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6 16:03:3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基层卫生院医生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 基层卫生;人才培养;医改;人才建设
[中图分类号] R19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3(a)-0140-02
农村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然而,农村卫生发展状况远远落后于城市,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与农民不断增长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之间的矛盾还很突出,卫生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性使得我国约70%的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低,区域分布严重失衡,城乡、区域差距明显,基层卫生人员三低(“学历低、技术职称低、专业素质低”)现象已经成为制约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日益凸显。新医改方案要求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当前,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的建设在我国卫生事业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1 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现状及存在原因
1.1 数量不足、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学历及整体业务素质偏低
基层卫生人才队伍普遍存在的医疗卫生队伍人员数量不足、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学历及整体业务素质偏低问题,具体表现为高学历、高职称的人少,无学历、低学历和无职称的人多,大多数乡镇卫生院以中专毕业的卫生技术人员为主[1],专业技术素质较低,难以形成卫生人才群体,医疗卫生知识更新较慢,难以跟上卫生科技进步的步伐。
1.2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低、待遇差
多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靠创收维持生存,大部分乡镇卫生院靠医疗收入发放医务人员工资。由于技术、设备、房屋等条件差,城乡居民对其信任度不高,看病就医的人数不多,医务人员自然感到失落,无法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一部分卫技人员、尤其是技术骨干人才不安心、不甘心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千方百计调往城市,进一步加剧了农村卫生技术人才的短缺。
1.3 财政投入不足
基层卫生院属于事业单位,除承担医疗卫生服务外,还要承担公共卫生及改善房屋、设备等方面进行常态投入等。基本的医疗服务条件难以改善等经济因素导致乡镇卫生院服务功能弱化,卫生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差,使得医务工作者待遇不高,工作积极性受挫,人才外流现象严重。
1.4 城乡配置失衡
相对于城市医疗机构高层次人才集中、设施设备先进而言,我国乡镇基层卫生院基础设施设备落后明显,而且承担着医疗、防保、健康教育等多项任务,业务多样且工作繁杂。城乡之间工作生活环境差别大,多数乡镇卫生院经济效益差,使得优秀卫生人才不愿到基层工作,现有的基层卫生人员由于发展空间狭窄、晋级晋职困难等因素不能安心工作,流失严重,更加重了城乡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失衡的现状,使得基层卫生院人员整体素质不高[2]的情况更加恶化。
2 充分利用医改政策,加快基层卫生人才培养
2.1 基层无学历卫生人员中专学历教育
2.1.1实施方法:自2004年启动了为期6年的农村基层无学历卫生技术人员中专学历教育工作,无学历的乡、村医务人员可以免试入学参加脱产1年、半脱产或视频教学2年的学习,考试合格可以获得中专学历。地方医学院校主要任务是面向基层、培养实用型人才,以满足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3],我们采取以市卫生学校为医学教育培训中心,在所属的5个县设立视频教学点,方便基层学员就近学习。
2.1.2 结果:截止2010年底,共有4 115名基层无学历卫生人员通过其他方式取得中专学历,无学历人员数由2006年初的5 718名降至1 603名,降幅为71.96%。。
2.2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职人员成人学历教育资助项目
2.2.1 实施方法:加强在职教育是不断提高卫生劳动者的技能,开发人力,培养高级人才的重要途径[4]。利用河南省卫生人才队伍建设“51111工程”项目,由财政资助学员50%的学费,学员所在单位相应资助30%的学费。
2.2.2 结果:2009年,资助县级医疗卫生机构2名研究生,县、乡两级61名本科生、72名专科生,资助学费64.78万元,该项目将实施至2013年。
2.3 卫生自学考试
自1993年,我市开始进行卫生自学考试,设临床医学、护理学、中医学、药学等7个专业,分本科和专科层次。考试人数7 690名,毕业人数4 329名。
2.4 乡村医生免费轮训
依托河南省卫生人才队伍建设“51111工程”项目,采取视频教学的方式,在各乡镇卫生院实施教学,对4 854名注册乡村医生进行了免费轮训。
2.5 全科医生转岗培训
为实现2012年每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乡镇卫生院都有合格的全科医生、城市每万名居民拥有1~2名全科医生的目标,对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免费进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按照全国转岗培训大纲进行,已安排37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技术人员参加全科医生转岗培训,2011年还将安排150人参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技术人员全科医生转岗培训。
2.6 继续医学教育
组织申报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召开各种学术会议、培训班和专题讲座,组织参加网络学习,受益人数达23 500人次。实行医学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审核登记制度,要求每一个继续医学教育对象每年必须通过学习和教育获取一定的学分,并作为晋升职称的必要条件,对继续教育登记手册进行审核总数达13 500余人次。对在职人员素质水平的提升及诊疗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
3 探讨与建议
3.1 增加财政投入,将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列入财政统一支付
乡镇卫生院人员待遇低直接影响了卫技人员队伍的稳定,是造成乡镇卫生院目前困境的根本原因。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府需要加大对基层卫生院人力资源的投资,逐步建立乡镇基层卫生院在编人员薪酬福利的保障机制。保证基层卫生院的基本建设和人才培养,保证乡镇卫生院的正常人员经费,为乡镇卫生院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提供先决条件。财政的投入应该有着制度化的安排和保障,从长期来看,应该随着财力的不断增长同比递增。
3.2 落实在岗在职培训措施,提高现有人员技术水平
3.2.1鼓励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参加医学本、专科学历教育,改善现有卫生技术人员学历结构,提高学历层次,继续做好基层卫生人员成人学历教育学费资助工作[5-6]。
3.2.2建立强化在职培训制度。做好乡村医生轮训的同时,根据不同学科要求,选送乡镇卫生院在职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培训,确定培养目标,制定培养规划,培养出一批基层技术骨干队伍。
3.2.3对取得执业资格的基层卫技人员进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再经过几年努力,基本形成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和首诊在基层的服务模式,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更好地为群众提供连续协调、方便可及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参考文献]
[1] 何俊,刘凤芝,何丽霞,等. 我国三省区乡村医生教育现状调查分析与思考[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9,8(11):822-824.
[2] 张晓风,曹志辉,韩彩欣. 河北省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力配置研究[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1,10(5):914-916.
[3] 王家骥,刘义海,吕嘉春,等. 深化医学教育改革为社区培养实用型医学人才的实践[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3,5(2):93-95.
[4] 李晓燕,李琪. 中国卫生人力政策回顾[J]. 中国卫生人才,2008,12(11):20-21.
[5] 胡虞乾. 论卫生人才培养与学习型医院的关系[J]. 现代医院,2005,5(10):112-113.
[关键词]基层卫生院 供应室 集中消毒供应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示码:B 文章编号:1729-2190(2008)8-0193-03
基层卫生院担负着一定人群的疾病预防、治疗和护理,从事着一些简单的手术治疗,如果没有规范的无菌物品供应系统,在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方面将是医疗安全的一个严重隐患,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区域。受县卫生局的委托对我县境内的两所中心卫生院和七所乡镇卫生院的供应室现状进行调查,对集中消毒供应进行可行性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县内二所中心卫生院和七所条件相对比较好的乡镇公立卫生院。
1.2调查内容查看供应室布局、工作流程、设备、可重复使用物品的种类及数量。
2结果
2.1 供应室现状
2.1.1供应室四区划分供应室应分为四个区,即污染区、清洁区、无菌物品存放区、办公区。两所中心卫生院有独立的供应室,但区域划分不清,物流和人流均有逆行;而乡镇卫生院的供应室没有区域划分,只有一个消毒灭菌间,缺乏必要的空气物表消毒设施,见表一
2.1.2供应室工作人员的配置中心卫生院有专职供应室工作人员,但未经过专业的培训,其中一所卫生院只有一名工人,另一所卫生院是一名老护士和一名工人;乡镇卫生院没有专职的供应室工作人员。
2.1.3手术包使用情况中心卫生院的手术包每月大约在六十多台次,其他的手术包用量和乡镇卫生院差不多。而乡镇卫生院使用量很小,主要是外伤后的清创缝合每月大约20~30台次、计划生育使用的手术包每月大约30-35台次、小手术包(阑尾手术、疝修补术)每月大约1-2台次。
2.1.4 器械的清洗情况中心卫生院器械清洗方法是含氯制剂浸泡消毒,常水清洗后包装灭菌,工作程序是:消-洗-灭。没有按要求使用多酶洗涤剂浸泡刷洗;乡镇卫生院由于缺乏供应室工作人员专职人员,多数是由医生自已清洗器械,门诊外科由外科医生清洗打包,计划生育手术由产科医生清洗打包,有住院部的由护士清洗打包,由于没有专业知识他们不知道手术器械的正确清洗方法,基本上是用自来水冲洗后直接打包,因此根本谈不上酶泡、刷洗和对手术器械的保养,器械清洗应该是无效的,工作流程:洗-消。各个卫生院都不具备必要的清洗条件和质量控制标准,微生物往往与污秽并存,去污不彻底就会影响灭菌效果〔1〕。
2.1.5物品包装布类没有送到洗涤中心去清洗,院内清洗条件差,没有一用一洗反复使用,主要体现在手术包外包装呈褐色,有污渍;包装时使用已经破损的外包布或者不适宜的包装材料,包装时捆扎过紧,造成包装不合格影响灭菌效果和保存质量难以控制易造成手术包污染。
2.1.6器械包的灭菌由于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不知道物品在灭菌器内摆放原则,器械包和布类包混放,包与包之间不留缝隙,或者将物品装得过满,造成蒸汽穿透和排出均困难,灭菌后的手术包是湿包,3m变色也不均匀,灭菌失败。乡镇卫生院灭菌设备简陋无法观察灭菌过程的灭菌参数(如:灭菌温度、灭菌压力、灭菌时间等),有些卫生院是由医生自已完成消毒灭菌,有些卫生院是由清洁工负责完成消毒灭菌,没有专业知识灭菌合格率很低,没有专业知识不能识别不合格手术包,照常存放和使用。
2.1.7缺乏无菌包质量监测由于灭菌设备简陋,无法观察温度、灭菌时的压力、灭菌时间,造成物理监测不准确,化学监测记录不完整,有些卫生院根本没记录;没有定期对灭菌包进行必要的无菌试验。
3讨论
3.1加强消毒灭菌知识的培训采取请进来或送出去的方式对医务人员进行消毒灭菌知识的培训,组织学习《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等,让基层医务人员能够正确识别灭菌物品是否合格,撑握手术器械使用后正确的处理方法,避免处理不当造成污染扩散,而引起院内感染。
3.2 集中消毒供应从表一我们能够了解,基层卫生院供应室建筑布局不合理,大部份卫生院无空气、物表等的消毒设施,乡镇卫生院条件更差,可重复使用物品的清洗、包装、灭菌等工作流程都不符合《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成在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每一所基层卫生院都建立标准供应室,建了也是对资源的浪费。针对基层卫生院手术包的使用情况及使用量,可以采用集中消毒供应,建立一个无菌物品供应系统,将基层卫生院所有需要消毒、灭菌的物品回收到消毒供应中心处理,物品的回收、清洗、消毒、检查、打包、灭菌、储存、检测和发放等工作都集中到消毒供应中心,由有经验和经过专业培训的工作人员来完成〔2〕。
3.3集中消毒供应可以采取二种方式
3.3.1一种方式
3.3.1.1我县三所县级医院供应室均通过了(1995)川卫发《四川省医疗卫生单位消毒供应室验收评分标准》的考核验收.基层卫生院手术包的使用量小且简单,可以由卫生局统筹将县内基层卫生院的可重复使用物品的消毒灭菌工作分配到三所县级医院的供应室负责完成,形成三条线的无菌物品供应系统,保障基层卫生院的无菌物品的使用安全,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3.3.1.2物品收送流程基层卫生院使用后的可重复使用物品统一装入密闭式塑料回收箱内,根据需要每天早晨电话联系沟通,县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要准备足够数量的无菌物品,根据基层卫生院的需要量,采用专车和专职人员,使用密闭的无菌物品箱装好所需物品下送到基层卫生院,再清点回收基层卫生院的可重复使用物品,回消毒供应中心后将车的密闭箱清洗消毒备用。集中消毒供应和管理可以减少资经的投入又充分利用资源,既达到资源共想减少浪费,又能降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3.3.2另一种方式建一所消毒供应中心在县内的中心位置选择一处环境优美,没有污染的地方,建一所具有一定规模的消毒供应中心,负责全县所有供应室不能达标的医院的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工作。
综上所述,取消基层卫生院的消毒供应室,建立无菌物品供应系统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可以有效的规范可重复使用物品的清洁、消毒、灭菌工作,保证医疗安全,减少环境污染院,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一、指导思想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全科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二、培训目标
到2012年底,通过转岗培训,为我市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每个镇卫生院各培训1名全科医生,共计70人(“2011-2012年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计划”见附件1)。
通过培训,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建设一支符合城乡基层全科医疗服务岗位要求的全科医生队伍。
三、工作内容
(一)培训对象。参加培训的对象应具备临床类别执业医师资格,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年龄在50岁以下。鼓励参加过社区卫生技术骨干培训或岗位培训的全科医疗骨干参加培训(名单见附件2)。
(二)培训内容。
具体培训内容和要求参照卫生部办公厅印发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大纲(试行)》(卫办科教发〔2010〕210号)执行,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统筹安排理论培训、临床培训及基层实践培训,重点加强受训人员的基层临床诊疗能力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使学员树立全科医学服务理念,熟悉全科医学服务模式,规范掌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技术,胜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疗岗位的要求。临床培训结合全科医生专业需求确定4-6个专业科室进行轮训,注重加强临床诊疗能力训练。
(三)培训基地。培训基地包括理论培训基地、临床培训基地、基层实践基地及公共卫生实习基地。
1.理论授课。我市理论培训基地为市卫生学校,具体负责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理论培训,负责在教材接收发放等方面与省卫生厅的衔接工作,负责学员的入学登记和培训保证金的收取,负责全省结业统考理论考试的考务工作等。
2.临床培训。临床培训基地是经省卫生厅、省教育厅批准为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的综合医院,临床培训基地符合《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临床基地标准》(见附件3)要求。我市经省卫生厅认定的全科医生转岗临床培训基地为市文登中心医院(负责文登市全科医生转岗临床培训)、荣成市人民医院(负责荣成市全科医生转岗临床培训)、乳山市人民医院(负责乳山市全科医生转岗临床培训)、卫人民医院(负责环翠区、高技区、经技区、工业新区全科医生转岗临床培训)。
3.基层实践培训。基层实践培训基地为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基层实践基地应符合《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基层实践基地标准》(见附件4)要求。我市经省卫生厅认定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基层实践培训基地为市鲸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乳山市、环翠区、高技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转岗基层实践培训)和市皇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荣成市、文登市、经技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转岗基层实践培训)。我市经省卫生厅认定的镇卫生院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基层实践培训基地,荣成市、文登市、乳山市镇卫生院全科医生转岗基层实践培训基地负责各市当地镇卫生院全科医生转岗基层实践培训,环翠区镇卫生院全科医生转岗基层实践培训基地负责环翠区、高技区、经技区、工业新区的镇卫生院全科医生转岗基层实践培训。
4.我市经省卫生厅认定的公共卫生实习基地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培训时间及方式。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为避免重复培训所造成人力财力的浪费,此项培训工作与前期的社区全科医师骨干与岗位培训工作相衔接,已经参加过社区卫生技术骨干培训或岗位培训的全科医生以及正在参加2011年社区卫生技术岗位培训的学员按此培训方案只需在原来培训内容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加强临床培训,进行或增加临床培训5个月,由辖区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进行。
2.镇卫生院全科医生转岗培训:镇卫生院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共培训12个月,其中理论培训1个月,临床培训10个月,基层实践1个月。2011年10月10日培训工作正式启动,全部培训于2012年10月底前结束。
(五)培训管理。各培训基地要建立健全培训管理制度,按照培训大纲要求,制订具体培训计划,落实带教老师,加强培训过程管理,保证培训质量。培训学员统一使用我厅印制的《省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学员手册》,做到人手一册。
(六)培训考核。结业考核由省卫生厅统一组织,分为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考核两部分。市卫生局负责实践技能考核,理论考试由省卫生厅统一命题。考试考核合格者,由省卫生厅颁发《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合格证书》。
四、经费保障
(一)省财政对镇卫生院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按照8000元/人的标准和“一乡镇一院一人”给予补助,各市区财政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按照3000元/人的标准给予补助。补助资金遵循“培训一人,合格一人,提高一人,补助一人”的原则拨付。镇卫生院学员入学之初由所在单位或个人向市卫生学校预交培训保证金2000元。经省级统一考核合格后,将财政补助经费按合格人数和培训补助标准分别拨至各相关培训机构。市卫生学校要及时退还考核合格人员的保证金。不合格者,各级财政不予补助,培训保证金也不予退还。
(二)培训资金统一核算,专账管理,专款专用,接受审计、财政等部门的监督检查,确保资金管理安全、使用高效。
(三)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期间,工资福利待遇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执行,由所在医疗卫生机构发放,工作年限连续计算。学员要与相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签订协议书,保证培训后到合同签订单位工作。所在单位要按照差旅费有关规定报销学员培训期间的交通、伙食补助等费用。
五、组织领导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是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基层卫生服务深入、健康、持续发展的保证,是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卫生保健需求的保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充分认识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培训的组织领导、技术指导与日常管理。
(二)明确责任,强化管理
市卫生局负责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项目实施的组织管理,负责做好全市培训方案计划编制、学员组织、培训基地申报与管理、培训监督指导等工作,按照省卫生厅要求做好培训学员的结业统考工作。各级财政部门及时拨付培训经费,并对其使用、管理进行考核监督。各市区、开发区卫生行政部门要负责做好本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组织、学员资格审查、相关措施落实及监督检查工作。各理论、临床、基层培训基地,要按照方案要求认真做好培训工作,将授课计划于开课前一周报市卫生局医政科。培训工作结束后一周内将培训总结、学员出勤、考核情况等上报市卫生局医政科。
(三)健全制度,保障质量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负责做好学员选拔推荐、相关配套措施落实和培训合格学员安置等工作,确保如期完成任务,参训人员要珍惜机会,努力学习,确保学习质量。对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合格、执业注册为全科医学专业的临床执业医师,要优先推荐参加全科医学专业中高级职称考试或评审,取得全科医学专业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要优先聘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要优先设置全科医疗岗位,满足工作需要。培训基地要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培训、管理和奖惩制度,不断加强自身师资和教学能力建设,完善培训教学体系与功能,指定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人员带教,紧紧围绕培训大纲施教,为学员提供好学习场所,做好培训人员的考核、考勤工作,并安排好培训人员的食宿等。
一、指导思想
加快卫生改革与发展,建立完善镇(街、场)村(居)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落实医疗卫生公益性保障机制,完善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进程,加快卫生人才培养和引进,完善管理体制,突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不断提高全区基层医疗卫生保障水平。
二、目标任务
到2015年,全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科学高效,整体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公共卫生工作全面落实,基本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满足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三、主要措施
(一)卫生院建设
1、基础设施建设。争取立项建设的项目有新店中心卫生院病房和产房消防设施改造,3700平方米,投资200万元。医院食堂,500平方米,投资100万元。医院职工宿舍楼修缮,450平方米,投资50万元;争取经费投入,添置和更新卫生院医疗器械。
2、卫生院管理。一是建立完善卫生院管理机制,做到科学高效;二是调整优化科室和人员设置,使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的科室设置、布局、流程更加优化,突出公共卫生,做好基本医疗,方便群众就医;三是实行绩效工资;四是按上级规定要求,稳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3、公共卫生工作。一是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卫生要全面充实加强,确保各项任务指标全面完成;二是年底前要在马巷、新店和设置卫生监督所分所,将卫生监督工作前移;三是在卫生院开展精神卫生服务,填补精神卫生服务的空白;四是基本公共卫生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完成。
4、基本医疗工作。一是加强医疗工作管理,依法行医、文明行医,不断提高医疗水平,减少医疗纠纷;二是通过对体制机制的优化调整和改革创新,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发挥最大效能;三是突出中医专科专病科室建设,为病人提供价廉效佳的中医药服务。
5、人才培养与管理。一是鼓励医务人员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和参加学历教育,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二是要求医务人员完成规定的年度继续教育课时和参加各种学术活动;三是各卫生院每年都要选派卫技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培训;四是通过上级医院帮扶机制,进行传、帮、带,提高卫生院整体业务水平。
6、配合小城镇建设发展中心卫生院。(另制定实施方案)
(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按照社区卫生服务的要求,进一步做好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等“六位一体”的相关工作;要按照社区的要求落实医改各项任务指标。
(三)村卫生所建设与乡村医生管理
1、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我区106个村(居),已完成标准化卫生所建设45家,在建20家,尚有41个村(居)没有建标准化卫生所。计划年建20家,2012年建21家,使标准化村卫生建设覆盖全区各村(居)。要结合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把村卫生所和村级综合服务中心一并规划建设。
2、村、居卫生所资源优化整合。由于原来没有建标准化村卫生所,有相当一部分乡村医生分散在家行医,不利于规范管理。今后,原则上建标准化村卫生所的村(居),乡村医生要集中上班,加强值班,同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自然村依法设置卫生室,方便群众就医。
3、逐步推行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根据《省卫生厅关于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实施意见》精神,我区拟在镇选择2-3个村进行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试点,由镇卫生院对村卫生所实行“五统一两独立”为基本内容的规范化管理。在取得一定经验的基础上,2012年可以进行扩大试点或在全区推行。
4、乡村医生管理。一是严格按照国务院《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管理乡村医生,做到依法管理,依法行医;二是进一步落实区政府关于乡村医生“学费代偿”制度,鼓励执业(助理)医师到村卫生所工作,同时依法注册没有加入乡村医生队伍的执业(助理)医师到村卫生所工作,提高村(居)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三是全区乡村医生与所属卫生院院长签订公共卫生责任书,确保村(居)公共卫生工作的全面落实;四是坚持乡村医生例会制度,以会代训,布置阶段工作和进行业务培训;五是落实乡村医生年度继续教育和鼓励乡村医生参加学历教育;六是加强乡村医生岗位津贴管理。
(四)社会医疗机构的管理
社会医疗机构指社会力量投资举办的医院、门诊部和诊所。我区现有民营医院1家(平安医院,设置99张床位),门诊部4家,诊所36家。
1、根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卫生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意见的通知》精神,按照我区《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5)》,坚持多渠道办医格局,依法设置社会医疗机构;
2、区卫生局要重点加强社会医疗机构的行业管理,指导和督促社会医疗机构依法行医、文明行医、规范社会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发挥社会医疗机构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的积极作用,同时做好相应的公共卫生工作;
3、社会医疗机构要加强自身建设,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四、完成任务时间
(一)新一轮公共卫生8个基建项目年上半年全部投入使用;马巷卫生院公共卫生综合楼年初动工建设,年底竣工,2012年上半年前完成马巷卫生院整体搬迁;新店中心卫生院和医院拟改造和新建的项目争取年上半年立项,年底竣工;年新建的20家标准化村卫生所年上半年竣工投入使用,年再新建标准化村卫生所20家。
(二)卫生院和公共卫生机构年上半年基本完成绩效工资改革,并不断完善机制体制管理。
(三)镇(街、场)相关医改项目年各项任务指标基本完成。
(四)在马巷、新店和三个镇设置卫生监督所分所于年底完成。
(五)争取年卫生院考录卫技人员20人以上,同时争取在年确定卫生院一部分编外人员,并逐步解决卫生院临时用工问题。
(六)小城镇建设卫生改革发展工作。年元旦前后,镇红十字卫生院挂牌,扶贫济困医疗优惠措施开始启动;年上半年启动上级医院帮扶中心卫生院工作;落实妇科、儿科、急诊和中医骨伤科等门诊设置和人才发展计划,三年时间初具成效;争取在年解决卫生院内外环境整治问题。
(七)年在镇2-3个村试点,启动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
(八)年各镇、街成立红十字会组织,各村、居红十字基层组织相应增加。
(九)年元旦前后完成750户农村户厕改厕任务,并启动第二轮户厕改造项目。
五、保障措施
为推动我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各项工作的落实,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需要上级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需要区、镇(街、场)的共同努力,以确保《工作方案》的顺利实施。
(一)区政府办:负责协调有关部门有效落实《工作方案》的相关措施;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督促工作的落实。
(二)区发改局:负责医改综合工作;负责基层机构基本建设的立项及相关工作;负责医疗机构物价相关工作。
(三)区财政局:负责基层医疗机构公益性保障机制相关经费的落实;指导卫生院实行绩效工资改革的相关工作;做好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前期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确定编外人员和分流临时工工作。
(四)区人劳局:进一步做好卫生院人员招聘和人才引进工作;会同编办、财政等部门确定编外人员和分流临时工工作。
(五)区规划、国土、建设等部门依照各自职能对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给予大力支持;会同其它部门参与村卫生所建设的选址、建设和验收等工作。
(六)区卫生局:负责《工作方案》的组织实施;负责协调上级部门和相关部门对基层医疗机构建设的指导和支持;负责指导和督促基层医疗机构落实各项相关工作。
取消药品加成,实行药品零差价,是2009年出台的新医改方案中最大的亮点之一,作为医疗改革的一项既定政策,药品实行零差价后,打破了基层卫生院以药养医的客观局面,那么药品实行零差价对基层卫生机构收入和队伍建设带来了何种影响,作为基层卫生院将如何来应对,作为每一位基层医疗工作者不得不面对和思考这一问题。
1 基本情况
峨堡镇位于祁连县城东部,是北通河西走廊,东南通往门源、西宁等的主要交通枢纽,素有“祁连东大门、青海北大门”的美称。全镇总面积1165平方公里,辖4个行政村、14个牧业合作社,全镇总人口725户3367人,有藏、汉、回、蒙、撒拉、土、裕固7个民族,镇卫生院有职工8名,其中:公益性岗位1名,中级以上职称3名,占总人数的42%。
2 全镇医疗卫生工作现状
近年来,镇卫生院把加强医疗卫生工作作为经济发展惠及人民群众的一项重要工作,不断完善落实政策措施,经过全镇广大牧民群众和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全镇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基层卫生队伍建设、初级卫生保健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卫生基础条件得到改善,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加强,重大疾病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牧民群众健康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为镇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了保障。
2.1 完善了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医疗卫生服务条件。一是加强医疗卫生机构房屋建设,投资 55 万元,完成了卫生院新业务用房的建设任务,目前已全部投入使用;二是增设和更新了医疗设备。近几年,镇卫生院先后配备了B超机、心电图、X光机等设备,为临床提供了科学的检测诊断依据;三是上级部门为卫生院配备了一辆医疗救护车,从而更好的为广大牧民群众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
2.2 健全了全镇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提高了医疗卫生服务水平。首先,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医疗卫生保健需求,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设立了村级卫生室4所,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覆盖率达到100%,较好地满足了全镇各族群众的基本医疗、预防急救、妇幼保健等医疗服务需求。其次,加强卫生系统内部管理,整顿行业作风。结合基层卫生院实际,建立健全了各项医疗服务规章制度,严格医疗服务规程,实行24小时值班,做到了无诊在岗,有诊必出,极大地方便了牧民群众的求医问药;第三,以开展活动为载体,努力为广大牧民群众健康保健提供优质服务。近年来,利用“三下乡”等活动,为广大牧民群众送医送药。尤其是今年为牧民群众进行公共卫生服务发放和免费体检,开展慢性病普查,对居住偏远、行走不便的牧民群众实行送医送药上门服务等,有效地解决了牧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做到了“小病不出镇、大病早发现、急病能抢救”。
2.3 大力推行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切实保障广大牧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有效减轻了牧民群众的医疗负担。自合作医疗制度和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实行以来。发挥卫生院职能作用,广泛深入宣传,健全完善制度,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推行新型牧区合作医疗和大病救助制度对提高牧民健康保障水平,减轻医疗负担,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全镇参合率逐年提高,由2005年的70%提高到2009年的100%,充分表明合作医疗制度受到了广大牧民群众的欢迎。
2.4 药品零差价直接减轻了牧民群众的负担。自全镇实行药品零差价制度后,做到了“三公开、四统一”即:医改政策公开,药品目录公开,药品价格公开;统一药品配送、统一药品价格、统一账目管理、统一规范处方。目前,此项工作运行良好,药价降幅较大,深得牧民群众欢迎。据不完全统计药品零差价制度实行两年来,直接减轻群众负担2.5万元,受益群众2000 人。
3 药品零差价销售存在的问题
从实行药品零差价的情况来看,存在着很多问题:
3.1 品种不齐全。列入零差价率范围的药品有300多种,基本上是都是常见病、多发病用药,难以满足患者的用药需求;
3.2 供应得不到保障。由于利润低,配送成本高,商业企业配送的积极性不高,生产零差价率的药品基本上是微利,并且数量难以大幅增加,生产企业积极性也不高,造成了列入零差价的药品经常缺货;
3.3 医院用量不大。对于价格低,补贴少的零差价药来说,基层卫生院用药的意愿也并不强烈;
3.4 对零售药店造成了冲击。药品销售零差价政策实行,不可避免地降低了卫生院的收入,尤其是村级卫生室的收入,严重挫伤了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引起了从业人员的忧虑
3.5 基层群众看病取药麻烦了。基本药物目录中不包含一些已经普遍使用的药物,如缓释型降血压药在基层开不到,患者只能到大医院开药,作为牧区患者还要进城取药,增加了不必要的麻烦。
4 给基层卫生院收入和队伍建设带来的影响
每一项改革的成功是伴随着艰难的“阵痛”,药品零差价政策的实行,也势必会对医疗结构,尤其是给基层卫生机构和卫生队伍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和冲击:
4.1 基层卫生院收入锐减,造成经费困难。在未实行药品零差价政策以前,镇卫生院年纯收入为 2 万元,其中药品纯收入1.5万元,占总收入的75 %,尽管不能满足各项经费的支出,但缺口不大,实行此项政策后,年纯收入仅为 0.8 万元,而各项经费支出达 4 万元,虽然县财政也给予了人头3000元的的经费,所拨付的经费远远不能满足卫生院的经费支出,药品零差价在减轻了牧民群众负担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基层卫生机构的负担。
4.2 改变了乡村医生过去等米下锅的问题。牧区乡村卫生室由于区域、交通、医技等多种因素的限制,过去存在着患者上门就诊少,医疗室业务清淡,医生工资发放难等现实问题。实行零差价后乡村卫生室主要职能是为群众提供公共卫生服务,这种公共服务一方面是免费的,群众逐渐会自觉形成就近接受服务的习惯;另一方面,因执行了药品‘零差价’,群众无需跑多远去买药,‘近水楼台先得月’,乡村卫生室主要是为群众治疗一些小病,一般医生都可做到,业务自然也会逐渐好起来的。由于执行的是财政直接补贴制,所以乡村医生们也不存在工资收入少等问题,每个月有固定的工资,还有其他补助,乡村医生的收入比过去只多不少。
4.3 给医疗技术人员吃上了“定心丸”。实行零差价,使医疗技术人员不再为收入发愁,将使“铁饭碗”更加牢固,服务职能更加强化,使医疗技术人员潜心提高业务能力,增强技术水平,基层医疗队伍整体水平将会上升,将会为牧民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优质服务。
1月11日,绵阳市正式出台文件,从养老保障、退出和引入机制方面入手,计划通过5年时间,推进乡村医生队伍的平稳更替,将农村基层医疗的“薪火”传承下去。
没养老保障 老村医不敢“退休”
本该退休享受生活的年龄,为何还在行医?杜德义也有自己的苦衷。乡村医生这个职业脱胎于上世纪中叶,很多人都是“赤脚医生”――未经正规医疗训练、仍持农业户口的“半农半医”人员。
因为个体经营、自负盈亏,乡村医生往往收入微薄,缺少提升设备和医疗技能的实力。最关键的是,因为缺乏养老保障,坚持行医成为他们生活费的重要来源。“只要干得动,还是得干下去,毕竟―年还是有2-3万元的收入。”杜德义说。
这造成了提升农村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的“死结”:一方面,上了年纪的乡村医生不敢退休;另一方面,许多新的医疗设备、技术也难以在基层得到应用。
财政出资兜底 提供养老补助
2013年,绵阳市首先在游仙区启动试点,通过“乡聘村用”的方式,试图将乡村医生纳入体制,解决他们的养老保障问题。
游仙区新桥镇民主村的何文斌今年46岁,是村医中的“少壮派”。去年乡镇卫生院给村卫生室添置了一个中药柜,也拓展了他的业务范围,如今他一年收入超过5万元,其中3万多元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药物的项目补助。最令他高兴的是,乡镇卫生院帮他购买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65岁后,他可以同乡镇卫生院职工一样领取退休金。
1月11日,绵阳市将这一试点经验正式推广到全市,同时增加了退出机制,为年满65岁、没有购买养老保险的乡村医生,发放一定的生活补助,标准参照被清退的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临时人员。
定向培养 在当地寻找接班人
要解决农村基层医疗服务难题,稳住乡村医生队伍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找到接班人,实现良性的新老更替。
游仙区新桥镇卫生院为每个村配备了一名全科医师、一名护士的“支持团队”,与老村医形成“新老”互补;当老村医退休后,“支持团队”还能培养锻炼新人。
县卫生计生局
全县现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61个,其中县直4个,乡镇卫生院12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9个,村卫生室431个,民营医院2个,诊所4个,门诊部2个,惠民医院1个。共开放床位数2035张,每千人口床位数3.20张,执业护士980人,每千人口执业护士1.47人,执业医师1008人,每千人口执业医师1.54人,村医506人。我县作为全省第一批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原则,抓重点、促难点,抓协作、形合力,着力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扎实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全面助力深化医改,取得了一定成效。5月9日,英山县卫计局局长胡安仁一行34人来我县考察交流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等医改工作。
一、加强基层能力建设,保障群众基层首诊
实现基层首诊是分级诊疗制度的核心,加强基层能力建设是关键。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紧抓卫生项目建设,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新医改实施来,共争取县级医院、县卫生监督机构、急救中心建设、卫生信息系统建设、乡镇卫生院新改扩和污水处理系统及周转房建设、村卫生室建设等各类卫生建设项目27个,共争取资金2.9亿元,建筑面积9.3万平方米。新改扩建县级医疗卫生单位5个,乡镇卫生院12个,卫生服务中心1个,村卫生室260个。通过近几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县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面貌焕然一新,布局渐趋合理,已形成15分钟就医圈,医疗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服务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群众看病就医更加方便快捷。
二是强化服务能力建设。深入开展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实施新一轮改善医疗服务3年行动计划,聚焦规范诊疗和用药行为,加强合理用药、不良反应监测。已按要求建设三医监管平台,对医疗机构执业行为实时网上监控,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事中事后监管,落实医疗机构主体责任。成功创建3家卫生院为群众满意的医疗卫生机构,9个乡镇卫生院为“四化”乡镇卫生院,406个村卫生室为“五化”村卫生室。自去年1月起,对符合条件的到龄离岗乡村医生463人按240元、270元和300元/人/月的标准予以补助,进一步筑牢了全县医疗卫生“网底”。全面推广医疗废物回收集中处置措施,全县17个医疗机构全部设置了医疗废物暂存间和建设完成污水处理系统,实现辖区内医疗废物和污水集中处置率达到100%。县、乡、村医疗责任险全覆盖。继续实施名医、名科、名院“三名“战略,12个乡镇卫生院中医国药堂顺利通过省级考核验收命名。强化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开展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促进工作。
三是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每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具备执业资格人员45人进编,充实到各单位医疗一线工作。有计划地委托培养28名一批农村紧缺专业全科医生和42名新型乡村医生,毕业后统一调配至基层卫生机构工作。每年到省内医学院校参加招聘会,引进15名以上本地高校毕业生回原籍创业。坚持继续教育制度,突出骨干人才的培养。实施全员轮训和免费进修,提高临床实践能力和专业技术水不。每年组织开展巡回授课80余次,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开展专家咨询30余次,提高临床急救处置能力,实施岗位练兵比武2-4次,增长临床操作技能。实施绩效工资制度,奖励性绩效向优秀人才、重点岗位、一线工作人员倾斜,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工资激励机制。
四是强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县卫计局联合相关部门印发《**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方案》,多次召开会议强力推进签约服务工作。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参与了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并建立专家指导团队14支56人。400家村卫生室开展了签约服务工作,覆盖率100%。截止到10月底,全县签约服务总人数41.5万人,签约服务率69.8%,重点人群签约服务率74.5%,贫困人口签约服务率74.8%。
二、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完善分级诊疗体系
为构建分级诊疗体系,从根本上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我县把医疗联合体建设作为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
一是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县委办印发《**县2018年全面深化改革重点工作项目清单》,将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选入重点改革项目,并制定改革督察工作计划。县医改办下发《2018年**县深化医改工作要点》,将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纳入改革工作要点。在分管县长的带领下,我县组织考察团到安微天长、江苏无锡学习当地组建医共体,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等先进医改工作经验。县卫计局组织人员到我省枝江、勋西两地学习当地医联体建设先进经验。县政府召开医联体建设推进工作会议,出台《**县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实施方案》;县卫计局下发《推进**县医疗联合体的实施意见》,强力推进医联体建设工作。县卫计局率先在全市联合县物价、人社、财政等部门印发《关于委托县内医联体各医院增设相关辅助检查收费项目及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9大项350多个医疗服务小项目可在当地卫生院计费,在牵头医院实施,并纳入城乡居民医保报销范围。目前,我县以县一医院为龙头的县域内医共体,以县中医院为龙头的中医专科联盟,以县妇幼保健院为龙头的妇幼保健专科联盟已组建完成。医共体牵头医院和成员医院成立了工作小组,设置了专门的医共体办公室,负责医共体建设及运行相关工作。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实行人员柔性流动,实现医共体内信息互通、检查结果互认、远程会诊协作。
二是加强对上联系。县一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分别积极争取省梨园医院、市中医院、省妇幼保健院和省儿童医院长期对口支援,省新华医院、协和医院、中南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长期对县一医院开展技术协作支持。县一医院与市中心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武汉肺科医院签订医疗联合体协议书。
三是加强对下支援。县卫计局下发《**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印发关于扶持乡镇卫生院发展的通知》,明确由县级医疗机构对各乡镇卫生院提供资金、人才和技术支持,三家县级医疗机构领导班子成员包保乡镇卫生院,同时每年下派拟晋升高级职称的县级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到乡镇卫生院服务一年。出台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开展医师多点执业,实行执业资质县域内通制,鼓励县级医疗卫生机构符合条件的医师到民营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村卫生室、个体诊所多点执业。牵头医院组织12支共50人的医疗专家团队每周定期到成员单位医院开展带教和坐诊,成员单位医技人员免费到牵头医院进修培训学习。县级公立医院对上接受上级医院对口支援、建立医联体、专科联盟和技术协作关系,对下建立医共体内管理微信群、双向转诊微信群和专科联盟专业交流群等,不断提升全县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引导患者首诊在基层,合理就医。县医共体运行以来,县级专家团队累计下乡帮扶263人次,查房1300余人次,诊疗门诊病人1600人次,开展手术60余人次,教学讲座35次,上转病人165人次,下转病人67人次,委托检查收费项目CT1102人次,核磁共振221人次,其他项目187人次,患者双向转诊通道得以打通,极大地方便了患者就诊。
四是探索专科对接。为建设紧密型医共体,引导优质医疗资源合理下沉,9月12日,副县长张丽萍一行到花园镇卫生院调研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会议要求,加快推进县第一人民医院与花园镇卫生院医共体建设,逐步实施实现“六统一”(统一运行模式、统一财务管理、统一绩效工资、统一后勤管理、统一业务管理、统一信息管理),为最终建设县域内大医疗集团打好基础。县第一人民医院根据花园镇卫生院的实际需求,选派两名善管理、懂业务的科主任挂职该院任副院长,参与医院的集体决策、运行管理。选派一名护理专业人员任该院血液透析室任护士长,指导协助开展血液透析。花园镇卫生院与县一医院签订建设紧密型医共体协议书,成立县一医院花园分院,投资300万元改建完成面积达320㎡的全市乡镇卫生院一流的血液透析室投入使用,每周可为36人次患者提供服务,有效缓解了我县血液透析供求严重不足问题。
通过医联体建设,参保城乡居民县域内住院率达86%,乡镇卫生院门诊、住院人次较去年分别提高14%、8%。全县基层医疗机构门急诊人达到56.7%,远远超过全国水平,县域内就诊率达到86%,达到规定要求,城乡居民住院例均费用4256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强化三医联动,构建分级诊疗新格局
建立合理有序的有序的分级诊疗制度,发挥医药、医保、医疗三医联动的叠加作用是关键。
一是发挥医保政策杠杆撬动作用。对同一种病在不同医院实行差别化支付,按医院等级逐级降低住院起付线,报销比例向基层医疗机构倾斜。同时,实施医保基金总额预付和100个单病种付费等支付方式改革,引导患者合理就诊。出台城乡居民住院双向技术转诊管理办法,实行分级就诊,转诊审批制度。患者因病就诊应首选基层医疗机构初诊,依病情、病种等情形逐级转诊,未经转诊审批到上一级医疗机构住院就诊,补偿比例下降10%,下转到基层住院康复治疗的,出院结算不扣除起付线,且在规定补偿比例基础上提高5%。目前,患者在基层就诊首诊率达65%以上。
二是建立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全县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100%实施基本药物制度,100%实行零差率销售。制定**县补充药物目录和低价药目录,增补了110个品规,对12645种常用低价药进行了精减。探索成立直接挂网药品带量采购工作小组,制定直接挂网药品目录,开展直接挂网药品联合议价统一配送。通过建立和巩固完善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我县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得到优化和保障,人民群众就医负担进一步减轻。
三是持续推进公立综合改革。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全县3家县级公立医院都先后都实施综合改革。县卫计局下发《**县公立医院2018年度控费目标任务的通知》,明确控费目标任务,并对改革公立医院的医疗费用控制监测指标进行统计、定期公示监测,将公立医院控费目标实现情况与改革资金分配直接挂钩。县级公立医院全面实施药品采购“两票制”和医用耗材网上集中采购,使用的耗材100%实行集中网上采购。医院严格按照改革工作方案要求,100种临床路径管理有效开展,100个单病种付费正式实施,实现电子病历管理和远程会诊,优质护理服务在临床科室全部实行,医院信息化系统全面改造升级,医疗服务收费智能监管系统正式启用,临床重点建设专科不断加强。重新聘任中层干部185人,继续引进和招聘人才36名,自主招聘的编外50名护理人员也正在进行中。民营医院更一步发展。在前期兴办2家民营医院的基础上,又成功引进2家民营医院落户我县,预计年底投入运营。通过各项改革工作全面推进,我县公立医院改革取得了医院业务增长、能力提升、职工积极性提高,群众看病方便、社会满意度上升的良好效果。
四、工作中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我县在分级诊疗工作中,尽管迈出了第一步,做了一些有益尝试,但目前仍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基层人才不足问题。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短缺,且结构不合理,学历层次低,缺少全科医生,缺乏学科带头人,是制约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主要瓶颈。
二是医保资金困难问题。受健康扶贫医保政策影响,精准扶贫对象报销占资金比例较大,医保资金不堪重负,导致医疗机构,特别是乡镇卫生院不敢大胆收治病人,给基层首诊造成了困扰。
三是人员待遇偏低问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工作量大,待遇偏低,导致人员引进难、留住难,人才短缺,服务水平不高,给基层首诊带来了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