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电子信息教学

电子信息教学精品(七篇)

时间:2022-02-06 13:37:5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电子信息教学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电子信息教学

篇(1)

【关键词】电子信息 教学 策略

一、当前电子信息课程教学存在问题

(一)硬件方面

中职学校电子信息课程缺乏足够的条件支持,具体是教学的硬件条件不能紧跟时代的潮流,教学辅助单一,教学场地局促,教学师资满足不了教学的要求。再者就是教学设备缺乏,新型课程教育缺少资金支持,教学设备的更新不及时,限制了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无法接受到最专业,最前沿的教育,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软件方面

(1)教育决策。在当前大学教育向职业化转型的时代大潮中,中职学校在电子信息技术教学的决策不明朗,界限模糊不清,缺乏明确的纲领引导,缺乏具体的措施保障,导致中职电子信息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学校及教育当局对中职教育的市场定位不清晰,无方向,难以和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形成有差别、细化分、有专长的有序竞争。

(2)认知。中职学校对电子信息科技的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表现在对市场调研不足,对课程认知不够,缺乏校内课程教学与市场人才需求相结合的有效教学策略,整个教学系统的从业人员对电子信息课程没有了正确的认识,不能将课程与教学、市场与教学、市场与课程的内涵关系理清,缺乏市场、课程、教学的有序衔接和相互促进。

(3)课程。教学以课程为导引,课程是教学的方向和指引。中职学校的电子信息技术教学的课程基本上不能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实例陈旧,缺乏时代气息。而且,教材的编排体系采用的仍然是中国式的、生搬硬套式的体系,难以对学生形成吸引,仍然是用知识讲知识,没有也不能培养学生的自学以及积极学习的态度。

(4)教学方案。教学方案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就是教学方案的制定。第二就是教学方案的实施。对于任何一门专业课程教学来说,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教师本身专业水平决定了教学质量。目前,中职学校教师存在的问题包括是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落后,与当前社会科技发展趋势不相符,部分教师依旧停留在过去信息技术的认识水平,制定的教学方案有待提高。导致课堂教学中无法引导学生高效率地学习专业知识;其次是教学方法问题。电子信息属于科技类的专业课程,教师必须要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平台,才能使学生客观地理解和掌握课程知识,而实际教学中教师所用的方法缺乏与实际知识的联系,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学生是课程教育中的主体,教师只有围绕着学生的需求拟定教学方案,才能更好地挖掘中专生的专业潜能。而中专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干扰,参与电子信息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直接导致了其专业课程水平的缺失。例如,当今社会是人才竞争的时代,中专生因自身学历较低,失去了与大专生、本科生、研究生等参与就业竞争的信心;对于电子信息课程缺少全面的认识,削弱了其学好电子信息课程的信心。

二、电子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建议

(一)改善硬件设施和设备

只有教育当局和学校行政充分认识到电子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电子信息技术教育对学生成才的重要支撑作用,充分认识学生的成才是中职教育发展的良性催化剂,才能加大对中职电子信息技术教育的支持力度,才能加大对该专业教育的资金支持,改善相关的教学设备和设施,促进专业教学发展和提高。

(二)加强教师队伍培训

教师能力的高低是影响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若没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即使有良好的学校环境与先进的教学设备,也难以取得满意的教学成果。因此学校应将教师队伍的建设作为管理的重点,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大力提升教师的业务知识培训,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打造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理论深厚、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

(三)调整教学内容,进行实践教学内容的改进

应着力改变过去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如果仅仅侧重理论的灌输,而与实际例子脱离,学生可能在经过很长时间的学习后,依然无法真正理解课程的实际作用,在学习兴趣培养上是不利的。为此,应结合电子信息专业发展现状,基于实践对教学内容进行大胆的调整,重点突出应用性更强的信息系统、电子电路、通信工程等方面知识的综合调配,将落后的知识或者没有应用价值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同时拓宽知识面,将信息论与编码、计算机网络等作为重要的专业基础纳入教学计划。把图像处理技术、数字语音、数字视频技术等信息前沿技术充实到教学体系中,使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和掌握,专业当前的最新理论和技术发展趋势。在教学中,应坚持引导开发教学,适时采用多媒体将一些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实例带到现场进行演示,让学生在演示和操作中提升兴趣,调动动手实践的积极性。

(四)加强实践操作技能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校企合作是未来技术类专业教学的发展趋势。定期聘请电子信息专业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授课,使学生了解企业对于人才的需要以及最新的行业动态。同时与有关的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通过学生在企业内的实际学习增长学生的见识同时拓宽了视野,了解市场管理等业务,增强对社会的认识,学到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篇(2)

关键词:电子信息;教学计划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02-0000-01

教学计划是我国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制定的一系列总体规划,主要的目的是实现对学生的培养。在电子信息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制定教学计划,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电子信息教学计划可以顺利实践,才能提高电子信息的教学水平,实现电子信息教学计划的重要作用,实现对学生的培养。

一、电子信息的教学计划的制定

(一)电子信息教学计划的背景

某学校在进行电子信息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效果没有得到实现。例如,一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重视对电子信息教学内容的学习,认为和平常的生活不相关。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集中精神听讲,课堂效率比较低,不能完全掌握电子信息教学中的内容,教学效果没有取得明显的进步。针对这种情况,电子信息教学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开始根据我国的电子信息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电子信息学习情况,制定电子信息教学计划。

(二)电子信息教学计划制定的作用

教学计划是学校为了实现对人才进行培养的目标和基本要求制定的总体规划的实施方案,是学校实现对教学内容的安排、对教学过程的组织和管理等的一项基本依据。并且,教学计划的制定,总体的反映出了学校的教学改革情况。在电子信息的教学过程中,学校制定有效的教学计划,可以实现对传统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的改革,打破电子信息教学中自成体系的教学惯例,提出了实电子信息教学和其它学科之间进行有机衔接的方法,突出了电子信息教学的基本概念和教学理论,反映出了电子信息学科中的最新成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电子信息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三)电子信息教学计划的制定

某学校根据电子信息教学的要求,为了改善目前的电子信息教学情况,提高电子信息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了科学、合理的电子信息教学计划。首先,该学校制定了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然后,实现了对教学计划的建立。例如,学校制定了培养学生成为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电子信息技术,对教学课程体系进行了整体的设置,实现了相关电子信息课程的整合优化,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等,制定了一系列的电子信息教学计划。

二、电子信息教学计划的实践

根据学校制定的电子信息教学计划,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电子信息教学计划的顺利实践。例如,教师在电子信息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对教学体系进行实践、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开展电子科技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等。

(一)创新教学体系

电子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学科,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为了实现电子信息教学计划,可以对教学体系进行创新。例如,教师在电子信息教学的过程中,应用实践教学体系。因为实践教学主要是强调以实践为主,可以实现电子信息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的有效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实践教学体系,可以保证电子信息教学的质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也完成了电子信息的教学计划,发挥了电子信息教学的作用。学校的电子信息教学应该不断的进行创新,改善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及时的进行开会研讨,以实现教学目标。

(二)加强实践能力培训

电子信息的理论教学一般都是在教室中进行的,实践主要是在实验室或者车间进行。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不能真正实现电子信息教学的作用。学校在电子信息教学计划中,制定了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所以,学校在电子信息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某学校在电子信息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训,把课堂搬到了车间。学生在车间中学习,接受了理论知识之后,可以直接进行实际操作,这种教学方法,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电子信息学习水平,实现了电子信息教学计划。

(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校在制定电子信息教学计划的时候,一定要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进教学计划。因为,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具有了学习电子信息技术的兴趣,才能自主的进行电子信息学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电子信息学习水平。例如,某学校在电子信息教学的过程中,积极的开展电子科技活动,举行电子信息技术大赛,鼓励学生应用自己掌握的电子信息技术,自己动手创作参赛作品。这种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了电子信息教学计划对人才的培养。

三、结束语

电子信息技术是一项涉及到很多不同内容的综合性学科,是一种先进的信息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电子信息教学的过程中,制定有效的电子信息教学计划,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电子信息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有利于实现电子信息的教学效果,提高了电子信息教学的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了我国电子信息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一、 进一步明确实践教学改划的总体思路

目前,我院正在加大实践教学改革力度,应以学院实践教学环节的独立设课为契机,着重研究构建电子信息专业类专业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推进内容调整、整合,形成多层次、具有弹性结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必须紧紧结合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进行,并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按照实践教学体系必须紧紧结合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进行,并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按照实践教学分类分层次规划、单独考核的原则进行改革,重点围绕能力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对理论教学的反作用来对实践教学方案进行设计。实践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改革过程中必须注重整体规划和系统建设,从实践(验)课程体系、实践(验)教学内容、实践(验)教学方法和实验室开放管理、实验教师队伍等方面综合设计,配套实施。

二、 做好实践教学体系的顶层设计与总体框架

根据是电子信息志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实践教学要做到一条龙、不断线、分层次,新的实验教学体系构造了三个实践教学层次――实验教学、实习(课外科技活动)、毕业设计。其中实验教学设计了基础层、专业层和综合层;在基础层,建设电子类实验教学平台和信号类教学平台;在专业层,建设通信类实验教学平台和计算机类实验教学平台;在综合层,以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兴趣的同学需求设置两个跨平台,一个是电子信息实验教学为综合应用目标,综合电子类、通信类、计算机类实验平台;另一个是以电子信息加工处理为综合应用目标,综合电子类、信号类和计算机实验平台。增加设计型、综合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通过该层次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初步的创新能力。

三、开设设计型和综合型实验

按照教学总体考虑和学生知识、能力的程度,将各门课程的实验课分为三个层次:①基本训练型实验,安排一定的简单内容的基础实验: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习、理解实验内容,学习各种仪器仪表的操作,学习实验数据测量与处理方法,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②提高型实验:目的是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和单元(功能)的设计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给定的功能、特点,并根据给定电路或系统的功能自行设计实现这一功能的电路或系统,并进行实验测试。③设计型实验:目的是着重智力开发、通过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来提高工程设计能力,以对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察。着重使学生能把基本理论和实验应用结合越来,并深化学生在基础实验中的初步掌握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的能力。

四、 建设校内与校外两个基地

建设校内电子设计训练基地,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根据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特点,建立电子设计实践基地。通过基地的建设,培养专业能力强的学生骨干,并通过他们的示范和带动作用,逐步形成良好的专业学习氛围,发挥其专业导向作用;同时,通过训练,为参加种类设计竞赛选拔和输送人才,争取在全疆或全国电子设计竞赛中取得好成绩,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扩大学校和专业的影响,促进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基地作为学生培养专业能力的一个阵地,为发挥训练基地的作用,可按开放形式来动作。①由学校立项建设;②培训对象根据兼顾受益面、选择选拔的原则,主要从二、三年级学生中选拔;③基地管理由实验室提供宏观指导,实行学生自主管理的模式。

五、改革实验室管理模式和体制

实验室体制是实验课程体系改革的基础。实验室的管理既是资产管理,又是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主战场,而且后者比前者更重要。因此,实验室建设要认真解决好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和特色的相互关系,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结合,要与学科的重组和建设相结合;要与教学改革的内容相结合,要与科研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相结合;要与学生课处科技活动的开展相结合;要与校外实验室和基地的联建相结合。

六、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提高实验教师综合素质

实验室的开放对教师的业务水平,科学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学生自己动手,独立思考时,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机会更多,有些问题甚至老师也未曾遇到过,这就对实验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七、加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建设

篇(4)

【关键词】专业评估;教学改革

1引言

高等学校的专业评估是普通高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补充,也是教育部正在实施的教学质量工程不可缺少的部分[1,2]。一方面,专业评估的等级是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签,另一方面,专业评估是加快电子信息类专业评估的重要契机,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3,4]。2018年12月22日,安徽省电子信息自动化及通信类专业合作委员在安徽工业大学召开,确立了专业评估指标体系及标准,揭开了省内相关专业评估工作的序幕。本专业于2019年3月,积极开展各项迎接专业评估的工作,并以此为契机,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进行了多项改革,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2专业改革措施

2.1构建层次高、应用型的师资队伍。以人才强校作为第一战略,多渠道、多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充实教学、科研强干队伍,整体提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师资队伍的水平;进一步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力度,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引领优势,推动学科建设和发展;引进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充实专业一线教学的师资力量,大力改善应用型师资队伍结构。完善并落实有关应用型师资队伍构建的多项政策与措施,对“双能型”教师培养进行柔性的经费资助,充分利用寒暑假,有计划地选派相关专任专业教师赴企业、事单位工作的一线,进行专业实践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培训,以打造出一支专业技能强、实践水平高的“双能型”师资队伍,大力提升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着力提升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2.2优化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对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在保证专业基本规格条件下,压缩课程的总学分及总学时,对专业课程体系做整体优化。构建电子信息类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实践教育课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有机衔接和比例协调的课程体系。对通识教育课程进行着力优化,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精心构建,以专业大类为单位将学科基础课程与专业选修课程间的壁垒逐步打通,逐渐形成较为完备的课程体系,密切关注课程之间内在联系,形成聚焦人才培养质量的课程矩阵,坚决杜绝因人设课、内容重复等现象。改革课程教学内容,降低理论课程讲授学时,修订课程教学大纲,融入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工程师认证知识,突显工程能力培养。既要做好课程内容的整合和衔接,也要更新和补充工程认证知识。在专业培养的组织实施过程中,通过选择课程群内的专业核心课程为抓手,进行精心设计,实施优质课程建设,从而达到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通过安排专家科研讲座、企业工程师项目授课等方式,加强学生对最新专业前沿和工程知识的掌握,拓宽了学生专业知识结构,增强了学生工程能力培养。2.3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和劳动教育。牢固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实践教育、专业教育等相互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制,让创新创业教育全面贯穿人才培养的整体过程,丰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及创新创业能力的重点培养。将学生的创新潜能得到极大地激发,创立创客空间与孵化基地,以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条件,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2.4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夯实实践基地建设。设置数量充足、内容丰富的实践课程。要使得实践教学环节前后衔接、阶梯递进,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相互结合、有机促进。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加强实践育人功能,整合校内外的实践教学各方面资源,着力建设实验实习实训平台,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遴选建设一批优质实践基地,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实践教学学分比例,构建更加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推进与企业、行业部门共同制定实践教学环节。推进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与工程实践和专业实践相结合。以安庆市经济开发区和筑梦新区等相关企业为依托,并联系省内外各大型企业和公司,实施校企合作,共建教学实习实践基地。在校内外已有的教学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再建设2-3个校外教学实习基地。2.5改革课堂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丰富考核考查方式。大力推进混合式教学与翻转课堂,并与小班教学相结合,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智慧学习环境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并与课程多方位融合,大力采用虚拟现实及混合现实等多种方式方法,整合优化课程资源。推进“研教结合”。减少教师的课堂讲授时间,增加学生的研讨学时,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精心设计课程考查考核内容及方式,加大过程考核,在把握课程特点与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对合理化、可操作性强的多样化考核方式进行探索。2.6完善教学质量监控,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管制度,以期初、期中、期末为节点,开展教学检查,随时随机抽查教学进度、教学文件及教学质量。定期开展多项教学研究及教学活动,利用互相听课和公开课多种形式,增强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学习和交流,形成优异的教学氛围。完善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教学质量负责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听课制度、教学检查制度、学生评教制度、教学信息反馈制度、教学事故处理制度、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度等。

3取得的成果

3.1课程体系优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于2003年首次开始招生,期间经历了2008版、2010版、2014版、2018版和2018(2.0)版等5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每次修订均是遵循学校的发展定位和教务处出台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性原则意见,结合学院的发展规划、发展基础以及市场需求,做到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培养过程与毕业要求吻合,课程体系不断优化,总学时学分不断压缩,实践学分学时不断加强,特别是最新修订的2018(2.0)版人才培养方案,全面对标教育部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构建社会责任感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三位一体新机制。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强化实践教学,突出创新创业,充分体现了强化实践环节、创新创业与社会责任教育教学三位一体的模式改革与创新,实现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深度转变。3.2师资队伍建设加快,教科研水平大力提升。本专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责任心强、学术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师资队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任教师队伍中,教授人数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16.7%,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83.3%,具有博士学位(含在读博士)的教师占比55.6%,45岁以下青年教师比例为83.3%。近几年,获得教学质量优秀奖、各级各种先进荣誉的教师达到27人次。在教学研究方面,发表教研论文14篇,获得省级教研项目达21项。实现了电工电子、嵌入式系统设计、光纤通信、通信系统原理、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Matlab程序设计及应用等多门主干课程的教学与研究的相互促进。3.3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创新型人才。在实践教学环节方面,已形成独具特色的“3+1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产学研结合是推动科技创新的有效举措,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积极推进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师和学生与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产学研合作,先后建立了21个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这些基地充分满足了实践教学需要。本专业学生在竞赛、科研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在科技创新竞赛中获奖20多,发表学术论文3篇,申请专利5项,创新创业省级以上项目15项,就业率逐年上升。

4结束语

当前,我国的高等学校教育处于全面改革的关键时期。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专业评估对于本专业的改革、创新及长远发展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可以实现高校专业更好的自我评估及考核,可以加快电子信息类本科教学改革,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以期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工程应用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韩鹏,李岩,宋昕.基于专业评估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培养与质量保障[J].高教学刊,2017(10):43-44.

[2]张彦通,韩晓燕.积极实施专业评估完善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体系[J].高教探索,2005(2):50-51.

[3]宋倩.高等学校应用性本科专业教育评估体系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

篇(5)

一、确定实践教学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重要的地位

综观我国教育现状,多数高校仍以传授学科知识、培养工程开发设计型人才为主,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践,使毕业生缺乏一线应用能力,需要较长磨合期才会适应就业后的岗位要求。当前人才市场出现“毕业生就业难、用人单位求才难”的“两难”现象,主要原因在于目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模式之间存在矛盾。为解决人才“两难”现象,我国高等教育体系要进行结构性改变,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的兴起,引发了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热潮。教育理论专家就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目标已取得较一致认识,即高等职业教育应当培养为社会经济、生产、管理、服务一线急需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就电子信息工程来讲,实践教学就显得更为突出。因为本专业是一门操作性非常强的专业。理论上讲的东西和实践是有很大区别的,只有自己亲手做了你才能体会。所以,实践教学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怎么样来体现实践教学的地位

为了实践教学在本专业的重要地位,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体现。

(1)实践教学时间。基础理论课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应占较大比重。三年制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40%,应确定以实践为重点和核心的高职课程取向。

(2)教学形式上应做到专业理论课与专业实践课相结合、专业工艺课与专业实训课相结合。做到相应专业教学的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场地、师资一体化,促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我认为,在本专业要做到专业理论教学过程中穿插实践教学,实践教学过程中渗透理论教学,这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教学内容应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和实训大纲。应成立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邀请本专业领域的专家、企业负责人担任教学指导委员,根据社会实践的需要制定、修改专业教学大纲。

三、提供本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条件

(1)“双师型”教师。高等职业教育对师资有特殊要求,要求专业教师不仅应具备一定的高教教学能力,还应具备较高的技术工艺水平,具有工程师或技师资格,即“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是高等职业教育师资建设的重点方向,教师要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学历层次,创造机会到企业单位、生产一线锻炼实习。

(2)实验实训设备。我们应该建立一些必要的实践场所,例如数字电子实验室、生产工艺实验室等。本专业注重校外生产经营实习场所的建设。学院和企业实行联合培养,两家单位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建立、规范校外生产经营场所的实训基地,主要将产学研结合进行实践训练,加强专业技术的社会训练,加强专业技术的社会效用。我们以后会寻找更多的合作伙伴,建立更多的校外实习基地。

(3)教材要制定一套专供实践教学使用的完整的教学资料。包括规范的实践教学计划,全部理论课程的实验项目、内容、实验指导书,全部实习课程的实践教学大纲及实习指导书(或自编讲义),以及学生实习绩效的评估。这个项目,我们系也在启动。

篇(6)

一、以训促教,以核心技能实训反思提升学生理论素养

“2+1”学制是我国新设立的一种教学模式,就读学生第一、第二学年在校学习,第三年到社会上相应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习期满,修够学分的学生发放毕业证,按时毕业。“2+1”新模式下,两年的中专学习,学生既要学习文化课和选修课,又要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专生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基础理论知识较差,对于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不感兴趣,上课听不进,也难以听懂,久而久之厌学情绪滋生和加重,进而引发一系列的不良行为,如上课迟到、早退、瞌睡、看小说、旷课,进而逃避上课甚至干脆逃课到网吧。一旦考试不及格需要补考或重修,或因逃课等违纪行为受到纪律处分,许多学生干脆选择退学;学生流失严重,影响了学校学风。

面临这些困境,学校倡导“三用”、“两性”以训促教新模式。“三用”原则指理论教学“有用、实用、够用”,“两性”指实训坚持选择性与针对性,突显核心技能的重点训练。中专生免试入学,基础较差,这个现实现状,教育者不能回避更不能逃避,教师不能只顾自己一人高谈高深理论。只有根据核心技能操作所需,有选择、有针对性结合实践精选施教素材,精讲理论、重实践、抓基础,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和运用理论,通过实践巩固理论,在一轮实践收获基础上进入新一轮的实践,融理论知识在反复的实训操练中,学生才能将理论融会贯通。

二、坚持核心技能流水线合作操作模式,强化学生群体性参与意识

1.互动择优,以小组探究法取代单一讲授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学生多提问题,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从实训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如:维修电视机时,对故障的检修,教科书固定单一的模式是先判断某一放大电路是否工作正常;再按书上给出的方法逐一进行检测;再将检测数据与书上所标数据进行比对,作出判断;最后再按书上的步骤进行检修。完全按书本上的程序去教学,可以很轻松就完成教学任务,简单省事;但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思维单一,而且缺乏创造性,难以适应今后就业岗位复杂的局面。为此,笔者上课时采用了只向学生说明电视机故障现象,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充分发挥各自特长,自行设计检修方案;再分组讨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最后从推荐出来的较好检修方案中,由老师和全班同学一起综合择优,选出最佳代表全班水平的检修方案。这样的实训,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不断进取及相互竞争的创业理念。

2.坚持“悬念”诱导法,杜绝玩“空手道”现象

理论的学习渗透在不知不觉的实践中,而不是由老师一手包办或在黑板上玩“空手道”虚拟操作。教师自己包办完了再丢给学生照着翻版,已没有悬念和新奇感。如果紧紧因为实验设施落后或不足,就把它丢给学生,让其独自琢磨,学生动手的少,旁观的多,不能动手的学生兴趣不浓,观摩也是应付了事,实验过后仍然糊糊涂涂,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必须针对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广泛、实践性强的特点,革新传统的黑板教学及虚拟的黑板操作。如,笔者任教“电视机维修技术”课程,按学校的以训促教思路,扣住学会电视机维修技术和掌握故障排除方法的核心要求;实验时,虽然教学设备不足,但整个操作过程,笔者重在指导学生步步实施,由学生分工配合自己操作。一台电视机,学生动手组装、检测、调试,笔者再设置故障让学生再去讨论、分析、推理、判断,以整体的力量一起排除故障。通过这样系统的环环相扣的流水线合作实验实习,效果良好:一是激发学生探究性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与综合技能的整合运用;二是操作组装中学生掌握焊接技术的同时渗透相关理论知识点,同时增加了他们对故障的分析、判断和检修能力,有利于推动创新学习,学生的自信心得以增强。学生高兴之余,也会慢慢地变为欣赏自我,肯定自我,进而进入更加努力学习的良性循环。

三、考训结合,提升门槛,规范轮训,抓好龙头质量

要进行中职教育教学改革,首先要认识中职生的人才培养定位。国家教委明确指出,中职生是高素质劳动者,是社会的实用型人才。时代在发展,知识在更新,电子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教师应该注重自我知识结构和实践技能的更新。我校年龄大的老师存在着知识老化、知识面较窄和动手能力较差等问题;新来的年轻老师主要存在教学经验不足、专业知识不扎实、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较差等现象,这些都制约这个专业的发展。对此,学校采取了四环相扣的系统整改措施。

1.严把入门关

对每一位新聘用的专业老师,不仅按常规进行试讲和面试,还加插专业实践技能的考核,组成专家督评组,严格按照各专业教师的相关标准进行考核,把好入门关,确保施教质量。

2.强化师资轮训

学校有计划组织教师分批参加校内外不同类别各种培训学习,并在此基础上精选专业骨干老师赴国外深化拓展培训。近年来,学校就分别派出电子教研组三位专业教师到德国、新加坡和台湾省进行专业对口培训。其中,韦斯积老师除到德国进行专业对口培训外,学校还派他参加国内中职校的名师培训,精心打造电子教研组的名牌教师,不断提升电子专业的知名度,从而增强电子专业的招生吸引力,使电子专业真正起到自治区示范性专业的示范作用。同时,学校还出台教师学历提升或转型学习培训的奖励政策,激励教师充实自我,更新知识,带动本专业发展。

3.校企挂钩磨砺

学校要求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深入到相关企业一线磨砺。从2006年至今,学校结合校企合作的“东芝班”,每学期都安排一位电子教研组的老师到东芝公司的电子电器企业去参与实践,不断地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此外,学校还根据相关专业核心技能组建学生专业社团,以专业社团为载体,进一步强化操作技能实训,丰富积累实战经验。

4.以老带新

学校建立一对一的帮扶制度,安排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结对帮助新老师,一对一听课研讨,帮助新教师尽快缩短职场适应期,使新教师经验不足时有渠道及时沟通学习,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提升业务综合素质。

篇(7)

关键词:大学英语;电子信息化;新环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3-0131-01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电子产品的普及,使得整个社会对电子信息化产品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作为新事物领跑者的高校在整个过程中更是首当其冲,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从大学英语的教学实际来看,电子信息化的进程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思维,也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如何引导和拓展学生的更好的利用电子信息产品服务于大学英语学习,实现电子信息资源与现实资源的有机互补,更好的为教学服务,成为了各高校所关注的焦点。

一、当前电子化、信息化所呈现的新特征

(一)信息开放化、多元化。随着电脑、网络技术和移动信息设备的发展,传统的纸质媒体和口口相传的信息传递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信息变得日益开放化,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也日益多元化。在电子信息化的新环境下,信息不再局限于某时某地,而是面向个体的全面开放化,人们可以通过电子信息产品,随时随地的获取各种信息;开放式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更是加速了信息多元化的进程。

(二)信息的互动式交流。与传统信息载体和早期网络技术相比,21世纪的电子信息产品更多的承载了互动功能,强调人机交流功能的开发和人际交流的平台设计。通过互动式交流,不仅可以大大提高信息获取的有效性,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促进学习者从被动式学习向自主式学习模式的转变。

(三)电子信息产品的移动化和普及化。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个人电子信息产品的性能越来越强大,体积越来越小,价格也越来越低廉,传统昂贵笨重的电子信息产品必然将被取代。

二、电子信息化新环境下大学英语应采取的宏观学习策略

(一)加强大学英语学习的电子信息化建设

在新环境下学校应当充分重视大学英语电子信息化的建设,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利用电子信息产品的巨大优势服务于大学英语教学。令人可喜的是,当前很多高校已经建立了英语试题库、网络自主学习系统和互动式的网络学习平台,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学校层面仍然缺乏对电子信息产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际应用的系统化、理论化研究和指导,缺乏统一有效的学习和管理模式。另外电子信息产品移动化的趋势,需要学校为之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和资源支持,加大相关建设的力度。

(二)在教师专业化过程中加强电子信息化教学技能培养。电子信息时代的发展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发展教师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必须加强教师的电子信息化教学技能培养,使大学英语教师能够熟练掌握与教学相关的各类电子信息产品的实际应用,了解各类信息资源,并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

(三)加强对学生宏观层面的引导。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泛滥的时代,信息资源异常的丰富而庞杂,各类电子化的资源充斥在我们周围。学生身处其中往往难以分辨,因此而困惑迷惘,或者单纯沉浸于某类娱乐化信息之中,这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对此,学校和教师应当给出正确的引导,使学生能够用正确的态度去对待各类电子产品和各类信息资源,学会正确的分辩,以求最大化的利用其学习价值服务于自身成长。

三、电子信息化新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加强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指导。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系统的建设为电子信息化条件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尝试,使学生以非常直观的形式直面电子信息化教学。虽然目前该模式还不成熟,但它整体上顺应了时展的潮流,符合客观形势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大学英语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网络自主学习,正确的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和自主学习的价值,充分挖掘该系统的优势和价值。

(二)教师应当积极参与到互动网络平台的建设当中。技术的发展使互动网络日益兴盛,针对这种趋势,不少高校开始建立大学英语的互动平台。从现状来看,由于互动平台更强调及时交流和主动参与性,因此得到了学生的青睐。但网络互动平台需要信息支持,而师生之间的专业信息不对等性,决定了首先该平台需要由教师提供大量信息,建设各类资源库,解答学生的各类疑问,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引导,其次才是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无,相互交流。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当积极参与到网络互动平台的建设当中。

(三)注重学生个性化学习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因此学习兴趣的培养历来是教育界关注的重点。电子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学生的信息获取提供的利多种途径和多种模式,让个性化的英语学习变得更加具备实际操作性。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尽可能的从学生的个体兴趣入手,以个性化的英语学习兴趣为突破点,由点及面,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四)转变对移动信息产品的传统态度。由于时代条件的限制,很多英语教师是在传统模式下完成的英语学习,这极其容易产生一种惯性思维模式,以至于对电子信息产品持有一定的保守甚至敌视态度。加之移动信息产品的泛娱乐化,更加剧部分大学英语教师的此类态度。对此,我们必须以开明而客观的态度来加以对待,必须充分考虑时展和新的学习环境,因势利导,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从而利用好移动信息产品服务于教学。

参考文献

[1]陈及辛.多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