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跆拳道论文

跆拳道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06 16:00:4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跆拳道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跆拳道论文

篇(1)

跆拳道运动已经性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技术风格,跆拳道运动具有对抗性,体育性,民族性的特点,而对抗性是跆拳道的基本运动特点。这种对抗性要求运动元必须具有良好的体能。跆拳道运动员的体能通过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等素质表现出来,跆拳道运动项目是以下肢的力量和速度为主,这说明了跆拳道运动项目的对抗性特点决定了力量素质的重要性。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跆拳道运动是一项以对方技击动作为转移的“斗智,较技”的对抗性项目。力量素质又是运动员的基本素质之一,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的基础,也是掌握技术的必要条件。力量素质的发展往往影响到其它素质的发展,有时技术掌握运用的不够,主要就是因为部分力量不组造成的,所以力量素质练习就成为改进技术,提高成绩的关键。因此,力量素质是跆拳道运动员掌握技术的必要条件。其中力量素质是人体运动的最基本素质也是竞技运动中的首要素质,力量素质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他素质的发展。文章从当今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训练研究成果着手,结合训练经验和教学实践,探讨了跆拳道运动员力量训练对比赛的重要性及培养方法,对其在教学训练中的作用提出相关见解,以供广大跆拳道爱好者,运动员和教练员参考。

三、文献综述或类似综述的所阅读相关文献的归纳,国内外学术动态。课题主攻方向的综合材料

科学研究是创新和借鉴的过程,了解前人对所研究问题的研究状况,一方面可以吸收前人的经验和成果,避免重复研究,另一方面也可以发现前人研究的不足之处,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方向和思路,因此研究综述是科研的起点,也是科研成果的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在图书馆和网上查阅全国公开发行的期刊,发现从200x年到 200x年跆拳道运动力量训练的论文共计23篇,绝大部分是阐述力量素质对跆拳道的重要性,跆拳道力量素质的影响因素和通过多种方法发展跆拳道运动的力量素质。现将查阅到的文献资料综述如下:

邓树勋等《运动生理学》的书中论述了影响力量素质的可训练因素:肌纤维的收缩力,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肌纤维类型。并从生理学的角度讲了如何发展运动员的力量素质。体育院校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的书中介绍了力量训练的

重要性,如何运用运动训练学的原理发展运动员的生理素质。还阐述了像跆拳道这类技能主导类同场格斗型运动项群的体态特征,技术及战术特征,心理及智能特征。孙茂君.《对跆拳道运动发展的思考》一文中阐述了未来的发展,通过理性的思维认识到了力量素质对跆拳道运动的重要性,以及在未来的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黄海滨《跆拳道运动在中学生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一文介绍了跆拳道运动对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描述了通过合理的安排中学生跆拳道练习发展他们的综合素质。姚鸿恩主编《体育保健学》一书中介绍了运动中如何合理的运动训练,以及通过适当的方法进行运动后的恢复。张海滨《韩国跆拳道的发展队我国跆拳道的重要启示》的文章中通过对韩国跆拳道的研究总结出了跆拳道各种的训练方法。黄晓华《跆拳道:健身又健体》一文中作为一项健身运动项目对广大练习者的作用,以及更好的利用跆拳道发展广大练习者的身心健康。卢义锦,姚士硕主编《人体解剖学》,书中系统得介绍了人体运动中的各肌肉得活动情况,以及通过各肌肉得协调配合加强力量素质。任晓凤《跆拳道运动特点及髂腰肌力量训练》,文中很好得论述了跆拳道运动得特点,以及髂腰肌在完成跆拳道动作的重要作用和它的力量训练。

综上所述,国内外对跆拳道运动力量训练已经有了很深的认识,给我们提供了丰富得理论依据和真实的试验数据。为这篇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很好得帮助和借鉴作用。

四、研究的内容,方法及进度

4.1.研究内容

4.1.1 跆拳道运动中力量训练的重要性

4.1.2 跆拳道力量素质的生理学因素

4.1.3 跆拳道力量训练中容易忽视的问题

4.1.4 跆拳道运动力量训练的途径与方法

4.2 研究方法

4.2.1 文献资料法。上网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x—200x)、中国体育科技期刊数据库(200x—200x),有关各省市龙舟文化方面论文共有23篇,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4.2.2 调查访谈法。对获得的原始数据进行归类、整理,运用计算机进行常规的数据统计、整理。

4.2.3 数理统计法。对获得的原始数据进行归类、整理,运用计算机进行常规的数据统计、整理。

4.2.4 逻辑法对获得的相关材料内容,运用逻辑学的知识与方法,进行认真的比较、归纳、分析与综合,以阐明和总结本课题的研究观点。

4.3 研究进度

4.3.1 200x.12.26—201x.1.2 查阅文献资料;撰写开题报告(包括文献综述)。

4.3.2 20190.1.3—201x.1.4 完成开题报告,初稿交指导老师修改。

4.3.3 201x.1.5—201x.1.18 完成开题报告并打印成稿。

4.3.4 201x.3.1—201x.3.12 毕业论文资格审查,接受指导教师布置的论文正文写作任务,完成论文写作提纲。

4.3.5 201x.3.13—201x.4.15 完成毕业论文初稿,交指导教师查阅。

4.3.6 201x.4.16—201x.5.16 完成论文正文撰写(完成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统计与分析)完成正文初稿,并修改、定稿与打印。指导老师批阅并评定成绩,组织教师评阅并评定成绩。

篇(2)

关键词:跆拳道运动;对抗项目;下劈技术

1.前言

1.1问题的提出

跆拳道运动极具格斗性,且技术含量很高。在国际大赛中,各国运动员表现出了不同的技战术风格这对我们无疑是一种挑战,也使我们清醒地意识到更新技术的必要性。基于技术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考虑下劈技术是可取的。所以,运动员在日常训练中要逐步完善下劈技术,要加强击打对手头部的意识,这样,她们在赛场上才会有更完美的表现。

吴静钰是我国女子跆拳道领域的代表性人物,在实施鼓励进攻的新规则之后,吴静钰那出神入化的劈腿,稳、准、狠是吴静钰的特点,总结出高质量完成这一动作的运动规律和技术特点,为跆拳道教学和训练提供定量的数据和理论参考。

1.2文献综述

跆拳道运动是一项以腿法技术进攻为主的对抗项目,在跆拳道技术动作中,下劈技术攻击距离短、速度快、易攻击到目标而动作难度相对不大,是跆拳道比赛中的主要得分手段之一。而且下劈击头相对其他技术容易得分,并且杀伤力很大。近年来,国内学界对下劈技术的研究力度有所增强,并初步形成了部分研究成果。相关研究如:

本文对下劈技术进行了研究,目的是为运动员提供有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下劈技术是跆拳道比赛中的主要得分手段之一,而且下劈击头相对其他技术容易得分,并且杀伤力很大。但是下劈技术在比赛中能运用成功的难度比较高,运动员要有良好的柔韧性、协调性、腰腿爆发力及灵敏的实战判断力,才能够充分利用下劈技术得分。

综上所述,当前关于跆拳道下劈技术的分析相对较丰富,因此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我国女子跆拳道名将吴静钰为例,对其后腿下劈技术进行尝试性探讨。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2008北京奥运会跆拳道女子49kg级冠军吴静钰参与的1/8决赛、1/4决赛、半决赛和决赛阶段的4场比赛。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查阅跆拳道文献资料,深入了解相关动作和技战术构成,参考新跆拳道竞赛规则。

2.2.2专家访谈法:在进行本研究期间,多次走访了有关武术和生物力学专家,曾在省跆拳道队、北京市体育运动学校队、运动员等进行了口头调研,内容包括所研究动作的价值,技术关键,训练存在问题,比赛得分标准和制胜规律等。

2.2.3录像分析法:对2008北京奥运会吴静钰4场比赛进行分析。

2.2.4数理统计法:运用EXCEL2003对各场比赛的基本技术运用和相关参数进行统计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跆拳道比赛中各种击头腿法运用情况

常用的击头腿法有高横踢、后踢、后摆、下劈、双飞踢。在这几个腿法中,后踢和后摆腿法都属于转身腿法,虽然力量大但是命中率低,而且动作幅度大,很容易让对方反击得分。双飞踢由两腿横踢组成,击头动作一般由第二腿横踢完成。但和高横踢、下劈腿法相比,双飞踢击头动作幅度大,容易造成运动员重心不稳而倒地。所以,在击头腿法中高横踢和下劈腿法优于其他常用击头腿法。

3.2跆拳道比赛中下劈技术的要领及优点

3.2.1跆拳道比赛中下劈技术的要领

下劈又称劈踢、劈腿、砍踢、斧踢、高压腿、下压腿,是跆拳道前方型腿法中的“王牌”。从实战姿势开始,右脚蹬地,重心前移至左脚,同时右腿以髋关节为轴屈膝上提,两手握拳置于胸前;随即充分送髋,上提膝关节至胸部,右小腿以膝关节为轴向前伸,带动右腿伸直举于体前,右脚过头;然后放松向下,劈腿攻击的主要部位是脸部和锁骨。所以,女运动员在比赛中运用下劈技术会非常得心应手,而且十分奏效。

3.2.2跆拳道比赛中下劈技术的优点

在跆拳道比赛中,因为横踢技术快速灵巧、凶猛凌厉,既能攻又能守,使用频率最高,所以横踢技术得分率也较高。下劈技术相对横踢技术得分就比较干脆,抓住机会一旦出击就比较容易成功,并且得分要多,所以下劈技术的得分效率比横踢技术更高。

3.3 2008北京奥运会吴静钰技腿法技战术分析

犀利的进攻,绝对的优势,吴静钰以完美的表现在2008北京奥运会跆拳道女子49kg比赛中夺魁,改写中国内地选手从未在奥运会上获得跆拳道小级别冠军的历史,成为中国女子跆拳道新的领军人物。

总体而言,在主动技术和防守反击技术使用率上,整个比赛过程中,并不是每一场比赛吴静钰的主动进攻比率均明显高于防守反击,这说明吴静钰腿法技战术的使用并不是盲目的,奥运会具有高强度、高密度的大赛特点,到比赛后期,选手体力下降明显,影响运动员的思维反应速度和肌肉控制力。

3.3.3吴静钰攻防腿法使用和得分情况分析

在吴静钰主动进攻的腿法使用中,位居前三位的分别是下劈、后横踢和前横踢,此外她使用正蹬的比率也很高,达到17.4%,虽然没有得分,但是这种技术的使用,有效地扩大了进攻的范围,拉近了与对手之间的距离,牵制了对手。主动进攻得分,前三位的技术仍是下劈、后横踢和前横踢,此外,使用后踢技术一次,并得到一分。这说明吴静钰基本技术掌握的比较全面,技术动作多样、实用、有效。

3.3.4前腿下劈和后腿下劈技术的运用对比

跆拳道进攻技术主要以腿法为主,并且进攻方法简捷有效。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速度快,并且出击路线短,身体幅度小。由于对抗双方均是身体直接接触,以刚制刚,所以,在比赛过程中占有速度优势极其重要。从吴静钰的比赛数据可以看出,比赛中前腿下劈运用次数明显多于后腿下劈技术。究其原因,后腿下劈技术在运行轨迹中是由一个面转到另一个面,起动幅度大,而且后腿单击很难得分,甚至会造成失分。也可以前腿下劈进攻时,重心留在后退,这样很方便击打完后撤,躲开对手反击。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吴静钰在整个比赛中,比分优势明显,表现积极,主动进攻意识强,控制比赛节奏能力强。利用步伐的不断变化有效的控制了与对手间的距离,能够有效的把握进攻的时机。

(2)吴静钰场上能够使用的腿法较多,利用步伐与腿法结合的得分能力强,主要得分腿法是下劈、前横踢和后横踢。

(3)吴静钰比赛中前腿下劈运用次数明显多于后腿下劈技术。究其原因,在比赛中使用后腿下劈技术很容易被对手发现破绽,处于被动状态。也可以前腿下劈进攻时,重心留在后退,这样很方便击打完后撤,躲开对手反击。

4.2建议

(1)加强柔韧性、协调性及腰腿爆发力,要在比赛中充分发挥技术能力关键在于平时训练中加强柔韧性、协调性及腰腿爆发力的练习。

(2)提高后腿下劈主动进攻的能力,可结合步法以及其他腿法配合使用。

(3)在使用这种后腿下劈的技术时,要把握好正确的攻击时机,掌控好合适的攻击距离,采用相当的劈腿力度,运动员就可不费吹灰之力的攻击到对手,使技术产生最大限度的效应。

5.致谢

篇(3)

【摘 要】本文通过对普通高校跆拳道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对跆拳道教学的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对策,旨在完善和丰富跆拳道在高校中更好地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高校;跆拳道;教学改革

在“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素质教育”的体育思想指导下,我国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模式也在相应的进行改革。在我国普通高校所开设的体育课程中,跆拳道颇受当代大学生的青睐。因此,可以培养人顽强果断,吃苦耐劳的精神,磨练人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品质,养成人礼让谦逊,宽厚待人的美德。然而,在跆拳道教学收到显著效果的同时,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又要求跆拳道教学必须改革。只有改革,才能适应当前教学的发展需要。

1普通高校跆拳道选项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效果的不可控制

教学效果是我国高等教育所追求的教育目标之一,也是教育部对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重要依据。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但能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使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中,还能够使许多学生对教学产生极大的兴趣,从而以高昂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当中。然而,良好的教学效果往往受到教学条件、师资水平、学生的积极参与以及各个教学环节等因素的影响,体育教学的教学效果更是如此。在国家倡导的“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体育思想下,要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仅仅依靠每周一次的体育课是远远不能实现体育教育的目的。虽然体育选项课教学的实施不但能够满足学生的健身需求,还可以培养出许多优秀的体育骨干,为推动全民健身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在实施选项课教学过程中,如何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过程是很艰难的。即使许多选项课教学按照评定等级的不同将教学分为初级培训、中级提高、高级完善等阶段,但参加选项课教学的学生人数的膨胀还是对教学效果的控制产生了一些影响,尤其是跆拳道选项课教学,喜爱跆拳道项目的学生人数远远超过了规定的要求,而且大多数学生都是在同一天有余暇时间,这对整个教学的组织、教授内容都产生了影响,当然对教学效果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1.2师资力量的不足

师资力量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也是一所学校办学的依靠力量。在近啄晡夜高校的发展中,对师资的重视程度非常高,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然而,在体育教学的领域中,由于缺乏展望未来体育发展前景的眼光,始终以一些传统的体育项目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基本课程,没有培养和引进一些能开展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的体育教师。跆拳道项目虽然非常受学生的欢迎,但大多数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引进还是以传统的体育项目为主,这对开展跆拳道教学及课程建设是极为不利的,严重影响了跆拳道的长期发展。

2通高校跆拳道教学改革的对策

2.1要改革教学方法

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主宰的教学观念,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大胆尝试现代教学手段,如可根据课程内容调配相应的音乐伴奏,克服上课的枯燥感;可将学生分为2人一小组,进行互教点评,培养学生的组织、教授和观察能力;可指导学生将动作重新进行编排,或编成操或编成游戏,培养学生跆拳道创编能力;在课外活动时间还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行组织班与班、组与组间的跆拳道集体比赛,学生自己推举裁判打分,这样既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又增进了师生间、同学间的感情。

2.2培养优秀的跆拳道骨干

跆拳道俱乐部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人数众多,组织起来比较混乱,同时受到场地不足的限制,严重制约了跆拳道俱乐部教学的有序发展。培养优秀的跆拳道骨干不但可以帮助教师组织教学,还可以培养优秀的跆拳道骨干的组织能力、教学能力以及更进一步的“悟道”,对当代大学生今后的发展无疑是一笔很大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另外,培养优秀的体育骨干历来都是我国体育教育所重视的教育理念。实践证明,在校期间体育教学的培养与熏陶可以帮助大学生走向社会独立地承担一些群体竞赛的组织与竞赛监控,对推动我国全民健身的伟大事业和社区体育都有积极的作用。

3结语

体育教学改革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其重点和难点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因而在现行教学体制不变的情况下,对原有课程进行缩减学时是其高效运行的关键环节。体育课程的缩减应遵循体育自身的规律,结合教学内容的结构和特点,改进教学方法,简化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满足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通过跆拳道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表明:优化重组教学既实现了提高课程效率、效果的目的,还实现了体育技术课教学课内外一体化的目标,同时还对于其他体育项目的技术教学改革也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但是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体系,优化重组教学还需要一系列与之相配套的改革研究作为保障,这样才能使创新研究不断完善和发展,今后仍需在教学、学法,多媒体、网络系统以及评价体系等方面进一步加强研究。

参考文献:

篇(4)

参考文献是帮助作者自己学术观点和引用文献作者的学术观点更好的进行区分,作者在引用了他人的劳动成果却又不列出参考文献只是一种剽窃或者是抄袭他人研究成果的体现。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武术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阅读欣赏。

武术论文参考文献:

[1]李吉远,谢业雷。“文化生态”视阈下传统武术的传承与保护[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2):190-193.

[2]范铜钢。传统武术传承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D].上海体育学院学位论文,2013.

[3]张云崖,牛爱军,虞定海。传统武术的非物质性传承研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7):54-57.

[4]王岗,朱佳斌。传统武术保护与传承的实施路径[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4):292-295,312.

[5]牛爱军。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对“传统武术传承人”保护问题的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10):52-55.

[6]洪浩,胡继云。文化安全:传统武术传承人保护的新视阈[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6):53-58.

[7]彭荔丽。浅探传统武术传承内容流失[J].搏击·武术科学,2014(5):41-43.

武术论文参考文献:

[1]王艳丽.从武术与跆拳道的对比探寻武术发展之路[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0,4(2).

[2]罗远东,李海英.武术与跆拳道普及程度差异原因探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6.

[3]刘卫军.跆拳道[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4]潘晓波.从跆拳道的普及看中国武术的发展[J].成都:成都大学学报,2007,(2):82-84.

[5]崔浩澜.“韩流”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冲击与反思[J].体育文化导刊,2007,11(3).

[6]郭玉成.跆拳道、空手道、柔道传播对武术传播的启示[J].上海: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4):44-48.

武术论文参考文献:

[1]马勇,王宇。《“人文奥运精神”与北京奥运赛场文化建设相关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8,22(3):73

[2]李剑。《对CBA职业联赛赛场文化系统结构剖析》[J].体育与科学,2010,31(4):83

[3]郑李茹。2010年的亚运会赛场礼仪和赛场文化建设探析[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9,22(3):28

[4]王伟博,林宏伟。奥运赛场的观众道德建设[J].体育科学研究,2008,12(1):11

[5]沙莲香。社会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20.

[6]杨芳芳。赛场观众行为失范的成因与道德行为重塑[J].安徽体育科技,2011,32(4):21

[7]李富刚。当代中华武术传播发展的新途径-以《武林风》为例[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26(4):17-18

[8]胡玉玺。武林风栏目对武术在当今社会传播与发展的启示[J].中州体育·少林与太极,2010,1(1):5-8

[9]张铁刚,陈阳光。从武林风探析如何提高武术散打的观赏性[J].搏击·武术科学,2010,7(8):45-46

[10]任占涛。电视节目形态创新研究[J].大舞台,2008,4:34-35

[11]柳杰。浅析武林风对武术国际化传播的影响[J].搏击·武术科学,2013,10(1):16-18

[12]张尚松。散打运动员在比赛中情绪控制中的研究[D].吉林:吉林体育学院,2012:7-24

[13]曲润杰,肖丹。散打裁判员注意品质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30(3):130

[14]刘振平,王琛林。论武术散打裁判员临场执裁能力的培养[J].搏击武术科学,2011,8(2):65

[15]清。散打运动服装的现状和设计对策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8:20

[16]王秋月。河南省青少年传统武术锦标赛看台文化调查研究[D].河南:河南大学,2010:21

篇(5)

一、少年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及其练习

1.少儿的心理特点

少儿的注重力容易分散,集中时间短暂,记忆运动感觉、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感性都较差,但却处在最好的发展时期。教练员可以通过游戏教学等手段来发展儿童的注重、记忆运动感觉、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感性,增加视觉灵敏度。在发展其身体素质的同时应注重发展他们的心理素质和个性品质。

2.少儿的生理特点及练习

少儿的生理特点有其非凡性。这一时期正处于少儿的生长发育阶段,他们各器官系统的形态和机能都有明显的特点。骨骼:这一时期的骨骼硬度小,韧性大,不易骨折,但易变曲,变形。肌肉:肌力弱,耐力差,易疲惫,肌肉发展不平衡,小肌群发展较慢。关节:转动范围大,但牢固性较差,在外力作用下较易脱位。心血管系统机能:心率快,心肌收缩力弱,心血液输出量绝对值较小,但相对值较大,血压低,心血管调节机能发育不够完善等。神经系统:灵活性较大但不稳定,活泼好动,易出现多余动作,分析与结合能力差,条件反射建立快,恢复快,爱好性高,直观能力和模仿能力强。

根据以上特点,应把少年儿童的技术练习放在优先的地位,强调动作的规范性,而不应过分强调其力量素质;应重点发展动作速度,提高正确率,加大关节的转度和肌肉及韧带的伸展。在教学中应多采用直观教学法来提高练习水平,通过形象而正确的示范动作,并结合讲解进行练习指导,使其尽快地把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并以有氧代谢练习为主。练习内容宜多样化,用一些积极有趣的练习方法以提高少儿在练习中的积极性和兴奋性。

3.少儿各种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及在相关阶段应采取的练习措施(见表1)

从表1可看出少儿身体素质发展的特点。这一时期可以进行大量的速度练习、调解能力和反应速度的练习。在绝对力量方面应结合速度力量,并以动态练习为主,静力性练习为辅。在耐力练习上应以有氧耐力练习为主、适量的无氧耐力练习为辅。在整个练习过程中一定要注重:

(1)预备活动要充分。当机体肌肉温度未达到应有的水平,肌肉韧带的力量、弹性和伸展性都不够时,易发生肌肉拉伤及关节扭伤。

(2)合理安排运动量。局部运动量不要过大。某一局部的运动量大大超出其所能承受的生理极限,这是专项练习中发生损伤的主要原因,会对运动员的后期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

(3)提高少儿的爆发力。跆拳道对运动员的爆发力和耐力有很高的要求,在进行练习时应重点通过一些短促的力量练习来提高其爆发力。在耐力方面应根据人的生物规律来进行大量有氧耐力练习,为其将来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注重腿的练习。跆拳道被称为腿的艺术,其对腿法的要求非常高。良好的柔韧性是完成高难腿法的基础,而少儿时期是人体发展柔韧性的“黄金时期”,进行大量的压腿和踢腿练习,以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腿的关节开合度和肌肉、韧带的伸展度。

二、在少儿跆拳道练习中应注重的问题

1.注重跆拳道的思想精髓和宗旨的教导

在进行跆拳道练习的过程中,礼仪教导应贯穿始终。跆拳道的健身效果和价值是不容置疑的,但它与其他运动的最大不同在于它的内涵和礼仪。以礼始以礼终,跆拳道的精神核心是“礼义、廉耻、克己、忍耐、百折不挠”,对人适应现代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是大有益处的。跆拳道重视身体和精神的双重修炼,培养少儿顽强果断、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意志品质,并使人养成礼让谦逊、宽厚待人的美德。少儿正处于世界观形成时期,应加强他们的意志品质的培养和集体主义的思想教导。

2.根据少儿心理发展的特点,注重练习的针对性

在少儿练习中,根据少儿中枢系统的生长发育特点,应注重下列问题:首先,在枯燥的练习中加入多样化元素,穿插游戏和竞赛,避免单调。其次,多采用直观教学法,如动作示范,观看光碟、模型等,多采用简朴易懂和形象生动的语言或口诀等形式进行讲解。最后,注重安排短暂休息,使学生情绪饱满,精力旺盛,不易疲惫。

3.在进行力量练习时,应注重负荷的量和强度

儿童少年的椎骨尚未完全骨化,髋骨是由髂骨、坐骨和耻骨以软骨连接起来的,到十五六岁才能愈合;股骨还存在骺软骨,承受压力的能力比成人差;维持足弓的肌肉和韧带也较弱。因此,儿童少年进行力量的练习时,应多采用动力性练习,少采用静力性练习。在进行必要的静力性练习时,也要控制时间,做到动静结合。

4.根据少儿生理发展的特点,贯彻循序渐进的练习原则

少儿的肌肉纤维较细,肌纤维的张力小,加上支配肌肉的神经中枢的兴奋强度和维持高度兴奋的时间比成人差和短,在持久而紧张的肌肉收缩时容易疲惫。因此要注重对少儿神经系统的练习,加强少儿调解能力的练习,提高其对肌肉运动的感觉,培养其对运动的节奏感,多采取一些积极主动的放松练习。

5.明确练习的重点和方向

在少儿跆拳道练习中应把动作的标准化作为重点来抓,不应过分强调动作的力量和速度。少儿一般都处于初学阶段,也是运动技能形成的泛化阶段,由于少儿心理的不稳定性的影响,其动作形成的稳定性差。而初期练习,基础动作的标准化程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以后的运动水平。

表2是笔者对襄樊市健身俱乐部跆拳道部的30名少儿练习者进行的一次实验的结果。实验对象共30名,进行跆拳道前踢击靶练习,分为甲、乙两组,甲组采用强调标准化练习,乙组采用一般练习,三次练习课后,每人前踢十次。结果如下:

从以上结果看出,经过强调动作的标准化练习后,甲组队员在路线正确率和击靶正确率及平均踢击高度上都明显优于乙组,在完成动作时普遍做到了调解和保持重心稳定。由于其能保持调解和重心稳定,所以他们在心率上也相应较为平缓。

6.练习应强调以基本功为主

跆拳道虽然腿法很多,但主要还是以前踢、横踢为基础。前踢和横踢虽然简朴易学,但若要做好却是非常困难的。要真正把这些做得非常出色,就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和良好的身体素质,所以跆拳道的基础练习就显得非常重要。

7.注重防备“骺软骨病”的发生

“骺软骨”的损伤是儿童少年在体育运动有的一种运动性疾病,主要发生在腰椎、膝关节和肘关节。跆拳道的腿法素有艺术的美名,其对关节、韧带的要求自然也非常高。若我们为提高少年儿童的关节灵活性和韧带拉伸度,而采用由教练员用外力去强行拉伸韧带和加大关节灵活性或过多地用静力性练习去发展柔韧性,容易引起骺软骨损伤。所以在跆拳道练习中应提出“以踢代压“的练习观点。这里并不是说不压,而是在练习中要做到动静结合,在少儿练习时要更多以发展其各肌群的力量并采用踢靶的方法间接发展其韧带和关节灵活性,从而达到理想效果。

三、结论

1.少年儿童的心理和生理有其独有的特点,而跆拳道在练习中也有自己独有的一些特点,我们只有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在练习中达到最佳的效果。

2.跆拳道练习推崇“以礼始,以礼终”的尚武精神,它以“礼义廉耻,忍耐克已,百折不屈”为宗旨,可为少儿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3.在练习中,我们应根据少儿中枢系统的生长发育特点,制定相应的练习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少儿的练习积极性。应合理进行力量、柔韧练习,从把握少儿肌肉特点和动作规范化几个方面入手,使练习的效果合理化,为其今后的全面发展和更上台阶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奇.跆拳道简史初探[J].四川体育科学,2009(3).

[2]董文金.跆拳道运动员的素质练习与康复方法[J].山西体育科技,2009,8(3).

[3]〔韩国〕洪商来.韩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某些生理、生化特点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1).

[4]蒋立.少儿跆拳道练习注重事项浅析[J].搏击·武术科学,2009,6(6).

篇(6)

【关键词】跆拳道 新规则 电子护具 影响

一、前言

2008年,第十八届亚锦赛在我国洛阳举行,首次采用了电子护具记分。在后来的2009年4月的阿塞拜疆世界杯和10月的哥本哈根世锦赛,都使用了电子护具。2009年,世跆联宣布新规则的修改,在新规则的影响下,电子护具经过几次世界大赛验证表明:规则的修改和电子护具的使用顺应了跆拳道发展的潮流与方向。

在新规则下使用电子护具,不但改变了传统的记分,而且对技战术的运用带来巨大影响:如何运用技术踢护具的敏感部位、如何才能诱使对手暴露得分部位、如何使用高分值技术,如何在落后情况反超。由此看来,对于新规则影响下电子护具使用对对竞技跆拳道的影响与变化研究,是非常有必要也是刻不容缓的。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使用新规则和电子护具的2009 年世界跆拳道锦标赛中进入半决赛和决赛的优秀运动员为研究对象, 共进行了62 场比赛的调查统计工作, 并与2008 年北京奥运会跆拳道比赛、2008 年北京奥运会资格赛、2009 年世界杯、第11 届全运会决赛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山东体育学院图书馆、CNKI中国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收集整理大量与论文有关的文献资料, 新规则和电子护具对竞技跆拳道带来的巨大变革。

(2)专家访谈法。通过与韩国电子护具研究专家和中国、韩国国家队的教练员访谈,进一步了解电子护具的得分原理、电子护具对竞技跆拳道技战术带来的影响以及在训练中是如何应对新规则和电子护具的。

(3)观察法。采用现场观察和录像观察,调查统计新规则下电子护具使用,跆拳道技战术指标。

三、分析讨论

(一)电子护具的概念

电子护具是指将由高尖端的电子芯片组成的感应装置附着在跆拳道护具上, 在受到有效攻击时感应装置自动识别其击打力量, 并通过无线传输自动将得分情况及时反映在得分显示屏上的一套技术装备。

(二)电子护具的利与弊

电子护具促进了角色的转变,使得裁判从以前的主角变成配角,减少了裁判员的工作量。在这方面。电子护具跟裁判相互协作,有效的降低了比赛中人为因素的干扰,保证了比赛的公平性,也提高了比赛的观赏性和竞争性。

但是电子护具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首先电子护具有待改进。电子护具对运动员头部攻击和有效出拳判罚还是需要裁判来打分的。这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电子护具的技术。同时, 电子护具需要依靠感应器来判定得分与否, 这种感应器的工作是建立在由软件设立的力度系数的基础上, 因此,设立适宜的力度系数是电子护具能否公正、准确工作的基础, 而目前也确实存在因击打力度系数设置不科学造成的比赛漏洞, 如18 届亚洲跆拳道锦标赛女子72kg 以上级比赛中, 我国选手2 届奥运会金牌得主陈中在首轮比赛中前3 局过后和对手一分未得, 而加时赛中技术人员将原定系数下调整了2 档, 比赛才又得以正常进行;跆拳道是以体重划分级别的个人比赛项目, 每个级别、甚至每个运动员的击打力道都不相同, 要准确设定力度系数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其难度不可低估。其次对比赛存在负面影响:电子护具中装有感应器, 与传统护具相比整体重量增加,因此比赛中穿戴电子护具会对运动员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电子护具中还多了一个脚套, 这与穿戴传统护具时运动员一般光脚参加比赛的做法截然不同; 由于运动员习惯于长期赤脚训练养成的感觉,戴脚套必然会影响运动员脚踩赛场上感觉, 甚至它对运动员比赛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目前还不确定。再次、引导和推进技术发展的方向有简单化的趋势: 电子护具根据击打部位判分, 在规定的比赛时间内, 击打有效部位的次数越多越有利, 而且在18 届亚锦赛和第3 届中韩跆拳道对抗赛中已经出现运动员为了多得分而放弃某些不得分的高难度技术动作, 增加单一技术的使用频率, 如简单的连续横踢, 因此从实际效果看, 穿戴电子护具反而会使比赛的激烈程度有所下降。最后、削弱了对跆拳道项目传统内涵的继承和发展。有一些业内人士认为, 电子护具会导致跆拳道脱离传统跆拳道的范畴, 远离武道项目的蕴意, 还会从服装等方面失去跆拳道的本色。

四、新规则下电子护具的使用对今后训练与技战术影响的分析

(1)根据跆拳道运动项目的特点安排训练仍是最基本的训练指导思想。近年来, 我国为了尽快提高运动竞技水平, 在世跆联颁布的新规则下, 从实战的角度出发, 逐渐提高了比赛的难度, 例如场地形状、增加难度技术分值、更改加时赛规定等所有的改革或者修改变动的目的,都是为了符合跆拳道运动项目发展的需要, 为了使其向着积极、快速、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每个竞技运动项目都存在着自身的运动规律与特点,跆拳道也不例外,搏击对抗、打点得分、时间要求(一场比赛3局)等等规则的修改是渐进的, 但运动项目的特点不会在短期内改变, 只是我们对它的认识还不够深刻,但是随着项目的发展提高, 我们对它的认识会越来越清晰。因此,根据项目自身的特征规律, 选择适宜的训练方法, 仍是我们应遵循的基本训练指导思想。

(2)规范的基本技战术训练仍是各省队训练的最基本内容。

规则的改变、电子护具的使用带来了跆拳道技战术的变化,横踢不再是比赛中最主要的制胜手段,高分高难击头技术的使用, 使我们看到了比赛场上激烈的竞争、高强的应对能力。怎样才能尽快的提高我国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急待解决的问题。根据电子护具的上分特点, 裁判员对击头技术的执裁规则, 击打部位的准确性仍是得分的第一要求,而技术的准确性是指比赛场上双方搏击对抗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动态的情况下击打部位的准确性,由此对应的身体能力、技术变化能力、真真假假的战术应变能力等等。而身体与综合变化的技战术能力又是在扎扎实实基本技术、基本战术能力的基础上, 才有可能获得与提升的运动训练水平与比赛能力。只有高质量、规范的基本技战术训练水平积累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获得比赛

场上的技战术应变能力。

五、结论与建议

(1)新规则和电子护具的使用,使运动员的得分明显增多。建议在训练和比赛中, 针对电子护具的得分特点, 增加高分击头技术和连续组合技、战术的训练和应用, 提高踢击的准确性, 增加脚部感应芯片与电子护具感应芯片的接触次数, 从而提高得分能力和得分概率。

(2)电子护具的使用, 不仅使加时局的得分分数和攻击部位发生变化, 同时也丰富了加时局技、战术应用的多样化。建议在加时局, 转变和拓宽旧规则先得1分的战略思想, 针对电子护具的得分特点和不同对手的技、战术特点, 设计攻击部位和技、战术使用方案。

(3)电子护具的记分比例为45.5%,与传统护具100%的人工裁判记分相比, 大大提高了比赛记分的客观性。但世界锦标赛裁判员记分比例明显高于第11 届全运会决赛的裁判员记分比例, 显现我国跆拳道运动员击头技术和拳技术的得分能力有待提高。建议运动员提高击头技术和拳技术得分能力的同时,我国相关项目管理部门在比赛中放宽击头、拳技术的得分尺度,以此鼓励运动员多使用、多练习这两项技术, 与今后的国际大赛接轨。

(4)击头技术成为现今电子护具时代的制胜主要技术。建议在提高击头能力、创新击头技术的同时, 可借鉴拳击、散打等对抗项目, 抓紧练习防头技术, 提高头部的防守能力。

(5)新规则和电子护具的使用,使横踢的得分比例迅速下跌,赛场上出现了推踢、侧踢、拳、下劈等以往少见的得1分技术, 新规则增加了旋转踢的得分分值,但其得分比例却有下降趋势。建议根据我国跆拳道运动员的现实技术情况和新规则、电子护具给跆拳道技、战术应用带来的变化趋势,努力提高基本技术, 丰富得分技术种类, 储备各种技术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高志红,鲁凡,张雷.2006年全国跆拳道锦标赛防守技术应用情况调研[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

[2]高志红,艾康伟,王志杰.韩国跆拳道运动员防守技、战术应用特点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8.

篇(7)

关键词:音乐教学法跆拳道例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5―0093―03

前言

跆拳道是一项以脚为主、以手为辅的现代竞技运动,是当今流行的体育运动。由于其特有的自卫、竞技比赛功能和道德礼仪教育等特点,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且跆拳道自被列入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后,更是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与喜爱。

通过调查得知,在近代体育课程的发展中,一些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把音乐作为体育运动的一种辅助手段加入到课程中来且获得很好的反馈。在跆拳道运动在我国不断盛行的影响下,本人也希望以后在跆拳道的教学中加入音乐这一元素,在音乐的带动下使教学质量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天津市育乐童幼儿园跆拳道练习者,包括小学生14名和幼儿园学生10名。其中最大年龄为10岁,最小年龄为6岁。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在图书馆查阅与本研究相关文献与资料,收集有关跆拳道教学的参考书籍和论文,并进行整理、分析。

1.2.2 实验法

对天津市育乐童幼儿园的跆拳道练习者进行分班练习。根据年龄阶段、认知情况分为水平相衡的两个班,即对照班(不带音乐)和实验班(带音乐),练习次数为每周两次,实验期限为三个月。根据实验需要,以下数据中1-7名为小学生,8-12为幼儿园学生。

1.2.3 数理统计法

使用Spss12.0软件对实验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准备部分中以1+1提膝为例(15秒)

准备部分是跆拳道课程中最基本的一部分,以热身活动为主,主要目的是让练习者的心理、肌肉等由静态状态进入到动态的阶段,尽快进入到兴奋状态,为训练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在热身活动1+1提膝实验中,得到的数据是对照组的平均数为24.1,而实验组中的平均数达到了26.2。从数据中可以分析出使用音乐的效果会比不使用音乐的效果好。主要原因是音乐能够调节人的大脑,让人心情愉快,而在准备活动中加入音乐元素可以把整个课堂的气氛调动起来,影响人体的机能,兴趣性得到提高,让练习者的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让他们有了一定的活动欲望。

如果在这个过程中配上一些节奏感较强的音乐,当人体内的节奏和音乐的节奏一致时,可以使练习者不自觉的跟着音乐节奏进行运动,与此同时腿部的力量也会不自觉的增大,做出的动作会更加标准、有力度。

2.2 基本部分中练习品势的情况分析

基本部分是跆拳道课程中所占时间比例最长、最重要的一个部分,整节课的效果几乎由本部分来体现,由于本实验中练习者的年龄比较小,可接受的知识有限,所以在此以跆拳道品势太极一章为例,经实验后得出以下结论:

在不加入音乐的对照班里会出现的问题是:在品势教学过程中,有一些练习者在学习一段时间后会表现出感到枯燥无味、厌烦的情绪而不好好训练,再加上这个时期的孩子们自身能安静下来的时间比较短,从而导致动作多少有点拘谨与变形,经常不是忘记了动作就是把动作记错、做错,影响教学的效果。在两个班相比较之下,有节奏性的音乐伴奏进行太极一章练习的实验组则在上课时表现积极,课堂气氛慢慢被音乐带动起来,使得所做的一些动作的节奏感和需要打出的力度也较大程度的体现出来,记住动作的时间快,动作变化路线也比较容易记住。

在跆拳道整个训练中,品势练习与技术相比较,它的练习内容相对来说就比较枯燥单一,难以把练习者内在的激情给调动起来,致使在教学中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如果在练习的过程中加入一些符合品势所需要的有节奏性的音乐,能调动练习者的情绪,使其感兴趣,使他们能维持较长时间的学习而不会感到厌烦。音乐还有加强动作记忆的作用,可以通过音乐的旋律与节奏把动作记忆的更加深刻,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2.3 在结束部分中以抱头跳为例(15秒)

结束部分的训练内容主要包括身体素质训练和身体放松两个部分,虽然它在一节课中所占的比例较小,但其不容忽视。一般在进行了一段时间运动后,很多人的反应都会出现疲劳状态,不想再去动弹,精神也很难集中。本部分的实验依据是论证在疲劳的状态下使用音乐对其是否有积极的作用。

该实验是在疲劳状态下进行15秒的抱头跳,最后得到的结果是对照班的平均为10.8,而实验班平均达到12.6。

可以从结果中得出:在音乐的带动下能够让练习者较快的再次进入兴奋的状态,让他们身体暂时忘记疲劳而完成训练任务。其原理就在于音乐具有一定的能量,通过声纳系统兴奋中枢神经系统使体内快反应物质得以上升,加快心率,改善供氧能力,肌肉协调性跟着增强,让人开始精神振奋,在较短的时间里动员起人体的机能,消除练习动作时的枯燥感和运动所带来的疲劳感,在一定的程度上使精神得到放松,身体忘记疲劳。

3 结论

3.1 音乐在跆拳道教学中的作用

3.1.1 调动练习者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

练习者的学习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堂体育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如果老师在一节课中只是一味地采用多讲解、多示范、多练习的教学方法去强化动作,这时课堂的气氛就会显得沉闷紧张,尤其在课的后半部分,练习者更会感到单调和乏味,逐渐形成疲劳感,致使练习者产生厌烦情绪,注意力渐渐分散,学习气氛和练习积极性很差,而把音乐应用于跆拳道教学中,对提高练习者的学习兴趣会有很大的帮助。

音乐具有渲染气氛的功能,能够直接影响到人的情绪和行为。在跆拳道教学中通过音乐的伴奏,能减少练习者单调枯燥的感觉,激发他们的情感和提高学习情绪,带动他们主动积极地学习各种技术。而且还可以培养练习者的节奏感和动作的协调性,使其在无意中、在快乐的氛围中积极地运动。

3.1.2 符合儿童的年龄和性格特征

儿童的年龄和性格特征主要有:贪玩好动,大脑神经细胞兴奋性容易扩散,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好奇心大,易对新鲜事有兴趣;受多方面影响使得少儿过早承受生活压力,形成自闭、胆小的性格;肌肉有弹性,但力量小,易疲劳等。

对小学生的体育课而言,一般以游戏的方式来进行,游戏也多是体育、舞蹈以及音乐三者的结合。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能够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大多活泼好动,几乎没有人不喜欢音乐。而且音乐能激发人的情绪,同时使人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音乐还会使人的记忆力增强,注意力得到集中,减少学生单调、枯燥的感觉,让大脑保持兴奋的状态,改善动作节奏及协调性。

3.1.3 有利于掌握技术动作,提高技术水平

在跆拳道的训练过程中,通常都是反复进行一些腿法单个技术或者组合技术的练习,时间长了,练习者的注意力和积极性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课堂气氛也就活跃不起来,从而导致一节训练课结束后,预期的训练效果也就达不到。在枯燥、单调的训练中怎样去调动练习者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是一项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果把音乐结合到跆拳道教学中去,就不起到不一样的效果。因为音乐的速度和节奏是有规律性的,音乐的节奏感能使练习者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运动的欲望,从而能够提高大脑的兴奋,减缓疲劳,激发机体潜能,让练习者更快地记住动作、掌握好要点,增强对其的理解;使技术动作更加有力度,协调规范;使用音乐可以使品势动作的节奏感和需要打出的力度也能够很好的体现出来。把音乐恰当地运用到跆拳道教学中,不仅增强了体育运动的表现力和美感,带动了教学的效果;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合理地运用音乐伴奏还可以提高运动的成绩以及教学的质量。

综上所述,在跆拳道教学这个过程中运用音乐伴奏,不仅可以调节课堂的气氛,又可以调动练习者的积极性,发展他们协调和正确的掌握动作的能力,为提高运动能力打好基础,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与质量。不仅是在跆拳道课上,在其他的体育课程中都可以加入音乐元素,既可以作为教学的辅助活动之一,又可以作为教学训练的一种手段,为完成教学训练的主要内容与任务服务。

4 建议

在每节课程的教学中都分成四个部分来进行,即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以及结束部分。要想在教学中达到合理有效的教学效果,就要在每个部分中选择适当的音乐伴奏来辅助教学。

4.1 在开始部分中使用音乐伴奏

开始部分属于一节课的初始阶段,大多数练习者的机体的工作能力都比较低,处于消极的态度,兴奋性不是很高。为了带动练习者尽快投入到课程中来,采用一些节奏鲜明、欢快的音乐伴奏,吸引练习者的注意力,激发同学们上课的兴趣和热情。

4.2 在准备部分中使用音乐伴奏

跆拳道课的准备部分就是进行一些热身的练习,目的是为了在正式训练之前,让全身活动开而防止受伤的情况发生。这时可以选择一些悠扬、节奏适中、韵律感强的音乐,让练习者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身体各部位韧带、肌肉的伸展运动,使身体各个部分得到充分的活动,以适应后面更加激烈、更大幅度运动的需要。

4.3 在基本部分中使用音乐伴奏

基本部分是一节课中运动量最大、时间最长的一部分。一般在进行到这一部分的后半部分时,很多练习者都会出现经过一段时间的大运动量练习而使身体的疲劳程度加深,肌肉工作能力下降从而训练状态逐渐下降的情况。此时应该选择一些节奏强劲、激烈振奋的音乐来带动这一部分的训练,使之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疲劳,克服枯燥感,使身体处于适宜的放松状态,节省练习者生理能量的消耗,营造出一种积极和谐的课堂气氛,从而有助于动作的掌握和学习,在培养学习兴趣同时又能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