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6 16:03:1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大学生学年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摘要: 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特别是本科生的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鼓励大学生参与科研课题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九条也明确提出要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文章阐述了高校教师指导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四种途径及高校在加强学生科研工作的措施和保障方面的要点。
关键词: 高校教师;大学生科研指导
高等学校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一定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而且要使学生能在本专业领域进行一定的科学研究,创造性地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科研素质和能力。学生科研的主要内容包括参加相关学科竞赛和专业(技能)比赛,组织开展各类科学研究,以及撰写并发表学术论文、专利申请。完善高校教师对大学生科研指导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全校师生参加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在对大学生的科研指导中,教师自身的科研素质以及有效的科研指导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形成会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对大学生的科研指导也是教育科研应关注的领域之一。指导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有多种途径。
一、 结合专业课的教育进行科研指导
大学生科研主要是一种研究性的学习活动,而不是独立的科研科研活动,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结合专业课教学进行科研是培养学生科研兴趣,提高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最直接的方法。因为大学生的学习具有专业性特点,学生有大量的时间与专业课教师接触,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阵地,传播科学知识与科研精神,帮助学生确定选题,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专业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变专业课教学的被动局面,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兴趣。
二、在师生合作研究中进行科研指导
大学生科研的主要目的不是进行创造发明,取得重大科研成果,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一种探索活动,因此,师生合作进行科研很有必要。因为学生科研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师有意识地精心安排课题,有赖于教师因材施教地进行科学训练指导。教师所承担科研任务的前期工作也可以让学生去做,这样能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掌握文献检索、查阅、整理、分析的基本方法,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特别是在较大课题的研究中,吸取大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工作,一方面能发挥他们在科研中的作用,充当科研助手,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科研精神,科研态度;另一方面,合作科研有利于提高学生科研水平,因为简单地让学生自己去承担科研任务,因其水平有限,科研成果很难得到承认,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三、结合社会实践进行科研指导
大学生是一个涉世不深的群体,学习的多是理论知识,对社会的需求知之甚少,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他们学习的知识应用于社会。纯基础理论研究很难受学生的喜欢,学生也没有这个实力,所以结合实践搞科研比较实际。在实践中,容易发现问题,大量接触业内人士,对学生科研十分有利。因此,各种参观,调查和实习都是进行科研指导的有利时机。要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此外,指导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带领学生与一些企业合作或单独建立产学研基地、科技园区,并指导学生以勤工助学、兼职等方式,从事科研工作,使之加深对科技的认识,掌握科技的发展趋势,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和科研能力。
学年论文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综合应用一门或数门课程的知识、理论和技能,解决比较复杂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毕业论文是在学生掌握了本专业要求的全部知识理论和技能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理论和技能,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学年论文与毕业论文是学生从事独立科研工作的起点,是学生从学校学习过渡到实际独立工作的关键性环节。通过指导学生完成学年论文与毕业论文,可以很好地对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进行训练。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具有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的选题,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制定写作计划,拟定论文大纲,把握研究进度,修订论文成稿等。
此外,高校应加强学生科研工作的措施及保障,第一,学生科研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是需要教育教学、学科科研、师资队伍、学生工作等多方面协作的一项综合性工作,学校需要加强组织领导,并建立健全的工作机构,确定学生科研工作的直接领导机构,负责全校学生科研工作的政策制定和督促落实等工作。第二,学校应制定相应政策调动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形成一支科研水平高、创新意识强、实践经验丰富、年龄结构合理的学生科研指导教师队伍,为学生科研活动提供及时、全程、专业的指导。成立学校学生科研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依托各学院成立相关学科竞赛指导小组并逐步形成学生科研指导教师培训机制。第三,学校应整合校内资源,完善校、院两级协调统一、系统完整、功能多样的大学生科研训练平台并构建校、院两级的学生科研人才选拔与培育机制,开设学生科研指导选修课,实行竞赛指导课程制,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学生科研指导课程学习与培训。第四,学校需要建立完善学生科研工作经费保障机制,提高学生科研基金资助总额并加大对学生科研活动的奖励和培养力度。第五,学校需要建立完善教师指导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的考核和奖励力度,把指导学生科研列入教师专业技术资格的评聘条件并提高对教师指导学生科研的奖励标准。第六,学校需要完善学生开展科研创新的激励机制,在各类评奖评优中加强对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激励力度,深入推进大学生科研创新学分认定工作,设立以科研助手为内容的勤工助学岗位并改革毕业论文的考核方式,鼓励学生培育科研创新成果,突出优秀学生科研成果在学生学业考核中的作用。
高校应鼓励大学生参加科研活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增强大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和学术探讨的兴趣和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营造良好的学习科研氛围。高校教师需要从提高自身素质做起,同时对学生要悉心引导,并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从而真正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后备人才。
参考文献:
2005-2006学年,担任班级组织委员;
2005-2006学年,参与市场营销活动,并且业绩良好;
2006-2007学年,参与市场营销活动,并且业绩良好;
2006-2007学年,担任学院体育部部长;
2006-2007学年,单位学校计算机协会会长;
2006-2007学年,负责学校校园网站二期工程
2007-2008学年,在微软中国实习体验
专业课程 无机及分析化学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 有机化学 物理化学 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实验 植物学 动物学 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实验 遗传学 植物生理学 解剖生理学 解剖生理学实验 现代生物技术概论 细胞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实验 多媒体课件制作 电子商务 专业英语等
公共课程 体育 大学英语 高等数学A 线性代数 大学物理 大学物理实验A 计算机文化基础 C语言 军事理论 思想品德修养 法律基础 科技写作等选修课程 C语言、C++、数据库技术原理与SQL Server2000、数据结构、软件技术基础、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电工、电子技术(数电、模电)、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视频技术及运用、计算机网络与数字通信、多媒体技术及运用、Web技术及网络出版、色彩学、信息论与编码技术、信号与系统等。技能专长 绘画:国画、水粉、素描、油画等。
擅长写作,曾在院学生会新闻部、晨帆诗社编辑部工作。
熟练运用Word、Excel、Authorware、Powerpoint等软件,能使用C语言编辑基本程序。
课外曾协助老师和独立作过研究工作,熟悉部分生物技术药品、仪器、基本原理及流程。论文《关于黑曲霉产纤维素酶能力的研究》获得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二等奖。毕业论文《产碱性果胶酶细菌的分离纯化及其酶活测定》获得优秀。个人爱好 读书、绘画、下棋、辩论、听音乐、看电影、讲故事等自我鉴定
性 格:沉着稳重,勤学好问,乐观自信,做事仔细认真,表达能力、适应能力强,有责任心和极强的亲和力,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
自我评价诚实守信、塌实肯干、肯吃苦、做事细心、责任心强、有较强的团队精神;上进心强、性格开朗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适应能力;年轻的我希望点燃自身的热情来使贵公司发光发热,一定会实现自身价值并在工作中为企业创造更大的财富。我真诚的向您提出求职的恳求,以我拳拳寸草心,浓浓赤子情期待与贵公司共呼吸,共命运,同发展,求进步。工作态度: 诚实守信,敬业乐业。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荣获奖励 2004年11月 院大学生辩论赛最佳风度奖
2005年 5月 院环保征文二等奖
2005年 3月 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二等奖社会实践 课余时间从事家教工作,受到家长和学生的好评。
有教师资格证。普通话二级甲等。英语四级。计算机一级。工作及实习经历 2003.7青岛野外实习
2006.2-2006.6毕业实习
2006.7中国水产烟台海洋渔业分公司家工厂实习一周
2006.8-2007.2烟台好利洁水性涂料有限公司化验员
【关键词】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教学模式
毕业论文的撰写是本科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锻炼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有效手段,是对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从事科学研究能力的综合考核。搞好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对全面衡量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毕业论文教学模式运行状况不容乐观,许多见怪不怪的行为时有发生。为了使毕业论文回归它的初衷,改革和创新传统的毕业论文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一、传统毕业论文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
(一)写作周期太短,难于达到预期效果
很多高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都习惯于将毕业论文作为一个独立的教学环节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写作周期约三个月。然而,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仅仅靠论文指导教师通过短时间的突击指导是很难见效的。一个完整的毕业论文实践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确定毕业论文题目,查找文献资料,写开题报告,制定调查方案,进行调查和资料整理,撰写毕业论文,答辩等。如此多的实践教学环节,要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完成,其难度是不言而喻的,更何况每一个环节都有一个理解、熟悉和消化的过程。特别在此之前缺乏前期性的训练,部分学生就更加感到困惑了。比如,许多学生面对众多的参考选题茫然不知所措,处于“什么题目都可以选,什么题目又都不能选”的矛盾之中;又比如,如何收集资料,收集哪些资料,如何进行实地调查,调查什么,一筹莫展。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学士学位,迫不得已,部分学生只好赶鸭子上架,走向另一个极端,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文抄公”、“掺水”现象不时而生。
(二)就业压力过大,论文写作应付了事
由于目前大多数院校实行的是学年学分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毕业论文大都安排在第八学期,且这一学期又是毕业生求职的时期,所以二者的重合给毕业论文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一方面,学生为了在限定的时间内找到好的工作岗位自然会把毕业论文放到从属地位;另一方面,即使找到了工作,用人单位要求学生提前上班,致使这些学生无暇顾及毕业论文,所以无论是找到工作与否都不同程度地影响毕业论文的撰写。
(三)写作基础薄弱,撰写论文力不从心
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要求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的知识和理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论是问题的发现和提出,还是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都需要扎实的知识和理论的支撑。没有宽厚的知识和理论背景,就很难有什么新发现。目前学生缺乏写作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很多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毕业论文指导课,在校时各门专业课的考试又大多以试题考试为主,学生在校期间几乎没有受到专业论文的写作训练。即使在毕业论文写作前,学校安排了几次专题讲座,但不少学生实际动笔时仍感觉到困难重重,不知如何展开研究工作。教师在指导毕业论文教学中,发现有相当多的学生非常缺乏论文写作能力,在论文写作时对于自己所论的问题、论点、例证和论证步骤不清晰,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事无巨细的将一堆材料没有逻辑联系地堆砌在一起。
二、毕业论文教学模式的重构与创新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如何妥善解决其中的矛盾,本文探讨了“3.8.2.1”毕业论文教学新模式,具体思路就是构建一套有理论支撑,有实践基础,具有渐进性、阶段性训练特点的毕业论文教学模式。具体模式见图1:
模式中的“3”是指开设《大学语文》、《写作基础知识》和《经济文献检索》三门课程,开设这三门课的目的旨在为撰写毕业论文奠定写作基础。其中《大学语文》安排在第一学期,《论文写作基础》安排在第二学期,《经济文献检索》安排在第三学期。这种安排既保证了课程先行后续的合理性,同时又保证时间上的衔接性,而且也体现了大学与中学知识的延续性。
模式中的“8”是指围绕教育部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会计学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或会计信息系统)等八门主干专业课程进行课程论文训练,通过课程论文写作达到毕业论文前期性专业写作训练的目的。课程论文的写作形式可多种多样,如读书体会、学习心得、文献综述、调查研究、案例分析、小论文等形式均可。具体要求可视课程的内容和难易程度确定。比如刚学习《基础会计》时,考虑是专业入门课程,要求学生写学习心得或读书体会即可;《财务管理》可考虑案例分析,等等。专业主干课程论文时间安排与课程安排同步。通过这一系列的写作,既可初步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为毕业论文写作打下专业基础。
模式中的“2”是指开设论文专题讲座和进行一次学年论文写作训练,时间可安排在第七学期前半学期完成。首先,安排论文指导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讲授2至3次论文专题讲座,主要是结合专业特点,进行论文研究方法和论文规范性的培训,使得学生能够把握论文的基本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以及查询资料的方法、论文写作的规范性、摘要的写作等。随后安排5~6周时间进行学年论文写作,为毕业论文奠定基础。在写作学年论文时,可以由老师根据自己的科研和教学问题,事先拟定选题,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题目,并通过师生交换意见,实现双向选择。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寻求学生感兴趣的科研切入点和师生之间协调的结合点。学年论文的写作目的旨在为毕业论文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此阶段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是为后期撰写毕业论文选好题。论文选题无论来自教学或科研,都应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可行性,难度太大和太小的题目都不宜作为学年论文的选题。难度太大,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不成任务;难度太小,学生得不到应有的锻炼,达不到学年论文的质量要求。题目的难度应以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完成为基础。其次是深入实习单位,搞好调查研究工作,学会如何搜集材料,如何整理材料等,此阶段要达到毕业论文写作前期模拟训练的目的。
模式中的“1”是指在最后一学期,学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撰写全过程。在操作上笔者建议尽可能围绕学年论文确定的题目作进一步的调查研究,使研究不断深化升华,使内容不断充实。理想状态应是学年论文的扬弃而不是抛弃,这样做的目的是减轻最后一学期毕业论文的压力,使研究具有延续性,将毕业论文与学年论文连为一体,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也能较好地解决就业求职与毕业论文撰写的矛盾。
按照上述模式组织毕业论文教学,至少有如下几方面的好处。其一,能较好地解决目前毕业论文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利于调动学生撰写论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较好地解决求职与论文撰写的矛盾。其二,循序渐进,分阶段训练,有利于夯实写作基础,提高学生论文写作能力,达到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目的。其三,这种新模式能克服原来的毕业论文环节孤立、封闭、滞后及时间不足的弱点,将平时的专业课程论文训练、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有机地结合起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须注意的问题
首先,本科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的改革与创新是一项涉及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的交叉性课题之一,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与学校日常的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以及教育理念、培养目标等密不可分。只有在不断转变教学理念的过程中形成共识,明确思路才能提出创新的教学方案。其次,毕业论文教学模式改革方案的有效实施离不开指导老师、学生和教学职能部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只有三者形成共识,密切配合,实施方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再次,毕业论文教学模式改革是动态的,是一个由不太完善到逐步完善的过程,这其中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补充和完善,特别是规范各阶段具体操作规程,并制定相应的保障机制,做到有章可循,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否则难于达到预期目的。
【参考文献】
[1]赵华,蔡晓波.关于提高财经类本科教育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研究[J].交通高教研究,2001,(1):54-57.
[2]徐群.法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2):23-26.
毕业论文的写作对于毕业生能否顺利毕业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站在学校这一角度,提出关于毕业水平提升建议两点,具体如下:
1 从思想上提高对毕业论文的重视
毕业论文是毕业生们在毕业前完成的最后一门必修课,如果毕业论文完成的好,也会给三年的高职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结合近两年学院的毕业答辩情况,在校期间学院一定要给学生灌输撰写毕业论文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确毕业论文是对三年高职学习、训练的理论和实践的综合考量,是对其综合能力的一次考核,不只是通过各种拼凑完成毕业论文就可以顺利通过毕业答辩环节。学院领导也要充分重视毕业论文的答辩环节,提升评审质量。各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在毕业论文的写作标准、要求和考核办法上要进行明确的说明。只有做到学院和大学生双方都重视了,毕业论文的质量才有可能提高
一,论文的定义
论文是学术论文的简称.学术论文是指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学研究成果的文章.
国家标准GB7713-87对学术论文所作的定义:"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二,论文的功用
1,可以记录新的科研成果,本身就是学术研究的有效手段.
2,促进学术交流,成果推广和科技发展.
3,促进科研的深化.
4,是考核作者知识,科研水平的重要载体之一.
国外高校对学术论文写作教学相当重视,一些发达国家如美,日等,无论文科还是理工科,关于学术论文写作要讲授二,三十课时.
日本长冈技术科技大学校长川上正光在《科学与创造》一书中说:"大学的最大使命是创造出学问,技术,要培养出具有创造力的人."
因此可以说,论文写作教学是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见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论文的分类
按功能分:研究论文 考核论文
考核论文:课程论文 学年论文 毕业论文
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 :学士学位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
考核论文:
⑴ 学年论文:使学生初步学会使用专业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一般从大三开始(有专业选修课程之后)
⑵ 毕业论文: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考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般在导师指导下选定题目,进行研究和撰写.完成后要进行答辩再评定成绩.
⑶ 学位论文:申请学位提交的学术论文,一般分三级,一般同毕业论文合二为一.
学位论文
(1)学士学位论文 :要求有一定心得. (12000字左右)
(2)硕士学位论文 :要求有新见解,反映出作者有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 (4-5万字)
(3)博士学位论文 :要求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能从论文的写作中反映出作者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和相当熟练的科研能力. (10万字 )
四,论文的特点
⑴ 独创性:学术论文不同于教科书,甚至不同于某些学术专著(知识的传播和普及常规性的知识讲解).
⑵ 科学性: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实际出发,具有现实意义,事实,事物,事件真实客观,不带个人偏见,不主观臆断,以最充分,确实有力的加论据作为立论依据,论证严谨而充分,富有逻辑效果,深层的专业理论知识.
⑶ 创新性:
① 对研究对象经过周密观察,调查,分析研究,从中发现别人过去没发现过或没分析过的问题
② 在综合别人认识基础上进行创新,包括:选题新,方法新,资料新
关键词:实践教学;改革;大学生;创新能力
2010年,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为统筹做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基地建设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的意见。高校作为该意见重要的践行者,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主要分解到各个院系,各个专业,实践教学是教学单位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如何将实践教学与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紧密结合,成为新形势下高校专业教育面临的一大课题。
一、实践教学与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契合
高校教师对智慧的追求和对学生进行的心智训练,锤炼着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走向应用的创新更是成为大学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高,创新素质教育是关键。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的历练,学生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行业发展现状,激发他们不满足现状或现成的答案,不墨守成规,敢于提出问题和探索新的问题的创新意识;学生通过系统的实践训练,让他们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拓宽知识面,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并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这样使得他们的创新能力大大提高。实践教学是激发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土壤,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舞台,是塑造大学生创新人格的重要通道。实践教学在提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同时,促进学生更深入地认识社会,掌握行业发展动态,为今后创业打下基础。
二、对实践教学改革的再认识
1.学校角度。在2003年开始的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实践教学是一项2级指标,有4个观测点:实习和实训、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综合性设计性试验、实验室开放。其中规定的实践教学内容包括:实验、实习、实训、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年论文等,也包括军训、创业活动以及纳入教学计划的社会调查、科技制作、学科竞赛活动等,规定“上述内容要形成科学合理的体系,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有重要作用”。这一评估指标体系反映了实践教学更加深层次的内容,高校如何将这些指标贯彻下去,需要有系统的管理措施。譬如,针对假期社会实践,很多学生找个单位盖章,而没有踏实做好社会实践的现状,通过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原则,集中组织一些学生假期到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企业和社区实习,分散的社会实践可以和学生的毕业论文、学年论文、教师科研等结合起来,使得他们社会实践的目的性更强,提高社会实践的效果。开学组织假期社会实践总结的评选活动,评选结果可作为学校创新实验活动和挑战杯等学术性活动的重要参考指标。这样,就将假期社会实践与实习、毕业论文、学年论文、社会调查、学科竞赛活动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2.教师角度。高校教学实践不仅是教师的一大工作职责,同时,也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首先,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实习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教师的创新意识,还能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其次,在实践教学中,大学生思维活跃,会提出很多新问题,这些问题也会促进教师的进一步思考。再次,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能够接触到实习地点的新群体,他们长期在实习地工作,通过和他们的接触交谈,也能提高教师对理论知识的反思与运用。北方民族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在近几年的教学实习特别是毕业实习中,学生到实习基地实习的同时,要求教师到实习基地担任一定的职位进行锻炼,并做好实习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教师们的研究课题和同学们的毕业论文也就在此过程中得以完成。
3.学生角度。在对北方民族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问卷调查中,有81.9%的同学认为实践教学对专业兴趣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对于6个月的毕业综合实习,56.1%的同学认为时间长度正好,15.8%的同学认为应该延长实习时间。这些数据说明,大学生将实践教学在专业学习中的地位看的很重要,对实践教学的参与有很强的意愿。然而,在调查中,仅有5.7%的学生经常参加与本专业有关的社团或活动,只有7.9%的同学主动走出校园参加一些与专业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何原因造成这样的反差?一方面,是因为我国长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造成学生对该种课堂教学方式非常厌倦,而课余时间,长期由别人安排他们需要做什么的思维定势,使得很多学生缺乏自己还能够做什么的思考。从大学生自身角度来讲,对自己专业发展缺乏规划,造成参加实践教学的主动性不够。学习较好的同学认为考试能够考好,拿到奖学金就好;学习靠后的同学认为这些社会实践活动没能给自己带来直接的效益,也不愿花时间。旅游管理专业是高校中较好找到实习机会的一个专业,但很多时候,学生认为工资低、工作辛苦、人情复杂而不愿意走出校园。
4.企业角度。实践教学虽然更多是学校的事情,但是作为人才培养终端的企业,也应负起培养后备人才的重任。目前,国内很多企业,与高校进行校企合作,有两种倾向很明显,第一是通过校企合作,增加企业的知名度同时,拓展青年市场。第二是通过校企合作,能够为企业获得廉价的劳动力。而对于培养后备人才的任务,则认为,学生毕业后很可能不在本单位工作,不愿花成本再对其进行提升培养。
三、基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设计原则
1.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相结合。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高校很多课程都进行了改革,考试课越来越少,考查课越来越多。考查课就是要求教师更加注重平时对学生的教学管理。课内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是指不仅应有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的实践性环节如实训等设计,也应有课后的实践性作业,通过这些作业激发同学们走出校园进行课外实践的主动性。通过课内实践方法的学习,提高学生课外实践的能力。从而逐渐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1]。
2.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结合,是指不仅应有校外的企业实习,还应将校内资源进行充分的运用。譬如,北方民族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可将学校的接待中心、学生食堂作为学生的校内实训基地。学校丰富的植被以及学校的园艺中心,可作为景观规划相关内容的重要校内实践内容。导游课程可安排学生将学校作为旅游景点进行讲解词的写作和讲解的校内实训对象;旅游规划的课程,可让学生给自己的学校制定发展规划。这样,在节约实践成本的同时,丰富校园文化,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兴趣。
3.业内实践与业外实践相结合。很多专业业内实践的机会非常有限,还有一些专业,仅仅局限于本专业内的实践活动,学生的思维也容易被束缚,业内实践与业外实践相结合,是增强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譬如,旅游管理专业除了在酒店、旅行社、景区等企业进行实践外,可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公益事业活动以及各种志愿者活动。这些看来是业外的实践活动,会使学生增加社会阅历,开阔视野,学会与人相处、与人沟通,学会许多只在本专业领域内徜徉难以获得的知识和本领,也能体验很多新鲜的人生感受。这对学生服务意识、团队精神的培养也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4.统一组织与自由安排相结合。统一组织与自由安排相结合,是指实践教学环节不应只是由学校全部统一组织,而应该使自由实习成为实践教学环节中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自由实习,学生根据市场和企业的需求以及自身的情况,自由选择实习时间、实习场所、实习岗位。这样,既可增加对职业与行业的理解,亦可了解社会,还可掌握特定的专业技能,同时学会自我管理自我设计,既有助于综合能力的提高,也可实现个性化成长与发展。
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过程控制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应该贯穿于大学四年实践教学的始终,每年应该有其不同的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重点,将四年的创新能力培养形成一个系统。系统要素的构成应是有序的,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应该也必须遵循认识的规律,使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经由感性认识――实践――上升到理性并有新的感性认识――再实践――再上升……的不断进步的过程[2]。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其实践教学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本文以其为例,认为基于实践教学的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可以遵循以下模式(见图1)。
五、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保障措施
1.帮助学生认知自我,确立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对北方民族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调查发现,有56.1%的同学在入校时对专业仅有一般了解,有37.4%的同学对专业不了解。另外,仅有31.7%的同学是喜欢该专业,而选择此专业来学习。由此,很多大学生在步入大学校园的时候,不了解不同岗位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没有对自己的需要、能力、特长、价值、就业机会等做比较充分的考虑,以致在高考专业选择上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进入大学后,有的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有的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不知道大学里应该学什么、如何学,也不知道大学毕业后干什么,更谈不上如何去达到目标。还有一部分学生有规划,但不够科学。此外,由于旅游专业培养的是宽口径的人才,使得旅游专业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缺乏职业方向性,注重量的积累却忽视了质的提高,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择业时乱投简历的现象比比皆是,求职成本很高,成功率却不高,有的即使成功就业也还面临着频繁的跳槽、换工作的现实。因此十分有必要对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培养她们对旅游业的热爱,使旅游专业大学生在清楚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并且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发展计划[3]。
2.改变单一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只以教师为主,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的“唯师论”教学方法,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建立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变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封闭式教学为以培养能力为主的开放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能力的过程。启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敢于想象猜测,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尤其是创造性地发现问题的能力,又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热情、旺盛的求知欲、持久的学习兴趣和愉悦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自主学习、诱发创新欲望和发挥个性潜能,使学生更有目的地、更自觉地进行创新思考和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创造意识、创新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4]。
3.推动考核方式改革,增加学生实践教学的参与度。目前在高校中,采用单一的闭卷考试方式使得学生功利性很强,学生懒于自主学习、主动思考,在学习过程中只关注考试会考的知识,考前一到两周突击复习,考了好成绩就沾沾自喜,考不好就埋怨老师教得不好。另外,很多实验教师反映,学生只注重理论课考试,而在上实验课时不认真,甚至有逃课现象。因此,创新考试制度,实行考试方法、形式多样化,评价标准多元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探索和创新。在课程考试中,加大平时成绩的考核力度,平时成绩中增加一些实践性强的作业,提高学生自主实践的积极性。另外在学生总评成绩的考核中,除了各科成绩的综合评定,还应将学生参加学校各类实践活动、与专业相关的大型赛事以及公益活动的情况也纳入到成绩评定中,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4.关注教师发展,加大创新型教师的培养力度。培养提高高校教师的创新素质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的前提,是构建新型教学体系的师资要求。高校应关注教师的发展,积极创设有利于创新型教师成长的环境,包括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建立激励创新机制,提倡学术民主,鼓励竞争;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全方位地树立创新教育的理念,培养和激发教师的创新动机,努力创造条件来激发教师的创造欲望,帮助教师学习有关创造教育的知识,掌握创新的原理并有意识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加以运用;开展教育科研,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建立激励教师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机制,形成崇尚学术的风气,从而培养出一支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
5.建设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营造创新培养氛围。大学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包容多样、尊重差异;鼓励尝试、宽容失败;注重传承、怀疑权威;坚持理性、提倡质疑。它是大学创新与培养创新人才的源头活水,是大学贡献给人类最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在这里,年轻学子们无拘无束地交流和分享创造,在碰撞、质疑和争论中锤炼了青春的智慧;学生和老师教学相长,互相促进;成熟学者和年轻才俊形成团队,年轻思维的活力无限与成熟学者的前瞻严谨相结合,保持了大学创新的方向和创新活动的时代传承。这样的文化,这样的氛围,这样的机制才是大学持续创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5]。
参考文献:
[1] 李岫,王平,陈丽英.关于旅游管理本科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旅游学刊,2007,(人力资源与教育教学特刊).
[2] 马波,李岫,李辅斌.旅游管理专业改革与建设[R].青岛大学,2006.
[3] 曹春丽.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
论文关键词:金融学专业 本科教育 实践教学
论文摘要:现代金融学专业的发展对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加强实践教学是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目前工科院校在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为了提高金融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应从思想认识、培养计划、师资队伍以及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入手,加强金融学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
在理工科院校,因其重点学科是理工科,虽说开设了金融学专业,但对金融学的发展重视不够,投入较少,实验室和实习基地无法满足学生实践的需求,因此,实践教学成为工科院校金融学教学中的薄弱环节,长期以来严重制约了应用型金融教学。培养出的学生动手能力差,创新素质不高,很难满足用人单位需求。
一、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过分强调教学计划的完整性,而忽略实践教学内容的关注
在经济全球化、金融国际化的大背景下,社会对金融人才的素质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各高校对每级学生都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包括金融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要求、理论和实践环节的教学学时和学分要求,有些高校过分追求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实践环节之间的比例关系,对实践性的学时和学分也有相应的要求。目前,金融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形式主要有做为课程组成部分的各类实验课、课程设计、社会调查、学年论文、金融模拟实习、生产认识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但这些实践环节在教学计划中都有明确规定,规定了实践环节总学分的上下限,各实践环节也有规定。加之过分强调“宽口径,厚基础”,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上英语、高等数学、思想政治类等公共基础课所占比重过大,势必要压缩专业课时,与专业课相匹配的实践环节内容的完成很难得以保证。
2.实践教学时间过短
目前,我国金融学专业教育中,理论教学仍占主体,实践教学内容相对薄弱,各教学环节相对分散,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践性环节。有些实践性环节一般安排在理论课结束之后的假期,暑假天气过热,寒假忙于过春节,一些实习单位并不是很乐意接受,实践时间大打折扣,与理、工、农、医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相比,金融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时间和效果就很难得以保障。
3.缺乏一支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指导老师队伍
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培养金融学应用型人才的关键。高质量的师资不能局限于高学历、高职称,普通高等院校师资为了应对教育部的教学评估,引进人才时更注重学历要求,目前担任专业课的任课教师90%以上具有研究生和博士生学历,高学历人才虽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但是绝大多数都是从高校到高校,从理论到理论,缺乏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高校对教师的考核以及职称的评定,更多注重的理论教学学时要求和科研水平,教师很难有时间参加社会实践,进行知识的更新,导致教师缺乏进行实践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学生的实践学习效果不佳,这样的师资队伍怎能符合当今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需要。
4.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有待加强
长期以来校内实验室建设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滞后。为此,2005年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开办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的通知》以及将实验室建设作为本科教学评估的重点考核内容,各高校才真正重视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金融学专业的校内实践基地以金融模拟实验室为主,它只是各高校经济管理实验中心其中很小的一部分。金融学专业要申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难度大,一些重点高校以打包形式获批国家级经济管理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投入较大,学校投入也有较大的积极性,而对其中的各个组成部分侧重点却不同,因此金融学专业实验教学在各高校起步较晚、发展速度缓慢、实验内容较少等问题突出。为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校外也建立起一些实践教学基地,但揭牌仪式多,实习内容少,由于金融机构的工作任务比较繁重,接受学生实习会影响到他们的自身工作,加之实习多安排在假期,学生数量多且集中,实践基地往往很难一次性接收,有些实习单位分批安排实习,但学生整个假期将被占用,实习带队教师时间也捆得过死,很难利用假期时间从事科研活动,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激励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从而造成学生和老师的实习积极性不高。
二、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我国加入WTO后,外资金融机构大量进入我国,金融业的竞争日趋激烈。金融业的竞争可以说是金融人才的竞争,金融业务的开展很大程度取决于从业人员的能力和素质,随着金融业竞争的激烈性和复杂性,对其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学本科毕业生,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大多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实践操作能力欠缺。因此,要适应金融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就必须明确实践教学在金融学本科体系中的地位,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以综合能力和素质为主线,将各个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整体安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构建一个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应包括以下4个层面:专业技能的训练、专业课程设计与实验、学年论文与毕业论文写作、专业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实践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创新精神和职业素质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
1.专业技能的训练
专业技能是从事金融学专业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包括外语口语、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数据处理、金融软件的操作、点钞、珠算、银行会计实务操作等。尤其应针对银行电脑汉字输入、点钞及伪钞鉴别、计算器的基本技能考核标准来安排,技能训练考核标准参照工商银行考核标准进行考核,学生熟练掌握后走上银行工作岗位上手更快。
2.专业课程模拟操作与实验
金融学专业课程主要包含银行、证券投资、保险三大类,这些课程实务操作性都很强,可根据各课程的性质,在学习该课程理论课后,适时开设专业课模拟实验,通过建立的校内金融模拟实验室进行。目前有一些软件开发公司已开发出一些实际操作性较强的的金融软件,如股票模拟交易系统、期货外汇模拟交易系统、商业银行综合业务模拟系统、国际结算模拟系统、信贷业务及风险管理模拟系统等软件,通过全方位的仿真模拟训练,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更快的掌握理论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理论教学不再枯燥无味,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
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写作都是对理论知识学习的运用,是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金融学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对于巩固和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学年论文可安排在大学三年级结束,字数要求比毕业论文更少,但要求论文格式规范,符合本科生学位论文的要求,为毕业论文的撰写打下坚实基础。毕业论文安排在大学四年级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可根据毕业实习搜集到资料撰写毕业论文,质量上应比学年论文要求更高,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生产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
实习是金融学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大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实习主要包括生产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可采取集中与分散、校内与校外等多种组织形式进行。生产认识实习一般可安排在大学三年级结束后,学生经过三年的金融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已经掌握了金融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通过生产认识实习,可加深学生理解所学的金融理论知识,同时也是找出差距的学习机会,学生更能明确今后努力方向,主动调整学习目标,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毕业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毕业实习安排在大学四年级最后一个学期,它是对学生大学四年所学理论知识的大检阅,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大演习。可采取顶岗实习的模式,毕业后能很快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同时,可根据毕业论文的要求,搜集资料为毕业论文撰写提供现实素材,写出的论文才能与实践紧密结合,做到有的放矢,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毕业论文大肆抄袭现象。 转贴于
三、加强金融学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
1.制定出适应新形势变化的金融人才培养计划
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金融学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具有一定金融理论知识,熟练和掌握外语及计算机等基本技能,有较强实践能力和运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WTO,按照协议,我国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开放金融业,金融机构、证券机构、基金机构以及保险机构,在华外资金融机构的数量和业务不断扩大,已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金融业越向纵深发展,对金融人才复合性的要求也越高。因此,高校应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制定出适应新形势变化的金融人才培养计划,包括实践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大纲以及实践教学指导书,学生可通过实践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2.建立一支具有理论与实践兼备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为达到教育部对师资的评估要求,我国高校引进教师时,过分强调学历、职称,无形中淡化了对实践经验的要求,这些老师虽具有高深的理论知识,但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因此,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应逐步实现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整体优化,建立一支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第一,学校应制定教师培养计划,每年安排教师有一定时间到银行、证券、保险等部门,从事相关部门的主要工作,熟悉该单位各个环节的操作流程,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也可以与相关单位加强合作,从事科研活动。第二,建立一支有政策保障,能精力充沛的投入到实验管理中来的实验队伍。要求实验室人员参加岗位技能培训,取得相应培训资格证。第三,可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国外的应用型大学在聘请教师时,常常把实践经验看作一项重要的条件,德国柏林科技大学的所有教授来自工业企业,都具有工程师资格。高等院校引进一批学历层次高、实践工作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从事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工作,也可聘请行业专家担任客座教授或实验教学顾问,优化师资结构。只有建立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业务技能的师资队伍,培养应用型金融学人才才有保障。
3.提高对实践教学的认识,调动学生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长期以来在金融学教学中实践教学只作为理论教学的一种补充,实践教学未能起到真正作用,这种教育模式很难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因此,各高校应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在岗位聘任和职称评定方面给予倾斜,以提高教师指导实践的积极性。对于实践经验缺乏的教师,应加强自身实践经验的提高,同时,还必须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实践的意识,在实践过程中应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实践操作的重要性,以及将来求职的关联度,还可以聘请本专业有一定影响力的校友现身说法,以激发学生对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只有通过有效的实践教学环节才能使学生的创新性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还可缩短学生由学校人向职业人和社会人转变的过程,有利于学生今后人生发展。
4.增加学生实践时间,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
金融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务性较强的二级学科,且具有金融行业分布的广泛性,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应具有多元性和多层次性,在学生四年的金融学理论学习的同时,应安排总计不少于1年的时间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一方面加大投入建立起校内模拟实验室,可通过购买相应的软件,实现银行、证券、保险等多方位的模拟操作,使学生在校内就可以模拟到时实务工作情景,加深学生对金融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可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还可弥补金融企业因业务资料保密性造成的校外实习效果不佳情况。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外资源,与金融机构签订长期合作协定,建立稳定的企业、学校“双向互助”的实践教学基地,金融企业能够直接参与人才培养和人才选拔,节约人才选拔成本和培训费用,也可调动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对金融企业的了解,从而实现学校、企业与学生的共赢。
参考文献
[1]王家华,汪祖杰. 金融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的思考 南京省计学院学报 2007(2)
[2]王东升. 金融业发展与实用型金融人才培养 浙江金融 2008(10)
[3]徐扬、戴序. 构建金融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 现代商业 20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