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漫画课程总结

漫画课程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06 16:03:5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漫画课程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漫画课程总结

篇(1)

美术欣赏课是高中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源泉,是培养学生认识美、欣赏美、发现美、表现美、进而创造美的重要环节。美术欣赏课虽然侧重学习欣赏美术作品,但最终是要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人文思考和情感态度。通过课堂教研、教学及展示,给我们教师的感触很大,美术学科注重美术语言以及美术界的发展规律等基础性内容的学习,充分利用和开发校内外美术课程资源,增加课程的多样化,并引发课程拓展,增强了课堂的有效学习。

动漫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折射出了社会的现状,如今的动漫作品对青少年产生影响极为深刻,若不掌握学生欣赏动漫的心理,就不容易实现情感共鸣。那么,即使老师备课再认真,内容再充实,语言再丰富,都只能作无用功了。高中生正处在青春期,随着知识经验的累积,他们已有一定的观察、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心理发展水平也更趋于成熟,也正值个人世界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他们喜欢动漫,但不会去欣赏和鉴别动漫。当动漫作品中良莠混杂的作品泥沙俱下时,他们能选择出适合自己欣赏的作品吗?做为美术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在这时就应该站出来,把握住动漫欣赏中思想道德教育的尺度,充分发挥其优势,从而在真正意义上让学生真正了解动漫,鉴赏动漫,更深层次的认识动漫,为高中学生的动漫欣赏进行一定的引导和帮助。这样,高中美术欣赏课《第九章 漫画》虽只是在课堂教学上给予了学生45分钟思维想象,而教师教学重点更多的是在漫画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上,让他们课后有讨论的话题,有探索的空间,所以,这样的一节课远远没有完成,它甚至可以延续出第二、第三、第四节课来,太有挖掘的潜力了,而学生也更乐于在课后收集更多内容、形式丰富多彩的漫画的、动漫的作品,拿来在课堂上展示、探讨,学到更多美术知识。

利用现代媒体、多种教学手段对一节高中的动漫课进行了教学设计,这节漫画欣赏课上完后的反响很好,学生们兴致非常浓厚。下面是“探索学法,缩小目标、突出重点”的教学案例节选。

教学重点:欣赏漫画,启发提示学生归纳总结漫画的特点。

教学过程节选:展示《肖像漫画》

同学们请看,谁能告诉老师这画的是谁呢?(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

学生回答:(李咏!)

李咏是中央电视台《幸运52》的主持人,他主持节目风趣、幽默,相当受欢迎。

展示《李咏头像照片》。

这幅漫画与真人照片相比较有何不同呢?

同学看看这张画,是否具有风趣幽默的特点呢?

反问: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这幅画哪里不象李咏!为什么?(通过李咏漫画作品与真人照片的比较来了解漫画的特点。)

小结: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画种特点,简单重复所学的漫画特点。

篇(2)

以下谈谈几点漫画对提高初中历史课程教学效果的体会:

一、运用漫画教学,提高学生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最成功的地方并不在于教会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让学生对该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历史教材众所周知的编排体例和叙述方式,导致了学生对历史课望而生畏的现象,这些都不可避免地使学生产生枯燥的感觉。漫画具有趣味性,在教学中通过夸张的形象的运用,能化枯燥为生动、化干瘪为丰满、化呆板为有趣,放飞欢笑的翅膀,激活好奇的心态,吸引学生渴望的目光,展开联想的翅膀,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创造趣味性的教学环境。

二、运用漫画教学,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历史漫画以幽默夸张等手法再现历史现象或事件,使抽象的历史概念更加形象直观,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营造趣味性教学的环境,这样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从而让学生掌握其知识要点。

三、运用漫画教学,提高学生对历史材料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刺激学生对历史材料的观察兴趣,是培养学生观察力的第一步。实践表明:刺激强度大,变化性大,形象有趣的材料,更能引起中学生深入观察的兴趣,从而达到趣闻性教学。很显然,就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言,历史漫画有其独特的优势。

历史学习中的观察不是漫无目的地看趣味画,而是要以提高学习效果为目的。因此在运用历史漫画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明确目的,掌握方法或要点,尽可能提出问题,使学生形成“观察――思考――总结”的良好习惯。在趣味的漫画课堂教学中,提高了对历史材料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四、运用漫画教学,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篇(3)

那么,在历史教学中运用漫画作品对学生起着什么作用的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探索出的一些经验和总结,以祈引起同仁的注意,借以抛砖引玉,求教于专家。

一、历史漫画对新课程的推动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死记硬背和片面追求分数使历史课堂变得枯燥,学生在老师和课本面前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被动接受知识。这样的教学关系使学生对历史课产生了强烈的反感和抵触,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内化。

新的课程改革之后,要让学生主动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成为教师和学生一致的呼声。怎样把课堂还给学生呢?首先必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漫画可以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很轻松地理解历史事件的意思并进而对历史科目产生兴趣。

二、历史漫画提高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作用

1.历史漫画提高学生的兴趣

这幅图是反映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运动的,图中的家猪明显与现实不相符,它巨大的身体违背了自然规律,但是却真实地反映了时期人们的心态,它以让人印象深刻的外在形象反映了的内在实质。

通过这幅图,学生普遍反映对有了很深刻的理解,而且看这幅图让他们很容易地认识到时期中国人民急于求成的心理。这样的漫画学生看来非常有意思,所以会非常喜欢。另一方面,这样的漫画又突破了传统课堂的模式,提高了课堂效率。

2.历史漫画会使学生对漫画进行再分析,从而使知识记忆更加牢固

以上两幅图画反映的是二战时期雅尔塔会议的决策者,第一幅图是以漫画的形式反映了丘吉尔、罗斯福和斯大林的形象,第二幅图以雪茄、香烟和烟斗反映了他们三人的个人生活习惯,三国的领导和合作最终给世界人民带来了胜利“V”,让人印象特别深刻。这样在讲述了二战的课文之后学生就很轻松地记住了雅尔塔会议的参加国家、参加人物和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3.历史漫画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教育

上图中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蒸汽火车。这一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为交通领域带来巨大变革,也极大提高了生产力,进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篇(4)

【关键词】美术;中学;自画像;教学

授课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课 型:造型?表现

课 时:一课时

授课对象:八年级

一、设计思路

本课时内容是围绕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第三章第一课《人与社会、卡通天地》的延伸,利用学生喜欢展现自我的心理而进行的一堂动手能力课。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求学生画一张自画像,这符合国家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应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类容”的这一要求。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欣赏漫画作品之可爱,认识人脸的结构特征。

2.技能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卡通漫画有一定的尝试和掌握,并学会用一定的夸张和变形手法表现运用到自己的画上。

3.情感目标:尝试将卡通形象运用于生活实际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

重、难点分析:

三、重点

学习卡通画的主要表现手段,包括五官、头像和人物表情的画法。(结构的合理夸张)

四、难点

五官、头像和人物表情的技法和能否生动的表现。(特征的准确把握)

五、教学准备

1.老师: PPT 课件、纸质范画若干张。

2.学生:素描纸两张,彩色铅笔、铅笔、钢笔、圆珠笔均可。

六、教学过程

1.通过观察和对比两张明星自画像,引导学生总结漫画的特点――夸张和变形。(2分钟。目的是通过对比观察让学生自己发现漫画的表现手法和特点,加深理解。)

2.欣赏漫画家的自画像,观察一张自画像的重点表现在眼睛、脸型和发型。

教师小结:其实自画像很简单,只要抓住特征我们也可以为自己设计一个自画像。(2分钟。目的是引导学生发现自画像的重点刻画对象,降低难度,让学生轻松的应对自画像。)

3.小活动 4分钟时间把喜、怒、哀、乐用简易漫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请4位学生到黑板上,分别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四种表情画出来。(PPT展示这四种表情的绘画作品)并随意请4个学生加以简单的点评,让课堂出现一个小。(目的是先让学生尝试画夸张的表情,激发学生兴趣,增加学生信心。)

4.由学生画的这四种表情引出五官和脸型以及发型的画法,教师讲解并在黑板上示范出来,让学生用第一张素描纸跟着老师画。(5分钟。目的是让学生对漫画的画法有一定的了解,至少不是随便乱画,有一定的诀窍。)

5.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自己自身或者同坐同学自身有哪些特点需要画进自画像,让自画像更加真切。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画法,并结合两种表情画出一张班上两个学生的头像,让学生猜是班上哪两个学生的自画像。同时并用第二张素描纸为自己或者为同坐画一张完整的自画像。同时循环播放“中国明星脸”幻灯片,以便于学生绘画技巧。(15分钟。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探讨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让课堂出现二个,并让学生对表情的刻画进一步的了解。)

6.课堂评价:教师抽选4位学生的作业,利用展台投影在屏幕上,邀请并引导学生们对4张作品进行点评。(10分钟。从构图合理化,线条流畅化,要能表现出自己起码一个特征,有一定的夸张的表情体现等方面进行点评。)

七、板书设计

卡通天地――自画像

一、特点:夸张和变形

二、表情: 喜、怒、哀、乐

三、重点刻画: 眼睛、脸型、发型

四、教师示范

八、教学反思

本课是根据教材第三章第1课《卡通天地》的内容自编而成,并非书上的内容,《卡通天地》中让学生从基础开始学习和掌握漫画的基本技法,从人像开始到全身像再到连环画的表现,根据这一特点并结合学生的喜好我自己编了《自画像》一课,让学生能在掌握基础的漫画人头像技法的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的自画像,或者同坐的自画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并能从画漫画中体会到会快乐,比教材上面画普通的人像效果要好。

整堂课上学生兴趣比较高,表现出了很高的兴致,课堂气氛还算活跃。教学思路还算清晰,循序渐进,让学生从观察到动手尝试,整体流程顺畅,学生的作业效果也不错。有一定的示范和范画作品展示,对学生的绘画技法的掌握起到了很大的效果。特别是范画展示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到自己的自画像的大体样子以及色彩的表现和合体的构图等。

但是正堂课中还是有很多不足,学生的主动性还不够,课堂提问太少,大多都是老师自己说或者学生集体完成,主动探究较少。练习的时间也还不够多,美术课堂中学生的画画时间应该掌握在20分钟左右,这样才比较能让他们展示课堂中所学到的成果。要学生真正能画出和自己相像的自画像还是有一定难度,学生大多能表现出夸张的表情,但是要和自己的形象特征很好的结合起来还稍有欠缺,还需要不停的修改和琢磨。

九、点评(一等奖)

1.教案书写及格式较为规范,几大板块较为清楚。

2.教学重难点的定位准确。

3.教学过程较为清晰,遵循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4.教学环节相互联系,过渡自然。

5.本课设计注重了师生的互动,学生上台进行表情演示的环节设计成为本课的一大亮点。

6.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相互找出对方的形象特征,既培养了观察能力,又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情谊与了解。

7.教法得当有效。如:对表情的观察、讲解与示范。

参考文献

[1]杨增群.谈如何优化初中美术课堂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0(34).

[2]陈袁聪.新课标下初中美术教学方法的实践[J].才智,2012(5).

教育学知识

教育调查方法・访谈法

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儿童进行口头交谈,了解和收集他们有关心理特征和行为的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篇(5)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多元历史观;教学融入

【中图分类号】G633.51

随着高中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入,在重视历史知识的连贯性、知识体系的融入性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命题中也更高突出历史知识的整合运用,从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文明史观、全球历史观、现代化史观等深入研究,都将能收到更好的运用效果。

一、简述多元历史观的相关概念

1、整体概念分析

多元历史观作为一种全新的方法,主要从不同的历史角度来诠释历史事件、历史背景下的人物等不同综合,并通过唯物历史、辩证历史的科学分析方法,将历史教学中的特定环境与整个教学相融合,尤其是将不同角度的历史事件形成整体的融入、贯穿,构建知识体系的全盘运用,让学生在历史角度下审视知识的全面效果,进而促进整个教学的整体发展。譬如,在教学中,可以结合特定的历史时期与情节,从当时的历史环境等进行深入阐述,将更好的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

2、不同分类的分析

高中历史新课标体现了“一元多样”的史学观念,即在坚持历史唯物史观的前提下,借鉴和吸纳了近年来兴起的一系列新的史学观念和理论。通观高中的《历史课程标准》和历史学的新发展,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些重要的史观:一是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综合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巨大的反作用。当上层建筑及其生产关系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的发生变革。在阶级社会里,人类社会这一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矛盾。二是文明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纵向看,包括: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横向看,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是全球史观(整体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

二、分析高中历史教学中多元历史观的教学融入

1、运用漫画进行情景教学

漫画是一种具有讽刺性、幽默性的图画,在历史教学插图中,漫画最具形象性、生动性、趣味性和教育性的。那蕴藏在笔墨深处的寓意往往给人无尽的历史韵味,令人过目难忘,那画中的内容是对某一个时代、某一历史事件或现象的反映,正是这特定的内容及魅力,使它具有特殊的教育价值,从实践来看,漫画有多种用处,创设历史情景是其中之一,它可激发学生兴趣,往往一石激起千层浪。例如:讲时,可向学生展示《小个子击倒了大个子》一幅漫画。画中是一个小个子日本人击倒了大个子中国人,较形象地说明了大清王朝这个宠然大物竟会败在日本这个弹丸小国手里,这铁的事实震惊了中国人,也震惊了世界。从这幅漫画的寓意中可让学生充分体验清王朝腐败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史实,明白日本虽然是个小国,但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却迅速强大起来,成为一个强国。

2、建构多元史观下的历史线索

建构“历史线索”是以全球史观为指导、以时间先后顺序为依托、以中外对比为内涵的线索。首先从古至今选定若干重要的时间段,用全球史观概括出其阶段特点(同个时间段中国和西方的特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再将教材的具体相关章节放入对应的时间段当中,用结构图的方式表现出来,一来便于学生掌握基本的时间、事件,同时还能培养其对比中、外历史事件的能力和全球史观,使其知识体系进一步系统化、科学化。以“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5世纪”的时间段为例加以说明:思维导图知识结构图既体现了全球史观,又将《必修Ⅰ》、《必修Ⅱ》、《必修Ⅲ》若干课的内容放入一个知识平面当中,让学生记住基本时间的同时,还培养了其分析、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使其知识体系科学化、系统化。

3、统整多种历史观教学模式

历史是内容极其丰富且相互联系的多面体,从不同的角度,可以观察到历史发展的多个侧面及其线索。如关于中国近代史,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准则。从政治史的角度看,中国近代史确以救国与革命为主要线索,“革命史观”是言之成理的学术观点。这种对历史事件进行多角度、立体式的研究与总结,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和多角度探求。

三、结语

通过采用多元历史观教学的运用,尤其是结合当期历史知识系统化、连贯化的发展模式中,要突出对整个教学的细化,让学生学会自己运用知识进行深入了解、分析、解答,提升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 [1]杨菊艳.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06)

・ [2]段进生.从命题变化看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以2010年高考山东卷历史27题为例[J].山东教育.2010(29)

・ [3]吴宝棋.以新的史学观指导高中历史教学[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09(03)

・ [4]朱志琴.在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的实施中如何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取舍[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09(11)

・ [5]马智强.新课程视野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体会[J].教育教学论坛.2010(34)

篇(6)

【摘 要】随着我国初中政治新课程的全面深化与实施,对政治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这种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为了进一步提高初中政治教学的实效性,初中政治教师要积极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坚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探究精神,通过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拓展学生的思维视野,从而优化教学结构,实现教学目标。本文主要通过结合新课改的时代背景,从而具体阐述初中政治教学模式的改良策略。【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政治

教学模式

改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新的初中政治课程标准提出了全面的理念,结合学生的成长特点,注重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构建了一套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全新课程模块。同时,注重初中政治课程的实效性以及开放性,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索。从整体上来讲,新的政治课程标准主要坚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这种新形势下,初中政治教师如何才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完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了初中教学发展过程中的难题。笔者通过结合多年教学实践,从而总结出以下几种教学模式。一、情境教学模式情境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感彩的生动场景,从而引起学生情绪上的共鸣以及体验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的内涵,提高学生的心理机能。情境教学模式的核心主要是引导学生情感上的共鸣,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角色扮演、诗歌朗诵、音乐赏析等来作教学依托,寓情于景,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的感受性,让学生能够体验到学习的奥妙。随着我国新课程的不断深化改革,初中政治教学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把教材融入生活。因此,在情境教学模式中,要注意情境的取材必须来源于生活,从而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通过学生对生活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处理,从而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的政治知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最为常见的情境教学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激情表演法,二是媒体展示法,三是语言描绘法。例如在学习与责任有关的知识点时,通过结合多媒体的声、色、图像等特点来展示抗击“非典”时白衣天使们的形象,从奉献精神中折射责任的内涵,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二、互动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模式,即教师积极营造多元化互动的教学环境,通过进行平等交流,从而提出关于学习的不同思考、经验以及知识,进而促进教学互长,达成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式。在互动式教学模式中,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合作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集中体现,教师通过与学生积极互动,从而与学生达到共识、共享以及共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教师的全面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构建新型的互动教学模式是保证初中政治教学质量的关键,同时也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互动式教学模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形式上,主要表现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互动、小组与个人的互动以及小组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二是在内容上,主要表现为情感之间的互动、思维之间的互动、认知之间的互动。这种教学模式的关键是提高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注重趣味性教学,通过运用寓言、典故以及幽默等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时,教师可以从中国的纸币着手,通过纸币展开互动交流,在介绍每套人民币的发展历史以及意义时,穿插人民币背后的故事,从而使学生加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如在介绍第一套人民币第3版时,100元背面是颐和园万寿山,因而可以通过穿插颐和园这个集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成就的皇家园林,来创设问题情景,启迪学生的思维。三、探究教学模式探究教学模式,即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积极发现问题,主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活动探究模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这种探究式教学模式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立足于问题,把培养思维能力作为最根本目标。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把问题融入到每个环节中,以问题促进学生们的思考,从而提出疑问,以疑促学;二是学生成为了学习信息收集、加工以及处理的主体,实现了从被动发展向主动发展的过渡。在教学过程中,探究教学模式主要有五个教学环节,一是设置情境,二是确定主题,三是自主发现,四是合作探究,五是总结升华。在这五个基本环节中,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到探究实践活动中,积极体验探究过程,从而提高自身的创造性以及社会适应性。例如在学习与品位生活有关的知识时,可以通过设置生动形象的漫画使学生融入学习情景。如漫画《我核算》。甲:我上个月花了100元买这件衣服,赶上了时髦。乙:现在我买这件衣服只花了50元。在这幅漫画情景中,通过分析漫画中的东西,从而引导学生对商品的探讨,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对生活有了全新的体验以及感悟。结束语综上所述,初中政治教师要不断转变思想观念,坚持新课程理念的指导,积极运用情境教学模式、互动教学模式以及探究教学模式,从而实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参考文献】[1]顾翠霞.浅议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政治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J].祖国(教育建设),2013(01) . [2]朱莉.玩转得方 其兴未尽―谈初中政治愉悦教学模式之我见[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1(09) . [3]王兴宇.对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政治教学模式的探讨[J].学周刊:C,2012(10) . [4]黄茂吉.初中思想品德活动教学大课堂的构建初探[J].基础教育研究,2011(15) .

篇(7)

对这一框的教学,很多优秀教案和教师都采用了漫画“点子从哪儿来”。本文也以这幅漫画为情境,但在使用上将全面展示和全程再现它作为情境的妙用。

情境,是由人的认知、感情、意志、行为和个性等主观心理因素及生产生活场景、语言材料等客观环境因素构成的,与活动主体内心体验和感受呈高相关性。大多教师在教学中,常把情境用在进入新知学习前,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的作用。就本框的教学来说,就是通过对漫画画面进行形象性描述,让学生在具体形象中感悟漫画特有的幽默诙谐和讽刺意味,从而开启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为顺利切入新课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我把情境这一作用概括为“激趣:承接课内与课外,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不仅如此,它还有以下作用。

1.激情:嫁接理论与生活,激发学生求知欲。激趣,实际上只是就事论事,利用情境如漫画自身的元素来打动学生。情境,还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紧密相联。一个好的情境,能激活学生的内心体验,获得情感和价值上的认同。就这幅漫画而言,画中人的行为常常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学生也不例外。因此,在成功导入后,可进一步追问:“你们有过这种经历吗?”这样会一石激起千层浪,笑声会戛然而止,勾起学生对自身类似情形的回忆,反思自身,使学生对新知有了更迫切的需求和情感介入;理论也不因失去生活底色而苍白无力。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所说的:“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

2.激知:衔接新知与旧知,完善学生知识网络。情境还承载着深刻的理性认识。利用情境还能激活学生原有的认知,实现新知与旧知(包括经验性知识)的真正联结。在本框教学中,通过漫画标题:“点子从哪儿来”中的通俗概念“点子”为发端,对标题的深入发问,点子实质是什么?画中人为什么需要点子?点子究竟从哪儿来?必然会形成两种不同的结论:一种认为来源于书本,这是做学生的最熟悉的经历;一种断定是实践。及时抓住分歧,引导学生去讨论或辩论,最能达成并认可共识:既可是书本,也可为实践,但归根到底是实践,从而完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的教学。

3.激思:链接表象与问题,培养学生探究问题意识。情境是由多种元素组成,不同类型的情境其组成不尽相同,语言类涉及语言的意义、声调、形象、感彩等;图片视频和实物类涵盖各种角色、形态、声音、色彩、情节及其承载的思想等。让学生透过情境中各种具体物件要素,深入思考,提出富有价值的问题。可激活学生思维,开启学生聪明才智,开发学生潜能,不仅有利于教学的深入开展,更有助于学生学会剖析情境,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也使教学具有探究性。

在本框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注重细节,关注漫画中的人物形象、动作表情、衣着打扮等特征,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发问,学生思维必然洞开,发现许多全新的问题。如:画中人衣冠楚楚,皮鞋锃亮,坐在舒适的沙发上找到了点子吗?画中人为什么满头大汗,眼冒金光?《点子大全》真的全吗?画中人应怎样做才能找到点子?……通过讨论和解答,“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就迎刃而解。画中人之所以找不到点子,是因为他不明白:实践不仅给他提出了需要解决的新课题,还需要他学会利用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在实践基础上总结新经验、回答新课题,才能获得新认识,即他所需要的点子。

4.激智:连接理论与想象,促进学生情感升华和认知发展。

情境具有直观形象性,是意象和意境的结合。通过情境能促进学生智慧的生长: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使其头脑中的意象更深远、更富有情感色彩,有助于促进学生情感的升华和认知的发展。因为“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语)。

在本框教学中,不仅漫画自身耐人寻味,激丝,推动认知,而且稍加引导,更有助于理论的深入和情感的积淀。通过前面探究,了解了画中人找到点子的途径。这时,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画中人应是如何打扮。这样,不仅大大丰富了课堂内涵,更让学生获得一次洗礼:学生在想象中肯定会呈现出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有工地或车间里的工人、从事农耕的农民,还有实验室里的科技工作者等等,对劳动群众的形象有了清晰的认识,从而萌生了亲近感;同时从中也会感受到实践力量的伟大,真正认识到劳动是最光荣的,这样,在“情、理、行”上会有彻底转变,并自觉投身社会实践活动,用自己的智慧服务群众,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人生价值。也就是说,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有了落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