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7 15:06:3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职财会专业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财会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生产、建设需要大量技术应用型人才,促进了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至今已形成了多种办学形式共同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局面,包括职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成人高等学校、本科院校的二级职业技术学院、民办高校及高教自考等,统称为“高职高专教育”。高职高专教育开设的财会专业是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目的是培养在毕业后能直接上岗的高级财会专业人才。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
(一)教育层次的高级性
从层次上来看,高等职业教育要高于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理论型、学科型人才,也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单纯技能型人才。
(二)知识、能力的职业性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它对学生进行某种职业和管理教育,以提高职业技能为目的。它以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开发教学计划,在对职业岗位群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明确列出高职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进而组织教学。
(三)人才类型的技术性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不但要懂得某一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某一岗位群所需要的具体操作和组织管理能力,能较好地解决实际问题。还善于处理、交流和使用信息,是一种专业理论够用、生产技术操作熟练和组织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二、高职财会专业人才须具备的主要职业能力
(一)知识素质
财会专业属于知识应用性专业,其岗位要求人才具有复合性的知识结构。所谓复合性知识结构是以专业性知识为核心,以基础性知识和相关性知识为两翼,从而形成完整的、均衡发展的、高度开放的知识结构体系。
1.基础性知识。主要指适应职业岗位所必需的前提性知识,它包括职业技术教育的基础性知识和数学、语文、外语、计算机知识。基础性知识既是适应求职谋生的文化基础,又是终身学习、转职转岗、创业立业的前提条件。
2.专业性知识。主要指财会专业人才必须具备,并籍以形成本专业技能,胜任行业技术和管理工作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
3.相关性知识。主要指与财会专业人才所从事的专业工作相关联,有助于扩展其专业技能的知识,主要涉及适应产业结构调整、技术结构提升所需的相关的专业知识、行业知识、产业知识,如商贸知识、法律法规知识、现代管理知识等。
(二)能力素质
能力素质是以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基础的,就高职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来说,多元化的综合的能力素质是必须的。这可分为三个层次。
1.核心能力。主要包括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现场组织与管理能力等。这些能力相互影响,其交集能力越多,则表明核心能力越强,自然而然可以形成具有综合优势的核心竞争力,真正体现应用型财会专业人才的鲜明特色。
2.相关能力。如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这些能力是巩固和强化核心能力,同能力联系的基础,对提高应用型财会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3.能力。主要包括自学能力、发展能力、自我推销能力等。这是构成应用型财会专业人才综合能力结构的基础,是开发、提升核心能力和相关能力的营养源。
三、目前高职财会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方面的欠缺
近年来,高职财会专业教育为我国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的经济管理人才,但也应清楚地看到,高职财会专业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及具备的能力与市场的需求脱节。
(一)对专业知识理解不到位
学生普遍接受的是先理论后实践的传统教学方式,课堂教育多,实践机会少,这种教学方式容易使理论与实际脱节,也使学生感到困难和厌倦,学生对所学到的专业知识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消化,从而影响到能力的形成。
(二)实践经验少,动手能力差
高职财会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着社会阅历浅,实践经验差的状况,有许多财会专业毕业生直到毕业时都没有接触过企业。加之高校社会调查、下厂实习等教学环节流于形式,使得毕业生长期脱离社会实践,不了解企业,不了解市场。企业普遍反映,培养的毕业生实践经验少,动手能力差,与企业管理人才的需求相比,远水解不了近渴。
(三)综合素质低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事业单位对相应人才的需求也出现了急剧的变化,由过去的学历型、学科型向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需求转变。企业需要具有全面的管理知识,卓越的组织能力以及高超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者,而按照传统教学模式培养的高职财会专业学生只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组织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能力欠缺,无法满足企业的要求。
四、高职财会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
由于目前高职财会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实践经验少、动手能力差、综合素质低,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需要积极推行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一)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堂教育
财会专业是一个实践性特别强的学科,传统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以及以知识掌握为主的课程考核形式已不能满足现代高职财会专业教学的需要,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启发式、讨论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多种媒体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手段,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现场组织与管理能力及沟通交流能力等,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同时,推进课程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体系的改革,采取多种形式的考核方法,增加一些实务操作和实践技能的考核,着重考核学生职业技能的掌握和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二)构建“岗证互通”的课程教学框架
会计专业毕业生从事会计工作时必须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用人单位也非常重视毕业生手中所持有的证书。鉴于此,可以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和考核纳入会计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中。在专业基础和文化基础课的基础上,开设会计实务培训课程、会计职业技能培训课程、证书培训课程,将“基础知识学习――岗位能力培养――从业证书培训”三项内容连成一体,以项目教学为主要教学方法,保障“岗证互通”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效落实。学生在完成教学计划要求的学习任务后,即可获得毕业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其他要求的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推行,将专业理论、基本知识的教学与职业岗位、职业技能的要求紧密联系,增强了学生就业竞争力,也为学生顺利就业、毕业就能顶岗工作提供了方便。
(三)建立校内外职业技能实训基地
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操作技能,就必须使学生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练。其一,加强校内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根据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和教学特点,更新教学仪器设备,提高仪器设备的科技含量,逐步建立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基础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相结合的校内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其二,建立和健全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提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将一些股份制企业、三资企业、会计师事务所作为校外实习基地,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基地实习。通过“在校学习―单位实习―在校学习―单位实习”的流程实现工作与学习的两次循环。同时可以将企业的财务主管、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请进课堂,加强学校与企业的沟通与交流。
五、结束语
随着市场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职业能力已成为高职财会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重点,决定着其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否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高职财会专业教育必须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唐亚豪.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2005(2).
[2] 李丽.以就业为导向,建立高职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最近几年,各大职业院校在财会实践教学改进方面做出了许多积极有益的探索,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无法实现毕业生与就业岗位之间的零距离衔接。
1、有针对性的适用教材普遍存在缺失。一套针对性强、目标明确的高职财会教材在会计教学中具有不可低估的指导作用,是实践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鉴于当前各层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普遍下移,高职财会教材的选用应围绕“培养以面向中小企业为主的具有较强管理意识和熟练操作技能的中初级会计人才”这一基本目标。但现实情况是:不少高职学院以采用优秀教材为名,使用普通本科教材,偏离了高职的教学方向;有些高职学校则以与会计资格考试接轨为名,直接使用注会或会计职称考试系列教材,偏离高职业教育的实际;有的学校虽然使用的是高职教材,但质量不能保证,失去高职教学的特色。教材的不适用直接导致在理论教学中应有的原始凭证等会计载体缺失,经济业务多以文字描述简单替代,致使学生对企业实际业务流程知之甚少,听课时似懂非懂。教材中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造成了学生对以文字叙述的经济业务较为熟悉,尚能正确作出分录,但当面对真实原始凭证却无法读懂经济含义,无法适应岗位工作需求的状况。财会教材是会计实践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所以,教材选取所存在的问题是导致实践教学效果弱化的直接原因。
2、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多为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由中等职业学校升格而来,这些学校原有的中职办学条件与高职培养目标要求存有一定差距。之后又恰逢高等教育迅猛扩招,高职院校上规模、求发展,速度之快,让实践教学建设明显滞后。加之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没有足够资金去更新教学设施,致使会计实训设备老化、陈旧,远未达到仿真要求。据调查,很多院校没有设置专门的电算化会计实训室,一部分院校甚至连手工财务模拟室都没有,而教学软件建设上更是缺少,学生在学习电算化会计时,仍然停留在教材和笔记上,保证不了人手一机,必然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与锻炼。实践教学设施投入不足,严重影响财务会计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另外,会计实训基地严重缺乏,造成学生实训只能在教室和会计模拟实验室进行,这样封闭的训练方式势必造成实训内容与会计实践脱节,达不到应有的实训效果。
3、专业教师实践经验长期缺乏。从目前高职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的现状来看,教师脱离实践是较为普遍的现象,现在的高职会计教师多是从学校到学校的学院派,缺乏必要的实践经历,进入高职教学岗位后,长期从事任务繁重的教学工作,往往难以抽出时间参加社会实践。另一方面,多数高职院校也没把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纳入教学管理计划或形成制度,在时间、组织和经费上都没有相应的安排和保证,不可避免地出现教师脱离实践的现象。还有一些学校所谓的“双师”多是靠考证获得,理论知识固然相对丰富,但实践经历仍然欠缺。教师自身实践经历的缺失造成在实践教学中的纸上谈兵和认识局限,是导致学生实践技能不达标的重要原因之一。
4、现行教学方式手段依然落后。当前,财会专业实践教学多数还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依据,以粉笔、黑板为手段。这种“填鸭式”式教学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缺乏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时空,缺乏培养专业能力、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和组织协调能力的场合和机会。而且实践教学中,教师很少将学生带进企业进行实地考察,通常是在课堂上把实习资料以教材形式印发给学生,让学生按照教材上所给资料进行账务处理,由于实习资料缺乏且不系统,这种做法与实际业务相差较远,很难体现出实际会计工作的现场感,不利于学生对会计工作形成直观认识,实训效果难以保证。
5、实践教学考核形式较为单一。实践教学考核主要是考核学生,对教师考核相对较少。由于教学内容较多,课时有限,而且教学内容多为理论类型,平时对学生缺少考核的机会,多集中到期中、期末以一纸试卷进行考试,卷面题量难免膨胀,加之学生平时听多练少,考核成绩可想而知。单一的考核形式,一学期的学习内容都汇集在一张试卷上,试卷题量再多也恐难载其重。同时,考核本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督促和检验,若间隔期过长,就无法起到督促作用,所以考核的效果不理想。
二、对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1、大力开发高职财会专业校本教材。鉴于目前高职适用教材普遍缺乏的状况,高职院校可针对高职培养目标和教学特点,组织有实践经验的优秀教师联合开发校本教材。合适的才是最好的,高职教育属于“能力本位”教育,所以在编写教材时,应突出实务性,妥善处理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关系,基本理论要简明扼要,不宜过深过难;业务核算要具体详细,尤其是作为记账依据的原始凭证,要尽可能从实际财会工作中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编成教学案例,以生动直观的实例在教材中展示。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便可培养识别、审核、处理原始凭证的实践技能。编写教材时还应结合职业岗位群将知识模块化,每个模块之间相对独立,模块之间有机联系。此外,各模块内容的学习目的、教学目标、重难点等也应予以说明,以最大限度地指导学生自学,提高其自学能力。对财会教学分项目或综合实训教材中的实训资料更应贴近实际,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应有自己的特色,尽可能缩小理论与实践的距离。
2、加大校内外实训与实习基地建设。一是加大校内实训与实习基地建设,会计模拟实训室的硬件建设要尽量做到仿真模拟,而非传统的演示性实验室,营造一种现场感,以增加学生的会计责任感;软件建设要尽量突出会计流程中各岗位操作要领与技巧,而非企业财务软件的流程演示。二是拓展校外实训与实习基地,为此要选择一些业务全面、具有代表性的单位和部门,作为院校的专业实训基地,并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会计人员做学生的实训教师,使学生在企业第一线得到实践锻炼,逐步做到会计的实践教学与学生将来的岗位工作零距离。
3、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培养真正来自企业一线的“双师型”教师,学校教学与企业经济活动要紧密结合。一是专业教师参加社会实践要制度化,规定教师从事会计教学工作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实践工作经历。学校要积极与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联系,让教师到一线去挂职锻炼,熟悉财会实务,了解财务会计工作现状和改革发展的趋势,让教师在会计岗位上得到系统训练,有效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二是把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从政策上加以引导和鼓励,建立不同的课时津贴制度;充分利用社会的人力、物力为教学服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模式,请企业的财务负责人、会计人员到校指导教学,培训教师、为学生讲课,以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三是产学研结合,鼓励教师研究会计实践教学,探讨会计实践教学方法,同时,在教学手段上还要引导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化学教学设施,开发会计实践操作方面的多媒体课件,并应用于课堂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加直观生动,以真正缩短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距离。
4、改进实践教学方法手段。一是在会计实践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和教学过程的互动性,教师应从“教”向“导”转化,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因其传送信息量大、知识密度高、抽象的知识更易理解,从而化解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果。对会计课程各知识模块,可制作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在“有声有色”中愉快地接受新知识。二是学校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教师有机会带领学生到企业见习,了解企业会计实务、财会部门的设置及人员岗位职责等情况,按照会计传递顺序,观看企业各岗位会计人员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和操作步骤。让学生既有理性认识,又有感性认识,真正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5、优化实践教学考核办法。会计实践教学的考核是确保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采用教师业务考核和学生实践成绩评定相结合的办法,确保财务会计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一是实行以操作技能为重点考核内容的教考分离制,试题以学生实践操作为主,理论考试为辅,给学生仿真的实务资料,重点考核学生的操作技能。教考分离可对任课教师形成有效约束,从而提高教学责任心,确保实践教学效果。二是对教师实行以学生、同行、专家组成的“三级”考核制,采用学生教学报表反馈或问卷调查、系部同行评价、专家组评价三者相结合的方法,对任课教师进行量化考核。三是对学生考核打破原有的期中、期末两次考核办法,可分模块考核、项目考核、阶段考核、综合考核等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采用校内和校外考核相结合的办法,由实践成绩评定小组按统一标准,严格评定成绩。四是将各级各类技能大赛成绩纳入考核,计入师生考核结果。此举旨在鼓励师生积极参加财会专业技能大赛,不断加强实践环节的学习和巩固,从而掌握应有的实践技能。
关键词:财会专业;中职;高职;教学衔接;浅析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8-0013-011.中高职财会专业教学衔接的必要性
1.1适应会计自身的发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我国会计改革的进程不断加快,会计准财体系日趋完善,会计电算化全面普及,相应地对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革会计教育和管理,完善和提高会计科学体系,必然要求我国会计类专业教学与此相适应。
1.2深化职业教育内部改革。长期以来,由于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的不同,我国的中职教学与高职教学之间普遍存在着互相脱节,互不协调的现象。从学制、教材到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模式、考核制度、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缺乏系统性,教学内容互相重复,办学设施互相浪费,培养的人才既显示不出层次性,也未体现高职学生的特色。
1.3加快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目前,我国高等职教发展缓慢,大专财会教学尚未形成特色,表现出一定的盲目性。实现中高职教学衔接,可以重新整合教育资源,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办出职业教育的特色。
2.存在的问题
2.1课程设置重复,教学资源浪费。课程设置是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中、高职财会专业不同的教学目标要依靠不同的课程设置和不同的教学内容来完成它们层次间的衔接和递进。但是长期从事中、高职财会专业教育的同志都感觉到,目前中、高职财会专业在课程教学上存在文化基础课要求脱节,教学内容重复的现象。例如,升入我院高职学习的三校生、3+2高职生、高职预科生都反映,大学里的许多课程与原先中职所学课程基本相同,象《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统计学原理》等等课程中职学了、高职学,教学内容雷同,教学方法相似,严重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2教学目标模糊,培养层次混乱。中等或高等职业教育本质上都是对人的职业(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培养目标主要是依据行业的职业岗位的不同要求和规定来确定。但中、高职院校在确定教学目标时,相互交叉、层次不清,主要表现在:一是中职学生难以适应高职教学。与普通高中毕业生相比,中职毕业生由于文化知识基础薄弱,在增加专业理论的深度和广度时困难重重;二是高职阶段缺乏与之相对应的职业岗位等级证书。
2.3教材编写滞后,因材施教无法实施。目前全国各地的中职、高职院校所使用的教材是各成体系,职教教材的编写工作缺乏统一组织领导,教材内容脱离实际,缺乏行业和职教特色,同一专业不同的学校则采用不同的教材,特别是五年一贯制,自成体系的教材更是匮乏,不少院校是前二、三年借用中职教材,后二年用大学教材,根本无法按中高职的不同培养目标和学生的不同需要组织教学。
2.4师资水平落后,教学方法传统。目前我国的职教师资大部分是从学校到学校,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经验缺乏。另一方面,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是由高等专科学校、职业大学、独立设置的成人院校和部分符合条件的中专学校改制建成的,师资队伍的层次和结构普遍不能达到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高层次教师的比例偏低,许多教师在高职教学中仍沿用中职教学的方式方法,严重影响高职教育自身的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对策建议
3.1重新界定教学目标,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中高职教育顺利衔接,首先需要进行培养目标的重新界定和定位,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上既有一致性,又有着层次上的差别。国际上较为公认的"职业带"理论,是职业教育可以借鉴的人才结构及其分类理论,它把社会的人才结构简化为"技术工作-技术员-工程师"三个层次。中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技术较高层次的技术员和部分工程师。因此,要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构建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
3.2合理设置课程体系,修改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关键。中高职财会专业在教学衔接上,一要从培养目标角度出发,扩展和深化高职课程内容;二是在课程设置上打破学科式教学模式,构建模块化课程,在宽基础、活模块的原则 指导下突出和强化实践训练;三是实施两套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实现学分制,各个职业学校相互承认学分,中职毕业生在高职阶段可结合自身发展,免修与中职重复的课程。四是注重隐性课程设置,把以专业实践活动为核心的课外活动、校外活动,校园文化等课程纳入到有计划、有补充、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中,减少学生的"自由-自流"发展。
3.3选择合适教材,完善教学大纲。中高职教育主要以就业为目标,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主要从事技术性工作,属于人们通常所称的"蓝领"。因此,在教材的选择和大纲的编写上,中高职教育也应有所区别。不能简单地将原中专教材或专科教材进行"切配",而是根据中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能力要求,选择使用所需教材。
3.4提高教师综合素质,转变教学理念。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师资层次底,综合素质不强,实际动手能力差。为了尽快作好中高职衔接,各高职院校必须加快师资队伍建设,转变传统的教学理论。一是可以选派中青年专业教师向上或向下到对口学校进行业务交流,到企事业单位,进行生产管理的实习实训,到高等院校攻读在职硕士、博士,以提高会计专业教学的业务能力。二是可以采取建立"双师型"制度、建立校企基地等措施,也可以从生产管理一线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来学校作讲座,以提高会计专业的实践指导能力。三是利用会计教师的特长和资质,独立成立记账会司,也可以与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共同开展会计业务活动,让教师在实践中随时研究教学工作,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在实践中得到解决。参考文献:
[1]周向群主编,《知识经济概要》,苏州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参考文献:
[1]张杰. 语篇分析对大学英语阅读课教学的指导意义[A]. 世纪之交论功能[C].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张德禄.功能语言学与外语教学[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关键词】税法课程 内容 方法和手段 评价体系 改革
【基金项目】隶属课题: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2012年度重点课题。课题名称:技工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试验研究。课题编号:ZJJX11JZ001。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230-02
税法课程作为高职院校财会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由于法条抽象、内容多、变化快、灵活性大、专业性强等特点,一直以来是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一门课程。而企业对学生税法知识能力的需求是:能根据企业的具体经济业务正确判断企业要缴纳哪些税种、能准确计算出企业应纳的各税款的具体金额并进行纳税申报、以及能处理其他涉税事宜等。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探讨高职财会专业税法课程教学改革。
一、课程和内容的重新设计与安排
翻开企业对税务岗位的要求,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笔者认为高职税法课程的设计应以培养能在中小企业办理各种涉税业务处理能力的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着重培养学生涉税业务的实践操作能力,所以,在课程和内容的设计与安排上,不能照搬大学的模式,应有自身的特色。
(一)依据工作对象重建教学内容并序化
针对中小企业一个会计周期内的涉税业务进行分析归类,以项目的形式重新构建以下顺序的四大教学内容:项目一纳税实务基础、项目二流转税类纳税实务、项目三所得税类纳税实务、项目四其他税类纳税实务、项目五纳税实务综合实训。
其中,项目一主要涉及税法基本理论、税务登记与发票管理、纳税申报与法律责任、税款征收与税务检查等内容。项目二流转税类纳税实务,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项目三包括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两大税种。项目四涉及到的税种很杂、但不可缺,包括城市维护建设税与教育费附加、车辆购置税、车船税、印花税、契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资源税。在安排顺序上做了这样的考虑:①城市维护建设税与教育费附加放在最前,因为它们与流转税紧密相关,可以藉此复习先前的税种;②车辆购置税是在购置环节一次性缴纳的,而以后每年要缴纳车船税,所以放在一前一后衔接;③印花税、契税、房产税三个税种的顺序是基于企业经营过程中,以购置房产为例,会涉及到印花税、契税,以后每年要缴纳房产税;④放在最后的两个税种,只是涉及到一些特殊的企业,所以放在最后。项目二至四,主要是根据企业真实涉税业务分税种的学习,循序渐进。项目五在此基础上,按典型企业(如汽车生产企业、汽车经销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等)设计全真涉税业务,让学生根据业务独立完成从判断应纳的税种并正确计算到期末编制涉税报表并网上模拟申报的整过程,教师负责引导。
(二)基于培养技能设计教学项目
项目由每个任务构成,每个任务按照“任务引入――任务安排――任务分解――任务拓展――任务检测――成果展示”的顺序来安排。整个课程设计,以项目为线索、以任务为核心,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理念。
以增值税纳税实务这个任务为例:①首先精心设计一个一般纳税人的涉税业务的案例,即“任务引入”;②其次,顺理成章地进入到“任务安排”,按顺序罗列要完成的任务,明确具体。学生此时会想:要完成这些任务,先得有“料”;要有“料”,定要好好学……,变被动为主动,一步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③在“任务分解”部分,根据安排的任务,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分成若干“子任务”。 通过一个个“子任务”后,学生基本就能完成安排的任务了。此时,学生有很大的成就感,同时,又有点意犹未尽。④趁热打铁,进入“任务拓展”,延伸相关知识及技能并让学生继续操作。⑤技能强化,再精心选择一两个案例,进入“任务检测”,让学生独立完成。⑥最后,对任务形成的成果进行展示交流、点拨与评价。
在整个任务的设计及教学中,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理念;遵循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重点突出职业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学习为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创新
针对课程特点与内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综合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介绍其中的一些做法跟大家分享。
(一)精心设计案例,案例连结任务
在整个课程的教学中,案例是连结任务的载体。每一个任务的完成,都是在案例中进行。以消费税为例,引入下面案例:
丹琪日化有限公司(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主营香水、洗发水的生产销售(两种产品分别核算)。纳税识别号:4406839
07684568,2012年12月发生业务:①销售香水、洗发水给甲批发商(一般纳税人),开具专用发票上的价款分别为800万元、600万元;销售香水、洗发水给乙商场,开具专用发票上的价款分别为500万元、300万元。②零售香水、洗发水分别取得款项300万元、200万元。③丙经销商订购由2瓶香水(单价25元)、1瓶洗发水(单价25元)、及塑料包装盒(单价5元)组成的成套消费品10万套,上述价格均不含税。④将一批成本为300万元的香水精委托丁加工厂加工成香水,加工厂收取的加工费及辅料费不含税价30万元。收回后将20%直接销售取得不含税价300万元;80%继续加工成熏苔香水销售,取得不含税价900万元。⑤将自产的成本价为15元/瓶的香水共2000瓶作为福利发放给员工。同时将成本为100万元的香水投入车间继续加工洗发水。(成本利润率5%)根据案例,完成以下任务:
(1)指出案例中涉及到的5个企业,哪些需要缴纳消费税?
(2)指出案例中涉及到的2种产品,哪些需要缴纳消费税?
(3)依据业务顺序,分别指出业务①―⑤分别属于何种销售业务?并分别计算出应纳消费税税额。
(4)根据业务,填制本月的《消费税纳税申报表》。
(5)完成消费税的模拟网上申报。
(6)指出案例中涉及到的5个企业,是否都要缴纳增值税?如果要缴纳,请计算出应纳增值税;并作出丹琪公司的账务处理。
(7)根据业务③,你能提出方案让企业合法少交税吗?
从该案例的设计可以看出,它几乎连结了消费税这个任务的所有内容:纳税义务人、征税范围、税目与税率、应纳税额的计算(包括自产销售、自产自用、委托加工等基本业务,同时还涉及到含税价的换算)、税款的申报与缴纳。同时,还涉及到任务拓展,见任务(6)、任务(7),涉及到增值税的判断与计算、涉税业务的账务处理、纳税筹划等。通过案例,变抽象为形象、变文字为数字,改变传统教学以本为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学方式,变成一种促进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研究性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案例任务的处理中,顺利自然地实现从知识到技能的迁移。在具体实施案例教学时应结合税法课程特点,并兼顾学生现有的理论水平和认知特点,语言应通俗易懂,从典型案例入手,向学生演示案例分析的步骤及方法,目的不是讲授知识,而是讲授方法,使学生触类旁通,从中受到启发。
(二)注重对比与归纳,训练思维与增强条理
税法教学中,很多地方都可以采用对比归纳教学法。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与学生一起得出的部分知识点的对比与归纳。见表1:
表1 增值税、消费税与营业税纳税环节对比归纳
通过与学生一起对比归纳,一方面,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更能激发其学习热情;另一方面,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其应用知识的逻辑条理性。在应用对比归纳方法时,既可采用按章、节实行纵向归纳,将同一个问题不同层次的知识进行系统化;也可以采用跨章节实行横向归纳,将同一类问题或者不同问题的前后联系以及它们的共性和个性进行归纳。
三、结束语
通过上述改变与创新,税法课堂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变,过去那种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不见了;课下的学习也从盲目性转向有目的性;学生的思维空间拓展了,动手意识和实操能力有了根本性的改善;学生渴望与同学、老师交流与探讨的劲头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有了很大提高,学习效果大大增强。当然,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客观存在,作为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在税法课程的教学中,要根据专业、课程及学生特点,遵循针对性、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紧跟时代变化,积极探索,努力做到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郑剑虹,高职会计专业企业纳税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2012.11
关键词: 职业学校 财会专业 英语 学习状态
自2011年7月开始,我在从事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关于五年一贯制高职(财会专业)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实践方面的研究。研究的对象是我校2009级财会专业五年制高职学生(097班);研究的目标是如何结合财会专业特点,在五年制高职英语教学中有效引入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将“任务”与财会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相结合,提高学生听说与阅读英语的应用能力,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对财会专业人才能力的需求。在研究中,通过收集素材,编排场景、设计多种任务型的教学案例,努力提高学生对财会、金融方面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对财经类读物的英语阅读能力。
随着为期一年的研究工作的进行,为了进一步掌握实验班级学生在这一学年的英语学习情况,分析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对高职财会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学习方法及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影响,特此展开本次调查。
一、调查目的
与一年前的学前调查情况作比较,从学习兴趣、接受程度和英语水平的变化等方面,了解实验班级学生在这一年中的英语学习状况。
二、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本校2009级五年制高职财会专业,097班的40名学生。
三、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本次问卷调查采取的是自填式问卷调查法。针对研究中的实验班级,集中发放问卷,当场填写回收,共发放问卷40份,实际回收40份,回收率为100%。问卷同时采用不记名的调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确保调查结果的真实有效性。
四、调查的内容
任务型教学模式与之前传统的英语教学法相比有没有吸引力;是否喜欢任务型的教学模式;现有模式下的英语学习是否更有主动性;是否喜欢现有模式下的课堂活动;如何评价自己的英语水平;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对财会专业水平的提升;是否愿意继续采用任务型语言模式进行英语学习等共计12个问题。
五、调查结果与分析
1.任务型语言教学使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课堂氛围也变得轻松愉悦。
从调查表的数据分析来看,有90%的学生认为任务型课堂比以往更有吸引力,英语学习也更富有成效。有82.5%的学生赞同在英语课堂引入任务型教学模式。这说明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在学生的学习中,取得了较高的认同度,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下,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产生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2.任务型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根据提供的数据,所有的40名学生都感觉自己在英语课堂上比以往更加活跃了;有87.5%的学生认为,任务型教学较之以往的教学模式,更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动机和积极性。还有80%的学生感到现在上英语课很开心。他们认为,有意义的任务活动贴近他们的生活与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能引起他们的共鸣,激发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欲望。对于熟悉的话题,他们有话可说,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他们有机会体验成功,增强了自我效能感。这些又会转化为他们后续学习的动力。
3.任务型语言教学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从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来看,绝大多数学生都不喜欢传统的机械操练式的英语教学模式;有87.5%的学生喜欢在课堂上参与扮演各种角色;实验后有7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英语水平不错,这和实验前该班仅有20%的学生评价自己的英文水平高形成了鲜明对比。由此可以推断,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英语水平,使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各项语言技能在任务型课堂上都得到了发展。从这两个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心有了明显增强。
4.有针对性的任务型语言教学,可以促进学生专业水平的提升。
数据可以看出,80%的学生感觉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对他们的财会专业水平的提升有明显效果,并且有更多学生希望在今后的英语课堂上采取这样的教学模式。这说明,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中,有针对性地引入专业知识和行业场景,对他们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提升相应的专业水平作用很大。
六、结论与启示
通过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使得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在大大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同时,让高职的英语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愉悦。任务型语言教学不单单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在经过有针对性的设计和编排后,还能有效促进学生专业水平的提升。
结合一年前的学前调查和本次调查中的数据变化,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实际应用水平,在英语教学中,首先要让课堂对学生具备足够的吸引力,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根据语言学家Stephen Krashen的观点,一些心理因素如兴趣、动机及自信心等在语言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能力之间起到了关键的媒介作用,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的学习态度对学习有很正面的影响。
同时,针对五年制高职学生的语言教学,如何与所学专业相衔接,引入优质的教学资源,设计和编排合理的行业场景,在提高学生英语运用水平的同时,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引领学生向更高的专业层次迈进,是所有五年制职高学校的英语老师面临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胡一宁.用任务型教学途径设计教学活动的实践性探索.国外外语教学,2005(2).
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英语水平不高,专业基础薄弱众所周知,很多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英语水平不高,部分学生进入专业之前英语语法不清,听说读写的能力偏弱。但学生因专业的关系对专业英语仍有兴趣,只是缺乏足够完善的课程体系去刺激学生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作为专业必修课的会计英语有它独特的专业特点:专业术语较多,语法和句法严谨,如果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不高,再加上有些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存在层次不清或者紊乱,就会导致学生缺乏对会计英语的学习积极性。
会计专业英语的教师业务素质有待提高师资力量薄弱也是目前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的主要问题之一,会计英语的教师既要懂会计专业知识,又要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而目前高职院校普遍缺乏这样的专业英语教师。从专家的调研结果来看,高职院校会计英语教师大多是基础英语教师,在会计英语教学中,主要强调语法和专业词汇以及句子的翻译,忽视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缺乏英语语言与专知识的紧密联系。
高职财会专业主干课程与CAT课程体系的关联性分析
CAT(CertifiedAccountingTechnician)即国际注册会计技师资格认证,被行业专家喻为“国际型企业中高级财务管理人员的摇篮”。CAT资格考试以国际会计准则和惯例(IAS)为依据,课程主要涵盖会计、财务管理、办公实务、人力资源和IT等领域。CAT和ACCA是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主办的两个级别的资格考试,CAT是ACCA的技能基础,ACCA是CAT的延伸发展,两者体系一致。ACCA含金量很高,但对高职高专学生来讲,学习起点过高。CAT把几门实用的会计专业课程分为三个水平等级,一般在两年以内可以学习完所有课程,适合高职财会专业的学习特点。:CAT具有完善的课程体系,但都涵盖于于当前高职高专财会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只是在各门课程的相互对应度、紧密相连度上略有差别。以成本会计为例,大多高职财会专业把此项课程放在第五学期学习;而对于财务管理的课程,两方面都一致的放在后期学习;在最基础的部分,双方都集中学习了基础会计的内容,但是在中级课程方面《财务记录和做账》的课程表明了CAT证书的侧重点在于“技”的把握;只是CAT中《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管理》是目前大部分高职财会专业没有重视的课程。据以上分析,本文认为CAT和目前大部分高职高专的财会专业教学课程有很大关联度。基于会计专业英语的不足分析和课程体系的关联性分析,本文提出把CAT嵌入教学计划,形成新的课程体系进行双语教学的构想,用以解决目前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的问题,进而使高职财会专业教育适应国际化的潮流趋势。
以CAT为蓝本构建高职高专《CAT会计英语》课程体系的设想
1.构建原则及目标据CAT的课程与高职财会专业的课程关联性分析。本文认为可以以CAT课程体系为新课程体系的基础和制定原则,以CAT的分阶段课程替代高职财会专业相应的课程,进而把CAT课程嵌入到高职财会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去,最终达成新专业英语课程体系的目标。
2.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语言设计本文认为CAT的教材本身十分强化基础和技能训练,重新编写教材必要性相对较小,更适合高职财会专业的教案和讲义是编写的重点。在教学内容方面,本文建议对CAT的三个阶段予以适度调整以嵌入到当前高职财会专业总体教学计划。例如CAT中T1RecordingFinancialTransactions(财务交易记录)和T3MaintainingFinancialRecords(财务记录和做帐)可以合并第一阶段学习,以适应我国高职财会专业的教学特点。T5ManagingPeopleandSystems(人力资源和系统管理)和T7Planning,ControlPerformanceManagemen(t计划,控制和绩效管理)更适合调整到第二阶段进行学习。本文认为《CAT会计英语》的课程体系应采用双语教学,侧重点在于用英语去理解领会会计专业知识,我们建议教师以汉语为主进行讲解,同时尽量以英语作为教学语言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适当加入口语训练部分,调动学生使用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根据“CAT会计英语”双语课程的特点,本文建议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特长,展现双语教学,扩展双语教案和讲稿。发挥网络学习的优势,使学生可以与全世界CAT学员进行沟通交流。在教学方法上,应逐渐形成一定的模式,注重课前和课后的学习。建议分层次分组指导,保证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得到更好的英语语言训练,而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也不影响其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结束语
近年来,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已是大势所趋。财会专业英语学习要求为掌握会计专业词汇的英语表达;掌握英语语境下基本会计业务的处理和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能对会计专业的英语文献进行正确的理解和翻译,对于高职学生薄弱的英语基础和“可怜”的英语学习兴趣而言,这是一条艰辛的路。而“财会行业英语”强调以职场交际为目标,以应用为目的,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能在日常活动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活动中进行一般的口头和书面交流,介于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之间。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应如何与行业相结合?全国各大职业院校正在针对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革新、师资设置等各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另一方面,限于职业院校课程设置的特殊性,高职英语在周课时、学期数安排等方面都有很大局限性,如很多专业只开设了两个学期的英语课程(甚至只有一个学期),每周只有2课时等,限于时间,很多授课内容只能忍痛割爱,教师也无法对课程内容进行充分拓展和对学生进行课堂督查,这对学生来说也无疑是很大的损失。鉴于此,本文提出建立行业教学资源库这一理念。
二、财会行业英语教学资源库建设内容
网络课程资源即以网络为工具和载体的有关英语教学和学习的各种资源的总和。财会行业英语教学资源库正是立足于财会行业英语教学内容,以网络学习平台为载体,汇总各相关教学和学习资源而成。由于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底子薄弱,财会专业英语内容过于枯燥,而且对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要求比较高,并不?m合高职院校的财会专业学生。鉴于此,本文结合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学生未来从业的基本方向,以货币的概念、作用、意义为着力点,延伸出以下几大模块:金钱与货币(货币的概念)、理财与融资(货币的增值)、银行英语(货币的存储、兑换)、外汇单证(对外财务),如下图所示: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课程资源、课外补充资源、在线交互性资源三大部分。在课程资源部分,教师将课堂中的教案、课件及相关教学资料悉数上传,并实现网络布置和提交作业、日常和期中测验。在课外补充资源部分,教师全面收集财会专业相关的英文资料,包括术语、实用句型、工作流程会话、相关阅读文章、社会热点新闻、财会各专业报表凭证等,按难度由浅入深、分门别类输入系统,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增设等级考试(CET-4、应用能力A/B级、大学英语三级)内容,供学生课外自学,有效拓宽学生课外英语学习空间,指导学生掌握更全面的行业英语知识和技能,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在线交互性资源部分,包括作业、答案解析、疑难解答、在线测试、发起讨论、自学项目等内容,实现师生在线互动功能,实现教学资源库动态服务学生学业。具体如下页表1―表3所示。
三、财会行业英语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突破点和创新点
(一)财会专业实际需求与高职英语教学具体需求相结合。当前国内的高职院校财会专业英语教学正处于探索阶段,随着“以职业为导向”理念的普及,当前的高职院校财会专业英语教学正向着“行业英语”靠拢,财会行业英语就是介于公共英语和财会专业英语之间的一个过渡,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基本英语能力的同时,适当学习财会专业相关的英文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在财务工作岗位中运用英语服务工作和进行交流的能力。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底子薄,行业英语既贴近行业英语需求,又难度适宜。在这样的改革大背景下,建设与财会行业英语内容相配套的教学资源库,实现课内外的融会贯通、查漏补缺,可以将财会专业实际需求同高职英语教学具体需求结合起来,真正为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打造行业英语教学资源库。在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过程中,如果能时时与企业保持联系,让企业一线员工参与共享、共建教学资源库内容,可以更好地保证学生适应未来岗位的实际需求。
(二)实用性和先进性相结合。财会行业英语教学资源库的中心任务,是将分散、无序的财会行业英语资源整合起来,围绕各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按内容和难度进行分类,既涵括了详细的课程资源:总纲文件、课件、实践案例、音频、视频、题库等,还增加了行业英语词汇、行业知识、最新动态阅读,而且还能实现师生在线互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资源丰富的学习平台。课外补充资源围绕行业发展历史、行业法规政策、行业热点资讯、名企名家介绍等内容展开,紧密围绕学生专业需要,这是立足于“实用”的角度。此外,财会英语教学资源库建设在目前各高职院校少有耳闻,是一个新兴的建设项目,结合了网络平台的学习功能,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同时对于财会行业英语教师而言,要建设、完善、运行教学资源库,需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还要有与时俱进的理念和更新换代的勇气。
(三)开放性和动态性相结合。教学资源库的建立,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室时空限制,构建了一个无限开放的教学空间,学生可以在校园任何地方、任何时候开展学习,需要学多久就学多久。学习者可以方便、高效地利用“教学资源库”辅助自己的学业,并实现在线提交作业、答疑、测试等功能,支持语音、视频和图片等各种格式。同时教学资源库开放给不同英语基础的财会专业学生进行学习,也利于教师加大监督,提供课外指导和帮助,实现教师对学生的课后辅导,对学生的学习进度、效果进行及时掌握和反馈,这是“开放性”的一种重要体现。此外,教学资源库的内容需要不断扩充完善,从网络上不断吸收新鲜血液,遴选最新最近的热点文章,选取大众最耳熟能详的案例,并紧跟时事进行及时更新优化,动态地监督学生,实现教学资源库的使用、管理、评价、更新和升级的可持续性发展,很好地诠释了“动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