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7 15:06:4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本科工商管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1.中美大学工商管理本科课程比较研究
2.中美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培养体系比较研究
3.我国工商管理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4.江苏省工商管理本科教学体系调研与创新研究
5.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研究——创新篇
6.创新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7.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本科专业课程设计研究: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
8.“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之创业通识教育课堂教学探索——以福州大学工商管理本科课堂教学为例
9.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探析
10.论知识经济时代的工商管理本科教育创新
11.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12.新经济环境下对工商管理本科教育的重新思考
13.生态文明视域下高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索
14.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15.中国工商管理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探索
16.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若干思考
17.工商管理本科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探讨
18.开放教育工商管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的思考
19.浅议工商管理本科教育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20.应用型大学工商管理本科专业课程实施探索
21.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22.基于创业教育的工商管理本科教育改革探究
23.从管理胜任特征反思工商管理本科教育
24.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问题探讨
25.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26.工商管理本科应用人才人际交往技能的影响因素与培养途径探讨
27.工商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研究
28.中美大学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实施比较
29.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人才知识与技能的分析
30.基于MCTE模型的医药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探讨
31.素质模型在本科课程体系改革中的应用研究——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为例
32.加强新疆电大开放教育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综合实践环节教学质量的对策
33.案例教学方法在工商管理本科课程中的应用
34.中国高等学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35.应用性工商管理本科专业课程整合创新研究
36.基于德国模式的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教育的思考
37.工商管理本科实践教学现状调查与教学改革探讨
38.武汉1+8城市圈中小企业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社会需求现状研究
39.托利多大学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网络资源与教学过程的整合与启示
40.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研究——实践篇
41.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42.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初探
43.关于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44.高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45.独立学院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46.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管理学教学改革探索
47.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体验式教学体系的设计及实施策略研究
48.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构建“一体四翼”应用型本科教育视角
49.浅析中美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设置
50.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51.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52.以标杆管理促进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提高——一般地方高等学校工商管理本科教学探讨
53.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实验教学方案创新设计和教学模式优化探索
54.关于工商管理本科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
55.工商管理本科应用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56.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57.学生虚拟公司模式在工商管理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58.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问题探讨
59.新形势下工商管理本科教育发展模式探究
60.工商管理本科层次实践教学创新设计——以ERP课程为例
61.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全程双语教学中的问题与思考
62.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案例教学模式及其评析
63.浅谈本科院校工商管理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64.对地方高校新建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开展实验教学的思考
65.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对我国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的启示
66.中美工商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比较研究
67.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68.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69.广西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
70.注重工程管理能力的工商管理本科培养模式
71.民族院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其实现途径探析
72.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以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为例
73.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内涵与界定标准
74.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探究
75.应用型本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76.工商管理本科论文指导和答辩问题探讨
77.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特色分析
78.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79.地方本科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转型发展的认识与实践
80.工商管理函授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路径探析
81.关于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
82.案例教学法在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特殊性与思考
83.构建工商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
84.以能力为导向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85.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86.高校工商管理学科本科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探讨
87.新形势下非重点高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改革探讨
88.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民办本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办学构想
89.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实践与优化研究——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建设为例
90.马来西亚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马来西亚理科大学(USM)为例
91.大学工商管理学科本科专业案例教学法探析
92.案例教学法在工商管理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93.工商管理类应用型本科实习教学改革的思考
94.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教材体系建设研究
95.应用型本科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的构建——以宿州学院经管实训超市为例
96.工商管理本科教学目标及方法探讨
97.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综合模拟实践教学的构想
98.探索新时期普通高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途径
(一)课程设置较杂,没有特色课程,知识传授面宽但不深入
工商管理作为一级学科,下设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旅游管理等六个专业。按照一级学科设置的本科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必然要求学生具有较宽的知识面。从知识结构上看,涉及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二级学科专业的核心知识。一方面,这种宽的知识面必然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不够深入,对每个方向的知识只是了解。另一方面,与同类其他二级学科的知识之间存在严重的趋同,不能体现本专业的特色,通常出现工商管理专业方向模糊,与其他专业相比没有核心竞争力。
(二)毕业生就业岗位不明确
现代企业管理活动仍然坚持法约尔提出的十四项基本的管理原则。按照专业化分工,企业内部会形成生产部、采购部、销售部、人力资源部和财务部等众多职能部门,每个部门的工作各侧重于一个专业领域。对于工商管理二级学科中各专业,比如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专业中,各门课程就是为解决企业中对应部门的实践活动来开设的,这些专业的毕业生都有明确的就业岗位。而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现代企业并没有一个总的企业管理部门,因此,这种情况导致“工商管理学生毕业无岗位”的说法,必然使得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要与其他专业的同学共同竞争同一类岗位。
(三)专业实习困难,专业技能欠缺
工商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很多的知识和技能必须在实践锻炼中才能掌握,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学生缺少校内模拟训练和去企业实战演练的机会。一方面,很多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很少,没有为学生建立固定的企业实践基地,即便有些学校有实践基地,但由于学生数量多,企业无法提供对应的实习岗位,大多时候都只限于集体参观,学生不能真正参与企业的实际业务。另一方面,一些学校,特别是民办学校资金短缺,一些模拟教学软件(如有些课程的模拟沙盘)及实验室没能及时配套,学生校内模拟实训相对少,所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新形势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
基于工商管理这个专业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一些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的改革中已经走在了前面,规划出了自己的培养模式,且正在实践中不断地修正和完善。笔者应学校专业发展的需要走访过国内一些工商管理专业建设比较有特色的学校。在我们所走访的高校中,目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大致有四类。
第一类,开设工商管理高级班,培养高层次、国际化管理人才。这种培养模式主要依托国际合作办学来实现。一般对于这样的高级班学生,前两年在本校学习一些通识教育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主要以双语教学为主(有一些课程也可由合作办学的外方教师来上课,比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远程教学),后两年学生直接到国外进行学习。这种模式的好处是:能培养高素质、适应能力强的国际化管理人才。存在的问题是:办学成本高、对师资、学生素质要求较高,且只适合小规模办学。这种模式在上海理工大学、南京财大、宁波大学等很多高校中都在开展。
第二类,与热门专业和行业嫁接,突出专业方向。这种模式主要是在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加入本校热门专业的核心课程,增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竞争力。这种模式目前以南京审计学院最为特色。南审的优势专业就是审计、会计,他们在其它各专业中都加大了会计、审计相关主干课程学习的比例。工商管理还与金融专业进行嫁接,开设金融企业管理班,把金融专业的主干课程拿进来。这样培养的学生既熟悉金融行业的业务特点,同时也具备了管理者的基本素质与能力。这种模式的好处是:解决了工商管理专业方向不强,就业去向不明确的缺点,学生既能一专多能,又有一技之长。存在的问题是:全校性教学资源的共享与调配比较困难。总体来说,这种模式的推广性较强,适应面较广。
第三类,以传统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模式为依托,加大实践教学力度。这种培养模式的思路主要还是以原来传统的那套培养思路和课程体系为主,但是为了适应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在实践教学方面加大力度。从培养目标上来看,仍然坚持培养厚基础、宽口径,但素质、技能都更高的应用型人才。基本上走访过的大多数学校对传统工商管理还是有所保留,就是规模较小。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通过校内外实训、实践基地的建设来加强对管理实务的认知和锻炼。校内主要是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与实验软件(ERP、TOP-BOSS)的应用来解决。校外主要是能安排学生到实践基地相关工作岗位进行集中实习,让学生能实际接触一些业务,培养学生的业务技能。
第四类,整合社会资源,培养创业管理人才。国家教育改革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高等教育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将创业精神作为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基本条件。加强就业观念教育,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支持自主创业、以创业促就业。创业管理不但成为高校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这更成了很多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创业管理人才的培养需更加面向社会,深入行业。这类人才培养主要是以导师制为主,每位学生都要配备校内校外导师各一名,针对性指导。校外导师团由学校和政府牵头来组建,后期由管理学院负责对接和维护。校外导师可把学生带进企业、带进他们的项目,这样真正给学生提供一个锻炼和创业训练的平台。在学习锻炼的过程中由校内导师负责指导学生参与创业大赛,以赛促学,并能通过这样的一些平台和契机为有创业想法和项目的同学争取创业基金。培养工商管理类创业型人才是孵化、催生、兴办新的产业,创造新的工作机会的需要,也能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为区域经济服务。面临的问题是:校外优质教师资源获得有难度;有创业意识和具备创业素质的学生占少数,班级规模会导致教学资源不能发挥到最大效能。
三、结束语
论文摘要:近年来,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严峻,究其原因在于应该重新构建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培养模式。重构的基础是深入理解“工商管理”概念。在此基础上,强调“工商管理专业应以狭义的工商管理概念为基础,构建学科体系和突出专业特色,并使其具体化和实用化。”同时强调工商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是否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专业能力和专业观念,是检验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培养模式的尺度。
几年前,大学本科招生时,工商管理专业较为抢手,考生报考踊跃,招生人数甚众。
但近年来,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严峻,在就业市场上的说辞较多。认为如果是搞具体工作他们不像会计专业或营销专业的毕业生有一技之长,如果是搞管理又嫌他们没有工作经验。有鉴于此,人们(包括教师和本专业学生)议论纷纷,认为应该加强学生的会计技能和营销技能的培训,以适应市场需求。咋一听,这种说法很有道理,“适应市场需求”。仔细一想,或许还可商榷。如果用人单位只强调会计或营销的一技之长,这些学生何不原来就报考会计专业或营销专业?难道就业市场就不需要“工商管理人才”?或许这只是问题的表象,问题的实质在于就业市场需要怎样的工商管理人才。市场需求和专业特色是一个本科专业生存和发展的两个支柱。如果就业市场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没有需求,那么这个专业就没有存在的基础。如果这个专业没有自己的特色,雷同于其他专业,那么这个专业也没有存在的必要。工商管理专业的特色就在于能培养满足就业市场需求的工商企业的专业管理人才。
一、市场是否需要工商管理人才?
或许有人会认为提这种问题简直是幼稚。回答绝对是肯定的。但为什么在就业市场上,招收该专业毕业生的职位比例远远低于营销专业和会计专业。这种矛盾现象也许可以从“工商管理”的概念发展,以使人们现在对这个概念认识上的偏差得到说明。
应该说“工商管理”的概念在范畴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工商管理涵盖工商企业中的一切管理范畴,包括现在已经独立成专业的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原来的人事管理)和物流管理。狭义的工商管理应着重强调计划管理、组织管理、战略管理以及决策,当然也包括运营管理、质量管理和信息管理等。广义的含义包括狭义的含义。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刚认识和强调工业企业管理和商业企业管理的时候,所意识的工商管理的概念是广义的。以至于现在很多人都认为“工商管理”是“万能”专业,其毕业生什么都能干,哪里都能用。随着认识的深入和学科的发展,工商管理概念向两个方面发展。一方面越来越一般化、越来越抽象,甚至连这个专业最主要的课程“管理学”都不针对工商企业了,已经抽象到面对一切组织的管理了。或许对这种发展的理解从专业上说有利于招生,但不利于就业。应该说,纯粹从学科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抽象(其实是“管理”概念的抽象)是学科发展的必然。另一方面越来越具体化、越来越实用,各种子学科从广义的工商管理中独立出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专科门类,支撑各具特色的专业。其实“工商管理”作为专业,也应该具体化,实用化。这种具体化和实用化的工商管理专业,应该以狭义的工商管理概念为基础,构建学科体系和突出专业特色。
那么市场是否需要以狭义的工商管理概念支撑的工商管理的专门人才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可以从管理的职能和工商企业中一些职位的性质说起。管理是对组织的管理。在工商企业中,从组织的结构上说存在许多不同层次的组织,如班组、工段、车间、各职能部门及高层组织。这些组织需要设置相应的管理职位。从性质上说,这些职位的功用不过是执行管理的计划职能、组织职能及决策。这些职位需要具备相应管理知识的专门管理人员来充任。从数量上说,一个工商企业在这方面的职位数,远远多于财务管理的职位数。所需要的专门人才数量,也远胜于财务管理人员的数量。那么这种数量优势为什么在就业市场上不能得到相应的反映呢?这个问题或许可以从经济发展模式和用人单位的人才观念,以及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加以分析。
二、经济发展模式与用人单位的人才观念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经济得到了巨大发展,其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前列。纵观20多年的经济发展,其发展模式在宏观上大致可分为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两个不同阶段。80年代的发展模式在性质上是恢复性发展。发展的主体是国营企业。发展的方式主要是改善工商企业的经营管理。
这也就是在20世纪80年代工商管理吃香的主要原因。90年代的发展模式在性质上是扩张性的发展。发展方式主要是通过开放引进投资,形成外延式投资主导型发展。当发展依赖于投资时,投资主体的明晰化则变成了问题的关键。因此,产权制度的改革成为了90年代改革的主旋律。随着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的主体逐渐从国有企业转变为民营及私营企业。现在的经济总量中,非公经济的贡献率已达到60%。90年代形成的外延式投资主导型的发展方式一直延续至今。在就业市场上营销人员一直受到青睐便是明证。2003年,我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1000美元。这是经济发展方式应该发生转变的重要信号。总理2004年初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1000美元,按既定的部署和现行汇率计算,到2020年将达到3000美元。这是整个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也是经济社会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的重要阶段。”同时指出:“我国经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结构不合理,经营方式粗放,经济增长主要靠增加投入、扩大投资规模,资源环境的代价太大。”在这种转折时期,经济的发展模式将从外延式投资主导型逐渐转变为内涵式管理主导型。内涵式管理主导型发展模式的基础是工商企业的管理水平。而管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工商管理人才。目前正处于这种转折的开始阶段。两种不同发展模式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有较大差异。如果说外延式投资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更表现为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的话,那么内涵式管理主导型的发展模式在不忽视市场营销的前提下,更应该强调对狭义的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以便向管理要效率。或许是人们已经习惯了90年代的发展模式,或者是刚处于转折的开始阶段,用人单位的人才观念还未转变,这种“应该”还未发生。事实上,这不只是观念转变的问题,还有个产权基础的问题。现在的经济结构中,非公经济占有很大比例。非公企业的产权基础一般是家族。由此决定了这些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一般是家族成员,而非专业管理人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家族企业对外人的不信任之外,还有对刚毕业的工商管理人才的能力的怀疑。其实这种怀疑也是有道理的。工商管理人才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不仅取决于管理理论基础的掌握,还取决于管理实践经验的积累。要消除这种怀疑,不得不从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培养模式着手。
三、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培养模式之我见
就业市场的需求是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培养模式分析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培养模式的分析当然可以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科建设以及业务培养要求等方面去进行,以形成培养模式的构架,并在内容上突出专业特色。事实上,毕业生的专业技能、专业能力和专业观念是市场需求与培养模式构架的结合点,同时也是市场需求与专业特色的集中体现。
关键词: 案例教学 工商管理专业 本科教学 改进措施
一、引言
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孕育了对工商管理教育的庞大需求。工商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创新性较强的前沿学科,融科学性和艺术性为一体。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的学科本质,决定了传统教学方法强调以书本为中心,以学生听、记、背为考核体系的局限性,传统模式所培养的“高分低能”学生往往并不是未来真正的企业优秀管理者或创业者。而案例教学本身具有的真实性、典型性、实践性和针对性,能够帮助学生在课堂中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案例教学法作为工商管理教育的一种重要工具和基本方法,在整个工商管理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孕育、诞生和发展[1]。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案例教学法,其初始和主要的授课对象是高校商学院MBA的学员。如今,这种适用于MBA学员的案例教学法不断得到认可和推广,并在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的教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然而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如何将适用于MBA教育的案例教学法应用于知识体系和实践经验都相对欠缺的本科生?案例教学法在管理专业本科教学中的应用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这些都值得我们思考。
二、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案例教学现状调查
在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满意度对案例教学的效果有直接影响,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满意度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的成功与否。从市场营销的角度看,学生作为案例教学的接收者,类似于产品市场中的顾客,他们对教师的案例教学这一产品和服务是否满意及如何提高其满意度也是值得考虑和研究的。
基于以上背景分析,本文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广州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部分本科学生发放问卷,调查了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案例教学实施情况。调查问卷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针对本科案例教学总体实施情况的调查,包括案例教学的重要性、案例教学的目的、案例教学所占比重、案例的来源、案例教学的方式等;第二部分是学生对案例教学满意度的调查,学生可任选一门课程进行评价,也可对所有课程的案例教学进行综合评价。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案例的选择、教师的引导和组织、教师的点评、案例教学实施环境、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等;第三部分对案例教学的改进进行了调查,包括案例教学所适合的学生总人数、案例讨论小组人数、案例教学所占比重、影响案例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影响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积极性的因素、最受学生欢迎的案例类型,等等。整个调查问卷以客观选择的形式为主,主观建议为辅。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68份,实际收回问卷168份,有效问卷168份,回收问卷和有效问卷达100%。
三、调查数据分析
本文的调查数据分析主要是针对调查问卷的第一和第三部分,第二部分针对案例教学满意度的调查将另文探讨。针对案例教学实施现状和案例教学的改进措施的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案例教学在工商管理课程本科教学中的重要程度
将案例教学在工商管理课程本科教学中的重要程度分为5级,即非常重要、比较重要、感觉一般、不重要和完全不需要。调查结果显示92%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在管理专业本科教学中比较重要和非常重要,认为一般和不重要的仅占8%,完全不需要为0%。由此可见案例教学方法并不仅仅适用于工商管理硕士(MBA)的教学,同样适用于管理类本科生的教学需求,只是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应针对在校本科生和在职MBA学生实践经验的不同而因材施教。
2.采用案例教学的目的
根据案例教学的主要目的提出了以下五个方面,即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实战操作能力、提高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被调查者可以多选。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最主要的目的是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其次是提高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及实战操作能力,这也与MBA案例教学目的有明显区别。
3.案例教学所占比重
对于案例教学所占比重的调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目前所学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的课程所占比例,另一方面是在采用案例教学的课程中,教师用于案例教学的学时数占课程总学时数的比例。调查结果显示,78%的学生认为采用了案例教学的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不足一半,其中34%的学生认为这一比例低于20%,可见目前工商管理类课程的案例教学在本科生教学中的应用有待提高。对于采用了案例教学的课程,其学时比例分配情况如何,能否满足学生的需要,我们调查了现状和学生所期望的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案例教学实际学时比例远远低于学生的期望值,85%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案例教学学时比例低于20%~40%,而87%的被调查者期望这一比例至少应提高到40%~60%。
4.案例来源和案例类型
案例的选择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案例来源主要有教师自编、教材现有、网上收集等,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为教师采用网上收集的案例最多,其次是教材上现有的案例,教师自编案例最少。对于案例题材背景的调查,结果显示最受学生欢迎的案例题材依次是外资企业案例、国有企业案例、本土企业案例、民营企业案例和中小企业案例。从案例所涉及的内容来看,最受学生欢迎的案例依次是市场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生产运营管理、电子商务管理、企业文化和财务管理案例。
5.案例教学组织形式
针对案例教学的组织形式设计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师组织案例教学的方式,二是案例教学合适的人数规模,三是案例教学的环境。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学生认为目前案例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是教师给出案例,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后集中汇报,教师给予点评,这与案例教学的含义和基本要求相吻合。对于参与案例教学的学生总人数和小组人数的规模的调查结果显示62%的学生认为参与案例教学的学生总人数应控制在30-50人较合适,这与学校各专业班级的人数相当,即案例教学适合小班进行。66%的被调查者认为划分案例讨论小组的人数3-5人一组较合适,人数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案例讨论的效果。
6.影响案例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
问卷中有三个问题涉及影响案例教学效果的因素的调查,即从影响案例教学效果的总体因素、影响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积极性的因素及教师应着重改进的环节三个方面进行调查。从统计结果来看,学生认为影响案例教学效果的最主要因素一是学生的准备与参与,二是教师的课堂组织和引导,可见成功的案例教学是靠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努力实现的。而影响学生案例教学参与度的最主要因素依次是教师的引导和鼓励、学生的学习态度、案例的质量,这说明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引导和鼓励非常重要,不能简单地将学生不积极参加案例教学都归因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差或者学生性格不够开朗活跃。以上调查显示教师的案例教学水平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案例教学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从教师的案例教学准备和组织角度看,学生认为教师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应着重改进的环节依次是课堂的组织与引导,案例的选择,案例的点评,教学准备和教学环境的改进。
四、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案例教学改进建议
基于以上调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目前的工商管理课程本科案例教学实施现状与学生的需求和期望仍存在一定差距,为此对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案例教学提出如下建议。
1.案例教学应作为工商管理类本科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的目的是在全真模拟企业真实运营的情况下,引发学生的主动学习行为,让学生从被动的知识吸收者的角色中摆脱出来,帮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沟通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2]。这些是与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但是由于学生的实践经验不足,本科生案例教学方法应区别于工商管理硕士(MBA)的案例教学方法。
2.加大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案例教学的比重
在工商管理课程本科教学中,由于课程学时数有限,在完成基本理论知识的课堂讲授后所剩课时较少,很难保证一定比例的案例教学的实施,因此案例教学比重的加大需要适当调整专业课程的学时数,同时对教师如何在有限的学时数内组织和完成预期的案例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
3.不断提高学生对案例教学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虽然影响案例教学效果的因素主要来自于学生的参与和教师的课堂组织两方面,但由于学生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也主要受教师案例教学水平的影响,因此提高教师案例教学水平成为提升学生案例教学满意度的主要途径。教师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提高案例的质量。案例的选择应满足学生对案例的需求,通过以上调查,学生对案例的来源、题材背景和所涉及的内容都有一定的要求和偏好,因此教师在案例教学前应进行精心准备,提倡教师结合自身项目经验和对企业的深入调研自编案例。对于采用双语教学或采用外文教材的课程,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和社会环境及企业制度的差别,采用英文原版教材中的国外案例很难被学生直接借鉴,因此在案例的选择上应适当加大本土案例比重,结合国内企业所处环境编制切合国内实际的本土案例,还可以引入一些除文字以外的有关音像资料作为案例,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3]。
(2)提高教师案例教学水平。完整的案例教学包括案例的准备,案例教学的组织和引导,案例的点评等多个环节,案例选择的好坏、教师在整个案例教学中能否扮演好导游、导演和导师的角色及如何进行案例点评都将直接影响到案例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满意度[3]。作为工商管理类课程的教师除了要不断提高自身理论知识水平和业务素养外,还必须多参与企业管理实践,通过企业调研、采写案例、企业咨询等活动获取丰富的企业经验和商业感觉,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案例教学水平,更好地满足学生对案例教学的要求。同时高校应加强师资力量的培训,对教师的案例教学技能进行有计划的培训,以提高案例教学的整体水平。
(3)加强课堂案例教学的组织。案例教学只有在学生和教师的共同配合下才能完成,如何引导学生按照预定的教学方案进行案例讨论,课堂的组织和引导很重要,教师应参与到学生的小组讨论中,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而不是任由学生漫无目的地闲聊。鼓励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到案例学习中,对表现积极的学生应给予表扬和肯定,学生的表现与课程学习成绩挂钩。案例的点评力求客观公正,要充分了解学生案例完成的全过程,不能仅以最后的演讲结果或漂亮的PPT等形式来评定学生案例分析的成绩,在案例教学中可导入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即鼓励全员的参与,全过程、全方位地评价学生案例讨论结果。
4.改进案例教学环境
从以上调查结果来看,学生普遍认为案例教学适合小班教学,案例讨论小组的人数不宜过多,以3-5人为宜,小组成员应进行合理分工,培养学生的团队沟通和合作精神。但目前案例教学规模较大,在有限的师资和教学场地条件下,一般都是一个专业的几个小班合班上课,50—100人左右,讨论时每组10人以上,很难保证案例教学的效果。随着高校教学硬件设施的改善,基本采用了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但案例教学的环境仍有待进一步改进,学校可以特别建一些专门适用于案例讨论的教室来满足案例教学的需要,如教室的桌椅可以移动,可以快速将桌椅转换为可进行讨论的圆桌,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分组讨论。高校应不断改进案例教学的软硬环境,确保案例教学的顺利实施。
五、结语
通过对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案例教学的应用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显示,学生普遍认为案例教学法在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教学中是适用且重要的,但案例教学效果有待增强。针对目前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积极采取改进措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参考文献:
[1]何志毅.中国管理案例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2(6):26-31.
[2]何志毅,孙梦.中国工商管理案例教学现状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5(1):91-95.
关键词:应用;高等教育;专业特色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从来都是我国文化、教育领域追求的“繁荣”,无论是35所也好,还是100所也罢,要满足这个“繁荣”,我们所期待的各应用型本科院校一定不能是千人一面,差异化、特色化不仅仅只限于校名代码,教育神韵的魅力四射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出类拔萃的法宝。笔者所在的南宁学院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这颗璞玉如何打磨,焕发魅力?在本文中笔者试图将其雕凿成以教学方法、专业特色、专业技能特色为三条棱的三棱镜,使应用型教育折射出七彩光线。
一、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是国内外工商管理专业开办成功的有效教学方法
将案例运用到教学,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代。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的“问答法”教学就是案例教学的雏形。其教学是围绕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他们自身掌握的信息资料,进行公平研讨,引导学生找到答案或是结论。该教学法的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让学生通过分析与讨论,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后自行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他的学生柏拉图将他的“问答法”编辑成书,由一个个故事来说明一个个道理,这被认为是历史上最早的案例教学法。19世纪后期,“苏格拉底方法”被引入哈佛法学院的法学教育之中,在法学院进行教育改革的克里斯托弗哥伦姆布斯朗德尔认为“律师可以如科学家一样,凭据对原则或原理的深入认知来开展工作,这种认知如果在法院判决的案件教学中学习得来,学习者就可以获得最好的认知效果”,也就是说案例教学并非单纯地讲故事做分析,更重要的是在对故事的阅读分析的过程中,弄清、学懂人文社科领域的原则或原理,并能掌握其在实践中的运用。随后该教学方法不仅被其他高校效仿,还被成功推广到哈佛医学院,到20世纪30年代,美国大多数医学院都采用了案例教学法。真正让案例教学法确立并进入辉煌时代的是哈佛商学院,哈佛商学院于1921年正式推行该教学方法,并因此成立了商业研究处,专门进行案例的开发和研究工作,这恰恰符合了朗德尔提到的案例教学法配套的“实验室”就是“图书馆”的论断:“图书馆是教授和学生们需要的必要场所,它对于我们,就像实验室之于化学和物理学者一样,就像博物馆之于动物学家一样,就像植物园之于植物研究者一样”。这个商业研究处至今仍开展着工作,不断用来自不同国家的企业案例丰富着哈佛的管理教学,更使案例教学法在全世界范围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案例教学法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也得到深入研究并推行,其工商管理学科整体水平和MBA教育均位居全国前列。后起之秀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教学也离不开案例教学。其他重点院校在建设工商管理本科的过程中也同样从案例教学法入手,使专业建设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如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全国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在研讨了案例教学法、实践实训法、模拟情境法、行为示范教学等多种方法之后,认为案例教学法能更全面、更系统地传授专业知识。由此可见,在应用型本科大学建设中,选择案例教学法进行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改革,应该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如何办出与众不同的案例教学,找到属于应用技术大学的案例教学法呢?这正是本文接下来要阐述的观点。
(二)结合民族、地域、课程教学特色,赋予案例教学法以生命,使之开花结果
清华大学的案例教学将哈佛案例引入并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本土案例,拥有了工商管理学科建设的王者身份;东北财经大学的案例教学根据中国人学习习惯和课堂教学安排的国情,选择短小、典型的案例进行教学,一边挖掘晋商历史,特别是乔家字号的研究;一边与东北国家重点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帮企业疏导整理企业成功的管理实例,由此充实了其案例教学的资源库。与此同时,引入现代网络教学,使课程常态化,提高教与学的互动,为其全国工商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奠定了成功的基石。以上工商管理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实践,正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成功例子。作为新成立的应用技术大学,要创出自己的品牌,同样可以结合民族、地域、课程教学特色做文章,重拾桂商、衔接北部湾和东盟经济发展的典型案例,应该可以成为我校的特色资源,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既可以学习管理理论知识及其运用,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广西、洞悉广西企业和经济发展态势,这对于学生毕业后服务广西、建设广西有着深远的意义。
(三)我校工商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法的民族、地域、课程教学特色挖掘
案例教学法的建设思路如上所述,要突出应用技术大学的“应用”,案例资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挖掘特色:1.民族特色的企业发展。桂商历史悠久,玉林、贵港、梧州历来是商贾重地,广西老字号企业的历史非常值得“古为今用”;柳州、南宁作为新兴工业、商业中心,本土企业案例颇有代表性和时代性,将管理理论与相关案例整理提炼能体现“应用”的本土特色。2.彰显北部湾经济区、东盟自贸区的战略发展前景。作为坐落在北部湾经济区、东盟自贸区前沿城市的应用技术大学,在案例教学中融入两大经济区的经济建设问题,既可帮助学生掌握最新社会发展思想,又可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了解经济区的行业发展现状,为就业作铺垫。3.活跃课堂气氛,以学生为能动主体进行教学尝试。将课堂尽最大可能地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研讨、自主学习,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脑”、“口”、“手和脚”,助其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到自立自强社会人的修炼过程。教师的作用只在“引”和“导”,让学生在完成一系列未知任务的同时,领悟管理的内涵和管理者生存价值,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苏格拉底“问答法”的进一步深化尝试。
二、以学生素质培养彰显专业特色,保证人才独一无二
(一)同为工商管理专业,但学生因学校出身不同而素质、能力各异有关数据显示,哈佛商学院的学生在管理、交流技巧以及全球经济、市场和金融方面的能力得到用人单位的极高评价,在以上领域哈佛商学院在全美都名列前三。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也会显示出各自学校特有的校园素质,有较深的校园烙印,究其原因,和各个学校的校园文化、招生要求、培养目标有关系。我国高考招生一考定终生的制度近几年才逐渐变革成高考与自主招生相结合的形式,因此,国内院校这方面的甄别并不明显,多是以专业强项示人,而不是毕业生整体素质示人,简而言之,毕业生个人素质的校园特色不明显。这也说明了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建设与国外名校的培养水平差距。作为应用技术大学的试点,我们应认清差距,在学生素质培养上创立自己的校园特色。
(二)对学生素质彰显校园特色的培养难题及解决路径的思考
1.重视素质缺失的补充教育。众所周知,虽然国家下大力气强调并出台了多项规定,对中小学教育进行改革,就在2013年7月4日,教育部《做好2013年中小学暑假工作的通知》,首次明确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通知中还强调,暑假期间,禁止组织学生集体补课、有偿补课;紧接着,教育部于2013年8月22日又公布《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后,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从“零起点”开展教学;小学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一至三年级不举行任何形式的统一考试。实施的各项政策虽有一定成效,但冰冻非一日之寒,中国的素质教育仍落后于国外,从学校到家庭,我国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仍是应试教育模式,在如此中国教育大环境下,缺失素质的高中毕业生来到大学进修,要让这些学生烙上校园文化的印迹,对学生进行素质缺失的补充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对将要入学的本科新生进行调研,发现学生缺失的素质、能力和确定相对应的素质培养目标,是工商管理学科专业办出校园特色的关键。2.自主招生,选择符合校园特色的人才。比尔盖茨虽未毕业,但他能被选拔进入哈佛大学,即使没毕业仍做出了商界奇迹,符合哈佛大学的校园特色,本身同样说明了哈佛办学的成功。此类事情并不是特例,因此,国外商校对学生的选拔机制很值得我们学习、研究。这就如同企业招聘,如何挑选适合学校文化,符合学校发展要求的生源,是学校得以做大做强的重要的人力资本积累难题。一言蔽之,招到优秀的学生很重要,招到适合校园特色的学生更重要。从这方面讲,高校自主招生应该是最终的趋势,因此,作为试点的应用技术大学,率先建立本学科本专业自主招生的选生机制和选拔程序是重要工作;其次,根据当地中小学教育状况因地制宜地确定本校校园特色,则是为招生选拔设置门槛,同样重要。
三、培养过硬专业技能,打造管理通才
带着校园特色的学生步入社会,如果不能为企业认可,不能为社会带来效益,那么培养也是失败的。“应用”的新义,笔者认为就是“应社会之所需,为企业之所用”,做不到这一点,“应用”就没有了生命。哈佛商学院能培养出懂经济、懂市场、懂金融的总经理,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能力被认可,从而使它成为了美国的“常青藤”。作为应用技术试点院校,除了找到自身发展的突破口和定位外,为后继院校总结找寻自身发展道路的途径也是责任之一,其中培养人才专业技能的选择方法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拟将我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建设思路定为“宽基础,有专长”。宽基础容易做到,而“专长”的选择就较难决策了。在众多管理技能中选择出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并适合学生状况的管理技能培养目标,是专长建设的核心问题。下面仍以哈佛商学院的人才培养为例,分析得出解决以上核心问题的两个步骤:第一步,根据企业、社会需求定位专业技能培养内容。哈佛商学院认为,一个成功的总经理应该是一个全才,至少应具备三种技能,即:技术技能、人事技能和概念技能,这三种技能普适性强,还可以为技能拥有者提供正确看待和处理管理过程的有效方法,因此这也成为哈佛商学院要求学生在第一学年必修课学习后具备的主要专长,课程教学也围绕这一专长进行建设。另外,哈佛还认为,具有创造力是成为出色总经理的基础,而具有创造力应培养相应的特质,因此专门开设“总经理学”这门第二学年唯一的一门必修课,使学生具备成为能力型高级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可见,哈佛商学院的目标就是培养总经理、经理,这也正是结合了美国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应运而生的“管理专长”———经理型的综合能力。第二步,因材施教,全方位培养“专长”。在哈佛商学院,学生在学习企业管理方面的各种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会独立处理问题,培养决策能力,并且要学会在做出这些决策后对它们的自我反省。换言之,哈佛商学院特别注重培养学生们的独立思考能力。而这种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是通过案例教学来实现的,因为案例教学是一种没有唯一正确答案的教学方法,学生们面对没有答案的案例要尽力去思考最佳的解决方案。为达到案例教学的预期目标,哈佛商学院所有的案例在正式列入课程之前,都会经过反复认真的讨论,任课教师也会对每一个案例的课堂教学进行特别设计。按照以上两个步骤,同样也可以提炼出我校工商管理专业需要培养的“专长”。中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期,广西也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北部湾经济区、东盟自贸区的建设如火如荼,各地城市建设方兴未艾。在这种大环境下,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瞬息万变,企业自身的内部条件也随着外部机遇和威胁发生着适应性的变化,如何在市场中抢占先机,如何在变化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企业管理者需炼出火眼金睛,清晰预测出未来经济走向是市场效益取胜的至关重要的法宝。因此,可以将市场调查与预测的相应技能设置为我校工商管理专业管理技能的培养目标。在课程建设上,除了满足宽基础的要求外,还需要对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进行重点建设,同时全方位重点配套建设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并通过划分专业方向重点培养学生人力资源管理技能、连锁经营管理技能和品质管理技能。综上所述,应用技术大学的建设不是要办成和现在国内一流大学一样的学校,而是要独辟蹊径,办出自己特色的大学。做不成钻石,就做拥有七彩绚丽的三棱镜,同样创造彩虹的美丽,魅力依然。
参考文献:
关键词:工商管理;本科;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作者简介:朱宁(1975-),女,北京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讲师。(安徽 合肥 230026)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等教育和教学研究计划”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文图书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1-0135-02
实践教学是加强专业知识教育,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及创新意识的重要训练环节。[1]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不仅要学习工商管理相关理论,更重要的是提升将管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深入了解社会的最佳窗口,更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其综合素质的最好舞台。[2]
很多学校都开始重视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但受制于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真实企业管理环境的制约,同时对实践教学缺乏有效的管理模式,导致很多实践教学更多地流于形式,教学效果不理想。本文在分析目前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PDCA循环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希望能从管理体系建设的视角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一、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很多学校都在积极开展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探索出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形式,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但从实践教学管理的视角看还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1.忽视实践教学内容与理论教学内容的结合
很多学校积极开展实践教学,但是更加关注的是有没有开展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受学生欢迎程度,反而忽视了实践教学与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忽视了实践教学和培养目标的结合。这样,虽然开展了实践教学,但由于实践教学与课程教学的脱节,影响了教学效果。
2.忽视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
目前相关人员探索出很多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形式,比如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岗位实习、社会调查实践、创业比赛等,但大多是单点式的、孤立的实践教学活动,缺乏根据教学计划,在不同阶段安排不同内容的实践教学,没有形成相互联系、逐层深入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3.忽视对实践教学的管理
做好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需要平时逐步积累实践教学资源,实践教学中需要周密地组织。[3]很多学校重视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但是忽视了对实践教学本身的管理,导致实践教学在时间、成本和教学质量等方面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
二、建立基于PDCA循环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不是孤立的实践教学活动,应该构成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才能实现实践教学的目标。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可以采用全面质量管理PDCA循环观点构建,分为实践教学计划(Plan)、实践教学实施(Do)、实践教学评估(Check)和实践教学改进(Action)四个管理环节,每个管理环节都要紧紧围绕培养目标开展,具体见图1。
1.设计周密的实践教学计划
要将实践教学放在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培养体系的核心位置,实践教学不仅仅是学生毕业前的实践,要贯穿于大学四年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的进度安排,可以设计实现不同教学目标的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活动。
(1)与课程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活动。对实践性要求较高的专业课程,学校可以要求任课教师在理论讲解之外,根据课程内容安排实践教学环节,或者强制规定实践教学课时要求。与课程结合的实践教学活动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包括案例分析、角色模拟、小型实践调研、企业参观、请企业专家授课等。这种实践教学的特点是能够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进行相应的实践活动,学习效果较好。
(2)阶段性实践教学活动。根据学生在大学四年不同学年的课程安排,每个学年可安排不同的实践教学活动。具体安排见表1,各学校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进行灵活调整。
大四下学期的企业实习也可以和学生的毕业论文相结合,这实现了企业和学生的双赢。通常由企业根据急需解决的管理问题列出论文题目,学生以此问题做毕业论文,不仅可以在公司相关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锻炼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随着论文写作的深入,往往会得到被公司直接聘用的机会。[4]
2.做好实践教学实施工作
实践教学的组织工作是实践教学计划得以实施的重要保障。实践教学组织工作包括实践教学工作职责确定和激励机制的设计。
(1)实践教学职责确定。与课程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的组织工作可以由任课教师承担。任课教师负责实践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联系参观的企业、联系企业家座谈等,如果需要车辆可以由教学单位后勤部门提供支持。
阶段性的实践教学活动需要有专人负责。承担实践教学实施的教师需要具有较强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同时还需要具备较好的专业能力。可以安排能力较强的专业课任课教师或教学秘书担任实践教学组织管理工作,教学班的班主任可以协助开展实践教学工作。阶段性实践教学通常采用矩阵制组织,实习负责人对实习活动进行具体的设计和实施,根据实习内容的不同,邀请不同专业老师作为实习指导教师参加实习活动。
(2)实践教学激励机制的设计。实践教学的实施工作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需要对承担该项工作的教师给予一定的激励。可以将不同的实践教学折合成不同的课时,计入教师的工作量,并发给教师相应的授课酬金。对在实践教学中表现突出的教师还应给予特别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3.规范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估
实践教学评估可以检验实践教学的效果,同时也可帮助总结实践教学的经验和教训。实践教学评估包括对学生的评估和对指导教师的评估。
(1)学生学习效果评估。学生参与课程实践教学活动,由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参与情况和学习成果进行评估。阶段性实践教学由指导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估,社会调查和创业设计实习活动还可以组织相关比赛,根据比赛结果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2)指导教师评估。课程实践教学活动可纳入相关授课教师的教学效果考核,一方面考核教师是否组织了与课程相关的实践教学活动,另一方面让学生评估实践教学的效果。阶段性实践教学活动由组织实施的教师撰写实结,也可以组织学生对教师组织和指导工作进行评估。
4.持续进行实践教学的改进
通过对实践教学的评估,找出问题,不断提出改进措施,让实践教学逐步流程化、规范化,不断提高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实践教学的改进:评估不同课程实践教学活动的效果,逐步形成适合不同课程的实践教学形式;通过对实习单位评估,逐步建成教学效果较好的实习单位数据库;通过对外聘企业家评估,逐步建成教学效果较好的实践教学专家库;探索不同的实践教学组织管理模式;探索更加科学的实践教学评估方法等。
三、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的实施
基于PDCA循环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是提升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在实施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要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达成共识
要在教学单位中不断宣传,领导和教师们都要对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达成共识,认同实践教学是学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对教师的要求甚至比理论教学还要高,鼓励教师为实践教学投入时间和精力,鼓励教学资源向实践教学倾斜。只有这样,实践教学才能得以持续进行和优化。
2.注重对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培养
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与实践教学质量密切相关。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丰富的管理实践经验,还需要有较强的组织、沟通和协调能力。可以在实践教学中派一些年轻教师做辅助指导教师,一方面可以协助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开展实践教学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年轻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得到锻炼。
3.实践教学需要不断创新
工商管理教学内容随着实践的发展在不断更新,这就需要实践教学不断创新。实践教学的内容、形式和实践安排需要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变化不断调整。每一次实践教学评估阶段都需要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使实践教学得以持续优化。
参考文献:
[1]何新荣,黄合婷.构建本科实习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8,(15):126-127.
[2]杨欣.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研究型”毕业实习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高教论坛,2009,(7):56-58.
工商管理专业是我国跨世纪教育中亟待建设和发展的学科与专业,我国高校自70年代后期从国外引进工商管理教育以来,一直处于探索之中。工商管理专业的范围比较广,所学课程也较多,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的很多课程,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等工作。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企业宏观环境的持续优化,国企、民营经济、外资被彻底激活,企业总量呈几何级数增加,对各种工商管理人才的现实需求与潜在需求也在激增。截止2011年底,全国共有本科院校1112所,其中一类本科院校313所,二类本科院校476所,三类本科院校323所,其中开设工商管理专业的院校达402所,占高校总数的36.2%,在校学生人数超过5万人。虽然每年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数量基本能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但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人才市场对高校工商管理本科人才的素质和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需要各类高校对本校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相应的分析研究并改革,探索一条既能发挥自身最大教学优势又能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工商管理本科培养模式。//html/jianli/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式、考核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
“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包含四层涵义:(1)培养目标;(2)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的整个教育过程,即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3)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4)与之相匹配的考核方式。如果以简化的公式表示,即:目标+过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方法+考核方式。
我国的一类大学本科、二类大学本科、三类大学本科所设置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模式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