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6 16:03:0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互动式教学法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研究对象
某学院2012级医学影像系本科学生120人,其中实验班52人,对照班68人。同一任课教师使用同一教材,授课学时相同。
(二)研究方法
1.对照班的教学方法。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制定教学目标,依照教学内容进行重点、难点的划定,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学生很少参加到教学活动中,即教师讲、学生听,传统的知识灌输方式。2.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的基本步骤实验班采用互动式教学法的形式进行授课,任课教师曾接受过教学法培训,教学经验较为丰富。3.师生的课前准备阶段。教师方面,为了更好的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必须从教材入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过程和课程教学计划。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中,教师应做到换位思考,从学生角度考虑才能设计出激发学习兴趣的教学过程和课堂教学计划。学生方面,要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积极的预习,学生积极预习课程知识是师生有效互动的前提条件。只有当学生对老师即将在课堂上进行讲授的知识有所了解的情况下,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和互动积极性才会更高。4.师生的课堂互动。课前,教师在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后,于上课前2小时或者每次课结束时布置下节课预习的范围和重点,提出进行互动式教学的方法和具体要求,引导学生提前进入情况。课堂内,教师通过一系列精心准备的讲解和设问,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思考,开展互动式教学。学生在课堂上要积极主动参加互动,认真探求,大胆质疑,敢于提出问题。5.小组讨论阶段。小组讨论是在小组长的安排下由各组员陈述、讨论、聆听并做好相关的记录。在基于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小组间交流,教师将作为指导者关注小组讨论的话题,并进行一定的知识传达与反馈。小组讨论结束后,由小组代表将小组讨论的结果陈述发言,针对特殊的问题进行信息差的交流与探讨,表达不同的看法与观点。教师必要时参加话题讨论,帮助学生解决不解之处。学生在发现、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其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锻炼逻辑思维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学习的效果。6.归纳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对学生形成的某种共识思想进行概况。教师的总结往往引而不发,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留给学生进一步的思考余地。7.师生的课后反思阶段。教师需要将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记录与总结,找出本次课教学方式上的不足,下次课中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学生在课后对课堂学习的内容进一步归纳、分析,是对课堂学习内容的一个复习过程。
(三)评价方法
1.考核评价。18周后采用集中闭卷的方式对两班进行考核,包含听力(20分)、口语(20分)、笔试(60分)三个部分。听力测试为两篇短文,学生根据听到的结果进行单项选择与填空。口语部分由老师设定一定的场景,学生通过抽签与老师对话,老师根据学生的发音、词汇量进行打分。笔试部分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翻译、写作。2.问卷调查。在参照相关文献自编学习效果评价量表,采用5点计分制对25道选择题进行统计,供选项有“完全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一般”、“比较符合”、“完全符合”,量表涉及到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活跃课堂氛围、提升综合能力、有利于知识掌握5个维度。本量表的克龙巴赫系数为0.879,具有较高的信度。3.统计分析。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forWindows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差异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1表示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二、研究结果
(一)两班学生期末成绩比较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各项成绩进行比较,结果得知,实验班学生在听力、口语、笔试、总分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班,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见表1。这一差异性表明互动式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教学法,学习者的课堂参与度使得学习者在听、说、读、写等各个方面都有了更明显的提高。
(二)两班学生对教学方法效果教学效果评价分析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班学生的评价进行比较,结果得知,实验班在能激发学习动机、能提高综合能力方面均对照班,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能提高学习效率、能活跃课堂氛围、有利于知识掌握的方面均高于对照班,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见表2。学习者的课堂参与度的提高实现了课堂从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向以学习者的“学”为中心的根本性转变,学习者更具有主动性,学习的兴趣更浓厚,学习的状态更投入,更重要的是课堂将教师的语言输入转化成了学习者有效的语言输出,最终导致了学习效果的改善。
三、讨论
(一)两班学生期末成绩比较
大学英语是高校学生公共必修课程,其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英语的应用技能,大学英语知识点枯燥、繁琐,难以掌握,致使许多学生应用英语的技能水平不佳。因此,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好坏,对今后学生能否熟练应用英语技能有直接的影响。长期以来,英语教学主要采用以教师为主的系统讲授体系,方法单一,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死记硬背,导致学生知识掌握不牢固,课程上或许能记得,课下很快就忘记。另外,由于学生很少参与课程教学过程,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在课程上得到锻炼的机会较少,造成许多学生高分低能,不利于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塑造[3]。互动式教学法强调师生平等,双向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组内讨论、组间讨论,动手操作,最后得出结论,这样加深学生的记忆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在听力、口语、笔试、总分中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班,且差异具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说明互动式教学法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方面要优于传统教学方法。
(二)两班学生对教学方法效果教学效果评价分析
本研究中,学生在能激发学习动机、能提高综合能力方面均对照班,能提高学习效率、能活跃课堂氛围、有利于知识掌握的方面均高于对照班,差异具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这一结果说明学生更倾向与互动式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互动式教学法存在几个方面的优势:1.在课堂氛围方面,互动式教学法强调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共同探究,课程氛围活跃,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主动接受、吸取知识。2.在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方面,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查找资料、讨论等方法主动学生,同时也拓展与开拓了思维。3.在教师方面,互动式教学法要求教师有广阔的知识面,有强烈的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解决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也促使教师努力提高课堂掌控能力和教学水平。
(三)使用互动式教学法应该注意的问题
互动式教学方法是一种民主、自由、平等、开放式的教学法。“互动”主要是指教师和学员的能动性加强,这种能动性主要是指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当然也意味着教师教学方法和能力的改善。首先要重视教师在互动式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发现、整理、调动”三个方面。“发现”是指教师应了解学生的需要,从需要中发现学生的兴趣点,以学生兴趣出发,设计出课堂教学流程。“整理”是指教师应该以教学大纲为指导,注重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并对可以拓展、延伸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学习,从而引导学生进行互动式交流[4]。“调动”是指教师的教学能力,如何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营造出一种活泼、良好的教学氛围。其次要重视学生在互动式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把教师放到主要的位置,学生是被动的接受学习,无法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动性和创造力[5]。互动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练就创造力,在创造中发展学习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正确把握教学过程中的“度”。教师要能够对课堂具有绝对的控制力,做到使课程氛围活跃而不凌乱,开放而有规律。同时也要把握教学“教学内容”这一主线,当学生偏离这条主线时,教师要有能力予以及时纠正。最后教师要在实践过程中应多总结、完善。互动式教学法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许多同学在对自己所以谈论的内容了解深刻,但对别人谈论的内容不太清楚,另外,学生自行的讨论也浪费了一定的时间。因此,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应及时总结、完善教学过程所出现的问题,使互动式教学法更好的应用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
四、结语
1 医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建议
首先,我国虽然大多数医学院校开展了医学英语教学活动,但从事医学英语教学的专业教师严重短缺,往往是由缺乏医学知识的公共英语教师进行授课,教学效果较差。其次,作为医学知识及英语知识的结合体,医学英语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各医学院校将主要的师资力量都投入到了大学英语四、六级的教学中而无暇顾及医学英语教学,医学英语往往被设为选修课,且安排的课时量非常少[3]。另外,当今的医学英语教学主要沿袭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学生在教学关系中的主体性被忽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忽略和抑制[4],加上医学英语专业词汇多并且文章内容枯燥,学习效果较差。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质量提升,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医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医学英语的教学质量[5]。根据目前专业医学英语教师严重短缺的实际情况,加大培养和引进医学英语专业教师的力度。(2)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在医学英语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达到改善教学效果的目的。(3)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引入医学英语教学。改变医学英语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引入医学英语教学,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
2 将互动式教学法引入医学英语教学
所谓互动式教学,就是通过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互动的教学局面,进而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法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与合作,不再局限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样的关系,而是将其延伸成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将互动由先前的单一的线性关系拓展成为多面的全方位的立体关系[6],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互为主、客体,双方进行交互式的探讨与交流,彼此交替,双向输入,共同学习。医学英语互动式教学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立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课堂环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实践,培养学生在英语背景下运用医学知识的能力。
齐齐哈尔医学院于2010年开始在临床专业实验班开展医学英语教学,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学生在英语背景下综合运用医学知识能力的提高,笔者将互动式教学法引入齐齐哈尔医学院的医学英语教学。互动式教学法主要的课堂教学形式有:(1)基于提问形式的师生互动。经常通过师生间的提问互动,可以使学生形成运用英语思维方式思考和组织语言表达医学知识的能力,同时锻炼学生英语的听、说能力,为学生日后工作中运用英语阐述医学知识打下基础。(2)基于小组形式的生生互动。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根据教师事先设定的问题或病例,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利用图书馆以及网络多媒体等资源搜集资料并进行组内讨论和总结,课上通过各小组间的讨论和评价,达到解决问题并掌握知识的目的。临床工作往往需要团队合作来完成,通过这种互动能够培养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精神和个人的团队领导能力,为今后从事临床工作奠定基础。(3)其他形式的互动。例如课前小报告、角色扮演等。
齐齐哈尔医学院医学英语互动式教学法的具体实施如下:(1)课前准备。每次新课开始前,教师综合考虑该章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制作和完善互动式多媒体课件,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设计问题和情景病例并提前告知学生。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问题或病例进行预习,查阅资料,了解相关背景知识并进行讨论。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创新的精神,所设置的问题和病例一定要紧扣教材内容,难易一定要适中,同时兼顾趣味性和探索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2)课外小组讨论与总结。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小组,每组10人左右并指派一名小组长。小组成员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围绕着教师所设置的问题进行预习,查阅资料并进行组内讨论和总结。小组成员达成初步共识后,将本组的总结以PPT的形式记录下来,存在的分歧和疑问可留待课堂上与其他小组共同讨论解决或由教师解答。(3)课堂实施与总结。课堂上每组小组长结合本组的PPT,表明本组的讨论结果,其他各组做出补充、质疑和评价,再由各组提出本组的疑难问题,组与组之间进行讨论、解答,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章节内容的深刻理解。整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调控,让学生始终围绕着文章内容进行讨论,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教师在讨论结束后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概括,对各组学生进行评价,指出每组的优、缺点,提出改进意见。最后,教师一定要对本章节的重、难点内容和各组存在的难以解决的分歧进行详细地讲解,以便学生能够充分地理解和掌握本章节的知识点。在互动式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角色从“教”学生,转变为“导”学生,通过教师的设计、组织和控制,搭建一个多方互动的教学平台,引导学生建立适当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辅导学生学会利用各种媒介获取信息知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互动式教学法实施后,问卷调查显示79.2%的同学很愿意参与到医学英语互动式教学活动中,73.6%的同学认为自己对医学英语的学习兴趣有所提高,67.9%的同学认为自己的医学学习效率有所提高。说明互动式教学法能够显著提高医学英语的教学质量。但同时,也有一部分同学表示对医学英语没有兴趣,他们对医学英语学习感觉压力较大,这可能是由于第一次参加互动式教学,需要自己独立去查阅资料,独立解决问题,的确有一定的难度。 另外,由于从小学到大学一直都是接受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部分学生对于互动式教学法不是很适应,没有了老师的命令反而不知道该做什么,教师要耐心引导,使学生逐步建立起信心,学会自主学习,尽快适应互动式教学法。同时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不要拘泥于一种教学方法,要多种教学方法联合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取长补短,推动医学英语教学质量的不断进步。
3 互动式教学法应用于医学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通过互动式教学,学生在互动学习中不但提高了英语表达能力,而且强化了自身的医学知识,通过运用英语分析和解决医学知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在英语背景下灵活运用医学知识的能力;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老师满堂课都在填鸭式地给学生灌输大量的知识点,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也无暇解答,学生只能死记硬背这些知识点而不能完全消化理解,这极大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利于分析、解决问题﹑创新思维等综合素质的培养[7]。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提问,敢于发言,通过不断的互动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予学生充分的想象和创造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在互动式教学中,学生围绕老师所布置的内容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而且要对其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在小组成员间进行讨论和交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主人,有利于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4 结语
在医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互动式教学法,能有效地促进医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学生在英语背景下灵活运用医学知识的能力,实现了互动式教学法在医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丰富了国内关于医学院教学的理论研究,为一线医学英语教师教学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 刘莉,孙宏,曲景秀. 医学英语立体化教学模式实践探索[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1):60-62.
[2] 吴让科. 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J].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2):118,128.
[3] 刘彤,陶英,李培璟,等. 医学英语教学方法的探讨[J]. 中国病案,2012, 13(4):78-79.
[4] 赵雪丽. 交互式医学英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中国教育,2012, 31(1):48-49.
[5] 张乾. 论医学英语教学现状及改革思路[J]. 甘肃科技,2010,26(23):181-182.
【关键词】专业英语;互动式;教学方法
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以及综合国力的增强,每年国内的国际科技交流会议日趋增多,且与国际专业技术人才交流越来越频繁,对于高校专业英语的教学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专业人才的英语听说能力。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1 当前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专业英语教学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学生对专业英语教学普遍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二是缺乏相应的语音制品辅导材料;三是授课方式以教师为主体,且教学方式比较单一,长期以来,高年级专业英语的教学基本上采用的是收集专业文献阅读材料,结合教师的讲解和翻译进行的“填鸭式”、“满堂灌”传统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很难让学生在专业英语的情境里学习,为此笔者在互动式教学方面做了些探讨研究。
2 互动式教学的必要性
2.1 专业英语课程特点的需要
众所周知,英语是一门语言工具,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必须要让学生参与到课程的教学中来。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被定位在了 “主体” 的位置上,学生难有机会参加课堂活动和发表自己的见解,师生之间缺少互动交流,使得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而互动式教学模式却能很好的适应这一特点,在具体授课时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参与进教学过程中,启发他们思考,交流,形成自己创新性的见解。
2.2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的需要
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对提高学习效果的促进作用一直被广大教师所肯定,所以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都在如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做出很多努力和尝试。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过去在专业英语教学中一般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上仅仅靠老师讲,学生没有听课的动力,这种完全没有思考的被动学习效果极差。而互动式教学模式能很好的满足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的需要,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师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中心,他们不再被动学习,而是主动的去思考、交流,这样的学习效果大大提升,教学交流内容顺利地转化为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1]。
2.3 满足调动学生的创造性的需要
传统的教学往往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被逐渐磨灭,这种没有创造力的人才根本无法促进社会的进步。而互动式教学模式可以满足调动学生的创造性的需要,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观点和意见,而且笔者实践发现,学生为了争取更好的发表自己的观点,他们往往在课后更积极的准备资料,更主动的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学生不再是课堂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真正的主角[2]。
3 互动式教学方法的探索
3.1 专业英语教学内容的选择
传统的教材以纸质阅读材料呈现给读者,学生仅仅获得阅读能力的提高,而对于学生的听、说、写能力没有得到锻炼。因此在选择教材内容时,应选择立体化英语教材内容,一方面能突出本专业英语的重要知识点,另一方面要有与之配套的音像资料,由此可以训练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在播放完一段专业视频后,设置几个情境问题,并要求同学们用英语回答,同时跟踪学生的讨论观点,实施展开讨论。在课堂介绍后,要求根据专业英语视频内容,写出观后感,这样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3.2 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展开互动式教学
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的一种新型英语教学课件,并充分发挥计算机可单独反复地进行语言训练,尤其是听说训练的特点,结合教师课堂讲授和辅导,使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特点、水平、时间,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借助计算机的帮助,较快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达到最佳学习效果[3]。
同时,通过构建专业英语精品课程网站,让学生通过网络技术,了解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方法,通过在线交流,解答同学们的问题,同时接受同学们的作业和反馈。通过在线测试,了解同学们的学习情况。网络课程学习并不独立于课堂教学之外,而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信息时代的教学改革使课堂内外形成一个“大课堂”概念,学生一直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学习的指导者和导航者[4]。
3.3 实施课堂形式的多样化,营造学生良好的学习氛围
采用课堂讨论、辩论、学生尝试教学、研讨和论文报告会等课堂形式,将提问、对话、交流等教学手段相结合,教师带头多讲英语,鼓励学生多开口讲英语。通过对教学全过程进行必要的设计策划,设定教学要点及交流的主要问题,设置、创造或模拟一些场景意境,设计一些课堂游戏,并结合学生的特长、爱好、生活实际进行讲解。通过形象化、多样化的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有目的的使用语言。
4 结语
总起来说,互动式教学法得到了学生和老师的首肯,通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互动式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互动式教学不仅能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而且能更有效地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教学相长,在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的同时,逐渐培养和锻炼他们将来适应社会工作的能力,互动式教学更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琳,陈妮,张点.互动式教学法在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2]彭雪梅.大学英语课堂师生互动模式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4).
关键词:互动教学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笔者尝试在《人才测评理论与方法》课堂教学中,本着以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为课程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的原则,构建一种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地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为主的互动教学模式互动教学模式,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1《人才测评理论与方法》互动式教学模式设计
1.1教学内容设计
首先,人才测评理论:包括国内外测评理论的发展的沿革及前沿。其次,人才测评技术:例如面试,履历分析,心理测验等技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这些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实施要点。最后,人才测评技术在具体工作情境中的应用:人才测评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企事业单位招聘中,例如公务员招聘,故让学生通过模拟具体招聘环境中测评方案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练习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能力。
1.2教学方法设计
本课程以7个课程专题为载体,采取启迪性讲授法---自学法---总结性讲授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的统一学习的形式,将学生分配为6人左右的若干小组,每4个课时完成一个专题学习,每个专题学生完成有指定要完成的任务。这就相当于把一个课堂分割成了多个多个课堂,每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所在,选择学习的切入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体现教师精讲、学生多练的原则,教师只需讲清基本原理,精心设计教学模块,真正体现学生在"做中学"的过程。
1.3教学组织形式设计
步骤一:教师提出专题,并分配学习任务,说明完成专题学习的具体要求(20分钟)
步骤二:全体学生需要进入开放实验室或者图书馆阅览室等进行自主学习,完成指定学习任务要求内容。(50分钟)
步骤三:教师师对小组进学习进行课堂及课外指导。(课堂指导20分钟,其余时间为课外指导)
步骤四:每个专题抽取某些小组以PPT演示及演讲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学习成果汇报。(40分钟)
步骤五:当堂测试。(25分钟)
步骤六:教师总结(25分钟)
在这种安排下,学生的学习时间安排虽然相对传统课程灵活了,但是学习任务紧了,按照目前的教学设计4个课时学生无法完成制定任务,故还要利用大量的课余时间进行自学和小组讨论。
1.4教学考核设计
本课程成绩的评定基本模式:平时成绩(50%)+期末卷面考试成绩(20%)+论文(30%)。其中:平时成绩=课堂测试+PPT演示及演讲,期末卷面考试是根据平时测试题为题库,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抽题形成期末试卷。尝试将期末考试题目根据大纲抽取至平时小测验题目,这样在题目覆盖面上更为全面,且真正起到期末回顾的效果;同时,将期末卷面成绩占总成绩比例从原来的70%减少到20%,而将平时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比例从30%提高到50%,这样让学生真正的把学习重心放在学习过程上,而非最后的分数而已,也让真正认真学习的学生能脱颖而出。
2《人才测评理论与方法》互动式教学模式实施阶段性成果
该模式实施以来,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实现"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度。本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要实现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教学活动的中心,突出学生为主体,并促进转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从知识讲授者向学习任务的设计者、由课堂教学表演者向为学习活动的导演的转变。另外,学生在课堂教学多个环节的参与和互动,充分地将图书馆、网络等学习资源融入学习过程中,把课堂变为一个知识采集、知识积累、知识分享的开放性学习平台,体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本次课改实施中,学生进入机房及图书馆自主学习学时达14课时,占总学时(32学时)43%,每次课到勤率在没有考勤点名的情况下,均达到85%以上。
第二,课程任务模块化,探索任务为导向的"目标教学法", 实现通过一门课程培养学生多样化的综合能力。本次教学中每个专题学习主题布置后,学生需完成资料查阅与整理、学习小论文撰写、PPT制作、课堂演讲等多个分项任务,其任务目标在于充分锻炼学生自主科研、快速学习、问题分析、书面及口头表达、团队合作等多项能力,充分实现三本院校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功底的应用型人才的定位要求。
第三,注重过程测试,突出项目测试,尝试全方位全过程的"360度课程考核"办法,使得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更为全面和客观。专业必修考试课的期末考核一般采取教师出题闭卷考试的方式,在考试内容和形式上趋向于定向化,无法检验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实践能力,因此,尝试通过对考试命题形式、考试内容及考试方法上进行改革,实行对学习全过程的考核与监督,实现考试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的统一。本次课程考核为7次分阶段考试(10%)+演讲测试(40%)+小论文(30%)+期末闭卷测试(20%)。其中,7次分阶段考试主要测试学生对人才测评基本理论和原理掌握,论文旨在考查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深度,演讲测试主要考查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期末考试则主要起到知识回顾的作用。多环节测试使得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更为全面和客观。
3结束语
目前很多三本学院开设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目标定位及课程体系高度相似,使独立学院毕业生在与其他人力资源管理学生形成"同质"竞争中处于不利或劣势境地。因此,本研究尝试以一门专业课程为切入点,根据独立学院掌握一定理论基础的应用型人才这一培养要求,对传统以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诸多弊端进行改革,基于互动式教学要求构建《人才测评理论与方法》课程教学模式,试图解决原来的教学内容设置与实际职业要求脱节、教学方法单一,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不一致,课程考核难以检验学习效果等问题,形成课程特色,期望在积累一定经验后,能将这种教学模式推广至专业其他课程,以课程改革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我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特色的构建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论文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模式;综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自2007年开设以来,各高校对其教学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提出了许多教学模式。目前世界和中国都发生着巨大变化,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一变化,对这些教学模式进行总结,探索未来努力的方向,显得非常必要。
一、各种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教学组专题教学模式
北京大学采取的是这种教学模式,首先将《纲要》的教学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设置成教学专题。每个教师承担自己最熟悉的3至5个专题。除了课堂专题讲授,还开展了其他的教学环节,丰富教学内容,活跃教学方式。学生成绩主要由平时考勤、期中论文和期末开卷考试构成。这种模式教学风格多样,增强了课堂的吸引力,同时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达到教学、科研的统一。
(二)“MSD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以现代化为课程主线,采用基础课专题化的方式,发挥“纲要”多样化教学的群集优势这是以现代化为主线构建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模式,表明了教师的学术倾向,即认同“现代化范式”。
(三)专题式讲授、学生参与式教学、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专题式讲授是把内容分成若干专题由教师讲授;参与式教学是采取多种教学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案例教学,就是通过对典型事例加以分析、讲解、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去指导实践。实践教学就是借助参观探访各种红色革命资源引导学生由抽象走向感性。
(四)互动式教学模式
互动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多种活动,系统地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助,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以达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模式。纲要课互动式教学模式以教师的“先动”为基础,以学生的“主动”为关键,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为重要环节。互动式教学对于改变大学“纲要”课堂单一、沉默的状态,提高教学效果有重要的作用。
(五)研究型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要想法设法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通过以研讨的方式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史实和理论,学会用史学观去理解、分析历史和现实问题,并形成对中国近现代史的正确认识。包括以专题讲授构建研究型教学内容、实施教学相长、双向交流的研究型教学方法、改革传统考核方式。
(六)“整合式”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将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整合为完整的教学过程,将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整合为完整的教学过程,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整合为完整的教学过程。
(七)八环立体教学模式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以历史教育的形式承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功能,由讲、听、看、读、做、谈、走、写八个环节相结合,形成立体教学模式,该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了纲要课育人的效果,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八)“1+1+5”教学模式
这一模式包括:走出一个误区——对这门课的特殊性质和功能的认识误区,体现一个原则——“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原则,创新五种教学方法,采用体验式教学法、史论结合教学法、历史人物教学法、影视教学法、情理交融教学法相结合。
(九)立体化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是在《纲要》的教学中建立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自主性学习、实践性学习、创新性学习“三位一体”的立体教学模式。自主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托图书馆和网络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深化学习的过程;实践性学习是指以“历史剧”为基础,以红色资源为依托,结合校内校外的资源延伸学习的过程;创新性学习是师生之间和学生相互问交流探讨,探索新问题,形成新观点。
(十)“剧情式”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是将戏剧情节运用于教学中,使教学活动产生戏剧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模式。即通过结合本土历史文化教学,穿插名人名言、家世、典故,插播电教短片,讲解时事,开展课堂讨论等教学兴奋点,形成“剧情”,使学生感受到听课的乐趣,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在快乐中获得了思想升华。“剧情式”教学模式要求专题教学,每个专题一次课,如同戏剧上、下集,其内容逻辑完整、前后连贯。
(十一)开放式教学模式
开放式教学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把课堂开放给学生,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把课外开放给学生,使学生的疑惑及时得到解答;把考试开放给学生,使学生不再为分数而死记硬背。
(十二)“设问一探求一反思一创新”四位一体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究,在教师的“导”与学生的“探”的有机结合中,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对历史有所感悟、思想有所升华,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终极目标的教学活动形式。
(十三)体验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要求教师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科的特点,从课程教学的整体目标出发,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使学生全方位的触摸历史,接受精神文化的熏陶,实现知识与认识的内化。包括以情动情的课堂教学体验模式、在历史中体验历史的实践教学体验模式和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强教学效果。
(十四)“因材施教”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学生群体特点,采取多种形式,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共同探讨、研究、回答并解决时代、社会、人生中不断碰到的难点、热点问题。课堂教学实行个性化教学,课外注重加强实践环节,实行课内课外两个课堂相结合。
二、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模式探索的思考
(一)关于专题式教学模式
根据调查,现在多数高校采用专题式教学模式。
专题式教学模式又有两种形式:一是专家专题型,即每个教师主讲最擅长的几部分,几个老师轮流授课;二是内容专题型,即把内容转化为若干专题,有一位老师通讲。这种模式有利有弊。优点在于这种教学模式解决了课时少与教材内容多的矛盾,突破了教材原有的章节结构,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教师可以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突出了教学重点,主题明确,注重宏观把握和多维度分析,可以及时追踪学术前沿,培养学生多维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是课程的前后联系疏离,有脱节的危险。二是高估了大学生历史知识水平,不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弱化了教书育人的作用。高校实施专题教学模式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减轻教师教学负担,以便让教师有更多时间搞科研,但这样做付出的代价却是,本来就少得可怜的师生交流机会更加减少。三是专题设置不当,有的学校设置了23个专题,不知道在32个学时内如何完成这么多的专题任务。
(二)关于评价体系
不少学校配合教学模式,对于评价方式和手段上也做了不少探索。一般实行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平时成绩主要由学生出勤、平时作业和课堂讨论等组成,权重不高,期末考试权重大,采用开卷方式,注重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模式重点还是在期末考试,还是容易造成学生背教材的局面,不利于达到教学目的。应该加大过程考核的权重和增加考核方式,弱化期末考试的重要性。
(三)实践教学不足
一、内容改革应轻理论体系重实际应用。
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有限的学时数不可能使其过多探讨经济法理论并取得较深的造诣。经济法教材通常以经济法的产生、发展及其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开篇,涉及诸多艰深的法学原理和理论争鸣等纯法理的研究,学习难度大而实际意义有限,对学生的学习热情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轻理论体系应该是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1.经济法课程基础理论部分应注重实用性。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一般不具备基本法理常识,将来主要从事经济和管理方面的实务工作。他们学习经济法,只需要了解和掌握经济法的概念、调整对象、法律体系等与后续学习内容相关的简要知识点就可以。按照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逻辑,为学生构建一个结构清晰的经济法理论体系。然后按照这一体系,再就具体的部门法深入学习,学生的思路就会非常清晰,并且对经济立法的现实意义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2.教学内容应与专业其他课程相配合。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内容应根据专业教学计划需求和其他课程内容适当增减,形成相互呼应的统一体。如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专业课中已经包含的内容,那么经济法课程中就可以删减这部分内容;金融保险专业要专门学习金融法规,其证券法、保险法以及会计法的内容在经济法中也都可以删减,从而减少教学内容的重复。而市场营销专业就要以合同法、专利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内容为重。实现教学内容的配合并不困难。虽然无法满足每个专业的教材要求,但是只要依据经济法理论体系建立固定课程内容模块,然后适当变化课程内容模块就可以了。在学习中,可以根据不同专业需求适当增减教学内容,做到因人施教,而不是因教材施教,一本教材到处讲。
二、经济法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
通过教学内容调整的教学实践,发现毕业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赞许。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感到经济法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法律课程,如果单靠以教师讲授、引导为主的教学方法,也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无从实现,那么无论有多么科学的教学大纲、适合的教材、先进的教育技术,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仍会受到限制。
笔者认为参与式教学法是解决该问题的好方法。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法,几年来笔者一直在经济法课程教学中应用参与式教学法之一的“3+3互动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可变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讨,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3+3互动式”教学法:学生和老师在课堂上分别做好三件事。其中,学生做好“发言-点评-讨论”,老师做好“要点讲授-纠错-答疑”,老师提前将课堂要探讨的题目、内容及要求交给学生,学生分为发言组、点评组和讨论组,分别进行准备。上课后发言组先做主题发言,然后点评组点评发言,老师就发言与点评进行总结评定,纠正错误,解答疑难问题,并引导讨论组进行讨论。这种互动式教学方法,由于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参与发言、点评、讨论,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这种方法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对参与式教学活动节奏的控制、各方观点争论的协调以及总结评定的归纳。尤其是总结评定,要有针对性,要在理论与实践上的高度概括性。因此,该方法对教师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对教学的控制能力以及教学现场的随机应变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
为了更好地实践互动式教学理念,一个具体的做法就是教学过程中的案例教学。就是恰当运用案例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是水融的关系,没有案例的经济法课程是很难引起学生共鸣的。但案例太多,则会扰乱课程的讲解。因此,案例的运用应该恰当。
第一,教师要明确,案例虽然是经济法课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案例教学始终是理论教学的辅助,不能喧宾夺主。案例法教学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其积极思考,领会法律原理,学会解读法律条文,并加以灵活运用,是为进一步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服务的。过多列举案例必然会影响教学的进程和教学的最终目的,影响整个教学计划。
第二,案例选择要与教学内容相一致。使用案例是为了帮助学生领会、消化、吸收所学的知识,因此所采用的案例必须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紧密结合所讲授的理论知识,使两者互相印证,这样才能达到使用案例的目的。如果案例与知识点没有必然的联系,或者牵强附会,那么案例的使用不仅毫无意义,而且会弄巧成拙,使学生产生不必要的疑问,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故而在选择案例时,必须与教材的理论体系和逻辑顺序相呼应,与法律规范的内涵及构成要件相一致。不能脱离课程的基本内容选编案例,避免选用的案例和教材内容“两张皮”的现象。第三,案例选择要难易适度,贴近生活。案例是对知识点的解读,应该简单明了。无论是让学生讨论的案例,还是引导学生剖析的案例,即使有案例解析答案,学生也有一个阅读理解的过程,如果案例中涉及的人和事过于复杂,就会使学生无从下手,产生畏难情绪或依赖思想,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案例不怕简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能够充分解释和说明所要讲授的法律知识,并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进而能够运用法律知识,就达到了预期目的。案例最好选择发生在大学校园、大学生身边,与大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并在心理上产生共鸣,使他们有一种现实感、求知欲,从而自觉地想了解案例的具体情况,弄懂相关的法理依据,明白最后的处理结果。第四,案例教学方法要得当,时间安排要合理。教学实践中,有关案例的教学方法有多种,如教师直接讲解、教师启发式讲解、学生先讨论教师再归纳点评、学生分组研讨再辩论等,都能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整合、创新和运用的能力。但是,案例教学方法的运用并不能独立于教学计划之外,因此,案例教学方法的选择一定要符合教学实际。某一知识点的案例,应该以教师直接讲解或教师启发式讲解为主;全章结束后的综合案例,应以学生先讨论教师再归纳点评为好;特别复杂的案情,适用于学生分组研讨课堂上辩论的教学方式,但不宜多占课堂时间。至于由学生组成“律师”小组,根据教学内容查找案例并制作演示文件,从解说案情、对案情进行分析到对案情做出定案结论,在后续课程中对自己的案例进行分析讲解的教学方式,应该更适合于课后作业。
良好的方法是正确解决问题的保证,是确保少走弯路的捷径。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唯有特别注重方法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读多做固然重要,但是尤其重要的是怎样去读、怎样去写。对于这个‘怎样’,如果没能切实地去解答,就不能很好地算注重了方式方法。”在给学生日常授课和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明白他们要去读的是什么,要有明确的方向感和指向性,目标要明确,还要明白怎么去读,怎么去理解。对于不同题材的文章,它们有不同的体裁,有不同的语言风格,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有不同的行文脉络。不同的作者在写相同体裁的文章时也会因为个人文学修养、意趣爱好、侧重习惯等的不一样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写作习惯和突出的语言文字风格等。
在给学生授课和指导时,要引导学生精细阅读,逐渐去发现这些差异和不同,以有针对性的进行不同分类,以提高其学习能力。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记叙文时,首先要引领学生整体把握文章主旨,重点去品味叙述部分和议论抒情叙述部分。一般来说,初中学段学生所接触到的议论文,其论点往往出现在句首或句尾。但偶尔也有出现在句中的,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对待,不能因为一般性特征而湮没了特殊性存在,亦不能一概而论。学习说明文时要仔细分析其课文内容,明确课文的说明对象,找出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并根据关键字词句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要引导学生根据不同体裁文章不同的知识点去进行有针对性的归纳练习,在练习过程中不断总结新的知识点,以循序渐进式地提高现代文学习和阅读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独立分析能力是关键。
二、鼓励学生适度扩大阅读视野,涉猎课外美文,加大阅读量,进行阅读量的积累和阅读分析
能力的有效训练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应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课外读物,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260万字”。语文这一门课程的特点是其阅读量积累量是没有限度的,是没有上限的。从古自今,没有哪一个大文学家敢说自己读尽了天下书,识尽了天下字。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关键,也是积淀学生文学素养的关键。阅读是积累,是吸收,是消化,是把阅读材料内化为自己阅读能力的关键步骤和必须方法。我们应该鼓励新生代学生放宽视野,不要做井底蛙、蜀地犬,在学好教材里面的课文之外,还要广泛涉猎那些内容健康、思想性强、积极健康、阳光向上的读物和文章。在选取阅读材料时,要注意选择那些符合初中学生年龄阶段、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的读物,尤其要注意思想情趣方面的精细选择,要挑选出那些能激发学生正义感和有助于培养学生真善美特性的文章。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长期的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老子在《道德经》里面也说:“九层高台,起于垒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量的长期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课外阅读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也起了强化和促进作用。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符合法度,显然跟吸收密切相关。”无论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还是针对语文考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都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当今时代赋予当今语文教师语文教学工作的重任。
三、问题式教学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1.具体措施实施问题式教学法的首要任务是精心设疑,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只有发现问题,才能着手去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初中课本所选篇目都是著名作家作者的优秀作品,在词语的使用、句子的把握上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此为学习的典范,带着问题学习课文,在知识积累之余深化文意认知。比如,朱自清的《春》《背影》、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冯骥才的《珍珠鸟》、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等佳文中,词句运用写作技巧无一不蕴藏着作者无限寓意、深情,教师可在学生掌握字词、句子的基础上,设置与课文写作背景、引申含义、留白手法等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逐一思考、解答,进行知识的拓展训练。其次是逐步引导,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即教师在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时应作出具体的思路解析,对学生的优缺点要有所掌握,要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加以引导,详细说明该从哪些方面、哪些角度考虑,如何考虑以及注意事项等。再者是增进交流,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分析,确定教学中应着力解决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去分析、探究,进而自己去解决问题。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等方法使自己发现的问题得到解决,还要对老师、同学提出的问题展开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2.注意事项据笔者教学经验,建议采用上述以问题为基础的互动式教学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提前计划,即在计划实施问题式教学法的基础上,先行制定本季度或年度的工作规划,并将该教学方法融入到整体教学计划之中,从而妥善分配课时。二是设计新教案,即教师先要全面加强对此教学方法的学习,积极借鉴以往教学案例,并对此展开纵深层的研究、分析,学习相关教学技巧与经验,在已有的教案基础上创新。三是充分教课准备,即在课堂开始前,教师应大致介绍本堂课采用的教学法的概念、作用和意义,使学生能够对问题式教学法有所了解。四是充分备课,即根据课标要求选择应实施互动教学的章节,结合知识内容设计相应的问题,并于课后调查此种教学方法的实施效果。五是将课堂提问设置为开放性。语文学科并不像数学、物理,有固定的解题思路和既定的答案,所以,将语文问答设作开放性的答题方式,能让学生自由发挥,使想象力和联想力得以充分锻炼。以笔者教学经验总结,在解答开放性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常会有更多尝试性的思考,能紧扣文章主旨,进一步深化对文本内涵的认知。
3.效果分析采取问题式教学法,结果显示,学生“睡觉不听课、听讲但不互动、听讲且参与互动、积极提问与考试成绩”等课堂指标调查结果均优于传统教学法授课的学生,同时,对于语文能力的培养与学习兴趣的调动有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由此,说明了问题式教学法对学生课堂表现、提升学习成绩等改善作用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