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意识形态整改措施

意识形态整改措施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07 15:05:2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意识形态整改措施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意识形态整改措施

篇(1)

按照××文件要求,我局在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中存在的×个方面问题,局党组高度重视,并于×年×月×日召开专题会对这两方面问题进行研究,并落实整改。现将事情情况报告如下:

一、针对“落实意识形态工作领导责任制有差距,未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年度领导班子述责报告”的问题。

整改落实情况:收到整改报告后,局党组高度重视,并及时召开会议,采取整改措施。一是局党组进一步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党组书记是意识形态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二是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工作考核内容和在××年述职报告中单独体现意识形态工作落实情况,完成问题整改。

篇(2)

一、深刻反思,剖析问题根源

收到巡察反馈的问题后,对存在的问题逐项分析,深入查找产生问题的根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党建思想工作存在弱化现象。主要精力集中在抓业务工作上多些,对党建思想工作重要性认识不深,研究不够,缺乏有效载体,党建思想工作需进一步加强。

(二)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对2013年以来立项项目档案没有进行完善梳理,缺乏有效的分析研判。对在建项目的监督检查力度不够。

(三)纪律规矩意识不强。严格纪律执行落实不到位,规矩意识没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严是爱松是害的思想还停留在口头上,没有转化为实际行动,需进一步加强学习教育,提升遵规守纪意识。

(四)管理制度有待完善。一些内部管理制度与现有制度不符、部分工作机制不完善,需进一步明确和健全。

二、提高站位,压实巡察整改主体责任

我作为XXX的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非常重视巡察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工作,4月3日,召开专题会议,对整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认真研究了县委巡察组对我局的反馈意见,深刻反思问题存在的根源,研究整改落实工作总体思路和办法,在局班子会,自己就整改落实工作,从我做起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班子成员要提高思想意识,全面领会把握巡察组反馈意见,把巡察组提出的整改意见作为当前的重要政治任务,抓好整改落实。县委第四巡查组的反馈意见,严肃中肯、实事求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要求全局要认真对照,全面整改。我深刻地认识到巡察监督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大意义,将贯穿落实巡察组反馈意见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把政治纪律摆在首要位置,以讲政治的态度、抓机遇的意识、敢担当的决心全面抓好问题整改,切实履行巡察整改的主体责任。

三、找准问题导向,严格落实整改

(一)盯紧问题落实整改。为保证整改速度和质量,主持召开巡察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针对性地查找问题原因,落实整改工作。一是成立巡察整改领导小组,由本人担任组长,带头扛起主体责任,亲自挂帅,靠前指挥,对重要工作认真部署、重大问题耐心询问、重点环节组织协调,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二是制定整改清单。研究制定《XXX落实县委第四巡察组反馈意见的整改清单》,明确每项具体问题的责任领导、责任人员、整改措施和完成时限;三是明确整改要求。将巡察问题整改作为当前工作的重心来抓,明确按照“即知即改、限时整改、完成销号、建立长效”的工作要求,全面完成整改;四是全程跟踪落实。整改过程中,明确阶段任务,布置具体工作,全面跟踪落实情况,要求责任领导全面监督,确保问题一个不少,措施一条不落,整改落实到位。

(二)强化意识落实整改。按照党组书记是落实整改第一责任人的要求,从头到尾负总责,切实抓好整改落实工作。一是明确整改报告要求。在巡察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中进行分析研讨,要求局班子成员和股室负责人对照问题整改责任清单报告整改情况,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二是全员行动抓整改。形成班子带头,业务骨干跟进,全员参与的整改氛围,在整改中强意识,在强意识中抓落实。

(三)建章立制落实整改。建立健全制度规范,对照整改清单,修订完善制度措施,防止整改问题反复和回潮。一是加强党建思想工作制度建设。制订出台《XXX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管理制度》、《XXX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操作细则》和《XXX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计划》等,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党建思想工作责任;二是严肃工作作风建设。特别是严格执行《政府投资条例》和《企业投资项目事中事后监管办法》规定,通过在线监测、现场核查等方式加强对项目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制订了《XXX已立项项目跟踪反馈制度》,形成已立项项目跟踪反馈机制。各有关股室负责人对2013年至今的立项项目档案重新进行分类归档梳理。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筑牢纪律规矩意识。严格落实《领导干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考核办法》,强化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安排专门党员同志负责党内业务工作,制订党风廉政建设年度计划,细化工作制度,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计划、检查、考核进行全程跟进,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四是加强内部管理制度完善。按照公务接待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等,规范工作行为,严明工作纪律。注重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从源头上堵塞漏洞,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完善报销程序,加强专项资金监管,严格预算程序。加强“三公”经费管理,严格报销审批。

四、整改成效明显

按照整改表态狠抓落实,突出问题导向抓好落实和巩固巡察成果长效管理三个要求,我局的整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党的建设明显加强。加强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是巡察的根本目的,通过巡察整改,抓党建促业务意识明显提高,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的意识大幅增强,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提升,民主集中制得到全面执行,股室负责人等骨干大局意识强,全局同志都能安心工作,坚决服从领导班子集体领导。

(二)作风建设明显提升。通过巡察整改,履行主体责任意识进一步加强,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进一步落实,纪律规矩意识进一步增强,严于执法意识进一步强化,遵章守纪意识在绝大部分干部职工已形成自觉。

(三)内部管理明显规范。通过巡察整改,修订、建立、完善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用制度来规范行为,全局干部职工按制度、规矩、程序办事的意识得到巩固,内部管理规范运作。

篇(3)

 

按照区党工委的安排部署,对照“六查六看”突出问题清单和加强作风建设重要批示精神,我认真自查,重点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方面,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治功能方面。一是政治敏锐性和警觉性不够。对社会上出现的一些影响大局的小道消息,政治新闻,没有做到积极抵制。二是党员自豪感不够。关键时刻不敢亮出党员身份,混同于一般群众。三是对通报的典型案例、他人的违规违纪问题没有警醒意识。片面的认为不犯错就和自己无关了,没有做到警钟长鸣。

(二)“四个意识”方面。一是大局意识不强。有“守摊子”的思想,只看自己负责的工作,没有从大局出发看部里的全面工作。对工作安排没有大局意识,工作中存在随意性,有时“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想到哪干到哪,顾此失彼,没有计划性考虑工作。二是责任担当意识不强。对待工作畏难发愁,遇到难点问题不积极想法解决,而是过分依赖领导,汇报请示太多,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延误工作时机。

(三)“四个自信”方面。一是在学习态度上不够认真、缺乏自觉性和积极性。不能主动学习作风建设的有关规定要求,学习仅限于推着走。二是淡化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结亲连心”工作存在形式主义,满足于完成任务,拍照留资料,没有真正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导致上级惠民政策没有及时传达给群众。

(四)发挥作用方面。奉行好人主义。对其他同志存在的问题不及时提醒,怕得罪人,认为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管好自己就可以了,没有做到关心、指正同事。

(五)工作作风方面。一是调研工作浮于表面。写调研材料时大部分依赖于基层上报的数据,很少进行实地考察,导致调研工作浮在表面,不深入、不扎实。二依赖于经验主义。在拟定文件时,有时忽略实际情况,借鉴往年和其他县区的数据材料,导致材料明显漏洞或盲区。

(六)自我要求方面。开会有迟到的情况出现,会议期间做与会议无关的事情。

(七)形式主义方面。不能主动对照查摆,存在侥幸心理。思想上不重视导致对照检查“走过场”,认为每年都是“老三样”拿往年的材料应付,拿工作忙为借口,没有真正自我剖析存在的问题。

(八)官僚主义方面。工作中没有考虑基层实际。特别是推进宣讲工作中,没有考虑基层工作紧任务重,有时为尽快完成任务,盲目的进行催促,态度不够温和的现象,也没有及时将基层困难及时反馈给上级。

二、原因分析

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深刻剖析这些问题的根源,主要由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对政治学习“走过场”。停于形式,敷衍了事,在政治学习时存在应付心理,没有把参加政治学习和主动接受思想教育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的必修课来认真对待。

二是群众意识的淡薄。没有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没有深刻体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实质,导致结亲连心工作浮于表面。

三是业务水平不高,缺乏钻研精神。工作上没有认真钻研,缺乏敬业精神,常常得过且过,自认为上级领导会有指示,在业务方面存有依赖性。

四是工作有急躁情绪。工作速度可以,但容易马虎出小错,责任心还需加强,工作不够细致,不够周到,特别是有些文件修改了以后,就急着上报,没有仔细检查。

三、整改措施

(一)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政治素质。一是增强学习主动性,特别是理论学习,提高用理论指导具体工作的能力,做到理想信念坚定,才能做好意识形态和理论武装相关工作。二是加强对专业知识、传媒新领域方面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力争成为一名优秀的宣传干事。

篇(4)

关键词:电信;危机管理;危机预警;危机管理系统

一、危机管理与我国电信业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一直处于独家垄断经营的时代,我国电信业曾被认为与“危机”、“危机管理”等无缘。然而,随着我国电信业独家垄断经营的局面被打破和竞争机制的逐步建立,以及加入WTO后电信市场将陆续对外开放,我国电信业的生存发展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其所面临的制度风险、资本运营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等都在不同程度上随之增加。尤其是开始于世纪之初,并持续至今的全球电信业危机,其延续时间之长,影响范围之广,造成的损失之惨重,都以活生生的实例向我们证实和警告:电信业对危机没有绝对的免疫力,危机防范和管理不可缺少。

危机管理起源于西方管理学中的“救灾式”管理,是针对那些事先无法预想何时发生,而一旦发生就会对企业经营造成极端危害的各种事件的管理。企业危机具有多样性,主要包括经营危机、信贷危机、信誉危机、财务危机等。危机管理相应地包含以上几个方面的内容。由于企业危机具有突发性、严重危害性、不可预测性、舆论关注性等特点,因而,加强危机管理,及时、科学地处理危机在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进程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笔者认为,目前而言,我国电信企业的危机管理应侧重于“事前管理”,即在企业管理中引入“危机”的概念,通过对企业发展中的内部微观环境和外部宏观环境,以及影响企业发展的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分析和判断,初步建立适合本企业发展的危机管理系统,以求使企业在内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保持健康的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二、我国电信企业危机管理系统的构建

1. 通过实施恰当的教育培训工作,增强电信企业全体成员的危机管理意识是建立危机管理系统,进行危机管理的前提。

危机管理的关键在于将危机管理理念融入到企业经营的全过程,这些理念包括一系列有助于防范、管理和成功应付企业危机的行动和管理步骤。事实表明,没有危机隐患的企业是不存在的。企业的危机何时发生,在何处发生,发生什么,往往事先很难预料,因此,危机管理不仅是企业主管和某个部门的职能,而是要求全体员工都要参与的事情。一方面,全体员工都树立起强烈的危机意识,就会大大减少危机事件发生的可能。另一方面,即使在危机真的发生了,也比较容易组织大家按照企业的危机管理制度,利用非常手段,避免危机事件给企业带来更大损失。而对于电信业来说,就是要从电信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加强对全体员工的危机意识教育,使之增强危机感和责任感,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力,预防危机。

针对电信行业特点和电信企业经营发展的具体情况,做好危机管理的教育培训工作,增强员工的危机管理意识和技能,是增强危机管理意识的重要途径。我国电信企业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而且总公司和各下属省级子(分)公司在人员素质、资产质量、管理水平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为实现整体战略的需要,必须由总公司集中组织规划,开展危机管理的教育培训工作。教育培训工作应制度化,开展之初可以聘请社会上相关的教育培训机构进行,同时应注意逐步培养各企业自己的培训人才,形成具有一定实力的培训队伍。

2. 必须建立有效的危机预警机制,这是我国电信企业危机管理系统构建的关键所在。我国电信业应将危机管理的重点放在危机预警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方面。具体来看,电信业危机预警系统的建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电信企业内部管理部门中建立专门的危机管理委员会,负责危机处理计划的制定,做好人员和组织机构方面的准备。企业发生外部危机时要想平稳渡过,就必须要有相应的机构与队伍来专门进行处理,而没有危机管理部门就不能保证企业迅速做出反应,采取措施。危机管理委员会的总职责是:全面、清晰地对各种危机情况进行预测;为处理危机制定有关的策略和步骤;监督有关方针和步骤的正确实施;在危机发生时,对全面工作进行指导和咨询。鉴于电信业的行业特点,我国电信企业危机管理委员会的成员组成应注意既要包含管理型人才,又需要有技术性人才作支撑;既需要有可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人才,又不能缺少能够踏踏实实协助危机管理委员会内外信息传播与沟通工作的人才。通过在各级子(分)公司设立危机管理机构,可以协助电信企业逐步培养一支危机处理的专业队伍,以便既能在危机爆发时救企业于水火之中,又能在平时为企业的日常经营和发展服务。

(2)建立电信企业良好的信息搜集和评价系统,这是进行危机预警机制的关键。影响企业经营的信息有外部环境信息和内部经营信息两类,其中外部环境信息包括政治、经济、政策、各种市场、竞争对手、供求信息、消费者等与企业发展有关的信息;内部经营信息则主要是能够准确反映企业生产、经营、市场等发展变化的生产经营信息和财务信息。该系统不仅要全面搜集以上信息,而且还要对所得信息做出及时、客观的分析和评价,根据分析结果找出电信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可能引起危机的先兆,如经营不善、技术发展滞后、战略决策失误、财务危机等因素引起的企业人、财、物管理运营方面的相对失衡,以便采取有效措施规避和控制危机,促使电信企业健康、持续地发展。

(3)建立电信企业科学的危机预测和警报系统,这是进行危机管理的前提。该系统应能对企业经营各方面的风险、威胁和危险进行识别和分析,预测企业危机的演变、发展和趋势,为管理者进行危机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另外,该系统应根据电信企业的经营特点,建立科学、系统的评价指标,并确定每一指标的可接受值与不可接受值。当经过科学的评价,判断各种指标和因素突破了危机警戒线时,根据判断结果决定是否发出警报、发出何种程度的警报以及用什么方式发出警报。

现在国内的绝大多数电信企业的评价指标还是基于上级公司下达的统一的考核指标(如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给各省公司的考核指标体系)。这样的考核指标体系被人为分割成按各个部门的考核指标,部门间的指标缺乏沟通和有效的联系。另外,很多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在现有的考核指标体系中无法反映出来,例如客户满意度,员工素质,企业运营效率等等。因此,笔者建议,借鉴韩国3大电信公司的做法,引入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card)的管理方法,通过对财务(Financial),客户(Customer),内部运营(Internal Process),学习与成长(Learning & Growth)等4个主要方向的考核,全面、科学地评价企业的运营,为危机预测和管理提供客观依据。

(4)建立危机预处理系统,预先制定危机预处理方案,将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电信企业危机的性质同样包括物质、金融财务、意识形态和管理等方面。虽然危机性质各不相同,但企业危机管理原则与目的是一致的。企业要想摆脱危机步入正轨,就必须预先制定危机处理方案,以确保危机到来时能够处于主动地位,避免和削弱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甚至可使危机变成机遇。企业危机预处理系统的建立应包括以下步骤:提出预测的目标积累与预测目标相关的背景情况及有价值的信息选择适当的预测方法(回归分析法、时间序列分析法、模型法等)制定预处理方案对预处理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

(5)力求使电信企业危机预警系统制度化,把危机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中,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企业自我诊断,分析企业经营状况,开展危机预测,并通过分析危机信息,制定危机预防措施。

3. 建立电信企业较为完善的危机处理系统。危机处理系统负责在危机爆发后,为减少危害和冲击,按照危机处理计划和应对策略对危机采取直接的处理措施。它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在企业危机出现后争取在第一时间内采取明确的行动,尽早地阻止企业危机的进一步发展,这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对于电信这一关系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居民生活正常运行的行业而言更是如此。持续至今的全球电信业危机,其爆发固然是根源于电信业自身的发展规律,然而,其持续时间之长、造成的后续影响之大,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电信业界一直以来漠视危机管理,以至于当危机出现时显得措手不及,不能及时、有效地将危机转变为发展机遇。(2)分析危机成因,采取适当的措施处理危机,设法消除危机造成的消极后果,并努力促使危机化为转机。危机处理对策包括:指定适当的公关人员担当企业的独家发言人,以对事件做出公正、全面的报导,并最大限度地维护公司利益;设立迅速、统一、公开的信息方式,危机一旦发生,危机管理部门应迅速率先由企业发言人向媒体、公众及企业内部员工公开事情的过程,这样既为公司树立了坦率的形象,也给危机的状况定下基调,避免使公司处于被动地位;与媒体建立良好的关系,配合媒体进行公正客观的报道。(3)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危机所造成的消极后果。其一是物质后果,包括危机直接造成的财富、设备等损失,以及危机间接造成的连锁损失和处理危机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其二是人身后果,主要是指危机中发生的企业员工丧亡的情况。

4.总结和恢复系统是危机管理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危机的发生总会给企业带来损失,因而,危机过后进行认真而系统的总结是必要的。借鉴其他企业的经验,电信企业危机总结系统的工作程序一般可以包括如下3个步骤:(1)调查,即对危机发生的原因、预防和处理等全部措施进行系统的调查;(2)评价,即对危机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评价,力求详尽地列出危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3)整改,即对危机系统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综合归类,提出整改措施,,交由企业相关部门逐项落实。此外,危机过后,企业要在对危机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正视自身弱点,修正发展计划,尽快地恢复正常运转。

参考文献:

1.朱建军等.企业危机管理的三个过程.企业活力,2001,(6).

篇(5)

关键词:民办高校;图书馆;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5-0244-02

信息素质教育已经被认为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生则是对信息进行利用的主体。因此,只有通过对大学生加强信息素质教育并将普及信息知识作为重点,才能不断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从而培养高能力的人才,并带动全社会提高信息利用能力。

一、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

所谓信息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大量的相关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来解决问题的技能。它是人们识别、获取、加工、利用信息等各个方面基本品质的总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信息意识教育,就是有意识地去发现和获取新的信息,从而来培养信息行为在活动中的自主独立性;信息能力教育,就是首先要具备基础文化知识,如信息论、检索知识及信息工具知识等;除此之外,还有培养信息的辨析能力;信息道德教育,就是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遵守相关规范,不断培养自主学习的技能和创新以及社会责任感的意识;信息技术教育,就是信息理论、方法与技术技能教育,首先应该全面掌握信息检索技术和相关检索设备的使用方法,对于所需要的信息源,能够做到既准确又迅速,可以很好地培养人们面对信息化社会的相关能力。

二、民办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针对民办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信息素质教育的开展被认定于民办高校图书馆的教学任务;信息素质教育的开展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需要;信息素质教育的开展是目前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需要;信息素质教育的开展是信息资源不断上升的需要;信息素质教育的开展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需要。

三、民办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民办高校的教学宗旨大多数还是为一些相关单位培养具有相关技术和技能的应用技术型人才,主要重视的还是对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因此对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缺乏应有的重视,从而不免会导致一些民办高校对信息素质教育的投入力度不够,由此也就不能够为学生提供完善良好的相关方面的教育条件。但是有一部分民办高校虽然也将信息检索的课程列入了教学计划,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和专职教师,导致课程的安排不太合理,从而直接影响了信息素质教育的教学成果。

(二)民办高校学生的信息意识较低

大多数民办高校在录取招生时,录取分数较低,导致生源并不是十分优秀,文化基础也较差,缺少自觉学习的态度与热情,对知识的渴望程度也较低,由此使得该类院校的学生的信息意识较低。因此,他们学习的过程主要是通过课堂的讲授来提取专业知识,只有很少一小部分同学会去图书馆查找相关方面的资料;大多数的学生到图书馆也只是借阅一些小说、杂志来供自己娱乐和休闲,对专业方面的书籍利用率很低;屈指可数的学生会使用图书馆的网络资料,缺乏使用图书馆网络资源的认识。如果没有科学的认识观,很可能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前面我们讲的很多跟学生们进步有关的书籍都被冷落,而那些娱乐性质的书籍却成为了学生们最钟爱的内容。这是一种意识形态的问题,如果不能够及时的改进,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三)落后的信息检索教学手段

大学生信息素质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信息检索能力,该类能力的提高主要是通过高校开设的信息检索课程来提高。民办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检索课程大部分还是通过课堂进行教学,采用实践操作进行讲授的很少,学生对这种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无法产生激情和兴趣。由于陈旧的教学内容、不太合理的新教学理念和方法,都导致了理论和实践之间发生严重的脱节。除此之外,由于班级人数容量较大,上机实践和课时严重不足以及机房电脑数量的限制,都导致了实践环节只是趋于形式,学生根本不能得到充分的实践锻炼,同时也加剧了学生对信息检索这门课程的错误认识,从而限制了他们信息素质的提高。现在很多学校的检索工具并不先进,而且还经常会出现“卡壳”的现象。学校对检索工具的建设和完善并没有重视,而且检索工具的建设往往成为了高校建设的一个盲点。很多对于科研和学习没有深刻体会的人作为管理者,他们并不知道检索对于提高学习能力和科研参考的重要性。所以,建立科学、完善的检索资源是非常必要的。

(四)信息素质教育教学的方法缺乏主动性

多数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都过于机械化,教师为学生制定的实习计划也是根据各专业的相关特点进行自拟产生的题目,要求学生对该题目查阅相关的内容,由此导致学生对检索的结果缺乏相应的感悟,学生无法带着自己的问题去查找相关的信息和内容,没有欲望和主观能动性去获取信息,也就更谈不上对所检索到的内容进行相应的整合了。有些工作人员有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想法,这种思维破坏了学生们学习能力的培养。他们只知道完成自己手底下的工作,而完全忽视认为跟自己无关的工作,所以工作积极主动性差很多,在工作任务面前,他们选择逃避或者是不作为,这是非常不可取的。

(五)信息素质教育的教师水平的局限

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师虽然有着比较丰富的文献检索专业知识,但是由于不同专业的局限性,他们大多数都缺乏对理工类专业和对相关专业信息源的了解。此外,在图书馆工作的教师大部分都缺乏科研的经验,也就无法在学生分析和利用文献信息方面进行比较有效和实用的指导。因此,文献检索课的教师应当与专业课的教师进行紧密的配合,在各科的课程当中要逐步渗透文献检索和利用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另外,文献检索课的教师还应当主动参与学校的科研项目,增强自身在这方面的知识水平,逐步提高自身的素养,从而适应当今的教育发展形势。

四、民办高校图书馆针对信息素质教育所提出的整改措施

(一)对民办高校图书馆进行现代化建设

民办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基地就是图书馆,全校师生应从图书馆感受到十分优越的信息环境。所以,我们就应该使得民办高校图书馆的建设趋于现代化,从而可以提供给信息素质教育强劲有力的支持与帮助。对于比较古老的机器设备以及传统的印刷检索工具,都由于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逐步被淘汰出信息环境的范畴。因此,如果想要给全校的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就必须要不断加大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力度。现代化建设主要包括设备和信息资源,他们都是良好的信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能够有效的保障信息素质的培养。

(二)提高对馆员信息素质的培养

民办高校图书馆在信息素质教育方面达到的程度以及人才优势都是受到相关工作人员信息素质高低的影响。民办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和服务的职能要想得到充分有力的发挥,必须采取多种措施来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全校师生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和设备的利用都会受到馆员素质、相关业务能力和服务态度的影响。所以,民办高校图书馆应当对员工的在职和继续教育加以重视和加强,并令每一位员工都能将终身学习的观念铭记于心。要想很好地适应信息需求的多样化以及业务现代化的管理要求,只能不断地获取新的知识,跟上时代进步发展的脚步。

(三)为信息素质教育建立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

对信息素质教育的正确评估是促进其实施的最有利和有效的措施。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主要包含两个方面:(1)为学生信息素质的能力建立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该指标主要是根据学生的信息素质特点,制定具体的标准和实施办法,将学习成绩与信息素质能力得到的评价互相结合起来。(2)为教师的信息素质能力建立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该类体系是根据教师的职业特点来为其制定相应的教育规划和相应的评估标准及实施办法。调查发现,目前已经有很多国家和地区都为教师制定了不同的培训计划和培养目标,从而帮助教师提高信息素质方面的能力。就我国而言,民办高校的教师几乎都能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但是对于信息资源检索方面的能力还是十分欠缺的。为此,在制定教师培养计划的时候,应该结合我国教师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其建立和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信息化改革评估组织,除此之外,若能将教师的岗位、绩效等与其自身的信息素质能力有效的结合起来,将更加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

(四)加强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

对于信息检索课程的任课老师要不断的研究信息素质教育方法。图书馆也应该为任课老师提供学习、进修和交流的机会,组织老师定期参加各种形式的师资能力培训课程。同时,对于从事这方面教育的教师要督促其自觉进行研修,加强教育学等相关领域知识的学习,并大力宣传信息素质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同时应鼓励学生使用图书馆资源进行检索,并采用生动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该门课程产生兴趣。所以,教师自己必须要具备良好的信息觉悟、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才能给学生树立模范带头作用,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信息素质相关的导向教育,从而使得教育效果得到充分的保障。另外,民办高校图书馆也应该采取多种措施,以通过对教师进行考试、评比等方式,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其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刘丹丹,马磊,陈艳梅.我国大学生信息素质现状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学刊,2012,(6):70-72.

[2]熊光明,徐忻,邓光荣.国内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浅论[J].图书馆界,2009,(2):7-9.

篇(6)

[关键词]企业危机 成因影响 危机管理系统

一、引言

企业在日常经营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危机事件,如自然灾害、人为灾害、产品质量问题、财务问题、罢工等等。企业危机是指能够对企业及其产品和声誉造成极大潜在破坏的事件。它一旦发生,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威胁,若处理不当可能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影响。企业危机作为一种客观存在, 它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方面。企业内部由于人员、技术、设备、资金、管理等因素,会给企业带来难以克服的企业危机,而企业外部由于经济与社会环境的波动、突变,也会给企业带来难以料想的企业危机。

二、文献回顾

国外的危机管理研究源于美国,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针对企业的危机管理研究则开始于20世纪 70年代中期。

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企业竞争环境复杂性的不断增加,特别是1982年的芝加哥“泰诺事件”爆发后,西方学者开始系统地把危机理论应用到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的领域中来,开始研究危机的来源、种类和遭遇危机时的措施对策。二十世纪80年代末,美国学者提出将企业危机的预防与控制的管理立足点置于企业内部管理过程,将管理失误作为危机起源来研究其过程机理。他们认为企业管理的失误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外部环境突变造成的冲突;二是内部决策不当所导致的问题。

伦敦商学院的管理专家萨尔在1999年发现,“行为惯性”是导致企业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成功带来的正反馈促使企业经营者相信,他们发现了一条最佳途径,能使他们集中精力构建和拓展其制胜体系。然而随着环境的变化,这种体系可能很快变得僵化。一旦公司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按成功模式行事反而导致了失败。

国内目前对危机管理的研究主要处于起步阶段。对危机管理的理论模型的研究还比较少,但已经开始并逐渐重视危机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徐兆海(2001)从危机沟通方面详细论述了南京冠生园事件失败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危机管理的策略;

张伦明(2001)结合互联网时代特征,提出新形势下,危机传播的新的特点,从而提出了互联网时代危机管理的思考。

孟雪梅、贾春华(2001)提出信息化战略在危机管理中的应用思想,认为中小企业预警式战略重点为危机管理系统,分为三部分:企业危机预测系统,危机中企业的控制系统,危机后企业恢复与再开发系统。

任国元(2001)提出了质量管理中的PDCA循环方法应用于危机管理,按PDCA循环程序来进行危机管理的思想。

柳炳祥(2002)讨论了数据挖掘技术在企业危机管理中的应用的思想。

四川大学管理学院2002年成立危机管理研究所,专门就危机管理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

处于多变环境中的企业是一个复杂巨系统,所面临的危机非常复杂,而当前对国内企业危机管理的大多数研究只停留在表面,缺乏对危机成因和影响进行深入探讨和从实践的角度对危机管理模型的构建。为了有效避免危机的发生或降低危机对企业造成的损失,有必要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危机的成因和影响,构建危机管理模型,为企业有效应对危机、实现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借鉴。

三、企业危机的成因与影响

1.企业危机的成因

根据企业危机的分类,可将企业危机产生的原因分为企业外部环境原因和企业内部环境原因。

(1)企业危机形成的外因。①国家政治、法律、政策的变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出台,国家政权的稳定与否,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相关税收、财政方面的政策变动,都将会对行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②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组织、社会结构、人口状况、风俗习惯、历史传统、文化基础等。一旦产品或服务与当地消费者市场相冲突,或是因宗教、意识形态而与当地利益相关者产生冲突,很容易使企业陷入危机之中。经济环境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制度、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劳动力状况、物资资源状况、消费水平、消费结构等。企业越适应当地社会、经济环境,则受到的危机可能性也越低。③弱势的竞争地位。与国外企业相比,我国企业普遍存在市场竞争意识淡薄,管理水平不够,产品质量差,技术含量低,生产规模小,服务意识低等不足。这势必会造成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国内企业在全球竞争中的不利地位,危机爆发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国际间贸易冲突使得企业危机发生可能性更是大幅增加。④不可抗拒的外部因素。不可抗拒的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灾害:地震、洪水、台风等以及人为不可抗拒外部因素:恐怖袭击、他人纵火、爆炸、瘟疫疾病等。这些因素都会对企业的经营产生巨大影响,且具有危害性大,突发性强、难以防范的特点。例如: 2004年东南亚海啸、2008年我国南方的冰冻雪灾害和四川汉川大地震也都极大的影响了当地相关行业的经济发展。

(2)企业危机形成的内因。①管理体系混乱。企业中比较普遍的存在组织部门庞杂,职能不清,机构重叠,管理随意性大等缺点,致使企业内部不能形成一个高效统一的指挥体系。同时,国内企业的管理者素质参差不齐,职业经理人队伍制度不健全,缺乏必备的专业危机管理知识,难以制定出完备的企业战略规划,应付当今国际激烈复杂的市场竞争。这些企业管理水平上的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大部分企业的通病,不但降低了企业的决策、管理效率,一旦企业遇到突发事件,就很难制定出有效的应对措施。②企业经营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企业在经营管理制度上的缺陷极易造成企业陷入危机当中。在我国,由于企业改制的不彻底,市场经济制度建立的时间较短,无法避免的在制度上产生一时难以解决的痛疾,企业管理理念落后。大环境的复杂多变必然导致国内大部分企业的畸形发展,经营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并且执行不严。企业的管理制度反而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桎梏,成为中国企业危机频发的重要原因。③危机认识不到位。多数企业没有将危机管理纳入到企业的战略规划中,认为企业危机是企业管理中的非正常态管理,只有当危机爆发时危机管理才需要进行,属于临时性应急行为,缺乏长期对企业进行的危机管理培训工作,缺乏全员的危机感。另一方面,认为危机只会带来负面损失,而将危机管理仅仅看成是一种事后的补救措施,看不到隐藏于危机中的机遇。④缺乏专业的危机管理人才。目前,由于我国的企业危机管理尚处于摸索阶段,危机管理人才,尤其是高级危机管理人才缺乏,大多数企业管理者的危机管理专业知识匾乏,危机应对手段欠缺、危机管理经验尚浅,使得企业在处理危机时用人捉襟见肘,直接影响了危机处理的效果。

图1 企业危机的成因与影响

2.企业危机给企业带来的影响

(1)企业的声誉受到损害。当危机发生时,会对企业的经营产生极大的影响。如果企业应对不当,无法迅速消除这些影响,使损失降至最低,就会损害企业辛辛苦苦在市场中建立起来的声誉。

(2)损害企业的信用以及社会公众对企业的信任和信心。企业危机发生时,企业在产品生产销售以及资金运转等方面都容易出现问题,往往会造成产品质量下降、无法及时支付贷款等情况,从而使企业在市场交易中的信用程度下降,使交易对方丧失对企业的信任和信心。

(3)导致企业员工忠诚度下降。企业危机是丧失员工忠诚度和支持的最快的原因之一。危机中企业管理所采取的各种行动都会在员工的眼中放大,并得到评判,对企业危机的处理从一个侧面展示出公司的领导能力。

(4)导致企业销售下降。由于市场满足同一种需求的产品种类很多,顾客不一定认为只有某一家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对他们有吸引力,他们能够很容易地选择其他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来满足自身的需求。同时,顾客也可能会认为危机己经使企业顾此失彼,处于危机中的企业根本无暇顾及他们的需求。

(5)导致企业员工劳动生产率下降。在危机发生过程中及之后,所有员工的劳动生产率几乎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在大多数情况下,危机会影响员工的心神,造成工作效率和劳动生产率下降。

(6)迫使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发生变动。企业危机会迫使企业不得不追加新的费用对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做一些变动。这些变动可能包括完全改变产品或服务原有的营销策略,甚至可能是更强烈的变动,如取消某一品牌或放弃某一细分市场。

可见,企业危机给企业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影响是全面的,损害是惨重的,因此,对企业进行企业危机管理必不可少。

四、企业危机管理模型

企业危机管理是一种全局性、战略性、综合性的管理,它的社会基础在于企业自身的经营过程。企业危机管理就是使企业不断地修正自身缺陷以抵御外部压力、不断与变化的客观环境相吻合的管理过程。

本文提出的企业危机管理机制模型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宏观层面主要包括三个要素:企业危机管理文化、企业资源组织保障与企业危机战略。微观层面包括四个要素:危机预警、危机预控、危机处理、危机管理总结。

图2企业危机管理两层面模型

1.企业危机管理宏观层面

企业危机宏观管理是从企业危机文化出发,逐渐形成企业“居安思危”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合理组织和分配企业资源,建立和完善企业抗击危机的战略规划。

(1)形成企业危机文化。企业危机文化形成就是要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企业危机管理的气氛,把企业安全需要转化为员工具体的奋斗目标、信条和行为准则,形成员工维护关爱企业形象的精神动力,为企业的信誉与形象建设目标而努力。危机管理要求企业在企业文化中有深层面的危机感,使危机意识在所有员工内心中形成一种潜意识,让危机成为计划中的一部分。

(2)企业资源组织保障。危机管理需要一定的物资准备,要有一定的财务预算以及物资设施准备。其次,应该加强危机管理组织的培训并进行危机模拟训练,加强其决策能力、控制能力以及执行能力。再次,企业必须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资源,要加强与媒体、政府的联系和协调,与之建立良好的关系,以便在危机中取得同情和支持。此外,要有充分的信息资源准备,为企业危机管理中的预测、决策以及运行提供重要的信息保障。

(3)企业危机战略规划。在企业战略的规划与安排上,把危机管理列为企业战略的实施环节,从战略的高度将危机管理的制度、流程、组织和资源列入企业战略管理的体系当中。融入战略管理过程的危机管理的目标是预防危机、防患于未然,积极、有效地处理并转化危机,维护和提升企业形象,使企业顺利达到预期的战略目标。

2.企业危机管理的微观层面

企业危机管理微观层面是指企业在企业危机宏观管理指导下,通过危机预警、危机预控、危机处理和危机管理总结完成企业日常危机管理的程序和步骤。

(1)危机预警。企业危机预警系统致力于从根本上防止危机的形成、爆发, 是一种对企业危机进行超前管理的系统。企业危机预警系统包括信息搜集子系统、信息分析和评估子系统、危机预测预报子系统和危机预处理子系统五个子系统。

其中,信息搜集子系统收集可能引发危机的外部环境信息和内部经营信息;信息分析、评估子系统主要是对危机环境进行分析,了解与危机事件发生有关的微观动向,察觉环境的各种变化,保证当环境出现不利的因素时,能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危机预测预报子系统对企业经营的各方面的风险、威胁和危险进行识别和分析,并对每一种风险进行分类管理,从而准确地预测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和机遇。同时判断各种指标和因素是否突破了危机警戒线,根据判断结果决定是否发出警报;危机预处理子系统是预先制定危机预处理方案,把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企业危机预警系统的构成如图3所示。

图3企业危机预警系统

(2)危机预控系统。企业危机管理的重点应放在危机发生前的预警和预控上,而非危机发生后的处理、总结和恢复方面。为此,建立一套规范、全面的企业危机管理预控系统是必要的。

图 危机预控系统

首先,成立企业危机管理委员会,企业危机管理委员会的成员应尽可能选择熟知企业和本企业内外部环境、有较高职位的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参加,以便于通览全局、迅速做出决策。其次,培养一支训练有素的危机处理专业队伍。危机处理专业队伍是处理危机的骨干力量,应该由各类专业人员组成。人员要涉及销售、生产、技术、宣传、法律等诸多部门。再者,进行危机处理的模拟训练。模拟训练应包括心理训练、危机处理知识培训和危机处理基本功的演练等内容,定期的模拟训练不仅可以提高企业危机管理委员会的快速反应能力,强化危机管理意识,还可以检测已拟定的危机处理应变计划是否切实可行。

(3)危机处理系统。危机处理系统指的是在危机爆发后,为减少危害和冲击,按照危机处理计划和应对策略对危机采取直接的处理措施。危机处理系统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企业危机管理委员会快速启动企业危机处理应变计划。在企业危机尚未失控的时候, 就要迅速采取明确的行动以阻止企业危机的进一步发展,控制住危机。然后,迅速找出主要危机和关键因素,以此为基础,集中力量,有的放矢。处理危机应该采取果断措施,力求在危机损害扩大前控制其发展势头。有些危机处理措施往往不一定能在短时间内奏效, 面对这种局面, 企业领导者是否沉着镇定, 能否努力不懈显得尤为重要, 有时局势的转换就来自恒久不已的坚持。设法消

图4 危机处理系统

除危机所造成的消极后果是一项重要工作,主要包括物质后果、人身后果和心理后果。例如危机直接损坏的资源、财富、设备等损失,组织好医疗工作和对死者家属的抚恤工作, 并充分满足家属、亲属的探视或吊唁愿望,围绕危机本身对社会公众进行正面的引导和教育,通过各种方式的努力消除心理方面的不良后果等。

企业要尽可能依靠有效的传播和沟通工作来削弱企业危机。利用各种传媒对社会公众进行及时正确的引导,都是非常必要的。危机一旦发生,企业要尽快收集一切与危机有关的信息,挑选可靠、有经验的企业发言人,将有关情况告知公众,并坦诚地向社会公众和新闻界说明原因。

(4)危机总结系统。危机消除后,要及时进行危机总结,以便亡羊补牢。危机所造成的巨大损失会给企业带来沉痛的教训,所以,对企业危机进行认真而系统的总结不可忽视。企业危机总结系统一般要包括三个步骤:①调查。对危机发生的原因、相关预防和处理等全部措施进行系统的调查。②评价。对危机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评价,包括对企业危机预警、预控、处理等工作内容、危机应变计划、危机决策等各方面的评价,要详尽地列出危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③整改。对危机系统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综合归类,分别提出整改措施, 并责成企业有关部门逐项落实。

五、结论及未来研究方向

在分析企业危机产生的内外因基础上及影响的基础上,结合危机管理的宏观与微观层面,提出了一个新的企业危机管理系模型,为企业有效应对危机、实现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借鉴。由于不同的企业处于不同的复杂环境中,其面临的危机相应存在较大差异,进一步的研究将选取一个具体的企业,对本文提出的危机管理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此外,自动化的危机管理系统的开发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深化。

参考文献

[1]胡溶冰张大勇:摆脱行为惯性:成长期企业应关注的问题[J],管理现代化,2005〔3):37

[2]徐兆海:透过南京冠生园事件看企业危机管理,省略

[3]张伦明:互联网时代的危机管理,

省略/gb/content/2001-07/23/content-1844648.htm;

[4]孟雪梅、贾春华:论中小企业预警式战略与危机管理系统,《情报科学》,2001.5,p 459-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