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五年计划

五年计划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07 15:05:5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五年计划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五年计划

篇(1)

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年至1962年;

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年至1970年;

第四个五年计划:1971年至1975年;

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年至1980年;

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年至1985年;

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年至1990年;

第八个五年计划:1991年至1995年;

第九个五年计划:1996年至2000年;

篇(2)

ABB集团CEO吴坤对未来在中国的愿景很有信心:“尽管从短期看来,中国经济发展有所减缓,但是从长远看来,我们一直认为中国市场拥有巨大的潜力。因此,我们将重点关注包括创新、服务和人才培养在内的极大关键领域,从而进一步增强竞争力。”

ABB的中国五年计划

ABB集团2011-2015年的全球计划是,重点关注其电力与自动化产品组合带来的竞争优势、强化在新兴经济体和成熟经济体的市场渗透、对客户需求和宏观经济趋势的变化做出更快的反应。

ABB集团首席执行官吴坤说:“尽管经历了历史性的经济衰退,但我们过去5年运营良好,取得了优良业绩。公司业绩的回弹反映了我们在市场上的优势地位,这些市场受全球最重要的增长趋势推动。增长趋势涵盖提高能效和资源效率、对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以及新兴经济体的高速发展。”

尽管2012年过得不甚平静,欧美市场呈现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中国的经济也有所放缓,但从整体看,ABB集团仍然对中国未来的市场前景相当笃定。

ABB从1907年向中国提供第一台蒸汽锅炉开始,通过香港与中国大陆开展业务;从创建本地企业向中国转让技术,到输出ABB的“中国制造”和“中国设计”;从支持中国经济实现腾飞到帮助提升能源效率、电网可靠性和工业生产率。ABB与中国已合作了一个多世纪。

1992年ABB集团在华成立的第一家合资厂――厦门ABB开关有限公司。目前,这家公司已逐步具备工程技术、采购、销售、研发能力。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家游泳馆、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等多项设施中。该公司不仅支持ABB中国业务的成长,还大量出口产品,支持ABB集团在全球的业务增长。

如今,中国类如“西电东送”、“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重点工程;高速铁路、轨道交通、港口、机场、智能化楼宇等基础设施建设;风能、太阳能、核能等低碳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乃至北京奥运、上海世博会基础设施与场馆建设,都有ABB集团的参与。

“我们在中国的投资脚步在这20年内从未放缓过。”ABB北亚区及中国总裁方秦如是说。

ABB是第一批将产业价值链完整转移到中国的电力和自动化公司之一。自1992年在中国设立合资公司以来,ABB集团陆续将制造、工程、研发服务和业务中心逐渐转移到中国。2005年,ABB在北京成立了集团全球7大研发中心之一的ABB中国研究中心。2006年,集团将机器人全球业务总部迁至上海。截至2011年底,ABB在中国成立了36家本地公司,拥有员工18300人,年销售额达到51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TABB集团的最大市场之一。

如今,在厦门ABB开关有限公司成立20周年庆典之际,ABB集团CEO昊坤宣布未来在华的新“五年计划”:“为了在更深更广的范围内推动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设计’,我们需要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更快、更灵活地满足当地客户。我们将进一步优化研局,在更多城市建立产品研发和工程中心,更加贴近重点人才市场,贴近业务和客户”。

在人才方面,过去五年,ABB集团员工数量保持着11%的年增长率,新增员工7300名。未来5年,ABB集团将加强与各大院校合作,继续加大在人才培养、人员交流和培养本地管理者方面的投资。未来3-5年内,ABB新增员工数将达到25%。

在业务方面,未来5年,ABB中国将重点拓展服务业务,计划在中国的北京、上海、厦门、南京等地建立20个以上的服务中心,覆盖服务真空区域,以实现其在2015年前全球服务业收入占总销售额20%-25%的目标。

ABB看好中国市场

在ABB对市场预期的总结中,中国、印度和亚洲其他地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被视为“积极因素”。同时,ABB正在加紧对美国、巴西、印度等国家的产业布局。在近期ABB完成的通贝公司以及葆德电气公司的收购之前,中国在过去几年曾一度是ABB在全球投资的第一大市场,如今ABB中国市场仅次于美国。

“过去20年我们在美国没有像在中国这样如此积极的投入发展各种各样销售资源、建新厂、搞研发,而近几年我们正在美国加强这方面的投入。”方秦表示,在未来,ABB中国也许不会像以前一样以每年10%的增速在增长,但即便如此,无论从绝对值还是增幅,中国市场的发展速度都将远高于印度和巴西。“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么大的经济规模,在我的有生之年,其他国家估计是无法超越的。”方秦说。

在答记者问的环节中,方秦阐述了ABB对未来中国市场前景的看法,他表示,2012年对中国与世界来说都是一个特殊年份,欧美前景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而中国今年用电量的下降也令人担忧。但方秦指出乐观的一面是,中国的经济结构在往更高端的产业链上转移,最终的结果也将表现在用电量的减少上,中国正在朝着“十二五”所规划的方向前进。

方秦对中国的“十二五”规划十分看好。他认为,中国“十二五”计划和全球的大趋势相一致,并且将进一步为ABB提供商机。

“我们看到中国政府在能源政策方面已经有了非常具体的规划,未来中国的重点将会集中在提高生产效率、提高能源效率,提供更清洁能源以及电动汽车方面。”方秦说,未来火电的比例会进一步下降,ABB自动化技术就可以帮助现有火电发电企业降低发电过程中的能耗。“十二五”规划中还提到未来的重点领域之一是节约水源,而ABB也有水循环利用方面全线的电力和自动化产品,以支持中国水行业未来“十二五”规划的发展,同时,在数据中心业务领域,石油、天然气、石化业务以及整个化工下游业务在中国未来巨大的投资潜力,也被ABB所看好。“ABB在所有这些未来发展领域都已经充分做好准备,我们会和中国的未来一起成长”,方秦总结道。

篇(3)

计划经济的基本特征是: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各个地区以及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各个过程——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积累——都是有计划按比例地进行发展的。

实行计划经济,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特点。

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把各种的无数的企业联合成为一个统一的国民经济整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依靠着,这一部分发展了,就要求其他部分也相应的发展。例如,我们要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就要发展工业,发展工业需要农业部门提供足够的原料。随着工业人口和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就要求农业部门提供更多的粮食。例如,我们要建立一个十万锭子和二千五百台布机的棉纺织厂,以每天三班生产计算,一年就需要四十万担棉花。如果农业部门拿不出或不能满足工业增长所需要的原料,那么很多工业部门就不能够发展。此外,在目前我国的具体条件下,还要求农业部门提供一定数量的出口物资——土、特产品,以挽回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所必需的机器设备;还要求农业部门通行农业税的形式提供一定数量的积累,以作为国家工业化的资金。发展工业同样需要运输部门的支援。因为要实行工业化,就要进行许多工业基本建设,这就有大量的机器设备、建筑材料和工人的生活资料需要运输。同时,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原材料和制出的成品,也需要一定的运输工具来运送。因此,如果在各工业基地之间,没有相应的交通运输网,要进行工业建设是完全不可能的。同时社会主义工业化亦需要商业部门的支援。

不仅在国民经济各大部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而且从工业内部来看,在钢铁工业、机器制造业、燃料工业、建筑器材工业、化学工业以及各种轻工业之间,亦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譬如,制造机器,就需要有一定数量的钢铁,而在生产钢铁时,又需要有大量的燃料;在机器工业与钢铁工业扩大生产时,需要进行基本建设,而进行基本建设又要求具备一定数量的建筑器材,这样,生产建筑器材的工业部门又必须相应地发展。

其次,无论我们进行生产或基本建设,都需要有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三个因素,亦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它们必须配合地起作用。如果在某一生产企业中,光是职工数量增加了,而机器设备占财务流动资金都没有增加,那末该企业的生产还是不能扩大。反过来说亦是如此。由此可见,在社会扩大再生产过程中,人力、物力、财力这三个基本因素,亦必须相互适应地按比例地增加。

上面这一切,都说明在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国民经济的必要性,说明计划经济制度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下产生的。

有些同志认为我国以前没有五年计划,建设进行得也很好,为什么还要制定五年计划呢?有了年度计划不就可以了吗?何必非有五年计划不可呢?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各方面的规划比较简单,故有年度计划即可;现在是大规模建设时期,国民经济的内部联系较前复杂得多,一个部门的变动会引起其他部门相应的变动,一个事业的发展要求其他事业相应的发展,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因此,必须有一个较为长期的计划来指导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与改造,否则其中某些部分就会发生不平衡的现象,就会破坏了整个国民经济的有步骤的发展。

计划经济的优越性

计划经济的优越性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三个主要方面:

第一、计划经济制度意味着最大的节约。在计划经济制度下,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生产,是按照国家规定的统一的国民经济计划来进行的;而国家在编制国民经济计划时,又是根据社会经济实际需要和可能条件出发的,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需要多少,就生产多少,各个企业机器设备的添置与劳动力的增加,都是按照一定比例进行的,因而在正常的管理情况下,可以避免发生浪费现象。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则相反。寄生阶级的消费,经济危机、失业现象,生产能力利用率的长期低下,技术进步的人为障碍,惊人的非生产性消耗,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特征。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为了追求最大的利润,互相竞争,根本不考虑市场的需要,这样盲目地进行生产,不可避免地形成某种产品的积压与某种产品的脱销。大批产品被资本家销毁,资本家任意解雇工人、关闭工厂,造成社会物质财富和劳动力惊人的浪费,把劳动人民抛入贫困的境地。

第二、在计划经济制度下,国家可以有效地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到与国计民生有重大意义的生产部门中去;能够在同等数量的机器设备和原材料下,比资本主义国家生产更多的产品。因此,国民经济能够得到高速度的发展。

如十月革命前的俄国,是一个工业十分落后的国家,十月革命后,把过去属於地主、资本家的生产资料没收,近来,变成劳动人民所有,经过了几个五年计划,现在已成为世界上头等的先进工业国。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五年内工业总产值要增加百分之九十八点三。而从一九二九年到一九五一年,这二十多年间,美国工业生产总值仅增加一倍,英国增加百分之六十,意大利增加百分之三十四,法国增加百分之四。这就充分说明了在生产资料公有的社会主义制度下,实行计划经济的优越性。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所规定的五年内粮食增产量,要相当於过去几十年来粮食的增产量。

五年计划规定。五年内要新建铁路干线、支线、复线、专用线共一万余公里,而在过去六、七十年内,总共才建了二万多公里。

这些情况都说明:在计划经济制度下,五年内的建设工作量,要相当於甚至超过近去几十年所做的工作量。

第三、既然在计划经济制度下能够高速度地发展生产,因而也就能适当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五年内,工人职员的平均工资要增加百分之三十三,农村人民的购买力将增长一倍左右。农村购买力增长的这种高速度,在过去是不能想像的。

篇(4)

“六五”计划规定的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基本建设、技术改造、国内外贸易、教育科学文化、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的任务和指标,绝大部分都已提前完成或超额完成。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全国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然而“六五”后期,从1984年第四季度开始,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消费基金增长过猛,货币发行过多,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经济过热。这些也成为“七五”开局的基础条件。

“七五”期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从1986年到1988年9月,特点是经济发展持续过热,不稳定因素增加。前两年,经济建设方面,要着重解决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消费基金增长过猛的问题,使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实现基本平衡;体制改革方面,要围绕稳定经济的要求,在进一步增强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活力、大力发展横向经济联系的同时,从宏观上加强和改善对经济活动的管理和控制。

后一阶段从1988年9月到1990年,为经济的治理整顿时期,在做好前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体制改革和生产建设,全面完成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各项任务。

“七五”计划实施期间正逢国际国内形势风云激荡之际。国际上,和平与发展作为世界的主题继续主导着世界格局的发展,世界多极化趋势明显加强。资本主义阵营中美国丧失霸权地位,社会主义阵营中,东欧与苏联进入改革关键期。第三世界国家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在亚洲,以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为代表的亚洲新兴经济体经济迅速发展。改革与自由化成为整个世界在这一时期的主要发展方向,这也影响到了中国的改革。

篇(5)

祖国母亲,您经历了多少挫折,多少磨难。才换来今天的繁荣,今天的昌盛。终于2009年,我们伟大的祖国迎来了她的60岁生日。

1949年,了!饱经战争沧桑与落后苦难的中国人民终于重新站起来了!中国像一只巨龙一样,以一个大国的身份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

那时的中国,民不聊生,经济严重落后,国家事业百废待兴,政府和人民面对一个满目疮痍的中国面孔,并没有畏缩,勇往直前,仅仅用了三年的时间就恢复了国民经济,涌现出一批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是我国那时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许多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开始编制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它成为我国工业化的起点。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时,我国的工业化水平是极低的。出行用的自行车,人们叫它“洋马”,点火用的火柴,人们叫它“洋火”,钉东西用的钉子,人们叫它“洋钉”。因为那时的中国人没有见过这些新奇的东西,也不会造,都是从西洋传过来的。那个艰苦的年代,我没有经历过,但从我看过的资料片中完全能够体会,体会到当时的中国人民依旧生活在极端贫穷之中。

听妈妈说,计划经济时期凭证供应的年代,一年最多能添置上两件新衣服,还是一般的平布。“过年穿新衣”的期盼,是她们那个时期的同龄人都有过的愿望。如果能在没有过年就穿上新衣裳,让邻居羡慕时的那种满足和得意,让现在的年轻人不能理解。更不要说现在的小孩子们,每个最少都有多套样式和质地都很好而且四季分明的衣物了。妈妈说的这话说明了祖国60年代时的经济水平,这话真让我感触尤深。但改革开放后,那可不一样了。

1978年12月,党的胜利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篇(6)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几经坎坷后终于成立了!饱经战争沧桑与落后苦难的中国人民终于重新站起来了!中国像一只雄鸡,以一个大国的身份重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但幸福的今天也难以让我们忘记那一段遥远却又依稀在昨日的往事………

以前的中国民生凋敝,紧急严重落后,国家事业百废待兴,但是政府和人民并没有退缩,并没有放弃,仅仅用了三年时间就调整了经济水平,工业生产已经超出了历史最高纪录,但那是我国还是一个非常落后的农业国,许多工业产品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其他的国家。因此政府便制作了一个提高工业产品人均拥有量的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从1953年开始执行,它成为了我国工业化的起点。

那是我们的工业水平极低。出行时用的车,人们管它叫“洋马”用的火柴,大家管它叫“洋火”,就连定东西用的钉子,大家也管它叫洋钉。因为中国人根本不会造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这些都是从西洋进口过来的。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中国——东方这条巨龙以更加强壮。我不禁想起了一次次的光辉历史:2008年在北京举行的奥运会和残奥会,神七 神六 载人航天飞船成功送入太空,“嫦娥一号”卫星登向月球,鸟巢,水立方等宏伟建筑在中国拔地而起。中国的国际地位迅速地提高,使古老的祖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篇(7)

【关键词】 新时期 中国企业 伊朗 投资 重点领域

投资这个概念由来已久,它随着资本向外输出而出现。20世纪90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在这种背景下,更多生产和投资越出国界或区界,新时期伊朗投资环境与中国对伊投资重点领域分析,可以为中国企业在向伊朗的投资区位、投资领域、投资渠道、投资方式和投资战略的选择等方面提供理论参考和建议,也可以为当前中伊双方的经贸合作提供基础研究,为当前我国政府提倡的企业“走出去”战略及伊朗政府提出的“东方政策”及其经济改革计划的落实提供参考;还可以为发展中国的伊朗学研究夯实研究基础。

一、中国企业选择对伊朗投资的重点领域的依据

(一)投资重点领域选择的理论支持

折衷理论由英国著名跨国公司专家邓宁(John.H.Dunning)提出的国际投资理论。其核心思想是:进行国际投资的企业必须同时具备三个优势:

(1)企业的所有权优势。即技术、企业规模、组织管理、金融和货币、市场销售等优势

(2)内部化优势。假若已经满足条件(1),那么拥有以上优势的企业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即跨国公司的国际竞争力来自于技术管理等所有权优势的内部化,即通过企业内部将资源配置给国外子公司比通过市场交易转移获得更多的利益。

(3)区位优势。假若已经满足以上两个条件,那么拥有这两项优势的企业必须从全球利益考虑,将这些优势的利用与国外生产要素投入(包括自然资源)相结合,即充分利用世界其他国家的要素优势。实际上,世界各国生产要素(劳动力、自然资源、土地等)差别显著。并且各国的政治环境、政策、社会因素、市场等与公司经营有关的条件也有很大的不同。

综上所述,只有上述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时,对外直接投资才会发生。中国企业向伊朗投资可以利用伊朗丰富的能源、市场需求、廉价劳动力及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等区位优势,通过转移本国闲置的技术设备来更新产品生命周期,实现利润最大化。

(二)两国的经济状况是选择重点投资领域的决定因素

伊朗的经济在长达八年的两伊战争期间受到严重破坏,战争结束后,面临着百业待兴的困难局面,为此政府开展了战后重建计划。1988年制定了第一个社会经济发展五年计划,从1989年3月21日开始实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执行期间,政府将建设重点放在石油、采矿、交通、能源等基础工业方面,但由于缺乏计划性,建设摊子铺得过大,进口过度膨胀,资金发生短缺。在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执行期间,政府在经济政策上做了大量的调整,缩小建设战线,关停了许多不急于上马的项目,同时缩小进口规模,扩大非石油产品出口,节约外汇,偿还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期间借下的中短期外债,此期间经济增长率维持在3.5%左右。第三个五年计划总结了上两个五年计划的经验教训和伊朗经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发展目标,体现了政府对经济政策重大调整。

与伊朗相比,不论是在经济实力还是在科技水平上,中国都有较强的实力,将来极有可能成为世界经济领域的领头羊。从2006年起,中国外汇就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一外汇大国。而且我国的外汇储备还在继续保持着高增长率。这些都是我国成为对外投资的巨大资本。目前,我国对伊朗投资的领域在农业、工业、服务业都有涉及。其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气、水利、石油化工、道路基础设施、机械、轻工、农业、旅游和交通运输工具制造。

二、中国企业对伊朗投资的重点领域分析

(一)石油天然气工业

石油业是伊朗的经济命脉,石油的出口收入一直是伊朗经济发展的支柱。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因此中伊两国开展石油天然气的合作意义非常重大。首先,对中国而言,在当今国际能源格局日益紧张的局势下,伊朗的油气资源对中国的能源安全、对于缓解中国油气资源短缺的现实有重要意义。中国自1997年起开始大规模地从伊朗进口原油,到2004年已经达到1323.7万吨。

(二)轻工业

在小型家电以及日用消费品方面,我国市场已经饱和,所以我国在向伊朗出口生活日用消费品及家电产品时,同时也应该考虑向伊朗投资建厂。目前,伊朗生产的小家电无论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均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因此我国可选择有关企业利用我国国内过剩的生产设备,与伊朗方面合资在自由区建立相关产品的生产和组装企业。

由于伊朗大部分纺织企业对我国的纺织工业发展状况不是很了解,加上伊朗历史上长期受西方的影响,崇尚西方的技术和产品,因此,中国目前向伊朗出口的纺织机械在伊朗纺织机械进口中所占的份额还很小。这些年来我国通过在纺织工业方面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改造,生产设备和加工工艺得到很大的提高。已经接近西方技术水平。我国纺织产品质量和价格都具有相当的竞争优势,符合伊朗市场消费水平的需求。

(三)道路基础设施建设

伊朗工业基础设施老化陈旧,急需更新改造,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实际进口需求远远大于目前的规模。我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在包括铁路、公路、管道建设、城市地铁铺设及轻轨安装方面已经积累了先进的技术和成熟的经验,完全适合伊朗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国企业在未来十年要抓住伊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以此促进我对伊朗的机电产品和大型设备的出口。在这方面比较突出的就是中国为伊朗建造的合同金额2.93亿美元的德黑兰地铁项目得到了伊朗对中国大型成套机电设备质量和运作性能的认可,为我国企业在伊朗更为广泛的开展城市建设从而带动我国大型成套设备在伊朗的出口,奠定了基础。

(四)机械制造业

1979年霍梅尼革命及持续了8年的两伊战争使伊朗的工业发展受到严重的损害。1990年起,加强工业化再度成为促进伊朗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也为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1985年到1995年伊朗政府陆续颁发了5万份各种机械制造许可证,其中40%已获得了约1亿美元的进口外汇额度。1995年伊朗已能制造约34种机械,与此同时,伊朗已逐步禁止进口与之类似的机械,唯有比其先进的机械方可进口。伊朗工业及商业部等部门对进口机械通常都给予优惠外汇汇率和优先进口的待遇。1992年到1995年,伊朗曾大幅度放宽机械进口,但从1996年起因外汇短缺而逐年减少进口,转而积极扩大非石油产品的出口。但对工业发展所需的进口并没有限制,仍给予一定的支持。为帮助纺织业扩充更新设备,1999年成立了特别委员会,投资1亿美元,供进口纺织机械设备。伊朗国内积极营造为发展工业而进口相关机械的良好环境,这为我国很多机械生产企业在伊朗投资建厂创造了条件,我国企业应与伊朗能源开采业、农业发展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应,建立矿山机械、农用机械和城市工程建设所需的动力设备等机械生产企业 ,从而推动我国中档机械技术在伊朗的推广和应用。

(五)旅游业

伊朗拥有数千年文明史,自然地理和古代文明遗产丰富。伊斯兰革命前,国外每年到伊朗旅游都有数百万人次。两伊战争后,伊朗旅游业遭到极大破坏。1979~1994年,国外到伊朗旅游人数年均不足10万人次。从1991年起,政府开始致力发展旅游业,旅游业逐渐复苏,2000年外国游客达到170万,旅游收入10亿美元。“9·11”事件对旅游业造成较大冲击,游客锐减。随着地区安全形势转好,赴伊游客人数稳步回升。2004年共接待入境游客5万余人,主要来自日本、独联体和海湾各国,实现旅游收入5亿美元。伊朗全国有各类旅游组织、旅行社约3000个。德黑兰、伊斯法罕、设拉子、亚兹德、克尔曼、马什哈德是伊主要旅游地区。伊朗政府现在很重视旅游业的发展,伊朗文化遗产和旅游组织主席伊斯法迪尔·拉希姆·玛沙伊说,目前伊朗的旅游收入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未来20年这一数字将以2%的速度增加。伊朗政府也表示要加大旅游业的投入,大力发展旅游业。伊朗驻华大使韦尔迪内贾德表示:“伊朗政府已把发展旅游业定为新的5年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伊朗政府计划在2025年之前,向国内的旅游业投资300亿美元。

(六) 农业

到目前为止,中伊在农业领域开展了如下合作项目:①液体农药杀虫剂项目;②果品包装项目;③水果改良和干果生产项目;④中草药生产和包装项目;⑤蘑菇生产和包装项目;⑥水产品工业改造项目;⑦农产品、副产品深加工项目;⑧蔗渣、稻杆造纸项目⑨土豆改良项目;⑩农业机械化项目。我国应充分发挥在农产品选种、育种及农副产品深加工方面的比较优势,帮助伊朗改良和培育优良农畜渔产品。同时,应鼓励我国相关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到伊朗投资建厂,实行农业经营一体化,即在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的基础上,农业经营企业通过合同或协议的形式,按照生产资料供应、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及销售的顺序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实行农业产前、中、后的一体化经营模式,力求利用伊朗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拓展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新的成长空间,满足当地对精加工及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要求。

三、结论

投资行业的选择以比较优势理论为指导,对能源的投资仍然是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在伊朗投资的重点。对伊朗的制造业直接投资进行重点扶持和政策引导,尤其是投资加工装配型的制造业部门,如机械加工、轻工纺织、化学工业、家用电器等制造业领域,我国应该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扩大对外投资规模,并逐步由劳动密集型产业投资为主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投资为主过渡。

参考文献:

1王学军,王沛英.跨国投资理论与我国企业跨国投资[J].《山东经济》,2001(2);6—9

2 李小建. 《公司地理论》[M].科学出版社,1999年

3 安维华.伊朗伊斯兰革命后的经济政策[J].世界经济,1995(12):55

4安维华.伊朗伊斯兰革命后的经济政策[J].世界经济,1995(12):55

5 张刚,刘克雨.伊朗局势变化及石油工业发展动向分析[J ].国际石油经济.2003(9):37

6伊朗的石油天然气工业. http ://

7杨雪蕾.美报报道伊朗经济迫切需要改革。《参考资料》,2002年7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