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6 16:01:0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专业化工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毕业设计(论文);生物工程;科研课题;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8-0140-03
一、前言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校本科教学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1,2]。对学生而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阶段,可以培养和锻炼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科技文献查阅与科技论文撰写能力,以及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对学校而言,是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的主要抓手,也是检验能否向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重要标准。
生物技术是解决21世纪人类面临的资源、能源、环境、人口与健康等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生物技术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点[3]。为了适应生物技术产业迅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我国教育部在1998年高等院校学科调整时增设了生物工程本科专业[3,4]。目前,高等学校的生物工程专业已成为最为重要的专业之一,它是培养掌握现代生物学和生物技术基本科学原理、基本技能、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本理论,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产业化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工程技术人才[5,6]。生物工程专业是以工为主、以理为辅、工理管相结合的复合型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做好该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实践环节,对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高校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整体上出现了下滑的趋势,主要表现在:(1)师生比例偏低,指导老师无法利用有限的精力和时间高效指导毕业设计(论文);(2)选题盲目,课题研究内容陈旧,缺乏创新性,有的还脱离生产实际;(3)毕业论文的写作水平差,学生缺乏科技论文写作训练,论文写作格式与文献引用缺乏规范;(4)评价体系不完善。学生们在毕业设计(论文)阶段的表现是良莠不齐的,但最终毕业时获得的文凭却并无二致且本科毕业率几乎一直都是100%,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为了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如何改革并完善现有的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模式已成为高校教育者讨论的热点之一。
从2010年开始,我们进行了依托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课题教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探索和实践,让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实践环节参与到导师的在研课题中。本文以ε-聚赖氨酸高效生物合成和产业化实施项目为例,就相关的探索和实践进行了总结。
二、依托科研课题教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1.形成合理的科研团队。目前,高等院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方式多采用导师制。然而,导师制是一种精英教育的教学模式,其实质上是一位导师和一个学生之间面对面的、高度个人之间的接触和交流[7]。这种形式的制度是依靠学生对教师的低比率,它是一种高成本的制度。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来临,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生师比持续升高,办学资源日益紧张,高成本原始形态的导师制已难以为继,它对师生比例的要求无疑增加了导师的教学负担。通过依托科研课题教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学生在选题后就进入到导师的课题组中,与研究生统一学习和交流,建立一个由导师、研究生和本科生(1∶5∶3)构成的梯度研究团队。在这个团队中,导师对本科生、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和内容进行统一安排和规划,对项目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进行分解和归纳,形成一个个独立且相关联的子课题。然后,本科生自主选择一个具体子课题进行研究。团队中研究生协助导师对本科生进行实验技能、实验设备和方法等方面的培训和指导。这样,以科研课题为基础,通过科研团队各成员的分工和合作,一方面减轻导师的工作量,使导师能够高效利用有限的精力和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避免了以往导师对指导内容不明确,对“如何导”、“导什么”等缺乏清晰的认识等问题。另一方面,传统的一个导师和一个学生的面对面的交流,转变成本科生与具有一定科研基础的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进行高度个人的接触和交流,有效地缩短了本科生的适应期,极大地提高了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2.选择合适的论文题目。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显著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若选题过于陈旧或是假题目,研究内容与实际的研究和生产严重脱节,则论文的价值低或意义不大。学生仅为了学分和毕业而进行毕业设计(论文),会严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也得不到锻炼和提高。通过依托科研课题教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让学生参与到导师的在研课题中,做到真题真做,使得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不仅能够提高其主观能动性,还能极大地激发其创造性。另一方面,由于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内容与导师的科学研究具有极高的关联度,导师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学术能力使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让他们参与到本专业某领域前沿的相关研究,实现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目的。比如,针对江苏省产学研前瞻性联合研究项目“新型生物食品防腐剂ε-聚赖氨酸高效提取关键技术与集成化研究”这一课题,要求学生尝试各种先进分离提取方法,发现和比较这些提取方法之间的优劣性和互补性,最终提出一种可行的分离提取工艺路线,并进行实验验证和评价。此外,由于生物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有两种形式,即试验性题目和设计性题目,为了能够兼顾学生的特长以及与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对学生进行分流,充分发挥其特长,激发学习兴趣,保持个性。尽可能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并巧妙地加以引导利用,帮助学生实现“参与―成功―参与”的良性循环,使学生持续保持自主参与学习的动机。在ε-聚赖氨酸分离提取新工艺开发的课题中,鼓励学生尝试自己感兴趣和认可的分离提取方法,在对该方法进行充分实验和评估后,将其整合到原有分离提取技术路线中,并考察该提取方法的加入对最终产品质量和收率的影响。如果试验结果是积极的,则尝试让学生对新技术路线进行工厂工程设计,为实现新工艺或新技术规模化和工业化提供一定参考和依据。
3.开设学术报告会议。科研成果汇报和科研论文的撰写是展示科研工作者成绩的有效途径。这一过程,并不是单纯的工作总结,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是提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然而,本科生在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之前,本科教学中没有开设关于科研成果汇报、论文写作等课程,学生缺乏一定的科研基础知识和实践机会。因此,学生在总结科研成果,撰写毕业论文的时候往往存在以下问题:(1)学术道德观念淡薄,论文有明显的拼凑,更有甚者直接从网上抄袭;(2)缺乏专业化和学术化语言描述实验方法和结果,措辞不严谨、论文层次不分明,图表说明不合理;(3)论文格式不规范,特别是论文的参考文献、中英文摘要、图表等。这些问题是导致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依托科研课题教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在教学实践中,导师要求本科生也参与到课题组的各种科研活动,包括读书报告会、月底课题组汇报、中期汇报和专题讨论等各种学术报告会议。在读书报告会中,要求学生阅读、分析和归纳1~2篇与课题研究相关且是近期发表的高影响因子的SCI论文,以PPT的形式解释论文的研究内容、创新点以及对自身课题的启发,并要求本科生、研究生和导师一起讨论分析。在课题月底工作汇报、学期汇报的会议上,要求学生以PPT形式对一个月或一学期的研究内容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导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分析,并依据实验结果安排下一步工作计划。此外,课题组不定期组织专题报告,由导师或高年级的博士研究生对某一专题进行学术报告,报告选题有“如何写好毕业论文”,“生物工程学科常用科研软件的使用”,“发表高水平SCI论文的心得体会”等等。通过这些学术报告会议,使得本科生在文献阅读能力,课题研究的总结、汇报和论文写作等多方面得到系统训练和提高。
4.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从选题、实施到论文定稿,历经约8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合理评价,建立奖惩制度,可以使学生产生公平感和信任感,对学生职业道德能力和素养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估中分为指导教师评审、评阅老师评审和答辩评审三个环节。由于在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学生与导师(指导教师)有更多的接触和交流,导师对学生的态度、能力和创新性等方面有更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因此,指导教师评审成绩往往占总成绩的60%以上。课题组在严格执行校教务处规定的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和管理规范的基础上,利用模糊评价的方法[8],构建一套合理、科学和客观的指导教师评价体系,见表1,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创新性三个方面定量地分析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实践环节的表现,保证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的客观、公正。
三、结束语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校本科教学的最后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重要步骤,也是评价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笔者针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剖析了造成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不断下滑原因的基础上,探索并实践了依托科研课题教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方法,通过形成科研团队、选择合适题目、开设学术报告和构建合理评价指标四个手段来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已毕业学生的就业单位均反馈学生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较高的职业道德能力和水平,得到了社会的初步认可。然而,在教学改革和探索的过程,发现仍有一些问题,如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的难度选择,毕业论文(设计)教学与学生考研和找工作的时间冲突等,这些问题尚需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与完善。
参考文献:
[1]曹士云.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与管理若干误区的审视与反思[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1).
[2]孙建云,夏凯,王庆亚.农业院校理科类本科生毕业论文环节的改革研究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0,(1).
[3]曹飞,范伟平,韦萍.强化工程实践的生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改革[J].化工高等教育,2007,(5).
[4]刘桂萍.依托化工学科优势构建具有特色的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J].化工高等教育,2008,(1).
[5]李常健,黄光文.新建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12).
[6]余旭亚,李涛,纳海莺.提高生物工程专业生产实习质量的实践和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06,(3).
一、封面
题目: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各项内容:四号宋体居中。
二、目录
目录: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章节条目:五号宋体。
行距:单倍行距。
三、论文题目:小一号黑体加粗居中。
四、中文摘要
1、摘要: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2、摘要内容字体:小四号宋体。
3、字数:300字左右。
4、行距:20磅
5、关键词:四号宋体,加粗。词3-5个,每个词间空一格。
五、英文摘要
1、ABSTRACT:小二号TimesNewRoman.
2、内容字体:小四号TimesNewRoman.
3、单倍行距。
4、Keywords:四号加粗。词3-5个,小四号TimesNewRoman.词间空一格。
六、绪论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5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
七、正文
(一)正文用小四号宋体
(二)安保、管理类毕业论文各章节按照一、二、三、四、五级标题序号字体格式
章:标题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节:标题小三号黑体,加粗,居中。
一级标题序号如:一、二、三、标题四号黑体,加粗,顶格。
二级标题序号如:(一)(二)(三)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顶格。
三级标题序号如:1.2.3.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
四级标题序号如:(1)(2)(3)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
五级标题序号如:①②③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
医学、体育类毕业论文各章序号用阿拉伯数字编码,层次格式为:
1××××(小2号黑体,居中)
××××××××××××××××××××××(内容用4号宋体)。
1.1××××(3号黑体,居左)
×××××××××××××××××××××(内容用4号宋体)。
1.1.1××××(小3号黑体,居左)
××××××××××××××××××××(内容用4号宋体)。
①××××(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
a.××××(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
(三)表格
每个表格应有自己的表序和表题,表序和表题应写在表格上方正中。表序后空一格书写表题。表格允许下页接续写,表题可省略,表头应重复写,并在右上方写“续表××”。
(四)插图
每幅图应有图序和图题,图序和图题应放在图位下方居中处。图应在描图纸或在洁白纸上用墨线绘成,也可以用计算机绘图。
(五)论文中的图、表、公式、算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编编排序号。序号分章依序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可分别为:图2.1、表3.2、公式(3.5)等。
文中的阿拉伯数字一律用半角标示。
八、结束语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3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
九、致谢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
十、参考文献
(一)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8—10篇,五号宋体,行距:20磅。参考文献以文献在整个论文中出现的次序用[1]、[2]、[3]……形式统一排序、依次列出。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
著作:[序号]作者.译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期刊:[序号]作者.译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引用部分起止页
会议论文集:[序号]作者.译者.文章名.文集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十一、附录(可略去)
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英文内容小四号TimesNewRoman.单倍行距。翻译成中文字数不少于500字内容五号宋体,行距:20磅。
十二、提示
论文用A4纸纵向单面打印。页边距设置:上2.5cm,下2.5cm,左3.0cm,右2.0cm。
能源化工论文范例欣赏:我国能源化工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摘要:随着“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对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为主的化工能源的需求增长迅猛,但是各能源化工基地在开采、加工、使用能源和资源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诸如认识、环境、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正视。因此,注重质量与速度,突出和谐发展、环保发展和节约发展,强化技术进步和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时展的诉求。
关键词:能源;化工;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40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0-01
在能源开发经济战略的影响下,迄今为止,我国正在并已经建成包括陇东能源化工基地、宁东能源化工基地、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等在内的全国重要的能源集聚地,形成了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为原材料,以电力、化工、材料为主导的产业体系的基本格局,力求达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目标,但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总体上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依然主导,并严重影响了经济、资源、环境、人口的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能源化工基地面临的问题
(一)生态环境破坏
化工能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是我国工业发展过程中的一对突出矛盾,由于长期的粗放式开采,基地的周围生态环境已令人堪忧,主要表现在水资源短缺及污染严重、土地资源退化及地质灾害频发、空气污染这三个方面。由于资源开采可直接导致土地裂缝、塌陷,可引发陷落地震和冲击地震,同时,损害地表水质量,加剧地下水资源的流失,严重影响该区域的地质生态环境以及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此外,工业排放的有害物质也给人类和城市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二)集约化水平低
国际上公认集约化供应能源是节能减排的最有效途径,但由于我国在技术、体制、产业结构等方面的桎梏,实施难度很大,因此,我国目前基本上仍在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式发展的老路,资源利用率低、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低仍是困扰我国产业发展及国际竞争力的首要因素。
(三)产业布局不合理
同类产业的开发项目一拥而上,也是我国能源化工基地所面临的困难之一,这不利于产业间的互利发展,影响循环经济的形成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据统计,榆林地区到2008年上半年,稳步进展的项目共9项,其中8项为电、煤电一体化,一项为石油、天然气,这种重复建设不仅不能提高经济效益,而且严重浪费了社会人力、物力、财力资源。
(四)企业管理脱节
就企业内部来说,管理体制形同虚设、各项防护治理措施相互脱节、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和合作等问题普遍存在,这种剥离有效科学指导和长远发展计划的具体操作,更多的只是注重眼前的经济效益,似一盘散沙,大大降低了能源化工基地的综合效益。
二、我国能源化工基地谋求可持续发展的策略选择
(一)构建生态补偿机制,明确环保权责
生态补偿机制就是指改善、维护和恢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调整相关利益者因保护或破坏生态环境活动的利益分配关系,以外部成本内部化为原则的一种具有经济激励特征的制度。[1]一方面,通过对破坏环境的企业或者个人进行收费,将环境保护的责任纳入到经济利润当中;另一方面,对企业或个人保护环境或者放弃发展机会的行为给予补偿,能够使资源和环境适度、适量、适宜地开发、利用和建设,从而达到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持续共生的目标。
(二)建立高效的能源化工基地监管执法体制
加强资源开采的过程中的动态监控与指导,力图提高当地的环境承载力,完善基地区域地质、水质以及空气质量的分析报告及存档,进而统筹安排,重点布局,可为资源的开发和节约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要建立健全防灾减灾体系,加强建设基地区域灾害的危险性评估及预警,制定合理的自然灾害防治预案,层层落实灾害防治责任制,对已经遭到破坏的环境及时治理,如地质塌陷,要做好土地修复和生态恢复工作。
(三)采用先进的机械设备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计算机领衔的高性能、大功率开采和处理技术装备能够实现自动化、集约化生产,这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也能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损失。以宁波化工区为例,该区建成了48条“钢质长廊”率先实现了能源供应的集约化,大大降低了原来汽车运输的成本。
(四)延长产业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针对我国产业结构单一的现状,依据循环经济的理念,在不同企业之间实现资源共享和再利用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的重要途径,具体来讲就是力图形成一个能源循环高效利用的产业链。产业链主要是基于各个地区客观存在的区域差异,着眼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借助区域市场协调地区间专业化分工和多维性需求的矛盾,以产业合作作为实现形式和内容的区域合作载体。[2]其实质就是以共同的原料为基础的不同企业之间的协调,它囊括了技术研发、开采处理、市场投放三大环节。如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已具备了煤炭-电力、煤炭-煤化工等产业链,在今后的发展中可尽量将煤炭、电力、建材、化工接合成一整套的生产链,增加煤炭的多重附加值,回收利用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将能耗降到最低,污染物排放也降到最低点,实现工业发展与环境和谐共处。[3]
随着新一批的能源开发和转化项目的投产,在今后的开发和建设中必须要考虑环境的容量以及资源的持续、合理利用,从而在经济发展中建立资源、环境、经济三者的和谐共生的长效机制是能源化工实现可持续发展最佳选择。
参考文献:
[1]邓巍,薛.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33.
[2]邵仁丽.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可持续发展研究[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2):66.
关键词:化学工程基础;课程改革;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027-02
“化学工程基础”是理科院校化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内容为化学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化工生产的各种单元操作,包括化工过程的动力学原理、热力学原理、能量守恒与转换原理、质量传递原理以及相应过程的控制机理、操作方法、影响因素、设备结构和工艺过程等,具有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的特点,应用性很强,是理科化学类专业唯一的一门工程技术课程。
一、人才培养的要求
当代化学工业对化学化工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工作适应性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综合性大学化学化工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目前,综合性大学化学与应用化学专业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进入化学、化工和制药等企事业单位业从事研究开发或工程技术工作,这种趋势还会随着创新性国家的建设而逐年增长。化学工程基础是综合性大学化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唯一的一门工程技术类课程,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对于理工学科交叉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综合性大学化学与应用化学专业其他课程所不能替代的。在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基础理论研究优势的同时,通过对理科专业化学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充实和调整,为化工类企事业单位培养和造就具有开拓创新精神、胜任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工作、适应性强的化学化工专业人才。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优化
以创新教育思想为指导,研究改革化学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建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化学工程基础课程内容新体系。动量传递、热量传递、质量传递与化学反应工程(“三传一反”)仍将是化学工程基础教学的核心内容,应不断充实更新才能反映学科发展现状和适应社会经济需求。化学和化学工程学是支撑物质转化相关工业的学科,前者研究分子之间发生反应的可能性、必要的条件和产物的结构,后者研究物质的流动、质能传递及其对反应过程与产物的影响。
1.优化更新教学内容,反映体现学科发展与技术进步。化学工程基础作为理科化学专业的工程技术课程,其教学内容除了动量传递、热量传递、质量传递与化学反应工程以外,还应当及时反映和体现学科的发展与技术进步。根据授课学时,突出教学重点,优化教学计划,精选教学内容。以化学工程学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为核心,结合典型化工过程,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内,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知识,熟悉研究与应用对象,为今后从事化学化工专业技术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在其他科学技术的带动和社会需求的推动下,化工分离技术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步。新技术不断涌现,膜分离和超临界流体萃取等新型分离技术就是其中的代表。我们在教材的编写和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入这些内容,便于学生从课堂上了解新的科学知识,拓宽学术视野。
2.引导学生建立工程技术与技术经济观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科学与技术的交叉和渗透,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学会运用所学的理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综合性大学理科化学专业的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比较扎实,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工程实际,启发学生从工程实际问题出发,强调工程实际的特点,突出工程实践的技术经济问题,灌输学生节能减排与绿色环保的理念,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物理与化学等多学科知识,综合分析化工单元操作与工业装置中涉及的复杂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技术思维方法与工程设计等综合素质。
3.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化学工程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内容涉及化工单元操作与工艺过程。综合性大学化学专业的学生一般没有见过真实的化工设备,对化工厂与化工设备和装置缺乏感性认识,通过多媒体教学技术和传统课堂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感知与思维、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对化学工程基础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由不熟悉、不了解化工企业与装置转变为喜欢应用学科、乐于进入与应用密切相关的教师实验室开展业余科研。为此,我们一方面利用多媒体的优点,在课堂教学中放映一些设备的实物图像。另一方面,在有关课程中增加了实习参观环节,组织学生到石油化工厂、有机化工厂和精细化工厂等企业参观实习,增强学生对加热炉、精馏塔、泵、换热器等主要化工设备的感性认识。
三、教学团队与课程体系的建设
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先导,以高水平的教学团队为根本,以科学的课程新体系为核心,以优良的规划教材为保障,强化教学团队的建设,使所有主讲教师成为教学改革的高水平运动员和创新教育的优秀教练员。
1.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从事课堂和实验教学的主讲教师也要承担高水平的科研项目,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我们承担“化学工程基础”的主讲教师都具有教授职称并担任博士生导师,承担了一些科学研究项目。同时,也积极思考和实践课程的教学改革,奠定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坚实基础。没有高水平的教学团队,不可能进行教学改革的实践,更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2.构建工程教育、创新教育的课程体系。夯实基础,将理科化学知识和工程知识有机结合。理科化学基础课程、化工过程开发、化学工程基础及多门专业课程的开设,可将学生所学知识形成知识链。重视对学生业余科研和毕业论文的指导,吸引对化学工程有兴趣的同学来实验室和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一起进行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对科学研究的兴趣。通过毕业论文阶段的培养,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特别是对“应用”和“工程”概念的强化。近年来,来我们化工实验室进行业余科研和毕业论文的学生每届都在十人以上,占理科化学专业学生的5%作用。
3.将科研成果向教学实践转化,形成教学促进科研、科研反哺教学的良性循环。构建应用学科人才培养、现代科技发展相适应的“基础性、综合性、工程性、创新性”体系。我们承担了国家和企业的一些化工类科研项目,特别是在水与废水处理、化工分离和国防化学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我们注意将教师的科研成果和科研实践融入课堂教学。从事课堂教学的主讲教师与实验课指导老师一起合作,将“渗透汽化膜分离”编入了实验教材和开展了教学实验,受到学生的欢迎。
化学是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化学工程作为一个共性的工程学科,我们应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发展和教学改革带来的机遇,加强化学与化学工程的结合,为国家培养更多复合型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严世强.化学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认识与实践[J].大学化学,2003,18,(1):29-31.
一、拓展培训渠道,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打下基础
首先,树立正确的应用理念。对于新兴技术教师要树立正确积极的态度,顺应时代的要求,掌握必要的技术技能,以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
其次,信息技术使用培训。针对园师资现状,培训内容上要求:1.熟练掌握搜索功能。每次主题活动开展之前,教师都会上网搜索与主题相关的资料,网络世界大大地拓宽了教师的教育视野,而网络资源的收集与共享、也使我园的主题内容更加丰富而具有时代气息。2.熟练运用各类软件。对教师开展了fpage、authorware等软件、教学ppt的制作、网页制作与修改、图片处理与优化等专业技术能力的培训,老师们学会了课件制作、网页制作及修改等等技术使用的的基本方法,进一步凸显了信息技术的优越性。3.熟练运用信息设备。教师坚持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自身教学的概率不断提高,在示范课、评优课等研讨型活动中,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接近百分之百。
再次,在培训形式上多元整合。每周五下午为教师学习培训时间,由园内受过培训和技能较熟练的骨干教师担任辅导,提高全园教师的操作水平;进行考核,严格把关。利用暑期对教师进行计算机考核,要求教师能熟练掌握教学中常用的及相关需要的软件操作方法;提高教师运用计算机进行教学活动的能力。规定凡是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的活动,尽量都要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把合理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与教师量化工作考核、年度评优结合起来,强化教师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意识及提高实际运用的能力;通过教师之间相互观摩、互相介绍经验、互相切磋等形式,提高教师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创新能力。
二、强化思维碰撞,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拓宽思路
网络教研是教研模式在新形势下的一种探索。幼儿园建立了网络教研中心,从另一种视角探索教研的方向,扩大教研的职能,挖掘内在资源,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别具一格的教科研活动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1、完善网络资源。一方面注重对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论文等过程性成果的记录和收集,形成电子化资源库供老师随时查阅。另一方面根据实际活动需要,在资源库中收录了大量的视频、图品资源,包括示范课、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观摩课、配套的课件作品以及电子图书馆等丰富的优秀教育教学资源,为教师的上课、备课等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一次次观念与行为的融合使教师在这种信息互动的过程中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2、研讨网络博客。每月我园都会将一些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或者一些观念上的困惑,以研讨话题的形式公布在园部博客论坛上,然后通过网络将主题发给大家,提醒教师针对该话题根据自己在实际教学中产生的所思所得,将自己的经验与疑惑等以日志的形式进行参与。博客进一步提升教师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水平,而这种自主的方式促进人人参与的积极性、以共享的形式促进了教师思想与观念的交流,也以随机的形式体现人性化管理。
3、交流日志心得。我园配备了先进的视频设备,教师可以随意地用相机、录像机等设备记录下幼儿的一举一动,进行观察分析,了解其中的教育价值,体现了教育与现代信息媒体技术的教育延展功能。经过不断的学习与研讨,老师们养成了善学善思的好习惯,在一日活动中、各项教育教学中,不断出现智慧的火花与观念的冲击,她们总是及时将这些感触记录下来,以亮点、故事分享等形式在日志上供大家研读与探讨,大家在研读他人思维,探讨他人行为的过程中,又不断地更新自身的教育观,优化自身的教育行为。
三、推进实践研究,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平台
作为市信息技术试验基地,信息技术课题一直是幼儿园的优势项目。我们着力将课题建设逐步推进:省级课题《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教育资源和教育模式的创新》被评为常州市“十一五”优秀课题。幼儿园还承担了市教科研立项课题《运用两种不同教学手段的教法研究》、市教科研青年课题《整合多种媒体功能,优化幼儿一日活动》以及市教科研重点课题《借助网络技术手段,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的探索性研究》等多项教科研课题。在不断地调整、拓展与丰富中,2011年,幼儿园又凭借“滚雪球效应”强大的后续发展优势参与了国家级重点课题研究《基于虚拟社区,构建游戏化学习环境,开发幼儿多元智能”》。我们立足本园实际,将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成长、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教育有机整合起来,由研究者和骨干教师引领,围绕幼儿学习、生活的三个阶段(小、中、大班),分年龄和内容层次,尝试建立具有本园特色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专题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每月以年级开展实践活动,教师从反思中寻找问题作切入口;在实验活动过程中,不断地通过理论学习,树立整合的教育思想。又从研讨中总结经验,列出问题,然后通过大家一起商讨问题存在情况,寻找资料解决问题。通过反思性学习,给教师带来了许多的反思经验,教师在行动中获取了处理复杂的、不确定的情景的知识和能力。优秀教师的示范课、论文多次在省、市获奖。
【关键词】网络资源 化学化工信息 检索
【基金项目】梧州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网络信息与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Wyjg2011C01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37-01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海量时代的到来,信息教育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获取文献信息的方式和途径更加丰富,这对化学信息文献检索的冲击很大。网络上有着十分丰富的化学化工信息资源,对我们的教育、科研、学术交流、国际合作、资源共享等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计算机检索文献和查阅资料,速度快,效率高,但是面对浩海如烟的网络信息知识,一些不熟悉的初学者还是不能高效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1.网络化学化工文献资源特点
网络文献是一种新型的文献形式,它在载体形态、信息结构、表现形式、传播范围、信息处理和传递等方面与传统文献有显著的差异。网络文献主要有以下特点:
(1)网络文献信息量大、变化快、而且分布广、形式复杂。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文献信息量剧增,但信息来源复杂,质量参差不齐,有个人博客,也有专业化学网站、论坛,正式出版物和非正式信息,有序信息和无序信息交织的一起;有科研报告,也有通俗读物。网络文献始终处于动态的变化中,因此缺少稳定性。
(2)网络文献形式多样。网络文献把多种传播媒体集为一体,有文字的、有声音的、有图像的、有动画的,丰富了网络文献的视听感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
(3)网络文献检索途径多,快捷、高效。网络文献以各种形式存在,如电子报刊、图书、数据库、出版公告等,同一种网络文献可通过不同的检索途径进行访问;对要查找的文献,输入关键词就能快速的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文献,较手工检索大大提高了效率。
(4)网络文献的交互性和时效性。网络信息可以实现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互动关系;网络信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随时更新,很快就能在网上检索到,大大提高了时效性。
2.网络化学化工文献的几种检索方法
(1)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一般是对精确度要求不高的文献快速查找方法,它是面向大众的。要想得到全面而精确的文献信息,就要掌握一些专业性的搜索引擎。如:美国化工网(/),化学之门(/ChenEngine/)和中国化工检索(/)等。
(2)网络数据库
随着网络的发展,很多期刊杂志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并推出电子版杂志,出现了很多数据库。化学化工类的网络数据库国内的有化学信息门户 ( ),国家知识产权局(),还有化工词典网(http: // hgcd. cn /defaul.taspx),中国化工信息网()等。化学信息门户,主要介绍国内外internet化学化工资源及进展,并对化学资源进行系统的索引和组织,提供信息简介和资源原址和相关链接;国家知识产权局主要是为用户提供中国专利的检索。国外数据库有 ( / ),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化学在线社区,用户通过注册可免费检索到多种期刊和数据库,并能下载部分全文;Chemfinder (http: ///)是化合物性质数据库,它除了通过分子式、化学物质名称、分子式来检索,还能通过化合物结构片段来进行检索,能检索到化合物的结构图形、熔点、沸点、闪点、比重、水溶性质等;美国专利商标局( uspto.gov)用于供用户检索美国专利文献,可免费获得专利说明书全文。
(3)三大文献检索索引
《工程索引》(The EngineerIndex, EI)由美国工程信息公司编辑出版,收录工程和技术方面的文摘刊物,具有综合性强、资料来源广、地理覆盖面广、报道量大、报道质量高、权威性强等特点。其中,化学工程、石油化工、轻工纺织等相关的文献约占10%。《科技会议录索引》(Index to Scientific & Technical Proceedings,ISTP)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出版,专门收录国际学术会议论文,被收录的文章都代表着权威与高质量。ISTP 收录学科包括生命科学、物理、化学学科、农业、生物和环境科学、工程技术和应用学科等学科的会议文献,《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 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办,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SCI 索引对科技工作者查阅最新文献、跟踪国际学术前沿、科研立项以及在具体的课题研究时及时了解国际动态都有很大帮助。以上三种检索系统中,SCI检索系统收录的科技期刊较全面,几乎集中了各个学科高质量优秀论文的精粹,而 EI 和ISTP 这两个检索系统收录的科技文献的质量评定标准较SCI略为宽松。
结语
根据不同的搜索引擎、数据库以及索引的检索方式及途径不同,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检索途径。对于同一文献信息,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检索工具和途径得到。有时候,为了得到更为全面的文献资料,也需要集中检索工具同时使用。
参考文献:
[1]姜仁珍,王家胜. 网络文献的含义、特点与分类. 现代情报,2003(10): 20-21
[2]高孟霞,刘建华. 网络环境下化学化工文献资源与检索策略. 中州大学学报,2004, (21): 114-116
[3]网上化学化工文献资源. 石油炼制与化工,2001,(32):66-67
[4]吴长江.化学化工文献资源与检索技巧.化学研究,2009,(20): 109-112
[5]彭勇,胡典明. Internet上三大检索工具检索化学化工信息的方法. 安徽化工,2003,(124): 53-55
一、班主任的职责是要对班级与学生负责
在现代教育中,班主任不仅是班集体的组织者,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领导者,同时还是学生的主要关怀者,班主任应当成为具有专门的职业理论、职业道德,职业技艺的专业工作者。这是本书对班主任的注释与诠释,让我从班主任的定义中知道了班主任的职责,以及具体定位。我想这个定位是准确的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班级。学生、班级、教师三者关系密不可分,班主任的专业性与重要性相辅相成,重要性突显出班主任在教师中的地位,这种地位是别的教师所不能比拟的,因班集体的组织与管理离不开班主任,班级上学校最基层的教育组织,从一个班级的好坏能体现出班主任的管理才能,也能体现出优良的班风,班貌,班荣。出于班级的基本特点目的性极限定性。我感觉班级的管理应符合学生的心理与生理水平。而后采取有计划有方案的措施让学生与教师共同完成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德智体美方面全面发展,让一定数量的学生在一定的修业年限内达到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小学班级是孩子的学习组织,学生们不仅在班级学到的是知识更多学到的授业与解惑,班主任在其教育教学中不仅是教更重要的是育,是培育造就智育与德育相结合,知识与技能相并举的复合性学生。学生的成长需要班主任的培育和教育尤其是在当今社会,一些不良文化深入孩子心中由于他们年龄小,不明是非,所以就需要班主任为他们指点迷津,培养孩子明辩善恶,通过班会的形式让学生在道德观念,思想意识有新的认识,班主任的专业化成长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修养为班级为学生服务好。
二、用高度责任心对待学生的成长
在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工作中有一章是小学生基础文明的养成,我认为基础文明的养成是班主任在学生小学成长过程中所应负责的重要内容,他关系到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要不断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养成教育不是天天对学生说空话而是要有方式方法去实施,作一名实践者而不是理论者。记得本章中引用了教育家叶圣陶所说的话,那就是教育是什么,简单的说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他还指出从小学老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学方面的良好习惯,这话很好懂,就让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要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这几个习惯当中应重点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良好行为习惯是广泛的,它包括团结友爱,热爱班级等等。在日常班级管理中由于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特别娇惯,针对这一特点,我不失时机对学生进行了教育,例如,开主题班会,开展亲手为妈妈洗一次脚,以及与小同学进行各种活动比赛等等,从具体活动中去培养孩子的一些行为习惯,从而让他们有爱心去面对生活,让他们由以前的小皇帝小公主转变成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好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具有一定的意义。对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受益终身,养成教育是班主任工作中的重点,养成教育开展好坏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影响到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所以班主任要用爱心与高度责任心去对待每一位学生,在学生成长道路上争取不流失任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可塑之才,有用之才!
三、班主任的成长离不开教育科研
关键词: 手术室护 管理
随着现代外科手术技术的专科化发展,对手术室护理提出了更高更专的要求,使传统的手术室护士全而不精的通科模式面临严峻的挑战,近些年来外科发展迅速,大量的先进仪器和设备应用,形成高、精、尖的手术特点。因而对手术室护士的配合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专科化护士也因此而生。我院2008年起实施专科护士培养和专科化工作制度受到了医生的认可与好评,患者满意度提高,现将设立专科组的实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为三级乙等综合性教学医院。年手术量10 000多台,普外3 000多台、妇产3 000多台、骨科2 000多台、神经外科近500台、泌尿、肿瘤800台、五官科、眼科800台,在编护士26人。其中副主任护师2个,主管护师4个,护师8个,护士11个。
1.2 方法
1.2.1 专科组的设置 根据临床分科及年手术量分成四个专科组。如心胸外科与妇产科为一组;普外与肿瘤科为一组。每组成员分为三级结构。一级:专科组长;二级:专科护士;三级:护士。专科组长和专科护士固定。三级护士每年或半年轮转一次,保持专科组的稳定性,充分发挥专科护士专业组的技术优势,适应专科化发展。
1.2.2 专科组长的设置 (1)专科组长具有护师及以上职科,本科学历。(2)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进行过专科手术配合的进修、培训,对专科疾病有充分的了解。(3)工作能力较强,能全面掌握手术配合、设备、器械的使用,消毒、保养工作。(4)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善于沟通、协调,责任心强。(5)带教意识浓,带教能力强。
1.2.3 专科组长的职务 在护士长的领导下管理专科组员,制订专科培养目标和计划。胜任专科高、难、新手术的配合,能熟练操作大型精密仪器的安装和使用,及日常养护,贵重物资的补充,管理专科组的科学和科研工作。组织组内人员讨论,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加强与手术医生、麻醉师及组员的沟通,提高专科组主动服务意识。
1.2.4 专科护士的设立与职责 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工作责任心强,熟练专科手术配合对专科仪器,设备、器械的使用,消毒、保养工作熟悉,能胜任带教工作,在护士长与专科组长的领导下能独立、出色地完成专科组重大手术的配合。发现问题及时向组长、护士长反映,指导组内轮转护士的工作。
1.2.5 专科的学习、培养 (1)不定期聘请专科组内业务学习,包括专科理论、手术步骤、手术、特殊器械的正确使用。(2)不定期聘请专科医生授课,讲述引进的新技术、新术式及各种复杂手术前后的配合要点与注意事项。(3)聘请工程师器械供应商讲授各种新仪器的操作与管理。(4)不定期选派组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加强交流,共同提高。
1.2.6 专科组的考核 考核分两个部分:一是专科技术的量化考核,每月一次,对组内成员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配合关键点、新技术、新仪器掌握情况;二是满意度考核,每季一次专科医生对专科组的满意度调查。
2 结果
2.1 专科组设立前后医生对手术配合的满意情况比较 见表1。
2.2 专科组设立前后专科技术考核情况 见表2。表1 专科组设立前后医生对手术配合工作的满意表2 专科技术考核成绩。
3 讨论
外科手术专科组的设立是专科化发展的需要,是对手术室护理提出的更新要求,是必然选择,同时也是促进护士自身的发展与提高,取得了满意的效果,首先使手术物品准备充分,配合默契,提高手术成功率与医生满意度。其次促进护士整体素质的提高。(1)赋予专科组长重任权利,激发智能,明确的目标和适当的压力更能调动人的积极性;(2)专科组员在组内得到了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使专科理论和技能全面得到提高;(3)服务意识增强,让患者满意,让医生满意,成为工作的目标,了解医生的习惯和特殊要求,使配合默契,效率提高;(4)专科护士在论文书写科研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由于专科化护理有利于同一专科疾病、手术和护理知识、经验的积累,充足的临床资料,使论文撰写和科研有了坚实的基础。综上所述,专科护理组的设置和实践提高护士手术配合的主动性、准确性和默契性,发挥了团队精神,是培养现代化、专业化、手术室护士的有效途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