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护理专业学期个人总结

护理专业学期个人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06 16:04:2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护理专业学期个人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护理专业学期个人总结

篇(1)

【关键词】职业规划;护士;职业发展

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与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前提下,职业发展规划在学生择业、就业和整个职业发展中显示出重要的作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毕业生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课程教学人员,我在如何做职业规划课程教学,引导护理专业学生做好职业发展规划方面积累了一点心得,以下是我对学生进行职业发展规划引导中的一些尝试。

1.护理专业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的定义

人的一生中,职业生活占据了绝大多数的时间,做好职业发展的规划与管理将对人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在今天这个人才竞争的时代,职业发展规划已经成为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利器,它有足够的难度,但又有足够的吸引力。目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促使护理人员在专业发展方面期望更多的选择和更高的目标,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投身于护理实践,并在专业领域发挥带头人作用,已成为护理教学者在教学研究上面临的新课题。

护理专业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是学生在自己的护理学专业发展中,根据专业发展和个别需要,获取相关的知识与技术,拟定需要达到的目标,设计达到目标的活动,并通过自身的努力最终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进行职业发展规划就是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使之认清自己、明确目标,并为之不断地奋斗,把自身的发展和护理专业紧密联系起来,为将来在护理事业有一个清晰的发展蓝图而奠定基础。

2.职业规划对护理专业学生个人职业发展的作用

科学的职业发展规划必须正确地认识自身条件和客观环境,从而确定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

2.1要在学校、教师、学生中强化职业发展规划的理念

护理专业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指导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单由一门课程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不是只由学校某一个就业指导部门就能单独完成的,由于它贯穿于学生的整个教育过程,必须涉及到学生及面向学生的校内外服务和管理机构。因此,我们必须做到学生、学校和社会观念的更新。

在职业发展规划指导工作上,学校首先要从观念上走出把它等同于“就业安置”的误区,转变思路,充实内涵,把就业指导的重心转向学生的职业发展指导,从而实现对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的指导。同时注意提升教师的思想认识,促使教师从学生的整个发展规划和管理的角度去认识,并积极参与其中,这是搞好职业发展规划指导工作的重要条件。

学校应树立新的教育理念,以指导学生进行职业发展规划带动学校教学、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学生转变思想观念是核心,经调查我们发现,护理专业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意识淡漠,尤其是新生有87%的学生认为职业发展规划可有可无,所以我们必须加速学生观念的转变,以学生自觉、自愿、自主参与为前提,只有在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下,让学生认识到职业发展规划在自我发展中的作用,并自觉参与时,才能找到学习的动力,职业发展规划教育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功能。

2.2学生的自我评估

性格是职业选择的前提,兴趣是工作的动力。自我评估是对自己做出全面分析,主要包括对个人的需求、能力、兴趣、性格、气质等的分析,并通过相应的测试或辅导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劣势,知道在哪方面需要更多的学习,将劣势转变成优势,找到最适合自己、最能发挥自己的潜能、最能做出成绩的行业,这是职业发展规划的基础。

护士工作是医疗机构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医生治疗和患者最终痊愈提供了重要保证。护士职业不是一项简单的临时性职业,其基本特征是运用独立学术理论与技能,为患者减轻疼痛,提供康复、护理服务。所以,选择护理专业的学生要清楚认识护理工作的职业性质,这样才能对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做出好的规划。

2.3对护理工作的职业认识

有些学生在选择护理专业时对护理职业了解甚少,她们的选择主要是遵从父母或者社会因素的影响。因而要帮助学生了解护士职业的性质、分类、任职资格等,及近年来护士的就业情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相关职业信息。

在这个步骤的设计中,可以邀请就业专家开展一些专题讲座,使学生了解社会、行业和各种信息,并逐步了解到护理行业是一个人才紧缺的行业,其就业前景良好,社会需求量大。据卫生部预计,到 2015 年我国的护士数量将增加到 232.3 万人,平均每年净增 11.5 万人,这就为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随着我国逐渐向老龄化社会的转变,未来从事老年医学的人才走俏,保健医师、家庭护士也将成为热门人才。另外,对专门为个人服务的护理人员的需求量也将增大。通过对职业信息的了解,使学生坚定信念,并对自己将从事的职业有个基本的定位。

3.在不同的学期阶段,对学生职业发展进行有规划的教学

在全球卫生事业发展迅速的形势下,我国护理专业在教育、实践、管理、科研等层面都有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高素质、高技术、高能力的护理人才也层层辈出。我国护理硕士教育起于90年代,现在已经基本成熟。在护理实践方面,护理工作的专业范围业已拓展到预防疾病、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和促进健康等方面。在临床护理领域,护理的专科化程度不断提高,许多领域都培养了专科护士,同时,社区护理、老年护理、临终关怀等护理服务方兴未艾。护理工作作为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护士专业的学生提供了若干机遇。

护理专业要针对学生在校的不同学期,对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分阶段进行,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引导方式。

3.1大一是对护理专业兴趣的培养阶段

护理专业学生在大一上学期的主要任务是尽快熟悉适应大学生活,对护理专业知识进行初步认识,了解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实施途径,并进行自我评估。进入下学期后,就要结合对护理专业的认识,进行专业兴趣培养,同时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组织学生制定个人成长暨职业发展规划。

3.2大二是综合素质的提升阶段

护理专业学生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专攻护理专业知识,提高自身基本素质,包括个性优化、技能培养和心理素质提升等方面。

3.3大三是职业发展的定向阶段和冲刺阶段

护理专业学生在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将所学的专业基本技能、基础护理工作、沟通方式、护理操作技能等应用到临床实践。同时这个阶段也是是职业发展的冲刺阶段,护理专业学生在顺利完成课程学习和医院实习的基础上,对三年的学习作一个总结,并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社会发展的趋势、当前就业形势政策等做出择业的选择。

篇(2)

关键词:护理专业;实习;模式化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5-0159-01

临床实习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提升的过程,是护理工作者踏入工作岗位,从一名学生转变为护理工作者的桥梁。加强护理专业学生的实习管理,是提高实习质量,顺利完成实习任务的重要保证。由于学生实习是分散在不同的实习单位,使得学校管理较为薄弱。为此我校采取了如下一系列措施:

一、加强实习指导,开展一系列实习前培训

1.加强学生的护理操作技能,使学生顺利进入实习生角色。护理专业学生一般于每年6月份结束四个学期的理论学习,随后分配到实习单位进入为期一年的临床实习阶段。护理操作技能伴随基础护理学的教学进行,根据教学安排,在第二学期和第三学期进行,同时重要的操作技能实行老师和学生一对一的考核并及时点评的方式以加强学生的熟练程度。在第四学期的下半学期,针对较重要的操作技能如静脉穿刺、青霉素皮试液的配置等加强训练,使学生更加牢固掌握操作过程。

2.举办实习讲座,坚定学生完成实习任务的信心。在学生实习之前,请有经验的老师讲解护生在实习中容易遇到的问题,如聘请医院的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到学校举办讲座,介绍医院规章制度,讲解同学们到实习单位应该注意的问题,例如加强护生的法律意识,学生必须要明确自己的法律身份,是正在学习护理专业的学生,只能在带教老师的严密监督与指导下,严格按照护理操作规程进行护理操作。还可请实习结束即将毕业的学生现身说法,打消实习前的顾虑,坚定护生完成实习任务的信心。

3.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消除异常心理问题。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到学生在实习前存在焦虑,抑郁,紧张等心理问题,主要为以下几点因素:

(1)对实习工作缺乏自信心,护生在校期间所学的护理操作都是在实验室模拟的病房环境中进行,许多同学担心进入医院之后不能适应医院的规章制度,不能很好的处理护患关系,不能对病人熟练地进行护理操作。

(2)担心分配的实习单位不理想,部分学生希望分配到离家较近的实习医院,利于食宿和就业;又想到管理规范,技术先进,设备齐全的医院实习,更好地锻炼自己的操作水平等要求,针对上述因素,在实习前,一些学生会过多的考虑实习分配而出现焦虑、抑郁、紧张等心理问题。为此在实习前一段时间,开展针对性的设心理咨询和谈话,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尽量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使学生愉快的进入临床实习。

二、校系两级管理,努力提高实习质量

实习学生分配到各实习单位后,依旧实行校系两级管理。

1.学校统筹管理。召开会议讨论制定实习分配方案,不断修订和完善《实习生手册》,包括实习教学大纲等。集中对学生进行安全和实习纪律教育,与每一位学生及家长签订安全协议书。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后,由实习管理小组亲自挑选各实习单位的实,由实及时向学校反馈情况。

2.班级细致管理。在学生实习阶段,班主任需要做大量工作:诸如通知学生参加护士资格证报名及考试安排;登陆毕业生信息网进行注册,完善简历,做好学生的就业工作等。都需要班主任通知到每一个学生,这就要求班主任与实习学生经常进行信息互动。让学生经常登陆学校网站,设立QQ群,移动飞信等媒介让学生随时了解和掌握信息。通过这几种形式,可以将信息及时、无误的传达到每一位学生。

三、院校紧密合作,强化医院教学意识

安排专兼职实习指导老师到实习单位巡查,检查带教老师的教学及学生的实习情况。

1.注重带教老师的选择。带教工作的优劣,关系到护生操作技能的掌握和职业素养的形成,带教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影响到护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在选择带教老师时,要根据其个人素质、学历水平、业务水平、教学意识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择优选拔。要求带教老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临床护理专业知识和经验,规范的护理技术操作,还要有良好的医德医风,要通过考评评出真正具有临床带教资格的护士来担任带教老师。

2.召开座谈会,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分别召开带教老师及护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在医院的表现如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操作技能水平、出勤情况等,以及医院希望学校在教学方面有哪些改进。对个别学生出现脱岗,私自停止实习等情况进行及时处理。

3.制定双向考核制度,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整改。通过双向考核制度,让学生与带教老师相互考评,每年评选出“优秀带教老师”及“优秀实习生”,有力的促进了医院的带教工作。

4.抓好出科考试和出科小结。出科考试是检验护生实习效果的有效途径,可以激发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考试内容主要是与本科室有关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将考试成绩与平时的服务态度、组织纪律、技术水平等挂钩。同时在实习生转科结束时,召开实习小结会,总结实习经验和教训,以顺利进入下一科实习,圆满完成实习任务。

临床实习是护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关键时期,是踏入社会的过渡时期,也是成长的关键时期。做好护生的实习管理定能培养出新时期高素质的医疗卫生人才。

参考文献

[1]吴伟平.护理人才培养引入现代模拟教学模式[J].当代医学,2008,7(1):100—111.

篇(3)

关键词:合作学习;护理,教学方法;小组学习;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8-0279-03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美国盛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当中的重要的实践课程,并且是护理专业的基础课程。护理专业的学生对于专业的理解程度决定了学生的实际能力以及教学的综合水平,同时与学校的教学方法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针对小组合作学习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相关分析,并结合实际的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研究,探讨小组学习对于护理专业的推动效果和对护理课程教学效率的提升效果,为实际的教学提供理论基础。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选择对于研究的实际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际的研究当中,本文采用抽样调查法对于本校2011级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并且选取了两个护理专业本科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实施当中,应该选取一个班进行小组学习方式的研究,另一个班级作为相应的参照班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实际对比,观察班级的学习效率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经过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

2.研究方法。①建立学习小组。本研究选择了大学二年级第二学期的《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进行研究,根据第一学期《基础护理学》实验考核成绩、实践操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性格方面的测试和评测,按照互补的原则进行小组的划分,实现互补性的原则,对学生每10人分成一组,共分成六个小组进行教学任务的实施;并对小组成员采用队长管理的方式,用投票的方式选取小组长,使得小组在实际教学中便于管理。组长要对组员负责,在实际的课程教学当中进行辅导和监督,使得整体效率明显提升。②实施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对于实际的课程教学,基础护理学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其在小组划分之后,应该进行小组之间的交流合作教学。在实际的联系当中,每一个小组推选出小组当中的一名组员进行实际操作,其他同学观看之后进行评价,指出当中出现的误差和错误操作,避免错误的重复发生;并在课堂教学技术后,教师进行随机的课堂考核,将实际的考核成绩作为课程实际操作成绩。③制定教学计划和学习目标。组织授课教师集体学习合作学习理论知识,领会其主要的思想、意义、方法、注意事项以及教师在当中的角色和职责,制定教学计划;并且在开课前,向学生介绍小组合作学习的计划,说明小组活动在实际课堂教学当中的重要性,并介绍其具体的实施方法和实施的意义。在教学当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自身的素质,因材施教,完成护理教学的要求;制定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给学生制定相应的目标,在课程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考核,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督促学生完成学习目标。

二、教学效果评价

1.护理学教育实验技能考核。在基础护理学的实际教学当中,对于实验课程的技能考核是组成实验课程的重要方式。技能考核当中,主要包含两种考核形式,一种是个人考核,另一种则是小组考核。针对实验教学当中的重要内容,采取个人考核的形式,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做到更加全面。其中,考核内容包括无菌技术、药物过敏以及铺床发,这些项目的特点都是护理学当中最基础的试验内容,对此,教师应该严格要求,对考核成绩进行记录。小组考核在实际教学当中同样的重要,在实际小组考核当中,教师在小组当中选取一名组员进行实际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其他组员进行观看;再进行操作,结束之后,最开始由操作者进行简单介绍自己的操作科目,将操作内容进行简单评价;之后由自身的组员进行评价,分析并阐述当中存在的不足;最后,是教师的陈述和总结,将小组表现进行分数评定,记录到每个组员身上。

2.问卷调查法。护理课程结束后,研究者集中研究组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先向学生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及问卷填写的要求,问卷填写5至10分钟,所有资料当场收回,发出调查问卷60份,回收问卷60份,其中有效问卷56份,有效回收率93.3%。

三、结果

1.两组实验考核成绩比较。研究组实验操作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的期末理论考核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研究组对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反馈。有39名(69.64%)学生认为,合作学习方式对学习很有帮助;15名学生(26.79%)认为有帮助;只有2名学生(3.57%)认为,教学效果不是非常明显;56名学生认为,小组合作方式的教学能够有效地提升团队默契程度。47名学生认为,小组学习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43名(76.79%)认为,可激发学习兴趣且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47名(83.93%)认为,可提高协同学习能力;31名(55.36%)认为可增强竞争意识。

四、结论

1.小组合作学习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具有实效性。①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护理课程的实际教学当中,实现小组合作的模式,有助于学生在课堂当中找到自身的主体地位。受到传统的教育方式的影响,学生在课堂当中一直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护理专业的学习本身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特点,在课堂教学当中,开展小组学习的模式,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兴趣。在开展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的时,小组当中的成员应该进行情景模式的设定,通过病例进行实际的情景模拟治疗,使得护理过程更具真实性,增加课堂在实施过程中的趣味性,促进学生对于课程的理解。这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的实际氛围,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能够进行更新,发展出新的教学模式,适应现代的教学水平,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②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临床护理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应该明确其中包含的重要意义。在临床护理学的实施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在课程结束走向社会的过程中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进程。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和操作技能的掌握要做到熟练运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当中,也应该重视学生之间的实际配合。整个临床护理不是一个人进行操作,应该形成团队合作的意识。通过实际教学过程,将临床护理的团队合作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在综合能力的培养当中,团队合作模式固然重要。同时,对于临床护理行业的理解也应该得到一定的重视,通过对护理职业的热爱,从而促进护理行业的发展,使得在进行实际的工作当中能够出色地完成护理任务,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于教师进行教育当中有着很大的难度,但是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好处,小组学习模式的发展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推动。

2.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对护理内涵的理解和认识。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进行对于课程的情景模拟的教学形式。在实际教学当中,进行护理工作的实际演练,能够有效地加深学生对于护理内容的理解;再进行实际的教学当中,应该重视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模拟教学当中,使得每一个学生对于护理的内容都能够正确的理解,使其进一步了解护理行业的使命感,体现出护理行业以人为本的重要的概念。在实际的调查当中,大多数学生认为,小组合作教学对于护理学习有一定的帮助,能够学习到护理行业当中书本上不能够涉及到的知识。并且,护理行业高尚,是一项具有使命感的行业,要在护理专业的学生当中形成深刻的认可,并有效地加深了护理学生对护理专业深刻内涵的理解,有效地提升学习效率。

3.更新教学观念是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较好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7],教师应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从单一的知识传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协助者;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合作式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应该进行更新,并应该了解到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够适应现代教学模式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课程实施当中改变教学观念,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适应新时代教育的发展。

五、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体会

在问卷调查中发现,有部分学生反映,小组合作学习过程分组时消耗的时间过长,并且实际教学效率低下。这种反映的出现,主要是学生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依赖,长期的传统教学已经深入人心,使得学生不能够有效地接受新的教学模式,缺乏主动发展问题的能力。在进行小组合作教学时,学生应该逐渐地适应教学模式的变更,在课程当中找到自身的主体地位,善于发展问题并且进行有效操作,提升对于护理教学新型教学模式的理解。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良好地推动护理教育的发展,顺应了当代教育改革的需要。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成绩,对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丁可.合作学习和女性教学法[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1998,19(2):6-10.

[2]杨柳青.合作学习在目标教学中的运用效果[J].中等医学教育杂志,2010,18(4):39-40.

[3]邱玉宇.本科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7,22(2):33-34.

篇(4)

【关键词】高职;基础护理技术;双语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691-02

教师自身的经验和反思是教师教学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最重要的来源〔1〕,只有经过反思,使原始的经验不断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这样的经验才能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杠杆。只有教师意识到自己教学经验的局限性,并经过反思使之得到调整和重组,才能形成符合课程的先进教学观念和个人化的教学哲学〔2〕。《基础护理技术》(以下简称《基护》)是护理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课程,课程地位高,学习任务重,此课程是否适于双语教学,怎样搞好此门课程的双语教学,作为一个高职高专涉外护理专业的专任老师,如何使学生既能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又能提高专业英语水平让学生能在未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我就近年来的双语教学进行了剖析和反思,现分析归纳如下:

1 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1缺乏对双语教学内涵的深刻认识。实施双语教学的关键是观念,我们是一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在高职院校尝试双语教学、在尚未能深刻领会双语教学内涵及未能正确地评价学生语言能力的基础上,授课老师肤浅地以定量的方法认定双语教学即按50%的外语比例开始在《基护》所有理论课实施双语教学,授课过程中,教师简单地将双语教学理解为“加强英语”,过度地强化双语教学比例,教学过程中注重英语的运用和表达,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由于难以兼顾双语学习和引导学生发现理解护理学科知识的重点,导致课堂信息量大大减少,原本轻松愉快的课堂变成“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费力”。在学期末的调查显示,部分学生对英语教学内容不能理解,老师在用英语讲解时,学生只能看教科书的中文解释,导致对本门课的学习兴趣下降。

1.2 双语教学内容选择盲目。《基护》授课内容体系繁杂,除少部分与医学基础知识有衔接外,绝大部分是学生陌生而新奇的内容,实施双语教学,学生不仅要学习以前从未接触过的护理专业理论知识,练习近20项操作技能,还要在课堂顾及英语的表达、交流,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作业的完成都增加了双语内容,学习负担加倍,学习动机水平低下。有的新知识、新技术,初学者就是用中文去学习,也很难一次理解掌握,如果过分地强调双语,那很多学生将无法理解,教学难度加大。应该说这门课程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宜双语教学的。

1.3 双语教学教材选用不恰当。选用什么教材直接关系到双语教学质量〔3〕。由于我校大专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不太好,阅读和理解原版教材的能力有待提高,不适宜使用原版教材,加之因为缺乏经验和借鉴,我们采用了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教材,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基本护理技术》(供涉外护理专业用)作为学生使用的教材,此教材编写于2006年,由于医学科学发展迅速,很多新知识新技术未能提及,我们又加用了普通班用的《基护》教材,这样涉外护理班的学生上《基护》课就得带两本书,由于学生普遍认为带两本书比较重,笔记抄来抄去很麻烦,于是大部分学生干脆放弃带双语教材,只带中文版的教材,根本无法达到双语教学的目标。

1.4 缺乏配套健全的双语教学环境〔4〕。双语教学不是一个教师、一门课程、一群学生的简单任务,而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由于过分强调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功利性,对于双语教学的条件、师资水平和学生素质、教学方法设计、前期和后续课程的安排等一系列问题缺乏清醒的认识和周密的安排,导致双语教学还处在教师尝试、摸索阶段,配套健全的双语教学环境有待完善。

1.5 缺乏有效激励学生的措施和手段。作为高职院校,我校尚未能搭建一个推荐学生与国外合作与交流的平台。在评优、实习及毕业分配上也没能体现进行双语学习后的优势,需要、有用、实用是学生衡量学习活动的杠杆,因为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与手段,仅凭最初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学生是无法保持高水平的学习动机完成双语的学习,最终的是疲于应付了。

2 下阶段的整改措施

2.1 采用适合学生特点的双语教学方法。双语教学可分为单语授课和混语授课两种形式,单语授课要求教师自始自终应用外语(我国主要是英语)授课,不能渗入母语〔5〕;混语授课指一堂课教学中可同时混用两种语言,又可分为过渡式和渗透式,过渡式是指课堂师生交流主要使用英语,遇到学生不理解的难点重点可用中文解释,渗透式是指课堂师生交流以母语为主,教学中逐渐渗入英语〔6〕。针对我校护生的特点,在理论教学中,采用混语授课方法中的渗透式双语教学模式,不同的章节所使用的中英文比例不同,根据所授知识的难易程度决定,一般英文不超过50%,均采用Powerpoint多媒体教学,对于简单、易理解的学生有一定基础的知识点,如第一章第一节的医院概述等可以英文授课为主结合多媒体课件讲解,而一些较难理解的重点难点,如常用的抢救技术、输液反应及护理、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措施等则以中文讲授为主,专业术语及操作主要步骤、注意事项用英文翻译幻灯片播放,为了让学生较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对于每节课结束前的5-10分钟一般均用中文进行重点总结,以保证大部分的学生能掌握,建议在一节课的开始5分钟用英语对上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提问,让一部分英语基础好的学生用英语回答,对于回答正确者给予奖励(加平时成绩),这样可激发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步提高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兴趣。

2.2 选择恰当的双语教学教材〔7〕。学院已非常重视涉外护理的教学,将派老师到其他开办涉外护理历史较久、比较成功的高职院校去学习,通过跟其他院校的交流,我们将选择适合我校学生的双语教学教材,选择融知识的新颖性、实用性于一体的双语教学教材,避免一门课带两本书,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3 创造良好的双语教学环境。学院将改革涉外护理专业的教学课程设置,在每一学期增加英语学习课时,并将在课余时间增设英语培训课,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开设雅思培训班),同时建议学院加强专业老师的英语培训,派老师外出学习英语教学〔8〕,并将《护理英语》的教学选择专业老师任教(其它学院均是护理专业老师任教),这样专业老师可用英语流利的解释医学术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可学好专业知识又可提高英语水平。

2.4 增加有效激励学生的措施和手段。近年来,学院领导通过不断努力,正在申办与国外某些大学的护理学院联合办学,我们学院护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通过英语考试将可申请到国外大学就读硕士研究生,花一年半或两年考试合格就可获得硕士学位,其学历和学位均获我国教育部认可,相对国内硕士研究生的准入的难度和完成学业所需的时间,这一途径无疑是高职院校学生们继续学习的最佳途径。这一良好的平台,将激励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另外,对英语过级考试合格的学生将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在选择实习单位时也将给予优先权,这些也能激励学生学好英语,从而有利于护理专业课双语教学的开展。

2.5 教师应加强自身专业知识和英语的学习,不断进行自我完善。教学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双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教师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良好的英语应用能力,虽然没有100%的使用英语授课,但教师的教案却得100%用英语书写,而目前国内没有统一的原版英文《基础护理技术》教材,课前备课得花费较中文教学多几倍的时间和精力;同时教师为了保持良好的口语和听力能力,即使有国外的学习工作经历,仍然得坚持收听英文频道坚持练习口语,在每次授课前也得进行不同情景的设想,以保证能随时解答学生的各种疑问,能随时驾驭和控制课堂,对于教师而言,教学难度是加大了,只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更好地胜任。

尽管目前我院《基础护理技术》的双语教学效果不太理想,但是却是一有价值的探索和尝试,面对问题进行的反思,绝不是对高职院校双语教学的否定和质疑,通过反思、通过研究,我们才能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1〕;更重要的是能为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作为护理教学者,应坚持努力深入开展实证研究,探索适合我国高职院校的涉外护理专业的双语教学模式,为培养合格的国际化护士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付利.《护理学基础》公开课教学反思[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7):72-73.

[2] 翼萌.浅谈护理教学中的教学反思[J].内蒙古中医药,2009,28(8):118-119.

[3] 农晓琳,陈琦, 黎燕宁. 医学院校双语教学的语言环境建设[J] .高教论坛,2009,4(1):53-55.

[4] 崔同辉,袁汉饶,周克元.关于医学院校双语教学的思考[J].医学信息,2010,23(8):2810-2811.

[5] 车晓宁,杨瑞,冯小智.双语教学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现状[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75―76.

[6] 万丽红,赖淑英,林细吟,等.护理学基础双语教学模式的探讨与改进策略[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922―924.

篇(5)

[关键词]OBE理念;基础护理技术;考核评价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Education,简称OBE),是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目标是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最后取得的学习成果(LearningOutcome),学习成果是学生通过某一阶段学习后最终所能达到的最大能力,要求学校和教师应该先明确学习成果,结合多元个性化学习要求,让学生通过学习过程完成自我实现的挑战,再利用成果反馈改进原有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1]。高职护理学专业课程多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并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护生达到一名合格临床护士的要求即取得了学习成果。而课程考核评价是检验护生是否取得学习成果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是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最直接体现,更是高职护理学专业教育质量监控的重要环节之一。课程考核评价对于推进高职护理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借鉴和融合OBE理念,通过构建基于OBE理念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是优化高职护理学专业现有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重要课题。

1基础护理技术课程考核评价现状

1.1理论考核方法

基础护理技术分两学期完成,广东茂名健康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安排在第一学年完成此课程的学习。作为考试课程,每学期理论考试有期中与期末两次,期中由同年级任课教师自行组织,期末由院系统一组织。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考勤)按照比例纳入综合成绩。

1.2技能考核方法

基础护理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实践操作能力培养是目前高职护理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目前,国内护理学基础技能考核形式多样。大多数院校采取平时抽考、期末必考的形式,主要是针对单项技能操作的考核,按照统一的评分标准打分,技能成绩单列。随着临床技能操作的不断改革,要求基础护理技术技能教学及考核方法也要与时俱进,在技能操作考核中采取病例展示考核模式,修改考核评分标准,重视综合能力测评。

1.3存在的问题

传统基础护理技术课程考核评价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重理论轻技能。基础护理技术是高职护理专业核心课程,通过技能教学培养护生实际操作能力,从而使其顺利胜任临床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虽然课程大纲中的实验项目比例占到总课时的50%以上,但由于实训设备及场地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有一部分实训项目是以视频或讨论形式开展的,并未真正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教学仍然依附于理论教学,因而使得学生轻实践重理论。第二,技能考试受客观因素影响。传统技能考核方法一般仅凭一次和一项考核内容来评价学生技能操作水平。显然,这种总结性评价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实验室硬件设备亦是影响实验教学的质量及学生考核成绩的重要因素。第三,见习实习期间,成绩无法体现。见习实习期间,缺乏系统的、连续的、客观的评价方式[2]。

2基于OBE理念的基础护理技术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构建

2.1转变课程考核评价目标

传统基础护理技术教学目标是以护理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设置课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为了使学生学完课程后能够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相关知识,不强调一门课程与护生毕业要求之间的关联性[3]。基于OBE理念的课程考核评价目标设计,首先要考虑考核目标是否达成护生在毕业时应达到基本合格的临床护士的目标,以此为基准评价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的达成度。这种评价模式可以保证课程重心全部集中到帮助实现学生最终达到培养目标。

2.2转变课程学习成果评价模式

传统课程学习成果评价方式倾向于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护生获取知识多少为评价对象,评价手段主要是以试卷考试为主,以优、良、中、差将学生学习成果划分等级,以此判定学生的学习效果。而OBE模式则以学生个人发展为中心,强调学生能力的获得以及个人学习的进步,追求能力导向及多元评价。同时,OBE模式认为所有学生都可以获得成功,只要给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机会与充足的学习资源,他们都能获得学习成果[4]。因此,基于OBE课程学习成果评价结果不划分等级,而是检验学生是否达到了毕业要求,判断护生最终是否具备临床护士所要求达到的核心能力,同时还应评价学生是否有进步。

2.3注重教学反思和持续改进

传统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大多用来检测“教”和“学”的效果,而对于评价方式是否科学合理,并未真正完全做到反思及改进。OBE理念特别关注持续改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多种反馈形式,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教学方式,始终自省和反思:内容是否全面、考核形式是否合理、考核形式和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依据是否合理等。

3基于OBE理念的基础护理技术课程考核评价探索

3.1课程考核评价目标设计

将该课程的考核评价目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考核评价课程大纲中提出的课程教学目标是否符合该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如其中一项毕业要求是运用体温的评估与护理理论知识给发热病人制订一份完整的护理计划及措施,对应的课程教学目标是使护生掌握体温的正常值及生理变化、异常体温的变化及护理以及掌握体温的测量技术。这种对应关系是否科学合理。第二部分是从考核方式上来评价课程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如该课程的过程性考核评价方式有:课堂表现包括理论课(综合讨论、头脑风暴、小教师讲课等)和实验课(仪容仪表、纪律、实践操作录像等)、护理病历的书写等方式共同完成。课程作业部分包括课件的制作、小组情景模拟、实验报告、案例分析报告、角色扮演等方式。

3.2课程学习成果评价模式设计

课程学习成果评价中重点评价是否实现了形成性的评价过程,如对该课程的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实验项目、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案例汇报以及期末考试等阶段分别进行评价,每阶段学生的理论环节学习成果用识记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来评价,实践环节用动手能力、沟通能力与评判性思维能力等来衡量。在学生学习成果问卷设计中,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目标以学生的过程性收获为主,如设计的问题有:教师的教学实施是否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与成长期望为目标,采取了哪些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是否激发起了对相关领域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兴趣和欲望等,重在学生自己的收获,而不仅仅是学生的成绩分布如何,学习了哪些知识[5]。

3.3课程的教学反思和持续改进

对该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每学期开展学生学情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学生是否明确课程学习目标以及在护理专业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课后花在课程上的平均学习时间、完成课后作业是否有困难、遇到学习上的问题如何解决、对课程是否有兴趣、兴趣来自哪里、是否关注与本课程相关的课外学习资源、是否满意教师的课堂讲授方式、是否全勤,对课程的教学建议等[6]。将调查结果的分析反馈给相关教师,教师总结经验并提出进一步改进措施,以便在下一轮教学过程中得到改善和解决。

4结语

基础护理技术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如何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学习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是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如何在OBE理念的指引下建立护理学专业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还应与学校相关部门、实习医院进一步进行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志义,朱泓,,等.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29-34,70.

[2]杨琴.高职高专《护理学基础》理论与技能考核方法的现状与改革方向[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9):75-76.

[3]陈晓倩,戴光麟.论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从OBE工程教育模式的视角[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4):464-467.

[4]海莺.基于OBE模式的地方工科院校课程改革探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7(4):37-39.

篇(6)

【关键词】英语教学改革;口语教学;口语测试;医护英语

为了满足当代社会对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需求的标准,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和水平,必须转变现有的高职英语教学现状,使学生的个人竞争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和执业从业能力得到提高和发展。为此,本学期开始笔者与卫生学校英语组各任课教师的经过学习与研讨,针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英语课堂教学所涉及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测评形式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与改革。

一、构建以职业能力需求为导向的高职英语课程体系

英语课程是教师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必须构建全面系统的教学体系,不断促进高职英语课程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调整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技能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1.整合护理专业英语教学内容,适应岗位需求目前学校使用的高职英语授课教材是《新视野英语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其内容主要是介绍西方文化、节日、校园生活、寓言故事、体育、饮食等,完全属于单纯的“听、说、读、写、译”语言基础能力的训练,属于基础英语,对于巩固高职学生语言应用基础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对于卫生学校的学生来说,特别是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与其未来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相差甚远,没有突出职业英语的特色,不具备职业教育的实用性。教材内容和结构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导致学生感觉学无所用,因此学习态度散漫,缺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习效率不高。在英语教学改革中,应当将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护理专业英语)有效衔接,将基础英语知识与护理英语知识有效整合,紧密结合具体岗位需求,使学生的学习与未来的职业直接挂钩,这样不仅使学生感知所学内容与其生活息息相关,而且贴近其未来工作的真实场景,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2.提供多样化课堂教学,满足不同专业、水平的学生需求“基础英语+专业英语”的培养模式是到目前为止较符合高职生学习英语特点的课程设置形式,在培养方式上要坚持知识与能力并重、技术与素质并重的原则,而以职业培养为目的的教学,要求培养出的学生具备更多的技能,这就需要多样化的英语课堂教学手段。长期以来,高职英语课堂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教学基本以教师讲授语言知识为主,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而学生却只是课堂上的听众,师生、生生互动性差。在这种教学环境的驱使下,不仅教师的思维受到了制约,缺少创新和独特性,而且学生也缺乏应有的学习兴趣和主体能动意识,甚至对英语的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教改下的英语课堂应逐渐过渡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组织者和促进者,并结合学生所学专业不同的特征,在课堂教学中将职业英语教学与高职基础英语教学相衔接,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交际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模拟工作情景教学法、多媒体网络技术辅助教学法等,为学生提供沟通和交流的平台,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锻炼他们的口语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使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未来的岗位。3.采取有效评价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效的评价体系对于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的实施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同时,也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起到了督促的作用。因此,要改革将单一的理论考试成绩作为测量学生能力水平的陈旧的评价体系,采用科学的、多样的、全面的考核机制,以考促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职业能力与应用能力。

二、具体改革方案

1.增加口语教学此次高职英语教改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了口语教学环节,每学期高职英语教学学时为60学时,教改后将之前20学时的“习题精讲训练”调整为10学时“习题精讲训练”、8学时“口语实训与演练”以及2学时总复习。2.调整课程考核方案,增加口语测试我们调整了课程考核方案,在考试课的课程考核方案中,平时考核不变,占40%。期末考试增加口语测试,占10%;期末笔试占50%。期末考试加入10%的口语测试,有效考核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把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纳入口语测试的范围,从而推动职业学校英语口语教学的改革和发展。3.将医护英语基础性核心词汇引入日常的英语教学中本次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将医护英语等级水平考试基础性的核心词汇引入到日常的英语教学中,希望可以有效衔接好基础英语与医学护理类英语。基础性核心医护英语词汇分为四期,并在每个单元结束前为学生细致讲解其用法与应用。

三、口语课教学设计与实施

1.口语课堂教学活动策略(1)利用课本内容引发学生兴趣。(2)课堂活动引发学生兴趣。(3)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口语表达的欲望。(4)讲究纠错艺术,正确对待学生说英语时出现的错误。2.口语课堂教学活动形式(1)小组讨论。对于大班教学而言,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使最多的学生得到开口说英语的机会?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是最佳的选择。教师在设计题目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水平,合理控制题目的难度,选择与每个单元话题贴近的题目让学生分组讨论,以保证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2)情景表演。根据对话场景的不同,创设不同的具体情景,使学生通过扮演不同角色演练对话来加深对相应话题的口语表达能力。情景表演步骤:①准备阶段。教师针对某一话题设置具体的情景,介绍基本情况,讲解会用到的核心句型,提供可能会用到的话题相关用语,解释各角色任务。②分组布置任务。③演练。给予学生一定时间让其组织并参与活动。④情景对话表演。⑤讨论与评价。活动结束后给予恰当点评。(3)汇报训练。通过背诵、总结等情形鼓励学生积极使用英语表达,以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3.口语课堂教学活动方法(1)任务型教学法在口语教学中的应用。任务型教学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在“做中学”,学生通过运用英语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来达到掌握语言知识技能的目的。任务型教学法打破了传统的3P教学模式(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改变了过去英语教学中过分重视语法知识的讲解与传授的状态,给予了学生更加丰富有趣的活动体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言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通过完成各式各样新颖有趣的实践活动,学生们可以更加高效地获得语言知识,并且增强了学习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2)情景教学法在口语教学中的应用。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情景教学法的应用有助于提高职业学校的学生对英语口语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等,教学中通过教师和学生对情境的设置和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四、口语测试设计与实施

1.口语测试模式2.口语测试的目的与原则英语口语测试的目的主要在于引导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注意朗读,积极开口,发展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发挥考试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导向作用。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口语测试的尝试促进本校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使之不仅不会影响学生对语法知识的掌握和应试能力,反而能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使英语真正成为学生的第二交际语言,从而提高本校英语教学质量。3.口语测试对象与特点此次口语测试对象为2015级高职护理、医学影像与检验等专业的学生,试题的设计要全面反映此阶段学生的听说能力,材料的内容也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同时贴近所学教材中的相关话题。4.口语测试的组织与实施此次口语测试采取面试这一直接型口语测试形式。直接型口试是一种传统的口语测试方式,需要考生和考官面对面地交谈,要求在考试中真实地再现口语在真实语境中的特点。具体采用“二对二”的多向交互模式,每组测试中有两名考官和两名考生,考生两人为一组;两位考官中,一位主持口试,同时评定综合得分,另一位专门评定分项分,考生主要通过彼此间的相互交谈反映口语水平。具体实施分为两个测试阶段:第一阶段:小组对话。第二阶段:朗读并回答问题。5.口语测试评价标准口语测试评价标准应结合本年级每学期的学习内容、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包括以下几方面:(1)语音语调。学生发音要准确、清晰,语调自然流畅,学生朗读时能恰当地运用意群断句,连读自然正确。(2)模拟语境交际。按照教学大纲功能意念表选择话题,设计语境,创设信息沟。这要求学生注意语言的交际场景,选择与所处语境、说话时间和场所相适应的言语行为。注意交际者之间的关系,根据双方熟悉程度,对方的社会地位和身份,说出合乎自己身份的话语,采用或严肃或随便的交际风格。注意或直接或委婉的交际策略,如怎么样开始、维持或结束谈话,如何转换话题,发现问题如何补救等。得体地表达自己的交际意向,如问候、打招呼、打电话、询问、邀请、致谢及道歉等。(3)师生交谈。根据所朗读的对话正确回答考官所提出的问题。从考生的语音语调、语法词汇、互动交际等方面进行量化评分。目前,在职业能力培养的视角下进行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师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完善教学内容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锻炼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应用英语的实际能力。今后将继续探索适合职业院校学生的英语教授方法,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作者:宋起慧

参考文献:

[1]陈小兰.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探索[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12):161-162.

[2]甘丽华.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探析[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3,(2):7-9.

篇(7)

关键词:护理学;双语教学;人才培养;国际化

一、双语教学的目的、意义

双语教学是指除汉语外,用一门外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学科教学,目前绝大部分是用英语。国际通行的一般意义的双语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在教育过程中,有计划、有系统地使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体,使学生在整体学识、两种语言能力以及这两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学习及成长上,均能达到顺利而自然的发展。在这里,第二种语言是教学的语言和手段而不是教学的内容或科目。语言是工具,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英语或专业技术,而是使用英语去学习专业技术。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专业原版文档的习惯,为今后学生的学术提升奠定良好基础,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开拓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同时也可促进教师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

二、护理学双语教学实践的基本现状

(一)课时安排

大部分授予护理学专业本科学位的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倾向于医学生培养模式,即培养“junior doctors”,而不是“nurses”。设置了很多医学生要求的专业课程,如: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医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人体组织胚胎学、局部解剖学、分子生物学、临床药理学,这些课程在国外授予护理学本科甚至研究生学位的院校都不会开展,可我国大部分四年制本科院校都有这些课程。前期这些课程的开展占用了后期护理专业课程的学时,使得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受到影响,造成安排的课时不足。

以本人所在的武汉科技大学护理学专业课程设置为例:双语教学课时量占总课时量只占23%,只是少部分课程开展双语教学,如护理学基础、内外科护理学,等等。还有很多课程应该开设双语教学但却受制于种种原因没有开设,如护理学导论等。

(二)教材选择

国内现有的大部分教材的选择陈旧过时,很多是国外淘汰的资料,教材内容更新不够,无法适应当代医学科学发展的速度现状。有的甚至于临时拼凑教材,内容缺乏系统性,概念、术语表达阐述的规范性有所欠缺,使得学生用中国式的英语学习专业知识,这就失去了双语教学的本来意义。没有原版教材,双语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抛弃过时的教材内容,广泛吸收反映时代进步的最新知识、最新科技成果,将国外最新的科研成果纳入教学范围,是选择原版教材的着重点。

(三)教师基本状况

我校具有高水平英语的专业教师(如通过CET-6,TEM-8,TOEFL,IELTS等)不多,授课时用英语讲课的比例低于50%。大部分教师是相关专业科班出身,用英语教专业课尤其使用原版教材并无优势,只是具有一定的英语读写能力,而听说交流能力特别是专业听说英语欠缺,不能有效地将护理专业知识用英语进行传达。

(四)学生基本评价

学生普遍感觉,老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枯燥,授课只是照本宣科,简单地将英文内容翻译成中文;大部分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认为双语教学只是一种变相的外文教材的(如果配有原版教材的话)翻译课,自己看书效率可能更高,因而产生抵触情绪。同时,学生的英语基础各不相同,虽然大部分学生过了CET-4,但是他们的英语听说能力普遍不高;再加上学生接受能力有别、个人兴趣存在差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又做不到分类视角,教学效果自然不佳。

三、解决措施

(一)师资配备

双语教师首先应立足于英语水平的提高。有条件的院校可以有计划地选派教师赴境外高校进行研修交流,在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的同时,注重把握学术发展前沿、学习先进教学方法,同时可以广泛了解外语国家的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禁忌习俗,避免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理解上的偏差。

如果是在国内培训,可以在教师授课前的一个学期集中进行口语培训,如学习“CLT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交际语言教学)、“CLIL content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内容与语言综合学习等),以提高语音、语调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注重提高教学能力,掌握相应水平的科学有效的英语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好学生的表率。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尽量采取一些形体语言来帮助学生理解授课内容,避免由于语言理解落后造成的学生思维障碍,降低学生在英语理解上的难度。

(二)课程设置

选择合适的双语课程对于双语教学的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双语教学并不意味着全部课程都能纳入双语教学范畴,要考虑到课程的难易、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可操作性,科学合理地规范双语课程设置。如护理学专业课程设置,可以多安排与护理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而相应减少医学相关课程如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将护理专业课(如护理学基础、内外科护理学、精神科护理等)双语教学的比例提高到总课时的一半以上。

(三)教材选择

尽量使用最新版的英文原版或影印版教材,其特征为:原汁原味,反应最新学术前沿;实用性强、概念描述详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能够启发学生自觉思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习题难易程度适中。

(四)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牢固树立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启发式、开放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法,慎重选择互动材料、分组讨论或小团队演示或分组作业,鼓励学生自我展现,注重提高学生的听、说、写能力;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将学生尽快带入情境;尽量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合理确定改革考试方式,科学划定期末、期中及平时成绩比例。

本人在实际教学中主要采取的方法有:采取形式多样有趣的warm-ups,如比喻式自我介绍、头脑风暴、看图说话、对/错练习等;小组讨论解决问题,每次由3~6位同学进行讨论,并由小组中的一人或多人回答问题,这种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可以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思考和回答问题比较放松,每个人都得到练习和回答问题的机会,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在回答问题时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通过情境设置尽快将学生的思维集中到讨论主题上来,又通过学生的分组自由讨论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最后在总结点评的时候,将学生的这种发散性思考集中到老师预先设置的教学目的上来,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能力水平的提高。而老师在这种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了解学生思维、个性特点,做到因材施教,从而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促进双语教学,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五)授课对象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