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门急诊院感管理

门急诊院感管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06 16:02:2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门急诊院感管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门急诊院感管理

篇(1)

文章编号:1003-1383(2012)06-0914-03 中图分类号:R 722.1 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2.06.070

手足口病在2008年5月被国家卫生部列入丙类传染病,该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以柯萨奇病毒A组16型、肠道病毒7l型为多见)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3~6月是高发季节,通过粪口途径、密切接触、呼吸道飞沫等多种途径传播[1],易在婴幼儿造成爆发流行。重症手足口病少,大部分为轻症患儿。如何管理轻症手足口病门急诊的收治,是控制病情扩散,促进患儿健康的重要手段。现将我院手足口病的门急诊管理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为2011年5月至2012年6月我院门急诊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儿1341例,诊断均符合我国卫生部制定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中制定的标准,其中男725例、女616例,年龄多为1~7岁婴幼儿,主要是5岁以下的儿童,最小的5个月,最大为7岁。其中轻症1338例,均有充血性皮疹伴低热,皮疹主要分布在手、足、臀等部位,1250例口腔有疱疹或溃疡,流涕、咳嗽、咳痰伴支气管肺炎150例;呕吐、腹泻消化道症状30例,重症出现高热嗜睡、肌体抖动神经系统症状3例。

2.治疗方法 给予抗炎、抗病毒和对症治疗,静脉滴注头孢噻肟钠、利巴韦林、炎琥宁等;口服板蓝根、维生素B2片,皮疹给予涂炉甘石洗剂,口腔溃疡给予西瓜霜或冰硼散涂搽口腔患处,同时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

门急诊管理

1.制订启动应急预案 我院制订手足口病应急预案,在出现手足口病疫情时,迅速启动手足口病应急预案,成立手足口病防控医疗救治小组,由医院领导、各职能科长及防保科、药剂科主任、门急诊主任等组成,各成员职责明确,分别负责医师、护理人员的调配和物品、药品的供应及消毒隔离等方面的工作,保证高效有序地进行医疗救治和隔离。

2.实施门急诊预检分诊 手足口病流行期间,我院门急诊设独立手足口病预检分诊室,对出现皮疹疑似手足口病患儿,直接引导到专门诊疗室,将手足口病患儿与其他患儿隔离,减少在候诊厅的停留时间,预防其他患儿交叉感染,并做好疾病的诊断、化验、报告及登记工作。对轻症患儿门诊抗病毒治疗或在家观察和隔离;对高危人群予抗病毒输液并留院观察治疗,做好床边、消化道、呼吸道隔离;对重症倾向患儿,开通“绿色通道”直接收入传染科进行隔离治疗。

3.做好医护人员手足口病知识的培训 组织门急诊医护人员学习《手足口病诊疗指南》,请儿科、ICU主任、感控科主任讲课培训,在保证门急诊医护人员熟悉手足口病诊疗指南的基础上,再次进行重症病例(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抢救的相关技术操作(气管插管、气管切开)、设备(呼吸机、心电监护仪)使用,特别注意患儿可能出现的病情突变及应对方法,掌握手足口病危重症的抢救护理程序及消毒隔离措施,科学规范地救治患儿。

4.严格消毒隔离及防止交叉感染 病区、患儿、医护人员的消毒隔离,按照卫生部制定的消毒隔离技术方案及本院制定的消毒隔离制度执行。隔离诊室和手足口病输液室每日用空气消毒机定时消毒3次,地面、输液椅、床头柜用含氯消毒液(每升含有效氯500 mg)擦拭,每日2次;手足口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因此,实施肠道隔离措施尤为重要[2],就诊或输液期间,督促家长管理好自己小孩,不要交换玩具、餐具、食品等,避免相互密切接触增加交叉感染机会。患儿的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等按感染性废物处理,用消毒剂(每升含有效氯1000 mg)浸泡消毒半小时后再排入下水道,医护人员接触患儿后,严格“六步洗手法”,认真洗手并用快速消毒液消毒双手,治疗护理患儿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仪器、物品用后采用1000 mg/L有效氯溶液擦拭消毒。

5.做好输液患儿的发热护理 开辟专门的手足口病患儿输液室,保持输液室清洁,室内空气流通。输液室内多备体温针,输液期间,随时观察患儿体温变化,对低热、中等热患儿,指导家长减少衣被、多喂温开水;对既往有高热惊厥病史的患儿,给予优先输液并严密观察病情;体温超过38.5℃要及时给予退热处理, 如冰敷、温水擦浴(有皮疹者不宜用酒精擦浴)、小儿退热栓塞肛,冰敷时要注意观察局部皮肤颜色,避免冻伤。对持续高热患儿要特别重视,遵医嘱给予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等应用,并配合物理降温,争取在短时间内把体温降至正常,退热后1小时要复查体温。

6.做好手足口病患儿的皮肤护理 指导家长尽量保持有皮疹患儿皮肤清洁干燥,臀部有皮疹要及时清理其大小便,患儿被褥、衣物宜宽大柔软,剪短指甲,尽量不要抓破疱疹,避免皮疹感染。手足部皮疹初期涂炉甘石洗剂,疱疹有破溃时涂0.5%碘伏,炉甘石与牛奶相似,要注意分开保管,避免患儿误服。加强口腔护理, 已有溃疡患儿, 给予西瓜霜或冰硼散涂搽口腔患处,以消炎止痛和促进溃疡面愈合。

7.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医护人员在诊疗、输液过程中,严密监测患儿病情变化,密切观察体温、心率、呼吸及神志,注意观察患儿有无精神差、嗜睡、呼吸急促、呕吐、抽搐等,若出现与体温增高不成比例的心动过速或昏睡、呕吐等脑膜刺激征,警惕有可能出现病毒性心肌炎和脑炎,应及时报告医生, 做好抢救准备[3]。

8.加强愈后宣教,防止重复发病 对家长进行手足口病的知识宣教,由于手足口病为传染性疾病,嘱家长在患儿出院后2周内不要送幼儿园或到公共场所,并注意做好环境和个人卫生,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勤清洗衣被,并予曝晒。指导患儿改掉吸吮手指习惯,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餐具使用前后要清洗消毒,多吃含维生素C的食物,保持营养均衡。每年3~6月份家长要注意检查患儿手足口腔有无皮疹或疱疹,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结 果

1341例手足口病患儿经过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其中359例收入传染科治疗,12例转上级医院继续治疗外,其余970例病情痊愈或好转出院。门急诊输液疗程一般为5~7天,最长10天。

体 会

手足口病传染性强,易引起爆发或流行,在应对轻症手足口病门急诊的管理中,笔者深刻体会到加强传染病知识的学习,严格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做好预检分诊,隔离输液,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宣教等措施,使手足口病患儿能够及时、有序救治,降低了手足口病患儿的死亡率和院内感染率,确保医院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S].2008:123.

[2]叶 崎,邬菊英,俞海燕. 1566例手足口病的医院感染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2):1541.

篇(2)

关键词:以人为本, 医疗主街,绿色生态

Abstract: in the new plan for the hospital construction, influenced by environmental factors limit less, can according to the ideal of large-scale medical facilities construction standard layout, to realize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and health security system of medical function and to carry ou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green hospital.

Key words: it is with the person this, medical main street, green ecology

中图分类号:TU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河南省伊川县中医院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城区东北部滨河新区,是在伊川县整合县中医院、第二人民医院的土地、品牌、实有资产等资源基础上,由深圳世为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一所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医院。医院规划建设1000床规模,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为一体,建成后将成为洛阳市伊川县今后的医疗卫生核心医院,服务范围辐射至周边部分县市。医院除具备一般性、综合性医疗服务内容外,还重点发展原县中医院的特长和优势,使中医诊疗成为医院的特色和重点学科。其中医疗区工程总建筑面积132410平方米,地上20层,地下2层。

1 设计理念

1.1总体布局分区明确,运行高效

在全院新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努力实现规划的科学合理性。医院为典型的两栋式组合,门急诊楼、住院楼分栋建设,医技一分为二,按密切关系度各归入两楼,裙房以连廊连接,平面分区流线合理,衔接自然。

1.2 医疗流程科学合理,安全管理

建筑功能组合合理,医疗运行体系安全高效。注意分析人流、物流,采用专用竖向交通系统、洁净手术室、中心供应室单向工艺流程、中心岛式ICU等布局方式,明确洁污分区与分流,控制与降低院内交叉感染。同时注意各类人流物流路经短捷、顺畅,工程管线集中短程,做到低能耗高效率,为日后降低日常运营成本创造条件。

1.3建筑设施绿色节能,成本控制

中医作为医院的特色科室,提倡天然的药物,自然的疗法,同样以生态绿色医院的概念贯穿整个设计,尽量利用自然的采光通风和天然建筑材料的应用,减少对人工采光和通风的依赖,做良好的室内外环境品质和自然的生态绿化。

1.4建筑空间开敞通透,环境宜人

以建筑医疗主街为中轴线,通过连廊贯穿门急诊、住院楼,沿主街设计了景观中庭,交通中庭,有收有放,空间变化丰富。回字形平面的设计,做出了很好的景观庭院,环境宜人。强调了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为患者提供优良医疗环境,也为在医院长期工作的医务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1.5预留空间,整体协调发展

新建医院在规划中留有大量预留发展用地,主要集中在用地北侧和西侧,医技科室旁留了供扩建的位置,医技科室可分别向门急诊和住院部渗透,扩展,以方便住院和门诊的病人。

2 总平面设计

2.1总平面布局

医院在新规划的用地上建设,受到环境限制因素较少,能够按照比较理想的大型综合医疗设施建设标准进行合理布局,实现经济高效、卫生安全的医疗功能体系,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医院策略,同时创造舒适和谐的医院环境和景观。建设用地东西宽约228米,南北长约367米。医院总体设计综合考虑用地情况和周边道路和环境,规划采用群落式布局,合理分布和组织医院各部分功能设施。院内功能分区分为东、西两个区域,医疗区位于中部偏东,以半集中式组合方式组织医疗建筑功能格局,门急诊、医技、住院等部门,以多层和高层建筑形体进行组合,沿南北主医疗轴线依次布置在院区东部偏南部位,医疗区北侧留出较大面积的绿化园林,结合绿化布置员工活动场地及停车;院区西侧是后勤保障区,沿西侧道路由南向北布置办公管理、能源中心、以及员工宿舍、综合服务楼等功能。两个功能区域相对独立,避免干扰,同时相关功能部门联系紧密,有利于管理和提高运行效率。总体规划布局考虑医院的远期发展趋势,在医疗区北侧和后勤保障区靠近门诊医技楼的位置预留了充足的空地,能够满足医院将来功能扩展、规模扩大的要求,并实现均衡协调发展。

2.2 院区交通组织

医院用地四周均为城市道路,根据城市功能区域分布和主要人员来向,在院区四周道路上分别开设门急诊部、住院部、后勤区、办公区等七个出入口。医疗区:医院主入口设于南侧志高路上,门诊和急诊部均通过院前广场由此进入;急救中心在东侧大鹏路偏南位置设有专用入口,便于120急救工作的开展;住院部出入口设在北侧周成路偏北位置,并在住院楼东侧位置开设污物、尸体专用出口。后勤保障区:院区西南部的办公楼在西侧东环路设有出入口,后勤管理和能源中心在东环路和北侧周城路开有出入口。与医院内功能区域相对应,通过在不同方位开设院区出入口,实现院内交通的分流控制和区域管理,避免院内产生洁、污交叉和人、车混流。沿医疗综合楼周边设有院内交通环路,兼顾院区消防环路系统。医院停车采用地上、地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医疗区南部的院前广场和北侧绿化园林分别布置供门急诊和住院部使用的地面停车场,门诊医技楼地下一层设有立体停车库;在后勤保障区的各栋建筑周边也设有独立的停车位。院区内共设有停车位640个,满足医院近期的使用需求。

3建筑设计

3.1内部功能设计

伊川中医院医疗区工程是一个完整的医疗建筑群体,主要包括门诊医技楼和住院综合楼两个单体建筑,通过地下连廊和架空连廊相连接。门诊医技楼地下二层,地上四层,局部五层,主要功能包括:门诊、急诊(兼120急救中心)、医技部(门诊药房、放射科、功能检查、检验科、内镜中心)、地下车库、人防等;住院综合楼地下二层,地上十九层(不包括设备夹层),主要功能包括:护理单元、重症监护室、医技部(手术部、中心供应室、导管中心、病理科、输血科、血透中心、放疗科、病案室、洗衣房、太平间等)、营养厨房、设备机房等。另外院区内还有独立的能源中心、液氧站、高压氧舱、污水处理站等附属设施。医院医疗区总建筑面积132410平方米,主体建筑高度85.5米。共设总病床数1000张,手术室15间。医院采用医院主街的概念,南北贯穿门诊医技楼和住院综合楼,通过方位明确、联系紧密的交通体系,合理组织医院各功能科室。医院各功能科室根据相互间功能关系的矩阵分析,予以合理安排。功能相关的科室均设有方便联系。如门诊科室与相关医技检查部、急救中心与放射科、手术部与重症监护、病理科、血库、中心供应等相关部门之间均设有直接高效的交通联系,可较好地满足现代医疗功能的需求。

3.2外部空间设计

医院在形象设计上突出了自身的特性和环境优势,强调内在功能美与外在形式美的有机结合。医院为门诊(裙房)、住院(主楼)两栋式,裙房舒展、稳重,主楼简洁挺拔。方案设计上,将主楼的方形形体进行比例分割处理,通过挺拔浑厚的实墙面与局部玻璃幕墙形成虚实对比,使建筑既充满气势又富有细节,建筑的处理更显平实而自然,使病人更感觉亲切自然、温暖舒适。针对当地的地域特点及环境状况,立面设计以裙房仿石材、高层部位仿石材及铝板为主材,自清洁能力较强,整体具有现代感,并节省造价。

4结语

河南省伊川县中医院的设计过程是艰辛的,但是结果却是令人欣慰的,我们在设计过程中克服了诸多困难,并尝试运用了一些绿色生态措施,对于探索现代化大型综合医院设计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篇(3)

上任后不久,张久田便请一家医院管理咨询公司进行整体规划。“自己想法不系统,借助外力可以很快为医院建立起一套规范性系统。”随后,医院战略规划、绩效管理和三年文化建设逐一出炉。

“改革的切入点就是要提高医院员工的积极性和凝聚力。”张久田对员工收入低、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再清楚不过。“2009?2011年,医院就出走了65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所有年轻医生都没回院。”

凭借绩效抓手,张久田将医院战略指标分解至科室,再从科室分解至个人,并注重正向激励的作用。科主任若在年底实现所有既定目标,将获得6万元的管理奖。若部分目标未实现,奖金将按比例扣除。仅一年后,医院各项核心指标开始好转。如药占比从2012年的53%,直降至今年上半年的43%。

医院各项指标的好转,为张久田的进一步改革奠定了基础。为例扭转医院服务差、形象差的困境,他不仅在门诊新建了分诊、预约和取药系统,还不断完善门诊服务:医院厕所开始提供卫生纸和洗手液;椅子上放了一层软垫;导医流程表也日益清晰。医院未来还将设立休息室和咖啡厅。

为了让服务理念深入医院骨髓,今年初,医院便推出了员工着装规范和语言行为规范。即使是电梯工人,都要着职业装。尤其是门急诊医生,必须扎领带、穿衬衫和西裤。否则将一次罚款50元。“我主要是想通过制度让大家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从点滴改进医院的服务水准,让患者感到舒适和温馨,从而使医院成为一方百姓放心的就医场所。”张久田表示。

在医疗服务逐渐规范的基础上,他又在门诊引入精益管理理念。通过信息系统提示患者等待时间,并完善“一诊一患”制度,以充分保护患者的隐私。为了使这一理念尽快落地,张久田要求所有部门都要制定标准化工作流程。“只有设定了标准,医院才会不断改变。若连标准都没有,则连改进的方向都没有。”

篇(4)

【关键词】管理现状;门急诊;沟通桥梁;人性化管理

当代,信息化管理制度已经成为各种企业,公司,国家部门的重要管理方法,是体现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标志,计算机网络化管理能较大的提高医院的管理效率,提高管理水平,而其中药品的管理又是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大部分医院都在不同程度上运用了信息化管理体制。如何优化信息化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其自身作用,一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将阐述其解决方法。

1 中药房信息化管理现状

中药房管理系统大致是从进院挂号开始,经过诊断,交费,最后取药,其中经历过的信息化过程很多,从一个部门到另一个部门都存在着信息的传输,为了提高整个过程的效率,医院一般采用门急诊OCS系统,此系统减少的划价的工序,通过网络式的信息传输方式提高了药品调剂的准确性和调剂速度,减免了患者等候取药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2 门急诊OCS系统的简述

现代药品管理日趋规范化,标准化。这就是门急诊OCS诞生的理由,该系统是通过把药品按品种、日期、医师、科室、调剂师、销售金额等特性进行有效地统计,分类,排序。来达到预期的药品管理功能,并且该系统还可以对药品进行定期盘点,分析该药品的销售趋势,根据医院的销售情况对药品的采购工作做出计划。这些都对医院的中药管理有很大的帮助。

3 信息化管理成为一座沟通的桥梁

药品信息化管理将临床医师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成为医生之间交流的纽带。药品信息数据的定期更新维护都需要专人进行,以确保药品信息的准确无误。为了保持药品的信息完整,就要对药品的名称,俗称,规格,价格用法用量等做以全面的调查。这样才可以保证医生针对患者的病情对症下药。信息化的管理可以加强临床医生与药房之间信息的交流,尤其面对中药种类繁多,处方复杂的特点,电子处方可以全面的克服手写药方名称不准确,剂量不规范的弊端,给药房抓药人员和医生之间架起一座方便快速的沟通桥梁。

4 信息化管理使药品管理更加人性化

医院是服务于人民的国家组织,自然要使患者在就医时更加舒心。医院要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以往的就诊过程是患者在医生处就诊完成后,到药房取药,经过划价,交费,交方取药几个步骤,在这些过程中,免不了要排队等候,尤其是中药的取药,配药过程复杂,患者这是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等候取药。在门急诊OCS应用后,临床医生在工作室里直接可以与药房取药配药者取得联系,只要医生写好医嘱,系统中药品价格会自动生成一份清单,免去了患者排队等候的过程,可以直接交费,买药。药房也可以第一时间清楚的看到医生所开的处方,迅速的配好药,再由前台发药人员经过核对后发药。整个过程简单,清晰,减少了医患纠纷发生的可能性,为医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奠定了基础。

除此之外,电子药品清单也会使患者更清楚的知道自己用了什么药,服用方法及价格等,药品基本信息。也能使医院的服务更加明朗化,达到了让患者服用明白药的目的。可见信息化管理在药品服务方面的重要作用。

5 药品的信息化管理使药剂师工作更加准确

在治疗过程中,调剂正确的药品是至关重要的一环,然而传统的看处方抓药的方法不仅会使误差发生在读取药剂量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因为医生书写上的失误或者字迹潦草而造成失误,这些都给药剂师带来的许多不便因素,因此而发生的医疗纠纷也不在少数。然而信息化管理的使用解决了上述矛盾,处方信息直接以电子形式发送到药剂师处,阅读方便,没有划价等需要患者自己完成的过程。如果在药剂师抓药的时候实行签名抓药方式,就是每一个药剂师对自己抓配的药物要负责,运用这种方式可以加强药剂师的责任感,使抓药的过程更加严谨,准确。从而达到规范药剂师工作的目的。

6 信息化管理方式为药品数量与患者需求量平衡提供了互通平台

大部分医院会用某一时期,某种药品的销售金额来盘点销售情况,从而获得药品的需求量的相关信息。但是中药的种类繁多,数量难于计算,很难做到每一种药品都进行细致的统计。然而信息化管理就可以在销售药品的时候对药品的消耗量作以统计,定期的衡量该药品的销售情况,做出补充即可。而且这种管理方式也可以对药物进行细致化的管理,对不同种类,不同价格,不同作用的药品分类统计,甚至可以对每一味药品进行统计,使药品的细致化管理有理有据。此外,通过这种细致化的管理方式,可以清楚的看到药品的需求情况,减少会造成医院药品上的亏损几率。

同时,把药品详细的分类统计,管理,也为医生选用正确的药物提供了便利条件。

7 结论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化的普及,网络化的管理模式已经成为主流,这也推动了中药管理的信息化发展,为更高效更便利的信息化管理创造了先决条件。中药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替代了传统的药物管理模式,进一步弥补了以往管理上的漏洞,减少了医院系统因为药物而造成的亏损,规范了医生的处方书写方式,使药剂师的抓药工作进行的更加顺利。相信在将来信息化管理方式必将以其自身的诸多优点完善医疗机构的药物管理方式。

参考文献

[1]汪艳华.我院中药房信息化管理探讨[J].海峡药学,2010(11),291-292

篇(5)

关键词:人性化设计 可持续发展 地域特征

一、概述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黄金院区建设地块位于赣州市章江新区南端,南临金岭西路,西靠金潭大道,两条城市道路金华路与金坪南路将用地划分为三个地块,其中西南地块面积10697平方米,东侧地块面积63755平方米,西北侧地块面积35533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204200平方米,分两期建设,一期建筑面积111900平方米,二期建筑面积92300平方米,共设床位1600床。

二、规划设计理念

1、体现“现代医疗城”的设计理念,结合本院实际情况,从总体规划入手,创造全新的医院运营模式,形成独立完整的新型医疗体系。

2、确立以南北向为主的交通结构,设置不同层次的公共空间,形成多层次的绿化景观系统,保证整个医疗系统高效运作,并满足不同人群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3、采用“人性化设计”的理念,注重人性、尊重使用者的权利、做到布局紧凑、空间宜人、流线清晰、流程科学、为病人提供高效舒适的就医环境。

4、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合理经营建筑用地,形成有效的发展图式,使近、远期建筑融为一体。

5、充分挖掘地域特征,突出建筑创作的独特性与差异性,以南北两幢舒展的多层建筑对主要建筑群体的围合来象征环流赣州的章江和贡江,体现了建筑的地域性,使它成为属于赣州的建筑。

三、总体规划

1、功能布局

全院建设场地被城市道路划分为大小不一的三个地块,通过对现状条件的分析:我们将面积最大且形状较为规整的东侧地块作为医疗区;将面积最小且邻近城市主干道的西南角地块作为行政办公区;将面积适中且邻近城市公园的西北角地块作为保健康复和教学科研区。

医疗区内设医疗综合楼,结合规划设计理念,遵照“同类归并、资源共享”的原则,将医疗综合楼设于区内中心位置,面向南侧金岭西路设院区主出入口,可迎合从主城区方向来的患者人流。医疗综合楼采用半集中式布局,功能组织紧凑有序,医疗流程简短便捷,并设有绿化庭院,以获得自然通风采光条件,体现“人性化设计”的理念,内含门急诊、医技、病房、后勤保障等功能区,各功能区契合地形由南往北依次展开,通过南北向医疗主街连成整体,使医疗流程体现出便捷紧凑的特色,并可按实际情况分期建设,形成独立完整的体系。门诊设在东南侧,以迎合南侧道路的患者人流。急诊位于西南侧,自成一区,设有单独出入口,病房楼设在场地西侧,分为两幢,可分期建设。医技中心设在门诊与病房之间,通过医疗主街与两者紧密联系。医疗主街北侧设后勤保障用房,可便捷地为医疗区提供送餐、就餐等服务。在医疗区东北角留出大片空地作为远期发展用地,医技和病房可沿医疗主街模块化发展,形成有效的发展图式,并与一、二期建筑形成统一整体。

西南角地块内设行政办公楼,该楼邻近城市主干道,对外联系方便,并可通过架空连廊与医疗综合楼相联系。西北角地块内由南往北依次设肿瘤治疗中心、康复保健楼和教学科研楼。其中教学科研楼设于地块北侧,自成一区,并设有单独出入口,由于该院为教学医院,教学科研任务较重,所以将教学科研楼设计为高层建筑,以满足实际需要,并能节约用地。康复保健楼和肿瘤治疗中心位于地块南侧,靠近东侧城市公园,为患者提供了良好的休息活动场地。

2、交通流线

本规划设计方案按人车分流、医患分流、洁污分流等原则组织场地交通。主入口设在南侧金岭西路上,以迎合主要门诊人流,住院探视入口和急诊入口设在西侧金华路上,供应入口设在北侧金坪南路上,污物出口设于西北角与其它流线互不交叉干扰,其它地块出入口按功能需要分别设置。各个出入口间通过场地内环形主干道相联系,在各入口处结合地形设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场,同时在各建筑地下层设机动车停车场,场地内交通流线顺畅,体现车流在外、人流在内的交通流线特点。

3、分期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一期工程建设内容为门急诊楼、医技楼、一幢病房楼、行政办公楼和后勤综合楼,建成后床位数可达到800床,门急诊、医技部分按1600床规模一步到位。二期工程建设内容包括二期病房楼和西北侧地块的教学科研楼、康复保健楼和肿瘤治疗中心,建成后院内各功能区完善合理,总床位数达到1600床。在医疗区的东北角还留出了大片空地作为远期发展用地,医技病房部分可沿医疗主街模块化发展,形成有效的发展图式,并与一、二期建筑形成统一整体,最终使医院达到2000~2500床以上规模。

4、空间景观

在景观设计中,本方案着重景观空间与建筑之间的相互渗透影响,以点、线、面相结合的形式,形成多层次的空间景观系统。

点是散布在门诊医技区域的绿化庭园,绿化平台等。丰富的空间变化及绿色生态环境有助于缓解病人的紧张心理,为病人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气氛。在主楼上还设有绿化平台,形成一处处小型的绿化空间,更贴近患者,为其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气氛。也有利于节能环保,使建筑更具生态性,成为现代化的绿色医院建筑。

线是连接各个景观空间的景观大道以及穿梭于各个景观节点的园间小径,形成丰富多变而又井然有序的空间景观体系。

面是大片的中心绿地,使建筑与环境相互渗透,给病人的疗养康复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

四、建筑设计

1、医疗综合楼

总建筑面积128100(未含地下室21200 ),地下一层,地上二十三层,由门急诊、医技、住院三大功能区组成,各区块通过医疗主街连成有机整体,急诊位于西南侧,设单独出入口,门诊由南侧四个尽端模块组成,首层设门诊大厅、大输液、中西药房等,二至五层设各门诊科室。医技中心布置在门诊中心与住院中心之间,便于两个功能区块的使用,流线顺畅,使用管理方便。住院中心由两栋板式高层建筑组成,分两期建设,每层各设一个护理单元,共1600床。

地下层平面设设备用房、中心药库、太平间、污物暂存间、机动车库。其中,中心药库内设有专用电梯可直达病区药房和各标准护理单元。机动车库位于东北侧,平战结合,平时车库战时六级人防。车库内采用机械双层停车方式,共停车630辆。污物经污物电梯到地下污物暂存间收集打包后由专用坡道运出。

一层平面设门诊大厅、急诊中心、传染门诊、中西药房、大输液、放射科和住院大厅。其中急诊中心设在西南侧一至四层,设急诊和急救入口,急诊人流和急救车可以方便进出,与门诊人流、车流互不干扰,充分考虑急诊急救医学安全快捷的要求,内设抢救室,EICU、急诊手术区、急诊输液、诊室、观察室等一整套完整的医疗用房,使急诊中心形成能独立运作的完整体系,并在急救入口附近设一直升机停机坪,方便抢救病人。传染门诊设在东南侧,自成一区,设单独出入口。放射科的病人通道与工作人员通道分开,使病人有良好的候诊环境,医护人员也相对自成一区,做到互不干扰。

二层平面设门诊各科室、功能检查、中心供应和一系列病人服务用房,其中门诊采用四个尽端模块组成,依次与横向主街相连,每个标准门诊科室都设计为尽端式,有独立的候诊空间,既便于管理又提高了诊疗环境的舒适度。功能检查分为内镜中心,电生理中心和超声中心。中心供应与四层手术中心之间通过洁污两部电梯垂直联系,使用过的污物器械经污物电梯送至中心供应,消毒处理后由专用电梯直达手术区,方便快捷。病人服务用房靠近主街布置,设有咖啡厅,病人图书馆,超市、洗衣房、邮政、电信、银行等用房。

三层平面设门诊各科室、门诊手术区、检验中心、病理科、输血科、病区药房和静脉配置中心。其中检验中心采用大空间布局,设有一整套完整的检验用房。病区药房和静脉配置中心内设一专用电梯与中心药库和各标准层相联系。

四层平面设门诊各科室、手术中心、信息中心和一个标准护理单元。其中手术中心采用三通道布局,清洁通道与污染通道分开,便于洁污分流,使用过的污物器械经污染通道及污物电梯送至中心供应室,消毒处理后的干净器械则由专用电梯直达手术区,医护人员由专用通道换鞋更衣后进入手术区,病人则由另一通道经换车后进入手术区。

五层平面设门诊各科室、技术层、ICU、血透和标准护理单元。

六层平面设产房,采用三通道布局,设有4间分娩室。

七至二十三层平面为病房标准层,每层各设一个护理单元,每个护理单元设50张床位,各病区内部北侧设医护用房,病房朝南向布置,拥有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护士站设于病区中心部位并靠近主电梯厅,最大限度地缩短了护理流线,也方便护士站对进出人员的管理,病房以两人间和三人间为主,并根据实际需要设单人间和套间,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2、后勤综合楼

位于医疗区北侧,通过医疗主街和医疗综合楼紧密联系。一层设营养厨房、职工厨房和洗衣房。二层设职工餐厅和病人家属餐厅。三至六层设值班公寓。

3、行政办公楼

位于西南侧地块,自成一区,设一架空连廊与医疗区相联系。一至六层设行政办公用房和学术交流中心。

4、肿瘤治疗中心

位于西北地块南侧,包含一整套完整且相对独立的门诊医技病房等内容,并通过架空连廊与医疗区相联系。地下层设放疗中心。一层平面设入口大厅和门诊科室,二层平面设病区药房和门诊科室,三至六层设标准护理单元,每个护理单元设40床,共160床。

5、康复保健楼

位于西北地块中部,相对独立,拥有大片绿地和良好的环境。一层设普通体检,二层设VIP体检,三至六层设康复护理单元,每个护理单元设30床,共 120 床。

6、教学科研楼

位于西北地块北侧,地下一层,地上二十三层。地下层设设备用房和机动车库,一至三层设图书阅览室,四至六层设学术交流中心,七至十二层设教学用房,十三至二十三层设科研办公用房。

五、造型设计

根据医院的发展与特性,本方案在立面设计上力求简洁明快,在造型设计上突出开放紧凑的特色,以对比、穿插等处理手法划分建筑体量,形成具有雕塑感的建筑形体,产生独特的建筑个性,主体墙面以白色调为主,体现明快洁净的医疗建筑风格。主入口体量舒展大气,局部形成灰空间,具有强烈的导向性。病房楼通过大的体块对比突出它的主体地位,其它多层建筑采用相似的立面处理手法,通过医疗主街统一为一个整体,形成具有韵律感的建筑形式。

篇(6)

作为汶川地震灾后新建的一个重要项目,都江堰市精神卫生中心设计门诊流量为30人次/日,咨询量为70~80人次/日。该中心在建设原则、布局特征和装饰等方面都有诸多不同于一般医院之处。

建设5原则

*强化“以人为本”的内涵

精神卫生中心是一个医疗机构,“以人为本”是根本宗旨,具体体现在对患者关怀,对医护人员关怀,尊重特殊人群和普通人群的隐私等方面,并以此扩展出以下职能:为患者提供一个规划合理、卫生、安全、科学、绿色的高效治疗环境,保证患者活动区域不受外界干扰,有助于病情的缓解及康复。

都江堰市精神卫生中心集中管理、集中活动,彻底改变原有精神病院处处见栅栏、道道设铁门的压抑环境,呈现给人们的是患者与医护的和谐,治疗与康复的和谐,医院与环境的和谐,开放与限制的和谐。

为保护患者隐私,心理咨询设置了单独的出入口;为防止入叉并方便管理,精神卫生中心共设置4个人员出入口,分别为普通门诊人群、心理咨询门诊人群、住院与探视人员以及工作人员等4种人群提供独立出入;另外在住院楼底层东端设置污物出口;全楼各出入口均设置可供轮椅通行的坡道,充分利用各种人性化设施,减轻患者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缓和病情。

建筑围合区域可供患者户外活动。尽管院区内是封闭式管理,但必要的绿化及户外空间对患者的康复是有益的。东北侧空地设立的两个篮球场,为患者体育锻炼及早操提供场地。

*提供多方面的安全保障

精神患者在发病时,失去自控能力,常会出现伤人、自残或破坏公共设施的狂躁行为。有效保护患者及他人安全,是医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保障院区内设施的使用安全、患者生活安全、卫生防疫安全及医护人员健康安全也是“安全”医院的题中之义。

该中心设计治疗环境时,努力避免周围环境存在任何危险的可能性,且处处为患者考虑,致力提供一个可以用最少时间和体力完成最多治疗的建筑空间,从“能找到”、“可到达”提升到“很快找到”、“迅速到达”,同时为医护人员提供工作上的便捷。此外,布局设计的时候,医护的工作、休息区域相对独立,实现监护患者的同时也保证了医护活动区域的相对安静、安全、私密。

*坚持防范为主的设计思想

该中心设计思想以防范为主。体现在设计中,有减轻或者避免患者潜在过激行为造成危害的各种防范设计,比如某些场合采用封闭环境的设计。但是对于接近正常或正在康复的患者群,提倡设置开放式活动区,使之在适当的环境下放松。

*兼顾实用性与可持续性的需求

精神疾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时期均有别于正常人,精神卫生中心的实用性就显得非常重要。各种设计的考量标准是要让患者在住得下、住得好、住得舒心的同时,积极配合治疗,以期达到好转、康复。院内的设施,各种资源的配备、使用,都按精神卫生中心未来发展的需要来配置。

*确保患者病历的保密性

与普通医院对病历的管理不同,精神卫生患者病历的公开会导致患者本人及其家庭可能受到来自社会的各种压力,所以保证患者病情的隐密性是对患者尊重的具体表现。对患者病历的保密是该中心坚持的重要原则。

布局4看点

*门急诊将人多、使用频繁的科室设在底层

门急诊内的设计将人流量大、使用频繁的科室设在底层:挂号、收费、药房设在建筑核心,便于门急诊与住院人员共享;患者等候区域在交通流线之外,且备有无障碍设施;治疗区内的影像科、功能检查、检验科设在病房楼与门急诊连接处,便于资源共享。

*住院部采取普通病房与单间并存

住院部的护理单元采用普通病房与单间(一级病室)共存,体现精神卫生中心“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普通病房为每位患者提供存放衣帽杂物的空间,设施牢固,不易损坏,且排除了藏匿人员的可能性;病房集中设置淋浴间、卫生间及盥洗室,并配置不易损坏的呼叫系统,拉线长度在限制范围内(15cm)。一级病室入口处设置安全室,为公检法司人员提供方便。护理单元内设置轮椅存放处。

*护理单元采用单廊形式

充分考虑患者对环境的需求,对比综合医院,适当减少了医护面积,并将用餐区设在康复活动区,优化利用了有限空间。护士站位于一级病室、普通病房与康复活动区域之间,保证了医护人员正常工作,又与病区有便捷的联系,同时还保证了护士的最佳监控视野,有效监控整个病区,并将康复治疗区与住院区隔开,动静分离。

*探视室选用通风采光良好的独立房间

探视室采用独立房间,通风采光良好,且能直接看到户外绿植,既保证了患者及家属的隐私,舒适的环境又有助于探视顺利进行。再者,家人的鼓励和交流,对患者治疗康复有积极的意义。

装饰3细节

*门避免绳索打结

各种门把手尽量避免绳索打结的可能性,并避免造成人员伤害或轻易损坏。门宽大于1.1m。一级病室的卫生间门朝外开,以便医护人员应急进入。

*窗户注重安全

所有玻璃窗、借光窗、玻璃镜均由安全玻璃和夹膜玻璃制成,或用聚碳酸酯碾压板作安全隔板保护。外窗均采取可开启却又防止钻爬的构造。窗户不使用窗帘。

篇(7)

关键词:窗口服务;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435-02

医院作为服务社会、服务患者的窗口单位,承担着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职责,医院窗口岗位更是直接展示医院整体形象和服务质量的重要平台。

1 医院窗口服务的重要性

医院的窗口岗位包括门急诊服务台、挂号收费处、住院收费处、门急诊药房窗口、检验科、影像科、超声科、电生理科以及门诊医疗科室等。患者来到医院,一进门面对的就是这些窗口岗位,其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患者对医院服务水平的评价。而且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也明确对医院的窗口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影响窗口服务质量的原因

2.1 作为宁波市唯一的妇女儿童专科医院,窗口服务能力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就医需求。医院年门诊量已连续三年居市属医院首位,医疗忙季日门诊量更是近6000人次。另一方面医务人员缺编严重,我院2010年核定床位900张,按浙江省卫生厅三甲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需配备卫技人员1125人,当时在编人员1003人,其中卫技人员916人,缺口达209人。医务人员长期超负荷工作,服务不够到位,导致患者对窗口服务不满意。

2.2 门诊场地狭小,部分设施设置不合理,影响窗口服务质量。我院现有的门诊楼原设计容纳患者2000余人次,而现在医院平均每日要接诊4000人次以上,由于是儿童医院,平均1个儿童由2个或2个以上的家长陪同,使本身已饱和的门诊场地更加拥挤不堪。而且挂号收费处、药房等窗口台面设计过高,造成患者与工作人员之间的距离过远,沟通不方便、不清晰导致误解。另外由于儿科患者需按照传染病院感管理的要求实施先预检、再挂号,不能直接在自助挂号服务机上操作,因此与综合性医院相比服务环节增多,导致患者对窗口服务不满意。

2.3 部分医务人员或窗口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淡薄,人性化服务不够。部分医务人员或窗口工作人员主动服务意识不够,服务态度存在生、冷、硬、推、顶,而且由于就诊人数多,医务人员平均几分钟就要诊治1个患者,患者诉说症状有时也会被医务人员打断,医患沟通不充分,导致患者对窗口服务不满意。

3 提高医院窗口服务质量的有效措施

3.1 完善制度,强化措施,形成规范化服务管理体系:医院根据窗口科室服务特点,完善规章制度,规范服务标准,细化职业道德规则和行为准则。在窗口岗位摆放服务标牌,自觉遵守,窗口工作人员按规定着装,挂牌上岗,语言文明,热情服务。其中检验科引进了ISO15189国际临床实验室标准管理模式,对每一项操作制定了严格的服务流程。重视细节管理,认真做好三查七对工作,避免差错发生。采用先进的条码管理系统,病人及时掌握取单时间和方式。

完善奖惩机制。加强文明服务检查,对言语不当,与患者顶撞及争吵,人为因素激化矛盾引起投诉纠纷要视情节予以扣罚;对荣获医院文明科室、年度文明实事获奖科室或个人,以及受到患者多次表扬的个人要给予奖励等。

3.2 科学布局,优化流程,营造安全温馨就医环境:围绕社会关注和反映强烈的问题,医院领导班子推出并落实了服务群众的承诺事项:改善急诊医疗环境、输液区域拥挤状况,调整急诊区域布局,新增急诊留观床位。在全市率先启用移动输液系统,有效改善输液室环境,增强输液安全。推进信息化建设,特别是完善了医生诊间预约、81890及电话预约、服务台现场预约、宁波卫生网与医院网站网上预约及等多种挂号预约方式,并设置预约挂号优先窗口,大大方便了患者就医。

3.3 增强意识,创新载体,开展优质服务系列培训:医院以“三好一满意”活动为契机,在改善就医环境的同时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组织开展“医院优质服务理念”、“和谐医患关系建设及医患沟通艺术”等优质服务培训,使全院职工树立良好的服务理念和从业责任感。

3.4 岗位练兵,技术比武,不断提高服务技能:医院重视基础医护质量管理,组织开展了各类岗位技术比武活动,通过医务人员病历规范化书写比赛及护理“静脉留置针配对操作”比赛,提升了窗口服务人员的技能素质和业务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3.5 深挖潜力,便民惠民,人性化服务贯穿始终:为了方便患者就医,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医院升级改造计算机系统,推出网上预约挂号、检验结果查询、患者答疑等便民服务信息。设置药物咨询专窗,减少了用药误解。实行医务公开,在门诊大厅摆放电子触摸屏,患者能随时查看相关医疗信息。门诊服务台不断拓宽服务范围,为患者提供各种便民措施,引导就诊流程,排忧解难,免费提供轮椅,咨询服务,做好网上预约相关工作。及时解决突发事件,化解各种矛盾与纠纷,努力提高患者满意度。

医疗忙季,院党委动员党团员继续发扬优良传统,开展窗口服务义务帮班活动。白天门诊医务人员加班加点,晚上开启业余门诊和专家门诊。针对输液室医务人员超负荷运转的情况,护理部从病区紧急调配十多名护士支援,在每天输液高峰期,再另外抽调护士帮班。门诊增加检验科、B超等医技科室的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根据病人流量窗口岗位实行错时排班,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3.6 广征意见,倾听呼声,不断改进服务质量:召开医患恳谈会、社会行风监督员和各界媒体记者等座谈会,倾听社会群众、服务对象对医院窗口服务等方面意见和建议。2011年发放调查问卷1500份,经梳理合并形成意见建议50余条。落实相关部门负责人,制定整改措施,积极改进工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