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万能工作经验总结

万能工作经验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06 16:00:5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万能工作经验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万能工作经验总结

篇(1)

关键词:外墙保温 实验仪器 技术改进

中图分类号:TU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6-0304-02

在外墙保温检测现场实验中,根据JC/T992-2006和JC/T993-2006标准要求,相关模具需要由实验人员随身携带并在现场进行检测。但在实际操作中,现有模具存在使用不便、检测程序繁琐、实验仪器条件要求较高、配套夹具使用不便等诸多问题。本文拟根据本人多年实际工作经验,提出相关实验仪器的改进方法,并对改进效果作出评估,对其可行性加以分析。

一、现有实验仪器在实际应用中的利弊分析

现行标准《JC/T992-2006墙体保温用膨胀聚苯乙烯板胶粘剂标准》及《JC/T993-2006墙体保温用膨胀聚苯乙烯板抹面胶浆标准》中规定的现有外墙保温检测实验模具(见图1)。该实验模具,虽具有符合规范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

图1 标准模具示意图

1.安装不便,单人操作困难

在实际实验过程中,该模具安装不变,需一人安装、一人操作仪器男性实验者一人尚可安装,女性实验者则安装困难、且在实际操作中,均需要两个人进行配合,才能完成;试验过程,存在使用不便、单人操作困难的问题。

2.检测过程繁琐,影响实验效率

在实际试验中,使用该模具进行试验过程十分繁琐,试验机需要的场地大,操作困难、试件稍不注意容易损坏(做抹面砂浆时)因此使用该模具效率较低,实验人员经常需要加班加点完成实验。甚至面对大量实验请求,实验人员通常迫不得已会采取降低样本量、等违规方法完成实验,既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又违反了试验人员道德准则,又违反了试验规程、给实验的准确性及科学公正性等带来了诸多问题。

3.实验条件较高,干扰因素过多

现有模具对实验条件要求极高,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仪器的精度等级、温湿度等气候环境条件均可对实验产生重要影响,使用人员的专业水平、使用熟练程度也会对实验结果产生较大影响,无论是实际操作人员还是检测单位技术负责人都对这一检测过程效率不满、对结果的准确性存在一些怀疑。

4.配套夹具使用不便

根据本人对本单位现有模具使用人员和其他单位实验人员的调查,相关实验人员普遍反应现有模具配套夹具存在操作不方便、夹持困难、效率低的弊端,在实际试验过程中稍不注意便有可能造成试件损坏,亟待改进和完善。

二、实验仪器改进方法

根据本人20余年从业经验总结,经过改进后的模具,使用外墙外保温砖用拉拔仪进行实验,其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且使用方便,经过几年实际验证,效果良好。主要的改进方法为:

1.原有的设计尺寸不变,移除上夹具和下夹具

2.将实验模具固定在自制槽钢上,上夹具替换为外保温专用拉拔仪

3.模具的制作方法

(见图2、图3)材料选用槽钢制作底座,规格尺寸为长30cm、宽10cm、高10cm。上半部分尺寸中间10cm,将原有的模具拉伸下夹具套丝装入底座上固定即可。上夹具不要,直接把拉拔仪上到试件上即可。使用和外墙外保温拉伸实验方法相同。

图2 改进后模具的主视图

图3 改进后模具的俯视图

三、改进效果评析与可行性研究

经过此项改进,改进后的实验模具具备如下特点:

1.改进方法简单,保留原有设计特点,易于操作

改进后的模具相比现有模具,其关键尺寸并未改动,且同时具备了易于操作、清洗方便、拆模方便 、不破坏样品等诸多新特点。

2.充分利用现有模具,成本低、效率高、效果好

一台符合要求的万能试验机,价格均在几万至几十万,而改进所使用的试验机是现有用于外墙外保温现场试验必须使用到的仪器,该仪器价格低、使用方便轻巧、效率高、操作简单,改进后模具的技术成本低,但同时指标又完全能够满足规范的各项要求。

3.设计轻巧,使用方便

现有模具占地面积大、操作极为繁琐,经过改进,设计更为轻巧、使用更为方便,移动灵活,便于操作,无论男性女性,一人便可轻松操作。

4.检测过程简便,效率较高

改进后的模具可以完全匹配现有实验仪器,检测过程简便,极大地提升了实验效率,易学易懂,顺利通过了多位相关实验人员和本单位相关专家的长期实践检验。

5.实验结果准确,环境条件制约小

改进后的模具精度等级高、人为影响小,实验结果及试验的准确性有保证,其对环境要求也较低,只要温度、湿度等符合要求即可,且改进后的模具只需在普通的工作台上操作便可以完成全部实验。

可行性研究:

本人所在单位现有相同实验器具3套,第一套由本人做实验性改进并测试;改进完成后,第二套由本人口述、请具有10年工作经验的实验人员做相同改进;第三套由工作经验不足1年、只了解相关实验原理和操作规范的实验人员参照本人改进后的实验器具自行目测加工改进。经过实际操作证明,无论有无工作经验,是否由他人亲自指导,相关实验人员均可根据口述,或参看模型自行改进。改进后,均可迅速掌握改进后实验模具的使用方法,得出的实验结果满足现行《JC/T992-2006墙体保温用膨胀聚苯乙烯板胶粘剂标准》及《JC/T993-2006墙体保温用膨胀聚苯乙烯板抹面胶浆标准》之规定,与标准规定模具相比,具备使用方便、易操作、结果准确、效率提升等特点。经过约5年实际使用,本单位相关10余名实验人员均认可此项改进,并认为具备推广价值。相关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也认可改进结果,满意改进后的实验结果和实验效率。本人也联系了3家实验器具生产厂家,详述改进方案,相关技术人员也认可其实际应用价值,改进对于实验器具生产模型修改较小,厂家改进成本低、收益高,具备推广可行性。

附加说明:

试验样品也是实验的准确度的重要影响因素,经过多次研究实验,本人试制了一套样品模具,经过多人多次实际使用检验,效果极为明显,试样制备的具体步骤如下:

将制备好的砂浆标准块放置于工作台台面,再将厚度为3mm的橡胶板按外框尺寸70mm*70mm、内芯尺寸40mm*40mm的成型框放在砂浆标准块上,最后将粘接砂浆调好后装入橡胶模具中修平。静置24小时后,将橡胶模具取下洗净即可。这样的加工方式,既保证了实验模具的尺寸精确,又保证了试验结果的准确。抹面胶浆实验室在膨胀聚苯板上进行的试验时,将金属垫板垫上即可,其他过程与粘接砂浆方法相同。(见图4)

图4 实际操作示意图

近年来,在外墙保温检测实验中,原有的仪器存在着体积大、使用起来不方便、操作困难等诸多弊端。本人根据规范模具尺寸改进后的模具,效果得到了实验人员、试验单位和相关各方一致的高度评价,在长期测试中,证明这一改进具备体积小、成本低、使用方便、结果准、效率高等诸多优点,具备较强可行性,值得进一步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庆明,刘庆国.建筑外墙保温施工工艺分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6).

篇(2)

关键词:公路工程;机械;维修;问题分析;建议

前言

根据相关资料研究表明,一般公路工程的顺利完成80%取决于机械设备的何效能力与合理配置,可见公路工程机械在公路工程施工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机械设备的技术状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先进的机械设备,高素质的人员,科学的管理机制将在优胜劣汰的无情市场机制下显得尤为突出。但随之而来的是如何保证这些机械设备尽可能延长保持性能下降或发生问题的设备进行功能的恢复,这也是摆在我们所有管理、使用和维修人员面前的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就能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降低维修费用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1机械设备的维修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维修方法不正规,“治标不治本”仍是惯用的手段。在维修公路机械时,一些维修人员不采取正确的维修方法,认为应急措施是万能的,以“应急”代“维修”,“治标不治本”的现象还很多。挖机旋转油压马达油封更换要将整个液压马达解体,从内向外装配,因图快从外向内装配,结果只用两三个小时又出现漏油,又要重新维修,结果维修时间增加,工作时间变少,影响设备使用率,降低效益。

随意使用垫片的现象仍然存在。公路机械零部件配合面间使用的垫片种类很多,常用的有石棉垫、橡胶垫、纸板垫、软木垫、毛毡垫、有色金属垫(铜垫、铝垫)、铜皮(钢皮)石棉垫、绝缘垫、弹簧垫、平垫等。一些用来防止零部件配合面间漏油、漏水、漏气、漏电,一些起紧固防松作用。每一类垫片使用的时机和场合有不同的规定和要求,在维修机械时,垫片使用不规范会导致配合面间经常发生泄漏,螺栓、螺母自行松动、松脱,影响工程机械的正常使用。如发动机气缸垫过厚,导致压缩比降低,发动机起动困难;喷油器与气缸盖配合面间使用铜垫片,如使用石棉垫代替,易使喷油器散热不良发生烧蚀;柴油机输油泵和喷油泵结合而问垫片过厚,导致输油量及输油压力不足,柴油机功率下降;如漏装弹簧垫、锁紧垫、密封垫,致使接合不紧,易发生松动或漏油等现象;因垫片中间有孔而忘记开孔导致油道、水道堵塞,发动机烧瓦抱轴、水箱开锅的现象也经常发生。在此提醒广大维修人员维修时,切记“垫片虽小用处大”。

“小件”好坏不重视,因“小”失“大”导致故障增加。在维修作业时,往往只重视喷油泵、输油泵、活塞、缸套、活塞环、液压油泵、操纵阀、制动、转向系统等零部件的维护,却忽视了对滤清器、溢流阀、各类仪表等“小件”的保养,认为这些“小件”不影响机械的工作,即使损坏也无关紧要,只要机械能动就凑合着用,孰不知,正是这些“小件”缺乏维护,导致机械发生早期磨损,缩短使用寿命。如工程机械使用的柴油滤清器、机油滤清器、空气滤清器、液压油滤清器、水温表、油温表、油压表、感应塞、传感器、报警器、预热塞、油液滤网、水箱盖、油箱盖、加机油口盖、黄油嘴、储气筒放污开关、蓄电池箱、喷油器回油接头、开口销、风扇导风罩、传动轴螺栓锁片等,这些“小件”是工程机械正常维护保养必不可缺少的,对延长机械的使用寿命至关重要,在维修作业时,如不注意维护保养,常会“因小失大”,导致机械故障的发生。

维修禁忌忘脑后,隐性故障频繁出。维修机械时,若不了解维修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则会导致拆装中经常出现“习惯性”的错误,影响机械的维修质量。如热车拆装发动机气缸盖,易导致缸盖变形裂纹;安装活塞销时,不加热活塞而商接把活塞销打入销孔内,导致活塞变形量增大,椭圆度增加;曲轴主轴瓦或连杆瓦背加铜垫或纸垫,易堵塞油道,导致烧瓦抱轴事故;在维修柴油机时过量刮削轴瓦,轴瓦表面的减摩合金层被刮掉,导致轴瓦钢背与曲轴直接摩擦发生早期磨损;拆卸轴承、皮带轮等过盈配合零部件时不使用拉力器,硬打硬敲,易导致零部件变形或损坏;启封新活塞、缸套、喷油嘴『禺件、柱塞鸺件等零件时,用火烧零件表面封存的油质或腊质,使零件性能发生变化,不利于零件的使用。

零部件除污、清洗不彻底,早损、腐蚀常发生。由于不注意加强零件的清洗、清洗剂选用不合理、清洗方法不当等,导致零部件早期磨损、腐蚀性损坏的现象,特别是工地上修理时常不注意清洁,随便清理后就安装,导致机械磨损加快。维修机械时,正确清除零部件表面的油污、杂质对提高修理质量,延长机械使用寿命有着重要意义。

2公路机械设备的保养和维修

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必然会产生技术性能的不断变化,可能会出现紧固件松动、异常声响,干摩擦和漏油等。这些设备的隐患若不及时处理,会造成设备过早磨损,甚至导致严重故障。实践证明,做好设备定期和平时的维修保养工作,随时改善设备的技术状况,可以降低和减少设备故障的发生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为此,只要科学制定各类修理计划和大、中修前的技术鉴定,组织设备修理的各种先进工序,就能不断提高修理质量.降低设备修理成本。

施工机械的维修保养,应从恢复原机性能、排除故障的“事后维修”转变为“养修并重、预防为主、降低能耗”的“主动维修”。机械维修工作应从维修原则和技术要求两个层面理解:①所规定的维修原则必须能保证施工机械通过维修达到使用要求,且可靠性、耐用性达到标准要求;②必须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较短的时问消耗达到这一要求。从以上两方面看,前者主要是维修工作应达到的目标,后者是讲经济性问题。而后者是施工机械严重磨损后是否有必要进行大修。因此必须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保证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控制成本。从理论上讲,对设备进行大修的经济界限可用下式进行判断:R≤Ki一Li,式中,R是设备进行大修所需的费用,Ki是设备进行第i次大修时该设备的再生产价值,Li是设备第i次大修时的残值。由上式可知,当大修后的设备在作业性能上与购买新设备的性能大致相当时,如果设备第i次大修时的残值等于新设备费用的70~90%,则大修在经济上是合理的。否则,经济上不合理,宁可报废处理。

机械设备磨损后,虽然可以用大修来进行补偿看,但也不能无止境地一修再修,应有其技术经济界限。在下列情况下,机械必须报废、更新:

①使用时间长.精度严重下降,结构陈旧,技术落后,没有了修理或改造价值。

②先天不足,作业质晕差、效率低,不能满足施工作业要求,“四漏”现象严重,能耗高,污染环境,且很难进行修理改造。

③技术性能差.作业人员劳动强度火 影响作业人员人身安全。

④一般经过3次大修,再修理也难以恢复设备出厂精度和作业效率,且大修费用超过设备原价值的60%以上。

制定机械维修原则,不仅需考虑要达到的目标,也必须考虑其经济效果。这不但有利于机械维修工作的开展,而且也是机械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

3机械设备故障处理的基本步骤

出现故障后,维修人员要尽可能了解故障发生后的详细情况,通过询问操作人员和重点观察故障的现象,做出有效地判断,提高判断的准确性。注意事项:①切记任何故障的出现,最直接、最有效地判断方法是细致的观察。②操作人员对故障的现象描述要准确、简练,避免给维修人员提供虚假信息。任何机械故障现象的发生都有其根本的原因,因此,要求维修人员在临时处理完故障表象后,都要对故障进行分析并反复的检验,以期发现引起故障的真正原因并消除,避免故障的再次发生。分析检修完毕后检修人员要及时将分析处理过程和思路记录下来,并提供给操作使用人员,为今后的故障排除积累经验。

4结束语

总之,公路施工机械的管理与维护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统一协作、密切配合。此外,公路机械维修常见问题不可以掉以轻心,特别是施工企业。因点多线长,设备维修更加艰难,机械设备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人员的全面参与、积极配合,以提高设备完好率,保证设备稳定运行为目标,搞好设备现场管理、强化维修保养,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率,获取最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