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生态园林设计论文

生态园林设计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07 15:05:4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生态园林设计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生态园林设计论文

篇(1)

1.1植物层次性搭配

在进行植物的配置时,注重植物的不同色彩和层次,可以大大提高生态园林的艺术气息,促进生态园林观赏价值不断提高。一般采用不同花色、叶色和高度的植物进行搭配,以体现植物色彩、分层的拼花艺术,保证生态园林景观丰富多彩。例如,黄色的金叶女贞和银杏,红色的红叶李,白色的梨花,冬季的腊梅,下层种植茶花、毛娟、茉莉和月季等,在最下层配置兰花、草本碎花等,可以很好的保持生态园林的景观,使生态园林一年四季富有生机和活力。

1.2植物花叶搭配

在物种的不同品种中,有一类叶色和形态都很漂亮、多变的观赏性植物,因此,在进行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时,一定要将观赏花和观赏叶植物相结合,以保证生态园林的景观价值,促进生态园林经济效益不断增长,确保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例如,夏季是绿色、秋季变黄色的银杏,夏季为绿色、秋季变红色的红枫,与月季、桂花等搭配在一起,可以大大延长生态园林的观赏期,提高生态园林的景观价值。

1.3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搭配

材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高度与开花时节等各不一样,将它们搭配在一起,可以有效改善生态园林的绿色景观,使生态园林更加生动、活泼。例如,樱花和、木绣球和美人蕉种植在一起,玉兰、海棠、桂花和牡丹相结合,可以使植物在形态、色泽、寿命等方面保持协调,促进生态系统平衡发展。另外,根据生态园林的规模和设计要求,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水源,尽可能种植本地植物,避免植物长途运输造成植物死亡和气候不适等情况,确保整个生态园林设计的均衡性。

2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根据植物的生长特性进行配置,避免景观单一、死板等情况出现;二是根据生态园林的规模,合理利用绿地,提高绿色植物的利用效率,遵循生态原则、植物生长原则等进行配置,保证生态园林景观的层次性、色彩性和多样性,以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促进生态系统平衡发展;三是如果出现虫害情况,尽可能采用无污染的方法进行治理,避免土壤受到过多污染,确保植物的正常生长;四是选择本地植物时,尽可能就近运输,避免外来物种给本地植物带来侵害,提高植物的存活率,降低生态园林的建设成本;五是在生态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过程中,预留部分面积的绿色草坪,便于人们休憩,提高生态园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人、经济和自然和谐共处;六是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搭配,要尽量与本地的人文、地方特色相结合,以体现城市地域文化特点,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提升生态园林的品位和景观价值,给城市绿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3结语

篇(2)

论文摘要 阐述了生态园林的概念,从生态学的角度提出在不同的生态园林空间中,无论是以植物为主景,或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共同构成主景,在植物配置上都要注重它的原则、配置方式、艺术手法、植物种类的选择,并论述了关于生态型造景产生的效益,以期为生态园林建设提供参考。

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创造出了高度的社会文明,促进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而人们在享受丰富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同时,却不得不面临全球环境的恶化、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自然灾害等威胁人类生存的严峻现实。这时人们逐步认识到生态环境失调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人类的生存需要一个优美、舒适、协调稳定、具有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生态园林的产生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最高层次的体现,是顺应时展及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

1 生态园林的概念

生态园林是对传统园林的继承和发展,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科学的植物群落,达到生态美和艺术美的完美结合。应用系统工程发展和建设园林,使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实现良性循环,为人类创造清洁、优美的生活环境。从我国生态园林概念的产生和表述可以看出,生态园林至少应包含3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具有观赏性,能够美化环境,为城市人们提供游览、休憩的娱乐场所;二是具有改善环境的生态作用,通过植物的光合、蒸腾、吸收作用,调节小气候,防风降尘,减轻噪音,吸收并转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和水体,维护生态环境;三是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合理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

2 生态园林的设计原则

2.1 统一的原则

植物景观设计时,植物的种类、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显示多样性,但又要使它们围绕共同的主题,保持统一感,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2.2 景观性原则

应表现出植物群落的美感,体现出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和谐。这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植物材料的观赏特性,并对整个群落的效果有整体把握,根据美学原理和人们对群落的观赏要求合理配置,同时对所营造的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和季节景观有较强的预见性,创造“四季景观”提高观赏价值。

2.3 生态位原则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反映了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城市园林绿地设计和建设中,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物种间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以利于物种间互相补充,既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又能形成优美的景观。根据不同地域环境的特点和人们的要求,种植不同的植物群落类型,如在医院、疗养院应选择具有杀菌和保健功能的种类作为重点;街道绿化要选择易成活、对水土肥要求不高、耐修剪、抗烟尘、树干挺直、枝叶茂盛、生长迅速而健壮的树等。

3 生态园林的植物配置方式

3.1 观花和观叶植物相结合

观赏花木中有一类叶色漂亮、多变的植物如叶色紫红的红叶李、红枫,秋季变红叶的槭树类、变黄叶的银杏等均很漂亮,与观花植物组合可延长观赏期,同时这些观叶树也可作为主景放在显要位置上。常绿树种也有不同程度的观赏效果,如淡绿色的柳树、草坪,浅绿色的梧桐,深绿色的香樟,暗绿色的油松、云杉等,选择色度对比大的种类进行搭配效果更好。

3.2 注意层次

分层配置、色彩搭配是拼花艺术的重要方式。不同的叶色、花色,不同高度的植物搭配,使色彩和层次更加丰富。

3.3 配置植物要有明显的季节性

利用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和季节景相创造“四季景观”,使游人感到大自然的生机及其变化。总的配置效果应是三季有花、四季有绿,即所谓“春意早临花争艳,夏季浓苍不萧条”的设计原则。在树木配置中,常绿的比例占1/4~1/3较合适,枝叶茂盛的比枝叶少的效果好,阔叶树比针叶树效果好,乔灌木搭配的比只种乔木或灌木的效果好,有草坪的比无草坪的效果好,多样种植物比纯林效果好。

3.4 适当补充草本花卉以弥补木本花卉的不足

如木绣球前可植美人蕉,樱花树下配万寿菊和堰柏,可达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效果。园林植物配置应在色泽、花型、树冠形状和高度、植物寿命和生长势等方面相互协调。同时,还应考虑到每个组合内部植物构成的比例及这种结构本身与游览路线的关系。设计每个组合还应考虑周围裸露的地面、草坪、水池、地表等几个组合之间的关系。

4 生态园林植物种类的选择

植物具有生命,不同的园林植物具有不同的生态和形态特征。进行植物配置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使植物正常生长,充分发挥其观赏特性。选择植物时应注意:以乡土树种为主搭配部分已适应本地区环境的外来树种;考虑植物的景观性,是否符合人们的审美需要;应根据各个地区环境保护的实际需要,配置适宜的树木;要根据绿地性质进行配置。如设计烈士陵园绿化时,宜选择松柏类,给人以庄重的感觉;在幼儿园绿化设计,选择色彩丰富的树木,带来活泼气氛;考虑植物的经济效果。另外,还要注意选择无毒、无刺、少花粉、无飞絮的树木。

5 生态园林设计植物配置时应注意的问题

5.1 关于植物群落

每一种植物群落应有一定的规模和面积,并具有一定的层次来表现群落的种类组成、规范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保证群落的发育和稳定状态。群落中组合不是简单的乔、灌、藤本、地被的组合,应从自然界或城市原有的较稳定的植物群落中去寻找生长健康、稳定的组合,在此基础上结合生态学和园林美学原理建立适合城市生态系统的人工植物群落。

5.2 遵从互惠共生原理,协调植物之间的关系

互惠共生即2个物种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相互依存,双方获利。如兰科植物、云杉、桦木、雪松、核桃等植物与菌根具有共生关系;一些植物种的分泌物对另一些植物的生长发育是有利的,如接骨木对云杉根的分布有利,皂荚、白蜡等在一起生长时,互相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另一些植物的分泌物则对其他植物的生长不利,如苹果、松树与云杉、白桦与松树等都不宜种在一起。可见,在配置植物种类时,也必须考虑到这一因素。

5.3 植物配置应突出地方特色

由于所处的各个城市规模不一样,经济发展不平衡,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历史文脉、地域文化差异很大,城市绿化要因地制宜。城市园林设计时要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融合地方文化特色;只有把握历史文脉,体现地域文化特色,体现地方风格才能提高园林绿化的品位。城市中空气污染、土壤理化性能差等因素不利于园林植物的生长,所以在选择植物时应以适应性较强的乡土树为主,大量的乡土树种不仅能较快地产生生态效益,而且能体现地方特色。

6 生态园林产生的效益

6.1 生态效益

城市绿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是通过园林植物的生态效益来实现的。最终效果取决于绿化面积,植物群落增加了单位面积上的植物层次与数量,所以单位面积上的叶面积指数高,光合能力增强,对生态系统的作用比单层树木大,如乔灌草结合的群落产生生态效益比草坪高4倍。植物群落结构复杂,稳定性强,防风、防尘、降低噪音、吸收有害气体也明显增强,因此在有限的城市绿地中建立尽可能多的植物群落是改善城市环境,发展生态园林的必由之路。

6.2 社会效益

生态园林的社会效益,不仅是开展各项有益的社会文体活动,以吸引游客为主,更重要的是按生态园林绿地的观点,把园林办成人们走向自然的第一课堂,以其独特的教育方式,启示人们应与自然和谐共处,尊重自然的客观规律。创建知识型植物群落,激发人们探索自然的奥秘;组建保健型植物群落,让人们同植物和睦相处;生产型植物群落告诉人们绿色植物是生存之本;观赏植物群落将激发人们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住宅附近成片的植物群落,有助于消除人们的身心疲劳和精神压抑,以及培养儿童、青少年的公益观念。通过日常对自然界的荣枯(生长、开花、凋谢、季节变换)和生命活动(鸟类、小动物等动物)的接触,还可以促进孩子们的自觉性、创造力、想像力以及热爱生活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人类的生活、生产离不开绿色植物,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也是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所以生态园林应是人类模拟大自然的缩影,园林不单是游憩场所,而应是人类得诸自然、还诸自然的一块人工植物群落。

6.3 经济效益

现在植物的养护手段浪费财务、时间和人力,又会污染环境。稳定的植物群落具有自我维护和调节能力,可以将树叶转变为植物营养的原料,变废为宝,减少不必要的养护管理工作。建立深根与浅根、落叶与常绿、针叶与阔叶等混交类型的植物群落,使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能够充分利用各种生态因子,既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又可防止病虫害,如松栎混交可互相抵御松毛虫,可从根本上降低管理费用。另外,园林植物具有多种经济价值,园林经济效益应从目前第三产业收入向开发园林植物自身资源转化。

7 结语

生态园林的植物配置离不开生态学和美学,园林本身就是多元的学科,涉及许多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因此,生态园林设计要与农业、林业等行业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生态园林设计不能是绿色植物的堆积,不能是简单的返璞归真,而是在各生态群落的审美基础上的艺术配置,是园林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因此,要继续认真学习研究中外园林的精髓,把生态学理论与园林景观艺术相结合在一起,创造一个生态协调稳定、景观优美的环境,极大地丰富和调节人们的精神生活。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园林景观;生态设计;途径

1、前言

社会的发展总是在建立在一定的能源、环境的基础上,因此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就是环境的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这与人们所追求的和谐、自然的绿色生活、绿色发展相违背。于是绿色和谐发展,生态设计的理念就应运而生,已形成了强进有力的发展趋势。

2、园林景观生态设计遵循原则

园林景观景观设计大致遵循四大原则:①生态、和谐统一原则;②经济适用原则;③因地制宜原则;④以人文本的原则,具体介绍如下:

2.1生态和谐统一

这是园林景观设计原则的核心,每一个环节都是建立在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园林景观在设计时,会有不同的景物参与,在线条、比例及色彩上回呈现出多样性,这时就需要对其进行和谐、统一的设计,避免出现杂乱无章或过度单调等现象。要保障设计出的园林景观既能呈现出生动活泼的一面,同时又能营造出景观层次感

2.2经济适用

园林景观的设计的主要目的让人们更加贴近自然,身心愉悦放松的场所,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更多追求的应该是以最小的经济投入设计出更加舒适、更加漂亮的园林。但经济化,并不意味着过度减少资本投入,偷工减料,应该是用最少的钱购进性价比最高的绿色材料,进而实现经济适用需求。

2.3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的原则也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园林景观的设计要建立在当地生态、人文背景的基础上,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当地人们需求的生态园林景观。

2.4以人为本的原则

园林景观的设计是源于人们的需求,最终亦是服务于民的,因此园林景观生态设计是为民服务为宗旨的。在进行园林景观的设计是要全面考虑各色的人的不同需求,尽可能的满足全民需求。

3.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途径

3.1减少不必要的植被、建筑破坏。生态园林景观是遵循生态平衡的原则设计的,在进行园林设计时,应对园林中原有的植被及历史建筑进行详细观察。如果这些植被不影响园林景观设计的总体布局,则可将这些植被和历史建筑进行保存。这样即实现了资源的重新利用,避免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同时也节约的成本投入,一举两得。3.2实现植被间的和谐、优化。参与园林景观设计的植被是多样化的,因此在进行园林景观的设计时要对相关的植被进行专业性的研究,避免将相克的植被生物种植在一起。尽量实现植被间的和谐,植被与植被之间是互助共生的,这样不仅能保障植被的茁长健康成长,同时也实现了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3.3生物多样性、稳定性的管理规划园林景观实际上相当于一个生态圈的缩影,要实现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化,就要保障园林中生物的多样性,群落的稳定性。在传统的园林景观设计时,由于过分追求植被的长青这一错误理念,使得引入大量长青植被,但由于这种模式打破了生态圈追求的群落多样性,植被相生相克,共同维持环境稳定、共同发展的自然定律,从而使得这些耗费大量资金的植被不能适应环境的需求而逐渐凋亡。因此在进行园林景观生态化设计时,必要要保证生物多样性,群落多样性,尽可能模拟出适应自然生态环境需求的园林景观,这样才能保障园林景观能有效抵御外界环境的干扰、破坏,既能满足人们对生态园林景观的需求,又实现了园林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4、结束语

当前形势下,园林景观的生态化设计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潮流,因此适应发展需求,遵循生态化园林景观设计的四大原则,才能设计创造出既能满足人们精神需求,又能实现生态的和谐、平衡的园林,才能创造出欣欣向荣的园林景观发展景象。

参考文献:

[1]张平.生态性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探讨[J].2014.24:92-93.

[2]赵兴明.生态理念下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5.06:163-164.

[3]牛春霞.关于园林景观设计的探究[A].太原市中小企业工程技术人才发展促进会.工程论文发展集[C].太原市中小企业工程技术人才发展促进会2015:01.

篇(4)

关键词:园林植物;石蒜;综合评价;依据和规范

在城市园林绿地构建中,园林植物及其应用是主要因素,园林植物景观质量直接关系到园林绿地的整体景观质量[1]。近些年来随着植物造景和生态园林等的提出与实践[2],更加强调了园林植物景观的重要地位,为更好地发挥园林植物的作用,在园林绿地建设前的方案评估和建成以后的经营管理中有必要进行园林植物景观评价,以及在新品种园林植物开发、应用前对其在园林中进行综合评价,以减少盲目投资与开发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有关研究甚少,多数集中在从美学的角度对园林植物景观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而且至今尚未形成一种公认的方法和指标体系,这对新品种园林植物的应用将无法有统一的评价依据,势必将影响新型园林植物的开发与应用,因此值得进一步探讨。

本文根据园林植物应用到园林景观中各方面的要素研究与分析,对比以往常用的景观评价方法,探讨一种新的适合于新型园林植物应用评价方法,建立感性与理性两大指标体系,对园林植物进行全面而规范的综合评价,并通过一种新的园林地被为实例说明该评价方法的应用价值与前景。

1 新型园林植物应用综合评价模型与方法

在所选择的评价指标中,其重要性是不一致的,可采用权重系数反映各指标的重要程度[3]。其权重系数在充分借鉴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广泛征询江西农业大学园林与技术学院专家、教授的意见,并结合各大园林公司一线工程师、设计师及高级技工的实践经验提出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及评价指标,通过建立指标体系及其权重确定,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法)构造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按感性、理性划分两大类,分别进行评定,如表(1)所示。所有指标分为两大类,三原则分别为生态原则、美学原则、经济原则。其中生态原则、经济原则为理性指标,美学原则为感性指标。

1.1 生态原则

包括覆盖率、生物量、植物生长势、净化空气、拮抗、他感作用、植物褪化变异、生物入侵性、抗病虫害性、抗寒、热能力、土壤肥力要求、繁殖能力强弱、果实、种子污染性等单项指标。

1.2 经济原则

主要从园林工程中所需种植成本、养护成本、清除成本、附加经济价值(花、茎、果、根)四方面进行评价。

1.3 美学原则

从景观美感度上划分,主要以个人感官为主,主观因素影响。主要指标有:植物季相变化、植物叶(包括叶形、叶色等)、植物花(花型、花色、花期)、植物茎(茎型、茎色)、植物根(根型)、植物与硬质景观协调性、植物空间多样性、植物与整体环境和谐性、植物与生态的和谐性、植物观赏特性(包括植物器官的奇特性、株型等)。

每次评价一种新型植物必须选取两种以上(越多越准确)已经在园林景观中应用的同类型的园林植物为对照同时打分,如果该植物的总分值高于对照平均值的30%以上则为优秀的园林植物,很有发展空间。而高于30%则可应用于园林之中。低于对照平均值则为不宜应用于园林植物,应该慎重应用,如低于20%则不应应用于园林之中。

2 实例应用

石蒜属为石蒜科鳞苔类植物,其地下部分为褐色膜质皮包裹的鳞茎,鳞茎近球形或卵形,皮褐色或黑褐色;叶于秋季花谢后或早春萌发,带状或狭剑状,长短大小不一,花色有红色系、黄色系、白色系,还有各色相间的复杂系;花型有奇特的水鬼蕉状,雅致的百合喇叭状;花被裂片有强烈被缩反卷的,也有平展的;有的石蒜适合做切花,有的适合做地被[4]。石蒜属植物具有较为一致且独特的性状特征及生长习性,花时不见叶,有叶不开花,花都开在夏秋季节。石蒜属植物鳞茎有毒性,性甘温,《闽东本草》载“本品内服可清热、解毒、散结、消肿。可提取药用成分,已被医学界广泛认可[5]。因此,石蒜又被称为“中国郁金香”。作为地被植物,石蒜属耐荫、耐旱、少病虫害、易繁殖、生命力强、管理粗放、适应性强、野生资源丰富,可很好地应用到园林景观当中。

现以石蒜为例,对照已广泛应用于园林中耐荫地被植物麦冬、葱兰进行NOPE评价。

美学原则内各指标打分人员共60人,分别为江西农业大学非园林类专业本科在读生20人,普通市民20人,园林专业学生、研究生20人(其中本科生7人,研究生13人)。集中1天下午14:30~17:00进行评分,评分媒体为照片,照片为4个季节中旬上午此3种植物生长良好的状态下,采集拍摄,拍摄高度1.4m,焦距保持不变,光圈不低于8,分别拍100张,在从中选取效果较好的40张进行评定打分(其中都包含有花状态下的照片)。照片集中用投影仪放映,5秒钟1张。评分者打分得分乘以权重,相加后求平均。

经济原则,则由九江市中堂生态园林有限公司工程师、设计师、园艺师共计20人打分,得分乘以权重,相加后求平均。

生态原则,由江西农业大学园林学院专家、教授讨论后给出评分,乘以权重,得出平均分。表(2)为统计后各评委打出分的平均分。

3 结果

由于综合考虑了园林植物应用于园林中的影响因子,采用客观的定量指标与主观评判相结合的方法,最终得出石蒜属植物确实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其美学原则指标占27%;经济原则指标占19%;生态原则指标占35%;其中整个生态原则占43%,将近一半,充分体现了建设生态园林的重要性,也十分符合各城市园林发展的趋势。在一种新型园林植物应用到园林中之前先用NOPE评价方法进行预先的评价,可判断新品种的优劣,这对于发展城市园林绿化有很大实践意义。将减少大量的盲目应用园林植物的浪费,此种方法也将对园林施工和园林设计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王小德,卢山,方金凤等.地市园林绿化特色性研究「J.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0(2)

2 上海市绿化委员会,生态园林论文续集「M.园林,1993,(增刊):28-42

3 唐东芹,杨学军,许东新等.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1(4)

篇(5)

关键词:景观设计 美观 生态平衡 植物

景观设计的主要目标是美观。所有景观都应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和精神上的娱悦。在追求生态平衡的现念下,景观设计中的美观必须与生态保持平衡。既要景观美化,也要生态平衡,这是景观设计中的完美主义。

一、遵守“生态平衡”原则,合理布局园林及水景

生态平衡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原则。近年来,我国不少城市打破了过去为景观而景观,为美化而美化的传统理念,开始景观设计的同时进行生态维护的探索。如北京、天津、南京、深圳等大、中城市,在布局景观、美化城市的同时,努力使郊区的绿地树木渗透到城市,结合实际保留林地和绿草面积,基本上实现了景观设计中的美观与生态保护相对平衡。

在生态园林的建设中,正确处理绿地系统的结构与布局形式、自然地形地貌、河湖水系的协调关系,是景观设计所致力探求的目标。我们所有设计者,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必须着眼于整个城市生态环境,合理布局各种景致,使城市绿地不仅围绕在城市四周,而且把自然引入城市之中,以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

景观设计与生态平衡也要求因地制宜。水资源丰富地区,可发挥水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天然水系湖泊,营造天人合一的“水景住宅”;而缺水及气候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大可不必发扬“人定胜天”的精神而造景,破坏我们的生存空间。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水景喷泉所有的环境景观用水,都是利用污水处理厂提供的高品质再生水,以满足园区内的浇灌用水、道路喷洒、景观喷泉用水等要求。

二、遵循“生态位”规则,搞好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

植物文化是城市园林精神内涵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植物是景观中重要的造景元素之一,通过景观设计将不同植物合理配置,达到科学与艺术价值相结合。而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园林观赏效果和艺术水平。如果不注意花色、花期、叶色、树形的搭配,随便栽上几株就显得杂乱无章,景色大为逊色。再者,园林植物品种丰富,形形,有的种类在一年中仅一次特别有效,或者在开花期、或者在结果期。

值得一提的是,在城市景观植物配置中,可以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差异来配置植物。如长沙植物园的槭树、杜鹃园就是这样配置的――槭树树干直立高大、根深叶茂,可吸收群落上层较强的直射光和较深层土壤中的矿质养分;杜鹃是林下灌木,只吸收林下较弱的散射光和较浅层土中的矿质养分,较好地利用槭树林下的荫生环境;两类植物在个体大小、根系深浅、养分需求和物候期方面有效差异较大,按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分异进行配置,既可避免种间竞争,又可充分利用光和养分等环境资源,保证了群落和景观的稳定性。尤其是在特定的城市生态环境条件下,应将抗污吸污、抗旱耐寒,耐贫瘠、抗病虫害、耐粗放管理等作为植物选择的标准。如在南京的园林绿化植物中,槭树、马尾松等生长状况不良,不宜大面积种植;而水杉、池杉、落羽杉、女贞、广玉兰、棕榈等适应性好、长势优良,可以作为绿化的主要种类[2]。

在搞好生态平衡的基础上,我们再将美学原则应用到实际中。如运用节奏与韵律,统一与微差,对比与协调等美学原则,采用有障有敞、有透有漏,有疏有密、有张有弛等手法造景,富有季相色彩,给人以美的享受。如上海外滩南京路――九江路以市花白玉兰花为主调,林下种红杜鹃,红装素裹,相映成趣;北京东路――南京路,用草花、绿篱、草皮组成形似“浪花”和“如意”的大图案,色彩醒目;四平路两侧由广玉兰、银杏、美人蕉组成有节奏变化的绿带,上海九亭绿化示范园中,规划了由广玉兰、红叶李、银杏、红运玉兰和茅白杜鹃,八角金盘组成的绿带,形成“步移景换”的流动画面。

三、遵循“合理性”原则,正确处理生态互联关系

生态互联,是指生态与其内部的各元素以及外部环境之间的关联。这种关联的运用和处理,表现在景观设计的全过程中。

首先,是景观与外部系统的关系。如城市滨水地带的规划和景观设计,一直是近年来的热点。滨水区设计的一个最重要特征,在于它是复杂的综合问题,涉及多个领域。作为城市中人类活动与自然过程共同作用最为强烈的地带之一,河流和滨水区在城市中的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中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如水利、交通运输、游憩以及生态功能等等。因此滨水工程就涉及航运、河道治理、水源储备与供应、调洪排涝、植被及动物栖息地保护、水质、能源、城市安全以及建筑和城市设计等多方面的内容[3]。

其次,是景观内部各个元素之间的生态关系,即水平生态过程。来自大气的雨、雾,经过丛林的截流、涵养,成为终年不断的细流,最先被引入村中人所共饮的蓄水池;再流经家家户户前的洗涤池,汇入塞中和旁边的池塘,那里是耕牛沐浴和养鱼的场地,最后富含养分的水流,被引入下方的层层梯田,灌溉着他们的主要作物――水稻。这种水平生态过程,包括水流、物种流、营养流与景观空间格局的关系,正是景观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再次,是景观元素内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如丛林作为一个森林生态系统,水塘作为一个水域生态系统,梯田本身作为一个农田系统,其内部结构与物质和能量流的关系,这是一种在系统边界明确情况下的垂直生态关系,其结构是食物链和营养阶,功能是物质和能量流动,这是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在景观设计中必须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 王立波《植物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 李池沅“植物造园与生态设计”城市规划汇刊 1997No4

篇(6)

关键词:节约型;园林绿化;养护管理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of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city garden green become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constructing economical society. Is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 friendly and resource saving and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important reflected, no matter from social, cultural, or human in the botanical garden construction in the fully reflect. Second, the ecological value is not the least important aspect. In this paper the intensiv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s a starting point, the thesis discusses the greening,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in cost-saving measures on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point of view.

Keywords: saving; Landscape; Maintenanc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节约型园林绿化”,通俗来讲便是园林绿化的“四个最少政策”, 用地少、用水少、投资少以及对周边环境干扰少的一种新型绿化模式。广义上讲,城市园林绿化是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绿化,是建设节约型生态化城市的绿化。在城市扩展与耕地保护、水资源短缺等环境承载力日渐下降、矛盾日益突出的现阶段,社会发展选择了“节约型园林绿化”成为必然。

一、资源合理利用,保护措施到位。

目前,伴随着资源的不断匮乏与环境破坏的加剧,建设和谐社会的口号愈发响亮,特别是城市高速发展所造成的水土不断流失、空气污染、沙漠化等问题的程度日益严俊化,这些方面的恶化不得不使我国尽快着手缓解土地资源的压力。因此,园林建设部门提出了所谓的“节地型园林绿化”,以进行园林绿化资源的综合利用及保护。

土地合理绿化措施

首先从土地方面着手进行,为了能够更好地解决人与地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改善气候的恶劣化,大力倡导在对原有土地利用的基础上,推进墙面绿化、房顶绿化、垂直绿化以及立体绿化。这样做一方面扩大了绿化的面积,另一方面也对绿化占地量进行切实有效地控制,节制了绿化与土地之间现有的矛盾,使宝贵而有限的土地资源在园林绿化中产生最大的环境和生态效益。

(二)加强隐性分散空间利用

其次需完善和加强的是对城市里一些分散的空间进行整合使用,如城市的街角、马路周边、立交桥底等隐性空间,进行合理的植被栽种,完善绿化。这样既可美化城市,也可增加城市绿化面。

(三)完善绿化制度

在园林的绿化中,相关管理制度的制定有着必要作用。严格的制度是确保城市绿化不被破坏的重要举措。在管理与保护范围上,应着力放在城市的广场、公园、小区和绿化林地上,对擅用绿地者、对绿地性质改变者和对绿地用途改变者进行坚决惩处,并且严格控制城市绿地面积的总量。在对待城市绿地和绿化管理的问题上,切实遵循法律程序办事,制定和落实《城市绿地管理条例》,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有关城市绿地建设的监督制度,以防止绿化成果遭到破坏。对于已经完成的绿化工程,必须按照工程的标准进行审核,以保证其地域性的绿化达到

要求。

二、实行节水保绿,合理灌溉配置。

水乃生命之源,园林绿化的前提是首先要确保水资源合理而充分的利用。对于城市里较大面积的绿化,无疑对水的需求会更大,特别是在少雨季节,气候干旱,为了保证绿化植物的正常生长,必须要使用大量水来进行浇灌。然而对浇灌方式的选择,会直接影响水资源的节约与浪费,一般在城市当中都会以自来水的形式进行合理浇灌,但是这种方式要投入相当大的人力和物力,而且从节能的角度来说,这也不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所以建设节能节水型的城市园林是必要的,依照科学发展观的指示,我们必须要对水资源合理利用,从而节约水资源。另外,节约用水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也具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城市的发展中,应进行园林灌溉技术上的改进,通过不断推进建设节约型园林的步伐,来寻求合理的灌溉方式,目前在节能意识的推动下,以出现多种节能灌溉的方式,如滴灌的方式、喷灌的方式、以及埋灌的方式……这些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完善和推动了灌溉途径,趋向环保理念发展,出现越来越多的园林在不同的绿化带,采取了不同的灌溉方式,防止了水资源出现不必要的浪费。举例:比如对处在开花期的植物,可采取了滴灌的方式,这样做既确保了水分供给,同时又能使花朵不会受损。因此,通过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才能在不断的实践中探索出不同的问题解决方法,达到有效的对水资源进行利用和保护,通过科学灌溉、精准灌溉,来实现对绿地有效的管理。

三、加强利用绿化资源,优化持续发展步伐

伴随着在城市当中绿化面积的不断加大,对园林绿化有效地养护,也需要着力进行。四季更替,园林内部也会产生大量的垃圾。植物的剪枝、草坪中的枯草、树木的落叶都需要及时的进行清理和维护。这些废物的产生增长了园林内部的环境压力。现阶段,处理这些垃圾的方式一般都是集中填埋,这样地清理方式,对城市的发展和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压力都会不断加大,导致恶化程度不断加剧,各方面的矛盾不断激化,对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形成了巨大的冲击。这样的一个恶性循环链也绝不是建设绿色、和谐、可持续型社会所倡导的,可以说是背道而驰。为此,对垃圾的合理利用也是促成节约型园林的重要手段,在对待枯枝残叶的问题上,相关环境部门进行了必要有效的方法来进行处理。他们把大量的散落树叶和干枯的草叶集中到一起,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发酵堆肥,这样的做法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垃圾废物得到了循环的利用,既减少了环境污染,更重要的是这些生物肥料再对园林树木花草使用,促进了植被的茂盛与繁荣。长时间下去,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循环系统,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都很显著。与此同时,建设节约型园林还要从管理层面入手,培养和实施大批管理人才,加强这些技术型和管理人才的素质,能够在园林护理方面,减少因为盲目修剪与浇水施肥形成的浪费。,提高园林的植被生长条件,因此多对园林进行管理宣传,加强公共管理意识有着必要的作用。

四、做好园林设计施工.营造完善

要同时实现园林的节约性能与绿化性能,其绿化施工环节相当的重要,也就是说,在园林的设计上,要强有力的进行植被覆盖,以及对栽植方法做到有效的策划,按照设计的要求进行植物的合理布局,其次要利用技术手段,对植物的栽种成活率进行控制,这样对植被及时发挥其绿化美化的作用有着必要的保证。所以,园林在绿化上设计的重要性便彰显出来,因此节约型园林形成的关键与设计的合理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决定了,在园林设计时,必须严格的以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尽可能的使设计理念达到理想化,自然在切实彰显设计理念的同时,也应当发挥园林的主观能动性与超前的意识,采取现实情况与设计方案的有效结合,将施工中的诸环节以最佳状态体现出来。做到科学方式植被栽种,按照环境与气候进行选适合适宜的植被选择,努力把握好园林内部的建设管理,为后期园林养护和管理进行有利条件的创造,这对园林绿化的施工与养护管理实现双向结合,都具备着重要作用。总之,节约型城市园林的绿化建设,符合了科学发展观要求,体现了资源节约型社会与环境型社会的客观建设形态,为城市发展中需要长期进行的的发展方向,也是生态园林型城市创建的必然要求。

结束语:

通过对节约型园林的绿化养护管理探究,可以看出,节约型园林在城市环境绿化方面起着重要的改善调节作用,为城市美化的各个环节普及了环保的理念,同时也倡导了公益理念,为可持续的经济建设发展,起到推动的效果。更需要在今后的园林绿化工程中进行优化和普及。

参考文献:

[1].俞孔坚 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地理论与实践 [期刊论文] -风景园林2007(01)

[2].罗春柳.曾满香.张国峰 浅谈园林树木的养护方法 [期刊论文] -科技与生活2011(14)

篇(7)

摘要:社会的进步使人们在精神享受上的追求愈发高涨,所以园林师的设计水平要求程度也会越来越高,甚至于园林师们要苦思冥想地将园林中各景观要素进行反复地推敲琢磨,在功能要求得到实现放在第一位的前提下,完成更优秀的艺术设计,从而更全面地将园林的社会、生态、经济三大效益表现出来。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

引言:

由于人类文明不断进步、发展推动着景观艺术成为一门更加被重视的集社会、人文、科学为一体的综合学科。时代的社会经济、历史、人类文明和大众审美的是通过景观来综合地体现出来的,为了更好地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的质量是景观设计的目的,人们生存空间更高的层次感和方位感需要它来为提供。如何有效解决好人类和周围的大自然环境协调关系,创造将自然、历史、人文、科学于融为一个整体的生态景观呢?其中最重要的是对其进行有效果的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策划与设计。

1.园林景观设计原则

怎么样才能够更加充分体现地方特色?景观设计要求能更全面地体现地方独有的自然特色。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导致各地的自然区域和文化地域的特征相差度很高,这些特点在设计住区景观时要重点把握,更好地制造出融入地方特色的景观与环境,同时区内的地形地貌特点也必须得到最大限度地利用,使得塑造出的景观空间更富有创新性和特点。自然环境是景观绿化是自然环境的基石,在住区规划中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地貌、山水环境、气候特征,对地势的利用、水系的改造、树木的保留,要因势利导,创造具有特色的环境空间。住区周围环境背景将是景观设计过程中的有利因素,或是借景远山,或是引水入区,营造富有山水化的自然住区。景观设计应与建筑设计有机结合。

1.1 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有机结合

景观设计风格应该基于建筑的风格,考虑到建筑的特色是景观设计风格的取向前提。如具有民族与地方色彩的住区,建筑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和语汇,“自然天成”、“依山就势”、“随高就低”的艺术效果将是景观设计应该达到的目标;如某房地产开发的深圳“第五园”,第五园的原创现代中式住宅,打造前所未有的将现代中式住宅院落前所未有地打造出来,现代人的生活里面也出现了天井,前庭与后院,在整体规划设计上,利用现代手法将中式传统住宅形式更好地表现出来,,这种现代中式居住观体现出了项目对人文自然的追求,一种古老朴实典雅而又不失现代的亲切感通过整个项目表现在人们眼前。

1.2 强化中心、创造层次感和围合感

住区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重点是中心景观的强化;如何评价住区环境设计的好坏,层次感将是一个重要标准。住区景观设计在提供不同级别私密空间的同时,应该赋予各层次间有一个平缓的过渡。使得住区中具有细致的公私动静变化细致,将空间氛围努力营造成“围而不闭,疏而不透”

1.3 人性化的设计原则

人性化的设计原则,在外部空间景观设计中,其表现为满足居民的心理需求,如果将外部空间景观环境制造成具有温暖居住气息的家园,将会使居民感到不断上升的安全感,温馨及舒适,会产生强烈的归属感,才能被越来越多的居民所认可。人性化设计原则即是要设身处地为居民思考,设身处地为居民准备。这对整个住宅区进行朝向和风向的分析是设计开始之前的准备,这样能够更好地联系好住宅区的风道。向阳面和背阳面的处理才是景观规划阶段必须研究考虑的问题,往往在冬天时给人们提供给温暖足够的日照,而在相对的遮阳又是人们所必须得,娱乐交流娱乐放松场所也是人性化追求中必须提供的。

1.4 景观的自然生态原则

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必须尊重保护自然生态资源,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基地的原生态山水地形、树木花草、及大自然中的阳光、空气、气候因素等都必须得到更好地使用,设计者要追求更好地布局、更完美得设计,来创造出出与自然更为贴切的绿色居住景观环境。艺术设计景观的基本成分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软质的东西,如树木、水体、和风、细雨、阳光、天空;另一类是硬质的东西,如铺地、墙体、栏杆、景观构筑。软质的东西称软质景观,通常是自然的;硬质的东西,通常人造的东西都是硬质景观。当然也有例外,如山体就是硬质的,但它是自然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精神生活随着社会的发展标准也在不断提高。相应的,园林设计师要也要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因为园林景观正在成为人类现代社会生活的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2.软质景观的艺术设计

2.1 园林植物

植物造型通常都能在设计过程中起到巨大作用。根据植物造景的定义“利用乔木、灌木、藤木、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并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植物造景区由于植物特有的生命特征使它在造景上具有根本的特点,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所以对植物能否达到预期的体量、季节变化、生态速度要深入细致考虑,同时结合植物栽植地、小气候、干扰等多因素的考虑。以成活率达标为基准,为了形成疏林与密林、天际线与林缘线优美、植物群落搭配美观的园林景观往往利用植物造景艺术的原理,而且伴随着生态园林建设的深入和发展以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生态上的景观、文化上的景观也被赋予在植物景观上,甚至赋予更深更广的含义。

2.2 水体

水体有动水和静水之分。动水包括喷泉、瀑布、溪涧等,静水包括潭、湖等。现代景观中被普遍应用的应该为喷泉。喷泉可利用光、声、形、色等产生视觉、听觉、触觉等艺术感受,大自然的水的气息也能在城市里让人们体会到。尽管如此,人工的痕迹始终不可避免地展现出来。如果能将人工与自然巧妙结合,那一定会早现另一种境界。

3.硬质景观的艺术设计

3.1 铺地

铺地是园林景观设计最重要一点就是铺路。世界上那些铺装设计很漂亮的广场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如米开朗基罗设计的罗马市政广场、澳门的中心广场等。但是我们现在的设计但是对于铺装的研究,我们都没有特别重视特视。相比琢磨如何发挥铺装在景观空间的作用,我们更喜欢在材料的档次上下功夫,以为这样就好,但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高档的材料并不是万能的。在国外,在这方面研究的很深。如巴黎艾菲铁塔的广场铺装与坐凳都是混凝土制品,但是并不会让人觉得不协调或不够档次,为了产生不同的使用效应,我们可以用铺装的质地与颜色来规划不同的空间。

3.2 墙体

出现的蘑菇石贴面墙相比以往的砖墙石墙,更受到广大人民的亲睐。不但墙体材料与以往相比有很大的变化,其种类也越来越多,有用于机场的隔音墙,用于分隔空间的浮雕墙等,特别是玻璃墙在现代社会的出现,因为玻璃的透明度比较高,推动了景观设计的不断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墙体已经不是简简单单地防卫象征,而是为了营造艺术感觉。

3.3 园林小品

园林小品的种类花样越来越多,坐凳是景观中最基本的设施,坐凳的布置要仔细推敲,相比设在大庭广众之下的坐凳,那种在空间亲切宜人,视野条件良好,并且具有一定要安全和防护性的地段设置坐凳,更受人们的欢迎。如果设计中能提供辅助座位,如台阶,花池,矮墙等,很多时候能收到更意想不到的效果。

4.结束语

居住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要求,也是最主要的一项生活构成和行为内容。现代景观要素的细部设汁很重要,一个景观的好坏不仅要看结构,也要看细部,从台阶的尺寸,雨水口的处理,到铺装图案建筑的立面种植方式都很关键,要反复推敲。道理很简单,但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既然我们意识到这一点,抓紧时间学习,相信我国的景观设计一定会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吴龙辉、陈伟新.河源市九和温泉 旅游 度假村园林景观规划设计[J].广东园林,2005.12.

[2]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