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德育主任个人申报材料
时间:2023-03-06 16:04:2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德育主任个人申报材料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建设高素质班主任队伍为目标,构建班主任成长平台,形成优秀班主任快速成长的良好环境,建成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适应建立现代学校制度需要和我市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优秀班主任管理队伍,以促进我市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
自2014年,首批建设10个左右“班主任工作室”。到2017年拟在全市建设30个“班主任工作室”,发挥班主任的示范带动作用,努力打造市中小学班主任品牌和特色,形成整体推进,共同提升的班主任专业成长的良性发展机制。
三、班主任工作室的组成人员
“班主任工作室”由两部分人员组成:一是挂牌班主任,主持工作室的全面工作,是工作室的主持人和责任人,“班主任工作室”以主持人的字命。每个班主任工作室由一主持人、5至7左右研修人员组成。主持人和研修人员聘期期限为3年,届满后根据实际情况,可续聘。
各县区市级班主任工作室研修成员由各县、区教育局和工作室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研定;市直属学校市级班主任工作室研修成员由市直学校和市教育局德育科、教科所等部门研究确定(具体办法另行文通知)。
四、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的申报条件
具备以下条件的班主任可申报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
1、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认真履行班主任职责,教书育人,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因材施教,促进全体学生身心全面协调发展;勇挑重担,敬业奉献,师德高尚,为人师表,深受学生爱戴,班主任工作在全市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2、德育工作经验丰富、有特色,在建班育人过程中,能有效处理班级和个别教育中的常规问题、偶发(突发)问题,对教育行为能理性思考,并有突出的德育工作事迹或典型成功的教育案例2—3个,在全市教育系统有一定的知度和影响力。
3、育人理念先进,班级管理经验或德育相关研究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或获省级二等奖以上,或获市级一等奖2次以上,或主持市级德育课题研究1次以上,并取得一定成效。
4、热爱班主任工作,从事班主任工作6年以上,且在评选为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之后至少还需要三年班主任任期。在培养优秀班集体、学生思想教育、关心全体学生的成长等方面成绩显著。任班主任工作以来,所带班级获市级以上先进班集体(或先进团支部)1次以上,或本人获市级优秀班主任、中小学师德工作先进个人等市级以上表彰。
5、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凡在师德师风方面存在问题的教师一律不能作为推荐对象,已挂牌的发现师德师风方面问题将取消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称号。
五、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评选程序
评选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要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好中选优、宁缺勿滥”的原则,按个人申报、学校推荐、县区审核、市局审批的程序进行:
1、个人申报。学校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有关文件,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班主任积极申报。
2、学校推荐。学校对申报人员进行全面考核,特别要严把师德关。要充分听取教师、家长和学生的意见,并由学校领导集体研究确定拟上报人选。
3、县区审核。县、区教育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并公示,按照本县区分配的申报推荐额填写《市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申报表》统一上报到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和民办学校经学校审核后确定本校推荐单(限报一人),填写申报表(同上)直接上报到市教育局。
4、市局审批。市教育局组织专家组对各县区教育主管部门和直属学校、民办学校推荐上报的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人选进行评审、公示,最后确定班主任工作室及工作室主持人,并授予证书和牌匾。
六、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主要职责
1、师德垂范引领。挂牌班主任要在师德方面率先垂范,通过言传身教带动成员提升道德修养和学识水平,增强担任班主任的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
2、承担市级骨干班主任的培训和指导工作,并按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参与本地区班主任培训工作和校本培训工作,成为骨干班主任成长的摇篮。
3、负责指导研修人员制定班主任专业成长计划,通过班主任工作研讨、班会课备课与观摩研讨、教育案例研讨、课题研究及巡回讲座等形式,引导研修人员的专业提升。
4、开展班主任工作课题研究。在一定的周期内,完成班主任省市级及以上相关课题研究,有较高质量的研究报告、专业论文或专业著作。同时根据当地中小学教育实际开展班主任工作专题研究,为当地基础教育提供服务。
5、发挥班主任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承担市级示范性班会课、专题讲座、经验交流观摩活动、班主任工作论坛等,促进全市班主任队伍的专业成长。
6、建设网页。精心制作并维护工作室网页,不断充实和更新内容,使其成为对外沟通交流和展示研究成果的窗口。
七、班主任工作室研修人员主要职责:
1、听取主持人指导,接受主持人检查评估,向主持人汇报工作,做出书面总结;
2、积极参与“班主任工作室”的各项工作,认真开展班主任工作等德育实践和研究,出经验,出成果;
3、努力提高班主任工作业务水平,在工作周期内有较大的发展和提高。
八、管理考核
“班主任工作室”由市教育局统一建设,统筹管理,市教育局德育科和市教科所共同实施,基教、人事、计财、电教、装备等科室和单位在资金、技术、设备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主持人所在县、区和单位给予必要的配合。
1、管办分离。管理单位为市教育局德育科,负责进行项目论证、政策制定。承办单位为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制定日常管理细则,进行过程性指导、考核评估。
2、导师负责。“班主任工作室”的主持人既是工作室的负责人,也是工作室成员的导师,负责制订工作室工作方案和成员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形式、研究专题、培养考核等;工作室成员应在工作周期内,完成规定任务,达到培养目标。
3、局校共建。“班主任工作室”建在主持人所在单位,所在单位协助管理班主任工作室的日常工作,并提供办公场所,配备必要的工作设备,确保班主任工作室活动正常有序开展。
4、经费保障。班主任工作室经费管理使用将依据市教育局计财科制定统一的三(师、园长、班主任)工作室经费管理办法执行。
5、目标考核。工作室项目一经批准实施,目标任务原则上不做更改,市教育局和工作室签订目标责任状,主持人和成员签订协议书。
市教育局将围绕工作室自身建设与发展、培养指导作用发挥、教育科研成绩等方面,按三年一个建设周期,对照目标责任书进行年度考核与周期考核。
对取得优异成绩的班主任工作室和所在单位、主持人和成员予以表彰奖励,在同等条件下作为评选市级先进集体和个人的重要依据之一,先进个人将优先提供参加学习考察和学术研讨等活动的机会,优先推荐评先晋级。
对未完成规定目标任务或者在过程中搞形式主义、走过场的主持人,实行一票否决,不得参加各种先进、荣誉称号的评选,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九、几点要求:
1、各县、区教育主管部门和各中小学校要充分认识“班主任工作室”评选工作的意义与作用,积极宣传,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班主任申报。
2、各县、区教育主管部门和各学校在推荐评选时,要确保申报材料的真实性,严防弄虚作假行为,严格按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做好评选推荐工作。
我于年月起任校团委书记,年月兼任政教处副主任,年月起任副校长,一直分管学校德育工作。近年来围绕“一切为了学生的未来”的办学理念,我在宏观上规划,微观上指导,紧紧依靠和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勇于实践,积极探索,扎实工作,使我校德育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近三年来我校先后获得无锡市德育先进学校、无锡市常规管理先进学校、江苏省优秀家长学校、无锡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无锡市示范团校、江阴市五四红旗团委等光荣称号,年高质量地通过了省重点高中的验收,德育考评一直在全市名列前茅。近三年来我们着重做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在投入巨资搞好校园绿化美化工程,创建成为无锡市园林式单位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发挥校园观念文化的导向下功能
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我们三年来在校园各个方位,逐步布置校训、三风、名人名言、优秀毕业生人生格言的宣传牌及行为规范警示牌,运用积极的舆论导向,强化学生的整体意识、目标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得到感化,形成良好的学风和文明习惯。
.发挥校园组织文化的教育功能
三年来,我们一直重视学生社团活动的正常开展,文学社、校记者团、广播站、电视台、舞蹈队、合唱队以及篮球、排球、足球、田径、健美操俱乐部等社团组织有十余个,学生参与率达左右,每年举办两次艺术节活动,大大促进了学生身心和特长的发展。我校参加全市重点高中辩论赛勇夺第三名,校舞蹈队参加市文艺汇演获二等奖,并多次代表镇参加市文明广场的演出,在省重点高中验收中我校的文艺汇报演出获验收组专家好评,在全省、全市的多次征文活动中都有多名学生获奖。
二、建设好两支队伍,夯实育人基础
近年来,我校事业一路高歌猛进,靠的是充满活力的高素质的教师群体,靠的就是充满朝气的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
着力造就育人队伍
⑴强化师德教育,是我校育人队伍建设的关键举措
师德素养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我校近三年来开展了以“铸师魂、展师风、重师能、树形象”为主线,以发扬“敬业奉献、勤业爱岗、乐业爱生、精业钻研、创业开拓”五种精神为主要内容的重塑人类灵魂工程师良好形象的“塑形工程”系列活动。通过对照先进典型找差距,使广大教师找出自己的不足,获得进取的力量。组织教师收集和学习古今中外弘扬高尚师德的名言、警句,使广大教师从中领悟到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的道理。组织教师从自己实际和学生需要出发,自编铸造师魂、弘扬师德的格言,使教师师德素养有了新的提高。
⑵为教师铺展成功道路,是我校育人队伍建设的着力追求
近年来,针对学校由于规模不断扩大而带来的新教师猛增的实际,我校制定了青年教师成才规划,坚持不懈地抓好新老教师的结合的“青蓝工程”和德岗教师制度,抓好青年教师岗位培训与岗位自学的结合,抓好请进来与走出去的结合,抓好岗位锻炼与总结提高的结合,建立了岗位锻炼的成才机制。
.着力培养学生干部队伍
在我校的学生自我管理中,学生干部是一支重要的队伍,他们功不可没。这些都得益于我们对学生干部的培养,我们的做法是:
⑴民主推荐,⑵岗位竞选,⑶组织培训,⑷活动锻炼,⑸参与管理。三、培养好全体学生,实践育人理念
近几年,我们大力改革“高空德育”模式,加强针对性、时代性、实效性,建立双向多维立体化的德育结构,形成了班主任为主操作,教学为主渠道,班集体建设为主途径,自我教育为主方法,并辅以社区的齐抓共管,创出了我校德育工作的新格局。多年来,我校德育工作坚持做到“八化”:
.德育要求的时代化
德育要保持长久的吸引力,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必须跟上时代的“脉搏”。
首先,我们在观念内涵中力求注入新的活力。我们通过开展“庆建党八十周年,展成化学子风采”的等系列活动,使学生获得了爱党、爱国主义情感体验;通过闭路电视播放中国加入、奥运赛况等升华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其次,我们在形式上力求要适合当代学生求新的特点。通过在全校学生中招聘校广播站和电视台记者、编辑、播音员,征集绿化短语,征集学校学校标语牌的名言、警句等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取得了始料未及的教育效果。
第三,我们策略上突出“开放性”。我们积极探索研究性学习的活动,开展“与社会牵手、让青春发言”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逐步走向社会,直接参与社会生活。
.德育网络的立体化
在德育机构和组织方面,我校开辟三条德育渠道,形成立体化德育网络。一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德育渠道,由校级德育领导小组、年级德育指导小组、班级德育工作小组三级构成,三者职责分明,一级对一级负责,保证学校各项德育任务的落实。二是以学生干部为主体的德育渠道,由校级的团委、学生会,年级的团总支、学生分会,班级的团支部、班委会三级构成,主要任务是根据学校、年级的安排,根据年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德育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作用,寓德育于各项活动中。三是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渠道,主要是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建立警校共建,加强同社会各界的联系,建立校外德育基地,发挥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和社会的育人功能,形成了一个校内校外处处有人教,在校在家时时有人育的主体德育网络。
.德育内容的层次化
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当前社会实际,围绕培养“四有”新人,适应未来社会的总目标,确定了各年级学生的序列化德育教育重点:高一以国情教育、养成教育为主,培养爱国主义热情,养成好习惯、适应新环境;高二以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为主,确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三以成才观、就业观教育为主,做好升学与就业两手准备。这样层次分明、前后衔接、整体推进,保证了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各年级教育内容可穿插渗透,同时组织心理素质讲座,使学生在校各阶段的思想、政治、心理素质均有良好的发展。
.德育形式的多样化
一方面各科教师备课上课中坚持德育渗透,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中,另一方面开发活动课程和环境课程,寓教育于各种形式的活动和环境熏陶之中:每年重大节日、纪念日学校都组织大型教育活动;每周一次的升国旗仪式严肃隆重,国旗下讲话结合实际,常讲常新;各班主题班会每周一次,生动活泼;全校多块板报每两周一期,画廊月月更新,异彩纷呈;开设的心理活动课,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请专家到校作科普讲座、法制报告等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希望的五月”、“成化之秋”艺术节展现了当代学生的风采;参观、访问、郊游、十八岁成人仪式、种植“共青林”、参加创建卫生镇劳动和农村劳动、举办夏令营等社会实践活动收效良好;每年新生的军训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校“爱心育苗”基金会资助了一批又一批贫困学生,获得社会广泛赞扬;“向灾区人民献爱心”活动的通讯曾登上《无锡日报》,广为传诵;“弯弯腰”活动、节水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绿色小分队”净化美化了校园。
.德育管理的刚柔化
传统的刚性管理强调的是外在的规范,它使德育管理过程有章可循,因此,近年来我校不断加强和完善学生的管理制度建设,把成化学生日常规范项编印成册,每人一册,开学逐条学,平时重点学,出现问题反复学,使日常要求铭记于学生心中。但刚性管理容易陷入机械化、简单化。面对目前思想活跃、善于思考、渴望成材、主体意识和民主意识大大增强的学生,我们的管理也需柔性管理、人性化管理。我校要求教师在管理中突出“四重”:内在重于外在,个体重于群体,肯定重于否定,身教重于言教。
如每学期开展的“校风建设月”活动,一方面我们制定并严格执行刚性的规定,增强学生的规则意识;另一方面又要求师生以满腔的热情做好耐心细致的帮教转化工作,让柔性管理发挥入理、入情、入心的能效。
.德育手段的现代化,
我们充分利用本校一流的装备设施,发挥它们在德育中的作用。一运用闭路电视,每天中午和晚自修前的时间,播放新闻分,科技博览、焦点访谈等节目,使学生及时了解国内外大事,了解科技动态,关注社会生活。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主题班会,增加活动容量,提高活动效果。在全市德育活动观摩和省重点验收中获得好评。三利用网络技术,下载德育信息和理论,以共享文件在校园网中供教师学习,或组织学生在班会课上集中讨论,提高德育的时效性。
.德育考核的常规化
德育是一项长期坚持、日积月累,不断进行评价和严格考核才能见效的工作。我校坚持下面三项考核,使考核落到实处。
⑴学生品德评定。坚持“三为主”:一是以肯定成绩,鼓励表扬为主,二是以学生的现实表现为主,三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主。评定过程中,唱好“三部曲”:开学初,交代品德评定的内容、方法;期中进行初评,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期末进行总评,先学生自评,后小组互评,最后由班主任综合评定。
⑵班级活动评比。坚持“三结合”:一是常规检查与抽查相结合,使学生发现问题及时、改正迅速;二是个人表现与班级评定相结合,使学生时刻想到个人行为与集体荣誉息息相关;三是班级评比与班主任考核相结合,奖勤罚懒,及时表扬先进,鞭策后进。
⑶班主任工作考核。坚持“三考”:一、日考,每天对班级五项常规进行检查评分并公布;二、月考,每月对班主任工作从十四个方面进行考核,根据考核情况确定班主任津贴;三、学期考,坚持“三挂钩”:即在标准统一,让数据“说话”的基础上,把考核结果与每位班主任老师的年度评优和晋级挂钩,与其职称聘评挂钩,与其奖金发放挂钩。
.德育研究课题化
一、四大系统支起课改行动的架构
(一)课改实施系统
1.团体研讨――先行者带动后进者,团队充分交流合作
从2012年初集团正式投入课改行列开始,我集团自上而下地开展了一系列团体研讨活动,也曾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让干部和教师们体验先进的理念,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带着问题去考察和培养,回来针对性地解决一些问题。
但是这样的培训似乎还是不够。所以,集团策划了一系列分群体的小型研讨交流活动。有以两个班为单位的各学科教师团队对小组文化建设方面的研讨;有以学科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的针对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研究活动;班主任团体关于小组文化建设方面的培训交流活动;有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的主题式研讨活动;根据教师不同年龄层规划和开展的“起航、远航、领航”三航工程。这种研究活动,不请权威专家,主要是让教师相互间得到充分的交流,从而在交流中分享知识与经验,实现同伴间的互助,共同提高。
在此过程中,集团建立了一大批名师、班主任首席教师工作室,并推选出了一批学科带头人,这些骨干教师在理念的转变和行动的推进方面都走在了前面,集团让先行者带动后行者,允许教师在改革过程中发展程度有差异。在各种小团体研讨活动中,集团本土的名师、首席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们起到了专家的作用,引领着这个团体的所有人一步步地向前迈进。
2.展示交流――尽情展现实践成果,充分交流相互提高
2012年,集团举办了课改研讨展示活动,一天内开出了64节展示课,面向整个西湖区开放。2012年12月,浙江省中小学教学改革试点项目研讨会在我集团举行。从2012年至2013年共举行了三届不同主题的学术节,最近一次是2013年10月举行的集团第三届以“聚焦课堂・共同成长”为主题的学术节,开展了新教师教学“三维”诊断活动、名师课堂教学展示周活动、微课评比系列活动、班级小组文化布置展示与评比活动、“小组合作学习”主题班会展示活动和合作学习小组论坛活动。
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为集团营造了浓厚的课改氛围,更在理念引领、策略研究和经验交流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先行者们在活动中获得展示自己的机会,其他教师们通过观摩、研讨和反思不断地提升自己。每一届学术节、每一次活动都能涌现出一批新鲜的课改力量,这些力量在教师群体中不断扩散,最终形成集团教师群体整体的繁荣。
(二)课改组织系统
集团在课改初期便成立了课改组织系统,将集团的校级领导、中层干部和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班主任、备课组长都纳入到课改的领导组和工作组中。因为我们深知任何的改革不可能只靠个别人在摇旗呐喊,需要各层面、各部门的相互配合、彼此激励才能获得成效。
制订计划,分阶段进行课改小结,形成初步经验。每月进行一次全校课改小结,每星期进行一次教研组课改小结。大家在一起,总结课改行动经验,吸取教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策略,进一步推进课改进程。
同时,每两个班的任课老师及班主任形成一个小团队,针对这两个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研讨和交流。课改领导小组的成员被分配到各个团队,每人负责引领和指导两个班级的课改实施情况。学校不给出固定的实践改革模式,而是从课改行动小组中,自己创新和研究出适合这两个班级的最佳课改模式和经验。然后,组间进行交流和归类,最终形成学校的课改模式和经验。
教学线由分管教学校长、教导主任和教研组长来组织和协调,对学科教学改革方面进行引领、监督和指导;德育线由分管德育校长、学生处主任和年级组长来管理和监督,对班级管理、小组文化建设方面进行指导和统领。同时,又把对学生小组文化建设的培训任务下放到每个教师,设立德育导师制,让每个教师负责一至两个小组,共同培训、共同体验、共同反思、共同评价。
(三)综合评价系统
我集团经过研究制定出了一套适合学校生源实际情况,并与杭州市综合素质评定体系相匹配的学生学习过程评价标准。将传统评价标准中忽视的学生学习过程中各种状态的评价重新纳入到学生评价系统中去。
各学科教师根据自己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对稳定的具体化细则;在班主任的指导下,把评价标准具体化并融入到班规中。再综合学生学习过程评价标准、操作方法、具体细则、班级规范、反馈方法等内容,创建集团特有的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系统。
二、两方调查推进课改行动的反思
从2012年起,我集团共进行了三次以课改为主题的学术节,师生问卷和访谈调查是学术节的必有项目。问卷调查多以“课改金点子”征集的形式展开,通过此种形式既能了解到师生课改的基本情况,又能获得师生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更好地推进课改实践。访谈调查是分群体、分层面来进行的,有教学处对每个班级学习委员的访谈、学生处对每个班级学生代表的访谈、每个班级组长的访谈等;教师也有分学科、分岗位的访谈活动。
每次调查后,学校会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发现实践中具体的问题,汇总和采纳师生提出来的可行性“金点子”,对现阶段的课改实践和研究进行反思,再调整策略继续实践。就是在这样实践―调查―反思―调整―再实践―再调查―再反思―再调整的过程中,集团的课改工作在稳步地发展着。
(一)师生调查结果数据分析
经过这两年多次师生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我们获取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调查结果分析分成学生和教师两部分来完成。
【学生情况】
1.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学习状态包括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参与度、兴趣等方面的非智力因素,学习状态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习的效率。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小组合作学习推行后,大多数学生在学习状态上往良性的方向发展。敢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看法,乐于跟同学分享交流,集体荣誉感和个人使命感增强。
2.小组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得到学生们的认可
小组合作意识已经深入学生的意识,合作学习已经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学习行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是学生真正需要的,要构建有形的小组合作模式。比如在回答“如果学校回到原来的课堂教学方式,主要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你愿意吗?为什么?”这一问题时,有90%的学生不愿意再回去,原因是现在的课堂更生动,更能激发他们主动思考。
3.学生为学校的多元评价体系、小组文化建设、导学案使用等方面提出宝贵的建议
根据调查问卷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发现,孩子们对于评价体系、小组文化建设、导学案使用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看法,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小组合作的内涵要进一步丰富,形式更加多样,交流展示的机会更加多元化,要更理解包容学生,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成功体验,要让学生喜欢上课。
(2)小组评价的主体要多元化,评价过程要更加规范、科学。
(3)导学案真的能帮助学生进行课前预学,希望老师设计的导学案中少一些习题多一些指导自主学习的方法。
【教师情况】
通过《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课堂教学改革教师金点子征集》问卷的发放,对集团260位教工进行了调查。此问卷分为情况调查(2~14题)和金点子征集(15题)两部分。
根据调查问卷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在课改过程中,教师们在课堂教学形式、工作和生活态度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
比如:97%的教师觉得自己在教学方面发生了一些变化;98%的教师逐渐开始重视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在教学中也试着将讲授与学生合作学习结合在一起;在对教师课改后工作态度方面的调查中,有95.5%的教师认为工作更投入,更乐于与同事交流了。
2.教师们普遍认同教学过程性评价和导学案的运用,充分认识到它们的价值
经过调查,有97%的教师已经在使用课堂教学评价表,其中有60.5%的教师每堂课都在使用,还有一部分教师在认为有必要的时候使用。有57.8%的教师认为课堂评价表设计的每个环节是为了促进学生各环节的学习效果,有39.4%的教师认为评价表需要在环节上进行修改。从总体情况来看,大家认可了课堂评价表的使用,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开始反思和研究。关于导学案的使用,有90.7%的教师认可导学案存在的价值。
3.教师的学生观、评价观和教学观发生了明显的转变
在“您认为课堂教学中,哪一种方法对学生学习最有效?”一题调查中,有84.8%的教师选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教师点拨提升”选项,15.2%的教师选择“多讲多练,经常测验反馈”选项。说明大部分教师认可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方式的有效性,还有少部分教师仍然抱有传统的学习观,即认为只有多讲多练多考才能出成绩。
评价是课改一系列工作中最烦琐的一项工作,评价观也是所有理念中最难改变的一种观念。假如教师们的评价观仍然停留在对学生学习成绩的终极性评价上,而无视过程评价和自我、相互评价的价值,那么即使学校推行一系列评价政策,也只会让教师们觉得有压力、徒劳无功。我校大部分教师已经意识到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性,这是可喜的一面;同时,还有一小部分教师观念上还没有改变过来,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培训和研讨。
(二)成效归因
从调查情况分析中发现,我集团的课改实践模式不同于其他学校,其课改推进过程顺利有序,课改实施稳扎稳打,既有形式上的完整系统,又有实质上的成效。调查者通过对学校的师资结构、生源结构、行政事务处理习惯性方法等其他方面信息的调查来进行归因。
1.课改决策者的管理和推进方式有利于课改的有序推进
(1)实证调查和不断反思成为行动的唯一指引。我校的改革不同于其他学校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在本次课改中,学校领导的角色更多的是作为一个理念指引者和实践指导者,而不是一个行政命令者。既追求课堂教学模式上的改革,关注课堂教学中预习、活动、评价等形式上的改变,又关注教师学生观、学生学习观的实质上的改变。每实践到一个阶段便会进行一次全方位的调查,通过数据分析对现有情况进行反思,并逐步调整步伐继续前行。
以导学案的推进为例,在教师们形成统一的认识的前提下,即大部分教师已经认可学生先学、教师导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基础上,推行了使用纸质的导学案。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师生反映出导学案多习题式、导思方面做得不够等问题,我们又逐步推行了问题式导学案;再实践中,师生又提出用纸量的问题,学校又进行了改进,提出了用微课代替部分纸质导学案,开发更多的导学方式等举措。“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始终是我们研究导学的目的,在实证调查和不断反思中,我们一直朝统一的方向发展。
(2)各项工作齐抓并举,统筹有序推进课改。学校充分认识到课改绝不仅仅是盯着课堂教学不放,而要各项工作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在学校上下形成浓厚的课改文化,才能将课改不断引向深入。
一是抓好抓实学校文化建设和深化班级文化建设;二是着力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驾驭课堂的能力;三是全面开放课堂,为教师的交流、学习搭建平台;四是加强学生学法辅导;五是家校教育协同配合,构筑学校、社会和家庭三结合的教育模式,让家长了解课改、认识课改,积极支持课改;六是制度重建同步跟进,保证课改顺利推进;七是抓好课间行为艺术,强化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2.学习型组织和“兼容并蓄”的学校文化有利于课改的有效推进
(1)建立全方位、主体性、实践性、个性化教师学习型组织。在教师教育活动中,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不能离开学校这个组织环境,这个组织环境的内外因素都会引起变化并互相作用。集团很多的培训活动都是从教师群体中寻找培训者,因此,教师有时可能是培训者,有时可能是被培训者。因此,我们创造了这样一个学习型组织,组织中成员都得到发展,都具有应对内部或外部复杂情景的能力,能更好地适应发展的环境和变化的需要。
(2)“理念引领―问题分析―策略建议”式学术支持体系。既遵循理念先行的原则,用先进的理论指引改革的行进,同时也关注课堂教学模式上、行为上、细节上的变革。比如,关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预习、小组合作、即时评价等形式上的改变,关注教师学生观、学生学习观的实质上的改变。课改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各种要素和细节。
(3)关注学生主体性和支持教师的个体化发展同等重要。课改推进的第一年,汪校长就提出了“兼容并蓄”这个词。学校只提课改的理念,没有统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任何学科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只要能抓住课改理念中“先学后教”“多元评价”“合作交流”三个要素,就是一堂好课。任何的改革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学生发展的关键是教师的发展,尊重教师的个性,让教师发挥自身的优势,也是课改的目的。用“兼容并蓄”代替“统一模式”,走出了城市名校版的课改之路。
(三)浓厚的科研氛围有利于课改的深入推进
教师们的思考和行动是有方向的、有方法的,这个方向和方法要用科研来引领。学校将校长负责的重点规划课题和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负责的一般规划课题以及教师个体的小课题编织了一张指引行动的思维网,从课改的各个角度、教学的各个领域、学校工作的各个层面,糅合所有人的智慧,为共同的课改目标而奋斗。
我校从加入课改实验学校队伍以后,教师的课题研究积极性提高了很多,2012学年集团区级及以上立项课题达106个,从数量上看提升了许多;从课题申报的内容可以发现,教师的课题多围绕课改这一主题,多围绕课改中常见的现象和问题来进行实践和理论研究。从教师们认真准备课题申报材料到立项成功以后积极地开展研究,积累课题材料的行动中看出,教师们真正地投入到课改工作中,并且是充分地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想在实践中获得发展。同时,作为集团行动纲领的主导性课题“基于学生想象的现代学校的构建的实践与研究”也获得了各方的肯定,在西湖区、杭州市课题成果评比中均获得一等奖,2013年又被评为浙江省课题成果一等奖。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