财富旨在发挥专业的投资能力为客户获得投资回报,通过专业的分析为客户在市场中选择安全的投资理财产品。然而,这需要不断的微创新和有效的执行力,同时,金融监管部分在投资理财产品上的规范和监管必不可少。

产品设计方面,财富管理平台摆脱了“金融超市”的操作模式,引入产品创新和筛选,帮助投资人加强风控及投资指导。成熟的财富管理平台一定会重视自身的专业能力、中介服务能力,以及推动投资人专业度的提升。从便利性向专业性递进,是健全市场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趋势。

投资过程中,财富管理平台所秉持的保守及专业的态度,可以在屏蔽风险的同时捕捉机会。毕竟,投资更多是一个预期的过程。企业需要培养正确的理财观念、缩短试错过程、基于前期尽职调查和充分准备后采取行动,而非盲目服从市场投资行为。

既然财富管理平台要与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就需要参与客户公司运作,满足投资回报和周期的需求,在保证企业主营业务运营平稳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盘活企业的闲置资金,以获得更多收益。参照境外成熟的历史经验,选择一些好的机会,将民营资本引入金融体系,发掘投资机会,也是专业机构存在的必然使命。“从长期来看,很多企业都存在优质的理财和融资需求,帮助企业制定明确理财规划,提供适合企业财务需求的个性化方案尤其重要。”胡伟表示,“财富管理从粗犷式的竞争到完全成熟是一个长期过程,而博取企业的信任,还需要通过市场中的表现和专业赢得话语权。中国金融脱媒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市场规范化间接参与到国家利润分配当中去,为财富配置合适的资产,才是未来正确的发展方式,这需要长期培养。”

篇(2)

经济高速增长之下,我国私人财富在过去的30年得到快速积累。然而笔者在长期的财富管理从业实践中却一直有些困惑。

理论上,财富管理成功的关键在于通过适当的资产配置来取得与所承担风险相对应的合理回报,同时以分散投资规避各种非系统性风险。实则不然。为何理论与实践相背离?难道高资产净值人群对财富管理的收益预期并没有从“进取创富”调整到“稳健守业”?因为过去的30年,创富是主调。

前段时间,笔者到上海某大学主持MBA学生的金融和关于资产配置的课题项目,其中一个课题要求一组学生按调查所了解的客户的回报需求建立一个可行的资产配置组合。有趣的是:客户要求年平均回报多为20%或以上。看来,20%回报预期一定程度上已“深入人心”。

实际上,20%的年均回报难以实现。大家可能很容易就会找出金光闪闪的反例:过去十年间投资黄金不就得了吗?

如果把时间拉长一点,结果大不同:从1990年到2010年二十年间,金价共上涨271%,年均为6.77%。 如果把时间拉长到三十年,投资黄金的年化回报仅为3.33%, 连通胀都没跑赢。人们或许还能找出在过去五年投资国内大城市的房子作另一反例。然而,在将来的十年抑或是更长的时期,相信历史也难以简单重演了。

还可能有人认为: 20%的回报不就是股票的两个涨停板嘛!长期在股市奋战的投资者却几乎都知道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

您最后可能还会说:那么,我们通过持有不同时期的最佳投资品以取得收益的最大化吧。

这也就是所谓的“炒”的概念,炒股、炒汇、炒金、炒期货⋯⋯炒的本质是一样的――短期和中期胜败可能性各占一半,长期频繁操作,则注定是“负和”游戏(比零和还差,因为每次都会被扣手续费和税金)。

您一定会说,每次的交易费用微不足道。以下我们就看一个费率低的投资品种好了:沪、深两市的2010全年累计成交金额57万亿。假设平均佣金为千分一(双边收),印花税为千分一(单边收),则这两项一年共从市场中收走1710亿!也就是说一年间1710个亿万富豪的财富从市场消失!

显而易见,如果预期过高,以创富为目标来进行财富管理的操作,在频繁追涨杀跌之际,目标难以实现。比较可行的,就是做好多元化的资产配置,以分享不同资产类别带来的长期合理回报。

其实,投资的成功不仅取决于对大势的判断,更有赖于正确期望值下的合理资产配置。合理的资产配置会降低仓位调整的必要性,从而降低交易费用。

还是让我们冷静下来看看现实: 投资者们公认的“股神”巴菲特亲自管理着旗舰伯克希尔-哈撒韦投资公司,而从2010年12月底上溯20年(到1990年初),经历了多个周期的起落,该公司A类股份的年化回报仅为13.3%。

那么什么是合理的长期回报?

我们以本地股票为例:

中国经济这20年以来一直以平均10%的增长率高速增长,同期上证指数平均年涨幅为16%左右。稍高于GDP增速。合理的解释是上市公司是经济体中的相对强者,盈利能力的增速略快于GDP的增长。然而,今后须通过社会利益分配的调整来确保稳定和持续发展了,这会令中国经济的GDP增长率从前期10%的水平明显下降(可能降至7%左右)。因此,对本地股市这一资产类别的长期回报率也应相应调整了。

篇(3)

这份报告显示了RBC对财富人群的特别关注,事实也是如此,作为一家致力于财富管理业务的银行,RBC的该项业务在加拿大排名第一,财富人群结构的变化及区域的转移无疑是其最为挂心的问题。

然而,这样一家机构的财富管理业务究竟遵循怎样的模式,才得以一枝独秀让RBC成为加拿大最大、全球第12大的银行。

另一方面,亚洲财富人群爆发增长已有几年时间,RBC至今没有在中国开设法人银行,亦不能直接服务于这些高净值人群,那么这家银行又是如何在中国的财富人群中低调渗透及提供服务的。

加拿大皇家银行环球资产管理首席执行官约翰?莫塔尔巴诺(John S. Montalbano)说:“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长和财富增长的速度会超过那些发达国家,在金融服务方面,亚太市场也非常强劲,我们希望能够在投资、财富管理、信贷和保险领域,提供相应的服务。”

财富管理秘诀

在加拿大,RBC主要做三大业务:财富管理、保险和资本市场,而这三项业务在该国都排名第一。目前,RBC为加拿大超过200万的客户提供财富管理服务,管理着全球1500万名高净值客户超过7000亿美元的资产,客户分布在世界各地,包括北美、拉丁美洲、欧洲和亚洲等地。

“我们的高净值客户,需要非常密集的服务,这些服务不只涵盖投资管理这方面,还包括税务咨询、保险咨询、银行服务、借贷和外汇等其他方面。”莫塔尔巴诺谈道。

之所以财富管理成为RBC的关键业务领域,是因为在财富管理方面,“银行可以通过比较少的投入,获得比较高的回报”,并且基于保护客户和相关利益方,这些业务要严格符合法律法规,做法相对保守,事实上,即使在资本市场,RBC的业务模式同样比较传统。

所以,在莫塔尔巴诺看来,RBC财富管理虽然在全球范围都非常吸引眼球,但并没有什么“神秘”的秘诀所在,不论在东南亚、新加坡还是香港,RBC首先会确保能提供给客户所需要的投资解决方案、优质的服务以及比较低廉的收费标准,满足当地客户的保值增值需求。规模大、投资合理、收费较低,这是他认为RBC资产管理业务之所以盈利良好的三大原因,“几项结合起来,客户自然而然愿意给你付更多的钱,盈利会不断增长。”

RBC在加拿大最大的财富管理业务就是互惠基金,其零售互惠基金占国内15%的份额,达到1100亿美元,而这是一项很容易俘获客户芳心的业务;此外,RBC管理着加拿大超过700亿美元的退休金,以及美国超过400亿美元的退休金。

基金的低赎回率是客户对金融服务满意程度的表现,“整个模式听起来可能感觉非常简单,中心原则就是以客户为中心,但是做起来其实很难”,这个看似简单的模式,RBC已经做了超过30年,并且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复制,“只要有充足的资源能够作为支持”。

另一方面,加拿大移民和留学人群的增加,也让RBC的资产管理有极大的用武之地,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加拿大企业和学校都希望与中国大陆取得合作,RBC在其中起到了牵线搭桥的作用,“我们非常确信可以从中能获得很多好处”。

与民生合作

在采访中,莫塔尔巴诺屡次强调对于客户和资产管理业务模式的分析“限于中国以外的客户”,RBC在世界范围内大力推动财富管理业务的同时,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他们在中国没有可以直接服务的客户。

实际上,RBC在中国的间接客户来源主要通过两个渠道:一是和民生银行共同建立的合资互惠基金公司民生加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民生加银”);另外一个则是国家社保基金,RBC被其委任为投资顾问。

2008年,民生加银成立,股权方面民生银行占63%,RBC占30%,在董事会占据2个席位。在该基金的运营方面,RBC可在整个公司的基本框架方面提供意见和建议,包括产品设计等,并为合资公司员工提供赴加拿大和美国学习机会,民生银行则负责具体运营。

“我们的目的不仅仅是投入,更重要的是获得产出,通过信息分享,RBC透过民生银行了解中国,民生银行则透过RBC了解加拿大和美国市场。”莫塔尔巴诺坦言,共同的目的在于希望合资公司将来可以在北美市场上有所作为,在货币管理方面成为一个国际性的机构。

此外,RBC还有一个目标是通过民生加银发行QDII和QFII基金,到现在为止,该合资公司一共发行9个互惠基金、5个股权基金、1个红利基金、1个平衡基金和2个债券基金,投资管理规模达70亿元人民币。

通过并购或建立合资企业打造伙伴关系,是RBC惯用的方式。由于业务模式相对传统和保守,RBC一直为新业务领域带来的回报占整体利润的比例设置上限,加上加拿大严格的金融监管,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几乎没有使RBC受到太大的冲击,由此受到许多金融同业的青睐,意图寻求合作。

“在选择合作伙伴的时候,我们不选那些业绩表现不好而相对比较便宜的资产,因为合作之后让总体表现变好会比较困难。”莫塔尔巴诺说。

篇(4)

【活动背景】

现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说:“不能管理时间便什么都不能管理。”时间管理是为了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和有效性,对时间进行合理的计划和控制,有效安排与运用的管理过程。心理学研究发现,善于管理时间的人,能力强、学习成绩优秀、事业有成,倾向于作更积极的自我评价,自尊心强,自我价值感强及生活满意度高。

科学的时间管理包括合理的计划和有效的执行力两个方面。对高中生而言,时间管理能力是影响学习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笔者在个案咨询过程中接触过很多学生,他们总认为自己的时间不够用,或是觉得一天下来什么事也没做成,这表明他们在时间管理上很不科学或者根本不会管理。于是笔者在本校作了问卷调查,发现从来不作学习计划的有23%;坚持长期作学习计划的有20%;超过一半的曾经作过,但无法坚持,原因为计划不够完善和个人的执行力度不够等。调查结果说明,在时间管理方面,在“计划”与“执行力”这两个关键点上,很多学生把握不好。故设计了此次心理活动课,旨在增进高一学生的时间管理意识和能力。

【活动目标】

1.使学生意识到时间的宝贵,尤其是能真正利用的时间。

2.使学生学会制订“周末计划表”,并掌握合理制订计划的要点。

3.使学生学会执行计划的方法,增进时间管理的能力。

【活动对象】高一年级学生

【活动准备】

1.情景剧本《小明的周末》。

2.课前小调查:时间管理小调查。

3.分组:6~8人为一组,视场地大小分小组围坐成马蹄形或环形。

【活动形式】

情景剧、小组讨论、团体分享

【活动重点】

1.尝试制订周末的学习计划并讨论合理性。

2.讨论出执行计划的方法。

【活动难点】

1.培养学生主动管理时间的积极性。

2.掌握科学管理时间的方法。

【活动设计】

一、课堂导入

(PPT呈现)头脑风暴:呈现一个数字——86400,给学生三个提示:这是某人拥有的一笔财富,它每天进账,而且持续消耗,它是什么?

(生回答)

师:这就是我们一天的时间,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关键看你怎么把握、是否充分利用。由于管理能力的差异,时间财富在每个人手里的价值是不同的,对学生而言,时间管理能力是影响学习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讨如何管理好时间财富。

二、时间知觉

师:首先请大家估算一下,一分钟可以鼓掌多少次?

(生回答)

给一分钟时间,计算鼓掌的次数。

(生报告次数)

师:主观估算和实际鼓掌的差异大不大?这个小游戏表明,每个人的“时间知觉”是不同的,主观估算的时间和现实时间常常会有出入。也许我们主观估算的学习时间很多,除了吃饭睡觉还有一些生存所必须的事情所花费的时间外,其他时间好像都是可以用来学习的,但其实真正能利用的学习时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因此,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组织安排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欣赏一个情景剧《小明的周末》,看看小明是如何安排周末的,他的时间管理是否合理。

三、情景剧表演

今天是星期天,终于可以自己支配时间了。小明起床前就暗暗下定决心:“今天一定要好好利用时间,这周有语文、数学、英语、化学作业,晚自习就要上交了,我得抓紧时间做完,然后还要好好复习。”为了确保自己能准时开始,他给自己定了九点的闹钟。

九点钟闹铃响起,小明准时坐在书桌前,看到凌乱的桌面,心想,不如先收拾整理下书桌,为今天的学习提供干净舒适的环境。半小时后,书桌变整洁了,虽然比预计晚了半个小时做作业,但他想30分钟的清理工作很有成效,心也就安了。好不容易静下心来准备好好学习,小明忽然想到,再过一周就要英语考试了,英语是自己的弱项,一定要好好复习,争取有所进步。于是他拿出英语书,背了10分钟英语单词,又拿起一本课外英语题库,花了10分钟才做完几道选择题。小明想,下周还有时间可以复习,还是先去客厅喝口水休息一下。走到客厅,他无意间发现报纸上的彩图十分醒目诱人,便情不自禁拿起来看,看了一张又一张,不知不觉已经快11点了。他想,怎么时间过得这么快,一个上午马上就过去了,不如先上网玩会儿游戏,放松放松,等吃完午饭再开始用功吧。于是,小明打开电脑开始上网,沉浸于网络游戏中,直到12点妈妈叫他吃饭。

午饭后,他马上回到自己房间,满以为可以开始专心做作业了。但不一会儿,眼皮就开始“打架”,他想,平常这时候也正是午睡时间,今天反正是星期天就好好休息吧,养好精神还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于是就放心睡了,一觉醒来已是下午两点,果然感到精神充足很多,看到还有一堆作业没做,他不知该先做什么,拿起英语作业又觉得应该先做语文,举棋不定,于是打算抛硬币决定,正面就先做语文,反面就先做英语。抛完硬币后决定先做语文。刚开始做没多久,好朋友打来电话,两人漫无边际地聊了将近一个小时,挂上电话,他忽然意识到手头还有很多作业,于是急匆匆地继续做语文。半个多小时过去了,小明终于做完语文了,一看表,发现快四点了,还有数学、英语、化学作业都没做。五点就要去学校了,小明感叹着自己忙活了一天,时间却不够用。只好硬着头皮胡乱做一气,匆忙地去学校了……

问:小明周末的时间管理上有哪些问题?应该如何改进?

(生回答)

师:从刚才的表演中可以看出,小明这一天的时间安排非常被动,主要原因是缺乏学习计划。没有计划,就像在开一辆没有方向盘的车子,到处乱撞,所有阻拦你前进的事物都会改变你的方向。

四、用“计划”管理时间

师:计划能帮助我们消除心理上的不确定性,增强对事情的掌控力。专家认为,每天花五分钟制订一天的计划,不仅能让我们主动管理时间,还能节省至少一个小时的时间。下面我们一起来帮帮小明,他有语文、数学、英语、化学四门课的作业要做,再过一周要考英语,当然周末还有很多其他事情可以做。给大家10分钟的时间,按照你觉得合理的方式试着帮他作这一天的计划。

(教师拿两位学生的计划作展示,引导学生讨论其合理性与不足之处)

(生讨论、回答)

师:在计划中,有一点非常重要——“要事为先”。美国管理学家科维提出了著名的时间管理四象限理论:把事情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维度分为四个象限:既紧急又重要、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既不紧急也不重要。比较科学的时间管理方式是先完成既紧急又重要的,接着是重要但不紧急的,再是紧急但不重要的,最后才是既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也就是说,找到事情的优先级,先做重要的事情,把时间用在关键点上,才能提高时间管理的效率。此外,还要注重“量化”和“机动”这两点。量化是检验自己是否完成计划的重要指标,完成计划后逐一核对,会很有成就感,能提升你的自信;此外,因为计划通常在事情发生之前做好,很难保证每天有一些临时性的事件发生,计划中留有一定的机动时间,做事情就更游刃有余。

师:因此,要事为先、量化和机动是作计划的三个重要原则。运用好这几个原则,将会帮助我们有效地利用计划来管理时间。下面我们借鉴这几个要点,对自己刚才作的计划稍作修改。

(给五分钟修改之前作的计划,并展示一位学生修改后的方案)

师:我们要学会用“计划”管理时间,准备一个小本子,每天花费五分钟时间,只要坚持21天,就能养成习惯。好习惯的养成将使你受益终生。

五、用“执行力”管理时间

师:当然,计划我们都会写,那么是不是作一个相对合理的计划就能科学管理时间了呢?课前的一个调查发现,只有20%的同学将作计划变成一种习惯,而超过一半的同学虽然曾经作过,但在执行的过程中因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放弃,有些是计划本身的问题,有些是个人的原因,这些因素导致我们制订了计划却无法执行。

师:真正的时间管理=计划+执行,有执行力才能将计划落到实处,否则计划就无异于空中楼阁了。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克服干扰,让计划顺利执行呢?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小组集思广益,组长组织讨论并记录要点。

(生小组讨论五分钟,并交流分享讨论结果,师予以引导)

师:执行力直接关系到时间管理是否有效,在此作一个总结(PPT呈现纲要):

1.及时反馈,如奖励。心理学家发现,一个人做任何一件事的动机中,只有15%是从小养成的习惯,而85%是期望在事情完成后能得到某种结果。如果你能设计自己在完成某项任务后得到某种奖励,你就会以充满动力的态度来做它。比如:做完所有作业后奖励自己一个小时休闲时间等,当然,奖励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

2.训练自己的专注力,专注于做一件事,直到做完再停下来。比如要完成一项学习任务,那么就告诉自己只做这件事,而不被报纸、聊天等其他事情干扰或分心。有一点很奇妙,当你专心努力去做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充满了热忱,这件事完成之后,你的自我价值感就会提升。

3.及时调整计划。很多人说“计划赶不上变化”,的确,我们很难保证一天中不会有一些突发事件,所以在计划中要留有一定的机动时间。执行计划也需要灵活变通,及时调整。

4.强迫机制,克服拖延。每个人都有惰性,拖延是时间管理中的一大障碍。每天制订完计划后,不断对自己说“立刻去做,立刻去做”。每次想拖延的时候,就用这句话提醒自己,告诉自己必须在设定的时限内完成,这是一种强有力的做法,能激励你、驱使你迅速达成学习目标。

六、课外拓展:争做时间的主人

师:只要科学地管理时间,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时间的主人。课后请大家利用这节课的知识,作一份周末计划,请父母或老师跟踪反馈执行情况。

时间永远不会等人,希望通过今天这节课,大家能学会科学管理自己的时间,将时间的利用和价值最大化。

【活动反思】

课堂中的“情景剧”环节非常关键,剧本根据个案辅导中的材料予以改写,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符合高中生行为特点,其中很多小细节能引发学生的共鸣,加上挑选的两位小演员表现得很有张力,让学生们有了深刻的情感体验,班级的团体动力得以有效激发,为之后环节的开展作了很好的铺垫。

随后主要围绕“作周末计划”和“如何有效执行计划”这两个非常实际的问题展开,学生以讨论分享为主。前者主要通过学生自己作计划、讨论分析计划的合理性与不足,教师讲解“时间管理四象限理论”,学生有针对性地修改计划,使得计划更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后者则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分享,让学生思考方法的同时也积极汲取其他同学的有效执行法,感悟内化,为以后学习中能有效实践打下基础。整堂课各个环节承接顺畅,气氛比较活跃,学生讨论分享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注:本节课在2011年衢州市高中心理健康优质课评比中荣获一等奖第一名。

篇(5)

在国外,财富管理的内涵以及业务方式,要比国内目前热谈的混业经营要宽泛许多,变化也更加深刻。对于财富管理,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理解为资产业务、负债业务

在国外,私人银行主要服务于高端客户,因而获取了远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的高额回报。而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已经开始把目光从私人银行业务转向了财富管理。

近来,某些外资银行的私人银行非常活跃,已经在中国开了若干次产品推介会。会上所介绍的产品,基本都是些针对中国设计的境外金融产品。例如:中国客户如何能合法地用境内资产做海外投资;帮助中国父母为子女选择海外学校;帮助父母对已出国留学子女在国外的日常支出进行遥控,等等。现在,除了财产转移要由中国客户自己完成外,其它的一切都已可以交给外资银行来处理。

眼下,中国金融监管方还不允许国外银行的产品在中国境内落地。于是,外资金融机构便打起了国内客户海外金融服务需求的主意。这或许可以理解为,他们的财富管理服务已经在中国登陆了。

瞄准家庭理财

在国外,财富管理的内涵以及业务方式,要比国内目前热谈的混业经营要宽泛许多,变化也更加深刻。

对于财富管理,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理解为资产业务、负债业务,或者是通常意义上的混业业务,而应把一个人的资产、负债、收入和家庭开销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财富管理所涵盖的领域,不仅包括零售银行、二级市场、保险、基金、个人信用服务、信托,按揭,还包括客户的医疗以及子女教育。

在美国,财富管理起初是由高龄客户推动的。而进入21世纪以后,战后婴儿潮出生的大批人进入了退休阶段,他们的理财需求也从追求增值转向追求保值,追求安全无负担。为了满足大量此类客户的理财要求,许多银行从资金募集到投资,都出现了转变,进而催生了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

一直以来,国外金融机构都有着注重客户的传统,为客户承担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方面的服务。但财富管理的一个明显标志是:它把销售对象从个人客户转向了家庭客户。一些在过去不常见的服务,比如客户子女的教育投资服务、遗产转让和信托、避税等,也慢慢浮现出来。甚至最近国外有一个广告显示:士兵在奔赴伊拉克战场时,还要郑重地通知理财师:“我的资产就全权托付给你了。”实际上,他托付给理财师的不仅仅是资产,还有家庭未来的生活。

据预测,到2005年,整个财富管理的市场容量将达到7兆亿美元。对于任何银行来说,这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大市场。所以,很多银行的经营策略都从零售业务转向了财富管理。花旗银行甚至已打出了“花旗银行就是财富管理”的广告语。而它也确实已经在美国推出了财富管理的专门品牌以及相关产品。

然而,除花旗之外的大部分银行,目前都还没有推出专门的财富管理产品,而是更多地停留在理念层面。一般来说,从财富管理角度可以把客户需求分为6个方向:1.安全:即未来的资产保值;2.减少风险;3.确保子女未来生活;4.合理安排支出;5.避税;6.安排现金流。

所谓财富管理,便是从这6个需求出发,结合资产业务、负债业务、收入和家庭开销情况,再通过不同渠道,对现有银行产品进行打包。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财富管理更近似于一种咨询,是一种服务产品。

流程与内容

目前,在国外从事财富管理的机构,主要是银行、券商、保险公司和软件公司。虽然竞争开始激烈,但财富管理的价格和模式却已经比较规范。

客户端的购买流程大致如下:

免费咨询:在澳大利亚,一般金融机构在拿到客户资料后,会将其大致分类,并和客户取得初步接触,给客户进行一次免费咨询。

制定理财计划:免费咨询过后,如果客户满意,理财师会给客户做一个详细的家庭理财计划,并请客户全家到场进行演示。这种演示是基于客户资料,并有分析软件支持。其中包括:估算出来的客户的身价,在未来家庭状况出现变化时,客户资产的各种走向等等。这一计划通常有几十页,在澳大利亚定价为300澳元左右。

出售金融产品:一旦客户购买了理财计划,金融机构就会根据计划开始向客户出售金融产品,同时要向客户出示销售该产品的许可,并明确告知收费标准。他们的销售顺序一般是:先从保险产品入手,然后是基金等投资类产品。

目前在国外,财富管理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流程。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即这类财富管理的目标客户,并不是金字塔顶端最富有的一小部分人,而是一大批被称作“准富人”的中产阶级。

银行端的销售流程大致如下:

确定目标客户:各家银行都纷纷施展出浑身解数。虽然不同的银行有不同的特点,但一般来说都有几个维数:一是收入;二是年龄;三是行为方式。行为方式包括:客户的爱好,参加了什么俱乐部等。显然,这些数据并非银行交易数据所能提供的,而是银行通过其他渠道获得的。这些渠道包括:大量收购基金公司以及各种俱乐部;向其他基金和机构购买数据等;此外还包括信用卡交易数据。有了这些数据,银行得以客户有了大概的定义。然后,再结合自己银行的特点,决定把哪一类作为目标客户。一般来说,大部分银行瞄准的是4类客户:1.一直比较富裕的;2.年轻的富人;3.新兴产业的从业人员;4.中年人。

产品设计:目标客户一经确定,接下来就是产品设计。目前,大部分金融机构都还没有推出真正意义上的财富管理产品。各大银行通常的做法是:把现有的私人银行业务范围扩大,变为财富管理服务。但总的来说,国外银行纷纷都在积极准备。许多银行开始将数据集中,并聘请专业的咨询机构,专门考察财富管理的业务内容、流程关系以及渠道整合等问题。一般说来,凡决定从存量客户入手的银行,大多是打通原有产品线,扩展私人银行业务;而决定从增量客户入手的,则多采用外部买入的方法介入。

挑战

事实证明,财富管理对国外商业银行的影响非常大。虽然商业模式尚未完全成熟,但财富管理已经开始给大型金融机构带来压力。这种压力源于4个方面:

来自技术层面:财富管理销售多数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以家庭信息统管客户信息。然而,大部分金融机构还是以客户信息为主、家庭信息作为附属,这就在很大程度上给财富管理带来难度。国内就更难了,因为许多银行连以客户为中心还没有做到。

目前在国外,财富管理的目标客户,并不是金字塔顶端最富有的一小部分人,而是一大批被称作“准富人”的中产阶级

来自组织结构层面:大部分银行现有的组织结构还是以交易为中心,而财富管理则要求,须以服务为中心。因此,原有的银行组织结构以及人员设置都面临调整。在国外混业的环境下,许多银行选择了收购基金公司进行整合;也有一些银行将原来私人银行的业务骨干抽调出来,再加上零售银行的部分员工,共同组成财富管理部,进行统一管理。如果中国借鉴这种做法,就要先打破传统的总分行体系,再对传统银行架构进行整合。可谓要“伤筋动骨”了。

来自经营层面:财富管理是向客户提供面对面服务,但签约并不意味着交易完成,而不过是标志着要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后续服务。在这期间如何经营、如何销售、如何控制风险?这些都尚在摸索之中。

来自战略层面:到底要不要做财富管理?什么时间开始?现在是不是具备了能力和条件?……这些,都是银行在转向财富管理时必须考虑的问题。虽然大部分金融机构已经认定,需要进军财富管理市场,但仍然存在着其它一些战略问题。包括:是一站式还是专业化?如何定义客户?确定什么品牌?如果发生问题,会对银行声誉造成什么影响?等等。

诱惑

尽管还有着许多不确定性,但财富管理已经写进了几乎所有全球顶级银行的战略规划中。

波士顿咨询公司的《全球财富2002》报告透露,参与其调查的超过60家的亚洲私人银行和资产管理机构,称其收入较上年增长了9%,盈利能力增长了15%,成本与利润之间的比率亦有改善。以汇丰银行为例:今年上半年,汇丰私人银行业务税前盈利2.34亿美元,同比上升20%,其中来自亚太地区的盈利为7200万美元,同比上升50%。

2002年9月,位于伦敦的Datamonitor公司做了一项调查,对象是中国大陆、韩国、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等地区的富裕人士,调查结果显示:亚洲富裕人数正以每年6.3%的速度增长;至2001年底,亚洲这些国家和地区净流动资产超过5万美元的富人已达560万人。在被调查的国家和地区中,中国内地的富裕人数增长最为迅速。相较于1997年,富人人数增长了14.9%,而他们所拥有的流动资产的数量,则增加了20.4%。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亚洲包括中国对于财富管理的需求量还是相当大的。

篇(6)

依照2006年以来历年的数据变化情况,《2009全球财富报告》本应该是这样开篇的:

“今年是我们第13年这份报告,并仍试图以此理解富人的行为以及财富经理的反应。如我们所知的那样,由于财富管理和高净值个人自身的学习能力的加强,他们的财富规模正如同资产组合一样,继续扩大并变得愈加多样化,这些资产跨越了国际界线和资产种类,并被赋予了更强的流动性。

经济面的波动对高净值个人的影响有限,他们不像普通人一样,要承受来自市场的巨大风险,而来自亚太、东欧以及中东地区的富人由于资产规模和增速超前,仍旧在全球范围内维持他们对“热情投资”(passion investrnents即艺术品收藏和奢侈品)不断增加的需求……

依照我们一直以来的理解,无所不能的财富管理机构可以超越市场的低潮、经济的不景气,让富裕人士的资产不致与普通人一样,被市场大潮左右。但是,金融的魅力正在于此――你永远无法预测明天会发生什么。

事实是,因为金融危机的巨大影响,2008年全球富豪人数锐减15%,这是全球财富报告13年以来观察到的最大跌幅。超富裕人士人数(Ultra High Net Worth Individuals)则下跌了24.6%。这种空前的跌幅,使得2006年与2007年两年累积的增长化为乌有,全球富裕人士的人数与财富均跌至2005年水平之下。数据观察到,富豪们的总体财富缩水约19.5%,降至32.8万亿美元,其中中国内地的高资产净值人士数量下跌了11.8%至36.4万人,但到2013年中国内地的高资产净值人数有可能超越北美。

尽管受到了很大影响,但是2009年的报告仍预期,高资产净值人士的财富在接下来的4年内将以每年8.1%的速度增长,并在2013年达到48.5万亿美元。也就是说,报告认为金融危机的影响会很快过去,并不会影响“全球高端财富列车”行使的方向。

报告观察的标的仍旧是除去其主要住宅、汽车、收藏品等非流动资产,仍拥有可供投资资产至少达100万美元的高资产净值人士(HNWI)。

亚太区略好于全球平均

中国的排名今次超过英国,跃居全球富豪排名的第四位,BBC对此评论说,因为西方经济衰退让发达国家的富豪身家大缩水,而且金融危机对于英国的影响颇大,在金融服务业、股票市场和房地产业的崩溃让百万富翁的数量急剧下跌。英国《每日电讯报》评论更称:中国在世界财富报告中的排名在“无情地”前进着――2007年超过了法国,2008年又超过英国。

不仅如此,报告显示整个亚太地区的情况都好于全球平均,富裕人士数量下降了14.2%,略低于全球平均值15%。报告称,中国富裕人士在消费方面的贡献甚至比美国都要大得多,汽车和房产销量的上升证明中国对国内经济的信心在增加。可以预见,在中国等新兴市场带动下,富裕人士数量的回归指日可待。

德国媒体对此评论说,金融危机对中国富翁们的影响并不大,由于对国内经济充满信心,中国富豪中的82%并没有改变生活方式,他们相信,在未来6个月至一年的时间里,中国将彻底摆脱金融危机,重新回到高速发展的道路上。

凯捷咨询表示,中国的排名不止一次的上升说明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和稳定的增长。此外,相对成熟市场来说,中国的开放程度还有差距,因此受的冲击要小于英国等国家。

报告还认为,新兴市场的情况要更复杂一些。

单一经济模式受影响巨大:中国香港地区“高净值个人”2008年降为3.7万人,比上年减少61.3%。印度“高净值个人”2008年人数比2007年减少31.6%,人数缩减比例仅次于中国香港。在2007年猛增后,俄罗斯“高净值个人”人数在2008年减少28.5%,均高于平均水平。

财富与国际市场关联度负相关:报告显示,拉丁美洲国家富豪表现抢眼,巴西挤掉西班牙和澳大利亚,第一次跻身前十。报告发现,巴西上位的原因是对国际市场依赖性不强,出口仅占GDP的15%左右,而且拉丁美洲国家的富豪们更倾向于拥有固定收益证券、选择现金储蓄等保守理财方式。

多买地,全球不变的经典

Chris Selby,美林环球财富管理的董事总经理认为,财富报告的调查结果对于财富管理公司为客户服务提供了新的思路,尤其是高资产净值人士的“财务偏好”。

新的报告中提到了这些变化,是高资产净值人士“致富”的几个关键性调查结果:

更注重固定收益和现金的投资:低风险投资在整体高资产值人士的投资组合中占了50%的份额,比2007年增长了6%左右。

房地产投资仍是重点:房地产投资呈逐年上涨趋势,去年投资额增长了4%,占了高资产值人士资产比例的18%。

回到本土市场: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许多高资产值人士把过往在海外市场的投资资金撤回到自己较为熟悉的本国市场。

信息化和科技的利用:高资产净值人士花更多的时间在自己对投资的关注之中。他们关心如何更有效地在网上获得他们投资组合的资讯。

报告认为,对于现金和固定收益基金的投资比例加大,显示了富裕人群对于未来投资的保守化策略,他们同时可运用财富管理机构的优势,选择以不同的币种和交易方式进行结算,以达到适当的杠杆效应,这使得他们的投资组合收益高于均值。同时,用更多的时间在收集咨讯、关注自身账户变化等方面的变化显示,富裕人士有兴趣保持适度的参与性和刺激,而不是我们原本理解的“完全交托”。

如果说,《2009全球财富报告》如往年一般清晰的描摹了财富发展和变化的路线图的话,还有更为特殊的一点应引起重视,就是它对财富管理行业未来发展提出的思考和建议。

报告预计,即使经过2008这样严重的“倒退”,到2013年全球高资产净值人士掌握的资产规模仍可能超过48.5万亿美元,亚太区的占比将持续加大。

专为高端客户量身定做“私人财务及投资管理”解决方案并为其严守机密――这一度曾是所有财富管理机构追求的终极目标,也许现在仍是?

但问题是,富裕人士决定换个游戏方式了。

《2009年世界财富报告》显示,2008年共有超过25%的高净值个人客户撤回资产或离开他们的财富管理公司。分析认为,全球经济和市场低迷已动摇了HNWI对市场、监管机构、金融机构及投资组合管理原则的信任和信心。而实际的市场损失和信心减少迫使很多高净值个人客户把他们的财富转变为更安全的多个机构投资,以降低风险。

在中国的私人银行家还在困惑于如何教育客户,使他们接受全面完整而又关怀备至的金融服务的同时,成熟市场的客户却开始学着

拆分他们的金融资产并投入到不同性质的金融机构中去。这是否是一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般的困惑?

除往年的数据对比和回顾之外,今年报告的聚焦话题为“优化客户服务”。报告中的调查建立在大量的统计学样本上,包括对1350多位顾问、200多位高净值客户和60多家财富管理公司高层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服务质量、网络能力和风险管理,特别是在报表和透明度能力上,是增强客户留存率的关键因素。

顾问和高净值客户在留存领域存在的观念差异。理财顾问通常了解客户留存的关键驱动因素:88%受访高净值客户和87%受访客户认为,服务质量“非常重要”,是留存率提升的关键驱动因素。然而,受访理财顾问低估了一些对客户留存率有很大影响力的驱动因素效果,包括:66%的客户认为在线服务和能力“非常重要”,但只有32%的顾问认同――有34%的差距;财务报表和报告质量间有24%的差距;风险管理和尽职调查能力间有19%的差距;费用结构显示有18%的差距……这些领域仍有降低观念差异的空间。也就是建议,财富管理机构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寻求改进,拉近与客户关系。

在受访的HNWI中,73%认为风险管理和尽职能力是他们2008年决定继续使用当前财富管理机构或是理财顾问的重要因素,而只有54%的顾问认为该因素是客户正在和将要留下的理由。

受访的理财顾问中,对公司在服务和支持领域表示不满的顾问,几乎90%在2008年丢失了客户,因此确保顾问对核心服务组成部分满意显然是公司的最佳利益所在。2008年顾问最不满的是公司在金融危机期间的沟通和指示,以及在线客户服务和报表功能。顾问对这些支持领域的重视并不令人吃惊,即要求在当年大事件频发的期间提供透明、准确和及时的信息。

“去年的事件从根本上改变了客户对于投资的想法。很多客户不得不重新审视他们的战略和投资组合,以及重置他们对于在增长减缓环境下对投资账户的期望。那些真正理解他们的客户已经经历过了什么,并能投资资源和工具来帮助他们前进的公司,将最有可能在未来取得成功。”美林全球财富管理总裁Dan Sontag说道。

此外,报告还建议,更全面的客户风险评估能帮助客户和顾问在投资分布上做出更精明的决策。这可能需要借鉴行为金融学、情景分析,并深化投资多元化原则,来帮助客户加深理解,如收入损失和意外市场损失等事件综合影响所带来的实际货币价值影响。

篇(7)

【关键词】资产配置 财富管理 收益 风险

亚太地区富裕人口去年增加近10%,成为全球富裕人口第二大聚居地;中国香港地区,去年净资产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富裕人口较上年同期相比猛增33%,增速已连续第二年居全球第一。随着高净值人群不断增长,市场竞争也逐渐与日俱增,如何管理资产使其保值、增值是当下人们关注的重点,财富管理的出现是一剂良药。此外物价上涨、通货膨胀也加速了财富管理的出现。将资产存放银行的传统理财方法也不能跟上物价高速增长的步伐,银行存款甚至只能得到负利率。在这种背景下,新的理财方法、财富管理理念应运而生。

财富管理是指以客户为中心,根据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及对收益率和流动性的需求,设计出一套全面的财务规划,通过向客户提供现金、信用、保险、投资组合等一系列的金融服务,将客户的资产、负债、流动性进行管理,以满足客户不同阶段的财务需求,帮助客户达到降低风险、实现财富保值增值的目的。

而资产配置是财富管理的核心,通过合理的资产配置使客户在获得一定流动性的同时获得较高的收益;使客户不仅在牛市中获得可观的收益,同时也在熊市中获得较好的保障。

一、客户基本情况

客户高小姐,43岁,丈夫是一广告公司老总,收入稳定可观,有两个儿子,一个2岁,一个9岁。可投资额度约1500万元。对本金保证要求较高,投资期限可长短结合,预期收益在6%-7%。

二、基本假设

客户风险特征

客户风险承受能力属中等水平。

考虑到客户的风险偏好及当前市场状况,建议客户做平衡型的资产配置。组合中的金融资产投资可主要考虑低风险的信托产品、债券基金、固定收益产品和银行理财产品,以相对比较小的部分投资于资本市场。

以下配置建议假设客户具有的特征包括:

对流动性要求适中;

客户风险承受能力中等;

客户愿意适度投资银行理财产品、低风险信托产品;

保留一部分高流动性的中短期产品。

三、2012年市场风险特征

宏观经济: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月24日开始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经过此次下调,大型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为20.5%。此次下调的目的在于应对经济增长放缓、流动性趋紧以及通胀下行的宏观环境形势,解决流动性偏紧和支撑货币和经济增长的问题。然而,此次调整的效果并不理想:GDP增速一季度为8.1%,到了第二季度下降为7.6%;消费者物价指数从三月份的3.6%一路下滑到7月份的1.8%;这些数据都表明,在欧洲局势逐步恶化、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国内的宏观经济也受到了明显的影响:经济增速下降, 消费需求不足,工业增幅下降。

针对不甚理想的宏观经济状况,央行在6月8日与7月6日连续两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的第二次为非对称降息,存款基准利率下降0.25%,而贷款利率下降0.31%,目的在于刺激资金从银行系统向实体经济流动。市场疲弱的主要问题来自于市场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以及经济下滑导致的国内市场信心的不足。央行连续的宽松政策,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企业的借款成本,但是市场的整体的信心不足使得企业的投融资变得谨慎。从当前的市场预期看,下半年央行仍有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息的可能性。

国内股票市场: 从技术上看,今年的上证A股市场经历了涨跌交替的行情,而目前仍然处在从5月份开始的下降通道中,并跌穿了前期1月份的低点2132点;从基本面上看,当前的A股市场的低迷并不是由于市场资金的匮乏,而是由于经济低迷所带来的投资者信心的不足,所以,股市局面的扭转从根本上依赖于经济基本面的恢复,政府政策的放松只能暂时性地刺激股市的上涨,而政策效果消退后,股市又会回复到低迷的状态。从这个角度来讲,政府政策的刺激效果对股市是间接而非直接因素。政府未来的政策如果能够从根本上使得宏观经济得到恢复,那么,A股市场的局面也必然会随之扭转。

国内固定收益市场:

在宏观经济疲弱的上半年,债券市场走出一波牛市,相应地,固定收益类的基金也取得了不错的收益。政府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债券市场仍然具有利好的效果。市场预期下半年央行的降准和降息如果能够如期实现,那么,债券市场很有可能会继续延续上半年的行情,或者,即使其上涨弱于上半年,仍然具有很可靠的投资价值,相应地,债券类基金仍然能够取得稳定的收益。

四、平衡型资产配置建议

五、平衡型配置的说明:

以目前的预期收益率为基准,上述组合的年化预期收益约为6.85%。

在整体资产配置中建议配置10%保险产品,作为整体资产配置的一个补充,对投保者应对不确定性获得一个保障。高小姐有两个孩子,可为两位孩子做平安富裕一生保险,每年可获得3.3万的生存保险金;另外还可享受150万的意外身故保险金;除此之外每年还可以获得红利利益。

配置5%左右的银行理财产品,这部分产品风险较小或中等风险,以保证客户资产配置的最低收益。

配置大约5%的黄金产品。黄金具有商品、货币、资本三重身份,性质上较为特殊,这部分资产的配置出于整体资产组合的考虑,以应对经济大萧条或通货膨胀。

关于客户资产组合的流动性:在客户的整体资产中保留大约30%的债券类基金,流动性较好,必要时可考虑赎回,以满足客户的流动性需求,同时满足客户对收益率的要求。推荐嘉实信用债,嘉实信用债操作稳健,收益也较为稳定。

大业信托产品设计具有较好的质押设置,这种信托风险较小,收益可观,建议配置20%。

配置一定比例的股票类基金产品以及证券投资类产品(包括一对多、阳光私募基金等),以增强整个组合的收益水平。考虑到投资者本人的风险的接受,可以优先考虑带有一定安全垫的证券投资类理财产品。

六、平衡型配置的主要风险与敏感性分析

需要提醒客户注意的是,上述组合虽可能取得较高的收益,但因组合中部分资产投资于风险较大的的风险资产,风险也相应增加。客户需明了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关系。

上述配置中一年及以上固定收益类产品占了相当的比重。在预期收益可估算的信托产品中,我们建议客户可参与结构化证券投资产品以及收益权转让与回购项目,此类产品优先级客户的风险相对较低。

七、平衡型配置的敏感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显示,若其他条件不变,在调整后的组合中股票型产品的收益率为零时,整个组合的收益仍达到4.45%,远高于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

参考文献

[1] 罗克关.资产配置-私人银行成功之术[J].证券时报,2011-11-10.

[2] 王小平.商业银行高端个人客户群资产配置研究[J].东华大学,2011.

[3] 张泰欣.银行理财应合理管理客户收益预期中国证券报[J].2008-07-03.

[4] 林翊,林佳.私人银行的财富经福建工商时报[J].2009-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