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6 16:03:0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医师协会工作计划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2017年整形外科护士上半年工作总结以及下半年工作计划【1】 在护士工作中,每一位护士都肩负着重大任务和责任!天使不好当,这或许是所有护士工作者的心声!护士工作又苦又累,只有投入其中才能对护士工作有深深体会!
岁末将至,总结一年来,在科主任领导和全体医护人员的努力下,自己取得了一些进步,也存在许多不足,总结过去,放眼未来,争取来年更大的发展。
一,医德医风方面:
严格按照医师的道德规范要求自己,遵守医疗流程,维护患者尊严和隐私,不收受患者的红包。工作精益求精。全年根据科室的工作规律,以医院和顾客利益为重,经常加班工作。全年无一例医疗事故和差错。
1, 退还顾客感谢老玉手镯一个。(证明人:党办;护士长)
2, 医院组织到梁平县医院支农一次,获得好评。完成当地激光一例,手术顾客二例。
二,为医院获得荣誉:
1, 参加20XX年度重庆医科大学校际运动会,代表重医附属口腔医院获得教职员工组1500米跑第五名;跳远第三名的成绩。
2, 参加20XX年度重庆市招行杯羽毛球比赛,代表重医附属口腔医院获得16名。
三,招商引资项目:
20XX年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成功引进世界领先,国内首创的聚焦超声减脂系统,目前已完成设备调试,操作培训和临床应用。
四,医疗及业务培训:
在科主任的领导下,按时完成医疗任务。作为医务部门的负责人,坚持主持全年周二的医疗部门业务培训,坚持全年早查房,并对查房中每日专业常见术式,对医师和护士进行业务培训和讨论。
在手术方面,全年开展了:
1,颜面部综合整形术,
,2,乳房综合整形和假体隆胸术;
3, 全身脂肪抽吸塑身术,
4, 自体脂肪移植颜面及乳房整形术,
5, 面部和小腿肉毒素除皱及瘦小术;
6, 各种注射填充物颜面部整复术;
7, 聚焦超声减肥技术的临床操作和培训;
8, 药物美白皮肤方面的应用;
9, 点阵像素激光结合自体成纤维细胞移植治疗面部座疮的临床应用;
10, 协助颌面外科王涛教授在本中心手术及新技术的开展(1,颌面正畸手术,2,肋软骨髂骨瓣在颌面手术中的应用)。
五,参加学术会议:
1,20XX年度中国医师协会西南整形美容工作委员会学术会(成都)委员
2,20XX年度中国中西医学会乳房专家委员会学术会(成都) 委员
3,20XX年度中国医师学会整形与美容分会年会(北海)
4,20XX年度中华医学会全国乳房手术规范培训及学术研讨会(广州)
5,20XX年度中国医师学会整形与美容重庆分会年会(重庆长寿)
六,学术会议论文:
1,应用A型肉毒素和双美胶原蛋白面部年轻化的临床分析(附42例)。
2,切皮重睑成形术治疗肿泡眼236例经验。
参加20XX年度中国医师学会整形与美容分会年会(北海)会议论文。
2017年整形外科护士上半年工作总结以及下半年工作计划【2】 20XX年在院领导关怀、支持及领导下,全科医护人员共同努力,认真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积极开展优质服务活动,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20XX年整形外科基本情况
项目整形外科医护人员助理护士手术例数治疗输液20XX年16人1人2717人次7159人次
二、医疗安全、员工培训工作
(一)医疗质量安全工作
1、2xxx年整形科重视医疗质量及安全工作,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把医疗安全工作放在日常工作的重点来抓,时刻强调医疗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性。2xxx年度整形外科术前、术后诊断符合率达100%,无菌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8.5%,甲级病历率大于90%,未发生重大医疗责任事故,各项科室质量指标均达标。
2、加强科室管理,按照医院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我们认真抓好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特别是抓好核心制度及岗位责任制度的落实,检查整改存在的问题,在制度上防止医疗差错及事故的发生。
3、医疗质量水平的提高是防止医疗差错及事故发生的技术保证。科室注重基础理论培训和专业技术培训,坚持每两周一次业务学习,抓好年轻医师的专业培训,认真落实三级医师查房制度,通过查房和师带徒的形式,以提高年轻医师的诊治水平。
4、认真做好医护、医患关系的维系,提高满意度。
(二)积极开展优质服务活动
1、整形外科在医务科护理部指导安排下,开展了院前急救及护理组开展了人工心肺复苏的竞赛活动。
2、加强医患沟通,改善服务态度及服务质量,体现了人性化医疗护理。在全院满意度调查中,整形外科的病人满意度都在90%以上。
3、整形外科历来有着优良的团结协作精神,是一支作风过硬的集体,这不仅体现在平时的医疗护理工作中,在突发事件面前更能体现这种优良作风。
4、整形外科不仅是一个团结的集体,同时也是一个乐于奉献的集体。今年3月份,整形外科手术病人多,护理工作繁重,为了完成整形外科住院手术工作,许多医生、护士带病工作,特别是晚上也经常需要加班加点地工作,却从没有人向医院及科室提出过任何报酬。
(三)员工培训工作
1、加强对科室员工的基本技能及素质培训,除了参加医院组织的学习外,科室举行两周一次的业务学习,以提高员工的专业理论水平。
2、积极开展师带徒活动,在思想、政治、业务等进行了一对一的传、帮、带。3、对新员工按规定要求进行岗前培训。
4、积极参加深圳市继续教育中心组织的学习培训及学术交流活动。
(四)节能减排工作
对科室员工加强节能减排宣传工作,提高对节能工作的认识,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杜绝科里的长流水及长明灯现象。
三、20XX年工作计划
一、按照医院的要求,加强科室执行力,做好每项工作。
二、提高医疗质量,防止医疗事故及差错的发生,安全就是效益。
1、认真落实员工的岗位责任制,严格遵守各项医疗规章制度及操作常规。
2、加强业务学习及专业技术培训。
(一)加快人才培养。引进和培养中医药基本功扎实、具有丰富临床实践经验、掌握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中医特色技术方法等中医“治未病”职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为开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及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提供人才支撑。加强中医专业人员知识技能培训。研究总结“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医师的知识结构、技能要求,积极开展基层在职在岗中医药人员中医专业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开展临床类别医师和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在县中医院成立中医基层指导科,培训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骨干人员。探索中医类别医师县、乡、村纵向流动机制,逐步建立县级中医医院从人才、技术等多方面帮扶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建设的机制。
(二)明确服务方法。坚持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以临床实践为核心,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以科学的态度探索传统、现代、药物、非药物、生理养生、心理养生等各种“治未病”服务方法的合理应用。在实践中,要建立效果评价机制,推进“治未病”服务方法的总结与创新。
1.推广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县中医院设置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分层分类推广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和《46个基层常见多发病种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目录》为重点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至少能够开展1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至少能够开展4项中医药适宜技术。
2.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通过举办中医药科普宣传活动、组建健康教育讲师团队与健康宣传志愿者团队、慢性病健康管理沙龙等形式,展示中医药悠久的历史、科学的理论、独特的方法、良好的疗效,提高社会对“治未病”理念的认知与认可程度,提高广大群众增进和维护健康的自主行为能力。在健康教育印刷资料、音像资料的种类、数量、宣教栏更新次数以及讲座、咨询活动次数等方面,应有40%以上的中医药内容。
3.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体质辨识理论和应用方法培训,逐步提高居民健康档案中医体质辨识的比例。各医疗机构利用冬病夏治、膏方、中医适宜技术等“治未病”技术,开展社区常见病、慢性病的预防与检测;运用中医体质辩识、健康评估等为“治未病”提供技术支持;对儿童、孕产妇、老年人和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运用中医药技术方法进行健康管理,逐年提高重点人群和慢性病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率。在慢性病管理、传染病预防、老年人、妇女、儿童保健中,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进行干预,积极开展中医养生保健宣教,为城乡居民提供中医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三)成立中医协会。以县中医院为依托,成立县中医协会,以弘扬传统中医文化、促进中医药水平持续提高为宗旨,全面挖掘收集整理真实有效的验方和名老中医经验、方集,全面提升中医理论水平、临床水平,并向广大城乡居民进行中医知识宣传,引导群众使用中医药,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优势,使中医药服务惠及全县城乡居民。
(四)完善配套政策。将中医药治疗费用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内中成药纳入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报销范围,报销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鼓励和引导群众选择应用中医药服务。认真研究解决影响“治未病”工作开展的服务收费项目设立及收费标准、“治未病”预防保健机构定性及社会机构的监管准入等问题,加强政策支持。
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2年12月)。
县政府成立“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工作领导机构,制定工作方案。县内各医疗机构根据各自工作特点,研究制定本单位实施方案。
(二)实施阶段(2013年1月—2013年10月)。
1.各医疗机构设立“治未病”门诊,结合多种形式,因地制宜开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
2.在县直各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按照国家有关规范要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诊疗设备配备、标识标牌设置等工作,制定完善规章制度,逐步开展“治未病”服务。
3.制定培训计划,积极举办不同层次的中医预防保健知识培训班,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多渠道、多形式挖掘和吸引中医药人才,使中医药人力配备达到国家标准。
4.开展以健康状态信息采集与管理、健康状态辨识与评估、健康干预(包括健康咨询与指导)、干预效果评估等全面、综合、规范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治未病”服务)。
5.举办“治未病”宣传讲座,印制和发放“治未病”宣传资料,积极开展门诊个性化指导工作。
6.做好试点工作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
(三)总结阶段(2013年11月)。
完成“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工作总结,将相关资料归档,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对不足之处进行整改,逐步建成覆盖城乡、特色明显、效果显著、管理规范、体制完善、群众满意的中医“治未病”健康服务体系。
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确保“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工作取得成效,成立县“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县卫生局将试点工作纳入对各医疗机构的目标责任考核,加大检查指导力度,推进试点工作有序开展。县财政、物价、工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要落实部门职责,加强协同配合。各医疗机构要制定工作计划,做到有目的、有步骤、有程序地开展试点工作。
一、从业人员
至少有一名具有执业医师以上资格的医生; 至少有 1 名执业护士。从业人员执业期间必须统一着装(白大挂) ,配戴统一格 式的胸卡。 (两人均需执业注册)
二、业务用房
业务用房面积不少于 60 平方米,诊室、治疗室、药房、消毒供应室、处置室五室必须各自相对独立,诊室应位于前排,五室布局合理,并有统一规格的醒目标志牌。五室应与家庭生活区分开独立设置,各室的地面、内墙要硬化防潮、保持卫生,消毒供应室应保持密闭无菌。
三、基本设备
1、诊室:至少有检查床 1 张、诊断桌椅 1 套、资料柜 1 个、候诊椅 2 张、听诊器 1 付、血压计 1 台、身高体重计 1 个、出诊箱 1个、有盖污物桶 1 个、紫外线消毒灯 1 台,以及满足需要的体温计、压舌板。
2、治疗室:至少有紫外线消毒灯 1 台、注射台 1 张、注射凳 1 条、敷料碗 2 只、敷料槽 1 个、敷料镊 2 把、止血钳 1 把、 手术剪 1 把、有盖方盘 2只、有盖污物桶 1 个,及满足需要的冷藏设施、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等器械物品。
3、药房:中、西药品柜(橱)至少 1 个(不得沿街设置透明药柜) 。
4、消毒供应室:高压灭菌锅 1 台、密闭式无菌物品存放柜 1 个、紫外线消毒灯 1 台。
5、处置室:有满足需要的有盖医疗垃圾存放桶、紫外线消毒灯 1 台。
6、配有灭火器、固定电话,以及其它与开展诊疗科目相应的其它设备。
四、药品管理
在依法核定的诊疗范围配备药品,进药渠道合法,药品明码标价,无过期、淘汰、变质等假劣药品。
五、门面装饰
1、室外:按照卫生行政部门核定的名称、执业科别,制作风格统一、式样一致,内容规范的个体诊所招牌和灯箱标示。
2、诊室:配有统一规格的卫生宣传栏和收费公开栏,悬挂高度适中,便于群众查阅;卫生宣传栏内健康教育宣传材料张贴整齐美观,每月至少更新一次;收费公开栏内药品价格和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字迹应工整清晰,收费标准符合规定;统一制作的有关制度牌应上墙,且张贴整齐美观。
六、规章制度
市卫协会统一收集制定有各项规章制度、 人员岗位责任制和国家制定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汇编形成《石狮市个体诊所规章制度汇编》后,统一下发各诊所。各诊所同时应配有统一格式的处方、门诊日志等医疗及药品管理文书资料。
(一)基本制度 1、个体诊所任务 2、个体诊所医德规范 3、个体诊所医疗管理制度 4、个体诊所药品管理制度 5、个体诊所消防安全制度
(二)卫生防疫专项制度及表、簿、卡 1、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突发公共 卫生事件流程图。 2、表、簿、卡:传染病报告卡、登记簿、疫情报告单;健康教育处方、健康宣传栏本底资料。
(三)医疗管理专项制度及相关资料 1、制度:门诊登记制度、处方管理制度、查对制度、消毒 工作制度。 2、技术操作规程:消毒隔离操作规程、清创缝合操作规程、无菌操作规程、常用试敏药物操作规程表、急诊抢救示意图。 3、相关资料:门诊日志、出诊登记本、门诊病历、处方、 紫外线消毒登记本。
(四)药品(药械)管理专项制度及相关资料
1、制度: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制度、重大质量问题与质量事故的报告与处理制度、药品购进管理制度、 药品采购员责任、 药品储存管理制度、质量信息管理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2、相关资料:药品购进质量验收登记本、临近有效期药品 验收情况登记本、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验收记录本、 医疗废物处置登记本、 医疗废物消毒记录、 医疗废物回收登记本。
七、卫生环境
环境美化,地面平整无垃圾杂物,墙壁清洁无乱贴乱画,门窗洁净无蛛网浮尘,诊具整齐无灰尘,器械干净整洁,物品摆放有序,所内有卫生间。
八、注册资金
注册资金不少于 5 万元。
诊所规章制度
各类诊所必须按照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规范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各项制度和岗位职责应方便工作人员查阅。以下制度和岗位职责范本仅供参考。
一、工作制度
(一)门诊工作制度
1.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卫生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国家的卫生法律法规,服从卫生行政部门管理,依法执业。
2.严格遵守医疗护理各项技术操作规程,防止医疗事故发生。
3.将本机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正本悬挂于醒目位置,执业地点、执业范围、负责人等登记项目发生变化,提前申请变更。
4.按照核准的诊疗项目执业,完成卫生行政部门指令性工作任务,主动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工作。
5.认真、规范、准确地书写门诊病历,填写门诊日志。
6.对病员认真检查,合理治疗,科学用药。对疑难病人2次门诊不能确诊者,及时转上级医院。对急、危重病员,给予优先接诊,积极进行抢救治疗。
7.认真开展诊所内部设备、设施消毒工作,依法处置医疗废物、废水,保证医疗安全。
8.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认真诊治每一位患者,为患者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医务人员工作时衣帽穿戴整洁,佩戴胸卡。保持诊所环境清洁。
9.依据国家有关价格政策,制定合理的各项业务收费标准并公示,收款后出具正规合法的票据。
10.开展健康教育,大力宣传卫生防病知识。
(二)病历书写制度
1.对就诊病人书写门诊病历,应当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病历书写文字工整、字迹清晰、表述准确、语句通顺、标点正确、纠错规范。
2.病历书写使用中文和医学术语,以蓝黑墨水、碳素墨水或黑色签字笔签写。
3.病历由亲自参与诊断、治疗的具有合法资质的医务人员签名。无资质人员不得签名。
4.门诊手册封面内容应当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或住址、药物过敏史等项目。
5.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等检查资料应及时归入门诊病历。
6.对按照有关规定需取得患者书面同意方可进行的医疗活动,依法签署知情同意书。
7.急诊病人经过紧急检查处理稳定后即刻书写病历,急诊病历书写就诊时间应具体到分钟。
8.急诊留观患者应记录留观记录,重点记录观察期间病情变化和诊疗措施,记录简明扼要,并注明患者去向。
9.抢救危重患者时,应当书写抢救记录。
(三)处方书写制度
1.经注册的执业医师在执业地点取得相应的处方权。经注册的执业助理医师在诊所开具的处方,应当经所在执业地点执业医师签名或加盖签章后方有效。
2.使用卫生部统一制定的处方格式。
3.医师开具药品(含中药、西药、中成药、中药饮片等)必须书写处方。一张处方限于一名患者的用药。
4.处方应使用蓝黑或黑色钢笔或签字笔书写,字迹清晰,不得涂改。如有涂改,医生必须在涂改处签字,并注明修改日期。
5.处方取药内容应包括:药品名称、剂型、规格及数量,用药方法等。药品及制剂名称、使用剂量应以中国药典及卫生部(省卫生厅)颁发的药品标准为准。没有规定的药品可用通用名,药品数量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填写,用量单位以克(g)毫克(mg)毫升(ml)国际单位(iu)计算。注射剂以支、瓶为单位,并注明含量。片、丸、胶囊等剂型以片、丸、粒为单位。中医处方按有关规定书写。
6.处方开具当日有效。特殊情况下需延长有效期的,由开具处方的医师注明有效期限,但有效期最长不得超过3天。
7.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不得超过3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除特殊情况外,应当注明临床诊断。开具处方后的空白处划一斜线以示处方完毕。
8.开具西药、中成药处方,每一种药品应当另起一行,每张处方开具的药品不得超过5种。中药饮片应当单独开具处方。
9.医师按照卫生部制定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开具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
10.一般处方保存一年,到期登记后,由医疗机构负责人批准销毁并登记备案。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医疗用毒性药品处方的保存期限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四)药品管理工作制度
1.药品实行专人管理。严格按照《处方管理办法》采购药品。药品采购有计划,按正规渠道购药,保证质量、价格合理。严禁购进、使用和销售假药、劣药和过期药品。
2.药品排放有序,做到离地离墙存放,保持室内整齐,室内禁止吸烟。
3.调剂处方必须做到四查十对。药剂管理人员发现不合理用药或用药错误时,应当拒绝调剂,及时告知医师,请其确认或者重新开具处方。
4. 配方时应细心、准确、按照调配技术规程进行调配。中药应按《中国药典》规定和《中药炮制规范》要求调配,称量要准确,严禁估计抓药,毒性药材要逐剂称量。
5.发药时将病人姓名、药品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详细写在药袋或瓶签上,并耐心向病人交待清楚。
6.处方调配后应经严格核对方可发出,调配人和检查人应在处方上签名。
7.药品应定期检查,妥善保管。对有效期的药品应建立登记管理制度。确保药品质量。
8.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医疗用毒性药品的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五)护理工作制度
1.护理工作由依法取得相应资质并经注册的护士开展。
2.执行医嘱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易致过敏药物,给药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
3.经常观察候诊病人和注射病人的病情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师进行处置。对治疗观察患者应建立护理记录,并归入门诊病历。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防止交叉感染和医院感染。
5.认真学习护理操作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六)消毒隔离制度
1.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有关消毒隔离制度和规定。
2.制定控制感染方案,配备必要的消毒措施,并安排专(兼)职人员负责消毒隔离工作。
3.工作人员应当接受消毒隔离知识培训,掌握消毒隔离知识,并严格按照规定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4.工作人员开展诊疗工作,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保持整洁,如有污染要及时更换,工作人员不得穿工作服进入生活区和其他公共场所。
5.进行各种手术、穿刺等操作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各种注射一律实行“一人一管一用一灭菌”,加强一次性注射用具的使用管理,并做好用后的毁形消毒处理。
6.发现传染病人,应采取合理处置措施,并按规定上报病情。要指导病人就医,防止病人到处走动引起交叉感染。
7.对诊所内的环境,用物及疑被污染的物品,要及时进行消毒;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及污染的垃圾应送到固定地点进行消毒处理;便器、痰盂、脸盆等应定期消毒。
8.建立诊所消毒工作记录,对机构内部每一次消毒工作进行记录。定期开展消毒效果检测。
(七)传染病管理工作制度
1.诊所应当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
2.发现传染病疫情时,应当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上报。应积极创造条件,实现法定传染病的网上直报。严禁缓报、瞒报、漏报、谎报传染病疫情。
3.建立传染病登记报告记录,详细记录每一位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基本情况。
4.严格遵守传染病管理工作纪律,保护患者隐私,严禁私自向社会公布传染病疫情。
5.按照诊疗科目要求开展传染病诊疗工作。发生传染病流行或爆发时,诊所及其工作人员必须服从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调遣和安排。
6.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使用过的器物应按照国家规定及时进行消毒或处理。
(八)医疗废物处置工作制度
1.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处理医疗废物。
2.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安排专(兼)职人员负责医疗废物的收集、贮存和处置工作。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贮存和处置工作的人员需配备必要的职业防护设施。
3.配置符合要求的医疗废物包装物和容器,对本机构产生的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建立符合要求的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场所和容器,并定期进行消毒。
4.医疗废物实行集中处置。未实现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的,应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医疗废物采取消毒、毁形、焚烧、填埋等措施。
5.建立医疗废物登记制度,登记内容包括医疗废物来源、种类、重量或数量、交接或处置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内容。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6.严禁转让、买卖、丢弃医疗废物,严禁在非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或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防止医疗废物对周围环境和居民生活产生不良影响。
(九)社会监督制度
1.设立监督电话或意见箱,由专人负责管理,做好登记。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应及时回复或改正。
2.诊所标牌含有诊所核准名称、联系电话和诊疗范围。
4.门诊工作制度、工作人员职责和卫生部、省卫生厅制定的医德医风规范上墙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5.上岗人员必须佩戴附有本人照片、姓名、科室、 职称或职务等内容的胸卡。
6.公布主要检查、治疗、手术的收费项目、标准以及常用药品价格。
7.患者诊疗完毕后,应出具正规的费用结算凭证。
二、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一)负责人岗位职责
1.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全面负责本医疗机构的各项工作。
2.制定各项工作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
3.负责搞好法律、业务学习,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不断提高卫生技术人员业务素质和依法执业水平。
4.加强诊疗各项工作的指导、督促和检查,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5.负责本医疗机构的财务、药品、物品的管理。
6.负责本医疗机构的转诊、疫情报告、危重病人抢救及医疗差错事故的上报等工作。
(二)医师岗位职责
1.严格按照有关卫生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及技术操作规范开展执业活动。
2.遵守职业道德和规章制度,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隐私。
3.医师实施医疗、预防、保健措施,签署有关医学证明文件,须亲自诊查、调查,并按照规定及时填写医学文书。
4. 使用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使用的药品、消毒药械和医疗器械。
5.努力钻研业务,不断学习医学新理论、新技术、提高医疗质量。
6.执业助理医师要在执业医师的指导下,按照执业类别执业。
(三)护士岗位职责
1.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三查七对”制度,防止差错事故。
2.协助医师做好诊疗接待工作,认真执行医嘱,做好护理工作记录。
3.经常观察候诊患者和输液患者的病情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师进行处置。
4. 认真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做好消毒工作记录,防止交叉感染。
5.认真学习护理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不断提高护理技术水平。
(四)药剂人员岗位职责
1. 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按规定管理和使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医疗用毒性药品,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2. 做好药品的日常管理工作,负责药品(材)预算、采购保管、请领、分发、中药材加工炮制、登记、处方调配等工作。
3. 严格按照医嘱调配和发药,认真执行药品价格收费标准。
4.做好药物盘点和业务统计报表工作。
(五) 医技人员岗位职责
关键词:美国;继续教育;经验;启示
2007年七八月间,笔者作为四川大学赴美培训班的成员,在美国华盛顿大学进行了为期近1个月的学习,其间,实地考察了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波音公司、微软公司等高校和企业,对美国的继续教育有了更直观、更深切的了解。美国能成为世界上经济、科技最发达的国家,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完备的继续教育体系,研究美国继续教育的基本经验,对于准确把握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取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美国发展继续教育的经验
1、重视继续教育立法,提供强力法律支撑
立法是继续教育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国家干预、管理和控制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美国通过立法对继续教育干预,实行保护与监督,保证其发展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继续教育法规已成为美国法律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推动继续教育发展,美国颁布了一系列法律。1862年通过的《莫里尔法案》,鼓励兴办“赠地学院”。开展以成年人为对象的推广教育;其后又通过了《史密斯一列威尔法案》(1914)、《史密斯-休斯法案》(1917)等法案;1946年制定的《乔治-巴登法案》规定,对渴望就业者和有必要提高工作能力者进行培训和再培训;1958年颁布的《国防教育法》要求各地区设立职业技术领导机构,有计划地对青年和成年人开设职业训练;1961年的《地区再发展法案》强调通过职业培训以促进失业者集中地区的发展;1962年的《人力开发与培训法案》规定加强失业者和半失业者的培训;1963年的《职业教育法案》规定需要提高现有知识和技术水平的成人劳动者和需要特别职业训练的失业者、半失业者均应接受职业教育;1964年的《经济机会法案》规定要对那些在劳动市场中处于不利境地的阶层提供一定的职业训练;1965年的《高等教育法案》提出加强对继续教育活动的援助;尤其是1966年出台的《成人教育法案》,对成人教育的目的、任务、内容、教师培训、管理体制、经费等问题作了全面而系统的规定,确立了美国成人教育的法律地位,为美国继续教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石;此外,还制定了《全面就业与培训法案》(1973年)、《青年就业与示范教育计划法案》(1977年)、《职业训练合作法案》(1982年)、《职业训练计划》(1992年)等法律。上述10余部法案均对美国继续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对继续教育立法工作的推动与重视。是美国发展继续教育最为重要且最有特色的经验。
2、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形成多元办学格局
继续教育的对象是一切具有学习愿望的人们,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如此庞大的教育任务,仅靠国家的力量是难以实现的,因此社会各界的参与和协作是必不可少的。美国继续办学机构有多种类型。其中高等院校办继续教育最为典型。在美国,高校兴办继续教育已有100余年,其在美国继续教育系统中所占比例为24%。仅工科高等院校就有200余所为企业提供继续教育。即使是美国的研究性大学,也重视继续教育,将其提到与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现在美国高校中有近50%的学生是接受继续教育的,有的高校比例还更高。如密西根大学商业管理学院,攻读学位的学生有2000余人,而参加继续教育的学生却高达6000多人。在美国,大的公司和企业也十分重视对员工开展继续教育。一般大型企业都有专管人力开发的机构,制定本单位继续教育的计划,组织开办专业培训课程,对员工进行知识和技能培训。企业在继续教育系统中所占比例为50%。美国的行业协会如美国律师协会、工程师教育协会、医师继续教育协会等,也都大力举办继续教育活动,行业协会已成为美国继续教育的一个有力组织者。其在美国继续教育系统中所占比例为20%。此外,私人也举办继续教育,全美国有近200家私人举办的继续教育机构,其在继续教育系统中所占比例为6%。这样,美国继续教育形成了一个门类齐全的体系,遍及全国,形成网络,有力地推动了继续教育的发展。
3、政府引导多方投入,推动继续教育快速发展
资金是教育发展的基本和必要条件。为了加速发展继续教育,美国政府除不断增加国家财政拨款外,还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规定中央和地方政府对继续教育经费所承担的比例,规定了企业、产业部门及雇主对职工教育经费所应承担的义务,并积极倡导、鼓励民间团体、个人投资教育,从而保证了继续教育资金的来源,有力地推动了继续教育的发展。各州举办继续教育的公立大学、社区学院、成人学校所需经费的70%均由政府提供,私立大学所需经费的13%也由政府提供。例如《美国成人教育法》颁布后,开展了由联邦政府拨款支持的各种成人培训,先后约有230万人参加了基本技能训练和相当于高中程度的教育。1963年,《美国全国职业教育法》颁布后,美国政府拨出大笔联邦经费。用于建立地区职业中心,开展职业教师的训练及职教的科学研究等,截止到1990年底,美国政府共资助了12056个各种类型的大学后继续教育培训中心。美国的企业、产业部门,更是意识到培训员工所能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大力为其职工支付培训费用。据美国人力训练发展协会统计,20世纪80年代,美国企业每年为职工在职教育提供的各种形式的资金约为2100亿美元,远远高于美国全年的普通教育的投入。到90年代中后期,这种投入已达到6000亿美元。仅IBM一家公司,一年用于职工教育培训的费用就有7亿美元之多。美国企业近10年来用于对员工进行教育和培训的开支年均递增5.5%。除了直接支持职工培训教育外,还有的企业向成人学校慷慨解囊,捐赠教学设备,资助教师的教学与科研,例如美国坦迪公司曾免费向教师提供价值100万美元的计算机。作为民间团体和私人,对继续教育也给予积极支持和提供志愿服务,如“文化学园”,运用志愿人员推动公立学校、图书馆与博物馆的建设,为成人举办演讲课程与研讨活动,又如福利财团在1951年成立了成人教育基金会,支持继续教育的研究与规划,该财团在1996年又捐赠1000万美元,建立了一个教育电视台,向广大成人提供继续教育服务。
4、紧扣社会发展需求,着重培养应用型人才
在美国,继续教育已形成买方市场,“学员消费者第一”“学员市场至上”被越来越多的继续教育机构当成谋生存求发展的口号和策略。从继续教育机构办学的角度来说,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市场发展的状况要求怎样,就设置什么样的专业、课程,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一般来讲,在继续教育实施中,每一个培训项目的完成大致要经历以下过程:第一个阶段是培训中
心派有关专家到企业听取企业主的培训要求,确定培训目标;第二个阶段是根据企业的需要物色和聘请任教人员,一般是培训项目领域中学术造诣较深、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第三个阶段是由专家提出继续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学时安排等工作计划,与企业主协商后实施;第四个阶段是继续教育项目结束后,培训人员返回原单位,按预定的目标要求实习一定时间,经企业验证合格后由培训中心发结业证书,不合格者重新培训。整个教学过程采取理论讲授和模拟实习相结合的形式。授课占总学时的1/3;实践则占2/3。由于培训内容是工业生产最新科研成果,且又着重于实际操作,大大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学员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培训内容,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并直接应用于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经济发展。
二、美国继续教育发展的趋势
1、教育理念终身化
终身教育已成为美国流行的教育思潮,其核心意义就在于要求人们终生持续不断地学习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要和满足日益上升的个人需要。终身教育思想打破了“一次教育定终身”的传统观念及其所垄断的教育格局,这一思想的提出和深入人心为美国政府和社会重视继续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对继续教育的蓬勃发展起到了思想先导作用。在当今的美国。继续教育对象不分男女、老少、贫富和肤色,学生来自四面八方,年龄从20岁至80岁都有。成人学校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招生办法上尽量适应各类成人学习的需要。在学籍管理上,学生在学校的学籍短则为3年。长则可达10年,中途辍学,学籍保留;在学分管理上,经学校同意,学生到其它学校选修的学分也可以通用(互换学分)。
2、教育主体专业化
继续教育专业组织的兴起,对继续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美国有许多继续教育专业团体。有些是国际性的、有的是全国性的,也有的是地方性的。比较著名的国际性的继续教育专业组织有老人寄宿学院、国际继续教育与训练协会。全国性的继续教育组织主要有继续教育与训练审核理事会等。由于政府的支持和专业组织的推动,美国培训业完全遵循市场化的运作机制,诸多培训主体在市场上都提供极具专业特色和针对性的培训项目。
3、教育层次高级化
随着高技术产业发展以及高科技在生产中普遍应用和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推进,美国继续教育培训层次呈现出高移的趋势。美国企业科研人员大多数受过本科以上的教育,甚至是硕士或博士毕业生,这决定了为他们继续教育服务的机构和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准。2005年美国参与继续教育的人数接近1亿人。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有近7 000万人,占参与成人教育总数的75%。为了满足人数众多的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职工接受继续教育的需要,美国十分重视对大学后成人继续教育的投入,联邦教育预算每年都在600亿美元以上。美国现有近2万个各种类型的大学后成人教育中心,其经费、师资、校舍等都得到了政府和企业的资助。美国还创建了国家技术大学,这个由45所著名大学联合创办的新型学校,利用卫星进行硕士研究生教育和短期课程继续教育。
4、教育手段现代化
目前,继续教育领域普遍利用因特网、卫星等先进的通讯技术,使成人参与教育活动的时间安排、内容选择及与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等更加方便灵活。我们到过的斯坦福大学,就借助因特网,运用E-mail、联机交谈、Web教材、电子公告板、联机图书馆和联机检测等途径,卓有成效地对成人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采用,为继续教育的个性化,即课程、进度、学习方式的自主选择提供了便利。
三、美国继续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1、加强法制建设,完善管理体制
拥有完备的法律制度做后盾,是美国继续教育得以迅速发展的法宝。与美国相比,我国的继续教育立法工作显得较为薄弱。为了完善继续教育体制,加强继续教育的稳定性、连续性和严肃性,我们应当积极推进继续教育立法,变人治为法治,以法治教,以法保教,规范继续教育的行为;保证对继续教育人力和财力的投入,使办学规模、经费、编制等适应继续教育发展的需求;依法建立继续教育发展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保障机制。
2、增加经费投入,提供发展保障
发展继续教育的关键问题是大力增加对继续教育的投入。要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由国家、地方、政府、经济界、社会团体以及受教育者个人多方筹资,大力增加对继续教育的投入。按照谁出资谁受益的原则,扶持和鼓励单位、个人向继续教育领域投资。有计划地吸纳国外机构和资金进入我国继续教育市场。
3、多方合力办学,走社会化办学之路
美国的继续教育是由大学、企业界、社会团体、私人四个系统一起办,广开学路,不仅意味着多系统办学,而且课程的种类、深度、组织形式也多种多样,适合不同层次的需要。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我国继续教育施教机构单一,主要是各种各类的高等院校,覆盖面不宽,难以有效满足社会需要;学习内容比较单一,多为学术性的,实用性不够。因此,我们必须广泛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充分发挥、利用各种社会教育资源,多渠道、多途径、多形式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服务。要鼓励各种教育机构、社会组织都应参与继续教育,利用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提供有特色的教育服务。
4、实施科技兴教,推进教育现代化
基于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的继续教育体系,突破了函授、夜大、自学考试等传统的助学方式,通过卫星、广播电视、国际互联网进行继续教育,因其具有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等优势,将更能满足各类从业人员的求知需要。随着全球宽带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继续教育的发展将形成以网络继续教育为主、传统的区域性办学为辅的继续教育模式。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机遇,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大力发展网络远程继续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使我国的继续教育水平步上新台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科室于2014年1月开始将PDCA 循环应用于妇科高危药品安全管理中,将2014年1~10月PDCA循环实施后妇科护理管理工作情况列为观察组,期间住院患者816例,年龄15~79岁,平均(44.111.3)岁;回顾性分析2013年1~10月 PDCA 循环实施前的妇科护理管理工作,将其列为对照组,期间住院患者783例,年龄13~77岁,平均(43.510.7)岁。研究期间,本妇科病区收治主要病种构成比相似,期间本科室医疗、护理人员、病区设置、高危药品备置及相关管理制度等未发生显著变化。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间收治患者人次、年龄分布、文化层次、病种构成、医护人力资源及高危药品备置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针对妇科高危药品管理风险因素实施PDCA循环,主 要 步 骤 包 括 计 划 (plan)、实 施 (do)、检 验(check)、改进(act)。
1.2.1 计划(plan)确立持续质量改进小组(CQI)的主题,即提高妇科备置高危药品的安全程度,建立妇科高危药品管理CQI小组及三级质控网络,由护士长、质控组长、责任护士组成,并邀请1~2医师担任咨询顾问。CQI小组设立高危药品管理目标,制定加强病区高危药品管理的工作计划和管理质量评价标准,优化工作流程,制定高危药品管理措施、检查管理程序,督导具体措施的落实。
1.2.2 实施(do)①合理确定高危药品基数:除抢救用药外,严格控制病房内存放药品的品种及数量,梳理确定必需的高危药物,建立高危药品基数登记本,定期清点、整理,超出基数者移交综合药房。②建立高危药品及相似药品目录清单:对于高危药品,参照医院《高警讯药品管理制度》《高危药品及相似药品管理办法》建立高危药品及相似药品目录清单,包括看似、听似易混淆的药品,并贴上统一配发的标识。③加强高危药品知识培训:组织科室护士学习高危药品知识,掌握科室备置高危药品的性质、储存、极量、用法、禁忌、不良反应及其识别、处理等,提高护理人员对高危药品的知识水平及安全用药管理理念,不再盲目的执行医嘱,真正把好临床用药的最后一关。④确保高危药品安全储存:严格按照药品贮存条件存放,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避光的要求,防止风化、潮解、变色。应保留药品原有包装,加强高危药品的效期管理,取药用药时遵循先进先出、近期使用的原则,保证药品在有效期内使用。对于高浓度电解质溶液(氯化钾、氯化钠、硫酸镁)必须拥有清楚明了的标签,且采取能够保证安全使用的方式存放。对于需要低温保存的药品用专用冰箱分类储存,冷藏室内放置温度计及报警器,按要求调节冰箱温度,以保证冷藏药物的安全、有效。对于毒麻限制类药品凭有资质医生处方领回,专柜、专锁、专人、警示标签管理,若使用剩余液则应注明去向。⑤高危药品使用环节:领用时核对高危药品的名称、数量、使用方法、有效期等,根据使用说明采用标准计量用具进行正确的配置。使用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双人核对5R,即核对患者姓名、药品名称、药物剂量、给药时间、给药途径,并扫描患者腕带后确保无误后再行使用。认真履行高危药品风险告知流程,护士在使用高危药品前应向患者或家属告知潜在危险及注意事项。对正在使用过程中的高危药品做好床头交接班,用药过程中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用药后不良反应,若发现异常立即给予资质范围内的紧急处理,并同时通知医生进行抢救。所有操作,均应在相应的登记本中准确记录。
1.2.3 检查(check)根据制定的高危药品安全管理质量标准,护士长、质控小组定期进行检查督导,包括检查高危药品的标识、摆放、基数管理、用药记录,以及高危药品发生的接近差错、用药差错和不良反应监测与上报情况等,对存在问题当场反馈,及时整改,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1.2.4 改进(act)每月根据质控小组的检查情况,对检查结果进行评价、总结,重点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总结分析。除督促整改外,还应对新出现的问题提出新的整改计划,列入下一PDCA循环之中,持续改进高危药品管理工作质量。
1.3 评价指标①高危药品管理相关负性事件,包括高危药品失效、基数不符、标识不清/不全、存放不当、高危药品临界差错等。②药品护理管理评分,采用自行设计的《药品护理管理与安全评分表》对病区药品护理管理与安全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内容包括药品使用标准化流程、查对、不良事件报告等项目,满分100分。③护理满意度评分,采用本院通用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于患者出院前调查,满分为100分。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正态分布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的t检验,两独立样本率的比较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高危药品管理相关负性事件PDCA循环引入至病区高危药品管理后,显著提高了护理人员对高危药品管理的安全意识,高危药品管理逐步规范,两组高危药品管理相关负性事件比较见表1,可见除药品失效外,观察组高危药品基数不符、标识不清/不全、存放不当、临界差错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 (P0.05),提示观察组高危药品管理工作质量高于对照组。
2.2 药品护理管理观察组与对照组药品护理管理评分分别为(95.222.00)分、(87.384.1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3.27,P0.05)。这提示经过对高危药品安全管理的PDCA 循环,不仅有效提升了高危药品的安全管理程度,也促进了普通药品护理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
2.3 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7.461.20)分、(90.713.3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3.10,P0.05)。这提示经过对高危药品安全管理的PDCA 循环,也有效提升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3 讨论
关键词:ICU;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危险因素;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124-02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主要是因为血液在静脉中出现了异常凝结,血流受限,造成了内源性静脉栓子堵塞肺动脉或者其他的分支组织,并带来肺循环功能障碍的综合症状,VTE有可分为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这两种主要的病理生理过程。VTE作为ICU患者的严重并发症,在临床中受到高度的重视[1]。
至今有着重要影响的DVT研究为1856年Virchow提出的出现DVT的三大重要因素,包括血流滞缓、高凝状态及静脉内膜损伤。研究认为,绝大部分的ICU患者都具有VTE的危险因子,因此,有必要对ICU患者进行VTE风险评估,而且所有ICU患者都需要更为早期和更积极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当前,国际并没有形成统一的针对ICU患者的VTE风险评估系统指标,多数是根据抗血栓或者溶栓治疗而的出诊断结论,其中,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会议给出了针对ICU患者的VTE分级系统[2]。而对于ICU的危险因素分析和给予综合的护理干预,对其发生VET的风险有较好的效果,详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自2010年3月至2011年9月,在我科收治的患者有280例,其中男178例,女102例,年龄20~101岁,平均年龄为54.2岁,经过积极的预防、治疗、护理,经血管彩超或血管照影诊断出现VTE 4例,包括3例DVT,PE 1例(男性)。DVT中有男性2例,女性1例。DVT的临床症状表现为:患者下肢酸疼、肿胀、无法良好活动、浅静脉异常肿胀、肤色差、体温较高、Homan征显示为阳性。PE临床症状多样化表现为:呼吸困难突然、咳嗽严重出血、胸闷疼痛、晕厥。大部分患者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典型病症,而是在临床中与基础疾病相互影响,诊断中需要重视和鉴别。
2ICU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
临床研究发现,大部分的危重病患者表现出来的VTE多重危险因素叠加在一起的,而危险因素需要区分ICU入住前后,即入住ICU前的危险因素和入住ICU后的危险因素。
2.1入住ICU前的危险因素:入住ICU前的危险因素主要是患者实施过手术、受到其他心肺功能衰竭、外部伤病、恶性肿瘤、脓毒血症、无法良好活动、卒中、年龄偏高、之前的住院期长、有VTE或者妊娠史等因素。这些因素会因为患者在入住ICU前受到影响。
2.2入住ICU后的危险因素:入住ICU后的主要危险因素可分为三方面,一是血流淤滞,主要包括活动受限、机械通气不恰当、年龄偏高、原发和基础疾病等具体因素;二是静脉壁损伤,主要包括侵入性操作、使用药物、骨骼折断等具体因素;三是血液高凝状态。
2.2.1活动受限:ICU病人多合并身体众多器官的功能受限,长时期的卧床状态,以至于肌力低下。少数的患者因为使用了如镇静剂、肌松剂、约束带等引起患者的活动受限,对血管壁支撑力减弱,血管受压,导致血液回流不畅。研究显示,对ICU患者给予麻醉,包括全身或者脊髓的麻醉,如果给予的麻醉时间大于30min,都有可能引发VTE,尤其是患者进行腹部或胸部大手术的风险更大,有50%的DVT发生在术后第l天,30%发生在术后第2天[3]。
2.2.2机械通气不当:因为在对ICU的患者给予的机械通气不当,在此过程中,特别是正压通气的时候,给患者的胸腔造成不正常的负压,整个胸腔的内压出现异常升高,血流循环因为静脉回流的因素引起循环处于变缓中,下肢易形成血流淤滞。
2.2.3年龄偏高:对于年龄较高的ICU患者,由于身体的自身因素,需要较长的手术时间,并持续延长,造成肢体无法活动的时间更长,VTE高发生率。Ramaswami等的研究认为,DVT可分为低、中、高危三个层次的群体,而年龄在60以上的为高危群体。因为老年人的血管弹性处于个相对较差的状态,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这些因素都可引起血压循环缓慢,同时原发疾病共同作用影响,容易形成血栓[4]。
2.2.4原发和基础疾病:在ICU患者中,年龄偏高的患者的血管弹性、血液黏稠度本来就是形成血栓的重要因素,如果在原发疾病下,因为患者也有糖尿病、心脑血管、肿瘤及其他病症等基础疾病叠加在一起,集中起来引发VTE风险的可能极大。
2.2.5侵入性操作:侵入性操作主要是通过医疗手段来将患者身体与外界进行相通的操作,操作必然会破坏原有身体的组织及系统,该操作手段也是重症监护室在抢救中实施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重症监护室行抢救,气管插管、呼吸机插管、留置导尿管、动静脉置管等手段都是侵入性操作,而且这种操作还具有多样化和高频使用的现状。因此,血管内膜会因为ICU患者多次受到侵入性操作而遭到破坏,导致内源性凝血系统和外源性活性凝血活酶的激活,在纤维蛋白的影响下出现VTE风险。
2.2.6使用药物的影响:在对患者给予刺激性的药物时,患者的血管内皮会因为机械性的破坏引起凝血系统的启动,血小板不断聚集和吸附,而纤维蛋白会沉淀积累形成血栓;于此同时,在不同的刺激性药物共同作用下,可能诱发静脉炎,静脉炎症也促使血液达到一个高凝状态,容易附在血管壁上产生血栓。应该避免如抗生素、高渗液体、脂肪乳等刺激性药物。
2.2.6骨骼折断:患者在骨折后,因为血管破伤后,骨骼中的多种微粒进入血液中,而患者出现骨折问题,本身就具有破坏静脉壁内皮细胞的危险影响,因此,在ICU中的患者,出现骨折会使血小板和纤维蛋白不断的集聚累积后引发VTE的风险。
2.2.8血液高凝状态:在ICU患者中,血小板功能会因为患者的机体影响导致异常,纤维蛋白也不断沉淀积累,血液处于一个高凝状态;若患者进行了骨折手术,在手术后的一段时期,使用的药物会造成血小板和纤维蛋白的异常变化,也处于一个高凝状态;因此,患者因为手术或其他伤病,血管内皮细胞会因为遭到破坏而变化,功能障碍后的结果的血液高凝,再加上患者有脓毒血症或者恶性肿瘤的多种情况,血液的高凝状态的问题更加严峻,上述容易引起VTE风险。
3护理干预
针对ICU的患者进行综合的预防干预措施,对于降低VTE发生率有一定效果,可较好地改善患者的预后,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3.1基础护理:对ICU患者要做好基本生活护理,保持大便的通畅,防止排便用力高腹压影响下肢血液回流。其次是通过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来争取患者的理解支持,配合治疗。最后,需要做好患者的VTE风险评估,设置专业护理人员,并通过对护理人员的VTE认知能力给予培训,加强技能的熟练程度,提高甄别VTE危险因素的能力,和避免操作失误,提高护理的质量。
3.2严格控制药物的使用:在对ICU患者进行药物使用中,需要对其禁忌进行诊断和确诊,控制用量和采用合适的方法来高效用药。在对患者进行静脉给药时,要根据标准和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准确调整控制输液速度,观察患者用药的体征,包括出血、引流液、性质、胃液、大便等情况。避免刺激性的要去使用,并加强观察患者是否有出凝血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予及时的处理,正确的配置药物使用。
3.3有效的活动计划:首先,针对昏迷或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对ICU患者进行叩背,并给予抬高下肢的运动,抬高的高度应于心脏平面的20cm~30cm位置,通过间断的重复来实现静脉回流并降低静脉压的效果,减轻血流淤滞的风险,做到VTE的早期的预防。
其次,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早期的肢体按摩,或者协助使用间歇充气装置来进一步提高活动效果,在患者有较好恢复时,可以参照踝关节轻微运动或者下肢背伸运动来进一步增加运动量。需要控制好时间,30min/次,3~4次/日,随着患者的病情好转适当增加运动量,其中对患者的膝关节及髋关节给予适当充分的活动,对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有积极作用。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ICU患者的体征,包括肤色、温度、肿胀情况等,严格记录。
3.4避免静脉刺穿操作风险,保护静脉:如果需要给予静脉置管处理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挑选细管径,同时穿刺的部位应该选择锁骨下静脉为宜,避免同一的静脉中出现多次反复的穿刺,必要时轮流使用上下肢静脉,尽量缩短静脉置管时间,避免下肢深静脉置管。定期做脉冲式正压冲管,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栓的风险。若静脉置管在锁骨下静脉给予的置管时间长,患者出现VTE风险的程度显著增加。因此,需要配合护理要求,做好护理工作计划安排,避免穿刺次数和静脉受损,避免行股静脉抽血,防止血栓。
4讨论
对于ICU患者的诊断来说,预测VTE的可能性还是处于一个比较小的水平,据研究显示高凝状态、D-Ⅱ聚体等都无法有效地预测ICU患者是否会出现VTE的风险。目前,国际上较为认可是是对不同的病症患者给予VTE危险分层,但当前并没有统一的分层标准。美国胸科医师协会针对ICU患者出现VTE的中危、高危风险的患者,进行分层,认为中危的包括内科患者和普外科术后患者,而骨科为高危手术。DVT作为ICU患者中的高危病症得到中华医学会重症分会的认可。正是因ICU患者不能单一的诊断标准来分析,需要通过众多的VTE危险因素相结合来完成诊断和鉴别,因此需要对ICU患者进行早期的预防和护理干预。
在药物预防VTE方面,研究显示Fondaparinux药物在膝关节置换术或者有VTE的腹部手术中应用较为安全,但是到目前为止,没有ICU的临例。经研究确认,在内、外科VTE中、高危风险的群体中,应用肝素和低分子肝素,预防的效果较好,且在针对高危VTE人群中使用低分子肝素优于普通肝素。而对ICU患者的研究也比较少,结论多来源于国外[5]。而如阿司匹林、维生素K拮抗剂的作用效果存在一定的风险,不良反应也存在,因此不建议用在ICU的患者药物治疗和护理中。
总之,VTE是引发 ICU患者病症严重化,甚至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VTE作为严重并发症,临床中受到高度重视。需要通过较为全面的早期预防和综合的护理干预来更好地降低ICU患者发生VTE的风险。
参考文献
[1]Geerts W, Selby R.Pre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the ICU [J].Chest,2003,124(6 suppl):357-363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24:259-264
[3]黄静,林婉娜,罗玉珍.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疗前沿,2008,3(2):125
【关键词】医疗废物;管理;焚烧;微波;高压消毒压实法
【中图分类号】R124.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276-02
The experience of medical waste management at home and broad
Wang Zhao1 Wang Xiaokun2
【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weakness of medical waste management, make some examples of excellent management experience of Hong Kong, the United States, Japan, and the United Kingdom. At last it makes a discussion of the developmental direction of medical waste management in China.
【Key words】medical waste; management; burning; microwave; autoclaved compaction
医疗废物是指在对人和动物诊断、化验、处置、疾病预防等医疗活动和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固态或液态废物,主要包括传染性废物、病理废物、利器废物、制药废物、基因污染物、化学品废物和放射性废物等(定义和分类见CT/T3083-1999)。《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规定医院临床废物和医药废物为危险废物。即从医院、医疗中心和诊所的医疗服务中产生的临床废物,包括手术、包扎残余物、生物培养、动物实验残余物、传染性废物、废水处理污泥等[1]。这些废物含有大量的致病菌、微生物、重金属、放射性元素等,具有极强的传染性、生物毒性和腐蚀性。
有害物质未经正确处理而排放到土壤和大气环境中,会造成严重的污染,危害人类和生态健康,所以国家将医疗机构产生的医疗废物排在危险废物名录中的第1位[2]。
1 我国医疗废物管理存在问题
1.1 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填埋处理:现在国内各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基本上是自行分散处置,方法很不规范。许多传染性医疗废物仅简易消毒或根本不经任何消毒就混入生活垃圾运走。而国内大多生活垃圾都进入填埋场进行简单填埋处理。填埋场一般很简陋、无衬层结构。活垃圾中混入医疗废物,会带入很多致病菌和重金属,对周围土壤、地下水、地表水构成很大威胁。
1.2 小型焚烧炉污染严重:有些医疗机构会对废物采用焚烧处理,但目前都采用结构简单、廉价的间歇式固定床焚烧炉,而且一般都不配置烟气净化装置,这将会使医疗废物产生更具环境毒性的二英类物质,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而大多数医院没有固定的设备管理和操作人员,操作工均未经严格培训就上岗操作。这不仅对操作人员的自身健康有很大威胁,也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还为废弃医疗用品的非法收购提供了可能。
1.3 输运体系不完备,容器和人员都不规范:卫生部和国家环保总局对医疗废物的运输颁布了有关包装袋、利器盒和周转箱的相关规定:包装袋在正常使用情况下,不应出现渗漏、破裂和穿孔;颜色为淡黄,颜色应符合GB/T 3181 中Y06 的要求,包装袋的明显处应印制警示标志和警告语;包装袋外观质量:表面基本平整、无皱褶、污迹和杂质,无划痕、气泡、缩孔、针孔以及其他缺陷。利器盒整体为硬质材料制成,封闭且防刺穿;整体颜色为淡黄,颜色应符合GB/T 3181 中Y06 的要求。利器盒侧面明显处应印警示标志,警告语为“警告!损伤性废物”;满盛装量的利器盒从1.2m 高处自由跌落至水泥地面,连续3次,不会出现破裂、被刺穿等情况[3]。而国内大部分医疗废物收集袋过薄易破,造成污物渗漏。有些与普通生活垃圾带没有区别,对分类收集处理很不利。针头等利器收集也不规范,废物周转运输设备简陋,极易造成收运人员的感染和损伤。
1.4 监管体制不完善,实行力度不够:缺乏规范的法律法规体系、严格的执法人员和统一标准的收费罚款措施。管理困难较大,各地区管理水平差别明显。
2 国内外优秀管理经验
2.1 美国:大部分医院废物在离开医院运抵最终处理之前需在医院的初级处理点进行适当的集中和整理。有些废物在初级处理点还需进行初级处理,包括压缩,磨碎或打浆。简单的将废物体积压缩可能不会产生太大的经济效益,但如有合适的填埋场所,废物经压缩体积并填埋仍不失为最经济的处理方法。另外,医疗废物在美国的处理也在尝试非焚烧法,以减少强毒性二英类物质的生成。其中技术上比较成熟的有:高压消毒的压实法、机械-化学消毒法和微波法[4]。高压消毒压实法主要是将高温蒸汽消毒和压实过程结合起来,经济实用。优点在于需求空间小,设备简单,但是其灭菌效果受到接触面,蒸汽压力高低的影响。而且处理过程易产生有毒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废液。而机械-化学消毒法主要是利用漂白粉、次氯酸钠等进行消毒处理,但会产生余氯的污染问题,增加有害污水排放。微波法的无害化效果好,最近几年才被加以应用,但是经济成本较前两种高一些,而且存在电磁波危害的可能。
2.2 香港:香港的医疗废弃物处理方法为较传统的焚烧和填埋。但是医院本身对于医疗废物的分类和管理比较严格。有很多优秀经验:如设立了跨专业的医疗废物管理委员会,有对问题进行科学化研究和统筹改善措施;制定了《医疗废物管理守则》;加强了医院感染控制组的功能及统筹网络;并且把医疗废物管理的改善工作结合到医院每年工作计划及服务承诺上来。并且对医院员工进行有关教育;对政府部门、环保署、立法局议员、传播媒介、市民进行教育及游说[5]。从而保证了医疗废物处理的科学环保性。
2.3 日本[6]:日本的垃圾处理法经过几次修正,对带有感染性的特别管理性垃圾的处理作出了具体规定,且制订出了较为详细的操作规程,特别是新的修正法中强化了感染性垃圾排放者的责任,同时加强了对垃圾处理者的处罚条例。2000年6月2日公布了新修正的垃圾处理法案,对违法投弃垃圾及无许可输出垃圾等有关事项的处罚法则进行了强化。2001年4月再次对垃圾处理法规进行修正,禁止垃圾野外烧毁,强化了以前的产业垃圾管理票制度(此制度是日本产业垃圾处理推进中心发行的账票,是从委托到最终处理的全过程的记录。对于特别管理性垃圾在法律上规定义务使用)。此外,对医疗垃圾排出者、医疗卫生单位主管的刑事责任及高金额的处罚规定也在此法中具体列出。日本医师协会也成立了医疗垃圾处理检讨委员会,针对修正后法案的具体规定、要求,指导医疗卫生单位对医疗垃圾进行适当的安全处理。
2.4 英国[7]:英国对医疗废物的分类比较严格,对每一类废物都有相应的处理措施,见表1。
表1 英国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及处理简要
另外,医疗废物绝不允许与其它废物混装。所有医疗废物都应放入内置黄色塑料袋的垃圾箱内,塑料袋上应有“医疗废物,必须焚烧”字样。医疗废物的搬运必须使用专门的容器和设备,运输使用全封闭式卡车,医疗废物最终处置是送入废物焚烧炉高温焚烧。
3 经验的借鉴和探讨
医疗废物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8],从我国医疗废物处理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我国的医疗废物处理还处在很不规范的阶段,技术不成熟,管理不严格,环境污染仍然比较严重。而且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日渐增长的人口数量,这个问题如果不加重视,产生的危害加愈发严重。因此,我国需要借鉴国内外医疗废物管理的优秀经验来完善这一体制。首先从技术来说,焚烧炉仍为一种较通用而经济的处理设备,在最终处理时效果最为彻底,但需要配合严格的分类和管理,以减少有害污染物的排放。高压消毒压实法和微波法也是很有潜力的处理技术,国内的大型医院可以尝试与焚烧配合进行。对难处理、高感染性的废物进行焚烧;而普通医疗废物则采用高压消毒压实法。另外,在技术达不到的时候,进行严格的管理也是经济有效。香港和英国的经验证明,只要加强人员培训和医疗废物分类、运输和管理,也可以很有效的控制医疗废物的污染问题。尤其是对中小型医院最为合适。而日本的医疗垃圾处理管理则突出了立法的强制性作用,事实证明效果良好,提示了我国应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推进医疗废物处理的严格化、统一化、环保化。
总的说来,我国的医疗废物管理水平是随着生活废物管理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发展的,但仍然有很多不足之处值得探索,需要所有医院管理者,政府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政策法规司.中国环境保护法规全书(1997―1999)[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68
[2] 张炳新,陈义芬,伍继新等.浅谈医疗废物的管理[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0,16(1):60-61
[3] HJ 421-2008,中国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S].
[4] 陈扬,王开宇,刘富强.医疗废物非焚烧处理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探讨[J].工程与技术,2005,7:57-58
[5] 何兆炜.科学化的医疗品质管理―香港医疗废物管理的经验[J].中国医院管理,1997,17(7):27-28
[6] 李前喜,罔本真一.日本的医疗垃圾处理系统[J].中国环保产业,2004,2: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