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化学实验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07 15:05:3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化学实验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化学实验论文

篇(1)

1.1课程建设框架

BB平台有四个独立的模块,分别为课程内容、在线交流、考核管理和系统管理。课程内容部分为BB平台建设的重点。根据课程实际需求分析,利用BB平台“控制面板”中的“管理课程菜单”设置课程导航菜单,主要包括:

(1)通知,学生进入课程平台后,第一时间了解课程的最新信息,如教师的作业布置、章节测试、假期调课、互动区的讨论话题等。

(2)课程信息,主要涉及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简介、教学进度,让学生及时了解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课时安排、课程的考核要求和参考书目。

(3)职员信息,简单介绍任课教师的学历、职称、成果和联系方式。

(4)课程文挡,这是课程导航菜单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本课程每个实验项目的PPT课件、flas,学生可随时上网学习。

(5)讨论板,教师不定时上传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供学生在线案例交流,并反馈学生实验心得。

(6)外部链接,提供兄弟院校相关精品课程链接。

(7)章节测试,这是本课程的重要内容,教师定时上传试题库测试题,学生在规定时间在线完成测试,系统自动统计成绩。

(8)拓展阅读,主要介绍与实验有关的文献资料、生活中的化学、中外化学家成就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综上所述,课程导航菜单的8个栏目,构成BB平台的主要框架,课程文挡和试题库建设是BB平台的核心。

1.2课程文挡和试题库建设

1.2.1紧扣教学大纲开展课程文挡建设课程文挡内容较丰富,《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及《有机化学实验》分别上传了12个和9个实验课件,另有7个flas。课件的制作需集中课程组各位任课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充分发挥年青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的优势,以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为目标,丰富网络课程的内容,达到网络课程的共建共享,不断完善。每个课件格式基本统一,包括实验目的、实验试剂和器材、实验原理、实验步聚、实验装置、实验注意事项、思考题等。课件文挡力求:

(1)内容精炼,重点突出,如实验步聚不能是实验讲义的复述,必须简单扼要。

(2)表现形式灵活多样,形象直观,通过动画、文字、声音、图表、照片等,将枯燥的实验理论、实验操作变得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如有机化学实验,每个实验项目均有实验主要装置的照片。

(3)体现自主性学习,学生可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内容,可提前对理论课中没讲到或感兴趣的知识在网上反复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便于学生课前完成实验预习报告,实验过程中心中有数,有条不紊。

(4)适度拓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知识提升的能力,设置的思考题,需学生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才能完成解答,提高探究性学习能力。

1.2.2以教材为基础构建BB平台试题库我校的《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及《有机化学实验》面向医学和药学专业学生,课时数一再压缩,开设的实验项目较少,大多是基础性验证性实验,少数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因此,要设计出有较多数量同时保证一定质量,且有利于学生巩固实验知识,取得良好测试效果,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学习状况的章节测试题题库有较大难度。课程组从三个方面构建题库,一是从本课程使用的实验教材中命题,且是主要的:二是从课程文挡列出的包括相关理论教材在内的参考书中找题目:再是从网络上查找与实验相关的资料组织题材。这样的试题库构建方式,实现了基础性与拓展性相结合,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相联系,学生不仅需学好教材知识,更要掌握书本外的知识。在智能化手机普及的今天,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普遍较强,参考书出题和网络出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主动性。在试题库题型方面,以是非题、选择题等客观题为主,配有参考答案。题目数量:《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共13套156题,《有机化学实验》共9套164题。应用BB平台的“题库管理器”,课程组可将所有题目及参考答案上传贮存于管理系统中,并复制到每个平行教学班。每项实验结束后,实验带教教师可及时快速地将每套测试题向学生网上布置,并规定学生完成做题的时间。学生在网上完成测试题目后,第一时间知道实际得分和正确答案。实验带教教师可从“成绩中心”掌握学生成绩信息,对学生易错题、失分题动态了解,并进行数据统计,以便在实验课堂上作教学调整。学期结束后,“成绩中心”自动显示学生的测试总成绩。“章节测试”的应用,虽然教师在前期做了大量的命题工作,但后期BB平台系统的自动评分,减轻了教师大量批阅题目的时间,填补了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知识的测试环节,为学生实验课程的最终成绩的评定提供了一个重要依据。

2BB平台建设效果与存在问题

2.1BB平台建设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2.1.1BB平台直观生动,大大提高实验演示效果开展二门化学实验课程的BB平台教学以来,学生可以多种方式随时随地上网使用BB平台,方便地从平台上获取课程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感受实验操作的演示效果。《有机化学实验》实验装置的搭建,是有机实验的重要操作技能。教师在授课时临时示范搭建,往往需耗去较多时间。BB平台建立后,将大多数的有机化学实验装置以照片形式展示,重要的实验装置如水蒸汽蒸馏装置,BB平台以动画形式按顺序依次搭建,学生从中较好地掌握有机实验装置搭建过程中基本要点。《无机及分析实验》中的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先后应用酚酞和甲基橙指示剂,终点颜色难于判断。在BB平台上,HCl标准溶液的滴加、第一终点溶液颜色从红色变为无色、第二终点溶液颜色从黄色变为橙色等都形象生动地得到展示,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混合碱滴定中的指示剂颜色变化,更好地理解滴定过程中的体积关系。

2.1.2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通过BB平台互动板块,教师根据实验情况讨论话题,学生参与讨论。对实验课上的理论知识和操作难点学生可随时提出,教师定期解惑。通过一轮的实施,从BB平台根踪的数据显示,包括章节测试在内学生人均课程访问量:《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均达200多次。在互动板块,教师在课后在线布置讨论题目,每门课程讨论题均达20多个,如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的操作要点、配位化合物组成和稳定常数测定的原理、水蒸气蒸馏的实验条件、有机化合物折光率或旋光度测定的注意事项、索氏提取器的萃取原理、甲基橙制备实验中的低温控制技术等等。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复习教材、查阅资料,自主完成答题。教师及时审阅学生答题情况,并给予回复。从实施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结合理论课程学习,积极参与互动讨论,认真完成答题。说明化学实验BB平台已经在学生开展课外自主学习和讨论中发挥有效的作用,弥补了传统化学实验教学的局限性。

2.1.3完善学生过程学习评价体系化学实验我校为考查课程,以往主要考核学生实验态度、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数据的准确度与精密度、实验讨论和实验报告等,按一定比例计分。但由于实验课程教学班班级人数较多,教师无法保证掌握每位同学的操作情况,难于确保每位同学有课堂参与讨论的机会,实验报告也存在个别抄袭现象,因此对每位同学进行过程学习评价相对困难,重定性难定量。开展BB网络教学后,在传统学生课程考核评价的基础上,增设了章节测试和互动板块,计10分,占总成绩20%。虽然比例不高,但对总成绩影响较大。如《有机化学实验》共12周8个实验项目,每个实验项目按5分制计分,满分40分,但有机化学实验过程中对学生实验态度、实验操作等难有较客观的评价标准,实验现象、实验结果差异性相对不大,教师对每位学生每项实验难于较准确客观地进行5分制评价。增设章节测试和互动板块较客观的BB平台分后,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评价学生实验过程的同时,将学生网络章节测试的完成次数、测试成绩、在线讨论等给予综合评价,使学生学习评价体系更加完善。

2.2BB平台建设的不足和对策

2.2.1教师建设BB平台的差异性我校以BB平台辅助开展化学实验教学仅进行一轮,尚处于探索阶段。大部分青年教师对BB平台接受能力强,能够熟练应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拓展教学资源。对年长的教师,他们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对计算机网络的管理应用、课件的制作、测试题的上传、讨论板块的参与、成绩的统计反馈等方面有一个学习适应过程。在课件制作、题库建设等教学资源的准备上,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课程组充分发挥教师特长,青年教师侧重于课件制作和系统维护,年长教师主要承担擅长的题库建设,二者相得益彰。同时我校多次开展BB平台操作技能培训与交流,共同分享BB平台应用经验,提高了教师应用网络技术的能力。

2.2.2对大多数学生而言,BB平台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共享教学资源的条件。但对少部分学习有惰性的学生,存在如下的不足。

(1)实验报告照抄课件。教学课件内容完整,实验步骤等简明扼要,因此,部分学生预习报告或实验报告大部分内容雷同。

(2)智能化手机能方便地下载教学课件,实验过程中学生看着手机做实验不是个别,这有违于学校所倡导的“课堂中不能使用手机”的课堂规范。

(3)部分学生注册上网后,请人代做章节测试题,“成绩中心”没有体现学生实际学习状况。

(4)讨论互动板块学生参与度不一,有的学生一学期发帖数达到几十次,广泛且有深度地参与课外讨论,少数学生完不成教师要求的有效发帖量。对学生应用BB平台中的种种不足,笔者认为不能因噎废食。需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诚信学习,教师面向全体、关注个体。在后一轮的化学实验BB平台建设中,将进一步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充实教学资源,完善题库建设,使BB平台辅助教学取得更好实效。

3结语

篇(2)

物理化学实验中涉及热力学、动力学、表面化学及结构化学,知识面广,实验项目多,都是由一个任课教师进行全面指导,这就要求指导教师要精通所有实验项目的内容、详细操作及可能存在的问题,还需要在实验前准备各实验项目所需的实验仪器及试剂。这样的上课方式,不利于实验项目的更好进行,毕竟每个老师都不是全才,严重增加了教师的准备工作。要求任课教师完全弄懂每个实验项目,对实验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不利于教师的发展。

2学生实验积极性不高

一般在实验的第一节课已经向学生说明实验前要预习,进实验室时要有预习报告。但是学生对实验的积极性不高,预习报告完全是为了应付检查才写的,这是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教师进行原理、实验内容讲授时,少部分学生属于游离状态,教师在演示实验操作时,学生没有认真注意细节内容,真正到他们进行实验时,问题出现了,不懂得如何解决,而一味的在书本上找答案,还是没能最终解决问题。遇到此类情况,甚至有些学生干脆就不思考,任由错误的发生。由于需要分组进行实验,小组中有个别学生基本都没有亲自动手操作过,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得很不积极。

3学生抱“应付”心理进行实验数据处理

物理化学实验中测定数据多,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逻辑思维能力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这也是探究实验机理、剖析实验内容的必需步骤。有部分学生完全不理会实验数据处理是否正确,只是一味凭感觉简单处理;有一部分学生是没有真正明白原理,引起处理数据不完整;还有一部分学生查阅后采用软件进行处理,但是由于不知所云,所以很多也都只是给出了图形。比如在三液系组分相图的绘制中,很多采用了某些理论课提供的软件画图,只是纯粹的画图,当问到三角坐标中每个点具体代表什么,学生没法回答。基于以上的情况,主要的根源还是学生要完成实验报告的任务,只能这样的应付了事。这对培养学生技能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起不到任何作用。但是基于现状,有些事情无法完善。因此,某些时候,针对这些好学又不是很明白处理原理的学生,需要更加耐心指导,注重不同类型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3]。

4简单的考核方式

物理化学实验课程一般都是考查课,通常采用平时实验报告及平时表现进行综合给分。但是实验报告都是组员之间相互讨论给出,甚至有些都是抄袭过来的,并且对于平时的表现也不好衡量,该课程考核结果不是很满意,所以应该思考下能否改变现有的考核方式。

5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能性的应对方案

篇(3)

思维的灵活性反映了思维过程的灵活程度。具备了这种灵活性的学生能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思考和解决化学问题,并得到多样化的思维结果。课堂上,学生能否迅速地引发联想,建立联系,能否进行自我调节,迅速地调整原有的思维过程,是训练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关键所在。换言之,联想能力的强弱关系到思维的灵活程度。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将典型的化学实验进行多角度的“变式”,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联想能力,进而促使学生领悟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加强演绎推理能力、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想象力,最终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1.1以问题指引探究,训练正向联想

正向联想是有预定目的的,并以完成某项任务为方向的联想。按问题所属,执因索果,沿着隶属关系、因果关系的途径探索方法,进而推断出问题的结论。案例2一次“试管版”气体制取装置的“展示会”在案例1的基础上,教师向学生巧妙地设置新的“疑惑点”,明确提问:“在你所组装的实验装置中,哪些适合于实验室制取气体?”学生们以“气体制取装置”为方向,迅速展开正向联想,回忆学过的制取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等典型的气体制取装置,对不同的气体制取装置进行研究,总结关键要素,进而根据“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以及气体的性质等因素确定试管口的朝向,并从组合好的装置中筛选或改装适合制取气体的实验装置(如图2)。

1.2由结果领悟方法,训练逆向联想

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当加强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从问题的相反面进行深入的探索。案例3一套试管简易装置的功能“开发”如果把案例2中由“实验目的”设计“实验装置”的思维方法看作正向思维,那么由“实验装置”分析“装置功能”则可视为逆向思维。在学生们展示完如图2所示等实验装置后,教师适时向学生展示了另一套装置(图3)并提问:“这套装置能否代替上述的气体收集装置?”此时,教师引导学生不要停留在该装置的形态分析上,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将这套装置连接到气体发生装置中进行探究。学生在组装过程中发现了导管口的多种连接方法(图4),进而通过对各套实验装置的探究验证,终于得出结论:该装置具有多项功能,可以用来收集气体,即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和排水集气法,还有洗涤气体的功能。

1.3迁移实验情景,训练相类联想

相类联想,即从性质接近、形状相似的同类内容入手。案例3中,教师将相同的装置(图3)倒过来组合到气体发生装置中成为新的两套气体制取装置(图5),将其与学生的实验装置(图4)放在一起,引导学生再次仔细对比导管的连接方式,通过探究得出对该装置功能的新认识。上述的联想方法是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的。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验教学内容的特点,通过化学实验转换问题情境和条件,因时制宜地对实验问题进行“变式”、“类化”,以促进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发展。

2拓展学生实验过程的宽度,提高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传统教学中,照本宣科多于讨论研究,抑制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所谓思维的批判性,就是思维活动中的独立分析和批判程度。化学实验思维的批判性表现为:敢于质疑实验结果或有关结论的错误;敢于改进和优化实验的操作和装置;敢于对实验思维过程或方法作出评价,并根据问题及时调整思维的过程和方法,善于对思维过程和结果进行检验反思,并从中筛选最佳的方案。案例4一套“用试管制取气体”实验方案的优化过程在前例中,教师选取了如图6方案1的实验装置,让一组学生向全班演示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实验。演示结束后,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评价一下这套装置用于制取气体的优点和缺点。”学生回答:“该装置优点是操作简便,缺点是不便添加药品和气体收集。”教师提问:“鉴于该装置的缺点,你们能否将其进行改进?”学生们经过进一步讨论分析后,各小组纷纷展示其改进的实验方案。学生展示1:“我们的方案(图6方案2)不仅便于添加液体药品和气体收集,还能控制反应速率。”学生质疑1:“该装置收集到的气体会混有空气,不纯净。”学生展示2:“我们的方案(图6方案3)通过多功能装置,采用排水集气法即可避免空气的混入。”学生质疑2:“双氧水分解反应后的水蒸气也会混在收集的气体中,该装置收集到气体仍会混有水分。”学生展示3:“我们的方案(图6方案4)通过使用干燥剂来解决水蒸气的问题。”……上述实验方案的优化过程,实质就是学生锻炼和提高批判性思维的过程。拓展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思维宽度,并非是增加实验内容和学习难度,而是通过抓住要领、质疑辨析、严格推断等思维过程,找出已知知识与未知问题之间的联系,实现思维结果的丰富和完善。

3突破教材实验素材的限度,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反映了思维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以及思维活动的深度、广度和难度。化学实验思维的深刻性是培养和发展化学实验思维品质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生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切实掌握有关知识的重要条件。案例5一个由“装置气密性检查”衍变出的“化学多米诺实验”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常规的方法如教材介绍(图7①),如果只靠机械背诵和记忆,难以深刻理解气密性检查的原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可以通过增加辅助仪器(图7②)、变换辅助仪器(图7③)、改变装置形态(图7④)等方式呈现实验问题,使学生在思考和解决各种形式的化学问题中,真正掌握装置气密性检查的原理:先让装置密封,再通过改变温度达到产生压强差的目的。此外,教师还可通过“化学多米诺趣味实验”(图8)帮助学生加深对压强与实验装置关系的认识。总之,化学实验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的培养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教师应该深入挖掘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通过化学实验的“形”养成深刻的思维,以实现能力跨越的“实”。

4立足实验探究能力的高度,发展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初中生的知识建构水平相对较低,不可能脱离教师的指导独立探究,但是独创性思维必须从入门阶段就开始有意识的培养,因此,教师有必要在向学生传授各种实验方法、规范学生探究程序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针对性训练,实施诱导型探究实验教学。在探究的过程中既扶又放,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设计能力,促使学生的独创性思维发展。例如:根据前面五个案例,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新问题“试管在固体反应体系是否也有各种不同的应用呢”,或者“将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中的试管口由略向下倾斜改为试管口朝上(图9)是否可行呢”,或者“改装后的装置具有什么优点”。图9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是教材中的典型反应,但按照教材的操作方法,这一实验并不容易做成功。与其牵强地对学生解释实验不成功的原因和“本应该有而事实上却没看到的现象”,不如以此来设置问题,逐步引导学生独立地探究这些问题。在本例中,学生的思维定势主要源于已学的“固固加热”装置中,试管口必须略向下倾斜,以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而使其炸裂,据此,改装的“木炭还原氧化铜”装置似乎是“不可行的”,但通过实际操作却又能顺利地观察到明显的现象,学生由此而产生认知冲突,继而转变为对装置改装后的优点与注意事项等衍生问题的独立思考,获取更高层次的认知,包括:直立式装置比平卧式装置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持续稳定的高温,反应更快、现象更明显;直立式装置需要注意反应物的混合与用量;实验前需必要的预热操作等等。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类问题的剖析过程中,开始养成敢于质疑、独立思考的习惯,不再唯课本而论,这不仅能使学生避免进入思维定势的误区,更能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对优化学生的探究思路和实验作风,尤其是思维独创性的发展大有帮助。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布鲁纳所认为:应当尽可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科学内容,还应当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且自动的思想家,这样的学生在正规学校的教育结束之后,将会独立地向前迈进。

5结语

篇(4)

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关键在于教师设置的实验是否具有趣味性,是否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注意听课,他们的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师的讲述;学生注意观察实验,他们的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师的示范操作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趣味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使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例如,在讲授二氧化碳性质时,我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烧杯底部,然后将一杯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烧杯,同时我提醒学生要注意蜡烛火焰的变化,奇妙的实验表演,一片哗然欣喜,学生注意力集中,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揭示奥秘的兴趣。学生进入了学习心理的最佳状态。通过创设的这个趣味实验,通过现象学生增强了对二氧化碳性质的理解。

二、通过演示实验,培养观察能力

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培养相当重要,实验操作的整个过程中各种现象的发生是化学知识的验证,只有学生能够观察到实验现象,才能进行大脑思维,才能够对课本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教师的实验教学才能起到作用,因此教师要通过每个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在进行氧气的制作演示实验时我是这样做的。我把实验装置装备好后提示让学生注意试管的倾斜角度为何向试管口一方倾斜,注意观察实验产生了什么新的物质。让学生注意观察现象并解释原因。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带着疑问进行仔细观察,实验结束后我让学生回答观察到的现象,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在试管口处生成了水珠,在集气瓶内收集到了气体。通过观察到的现象,学生能够很快解释原因,试管向试管口倾斜式为了防止试管口的水珠倒流,集气瓶内收集带了气体是因为观察到了导气管口有气泡产生。实践证明,借助演示实验,能强化实验演示效果和实验的直观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组织分组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体现。学生通过亲自实验,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技巧;做实验的过程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因此,要认真组织好每一次的学生分组实验。对每一章每一节实验做到实验目的明确,要求具体,计划周密,要使学生学会,掌握操作技术。每次在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时我都让每个小组的成员亲自动手操作,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的每个操作我边观察边指导,比如酒精灯如何点燃、具有腐蚀性的液体怎么倾倒、滴管如何滴液、气体怎么收集、如何解释实验产生的现象等等。分组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动手人人操作,在此过程中他们还互相交流、互相讨论,共同探讨问题等等,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互相合作的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教学效果。

四、布置家庭小实验,培养创造能力

家庭小实验是课标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组成,也最能体现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创造。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家庭小实验的活动中,要引导学生从取材、安装到操作步骤、观察顺序、记录要点等各方面去考虑,家庭小实验的用品应该是家居生活中较常用、常见的。例如,父母蒸馒头和面为什么要用碱面水、洗刷厕所时用草酸清洗、清除水垢要加酸水、洗衣服用洗衣粉等等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问题都可以作为家庭小实验布置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家庭实验明白课本里的知识,知道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化学问题,这样也大大地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做家庭小实验时,需要独立思考,去想象、去钻研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这就有助于学生智力与创造才能的发展。例如,让学生在家里亲自操作一下蒸馒头的全部过程。让他们积极动脑思考,联想过去学得的知识,并认真加工整理,根据实验原理,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达到实验成功的目的。这些小小的实验,可以大大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五、营造实验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营造想象实验情境,大胆创造。如学“分子”一节时,可以在教室内喷一些香水,让学生感受一下扑面而来的香气,然后让学生解释这一现象。对尚未认识微观世界,不知分子为何物的学生来说,确实不好自通。但教师只要鼓励学生敢于大胆想象、大胆假设,并给予正确引导,学生从“粒子”和“粒子运动”的角度还是能作出解释的。无疑,这会使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不管实验成功与否,目的在于让学生体悟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再比如,教师在讲授碳酸钙和水的反应时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家里盖房之前买来了生石灰放在大锅里然后加上水会看到什么现象发生,对于生活在农村的学生来说很快会回答上来,紧接着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此时学生们对碳酸钙和水的反应会完全明白。这些实验情景的创设为教师的讲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的探究能力会自然而然地在创设的实验情景中得到培养。

六、结语

篇(5)

1.自主性原则。在化学实验教学中,部分化学教师对学生直接参与实验仍然不够放心,害怕学生犯错或发生意外,另外,部分教师曲解学生的主体地位,当学生获得实验探究的机会时,仍然过多干涉学生,希望能按照教师设定的程序进行,这样极易造成学生被动地参与实验活动。在实验教学中,这种思想和行为将不利于化学实验品质的培养,学生起初产生的实验兴趣将会逐渐淡化。因此,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真正围绕学生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理念落实到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品质为宗旨。2.创新性原则。在培养学生科学创新精神的活动中,教师应具备创新性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科学的评价体系。例如,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少讲,学生多议,教师少干涉,学生多动手,时刻牢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摈弃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法,大胆采用探究法、实验法和对比法等新的教学方法;恰当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精心制作图文并茂的CAI课件,充分利用课件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地实施教学活动;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还应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对学生提出的不寻常的想法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

二、化学实验品质培养的策略

1.树立教学新理念,推进实验品质的培养。教师在教学理念上应重视初中生化学实验品质的培养,化学实验品质的培养愈来愈得到教育科研等多方面人士的关注,它是培养时展人才的需要,继续加强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要以培养国家未来发展所需的真正人才为己任,树立培养人才的长远目标,使培养的人才有后劲,教师要树立“教是为了不教,培养是为了不培养”的新型教育观念,不能只顾及个人局部的教学利益,而错失培养学生实验品质的最佳时期,真正做到为学生今后一生学习和长远发展着想。2.挖掘实验教学的潜能,促进学生实验品质的培养。在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后,笔者采用调查问卷和访谈方法,对枣庄地区所辖的6所初级中学的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了广泛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化学教师对教材规定的演示实验开出率为86.3%,实验开出率较高,而学生实验开出率普遍较低,甚至部分学校的学生从来没有走进实验室。目前,初中阶段普遍存在班级多、班额大、实验室少、无专职实验员等现象。面对这些困难情况,每一位化学教师都应责无旁贷,既要担任授课教师又要担任实验员。化学实验室不够,可以让部分班级的教学进度错开1~2节课,备课组长负责排出学生实验课程表,决不能以班级多为借口,让为数不多的实验室天天闲置。这样,浪费教学资源是小事,耽误学生成长是大事。3.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增进学生验品质的培养。大部分学生在刚开始学习化学时,特别关注化学实验产生的神奇现象,这时化学实验带给学生的新奇感是暂时的,产生的兴趣是不稳固的,属于兴趣的低级阶段。学生通过转变思想观念,保持良好的情绪和情感,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将积极主动地设计实验或改进实验,做到全面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分析总结实验结论。学生在自主探究实验的过程中,逐渐将兴趣由低级阶段引向高级阶段,从而加强化学实验品质的培养。4.克服畏惧心理,逐步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品质。教师把演示实验变成师生协同实验,在课堂上邀请学生共同完成实验,这时,往往只有个别胆大的学生愿意展示自我,积极配合教师进行实验,对于积极参与活动的学生,教师应给予高度评价,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绝大多数学生内心是愿意参与实验的,由于害怕实验发生意外或者心理负担较重,还是不能主动参与实验。对于这种情况,教师要及时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明确指出即使出现错误也比不敢参与实验有意义;在学生分组实验中,教师发现部分学生缩手缩脚,害怕做实验,生怕发生危险或实验失败,教师要及时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实验失败可以从头再来,逐步培养学生不怕失败、勇于挑战的科学精神。

三、化学实验品质培养的途径

1.演示实验导入课题。在导入新课的环节中,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好奇心,使学生集中精力地观察、思考、分析和归纳问题,学得轻松愉快。如讲金属的化学性质这节课时,回忆哪些金属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学生会想到镁条、铁丝、铜粉都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教师继续追问:铝粉能否在氧气中燃烧呢?学生在激烈讨论后进行猜想,然后在不知答案的情况下,让学生更仔细地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过程,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利用演示实验导入课题对本节课的学习起到引领、组织和推动作用,通过演示实验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兴趣。2.以身示范“规范操作”。俗话说:“言教不如身教。”教师的实验示范对学生的影响起到直接作用,学生会模仿教师的操作动作一步一步地完成实验,在学习操作的同时受到其他方面的影响,如教师做浓酸或浓碱实验时要穿上白色防护衣;废液要倒入废液桶,实验完毕要洗涤仪器,并整理实验台……教师在上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包括器材和药品的准备及课前实验预演,以保证演示实验的成功和高效。教师在演示实验时,切勿夸大实验药品的毒性或腐蚀性,防止学生对实验产生畏惧,教师要以娴熟规范的动作操作实验,使化学演示实验充满神奇和魅力。如果遇到突发事故或比较危险的情况,教师要处置得当、沉着冷静,实验结束后要给学生科学合理的解释,消除学生心理的畏悸。教师演示实验的娴熟、规范、胆大、心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等优秀的实验品质能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3.创建科学评价体系。调查发现许多教师的教学评价观仍然比较陈旧,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只注重结果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注重量化性评价而轻视质性评价。学生化学实验品质的形成与发展是循序渐的内化过程,并且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密切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评价内容全面性。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能仅局限于实验兴趣,要与其他化学实验品质和实验认知的评价相统一。(2)评价对象主体性。教师要让学生成为评价活动的主人,引导学生学会自评或互评。(3)评价方式多样性。坚持以过程性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为主,结果性评价和教师评价为辅的多样性评价。(4)评价标准差异性。不刻意追求每个学生化学实验品质都达到统一标准,但求所有学生的化学实验品质的培养取得最大程度的进步。4.反思实验的“得”与“失”。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及时记录和反思引起教与学共鸣的精彩之笔,将促进学生化学实验品质的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情感、科学态度、意志品质和科学精神等,在实验中如有满意的表现,教师要及时记录,细心总结。学生在实验后及时反思,对自身实验品质的培养意义重大,学生养成反思实验“不足”的习惯,既能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又能培养严谨治学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反思实验的“得”与“失”,有效推动初中生化学实验品质的培养。

篇(6)

在实验课堂上,教师一般都是先向学生讲解,随后再让学生自行操作。在老师的讲解阶段,大多是老师在讲台演示,学生在台下听讲。由于空间的限制,很多操作只有前排的学生可以看到,影响了教学效果。在学生操作阶段,由于化学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很容易产生各种事故,存在着一定的危险隐患。而且化学实验相对来说比较深奥,操作比较复杂,原理也相对深奥,有些学生不能理解的地方。教师在讲课的时候,经常是只讲一遍,一旦学生理解跟不上,就会影响学习效果。

二、多媒体对于高中化学实验课的作用

2.1多媒体手段方便教师演示

在教师讲解的时候,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将大幅的投影投到墙壁上,就能够让每一个同学都看清楚,从而避免后排学生看不到的情况发生。而且多媒体动画可以采用回放、慢放等多种方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多次播放教学视频,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慢放的形式能够让学生看清楚具体的操作方法。从而避免在实际的操作中出现各种失误。

2.2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避免化学试验中危险发生

对于化学实验,存在着一定的危险因素,有些操作不当,会导致爆炸,有些化学药品有一定的腐蚀性和危险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停的向学生强调规避危险。但是如果没有感受到危险的实际发生,可能学生的警惕性就不会有那么强。多媒体教学手段,老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或者动画的形式以直观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不当操作带来的后果,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危险的存在,促进学生进一步提高警惕性,从而避免化学试验中危险的发生。

2.3增强课堂趣味

化学实验课是很多学生愿意上的一门课,因为亲自的实验操作比较有趣。如果能够在操作的时候配合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则化学实验课的气氛会进一步活跃,其受欢迎的程度也会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于学习的喜爱程度也会进一步提高。多媒体是一种有趣的表现形式。通过多媒体的表现着实能够提高趣味性。比如在一些不易表达或者不易演示的实验时,就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手段予以展示。这种生动的方式能够让化学实验课成为同学们争相表达、提升好奇心的良好场所,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三、多媒体在高中化学实验课的运用

3.1用多媒体补充实验背景知识

背景知识的补充,是多媒体在化学课堂上运用的一个关键。化学课堂上有着很多的化学原理,对于这些原理的掌握,因其复杂性常常让学生不知道该从何学起,如果能够在化学课的学习中补充进去适当的背景知识,化学的学习就会变得容易许多。比如在关于爆炸性的学习中,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诺贝尔发明炸药的例子。用多媒体生动的展示出爆炸的画面,增强画面感和视觉冲击力。

3.2用多媒体演示化学实验过程

在化学的学习中,有些时候由于理论较强,学生难以理解,面对这些学习中的难点和重点,善用运用多媒体,就能够给学生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对于化学实验的具体操作,老师可以采取多媒体的方式,将具体的操作规程和操作步骤生动有效的展示出来。比如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这个实验,如果远距离看,学生很难看到试管口的液滴。但是用多媒体的方式就能够生动的展示出来液滴的形成。

3.3在可能存在危险的地方运用多媒体

多媒体手段的采用很大程度上能够规避危险的产生。在一些化学实验时候,可以在容易产生危险的地方运用多媒体。通过多媒体的手段提醒学生微信的存在,并在实际的操作中规避这种危险。比如在过量的铜投入盛有硫酸的试管,并加热,反应毕,待溶液冷却后加水: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加水后溶液呈天蓝色。在这个试验中,硫酸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一定要提醒学生特别注意安全,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出来。

四、结论

篇(7)

1.对二氧化碳灭火实验的有效性改进

教材的“二氧化碳与灭火”实验中:在烧杯中放有两支燃着的并呈阶梯状放置的蜡烛,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烧杯中,观察现象。这个实验很容易失败,失败原因有:

(1)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量太少,导致下面的蜡烛熄灭了,上面的蜡烛没有熄灭;

(2)在倾倒二氧化碳的过程中,很容易不小心把上面的蜡烛给熄灭了;

(3)两只蜡烛几乎同时灭掉。改进实验:取两个相同容积的烧杯,在其中一个烧杯中倒入二氧化碳,然后在两只烧杯中分别放置相同长度的蜡烛,初中学生会发现蜡烛放在倒有二氧化碳的烧杯中会很快熄灭,而空的烧杯内的蜡烛正常燃烧,两个烧杯中的现象区别非常明显,能够很容易地帮助初中学生得出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不可燃,不助燃的性质。实验优点:现象明显,不易失败。

2.对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改进

教材用红磷燃烧的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可是在操作中存在几个问题:

(1)红磷是放在燃烧匙上在空气中点燃,点燃后产生的五氧化二磷是一种有毒物质,会对师生健康产生影响。

(2)红磷是在空气中点燃后伸入集气瓶中,该过程中难免会使瓶内部分气体受热逸出,导致最终实验结果有偏差。改进实验:按照教材上的要求装配好实验装置后,将原先的红磷改为白磷,由于白磷的着火点远低于红磷,故不需要将燃烧匙在集气瓶外点燃,只要直接拿放大镜聚焦或者用激光笔就可以达到加热白磷的目的。实验优点:

(1)污染少,减少五氧化二磷对教室环境的污染及对师生身体的危害。

(2)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实验成功率大大提高。

二、增补实验,开发初中学生创造潜能

实验是化学的灵魂,实验是培养和发展初中学生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所以教师很有必要为学生创造更多条件多做实验,在已有实验的基础上增补实验以便初中学生更好地分析现象,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结构。

1.对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的增补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教材上的思路是通过硫酸铜和氢氧化钠,石灰石和稀盐酸这两个化学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中第一个实验是开放体系下,反应后物质质量不变的实验,第二个是开放体系下,反应后物质质量变小的实验,然而还有在开放体系下,反应后物质质量增加的实验,学生面对前面两种情况时,由于有实验作基础要更简单些,而面对最后一种现象时,却相当难理解。增补实验:

(1)在托盘上放一石棉网,在石棉网上放一镁条,并罩一大烧杯,调节天平平衡。

(2)用坩埚钳夹持镁条,在酒精灯上点燃后迅速放在石棉网上并罩上大烧杯。

(3)待镁条熄灭后,比较天平两边的质量。该实验中学生会发现质量变重了,那么结合前面的实验,学生会意识到之所以变重是因为有气体参加了反应。实验优点:第三个实验的补充,更有利于学生全面思考导致三种变化的原因,让学生关注质量守恒定律中容易被忽视的气体。如果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验证定律,则会注意到不管有气体参加还是有气体生成的反应都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2.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实验的增补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本身就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理解时往往会顾此失彼,不能面面俱到,所以教师授课时可以尽可能多地利用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增补实验:取一瓶底部留有硝酸钾晶体的硝酸钾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充分震荡。学生发现高锰酸钾继续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了紫红色。优点:通过前后溶液颜色明显的变化,给了学生视觉上的冲击,学生意识到原来不能再溶解晶体的溶液只是针对硝酸钾,并不是不能再溶解其他物质。通过这样的实验能够增加学生思维的全面性。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