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6 16:02:0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美术学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运用媒体,创设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学生认识美术主要是依赖视觉的直觉感知来完成,要感受美术的美,就必须投入到美术中去。随着鲜艳的色彩、流畅的线条,展开丰富的想象,只有这样才能动之以情、积极参与、快乐的学。比如说我在《穿花衣的热带鱼》这一课时,制作了精美的教具,创设了蔚蓝的大海、各种各样美丽的热带鱼以及会说话的小鸭子,还有美妙的旋律等一系列有趣的情境,这样以来,学生全都争先恐后地要求参与到美术活动之中来。
心理学研究发现,学生在认识形式上具有形象大于思维的特点,他们常常用感性的形象取代思维过程,按照他们的心理年龄特点,利用生动具体的感性形象(有趣的电脑课件、精美的范画的情境的设置等),诱发丰富的形象思维,从而激发其学习欲望,使学生全神贯注地主动参与学习,从而觉得学习是快乐的。
二、设计美术教学活动时,必须增强其趣味性
美术教学活动要富有趣味性,学生参加起来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经多次实践,我发现融音乐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游戏,更能激发学生的激情,以及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让他们在愉悦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使美术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使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学习《手拉手,找朋友》一课时,由于这一课是学习认识色彩与线条,并运用色彩和线条画一张画,为了让学生能认识不同的色彩和各种各样的线条,我根据《找朋友》的歌曲作为课件的主题曲,创设了一个小朋友、各种卡通模样的小油画棒人和各种各样的卡通线条人,它们在音乐声中一起做“找朋友”的游戏,学生们看了以后就开始蠢蠢欲动了,这时候我就让他们戴上小油画棒和线条的头饰来玩“找朋友”的游戏,学生们在做游戏的时候不知不觉中认识了多种色彩和各种各样的线条,而这节课的学生作品也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经过这样的教学设计,美术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大大的增加了,学生也非常感兴趣的参与其中,并在快乐中学习。
“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因素,参与是学习的行动因素”。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更应把握好兴趣和参与这一对孪生的姐妹。
三、美术教学活动也应该动静结合,动中有静
1、作品不贴近生活
俗话说“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然而小学生对周边事物的接触较少,而且其所见到的艺术作品甚少,故很难从作品中体会到作者的用意。特别是部分以战争为题材的画作,学生们不亲身经历很难体验其中妙处。由于小学生缺乏相关的历史知识,因此无论是我国的传统山水画还是西方的人物静物画都超出了其理解范围,造成其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无法引起内心共鸣,从而失去对美术鉴赏的兴趣。
2、知识储备量少
小学生无论是在语言表达还是文字叙述方面均处于初学阶段,因此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只停留在“看”的阶段,既不能够使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也无法用华丽的辞藻来记录该幅作品带来的感受,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们欣赏美术作品的热情。加之其对作品的历史背景、人文风俗都不了解,也限制了其鉴赏能力的提高。
3、受书本影响大
许多学生在观看书本上的艺术作品时会将作品下的文字一并阅读,这种行为本是无可厚非的,但小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看完书本的文字叙述后便会受到该段文字的影响,在脑海中对该作品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影响自身判断。加之传统的教学模式便是以书本为中心,要求学生将书本内容死记硬背,该种教学方式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造成了干扰。
二、提高美术教学效率的措施
1、不拘泥与课本
尽管小学美术课本上的作品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优秀作品,但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只以书本为教学的中心,而是要带领学生经常到户外体验真实的生活。例如在学习《走进大自然》这一章节时,应当带领学生们外出写生,体验大自然的美好。组织学生外出活动时,尽量选择风景优美、富有浓厚自然气息的场所如公园等,让学生们融入到自然环境之中。春季可带学生去树木较多的地方观察植物萌芽及生长过程;夏季可与学生一起在公园里听蝉鸣、鸟叫;秋季观看落叶飞舞;冬季与学生一起堆雪人、打雪仗。将学生置于自然之中,感受自然给予人类的种种美好,并将其深深刻于脑海之中,使其在看到描绘自然的美术作品时能够产生共鸣。
2、利用多媒体设备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多数学校均已配备有各式各样的多媒体设备,只要能够灵活运用,便能够为学生营造出更好的学习环境,增加学习的乐趣。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美术教学的优势有:多媒体投影效果好,增强作品立体感;可配合音频设备使用,营造出优美的欣赏氛围;可播放视频来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等。对于艺术作品的欣赏,讲究各感官之间的配合,不仅是用眼睛去看,而且还需要用心去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才能品尽一副作品的内涵。例如在展示我国传统山水泼墨画时,可事先准备好优雅的古典音乐作为背景音乐,搜罗出作者的生平经历、趣事等供学生阅读,还可现场演示泼墨画的绘画手法以提高学生对画作的理解能力。在我国古代,画与诗是分不开的,即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故在带领学生欣赏画作时可顺带引出与画作情景相符的古诗,既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量,又可以使其充分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3、采用启蒙式教学所谓启蒙式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摈弃传统的灌输教学法而采用引导式教学的教学模式,采用该种教学模式时,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不将自身看法或他人看法强制灌输给学生、不要求学生对书本上的作品分析内容死记硬背、不抑制学生创新、不阻止学生思考、不对学生的个人看法产生藐视心理等。艺术本就是无形的、没有固定模式的,故其表达形式多、创作范围广,正因如此,每个人对同一幅作品也有着不一样的见解。小学生正处于思想的启蒙阶段,需要教师的鼓励与引导,所以教师平时应多与学生沟通、互动,对学生要有耐心,要不厌其烦的为其解决问题,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敞开心扉的与老师相处。
三、结束语
关键词:美术学;美学;关系探究
引言
在美术业内,系统性地、辨证性地来探究美术学和美学的内在联系的文章少之又少,而正确地理解和认知美术学与美学之关系对于相关专业研究及教学活动又十分必要。对美术学与美学它们之间的区别进行详尽的阐述,深刻地梳理内在的逻辑联系,会对两门学科的共同良性有序发展有着正面的意义。
1美术学与美学的区别
1.1美术学是什么
在中国古汉语中,是没有“美术”一词的。据学者考证,“美术”一词作为舶来语,最早出现在中国应该是在1911年,著名国画家高剑父举办的个人作品展“中国之有美展”开始,至此“美术”一词开始得到社会接受和认可,并开始实际研究和专业应用方面的领域的使用。著名美学家、哲学家刘刚纪先生认为:“美术学包含美术史、美术理论、美术批评三个相互联系的部分。”经过100多年的发展与延伸,美术学发展到今天不仅仅包括以上三个部分,而指的是作为当代人文学科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在对以上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探索的基础上,以美术技术为核心,对美术的本质和美术自身必然要经历的发展规律进行探寻。概括来说,就是一门建立在哲学思想上的,辩证地运用美术理论知识和先进技能进行美术批评和活动的综合性学科。美术学作为当代人文学科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具体就是要探究美术的历史,研究艺术品的历史与美术价值,研究如何建立健全评价理论体系和方式方法进行美术批评,探索如何进一步提升美术技术水平的一门综合类学科。例如,著名华裔美术家蔡国强先生,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把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与艺术奇思妙想的结合,碰撞出了灿烂的“思想火花”,给世界各地的民众带去了绚丽的视听盛宴,同时开辟出了不一样的美术创作道路。
1.2美术是什么
从《辞海》中我们可以知道“美学”指的是: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和审美意识,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由于美学主要把艺术研究与讨论的对象,所以近代哲学奠基人黑格尔称美学为“艺术哲学”。在古代中国,美学思想早已产生,然而一直没有明确的概念阐述和产生系统性地理论体系。1750年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加登在自己的著作《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中,第一次“美学”这个概念,并把美学和逻辑学区分开来。之后的唯物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发展,为美学体系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哲学基础。关于美学的研究对象,国内外美学界可以说是各执一词,众口纷纭。例如西方学术界的两个主要学说:第一,美本身说。史前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美本身”就是美学研究的对象,美的思考就是“从各种美丽的学问知识一直到只以美本身为对象的那种学问,彻悟美的本体。”第二,美的科学说。德国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加通就认为:“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美”,“美学的目的是感性认识本身的完善,而这完善也就是美。”而国内学术界关于美学研究的对象到底是什么,也是百花齐放,难以统一。例如:国内知名美学家洪毅先生认为美学研究的对象是美。在其著作《新美学纲要》中:“美学研究无妨有所偏重,并且宜以偏重研究艺术中的美及美感诸相关问题为主。”还有周来辉先生认为审美关系是美学的根本问题。他认为:“美学是研究审美关系的科学,审美关系包括美、审美、艺术这三大部分。”他还说“审美关系说也是对当前各派的一个概括、综合和扬弃的产物。”
1.3美术学与美学之间的区别
由上述可鉴,美术学和美学存在很大的不同。美术学是一门辩证的运用美术理论知识和先进技能进行美术批评和活动的综合性学科。其中包括美术史、美术理论及美术批评。而美学指的是对现实存在的审美关系、审美意识,以及美的创造和发展以及规律进行研究的学科内容,它体现的是一种哲学思维。从根本上来看,美学与美术学之间的重要区别,就是“美”本身单单只作为美学的研究对象,而美术学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中,会同时涉及不少的新的边缘学科与交叉学科,例如系统论、控制论、哲学的关系等等。当然对于美学在研究过程当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特点,也在这些差异的范畴内。
2美术学与美学的联系
基于上述探讨,虽然美术学与美学从词语语义、历史发展、概念特征、固有属性及其研究对象等几个维度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不能一概而论。但是,在美术学与美学也存在着最为直接而密切的关系。
2.1美学为美术学提供价值取向
美学思想和美术史观,会使得历史及价值自身开始重新建立和去伪存真,美学的思想观念,会从根本上改变一个人的价值取向,还会对人的价值判断产生影响。美术理论的特点是与其它的艺术理论存在着共同点的基础上,具有自己独特性,而美学理论,是对其它艺术理论的一些共性特征进行全方位式的总结。例如,在现阶段,美术学院的美学课程由于着重对美术技术的教学和人才发掘,反而降低了对美学课程的重视程度。艺术成就的基础来源于对美学的理性认知、理论掌握程度以及跨学科的素养积累。在进行美术学的学术研究过程中,美学是和美术创作生产形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任何的美术活动所创涉及的行为和作品,所呈现都会与美学理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2.2美术学为美学提供了研究的参考
黑格尔的《美学讲演录》奠定了他在古典美学中的基石地位。虽然黑格尔本人没有著名的艺术作品,但是其著作中关于美学思想体系的阐述和独到见解,却值得后来者认真思索和探寻。在关于哲学论述中,认为实践能够更好地去改变世界,有助于创造历史表明了其对实践的重视,并运用相应的理论知识进行证明。理论本质上是包含在日常的实践工作中的,作为哲学家和理论家,从他的种种阐述可以深刻的领悟到,美术学能够更好地为美学提供可以参照的物象特点。例如:黑格尔虽然是著名的哲学家,可是他对雕塑特点的专业论述比许多专业人士都更加透彻,这就深刻的说明了美术学向美学提供了参照物。艺术家和美学家在创作活动中,通常会使用“艺”和“道”这两种不同的概念进行阐述,对于古人而言,其不仅对“艺”更加重视,对“道”也具有很深的理解,在这当中往往包含着非常深刻的哲学思维,因为对于艺术来说,技术的水平的高低并不是全部,精神的表现才是核心,这便是“道”。然而,各类艺术和美术活动都有各自的“道”,可以这么说,各类艺术与美术都是“美”的展示,也都是美术学可以为美学的研究提供参照物的体现。
3结语
通过以上探讨,美术学与美学之间的紧密联系是显而易见的,二者互为独立也相互影响,随着现当代美术学与美学大量的理论学说的大量涌现,促使一些美术学研究者开始重新思考美术学与美学的关系,这是令人鼓舞的,希望能有更多的研究者注重美术学的研究,来丰富加深美学的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黄新然.论美术学与美学之关系[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05):156-160.
[2]…刘纲纪.略谈美术学与美学的关系[J].美苑,2003(02):2-3.
一、融入民间美术元素,创新教学形式
美术教学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材可以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资源,但是师生不能局限于传统教材中美术知识的学习,应该融入更多的、新的元素,并创新教学形式。而我国的民间美术正是这样的极具特色的元素,它可以将美术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学生通过学习民间美术,了解到与以往的教材内容不一样的知识。民间美术是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出来的艺术形式,经过长时间的传承和发展流传至今。民间美术具有比较强的地域性和民族特色,学生在学习民间美术的同时也会了解相关地区的风土民俗,能够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这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其更愿意了解美术文化背后的故事。
比如学习“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欣赏”一课,众所周知,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博大精深,其中包括陶器、瓷器、青铜器、玉器、雕塑、年画和织绣等许许多多制作工艺方面的内容。在我们江南,苏绣、湘绣等都很著名。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苏绣和湘绣作品,绣布上秀丽的风景或逼真的人物无不栩栩如生。当学生看到一幅幅这样精美的作品时,都会被这种精湛的民间工艺所震撼。将民间美术元素融入美术教学中,会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同时也会对民间艺术更加感兴趣,有利于中国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融合民族情感教育,丰富教学内容
民间美术是在不断的发展进程中逐步丰富的,民间美术作品表达了人们在社会生活和劳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思想感情,极具欣赏和收藏价值。教师要帮助学生体会民间美术中的民族情感,并将这种情感体验融合到美术教学中来,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更多地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其中深刻的内涵。
比如,每逢过年的时候,很多人家都会张贴一些年画来增添喜气,它表达的是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期盼和迎接新春到来的喜悦。年画艳丽的色彩和稚拙淳朴的人物形象展现着鲜明的民族特色。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年画作品,帮助学生感受并领悟这种民间美术样式的魅力。
三、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关键词:高中美术;审美教育;现代艺术;罗丹;凡高;毕加索
马克思曾引用黑格尔设想的一个生动比喻,来说明人类在创造活动中实现其本质力量叫产生的愉悦:一个小男孩,将一块石子投入水中,他看到水的涟漪不断变大,他欣赏自己的创造,从中得到无比的欣喜……。而到了初中阶段,审美教育更显示出在素质教育方面的作用,这时的学生从原来的快乐、无拘无束、天真活泼变得沉默、羞涩和严肃,他们要寻找一种新的适合表现自我意识的方式,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如果灌输给他们一种起着心灵感应作用的思想教育---审美教育,就能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接受教育,不知不觉地受到高尚,健康的思想感情的熏陶。这种教育的特殊效果,是一般道德说教难以达到的。而到了高中阶段,学生在生理,心理上已接近成热,是准备走向独立生活的时刻,他们的自信、自尊都在增强,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而接触面也更加广泛,他们求知欲强烈,学校教师传授的知识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渴望从各种渠道接受新观念,接受新知识。在这时,审美教育更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其鲜明的形象性和强烈的情感性正是对感情真挚奔放,形象思维极强的青少年作用是最大的。
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美术也显得希奇古怪。如现代主义的美术,有入说是一种头脚颠倒得艺术。一位心理学家曾幽默的用生动的语言概括了现代艺术和传统艺术的根本区别。他说:"今天年轻的一代和我们这一有什么不同。他们也是逐渐懂事,也离家出走,也生孩子。只是顺序倒过来的。"的确,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艺术家那里,艺术的含义更加宽泛,既包括美的,也包括丑的:既有善的,也有恶的;既包括物质的,也包括精神的:既有纯实体的东西,也有纯形式的纯数学的东西。
事实上,中国的近百年来科学落后不等于艺术落后,中国画作为一种风格独特的艺术早就与西洋画并起并坐,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两大绘画体系。
一、中国的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据记载,早在春秋后期,周代都城的政治性建筑"明堂"里,就绘有"尧舜之容,桀纣之像,'以及周公抱着幼年的成王接受诸侯朝拜的壁画.可惜这些壁画因为建筑物的毁灭都已不存于世,但是从1949年出土的两件战国帛画的线描人物形象,略加色彩的绘画技巧来看,我国至少在两干多年前已经达到一定的艺术水平。
到了战国以后,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国古代绘画也在不断地完善和丰富着它的艺术形式,表现手法,艺术风格以及各种绘画体裁,画家们将书法的结构,用笔运用到绘画中去。以加强绘画的表现力和艺术趣味,形成了具有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时代特色。它不仅是中国近代,现代绘画艺术发展基础,而且对我国一些邻近国家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日本老画家中村不折在他的《中国绘画史》一书中指出:"中国绘画是日本绘画的母体,不懂中国绘画而研究日本绘画是不合理的要求。我想,用长流不息来比喻中国的绘画是最合适不过的。"
而欧洲的绘画从时间来看,应该是早早承认,旧石器时代,世界上最早的美术品,都是发现于欧洲的西南部与中部。虽然考古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问,但迄今尚无新证物以前无法动摇上述的观点。
到了中世纪以后,由于基督教成为统治国家的精神支柱,这一时代在绘画史上称之为"黑暗的中世纪"。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为了扫清前途的障碍,需要很有说服力的思想武器,他门终于从古人的武器宝库里找到了饱含着现实主义精神和科学理性的古希腊,古罗马的思想文化,从而打出文艺复兴的旗号,正如恩格斯所说:"拜占庭灭亡之时抢救出来的手抄本,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代雕像,在惊讶地西方人面前展示一个新的世界,------希腊的古代:在它地光辉形象面前,意大利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繁荣。"因此,欧洲的绘画是时而浩瀚,时而干涸,这与中国地绘画地源远流长是不同的。
二、西方文化是以"神"为中心的文化。他们将人的发展归之于神的创造。在他们那里,"神"与"人"是分离的。所以他们习惯于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主体和客体对抗起来。探索各个领域中纵的逻辑关系,在种与类的基础上区别其层次,力求符合这些关系的客观秩序。
他们是属于哲学美学,叙事诗学,状物画学。
他们写实绘画的焦点透视,像一位独眼巨人在锁孔里看世界,只能老老实实地把看得见的画出来,把看不见的挡起来。他们的安琪尔要飞,只有实实在在地安上一双翅膀,其爱的信息的传达还得借助于一支有形的弓箭。
而中国的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文化。它以笔墨"线索"作为塑造意识形象的根本要求,并融诗入画,使画的意境,布局,笔墨,色彩完全诗化而成为"无声的诗"。他不仅是中国近代,现代绘画艺术发展的重要基础,而且对我国一些邻近国家的绘画也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中国绘画是属于艺术美学,抒情诗学,写意画学。
中国绘画是多点透视,在游动中看世界,不但能画出肉眼之所见,而且能画出心眼之所见。山前山后,屋里屋外,长江万里,四季花卉,皆可同时纳入画面。
我们的飞天要飞,勿需安装沉重的翅膀便能"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其爱的信息的传达虽然"身无彩凤双飞翼",却能"心有灵犀一点通"。
一个是"无翼而翔",一个是"有翼而飞",哪个更高?
难怪毕加索反问:"在这个世界上谈到艺术,第一是您们中国人有艺术;其次,是日本人有艺术,当然日本人的艺术又是源自你们中国;第三是非洲人有艺术。除二者外,白种人根本没有任何艺术可言。我最莫名其妙的,何以有那么多的中国人,东方人要到巴黎来学艺术"。
况且有专家认为,中国画是后现代主义的温床。进入90年代,伴着消费的发展,现代主义的热潮在中国迅速降温,而一种打破传统和新潮,艺术和非艺术,雅和俗的后现代主义以游戏的姿态悄然兴起,他兼容性更强,在这里,被排斥的古典艺术又有了自己的位置,并且是以一种游戏的姿态出观:维纳斯穿上了牛仔裤:蒙娜丽莎被戴上一副眼镜,弥勒佛扛起了广告牌等等。在这里,这些艺术既保持着自己的"风和雅",同时更大众化。
现代主义重视看得见的形式,后现代主义重视道不清说不明的状态,他从东方神秘主义众吸取了信息,而崇尚"天人合一"中国早有"玄之又玄,天机不可泄露"之说。这些被某些学者视为不能用精确数值定量定性的落后乃至迷信的中国古老文化,说不定潜藏着科学主义未能认识的领域和未能解读的信息。
正如古希腊的奴隶制太完善了,所以他的封建社会就不发达。中国完善的封建社会决定了他不可能出现完善的资本主义,而在后工业社会形态中则可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和繁荣。中国对现代主义艺术有着一定的排斥性,而对后现代主义却有着先天的亲和性。
关键词:美术 感悟美术 美术学习
一、美术教学首先要感知美术
美术,指占据一定空间、具有可视形象以供欣赏的艺术。一般指除了建筑艺术之外的造型艺术的通称。“美术”这一名词始见于欧洲17世纪,也有人认为正式出现于18世纪中叶。近代日本以汉字意译,“五四”运动前后传入中国,开始普遍应用。也称“造型艺术”。按照目的可分为两大类,即:纯美术和工艺美术两类。
美术也称造型艺术或视觉艺术。它是利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造型手段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和审美价值的视觉形象的艺术。是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形象,以反映客观世界和表达对客观世界的感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美术又称之为“造型艺术”“空间艺术”。
二、分类
在艺术分类中,美术又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它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色、纸张、画布、泥土、石头、木料、金属等,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视觉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它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建筑等类型。
1.绘画
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指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色彩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即平面)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以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形式。绘画种类繁多,从不同的角度可将它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从地域看,绘画可分为东方绘画和西洋绘画;从工具材料看,绘画可分为水墨画、油画、壁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从题材内容看,绘画可分为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动物画等;从作品的形式看,绘画可分为壁画、年画、连环画、漫画、宣传画、插图等。不同类别的绘画形式,由于各自的历史传统不同,都有着各自独特的表现形式与审美特征。中国画又称水墨画,它在世界绘画领域中自成体系,独具特色,是东方绘画体系的主流。油画是西洋绘画的代表,它是世界绘画艺术中最有影响的画种。在工具材料上,油画是用油质颜料在布、木板或厚纸板上画成的。
2.雕塑
雕塑是用可雕刻和塑造的物质材料制作出具有实体形象、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雕塑的种类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划分。从制作工艺来分,雕塑可分为雕和塑。雕是从完整而坚固的坯体上把多余部分删削、挖凿掉,如石雕、木雕、玉雕等,塑是用具有粘结性的材料联接、构成为所需要的形体,如泥塑、陶塑等。从表现形式来分,雕塑可分为圆雕、浮雕。圆雕是不附在任何背景上,可从四面八方观赏的立体雕塑。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艺术形象,表现手法借助于体积和结构等。
雕塑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生产活动 紧密相联,同时又受各个时代宗教 、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的直接影响。中国陕西何家湾和辽宁凌源、建平等地发现的5000~6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石雕、骨雕、人像和女神彩塑头像等,反映了人类对自然力的崇拜和对动物的崇拜以及认识人本身、认识世界的过程。
3.工艺美术
工艺美术是指日常生活用品经过艺术化处理以后,使之具有强烈的审美价值的产品。我们一般把工艺美术分为实用工艺美术和陈设欣赏的工艺美术。实用工艺美术是整个工艺美术的主体和基础,包括衣、食、化、行、用的工艺品类,实用价值是这类工艺品的主要价值,审美价值是作为辅助价值存在的。这类工艺品包括经过装饰加工的茶餐具、灯具、木器家具、绣花制品、草竹编织品等等。陈设欣赏工艺品是指那些以摆设、观赏功能为主的工艺品,这类工艺品以审美为其首要价值,手工技艺性很强,实用价值已不明显或完全消失,如玉器、金银首饰、象牙雕刻、景泰蓝、漆器、壁挂、陶艺等。
三、如何巧妙地学习美术,笔者认为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有的同学作画非常刻苦、勤奋,但是技能并没有达到提高,至是在现有的水平上,原地踏步。这往往就是学生学习美术的思路和方法不对。从表面上看,他们老老实实,勤勤恳恳,没有做到及时的总结,没有去看到自己的画为什么没有得到提高,只是手法上的熟练,在这样的情况下怎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呢?那么我们就应该做到多动手,多动脑,实战经验结合理论知识,每次作画后都要认真的分析,自己的不足与优势,尽量少走弯路,达到学习的最高效率。
其次,要针对性地去学习。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就是要求我们首先要弄清自己的学习状况,存在哪方面的问题,针对性地去克服与解决。比如,有的同学技法比较熟练,但是色调的搭配上不是很好,也有的人色彩搭配很合理,但是手法不纯属,因此做不出完美的作品。
关键词:理想;现实;美术教学
现实与理想始终是人类活动的一个重要维度,人类的任何活动都是在现实与理想构成的维度中进行的。从追求美术教育的有效性出发,对美术教育的诸种问题加以认真的梳理,并在现实与理想的维度中加以把握。尊重现实,使自己的活动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就能增加活动的有效性,反之则会徒劳无益,或者收益甚微。从相反的方面看,理想又是行为发展的动力,没有理想,人类就会故步自封,止于原地。现实与理想的关系是辩证的、动态的,它们始终处于一种变化的状态中,以往是理想的东西,经过努力就变为了现实的东西。因此,现实和理想始终与时间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就时间的某一点来说,我们在现实与理想的维度中找到一种恰当的关系,就能使自己的行为具有一种张力,既贴近现实,又追求理想。
无论作为统一美术课程,还是选择性的美术课程,都应该将美术本体知识(含技能)与其意义系统相联系。在美术的意义系统中,最本质和普遍的应该是人文精神。正是人文精神使得形式化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变得具有生命力,并与社会发生最大程度和最广泛的关联,赋予美术本体最大的价值。因此,无论是义务教育美术课程和普通高中的美术课程均应被赋予人文精神。
一、理想很丰满,现实依旧骨感。
我们应该怎样去提高我们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应该扬长避短,多发扬我们乡镇中学孩子肯吃苦的精神,多利用我们家乡的资源,让我们的孩子通过美术课的学习能够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从而达到我们的理想。
高中的美术课程,从它的学科本体角度来看,它是既专业又不专业;它从教育功能来看,应该注重通过美术影响学生的成长,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实际上我们讲美术教育,它有一部分东西是叫做通过美术的教育,就是在学习美术的同时,培养他作为一个人所应该具备的一些素质,美术与道德的关系非常密切,这个你不要否认它,我们就说过去谈到这一点好像很敏感。实际上美术从古到今都是一样的,很注意道德教育的。高中的美术课程应该还是属于“通过美术的教育”,从理论上讲应该是这样的,但它也包括“美术中的教育”。
1、华丽的理想美术教学。
冈布里奇所言:“一个人永远不能穷尽对美术的探究,他会在其中不断发现新的东西。伟大的作品,在每次观赏时,看上去好像和以前都不同。它们好像与活生生的人一样,令人揣摩不透。美术本身是一个令人兴奋不已的世界,有着它本身独特的法则和神奇的境界。”美术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与人们进行交流。让学生进行美术作品欣赏的同时,唤起他们美的情感,达到艺术审美与道德教育相应的统一,促进人格发展。对美术作品的欣赏通常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需要反复感受、体验、玩味、认识的过程,直至达到全面把握作品形式和内容,获得高层次的审美享受。欣赏美术作品既要注意从视觉感受方面把握作品的形式和形象,又要品察和理解美术家赋予美术形象的内涵和意义;既要重视自己的欣赏感受,又要调动自己的联想、想象和理性分析,获得独到的审美认识。 在欣赏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进一步引起学生的兴趣,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
2、真实的现实美术教学。
高中美术课程不是单纯的美术技能课程,而是通过学习美术知识,形成美术的意识和多种能力,从而提高“美术素养”。可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朋友不注重美术素养的培育,更注重的是如何考清华北大。家长的支持与否也决定了很多学生的学习态度。在偏远落后的乡镇山区学校,有些模块因匮乏教具无法开设。现实很多问题触及不到理想的边缘。
二、理想照进现实。
美术鉴赏是学习美术这门艺术的基础。美术的门类,美术的语言,美术的基本鉴赏方法都作了详尽的讲解。还有融合了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的各门类的经典的美术作品。对学生从义务教育阶段以来的美术知识做理论性的梳理,同时又结合各美术作品有了理性的认识。多种多样的美术图书和美术资料供学生阅览,再结合教师的讲解和幻灯片教材的扶助,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美术。
美好的理想,残酷的现实。理想越是美好,越是遥不可及。例如每所学校不同的设施,不能满足学生们的学习要求。由于城市地域的不同,学校的硬件设施,总是有所不一致的。特别是落后的地域,如何满足美好理想的实现,确实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美术教育都是一样的进行,但是事实的方式和办法却不尽人意。有很多乡镇学校只能止步于设施的缺乏。理想与现实,很无奈。
理想与现实如同爱情与面包。爱情固然美好,可是没有面包,哪来的生命去谈爱情。爱情是奢侈品!面包是必须品!理想确实美丽,必须在现实里做的更好,才能拉近与理想的距离。相信我们,在面对现实的同时,心里始终装满了理想。
美术就像一条线,一个方向,在这条线的尽头有着无尽的华美和壮丽。我们每个人都有梦想理想,而我们每个人都得面对现实生活。让我们在最现实的地方实践理想。
参考文献:
[1] 《美术教育:理想与现实中的徜徉》 高等教育出版社 尹少淳 著2005-03-01出版
[2] 《理想与现实的纠结》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社 刘述先 著2011-01-01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