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6 16:03:5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cdma技术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cdma;AAA服务器;Internet;Intranet
一、引言
CDMA(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码分多址)是近年来被应用于商业的一种数字接口技术。他拥有频率利用率高、手机功耗低等优点。CDMA手机是指基于CDMA网络的移动通信终端。目前,19家企业被批准有资格生产CDMA终端产品。
CDMA手机除了能够提供GSM手机的通话功能和信息服务外,还具有高速无线数据传输和多媒体功能。能提供的服务主要有:
(1)基本增值服务,如呼叫转移、信息提示等。
(2)语音邮件服务,如邮件、传真、新闻等语音信息。
(3)短信息服务,如天气、交通、证券、广告等。
(4)无线智能网服务,如虚拟网络、个人号码识别等。
(5)无线互联网服务,如网络浏览、电子商务、电子邮箱、网络游戏等。
二、CDMA所具有的优点
与GSM手机相比,CDMA手机具有以下优点:
(1)CDMA手机发射功率小(2mw)。
(2)CDMA手机采用先进的切换技术——软切换技术(即切换是先接续好后再中断),使得CDMA手机的通话可与固定电话媲美,而且不会有GSM手机的掉线现象。
(3)使用CDMA网络,运营商的投资相对减少,这就为CDMA手机资费的下调预留了空间。
(4)因采用以拓频通信为基础的一种调制和多址通信方式,其容量比模拟技术高10倍,超过GSM网络约4倍。
(5)基于宽带技术的CDMA使得移动通信中视频应用成为可能,从而使手机从只能打电话和发送短信息等狭窄的服务中走向宽带多媒体应用。
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无线接口国际提案中,WCDMA和CDMA2000都是极为重要的技术。这两种宽带CDMA方案,除了码片速率、同步方式、导频方式等有所不同外,其他如功率、软切换等基本技术并无大的区别。
CDMAOne是基于IS-95标准的各种CDMA产品的总称,即所有基于CDMAOne技术的产品,其核心技术均以IS-95作为标准。CDMA2000是美国向ITU提出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空中接口标准的建议,是IS-95标准向第三代演进的技术体制方案,这是一种宽带CDMA技术。CDMA2000室内最高数据速率为2Mb/s以上,步行环境时为384kb/s,车载环境时为144kb/s以上。
CDMA2000-1X原意是指CDMA2000的第一阶段(速率高于IS-95,低于2Mb/s),可支持308kb/s的数据传输,网络部分引入分组交换,可支持移动IP业务。
CDMA2000-1XEV是在CDMA2000-1X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速率的增强体制,采用高速率数据(HDR)技术,能在1.25MHz(同CDMA2000-1X带宽)内提供2M/s以上的数据业务,是CDMA2000-1X的边缘技术。3GPP已开始制订CDMA2000-1XEV的技术标准,其中用高通公司技术的称为HDR。
与CDMAOne相比,CDMA2000有下列技术特点:多种信道带宽,前向链路上支持多载波和直扩两种方式;反向链路仅支持直扩方式;可以更加有效地使用无线资源;可实现系统平滑过渡;核心网协议可使用IS-41,GSM-MAP以及IP骨干网标准;前向发送分集;快速前向功率控制;使用Turbo码;辅助导频信道;灵活帧长;反向链路相干解调;可选择较长的交织器。CDMA2000-1X采用扩频速率为SR1,即指前向信道和反向信道均用码片速率1.2288Mb/s的单载波直接序列扩频方式。因此他可以方便地与IS-95(A/B)后向兼容,实现平滑过渡。运营商可在某些需求高速数据业务而导致容量不够的蜂窝上,用相同载波部署CDMA2000-1X系统,从而减少了用户和运营商的投资。由于CDMA2000-1X采用了反向相干解调、快速前向功控、发送分集、Turbo编码等新技术,其容量比IS-95大为提高。在相同条件下,对普通话音业务而言,容量大致为IS-95系统的两倍。
三、CDMA关键技术所在
CDMA2000-1X关键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7)灵活的帧长与IS-95不同,CDMA2000-1X支持5ms,10ms,20ms,40ms,80ms和160ms多种帧长,不同类型信道分别支持不同帧长。前向基本信道、前向专用控制信道、反向基本信道、反向专用控制信道采用5ms或20ms帧,前向补充信道、反向补充信道采用20ms,40ms或80ms帧,话音信道采用20ms帧。较短帧可以减少时延,但解调性能较低;较长帧可降低对发射功率的要求。
(8)增强的媒体接入控制功能媒体接入控制子层控制多种业务接入物理层,保证多媒体业务的实现。他实现话音、分组数据和电路数据业务同时处理,提供发送、复用和Qos控制,提供接入程序。与IS-95相比,他可以满足更高宽带和更多业务的要求。CDMA1X网络的关键设备,分组数据服务节点(PDSN)、鉴权、授权、计费服务器(AAA)、本地(HA)是CDMA1X系统支持分组数据业务的关键设备,为此对他们进行专门的介绍。PDSN是连接无线网络和分组数据网的接入网关,为移动Internet/Intranet用户提供分组数据接入服务。除了使点到点协议(PPP)封装的IP包能在无线网络和IP网络间正确传输外,PDSN还与其他各种接入服务商的IP分组网络连接,从而为终端用户提供诸如互联网接入、电子商务、WAP应用等多种业务。PDSN同时还完成AAA服务器所需的合并的分组会话计费数据和无线会话计费数据搜集功能,并且支持移动IP的外部(FA)和用户设备的85认证功能,同时还能提供移动IP业务,满足终端用户丰富多彩的移动互联网业务需求。
AAA服务器完成的功能有:用户注册信息的认证,即通过验证一些预先登记的信息来提供用户身份认证;数据业务的授权,即决定是否授权移动用户访问特定的网络资源;计费信息的处理,即搜集资源使用信息,用于进行计费、审计、成本分配或趋势分析等。此外,他还须实现与PDSN,HA及其他AAA服务器的交互功能,向移动用户提供分组数据业务。AAA服务器具有下列特征:使用RADIUS协议,支持大规模的外部和漫游业务,RADIUS能向外部的RADIUS服务器提供可靠的AAA功能;通过目录支持功能和程序化的配置接口,完成配置、计费和其他业务管理部件的集成,从而降低运营成本和加快业务推出速度;通过支持集中化的IP地址分配和对跨多地理区域接入设备会话的限制,高效使用管理资源。
只有使用“移动IP”时才需要HA。作为一个独立的网络单元,HA用来完成对移动IP和移动IP用户的移动性管理功能。HA通过移动终端登记来定位移动用户,同时把分组数据转发到用户当前所登记的FA(位于PDSN内)。HA同时支持动态的IP地址分配和反向隧道。HA具有冗余备份功能,可由一个HA替代另一个HA。这样,新的HA可以用原有IP地址和转换地址维护关联表,保证移动关联表处于同步状态。此外,这种方式还能保证解决方案的可用性和可扩展性。
近一段时间以来,联通开始大举推广CDMA1X网络,并明确宣称将把重心放在无线互联的移动数据业务上。而目前,无线局域网成熟的标准可达到11Mb/s的速率,新的标准最高达54Mb/s的速率,这对移动用户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早在2003年4月的博鳌亚洲论坛首届年会上,海南联通在当地建了3个CDMA1X的基站,并向前来采访年会的记者分发了近300张的无线上网卡,CDMA1X+WLAN方案的数据业务更是引起了广泛关注。按照设想,海南联通甚至要为沿海渔民以及钻井平台上的工作人员提供包括天气预报等在内的移动数据服务。
WLAN这种早已被电信网通普遍采纳的无线接入技术,一经与CDMA1X融合,就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一般说来,虽然WLAN可以提供高速的数据业务,但WLAN却缺少对用户进行鉴权与计费的成熟机制,而且无线局域网的覆盖范围较小,一般都在热点地区,用户使用时受到地点的限制。而CDMA1X网络经过了几十年的研究与实验,不仅有成熟鉴权与计费机制,并且具有覆盖广的特点。
CDMA1X网络可以利用WLAN高速数据传输的特点以弥补自己数据传输速率受限的不足,而无线局域网不仅充分利用了CDMA1X网络完善的鉴权与计费机制,而且可结合CDMA1X网络覆盖广的特点,进行多接入切换功能。这样就可实现WLAN用户与CDMA1X用户统一的管理。
为了获得无线局域网提供的数据业务,终端必须处于无线局域网的信号覆盖范围内,即首先要连接到AP。当终端发起数据业务的呼叫时,先在APGW和PDSN之间建立RP连接,然后到PDSN进行分组网络的注册,才可进行数据业务,其具体连接过程如下:
(1)终端在WLAN网络系统中检测WLAN的信号,并连接到AP。
(2)当终端有数据业务的需求时,发起连接请求,在AP/APGW收到连接消息后,APGW向PDSN发送Au注册请求消息。若注册请求消息有效,则PDSN通过返回带接收指示的Au注册应答消息接收该连接,PDSN和APGW均产生关于A10连接的绑定记录。
(3)终端和PDSN建立PPP的连接,在建立PPP连接的过程中,如果是SimpleIP用户,PDSN会分配给终端一个IP地址(对MobileIp用户,还需进行MIP的注册)。
(4)PPP连接建立成功,终端可以通过GRE帧在A10连接上发送或接收数据。
(5)在Au注册生存期超过前,APGW发送Au注册请求消息以更新A10连接的注册。Au注册请求消息也用于向PDSN传送与计费相关的信息以及其他信息,这些信息在系统定义的触发点上传送。
(6)对于有效的注册请求,PDSN返回带接受指示和生存期值的A11注册应答消息。PDSN和APGW均更新A10连接的绑定记录。PDSN在返回注册应答消息之前保存与计费相关的信息(如果收到的话)用于进一步处理。
(7)如果用户或PDSN终止数据业务,则PDSN将终止和用户PPP连接,并拆除与APGW的RP连接。
WLAN网络,其中无线接入点(AccessPoint,AP)是无线终端接入固定电信网的连接设备,为用户提供无线接入功能,可提供话音和数据的接入服务。AP完成简单的对无线用户的管理和对无线信道的动态分配,并完成802.11与802.3协议的转换,经过AP转换后的数据包是以太网包。
接入点网关(AccessPointGateway,APGW)是将AP转换出的以太网数据包封装成IP包,并发送到PDSN的设备。一般PDSN设备放置的位置与无线网络侧设备AP、APGW离得比较远,要实现PDSN接入网关的作用经常需要将AP转换的二层数据包穿越三层网络以到达PDSN。因此,APGW功能实体就是为了完成此功能的转换设备。
参考文献
[1]TeroOjanpera.宽带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
[2]杨大成.CDMA2000技术[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1.
[3]杨大成.CDMA20001x移动通信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1](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是一种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 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在RFID系统工作时,数据碰撞将导致读写器的接收机不能正确而及时地读出数据,从而降低RFID系统的工作性能及其效率。标签防碰撞算法可以实现多个标签与读写器之间的正确通信,其性能决定了标签的识别速度和效率。因此, 标签防碰撞算法是RFID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其优劣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射频识别过程的时间性能以及识别成功率。
传统的标签防碰撞算法可分为ALOHA算法[2-3]和树形算法[4-5]2类。ALOHA算法是1种完全随机接入的多址接入协议算法,比如:PALOHA算法(随机推迟算法)、时隙ALOHA算法(SA算法)、帧时隙ALOHA算法(FSA算法)、动态帧时隙ALOHA算法(DFSA算法)和分组ALOHA算法等。该类算法在标签试图发送数据时,并不考虑信道当前的忙闲状态,一旦产生数据,就立刻决定将其发送至信道,这种发送控制策略有严重的盲目性。随着用户数量或发送信息量的增加,这种完全随机接入的算法将使信道重叠现象加剧,碰撞概率增大,传输性能下降。
近几年,有学者提出了采用CDMA技术进行防碰撞的方法,其性能有明显改善。文献[6]提出在标签识别过程中,使用码分多址技术,实现一个时隙可以同时传输多个标签。文献[7]提出了一种基于码分多址思想的时隙ALOHA算法,来解决射频识别中的防碰撞问题,此算法的系统稳定范围要大于时隙ALOHA系统,并且当选用的扩频码组阶数为N时,此算法的最大吞吐量可达原时隙ALOHA的N倍。上述2个文献所提到的算法,当标签数量很多时,数据碰撞的概率明显增加,使系统的吞吐量急剧下降,影响了系统的整体性能。基于以上原因,本论文提出了1种改进的基于CDMA技术的防碰撞算法,能够适应大量标签的识别应用,减少了识别碰撞的发生,使系统吞吐量得到明显改善。
1基于CDMA技术的新型防碰撞算法
n×1-1Nn-1(2)由于传统的基于ALOHA的防碰撞算法中一个时隙最多只能正确识别一个标签的信息,所以当标签数目过大时,系统的吞吐率,即正确识别标签数目所占的百分比将会大幅度的降低,所以对于过量的标签,本算法将会采取对所有标签进行分组识别,当标签需要分成2组时(系统识别帧最大时隙数N为256):nN×1-1Nn-1=n2N×1-1Nn2-1 (3)用上述公式可知n=354,所以当标签数量大于354时,系统将会对标签分组识别。
本文提出的新型算法如下:依据分组帧时隙ALOHA算法,通过此算法的分组规则,完成识别的所有标签的分组。分组帧时隙ALOHA算法的分组规则如下:当标签数量≤354时,无论帧长选择8个时隙还是256个时隙,标签都不分组,按照一个大组来进行识别;当标签数量>354时,帧长选择256个时隙比较适合读写器的识别;当标签数量在355707时,标签分为2组;当标签数量在708~1 416时,标签分成4组更适合信息的传输识别。当标签数量更多时,按照这个规律分成合适的组数再进行识别,详细过程如图1所示。标签分组工作完成后,在每个分组中分别采用码分多址技术,利用其技术的保密性、抗干扰性和多址通信能力,对标签中的数据进行扩频处理并传输。然后读写器端利用码组的自相关特性对不同标签所发的数据进行解调,从而达到防碰撞的目的,进而完成对全部标签的识别,也实现了同一时隙可以传输多个信息的情况。本论文中提到的新型防碰撞算法需要预先在待识别的标签中植入扩频性良好的正交码组,以防止接收端没有办法正确解扩接收,本文选用Walsh序列。该算法可以有效减少图1算法执行过程示意图标签识别过程中的碰撞次数,从而减少了识别时间并且降低了功耗。本论文将分组帧时隙ALOHA算法和码分多址技术相结合,实现在每个分组内可以有多个标签同时进行扩频传输,并且在接收端采用并行接收技术进行多个标签的同时接收。本发明在识别标签过程中,每个组内均为一个独立的识别过程,在分组帧长不改变的前提下,提高了标签数量庞大时的系统性能。有效地减小标签之间的碰撞概率,缩短读写器操作时间,提高吞吐率, 很适合应用于具有较大数量标签的RFID系统中。
2仿真结果
本论文提出了采用码分多址技术的新型防碰撞算法,并仿真了固定时隙数下ALOHA算法的系统吞吐率和本文所提出的算法改进后的系统吞吐量。
RFID系统中时隙ALOHA算法的帧长取值从16个时隙到256个时隙变化,根据公式2,系统吞吐率如图2所示。其中,系统仿真设定的信息帧长F即时隙数设定按2的幂次方递增,即F取值从16个时隙变化到256个时隙,横坐标为标签数N从1变化到500,纵坐标为吞吐率。当帧长设定为256个时隙,标签数量少于256个时,系统吞吐量随着标签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直到标签数量达到256时系统的吞吐量达到最大值。随着标签数量的逐渐增多,系统的吞吐量又呈现下降趋势。从图2可以得出2点结论:一、当标签个数接近信息帧长时,系统的吞吐率比较高;二、随着帧长取值的增加,系统对标签的识别性能有明显改善。
本论文提出的基于码分多址技术的新型防碰撞算法选用Walsh序列码,其在对标签的ID号进行扩频处理后,即可实现在同一时刻有2个以上的标签同时进入读写器的识别区域,它们同时发送各自的ID号后,读写器在接收到这些在空间叠加后的信号时也能完整地分离出不同标签的ID号,突破了时隙ALOHA算法在同一时刻不能有2个以上标签到达的限制。此时,系统的吞吐量为(Walsh序列的阶数为r)esucc=∑t=2rt=1N×P(N,n,t)(4)固定时隙数的ALOHA算法的系统吞吐量仿真图和其与基于码分多址技术的新型防碰撞算法的比较仿真结果如图3所示。仿真条件为标签的到达情况符合泊松过程。仿真图3给出了RFID系统的读写器阅读100个标签的识别结果,其中新型算法选用的是Walsh序列,其阶数r取值从2变化到3,固定时隙数的ALOHA算法的信息帧长F取值从32变化到64,横坐标为标签数N从1变化到100,纵坐标为吞吐量。从仿真结果看,在同样的到达率的条件下,阶数越大,算法的吞吐量越高,系统的识别性能有明显改善。并且随着到达率的增加,新型算法的吞吐量也随着增加,当标签到达量与阶数相等时,系统吞吐量达到最大,但到达量大于阶数时,吞吐量随着到达率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这是由于当在同一时隙内到达的标签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基于Walsh序列阶数r的有限性,选用相同的Walsh序列作为扩频码的标签数量将会增加,此时必然导致碰撞的增加。当选用的Walsh序列阶数为3时,基于码分多址技术的新型防碰撞算法的系统吞吐量可高达3.2,远高于时隙ALOHA的0.368。而且随着Walsh序列阶数的提高,吞吐量的最大值还可以提高,但这会以增加读写器和标签的硬件复杂度为代价,在实际使用中必须根据需求在吞吐量和Walsh序列阶数中作出折中选择。
关键词:创新扩散 采用行为 CDMA用户 营销
中国联通自2002年1月8日正式开通CDMA移动通信网――联通新时空起,就面临着发展CDMA用户的任务;当时,CDMA手机作为一种展新的通讯终端呈现在国人面前,产品创新扩散的轨迹体现了其用户的发展过程。
国内的学者将创新扩散定义为:创新技术、产品通过一种或几种渠道在社会系统的各成员或组织之间随时间传播并推广应用的过程。创新扩散过程是微观上各个个体采用创新的过程和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展现。因此,本文从创新扩散的个体采用行为分析、联通采用的营销战术入手,来研究中国联通 CDMA用户的发展,并为其今后进一步开拓CDMA用户提出建议。
用户采用创新产品的行为分析
行为的动力分析
这里用户采用创新产品行为,是指在CDMA手机的扩散中,潜在用户从获知创新信息,经过反复评价、分析和判断,到决策采用与否,直至最后实施的行为或过程。
对于CDMA的潜在用户而言,因CDMA技术的“比较优势”,使技术创新早期采用者获得超额利益或使用效益,是后继采用者的推动力;而联通为了发展CDMA用户,采取的市场策略,以及用户对自己利润最大化的追求,是后继采用者的牵动力。推动力和牵动力共同作用,构成了采用创新技术、创新产品的动力。
创新的“比较优势”,表现在能满足新的市场需求或使现有需求在更好更高的程度上得到满足,或制造出前所未有的高效率或由于低消耗带来社会资源的大幅度节约等等。这都会为先期采用者带来超额利润,使其得到实实在在的效益。
用户采用创新产品的过程分析
采用创新的行为是由一系列相关的活动衔接而成的过程,概括而言包括获取创新信息、判断对创新的需要、采用决策等主要步骤。
获取创新信息,包括创新成果信息和其它的采用效果信息两大类。创新成果信息,是指与该项创新有关的新颖性、主要用途、性能特征和供应者等方面的情况。潜在采用者对创新成果信息获知有两种,一种是“主动搜索型”,另一种是“被动感知型”。
判断对创新的需要,就是识别创新采用的重要性及程度,分析采用创新的推动力和牵引力。
采用决策。根据扩散理论中采用行为的“刺激――反应”学说,当采用者对创新的预期采用效果感到满意,同时不确定性和代价又足够低,潜在采用者就会决策立即采用该创新;否则继续观察,等待时机。
中国联通发展CDMA用户分析
营销战术分析
在CDMA进入市场初期,联通主打CDMA的五大优势:健康绿色低辐射、语音清晰、掉线率低、保密性、手机小巧玲珑。联通采取了立足中高端用户的市场战略,即大力开拓每月通话费在200元以上的用户。在资费方面,联通采取了与中国移动完全相似的资费;在促销方面,联通主要是降低客户转网成本,以吸引原中国移动的高端客户。此举,确实吸引了一批高端客户;但是终究由于CDMA手机价格比较昂贵,给其进一步拓展用户带来极大的阻力,并大大限制了CDMA手机的扩散。到2002年6月10日,联通CDMA用户仅达到100万人。
CDMA网络的发展前景取决于用户数量的多少,而用户的多少主要依赖于CDMA手机的扩散速度。为了彻底改观用户发展过于缓慢的状况,联通适时分析了用户采用行为,调整了自己的营销战术,一时间各地形形的CDMA手机飞入寻常百姓家。
以上海为例,2002年上海联通先是推出“零机价享受CDMA”。随后在5月中旬抛出“买CDMA手机送千元话费”优惠促销计划。2002年11月,上海最大的CDMA手机经销商上海永乐――上海联通发展CDMA的主要合作伙伴宣布,将把诺基亚首款CDMA手机2280的上市价格定在388元。到了12月,重庆联通更是推出了199元超低价的CDMA手机上市。
中国联通为了在2003年7月份推出面向低端市场的预付费业务“如意133”,于2003年6月,斥资7亿元,分别下单向中兴通讯和海信定购了50万部CDMA手机。7月份开始的“绿色飓风”行动迅速扩大了CDMA的用户基础,由于大量2000元以内的新业务终端在下半年投放市场,极大改善新业务终端价格偏高的现状,使得CDMA用户数迅速增长到了1500万。紧随其后,2003年10月中国联通在其“联通无限炫风暴”的推广活动中,集中采购了100万台彩屏手机,有效降低了手机市场价格,再次推进了CDMA手机扩散速度,为其发展用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发展CDMA用户的采用行为分析
联通在其发展CDMA用户中,所采取市场营销策略从根本上而言是针对个体采用行为的。最初的目标市场是高端用户,采取的市场推广策略是突出其“比较优势”;在该策略推进一段时间后,根据实际的执行效果,重新根据采用用户的行为分析结果,看到欲拥有大规模的客户群,就不能放弃低端群体,并适时推出各种适合低端用户的营销战术。这种适时调整的营销战术在市场的实际检验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根据联通10周年网站上公布的有关CDMA用户发展的资料,在2002年6月用户数为125.2万人、12月用户数为716.4万人,而到了2003年6月为1126万人;又经过半年时间,2004年12月达到1906万人。在CDMA平均每月能够发展100万左右的用户,正是其举行“预付话费,送CDMA手机”活动和“绿色飓风”行动、以及“联通无限炫风暴”的期间。
在联通的不懈努力下,CDMA技术的“比较优势”已经逐步为广大的消费者所认识。这种由优势所形成的发展使用者的推动力的作用,逐渐通过资费、终端价格对采用者的牵动力所集中呈现,这点在联通的市场目标由高端到低端的转变中,得到了验证。在高端客户群体中,他们所着重考虑的是“比较优势”;而对于中低端群体而言,“比较优势”固然重要,但性价比对他们来讲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他们在等待合适的时间以合适的价格采用CDMA手机、享受CDMA网络所带来的便利。同样,在获取创新信息方面,高端客户群体属于“主动搜索型”,他们很关心其新颖性、主要用途、性能特征等等,会主动的去收集新技术方面的信息,对采用成本不是很在意,并勇于尝试;而中低端群体,是在中国联通强烈的广告攻势、大力度的营销策略下,对此产生兴趣,并最终成为其用户的。
联通发展CDMA用户的建议
根据用户采用行为分析及基于该分析对联通营销策略实施效果的探讨,对中国联通今后发展CDMA用户提出以下建议:继续宣传其“比较优势”,让现在用户和潜在用户都了解其独特的优点;充分发挥其作为扩散的推动力的作用。针对用户采用创新产品的过程,有效地传播创新信息,并在划分用户类型(如高端、中端、低端)的基础上,有步骤的按时间轴扩散新产品,开拓新用户。最大限度的影响潜在采用者的采用决策,特别是针对中低端用户,应用“刺激――反应”原理,让他们以较低的代价得到自己满意的产品。
参考文献:
1.刘秀新.更替性技术创新扩散模型参数研究.河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12
随着我国移动用户数量的迅猛增长,由于CDMA移动通信系统是干扰受限的通信系统,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中的网络优化显得尤为重要。CDMA系统的容量是软容量,网络优化通过改善网络的服务质量和性能即可增加系统容量。通过网络优化,可以提高通信网络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改善服务质量,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二、CDMA网络优化的重点
中国电信运营CDMA网络以来,甘肃本地网内充分发挥前期储备的人才优势,结合原联通方划转的技术骨干,快速开展了全网的工程优化与阶段性网优工作,积累了大量的网优、维护经验。
CDMA网络运行初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覆盖面小,覆盖盲区和死区多。网络优化主要围绕这个问题展开。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增加基站数量,调整基站位置和覆盖面[1]。优化人员要注意覆盖层次的合理性,过多过少都会产生问题。过多易产生干扰,导致该区域没有主导频。手机在众多的基站之间频繁切换,从而增加系统负荷,由此造成的干扰的影响将会增加。同时由于在众多的基站之间频繁切换,会衍生出切换掉话等问题。过少有可能信道不足,用户通话质量下降,影响用户体验。
CDMA网络运行中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切换过于频繁、掉话严重和接通率低等一系列问题。采取的措施主要是通过话务数据分析和路测发现问题,从而优化网络。CDMA网络优化中的四个核心指标:FFER、Ec/Io、MTx和MRx,其Ec/Io 值倍受关注,CDMA的信噪比要求比GSM的低得多,主要原因是CDMA系统具有很高的扩频处理增益,其信道编码比具有更大的约束长度;另外CDMA的RAKE接收机还能通过多路接收改善多径效应的影响[2]。GSM的干扰主要来源于同频复用或外部设备干扰,只要频率规划合理,C/I值在一定区域内比较稳定[3]。而CDMA网络是一个宽带自干扰系统,其主要干扰来源于本小区和邻小区的所有用户的干扰,Ec/Io在一定区域内变化较大,在Ec/Io良好的情况下,CDMA具有很好的语音质量,而在导频污染严重或话务量高的地方,语音质量波动较大。
CDMA网络运行后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呼吸效应引起的呼损率、掉话率会升高问题。随着CDMA网络话务量趋于饱和,CDMA网络的质量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4]。此时,应该采用扩充容量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扩容之前,优化人员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热点话务分析,清楚地了解现有的话务量,并对未来一段时间的话务量做充分的估算。扩容后网络优化的重点为全面的网络优化,同时解决由于扩容所引起的其他问题。
三、甘肃电信CDMA网络语音业务优化
3.1 掉话问题分析及优化
掉话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移动网通信质量的优劣,掉话会使用户通信突然中断,是用户直接体验通信网络质量高低的标准,用户对掉话质量问题非常敏感,迫切希望尽早杜绝。下面就将掉话产生的深层网络原因与实际网络通信测试故障现象联系在一起,分析掉话问题并提出网络优化方案。
3.2 掉话的定义
掉话定义为在呼叫建立成功后,在前向或反向链路上出现没有经过用户同意的情况下由基站或移动台释放业务信道,出现通信中断的网络现象。掉话率定义为掉话次数与总的通话次数的比率。,因其在用户方面的负面影响最为直接,掉话率对通信网络质量有重大影响。
3.3 典型掉话案例分析及优化
从全局来看CDMA网络掉话的主要是由前向链路干扰、邻区列表规划不合理、覆盖不足、业务信道功率受限、接入和切换冲突等原因引起[5]。通过信令分析可以很容易的判断掉话的直接原因,但要确定解决办法必须对路测数据进行仔细的分析找出掉话的深层原因,一般是从路测数据中观察掉话前后的各种特征,如移动台掉话前后其发射功率、导频Ec/Io、导频PN的变化、等情况以及信令交互情况,再对些特征进行分析,找出掉话的真正原因。
下面将对接入和切换冲突引起的掉话这种典型掉话情况进行分析。
1、切换失败掉话现象描述
当移动台在小区覆盖边界发起呼叫时,由于移动台在小区覆盖的边界,即将进行切换。如果在接入期间移动台移出了服务小区的覆盖区域,在接入过程完成前不能切换到新的小区或扇区,接入过程和切换过程存在竞争,切换过程必须等待。如果接入过程过长,在切换过程完成前呼叫可能已经掉话。
2、掉话数据分析
此类掉话的特征是移动台的发射功率达到最大,移动台的接收功率不断增加,而导频的Ec/Io不断下降,在重新同步到新导频上后Ec/Io又很快增加,发射增益调整参数TX-GAIN-ADJ的幅度保持平坦。
3、掉话机制分析
导频的Ec/Io随着移动台的接收功率不断增加而不断下降说明有新的强导频成为干扰源,应当进行切换。当导频强度降低到-15dB以下时,前向链路的质量严重下降,当前向链路不能成功解调时移动台将关闭它的发射机[6]。
4、掉话实际案例
本次掉话发生于在测试某条国道的连续覆盖时,通过观察掉话前手机的导频信号图(图1)和接收机的导频扫描图(图2),发现这两幅图存在一定差别:
在以上两幅图中,接收机扫描所有空中接口的信息,移动台主要根据服务导频的邻集列表消息进行neighbor set的扫描。对于上面这两幅导频信号图的差异较大,首先怀疑是邻集导频列表做的不完整,引起结果差异,所以检查该地区的邻集导频是否有遗漏。接着查看信令消息,发现掉话前PN276的SID与掉话后同步的PN318的SID不相同,说明PN318来自另一个业务区,在PN276的邻集列表里面没有PN318数据。PN276的搜索窗分别为:SRCH_WIN_A=6 SRCH_WIN_N=8 SRCH_WIN_R=2,搜索窗参数设置合理,仅有边界基站SRCH_WIN_R设置的较小,掉话原因不是窗口参数设置而是手机无法检测到另一个基站的强信号,不能及时切换发生掉话。
四、结论
通过理论分析论证和实际案例,针对语音掉话部分常见问题入手,对优化工作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参数优化、路测数据进行测试检查、全面的分析网络存在问题,制定合理网络优化方案,提升网络质量。
参 考 文 献
【关键词】 3G通信 智能交通 指挥系统
一、智能交通指挥系统
由于以前的交通管理指挥系统的交通指挥方式的局限性,结果导致在整个系统应急处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非同步性以及工作效率的低下,例如针对城市交通状况的收集,传动的指挥方式往往依靠“交警采点+采点结果汇报于指挥中心+给出解决措施”的方式来实现,此种解决方法属事后行为,因此对城市交通状况的改观非常不利;针对交通事故的处理,交通事故发生的不可预见性往往使事后取证出现较大难度,因此多数交通事故难以被及时处理,那么势必引起更大面积的堵塞。针对此类情况,本文介绍了一种以3G通信技术为基础技术的智能交通指挥系统。基于3 G通信技术的智能交通指挥系统具体由若干监控远程、监控中心、3 G数据通信链路组成,另外,以 TCP/ IP协议的3 G通信技术被运用到交通部门,能够直接实现运行,此外前端摄像机的视频信号具体经网络视频服务器实现从网络向分节点的传输,随后经分节点直接传至网络,但若分节点存有矩阵,亦可把矩阵与 DVR连接起来,随后直接传至网络。监控中心要想对多个的设备硬件进行控制,那么需要具体把用户的需要、监控的现场情况进行周密结合。高速云台、数字解码器、画面分割器、远端监控主机、3G数据传输模块等设备是主要的远端监控使用器材;同时监控中心使用频率最高的设备主要包括3G无线路由器以及切换视频矩阵等。此类设备在实际配置过程中,主要是从用户实际需求的角度出发进行配置的。3G网络是该交通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也即是该交通指挥系统主要通过3G网络传输交通路口的视频信息与相应的信号控制信息,借此实现智能交通指挥系统组网新的发展,此外网络管理用户能够实时浏览监控若干监控现场。
以3G通信技术为基础技术的智能交通指挥系统在采集图像信号以及处理图像信号的过程中,往往以DSP高速处理仪为主要手段实现高效精确地处理,想要进性增强或复原图像,那么就应通过预处理的图像模块。而处理之后的图像则是通过颜色标准探测模块、运动目标检测模块等模块完成接收。对于运动的目标而言,主要以模糊跟踪控制技术为主要技术手段实现动态智能跟踪。想要以网页浏览图像或者回放、查询历史数据,则应通过多媒体科技、Web数据库科技技术;要想实现信号、语音、视频等数据的远程传输,则通过现场总线科技、无线通信科技与压缩图像解码技术,(见图1)。
基于3G通信技术的智能交通指挥系统具有实时性、同步性与分布性是以3G通信技术为基础的智能交通指挥系统的主要特征与优势,同时,该交通指挥系统在多道路交通实时情况的监测中,还具有级联的监控中心模式(如图2所示)以及多级监控模式等,此外该系统还可实现多级系统组合,最终可以扩大交通视频的监测面积,扩充监控系统的储存量。用户在需要浏览监控时,仅需服务器以及浏览器,就能够对道路交通的相关信息实施监控。
二、智能交通指挥系统的核心技术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在道路交通指导过程中,主要应用的关键技术包括TD- SCDMA3 G移动通信技术(如图3所示)以及移动通信技术、压缩解码技术、交通流量最佳的计算办法等。本章节着重介绍TD-SCDMA3G移动通信技术、CDMA2000移动通信技术、最佳交通流量预测算法。
(1)TD-SCDMA3G移动通信技术。TD-SCDMA3G的设计最好采用分布式软件体系结构,以便实现简化软件设计,降低软件模块间的耦合及改善软件编写、调试、维护的环境。TD- SCDMA3 G具体包括接口与通信、移动台模拟器、系统模拟器(见图3)三部分。其中,系统模拟器的突出作用在于实现基站仿真,该系统模拟器主要由几大功能模块构成:人机界面,信令程序编译、消息收发以及信令提取、信令解释等。而具有智能天线的TDD模式则是TD-SCDMA3G主要采用的模式,用户以智能天线为载体,进行距离与方位的定位,此时仅需借助接力切换方式,便可使基站与基站控制器结合用户的实际距离与方位信息对移动手机用户的异动情况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保证切换到相对应基站临近区域的及时性,促进接力切换到位,从而使切换过程中对临近区域基站信道资源的占用率得到全面降低,并大幅提升切换成功率。同时,TD-SCDMA系统在传送数据业务的过程中,如传送2Mb/s数据业务的过程中,通过码片速率为1.28Mb/s以及频带宽度为11Mb/s方式便可顺利完成数据业务传送。目前全球频谱资源均呈现出极度紧张的状态,若想找出完全符合要求的对称频段,实属难事。针对D-SCDMA系统,其仅需满足某个载彼的频段便可顺利使用,由此实现对现有频率资源的灵活利用。(2)CDMA2000移动通信技术。在CDMA技术中,CDMA2000是一种关键的技术,它以提供足够高的数据速率来满足 IMT-2000的性能要求为主要目标。此项技术特点如下:无线接口源自 ANSI TIA/ EIA-95、网络结构源自 ANSI TIA/ EIA-41、信道带宽 N* 1.25MHz(N取1、3、6、9、12)、扩频码片速率 N* 1.2288Mbit/s(N取1、3、6、9、12)、双工技术 FDD/ FDD等。功率控制技术以及具有较好的延时性能、选择效率与编码增益高等优势的高效信息编译码技术是CDMA2000中最为核心的技术。由此可见, CDMA2000具有诸多独特性,其一,大容量系统,相同的无线信道可以满足全面的 CDMA客户,所以,如果用户进行经验交流,那么信道内其他用户所受到的干扰势必大幅度降低,所以 CDMA系统对人类语言特点的充分利用能够使相互干扰程度大大降低,同时实际容量能够增大至原来的三倍左右,从理论上分析,模拟网络比 CDMA数字移动通信网的系统储存容量小近19倍左右,其实,增大的值比模拟大约9倍左右和较 GSM增大4~5倍左右。二是CDMA系统通信性能更好。对于在硬切换过程中常常出现的掉话现象,可通过软切换技术对其解决,同时带宽与频率相同时 CDMA系统工作能够大幅度降低软切换技术的实现难度,从而促进通信质量的全面提升。由此可以看出,CDMA系统在获取声码器速率时,主要是综合运用自适应阀值技术以及误码纠错等多种技术实现的,通过这几种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够获取质量更高的数据。三是频带利用率超高。CDMA作为扩频通信技术,虽然占有部分频带带宽,但其允许系统区域内重复使用单一频率,进而使用户共享同一频带的同时,实现频带利用率的大幅度提高,此外若按各用户占用的频带进行计算,其结果也会使用户对频带使用效率全面提升。与此同时,CDMA系统能够结合差异的信号速率,并且在信道频道上自动调整为相对应的形式,最终可出现较高的频带的利用效率。(3)最佳交通流量预测算法解析。除上述两种关键技术以外,最佳交通流量预测算法亦属智能交通指挥系统的关键技术。人工神经网络的建模主要经数据的输出与输入来实现,计算模式属于并行,所以,该模型的特点是高速的计算能力、非线性的映射能力、自学能力与自适应的能力。目前人工神经网络呈现出多样性,其中误差逆传播网络的应用范围最广,目前该项技术已占据着前向网络的中心地位。实践证实,BP网络以及以高阶神经网络为代表的误差逆传播网络是许多神经网络模型中最常使用的形式。相较于传统误差逆传播网络而言,高阶神经网络具有其独特性,像智能神经元存在与高阶神经网络,思维能力是智能神经元的主要特点,另外内部的函数转移可以从分析外部的网络来实现自动调整,进而获取更佳的学习效果。
三、结束语
综上可见,当前的智能交通监测系统是多种先进技术综合应用与结合的成果,例如,3G通信技术、图像数字传输技术等,是保障道路交通的舒适性与安全性的重要手段。实践证实,基于3G通信技术的智能交通指挥系统能够实时采集到监控区域行人或车辆的流量及交通运行情况,并以所采集的信息数据为依据,方便交通指挥人员高速判断交堵塞情况等,从而做出及时决策,确保道路交流正常有序运行。
参 考 文 献
[1] 李玲,王婷. 基于GPS定位及3G通信客运车辆监控系统设计[J]. 现代电子技术,2011,34(18):18-20
[2] 范泳文. 基于3G网络的智能交通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东华大学,2012
论文摘要:目前,2g通信直放站已经在国内得到了重要的应用,现今国内外已有不少运营商已纷纷推出正式商用的3g移动通信直放站,相信在3g到来的时候,直放站会对无线网络起到更重要的补充作用。
随着网络的 发展 ,城市的室内覆盖已不存在问题,覆盖的重点也逐渐向山区、高速公路等高难度覆盖区域转移。直放站以其灵活简易的特点成为解决简单问题的重要方式。 本文通过对无线网络覆盖问题的分析,讨论了直放站在移动通信中的重要作用及应用。
1 直放站的定义
直放站(又叫中继器)属于同频放大设备,是指在无线通信传输过程中起到信号增强的一种无线电发射中转设备。无论是gsm直放站、cdma直放站还是3g直放站,其原理是基本相同的。直放站的基本功能就是一个射频信号功率增强器。
2 直放站的分类
2.1从传输信号分有gsm直放站、cdma直放站和3g直放站
2.1.1 gsm移动通信直放站是为消除gsm900mhz/1800mhz频段移动通信网的小范围信号盲区或弱信号区而设计生产的通信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地下商场、停车场、地铁、隧道、高层建筑的办公室等基站信号所无法到达的信号盲区,同时对于消除城市因受高楼大厦影响而产生的室外局部信号阴影区或边远郊区个别村镇的弱信号区也具有相当好的覆盖效果。
2.1.2 cdma直放站可以扩大cdma基站的覆盖范围,大大节省cdma网络建设的投资(一个cdma直放站的投资约为一个cdma基站的十分之一)。特别是在高层楼宇、地下(如地铁)、以及盲区等特殊环境下,cdma 直放站将充分发挥它的优势。由于各种地理环境和用户的要求不同,所需的cdma直放站的类型也不同。
2.1.3 cdma直放站是为了消除移动通信网覆盖盲区或弱信号,延伸基站信号覆盖的一种中继设备,它能解决消除城市因受高楼大厦影响而产生的室外局部信号阴影区,地下停车场、地下隧道、商场、电梯等基地无法到达信号的盲区,提高了覆盖范围增强了信号覆盖延伸。
2.1.4 与传统的2g无线通信系统相比,由于3g无线通信系统主要使用的频段在2000mhz附近,根据电波传播衰减 规律 ,显然3g的无线信号比2g的无线信号衰减得更快。这样,在同等功率情况下的3g基站和直放站的覆盖范围都比2g的要小。所以在达到与2g网络同等的覆盖水平时,需要更多的直放站来完成网络覆盖。由此我们可以预期,在即将到来的3g无线网络建设中,直放站也必然仍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2 从传输带宽来分有宽带直放站和选频(选信道)直放站
2.2.1 gsm移动通信宽带直放站的主要特点:
高的系统增益且增益连续可调;采用先进的数字滤波技术,带外抑制特别好;全双工工作,很高的上/下行隔离度;两端口标准设计,安装极为方便;内置电源且设计有电源保护系统和免维护备用电源接口;采用alc技术,输出电平连续可调,稳定可靠;可选智能监控,故障自动报警及远程维护;高线性功放,性能稳定等。
2.2.2 gsm移动通信频带选择直放站的主要特点:
高的系统增益且增益连续可调;全双工工作,很高的上/下行隔离度;中心频率和带宽任意可调,满足不同客户要求,带外抑制好,不同营运商之间的信号不会产生相互干扰;内置电源且设计有电源保护系统和免维护备用电源接口;两端口标准设计,安装极为方便;采用pll控制技术的选频模块,性能稳定可靠,噪声系数低等。
2.3 从传输方式来分有无线直放站、光纤直放站和移频传输直放站
2.3.1 无线传输直放站
下行从基站接收信号,经放大后向用户方向覆盖;上行从用户接收信号,经放大后发送给基站。为了限带,加有带通滤波器
2.3.2 光纤传输直放站
将收到的信号,经光电变换变成光信号,传输后又经电光变换恢复电信号再发出。
2.3.3 移频传输直放站
将收到的频率上变频为微波,传输后再下变频为原先收到的频率,放大后发送出去。
3 直放站的应用
直放站可以扩大服务范围,消除覆盖盲区,如高山,建筑物,树林等阻挡物而形成的信号盲区;在郊区能够增强场强,扩大郊区站的覆盖;沿高速公路架设,增强覆盖效率;还可以解决室内覆盖,如大型建筑物内信号衰减信号盲区、地下商城、遂道等衰减信号盲区;另外 ,将空闲基站的信号引到繁忙基站的覆盖区内,实现疏忙等。
3.1 公路、郊区重点 农村 的覆盖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速公路逐渐增多,公路的覆盖成为一个很大难题,为了有效节约资源,直放站在这里得到了广泛应用。,某条高速公路如果全部利用宏基站覆盖,共计需要15个宏基站,采用宏基站带直放站方式,只需要8个宏基站,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成本。
3.2 “l”型覆盖
某一风景区位于山谷中,距离基站不到4公里,但由于被山脉阻挡,根本无网络信号。在山脉的尽头安装一直放站,由于直放站接收信号的方向和发射信号的方向成一定的角度,相当于基站的电波在直放站处转了一个弯。依靠山体的阻挡,直放站的施主天线和服务天线分别放在山体的两侧,隔离度很大,直放站的性能可以充分发挥,很好地解决了该风景区用户的通信问题,还使该基站的通信距离向山谷里延伸了6公里。
3.3开阔地域的覆盖
人口分布较少的开阔地域是使用直放站进行覆盖的典型场合。当直放站采用全向天线时,只要有一定的铁塔高度,在直放站工作正常的情况下,3公里内可以明显地感觉到直放站的增益作用。但距离超过5公里以后,直放站的增益作用就迅速消失,用手机进行基站接收信号电平测试,无论直放站是否工作,接收电平都没有明显变化。这是因为在平原开阔地区,房屋建筑和地形地貌造成的传输衰耗相对较小,而随空间距离的增加,电波按32.45+20logf(mhz)+20logd(公里)的 规律 衰减;即距离每增加一倍,电波衰减6db。
4 直放站的优点及不足
4.1 直放站的优点
4.1.1 同等覆盖面积时,使用直放站投资较低。在平原地区室外一个全向基站可以有10km覆盖半径;一个全向直放站可以有4km覆盖半径;就覆盖面积而言,六个直放站约相当于一个基站。六个直放站的设备价约为一个基站的80%。但考虑到机房租用和装修、交直流电源、空调、传输系统和电路租金等费用,六个直放站的费用只相当于于一个基站的50%,甚至更低。
4.1.2 覆盖更为灵活。一个基站基本上是圆形覆盖,多个直放站可以组织成多种覆盖形式。如“一”字型排开,可以覆盖十几至几十公里的路段。也可以组织成“l”型、“n”型和“m”型覆盖,特别适合于山区组网。
4.1.3 在组网初期,由于用户较少,投资效益较差,可以用一部分直放站代替基站。用户 发展 起来后现更换为基站,替换下来的直放站再进一步放置在更边缘的地区,这样一步步地滚动发展。
4.1.4 由于不需要土建和传输电路的施工,建网迅速。
4.2 直放站的不足
不能增加系统容量。
4.2.1 引入直放站后,会给基站增加约3db以上的噪音,使原基站工作环境恶化,覆盖半径减少。所以一个基站的一个扇区最好带两个以下的直放站工作。
4.2.2 直放站只能频分不能码分,一个直放站往往将多个基站或多个扇区的信号加以放大。引入过多的直放站后,导致基站短码相位混乱导频污染严重,优化工作困难,同时加大了不必要的软切换。
4.2.3 直放站的网管功能和设备检测功能远不如基站,当直放站出现问题后不易察觉。
4.2.4 由于受隔离度的要求限制,直放站的某些安装条件要比基站苛刻的多,使直放站的性能往往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4.2.5 如果直放让自激或直放站附近有干扰源,将对原网造成严重影响。由于直放站的工作天线较高,会将干扰的破坏作用大面积扩大。
参考 文献
[1] cdma扩频通信原理,a.j.维特比著、李世鹤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1997年1月,北京。
论文关键词:CDMA,高速铁路,越区切换
一、引言
铁路新型列车CRH(China RailwayHigh-speed)具有车体密封性好,穿透损耗高(一般达到20dB)、运行速度快等特点,同时列车经过的地形地貌复杂多样,这些对铁路沿线无线网络提出更高的移动通信要求。为确保系统能快速、全面提升网络质量和用户感知度,高铁环境下无线网络系统优化工作尤其突出。通常无线网络优化的主要性能指标有网络覆盖率、接续成功率、掉话率、切换成功率等,在以上主要数据指标中,掉话率是影响网络整体性能和用户感知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针对高速环境下CDMA系统中切换过程中发生掉话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实际案例对切换掉话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方案。
二、高速运动对切换性能的影响
(一)现网组网方式
现网的铁路沿线移动通信蜂窝小区呈线状覆盖且大多采用城乡基站兼顾铁路覆盖的方式,在列车低速运行情况下是可以满足覆盖要求的。但当运行速度提到200km/h以上,原有的组网方式基本上不能满足覆盖要求,主要表现为一是信号覆盖深度不够,无法达到小区切换边缘信号强度的要求;二是部分地区基站站址分布密集,周边信号杂乱无章,干扰电平较高;有的地区基站天馈系统分布不合理,容易发生无主导频小区问题等等。这些特征使得终端容易发生快速切换和频繁切换,进而降低系统效率,增加了掉话的可能性。
高铁经过的地形复杂多样,桥梁,隧道等占有一定的比例,无线电波在特殊场景如隧道中传播时,由于隧道壁的吸收及电波的干涉作用而受到较大的衰耗,隧道区域存在弱覆盖问题甚至盲区,并且因切换区域设置不当容易发生切换掉话问题。同时不同行政区的不同设备厂家之间的高速运动下的同频硬切换问题;以及专网与非专网之间的切换问题[1]。
(二)高速环境下的无线电波传播衰落特性
移动通信中的无线传播衰落有多径衰落和阴影衰落,在高铁环境下,由于车速加快和车体损耗的增大,不仅带来信号覆盖深度不够,而且伴随着高速运动带来的接收信号快速衰落以及山体弯道处等阴影效应也会发生快速衰落,同时由于重叠覆盖区不够,小区切换过程滞后于信号衰减速度,造成终端无法占用最强信号,进一步恶化了覆盖,使终端在跨越不同无线覆盖区域时,无法保持业务的连续性。
(三) 切换时延
CDMA系统采用手机辅助的越区切换策略,切换过程中网络要求移动台测量其周围基站的信号质量并把结果上报,网络根据测试结果决定是否进行越区切换。因此,切换时延包括终端搜索、测量处理和切换执行三个过程时间。
手机不断检查可以得到的导频信号并测试其强度,当超过一定阈值T_ADD时高速铁路,发送导频信号测量强度PSMM,PSMM是CDMA软切换时用来触发切换流程空中接口消息。从手机发送PSMM消息开始,到切换完成以后的手机发出确认信息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个时间因为设定不同的搜索窗口宽度和判决条件会有一定的差异。搜索窗口宽度影响手机搜索时间,搜索窗口宽度和切换触发参数T_ADD、T_DORP、T_TDORP是根据当地传播环境的色散情况,综合考虑当地的地形和建筑物等的多路径反射来进行配置的,这些切换参数即判决条件影响手机切换时延。根据大量的测试数据统计结果以及相关理论计算,一般不超过500ms。考虑到软件执行延迟等预留切换时间设置,估计软切换时间约为1s。
在切换区大小不变的前提下,速度越快的终端穿过切换区的时间越短,由于原小区信号快速衰落,当终端的移动速度足够快以至于穿过切换区的时间少于系统处理软切换的最小时延,来不及切换到新的导频上,此时就会导致掉话的产生。对于速度为300km/h的CRH动车,根据上述分析,软切换距离为83米,因此重叠区域长度为166米[2]。
对于同频硬切换过程中,终端会周期性地上报PSMM消息,与前相同一般必须在T56m(0.2s)时间内完成,考虑到切换之前异频搜索请求时间,硬切换的时延约为5s,这意味着更长的重叠覆盖区距离。
三、切换掉话问题分析
发生切换掉话的因素很多,弱覆盖(快衰落)、导频污染、干扰、相关切换参数设置(邻区配置或者相邻集搜索窗设置)等等。分析因为切换不正常而发生掉话问题,主要通过路测设备或其它呼叫跟踪设备采集空中接口消息,采集掉话前后的信息,关注掉话区域的覆盖接收电平RX、发射电平TX、误帧率FER等性能指标,分析跟踪掉话前后的信令流程,检查掉话前手机上报的PSMM消息中当前所驻留的PN码以及掉话后同步的PN码,综合这些信息,分析切换掉话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优化方案中国学术期刊网。
(一)信号快速衰落
CDMA系统软切换过程中,终端发起请求要求加入新的小区PN码信号,发送导频信号强度测量报告,
搜索器收到导频强度测量报告,并开始发送扩展切换指示(EHOD)消息,由于列车的高速运动以及无线环境信号快速衰落,服务小区激活集中的PN码的Ec/Io(能噪比)急剧下降,此时存在新的PN的信号Ec/Io迅速加强瞬间进入候选集(Candidate Set)中,但是由于两PN码对应的小区软切换区太小,使得候选集中新的PN的信号还未来得及进入激活集,在强干扰的作用下导致Ec/Io迅速变差,从而发生掉话问题。图1是涵江局江口东大附近掉话前的无线环境测试结果图。
在测试数据中,车辆行驶在图1发生掉话区域时,终端占用石庭模块局PN321信号,RX尚可为-88dBm,进行隧道后,PN321扇区信号快速衰弱,从信令流程可以看出终端在0.14s内,其激活集内PN321的Ec/Io由-8dB降到-21dB,误帧率达到100%。而江口东大PN6的导频信号突然出现且Ec/Io达到-11.5dB,瞬间进入候选集,导致终端来不及由PN321切换至PN6,从而发生了掉话,信号快速衰落带来的来不及切换区域覆盖特点是RX较好、TX较小、FER高,从信令分析中一般表现为掉话后手机同步到新的导频集。
解决方案:结合周边环境调整两个扇区PN321和 PN6的天馈系统,增大两个扇区的重叠覆盖区,满足软切换时延要求,同时考虑适当加强PN6的导频功率。另外,由于发生掉话区域是在隧道,除了增大软切换区之外,还需要选择切换区位置,通常将切换带设计在隧道外,并将切换区延伸到隧道口,一般可考虑100-200米的切换距离,使隧道口和隧道外一定距离内的信号保持一致。为了保证重叠覆盖区域的长度,设置一个重选点,往往通过功控来保证足够的切换带,保证合理的软切换比例。
(二)邻区配置不合理
由于无限环境及服务小区的各种原因,邻区规划往往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邻区配置不合理表现为三种。第一种漏定义邻区,MS发送PSMM请求切换,要求加入新的小区PN码,由于未定义邻区关系,新的小区PN码不是激活集中所有PN的邻小区,不能进入激活集,只能保留在候选集,因此该PN码信号成为干扰而无法成为目标小区的PN码信号高速铁路,此时虽然手机接收电平很好,但是Ec/Io越来越差,FER逐渐增大误帧率升高,最终导致掉话。第二种是邻区配置优先级不高,从前面的分析可知,此时增加了手机搜索时间,当信号快速衰落时也会因来不及切换而引起掉话。第三种越区覆盖破坏了邻区关系,由于未将周边小区加入到邻区中,导致同频干扰,Ec/Io非常小容易发生掉话[3]。
解决方案:邻区配置不合理引起的切换掉话问题从信令分析也表现为掉话后手机同步到新的导频集。通过查找该同步消息之前系统下发的邻区列表更新最近的消息,看是否有定义该PN码,并结合邻小区列表数据库中判断是否为未定义或虽然定义了但优先级太低。
(三)无主导频
在测试数据中,车辆行驶在图2秀屿局灵川外山门基站南面发生掉话区域时,图2(a)中可知终端激活集收到PN码信号有PN363、PN351、PN12,终端占用PN363信号,Rx为-88.25dBm左右,Ec/Io为-21.12dB左右,终端发射功率(TxPower)达到7.08dBm,存在无主导频情况。随着车辆快速移动,终端占用的PN363信号强度逐渐变差,在掉话前PN363始终还未切换到PN312上,导致切换失败,从而导致掉话。从图中可以看出,该路段Ec/Io整体覆盖差,无主导频。
解决方案:考虑到上述四个PN信号里掉话区域距离较远,可以检查距离较近的基站秀屿局灵川外山门基站PN15和PN102扇区是否闭锁,进一步加强该路段的信号覆盖,突出主导频的信号强度,而削弱一些导频的信号强度,同时优化PN363、PN351、PN12所属基站之间的邻区关系。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高铁环境下主要发生两大类切换,一是快速切换,二是频繁切换。前者可以通过延长切换距离换取足够的切换时间,保证切换过程的完整性。后者可以通过加强信号覆盖,突出某一主导频信号强度以及采用功分同PN技术克服系统内频繁切换。为了保证高铁环境下网络信号质量,减少切换掉话问题,必须做好切换规划,切换规划包括设置合理的切换带位置、切换带宽度和切换参数和邻区关系,同时结合路测结果发现网络问题、优化切换过程。
参考文献:
[1]张传福.彭灿.胡敖,等.CDMA移动通信网络规划设计与优化[M].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200-319
[2]蔡桂浩.高铁环境下CDMA网络覆盖于优化研究[J].移动通信,2009(8),52-56
[3]肖强.广深高速铁路CDMA网络分析及优化[J]. 电脑与电信,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