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6 16:01:2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化学知识要点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兴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提高工作、学习的质量和效果。所以在护理专业《医用化学》教学中,首先就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理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通过介绍医用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回答应该给予积极鼓励的态度,多表扬学生,让学生感觉到自己被老师所认可,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进行归纳总结,抓内容要点
《医用化学》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大,知识点比较多,并且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使知识网络化合系统化。同时各知识内容存在着许多相近和相似的地方,这些地方也是最容易混淆的地方,同时也是要掌握的重点,所以在教学中要抓住内容要点。例如溶胶和高分子溶液,性质相近,容易混淆,针对这个知识点,就要多归纳总结,抓内容要点,可以从二者的溶解性、透光性、分散相、分散系、热力学稳定性、光学想象等几个方面进行区别,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
三、应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多媒体信息表现形式多样,对于抽象的概念、原理,可以用动画模拟现实过程,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形象,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如在讲解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时,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学生难以掌握其空间立体变化,而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动画演示,学生就很容易直观地了解其空间立体变化。
摘 要:一轮复习的主要任务有:查漏补缺;构建各章节的知识网络,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要完成这些任务,最重要的是讲究复习效率。
关键词:一轮复习;巩固基础;提高能力;知识网络化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的主要任务是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切实掌握基本的解题能力和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具体的一轮复习过程中,要通过具体的学习摆脱对教师的过度依赖,初步学会归纳问题,能初步掌握应该掌握的知识点,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解题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一轮复习的主要任务有:研究课本、查漏补缺;构建化学知识网络,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要完成这些任务,最重要的是提高复习效率。怎样进行一轮复习才是高效的呢?
一、狠抓基础知识,提高分析能力,研究课本教材,吃透化学原理
在一轮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大对课本教材的分析研究,充分挖掘教材的内容。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对照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查漏补缺,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复习。研究教材,就是要紧紧抓住教材中的关键知识要点,特别是化学知识的核心环节(如物质结构与性质、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电化学原理、实验的操作及注意事项和原理及设计、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等),让复习重点突出,让知识更加精炼。把学得透彻、掌握牢固的知识,少用时间,把尚未完全弄清楚、一知半解的内容,当作训练的重点。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找到关键的元素或物质,根据知识规律进行有的放矢的复习。要仔细研究课本,研究教材中的问题,遇到疑问要到教材中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这样做就可以起到强化思维过程、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就可以让学生明白所有的考点都无法脱离教材,都可以通过教材的处理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要善于归纳总结,建立自己的知识网络
化学的学习,最应该注重的是对规律的总结。化学知识非常琐碎,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就要找到合理的线索,通过线索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然后通过对思路的认识对化学知识进行横向联系,将化学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形成具体的知识网络。具体做法如下:在学习卤族元素这部分内容时,可以根据氟、氯、溴、碘元素的性质研究单质的性质,再根据单质的性质分析学习氢化物的性质和相互之间的置换反应。在学习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内容时,要把握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结构、性质之间的关系,分析元素性质之间的联系,明确解题的线索和解题的思路,同时结合这部分内容的联系和元素周期律,将这部分内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获得非常好的复习效果。在复习有机化学的内容时,把握有机物之间的规律,把握官能团的性质和官能团之间的转化关系,通过有机物之间的衍变找到解题方法和思路,通过以上方法和步骤将琐碎的化学知识串联成网络,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要灵活应用掌握的知识规律,提高复习效率
在具体的复习过程中,要针对高考的要求和考试大纲将高中化学分成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元素化合物、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应用,电解质溶液、有机化学基础等几个部分,然后再根据具体的部分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分析,从而达到对化学知识的熟练掌握。对化学知识规律的理解和使用要灵活,能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形成属于自己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提高复习的效率。
四、把握知识要点,做好纠错工作。
通过对近几年高考化学试题的分析,高考的要点其实就是可拉开距离的重要知识点,也就是对高考内容的疑点和盲点。高考要考出好成绩,就是要走出“越容易的东西越易出问题”的怪圈。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具体的做法是:(1)对纠错问题思想上要给予重视。(2)要对考试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认真纠正;对容易出错的内容和知识点要反复强化。(3)对出错的题目要对出错的原因做认真的分析,找到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基础不扎实还是对化学原理、概念的掌握不到位。(4)下一次考试中要规避这些问题,通过不断地对比和总结,找到哪些问题已经解决,哪些痼疾还依然存在,通过不断总结可以消除一轮复习中的难点和疑点,切实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水平。
五、狠抓限时训练,强化应试能力
1.限时训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限时训练可以提高做题速度,也能提高思维的敏捷性。题目从近几年的高考题、模拟题中去挑选,难度不宜过大,以中档题为主,少用难题拔高题。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得分率,同时也会让学生从考试中体验到快乐,增强自信心。
2.规范化学用语
在考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1)审题不严:看清楚关键字、词,看清楚关键条件。(2)对化学用语的书写要规范,注重元素符号书写的规范和对化学术语的规范使用。(3)拒绝所答非所问:要求书写离子方程式写成化学方程式、要求写元素名称却写元素符号,要求写物质化学式却写物质名称,要求写反应现象却写出发应产物等等。(4)拒绝出现低级错误:不要出现心中所想与笔下所写不同等错误。
3.提高答题技巧
做题时要根据题目要求,要注意分析试题的命题意图,发现解题的规律,采用猜、想、换、带入等方法来解题,提高做题的成
功率。
六、分析教材实验,把握实验重点
教材实验是中学化学实验的核心,通过对教材实验的研究可以有效提高一轮复习中化学实验复习的针对性。教材实验都是典型的化学实验,历年高考中不少实验题的设计原理都改编自教材内容。为提高化学实验复习的有效性,应注意如下问题。
1.狠抓实验基础
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是化学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对实验原理要明确,对实验的流程要熟悉,这些都是化学实验复习中要掌握的最基本的内容。
2.积极拓展教材中的化学实验
对教材实验的内容要深入研究,通过研究教材实验的内容去拓展新的实验,不仅要拓展新的实验情境,还要拓展仪器的新的应用,更要拓展重要知识点在化学实验中的新应用。
3.增强对化学知识的实验应用
化学实验的设计和评价能力是高考中的必考点和热点,在处理该类型的试题时需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实验原理可通过题目所给的信息并结合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点来处理。只有通过对化学知识的实验应用,才能化一轮复习中化学实验的复习效果,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总之,做到以上这些,可以使一轮复习更扎实、知识体系更完整,促进高考化学成绩的迅速提升!
参考文献:
一、四步学习法
四步学习法学习进程为:“预学―听课―复学―作业”四步。初中学生对此学习方法比较熟悉,但却没有很好地运用,许多学生只重视上课听讲和完成作业,忽视其他环节,造成不预学就听课,不复学就做作业,使学习处于被动状态。为此,在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将四步学习过程有机结合起来,分阶段训练,使学生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预学是学习的基础。学生只有做到课前预学,才能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才能带着问题去听课,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在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不爱预学,其主要原因是不明确预学的目的。为此,采用对比课来提高学生对预学的重要意义的认识,如在第一节课,让学生预学后再上课,第二节课则不预学就上课,两节课后,请同学们根据听课效果进行比较,从而认识到预学的重要性。之后根据教材的教学的目的,列出预学提纲,知道学生怎样阅读教材,怎样总结重点和难点,如何做预学笔记。在学生初步掌握预学方法后,逐渐让学生自己列预学提纲,自己做到课前预学,课上做重点检查。待学生形成一定预学习惯后,进一步启发学生在预学中多思考、多总结、多归纳,从中发现问题,从而把握教材的整体内容。
认真听课时学习过程中的中心环节。要认真听、要思维、要记忆,三者必须有机结合起来。据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学生不可能在一节课中注意力都高度集中,故要求学生需带着预学中的问题听课,这样有利于集中精力,抓住重点。听课要思维,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内容,还要注意教师对一些问题的观察方法、实验方法、分析方法,以及解题思路、技巧和归纳总结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己解决疑难问题的本领。课堂笔记是听课的一个重要部分,笔记不是录音机,不能什么都记。要抓住理论和实际,记知识的要点、重点、难点和关键,记知识的归纳、总结、典型例题的解题思路及分析方法,以备课后求教和研讨。
复学是对知识的识记、掌握、巩固、深化、提高和迁移的过程。复学有课后复学、章节复学、综合复学。有些学生比较重视章节复学和综合复学,忽视了课后复学,这样往往造成“知识点”的遗漏。每节课后要求学生认真看书,整理笔记,阅读资料,进行小结,这样可以达到巩固知识,形成“知识点”的目的,同时学会对比、归纳、联想等复学方法,养成良好的复学习惯。章节复学是在课后复学的基础上,根据知识内容,利用对比、分析、归纳的方法,找出各“知识点”相互联系,将各鼓励的知识点连成“知识线”。如在学完第二单元空气、氧之后,要求学生将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法、用途与空气、物质的变化、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催化剂、燃烧等知识点连成知识线。学生在复学中不仅掌握了各部分知识,还可以学会总结知识要点及规律的方法,养成正确的思维习惯。综合复学就是充分利用分析、比较、联想、概括等方法,将各“知识点”、“知识线”相互联接起来,找到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形成知识网络,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使学生学会运用各部分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增长自我发展的能力。
作业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又是知识到智能的转换过程,是学习成功的关键。作I不能只局限于课外作业,应将课堂作业、课外作业、实验作业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在作业中培养和发展学生各种能力的目的。在做作业前,要求学生认真复学所学知识,进行一定的归纳小结。做作业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建立已知与位置之间的联系,找出解题的方案,提倡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通过思考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与同学讨论或求教老师,问题解决之后,必须查找原因,通过纠正错误,往往可以更加巩固学习成果。在做作业中,还要求学生不断总结所学内容,以达到全面掌握知识的目的。
二、阅读自学方法
自学能力是有多重心理机能参与的一种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一项比传授知识更重要的任务。阅读自学法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方法。要阅读自学好,必须坚持做“读、思、问、记、做”。
读,是指阅读课本,阅读分为“粗读、细读、精读”三个层次。“粗读”是全面了解内容,掌握知识整体。此方法多用于课前预学成资料的准备。“细读”是在“粗读”的基础上逐字逐句读,深入钻研教材的重点、难点及中心内容,把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明确每个字的含义。“精读”是三种读法中的较高层次,是带着问题去反复阅读,不仅是读某一章节或某个知识点,而是要全面、综合着去读,对比着去读,并在读中研究总结规律,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思,是在阅读中积极思考,既要掩卷而思,进行回忆,还要抓住中心和本质,做出归纳总结。想一想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问题怎样理解?为什么要这样理解?如果从另一个角度理解行不行?
问,是对阅读中产生的疑问几时问同学,问老师或展开讨论查阅资料。不是将问题堆积、造成学习的困难。
关键词:化学 学法 指导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对学生思维的启迪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因此,加强高中化学的学法指导,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是广大化学教师的当务之急。笔者对此浅谈如下看法:
一、课前预习,积极主动学习
课前预习的方法:阅读新课、找出难点、温习基础
(1)阅读新课: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
(2)找出难点:对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3)温习基础:作为学习新课的知识铺垫。
二、听课
学习化学的主渠道是课堂,善于听课是学好化学的前提。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课本、笔记本、练习本、作业本、钢笔一并摆放整齐,以免在上课的中途又去找这找那,分散精力并造成漏听。听课要做到全神贯注,紧跟老师的思路。如果有一时搞不清楚的问题,立即记下来放到课后去解决,不要死死纠缠,以免影响后续内容的学习。课堂上的“听”不仅用耳,还要调动各种感觉器官,手、脑、眼、耳并用,才能发挥最佳效率。
听课要做到三个结合:
(1)“看”和“想”结合。“看”主要是指观察实验操作和现象,“想”就是指老师进行演示实验时,同学们不能光看稀奇和热闹,要对观察到的操作步骤和实验现象进行思考,为什么要这样操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2)“看”和“听”结合。即是把看到的操作过程和实验现象与老师的讲解结合起来。老师在演示实验时,常常要引导同学们观察一些容易忽视的操作方法和实验现象,要提醒同学们思考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要对实验操作和现象进行解释,这些问题很多是课本上没有的,如果实验时不认真听老师讲,就不能全面深入地认识实验的本质。
(3)“听”、“看”、“记”相结合。就是说,在课堂上听讲、看板书、看课本、看实验时都要做好笔记。要勤动笔,积极配合老师的要求做好练习。
三、笔记
在学习过程中,无论是阅读、听课还是实验都要做好笔记。有相当一部分高中生不会做笔记,在课堂上常常照抄老师板书还顾此失彼,记下了却听漏了,听进了又记不下。那么,怎样才能做好课堂笔记呢?要循序渐进,逐步培养。首先在课本上做标记、在书页右边的空白处只记老师扩展引申的要点,对这种记法感觉轻松之后再在笔记本上记。笔记的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记老师的讲授提纲,课本上已有明确记载的概念、方程式可简记或不记;第二,记老师讲课的要点和分析比喻,记自己听课的深刻体会;第三,记练习中老师指出或自己所犯的错误及其原因。我们的课堂笔记不求全,但求新;要敢于取舍,遇到没有听懂的问题,立即做好记录,一时记不下来的内容可做记号、留空,课后再去钻研并补全笔记。为了提高笔记速度,要尽可能使用化学用语和特殊符号,笔记所用符号要尽可能规范统一。每堂课的笔记都不能记下了事,课后要进行复习整理,过一定的时间还要复习。
记好课堂笔记,可以使我们听课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手、脑、眼、耳并用,记忆更加牢固;通过整理笔记,我们的归纳总结能力会不断增强,对书本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也会大大提高。毫无疑问,那些课堂上不动手的同学,无论他有多么聪明,也不可能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四、落实课后复习,巩固课堂所学
课后复习是巩固知识的需要。常有同学这样说:课内基本上听懂了,可是做起作业时总不能得心应手。原因在于对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真正或全部理解。这正是课后复习的意义所在。课后复习的方法如下:
(1)再阅读:上完新课再次阅读教材,能够“学新悟旧”,自我提高。
(2)“后”作业:阅读教材之后才做作业事半功倍。有些同学做作业之前没有阅读教材,于是生搬硬套公式或例题来做作业,事倍功半。
(3)常回忆:常用回忆方式,让头脑再现教材的知识主线,发现遗忘的知识点,及时翻阅教材相关内容,针对性强,效果很好。
(4)多质疑:对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多问些为什么?能够引起再学习、再思考,不断提高对知识的认识水平。
(5)有计划:把每天的课外时间加以安排;把前一段学习的内容加以复习;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
五、指导学生学会归纳小结、推理的方法,使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总结出各类型,各部分的知识的学习方法
化学知识多且散,在部分学生中也形成了“一学就懂,一放就忘,一考究倒”的印象,这就迫切需要广大教师尽快指导学生形成学习化学知识的有效方法,并使之公式化、规律化。
为了克服化学知识多而散,不好记且易忘的缺点,在传授各知识的同时,要指导学生归纳小结,总结出各类知识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要点使之公式化、规律化。
归纳方法之一是点线网络法。这个方法在总结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相互转换关系法最常使用。
一、创设探究式教学情境
探究式教W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探究式教学,需要学生具备学习的主观意愿.枯燥的课堂教学,难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要落实新课程三维目标,开展探究式教学,离不开教学情境的创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科学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完成教学目标.例如,在讲“氧化还原反应”时,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将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具体,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对知识进行探索,帮助学生理解氧化还原的本质.首先,教师要从教学内容入手,创设生活情境,将教学内容和生活进行密切联系,引导学生探究生活中食物腐烂、燃烧等现象的本质,使他们意识到这些现象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其次,教师要创设知识情境,让学生联系以前所学的化合价的标定及变化规律等知识来研究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当然,为了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探究活动,教师还要创设和谐的课堂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推动探究教学的开展.最后,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创设问题情境,帮助他们完善知识系统.由此可见,在探究式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利用一系列的教学情境促进探究教学的开展.因此,教师要灵活地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究,从而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
二、设计开放式探究活动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教师“包办”整个教学过程,不论是在实验的设计方面,还是在知识讲解方面,都没有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其中,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并让学生享受理解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化学规律,提高对化学原理的认知.开展探究式教学,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理解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考方法,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例如,在讲“Fe(OH)2胶体制备”实验时,教师可以设计开放式探究活动,而不是过分地注重实验结果的讲解,忽略引导学生感悟整个实验过程.这个实验的操作要点为:①煮沸;②加入饱和的FeCl2溶液;③再煮沸至红褐色;④停止加热.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这个实验的要点,引导学生对实验条件、仪器的选择等方面进行思考,并给予学生足够的探究空间,让他们分组讨论实验原理,其中涉及化学方程式等.然后引导学生阐述讨论的结果,并让小组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当然,受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在探究相关实验原理时,学生所得的结论可能有些缺陷,这时教师要及时纠正,完善他们的整个探究活动.设计开放式探究活动,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三、加强知识学习与探究活动的关系
开展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有利于教师完成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在开展探究式教学时,有些教师往往绕过知识目标,探究活动的设计并没有以知识为载体.还有教师过分地追求活动的形式和热闹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整个探究活动中收获较少.这样,使探究式教学失去意义.探究活动重在探究,是一个“发现知识”的过程.开展探究式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观察、推理、总结等能力.这个过程都是围绕化学知识、原理而展开的.教师要意识到化学基本知识在探究活动中的重要性,合理地处理化学知识和探究活动的关系.例如,在探究“焰色反应”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要引导学生正确书写相关的离子方程式,并对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及实验现象进行总结.这样,能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化学知识,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
关键词:知识可视化;初中化学教学;应用
知识可视化研究的是视觉表征,在两个或者两个对象之间创造和传递知识的应用[1]。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知识可视化逐渐受到诸多教育家和教育实践者的关注,如何利用知识可视化推动教学的发展,是当前教育界讨论的热点。
一、知识可视化的意义和理论基础
(一)知识可视化的意义
知识可视化是研究如何应用视觉表征改进两个或两个对象之间复杂知识创造与传递的学科。知识可视化强调复杂知识的创造和传递,认为简单易懂的知识仅仅靠文字就能够传递、表达,没有借助知识可视化的必要。在教学领域中,知识可视化将抽象的知识和概念以图解的形式表达出来,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从而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创新[2]。
(二)知识可视化的理论基础
知识可视化的理论基础为双重编码理论,以视觉形式和语言形式呈现信息能够增加记忆和识别。知识可视化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视觉表征、知识的传播和创新,所以,现阶段的学习理论、传播理论和脑科学理论在知识探讨的过程中也可以借鉴知识可视化理论。
二、知识可视化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一)利用视觉表征特点,直观展现化学魅力
通过研究表明,化学教学中的视觉表征主要有思维导图、概念图、动画、图像和图表等形式,多数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常常使用图像和图表来辅助教学,视觉表征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缺乏从知识可视化的角度去深度的剖析和制定教学策略,知识可视化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还待进一步的发展和研究。
思维导图是一种优秀的教学工具和教学策略,教师利用设计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率的方式,整合知识,简化板书,在学生思维中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动画的作用主要分为两个方面:揭示事物的微观结构,反映物质的本质结构,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微观知识,了解微观世界;演示化学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错误操作,帮助学生规范操作,防止意外发生,起到警示作用。图像和图表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主要起到发散思维、整理思路和浓缩知识的作用。利用图像创设教学情境,向学生展示试验器材结构,利用图表浓缩课本知识,便于学生整理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和区别,方便记忆。丰富的视频、动画能够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化学学习体验,视觉表征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感知化学、学习化学,在充分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乐趣,在化学的世界中自由的遨游,并能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真正发挥初中化学教学的价值,避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活动成为“单一”、“枯燥”的代名词。
(二)应用知识可视化理论,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在刚开学的阶段,由于讲的知识较少,课后没有作业,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介绍给学生,说明思维导图的用法,教给学生具体的画法,并要求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整理笔记,最后上交验收。教师应当对学生的笔记进行点评,使学生熟练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的方法。
在《物质构成的奥秘》和《溶解现象》这两章的教学中,可以使用概念图的方法,因为这两章的化学概念较为集中,通过概念图的方法,可以向学生展示概念的来龙去脉和概念之间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概念图帮助学生将概念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构建属于学生自己的知识网络。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利用动画可以展示电子的得失和化学反应的实质,展示原子分子的结构图,帮助学生理解“最外层电子层数”的意义。通过动画的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元素和分子结构上的不同,从而从根本上理解化学的本质,为以后的化学学习打下基础。
图像和图表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也大有用武之地,利用图像和图表,利于学生深刻的认识概念。通过图像和图表,纵横对比,明确概念,例如教师在讲解元素的意义时,可以利用表格列举氢原子和碳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让学生总结出“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结论。浓缩要点,简化笔记,例如在《常见的碱》的教学过程中,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研究和学习都是从俗称、性质等几个方面去进行的。通过浓缩要点的方式,以便学生在复习时总结归纳相近的知识。灵活运用表格,简化笔记,例如二氧化碳、氧气和氢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都有着相似之处,可以将其整理归纳在同一个表格中,让学生自主总结知识规律,将初中化学学习变得更加生动,学生主动的发现知识的特点和区别,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记忆,区别于传统的死记硬背,提高学习效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知识可视化概念的出现,适应了信息时代的发展,迎合了对知识创造和传播方式改变的新需求。视觉表征的概念给初中化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内涵,为教学方式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和道路。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视觉表征的概念精心设计教学概念,尽可能的将抽象的化学知识形象化、量化,提高初中化学课程的教学效率,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采用以下几种结语,十分有效。
一、口头总结,再次归纳反思
在课堂结束时,教师最常用的结语就是口头总结,即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扼要概括,将重难点拎出,以起到提醒学生注意和再次归纳反思的作用。初中化学也不例外,口头总结不仅节省了时间,同时引领学生再一次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巩固记忆,还能让学生明确自己尚未消化的知识,从而主动利用课后去反思,去学习。
例如,《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在本课即将结束的时候,我口头对本堂课的重难点进行了总结,以达到回顾和加深知识点印象的目的。“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思路:(1)明确反应原理;(2)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3)确定制取气体的步骤。实验室里可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要学会选择并组装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希望这些要点你们能牢记于心。”这样的结语,对知识要点进行了提炼,让学生又复习巩固了一遍,效果非常好。
二、开放作业,激起探索欲望
布置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延伸,是对知识点的复习巩固,也是新知识的一种延伸。大部分学生对开放性的作业比较感兴趣,因此,充满智慧的教师,不妨围绕本堂课的重点核心,在课尾通过结语的方式给学生布置一两道开放的拓展延伸题,以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这对学生课后的继续学习有很大的引导作用,潜移默化中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自学能力。
例如,教学完《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一课后,我告诉学生:“我们的环境不能再经受酸雨、温室效应的影响了。氢气是最清洁的燃料,可惜它的制取成本较高。展开你的想象,你有什么好办法治理身边的污染吗?你还能想出哪些尚未开发利用的新能源呢?科学的每一项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胆幻想为出发点的。希望你们能利用所学知识,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展示自己的智慧。”这样的结语,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化学之美,也激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和学习热情,相信,他们在课后,定能花时间进行钻研。
三、趣味表述,轻松巩固记忆
凤尾的迷人在于它尽管是尾,但是依然美丽。化学课即将结束的时候,我还经常让学生来个趣味表述,配合表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课堂的欢乐一直延伸下去,让学生感受到,最后也是,结束依旧精彩。
例如,在学习了《分子和原子》之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动脑筋,展开丰富的想象,以表演的形式将分子和原子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来,比一比,哪组的比喻最形象,表演最精彩。“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兴奋极了,纷纷开始讨论起来。讨论完毕,便开心地彩排起来。我发现学生的结语十分精彩,搭配的表演也十分投入,他们对分子和原子的关系诠释得很形象,很贴切,他们通透掌握了本堂课的知识。有的说:“高楼大厦平地起,那是有了砖的垒砌。原子就像砖,而分子则是楼,一定数量的砖按照一定的排列构成了一栋楼。”有的说:“汽车是由很多零件构成的,汽车是分子,很多零件是原子。”有的说:“分子是一盆水,原子恰似一滴水。”……这样形象的比喻不胜枚举,学生精彩的结语,让欢笑声久久在教室内回荡。
四、制造悬念,产生无限遐想
初中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如果在课的结尾处设计一段充满悬念的结语,会引发学生的好奇,吊起他们的胃口,使他们迫切想知道后面的内容。就像章回小说里的“请听下回分解”,让人充满期待,让人急切想了解更多的精彩内容。
例如,在学习了《常见的酸和碱》一课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结语:“同学们,我们常说:胃酸,胃酸。你知道胃酸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吗?为什么‘胃舒平’能治胃酸呢?先自己开动脑筋,想要知道正确答案,请听下回分解。”这种带着趣味,带着悬念的结语,让学生产生了无限遐想,点燃了他们好学的思维火花,驱使他们主动探索,寻找答案。
五、拓展延伸,丰富积累知识
化学教学的目的不只是使学生掌握文本知识,更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作为化学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视野投向课外,主动地去课外寻求知识,以弥补课堂的局限,满足内心的需求。因此,在课堂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应该根据课的特点和可拓展的范围,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总结和引导。
化学课可拓展的内容不单一,如课外阅读、课外实验、课外作业等,都是丰富知识的重要途径。例如,学习了《水的净化》之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结语:“同学们,水是生命之源,是荡涤万物的神。今天,我们学习了《水的净化》之后,你一定感触很深。课后,我们不妨去读读更多关于水资源的文章,结合水污染的实际问题,设计一个治理河道污染的方案,做一个净化水的小装置。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选择一到两个来做,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
六、习题激励,扬起自信风帆
在课堂的最后,很多教师都喜欢出示一些特色小练习来结束教学,这种方法之所以得到大家的认可,是因为它不仅能对本堂课的学习有一个复习巩固,还能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薄弱之处,也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为后面更好的学习埋下伏笔。
例如,教学《元素》一课,在学习了元素的定义和特点之后,根据本课的重难点,我出示了如下小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如有错请改正。
a.加热氧化汞生成汞和氧气,氧化汞中含有氧气分子。
b.二氧化硫分子是由硫元素和氧元素构成的。
c.水是由氧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
学生很快就完成了,评讲、同桌检测后,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掌握得不错。我十分兴奋地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今天的成功表现让我自豪,让我坚信,你们都是有潜力、充满智慧的,只要努力付出,成功无处不在。让我们一起期待,下一节的化学课再次创造成功,创造精彩!”激情洋溢的结语,让学生信心满满,对化学的喜爱又加深了一层。
初中化学的结语方式还有很多,比如承上启下式、朋友告别式、祝福庆贺式,等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艺术的结语犹如一首动听的歌,一道美味的菜,一部充满真情实感的电影,比精彩的开始更能发人深省,受到启迪,耐人寻味,让人品尝到“课虽尽而意无穷”的滋味。作为一名优秀的化学教师,应该根据不同课的不同特点,精心设计适合的结语,让每一节课的“终曲”都能余音绕梁,意犹未尽,取得完美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广学.在遐想与回味中追逐——浅谈化学课堂头、腹、尾的教学艺术[J].考试周刊,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