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新财会制度

新财会制度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06 16:03:3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新财会制度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新财会制度

篇(1)

关键词: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财会工作;影响

财会工作对事业单位的经济命脉具有直接决定作用,从基础上奠定了事业单位的稳定运行。伴随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陆续出台了针对事业单位的全新的会计制度。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不仅改变了传统会计制度中会计主体、要素等,还完善了传统会计制度的预算资金核算和管理方式,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管理水平。

一、新会计制度概述

为顺应财政改革的发展趋势和事业单位发展的实际需求,财政部门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拟定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2013年1月1日新会计制度正式实施,目的在于实现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规范化。新会计制度结合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业务,对会计事项、会计计量、经济业务等进行了更加详细的规范,对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财务报表编制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与传统会计制度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新会计制度注重会计政策与制度的匹配问题,完善了传统制度的结构体系,构建了一个较为完善的会计体系,在资产计价、负债核算、收人确认等方面均与国际会计惯例相互匹配,符合国际会计工作管理和国际财会工作惯例。因此,新会计制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新会计制度的出台是一种必然。

二、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分析

颁布实施新会计制度后,使我国事业单位财会工作产生了巨大变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会计主体的改变。确认会计主体是开展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首要条件,我国传统会计制度并没有对会计主体进行明确的规定,仅仅是将会计主体看作预算资金的活动。新会计制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完善,要求在事业单位财会工作中明确主体对象,这在一定的程度上提升了事业单位自身的管理水平,有效提升了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率与明确事业单位资金流向。(二)会计要素的改变。传统会计制度资金的收付记账法决定着会计要素,会计要素主要包括资金来源、资金运用和资金存结三个方面。新的会计系统扩展和改进了传统的会计要素。覆盖原来的会计要素的基础上中包含的负债,净资产和其他元素。新的会计系统有效地解决了传统会计制度的缺陷,为事业单位提供基础会计工作,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和效率,也有利于企业会计制度进一步和国际接轨。(三)会计报表的变化。在事业单位会计报表制定过程中,传统会计制度仅仅是明确规定了资金的收入、资金支出与资金给付方面的内容,并依据这些内容做出资金活动表和经济支出明细,但是还未形成系统全面的财务报表体系。新会计制度除了覆盖传统会计制度中会计报表中的内容,还对事业单位负债表即会计报表辅助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原有报表基础上增加了资产负债表、会计辅助报表等,进一步完善了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体系,有利于提升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报表分析水平,更好的为事业单位财会工作服务。(四)会计等式与记账方法上的变化。传统的事业单位记账方法只是简单地记录资金的来源和分配方式,是一种针对资金的收付来进行记账,资金的实际使用和来源二者是相等的,这种方法适合于用在资金来源单一且分配方式十分简单的情况,已经无法满足新形势下财会工作的实际要求。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方法提出新要求,采取借贷记账法,这对传统会计制度采用以收付为主的单一记账方法无疑是一种创新,不能符合当时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而且有利于充分的发挥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率,提升事业单位综合效益。(五)预算资金的核算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改变在预算资金核算方面,传统会计制度只使用预算资金,计算单一这一手段不符合事业单位预算业务和资金来源渠道,容易造成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同时,企业在新的经营形势下发生了变化,传统的会计核算体系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新会计制度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根据事业单位发展的实际情况,对预算会计模式和管理模式进行了调整,对各项资金的时间差进行了充分的利用,将事业单位的收支、定向补助、超支不补等方法归类为预算管理中,有效弥补了传统会计中预算管理方式的不足,不仅可以管理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同时,还能够在具体的劳动分工管理中进行细分,从根本上提高其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和统一性,这样使事业单位中的财会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进而有效推动了事业单位各方面稳定的发展。

三、事业单位应对新会计制度变化的有效对策

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不仅改变了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会计主体、会计要素、会计报表,也改变了事业单位会计等式与记账方法,预算资金的核算方式和管理方式。为了适应新会计准则背景下财会工作的变化,事业单位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充分重视新会计制度。长期以来,事业单位的管理相对薄弱,对会计工作人员的管理也是如此,因此,财会工作中财务不明、审核出错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新会计制度中要求事业单位需要随时掌握财务问题,管理者及财会工作者一定要认识到新会计制度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对新会计制度需要全面的掌握,将新会计制度的相关要求进行详细分析与理解,落实新会计制度管理方法,并且在事业单位的内部用财会工作来对经济效益实现真正促进与带动。因为只有上级领导引起足够注重,才能保证新会计制度的有效落实,使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加快掌握新会计制度中的各项指标,才能确保新会计制度的顺利实施与应用,为其后续应用奠定坚实基础。(二)加强对财会工作的监督。在新会计制度背景下,事业单位需要加强对财务会计工作的监督。事业单位财会工作复杂,任务繁重,为促使财会工作尽快适应新会计制度,实现事业单位财会工作顺利开展,需要安排合理的监督人员,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进行全方位监督。监督人员在工作中,主要监督财会工作人员的工作规范性,一旦发现工作中有与新会计制度相悖之处,就要及时进行解决。只有重视监督工作,才能使财会工作与新会计制度保持高度一致,才能保证了事业单位内部财会工作的顺利进行。(三)强化财会工作人员的培训。财会工作人员是事业单位发展中重要的资源,新会计制度也对财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新要求。财会工作人员只有具有较高的素养和专业的财会能力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执行新会计制度。因此,事业单位需要进行特殊培训,让会计人员对新会计制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将新会计制度的相关知识应用到工作实践中。同时,有必要提高会计人员的基本素质和专业水平,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水平和工作能力,提高财会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使得财会工作更加圆满完成。

四、结论

颁布并实施新的会计制度,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改变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会计主体、会计要素、核算方式和管理方式,给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和变革。在这一背景下,事业单位需要充分重视新会计制度,加强对财会工作的监督,强化财会工作人员的培训,切实提高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水平。

作者:刘艳红 单位:中国兵器工业第五九研究所

参考文献:

[1]景现举.探究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J].中国市场,2016,(01):142-143.

[2]蓝敏.试析新会计制度对我国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J].财经界(学术版),2014,(22):172-173.

[3]夏晨光.浅析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10):42-43.

篇(2)

【关键词】医院 新财会制度 成本核算

随着医院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医院会计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对医院成本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能否做好精细化成本核算,强化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医院管理的重点。

一、新会计制度中成本核算的主要变化

新《医院会计制度》取消了“药品收入”、“药品进销差价”和“药品支出”科目,规定“医疗业务成本”科目核算医院开展医疗服务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人员经费、耗用的药品及卫生材料费、固定资产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费、提取医疗风险基金和其他费用。

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公立医院需要按具体费用项目和各具体核算单元对医疗业务成本进行明细核算,归集直接成本,分配间接费用、医疗技术成本和医疗辅助成本,进而计算临床服务科室成本。

具体分析成本核算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完善固定资产核算

新制度中取消了原制度中的修购基金,按月核算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并反映固定资产净值,使医院固定资产的损耗计入成本核算中,通过折旧计提实现资产价值的转移,使得财务报表能体现资产的真实价值,避免了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的情况,有利于医院会计信息的真实反映。采用待冲基金替代原有的固定基金,更加细化了针对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管理规定。

(二)增设了成本报表

在新的医院会计制度中增加了成本报表及相关内容,进而明确的反映医院成本费用的具体收支情况,通过增设的这些报表不仅可以全面反映医院的收支情况,也可以有效的监督医院的成本核算的真实性。此外,成本报表也可以为医院进行成本收支情况分析以及制定成本控制措施提供有力的参考。在完善了成本报表体系的同时,也强化了对于医院整体会计工作的监管。

(三)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引入了费用分摊的核算方式

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对医院成本核算的对象以及核算内容进行了明确的规定,通过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分摊的方式,通过结合医院机构设置、人员比例、收支情况等多种因素进行分摊,这样就可以更贴近医院的实际情况。

二、新财会制度下医院实行全成本核算的意义

(一)有利于医院加强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

医院全成本核算作为一项医院内部的经济管理活动,不同于以往医院自行开展的科室成本核算,其成本概念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它能准确反映成本状况,为医院的价值补偿、医疗付费标准的制订以及医院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全成本核算强化了财务管理的作用,明确了对科室的责任业绩考核与成本控制,使财务管理工作涉及到经营管理的各项工作。

(二)医院适应新的医药体制改革的需要

在医药体制改革的浪潮中,医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怎样适应医疗改革、如何在医疗改革中获得更好的发展都是需要严肃考虑的问题。这需要医院在经济管理决策上作出科学合理的判断。全成本核算是整个经济管理活动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医院只有进行全面的全成本核算,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降低医院的经营管理成本,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

(三)医院实行绩效考核的需要

全成本核算能最大程度地实现内部资源分配和绩效考核的需要,为绩效考核和内部资源配置提供合理可靠和详实的数据支撑。实施和做好医院全成本核算,是医院绩效管理的前提和保障,是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和维护医院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

三、新医院财会制度视角下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管理制度不完善

我国大部分医疗机构都缺乏有效的成本管理制度,长期以来,医院一部分开支都是由国家财政支出的,没有引起医院对成本的管理重视,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医院没有市场经营压力,成本管理制度缺失。

(二)成本核算体系不健全

缺乏医疗服务工作量的标准计量体系和成本分摊的标准方法,难以准确核算项目成本。人力资源成本的复杂性,也增加核算难度。需要解决成本分摊系数的确定、分摊方法、如何清理各间接成本科室之间的成本关系以及如何科学的将间接科室成本归集到直接科室中等问题。

(三)标准成本不容易确定

新《医院财务制度》规定公立医院实施标准成本管理,公立医院的成本不同于企业,因为患者不像产品可以在不同的独立车间流转,需要各个部门相互协作配合。制定标准成本就需要财会人员有会计、财务、医疗业务等方面的相关专业及业务知识,因此确立客观合理的标准成本比较难。

四、新财会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的实践

成本核算对象有科室、医疗服务项目、病种、床日和诊次。根据新医院会计制度医院在年初应按照临床服务类科室、临床医技类科室、医疗辅助类科室、行政后勤类科室四大类进行二级科室建账核算,进行全成本核算的分类科室与财务账务系统相同,保证提取各类数据的口径一致。

篇(3)

一、新会计制度概述

为顺应财政改革的发展趋势和事业单位发展的实际需求,财政部门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拟定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2013年1月1日新会计制度正式实施,目的在于实现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规范化。新会计制度结合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业务,对会计事项、会计计量、经济业务等进行了更加详细的规范,对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财务报表编制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与传统会计制度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新会计制度注重会计政策与制度的匹配问题,完善了传统制度的结构体系,构建了一个较为完善的会计体系,在资产计价、负债核算、收人确认等方面均与国际会计惯例相互匹配,符合国际会计工作管理和国际财会工作惯例。因此,新会计制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新会计制度的出台是一种必然。

二、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分析

颁布实施新会计制度后,使我国事业单位财会工作产生了巨大变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主体的改变

确认会计主体是开展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首要条件,我国传统会计制度并没有对会计主体进行明确的规定,仅仅是将会计主体看作预算资金的活动。新会计制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完善,要求在事业单位财会工作中明确主体对象,这在一定的程度上提升了事业单位自身的管理水平,有效提升了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率与明确事业单位资金流向。

(二)会计要素的改变

传统会计制度资金的收付记账法决定着会计要素,会计要素主要包括资金来源、资金运用和资金存结三个方面。新的会计系统扩展和改进了传统的会计要素。覆盖原来的会计要素的基础上中包含的负债,净资产和其他元素。新的会计系统有效地解决了传统会计制度的缺陷,为事业单位提供基础会计工作,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和效率,也有利于企业会计制度进一步和国际接轨。

(三)会计报表的变化

在事业单位会计报表制定过程中,传统会计制度仅仅是明确规定了资金的收入、资金支出与资金给付方面的内容,并依据这些内容做出资金活动表和经济支出明细,但是还未形成系统全面的财务报表体系。新会计制度除了覆盖传统会计制度中会计报表中的内容,还对事业单位负债表即会计报表辅助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原有报表基础上增加了资产负债表、会计辅助报表等,进一步完善了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体系,有利于提升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报表分析水平,更好的为事业单位财会工作服务。

(四)会计等式与记账方法上的变化

传统的事业单位记账方法只是简单地记录资金的来源和分配方式,是一种针对资金的收付来进行记账,资金的实际使用和来源二者是相等的,这种方法适合于用在资金来源单一且分配方式十分简单的情况,已经无法满足新形势下财会工作的实际要求。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方法提出新要求,采取借贷记账法,这对传统会计制度采用以收付为主的单一记账方法无疑是一种创新,不能符合当时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而且有利于充分的发挥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率,提升事业单位综合效益。

(五)预算资金的核算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改变

在预算资金核算方面,传统会计制度只使用预算资金,计算单一这一手段不符合事业单位预算业务和资金来源渠道,容易造成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同时,企业在新的经营形势下发生了变化,传统的会计核算体系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新会计制度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根据事业单位发展的实际情况,对预算会计模式和管理模式进行了调整,对各项资金的时间差进行了充分的利用,将事业单位的收支、定向补助、超支不补等方法归类为预算管理中,有效弥补了传统会计中预算管理方式的不足,不仅可以管理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同时,还能够在具体的劳动分工管理中进行细分,从根本上提高其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和统一性,这样使事业单位中的财会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进而有效推动了事业单位各方面稳定的发展。

三、事业单位应对新会计制度变化的有效对策

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不仅改变了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会计主体、会计要素、会计报表,也改变了事业单位会计等式与记账方法,预算资金的核算方式和管理方式。为了适应新会计准则背景下财会工作的变化,事业单位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充分重视新会计制度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的管理相对薄弱,对会计工作人员的管理也是如此,因此,财会工作中财务不明、审核出错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新会计制度中要求事业单位需要随时掌握财务问题,管理者及财会工作者一定要认识到新会计制度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对新会计制度需要全面的掌握,将新会计制度的相关要求进行详细分析与理解,落实新会计制度管理方法,并且在事业单位的内部用财会工作来对经济效益实现真正促进与带动。因为只有上级领导引起足够注重,才能保证新会计制度的有效落实,使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加快掌握新会计制度中的各项指标,才能确保新会计制度的顺利实施与应用,为其后续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二)加强对财会工作的监督

在新会计制度背景下,事业单位需要加强对财务会计工作的监督。事业单位财会工作复杂,任务繁重,为促使财会工作尽快适应新会计制度,实现事业单位财会工作顺利开展,需要安排合理的监督人员,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进行全方位监督。监督人员在工作中,主要监督财会工作人员的工作规范性,一旦发现工作中有与新会计制度相悖之处,就要及时进行解决。只有重视监督工作,才能使财会工作与新会计制度保持高度一致,才能保证了事业单位内部财会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强化财会工作人员的培训

财会工作人员是事业单位发展中重要的资源,新会计制度也对财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新要求。财会工作人员只有具有较高的素养和专业的财会能力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执行新会计制度。因此,事业单位需要进行特殊培训,让会计人员对新会计制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将新会计制度的相关知识应用到工作实践中。同时,有必要提高会计人员的基本素质和专业水平,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水平和工作能力,提高财会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使得财会工作更加圆满完成。

篇(4)

一、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影响

根据1998年我国财政部颁发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相关要求,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基础主要是实行收付实现制。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为了提高我国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的财会管理职能,我国政府实施了国库单一账户集中支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及部门预算编制等方面的改革措施,使得事业单位以收付实现制为主的会计核算基础越来越不能适应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为此,根据新出台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相关要求,我国事业单位开始将以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基础改变为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会计核算基础。这一改变不仅有益于事业单位加强对成本的管理,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更会对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带来一系列的重要影响。首先,权责发生制可以使事业单位准确、详细的反应出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以及财务情况,从而可以使事业单位更加方便的管理财务工作;其次,权责发生制可以为事业单位提供完整的成本核算信息,从而使事业单位可以准确的评估自身的资金使用效率,同时也有利于帮助事业单位树立成本意识,加强成本管控;再次,权责发生制由于准确、详细的反映了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等信息,从而有利于事业单位有效的预防“隐形负债”给事业单位发展带来的。各种危害和风险。

二、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影响

我国事业单位主要是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为了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完善与优质的服务,我国大多数事业单位都管理着大量的固定资产。事业单位能否管理好固定资产,不仅关系到自身能否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关系到自身能否持续、稳定发展,更关系到国有资产的能否保值、升值。在旧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仅仅通过“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两个会计科目进行核算,但却没有规定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更为严重的是,事业单位不仅创造了大量固定资产价值,也形成了大量的无形资产,如专利、技术等,但旧的会计制度都没有对事业单位的无形资产的核算做出明确规定,这就不仅不能完整的反映事业单位的各项资产,更无法掌握事业单位的各项资产详细信息。但是新的会计制度创新性的引入了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这一创新不仅对事业单位支出的预算口径没有影响,又能准确地反映出随着时间推移和使用程度发生的资产价值消耗状况,准确的反映出事业单位管理资产的价值,不仅包括固定资产的价值,也包括无形资产的价值,从而就提高了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质量。

篇(5)

事业单位会计是以事业单位中实际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对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反应以及监督的专业会计,其作为预算会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确保事业单位的财产安全、完成国家预算收支任务以及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出台后,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有了正式的规范标准,并对会计工作做出了合理的整改。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原有的会计制度已经无法满足事业单位发展和管理的需要,新的会计制度也因此而诞生。因此,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出台,给事业单位财会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二、新会计制度的特点

(一)新套计制度完善了传统制度的结构体系

新会计制度中含有两种准则,即: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二基于两种准则下,构建出一个相对完善的会计体系二基本准则是具体准则的基础,有助与具体准则的制定,并且,在新业务工作时,具体准则可能还未有涉及,这时需要根据具体准则下所需遵循基本准则来展开会计工作二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传统会计制度的不足与漏洞进行了很好的补充,将企业合并、财务合并等核心会计事项得到了很好的规范二。

(二)新套计制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新会计制度能够针对会计方面的一些不规范行为做出及时处理,比如,会计工作中的造假、虚报情况,财务泡沫行为等,并且能够针对业单位中的资产虚增、利润虚增等情况进行分析处理,将会计政策与制度相互匹配,以此来推动我国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二。

(三)新套计制度符合国际财套工作惯例

新会计制度的实施,符合了国际会计工作管理,在资产计价、负债核算、收人确认等方面均与国际会计惯例相互匹配。

三、新会计制度中新增的主要内容

(一)对财务报表体系和结构的完善

新会计制度在财务报告中新增了财政补助收支表,对各种报表的排列方式、结构以及项目进行了整合,并取消了原有的资产负债表中支出和收入项目。这样的整改使事业单位一定时间内的支出和收入情况以及年度非财政补助结余的分配和形成情况得到了很好的反映。此外,也实现了事业单位财务报表体系和会计惯例的科学性和协调性,并有效地完善了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体系,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信息要求。

(二)无形资产摊销以及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新会计制度中增加了对事业单位无形资产计提摊销以及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规定,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因为使用过程中的消耗而产生的价值减少,从而真实的反映资产价值。此外,为了满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预算管理的需求,新会计制度中使用了“虚提”摊销和折旧模式,也就是在计提摊销和折旧过程中冲减净资产固定基金。

(三)增加了财政改革政策涉及的会计核算

新会计制度中增加了财政拨款结余和结转管理、国库集中支付、国有资产管理、政府收支分类以及部门预算等有关于财政改革的会计核算内容。通过和改革政策进行有效地结合,可以大大推动各项财政改革政策的贯彻实施。此外,新会计制度还对事业单位结转结余资产管理和资金管理、收入支出管理以及预算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整改,例如对事业单位各种性质的支出和收入相抵后余额进行结余和结转的区分并加以管理的规定,不但要划分经营结余结转和事业结余结转,还要划分非财政拨款结余结转和财政拨款结余结转。

四、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中存有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充夺重视新套计制度

一直以来,事业单位的管理都相对松散,对会计工作人员的要求也不够严格,经常出现审核出错、账务不明等现象,并且由于一些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低下,出现错报、漏报或未按规范进行操作的情况,将财务数据随意更改,会出现严重的财务损失。因此,新会计制度中要求事业单位需要随时掌握财务问题,并对新会计制度需要全面的掌握。因此,事业单位的各级领导需要对新会计制度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充分落实新会计制度管理方法,因为只有领导注重,新会计制度才能够有效落实,使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加快掌握新会计制度中的各项指标,提升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性。

(二)加强财套工作人员的培养建设

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人员在专业素质上还有待提高,会计工作人员不仅对新会计制度还不具备全面的应用能力,而且学历不高、专业度不强等都影响了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进展。据统计,我国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学历达到本科以上的只占到从业人员总数的四分之一,并且还包括了一部分的函授学历。这种现象导致了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对工作专业程度不高,从业观念与服务意识较差,严重影响了贝才会工作的开展。

篇(6)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事业单位;财会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5-0073-02

1 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在财会工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财务工作人员的从业观念和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2)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对新会计制度的执行力不强。与企业的财会工作相比,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相对宽松,对财会工作人员的要求不是很高,经常导致会计人员对原始凭证的审核不严,有的财会人员甚至没有严格遵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各种要求,在财会工作的实践中随意修改数据,涂改会计工作凭证,不计算汇兑损益等。而随着新会计制度的实施,有的事业单位和会计人员由于受制于自身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影响,对新会计制度的执行力度明显不够,使得新会计制度在事业单位的贯彻与执行力明显偏弱,内部财务控制形同虚设,给各类违法违纪行为带来了可乘之机,这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质量的提高显然是非常不利的。

(3)缺乏有效的财务分析。事业单位的财会管理工作主要有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合理编制单位预算、节约支出、积极组织收入、加强对资产的管理、加强经济核算、建立健全财务制度、依法对资金进行筹集和运用等。但长期以来,由于事业单位特殊的社会性质,其经营管理的最终目标并不是要获取最高的经济效益,因此对经营成果、资产状况与现金流量等方面的分析与控制不够重视,导致事业单位有效财务分析的长期缺位。

2 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带来的主要影响2.1 会计主体发生了变化

原有的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的主体并没有全面、准确的认识,仅仅将其看成是预算资金活动,这就使得事业单位对经济管理活动不够重视。而新的会计制度对会计的对象做出了更加明确的规定,即事业单位自身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事业单位对自身管理的重视,有助于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与此同时,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内容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要求在记账、算账、报账的工作实践中,对资金的灵活性、效益性和流向性给予更多的关注。

2.2 会计要素上的改变

在传统的会计预算体制当中,会计要素是由资金收付记账法决定的,包括资金的来源、运用和结存三个要素。而在新的会计制度下,会计要素有资产、收入、支出、负债、净资产五种。其中事业单位现有的各类财产和可动用的经济资源就是事业单位的资产,事业单位借入的或者是应上缴的部分就是负债,国家或者其他出资者对事业单位的产权净值就是事业单位的净资产,各种财产物资是事业单位的收入,事业单位为进行业务活动的各项耗费的累计就是支出。因此,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的会计要素进行了更加明确、全面的界定,有助于传统会计模式下很多遗留问题的解决,对事业单位财会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以及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国际的接轨都是非常有利的,能够有效促进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水平的不断提高。

2.3 预算资金的核算与管理方式发生了变化

随着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活动的变换,传统的预算方式已经很难完全适应事业单位的自身发展,因为事业单位原来的会计制度,只是分别对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的资金进行核算,这与当前事业单位资金来源渠道多元化的现状显然是不相适应的,传统的预算管理方式容易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并对资金使用效果产生不利影响。新的会计制度,充分利用了各项资金在取得和使用方面的时间差,使事业单位的原有的自收自支、全额预算管理、差额预算管理等预算管理方式转变为超支不补、核定收支、定额或定项补助、结余留用等预算管理方式,提高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统一性和规范性,增强了事业单位实现稳定发展的能力。

2.4 会计报表体系上的变化

在事业单位原先的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的主体主要包括资金活动的情况表、基本数字和经费支出决算明细表,收、付、支三要素的执行情况及收支的管理情况较为明确;而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体系又相继增加了资产负债表、会计报表辅助等内容,在对会计报表进行改革的同时,使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体系得到了有效的统一,大大提高了会计报表的可比性和通用性,有助于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事业单位财务状况的分析与使用。

2.5 会计等式和记账方法上的改变

在原有的事业单位的会计等式中,资金的占用与资金的来源是相等的,主要采取资金收付记账法,但该方法主要适用于资金来源单一、分配方式简单的情况,已经无法充分满足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现实需求。在新会计制度下的会计等式中,资产是负债与净产值的综合,资产与支出的和等于负债、净产值、收入的总和。借贷记账法是新会计等式下的记账方法,适应了现代会计的发展要求,使事业单位的资金得到了很好的利用,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事业单位应对新会计制度变化的有效对策

3.1 提高对新会计制度的重视程度,完善财会工作制度

为了更好地提高事业单位对新会计制度的适应能力,事业单位的领导需要对新会计制度的实施给予更好的重视,实现相关专业财会计工作人员的合理配备,增强事业单位在内部风险的控制能力,做好会计监督控制工作。在具体实践中,企业可以结合新会计制度的最新要求和事业单位经营管理的实际,对现有的财会工作制度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提高财会工作制度的可行性,使得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工作得以实现和有效控制。此外,作为事业单位的领导,应当首先认真学习新会计制度的最新要求和相关法律法规,在思想上要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树立起财务指导经济效益实现的理念,促进事业单位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

3.2 加大新会计制度的培训力度,加强财会管理队伍建设 为了及时更新事业单位内部会计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加强财会工作人员对新会计制度的熟悉与了解,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对财会工作人员的教育与培训,不断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促进事业单位财会管理队伍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首先,事业单位可以制订完善的教育培训计划,结合新会计制度的内容和变化,有针对性的对财务会计人员开展相应的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更新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促进工作人员思想观念上的转变,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其次,事业单位为了提高财会管理队伍的建设水平,可以有针对性的引进一些高素质的人才来补充财务管理力量,更好的适应新会计制度环境下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提高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质量。

3.3 强化新会计制度下的预算管理与控制

财务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实现既定经济目标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因此在新会计制度下需要对预算管理与控制给予更高的重视。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主要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预算考核等内容,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自身经营管理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预算管理手段,确保财务预算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除了正常经费开支和基本业务预算等刚性开支要考虑充分,不能留有缺口外,还应预留一部分机动财务作为柔性开支,以预防出现一些不可预见的项目,造成单位收支不平衡。在预算执行和监督方面,事业单位各职能部门应严格执行按规定程序下达的各项预算,并按预算的审批权限做好各项工作,要加强内部审计监督,使预算执行得到有效控制。

3.4 强化会计监督,提高新会计制度的执行力

为了确保新会计制度在事业单位内部的全面贯彻与有效实施,防止违规违纪等腐败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发生,确保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正常运行,事业单位需要强化会计的监督职能,对新会计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与评价,对于新会计制度在执行中出现的问题要加强研究与分析,及时采取相应的完善措施,明确事业单位在财产处置、对外投资、资金调度等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与执行的规范性,不断提高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水平。

3.5 完善财务报表制度,建立科学的财务评价体系

在新的会计制度环境下,事业单位要想不断提升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就应当参考企业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依据,对自身的财务报表制度进行完善,建立科学的财务评价体系,以便能够更好、更全面地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避免和减少事业单位财会工作过程中的各类缺陷和失误,对事业单位的各类资产进行有效的保护。

4 结 论

总之,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已经于2013年1月1日全面实施,各事业单位的领导以及财会人员要紧紧把握这次契机,更好地适应事业单位财会工作中的新需求、新变化,促进事业单位财会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周春礼.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比较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5).

[2]卢五洲.浅谈对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9).

[3]王秀清.论现代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建议[J].现代商业,2011(14).

篇(7)

一、医院财政补助资金概述

医院是重要的公益事业单位,其年度预算是财政资金分配的依据,也是部门预算的组成部分。医院与一般事业单位不同,其核算需要依据会计制度规定会计科目进行,这样才能够达到提升财政资金效率的目的。根据不同来源可将医院资金划分为专项资金,一般性事业补助等,每类资金都具有不同的账务处理方式和信息披露方式。所以,医院应当开展针对财政补助资金的有效管理,避免执行、预算“两张皮”的现象的产生。使不同资金来源下单位成本和差异能够被反映出来,并形成对财政补助资金的使用过程的有效监控。

二、提升财政补助资金管理与核算水平的措施

(一)严格开展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的申报

预算在一定期限内达到的效果和产出就是医院预算绩效目标,实际工作中医院主要依据医院社会功能、医院发展规划、卫生事业发展规划、预算绩效管理规范制定预算绩效目标。绩效目标预算申请表主要由项目绩效指标、项目绩效目标、项目实施计划、项目立项情况、单位职能描述、项目状况、项目资金申请、项目负责人、项目起止时间、主管部门、项目实施单位、项目属性和名称、年度、填报单位构成。开展预算编制前医院必须进行相应的准备,对业务规律、上年度开支、相关资料变化等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在核实基本数字的基础上对医院收支受到内外环境的影响进行测算,最终形成对部门预算编制要求的有效把握。医院应当以基层科室为起点进行财政预算编制,在具体项目中贯彻零基预算法,并对项目支出的预算编制进行细化。人员经费预算涉及全年工资总额、科室人员分类构成、新增人员数、全年福利开支金额和项目等,医院应当以计划年度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编列人员经费计算。科室在进行项目预算申报表编制时应当充分考虑科室内部的核心支持领域和下年度发展方向,经归口职能部门评审和论证后上报医院预算管理委员会。医院在建立项目库后,需从可行性论证、立项依据等方面严格审核项目申请,在满足规模均衡要求的条件下进行排序、筛选、分类活动,然后可以通过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对其进行审核,最终提交给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

(二)建立备查账登记基础支出,根据具体项目核算项目支出

财政补助可以根据医院会计制度“管理费用”、“医疗业务成本”下的“对家庭和个人的补助”、“工资福利支出”等科目进行核算,并记录于备查账中。医院可以根据拨款项目名称在会计核算系统内为财政补助科目、收、支建立项目辅助核算,并在公共卫生、基本建设、设备购置、重点专科等项目下分别进行项目核算,利用项目明细账和项目统计掌握项目结转、收支情况,并对财政项目支出情况进行随时了解,(如表1)。另外,还应当开展针对资金使用部门人员的有效宣传,使其深刻认识和了解资金使用效益和项目资金专款专用。

(三)通过信息化预算管理实现对预算执行情况的有效控制

主管部门应以部门决算和预算要求为依据,监督所属医院财政资金的使用和取得情况。医院还需对预算绩效目标的完成状况进行实时监控,预算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报告每季度形成一次,并在季末及时向主管部门上报。医疗业务信息是医院预算管理的基础,其应当包括涵盖历年和当年的非财务和财务数据,并且这些数据应当来自于医院各个科室,同时还应当囊括医疗体制改革、物价波动趋势、医疗市场需求等信息。大型医院预算管理具有业务处理频繁、维度多、数据量大、涉及部门多的特点,所以医院需从自身预算管理需要出发构建预算管理信息系统,从而强化预算管理,提高精细化水平,使其达到自动分析、收集、储存预算数据的目的。预算管理系统应当囊括物资采购预算、专项预算、收支预算,并以此为基础推动全面收支管理的实现。财务管理部门应当将预算执行情况定期报告给医院管理层,并且对重点学科建设、大型设备构建、收支计划完成状况、基本建设项目进行重点分析,为科室提供预算项目可能超支的提醒,监督科室完成预算进步目标的情况的同时实现报账和资产入库手续的及时办理,然后在开展多方面分析(管理是否到位、职责人履行职责、决策评价、条件和环境因素、政策变化)的基础上提出有效解决办法。

总之,医疗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构建稳定补偿机制、供给高水平医疗服务、有机结合预算绩效评级和财政收入、构建支出责任和权力相适应的财政补偿机制已经成为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问题。根据新医院会计制度、医院财务制度要求,医院应当对财政项目资金使用和取得状况进行充分披露,通过将财政资金投入消耗状况和规模状况准确反映出来,实现资源配置的统筹规划。所以,医院相关责任部门应当有效衔接财政资金预算和内部财务预算,要在实现编制时间进度的衔接同时,也要保证分析考核、执行进度、编制内容满足财政资金预算管理的需求。医院预算编制应当以项目和部门为单位开展,这样预算执行才能够满足可控性和可操作性要求;医院应当根据中央部门的预算收支口径确定年度预算收支口径,也即是医院下年度的预算以本年上报中央部门的预算收支规模为基础,这样年度预算才满足严肃性要求。最后,在强化医院财政资金管理和核算的过程中,应当有效考评和分析预算执行,进而实现资金使用效率和预算执行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