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三字经教案

三字经教案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06 16:03:1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三字经教案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三字经教案

篇(1)

一、念好“定、签、留”三字经,确保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化

安全管理“定、签、留”三字经即“定制度、签协议、留记录”。

我园在多年的实践中先后制定了《安全管理责任制度》《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安全巡查制度》《门卫管理制度》《幼儿服药统一管理制度》《幼儿“接送卡”制度》《饮食安全工作制度》等一系列安全管理制度。这些制度针对性强,涵盖面广,便于操作。例如《午睡安全管理制度》要求午睡前班上三位保教人员分别负责对班上三分之一的幼儿进行入睡前健康检查,发现异常情况立即与保健医生联系,做好处理和登记;幼儿午睡期间,须每隔半小时对每个幼儿做定点细致观察,看有无异常,并做好记录。再比如《班级日常安全制度》要求活动前做“三检查”(即检查场地设备、幼儿情绪、衣着),“一交代”(向幼儿交代纪律与玩法);活动时注意观察幼儿活动内容和方式;活动后清点幼儿人数并讲评。

有了制度更需要落实责任,签订“协议”,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园长与教学副园长和后勤副园长签订安全责任书,副园长与各分管部门责任人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相互监督,齐抓共管保安全的责任保证体系。同时,园方与家长签订安全接送协议书、幼儿入园协议书、幼儿健康责任书,使涉及孩子安全健康的每一项工作都落在实处。

安全管理工作“留记录”十分必要。幼儿园须健全安全工作档案,收集、积累、整理有关原始记录资料,分类立卷归档,反映安全工作的全过程,以便于上级部门检查和本园工作反思、整改。记录内容主要有安全隐患排查记录、整改情况记录、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记录、安全工作班会记录、后勤安全工作会议记录、幼儿意外受伤事故记录等。例如“幼儿意外事故登记表”要求保健人员如实填写幼儿在园内出现意外事件的地点、原因、情况、处理方法及所属班级。通过对比计算各班级出现事故的频率,了解各班的安全管理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查找事故原因、地点,改进班级安全管理工作。通过监控设备的回放功能,做好检查工作,帮助教职员工建立持续认真的工作态度,查找安全工作中的偏差,及时调整并纠正。通过健全制度、落实责任,全园形成了一套严格的管理体系,进而使安全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二、念好“严、精、恒”三字经,推进安全检查工作常态化

安全检查“严、精、恒”三字经即“严格、精细、恒心”。

我园成立了三个安全巡查小组,严格按照隐患排查机制运作,认真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大检查和专项安全检查活动,做到小问题及时解决,大问题召开专门例会研究并限期整改。分别在每周二召开各主任会议、每周五召开后勤人员会议,小结上周安全工作情况,布置下周安全工作任务。我们在各类人员月考核中有专门的安全工作考核内容,出现安全事故或违规操作都要进行严格处理。

严格中体现“精细”,更是安全检查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我们的《保教人员安全工作责任制》制定中,对幼儿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过程、每一个时段、每一个保教人员,都确定了可知性、可操作的安全检查措施。例如我们对班级入园环节检查,要求幼儿衣着整洁,不带危险品入园,接受晨检,有礼貌地向教师、小朋友问好,向家长再见,在指定范围内自选游戏。要求教师专人负责接待幼儿和家长,执行接送卡,做好交接手续和晨检;另外的教师则要负责晨间活动组织,注意幼儿活动安全。保育员做好室内外清洁工作及通风,指导值日生工作,负责幼儿生活入厕安全管理。明确的规定使检查工作有的放矢,有章可循。

安全检查工作是阶段性的,但安全工作是永恒的,只有持之以恒的常态化检查,才能取得实效。我们对保健人员幼儿食品留样是否到位的检查,对教师在组织幼儿户外活动时是否聊天的巡查,对保育员午睡期间是否干私活、打瞌睡的督察,幼儿上下楼梯是否有序排队从右侧行走的检查等,都是在持续反复的检查过程中,促使教职员工形成习惯,使职责内化为自身行为。

三、念好“教、练、玩”三字经,促使安全教育工作趣味化

安全教育的“教、练、玩”三字经即“教学、演练、玩耍”。

安全教学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对教职工的安全技能培训,另一方面是针对幼儿的安全知识学习。我们聘请专业人员对教职工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并组织安全知识竞赛和考核。比如我们邀请儿保科医生来园开办“幼儿意外事故的预防与处理”讲座;聘用消防人员来园进行如何防火、如何使用消防栓、灭火器的培训;教研组开展安全教学观摩和安全说课活动。全面提升教职员工安全防患的能力,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针对幼儿的安全知识学习,各班每周上一次安全卫生教育课,利用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开展安全教育教学,如《小小消防员》《窗台上的安全》《安全标志》《特殊电话》《安全自救演习》等,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具有直观形象性,应急模仿性强。我们还把安全教育融入到我园使用的幼儿园建构课程主题活动中。比如在开展“幼儿园真好”主题活动时,教师们会提醒幼儿在玩滑滑梯时要注意的安全细则;在开展“轱辘轱辘”的主题活动中,让幼儿初步了解交通安全常识;在主题活动“我们的身体”中,让幼儿讨论如何保护自己的骨骼不受到伤害。

同时,我们充分挖掘家长、社区资源,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组织幼儿到消防中队参观,请以医生、消防、交警为职业的家长来园授课。教师们邀请家长来园上课时,首先与家长一起研讨教案,设计目标,制作教具,拓展形式,力求使安全教育活动既具备幼儿特点,又符合教育规律。让我们看看李乔如小朋友的妈妈在我园网站上发的《警察阿姨来上课》帖子:

3月19日,乔如宝宝突然打破旧习,起得很早。“今天警察阿姨会来上课,我要早点上幼儿园!”说着,自己一个劲地爬了起来。下午接乔如宝宝回家,在路上他滔滔不绝地讲述警察阿姨上课的故事:“今天上课的警察阿姨就是我班杨以恒的妈妈,穿着警服来到我们教室,可威风呢!”“是吗,都讲些什么呢?”“警察阿姨告诉我们,要远离下水井盖,下面有很深的水井;过马路要走斑马线,两边看;要注意信号灯,如果亮了黄灯就是提醒我们做好准备,马上就要走了!警察阿姨还告诉我们不能在车后面玩,因为小孩小,司机叔叔会看不见,倒车时容易撞伤;不能在马路上玩耍……”

我心里乐滋滋地听着,不时地抚摸他的头,笑笑。他沉浸在兴奋中,跑着、跳着、讲着……

“演练”是安全教育活动的重要教育手段。每学期我们都举行“火灾疏散安全演练”“防地震安全演练”和小班“防骗演习”等活动,提高幼儿及教师防范自救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并要求各类演练活动事先有方案,事后有反思。例如小班年级邀请家长志愿者们联手举行“不跟陌生人走”的防骗演习,各班家长志愿者互换来完成此次演习。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采取设置情境的方法,让幼儿在其中获得体验,并产生自觉的自护行为,养成良好的离园常规习惯。在这次演习中,有些幼儿表现得非常好,没有和陌生人走,可是有些幼儿没有抵挡住诱惑就接受了陌生人的糖。活动后老师和学生共同讨论:怎样识破陌生人的坏主意?如何做到不跟陌生人走等问题,并做了总结。

“玩耍”就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我们提倡安全教育活动的趣味性,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更有利于增强对安全知识的了解及对自救、自护技能的掌握。例如收集和制作各种安全标志办展览,利用废旧物品自制“安全棋”等。我们还积极开展一操(早操),一锻(午锻),一散步(午餐后散步),两活动(上、下午户外活动),三技能(小班会拍球、中班会踩高跷、大班会跳绳)等游戏活动,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敏捷性,增强行动反应能力。

篇(2)

郑海林,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任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语文教师。一直从事一线的教学工作,致力于研究儿童早期教育以及早期教育对人格培养、终身学习能力的作用。

《三字经》知多少?

《三字经》是宋朝王应麟(字伯厚)先生所作,共千多字,其内容包括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其文章形式是每三字一句,四句一组,像一首诗一样,背诵起来,如唱儿歌,用来教育子女既是琅琅上口十分有趣,又能启迪心智,于是家家相传,最后是家喻户晓,脍炙人口,历久不衰。自南宋以来,《三字经》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

原文呈现

马牛羊 鸡犬豕 此六畜 人所饲

日喜怒 日哀惧 爱恶欲 七情具

日仁义 礼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

青赤黄 及白黑 此五色 目所识

酸苦甘 及辛咸 此五味 口所含

膻焦香 及腥朽 此五臭 鼻所嗅

父母教案3步走

第一步 大意解析

人们通常饲养的是马、牛、羊、鸡、狗、猪这六种牲畜;人们与生俱来的情绪有七种,分别是高兴、生气、伤心、害怕、喜欢、讨厌和欲望。人们的相处之道要遵循五个原则:爱人爱物、奉行道义、规规矩矩、慎思明辨、诚实不欺;人们最常见的颜色有五种:青色、红色、黄色、白色、黑色;人们的口味有五种:酸、苦、甜、辣、咸;鼻子能够闻到的气味也有五种:羊膻味、烧焦味、香味、鱼腥味和腐朽味。

第二步 说说道理

人类作为万物的灵长,具有非凡的勇气和智慧。我们驯服了野生的牲畜,让它们为人类服务,也成为人类的食物来源。人与动物的不同之处在于人有七情六欲,这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谁也无法改变。高兴就是喜,生气就是怒,伤心是哀,害怕是惧,除了这些情绪的变化,我们内心还有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东西,更有自己企盼得到的东西。虽然有了七情六欲才算是一个生动的人,但是,一个有智慧、品行高雅的人,往往懂得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懂得克制心中的贪念。俗语有云:“人心不足蛇吞象”,就是说人的贪念如果无止境地发展,最终必然会导致恶果。

第三步 讲讲故事

古人认为最常见的颜色有五种:青色、红色、黄色、白色、黑色,而我们现在常说的七种颜色是:赤、橙、黄、绿、青、蓝、紫。各位年轻的父母,还记得你们小时候听过的七色花的故事吗?神奇的七色花曾给我们的童年很多美好的憧憬,几乎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拥有一朵七色花,来实现自己的七个愿望。今天让我们重温一下这个故事,并把这份美好的憧憬带给我们的孩子。

《七色花》

从前有一个女孩子叫珍妮。有一天,妈妈叫她去买面包圈。珍妮买了一大串面包圈,她边走边念着马路旁商店招牌上的名字,因此没有发现有一只小狗一直跟着她,正偷偷吃她的面包圈呢。忽然,珍妮觉得手上提的东西变轻了,转过头来一看,哎呀,手上提的面包圈全被小狗吃完了。

“喂!你这个小偷,坏东西!”珍妮追着小狗,要打它。

珍妮追呀追,没有追上小狗,自己却迷路了。珍妮害怕极了,禁不住大哭起来。这时,一位慈祥的老妈妈来到她身边,问道:“孩子,你为什么哭啊?”珍妮把小狗偷吃面包圈的事告诉了她。老妈妈听后安慰她:“孩子,别哭了,我有一朵七色花,它会帮助你得到想要的东西,我把这朵花送给你吧!”

这朵七色花有七片花瓣,分别是黄、红、蓝、绿、橙、紫、青七种颜色。老妈妈接着说:“孩子,你如果想要什么就撕下一片花瓣,扔出去说:‘飞吧,飞吧!我要……照我的意思办吧!’你的愿望就能实现了。”话音刚落,珍妮已经手拿着一串面包圈回到家里了。

珍妮开心极了,她把面包圈交给妈妈,心想:“好神奇的七色花啊,我要把它养在花瓶里。可是珍妮一不小心,把花瓶打碎了。妈妈闻声而来:“珍妮,你把什么东西打碎了?”

“没有……没有。”珍妮赶快撕下一片红色的花瓣,地上花瓶的碎片又合拢来了,珍妮才松了一口气。

第二天,男孩子们在院子里玩“到北极去探险”的游戏。他们不愿意和女孩子一起玩这个游戏。珍妮很生气,她撕下一片蓝花瓣,扔出去说:“飞吧,飞吧!我要到北极去……照我的意思办吧!”她的话还没有说完,发现自己已经在冰天雪地的北极了。穿着裙子的珍妮,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冰天雪地里,害怕极了。她马上用冻僵的手指,撕下一片绿色的花瓣,说:“飞吧,飞吧!快让我回家去……”她的话还没有说完,就回到了院子里。

珍妮接着去找邻居的女孩们玩,发现她们有好多玩具,心里非常羡慕,于是她把一片橙色的花瓣扔出去,说:“飞吧!飞吧l我要好多好多的玩具……”玩具一下子从四面八方向珍妮涌来,娃娃、小皮球、汽车、小飞机……各种玩具把整个院子都挤满了,可是玩具还是不停地涌来,又把整个弄堂挤满了。珍妮慌了神,吓得跑开了,可是玩具紧紧跟着她。珍妮只好撕下一片紫色的花瓣,扔出去说:“飞吧!飞吧!快叫玩具回去吧……”话音刚落,所有玩具都不见了。

神奇的七色花只剩下最后一片花瓣了。珍妮心想:“六片花瓣都浪费了,到最后什么也没有得到,这最后一片花瓣,一定要用它做件有意义的事情。她想了又想,总也拿不定主意。忽然,珍妮看见马路边的小凳上,坐着一个小男孩,他是一个跛子,没法像正常人一样走路。珍妮很同情他,就扔出最后一片青色的花瓣说:“飞吧,飞吧!让这小男孩跟我一样会走路吧……”小男孩果然能站立起来了,他走过来拉住珍妮的手,他们成为了好朋友。

郑老师提醒

孩子总是最自然、最真实地表现自己的情绪,这是孩子的可爱之处。但是,家长也应该注重从小教育孩子,不能放任自己的脾气,要学习调节自己的情绪,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篇(3)

新课程强调数学作业形式的多样化和开放性,数学日记这一作业形式是学校数学向日常数学的延伸和应用,受到了许多中高年级教师的青睐。低年级小学生年龄小,识字量不多,写作水平低,学写数学日记虽然存在很大困难,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非常强,更乐于去观察事物,探究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从低年级开始让学生学写数学日记,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笔者在新课改实验教学中,尝试让低年级小学生写数学日记,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学生刚接触数学日记时,应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数学日记,数学日记的内容是什么,写数学日记有哪些好处。鼓励学生只要和数学学习有关的都可以写,如生活中的数学,对当天学习内容的回顾,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想和老师说的话等。如:《超市里的数学》、《有趣的问题》、《乘法口诀用处大》等。

低年级学生学写数学日记,不宜操之过急。班级中总有一些学生在写数学日记的过程中遇到困难,除了给这部分学生更多的耐心指导外,开始还可以每周布置一两篇数学日记,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体验成就感。举办以“我有一双数学眼”为主题的数学日记展,把学生的作品展览出来,尽量让更多的学生有表现的机会。

在工作中,教师要勤于写下水文,给学生提供典型范例,或者在班级开办“数学日记角”,搜集优秀数学日记,供学生课余阅读、学习、模仿,不断促进日记写作形式的多样化和内容的丰富性。还要注意留住孩子的兴趣,呵护孩子的积极性,千万别在开始时就让学生失去兴趣,产生逆反心理。

一、数学日记是师生交流的纽带

有了数学日记,教师和学生之间又多了一条交流的绿色通道,从而架起了师生之间情感沟通的桥梁,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知识的掌握、理解程度。数学日记就如同一面镜子,时刻提醒我们教师不断了解学生,改进教法。

二、数学日记是家校联系的桥梁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教师的指导才能有的放矢,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特别是在教学抽象的概念时,应该注意理论知识与感性认识的结合,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参与,使学生学得更直观,数学便以生活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例如:“今天,我参加大姑的生日宴会。在晚餐中,为了表达自己的心意,我用饮料敬长辈,每人敬两次,一共敬了四人,我一下子就想到了二四得八的乘法口诀,原来一共要敬八次。生活中的数学真是无处不在啊!”

三、数学日记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途径

生活本身是一个大课堂,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写日记,能促使学生主动地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思考生活问题,数学便以生活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一个学生在日记中写道:“今天下课的时候,别的同学都在玩,而我在看花坛里的树。我发现左面花坛的树有5棵,右面花坛也有5棵。我自己编了一道应用题,两个花坛共有多少棵树?我很快就算出来了,2×5=10(棵)答:两个花坛共有10棵树。我想到刚学到的5的乘法口诀:二五一十。”

从日记中我发现,学生在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简便运算”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通过写数学日记,不仅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还学会了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与体验生活。

四、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数学日记中记录着学生们自己预习后的理解、感受和思考,也有的同学在日记中写下了教学建议,使我们在了解他们的基础上设计教案,当他们发现他们自己的日记居然影响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设计时,更增强了写日记的兴趣,增强了自学能力。如:“今天的天气格外晴朗,我高高兴兴地去上学。第一节课,语文老师让我们读练里的三字经,我发现每行有三个字,一共有四行,乘法口诀就是三四十二,乘法算式是:3×4=12(个)或4×3=12(个)。那么两首三字经该有多少个字呢?啊,我想起来啦,是2×12=24(个)或12×2=24(个)字啊,原来数学就在我们身边,陪伴着我们快乐地成长!真好!”

篇(4)

 

国学经典主题班会教案1

 

一、活动目的:

 

1. 使学生理解“国学”的含义,体验学国学的欢欣和喜悦,掀起小学生学国学的热潮。

 

2.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小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素质。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二、活动准备:

 

1准备具有古典特色的音乐。

 

2.准备孔子画像、将教室布置成古代书塾环境。

 

3.相关的孔子及其弟子研究学问的课件及孔子游历各国讲学的课件。

 

4、孔子格言课件

 

三、活动形式:班会形式

 

四、活动时间:20xx年5月13日

 

五、活动地点:多媒体教室

 

六、活动内容:

 

1.欣赏古典音乐,营造气氛。

 

2.全体学生以古典方式向孔子画像敬礼,以示尊崇。 3. 欣赏孔子及其弟子共同做学问的课件,引入情境。

 

4. 学生活动展示: ⑴ 以接龙的形式背诵弟子规。 ⑵“弟子规节选文字”情景表演

 

⑶两人一组,以比赛的形式背诵国学经典。

 

⑷以创新形式翻唱国学经典。

 

5.欣赏孔子及其弟子到各国游历讲学的课件。 6.全体学生共同诵读孔子名言。 七.活动过程:

 

(一)课前欣赏,营造氛围:播放古典音乐。

 

(二)激情导入:

 

同学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国学作为中华之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可分为经、史、子、集、蒙五部。学习国学,对于同学们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素质有着很大的作用。作为国学的代表人物,孔子在中国千年历史长河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习国学,不能不提孔子。下面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向我们的先辈以古礼祭拜。(礼毕)

 

主持人:孔子一生诲人不倦,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教育,相传所收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72,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桃李满天下”就出自此处。下面我们大家就和老师一起欣赏孔子及其弟子在一起做学问的课件。

 

(三)欣赏孔子及其弟子做学问的画面,(播放课件)

 

主持人:多麽浓厚的学习氛围,多麽和谐的师生关系,让我们一起沿着先人的足迹,去感受学习国学的乐趣。

 

(四)学生活动展示:

 

主持人:从幼儿到少儿阶段,相信我们同学一定诵读了许多国学中的经典书目,如蒙学读物:.《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伴着书香,请同学们一起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收获吧。 1.以接龙的形式背诵弟子规。 (弟子规三个字一句话,读起来朗朗上口,但内容较长,全班同学以接龙的形式每人诵读四句,生生互动,感受国学之美), 2.“弟子规节选文字”情景表演

 

主持人:的确,《弟子规》内容丰富,包括孝、弟、谨、信、泛爱众、亲人、学文七部分。请同学们开动脑筋,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弟子规诵读的感受,也可以用表演的方式展示出来。具体过程如下:

 

A. 全班交流资料。每组选派代表上台交流资料及故事。

 

B. 小组内交流收获。小组内交流学习收获,说说你学习了《弟子规》以后理解了哪些地方,做到了哪些地方,还有哪些地方做的不够好,需要继续努力。 C. 全班交流学习成果,《弟子规 》中经典语句情景表演 3.两人一组,以比赛的形式背诵国学经典。

 

主持人:国学经典内容很多,为了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学,我们以比赛的形式背诵。(两人一组进行比赛,激起学生的热情,同时进一步发扬光大了国学。) 4.以创新形式翻唱国学经典。

 

主持人:前边我们对国学经典进行了精彩的诵读与表演,这是传统意义上的模仿与探究。在此基础上对所掌握的国学经典内容进行翻唱,将是一个创新思维的挑战。

 

(五)欣赏孔子及其弟子到各国游历讲学的课件。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不但国人争相学习,即使是外国人也在争相学习中国的国学经典。看,孔子坐着马车和他的弟子们已经走出国门到各国游历讲学去了。(播放课件)

 

(六)全体学生共同诵读孔子格言。(出示课件)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七) 

结束语: 同学们,人生成长离不开精神生活,只有我们的身体长大了、知识增加了、精神丰富了,才是真正意义的成长。愿同学们在成长的路上不忘祖训,继承传统美德;让国学伴着书香随我们远航!

国学经典主题班会教案2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主持人a: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主持人b:齐风韶韵,流传四方。

 

主持人a:灿烂的文化丰盈着我们的童年,

 

主持人b:沁人的书香浸润着我们的成长。

 

主持人a:我国历来被称为诗的国度,自诗经开始,中国古典诗文一直洋溢着独具魅力的灵性风韵。唐诗更是古典诗歌发展的高峰。

 

主持人b: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尤其是李白的绝世才华,他豪放飘逸的气质,把诗写得行云流水而又变幻莫测,情财飘逸隽永,美如清水荚蓉。现在请听李白的《古风》小学诵读经典主题班会教案等3篇小学诵读经典主题班会教案等3篇。

 

二、感受经典的魅力

 

诗歌朗诵

 

唐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主持人a:下面请听朗诵《兰》。

 

明 陈汝言

 

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

 

偶为世人赏,移之置高堂。

 

雨露失天时,根株离本乡

 

虽承爱护力,长养非其方小学诵读经典主题班会教案等3篇主题班会。

 

冬寒霜雪零,绿叶恐雕伤。

 

何如在林壑,时至还自芳。

 

主持人b:名著不仅具有不朽的本质,而且是我们人生旅途中必不可少的伴侣与慰籍。名著是怎样伴我成长的呢?请聆听《论语》同我行。

 

见义不为,无勇也。——《为政》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八佾》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主持人a:《论语》中的“孝敬之道”,塑造着我们高尚的灵魂,它的“智慧之道”,启迪着我们的思维,它的“治世之道”教会了我们仁爱,书籍是这样的神奇!同学们还给我们带来了有趣的经典故事呢!

 

学生1:《孔融让梨》

 

主持人b:小小的孔融教会了我们,与人交往要宽容。让我们再来听听另一个故事,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呢?

 

学生2:《凿壁借光 》

 

主持人a:这些故事不仅有趣,而且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考小学诵读经典主题班会教案等3篇小学诵读经典主题班会教案等3篇。那么都给大家带来了哪些思考呢?或者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对你有哪些影响呢?

 

主持人b:经典名著的博大精深,真令人回味无穷。

 

主持人a :走进经典,我们走进生活的四季。

 

主持人b:走进经典,我们走进人生的四季。

 

主持人a:底蕴深厚的《老子》可吟读,可朗诵,

 

主持人b:能从耳朵钻入心中,如同一股泉水涓涓流淌,与大自然相融合

 

主持人a:草木为了感激春的到来——吐露新芽;

 

主持人b:鲜花为了感激夏的到来——竞相开放;

 

主持人a:硕果为了感激秋的到来——挂满枝头;

 

合:我们为了感激经典——今天在此展示自己。

 

主持人b:《弟子规》主要讲如何孝敬父母,如何为人处世,以增进团结,促进和谐。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为世人所称道,所敬仰。下面请欣赏小故事《孟信不卖病牛》

 

《孟信不卖病牛》

 

古代,有个叫孟信的人,被罢免了官职以后,家里很穷,甚至连吃的东西都没有了

 

一天,家里人趁孟信外出把家里仅有的一头病牛卖了,来换粮食小学诵读经典主题班会教案等3篇主题班会。孟信回家后发现病牛被卖了,就把家里人打了一顿,还去把病牛要了回来,他对买主说这是病牛,没什么用处了,这样的病牛不能卖给你。

 

如果我们都能像孟信一样,做人诚实守信,经商公平交易。那像“三鹿奶粉”等欺诈行为事件就不会发生。

 

主持人a:听了这个故事,你认为孟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呢?见没见过和他不一样的人呢?(通过小故事和同学们的评论,让孩子们明白怎样做人。)

 

主持人b:诵读中华经典,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

 

主持人a:诵读中华经典,让民族文化智慧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

 

三、班主任总结

 

中华经典的铿锵音韵在我们耳边回响,中华经典的千古风韵在我们心头荡漾。培根在《论读书》中这样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伦理使人庄重……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小学诵读经典主题班会教案等3篇小学诵读经典主题班会教案等3篇。从《忆读书》中我们知道冰心奶奶从小就贪婪地吮吸着经典文化的营养而长大,受着古典文化的熏陶而成就了她高尚的人格。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参与到“经典诵读”活动中,去汲取甘露,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一路让经典润泽我们的心灵。

 

国学经典主题班会教案3

 

【活动主题】

 

诵读经典 爱我中华

 

【活动目标】

 

1.通过诵读经典,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传统 文化的热爱之情

 

2.加强师生的语言规范意识和推普的参与意识,在全校形成公共场合、课堂教学中说普通话的风气

 

【活动准备】

 

古诗词朗诵

 

【活动过程】

 

一、开场词

 

经典使人生变得厚重与深刻,诵读使我们获得心灵的开发与启迪.

 

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我们的文化博大精深,在漫漫的历史星河中,闪耀着无数颗璀璨的星星小学诵读经典主题班会教案等3篇主题班会。

 

这儿有诸子百家,有四书五经,有唐诗宋词……这儿有老子庄子,有孔子孟子,有杜甫李白……

 

这儿闪烁着先人们的无上智慧,这儿呢喃着前辈们的悠悠情怀。今天,让我们走进悠远的古代,探求幽幽的情怀。

 

今天,让我们与圣贤为友,与诗词作伴;今天,让我们尽情歌诵,尽情吟唱。

 

二、诵读经典

 

1.《迢迢牵牛星》

 

2.《春江花月夜》(配乐)

 

3.《陋室铭》《爱莲说》

 

4.苏轼的《水调歌头》

 

5.(师)刚才咱们欣赏了这么美的诗词,老师也想参与到你们中间,咱们开展一个竞赛好不好?咱们四个组,每组要说一个我限定内容的诗句,看看哪一组说的最多最好。

 

第一个题目由第一组说:谁能说出含有春夏秋冬字眼的诗来。

 

第二个题目由第二组说:谁能说出含有动植物字眼的诗来。

 

第三个题目由第三组说:谁能说出含有亲情意思的诗来。

 

第四个题目由第四组说:谁能说出含有离别意思的诗来。

 

三、 结束语

 

琴声淡去,余音袅袅,诗词吟罢,口留清香。

篇(5)

勤为径

在我即将工作的时候,母亲对我说了一句话:“山那边是海。”当时我并不理解,只认为她在告诫我,参加工作后要谨慎点。后来我渐渐觉得这句话有更深刻的含义。我曾在日记中写道:“在跋涉中,我告诉自己要想知道外面的世界究竟有多大,要靠自己闯,不要有懈怠之心;在攀登时,我告诉自己每一级台阶都是目标,山到底有多高,只有登上去才知道。”

1981年,我从一名化学教师起步,开始了跋涉与攀登。在教学中,我凭借年轻人身上那股闯劲,放手“拿来”,大胆实践,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为了上好一节课,我几乎翻阅了所有能接触到的资料;为了让课堂充满激情,我认真琢磨每一句课堂语言;为了进行“演示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的课题研究,我自费去省城开研讨会向专家请教。当时多媒体刚刚进入课堂,我率先参加计算机培训,并在其他教师的配合下进行了“应用多种教学媒体,优化高中化学教学,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课题实验。

我的课堂开始活起来。学生的思维开阔了,成绩也突飞猛进。许多同行慕名来听我的课,在与同行们研磨、探讨、交流的过程中更加提升了我的教学能力。我深知,教学的世界五彩斑斓,我只是检了几枚贝壳罢了。我以五个“静”警示自己:静下心来备好每一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反思教学的得失。

在做班主任工作的过程中,我把“成人在先、成才在后”作为履职的基本理念,把教育的最终目标锁定在“使学生能够自学自励,出了学校,做主动作为的人”;把育人的成效落实为“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渐渐地,我所带的班级学生心态健康、人格健全,显示出一种积极向上的风貌。

作为一名教师,我辛勤地耕耘着、品味着、实践着,将教育理想逐渐变为现实。面对取得的一点点成绩,我心静如水。人生没有止境,每个人都要追求更有意义、更能体现自己价值的生活。

常躬行

1995年8月,我被任命为学校教导处主任,作为“兵头将尾”,我开始了“裁判员”和“运动员”双重身份的生活。不知多少个夜晚,我独自坐在桌前,以书为友,以写为乐。我深知,作为一名教导主任,应该走在所有教师的前面。

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仅仅学习理论还不够,要想把工作做好,大量的实践必不可少。我曾利用暑假时间,完成了近两万字的高中化学基本功教学讲座的稿件,编写了三十多万字的教学心得,为全校学生办知识讲座二十余场,并对整个高中化学教材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写了十万余字的笔记。平时,我在教研活动中和老师们进行研讨交流,不断探索和总结适应新课程理念的不同课型教学模式。做教导主任的两年间,听了多少节课我不记得,参加了多少次教研活动我也不记得,但我能扳着指头说出全校200多位教师每个人的教学特点。厚积才能薄发,行得春风有夏雨,所有这些成了萌发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源头。“知识点过关法”、“目标教学模式”就在这一节节研究课中有了雏形。

领跑的人当然自己得成为长跑能手。那时候,虽然管理担子重,但我仍在毕业班担任着教学任务。因为我心里对教师和领导有这样一种理解,只有当好教师,才能当好领导,要当好领导更要当好教师。我经常是走出别人教室又跨进自己教室,放下听课笔记又拿起教案作业。那几年,我没轻松地度过一个星期天,没安稳地睡过一夜囫囵觉。看见我一次次地把当天没改完的作业带回家批阅,亲朋好友都说:“这样起五更,爬半夜,不要说工资不高,就是有钱也没有时间消费呀。”听了他们善意的嘲讽,我总是付之一笑。的确,干教师这工作,挣钱不多,但对于我来说,这是理想的选择,从中,我找到一种成就感。

他山石

1999年,我被任命为怀仁一中副校长。虽然之前已积累了一些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但做校长的思路还是一片空白。尤其是面对这样一所社会期望值较高的学校,我一直在思考着如何让她变得不再普通,如何让她在传承过程中发挥我们这一代的作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是时候踏上“取经”之路了。我的第一站选择了洋思中学。九十年代末,洋思很多东西也还在探索中。记得我和蔡林森校长座谈时,两人都对“模式”一词产生了兴趣。教学不能完全模式化,但有模式的教学又有着显而易见的好处。它提高了教学过程的可操作性,有利于整合集体智慧,发挥教育团队的整体作用。在洋思的几天里,我体会到了“模式”的威力。虽然不同学科有着自己不同的特点,但每堂课上,学生都是在教师的引领和循循善诱下进行思考。他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一个个举着小手,紧张地思考答案,哪个有心思走神?老师进行归纳、总结或者升华,所有的课堂教学环节都十分紧凑,一环扣一环,课堂容量很大。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才是整个课堂的主人,这样的课堂岂能不高效?

我暗暗思忖:在一定环境下,模式是需要的,但模式一定要结合学校的实际,一定要以让进入这所学校的每个学生获得进步和发展为根本宗旨,要让这所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能体验到一种职业成长的幸福感。

于是,围绕“育人”这一中心任务,我在怀仁一中养成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德育生活化、课程化的模式。我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推进课堂改革,逐步扩大“试验田”的面积,最终使“目标教学法”成为学校的教学特色。

2009年,我担任校长。上任伊始,正面临国家基础教育重大转型和新课程改革。经过多年发展,高中教育已在数量上基本达到饱和,怎样让学校由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发展,怎样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凝练自己的特色,我又一次踏上了“取经”之路。我去昌乐、赴衡水,下黄冈、到建平,一路走来一路看,一路看来一路思。渐渐地,改革的轮廓在我心里逐渐清晰起来。回学校后,我立刻着手建立起一条“编学案、制配餐,抓教研、推新人”的改革发展链条。

2009年6月,教育部在华东师范大学举办了课改基地校校长培训班。在培训班中,我有幸聆听了崔允螂教授关于“课堂有效教学”的精彩讲解,受益匪浅,积聚在我心中多年的一些改革难题得到了疏通。我意识到,课堂有效教学不能缺少明确的目标引领;课堂有效教学是基于学生的体验而生成的;课堂有效教学不能忽视个体差异。在此基础上,我提出逐步地形成并赋予怀仁一中“三三五”课堂的个性化内涵,即目标引领三步骤,学案导学三功能,学习行为五体验。目标引领三个基本步骤为出示学习目标、围绕目标教学、当堂目标检测;学案导学三个主要的功能是导读、导思、导练;学生学习行为的五种体验是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思考、自己动手、自己表述、自己总结。

2009年11月,那是一个暖冬,山西省新课程实验高中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在怀仁一中召开。会上,我代表学校向参会的全省400多位专家同仁推出“三三五”课堂教学模式,受到广泛关注。这几年,学校和我本人的荣誉也接踵而至,当别人掂量这些成果的“重量”时,只有我知道,哪怕是一个微小的进步,哪怕是一点点改革成效的获得,都得要不断学习,不断付出,都需要念上几本“经”。

篇(6)

2011年玉山县中小学成立了8个教研共同体,小学4个、中学4个。每一个教研共同体都有一所城区优质学校作“领头羊”,逸夫小学是小学第二区域的“领头羊”,需带动区域内另外5所农村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2013年开始,“教研共同体”更名为“教育质量提升共同体”,工作目标更加明确。

逸夫小学校长陈维荣介绍说:“这不仅仅是一个名称的变换,而是工作重点的进一步明确,使区域内的城乡学校通过合作、帮扶,共享共赢,共同提高教育质量。我们牵头的学校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打铁还得自身硬,这也促使我们学校加快推进教学改革,不断探索课程改革的新路子。”

日前,玉山县小学第二区域教育质量提升共同体(以下简称“共同体”)举行了以“生态教研,低碳课堂”为主题的“网络形式下的课例分析”教研活动,围绕区域的总主题,各学校结合本校的实际自行确立一个研究主题,作为主攻方向。在这次教研活动中,共同体决定以逸夫小学的语文课堂为研究对象,把逸夫小学朱当孝副校长执教的《美丽的小兴安岭》全程拍摄下来,连同教案及教学中的困惑上传到学校教研网上,供共同体成员学校同仁在网上进行交流、点评、指导。然后,研究小组成员收集网上评课信息进行二次集体备课。几轮下来,课堂上教师的朗读指导作用明显,学生朗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教研活动成效凸显。

乡村学校樟村小学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已经进行了一年多,但收效甚微。加入共同体之后,樟村小学借助网络平台,在逸夫小学的引领下,深化课例研究。为了更好地参与教研活动,樟村小学克服多种困难,建立了教研网,以“网络形式下的课例分析——如何提高语文课堂中的朗读指导”作为教研活动的主题,教研的成效大幅度提升。

不仅是樟村小学,还有区域内的横街小学、怀玉小学、南山小学以及三清山管委会所属的三清小学,在逸夫小学的具体指导下,教研活动更有针对性,教研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形成了一个持续的、多元的且更有意义的教师实践团体,匡正了农村小学长期缺乏沟通与交流的问题,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

为给区域内学校的教学改革提供样本,逸夫小学先行先试,潜心探索构建高效的生态课堂求新求变之路。学校把树立教师的新理念作为推进课程改革的基础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师培训,用新的教育理念武装全校教师的头脑。

“我们提出‘生态课堂,低碳教学’的课改实验,大力倡导用原生态的课堂教学——一支粉笔、三尺讲台,通过师生的高效互动,共同探究,用最少的消耗,获得最大的效益、最愉悦的收获,构建了‘3333高效课堂’。”陈维荣校长说。

朱当孝副校长把“3333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概括为四项内容。

第一个“3”:课前3分钟的经典国学诵读(语文);课前3分钟的数学故事(数学);课前3分钟的口语训练(英语)。

第二个“3”:30分钟的学习展示活动。重点落实“互助合作,释疑解答”“展示交流,点拨拓展”环节。

第三个“3”:3个层次的测评,落实“当堂训练,达标测评”环节。教师依照教学内容设计A、B、C三个层次的训练题,供学生自主选择测评,实行有选择无淘汰的多元评价。另外,还可以进行师评、生评、师生互评。评价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收获、精神体验等。

第四个“3”:3分钟学情小结。学生小结或教师小结,并拓展延伸学习内容,达到“盘点收获,反思升华”的目的。

“3333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在逸夫小学已初见成效,区域内的各学校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学习借鉴。

怀玉山小学把“1+3”作为学校的课堂改革模式,追求课堂的灵动性。“1”是指国学特色教育。通过课前5分钟,采用诵读、唱读多种形式让学生对《三字经》《弟子规》进行吟诵,让其切身体会《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国学的内涵及魅力,从而进行文明、礼仪等方面的教育。“3”是指课堂改革的3个目标,即:教师理念的更新,学生学习的自主,教学效益的提高。今年4月,该校在承办本区域内“1+1”教研活动中,把“1+3”作为主打内容进行展示交流,在“生态教研、低碳生活”主旨下,呈现出了最常态的“新模式课堂”,得到了各兄弟学校及局领导的好评。“1+3”的推行运用,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教师教学陈旧的教学理念,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状态,学生也在课堂中渐渐灵动起来了。

为了让教师的教学研讨活动不受时空的限制,共同体建立了教研博客——“成长家园”,设立“活动资讯”“教海拾贝”“课题中心”“问题沙龙”“读书笔记”“教学课件” “师生风采” “习题综合” “论文选登” “在线研讨” “博客管理”等专栏,通过教学资源上传、教学日志、网上点评回复等形式,进行网络交流活动。博客的建立,真正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拓宽了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讨的渠道。它以网络为着眼点,加强各学科的整合,加强校与校,校与教研室之间的网上沟通,同时也满足了教师对教学问题及时探讨的需求,是解决教师们孤军奋战的便捷方式。短短一年时间,在共同体教师积极参与和努力下,打造了共同体所有教师共享智慧和共谋发展的成长家园。

一年来,共同体与各成员校办学特色相结合,与岗位练兵活动有机结合,与校本教研结合,举行了五次大规模的教研开放日活动。逸夫小学很好地扮演好了领头羊的角色,引领区域内的学校向高效、生态课堂迈进。

2012年4月26日下午,在玉山县逸夫小学会议室里,一场跨校师徒结对仪式正在进行。逸夫小学的两位省骨干教师——数学老师张世立、语文老师王洁群,受聘成为了怀玉小学青年教师沈洁、张晓霞的“师傅”,前者将为后者开展为期两年的业务指导。“我是去年才踏上教师工作岗位的,能和王老师这样经验丰富的名师结对,感到很幸运,我一定会好好珍惜这个机会,努力学习,尽快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张晓霞老师激动地说。

跨校师徒结对是玉山县提升农村教育水平的新举措、新亮点。为了让农村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能够在高起点上起跳,县教体局决定,各区域内的牵头学校最优秀的老师必须带农村学校的“徒弟”,避免农村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的“近亲繁殖”,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学校教师队伍。

陈维荣校长介绍说:“我们以往对农村学校的帮扶,只是派一两名优秀老师到农村学校上一两节课。现在,按照县里的新规定,我们派去的老师要在农村学校蹲一个学期,带徒弟,课前指导,课后点评,为农村学校‘授之以渔’,打牢农村学校质量提升的根基。”

在开展师徒结对活动中,注重形式多样,包括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手拉手互助系列活动等。通过跨校师徒结对的形式,带动了农村学校的教研的开展,有力地提升了农村学校的教学水平。在2012年玉山县中小学“353高效课堂”教学比赛期间,怀玉小学的张晓霞几度到逸夫小学师傅班上跟岗学习,师傅王洁群也先后三次深入怀玉小学,同该校教师一起听课、议课,反复磨课,最终徒弟获得比赛第一名。跨校师徒结对的实施,实现了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极大地促进了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在扮演好共同体“领头羊”的过程中,逸夫小学在不断地超越自我,形成了比较科学的教研模式:

活动前一个月,各校要收集教师平时积累的课程实施中的困惑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召集各校学科骨干教师对收集到的所有问题进行分类整理,经过讨论,确定研讨主题。骨干教师要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a.为什么要确定这个研讨主题?b.确定这个主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c.这个研讨主题由教学中的哪些困惑或问题整合而成?d.解决这个主题要采取哪些措施?突破口在哪里?

在此基础上,承担做课的学校根据研讨主题选择课题,成立备课小组进行备课试上,主要程序是:确定课题小组集体备课教学预案上传博客征求其他教师意见收集建议改进教学预案执教教师试上备课小组根据课堂效果修改教学设计。如此多次循环,以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以课会友”,是教学上的“华山论剑”。每次教研活动都要组织观课、集体评课、专家点评。教学观摩活动结束后,非承办校要组织教师开展同研一个主题,同上一个课题等回校实践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观摩活动的引领作用。

篇(7)

彭银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学校德育存在着内容上理论与实践脱节,方式上强调知识灌输的问题,使德育出现单一强调政治性、注重统一性和规范性的倾向,教育效果不太理想。2012年以来,党的十有关文件和多次在讲话中明确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基于此,2013年3月,肇庆市政府提出要在全市中小学(含幼儿园和中职学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市教育局制定了《肇庆市中小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探索在学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学校德育改革,传承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有效地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让青少年勇于担当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实现美好的中国梦。

:刚才您谈到,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是培养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需要,现在全国很多区域都在开展这方面的工作。请问,肇庆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什么样的优势?

彭银祥:我们的优势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概括:

优势一:建立了政府强力推进的运作机制。2013年肇庆市工作会议和2014年《肇庆市政府工作报告》都明确了要在全市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任务,由市委市政府倡导这项工作,在全国应该是首例。

优势二:准备充分,试验先行。我市的课程决策至少经历了四年多的试验和准备。在多方听取意见,多次进行调研、咨询和评估的基础上,制定这个《方案》,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课程政策的科学性、可行性和适用性。

优势三:教学内容更具导向性、系统性、可持续性。我市目前使用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汇编》,既较好地体现了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又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以儒家经典“四书”和《礼记》为重点,兼及《道德经》和《周易》,形成了系统完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

:如此明显的优势,想必肇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也一定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彭银祥:是的,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和实践,我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特色日渐凸显。

首先是形成了立德树人“知行结合”的课程运作模式,明确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什么教”的问题。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全覆盖―扩面提质的基础上,制定全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知行合一”行动方案,推荐若干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拓宽德育渠道,通过“学典立德”内化学生的思想品质,通过知行合一外化学生的行为,达到“修身育人”的教育目标。

第二个方面是规范“学典立德”教学模式,解决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什么”“怎么教”的“落地”问题。课堂教学一方面强调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的规范化要求,一方面突出经典教学对于学生个体价值观形成的关注,总结出诵读经典―理解经典―拓展延伸(领悟和实践经典)―背诵经典这样一个基本的教学模式;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结合学校实际,开设“孔子文化”“包公文化”“龙母文化”“端砚文化”“竹文化”“玉文化”“花文化”“红色文化”等专题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扩展了我市的优秀传统文化课程。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需要多个抓手,其中课程是最基本的保证,肇庆是如何整合这方面资源,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教材的?

彭银祥:我市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解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化”问题。一是教育人群全覆盖,从小学一直到大学,整体贯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二是学科课程全覆盖,将教育内容融入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学科课程中去。三是教育环节全覆盖,形成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合力育人的良好局面。

首先来说教育人群的全覆盖。我市目前从有教材、有课时、有教师、有经费这“四有”上保障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落实。从幼儿园到高三,每班每周一节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课,安排专任教师上课,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进行分层设计: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使用蒙学经典――《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孝经》,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七、八年级使用“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九年级至高二着重传统文化经典选读――《道德经》《礼记》,高三主要是“中华文化之源”――《易经》。这样的设计既体现出每部(篇)经典的独立精神,又能兼顾系列经典的整体关联,具备系统性和完整性,较好地遵循了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

再说说学科课程的全覆盖。我市各学校结合思品、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主要课程,利用课前五分钟、早午读、大课间和升旗礼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经典诵读活樱让学生做到“乐读”“美读”,从而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认同感,理解和传承中华文明和传世智慧,感悟民族精神内涵,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全方位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人格修养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最后来谈一谈教学环节的全覆盖。根据《方案》要求,我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由进校园到进课堂,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社团活动作延伸,校内外主题实践活动为拓展,县(市、区)主题活动为窗口,各中小学通过周末大讲堂、研究性学习、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等活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初步理解和理性认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进而辐射社区和家庭,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格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的关键一环是教师,只有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才能更好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那么,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肇庆做了哪些工作?

彭银祥:我市坚持以人为本、研训结合的原则,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搭建平台,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传统文化素养,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搭建多元学习平台,全面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能力:

专业指导引领。我们成立了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中心,制订全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目标、计划、方案,组织指导全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活动、教学研究、课题研究与实验工作,定期开展专项调研(督查),有力推进了传统文化教学的常态化开展。

强化教师培训。市教育局联合有关单位共同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训班,组织各类学校分管领导、教师参加中华书局、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国学艺术中心等专业机构举办的传统文化教育培训班,培训教育教学骨干教师三千余人次。各县(市、区)和学校也纷纷组织传统文化专题培训,为老师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

注重教研提升。教育局定期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优质课评选活动,努力通过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打造一批骨干教师,锤炼一批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各县(市、区)教育局和学校也通过举办教学比赛和传统文化教研活动,以传经、教研的方式进行培训学习。

搭建展示平台。我们还开展了全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规划和教案共享活动,通过经典诵读展演、演讲比赛、教师素养比赛等活动,展现教师个人魅力, 引导教师创新发展,促进教师的自我肯定和专业成长。

健全激励机制。市教育局每两年评选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多方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教师的活力和创造力,真正打造出一支热爱传统文化、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队伍。

:学校任何一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都离不开家校合作。请您谈一谈,肇庆是如何搭建家校合作平台,发挥家庭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作用?

彭银祥:一方面强化家校互动。要求各学校通过“小手拉大手”形式,邀请家长参加学校举行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把《肇庆市中小学生传统美德行为指引》和低年级教材印发到学生手中,开展亲子诵读活动、传统美德“五个一”实践活动;通过评选“经典诵读家庭”“美德之家”等途径提高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借助家长会、校讯通等平台倡导家长通过言传身教,形成遵守公德、珍视亲情、勤俭持家的良好家风,营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家庭教育氛围。

另一方面创设交流平台。市教育局编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简讯》,开设肇庆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网站和新浪、网易博客平台,及时全市各地各校教育动态,报道各地各校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学习心得,开辟“锦言录”专栏,反馈分享家长对传统文化教育的观点和心得体会。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来,肇庆教育系统发生了哪些变化?

彭银祥:最明显的效果,就是学生精神面貌的改变。根据我们的访校记录和家长、学校反馈,课程实施以来,无论城区还是乡村的学生,都已经能熟读或背诵相关经典选段,学生通过诵读和吟诵,熟悉经典、领悟经典,培养了学习兴趣,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尊师行孝等行为有明显的改善,日常行为更趋规范,涌现出一批“美德少年”和“美德之星”。在公布的2015年“创全国文明城市”活动测评中,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得分以高于第二名15分的压倒性优势取得了广东省五个城市中第一名的好成绩,得到了测评组的高度评价。

在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我市教师积极参与,深入研究,大胆创新,专业能力不断提高,教育成效显著。市教育局先后面向全市教师进行了“示范教案推荐”和“优秀课程规划与教案征集”,评选出25部优秀课程规划和203份优秀教案,并向全市推广使用。此外,在由国家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工作委员会等机构举办的“第四届全国传统文化进课堂教学研讨会”录像课、教学设计、论文评比中,我市教师获得三个项目的特等奖,有27名教师获得一等奖,获奖总人数达51人,获奖档次之高,覆盖面之广,令人瞩目。

全市各学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通过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通过学校教育辐射整个社会,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辐射到家庭和社区,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市教育局还接到家长表示赞扬和支持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电话,一对耄耋之年的退休大学教授,听说学校专门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还专程到学校听课。如今,传统文化经典亲子阅读、创建“书香家庭”、传统文化进社区等活动在肇庆蔚然成风。

:正所谓努力耕耘结硕果。四年播种,肇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取得了诸多可喜的成就和变化,但实施的过程中必定有苦有甜,请您谈谈这中间遇到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

彭银祥:确实如此,我想有三个方面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认识是先导。同样是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县区之间、学校之间、甚至校内班级之间,课程教学水平和质量一直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均衡现象。造成不均衡现象的根源,主要是管理层以及任课老师的思想认识差异。帮助全体教育工作者觉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是推进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先导性问题。

师资是关键。能否通过有效的情境创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给学生,老师是至为关键的因素。我们通^骨干教师培训和结合实地观摩的研修活动,培养一批传统文化教学“种子”,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但是如何扩大培训的范围,调动教师自我进修的积极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否在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