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石油专业论文

石油专业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2-14 14:33:2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石油专业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石油专业论文

篇(1)

从新专业的构成来看,石油工程专业本身就是把原有三个专业合并成一个专业。现代石油工业生产和管理已越来越需要专业面宽的复合型人才。高水平或高层次的专业化和综合性技术专家型人才,则需长期的培养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二、地方性、应用型石油工程专业人才

能力结构、基本要求及特点一个大学生除了具备丰富的知识、良好的素质,还必须具备基本的工程师能力。工程师能力包括理性思辨能力、协同能力、业务能力,其中协同能力包括语言能力(包括外语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国际合作能力、应变生存能力等;业务能力包括观察分析能力、获取知识能力、科学实验能力、工程设计能力、计算机能力等。而协同能力的核心是意志力,业务能力的核心是创造力,因此最为关键的是一个人的意志力、创造力。对石油工程本科专业合格人才的能力要求,我们强调的是相对意义上的多层次、多规格培养目标[4]。即对于普通大学生而言,应至少具备一定的获取知识的能力、工程设计能力、语言能力和计算机能力,因为这是对一个合格的石油工程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对优等生而言,应在具备比较全面的基本能力的同时,有所侧重。有些侧重研究能力,有些侧重语言能力和经济管理能力,有些侧重工程设计和生产管理能力,有些侧重计算机应用能力等。学生的奋斗目标是有层次、有差异的,应该给学生一个发展的空间,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志趣,挖掘学生的潜力,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总之,我们认为培养相对意义上多层次、多规格复合型或拓宽型石油工程专业人才,是石油工业发展和石油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立足内复合或内拓宽型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着眼于外复合或外拓宽型石油工程人才培养的探索,是我们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全面因材施教是我们强化教育的手段;全目标培养、有限目标发展,还学生一个发展空间是我们的指导思想;立足素质、能力的培养是我们必须坚决贯彻执行的教育思想。

三、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鲜明特色

人才培养计划是学院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是实现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要求的总体设计蓝图和实施计划。陇东学院能源工程学院制定修改人才培养计划的鲜明特色主要体现在:

1.树立“学以致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

构建实践教学新体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体特征就是在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上体现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面,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并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科技运用、推广与转换能力。作为转型发展中的地方性高校,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既不趋同于重点工科学校偏重于研究型的人才培养定位,也不模仿高职院校单纯技能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的定位是为油气田生产一线培养“应用型、能力强、素质高、多样化”的复合性技能型技术人才,既有一定的知识理论素养,又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充分发挥实践性教学在人才培养上的关键性作用。体现在教学体系设计上,就是采取多层次系列训练方案,形成由单一到综合、由相对独立到学科(专业)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真正体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性特色。概而言之,即构建了由课程实验教学、专业实习教学、模拟训练教学和生产实践教学四大模块组成的,既与理论教学体系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达到掌握基本技能和方法、训练工科设计能力和工科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思维的教育目的。

2.把实践能力强作为人才培养的亮点

我国专业石油院校大多远离石油一线,油企因安全等原因不便接收学生实习,加之学校实验实训设施的匮乏与陈旧,造成学生对石油井场布局,钻机、抽油机、修井机、固井机的主要部件,管汇安装,井控设备等缺乏足够认识,因此,我们必须在校内通过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等方式加强石油工程能力的训练,强化石油工程意识,比如,通过模拟实训平台建设,强化情景训练;针对采油工程和钻井工程核心专业课,分别设置了钻井工程实训与设计和采油工程实训与设计课程。另外还专门设置了石油工程综合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相对较多、时间安排跨度较大,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增强。

3.依托实验条件,开设特色课程

为了加强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增强钻井和采油方向学生动手能力,我院独立设置了定向井钻具配套与设计、多分支水平井钻井完井技术、采油修井管柱配套与设计、酸化压裂实训与设计、钻井工程实训与设计等特色课程,包括钻井工具、管柱配套、司钻操作、采油工具和抽油机工作原理实训,以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突出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为了更多地适应油田的发展情况,我院还增设了固井工程实训,修井工程实训,酸化压裂设计与实训课程。

4.以就业为导向,注重“一专多证”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按照“一专多证”开设多种形式的技能培养选修课程。从事油田钻采工作有没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是衡量就业竞争力强弱的一个重要筹码。根据专业特点,我们在人才培养计划中专门为学生考取钻井证、采油证、施工证、修井证、安全证等职业资格证书开辟了一个学业课程选修模块,引导鼓励学生以考证、制作设计代替毕业论文,着力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5.科学设置了人才培养计划中各教学环节和课程体系

体现了整体优化原则。正确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内教学与课外指导之间的关系,对于形成融会贯通、紧密结合、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促进大学生人文素质、科学素质的提高,增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1.教师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实施的主导者

教师培养坚持“两条线”,一是向上走,鼓励年轻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提高教学水平。二是向下走,到油田一线去,丰富教师的实践经历,每3年安排专任教师进企业锻炼半年;引进有高等工程教育教学经历的“双师型”教师,重点建设“双师型”师资;同时,建立“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从企业聘技术人员作兼职教师,或直接授课,或指导课题,或作技术交流;对在某方面确有专长的高技能人才,在政策上给予倾斜,不拘一格引进人才。遵循工科教育教学规律,引导促进教师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转变过程中体现贯彻应用型办学定位是我院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两年多来,我院共引进石油工程、采矿工程、安全工程三个专业十八名教师,他们大多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从学生到老师,既缺乏一线实践工作经历,又没有系统接受过师范技能的培训,教学盲点很多,一方面需要接受有关教师教学技能的培训,另一方面又要按照“应用型”的要求凸显工科教学目标中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因此,对于应用型教师的培养,我们的思路和做法是:在去油田企业和煤炭企业一线锻炼中丰富实践阅历,增强课堂教学的情景性体验;在考试命题的改革中促进课堂教学由单纯理解式、记忆式向分析应用式转变;在课题项目的参与攻关中增强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从2013年开始,计划每年派出2-3名教师,利用2个月时间到油田现场实地掌握学习钻井、修井、测井等技术,了解一线的生产工作情况,感受企业文化,争取在3年时间让大部分教师都有这样的实践阅历,不断增强工科教师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这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队伍保障。

2.改革完善考试方式,延伸学习空间,提升学习自觉性

在所有的教学环节中,考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一环,特别是命题质量。一封试卷,向上推可以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向下看可以分析教学效果的好坏,横向看可以判断出是否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提供了有效支撑。工科学科的特殊性就在于知识原理在物理学意义上是否得到了实现,是否变为实践的动力,考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正在于此。我们的基本做法是:根据学科性质的不同,教师命题应力戒单纯记忆性题型,增加材料应用、工程案例分析、情景判断、计算、识图填图、设计制作等能反映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题型,这种改变进而倒逼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再通过不断地听评课来引导教师按照应用型的教学理念逐步探索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我们还不断地延伸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包括:通过开发一些实训设计课程向实验室延伸;通过布置作业题、讨论题、书目阅读向图书馆延伸;通过制图、3D设计制作等向机房延伸;通过集体辅导、问题答疑向自修室延伸;通过硕博论坛、专业讲座向学术厅延伸。

3.把教师的课堂授课与实验教学结合起来

为了提高教师知识应用的能力,我们要求每位教师不但要精讲授课内容,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还要承担本门课程中所包含的实验课,从教学设计一开始,就把课堂授课与实验教学同时准备,一并计划,做到边进行知识传授,边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应用,这样既提高了教师的综合能力,又使教学内容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整统一,彻底改变了过去工科教学中课程主讲老师与实验老师分离的现象。

4.借地方政府之力

篇(2)

从1991年开展专业学位教育至今,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规模逐年扩大,在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应用人才方面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09年,为进一步加快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步伐,增强研究生教育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教育部决定自2009年起,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专业硕士范围,大力推行将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转变政策,拟在“十二五”期间,实现研究生教育结构的历史性转型和战略性调整,将专业硕士和学术性硕士的数量控制在1:1的比例[1]。

一、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必要性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作为我国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迎合了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复合型应用人才的迫切需要,缓解了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化与社会人才需求多样化之间的矛盾,加强了人才培养院校与社会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对于完善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制度、增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加快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应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刚实施了两年,全国各高校均无成熟的培养模式和经验可借鉴,如何积极发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使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掌握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具备良好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成为满足培养质量标准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并探索出一套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创新型培养模式,已成为相关培养院校的一个亟需深入研究的课题。

二、培养具有石油特色机械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重要性

1.石油石化行业的发展要求石油高等教育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世界能源供应形势的日趋紧张,我国石油石化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在全球范围内激烈竞争的严峻挑战。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石油企业近年来迅速扩张,大量引进人才,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这不仅反映了石油石化行业和石油科技高度综合和高度分化对人才复合型的要求,也体现了石油石化行业对人才适应性和服务能力的期望。因此,石油石化行业的发展要求石油高等教育必须迅速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复合式、创新型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主动适应并积极引导石油石化行业的发展趋势,在新的能源经济形式下制定出一套科学的石油人才培养机制,为国家“十二五”和中长期石油规划和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2.机械工程专业的特点要求高等教育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机械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各类机械装备和生产制造技术。对机械工程学科来说,它既是与工业发展相适应的传统学科,又是与高新技术同步发展的新兴学科,具有学科交叉性强、行业覆盖面广、人才需求量大、专业适应能力强的特点[2]。为了满足国家制造业和装备制造行业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各类机械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都应以全面素质良好、专业基础扎实的技能型、复合型、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注重工程实践能力、技术研发能力和团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其能较快地适应机械装备制造行业不同岗位的需求,能在实际工作中灵活地、富有创造性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有效地解决现场实际工程问题。

三、当前石油机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科学。为拓宽知识结构,石油院校大批增设课程门数,但由于师资力量有限,无形中缩减了课程本身的学时和内容,使教学知识面过窄,课程内容浅显。同时,大多数选修课较为传统,不能及时反映学科前沿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学术信息匮乏。机械学科是同高新技术同步发展的新兴学科,受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的影响显著。目前,机械工程研究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普遍较低,多数学生不能及时了解所研究领域的战略目标和科研动态,难以掌握学科的最前沿信息,严重阻碍了研究生科研成果的创新与突破[3]。

3.师资力量薄弱。近年来,虽然各石油院校都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但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师资队伍建设远远赶不上研究生的发展速度。另外,从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情况来看,新增的导师大多具有较高的学历,但缺乏实践经验,难以培养出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不能满足机械类硕士研究生教育面向社会、面向经济主战场的要求[4]。

四、石油石化背景下机械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多年来,中国石油大学机械工程专业作为国家制造业和石油装备制造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培养了大批掌握机械专业理论和技术的优秀人才。与此同时,也逐渐暴露出工程研究能力、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不足的问题。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给我校研究生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为了适应国家中长期人才需求,立足于学校“强特色、求卓越,加快建设石油石化学科领域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科学发展主题,在现有条件下,应积极地依托校内基地,联合行业共建,寻求企业支撑,从培养计划、课程体系、学位论文、实践环节等培养过程上,对原有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方式进行了改革,构建符合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的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1.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确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总原则和总方向,设置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目标培养从事非学术研究的、知识和技术应用部门的从业人才,以满足社会对特定社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基于石油高校的行业背景和石油机械装备产业对复合式、创新型、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我国石油高校研究生人才培养必须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在分析石油工业面临挑战、发展趋势和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创新培养理念,改革培养方式。培养过程应注重基础、增强能力、提高素质,使学生掌握专业领域坚实的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管理工作和专业技术,成为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人才,从而适应现代石油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和石油机械装备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的总体设计要求。

转贴于

2.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培养方案是对一种专业学位的界定,体现其性质和特点,一般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论文标准等内容[5]。石油机械类专业学位硕士培养在组织形式上应着眼于“实用、创新、复合”的培养目标,积极摆脱学术型学位硕士突出理论学习的影响,深化专业领域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理论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夯实专业基础,实习、实践主要在现场或实习单位完成,提高实践能力,在学位论文内容要求和实习实践基地建设方面,实施改革创新,以提升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的整体质量。

3.以实际应用为主线,构建科学的课程培养体系。课程设置是研究生掌握专业领域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科学研究和实践工作所需要的知识结构的主要环节,只有拥有一个新颖的适用面宽广的课程体系,才能培养出具有新时代知识结构特征的研究生。机械工程专业具有学科交叉性强、行业覆盖面广、专业适应能力强的特点。因此,机械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既要有一定的专业性和基础性,又要有一定的综合性、交叉性和前沿性。其课程体系应以实际应用为主线,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从增强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和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出发,加强基础课的宽广性、综合性和专业课的先进性、实用性,突出研究方向。同时,增加选修课门数,尤其是设置边缘学科、新兴学科的相关课程和反映石油机械专业领域最新知识、最新技术、最新成果的前沿性课程,以此体现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

4.以协作培养为突破,构建高素质复合型师资队伍。研究生受教育的过程最主要依靠导师知识的传授,科研活动的指导、学术问题的探讨等。因此,导师的自身素质、导师的言传身教不仅影响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而且影响研究生的世界观和科学学风[6]。目前,针对高校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等人才培养理念,“双导师制”为多方协作培养、构建高素质复合型师资队伍提供了一种思路。这种研究生培养模式是在充分利用校内导师学术理论指导的基础上,大力引进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专家、企业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为学生配备两个导师,共同承担课程实践过程、项目技术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7]。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校内导师侧重在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上的指导,校外导师则侧重于职业道德、专业技能等实践工作能力的培养。“双导师制”充分利用学校、社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解决“双师型”教师力量不足的同时,体现出了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特色,构建了学校与社会协作培养人才的一系列载体,切实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篇(3)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践教学;实习

作者简介:卢均治(1980-),男,广东高州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讲师;刘美(1967-),女,广东廉江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教授。(广东茂名525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编号:BKZZ201104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1-0095-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取得了很大发展,为工业化的发展培养了大量的工程技术人才。但随着近年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相应的教学质量却不尽如人意。同时,国家作出了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才强国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这些都对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

为此,教育部在2010年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在总结我国工程教育历史成就和借鉴先进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以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为契机,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工程实际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通过密切高校和行业企业的合作、制订人才培养标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扩大对外开放,着力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重点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1]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是以工为主、石油化工特色鲜明的省属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简称“电气专业”)作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特色专业已经加入“卓越计划”试点行列。

在新形势、新要求下如何深化作为“卓越计划”中一个重要内容的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是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根据实践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以及电气专业加入“卓越计划”后的发展要求,对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实践教学的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实践教学的现状

这里把实践教学从总体上分为三个方面进行讨论。第一是实验教学,包括理论课程的实验和独立开设的实验等;第二是实习教学,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第三是毕业论文(设计)。

在实验教学方面,平时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问题,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着验证性实验和演示性实验多、自主设计实验少和单科性实验多、综合性实验少的情况。轻实验的观念也使学生存在不爱动手做实验、抄袭实验报告等现象,使得实验效果大打折扣。

在实习教学方面,无论是认识、生产实习还是毕业实习,其实习时间都较短,企业普遍认为接收学生来实习会干扰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管理;另外,在高等学校与企业之间没有国家层面相应的学生实习制度的规范与保障,也没有相关的鼓励政策,造成很多企业都不愿接纳太多的学生实习,就算接纳了也没有安排足够的技术指导。因此学生实习如走马观花,流于形式;再加上有些学生思想上的不重视,整个实习结束后学生收获不大。

对于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由于指导教师缺少工程背景与项目经验以及学校实验场地和设备的不足,选题缺少挑战性和创新性,并且大多与生产现场、工程实际的问题脱节。在大环境下,很多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不够重视,认为毕业论文(设计)没有多少实际意义,把时间精力用在复习考研、找工作等方面。

二、卓越工程师计划下的实践教学探索

“卓越计划”采用“3+1”培养模式,其中一年为企业学习阶段,校内学习时间相应减少。为实现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除了对理论教学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改革外,对实践教学同样也要进行改革。本文根据实践教学的现状,对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电气专业在“卓越计划”计划下的实践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

1.实验课

要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使教育回归到工程教育的理念上来。同时,通过整合有限的实验教学资源,优化实验课程教学内容,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开放性实验的比例。延长实验室的开放时间,设置开放实验室,让学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充分使用实验室,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设计能力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目标。

2.实习教学

“卓越计划”采用“3+1”培养模式,相应的教学计划要进行较大调整,以满足一年企业学习要求。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电气专业实习教学在原计划里就是在企业中进行,较容易整合到“卓越计划”中去。但这个整合是要满足“卓越计划”具体要求为前提,因此,新的实习教学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

首先,教育部已经联合多个有关部门研究制订实习安全与保险政策、联合培养企业的财税政策等,提高企业参与“卓越计划”的积极性。在这些不断完善的政策与措施下,学校要建立校企联动、多层次协调的组织体系,[2]精简办事程序,满足企业高效率要求,保障试点专业与企业合作的顺畅。学校要重视企业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实施。选好合作企业,要求企业有实施保障措施,包括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配备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作为指导教师,提供教学、实践、科研场所和设备以及可能的参与实践的机会,安排好学生在企业学习的生活,并提供充足的安全和劳动保护等等。[3]

其次,学生到企业实习前要求先完成实习计划。学生在实习之前,根据企业的生产内容,通过查找、查阅相关的资料和教材,自主完成实习计划。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对实习内容所要涉及的知识有大概的了解;对专业课程所学过的相关知识进行较为全面、有针对性的复习。这样就可以使学生重视实习,认真严肃对待实习安排,也避免学生进到企业后对实习内容与专业课程产生脱节感,对整个实习产生游离感,影响实习效果。根据已经完成实习教学学生的反馈,可以知道在实习前做了相关准备的学生要比毫无准备的学生收获大得多。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实习计划的重要性。

再者,实行集中学习、分散跟岗的模式。“卓越计划”要求参与学生在企业累计学习一年,在这一年中学生通过参与企业运行的各项活动达到“卓越计划”的培养要求。目前,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的实习企业主要有中石化茂名分公司、茂名自来水公司、茂名热电厂、供电局变电站等企业。其中,中石化茂名分公司是最主要的实习基地。然而,由于石化企业的特殊性,其运行要求的安全性非常高,顶岗实习和参与故障维修的机会很少。为了满足“卓越计划”的培养要求,可以实行集中学习、分散跟岗的模式。

(1)集中学习。“卓越计划”中的实习内容包括在企业接受培训。因此,面对人数不算少的实习学生,可以让企业安排相应的技术人员讲解企业制度、生产流程、技术规范等内容。此外,还可以加入到新入职员工的集体培训,使学生接受最真实的企业培训。

(2)分散跟岗。目前,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电气专业的学生实习时是以7~8个人为一个小组,分配到一个生产班组中,再由班组指定一位技术人员进行带队实习。为了遵循企业的生产、安全要求和满足“卓越计划”的培养要求,可以进一步把小组细分为1~2个人一组,每组配备一个技术人员,然后以跟岗的形式进行实习。这里的跟岗是指每个小组的指导工程师上班在岗时全程带着所指导的学生。当工程师进行班组例会、查看技术图纸及手册、在岗巡查等一系列生产活动时,跟岗的学生都能深度参与其中。而且,当涉及到现场动手操作时,工程师也可以在评估安全性是否满足的前提下指导学生进行操作。

这样,一方面学生能深入参与到企业活动中去,同时能保证一定的动手操作量。这些情况在多个学生为一小组时,相应的安排就不易实现。另一方面,可以保障企业运行高安全性的要求。对工程师来说,学生跟岗并没有额外增加太多工作量,而且,由于学生人数较少,也可以对学生进行较多一对一的交流与指导。

3.毕业论文(设计)

首先,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要让学生认识到这个环节的重要性,意识到这是对其大学四年学过知识的一次全面总结和深化。认真做好毕业论文(设计),对继续深造和走上工作岗位都有很大的益处。[4]

其次,利用电气专业加入“卓越计划”试点的契机,选派相关教师到合作企业中锻炼,加强教师的工程素养。建立一支“双师型”指导队伍,联合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在选题方面,根据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选取学生在企业中实习所遇到的工程问题或者所参与完成的工程项目作为选题内容,让学生能够“真刀真枪”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三、结束语

“卓越计划”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加入“卓越计划”试点行列对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电气专业的发展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有利于全面完成“卓越计划”的培养要求,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应该不断进行探索和思考。

参考文献:

[1]刘文清.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我校工程教学改革构想[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0,(5):2.

[2]汪泓.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10,(3):4.

篇(4)

与基础英语相比,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大都不固定,但目前专业英语的教材有限[5]。目前我校采用的是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专业阅读教材编委会组织编写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英语》[6],比较欠缺清洁能源生产方向的高质量有针对性的教材,因此化工专业英语的教材的改编和建设成为此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关键。教与学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材内容[7]。然而目前没有关于清洁能源生产方向的专业英语教材,也没有与煤化工或者石油加工方向的教材,只有中国石化出版社出版的与石油化工类相关的教材—《石油加工专业英语》,教材涉及的加工工艺都比较旧,教材的前沿性不够强。因此,目前迫切需要一本涵盖最新加工工艺和学科前沿的清洁能源生产方向的专业英语教材。对于化工专业主要的基础课程,比如《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工设备设计基础》,《化学反应工程》与化工专业英语的结合,对化工专业课程《石油炼制工程》,《洁净煤技术》,《天然气加工工程》,《化工工艺学》,《化工分离工程》,《化工流程模拟机优化》等课程中涉及到到典型生产和加工工艺以及化工流程模拟软件的介绍,与专业英语课程进行整合并进行内容上的优化,以编写适应实际化工清洁能源生产的专业英语教材,为即将走出学校步入社会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毕业生奠定一定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加入一些原版英文的科技报告及科技简报,对提高学生的专业阅读和写作水平有很大的帮助,也可以加入一些科技英语写作初步入门的材料,专业英语不同于大学基础英语,内容更多地侧重于阐述化工专业的理论知识、学科发展,典型工艺和新工艺、前言工艺技术水平的发展等。化工专业英语涉及大量的化工领域的专业性词汇,在新教材中此归结为化工工程项目、工艺流程、化学物质及特性、化工设备和管道工程等五部分。这样,分成具体的模块来展开词汇的讲解,专业性更强,有利于学生的对于专业词汇的掌握。从教材的主体内容来说,教材主体内容分成以下四个重要的模块:化工专业基础模块,化工专业模块,流程模拟软件简介和化工科技英语写作。其中,化工专业基础模块主要结合物理化学,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和化工原理,介绍化工生产中的典型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和主要设备;化工专业模块,主要结合现修的专业课程,介绍煤化工(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等)、煤层气综合利用、清洁油品生产、生物质能转化、稀土洁净化生产以及其它加工业等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典型的工艺流程,迫在内容上更加丰富,能够体现出现代化工行业在各个方面的发展特色和基本概况,能够带领学生更细致体会化工专业发展前沿,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意识和专业素质。

2化工专业英语教学实践改革的方案——专题报告教学模式

在教材中完善的同时,及时更新化工专业英语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教授内容的PPT制作。在此主要强调PPT的模块式教学,将课程的教授分成八个系列专题报告,每一个专题可以论述一个具体领域的概况,便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行业。结合学生已修过的《化工热力学》、《化工原理》、《分离工程》、《洁净煤技术》、《化工设计》、《石油炼制工程》专业课,尤其是煤化工(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层气综合利用、清洁油品生产、生物质能转化、稀土洁净化生产等领域发展,列举出各个领域中典型的工艺进行介绍,可以更加深刻理解各个工艺过程。比如,专题报告五主要介绍聚丙烯聚丙烯产品的特点和用途,生产工艺的具体流程和特点,以及催化剂的特性。专题报告教学模式(图2)的教学更能提高学生对于前言工艺和典型的认识和熟悉,为学生步入社会和工作岗位奠定一定的基础。

3科技论文写作的初步入门

通常情况下,科技英语论文文章结构严谨,文体形式多样化,如论文、论述、实验报告、教材、专利、说明书等,文章尊重客观事实,多以叙述原理,描述自然现象为主,用词严谨、理论推导多、表达明确、逻辑性强。为此,从化工领域的期刊中(比如,Industrial&EngineeringChemistryResearch.,AIchE,Energy&Fuel等)中选取几篇文章,每篇论文的大体框架基本为题目、作者及地址、摘要、前言、实验部分、结果与讨论、结论、致谢、参考文献等九个部分,然后进行阅读讲解,着重介绍阅读过程中如何迅速把握论文的重点,哪些需要精读,哪些需要略读,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效提高阅读论文的效率。在熟练阅读的基础上,针对以上的论文框架,展开具体每个部分应该怎样去写,并进行举例说明。每讲完一部分,需要给出一个题目,要求同学们一起来讨论并给出一个具体的写作方案,这些全部都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这样便于及时消化内容,达到趁热打铁的效果。在学期末组织学生模拟参加一次国际学术会议,将课上的同学分成几个大组,各组的学生可以在课下利用课余时间搜集一些针对化工领域的相关材料,亲自动手组织和编写材料,制作PPT,并与其它组的学生进行交流和讲解,这样既能使学生及时了解当今世界最新科技动态,又能将本人在专业领域研究的新成果和新思路直接与同行进行交流。这样也可以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劣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团队协作能力,从读、写、讲上突破自我,更加适应专业英语对于化工专业人才的培养。

4结语

篇(5)

要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结构,加强教师学术修养,提升指导学生的能力[3]。第一,适当减少每位教师指导学生的数量,以免因教师精力有限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第二,鼓励现有青年教师通过进修、读博等方式提高自身学术水平;同时青年教师也应积极参加教学研讨,学习兄弟院校毕业论文工作的先进经验;第三,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在专业素养与创新潜能方面的培养,为本科生提供基本的研究条件,并尽可能为其创造良好的实验条件;特别是,指导教师要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影响学生,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让学生感到学术的尊严,对学术保持敬重的心态;培养学生良好的治学品性,诚实做事,杜绝抄袭现象。

2、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方法

毕业论文选题一个好的论文题目是完成高质量论文的要素之一,指导教师要根据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出发,科学地选择毕业论文题目。根据相关学科研究动向,结合自己课题及实验室条件,选择难易适中的课题。选题要力争与生产实践相联系,使课题具有科研价值和现实意义。具体说来,选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1)紧扣专业特点自主拟题

毕业论文需要大量专业知识的积累,也能充分体现学生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用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次综合素质的练兵,因此,指导教师在选题时要紧扣专业特点,既要注意学生所学知识的深化,也要注意新知识、新技术的应用,力求使课题设计合理可操作性强,同时所选题目具有研究意义,易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如,在我院环境科学专业毕业论文命题中,“校园水源的监测与评价”、“校园植物铅、镉污染现状调查与评价”、“陕北地区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等选题,让学生学以致用,加深学生对本区域环境污染状况的了解并增强自身的环保意识,很具有现实意义,也容易调动学生的研究兴趣。

(2)结合指导教师科研项目进行选题

在毕业论文选题中指导教师可以将所承担省、市、校级科研项目分解为若干子课题,作为学生的毕业论文题目,可以组织课题小组,这样项目总体研究全面,各子课题的研究也较为独立,课题小组学生之间既相互联系又有各有重点。例如,我院指导教师的“AM真菌-植物联合修复陕北原油污染土壤研究”为陕西省科技厅项目,研究内容很多,指导教师将此课题分为不同的子课题,学生承担其中一项子课题作为自己的毕业论文题目,如“陕北柠条根围AM真菌分离及保藏”、“陕北石油污染土壤中重金属铜、锌污染分析”、“沙打旺和刺槐对石油污染的耐受力调查研究”等子课题,学生凭着科研的兴趣和爱好积极地参与,实践证明,此类论文完成质量良好,均入选校级、院级优秀毕业论文集,后期经过指导修改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了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另外,凡是参与此类论文的考研学生均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主要是学生从第七学期初就已经进入课题组,延长了论文的写作时间,学习考研并未受到影响,并为日后的研究生学习打下了坚实的科研基础。为了更好的推广以科研项目作为毕业论文选题,指导教师自身需提高科研学术水平,积极申报科研项目,并在院系网络平台设立指导教师信息专栏,供学生查阅,以便学生提前介入毕业论文研究,有充足的时间作保障。作为指导教师要注意把握各子课题的相对独立性,论文研究内容深度和难度要适中,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

(3)结合本科生创新实践进行选题

目前各高校都在积极推广大学生创新实践环节[4],如STITP(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数学建模、开放实验等各种形式。学生经过专业课程学习,已初步具备所需专业理论知识,可以开始创新实践研究,如将创新内容延伸到毕业论文环节中,可以有计划、系统地完成研究和分析,也是创新实践的延续和深入。从我院环境科学专业学生STITP立项完成情况看,凡作为毕业论文题目的均结题,毕业论文质量也较好,均在不同期刊上公开;相比没有作为的毕业论文的立项课题,由于项目计划安排及学生自身的原因均没能按时结题。因此,指导教师如果将指导的STITP项目转变为本课题组学生的毕业论文,因为研究时限较长,研究内容系统、深入,一般来说,论文质量较高。

(4)加强校企合作,在生产实践中选题

鼓励学生到企业开展毕业论文实践活动,首先要加强教师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可以安排环境专业教师到设计院等相关部门接受工程师培训,不但提高了教师自身科研水平,同时也能够联系实际提出生产实践中的课题。指导教师可由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承担,可以参与到企业治污工艺改进等课题的研究。此外,对于因签约单位要求实习等原因不能在校内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在选题时一般以综述性的论文形式完成,但由于本科学生较难把握,此类论文质量普遍偏低。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严格要求、减少综述性的文章数量外,还应与学生签约单位加强联系,根据企业生产需求,协助学生选择毕业论文题目,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联合指导学生,探索以企业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建立一套规范的毕业论文管理模式。

毕业论文实验环节学生选题后,指导教师应该先组织学生阅读相关研究资料,使学生尽快了解课题的概况,然后重点介绍一些环境类检索期刊,让学生自己独立查阅和理解资料,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并按要求在文献调研后,写出课题综述,并开始设计实验方案,提出课题的初步研究目标、路径和方法,包括实验材料、试剂、仪器设备等。然后师生一起讨论实验方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可行后再进入实验阶段,完成实验目标。由于实验室同时要承担低年级本科专业课程实验教学,易发生相互冲突。因此,必须要加强实验室管理工作,协调好两者之间关系,合理利用现有实验室资源。第一、要求学生必须遵守实验室相关管理规定,在学生进入实验室之前,指导教师应组织学生讲解相关实验室守则及制度,提出实验工作的具体要求,注意事项,并介绍仪器设备的功能特点和试剂存放的位置和方法,要求学生要有勤俭节约精神,爱惜各种仪器设备,学会保养维护方法,尽量减少仪器的故障和损耗。同时要求同学维护实验室清洁并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第二、毕业论文实验环节有别于专业课程实验教学,学生科研实验相对独立性较强,这就要求制定毕业论文实验管理办法来规范学生行为,建立实验仪器、药剂领取及使用的指导教师责任制,指导教师和学生除了遵守原有的实验室规章外,还应严格规范实验室作息时间等方面管理,既杜绝浪费、损坏,又要保障毕业论文实验的正常进行,同时还不能妨碍专业课程实验教学的开展,教学、实验室管理部门要加强沟通,共同研究制定新方法新规定,规范实验室管理。第三、指导教师应全程指导并参与实验,及时了解学生工作进展和困难,及时总结、发现问题,以现场指导、例会等形式督促学生认真研究,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实验方案,以保证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

学生在经历查阅资料、方案讨论与确定、实验室试验、实验总结、数据分析等环节之后,就进入做后的撰写论文和答辩阶段。对于多数学生来说,撰写毕业论文有一定难度,指导教师需精心指导,耐心修改,提高学生毕业论文撰写和答辩的能力。在此期间,指导教师要向学生讲解科研论文的写作方法,以科研论为范本,让学生掌握毕业论文的写作格式、方法和技巧。指导步骤一般是:拟写提纲,定提纲,写初稿,反复修改,最后定稿。毕业论文的修改一般要经历5、6次以上,才能最终定稿,每次教师都要指出学生论文的错误及问题所在,并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这些步骤都是必不可少的。作为指导教师要切实把好关,严格按照步骤来指导论文。

篇(6)

一、把专业室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做细、做严,使之成为高质量教学效果的主心骨。

教务部的主要职责是为教学服务,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并为取得高质量教学的效果实施相应的管理。本学年在教务部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52名,其中专业教研室29人,课程涉及采油、采气、仪表、提高采收率、油藏、机械基础、制图、管焊、电工等多学科,新教师数量多,教学任务繁重,多数教师的周课时达到20节,教学工作量大、教学管理、培训教学协调难度大。我是油气开采专业的老教师了,熟悉专业教学的规律和特点,熟悉教学过程,也了解专业教师的教学情况,因此对专业室教学管理上,我以一个服务者的角色,力争用人性化的理念、负责的意识、以身作责的精神,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从细节入手,从严要求,从大局出发,深入到课堂,深入到教师中间,准确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原因,及时帮助解决。以指导者的态度,指导年轻教师的教学,让他们在教学中学习,在教学中提高,在教学中成长。平时主动和年轻教师交流,解决年轻教师的困难和心理压力,把工作做细做活。

二.倡导民主自主的教研之风,使之为教学服务,为教师服务

教研活动是教务部的常规工作,每学期开学,我积极与教务部部长商讨教研活动主题与方式,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专业室的专题教研活动提高了老师们针对一个专题进行探索和研究的能力,使一批新教师渐渐成熟,他们主动探究、独立工作的能力渐渐增强。教研活动也锻炼了一大批老老师,课堂教学中,他们大胆尝试,有思想,有观点,更为可贵的是他们对待学术真襟怀坦荡的态度,对别人存在的问题毫无保留地真诚地指出,也对别人提出的不同意见和建议也非常乐意接受。在这样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中,老师们认识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真正达到了教研为教学服务、为教师服务的目的。

三.有序组织学生论文指导审查工作,使之成为宣传中心教育品牌的有效手段。

六月到七月我组织油气开采和石油工程的教师对开采06班、地质06、钻井06班的毕业论文进行指导审查,并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指导了20位学生的毕业论文。在组织论文指导的过程中,学生因为工作岗位不能离开,不能到学校与老师面对面的交流,我们就发挥网络的优势,组织老师在网上指导学生修改论文,派教师到现场亲自收取论文,本着为学生服务的态度,和老师们圆满完成230人的论文指导与审查工作,按时把质量上乘的论文提交到石油大学,为中心的势力和教学水平做了很好的宣传。

四.积极承担教学培训任务,把课堂当作超越自我的平台。

今年我承担完成的培训与教学任务有:

1.完成采油高级工培训班采油知识与技能培训7天,完成学时49个;

2.承担《采油工程》、《工程流体力学》、《渗流力学》等课程的函授教学,完成课时50个。

3.在西南石油学院承担大学生采油采气培训任务,连续6周,每周6天课,历时42天,完成学时288个。

4.假期承担集团公司采气技师培训项目的设计、教学安排、教学跟踪、现场考察指导、技术论文指导、技术交流的组织工作等,历时21天。

我认为教学是一项需要爱心与智慧的工作,教学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需要依靠智慧来解决,智慧来自细心的观察,来自于潜心地学习、勤奋地工作,来自于不断地反思,不断否定自我,超越自我。

教学上我可以算是一个老兵了,但我仍没有放弃对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在教学中我以身作则,看重教学过程,备好课、上好课是我的追求。为此,我认真钻研业务,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在课堂教学中我竭力寻找多种教学手段和技巧,以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和培训质量。把课堂教学当作展示自我才华、超越自我的平台。

五.静下心搞教学研究工作,使之成为实现自我价值的桥梁。

今年我参与了两项比较大的教学研究工作,希望我们的努力能为中心的发展尽微薄之力。

1.开发申报了油田公司采油新工艺新技术培训教材编写项目,并负责该项目的编写工作,目前已组织三位老师完成编辑工作。

2.参与集团公司采气技师培训教材的编写,和四位老师一起圆满完成任务,争取明年初出版。

六.学习科学发展观,使之成为自己职业道德熏陶的信念。

半年来积极参加科学发展观的学习,通过学结,思想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价值观也有了正确的方向,对工作努力坚持“只干不说,先干后说,干好了再说”的态度,别人不愿意做的工作,我主动承担,别人做不了的事情,我努力去做,别人做不好的工作,我用心干好。对拿不准的事情,我请教领导,对领导安排的工作,我自觉服从,不折不扣执行,认认真真完成。

作为教学管理干部,我奉行“正正派派做人、诚诚恳恳待人”的原则,勇于负责任,敢于承担责任。用自己的行动说服人,用自己的真情打动人,用自己的人格感染人,努力把自己熏陶成为一个有大局意识,有团结心胸,有责任心的人。

在具体工作上,我以身作则,坚守岗位,积极协助全力配合余部长、栾书记和王部长的工作,主动沟通,积极协商,勇于承担,保证教务部工作稳定,人员团结,管理工作有序和谐。

篇(7)

石油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一、引言

随着现代石油工业的发展,石油钻采技术与国际的接轨,各大石油公司在海外的项目需要越来越多,面对全球化的趋势,海外油气市场需要我们石油人能有一门通用的语言进行交流,为了培养国际型人才,对于石油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石油工程专业英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各大石油高校在目前国际化的形势下,积极主动地承担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任。

石油工程专业属于油气勘探开发非常重要的学科之一,面对国际化市场的需求,石油开发理论的技术人才要求能够用英语进行自由交流。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应该有目的的培养国际化人才。石油工程专业英语作为最基础的专业课程与大学英语的教学方法不管是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笔者就所承担的专业英语在教学手段方法上进行深入探讨,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与石油其他的专业课相比,专业英语的重视程度及学习动力不足。与目前石油国际化的形势相矛盾,因此,归结起来,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点:

(一)课程时间安排不合理

学校为了保证学生学习英语的连续性,把石油工程专业英语的学习安排在大三期间,作为石油工程专业的学生,实际上是在大三才接触专业课的学习,在很多专业术语还没有完全了解掌握的情况下,学习专业英语是不妥的,代课老师往往是先解释中文是什么意思再来讲解英文的,由于课时的限制,这种情况导致上课效果不佳或者直接不能消化理解。

(二)教学内容过于广泛

石油工程专业的学生专业课的学习主要是油藏工程、钻完井工程、油田化学等方向的课程,受教师所擅长专业的限制,而石油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一般都是囊括所有专业课的内容,因此,教师在讲解自己不熟悉领域的英语内容时,可能不够精辟,学生理解更不容易,有的教师甚至在挑选内容时,主要讲解自己熟悉的知识内容,其他内容减少或者不讲解。

另外,就目前国内高校的石油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师而言,年纪较大的教师专业理论知识扎实,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但其英语水平有限,而年轻教师往往与之相反。如果是有经验的老教师上课,一般都是比较传统的“三步骤”:先是讲解专业词汇,然后是通读全文,最后是逐字翻译。这种模式导致课堂单调、沉闷,而且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特别是英语成绩不好的学生,更难跟着老师的节奏来进行学习。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合理

专业英语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没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且学生很少能够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这种教学方法很难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的能力,因此很难达到教学目的。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目前的教学手段一般是以多媒体为主板书为辅的模式进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在于信息量大、教学内容更丰富生动。而有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照本宣科,学生感觉上课像走马观花,来不及消化。更有甚者,教师一节课结束,黑板上没有板书,这种模式的教学效果肯定不好。

(四)考核方式单一

专业英语的考核方式主要是以翻译为主,有些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最后突击记忆也能顺利过关,甚至能得高分,这种突击方式,记得快,忘得也快,往往达不到教学目的。而且单一的考核方式也使学生脱离了这门课程上的培养计划,失去了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

三、课程教学解决的方法

针对目前石油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根据在专业英语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和思考,提出以下几点解决问题的思路:

(一)教学目标的重新界定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由传统的以翻译为主的教学逐步过渡到读、说、听、写全方位的训练,侧重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培养其运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的能力和用英语表达专业内容的技能。一般每上一单元的内容,可以找一些相关主题的听力材料来进行听、说的练习,能够使所学单元的专业词汇更好的消化和吸收。并且根据所学专业课的内容,合理的安排专业英语课程的时间,一般专业英语的学习安排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之后进行。有利于学生能够更好、更快地理解掌握课文内容,使英语和专业知识得到很好的结合。

(二)教学内容的多元化

目前,学生就业的方向都会具体到钻完井工程、开发或者油田化学等,因此,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特点或者兴趣方向,把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细化,具体到石油工程钻井专业英语、石油工程油藏工程专业英语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以后的就业意向,选定相应的专业英语内容学习,教学效果能够得到提高。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统一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专业文献的阅读与专业英语的交流集为一体,通过师生间的双向交流,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专业内容的能力。这种交互式讨论能到提高学生听、说的能力。另外,可以进行课堂模拟国际学术会议,让学生利用多媒体来讲解自己写的论文摘要或者一小段论文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在学习专业英语的同时,逐步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四)考核方式的多元化

考试的分数不能作为衡量学生英语能力的唯一标准,考核的目的重在测评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应用知识的能力。因此,专业英语的考核可以通过拟定一个石油工程专业方面的题目,让学生以论文的形式即兴回答,并且教师提问进行问答式交流。使学生能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应用知识,达到教学目的。

四、结论

一是石油工程专业英语的课程安排在专业课的学习之后,有利于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专业词汇,使英语与专业知识很好地结合。

二是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细化,具体到石油工程各个研究方向,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及就业意向,选择相应的专业英语学习内容。

三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统一,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结合多元化的教学手段,通过师生互动交流,提高学习兴趣及英语应用的能力。

四是改变考核方式,使学生能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应用知识,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来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积极培养国际化石油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9,(Z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