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土木工程材料实训总结

土木工程材料实训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06 16:01:5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土木工程材料实训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土木工程材料实训总结

篇(1)

一、工程施工实习实训教学的现状

工程施工实习实训主要包括施工技术的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砌体工程的操作性实训和现场管理的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两大部分,它是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的专业关键必修课,是实践性、综合性都很强的课程,有别于其他选修类别的课程。然而,目前我国土木工程施工类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着较大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如下几方面。

1.教学内容滞后于现行规范、工程实践。土木工程施工教材内容陈旧,技术落后,没有与时俱进,紧跟现行法律和规范,贴近工程实践,没有形成较好的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有层次的互动式的施工类课程教学体系。例如,2009年国家出台了《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50502-2009),尽管是推荐性规范,但是在《土木工程施工》教材中讲述的仍然是50年代施工组织设计内容。

2.在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由于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实践性、综合性和理论跨度大等特点。施工课基本是采用课堂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这样传统的教学模式非常陈旧,没有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一般较差。尽管有的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收集大量的图片、动画资料,然而,由于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学生也很难观察到施工的全过程。

3.施工生产管理实训方法和手段方面。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效果的好坏对毕业后学生适应社会工作及动手操作能力尤为重要。现在全国高校土木类院校的培养方案实习分为施工生产实习3周,毕业实习3周,条件好的学校有3周的实训,以老师根据教学安排事先联系好实习单位,在规定时间内集中组织学生到工地去参观、见习,由现场技术人员和老师对工程概况及施工技术进行讲解,然后由学生自己去寻找实习单位,这种放羊式的教学方法,使得实践环节流于形式,效果极差。

4.在实习实训教学环境方面。实习实训教学资源的不足是长期困绕《土木工程施工》实践教学质量提高的难题。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实验教学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一种趋于个性化的教学,需要占用更多的实验、实习实训教学资源。而这种矛盾可通过仿真技术的应用得以缓解,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软件,可模拟环境情境,学生通过仿真实习实训后,对实训的整体到局部建立起直观感性认识,学生可不受实际实训条件和时间限制进行实验、实习实训方案设计。虚拟仿真技术和实际情境实验结合的模式可合理有效配置教学资源,解决实践课时少的问题,改善教学条件,形成多元化的教学环境[4]。

二、土木工程施工实习实训教学内容和方法

针对以上土木工程施工教学的现状,对土木类学生进行市场调研,采取一系列教学措施,利用仿真技术在施工实习实训中的3D技术和教学调研取得的成果带到课堂上,采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以实践技能教学为主线,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是提高学生综合执业能力和技能的有效的教学方法。

1.加快虚拟仿真实训教学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2003年我系申报了我校教学科研项目《以软手段模拟硬设备开展多媒体辅助混凝土结构实验教学的研究》,现已获批。该项目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研制一个适合土木工程专业实训教学的实验教学软件,越来越注重虚拟仿真技术实训教学的应用研究。基于虚拟仿真技术具有人机交互,寓教于乐,直观形象,便于记忆,实现互联网,场景逼真体验等优点,规范化、标准化的实训教学引入虚拟现实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求知的渴望和好奇心,避免传统教学模式课程教学机械、沉闷的现象[5]。

2.利用虚拟仿真技术进行施工安全控制。由于土木工程施工过程的复杂性和危险性,建筑企业从业人员流动性大、安全意识差等情况已经成为建筑企业保证工程质量、安全施工、安全管理的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土木类施工实训实习多数高等院校都是把实习生安排到与建筑施工企业校企结合的工程项目。而工程项目现场安全隐患较多,一般建筑企业都不愿意学生在现场实训过程中的亲自动手操作,加上目前法律法规不够完善,最害怕实习生在建筑施工现场出现安全事故。目前虚拟现实技术主要应用在课堂讲解演示与试验实践教学环节中,而利用它进行施工过程安全控制,规范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提高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预防和减少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实现标准化安全管理,这也是将虚拟现实技术用于安全管理的基础[6]。

3.注重VR系统设计和实训师资培养。虚拟仿真技术(Virtualreality,简称VR)又称灵境技术,是以沉浸性、交互性和构想性为基本特征的计算机高级人机界面。VR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讲授土木工程施工这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课,除了需要系统的专业理论外,还要有一定的施工实践经验。而培养出既熟悉工程施工专业知识,又有较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实训指导教师是开展虚拟仿真技术的必要条件。开展虚拟仿真实训实验,在实训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进行实训教学科学周密的策划设计过程,更需要实训指导教师在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上具备创新能力。利用学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培训机会,首先安排拟讲授施工课的青年教师到施工企业信息管理中心兼职锻炼,时间不少于一年,弥补实践经验的不足。与此同时,可考虑与企业合作进行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软件开发和设计,力争构建具有工程特色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师队伍,即双师型的施工课教师队伍,以满足施工授课的需要。

4.实习实训前做好充分准备。施工生产实习实训前由教研室充分论证做好实施方案,采用集中和散点方式,时间安排从大三第六学期末的倒数第三周开始,至第七学期第二周结束,其问包含一个暑假,共计十周左右时间,学生可在此期间灵活安排完成生产实习任务。在实习之前,除了实习指导教师会安排学生按照实纲的要求完成实习各项任务外,土木工程施工任课教师还会专门为学生布置部分工作,即要求每个实习实训小组(3~5人),根据自己的实习内容制作一份多媒体课件,内容主要是在施工实习过程中,学生认为比较新的施工材料、工艺以及施工管理方法和措施。开课前提交给任课教师,并随时准备在土木工程施工理论授课时讲授。通过此种形式锻炼了学生总结工程实践经验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同时学生提交的多媒体课件还丰富了任课教师的教学素材和内容,及时更新的案例会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改善教学效果。

5.改革后的实训实习成绩评定方法。考核也是激发学生学习潜能的重要方式,考核既是学生学习的压力也是动力,为了保证日常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对土木工程施工理论教学的考核进行了局部调整,将实习实训成果的课堂展示作为评判课程平时成绩的重要依据。为了取得较好的成绩,学生在施工生产实习实训中,非常注重对施工细节的观察,对施工中的某些做法会有更深入的思考,使实习实训不再流于形式,施工实习实训的质量也有所改善[7]。因此,应用虚拟仿真技术实训实习后的成绩评定方法划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实训实纲中要求的保证项目应全数检查,动手操作评分值达到80分及以上者评定为优良;评分值应在80分以下,70分及以上者评定为合格;当考核汇总表得分值不足70分时,当有一分项检查评分表为零时,评定为不合格。当实训实习考核评定的等级为不合格时,必须限期整改达到合格。

篇(2)

关键词:土木工程;知识点;网络教学平台;课程体系;积件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5-0092-02

卓越土木工程师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提出,要建立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内容、学习方式、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加强实践教学及能力培养方式等关键环节。理解知识的认识过程,利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辅助手段,梳理课程内和课程间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构建立体化教学体系,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基于积件设计思想加强网络课程教育平台、三维实训教学平台构建和实习基地建设,推动课程群优化与教学资源开发,有利于推动立体化教学研究与改革。

一、专业知识体系与积件化设计思想

课程知识的教学过程可分解成知识点单元的过渡和复合进程,这种过渡在时间维度上是单向的,在知识体系的结构空间上是纵横交错的。课程间知识点存在交叉和关联,利用知识点关联和逻辑关系在课程间建立思维和实践上的联系,构建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可使专业课的课堂教学和网络平台更加完善、流畅,对专业课的理解更趋本质化。积件是根据教学需要组合运用的教学信息和教学处理策略库与工作平台[1]。积件库是教学资料和表达方式的集合,包括多媒体教学资料库、微教学单元库、网上环境积件资料库、资源呈现方式库、教与学策略库等。积件化的学习平台借助于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以积件作为起点,通过导航关系组成千变万化的学习路径。积件设计思想就是将课程知识内容分解成许多标准知识点(积件,相当于玩具积木),成为教学资源库的组成部分。一个标准积件就是一个标准知识点,是同时包含知识呈现方式、学习练习及相关知识链的完整教学单元。将标准知识点按积件方式设计,以一定的顺序连接,就成为课程,遵从一定规则组合就形成课程体系。将这些知识点以积件方式组合成一系列课程,或通过知识点之间的网状关系来学习专业体系,可摆脱单一课程或具体教材的限制。

二、土木工程课程体系整合构想与教学设计

1.重视知识点的归类与逻辑关系融合。研究专业课程和课程之间知识点的联系,根据其类型、性质和特征进行总结归类,把握知识点乃至知识链的构成,进而指导教学设计,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李国强等[2]考虑知识类型提出了结构工程课程体系六大模块,包括结构分析、荷载与结构设计准则、结构设计基本原理、结构工程设计、结构试验与测试、结构工程施工。按模块分类整合可达到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目的,又能构成较宽的结构设计知识平台。把专业课程体系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探索课程体系中知识点的逻辑关联,完整地把握课程的研究方法,不断进行小范围的知识贯通、融合和相互渗透,可有效引导学生理清课程体系中理论间的脉络,理解课程和专业知识体系的层次结构锻炼逻辑思维能力与综合分析能力,使学生越学越有兴趣。如可以所在教学楼为钢筋混凝土刚架结构引入刚架、排架和桁架的概念,门窗过梁可简化成简支梁等为例引入,钢屋架的焊接、木屋架的榫接以及现浇钢筋混凝土屋架,当弯矩和剪力较小时,常简化为光滑圆柱铰,杆件简化为链杆,屋架则抽象为理想桁架。这也正是不同课程间知识点的关联和逻辑关系。利用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建立课程内容链接,可以更好地使学生认识知识体系架构。创新思维教育过程中,通过知识点的联系更可发现思维的创新点。

2.构建以知识点为主线的教学资源。基于积件设计思想进行课程体系融合设计,要在教学资源(课件、网络)建设过程中站在专业角度而不是课程角度,确定知识点的各种特性和关联关系,合理分解和规划知识点,并按照对专业体系的理解和教学设计来构建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土木工程施工模块教学过程中,在施工问题讲解中多引入结构设计思想和力学概念,可让面向施工企业去向的学生同样感觉到力学和专业在工程施工技术中的重要性。而围绕多次超静定框架体系的求解、无剪力分配法、塑性铰等力学专题,可以看成是涉及多门课程关联的知识点重组的教学过程和方法。以标准知识点为单元,按积件方式建立积件库,教师仍可按自己的教学安排组织和生成有个人特色的课件。每个知识点反映典型的相关内容,各个知识点相对独立,并对不同课程具有通用性。

3.深化课程知识链的关联与重组。同一个知识点可具有不同的存在状态,既可进一步细分,又可被包含在一个容量更大的知识点中。力学类课程和后续专业课程有重要关联和衔接关系,如“土木工程材料”、“混凝土结构原理”和“钢结构”等课程都涉及材料力学性能,“钢结构”和“材料力学”课程都涉及截面几何性质部分,“基础力学”课程中连接件计算、压杆稳定计算等专业内容“钢结构”课程仍有涉及,结构动力计算部分是后续“工程结构抗震”课程教学的重要铺垫。教学上应避免内容重复讲授或知识点的缺位,更应基于积件思想注重知识再现、重组和深化。现在诸如三峡大学求索学堂等网络学习平台都是以知识点为中心来组织网络课程素材的。一个知识点除呈现其文字材料外,还能呈现该知识点与前驱和后继知识点链接,学生可快速查看相关知识点以及其重要程度、要求掌握程度、帮助理解该知识点的例题和多媒体课件(可包含动画、视频、音频等)。深入研究课程群间知识点的联系,进行课程的整合和关联知识重组,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专业知识链条和知识树结构。基于知识点的教学资源库建设,可为资源重复利用和扩展带来极大的灵活性,为不同教师从开放的积件库中选择资源或按积件化模式共享教学资源提供便利。但目前网络课程平台并不能帮助专业教师实现课程间的关联和重组。目前一些针对建筑工程专业实训课程开发的商业仿真软件,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手段多渠道多方法地创设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基于具体建筑工程仿真,在理论课程和实习实践、在校学习和毕业工作间搭设互通立交桥梁,更可以具体工程为背景,以建筑施工为主线,串联土木工程材料、地基与基础、混凝土结构设计等多门主干课程的诸多知识点,为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关联与重组提供教学新思路。

4.建立以积件设计思想的专业课程集成与立体化教学体系。伴随着教学艺术的发挥和教学理念的探索,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为教学手段改革提供了突破口。教学媒体从视听教育、计算机辅助教学到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的演变过程,标志着人们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传统课件固化了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知识的呈现方式,素材数据的重复利用率和数据共享率不高,学生的参与度也较低。以知识点的表示、管理和利用为基础的课程建设是今后数字化教学的主要方向。基于知识点关联的土木工程专业网络教学平台其实就是积件化的设计思想和网状的结构,这需要有网状的教学软件与其相适应。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推导出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可引导教师改进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个性化学习。基于积件设计思想的课程体系改革,可促进课程体系的融合和优化和立体化教学体系的建立。

5.探索积件设计的微型学习策略。按照积件设计思想建设开放式教学资源平台,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的发展,有助于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基于课程知识点关联和积件设计思想来设计实用、短小、微型的标准知识点进行课程内容组块,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再到创新提高的学习资源设计符合人才培养规律,便于学生对专业知识体系的掌握。利用基于知识点关联的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学习,具有人机交互性、学习的便利性和灵活性。教学平台导学功能应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知识点逻辑关系和基于知识点的结构链接,学生可以确定自己学习顺序和掌握情况,二是对知识点关联度密切的前驱专业知识点进行复习和巩固。

6.核心知识点与实时实习模式。基于积件设计思想的课程整合同样可适用于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环节可按知识点进行学习和跟踪考核,以学习的核心知识点进行归纳梳理,实施以核心知识点为主的弹性小学分制和实时实习模式[3]。通过丰富专业教学资源,完善实习指导手册,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实训课程、求索学堂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建立以工程照片、视频资料为主的实习资料库和实习基地建设,使学生全阶段不间断地进行实践教学,实现与理论教学全过程同步的“实习”,实现理论课程(课本)―电子视听和仿真资源(视频、软件)―工地实践(实物)三者的有机互联,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相互渗透和反复交替过程,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实现无缝实时衔接,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系统化、完整化,构建立体化教学体系。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牵扯到方方面面的改革。结合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特点,在保证课程体系连贯性和知识教育循序渐进基础上,基于以知识点逻辑关系为基线的积件化设计思想,进行网络课程教育平台构建和知识点库建设的专业教学资源开发,推动课程整合和知识融合优化,建立立体化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余胜泉,杨现民.辨析“积件”“学习对象”与“学习活动”――教育资源共享的新方向[J].中国电化教育,2007,(12):60-65.

篇(3)

收稿日期:2012-07-10

基金项目:浙江理工大学校级教改项目;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教改重点项目

作者简介:刘勇(1980-),男,浙江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工程管理系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工程管理研究,(E-mail) 。

摘要:分析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定位与特点,归纳与总结目前该课程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在人才培养计划、教学计划、授课方式、理论和实践课教学模式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研究结果应用于浙江理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3-0078-04 土木工程施工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主干课,课程涵盖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两大部分,内容庞杂繁多且章节跨度大,具有模块化、专业化的特征。该课程实践性强,“以教师为主体、书本为中心,单纯进行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工程管理专业教学需求。另外,传统的“重施工技术、轻施工组织”的教学结构体系安排不能反映工程管理专业技术与组织、管理并重,“土木工程+管理” 的专业特色和人才定位。因此,在工程管理专业工程技术知识和经济管理知识的双轨制培养模式下,研究探索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为学生构筑更为坚实的专业技术平台,具有较大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文章分析了现行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中的种种问题,在系统识别与阐述工程管理专业定位和相关特点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等进行一定范围的改革和探讨,以期有效解决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强化工程管理专业技术平台,契合建筑行业对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技术过硬、管理突出”的人才需求,提高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竞争力。

一、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定位及特色

随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建筑行业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特别是知识结构合理、技术与经济管理能力兼备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据统计,近5年59%的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居学校前列[1],工程管理专业日益成为各大高校的热门专业。 对于普通高校工科教育定位,教育界一直存在争议。学术界在参照发达国家的基础上,认为工程科技人才除精通本专业外,还必须具备深厚的工学基础知识,并对相邻学科有所了解;业界则认为,高校专业设置范围广,重点不够突出,毕业生缺乏相应的专业实践能力,进入企业之后需要重新学习才能胜任工作要求。据笔者了解,一些实践性强的行业(如工程造价行业等)甚至更青睐高职高专学生。

培养模式的争议长期困扰高等学校,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师生。对实践性极强的工程管理专业而言,冲突尤其严重。一方面,专业化、复合型的专业知识结构是其职业规划与未来成长的基础;另一方面,对社会和岗位的适应能力以及在其所从事的工作中是否可以尽快独当一面,是其顺利就业的关键因素。在这个过程中,土木工程施工作为实践性极强的专业核心课程,其地位尤其重要。统计表明,虽然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分布广泛,涵盖施工、监理、咨询、房地产等诸多行业,但其就业重心仍然集中在施工领域[1-2]。以浙江理工大学2007级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为例,超过70%的毕业生毕业之后从事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相关工作。因此,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定位及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必须予以重视。

土木工程施工是工程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目的是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建筑施工技术、组织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组织与管理问题的初步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知识和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基础。从课程目标中可以看出,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在强调施工技术的同时,也注重施工组织与管理,要求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根据施工技术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施工方案,这不同于一般的土木工程本科专业。与开设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高职高专的建筑工程管理、工程监理等专业相比,本科专业的属性又决定了其不可能根据实际岗位问题进行课程组织,也不可能弱化学科知识逻辑体系而强调具体岗位技术或技能的熟练操作。

因此,对比土木工程专业和一般高职高专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具备如下特点。

(1)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并重。工程管理专业的“土木工程+管理”的专业特色决定了工程管理专业必须同时注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以及土木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的教学与实践工作。这一点在课程学时分配上体现较为明显。通常,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教学大纲中,土木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的学时占总学时数的35%以上,这一点迥异于土木工程专业。

(2)注重章节之间的联系。除了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施工技术等局部性规律外,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注重章节之间的联系,努力研究土木工程施工的全局性规律,着眼解决建筑施工过程中不同分部分项工程的组织与部署、施工方案选择等问题。

(3)“行业能力导向”特征明显。不同于高职高专的岗位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本科专业将“职业岗位”扩展至“行业领域”。也就是说,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不仅是为施工岗位设置,而是为建筑行业设置,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初步具备在建筑行业不同岗位(如工程估价、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工程监理、施工技术、施工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4)与其他经济、管理课程联系更紧密。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要求学生初步具备技术经济、项目管理等基础知识,能够在施工方案设计、施工部署、施工组织过程中熟练应用其相关原理。

二、当前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课堂讲述,学生课后复习,课程结束后再通过对应的课程设计加深和巩固所学知识。在教学实践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课程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脱节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综合性、实践性极强。对操作性强的施工工艺、施工机械或技术,单纯的课堂理论学习远远不能达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的目的,以讲述、投影、幻灯片为教学手段不如在施工现场的教学效果。然而,目前中国本科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本科院校的学生不能像高职高专学生一样通过顶岗实习等手段获取施工过程的感性认识。因此,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脱节成为土建类专业亟待破解的一大难题。

2.课程学时偏少,不足以涵盖完整的项目工艺与组织程序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内容庞杂繁多,涵盖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两大部分共计16章,且每章节内容均不可或缺。以知识层面而言,课程知识结构涵盖力学、材料、测量、施工技术、网络技术、施工组织等多个方面。为满足教学要求,提升教学效果,必须科学组织教学内容,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时。据分析,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合理学时(包含实践)应为80学时以上。然而,在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中,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多为4学分,64学时[3],课程学时偏少,难以涵盖完整的项目工艺与组织程序。

3.重施工技术、轻施工组织与管理

长期以来,国内高校土建类专业的教学体系多以土木工程技术为主,存在重技术、轻管理的人才培养误区,工程管理专业亦不例外。具体到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课程本身所具备的工科特性使其“重施工技术,轻施工组织与管理”。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多数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中施工组织与管理模块课时在16学时以下,有些甚至只有6个学时。究其原因,一方面,国内建筑行业长时间处于粗放式的增长模式下,建筑行业的快速增长导致行业对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迫切,进而影响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高就业率的光环下,工程管理专业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并重的复合型培养模式进展缓慢。另一方面,我国高校,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教师大部分出身于土建类工科专业,如土木工程等,专业教师的学缘结构也导致工程管理专业教学“重施工技术,轻施工组织与管理”。

4.不同模块之间脱节严重,相互关联少

与基础课不同,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章节之间跨度大、联系少,具有模块化、专业化的特点。例如,土方工程与混凝土工程之间几乎没有知识上的联系。然而,工程建设的复杂性特征使这些原本毫无关联的知识被放到同一课堂进行讲授。因此,传统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过程中,不同模块之间联系较少,脱节现象严重。然而,工程管理专业的复合型、全局性培养目标使学生必须注重不同施工工艺或者分部分项工程之间的联系,进而统筹安排,达到建设项目“质量一流,工期、成本合理”的目标。

三、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针对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所在团队申报了2011年度浙江理工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并获得了校内立项和科研经费支持。经过课题组一年多的研究与实践,提出了一些新的教学改革措施,并应用于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过程中,初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与时俱进,合理优化专业培养计划

随着建筑业的国际化,对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土木工程+管理”的培养模式,复合型的知识体系日益成为相关企业引进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因此,以2012版人才培养模式修订为契机,经过广泛调研,积极修改、优化工程管理专业培养计划。一方面,增加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学时,理论与实践教学(课程设计)共计96学时(理论学时64,实践学时2周、2学分),基本涵盖该课程的所有章节与内容;另一方面,调整部分实践课程的授课方式,使其易于进行模块化、专业化教学改革与实践,如分散课程设计教学环节(课程设计)等。

2. 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并重,凸显专业管理特色

为凸显工程管理专业特色,在优化工程管理专业培养计划的基础上,通过修改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大纲,调整了章节、模块之间的学时分配,做到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并重。首先,在学时分配上,经过调整,工程技术模块共计40学时,施工组织与管理模块共计24学时,实践模块2周,在学时上保证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的教学效果。其次,在施工技术教学模块,穿行相关的施工组织与管理类相关知识的教学与实践,由点到面,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结构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在实践环节(课程设计)中,除传统的施工专项方案制定,要求学生进行施工组织与施工部署,按照要求进行流水施工组织与进度计划编制,设定相应的边界条件,引导学生进行施工组织优化与施工平面图布置,最终按小组完成完整的施工组织设计。例如,将两个班60位学生分成10个课程设计小组,每个课程设计小组负责编制一个建设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包含4个施工专项方案,施工总平面图、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表等6项主要任务,分别对应6位学生)。每位学生的课程考核成绩由团体成绩和个人成绩两部分组成,团体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质量给出,个人成绩由课程设计小组成员讨论后投票确定。最后,将课程实践环节(课程设计)分散在理论教学中,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理论教学伊始,指导教师同步下发课程设计任务书,组织学生开始进行课程设计,并定期进行课程设计的指导与点评工作。分散课程设计的初衷有三:一是避开学期末实践性教学的高峰,避免因为课程时间冲突而导致课程设计质量下降,确保课程设计教学时间;二是与理论教学同步,便于学生理论结合实际,加深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三是利用团队作业(团队设计)的思想,利用课程设计小组促使学生进行交流、合作,进而加强学生对课程的认识,培养其团队协作精神。

3.以案例为主线,实训为手段,进行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为适应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知识点零散、跨度大等模块化特点,课题组以实际工程案例为主线,借助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实训为手段,进行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与实践。通过讨论,课题组首先按照课程内容将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分解为土方与基础工程等六大模块。其次,以一个施工工程案例为主线,分别针对上述六大模块设计课程实践环节,模拟案例项目施工组织与管理的全过程,通过施工方案设计、施工组织、施工部署等实训任务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经过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学生反响强烈,效果较为显著。

4.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实践环节一直是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建设的薄弱环节。一方面,教师“粉笔+黑板”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难以适应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另一方面,集中式走马观花的实践性教学模式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基于此,课题组构建了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根据上述模块化划分,分散完成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实践性课程,即在完成某一模块理论教学之后,立刻安排专题训练、现场参观等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教学内容和实际工程的紧密结合,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四、结语

土木工程施工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主干课程,其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学生的就业与职业发展。因此,提高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条件下掌握更多的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是目前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黄鲁成,苗红,罗亚非.我国工程管理本科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大学教育, 2007(3):46-49.

[2]倪国栋,鄢晓非,宁德春.工程管理专业建筑施工类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2, 21(1):54-58.

[3] 李立军,杨秋学.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 2011, 20(1):83-85.

Teaching reform of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tion course for engineering

management speciatly

LIU Yong, XU Sen, ZHANG Li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Zhe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P. R. China)

篇(4)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实践学习;校企合作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教育及人才培养质量将作为对大学评价的最重要内容,“教育质量是对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评价”,“最终体现在培养对象的质量上”[1-4]。因此,为了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培养质量,积极应对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改革,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体系、教学组织、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也应该与时俱进地改革。在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背景下,工程类本科生的教学改革,尤其是实践教学的改革,已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5-7]。本文以土木工程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导意见、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评估标准为指针,结合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的探索与实践,探析了基于卓越计划培养目标的工程实践教学内容及体系的构建、校企对接、工程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以及考核评价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举措。实践证明,这些探索与实践,促进了校企联合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1土木工程专业实践内容与体系构建

1.1培养目标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要改革举措,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这对高等教育以及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8-9]。具体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不同专业则有不同的社会需求及相应的培养目标。结合近几年我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分析归纳目前用人单位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需求及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建议,体现在培养目标涵盖的内容上,就是要求学生通过实践学习,使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进而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例如,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学习应该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①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学习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方法与途径。②加强学生工程意识,掌握力学、材料、管理、计算机、信息等多学科交叉综合的工程项目管理知识。③增强相应实践技能以及实际工作能力。掌握土木工程结构各构件的构造、关键部位的施工工艺、施工技术、施工组织方案的编制、施工质量控制要点、相关材料试验和配比技术以及工程质量的验收标准等。④掌握土木工程项目策划与风险分析及项目管理方法,了解招投标的编制方法并熟悉相应流程,掌握施工全过程相关资料的编制及管理。⑤学习在工程实践中解决工程技术、质量、安全等问题的程序和方法。⑥了解国内外土木工程的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⑦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参与项目管理、协调与沟通的能力。培养目标可概括为“理论基础牢,工程意识强、能力口径宽,工作作风实”。相应的实践教学改革也应围绕培养目标建立与之契合的模式。

1.2专业理论知识与企业工程实践的综合衔接

校企联合实践教学模式,可分为校内学习和企业工程实践学习两个阶段,校内学习是工程实践学习的基础,工程实践学习则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意识。两个学习阶段应各有所侧重,还要有机衔接。校内学习阶段主要目的是理论基础牢,因此,相应的培养标准、培养模式、培养计划应根据专业指导委员会和学校的通用标准来制定。在教学上应采用“以标准为导向”的专业理论知识教育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尽可能采用系统灌输、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和工程问题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致和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运用理论知识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企业工程实践学习阶段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和发现、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应采用“以能力为导向”的工程实践学习模式,该阶段的具体培养目标、学习内容和培养模式由学校院系和企业导师共同制定,此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与管理能力,让学生学习了解企业的先进技术、先进管理方法和先进企业文化,要细化到工程实践学习每个环节。要实现两个学习阶段的“相互呼应、有机衔接”,重点要解决工程实践学习内容的模块化设计问题,对既有工程实际问题、项目等进行筛选,建立基于专业方向的工程实践学习模块和工程实例学习库,能够使得学生在学分制下可以灵活地选择学习模块。同时,解决校企共同制订企业学习阶段的培养标准和考核要求问题,共同对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的培养质量进行评价,构建良好的校企合作教育运行机制,保证实践教学效果和质量。

1.3科学提出学生实践学习内容及能力培养要求

面向卓越计划培养目标,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我校两轮企业学习的实践,总结了企业实践学习的内容及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如下:(1)企业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土木工程测量、CAD工程制图、土木工程造价、工程结构计算软件应用、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与方法、施工组织与管理、工程质量控制及管理、工程资料编制与管理等方面。(2)企业学习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通过在企业的现场顶岗实训,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具体要求是:①参与工程项目管理,掌握项目策划方法,掌握团队建设与沟通方式。②熟悉工程建设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以及招投标过程。③掌握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各环节的原理、方法。④熟悉各种施工机械设备的工作原理、工作参数和适用范围。⑤掌握工程项目各个层次的验收要求、内容以及组织。⑥掌握安全、进度、环境等管理方法。通过工程实践学习,学生还应养成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质量、环境、安全和服务意识,锻炼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能力。

2校企合作工程实践模式探索与实践

推进工程实践学习的有效途径是开展深入、务实的校企合作。当前形势下,校企合作适应社会与市场需要。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通过企业反馈的用人标准需求,有针对性地改革培养人才,结合市场导向,注重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再次,校企合作是一种“双赢”模式。校企合作,做到了学校与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学校利用企业的各种资源,也不必为培养人才担心场地问题,实现了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在这种情况下,校方与企业之间签立合同,建立一定的合作模式,如共建顶岗实习基地,学生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之后,由学校推荐到用人单位进行定期的顶岗实习,或接受短期岗前培训后再顶岗实习,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管理,合作教育培养,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合格技术人才。要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就需要将学校的知识体系、人文体系与企业的岗位要求、规章制度和企业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来说,在专业共建、课程开发、师资建设、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学生管理及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学校与企业要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和深层次合作。

3校企联合实践教学的对接实施

校企联合实践教学模式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有效的组织实施。就培养目标和实践学习的总体要求,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满足。因此,在开展校企联合实践教学之初,首先要对企业进行全方面的调研,以了解该企业的文化、规模、技术力量、指导能力、承接工程类型、安全管理措施等是否满足同学们去实习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学校对符合要求的企业好中选优,共同协商实践教学内容的要求、遴选企业指导教师、校企协作组织实施、学生顶岗学习实践的过程管理等。

3.1构建“菜单式”实践学习内容

从工程实际来看,土木工程专业的企业实践学习内容是很丰富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开展满足培养要求的实践学习值得探索。我校结合卓越计划培养目标、合作企业项目情况、师资队伍情况、学习时间、学分要求以及学生学习兴趣及今后就业意愿,建立了“菜单式”实践学习模块,这种“菜单式”选择学习,是指学生结合自身专业方向和岗位需求,按照校企共同议定的培训“菜单式”,自主选择实习内容的一种实习方式,该方式在实际运行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土木工程专业是培养结构工程师、岩土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安全工程师等执业工程师的摇篮,应根据不同类型执业工程师工程素质的要求和学生所选的不同专业方向,引导安排学生进入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岗位进行实习,因材施教,让他们进行菜单式选择学习,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较务实、有效地推进了校企联合教学。

3.2做好企业实践学习前期准备

做好企业实践学习的前期准备是保障实践学习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首先,应对拟接受学生学习的企业项目部进行专业的考察,重点了解项目部现阶段主要工程内容是什么,提前规划学生们可以参与哪些工作,让同学们有所准备;大致了解该项目部的项目情况、设备、技术力量、现场管理方式等;还应对项目部的工作环境、生活及学习条件情况做一下了解,以便让同学们提前做好心理和身体上的准备,能更快更好地融入到工程一线当中。

3.3建立企业实践教育学习过程管理机制

总结我校土木工程专业两轮企业实践学习经验,为确保同学们企业实践学习的安全和教学计划的顺利进行,在企业实践学习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过程管理工作:(1)按计划落实项目部及校内外指导教师。(2)各指导小组建立QQ群,作为校内指导教师和学生日常联络、交流的平台,方便学生的学习交流,校内指导教师进行工作指导,上传学习资料和学习软件等。(3)学校周边的企业学习点(市内),指导教师经常去工地或项目部进行现场指导,及时了解学生企业学习现场情况。(4)外地企业学习点(含省内外),指导教师可选择性地去部分企业学习工地现场,看望项目部实习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生活、学习的实际情况,同项目部领导及企业指导教师交流,探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企业学习中存在的相关问题。(5)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要保持经常地联系,通过校内指导教师到企业学习现场的察看,促进学校和企业的交流,及时掌握学生的企业学习情况,掌握“卓越计划”的执行情况,发现学校、企业、学生等相关人员和部门在学生企业学习中所做工作的不足之处,完善学生企业学习的过程管理机制,为更好地、广泛地推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打下基础。

3.4开展学生企业实践学习的考核评价

学生在企业实践学习期间,每天都以文字、图表等形式记录下当天的工地见闻、施工技术方案、施工过程、学习心得等内容的《企业学习日志》,定期交由企业指导教师检查指导,企业学习结束后,企业指导教师给每位学生的企业学习表现都签署了自己的意见,并给出企业学习成绩。返校后,每位学生都撰写了不少于5000字的《企业学结报告》,全面总结在企业学习中自己的见闻、感慨和收获。校内指导教师根据学生《企业学习日志》的记录情况、《企业学结报告》的撰写情况、报告会总结汇报的情况以及企业指导教师对同学的评价打分,给学生综合评价打分,学生成绩合格后,取得企业实践学习模块的学分。

4结束语

通过我校两届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企业实践学习证明,按照上述内容的校企联合开展的实践学习取(上接第717页)得了很好的成效。通过亲身参加施工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将课堂上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际工程所用到的经验有效地结合,不仅巩固和深入理解了已学的理论知识,培养了同学们分析、解决问题、交际和务实的能力,使得专业能力与工程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切身感受到了企业及工程实际独有的文化,也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积累了感性认识。由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处于探索阶段,还有很多不足以及需要完善的方面。我们将进一步总结企业对学校、学生对企业、企业对学生、学生对学校的建议,深入探索基于卓越计划的土木工程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工程实践教育+创新意识及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高级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完善相应的教学计划的改革、系列化的教材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和各种软、硬件的条件建设,建立具有行业特征和土木工程教育特色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和工程实践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体系。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词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

[2]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工作方案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30-43.

[3]王向红.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构建模型的创新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1):31-36.

[4]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EB/OL].教高[2011]1号.

[5]林健.注重卓越工程教育本质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1(1):19-21.

[6]林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2011,32(2):47-55.

[7]张文生,宋克茹.“回归工程”教育理念下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1):77-92.

[8]许继安.当前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实践教育探析[J].文教资料,2010(1):217-218.

篇(5)

1.重视知识点的归类与逻辑关系融合。研究专业课程和课程之间知识点的联系,根据其类型、性质和特征进行总结归类,把握知识点乃至知识链的构成,进而指导教学设计,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李国强等[2]考虑知识类型提出了结构工程课程体系六大模块,包括结构分析、荷载与结构设计准则、结构设计基本原理、结构工程设计、结构试验与测试、结构工程施工。按模块分类整合可达到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目的,又能构成较宽的结构设计知识平台。把专业课程体系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探索课程体系中知识点的逻辑关联,完整地把握课程的研究方法,不断进行小范围的知识贯通、融合和相互渗透,可有效引导学生理清课程体系中理论间的脉络,理解课程和专业知识体系的层次结构锻炼逻辑思维能力与综合分析能力,使学生越学越有兴趣。如可以所在教学楼为钢筋混凝土刚架结构引入刚架、排架和桁架的概念,门窗过梁可简化成简支梁等为例引入,钢屋架的焊接、木屋架的榫接以及现浇钢筋混凝土屋架,当弯矩和剪力较小时,常简化为光滑圆柱铰,杆件简化为链杆,屋架则抽象为理想桁架。这也正是不同课程间知识点的关联和逻辑关系。利用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建立课程内容链接,可以更好地使学生认识知识体系架构。创新思维教育过程中,通过知识点的联系更可发现思维的创新点。

2.构建以知识点为主线的教学资源。基于积件设计思想进行课程体系融合设计,要在教学资源(课件、网络)建设过程中站在专业角度而不是课程角度,确定知识点的各种特性和关联关系,合理分解和规划知识点,并按照对专业体系的理解和教学设计来构建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土木工程施工模块教学过程中,在施工问题讲解中多引入结构设计思想和力学概念,可让面向施工企业去向的学生同样感觉到力学和专业在工程施工技术中的重要性。而围绕多次超静定框架体系的求解、无剪力分配法、塑性铰等力学专题,可以看成是涉及多门课程关联的知识点重组的教学过程和方法。以标准知识点为单元,按积件方式建立积件库,教师仍可按自己的教学安排组织和生成有个人特色的课件。每个知识点反映典型的相关内容,各个知识点相对独立,并对不同课程具有通用性。

3.深化课程知识链的关联与重组。同一个知识点可具有不同的存在状态,既可进一步细分,又可被包含在一个容量更大的知识点中。力学类课程和后续专业课程有重要关联和衔接关系,如“土木工程材料”、“混凝土结构原理”和“钢结构”等课程都涉及材料力学性能,“钢结构”和“材料力学”课程都涉及截面几何性质部分,“基础力学”课程中连接件计算、压杆稳定计算等专业内容“钢结构”课程仍有涉及,结构动力计算部分是后续“工程结构抗震”课程教学的重要铺垫。教学上应避免内容重复讲授或知识点的缺位,更应基于积件思想注重知识再现、重组和深化。现在诸如三峡大学求索学堂等网络学习平台都是以知识点为中心来组织网络课程素材的。一个知识点除呈现其文字材料外,还能呈现该知识点与前驱和后继知识点链接,学生可快速查看相关知识点以及其重要程度、要求掌握程度、帮助理解该知识点的例题和多媒体课件(可包含动画、视频、音频等)。深入研究课程群间知识点的联系,进行课程的整合和关联知识重组,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专业知识链条和知识树结构。基于知识点的教学资源库建设,可为资源重复利用和扩展带来极大的灵活性,为不同教师从开放的积件库中选择资源或按积件化模式共享教学资源提供便利。但目前网络课程平台并不能帮助专业教师实现课程间的关联和重组。目前一些针对建筑工程专业实训课程开发的商业仿真软件,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手段多渠道多方法地创设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基于具体建筑工程仿真,在理论课程和实习实践、在校学习和毕业工作间搭设互通立交桥梁,更可以具体工程为背景,以建筑施工为主线,串联土木工程材料、地基与基础、混凝土结构设计等多门主干课程的诸多知识点,为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关联与重组提供教学新思路。

4.建立以积件设计思想的专业课程集成与立体化教学体系。伴随着教学艺术的发挥和教学理念的探索,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为教学手段改革提供了突破口。教学媒体从视听教育、计算机辅助教学到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的演变过程,标志着人们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传统课件固化了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知识的呈现方式,素材数据的重复利用率和数据共享率不高,学生的参与度也较低。以知识点的表示、管理和利用为基础的课程建设是今后数字化教学的主要方向。基于知识点关联的土木工程专业网络教学平台其实就是积件化的设计思想和网状的结构,这需要有网状的教学软件与其相适应。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推导出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可引导教师改进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个性化学习。基于积件设计思想的课程体系改革,可促进课程体系的融合和优化和立体化教学体系的建立。

5.探索积件设计的微型学习策略。按照积件设计思想建设开放式教学资源平台,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的发展,有助于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基于课程知识点关联和积件设计思想来设计实用、短小、微型的标准知识点进行课程内容组块,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再到创新提高的学习资源设计符合人才培养规律,便于学生对专业知识体系的掌握。利用基于知识点关联的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学习,具有人机交互性、学习的便利性和灵活性。教学平台导学功能应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知识点逻辑关系和基于知识点的结构链接,学生可以确定自己学习顺序和掌握情况,二是对知识点关联度密切的前驱专业知识点进行复习和巩固。

6.核心知识点与实时实习模式。基于积件设计思想的课程整合同样可适用于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环节可按知识点进行学习和跟踪考核,以学习的核心知识点进行归纳梳理,实施以核心知识点为主的弹性小学分制和实时实习模式。通过丰富专业教学资源,完善实习指导手册,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实训课程、求索学堂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建立以工程照片、视频资料为主的实习资料库和实习基地建设,使学生全阶段不间断地进行实践教学,实现与理论教学全过程同步的“实习”,实现理论课程(课本)—电子视听和仿真资源(视频、软件)—工地实践(实物)三者的有机互联,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相互渗透和反复交替过程,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实现无缝实时衔接,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系统化、完整化,构建立体化教学体系。

二、结语

篇(6)

实习报告是指各种人员实习期间需要撰写的对实习期间的工作学习经历进行描述的文本。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土木工程实习工作总结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土木工程实习工作总结报告范文20xx模板1

作为一个土木的学生,我们能深刻体会到实践对我们的诱惑,因为它会快速的提高我们的专业能力,俗话说实践是大学生活的第二课堂,是知识常新和发展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大学生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现在到处都在修建房屋、无论是居住还是办公或是其他作用的结构,我们总能随处可见,但施工现场是不能随便进入的,所以以前也都是远距离的观望,只能看到外部结构。总想进去看看里面的内容。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作用,才能得到丰富、完善和发展。大学生成长,就要勤于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一起,在实践中继续学习,不断总结,逐步完善,有所创新,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由知识、能力、智慧等因素融合成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自己事业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生产实习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必不可少的实践教学环节,它是所学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统一。所以学校能给我们这个机会,我们都很珍惜,希望能通过这次实习提高我们的专业知识和素质,为我们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根据学院的安排,我们于20xx年x月25日到x月x日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土木工程生产生产实习。我们组被分到西区清香坪,引入我们眼帘的是三幢正在进行修建的大楼,经师兄介绍后才得知,这一号楼、二号楼、三号楼,都是廉租房。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便宜的房子,但后来才知道廉租房是国家出钱修建的民生工程,专门为一些贫困群体修建的住房。三个塔吊机整有条不紊的工作着。目测高度已经修到三十米高了。由于地理位置比较特别,这三幢楼修建在一个山坡上,从背面看他们的地基要比路面高出十几米。看起来比较壮观。还有一个工程正在进行场地整平。一些工作人员都在辛苦的工作着,场地上有挖土机,运渣车。由于攀枝花地质特殊,地基也都是一些延岩石,场地上还有两辆碎石的机器,用来破碎岩石。我们现在外面仔细观察了几番。后又带着安全帽在师兄的带领下进入了一号楼观察内部作业。进去后的第一眼是感觉空间特别小,无论是卧室、厨房、还是客厅,都感觉特别小。全部都是一室一厅的格局。师兄说这是为贫困群体建造的房租,都是这样的,这也是我第一次见到廉租房。由于工人都在上面工作呢,所以我们在下面几层逗留了一会就往上面走去。走到上面看到一些工人正在做填充墙的工作,还能看到一些构造柱的内部钢筋布置。上面的还在浇筑混凝土,混凝土由塔吊机运送上去再由工人推到施工现场旁边以方便工人作业。无论做什么,都有很多我们是学习的地方,我们虽然接受了这么多年的教育,但还都是“文弱书生”,我们连最简单的砌砖都还做不好,一些更复杂的更不会了,有句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我想这就是现在大学生的现状,理论知识很丰富,但实践区委一窍不通。所以能现场观察是每个学生都期望的。而学校给我们提供了这个机会,让我们在毕业前先体会一下工地生活,所以我们都特别认真去观察去学习。

回顾这些天的经历,我们确实学到了许多实在的东西,也思考了许多问题。我们感触颇多,也受益良多。此次在施工现场实习,能亲眼看到各个班组的施工过程,能亲耳听到技术人员针对问题的讨论,能亲身参加工程的例会,是我们最大的收获。这些都使自己对于工程管理的基本情况有了感性的认识,也为马上踏上工作岗位作了很好的热身。在现场的短期学习也提高了我的专业技能。以下就为这次实习的一些收获、认识和感想:

通过这次实习,书本上的知识在实习过程中得以消化,对于一些专业术语、具体的施工程序都有了深入的了解,巩固了理论知识。以前老师讲一些知识的时候我们脑海中就没这种概念,很难产生画面感,脑子里一片空白,理解起来也事倍功半。比如说对于钢筋加工的过程,构造柱钢筋的绑扎,从前只是听老师讲解和书本上学习,但对于具体操作并不清楚。这次在现场亲眼看到了以后,将理论同实际联系起来就很直观,印象特别深刻。在实习中我们每天还会看一些施工图纸,做一些电子文档,这些也都加强了我们对CAD和电子表格EXCEL在工程中的运用,这对今后的工作有很大帮助。

在施工过程中,很多时候实际施工操作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并不一定相符合。书本上的都是理论情况下的,但工程中会遇到许多复杂的实际情况。这时书本上的就不在适合,就要靠工作人员的经验了,这些对我们帮助很大,它能提高我们的随机应变能力。比如:一根400m的梁其下部钢筋为12φ32,在理论上要求保证钢筋间的最小句距>25mm,但在实际操作时是因为某处钢筋太多而往往办不到。这就需要多年的施工经验积累同理论知识相结合,做出适当的变通。我们必须学好扎实的理论知识,很多东西虽然说都在课堂上学过,可我们还没有学精,没有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资本,不能够学以致用。不管将来从事施工或者预算,都需要我们平时多留心,多观察,多发问,需要我们不断的积累和广泛收集信息。我们生活的四周,许多东西都是值得去学习去思考的。因此,我们需要打下扎实的基本功,牢固掌握专业知识,培养自己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在自己的工作领域上站稳脚跟。

目前,我国建筑市场的发展还不是很完善,信息缺乏,管理力度不够,建筑规和相关法律法规没有彻底的贯彻和执行。在实习现场,同样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施工准备不足,道路以及临时设施都没有达到规范要求,没有采取雨季施工措施,钢筋不注意保养,浪费严重等等。相信随着制度的发展完善,各种问题都应该会解决和避免的。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作为即将毕业入行的新人,我们应该端正自己的态度,给自己作一个好的定位,不要自恃甚高也不应该妄自菲薄。对每项工作都要认真踏实,创造出价值才有所收获。对人应该热忱,处理好周边的关系。所谓“先做人后做事”,在建筑行业这个大圈子里尤其需要为人处世的能力。并且我们还要学会虚心向他人学习,不懂就问,态度要诚恳,让别人愿意将自身的积累传授于你。这样一点一滴地积累才能是自己不断发展。

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需要认真细心的工作态度,土木工程专业更明显,俗话说: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因为一点点小的失误都可能会减少工程的寿命,甚至会酿成大祸,这种情况也越来越多,工程刚建好就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都会给户主带来很大的困扰,甚至会对他们的生命带来威胁。而且也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我们要谨慎做事,处处留心。

这短短的实习,让我大开眼界,也深刻体会到自己的不足,同时也学会了很多实用的东西,也让我对自己今后要从事的行业有所思考。理论和实际的差距只有自己亲身经历才能明了,原来的那种心高气傲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脚踏实地的努力工作学习的决心和信心。短短十天,仿佛思想又得到了一次升华,心中又多了一份人生感悟。这次实习让我深刻体会到读书固然是增长知识开阔眼界的途径,但是多一些实践,畅徉于实践当中接触实际的工作,触摸一下社会的脉搏,给自己定个位,也是一种绝好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选择。作为一名现代的大学生,我们肩负着建设四化的历史性任务,不能只顾埋头书堆,纸上谈兵,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来造福社会才是我们的最终归宿。因此,我们因该在学习至于多参加一些这样的实践,从而跟好的提升自己。

土木工程实习工作总结报告范文20xx模板2

通过参加测量工程、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砌筑工程施工全过程的操作实习,不仅学习了每个工种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管理方法,还学习了和应用有关工程施工规范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学习了施工过程中对技术的处理方法。

一、实习概况

在实习期间遵守实习单位和学校的安全规章制度,出勤率高,积极向工人师傅请教善于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工地技术员的帮助下解决问题。对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等有了很具体的了解,同时对部分工程进行实践操作。

1.钢筋工程钢筋使用必须坚持先检查后使用的原则;钢筋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和检验报告,按国家规范进行复检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中,钢筋在现场居工,制作加工工序为:钢筋机械安装→钢筋对焊→锥螺纹加工→弯曲成型→钢筋绑扎。

2.模板工程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浇筑混凝土时模板及支架在混凝土重力、侧压力及施工荷载等作用下胀模(变形)、跑模(位移)甚至坍塌的情况时有发生。为避免事故,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提出了对模板及其支架进行观察、维护和发生异常情况时进行处理的要求。

3.混凝土工程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

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3、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4、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5、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二、实习主要工作任务

我们这次实习的主要任务就是看懂实习工地的建筑类型,了解工程的性质,规模,建筑结构特点与施工条件等内容,了解不同机械设备的操作范围和规程,多多请教了解看到的不知道的知识。尽量争取参与并了解工程开工前和施工中的各项准备工作,参与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收集有关技术资料,整理施工实习日记,做好实习收尾工作。 我们应该去了解或者熟悉工地上常用的机械设备的性能。

带着各种各样的疑问,我们一边参观一边询问着,尝试了解常用的机械设备。为了了解不同机械设备的操作范围和规程,针对在施工现场看到的“双锥反转出料搅拌机”,操作的师傅细心的告诉我们它是目前在建筑工程中应用较广的一种自落式搅拌机,主要按重力机理进行搅拌作业。观察我们可以看到搅拌筒内壁焊有弧形叶片,当搅拌筒绕水平轴旋转时,叶片不断将物料提升到一定高度,然后自由落下,互相掺合。主要用于一般骨料塑性混凝土的搅拌。

为了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工长告诉我们正确的放料顺序为:石子,水,砂。因为放料顺序不对会造成浪费。我们在现场看到有师傅在砌筑空心砖,据他介绍空心砖具有良好绝热性能,主要用于非承重墙或框架结构的填充墙等部位,比如阳台后砌墙。使用砌筑砂浆,孔对孔(空心砖)1/2处,孔向下(将少数分布筋埋入)交错搭接。若空心砖旁要开门窗洞,应将3块实心砖填入其中再施工。我们又询问了为了节约用水,可不可以使用生活用的污水来拌和混凝土。师傅笑了笑说,混凝土用水也需要干净的水,因为污水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不单是水,对砂、石的细度模数也有要求;对水泥标号也有要求。

三、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不实践很多问题都考虑不到,实践后才知道什么情况都可能遇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像刚刚走出校门的实习生实践经验还很不丰富,但理论中的东西要是也什么都不会,那在实习过程中就吃不开了。到了施工现场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才体会到并不是课本中学的东西用不上,而是要看你会不会用,懂不懂得变通和举一反三的道理。

本次实习中比较严重的问题有以下几个:

问题一:对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扎实,例如:混凝土、砂浆试块的养护时间,做试块时应该振捣到什么程度,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养护温度、养护时间,另外对混凝土出现裂缝分析不出原因等等。

问题二:熟悉图纸的能力差,对平面的图形想象不出立体的样子。致使不能明确的判断出施工的对错。

问题三:对于最新的施工规范不知道,致使不能很快的判断出施工的对错。

问题四:对于一些施工顺序还不太明了,对每一个施工过程的操作不了解。

问题五: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差。对于建筑方面的一些出新了解太少。

四、实习心得

实习的中途,领导来看望我们,要我们好好学习,为以后祖国的建设打好基础。 各行各业都辛苦,可是我们在这里,不但看到了艰辛,也看到了伟大。民工们在烈日酷寒的天气里,仍然在为城市建设而努力着。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再工地外面看到有民工站在某楼层高处扬言跳楼,想以这种方式来要回辛苦挣的血汗钱,这件事情还引起当地媒体的反应。我不希望民工们再用这种方法来拿回属于自己的钱,法律是最好的武器,所以他们自己也应该去学习相关的法律。这种方式真的已经不是新闻了,我也担心那些克扣拖欠民工工资的人有一天习惯了,不以为然了,民工们怎么办?拖欠民工工资历来是建筑行业的一大问题,因为很多老板是通过贷款来修房子,再卖了房子发工钱,或者直接走人。现在的银行应该建立严格的信贷制度来支持建设支持民工,让辛苦为祖国建设服务的民工没有后顾之忧,在建筑工地上看到的一些情况,让我感慨万千。

首先我想到的是安全问题。工人们可能是太熟悉他们的工作了,也认为没有什么大问题,于是就不注重那些器械操作规程,认为怎么好用就怎么用。他们在砌砖的时候,随意搭设脚手架,而且没有按照规定使用扣件,这样做是很危险的。扣件扣紧了钢管才不会乱滚,人站上去才会安全。安全兜网也没有按照规定架设,灰土石块掉下来砸到下面的人就不说了,如果是人掉下来,他的生命安全还能得到保证吗?我们还看到有人用塔吊将钢管或者圆原木运送到楼上,结果被监工骂了而且扣了工钱。是的,如果不小心,材料滚动下来,砸伤了人,后果将会不堪设想。为了生命安全,企业的负责人应该为他们买保险,应该给他们上安全教育课。

五、实习的经验及收获

首先本此实习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适应环境。未去工地之前我从没想象国两个月的实习我能承下来。但是通过这次实习我适应了这种工地生活。虽说以后不一定去工地工作,但有了这段时间的锻炼,不论以后做什么工作心中都有了一种吃苦耐劳的毅力,也学会了适应环境。

另外就是在工地上知道了一些与学校不同的问题,就是在工地上知道了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应该怎样去和工人交流等。其次,通过这次实习使我对工程方面的有关知识在实际上有了更深一些的了解。

应该说在学校学习再多的专业知识也只是理论上的,与实际还是有点差别的。这次实习对我的识图及作图能力都有一定的帮助,识图时知道哪些地方该注意、须细心计算。在结构上哪些地方须考虑施工时的安全问题,在绘图时哪些地方该考虑实际施工中的问题。到即能施工又符合规范要求,达到设计、施工标准化。没有这次实习也许绘图只是用书本上的照搬照画,不会考虑太多的问题,更不可能想到自己的设计是否能施工。工地虽苦,但能学的是一些现实东西,锻炼的是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例如:墙体也会发生偏移,楼梯支模时楼梯间的高度不够,阳台、凸窗的尺寸标高有微小变动等等很多问题,都是工程中可能发生的一些问题。只有通过实践后才能找到问题发生的原因,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另外,通过帮助资料员填写部分资料,使我对填写施工资料也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什么时候该填什么资料,需什么人签字等,这些是我以前没有接触过的。

通过实习是我们理论联系实际,把自己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是自己的知识得到更加的巩固。例如:防线超平与测量学结合起来,现场施工与建筑施工结合起来,建筑图纸与建筑制图结合起来。通过实习向专家、技术员师傅、工人师傅学习建筑工地施工期间的各种技能和一些施工组织设计的方法。

土木工程实习工作总结报告范文20xx模板3

时光如梭,为期四天的xx之行已经结束快一个星期了,现在想想,当初选择土建类,很大的原因是看重实践类学科的缘故,我认为与其学习理科研究高深的理论和抽象的概念,不如学习现代化建设中最基础的土建学科。每当想起一栋栋建筑在笔下设计,一幢幢高楼在手中平地而起,心中都会莫名的兴奋。而今,能与老师同学一起,在xx之行中,认真观察建筑现场仔细思考人生哲理,更觉是人生一大幸事。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首先参观了一个旧楼改造工程——由橡胶机械厂改建为茶叶商城,整个工程建筑面积达20xx平方米。通过工程负责人的讲解,我们明白了改建工程中主要注意的问题,水电暖管道的改造,外墙面老化的处理,防水等。通过认真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工程改建的难度远远高于再建新建筑,可是却有工期短,花费低,节约资源等优点。工程负责人着重给我们讲解了外墙面处理的方式,在考虑到造价与工期的前提下,采用外墙面基本不动,用水枪冲下原有瓷砖,考虑新旧材料的融合后,用真石漆涂抹外墙。最后负责人又引申到建材节能问题,他的一番话使我对于建筑节能的思考一直延续至今,我仔细分析了节能65%的钻石级绿色建筑——台湾成功大学绿色魔法学校,这座出自成功大学建筑系之手的建筑并为使用昂贵的高科技,而已“适当技术”、“本土科技”、“四倍数效益”为号召,尤其是本大楼采用最自然最便宜的“吊扇设计”与“灶窑通风系统”使办公室与国际会议厅的空调各节能76%和27%,从而证明了最高水平的绿色建筑可以是更有智慧且最便宜的。在建筑节能愈演愈烈的今天,我认为真正的节能不一定要用多高的科技,而合适且富有创意的设计,加上大量试验的连续验证,用最普通的建材,创造最高的节能效益,是未来建筑节能发展的一个非常好的方向。

我们参观的第二个工程则是xx集团的xx山庄的施工现场,该山庄建筑面积达30万平方米。进入到施工区,我们一眼就看到了楼群的结构主体,当时结构主体给我的感觉就是不像建筑且不太好看。这个可能是因为它们和我所看到的过的已经建好并投入使用的楼群不同。楼群四周有个很大的场地,用来堆放建筑材料,可以看到所堆放的建材主要是钢筋,并没有水泥、砂、石之类的建材,从现场了解到是因为现在已经都采用了成品混凝土来浇筑结构,这样既可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又可以减少施工浪费和降低生产成本。我们从工程总监的讲解和自己的仔细观察中,更加深刻的了解到施工现场的情况和自己未来将要学习的理论知识。作为一名刚刚接触专业知识的大学生来说,如果在学习专业课之前直接就接触深奥的专业知识是不合实际的,为此,学院带领我们进行的这次认识性实习活动,让我们对这门自己即将从事的专业获得一个感性认识,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这里要真心的感谢实训中心张主任给予的这次机会。

如果说在施工现场所学到的是对自身专业从业环境的认识,那么在与xx师生的交流座谈和听烟大老师的讲座后,则让我对于大学生活,对于考研,对于自己的人生都有所感悟和帮助。

与烟大师生的座谈中我明白土木是一个讲概念的专业,学土木的人要有大的胸怀去思考去做事。大学四年是培养自己性格与人格关键的四年,在大学里要找到自己的定位,朝着已定目标努力向前,把以后需要工作的自己变成工作需要的。目前来说我的短期目标便是考研,将为之不懈努力。从座谈中也明白了与烟大学长的差距,他们对于学习和工作认真的态度和在听众面前清晰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都是值得我学习的。

而周新刚教授的常识座谈,更让自己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周教授对于常识的诠释——良好的行为,平实的人生,活的真实。以及对综合素质的独特理解——综合素质既自己在某个专业有着全方位的认知与能力,而并非片面的追求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让我修正了我的很想法,每个人都该拥有自己独特的综合素质,去追求渊博的知识,健康的心态,真实的视觉,良好的行为。品物解道,境景味成!与周教授不同,邵永波博士的科研创新思维的培养讲座,以土木工程结构为例,告诉我们科研创新就在生活中,只要坚持不懈。而讲座后的讨论,让我认识到任何事情都是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做人,做事,一定要有毅力!

很多东西,我们不去亲手接触它,观察它,而凭别人的讲述和文字的记载,是很难真正感受到它的存在的。四天的认识实习,虽然时间短,但是收获颇多。一则增加了对本专业所涉及领域的直观认识,二则了解了土木工程施工工作环境,三则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和理解,四则更明了了今后努力的方向。认识实习是土木工程第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让我建立正确的专业思想,树立正确的专业知识学习态度,了解了土木工程的广阔领域,更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

土木工程是一个讲究胸怀的专业,在xx,多次在遥望大海,不仅让自己看到大海的胸襟,更对人生的得与失有了深深的思索,这次实习有所得,可得并非说说而已,要将所得转化为以后的实际行动,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并从中获益,纳百川,去其糟粕,才真有所得。

实践是大学生活的第二课堂,是知识常新和发展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大学生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作用,才能得到丰富、完善和发展。大学生成长,就要勤于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一起,在实践中继续学习,不断总结,逐步完善,有所创新,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由知识、能力、智慧等因素融合成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自己事业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7)

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4-0274-02

一、工程管理专业与其培养目标

工程管理专业是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设置的一个新专业。该专业整合了原专业目录中的工程管理、国际工程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管理、物业管理等专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专业覆盖范围。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二、实践教学的划分

实践实习体系分为四大块,即认识实习、教学实习、校外实习、毕业实习( 顶岗实习)。

1.认识实习。包括建筑施工图识图、参观施工现场等,了解建筑材料的使用和标准,建筑施工图的运用以及建筑施工的过程和质量控制,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有助于学好专业课,同时对后续专业课学习的重点有所了解。

2.教学实习。按照实践大纲和实习指导书的要求,通过图纸抄绘、建筑构造节点设计、建筑测量现场实习、施工技术现场操作以及工程预决算模拟实习,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能力进行全面的训练。在考核上尽可能与企业接轨,聘请企业专业学者,以企业用人的标准衡量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或者选用国家技能试题库的形式加以考核。

3.校外实习。是与已签订实习协议的企事业单位合作,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专业技能。要注意实习单位要有相对稳定的指导老师,学校要进行实习跟踪,及时了解学生的实习状况和对新知识、新问题的掌握情况。带队教师要善于总结,找出与企业标准的差距,以便调整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使之更加完善,更加可行。

4.毕业实习。是学生综合提高的关键环节。针对不同的学生按照其发展方向安排毕业实习的岗位,要学生带着任务出去,带着成果返校。并且要有专人负责、指导,为学生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三、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部分学校对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重视不够,没有从政策导向上和考核机制上对保障实践教学质量进行鼓励和引导,影响了教师指导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实践教学缺乏科研水平高或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参与,缺乏对实践教学系统性、开放性、动态性的设计,缺乏对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践教学的重视与指导。

2.课时分配过少。中国现行的土建类课程分为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必修课主要包括政治与德育课、公共基础课和自然科学基础课,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基础课;限选课为主辅修课群组课程;任选课为专业方向性课程或兴趣课程。在课程总体结构上,必修课程占据核心位置,实践教学所占比重明显少于理论教学。

3.培养目标弱化,缺乏专业特色。由于多数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是在原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所以目前工程管理专业的生产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大都参照土木工程进行,实践大纲的制定偏向专业技术训练,实践的安排缺少工程管理专业应有的特色,如计价管理、成本管理、招投标与合同谈判、采购管理等。另外,工程项目时间跨度通常在一年以上,而学生生产实践安排仅几周,只能了解工程施工现场的部分专业技术内容,缺乏对工程项目全过程、全方位管理的认识。

4.校外实习实践难度大、成本高,实践基地建设不稳定。由于施工企业接收学生实习的社会责任较重、风险过高,加之企业接收学生实习需要支付一定的培训、管理成本,学生在实习期间只带来麻烦不能带来效益,而学校实践教学经费又严重不足,不能给予企业一定的责任风险补偿,导致大多数企业不愿接收学生实习。即使部分项目接收了学生实践,但实际上也没有给学生分配任务,不能为学生做好现场专业指导,不能使学生参与到实际工作中去。

5.对学生实践效果的考核评价缺乏柔性。多数院校对学生生产实践效果主要通过实践日记、实践报告、专题作业、实践单位评价意见、实践单位考勤记录、实践答辩几个方面评价,这其中能够真正反映学生实践效果的主要是实践答辩,其他几方面指标缺乏柔性,从而不易体现“软管理”的实践效果,特别是分散组织实践时,由于缺乏教师与学生实践场所的有效沟通,缺乏对学生实践全程的持续监督,容易出现学生抄袭或造假的情况,不能客观评价学生的实践效果。

6.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缺乏交流和总结。多数院校在生产实践结束后,没有适时对学生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学生进行沟通或组织答疑会。生产实践是检验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学生实习结束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总结或答疑会,认真听取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的课堂教学与工程实践存在的问题,教师根据这些问题更新、调整教学内容,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7.实践教学师资薄弱。在高校教师队伍中,承担实践教学的师资一直不受重视,实践教学普遍存在水平不高、待遇较差的现象,甚至部分课程的实验教学由理论课教师兼任,而理论课教师兼任实验教学的一个最大弊端是实验项目及要求往往由他们自己确定,一些难度较大、费时、费力的实验项目得不到落实,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考虑不多,实验室开放的要求更是难以实现。同时,实践教学人员中缺乏具备“双师型”素质的专、兼职实践教学师资力量,部分专职实践教学人员没有经历过系统的工程实践和技术应用锻炼。教师从学校到学校,从理论到理论,没有经过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缺乏科研实践,加之课务繁重,学历进修压力大,生产锻炼的时间严重缺乏,实践经验不足,动手能力不强。

四、对策

1.明确学科定位。学科定位对专业发展至关重要,学校只有根据定位准确的学科定位与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制定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和确定教学内容,才能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合格人才。中国工程管理学科定位应为:研究工程技术活动中所涉及的计划、组织、资源配置、指挥与控制等管理问题的学科。中国工程管理教育应走一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调实用性的道路。培养单位应“突出工程领域特色”不动摇,在充分体现工程管理专业“管工结合、工为基础、管为主干”的办学特色基础上,结合自身优势、国家政策、市场需求,确定培养目标。

2.调整教学内容结构,适当增加实践课时。在课程设置上,要强调知识体系完整、协调与平衡,要协调工程技术与管理课程的比例以及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例。一方面,工程管理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应把工程技术内容和管理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强调工程技术与经济管理知识的融合;另一方面,工程技术是工程管理的基础,学以致用是教学的目的,所以强化工程技术与实践教学环节,适当增加实践课时。总之在课程结构上,要注意充实有关的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课程与实践性环节,压缩与工程管理无关的泛泛而谈的一般管理课程。

3.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建立校内实训基地。根据专业建设规划,建立健全满足实践要求的实验室、实训室。对学生开放部分实验室,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另外,根据行业特点,不断更新试验设备,在设备配置方面体现高标准、高起点的特色。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与当地建筑企业经过协商达成校企合作协议,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双方互派相关人员进行业务交流,开展多方面、深层次的学研合作,使专业教师与企业的技术人员紧密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在科研上从项目论证、市场调研到技术攻关不断进行交流,使校企双方的产学研工作真正达到一个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目标。

4.建立客观科学的生产实践考核方式。考核是衡量实践效果好坏的手段,以往的考核方式是实践结束后,教师主要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实践日记、实践报告或总结以及实践单位给学生的评语和实践答辩情况,按各项内容的所占比例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但在教学中发现这种以提交实习观摩资料为主的考核方式,易出现抄袭或造假现象。建立灵活机动、客观科学的考核评价方式,如在任务书中设计若干单项与综合训练任务,对实习结束后需提交的书面资料设计统一模板,细化需提交内容,保证深度及完整性要求,从而降低对书面资料的考核计分权重,加大现场机构对任务完成情况评价和对应的答辩考核权重,计分权重可达60%以上,并实行否决制,即通过答辩及相关材料印证,若发现提交资料存在造假情况,判定其实习成绩不及格。从而改变生产实习=实习日记+实习报告+专题作业这种考核模式,有效地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5.组织必要的生产实践交流与总结。实习结束后,工程人员与教师联合组织学生进行生产实践答疑会。教师应认真听取学生通过实习反映的意见和工程人员对课堂教学或实习提出的意见,甚至可以邀请工程管理人员参与教学大纲制定的优化,使其贴近工程实践,以实习促进教学。通过实践经验的积累,为相关课程的案例教学建立典型案例素材库,加强对实践教学经验的储备与共享。

6.加强师资力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当前工程管理专业教育中一项迫切的任务。可以积极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较高理论水平的人员参与教学,改善师资结构;引进实践经验丰富的校外专家进行案例分析教学;加强教师的在职培训,支持教师到国内外参加有关课程的培训和研讨;鼓励教师从事与其教学有关的社会兼职;加强师资的实践认识提高实践经验;完善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建立工程管理类专业教师准入制度,对教师采取考核机制;促进教师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要建立教师的评价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