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城市道路绿化论文

城市道路绿化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07 15:06:3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城市道路绿化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城市道路绿化论文

篇(1)

关键词:城市道路绿化;生态规划;原则;物种多样性;树种

现代化的城市道路在满通等道路使用功能外,还兼具绿化美化、防眩光、缓解驾车疲劳、调节心情稳定等作用。对城市中的人们而言,一个城市总体印象主要来源于其在道路上的感受,这种感受不只是生硬的混凝土外表,也包括道路旁的绿地植物,所以说赏心悦目的道路景观是城市道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城市面貌和环境质量。在这样情况下,有必要在城市道路绿化规划设计中引入“生态”观念,探索以生态为导向的城市道路绿化规划设计思路和方法,这对生态城市的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意义。

1 城市道路绿化及其生态意义

城市道路绿化是指在道路两旁及分隔带内栽植树木、花草以及护路林等,以达到隔绝噪音、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目的,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景观元素在道路上的排列具有方向性,人们沿着不同的交通路线活动,所看到的景观序列也不同。随着城市道路建设的快速发展,道路绿化日益受到重视,不仅能遮荫、防尘、防护、净化空气、美化城市环境,还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

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中最宝贵的绿地资源,有着巨大的生态意义。①城市道路两旁多是绿色植物,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碳氧平衡;②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空气中有很多危害人身体健康的气体,如二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而城市道路绿化对这些有害气体有很强的吸收和净化能力;③防尘。诸多事实证明城市道路绿化对粉尘有明显的过滤和吸附作用,尤其高大树木;④杀菌。例如,景天科植物的汁液能消灭流行感冒一类的病毒,松树放出的臭氧能抑制结核菌,等等;⑤衰减噪音。城市道路两旁的林带能防治噪音,原理是声能投射到树叶上被反射到各个方向,利用树叶振动来消减噪音。

2 城市道路绿化生态规划设计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大量的建筑物、道路等建设使城市硬化地面面积日益提高,城市绿地空间日益缩小。过多的硬化地面积为城市带来了以下危害:①硬化地面渗水性差,导致地面雨水径流过大,倘若城市排水设施的输送能力低的话,一旦下暴雨,雨水无法及时排出;②城市道路材料主要是混凝土,这种材料会吸收和反射太阳的热,增加城市的热效应,从而影响着城市的生态环境;④大量的城市道路建设虽然缓解了交通压力,却造成城市生态环境失衡,为人类生存与发展产产生了严重的负面效应,这就要求我们重视城市道路绿化生态规划。

时代在变迁、思想在进步,在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大浪潮中人们逐渐认识到,我们接受大自然馈赠的同时更要保护自然,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特别是在城市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失衡的当下,更要采取有效的生态环境防护措施。而城市道路绿化可以强化城市中的自然体系,通过植物的生态作用消除硬化地面带来的负面影响,建设生态型城市。所以,城市道路绿化的生态建设是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平衡的有效方法,是顺应城市发展客观规律的必然选择,是促进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手段,无论对城市发展还是城市生态环境保护都有着巨大的价值和意义。

3 城市道路绿化的生态规划设计

所谓的生态规划是指在自然综合体的天然平衡情况不作重大变化,自然环境不受破坏下,应用生态学原理,计算并合理安排天然资源的利用及组织土地的利用。城市道路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一方面受制于城市环境的影响,一方面要利用其生态价值去改善城市环境。城市道路绿化生态规划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遵守城市生态特性原则和物种多样性原则,对树木、植被等植物物种的选择、种植面积、种植数量要有严密规划,构建完善的生态系统,最大程度地发挥生态效应。

3.1 遵守的规划原则

3.1.1 城市生态特性原则

(1)物理特性。城市道路的土壤肥力低、水分不足、透水性差,加之空气质量不高,在这样恶劣的物理体性下,要做好乔木、灌木、地表植被的选择。乔木主要作为行道树,有美化街道、遮荫等作用,宜种植生命力强盛、病虫害少的树种,如雪松、法桐、国槐、合欢、垂柳等。灌木主要应用于分车带和人行道绿带,有衰减噪音、遮挡视线等作用,易种植紫荆、连翘、金叶女贞、大叶黄杨等。

(2)生物特性。病虫害是威胁植物旺盛生长的主要因素,从生态学角度看,易选择本地生态系统中有其病虫害天敌的树种,以确保旺盛生长。例如,东北地区易种植樟子松、侩柏、黑松、梓树、山杏等树种,抗病性强,便于管理。

(3)社会特性。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风貌的一部分,树种的选择要与城市文化、周围建筑等相协调,构建赏心悦目的人文景观。所以,对城市道路绿化进行生态规划时要尊重传统文化和街道独有的色彩,与街道背景和城市文化结合造景,才是适宜的生态设计。

3.1.2 物种多样性原则

多样性的树木能改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单调性,营建多重结构的食物链,有效防护病虫害,茂盛生长。

(1)城市道路绿化系统是城市植物物种多样性的载体,规划布局合理的道路绿化才能确保物种的多样性。

(2)城市道路绿化在规划设计前,要对树种生态情况进行深入了解,综合考虑它们的生物特性和生长习性来合理配置乔木、灌木等植物,形成多样性的植物生态系统。

(3)绿化植物茎叶所占的空间体积是衡量城市绿化生态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同样面积内种植的树木越多,复层指数越高,所以选择树木时要考虑种植面积及种植数量,以提高复层指数。

3.2 具体的生态规划与设计

生态是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协调关系,是城市景观的灵魂。城市道路绿化的布局和物种选择要密切配合,与周围环境和建筑物相适应,做到景观和环境的相对统一。城市道路绿化的生态规划要结合整体规划结构布局,讲究层次美、季相美、整体美,注意乔灌花、乔灌草的搭配,以及竖向空间的分隔等,力求形成点线面组合的多样空间形式,以达到最佳的生态作用。

对于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应按照生态规划原则和国家道路绿化条例的要求进行设计,具体如下:

(1)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设置隔离绿化带,人行道路一侧也要设置路侧绿化带,用于衰减噪音、防尘、净化空气之用。在树种选择上,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根据土壤肥力、养护管理等条件选择适宜生长的树种,最好是具有抗污染性强、观赏价值和长势好的,能满足防尘、遮阳降温等需求。

(2)在树木种植上面建议采用立体栽植设计,尽量种植多样的树木。为了充分发挥道路绿化的生态作用,规划设计不要过于强调景观效应,一味引进美、奇、新的植物,否则会降低生态作用。

(3)道路绿化带的宽度要高于7m,只有在足够宽度的土壤上才能种出种类搭配适宜、密度适当的绿化带,维持正常的生态循环境。值得注意的是,建筑密度大的城市干道可能没有较大面积的绿化带,在这种情况下要尽量创作一些土壤、地理等条件符合要求的多孔性小空间。

(4)用长远的眼光看城市道路绿化规划问题,不易经常更换树种、植被,以免影响本地生态循环系统。出于生态安全性考虑,对引进的外来树种要相当谨慎,只有经过三年以上的生态安全性即生长适应性观测的树种才能种植,以维持生态平衡。

(5)对城市道路绿化进行生态规划设计时,要考虑行车、行人的进度和视线条件,确保视野开阔,避免遮挡行车、行人的视线,发生交通安全事故。除了规划设计要着重考虑这一点,养护中要注重修剪,既可以避免遮挡视线又可以美化市容市貌。例如,道路交叉口不种植高大、茂盛的树木,以低矮灌木为主,保持视野开阔。

(6)在交通量、人流小的路段,车行道和人行道之间要预先留出一条不铺装的种植带,种植乔木、灌木、草坪等植物,宽度要适宜,便于行车、行人停靠。在交通量大、人流大二人行道窄的路段,易设计树池式绿带,一般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易种植花草等。注意树池要低于路面,便于雨水渗透,确保土壤的渗透性、多孔性良好,以便植物生长。

(7)除了城市道路绿化种植外还要考虑养护管理问题,如果重种植、轻养护,绿化、生态效果会降低,因为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地理条件差,不易于生长,要特别注重人工养护管理。例如,及时补充水分、养分,除病虫害,修建等,使树木长势旺盛,所以要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养护管理计划。

4 结束语

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的一道风景线,不仅美化了城市面貌,也改善着城市生态环境,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作用。一些中小城市为寻求经济繁荣,忽视了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在城市道路来绿化上的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其生态作用无法充分发挥。目前,城市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城市发展要坚持经济与环境并重原则,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所以要做好城市道路绿化的生态规划设计工作,合理配置道路两旁的植物,以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为人们营建舒适、绿色的生活家园。

参考文献

[1]张一奇,应君,蒋建松.人性化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初探――以海宁市钱江路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4期.

[2]王卓琦,顾蔚文,施拥军.某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J].山西建筑,2010年33期.

[3]姜多,贾文婷.浅谈道路绿化中的植物配置与绿化形式[J].林业科技情报,2010年03期.

[4]王睿.城市道路功能与景观结合性设计初探――以营口市东部新城渤海大街东段为例[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5]王亚茜.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1年5期.

[6]殷九玲,穆瑞丹,寇博.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研究[J].现代园艺,2011年9期.

篇(2)

关键词:城市道路;绿化系统;红谷新区 

1城市道路绿化系统构建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中部地区的崛起,作为江西的省会城市—南昌,近年来经济得到高速发展,南昌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城市形象的建设,作为城市景观的组成——城市道路,是人们进入一座城市的第一印象,倍受关注,以道路为主题的各种城市景观设计、绿化设计成为城市重要元素,但道路的绿化不能只单纯地强调植物的配置或只追求提高绿量,更需要从城市整体绿化系统规划出发,因此构建具有自然景观和生态功能的绿化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2南昌市红谷新区规划及绿化现状 

南昌市红谷新区地处南昌市“昌西区域”、“昌北区域”部分,东与南昌市老城区隔江相望,与江南名楼滕王阁遥相呼应,尽显江南水城特色,西与新建县相接。目前由红谷滩中心区、凤凰洲、红角洲、九龙湖4片区组成,区城面积达80余km2,其中规划建设用地面积40余km2,现今人口超过60万。到目前为止,红谷滩新区累计完成绿化面积825hm2,其中城市道路绿化面积192hm2,公共绿化面积315hm2,单位居民区绿化面积318hm2,初步展现了花园城、生态城、滨江城和环保城市的风采和魅力。 

3南昌市红谷新区道路绿化存在的问题 

3.1植物配置品种不够丰富,植物群落景观缺乏 

目前新区道路绿化乔木骨干树大多数是樟树、部分柚子树、杜英,灌木主要有黄扬、红花檵木、海桐,地被植物以草类为主,植物种类不够丰富,少见成片的自然树林,难以形成丰富的自然植物群落景观。 

3.2道路绿化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缺乏观赏性 

随着城市人流、车流的增多,目前新区中红谷滩中心、红角洲、凤凰洲区域道路绿化植物的一些基本功能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如改变空间、改善环境、调节小气候、科普教育等功能没得到充分发挥,有些道路虽有上中下层次,但树种、树形较单一,其中的灌木几乎是修剪成圆形、方形、棱形几种规则式的图案,过于刻板,流线形、花瓣形、刺绣花坛、立体造型等活泼的形式少之又少,地被植物品种缺乏开花类的,只是在重点片段或沿路边点辍一些草花,只注重增加绿量,缺乏季节变化和美感,色彩构成不够丰富,观赏性不高。 

3.3绿化带过宽,阻碍交通 

近年来,南昌城镇化不断发展,带来道路交通的堵塞,引起市民不满,新区也不例外,走进新区,感受到了四通八达的交通道路以及宽大的绿化带,这些宽大的绿化带已成为制约新区交通顺畅因子,有些主干道中间的绿化带乔木太高,且密植不通透,影响司机视线,不利于交通畅通,如丰和大道,有的道绿化带比交通道路还要宽,用密植的矮灌木,修剪整齐,在冬季市民甚至在绿化带上晾晒衣服,影响市容,如凤凰大道。 

3.4绿化立面构图不够丰富,地形过于平坦 

新区内的道路虽然进行了乔、灌、草的层次配置,但是无论是植物的品种、造型,还是色彩都不够丰富,加上地形平坦,缺乏优美的林冠线、林缘线,缺乏植物立面造型,如绿墙、棚架、植物雕塑等造形。 

4改进措施与建议 

4.1形成稳定的生态环境,注重培育植物群落 

目前新区绿化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绿量和生境。但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城市绿化有了更高的要求,迫切向往自然清新的环境,因此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时,首要考虑稳定的自然环境的形成,植物配置必需考虑速生与慢生、常绿与落叶、阔叶与针叶、乔灌草相结合,以乡土树种为主结合外来树种,形成相对稳定的植物群落关系,植物配置做得较好的如名门世家、联泰香域滨江小区,值得借鉴。 

4.2尽量做到生物多样化,体现不同的季相景观 

近年来,城市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脆弱,为了修复和美化环境,城市道路绿化树种选择应从多样性出发结合美学思想,不同的道路可选择不同的特色主干树,如有香味的桂花大街、有色彩变化的银杏大道、有硕果累累的果树行道路等,结合灌木、藤本、草类,采用不同的配置手法,形成特色街景,做到四季更替,常年有花开,同时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如表1)、质地(如表2)的差异,创造丰富的景观空间。 

4.3功能与园林艺术相结合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既要满足划分区域、组织交通,达到移步换景效果,也需遵从艺术构图规律,如均衡与对比、主次分明、韵律节奏、层次设计、季相更替,增强艺术与自然美感。 

现代文明越发达,对美的追求越高,十几年前的绿化技法,不能满足现代都市文明的需要,现代人们对城市道路树种的选配和造景手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较宽的主干道(如丰和大道)中间绿化带可采用中间高两边低的“双面观花径”式,但中间的乔木不能太高,以免阻档视线,一般2~3m高的观叶或观花的小乔木,或采用灌木与草花的流线形式,地形整理成中间高两边低,波浪式地形,点辍造型树、石块,形成有起伏变化的道路景观,避免产生视觉疲劳;人行道一则可采用“单面观花径式”,作背景的乔木可用高大些的常绿针、阔叶树种,在围墙、栏杆下可使用植物与假山搭配;或在路头,拐弯处做些立体花坛、花坛群、带状花坛、模纹花坛等形式。在重点地方、道路相交等重点部位,结合人文、地方文化,利用点景、小品的形式进行布置,结合沿街的广告牌、电话亭、公共汽车站台等城市公用设施,协调多方面园林要素关系,形成和谐的道路景观。 

4.4道路空间构图要有层次感 

目前的道路绿化虽然有一定的乔灌草结合,但空间层次感不够丰富,针对一些弊端,要进行适当的改良。建筑师是用砖、石、木料等建造房屋,而在园林植物造景设计中,景观设计师则是使用单株或丛植的园林植物来创造绿墙、棚架、拱门和拥有茂密繁花的植被地面来构筑空间,同时与其它要素(建筑、山石、水体)结合,引起空间的变化。如较宽的路(如丰和大道、凤凰大道),可在中间绿化带布置些植物雕塑,也可结合置石配置些色叶、繁花、奇枝等造型树,或在两边的人行道一侧布置些景墙、栅架、绿廊、假山等立面绿化,达到整齐美观、协调统一的景观效果。另外,可利用植物随季节变化所表现出来的物侯特征和叶枝的疏密,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如低视平面灌木有:南天竹、紫薇,中视平的如桂花树与石榴,含笑与紫薇,高视角的空间有银杏、枫树、落羽杉,也可采取常绿与落叶、阔叶与针叶混栽,如香樟与银杏、柏树与落羽杉,做到错落有致,疏密有间,多姿多彩的空间构图。 

4.5做到低碳环保 

近年机动车不断增加,建筑密度加大,街道拥堵,废气不易扩散,造成空气质量下降,因此,对城市街道的植物选择与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有的树种能分泌促进人体健康的物质,如香樟、南方红豆杉、桂花、白玉兰、广玉兰、含笑树、栀子花、月季等,有的树种分泌有害于人身体健康的物质,如夹竹桃,有的能吸收和分解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如表3),同时结合高低层次的植物配置方式,充分发挥园林植物净化环境的功能,还市民一个洁净、清新的生活工作空间。 

4.6突出地方特色,体现城市独特的地城文化特征 

市树、市花是城市广大市民共同认可的植物,并通过行政审议而定出的,也是较适应当地气候和地理条件的植物,是该地区文明的标志和城市文化的象征,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南昌市选用乡土树种“樟树”为市树,1985年10月又确定“金边瑞香”为南昌的市花,利用市树、市花进行道路造景,具有积极教育作用,同时也满足了人们精神文化需求,更重要的是易于管理,降低成本,节约绿化资金。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篇(3)

[关键词]LID 海绵城市 道路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TV21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9-0195-02

一 海绵城市的相关概述与相关概念

1. 海绵城市概念

城市扩张过程中,路面面积不断增加,导致城市综合径流系数增大,城市洪涝灾害与地表径流污染日益严重。海绵城市的出现,为解决这种突出的城市问题带来了不错的方案。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2. 海绵城市措施

低影响开发(LID)指在场地开发过程中采用源头、分散式措施维持场地开发前的水文特征。其核心是维持场地开发前后水文特征不变,包括径流总量、峰值流量、峰现时间等。LID/GSI典型措施有:雨水花园 (生物滞留)、屋顶绿化、植被浅沟、渗透铺装、雨水塘/雨水湿地、植被缓冲带、多功能调蓄设施等。在道路设计中有推广低影响开发和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理念的巨大潜力,可以根据城市道路空间条件、横断面形式以及道路纵横坡度等合理选择和布置一些 LID 措施,如植被浅沟、生物滞留设施、低势绿地、雨水塘/湿地等,在不影响道路交通功能和安全的前提下,有效滞留净化雨水,削减峰流量,提高汇水区域的综合排水能力。

(一) 研究内容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鉴于传统城市普遍存在的暴雨积涝灾害和道路排水问题,而国内的海绵城市和 LID 发展和研究较为薄弱,因此,对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进行规划设计研究很有必要。本研究主要通过对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整理与分析,探讨海绵城市与 LID、海绵城市道路与 LID 的关系,采用文献调研的方法系统地对城市道路进行了 LID 设施的选择。目的是建立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框架,研究其具体的设计方案和技术。意义是为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对解决城市洪涝问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①研究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系统,分析其与 LID 的关系及对 LID 设施的组合设计。②构建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和设计的完整体系,从路网规划和道路设计两个层面进行具体研究。其中,道路设计重点研究机动车道、人行道、绿化带的LID 设施组合设计,道路与用地衔接设计。

一、 海绵城市道路规划

(一) 海绵城市道路系统规划设计框架

论文构建了海绵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与设计的体系,基本框架如图所示,其中包含海绵城市路网规划和海绵城市道路设计两个层面:在路网规划层面,主要研究其规划思路和规划原则;在道路设计层面,分为城市道路设计和道路用地衔接两个部分研究,道路设计的研究对象包括机动车道、人行道、绿化带等,道路用地衔接的研究对象包括与建筑衔接、与绿地衔接、与水系衔接。(见图1)

(二) 规划思路与方法

1. 规划思路:

论文认为海绵城市路网的规划思路应该是:在满足城市道路交通通达和交通安全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结合城市总规、城市排水防洪、城市水系、城市绿地等专项规划,采用一般城市路网规划方法,合理选择路网结构模式,确定道路功能,并配套相应的基础设施。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建设应从城市规划的源头着手,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到城市各层级规划中,涉及到规划、园林、水利、市政、道路等多部门、多专业之间的相互协调运作。海绵城市理念下的新型城市规划方法对设计人员的要求已远远超过了传统城市规划专业,主要体现在它需要多规合一,即强调不同专业和部门的协调运作;区域规划,即强调城乡统筹和流域综合治理;新型城市化,即强调以人为本的工作思路;生态文明,即强调绿色理念、科学技术和路径。与营造城市空间的传统规划不同,海绵城市规划关注的是城市与生态环境尤其与水的关系,这就需要打破城市规划、园林、道路、市政等专业的被动配合与有限交互局面,解决不同专业技术协调性的困顿。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见图2: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8]

2.规划原则:第一,满足城市交通运输的要求。第二,满足城市功能布局的要求。第三,与相关规划相协调。第四,与城市用地性质相协调。第五,与城市水系相协调。第六,与城市绿地系统相协调。

二、 海绵城市道路设计

(一) 海绵城市道路设计思路

海绵城市道路设计的原理是让城市道路生态排水,即雨水先流入道路绿化带中,经截污设施处理后,流入绿地中设置的LID设施,消纳多余的道路雨水径流。海绵城市道路的设计思路是在满通功能和安全的基础上,结合道路的纵坡和路拱横坡,利用道路车行道、人行道、停车场和绿化带设置透水铺装、植草沟、下沉式绿地、雨水湿地等 LID 设施,经过渗透、净化、调蓄,生态排水,实现城市道路的“海绵”功能。

海绵城市道路与LID设施

1.LID设施

透水路面在海绵城市道路中有着大量的应用,效果也是非常的明显。透水铺装按照面层材料不同可分为透水砖铺装、透水水泥混凝土铺装和透水沥青混凝土铺装,嵌草砖、园林铺装中的鹅卵石、碎石铺装等也属于渗透铺装。采用透水铺装路面时,为避免雨水浸入路基,影响道路强度,在路面结构的基层与级配层间采用土工布或粘土封水,在上面层采用透水沥青混凝土,雨水进入透水沥青混凝土面层结构的内部,从不透水顶面沿横坡排至盲沟或路侧分隔带中,若与人行道相接时,在基层埋设排水管,纵向收集雨水,每隔一段距离排至雨水检查井内。

透水沥青路面面层材料一般采用多孔沥青混合料,由高粘度的改性沥青、粗集料、细集料、填料和添加剂组成。透水基层材料可选用级配碎石,或者选用多孔水泥稳定碎石等材料。垫层材料可选用开级配集料,除了隔离地基和基层,同时可以传递荷载、扩散应力。路基材料应该选用砂性土,如果是粘性土应该换填。除了上述典型路面结构形式,透水路面现在通常的做法是引入土工布等材料做隔离层,结构类型更加多样。

2.LID路缘石

路缘石作为城市道路边缘排水设施,平缘石的标高与周围地表齐平,雨水径流通过地表漫流分散地流入绿地或集中流入雨水口,如图 所示;立缘石的标高大于周围地表,雨水一般通过漫流集中流向雨水口。立缘石既够有效地将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分隔开,但不能使路面雨水快速进入绿化带。

3.LID绿化带

LID绿化设施可以使路面雨水径流进入绿化带内储存,并且入渗能力强,有雨水净化功能。分车绿带受城市道路空间大小的约束,可以采用的LID设施有下沉式绿地、植草沟、雨水花园等;行道树绿带可以采用生态树池。

狭义的下沉式绿地指低于周边铺砌地面或道路在200 mm以内的绿地;广义的下沉式绿地泛指具有一定的调蓄容积,且可用于调蓄和净化径流雨水的绿地,包括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塘、湿塘、雨水湿地、调节塘等。下沉式绿地对于径流污染严重、设施底部渗透面距离季节性最高地下水位或岩石层小于1 m及距离建筑物基础小于3 m(水平距离)的区域,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结语:通过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力争做到城市像海绵体一样,遇雨吸水、蓄水,需要时“释放”利用,实现雨水资源化、涵养地下水、降低面源污染、减轻城市洪涝和排水系统压力、改善和修复城市水环境,使得“逢雨必涝,雨停即旱”的状况将得到有效改善。从长远意义上看,保护城市水文环境、减少市政雨水设施规模建设,有利于雨水管网的长期运行,其节约的资金和提供舒适的城市环境意义重大,其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远远大于经济成本。

参考文献

[1]申丽勤,车伍,李海燕,等.我国城市道路雨水径流污染状况及控制措施.中国给水排水,2009,25(4):23~27

[2]吕放放.杭州城区雨洪控制利用及道路应用研究:[学位论文].北京: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0

[3]唐邵杰,瞿艳云,容义平.深圳市光明新区门户区―――市政道路低冲击开发设计实践.建设科技,2010,13:47~55

[4]马敏杰,姚敏,李英豪,等.昆明市市政道路雨水资源化利用的研究.林业建设,2011,5:49~52.

篇(4)

关键词:市政道路绿化;景观园林设计;施工探讨

中图分类号: TU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当今社会的发展推动了工业的快速发展,工业的进步使得汽车等交通工具迅速推广普及,如今汽车已经成为城市人们生活出行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尽管汽车的出现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但是汽车的尾气排放加重了城市的污染,给城市人们的生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这是我们所不希望看到的现象。为了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道路绿化景观园林设计旨在通过道路两旁以及分隔带内通过栽植树木和花草等措施吸收有害尾气和降低颗粒型粉尘、汽车噪音污染和光污染。已达到改善城市道路景观,降低污染等目的。道路的绿化景观园林设计在城市市政建设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他可以为城市的居民提供一个良好、舒适、绿色安全的城市生活环境,这也是当代创建文明城市的需要。

1.市政道路绿化景观园林的设计

1.1设计的原则分析

在现代城市市政建设中道路建设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道路绿化建设也是道路建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美化公路还能够提升道路的品质安全和城市形象。当前国家不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道路绿化景观园林设计也随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好的城市生活环境可以提高城市生活质量,环境问题一直都是城市发展中不可逾越的问题,此问题一直都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如何改善城市生活环境需要对道路的绿化景观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和施工。良好的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可以既起到交通线路隔离的目的也能够对汽车排放的尾气和产生的粉尘进行精华,同时也增加了道路的景观效果,这种景观效果可以改善城市的面貌。随着生态化社会的建立的提出,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也向着生态的方向发展,针对交通道路的实况,道路绿化需要减少因道路施工所给沿线的地域地貌造成破坏,对于交通地段所在的区域要进行适当保护和改善,绿化景观也要根据道路当地的气候条件进行选种,以保证所栽植的绿化景观真正起到作用,使之能够给司乘人员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以能够降低驾驶者的疲劳度,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1.2绿化景观园林的层次分布

在对市政道路绿化景观进行设计时,需要采用立体的绿化构建结构,即从地面到地上依次采用栽植地被植物、灌木植物和乔木类植物,这种三层结构可以最大程度地改善道路交通状况和环境状况。市政道路绿化景观园林设计采用单体与群体的结合,竖面与横面的拓宽,高层乔木与底层灌木地被植物的结合,充分利用道路的绿化空间,使之结构丰富建设成为立体化的绿化效果。在功能上需要满足符合行车视线与行车的净空等要求,市内绿化树木与城市市政建设设施统筹安排,保障树木的立体的生长环境。对于市政道路绿化景观园林的设计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人文特点选择合适的树木,并结合道路的具体状况,对选则的树种植被能够在具体的路况中得以生存成长。对于土壤的要求也要注意,对于道路不适合植被生长的地方需要在施工时适当改善土壤的质量,在道路的整修中也要对具有一定价值的树木予以保护。道路的绿化景观园林设计也需要一定的后期养护,包括浇灌和修建等等。

2.市政道路绿化园林的施工设计

市政道路绿化景观园林的施工分为地形的改造、场地的铺设、工程设施的构建、栽植绿化植被等几个步骤内容。绿化景观的设计施工需要结合实际的道路情况,满足道路交通行驶的安全是最基本的保证。所以不管是在道路绿化景观园林的设计阶段还是在施工阶段都需要保证交通行车的安全。比如,在道路的交叉口段,其视距三角形范围内以及弯道内侧的一定范围是禁止栽种绿化植被以避免影响驾驶者的行车视线;同时在弯道的外侧树木也必须沿边缘不间断栽种,用以提醒驾驶员行车视线;与此同时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需要满足行车的净空要求。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准则要求绿化植被不能影响到车辆的运行空间,交通部门提供了准确的范围数据,在具体的设计施工中应当予以参考。

此外,应当根据道路的实际特点进行绿化景观的设计施工等工作。道路一般车流量较大,污染较为严重,路线一般比较长,管理较为粗放,随意对绿化景观的植物选择应当选取耐旱、抗污水、抗逆性强、病虫害较少、便于管理的一些植被,并保证这些选取的植被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不易给附近的农作物传播病虫害。还需要植被的根系较为庞大,萌蘖性强、容易成活、耐修剪。较常选用的有以乡土树种为主,也可引进符合规定的树种,但必须保证不能影响本地的生态圈,不危机其他物种的存在,树种的选择应该短时间能达到美化的效果。

我国幅员辽阔,大陆贯穿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等不同的气候分布,所以在道路植被的选择上应当根据实际的地域分布为主,使所选择的植被能够适应当地气候条件。道路绿化景观园林按地势可分为自然式、平板式、台阶式以及混合式,不同环境情况下不同的选择有助于丰富造园要素,能够使得道路绿化景观园林更加具有层次感和艺术性。在实际处理过程中需要根据自然地形,以体现自然地貌景观,再结合道路实际的地形气候前提下做到顺应自然、就地取材等要求。在具体的施工也应当考虑到绿环景观园林后期的养护工作,尽可能多地为今后的养护工作打下些基础,比如预设浇灌用的水管线等。一些情况下道路绿化景观园林的地方面积不打大,这时需要对景观园林的设计采用以小见大的形式进行设计和施工。人为增加地形的高低变化和比例大小外观设计能够丰富绿地的景观特征,从水平和垂直两位空间进行绿化景观园林的设计,植被的选择栽种等,可以大大创造出良好的景观层次和空间感。

结束语

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对生活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现阶段城市成为人类人口的主要聚集地,各项生产生活活动都在城市进行使得城市的环境质量一直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市内交通特别是机动车辆的增多给市内环境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今城市交通尾气、粉尘污染已经成为市内的主要污染来源,市政道路绿化景观园林可以较好的绿化城市景观、净化城市空气,因此我们需要对市政道路绿化景观园林设计施工进行必要的探讨。

参考文献

[1]王忙忙;王云才;城市建成区生态通道体系构建探讨[J];中国城市林业;2010年04期.[2]张明娟;刘茂松;徐驰;王磊;南京市区景观破碎化过程中的斑块规模结构动态[J];生态学杂志;2006年11期.[3]王再岚;智颖飙;李政海;张荷亮;EMMY Komada;刘玉虹;马文红;张建平;鄂尔多斯东胜地区土地覆盖的景观格局[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篇(5)

关键词:项目;建筑面积汇总;东盟老年疗养护理中心;亲情家园社区;成本及利润分析

中图分类号:G812.4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

1、项目背景

1.1项目概述

项目位于南宁市昆仑大道三塘镇北侧九曲湾温泉中学后面,占地800亩,规划容积率1.55,总建筑面积83万平方米。

1.2可行性分析的编制依据

(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2)《A市城市拆迁管理条例》

(3)《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规定》

(4)《住宅设计规范》

(5)《住宅建筑设计标准》

(6)《建筑工程交通设计及停车场设置标准》

(7)《城市道路绿化规划及设计规范》

(8)《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2、主要建筑面积汇总

项目由东盟老年疗养护理中心和亲情家园社区组成,主要建筑面积详见表一、表二。

东盟老年疗养护理中心建筑面积汇总表

表一东盟老年疗养护理中心建筑面积汇总表

(二)亲情家园社区建筑面积汇总表

表二亲情家园社区建筑面积汇总表

3、东盟老年疗养护理中心成本及利润分析

3.1东盟老年疗养护理中心成本分析

3.2利润分析

1.建成后每个床位每年政府补贴3000元,则每年补贴款为:3710床×3000元/年·床=1113万元

按3710床,每年80%的入住率,每床综合价按每月约800元计,则年收入为:3710×80%×800×12=2849万元,

年预计总收入为:1113+2849=3962万元

3.3预计收回成本的年限:

45758万元÷3962万元=11.5年

由此可预计收回投资成本的年限约为12年。

4、亲情家园社区成本及利润分析

4.1亲情家园社区成本分析

4.2盈利分析

住房按3000元/㎡,商业及其他暂按6000元/㎡测算,则项目销售收入为:

4.3预计项目利润

预计税后总利润=预计销售收入总值-项目总成本

212160-156529=55631(万元)

5、建议

5.1项目位于南宁市昆仑大道三塘镇北侧九曲湾温泉中学后面,目前地块属农场用地,地理位置较偏,属待开发地段;

5.2容积率为1.55,较低;

5.3对老年疗养护理中心的管理模式值得探究;

5.4二个项目投资预计达到约20亿元,投资较大,虽可分期开发,但住房销售存在一定风险。

(五)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是其他开发过程的基础条件,只有信息正确且充分,才能得出客观公正的结论,看项目是否值得向下面进行;否则欲速则不达,极有可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6、结论:

6.1该地段地势平坦,具开发条件;

6.2土地成本较低;

6.3项目利润空间较大,按规定,老年疗养中心使用年限为50年,而投资回收年限为12年;亲情家园社区项目预计利润55631万元,利润率35.5%;

6.4亲情家园社区若能在确保总体容积率不变情况下,按规划的30%建独栋别墅、70%建小高层配置,能更好地发挥土地效能。

6.5通过政策支持,能享受国家有关减免政策,在医疗保险方面和水电气收费上,及建设用地上都能优惠补助。

参考文献

渝西老年教育疗养中心项目,2010.4.14

篇(6)

关键词:市政道路,雨水利用

1前言

在目前水资源日益紧张,水污染日趋严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情况下,城市雨水作为补充水源加以利用,不仅可以减轻城市的用水压力,而且还可以降低城市的雨水洪涝灾害。同时随着城市建设发展、道路路网的完善,城市地面覆盖率越来越高。使得雨水对地下水的补充被阻隔;雨水在地面汇集,大量集中在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上,引起交通堵塞;雨水从地面流失或被蒸发,使城市扬尘污染加重。

我国在城市范围内的雨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主要包括收集、储存和净化后的直接利用;利用各种人工或自然水体、池塘、湿地或低洼地对雨水径流实施调蓄、净化和利用,改善城市水环境和生态环境;通过各种人工或自然渗透设施使雨水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资源。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对雨水资源的利用也越来越重视,根据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02) 1.0.4 条内容,缺水城市和缺水地区在进行各类建筑物和建筑小区建设时,其总体规划设计应包括污水、废水、雨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中水设施建设的内容。

2 城市雨水的收集方式与雨水水质分析

2.1 雨水的收集方式

城市雨水在实际利用时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像气候条件、降雨季节(南方地区多集中在春夏两季)的分配,雨水水质的情况和地质地貌等自然因素的制约以及特定地区建筑物的布局和结构等一些其它因素的影响。城市雨水的收集通常有如下几种途径:

①屋面雨水集蓄;

②道路雨水截流,道路雨水通过雨水管道排入沿途大型蓄水池收集;

③绿地草坪滞蓄,绿地草坪供雨水径流流过时下渗,超过绿地草坪渗透能力的雨水则进入雨水池或雨水收集井收集。

2.2 雨水水质分析

城市雨水水质情况非常复杂,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差异、汇水面、降雨的季节、降雨特征等的不同都会影响到城市雨水的水质。雨水径流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由于大气的污染,直接由于降雨带来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的种类主要取决于各个城市的空气状况,还可能由于大气的迁移,从外域带入。

第二是屋面。屋面雨水径流的水质主要取决于非降雨期空气中沉降物和屋面所用的材料。屋面材料对屋面径流水质的影响非常明显。尤其是沥青油毡类屋面材料(特别是普通油毡类)污染比较严重,比混凝土平板、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以及瓦屋顶(像小青瓦、石棉瓦、平瓦)的污染量高出许多倍。材料的老化和夏季的高温曝晒,收集雨水中的污染物浓度都会有显著的提高,并且色度大,主要为可溶性COD,多集中在暴雨初期径流中,浓度达到数百甚至超过数千mg/l,当然雨水水质也取决于该城市的降雨量、气温、降雨间隔时间、屋面材料的种类等,一般说来降雨后期COD的浓度可稳定在100mg/l以内。

第三是路面雨水径流水质和影响因素最为复杂。大气、屋面污染物都会汇入到路面,加上路面本身各种污染因素,如路面所用材料、汽车尾气排泄物、生活垃圾、和植被地带冲出的泥沙等,其成分异常复杂,随机性很大。但也有一定的规律:如污染物主要集中在雨水初期径流中,污染浓度主要受两次降雨之间的间隔时间、空气质量、降雨量和暴雨强度,路面状况等因素影响。总的说来,在降雨过程中,浓度逐渐下降,最后趋于稳定,其主要污染成分有COD、SS、油类、表面活性剂,重金属及其它无机盐类。

2.3 昆明市市政道路所采用的雨水收集方式

昆明市市委、市政府对实施雨水综合利用措施非常重视,对新建小区、市政道路的雨水综合利用都有要求。特别是呈贡新区,2009年后新建市政的道路都设置了雨水综合利用措施,部分道路已实施了验收。昆明市最近新建道路设置的雨水综合利用措施主要采用盲沟、网路与雨水口结合的方式设计方案。在下面的章节中本论文将与呈贡白龙潭B地块区内道路及周边市政道路为例,讨论分析该项目所实施的雨水综合利用方案。

3白龙潭B地块市政道路所采用的雨水综合利用系统方案

3.1方案简介与工艺流程

在白龙潭B地块城市道路设计,分隔带两侧设置路缘石,路缘石一高出车行道边缘10-20 cm,其作用是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及行人通过分隔带分割开来,使车辆及行人各行其道,以保证道路具有较高的通行能力,并使行人的安全得到保障。同时,也起到汇集引导车道及人行道的雨水沿纵断方向流入雨水口。对于这种处理方式,雨水通过城市排水管网进入河道,而没有对雨水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使大量的雨水资源白白流走。

通过对道路横断面的布置的调整,增设雨水收集设施,将道路路面的雨水先通过道路雨水收水口进入地下盲沟网路,雨水经过滤、渗透后达到绿化灌溉、地下水补给及储水的三大功能。当盲沟网路排水能力饱和后,多余雨水从溢水口溢流至道路雨水管网排放,从而达到雨水与绿化用水之间的转化利用,形成雨水资源化利用的生态道路,以达到道路绿化面积最大化、呼吸面积最大化、雨水最大限度截留的目的。 工艺流程及示意详下图:

3.2雨水过滤、渗透设施

3.2.1常用的渗透设施。

a、 绿地。植被具有净化径流和水土保护作用,应充分利用城市中的绿地,尽量将径流引入绿地。为增加渗透量,在绿地中可做浅沟,以便在降雨时临时贮水。沟内仍种植植物,平时沟内无水。若有条件可适当置换土壤,用人工土壤(50%炉渣加50%天然土)代替天然土壤以增加渗透量。随着城市中绿地面积所占比例增加,绿地渗透具有巨大潜力;

b、渗透地面;

1) 多孔沥青地面。在厚6~7cm的表面沥青层中不使用细小骨料,孔隙率12%一16%。蓄水层由两层碎石组成,上层粒径l~3cm,厚l0cm,下层粒径2.5~5cm,厚度视蓄水要求定。蓄水层孔隙率为38%~40%。多孔沥青路面有堵塞问题,堵塞后需用吸尘机或高压水冲洗以恢复其孔隙率。

2) 多孔混凝土地面。其构造类同于多孔沥青地面,但表层为厚度12~13cm、孔隙率15%~25%的无砂混凝土层。此种地面的抗堵塞性能远远高于多孔沥青地面。

3) 嵌草砖。嵌草砖是带有各种形状空隙的混凝土块,开孔率可达20%~30%。孔中植草,因而能有效地净化径流和美化环境。混凝土块若受过多、过重车辆碾压,易发生不均匀沉降或错位,不宜设置于交通繁忙地带。

c、 渗透管、沟、渠;

渗透管、沟等由无砂混凝土或穿孔管等透水材料制成,多设于地下,四周填有粒径10~20mm砾石以贮水无砂混凝土、穿孔管、土工布等的渗透性能强,因此渗透管、沟、渠等设施的渗透能力取决于其周围土壤的渗透系数。渗透管、沟、渠等的渗透表面应高于地下水最高水位或地下不透水岩层1.2m以上,并应距房屋基础3m以上。在地面坡度大于15%或土壤渗透系数小于2×10-5cm/s的地区不适于使用雨水渗透设施;

雨水过滤能净化水质,使清洁雨水能有效的回用。目前白龙潭B地块新建市政道路雨水综合利用措施所采用的过滤材质主要为回填种植土与级配碎石,在回填种植土与级配碎石间设置200g/m2反滤土工布。设置及布置详图3。

3.2.2 渗透、过滤设施的作用及注意事项

对于回填种植土与级配碎石主要作用如下:

a渗透深度达1m时,砂性粘土的COD去除率为45%~65%,人工土(50%碎石,50%砂性粘土)的COD去除率为65%以上。人工土比天然土有更大的含水容量和更好的净化效果。

b渗透深度影响净化效果,但表层1~1.2rn土壤对雨水径流起主要净化作用。因此为充分利用土壤净化能力,在雨水直接利用时也宜将径流收集后先经1m左右的天然或人工土壤(花坛、绿地等)渗透净化后再进入处理系统。

土壤的渗透能力,根据达西定律计算确定:

Q=K•A•J

式中Q――渗透流量(m3/s);

K――渗透系数(m/s);

A――过水断面面积(m2);

J――水力坡降。

当地下水位较低时,J近似等于1,渗透系数K是土壤渗透能力的关键参数。

土壤渗透系数K由土壤性质所决定,可参考表3-1也可经实验测定。城区土壤多为受扰动后的回填土,均匀性差,需取大量样土测定K值才能得到代表性结果。在现场原位测定K值可使用立管注水法、圆环注水法等,也可使用简易的土槽注水法等。

表3-1 土壤渗透系数经验值

c 为防止污染地下水,土壤渗透的COD负荷应小于100mg/m2•s,渗透前径流的COD应控制在100~200mg/L范围内。

3.2.3渗透设施的计算方法及计算方步骤。

a、计算方法

计算方法是基于水量平衡,即对某设计降雨重现期作径流量、渗透量和贮存量三者之间的平衡计算。按经验公式计算法:

式中L――渗透管、沟、渠的长度(m);

A――管段的汇水面积(m2);

qT――对于某重现期T的暴雨强度(L/ha•s),重现期根据市政道路的坡度、重要性,取1-3年;

t――降雨历时(min),一般考虑12分钟;

b――渗透沟宽,考虑0.25-0.3(m);

h――渗透沟有效高度,考虑0.3-0.4(m);

S――存储系数,即沟内存贮空间与沟的总有效容积之比;

k――土壤渗透系数(m/s);

d――沟内渗透管内径(m);

D――沟内渗透管外径(m);

Sk――砾石填料的储存系数,可取0.4。

计算时也是先假设渗透设施的宽、高(b、h)和砾石填料的储存系数Sk,据不同降雨历时t求得一系列L值,从中选取最大值。

3.3雨水收集井的布置与容积的确定

3.3.3 雨水收集井的布置原则

雨水收集井是雨水收集利用的主要调蓄装置,除不便设置的位置外,设计中考虑每个雨水收集井对应布置一个雨水口。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 雨水口间距宜为25~50m, 当道路纵坡大于0.02时,雨水口的间距可大于50m,其形式、数量和布置应根据具体情况和计算确定。坡段较短时可在最低点处集中收水,其雨水口的数量或面积应适当增加。本论文认为可按照雨水口布置的设计原则布置雨水收集井,缓坡段,按30-40m的间距设置雨水收集井;陡坡段(道路坡度大于0.02),按50~60m的间距设置雨水收集井。雨水收集井与盲管网、雨水收口的关系详下图。

3.3.4 雨水收集井的储水容积的确定

雨水收集井在雨季时收集雨水储存、调畜;旱季时,在蒸发的情况下,保证部分雨水储存,供水浇洒、绿化。

根据昆明市多年蒸发资料,本论文以昆明B地块白龙潭小区区内市政道路及周边市政道路为例,分析旱季时市政道路雨水综合利用设施所产生的效果。分析过程如下:

a.昆明市多年平均降雨量详表3-3

表3-3 昆明市多年平均降雨量和蒸发量

从上表可知, 12月、1月、2月、3月,共4个月,昆明雨量较少,若这4个月,雨水收集井能达到一定的储水量,回用于绿化浇洒,则全年内雨水综合利用措施的设置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通过上表的蒸发量数据,我们可推算出昆明市12-1月,共四个月的总蒸发量为722mm,平均每天的蒸发量约6 mm。根据经验,若有盖板等防蒸发措施,蒸发量可减少约一半。

b.白龙潭B地块市政道路约每隔31m设置一座雨水收集井,道路横断面小于25m的道路,雨水管道系统及雨水收集井单侧布置;道路横断面大于等于25m的道路,雨水管道系统及雨水收集井双侧布置。按此原则,可推算出,单侧布管的道路,每一公里道路约设置雨水收集井32座;双侧布管的道路,每一公里道路约设置雨水收集井64座。雨水收集井采用钢筋混凝土井,平面净空尺寸为1X1m,为有充足的蓄水量,同时减小蒸发量,因此井深设计较深,深度为3.0m。

c.绿化用水定额取值为2L/m2.d。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1Km白龙潭B地块几种典型道路横断面为例,进行旱季集水井储水量及旱季绿化浇洒水量的计算。计算结果详表3-4旱季集水井储水量计算表。

3-4旱季集水井储水量计算表

从上表推算出,旱季时,若持续不降雨,雨水集水井所储存的水量可持续供水绿化9-16天。雨水集水井按1X1X3m的容积是能满足使用要求的,同时我们也可看出,增设雨水综合利用措施后,节水效果较好。

4 结语

目前雨水利用还缺乏一定的标准和规范。各地的雨水利用处于摸索阶段,缺乏充分的科学分析和指导。雨水利用系统的组成、集流面的面积、储水池的防渗材料选用,水窖水质的净化,都尚未形成公认的标准和规范。

白龙潭B地块雨水综合利用措施的设计,也参照了呈贡新区的其他道路设计。根据已验收项目的了解,按此方案设计的雨水综合利用措施能经过旱季的检验,在近期内效果还不错,但由于盲管管径设计过小(一些项目的透水盲管管径仅有20mm),种植土铺设深度不够(一些项目只有0.4-0.5m),使用2年后,已经出现了盲管堵塞,蓄水水质过差的情况。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白龙潭B地块雨水综合利用措施吸取了经验,将透水盲管设计为DN100,增加种植、回填土至1m以上,并增加了部分级配碎石。

篇(7)

关键字:工业与民用建筑;测量成果;场地规划;关联;

1 引言

在建筑学中,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可以将其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用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消费和居住的民用建筑;用于各类工厂施工,组织生产和为了生产提供相关服务的工业建筑;最后就是用于农业生产生活的农业建筑。一般情况下,农业建筑主要是存放农业相关物品的库房等,在建筑工程中所占比重不大。所以本文我们将着重研究的就是工业和民用建筑工程。设计到建筑就不得不考虑建筑施工,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首先我们要进行的建筑场地的规划设计,然而规划设计的基础又是建筑测量。所以本论文将要研究的主要是在我国工业和民用建筑中测量成果与场地规划设计的关联。

2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测量

2.1 建筑工程测量的用途

建筑工程测量关系到我们的工程质量,如今我们的工业和民用建筑多修筑在地表附近,既包括摩天大楼也包括地下商场。为了更加合理的布局,建设出高质量的建筑,使得生活更加舒适,工厂效益更加高,在建设前就要先做规划,因此我们就必须对地表起伏以及周围的情况等相关情况进行整合测量,所以规划设计的基础正是建筑工程测量。

2.2 建筑工程测量的内容和任务

如今的建筑工程测量已经发展为一门学科,并成为了土木工程学的基础科目。关于工程测量的内容主要是研究地球的形状,以及地表分布并确定地面某个点的精确位置。对于如今的建筑工程测量,主要是分为测定和测设两部分执行的。所谓测定就是相关工作人员利用测量工具对建筑地点的具置以及相关数据进行测量和整理,而测设就是将我们在设计图纸上标好的信息转移到真正的实物上并以此作为施工的依据。

建筑工程测量是测量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建筑工程测量的任务主要可以分为三个,分别是设计前的地形测量,建筑中施工测量和竣工测量。可见在建筑过程中测量贯穿着工程项目的每一个环节,只有熟练掌握测量方法和技术,才可以建设出更高质量的工程。而且由于测量的多程序性质,我们还需在测量中贯穿着“边测量边检验”,以保证测量的准确。

3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场地规划设计

工业和民用建筑是我国建筑工程中的主力军,对于建设出高质量的工业和民用建筑直接关系着我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在工业和民用建筑施工前我们都要进行场地规划,对场地中规划进行分析,使建筑进行合理的安排和分布,并就此以提高场地利用的科学性,使场地中各要素尤其是建筑物与其它要素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并与场地周边环境有机结合,使建设具有高度综合性,这些都要准确的测量成果来保证。

场地是一块可以利用的地方,而规划则是对这个地方的事物进行分配和安排以使得产生最和谐的效果。人们为了达到某种最和谐的需求而对一块特定的土地进行人工改造和设计,这就是场地规划。建筑场地规划的内容根据用途不同可以分为很多类,而本文主要讨论的工业建筑场地规划和民用建筑场地规划。

3.1 工业建筑场地规划

对于工业建筑场地规划主要是对工业建筑物进行建筑前的场地布局。不同的工厂,有其不同的生产物品以及不同的生产环节,它主要可以分为两步“一是根据城市道路的要求安排厂区的总方位。二是根据生产厂的功能可将厂区分为厂前区、生产区、仓库区,有些厂还需安排生活区。”

在工业建筑中的场地规划应该分清不同区的不同任务,例如“生产区根据工艺流程来安排生产顺序。一般是 原材料检验零配件粗加工零配件细加工装配试车产品检验产品包装入库,根据不同生产性质布置各工序工种厂房,有些生产产品可集中在大厂房中,有些需分散布置。”

在工业建筑的场地规划中我们还应该注意根据生产工艺利用场地的自然状态加以充分合理利用。如在藤县陶瓷产业园区中,在场地设计时根据地形的实际情况,在满足生产工艺及运输、排水等要求下,厂区平面采用台阶式布局,使场地内土方挖填平衡且方量最小,土方挖土由原方案的7235万方减少至5348万方,不但降低了建设成本,且缩短了工期,加快了园区建设速度,使利益最大化。在如今若只考虑生产要素进行设计已经是不能满足的,为了满足环境的要求,在如今的工业建筑中我们还应该注意进行环境方面的设计和规划,在规划中注意绿化美化,建设出低污染的优美工业园区,使得人性化的工业建筑环境塑造出工人强烈的主人翁精神,从而使得工业利益最大化。

3.2 民用建筑场地规划

民用建筑场地规划设计是对场地内的建筑群、道路绿化、各种管线等进行全面、合理布置。在规划设计时应综合利用环境条件,使之成为有机整体。因此在场地规划过程中,更要有准确的现状地形图,以便对场地条件进行全面分析,合理确定场地平面布局和进行竖向高程设计,做到明确建筑主次关系、完善空间布局,合理有序地安排场地内各种绿化及设施,使规划区内闹静分开,不同功能分开建筑,交流流畅,减少相互交叉与干扰,使场地布局整体合理、经济,达到在保证建筑群体空间形式及功能完整统一的同时,使建设项目充分发挥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4 测量成果和场地规划的关联

测量成果是一个区域的综合性数据,只有严格掌控了该区域的自然状况和城市设施情况,才可以保证场地规划可以正确的实施和进行。所以测量成果和场地规划的关联可以分为两部分考虑,分别为测量成果是场地规划的基础,场地规划反馈测量结果的正确性。

4.1 测量成果是场地规划的基础

测量成果主要是对于一个地区的地形结构以及相关需求数据的整合,而场地规划则是利用场地的相关数据进行综合设计,所以测量成果是场地规划的基础。场地规划无论是对于民用建筑还是工业建筑都要求满足以下几个个要求:“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二、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的要求三、满足生产、生活的使用功能要求四、技术经济合理五、满通运输要求六、满足卫生、安全等技术规范和规定的要求七、竖向布置合理八、管线综台布置合理九、合理进行绿化布置与环境保护十、合理考虑发展和改扩建问题 。而为了满足这些要求就需要场地规划时对场地具置,周围环境以及范围要求进行综合掌握,可以在场地设计中准确且合理地作出规划,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完美统一。这些都需要准确的测量成果来保证,所以可以说测量结果是场地规划的基础。

4.2 场地规划反馈测量结果的正确性

场地规划后,我们需要对场地规划的合理性进行监理,而监理工作的进行则是充分考虑到了周围地理环境和人文因素。这种考虑是多渠道,多方面的,并不一定是测量成果。而对场地规划的监理将直接反应到我们测量结果的正确性以及误差性。所以另一方面场地规划也可以反馈测量结果的正确性。

5 结论

民用和工业建筑工程是我国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成分,它直接关系着人民日常生产生活,所以对于民用和工业建筑工程的建筑测量和场地规划我们需要十分的注意。测量是工程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只有在有了准确的测量成果前提下,才可以获得高质量的规划成果。而场地规划是需求和谐化的保证,项目没有了场地规划就相当于一个公司没有了预算,实施中将杂乱无,带来的损失是无可估算的。所以测量成果和场地规划它们之间是关联的,并都是一个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影响着工程建筑的质量和经济效益。我们必须既要重视规划前的场地测量,也要重视场地规划,使工程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完美统一,这也是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