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七年级期中数学总结

七年级期中数学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06 16:04:2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七年级期中数学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七年级期中数学总结

篇(1)

七年级数学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学期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及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学生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1)(2)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今年是两处中学合并的第一年,由于师资短缺,班级人数多达64人左右。根据分班考试的情况来分析学生的数学成绩并不理想,总体的水平一般,尖子生少、低分的学生较多。合并前某处中学的班级数学成绩每班及格的只有7、8个人。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厌学情况严重,纪律涣散,意志力薄弱,学习欠缺勤奋,学习的自觉性不高。

根据上述情况本期的工作重点将扭转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抓优扶差,同时强调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反对死记硬背,以推动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不断加强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以便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应在合适的时候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本学期中我要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孩子们讲讲有关新概念几何,提升学生素质;在学习态度上,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上的困难,使他们对数学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一少数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牵挂对象,课堂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打折扣,学生的自觉性降低了,学习的风气有所淡化,是本学期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致志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考试、作业后)错误的习惯,还需要加强,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

三、教学目标要求

期中授完第九章,期末授完下册全册。

四、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作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4、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6、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类分层布置分别适合于差、中、好三类学生,课堂上的提问照顾好好、中、差三类学生,使他们都等到发展。

7、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8、站在系统的高度,使知识构筑在一个系统,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八方联系,浑然一体,使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数教学起止时间章节

1—8周20xx.3.1—14.24第一章1.1—第三章3.6

9周4.25—5.1期中考试

篇(2)

回顾上周的工作,我们有太多的感动,太多的难忘。 那么有关大学值周工作总结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大学值周工作总结,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大学值周工作总结1

一、出勤方面,上周各班出勤率还是比较高的,总的来说是开始的时候比后面几天出勤要好,低年级的出勤比高年级的要好,尤其是把八年级两个班的出勤。但还是有些班级经常缺一两个人,总的来说,出勤方面还是比较好的。

二、卫生方面。本周各班级的教室和环境区卫生保洁工作做得非常好,良好的卫生保洁状况反映了班级管理的精神状态。但,个别班级的卫生清理不到位,尤其是我们现在取暖的炉子周围,总是有灰尘。还有些班级的讲桌没弄干净,有些班级的黑板下面的粉笔灰没弄干净。卫生的保持不是很好,我们的学生对这方面意识还不够,随意性比较强,乱丢垃圾的现象比较多!,有些在拖地的时候不要撒太多的水,然后再用拖把拖地,之后全是痕迹,学生往上一走全是烂泥脚印。在卫生方面有一个建议,我们的检查不能只限定在星期一和星期三下午的卫生大扫除,学生也都摸出规律了,在这两天的卫生打扫要比其他时间干净彻底,所以为了给大家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卫生要不定时的检查。

三、学风方面,在中午和上晚自习之前的那一段时间,学习气氛不是太好,打闹的,说话的,玩的干什么的都有,有些同学坐在那就是在等老师,等时间,有些班级的情况还算好,有些班级有老师和没老师情况根本就是两个样,说明学生的自觉性还需要加强。

四、德育方面,九年级一班的同学捡到一张饭卡主动交公提出表扬,加一分。八年级二班有个别同学用拿书做得圆筒敲打课桌提出批评。

五、综合以上各方面的情况,各班的得分和名次如下:最后,祝大家在新的一周工作顺利,生活愉快。

大学值周工作总结2

1、上周星期一,初一年级进行了阶段性测试;星期四、五,高三年级进行期中考试,考试组织严密,要求严格,无安全、违纪事故发生。

2、星期五下午,高二期中考试家长会,对期中考试进行总结,从学校到家长,从教师到学生进行了全面总结,教师针对教学,学生继续发扬优点,改正自身的不足,同时加强家校联系和教育。

3、万州区第四届“变革课堂教学”英语、数学优质课于上周星期四、星期五分别在分水、桥亭中学比赛结束,二中参赛教师获得第一名、第二名的好成绩。

4、上周,在体育组的安排组织下,下午第三届课外活动开展起来。周末,德育处、学生公寓精心安排组织了住校生篮球、乒乓球、拔河比赛,丰富住校生的周末文化生活。

5、存在的问题

上课有个别同学打瞌睡,少数同学利用课间操的时间躲进厕所吸烟,早、中、晚,有同学边走边吃零食,还乱扔餐巾纸,包装袋,乱吐吃过的口香糖、口痰等。这些行为不符合文明学生的规范要求,还受到学校值周行政、班主任、训导员的批评教育。若有的学生再违反纪律,将受到学校的处分。

希望,每位同学在认真进行中考总结的基础上,做到不大考,大好耍,而且对自己有更严格的要求,制定出更加明确的学习目标,言行举止符合中学生文明规范要求,做一名合格、优秀的二中学生。

大学值周工作总结3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代表上周值周组对第五周工作作如下总结:

1、师生出勤。绝大部分老师和同学都能遵守学校规定的作息时间按时到校,但仍有部分同学不按到校上课,或者提前来到学校门口聚集逗留。特别应该提出表扬的是:我们学生会的同学们,每天都能在早上8:00和下午2:00钟的时候,以标准的站姿,积极向上的精神,微笑着迎接老师和同学们的到来。

2、教学工作。今年是翠屏区教育系统“魅力课堂年”。星期二,在我校举办的“翠屏区历史学科‘同课异构’活动”中,我校贾永梅老师为来自全区的历史老师上了一堂精彩的示范课;3月16日,“翠屏区七年级数学研讨会”在我校举行,刚刚荣获“全国新课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展示观摩活动”特等奖的于沁老师,为来自全区的180余位数学老师上了示范课,孙校长、刘校长、杨校长全程参加了研讨会。两位老师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娴熟的教学技巧,灵活有效的授课方式,展现我校高效课堂独具的魅力风采。另外,我校部分学科还到了筠连定水中学参加了教学交流活动,充分发挥了我校作为宜宾市义务教育示范校的辐射功能。

3、清洁卫生。上周两个年级各班清洁卫生的打扫都比较好,现在很多班级都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在早上和下午第一节课前都能看到值日生对教室和所负责公地进行保洁,但遗憾的是,有些卫生死角的卫生打扫还不够彻底,部分班级的清洁用具没有按规定摆放整齐,更重要的是有部分同学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早上和下午学校门口有很多学生扔下的垃圾,就连教学楼楼梯上也偶尔发现有同学乱扔的垃圾。

4、两操。上周七年级按规定做好了两操,八年级组织了广播体操入场专项训练。上周的两操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学生会的干部们都能快速到位,以标杆的形式为其它同学作出表率。希望全体同学都要以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把每一次的升旗和两操都当作演练来进行。标准站姿的要求是:全身笔直,挺胸收腹,两眼正视前方,两肩平齐,两臂自然下垂,两脚跟并拢,身体重心落于两腿正中,整个身体庄重挺拔,整个人精神饱满,气宇轩昂。这不仅是一个学校,一个班级整体形象的体现,更是一个人基本素养,气质的展现。

5、学生学习。两个年级大部分同学能做到上课认真听讲,注意力集中,课后对不懂的问题能及时向相关老师请教,大部分同学有高昂的学习兴趣。星期五上午,八年级的全体同学接受了“英语口语训练课”,下午,进行了数学第一单元测试。

在绝大部分同学认真学习,健康成长的同时,我们非常遗憾地看到,仍然有那么一些人把无知当个性,把莽撞当纯真。上周学生会的文明劝导员发现了我们学校有个别学生不遵守交通规则,甚至在大街上翻越栏杆的行为。其实,当我们贪图一时之方便,更多的是让别人看到了这些人的丑态百出。在上周,我们值周组老师还发现了有部分同学有抄作业的行为。

篇(3)

---仁化县双峰寨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校强化教育教学管理,组织开展了系列教育教学活动,管理效果明显,较好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工作亮点:

(一) 以目标管理为抓手,用高效的管理来提升教学质量。

1、指导学生制定符合自己实际的短期、中期、远期的目标,帮助学生设计人生规划,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内驱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自我价值的认识,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走。

2、通过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引导学生以提高学习成绩为切入点,认知当下学习是为将来能为社会做贡献打基础。要求各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以成功教育为指导,以学法优化及高效学习为抓手,面向全体,降低重心,按照“教师帮助学生成功学生尝试成功学生自己争取成功”的指导模式,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唤醒学生的成功欲望,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同时进一步挖掘勤学善问、品德优良、成绩优异或成绩取得显著进步的学生的鲜活事例,张榜表彰,大力宣传,以激发学生勤奋求学,积极上进,促进良好学风不断形成。

3、具体做法是:以上学年度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基础值,要求学生和教师在本学期的月考、期中考和期末考试中都要设立自己的目标,争取达到每次都能进步一点点。实施目标管理,将学校目标转化成为激励性的学生和教师个人目标。教务处在目标管理过程主要是指导、检查、控制和调节。通过教师会议,学生会议,明确目标,统一思想,提供信息的支持;通过参与备课、听课、教案和作业检查,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实现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对教学活动进行控制;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困难与问题,提供帮助和支持,协调各班级各学科的关系,使各分目标进展均衡,措施运用协调。

(二)加强常规管理的实效性,全面强化教学工作管理。

一是备课要求教师在后记上写上教学思路及对课件的修改和本堂课的反思,并在每周一大课间前上交到教务处检查。二是上课要求课堂开展师生互动,教师要在课堂上让学生多开口说话,评课也以学生在课堂上回答了几次问题,整节课学生开口说话的人次作为评价一堂好课的重要参考依据。在数理化学科中推广导学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注重教学反馈,每次大型的考试后都要求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对学生进行约谈并做好记录,把约谈作为每次考试后的一项常规工作。三是加强试卷分析的实效性。教务处把局教学工作会议下发的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的试卷分析印发给教师每人一份学习。要求教师在每次月考后对照此写好试卷分析,并上好试卷分析课。

(三)以“校本教研”为平台,加强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学校以“校本教研”为平台,加强教研活动的实效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通过举办教师培训、校优质课评比,校际交流活动、“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全面推动学校教研工作的发展。学校要求科组每周开展教研活动,定点定时,学习信息技术或看优秀课例视频,教育专家讲座等,学习先进教育理念,提高业务水平。

(四)营造浓厚的“书香校园”氛围。

我校深入开展了“书香校园”的读书活动。每周安排1节阅读指导课和充分利用好周一下午的活动课,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地翱翔,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学校图书室全天候开放,让学生课间课后随时可以去借书阅读。要求每位学生每学期要写好读书计划,并做好读书笔记。每学年评比阅读之星并张榜公布表彰,把学生的读后感、读书卡在宣传栏进行展示交流。积极开展读书活动,如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写人物传记,办校刊等活动。本学期由双峰寨中学文学社主办的校刊《双峰寨》,收录了学生作品42篇,有书海拾贝、红土地、青苹果园地等栏目。同时,教务处还加强了早读、午读、午练写字的安排与指导。学校大力打造书香校园,为申报广东省书香校园积极创造条件。

(五)学校特色项目成效凸显。

我校特色教育以人人有社团为抓手,以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兴趣小组为载体,全力推进素质教育。学校成立了书法、绘画、歌唱、跳绳、篮球、足球、乒乓球、月姐歌、小导游等兴趣小组。要求七八年级的学生全员参与到社团活动中去,做到人人有社团,活动时间有保证,活动内容有保证,活动质量有保证;做到每周有训练,月月有提高,学期有成果。书法绘画、篮球、小导游、月姐歌已凸显学校特色。

二、主要成绩:

1、本学期期末考试县抽考八年级英语平均分排全县第4名,八年级语文平均分排县第五名,八年级物理和道德与法制排县第五名,九年级历史排县第三名,七年级地理排县第6名。

2、叶海燕老师教学案例《七下unit 10 I’d like some noodles sectiont A 1a-2e》荣获2017韶关市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案例评选三等奖。曾海明、冯菊娣老师论文《历史课堂的愉快教学》在2017年韶关市中学历史优秀论文评比中荣获三等奖。赖伍福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图的应用》2017年广东省中学地理论文评选三等奖。李东强老师在2017年仁化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比赛中荣获中学组二等奖。

3、本学期刘海英申报的课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目标精细化实践研究》获县立项。李卫华老师主持的课题《农村初中数学练习优化设计策略研究》结题荣获县二等奖。

4、本学期学生参加“绘仁爱之诚,创文明校园”2017年仁化县中小学校(幼儿园)艺术比赛中喜获佳绩。陈锦陆老师辅导的小组唱《映山红》荣获中学组二等奖;张福优老师辅导的龙尤同学荣获书法类中学组二等奖,黄依琳同学荣获绘画类中学组二等奖,林艳霞同学、张桦同学荣获绘画类中学组三等奖,蔡思敏同学、邱秋玲同学荣获书法类中学组优秀奖。韶关市第二十二届“英东杯”文艺竞赛黄依琳荣获中学组绘画二等奖。在2017年仁化县第5届运动会中小学生足球比赛中获初中男子组第7名。

三、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1、课题研究的层次还不够高,今后要加大教研的管理力度,充分发挥教研组和骨干教师的引领和辐射作用,进一步提高研究的层面,使教学研究真正服务于教学。

2、高层次学科带头人有待培养。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3、优质生源有所流失。如何挖掘学生潜能,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也是学校面临的一个课题。

篇(4)

【关键词】:数学教学“换位法”尝试

近两年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后,听了几位专家关于新课程教学的新理念讲座、报告,思想颇有触动,也极具危机感,于是在老教材中也尝试用新观念来上课,以防全面实施新课程时措手不及,尝试带来了甜头,期中考试班级平均分提高了13分,逐想整理一下。

一、“换位法”教学详细过程

从传统的观念来说,学生始终处于坐的角色,倾听老师讲课并跟着老师的思维转的角色;即使少数学生有自己的解题方法,亦没有及时发表供大家商讨的机会。要让学生思维广、有创新,必须让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从怕学数学变为乐学数学,就必须改变传统一站与全班坐的教学模式。我认为数学课应让师生换换位,让学生在课堂中,多思考、多动手、多讲叙、多评论,教师只要做好组织、引导,并作为学生一员与他们合作讨论,我把这一教法简称为“换位法”。

“换位法”以创设情境、设疑自学、自演自评、点拔释疑为线索。把45分钟根据内容的易难大致分为看一看、议一议、讲一讲、改一改、评一评五个环节,环环相扣,紧密相连。做到人人参与,优等生当小老师,中等生当讲解,中下生当板演,教师押阵、组织,使课堂变得活跃变得有生机。

(一)、创设情境

学习动机是学生自主参与数学活动的基础,数学兴趣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探索数学问题的倾向性。我们的教学设计要充分关注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现实的、有趣的数学情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创设情境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等活动,提出数学问题,创设悬念。

如:初中数学第一册·第一节内容“1.1节正数与负数”,我就仿照师大出版的七年级上册“数怎么不够用了”的图示:教师操作多媒体,出示全国各城市天气预报表,提出问题:在这张天气预报上你有不认识的数吗?你知道这些数的含义吗?

2、带学生观察高山与盆地的海拔示意图。问:“-155”表示什么?

3、出示一张试卷,老师批阅“-5”是什么意思?

4、这种带“-”号的数你在其他地方见过吗?

二、设疑自学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和悬念的设置能够使学生感到有疑需学,激发探究欲望,何以解疑?必须看书(查找资料),互相讨论,寻找答案。这就是最初的学生自主学习,长期坚持直到学生能自己设疑、自己解决,就起到教会学生学习的目的了。如何设疑?教师要充分挖掘本堂课知识的重点与难点,设置问题既要突出重点难点,又要有阶梯性,附合“跳一跳,能摘到”的原则。力求在课堂中牢牢吸引住各个层次学生的注意力。

仍以“正数与负数”为例:引课后让学生带着疑问自学,设问的问题:

(1)什么是正数与负数?

(2)什么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判断

通过设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严谨答题的习惯。

设问的使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1)要选择关键所在,并非每处设疑,一节课若“四处设岗”,必然穷于应付,有可能冲淡了一节课的重点。

(2)要精心设计“设疑”问题,应使问题具有令人信疑参半的迷惑性,与十分浓厚的吸引力,让学生一见问题便跃跃欲试,兴趣盎然。

三、自演自评

《数学课程标准》在知识技能目标中提出了过程目标,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做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让学生在过程中获得探索体验,创新尝试、实践的机会,自演自评就是一种较好地能展示过程的一种方法。

前一环节设疑自学讨论,只能让学生对知识是有一个初步了解,在落实设疑后,务必进入第三阶段即“自演自评”阶段,对设问的典型题目,按难易程度,有目的地让相应层次(中下生)同学在黑板上演示,体验做题当中思维的周密程度如何。演示完成,立即进入自评环节,对演示的结果作出评议、分析,说出看法,对的加以确认,错的错在何处。先鼓励后进生或中等生发言,如有不妥之处,可以让其他学生进行分析、纠正,让大家都有锻炼的机会。同时给学生创造表现才华的天地,鼓励学生争当“小老师”,这样也正符合了中学生好胜心强,喜欢在同伴面前表现自己这一特点。

在使用自演自评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1)在前几节课中,老师要刻意培养学生的发言习惯,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比如举手发言,上台时注意走路姿势,站在台前,保持严肃,讲课时手执教鞭,人与题目保持150°,要求声音响亮,吐词清楚,突出重点等。

(2)平时要保护学生敢于发言的积极性,应鼓励学生创新,从不同方法,不同角度去解决问题,敢于让学生碰壁。

在自评中,让学生们充当小老师的热烈气氛中,七嘴八舌,挖掘教材中所学知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如学习了《第四册》P18,想一想:已知矩形ABCD,AB=cm,BC=1cm,若将纸片沿AB对折成如图形状,点B落在B′,那么D与B′的距离是多少?求DB′?

在学生自评中竟有十种解法。

一种:图1,作高。

二种:图2,延长CB′,得∠4=60°,证:B′D=B′C。

三种:图3,作B′F∥DA,证AFB′D是平行四边形。

四种:图3,作B′EDC,证B′E=0.5,在直角ΔDB′E中,∠2=30°,DB′=1。

五种:图4,连结DB、B′B,证DBB′为直角三角形,证∠1=30°。

六种:图5,延长BC到E,成为平行四边形ACED,∠E=60°,证

ΔB′CE为正Δ。

七种:图5,延长CB′至F,使DFFC,用勾股定理逆向思维证。

八种:图6,延长AD、CB′相交于E点,证B′为EC的中点。

九种:图7,作OEDB′。

十种:图7,作B′FAC。

四、点拔释疑

经过“自演自评”后的学生,对本堂课的内容,有比较深刻的了解。但通常还是零乱、分散、彼此独立的,恐怕还有一些错误的解法,都需要教师适时引导、点拔,使学生对本堂课的内容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了解。串得起,拎得出,用得上。要实现这一点,我一般是从以下方面来做:

(1)首先对“自演自评”阶段中较好的思路进行总结,好在何处,错的原因加以分析。(2)其次讲述自身对本堂课知识点的理解,要求在重点突出的前提下,再用图示表示,最后一一列出,如:

①已知=5,=7,求a+b的值。

在分析时,先作草图示意再按线路层层分配,答案有4种,做到不遗漏,解决了只有二种答案的错误,直观易懂,效果好。

②求---的值?

解:--

=-X3

③已知A、B两地相距28千米,甲每小时行8千米,乙每小时行6千米,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问经过多少小时他们相距离106千米?根据题意:

(1)背向而行时,8X+28+6X=106

(2)当同向右而行时,8X=28+6X+106

(3)当同向左而行时,8X+28=6X+106

(4)当相向而行时,8X+6X-28=106

此题关键:学生真正理解,图示中上面路程之和=下面路程之和,点拔释疑的使用,应明白的是:“设疑”与“辨析”是一对矛盾,“无疑处,教有疑,有疑处,教无疑”

二、“换位法”教学的意义

运用“换位法”不仅顺应了《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观念思想,而且还克服解决了传统教学的几个问题。

1、这种教学模式程序符合构建主义数学观

过去我们总认为教师讲的越细、越多,学生学得就越好,认为“抱着走”总比他们自己走要快、要稳。但是我们没想到,这样做学生只会张着嘴巴接,而不会明着眼睛找。

构建主义认为学生学习是以自身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构建活动。“换位法”正是建立在学生各自不同层次水平之上的,谈出各自对问题的不同理解,使新的数学材料在学生头脑中产生特定意义。

2、“换位法”从根本上达到了课程目标---学会学习。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教是为了不教”。只有教会了学生知道如何学习,教师才算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学生掌握了学习的真谛。“换位法”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了如何学,让他们掌握了如何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教师也可以在这种方法中学到各种不同的教学思路,打破固有的思维方式,即教师也在教学中学会了如何教。

3、“换位法”让师生走出若干围城

运用“换位法”进行教学,就让每个学生都有站起来当“小老师”的机会,在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满足了学生角色换位的心理,老师的神秘感远走了,师生间的关系也自然而然地融洽了、民主了。

后进生问题作为老大难问题,在“换位法”中却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传统教学中,后进生处于边缘地位,不受重视,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而现在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后进生都得到充分的肯定和鼓舞。“换位法”能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变“怕学”为“乐学”。

在传统教学中,总是教师讲一题,学生做一题。这种老一套教学方法会使一般学生学得很累。而“换位法”坚持先设疑自学,让学生先做题,自己设法解决问题,让他们逐步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仅教师会教得轻松,而且也会改变学生做题不敢下手的局面。

“教贵引导,学贵领悟”。对于尖子生,我们认为只有学会是远远不够的,“换位法”不仅能让这些学生更快地掌握新知识,更能让他们所学知识在“小老师”般的自改自评中得到巩固、升华;同时他们帮助他人时也学会了深层次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身能力,变“学会”为“会学”。

由此可见,“换位法”的运用,使课堂教学开始面向全体学生,最终改变了“只为少数人教学”的现象,达到让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目标。

“换位法”不但改变了学生现有的困境。与传统的教师靠系统的传授来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不同的是:在“换位法”中老师开始跳出知识重点多次叙述的陷阱,从单纯知识的传授者,成功地转型为:学习的激发者、组织者和引导者。

【参考文献】:张行涛、周卫勇主编的《新课程教学法》(中学卷上册).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篇(5)

计划应规定出在一定时间内所完成的目标、任务和应达到要求。任务和要求应该具体明确,有的还要定出数量、质量和时间要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数学老师教育计划文本,喜欢可以分享一下哟!

2022数学老师教育计划1一、指导思想:

七年级数学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学期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及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学生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1)(2)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今年是两处中学合并的第一年,由于师资短缺,班级人数多达64人左右。根据分班考试的情况来分析学生的数学成绩并不理想,总体的水平一般,尖子生少、低分的学生较多。合并前某处中学的班级数学成绩每班及格的只有7、8个人。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厌学情况严重,纪律涣散,意志力薄弱,学习欠缺勤奋,学习的自觉性不高。

根据上述情况本期的工作重点将扭转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抓优扶差,同时强调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反对死记硬背,以推动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不断加强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以便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应在合适的时候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本学期中我要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孩子们讲讲有关新概念几何,提升学生素质;在学习态度上,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上的困难,使他们对数学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一少数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牵挂对象,课堂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打折扣,学生的自觉性降低了,学习的风气有所淡化,是本学期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致志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考试、作业后)错误的习惯,还需要加强,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

三、教学目标要求:

期中授完第九章,期末授完下册全册。

四、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

把教学六认真作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

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4、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6、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类分层布置分别适合于差、中、好三类学生,课堂上的提问照顾好好、中、差三类学生,使他们都等到发展。

7、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8、站在系统的高度,使知识构筑在一个系统,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八方联系,浑然一体,使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2022数学老师教育计划2这个学期我任教初一1班、2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为了使工作更加地到位、细致,我针对这个学期的工作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以“促进课堂改革,提高教学实效性”为工作中心,力争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的教育理念,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大胆开创课堂教育教学方法,争取做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

二、工作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素质,能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形成扎实的数学基本功,为今后继续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一批数学尖子,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及格人数较少。形成良好学风。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一)多方面学习,树立新理念

开学初就要认真通读数学新课程标准,潜心研究,反复揣摩。以《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为依据是用好教材的前提,所以一定要认真领会《标准》编导意图,去指导教学实践,以便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数学教学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二)掌握学生心理特征,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学生由小学进入中学,在心理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开始要求“独立自主”但学生环境的更换并不等于他们已经具备了中学生的诸多能力。因此对学习道路上的困难估计不足。鉴于这些心理特征,教师必须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目的地时时地向学生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要想办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离开数学知识将无法进行。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直接兴趣。同时在言行上,教师要切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如初一学生普遍保留小学阶段积极举手发言的良好习惯,面对孩子们这种学习热情,教师应该表示赞赏,给予肯定,同时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有轮流发言的机会。

(三)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

(1)在教师这方面,首先做到要通读教材,驾驭教材,认真备课,认真备学生,认真备教法。对所讲知识的每一环节的过渡都要精心设计。给学生出示的问题也要有层次,有梯度,知识的达标程度教师更要掌握,使优生吃饱,差生吃好。在学生方面,把学生按座次和成绩分成学习小组,选出小组长,在课堂上发挥小组的集体力量,这样用辅优,帮差,带中间的方法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尽量做到“学生自学能学会的不讲”、“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己总结的不讲”、“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互相帮助下能学会的不讲。”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潜能全部挖掘出来。

(四)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

小学阶段科目少,内容浅,学生学习方法即使差一些,只要用心,用功,总可以应付。但是一进中学,有些学生纵然很努力,成绩依旧上不去,这说明中学阶段学习方法问题已成为突出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知识的内存规律,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以逐步提高分析、判断、综合、归纳的解题能力,我向学生介绍的方法是:“两先,两后,”既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做作业。也就是引导学生课前做好预习,发现问题,带着问题有目的性的听课,效果会更好。课后注意及时复习巩固以及经常复习巩固,使学过的知识达到永久记忆,遗忘缓慢。如果学生能真正按照此方法,再加之自己特有的经验,一定是学起来轻松愉悦,成绩优异的。

三、工作进程安排:

第一章:有理数、15至18课时。

第二章:代数式、8至10课时。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12至14课时。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13至15课时。

重点把握第二、三章的知识内容,努力钻研教材与教育教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去探讨数学问题,紧密联系实际问题,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热爱数学,并且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提高平均分和优秀率上涨的幅度。

总之本学期的教学工作需要学习的地方比较多,更多地向经验丰富的同行学习,并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2022数学老师教育计划3一、班情分析

通过查阅新生录取成绩册,对比小学平时成绩与小学毕业成绩,以及对部分新生的调查摸底,发现本班新生数学成绩参差不齐,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虽然不乏高分,但普遍成绩较差。数学不及格的人数达到半数以上,甚至多名学生数学成绩是十几分。从小学毕业试卷分析可以看出,相当部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仅仅局限于单纯的简单计算,缺乏灵活运用的能力;知识点掌握不牢固,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

二、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各项基本教学目标。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从日常生活入手,结合课堂教学活动,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最终圆满完成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着力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将其转化为理性思维。通过课堂教学、课堂练习、课堂作业、课后巩固等多种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数学思维模式;使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自主探索、学会总结规律的方法;进而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通过探究实际问题,认识有理数和整式,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运用有理数、代数式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运用代数式进行描述。通过对物体和图形的初步认识,掌握基本的识图与作图技能,认识最基本的图形——点、线和角。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抽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并用有理数、代数式表示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探究点、线、角的性质、图形的变换以及三视图、展开图,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培养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模式;通过解决问题过程相互合作,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学习,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并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数学学习是一个充满观察、实践、探究、归纳、类比、推理和创造性的过程。养成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思维品质。了解我国数学家的杰出贡献,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四、教材分析

第一章、有理数:本章主要学习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及运算,它一方面是算术到代数的过渡,另一方面也是为今后的继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章重点内容是理解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并对其分类和比较大小;理解相反数、绝对值、倒数的意义并利用它们的性质进行化简和计算;理解有理数的各种运算法则、运算定律和运算顺序,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法则。本章的难点在于理解有理数的基本概念、运算法则,并将它们应用到实际解题和计算中。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本章通过日常生活事例引入代数式的概念,进而导出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概念,并对单项式和多项式的加减运算进行探究,加深学生对式的理解和对数的认识。本章重点内容理解单项式、多项式及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单项式、多项式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及去括号的法则及整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难点在于理解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并将其熟练的应用于整式的计算。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既是本学期重点内容之一,也为今后学习其它方程的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方程思想。本章重点内容是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本章难点在于解一元一次方程,并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本章从生活图形、图案入手,通过对点、线、角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并逐步将感性认识上升到抽象的数学图形。本章的重点一方面是掌握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有关性质,并进行线段和差、角的和差的计算;理解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性质及应用。另一方面是着重培养学生看图和识图的能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本章的难点在于线段和角的有关计算。

五、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潜心钻研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备课,精心设置课堂教学内容和模式。

上好每一堂课,阅好每一份试卷,搞好每一节辅导,组织好每一次测验。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向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数学趣题,喻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数学特长生。

3、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2022数学老师教育计划4一、指导思想

在学校教学工作意见指导下,在年级部工作的框架下,认真落实学校对备课组工作的各项要求,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强化数学教学研究,提高全组老师的教学、教研水平,明确任务,团结协作,圆满完成教学教研任务。

二、教材简析

使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教材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前提下,认真处理继承、借鉴、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等,具有亲和力、问题性、科学性、思想性、应用性、联系性等特点。

三、教学任务

本学期上半期授课内容为《选修1-2》和《选修4-4》,中段考后进入第一轮复习。

四、学生基本情况及教学目标

认真贯彻高中数学新课标精神,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以“双基”教学为主要内容,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整体推进”,使每个学生的数学能力都得到提高和发展。

高二文科学生共有10个班,其中尖尖班2个,8个平行重点班。尖尖班的学生重点是数学尖子生的培养,冲刺高考数学高分为目标。平行班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两点,第一点:保证重点学生的数学成绩稳步上升,成为学生的优势科目;第二点:加强数学学习比较困难学生的辅导培养,增加其信息并逐步缩小数学成绩差距。

五、教法分析

1、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3、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习惯。

六、教学措施

1、认真落实,搞好集体备课。

每两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各组老师根据自已承担的任务,提前一周进行单元式的备课,并出好本周的单页练习。教研会时,由一名老师作主要发言人,对本周的教材内容作分析,然后大家研究讨论其中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等。

2、详细计划,保证练习质量。

教学中用配备资料《导学案》,要求学生按教学进度完成相应的习题,教师要提前向学生指出不做的题,以免影响学生的时间,每周以内容“滚动式”编一份练习试卷,学生完成后老师要收齐批改,对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要安排时间讲评。

3、抓好第二课堂,稳定数学优生,培养数学能力兴趣。

尖尖班的教学进度可适当调整,教学难度要有所提升;其他各班要培育好本班的优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时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备课组也将组织学生上培优班。

4、加强辅导工作。

对已经出现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的下班辅导十分重要。教师教学中,要尽快掌握班上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工作,既要注意照顾好班上优生层,更不能忽视班上的困难学生。并根据需要在年级开设数学困难生补充辅导班。

2022数学老师教育计划5一、指导思想:

在学校教学工作意见指导下,在级部工作的框架下,认真落实学校对备课组工作的各项要求,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强化数学教学研究,提高全组老师的教学、教研水平,明确任务,团结协作,圆满完成教学教研任务。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

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学生基本情况:

高二理可学生共有926人,多数学生学习积极性强,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的气氛不浓、基础较差。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内容复习不及时,致使对高二的数学学习有很大的影响,高一数学成绩充分反映尖子生少,成绩特差的学生也有不少,有一批思维相当灵活的学生,但学习不够刻苦,学习成绩一般,但有较大的潜力,以后好好的引导,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带动全体同学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三、教法分析:

1、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3、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习惯。

四、教学措施:

1、认真落实,搞好集体备课。

每周至少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各组老师根据自已承担的任务,提前一周进行单元式的备课,并出好本周的单页练习。教研会时,由一名老师作主要发言人,对本周的教材内容作分析,然后大家研究讨论其中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等。

2、详细计划,保证练习质量。

教学中用配备资料《学案导学》,要求学生按教学进度完成相应的习题,教师要提前向学生指出不做的题,以免影响学生的时间,每周以内容“滚动式”编两份练习试卷,做后老师要收齐批改,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要安排时间讲评。

3、抓好第二课堂,稳定数学优生,培养数学能力兴趣。

竞赛班的教学进度要加快,教学难度要有所降低,各班要培育好本班的优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时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4、加强辅导工作。

对已经出现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的下班辅导十分重要。教师教学中,要尽快掌握班上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工作,既要注意照顾好班上优生层,更不能忽视班上的困难学生。

五、具体措施:

1、不孤立记忆和认识各个知识点,而要将其放到相应的体系结构中,在比较、辨析的过程中寻求其内在联系,达到理解层次,注意知识块的复习,构建知识网络。

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解题技能,注意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公式的辨析比较,灵活运用;力求有意识的分析理解能力;尤其是数学语言的表达形式,推力论证要思路清晰、整体完整。

2、学会分析,首先是阅读理解,侧重于解题前对信息的捕捉和思路的探索;

其次是解题回顾,侧重于经验及教训的总结,重视常见题型及通法通解。

3、以“错”纠错,查缺补漏,反思错误,严格训练,规范解题,养成:想明白,写清楚,算准确的习惯,注意思路的清晰性、思维的严谨性、叙述的条理性、结果的准确性,注重书写过程,举一反三,及时归纳,触类旁通,加强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应用。

4、协调好讲、练、评、辅之间的关系,追求数学复习的效果,注重实效,努力提高复习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精心设计教学,做到精讲精练,不加重学生的负担,避免“题海战”,精心准备,讲评到为,做到讲评试卷或例题时:讲清考察了那些知识点,怎样审题,怎样打开解题思路,用到了那些方法技巧,关键步骤在那里,哪些是典型错误,是知识和是逻辑,是方法、是心理上、策略上的错误,针对学生的错误调整复习策略,使复习更加有重点、针对性,加快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率。

5、周密计划合理安排,现数学学科特点,注重知识能力的提高,提升综合解题能力,加强解题教学,使学生在解题探究中提高能力。

6、多从“贴近教材、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角度,选择典型的数学联系生活、生产、环境和科技方面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有计划、针对性强的训练,多给学生锻炼各种能力的机会,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数学综合能力之目的。

篇(6)

作为中小学教育核心课程之一的数学,其重要性在国内外都不言而喻。然而,如何在学校班级教学环境下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行个性化辅导,长期以来是摆在数学教育者面前的难题。本文介绍了在教学理论指导下设计的网上数学教学系统――“乐学一百”。该系统具有即时反馈、几何作图智能判断、游戏化激励等多项功能。本文详细研究了该系统在一所中学一个学期的混合式教学课程实验情况,在准实验中收集的学生成绩、学生调查、学生和家长反馈、教师访谈等多维度的数据表明,该系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改善其学习表现,减轻数学教师负担。研究表明:该系统交互性的重要表现――即时反馈和正面激励是其产生积极影响的重要原因。同时,该系统的智能化程度需要进一步提高,以满足众多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关键词】 数学教学;教学系统;教学效果;即时反馈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7)03-0037-08

一、研究问题

数学是中小学教育阶段国际公认的核心课程之一。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简称“经合组织(OECD)”)的国家和地区发起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PISA)测试就包括数学知识考试,它也逐渐成为衡量不同国家之间中小学教育成就的一项重要指标。

但是,在学校常规班级教学中,较高的生师比使得数学教师不可能考虑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也不可能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即时反馈,提出恰当建议,进行个性化的辅导和兴趣激励。而在数学学习中,特别是在应用基本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即时而恰当的反馈、建议、辅导和激励对学生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计算机辅助学习系统最重要的优点就是能够自动给予学生即时而恰当的反馈,这也是其智能性的重要体现。所以,长期以来,以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其实际应用效果究竟如何呢?

二、相关研究简介

国际上有大量关于计算机支持的数学教学效果的实证研究,因为篇幅限制不能详细列举,简要介绍相关元分析研究的成果。元分析是一种文献研究,其研究对象是已经出版的实证研究文献,研究方法是对这些实证研究的结论进行分析,以便总结和概括这些实证研究结论所反映的共性和规律。国外很多关于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元分析研究(Burns, 1981; Hartley, 1978; Kulik & Kulik, 1991; Liao, 2007; Tamim, Bernard, Borokhovski, Abrami, & Schmid, 2011)分别分析了几十个、几百个乃至几千个研究,普遍指出: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对于学生的学习表现可以起到更加显著的正面影响。对于学业表现较差的学生而言,很多研究(Lynch, Fawcett, & Nicholson, 2000; O’Byrne, Securro, Jones, & Cadle, 2006)也表明计算机辅助教学对于其学习成绩可以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

在数学领域的大量元分析中,Cheung和Slavin(2013)考察了K-12学校的教育技术应用对学生数学成绩的影响,因为美国学生的PISA数学成绩表现长期以来不如其他OECD成员国,而教育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是改善美国中小学生数学成绩的一项有效手段,正如美国数学教师协会曾经指出的“技术在数学的教与学中至关重要”。他设置了非常高的研究方法标准(最少持续12周,有实验班和对照班,常规教学条件,有要求严格的前测和后测成绩),筛选出了74篇高质量的研究论文。这些研究包含的学生样本量为56,886。其中45篇研究了小学阶段的31,555名学生,29篇研究了中学阶段的25,331名学生。该元分析发现:一般来说,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教育技术应用都对学生学习产生了正面影响。

在此研究之前,国际上20多个元分析研究考察了教育技术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其中7个关注数学学科。这些研究也都发现了教育技术对学生数学成绩的正面影响。

国内不少研究也介绍了计算机支持的数学教学系统,但是关于其教学效果的实证研究不多。从中国知网(CNKI)检索后,我们发现了以下两篇关于技术支持数学教学的实证研究。

张文兰等(2013)对参加三个月的电子书包实验的试点班和对照班的数学考试成绩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前测中两个班成绩无显著性差异,后测也无显著性差异,但是实验班比对照班成绩高出0.21分。该文对成绩提高不显著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包括实验周期有限(三个月)、设备技术和功能的局限性等。

管珏琪等(2015)分析了参加两年电子书包实验的三年级和四年级学生和同时期未参加实验的学生的期末数学成绩,发现不论是三年级还是四年级,期末数学考试中,参加实验的班级的成绩都显著高于未参加实验的班级的成绩。但是,该文没有介绍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在参加实验前的成绩差异,也未介绍除了实验变量(电子书包)外,实验班和非实验班是否还受其他不同因素的影响。

基于以上的相关文献分析,我们发现:国内关于计算机支持数学教学的实证研究不多。本研究拟选择某所学校的数学教学进行较长时间的准实验研究,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三、教学理论基础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通过强化与教学目标相关的刺激和激励来实现学习。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给予学生的即时反馈和建议就是这样的刺激和激励。行为主义指导下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强调计算机能够激发学生的反应,并给予学生及时、详细和恰当的反馈,而这种反馈能够包含对学生表现的评价(Skinner, 1958)。Tobias(1973)发现,学生建构性的反应对于提高学业成绩而言是最有效的,而且,这种对于学生的明确反馈会引起学生的极大关注,并进一步导致更好的学业成就。Clariana和Lee(2001)也认为,网络学习中的明确反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认知主义强调研究和理解人脑内部的复杂过程:感知能力、解决问题的策略、决策过程和对复杂关系的理解,等等。学习是多层次的信息加工过程,包含了对于信息的解释和评价。教学不是知识的简单传递,而在于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学生是一个积极的信息加工者――积极地做出选择和注意等反应,积极地组织已经知道的信息,积极地寻求相关信息来解决问题。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合理的学习策略,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Gagne & Briggs, 1974, pp. 10-20)。

混合式学习方式⒋统的班级教学与通过国际互联网或局域网进行的在线学习结合起来。Dziuban、Hartman和Moska(2004)指出:“混合式学习应该被看作一种教学方法,它将课堂教学的社会性和有效性与在线学习环境技术支持下的主动学习结合起来。”Bonk和Graham(2006, p.1)强调:“混合式学习环境将传统面对面的教学方式与计算机支持的在线学习结合起来。”混合式学习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一种教学应用方式,强调传统的班级教学与计算机支持的学习的有机结合。网络教学系统支持的数学学习与传统的学校教学结合起来,显然是一种混合式学习。

四、教学理论指导下的系统功能设计

北京乐学一百在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结近15年多媒体教育软件及混合式教学实践经验,研发了“乐学一百”在线教学系统。该系统聚焦于中小学数学教学,在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等教学理论指导下,提炼出了适应中小学生在线学习的3I教学法并将该教学法贯穿到系统设计之中:个别自适应学习,自定步调(Individualized Adaptation);渐进掌握式学习,小步闯关(Incremental Mastery);互动发现式学习,持续互动(Interactive Discovery)。

在内容上,该系统包括与全国初中和小学数学大部分通用教材相配套的习题内容,全部为自己研发。与传统印刷版的习题集不同,该系统能够根据学生提交答案的快慢和正误,给予即时反馈和游戏化的积分激励,而不是单纯呈现解题过程和答案。

我们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为例,介绍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和3I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该册内容包括了“整式的乘除”“相交线与平行线”“变量之间的关系”“三角形”“生活中的轴对称”“概率初步”等。在每一部分,设置了若干关卡练习。比如在“生活中的轴对称”部分,设置了18道关卡(如图1所示)。前面的15关是关于“生活中的轴对称”的若干分解任务的(如第一关是认识轴对称,第二关是“画轴对称图形”,等等),后面的3个关卡分别是“挑战100分”“检测”“错题更正单元”。“挑战100分”和“检测”是综合性练习,而“错题更正单元”是本单元出现的错题集合。

这些关卡题目的做题顺序,完全由学生自我控制,可以根据情况自由选择,这就是“个别自适应学习,自定步调”的含义。

第八关是“等腰三角形练习1”,包含10道题,满分为100分,并设置了标准时间,为2到4分钟。如果做题时间短于标准时间的下限,即2分钟,则加分;如果做题时间长于标准时间的上限,即4分钟,则减分。这些题目采用填空题或选择题的形式,系统可以判断用户答案的正误。如果答对了,系统给予“正确”之类的提示,进入下一道题目;如果答案错误,系统则给出“错误”或者“再想一想”之类的提示,学生必须再次输入或者选择正确答案,直到该题目答案正确为止,才能进入下一道题目。这就是“渐进掌握式学习,小步闯关”的含义。每个关卡的通过,系统给予正确或者错误的提示,就是行为主义教学思想的体现;这样一系列的围绕等腰三角形等知识点的小步骤闯关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相关知识点,体现了认知主义的教学思想。

如果学生实在做不出来,可以求助在线的“老师答疑”。这种人工在线辅导加上系统自动给出的答案正误的反馈,构成了“互动发现式学习,持续互动”的教学环境。

以上我们介绍了“同步闯关”的基本内容。每个关口的做题过程都会保留下来,便于用户以后复习。闯关成功后,学生可以看到本次练习的得分、一次正确率、所用时间、(相对于标准时间)提前/延迟、基础学分、奖励学分、获得乐币(该平台的一种虚拟货币)、当前乐币。其中的得分、奖励学分、基础学分和获得乐币是综合考虑一次正确率、所用时间等多个做题表现指标计算得出的。

除了学分和乐币,如果该生能够持之以恒地练完一章的内容,系统还授予学生勋章。同年级同一学段学生,还按照其获得学分、乐币多少设置了排行榜;只要是注册用户,都能在排行榜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和要超越的对象。学生还可以使用学习获得的乐币来换取实物奖品。

除了“同步闯关”,还有“强化技能”“挑战100分”“竞赛培优”“专项训练”“最后一题”。这些内容属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上的较高要求。此外,该系统能够自动收集学生在单元闯关中所有题目的答案,并特别关注做错的题目,形成个人错题集,便于学生开展针对性的纠错练习。

为了辅助学生学习比较困难的几何作图,该系统设计了几何作图智能判断引擎,自动判断学生的几何作图是否符合题目要求。借助这个工具,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常规作图方法,更能创造性地解决几何问题。

为了创建社会化的学习环境,系统还设置了“同学动态”窗口。学生用户可以选择打开或者关闭该窗口。该窗口上动态显示其他同学的做题情况,以及家长给予孩子的表扬和乐币奖励。

五、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方法主要是准实验研究。准实验研究的基本思路为:根据学校正常教学工作的安排,选择其中一个班作为实验班,其他作为控制班(对照班)。实验班和控制班的教学内容、进度和方法完全一致;唯一不同的是,实验班要通过网络在智能教学系统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对照班仍然按照传统方式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在准实验研究中,自变量是参加混合式学习与否,因变量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及主观反应。通过分析历次考试成绩来比较实验班和控制班的数学学习成效;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等方法了解学生对于数学学习和数学教学系统的感受和认识。

对于考试成绩,主要比较实验班和控制班在同一次考试中的成绩差异,也就是进行横向比较。这是因为在同一次考试中,两个班的考试内容完全相同,其成绩具有可比性。而同一个班(如实验班或者控制班)在不同时期的两次常规考试中,考试内容一般都不相同,难度也不一定相同,所以前后两次的成绩不具有可比性。因此,不进行同一班前后成绩的时序纵向比较。在比较实验班和控制班两个班成绩的时候,主要考察的统计指标包括:

(1)每一班成绩的平均值。它反映了全班同学成绩集体性的平均表现;两个班成绩的差异就用两个班成绩平均值的绝对差来表示;每次考试每个班平均成绩在整个年级的位置变化,也反映了其成绩的变化幅度。

(2)每一班成绩的标准差。它反映了全班同学成绩的离散程度。

(3)两个班平均成绩差异t检验的结果。它反映了两个班成绩差异的统计学显著程度。t检验是一种假设检验;假设两个班的成绩相同,如果计算出来这种假设的概率很小,比如一般设为小于0.05(即5%),则认为这种假设不成立,即两个班的成绩在统计意义上是有差异的,或者说两班成绩的差异在统计上是显著的。t检验可以用SPSS等统计软件来进行。

(4)效果尺度(Effect size)。综合考察两个班平均成绩的差异和每个班成绩的离散程度。国际上常用Cohen’s d这一变量来表示效果尺度(Cohen, 1992):

[d=Mean1-Mean2Standarddeviation]

其中,Mean1和Mean2是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评价成绩,而加权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由下列式子计算得出:

[Standard deviation=n1*SD12+n2*SD22n1+n2-2]

其中,n1和n2分别是两个班的人数,SD1和SD2分别是两个班成绩的标准差。

调查问卷的实施,则通过网络调查问卷系统(Limesurvey)来实现,简单、快捷、方便。

六、基于混合式教学思想的课程整合实验

2015年9月到2016年1月,“乐学一百”系统在四川一所初中的数学教学中进行了准实验研究。初一年级四个班的教学内容、要求、进度和方法基本相同。选取其中一个班为实验班,其他三个班不使用该系统,作为对照班参与课题研究。

按照混合式教学的基本思想,实验班使用“乐学一百”系统(如图2所示)。具体教学流程为:

课前,教师通过“乐学一百”给学生布置“引导单元”部分的作业,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时完成该部分的作业。教师通过系统检查学生的预习结果,即查看学生是否完成了引导单元的练习和成绩如何。

课上,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对教学内容做适当调整,具体表现在:对学生在“引导单元”基本上回答正确的题目进行略讲,对经常出错的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或者请答对的同学板书演示,有时候也请同学们使用平板电脑对难题进行深入讨论(如图3所示)。此外,在上单元小结或者知识点小结的课堂上,教师会直接分析学生之前做过的题目。对于那些得分很高、表现很好的同学,教师会在课堂上给予口头表扬,对于那些没有及时过关的同学,则会询问原因,究竟是网络原因、时间原因还是其他原因,然后再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

课后,实验班学生除了用大约25分钟时间完成一本常规练习册中的配套练习之外,还需完成“乐学一百”中的练习,约10分钟。对照班学生则要完成两本常规练习册的配套练习,时间约为50分钟。

七、实验结果

根据收集到的考试成绩数据、学生调查数据、学生和家长反馈以及教师访谈,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一)考试成绩

我们收集了2015年11月份期中考试,12月份月考和2016年1月份期末考试实验班和其他三个对照班的成绩。期末考试的形式、题型和总分的情况是:考试分A、B两卷,A卷100分,其中选择题10个共30分,填空题4个共16分,解答题8个共54分;B卷50分,其中填空题5个共20分,解答题3个共30分。

从该表可以看出,在试验初期,实验班比对照班的成绩高出3.8分,统计意义上不显著(p=0.107),实验班相对于对照班的效果尺度也仅仅为0.18。一个月后,成绩差异扩大到5.2分,但是差异显著性和效果尺度有些缩小。再经过1个月,成绩差异扩大到6.1分,这种差异从统计意义上是显著的(p=0.049),实验班相对于对照班的效果尺度也扩大为0.25。

(二)问卷调查

在实验学期结束后,我们设计了一个网络调查问卷,调查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和使用“乐学一百”系统的体验和感受。问卷包括三个部分:个人基本信息、对学习平台的评价和数学学习效果评估。因为在现有研究文献中没有找到中学生数学学习评价量表,该问卷内容根据本研究的实际情况自行设计。

实验班48人中有42人提交了有效问卷,其统计情况如下。

在个人基本信息部分,关于学生的性别,答案显示男生为18人(42.9%),女生为24人(57.1%)。年龄均值为13岁。平均每次在“乐学一百”在线学习平台上学习的时间,均值为47.4分钟。

第二部分是对“乐学一百”在线学习平台的评价,含有九道题;第三部分是数学学习效果的自评,含有五道题。第二和第三部分共14个问题,都为单项选择题,答案5个分值的Likert量表,1表示非常不同意,2表示不同意,3表示不确定,4表示同意,5表示非常同意。对这14个问题的答案进行信度分析,发现其Cronbach’s Alpha值以及基于标准化项的Cronbach’s Alpha都为0.987,表明该问卷可信度很高(如表2所示)。

表3显示了这14道题的描述统计结果,从中可以看到,对系统平台感受的9个问题,均值都在“同意”(4分)附近。最高的一项是“即时给予正面的反馈能增强自己的自信心”,为4.05分。可见,该系统界面美观、布局合理、简便易用、稳定可靠,题目质量高、数量合理,以及排行榜和乐币等游戏机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即时反馈增强了学习自信心,在线答疑机制帮助学生释疑解惑。因此,学生喜欢使用这个智能学习平台。不过这9个问题的均值都未达到“非常同意”(5分)的程度,可见学生对这个平台还有更高的期待值,说明该平台还有很大的改善余地。

对学习效果的5个问题,均值略低于“同意”(4分)。最高的一项是“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为3.98分。可见,该系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自信心、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但与“非常同意”(5分)还有一定的距离,可见该平台在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在调查问卷的结尾部分,还有一个开放性问题,请同学们畅所欲言,谈谈使用系统的体会和感受。分析这些反馈内容后,可以将其分为三类:正面评价、建议,以及正面评价+建议。25个同学都给予了正面评价,包括:“‘乐学一百’让我不会的题都会做了,让我的能力提升了”“乐学对我有很大帮助,让我掌握知识,还让我增加对学习的兴趣”等。12条建议包括:“有时候数学符号有点问题”“希望答疑老师能够更好地去引导学生!”,等等。既有正面评价又有建议的反馈3条:“建议改进一下网页部分页面脚本错误的问题,感谢乐学一百对我的帮助!”“在线答疑有时候会人太多,解答不了,其他都挺好的”和“希望把答案做成多样化,其他方面都非常好”。

从这些反馈中看出,大部分学生对该系统的评价是正面、肯定和赞扬的,还有一些同学提出了合理化建议,比如4条建议是关于在线答疑功能的,应该在这方面进一步完善。

(三)学生和家长反馈

为了解学生和家长对“乐学一百”系统的感受,随机请5位同学及其家长书面总结了学习心得和反馈意见。

学生A说:“自从开始使用‘乐学一百’,我对数学有兴趣了。以前上课不喜欢听课,总是走神,现在上课也不浮躁了。”学生B说:“自从学了以后,感觉我的基础上升不少,成绩也提高了,让我对数学有点感兴趣了。而且不会的题可以问老师,还可以到网站的市场上买很少见的东西,这是激发我学习的动力之一。”学生C说:“在‘乐学一百’中,不仅学习到了知识,也收获到了学习的快乐。”上述学生的反馈可以概括为:这种学习方式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学习信心,提高了学习成绩。

家长A说:“通过这次活动,孩子对数学逐渐有了学习兴趣,希望能继续加油,多动脑,多做题,把成绩提高上去。”家长B说:“孩子学了‘乐学一百’以后我们很高兴,她自己也觉得很好,我们很支持。”家长C说:“‘乐学一百’的课程设置与学校的教学内容紧密相关,而且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分解,使学习更容易,便于孩子理解和掌握,而且教学方式灵活多样、趣味性高,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快乐学习,学习成绩有所提高。”上述家长反馈意见可以概括为:这种学习方式帮助孩子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与成功。

(四)教师反馈

我们访谈了参与课题的数学教师,了解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基本情况,听取其对系统的评价和建议。该教师认为,该系统能够客观、准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帮助教师进行个性化教学,让教师清楚地知道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此外,习题是模块化的知识点,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闯关游戏,对学生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每一道题目都会给学生积极的反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如果学生遇到困难,答疑系统就会提示“需要帮助吗”,能及时帮助学习上遇到困难的学生。

该教师同时建议:“把知识点与课标结合,根据课标的要求,在理解和掌握方面多下功夫。加题目的随机性,派给每个学生的题目最好不一样。学生做错题目进行二次过关的时候,只针对错题,不要重复前面的题目。加强系统的数据统计功能,给老师和学生更多的参考信息。”

八、研究结论和讨论

我们介绍了网上数学教学系统“乐学一百”的基于教学理论的设计思想,自动判分、即时反馈、几何作图智能判断、游戏化激励等多项功能,及其在一所中学一个学期的课程实验情况。在准实验中收集的学生成绩、学生和家长调查反馈、教师反馈等多维度的数据表明,该系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改善其学习表现,缩短学生课后作业时间,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情况,减轻教师负担。该系统交互性的重要表现之一――即时反馈和正面激励是其产生积极影响的重要原因。基于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教学思想的“3I”系统功能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新知识、加深理解和巩固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基于该系统功能的贯穿于课前预习、课中学习和课后复习的混合式教学实践为该实验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不过,学生和教师的调查反馈也指出,该系统在提供学生游戏化激励的同时,也应该增强其智能性和适应性,给学生提供适应性的测试题目、恰当的做题提示和帮助,实现个性化教学。也就是说,数学教学系统的未来在于智能化,即智能教学系统(Intelligent Tutoring System, ITS)。

一个智能教学系统(ITS)是指一个能够模仿人类教师或者助教来帮助学习者进行某个学科、领域或者知识点学习的智能系统。它是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应用方面。人工智能技术是教育技术与学习科学的基石之一(张剑平, 陈化品, 2008; 张建伟, 2013)。VanLehn(2011)对大量智能教学系统研究成果的元分析结果发现,在效果尺度(ES)上,人工一对一的教学方式与智能教学系统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0.79与0.76)。智能教学系统的辅导颗粒度(Granularity)越小,也就是说辅导越细致入微,效果越明显。“乐学一百”系统的“渐进掌握式学习,小步闯关”功能设计已经初步体现了这种思想。该系统如果进一步改进、提高智能化程度,可以节省大量人力资源和成本,大幅度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具体改进的方向包括:实现对学生的基于自然语言的个性化智能答疑,替代现有的人工辅导答疑模式;把教师的教学资源、考试资源方便地整合到系统中,与原有的教材形成互补;针对学生的历史学习纪录,进行智能化的内容推送和学习测评等。

[参考文献]

管珏琪,Peter Riezebos,苏小兵,祝智庭. 2015. 电子书包对学生学习体验与学习成绩的影响――以上海闵行区小学数学应用为例[J]. 中国电化教育(9):56-62.

张剑平,陈仕品. 2008.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智能化历程及其启示[J]. 教育研究(1):76-83.

张建伟. 2013. 关于美国教育技术研究发展的反思――设计科学的视角[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11(3):32-48.

张文兰,李矗员阁,连云梅. 2013. 电子书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及成效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12):118-121.

Bonk, C. J., & Graham, C. R. (2006). Handbook of Blended Learning: Global Perspectives, Local designs. John Wiley & Sons, San Francisco, CA.

Burns, P. (1981). A quantitative synthesis of research findings relative to the pedagogical effectiveness of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 in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42, 2946.

Cheung, A. C. K., & Slavin, R. E. (2013). The effectiveness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for enhancing mathematics achievement in K-12 classrooms: A meta-analysis. Educational Research Review, 9: 88-113.

Clariana, R. B., & Lee, D. (2001). The effects of recognition and recall study tasks with feedback in a computer based vocabulary lesso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49(3): 23-36.

Cohen, J. (1992). A power primer.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12 (1): 155C159.

Dziuban C., Hartman J., &Moskal, P. (2004). Blended learning. EDUCAUSE Review, 7: 19-28.

Gagne, R. M. & Briggs, L. J.(1974).Principles of instructional design[M].Holt, Rinehart & Winston, Oxford, England.

Hartley S. (1978) Meta-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individually paced instruction in mathematics[D].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38, 4003.

Kulik C. L., & Kulik, J. (1991) Effectiveness of computer-based instruction: an updated analysis.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7: 75C94.

Liao, Y. (2007) Effects of 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 on students’ achievement in Taiwan: A meta-analysis. Computers and Education, 48: 216-233.

Lynch L., Fawcett A. J., & Nicholson, R. I. (2000). Computer assisted reading instruction in a secondary school: an evaluation study.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31: 333C348.

O’Byrne B., Securro S., Jones J., & Cadle, C. (2006). Making the cut: the impact of an integrated learning system on low achiev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22: 218-228.

Tamim, R. M., Bernard, R. M., Borokhovski, E., Abrami, P. C. & Schmid, R. F. (2011) What forty years of research says about the impact of technology on learning: A second-order meta-analysis and validation study.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81: 4C28.

Skinner, B. F. (1958). Teaching Machines. Science, 128(3330), 969-977.

Tobias, S. (1973). Review of the Response Mode Issue.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43: 193-204.

VanLehn, K. (2011). The relative effectiveness of human tutoring, intelligent tutoring systems, and other tutoring systems.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46(4): 197-221.

收稿日期:2016-01-08

定稿日期:2016-06-17

作者介:贾积有,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北京大学教育信息化国际研究中心主任(100871)。

张必兰,硕士生在读,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10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