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评语
时间:2023-03-02 15:07:2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评语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1.实习同学在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指导下,以助手身份参与工地的技术与管理工作,灵活运用已学过的专业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分项、分部、单位工程的施工技术与管理方面的实际知识。
2.实习同学要参与工地上一定的生产劳动,熟悉劳动技能,虚心向工人师傅学习,培养劳动感情,锻炼操作能力,为从事建筑施工技术与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利用现场有利学习条件,了解熟悉单位工程的基础、主体、屋面、装修等主要分部工程的构造与施工方案。
4.利用实习机会,就近进行新结构、新工艺、新材料的参观学习,以扩大知识领域。
5.施工阶段是把图纸变为建筑实体的关键阶段,只有弄懂图纸有关构造,才能组织安排施工活动。要求学生虚心向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做到熟图、识图、懂图。
二、实习的内容
1.了解、熟悉、掌握所在工地的施工组织设计。
2.图纸、实物相对照,看懂图纸,熟悉图纸变成实物的具体做法。
3.了解工程项目构造、使用要求、施工方法、质量保证措施等。
4.深入了解各种结构体系定位放线、轴线引测、标高控制、沉降观测的操作方法。
5.熟悉、掌握所在工地新用材料规格、性能和施工方法。
6.熟悉了解所在工地施工机械性能参数、操作要求、使用方法、生产能力等。
7.了解工程项目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安全措施等。
8.参加学习图纸会审、工程技术交底、任务单签发等工作。
9.参加学习竣工验收程序步骤,了解竣工验收主要资料内容。
10.了解、熟悉施工过程中的事前、事中、事后质量控制内容。
11.了解质量控制点设置原则和方法。
12.了解、参加工程质量和安全检查及有关事故分析、处理等工作。
13.积极参加工地上分项工程实际操作,勇于接受工地上所交给的具体任务。
14.了解工长、材料员、技术员职责范围、工作方法。
15.了解项目经理部的设置、项目经理部的结构形式、项目经理部的作用。
16.了解项目管理、建设监理的管理方法和有关事宜。
三、实习的方式与管理
1.继续坚持分散、集中两种实习方式。但要加强指导与管理,指导与管理机构由施工教研室全体教师组成,建工系统一领导,并设实习秘书,由白同志、王同志担任。
2.分散实习的同学要联系在三级以上施工企业三级以上项目工地实习。尽量选择框架、排架、基础、主体施工工地学习。分散实习同学要把联系工地情况在实习开始前提交(可邮寄)给指导教师,填表格式见附表(四)。对不符合要求的,指导教师将不予批准并通知学生(可邮寄),要求其重新联系或返校参加集中实习。分散实习开始日期不得早于此信发出日(邮戳为准)。实习时间不得少于28天。实习结束离开工地时,必须写信向指导教师报告。此信发出日(邮戳为准)不得早于实习结束日。
3.集中实习由指导教师带队统一安排、按时指导,负责指导学生实习的全过程。
4.实习时间安排。生产实习时间为四周,自年月日至年月日止。分散实习可在年月日至年月日期间选择连续的4周。实习期间共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约2天):熟悉工地,熟悉施工图纸和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等技术文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在工长或技术人员指导下拟定个人实习计划。实习计划内容可包括:了解工程项目概况、了解学习施工技术与管理、参加工地实际工作、进行专题调查研究等。
(2)深入实习阶段(约三周):深入学习施工技术与管理,参加技术或管理工作或工种劳动操作,积累第一手资料,进行专题调查研究等。
(3)总结与考核阶段:首先整理总结实习收获,写出实习报告,并离开工地,约2天;然后返校准备答辩考试,参加答辩或考试,约2天。
四、实习的准备
1.建筑工程专业生产实习在建工系领导下,由施工教研室负责具体实施。
2.由施工教研室白同志、王同志同志任生产实习秘书,负责生产实习全面安排。施工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生产实习。
3.生产实习动员由建工系领导负责动员。阐明实习意义、目的和要求。施工教研室负责实习同志详细讲解生产实习组织与管理办法。这份工作安排在第六学期第8周进行。
4.施工课主讲教师,把分散实习有关事宜,要求在第六学期初通知学生,让学生提早准备联系施工单位。
5.实习的施工单位应是三级以上的施工企业,实习的项目应是三级以上的施工项目。凡不符合上述要求者,不得前往实习。联系不上实习单位的同学或家居山区的同学可返校参加集中实习。
6.施工课任课教师要及时向学生发放联系实习介绍信。
7.分散实习的学生,必须把联系结果按实习项目单详细填写,反馈给主讲教师。主讲教师把分散与集中实习学生人数根据附表(四)统计报实习秘书处汇总。
8.实习秘书编制实习计划、经费计划,指导教师外出检查计划,集中实习安排计划。
9.参加生产实习的教师由生产实习秘书安排做好如下的准备工作:
①实习资料准备,(印刷、下发、上报有关实习需要的各种表格及实习指导书、生产实习组织管理工作细则等文件)
②实习动员,施工教研室负责具体讲解实习指导书有关内容。
③编制详细实习计划,检查指导学生实习、借款等有关事宜。
④学生联系工地情况汇总、审批、复信。
⑤在第六学期末与本市实习基地联系,并落实实习项目。
五、实习的实施与检查
1.集中实习学生由指导教师与实习基地的施工单位联系,统一安排实习工作,并落实施工项目。
2.集中实习由指导教师组织每周一召开实习小组长碰头会,各组汇报一周实习情况,指导教师安排下周实习内容。
3.分散实习的学生,联系好工地后按要求向主讲施工教师回信,在信中说明施工单位、实习地点、乘车路线、工程概况、工地负责人姓名、实习计划(起止日期),便于指导教师审批检查。分散实习开始日期不得早于回信日期(以回信邮戳为准)。
4.分散实习学生实习结束后,要向指导教师回信,并备好工地评语、工地考勤等,结束日期、回信日期仍以邮戳为准,实习时间不得少于28天。
5.检查实习的教师,要检查学生实习日记,听取工地负责人的反映,并在学生实习日记上签字,返校后向实习秘书及教研室汇报检查人数、地点及对实习看法。
6.集中实习的学生接受指导教师随时检查,指导教师要坚持下工地检查辅导,解决学生实习中的疑难问题。
7.检查期间,如发现学生在规定实习期间无故不上班、不参加实习连续二天者,以成绩不及格论处。
8.学生实习过程中,不遵守校规违反实习纪律,指导教师有权停止实习,并把有关学生情况报告实习秘书及系领导。
9.指导教师按实习秘书安排检查计划名单,分赴实习地点,有目的有内容有计划地进行施工检查工作。
10.实习教师,严肃认真地填写检查实习记录(见附表)。市内市外、集中分散实习都要填写。
六、实习的要求
1.严格遵守纪律
(1)每个学生必须遵守国家法令、政策、学生守则和学习单位规章制度,不准酗酒,不准斗殴,不准游泳。
(2)遵守工地作息制度,按时出勤,不得早退、迟到和旷工。实习期间一般不得请事假,病假应有医生证明。缺勤超过实习天数1/3者,按未参加实习论;旷工两天者实习成绩不及格,旷工一天者实习成绩不能评为“良”,旷工半天者实习成绩不能评为“优”。出勤情况由个人认真填写考勤表,格式见附表(二),实习小组长或指导人负责检查。
(3)实习结束离开工地时,交还借用物品,向工地指导人员致谢、告别、并把办公室打扫干净。
2.写好实习日记
(1)实习日记是实习成绩考核依据之一。实习前统一发给实习日记本,不得他用。要求天天写日记,认真写日记。实习日记内容可包括:工地概况,每天参加实际工作情况,心得体会,看到的施工文件摘录,资料积累,工地上的问题,自己提出的改进意见,现场施工方法,节点构造,材料的选用,施工机械类型、性能参数、使用操作要求,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实验成果,工地管理等。
(2)做到文字工整,图文详细,技术含量高。
(3)认真填写实习日记摘要表,填写内容主要为每天参加实际工作情况,包括向工地提出改进意见,为工地解决实际问题等。格式见附表(一)。
3.认真写好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是检验学生实习效果的主要依据。在实习结束前根据实习及实习全过程进行归纳、总结、分析、整理出技术含量较高的实习报告。其具体内容和要求如下:
(1)工程项目概况。实习报告要写明工程结构类型、规模、占地面积、施工工期、工程造价、工程座落、地形、工程地质,地下水位、冻结深度、气温(最高、最低、平均气温)、施工单位技术力量等。
(2)施工技术与管理概况。包括分项、分部、单位工程施工方案(顺序、方法、机械选择、流水施工情况、组织技术措施等),冬雨期施工,项目经理部的组成及工程技术人员的职责范围,质量保证措施,监理工作的开展情况等。
(3)参加实际工作情况。包括技术工作、管理工作、劳动操作、为工地解决实际问题等。
(4)专题报告。有关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单位工程预算、各种结构施工技术、高层建筑施工、深基础施工、施工管理等内容的专题调查研究报告。
(5)实习报告一律用设计说明书用纸,用工程字书写,两侧留出1/10余量。
(6)插图用白纸铅笔绘制剪贴在实习报告上,如有较大插图可用8开纸绘制后与报告书一起装订。
(7)实习报告扉页为实习概况(实习报告摘要)表,格式见附表(一)。报告的封底为实习考勤与实习日记摘要表(附表(二))、实习工地对学生的评价用表(附表(三))。
(8)实习报告一律按装订线侧向装订并加封面,在指导书后附有统一封瓦实习报告的装订、卷面、绘图、文字书写也是考核内容之一。
(9)实习报告不要面面具到,要对某一二个问题写深写透。好的实习报告,经指导教师批阅后可推荐到院刊发表。
4、实习的安全要求
实习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实践环节,安全是完成实习任务的保障。因此,要求学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实习前、实习中学生必须受工地、指导教师的安全教育。建立安全组织,实兼任安全员。随时检查有关安全事宜。
(2)注意社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社会公德。保管好个人财物。敢于向坏人坏事做斗争。维护校风、校誉。
(3)女同学不要单独行动,实习期间男同学有照护好女同学的义务。女同学是重点保护对象。
(4)实习进入工地首先熟悉工地安全规章制度,熟知所在岗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同学问相互关照,严格遵守。
(5)进入现场一定要戴安全帽,穿不易打滑的硬底鞋,不允许穿拖鞋、凉鞋、高跟(>2㎝)鞋进入现场。
(6)高空作业脚手架上严禁打闹,随时注意头上、脚下,防止碰撞、扎脚、滑倒、跌伤,严禁踏踩探头板,防止坠落发生。
(7)注意饮食卫生,爱护身体,减少疾病。
(8)同学问要结伴同行,晚上按规定时间返回驻地。
七、工地对学生实习的评价
实习结束时,由工地负责人或实习指导人根据学生的实际实习表现,给予真实客观评价,填写实习评语并评定等级,评价结果由学生带回附在实习报告封底处,评价用表格式见附表(三)。
八、实习成绩考核评定
1.“一管两式”实习考评是保证实习质量,完成实纲要求的主要措施。必须严格考评,才能促进学生实习的主动性、自觉性。
2.考评的依据: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实习工地评语考勤,实习答辩或考试。实习答辩或考试成绩占40%,实习日记占20%,实习报告占30%,实习工地评语考勤占10%。
3.实习日记本统一发给,只准记录工地实习情况,不得他用。
4.实习报告,一律用设计说明书用纸书写工程宇字距、行距按规定要求书写。实习报告要求图文并茂,绘图符合制图标准,大图长边13(]Vl,小图长边6.5GVI,白纸上墨。实习报告一律用钢笔、圆珠笔填写。不得用铅笔抄写、绘图。
5.实习答辩,实习后全体学生都要准备,答辩时随机点名,答辩人数按每班约10%左右。
6.成立实习考评委员会:
主任委员:
副主任委员:
委员:教研室全体教师
秘书:
7.答辩的学生首先向答辩小组成员提交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工地评语、工地考勤四项材料。
8.答辩时间:自我介绍10分钟左右,答辩小组成员每人提出三个问题,提完后当场让学生回答。考评委员会中答辩小组分别给分确定成绩。
9.参加指导实习教师,认真审核学生的实习日记,实习报告,阅毕后要写出实习报告及日记的小结。
10.学生实习报告内容见实习指导书,但实习报告的扉页要附附表(一),封底要附附表(二)、(三),缺一不可。
11.每年十月中旬,由实习秘书将实习成绩汇总,报告教学秘书、教务处。
12.生产实习成绩考核比例分配:优占15%;良、中占65%;及格,不及格占20%。
13.实习秘书实习后写出生产实结,在教研室宣读讨论后报院系有关部门存档。
九、实结
1.各指导教师带部分学生去集中实习各工地进行答谢。
2.指导教师整理各种报销票据,由实习秘书汇总提交系领导审批。
3.实习成绩汇总评定。对不及格者报考评委员会认真讨论后公布。
生产实习是大学本科四年教学活动中的最为关键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时间安排在第五学期的1—4周。学生通过生产实习,深入社会,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扩展视野,了解与本专业有关的实践活动与知识,培养和提高自身分析实际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实习基本要求
学生要以踏实认真的态度,按照学校规定的时间和要求进行实习,实习过程中,应理论联系实际,自觉培养脚踏实地的良好作风。
实习期间,学生要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与纪律,虚心向他人学习,自觉维护学校的社会形象。要服从实习指导教师的统一指挥,要与实习指导教师保持联系与沟通,汇报实习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实习期间同学之间要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特别要注意人身与财产安全。
在全面了解和分析实习单位情况的基础上,写出内容翔实的《生产实习报告》,字数不少于3000字,A4纸单面打印,统一格式可在学院网站“本科教学”栏目上下载。
实习结束后,学生要按时将《生产实习鉴定表》、《生产实习报告》交实习指导老师。老师根据学生实习期间表现和上述实习材料质量评定实习成绩,写出对学生的评语,逾期不交者,将不能获得此成绩和相应学分。
《生产实习鉴定表》统一格式可在学院网站“本科教学”栏目上下载,双面打印,其中的“自我总结”不少于500字。其中的“实习单位评语”由所在实习单位填写并加盖单位公章。其中的“实习小组评语”由指导老师指定的实习小组组长填写。
实习指导老师要认真履行职责,严格要求学生,确保实习组织顺利有序。由于生产实习是在第五学期一开学就进行,因此,实习指导老师要提前做好实习工作安排,要在放暑假之前与所指导的学生见面,布置生产实习有关事宜,并明确实习小组组长。
三、实习方式
学院各专业的生产实习采取院系统一计划、实习指导老师具体组织负责的分散方式进行,要求各位学生都要认真参加。实习单位可以在佛山,也可以在外地,由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并进行实习,若有困难,实习指导老师给予协助,落实实习单位。学生进入实习岗位后应将实习单位地点、名称,实习单位指导老师姓名、联系电话告知校内实习指导老师。
学生应自觉将暑假时间(7月-8月)充分利用起来,与正式实习时间(9月)整合在一起到实习单位进行实习,以便更好地利用此次难得的实习机会认识企业实际,取得较好的实习效果。
四、实习考核内容与实习成绩评定
实习考核内容包括实习态度是否端正、实习任务是否完成、实习材料质量是否符合要求、是否遵守实习纪律等方面。实习成绩依据上述诸方面情况综合加以评定。实习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各等级评定标准分别是:
优秀(90—100分):实习态度端正,能很好地完成实习任务。实习报告能对实习内容进行全面、系统总结,观点正确、材料丰富、并能运用学过的理论对某些问题加以分析,有独立见解。其他实习材料齐全,符合格式要求。实习期间无违纪现象。
良好(80—89分):实习态度端正。能较好地完成实习任务。实习报告能对实习内容进行全面、系统总结,观点正确、材料丰富、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其他实习材料齐全,符合格式要求。实习期间无违纪现象。
中等(70—79分):实习态度端正,能完成实习任务。实习报告能对实习内容进行比较全面的总结,观点正确,材料较丰富,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其他实习材料齐全,符合格式要求。实习期间无违纪现象。
及格(60—69分):实习态度端正,基本完成实习任务,达到基本要求。能完成实习报告,观点正确,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其他实习材料齐全,符合格式要求。实习期间无违纪现象。
不及格(60分以下):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均以不及格论。
1、实习态度不认真,不重视,对实习敷衍了事,且不听从老师或同学劝阻;
2、实习报告抄袭别人或潦草马虎或所写内容与实习内容不符;
3、未能参加实习的时间超过全部时间的三分之一以上者;
关键词:会计学专业;全方位实习管理规范;立体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一、引言
会计学专业实习岗位主要有会计师事务所的助理审计岗位,各种企业、事业单位财务岗位,银行等金融企业金融岗位,其他和财会相关的实习岗位。以上岗位多属技能型,比如作为审计助理,要学会看报表、抽凭、复印底稿所需文件,编制并填写底稿、做现场实地盘点计划及报告、做一些科目的实质性测试、截止性测试等;作为财务助理,要收银、协助开发票、粘贴原始单据、做记账凭证;作为大堂助理,要学习网点内营业中服务基本流程、业务知识与规范、辅助接待客户等业务。因为财会岗位的专业性与特殊性,多数学生在一个单位集中实习的比例不大,实习地点具有明显的分散性,使得专业实习管理更显复杂与重要。实习质量如何,要看管理规范是否全面且能够执行;实习效果需要评价来监督与反馈。本文以专业实习流程为线索,构建全方位实习管理规范与立体式评价体系。
二、会计学专业实习流程与内容
(一)实习准备
实习开始前,召开实习动员会,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对专业实习重要性的认识。专业实习作为大四上学期的一门校外实践课程,有严格的课时与学分要求。同时,布置专业实习的实践与任务,选择、审核、落实校外实习实践单位,组织学生进入校外实习实践单位。
(二)实习开展
实习开始后,学生要按时进入校外实习实践单位实习,行业指导教师、专业指导教师和学生管理教师分别对学生校外实习实践进行指导和管理。行业指导教师是单位选派的具体指导学生实习的“师傅”、项目经理等;专业指导教师来自于会计学专业在职教师,承担与行业指导教师沟通、学生日常实习行为管理、收集实习资料以及评定成绩等事项;学生管理教师通常是校方辅导员或者班主任,协助专业指导教师对实习工作进行组织与管理。
(三)实习结束
实习结束时,提交实习相关资料,组织学生实习汇报、录入成绩、评选“优秀专业实习生”和“优秀专业实习指导教师”,完成材料归档。
三、会计学专业实习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选择岗位与专业不对口
专业实习不同于就业实习,需要选择专业对口的岗位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专业实习实践单位或由学校统一安排到实习基地,或者由学生自主选择实习地点与岗位。如果学生自己选择实习工作,会计专业指导教师应对实习实践单位与实习岗位进行审核,以确保学生在合适岗位实习。在实习检查中发现,有的学生虽然也提供了实习实践单位等信息,但却没有真正地或严格遵守时间参加实习;有的学生所处的工作岗位也与所学专业相差很远。
(二)实习实践单位没有尽职尽责
在实习之初,学生要与实习实践单位签订相关的实习协议。实习协议一般由校方提供,有效保证学生实习期间的权益。有的单位要划掉与人身安全相关的条款才肯签学校的实习协议;有的单位只肯与学生签订其自身提供的实习协议,条款中否定实习期间与学生的雇佣关系。实习过程中,有的实习实践单位把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甚至安排学生做假账。
(三)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与督察不到位
实习教师的指导与监督是专业实习工作有效进行的重要保障。在学生实习期间,行业指导教师、专业指导教师、学生管理教师共同对学生专业实习进行指导、监督、管理。行业指导教师相当于学生在实习实践单位的“师傅”;实习期间,专业指导教师,在教学与科研工作之外,要拨出时间进行实习指导,通过现场、微信、电话等方式定期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学生管理教师比较熟悉班里学生的家庭、性格等方面,在一些问题的沟通上比较有优势。但在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没有形成“三位一体”的指导体系,有的教师没有认真履行相关职责。
四、构建会计学专业全方位实习管理规范
专业实习的质量重在管理,管理须靠规范。规范是指明文规定或约定俗成的标准。长期有效的实习规范应明确主体责任、细化管理实施,具体包括实践教学体系、组织与管理制度、校企合作与沟通机制、安全风险防范与应急措施等。
(一)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专业实习通常按照总学时的一定比例来安排,是会计学专业教学计划中不可缺少而且重要的一部分。专业实习有实践的学时与学分的要求,除特殊情况(比如应征入伍)外可以不参加。专业实习不达标,成绩将为不及格或者记为零。实践教学体系也要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考核标准与成绩构成等,便于专业教师进行实习指导。
(二)制定组织管理制度
学校或专业要设有分级的组织机构,指导、负责专业实习的顺利有效进行。组织管理制度应包括安全教育、学生自主实习申请与审批流程、实习实践单位接收公函、实习协议、指导教师指导方案、实习督导要求、学生校外实习实践手册、考核方法、实习基地建设等。制度的建设应遵循原则性、指导性、可操作性。
(三)构建校企合作与沟通机制
校企合作是做好专业实习的基础性工作,可以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师资培养、招生就业等方面探索有效的合作方式。专业实习安排形式可以是集中(学生在自愿报名与面试通过之后进入学校推荐或者作为专业实习基地的企事业单位实习),也可以是分散(学生自己找单位之后由会计专业指导教师审核是否符合实习相关要求)。加强校企合作与沟通、拓展实习基地有助于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便于专业实习的集中指导,也为学生专业实习提供了多样化选择。
(四)安全风险防范与应急措施
专业实习中,学生同时还是单位实习生的身份,安全是重中之重。实习开始时学生要接受安全教育,树立安全意识,由学生本人与家长在安全承诺书上签字;实习过程中要注意风险防范。另外,学生初涉职场,心理方面也要有段适应期。实习规范中应有应急预案,确保突发事件能得到及时处理。
五、会计学专业立体式实习评价体系的建议
专业实习质量重在管理,管理重在过程。在实习过程中,评价实习实践单位、学生、指导教师,是实习质量管理最后、也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一)动态评价实习实践单位
会计学专业的实习实践单位分为两类,一类是分散性的实习实践单位,一类是集中实习的实习基地。在评价实习实践单位时,可由实习指导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对实习实践单位进行评议,将实习实践单位纳入动态管理中。有的分散性实习实践单位经由指导教师考察、沟通,也可拓展为专业实习基地。有的实习基地在合作中可能出现一些新情况,也可变换合作模式或者终止协议。比如,会计师事务所由于业务淡旺季,在每年的11月份到来年的3月份需要大量实习生。但是学生要在大四8、9月份甚至更早时间就开始找单位实习。这种时间上的矛盾使得学生可能错过事务所的实习机会,单位也会出现实习生短缺的情况。校企双方可以变换思路,开拓更好的合作模式与沟通机制以满足双方的需要,共谋学生全面发展。为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可以将校外实习实践单位以动态评价方式纳入常态管理过程之中。校外实习实践单位的评价可由师生共同参与,考虑下列因素:工作环境、实习条件、实习效果、沟通与合作程度等。具体校外实习实践单位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当然,表1各项指标也可以由师生采用等级(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评定,或者是定性方法,对具体实习实践单位的评价指标进行文字说明,做出综合性评价,以实现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二)对学生实习过程性多元化评价
校外专业实习作为一门课程,在实习结束时需要实习实践单位与专业指导教师共同给出成绩,备选优秀专业实习生。对学生实习评价应该遵循过程性、多元化原则,力求真实、客观、完整地给出实习成绩。校外实习实践综合成绩评定表见表2。为鼓励学生高质、高效完成专业实习任务,可以按实习学生人数的10%,选取“优秀专业实习生”。推选优秀专业实习生的条件主要有四种情况:一是心系学校,协助教师与实习实践单位沟通交流,建成实习基地的实习生;二是由于专业实习表现突出,促进就业的,被实习实践单位录用,签订三方协议的实习生;三是协助教师组织专业实习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实习生;四是专业实习中表现突出,多次受到实习实践单位领导表扬的实习生。
(三)专业实习指导教师的评价方案
由于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实习地点呈分散式布局,专业指导教师的任务更是繁重。目前,专业教师在分到实习学生名单后,需要采用电话、微信、短信和QQ指导等方式灵活督查学生的实习情况;建立定期信息通报制度,每两周通过网络指导检查学生1次;要进行不少于所指导学生10%人次的现场检查指导工作;针对所指导的每个学生填写一张实习指导巡查表;专业实习结束后,专业指导教师要按期收齐校外实习实践手册,在计划、指导位置书写评语并签字,给出学生指导成绩和总评成绩,推荐“优秀专业实习生”。实习结束后,会计学专业要组织所有专业指导教师进行实习指导汇报,每个教师汇报时间约5至10分钟。为鼓励专业指导教师认真指导,帮助学生高质、高效完成专业实习任务,实习结束后可以按专业实习指导教师的15%推选“优秀专业实习指导教师”。评优条件如下:一是心系学校,在实习现场检查过程中,注意与实习实践单位沟通交流,建成实习基地的;二是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实习岗位表现突出的;三是专业实习组织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四是专业实习指导中到现场检查次数较多,多次受到学生赞扬的。考虑到教师在教学、科研工作之外要拨出时间进行实习指导,不宜过多量化考核指标加重教师工作压力,对于专业实习指导教师的考核,只需分为不合格、合格与优秀即可。合格只要看教师的实习指导是否符合了专业工作要求,优秀主要看是否满足了评优条件。当然,如果责任心不强或者由此引发了一些严重问题,则需要有退出或者惩罚机制。六、结论越来越多的学校将会计专业实习工作作为会计学专业一门必修的校外实践课程。根据实习流程制定全方位的专业实习规范,使得校企双方、三方指导教师、学生等各方能够有规定可依、有标准可循。同时,加强全过程监督,构建各方参与的立体式评价体系,是专业实习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刘翠侠,黄敏,何红霞.“全过程递进式”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财会月刊,2016,(3):121-122.
2.陈秀凤,李平.会计学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实习考核体系研究———基于中国农业大学会计专业校外基地实习[J].商业会计,2015,(1):105-107.
关键词:顶岗实习 考核
一、 目前学生顶岗实习的现状研究
第一、企业忽视实习学生的正当权益。企业往往只从自身利益出发,很少关注学生的正当要求。学生实习期间工作任务重、工作时间长,学生根本完不成任务,只有加班才能做完当天的任务。而且工地上的安全防护措施和医疗措施不到位。顶岗实习的学生普遍年龄还小,社会经验少,容易受伤害。但当学生受到工伤时企业往往以操作不当等为由少付或拒付医疗费。还有的企业以简单的体力劳动代替实习,学生根本学不到技术。
第二、教育管理学生难度大。学生离开校园顶岗实习后,思想品德教育和实习管理等问题增多,难度加大。如何适应新的形势要求,改革和创新学生管理办法,也是学校面临的一大难题。 从学校层面来说学校对顶岗实习生的管理都存在人员不足的问题,给学生一种学校不管他们了或者管不了他们的错觉,尤其是学生在远离学校的单位顶岗实习的更难管理。另外,实习单位绝大多数只管生产,没有精力也不愿对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管理。从学生层面来说顶岗实习后学习的环境改变了,他们与社会直接接触,社会上的一些不良行为和思想对他们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在顶岗实习中获得报酬之后,在恰逢生日及其它喜事时到饭馆酒店去庆贺一番极可能发生醉酒、斗殴或其它安全事故。同时在工厂住宿或在外租房住宿的实习生作息时间由由己支配,自控能力差的学生抽烟、酗酒、通宵上网等不良习气随之产生。管理上的不到位造成较大隐患,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另外由于各企业工作环境条件、效益不一样,学生以工资高低定去留,顶岗实习不稳定,经常有不辞而别的现象发生,企业对此极为反感,影响了学校与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
第三、实习内容与学生专业对口性较差。顶岗实习作为实践教学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学生到实习现场参与一定实际工作通过综合运用全部专业知识及有关基础知识解决专业技术问题获取独立工作能力。在思想上业务上得到全部锻炼,并进一步掌握专业技术的实践教学形式,但由于专业对口率低,实习效果令人担忧。
第四、缺乏必要的反馈。在评价结果分析方面, 往往较多地进行考勤和分数的统计, 而未能对学生在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养成方面、教师在教学改革方面、专业在教学计划安排方面、学校和实训基地在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行认真和系统地分析, 以致使得整个评价只是对学生一方的鉴定。
第五、以简单的总结报告或答辩代替评价, 缺乏有效的过程考核。大多数评价方法沿用传统的实习考核办法, 学生在实习结束时上交总结报告, 指导教师根据报告和对学生实习表现的印象评出成绩; 作为观察考核方法之一的答辩, 也因为所提问题与实习过程脱节而难以科学客观地实现职业能力测评的目标。
第六、缺乏有效的质量监控与考核评价体系。考核评价是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高职教育普遍存在顶岗实习过程质量监控评价力度不够,顶岗实习过程质量监控和考核评价体系尚不够完善等问题,具体体现在:首先,对顶岗实习重视不够,管理制度不健全。表现为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还是管理部门是对顶岗实习环节的意义认识不清,从而把顶岗实习当作一个走过场的环节;对指导实习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特别是在分散实习比较多的情况下表现更为突出。实习的规范性文件内容比较陈旧,没有能够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实习的内容与形式的改变而提出新的管理办法。其次,考核形式单一,考核的过程不严格,缺乏过程管理和实时监控,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略过程性评价,难以实施量化考核。表现为顶岗实习考核多以最终的实习报告、企业的综合评语、指导教师的意见为评价依据,学生的顶岗实习考核内容大多由实习周记、实习报告、实习考核表等组成,但这种结果式的量化考核实施难度较大,而且大部分院校考虑到学生即将毕业,只要在实习鉴定表上有实习单位的评语和印章,一般都可以通过,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学生顶岗实习质量的提高。
二、顶岗实习考核评价对策研究
1、优化顶岗实习的政策环境。出台有利于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的宏观政策,对接纳学生顶岗实习的企业给予减免税收、实习耗损补贴、指导教师课时补贴等优惠政策,充分调动企业参与顶岗实习指导与评价的积极性
2、建立学生顶岗实习质量考核组织机构。在学校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下设顶岗实习管理机构由学院和企业人员共同组成负责顶岗实习的组织,领导工作院系和实习车间、班组共建考核工作小组。具体考核工作由学校指导教师、企业现场指导承担
3、校企共同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和相应的质量管理文件。要校企共同制定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和操作运行文件,明确学校和企业在学生实习质量评价中的职责和任务。企业要建立一套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科学评价顶岗实习质量,采用相应的标准严格管理、统一考核。如产品合格率、出勤率、工作态度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企业与学校的区别,加快角色转变过程。
由于建筑工程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其专业实习比其它一些专业的实习难度要大,这里有许多主观和客观的因素,其特点主要体现在:
1、由于建筑施工本身具有流动性强、型体宠大、施工周期长、受外界条件因素影响大等特点,因此毕业实习特别是施工实习条件、实习内容甚至实习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受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的影响。
2、由于施工现场以露天作业为主,建筑材料多种多样,施工组织较为复杂,工作紧张,工作面有限,高空作业多,多工种交叉配合施工,如果管理工作不到位,就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3、随着建筑行业体制改革的深化,施工项目普遍实行了项目承包。项目经理部出于确保施工质量及安全管理等诸方面的考虑,担心接受实习生会对施工带来影响,一般只同意接受少量学生实习,这就使分散实习成为目前毕业实习的主要形式,这样给联系学生实习的工作带来困难。
4、由于分散实习的形式,学校安排的实习指导教师有限,一名教师同时指导多个实习点的学生,不可能完全到位,学生得到教师的指导有限,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必须加强与实习场所的工程技术人员联系,争取他们对学生进行指导。
二、毕业设计课题的选择
毕业设计课题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方面课题应能反映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应与社会需求相结合,这样才能较好的与就业相联系。因为学生某一方向的毕业实践具备了该方面的动手能力,通常就容易找到这方面的工作,这也是由高职教育的实践性、专业性决定的,否则就失去了高职生的优势。
建筑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课题方向,大致有设计类、施工实践类、管理类等。以上各类课题不是截然分开的,其中会有许多交叉的地方。方向确定后,接下来就是确定具体的题目,也就是选题。题目的选择一定要结合工程实际,尽量不用模拟题目,可以缩短同工作的距离,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这样一方面能充分发挥实习基地的作用,让签约的实习单位提供一些课题;另一方面能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广泛与相关企业联系,寻找课题;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假期走出校门,根据所选方向到企业、到现场联系,寻找课题。总之,搞好毕业设计课题的选择有多方面有好处:一是让学生充分接触社会实践参与实践;二是毕业设计课题反映了不同单位的情况,涉及本行业的许多方面,可以减少同一课题学生数太多的现象,有效地避免了雷同;三是加强了学校与生产企业的联系,很多课题反映了高新技术,学生毕业设计成果直接为生产单位所用,直接为单位创造经济效益,体现了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直接为生产实践服务的思想。
三、毕业实践环节的组织与管理
(一)建立健全毕业实践指导组织
建立健全实践环节的管理组织,配备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队伍,是做好学生毕业实践的基本条件。几年来,为搞好学生毕业实践环节,我们将毕业实践工作与学生就业工作结合起来,成立以分管教学和就业工作的系(部)副主任为组长,各教研室主任、实训部主任为成员的组织机构。在毕业实习开展前的一学期就广泛征求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意见,深入到各企业了解学生需求状况,收集课题,并依此编制毕业实习指导书和毕业设计任务书。
同时,根据毕业实习的去向和毕业设计方向,选派指导教师。为解决学生实习分散指导教师不足的矛盾,便深入到企业和实习基地,协商聘请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必须由中级以上职称并且实践经验丰富的兼职老师担任,不论是校内的或是校外的,原则上由专业系(部)进行资格审查后聘用,也可由学生自己联系指导教师,但必须经过审查方能担任指导工作。不论是哪里的的指导教师,都要认真学习毕业环节教学大纲,明确毕业环节的意义和教学要求,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二)毕业实践环节的管理
毕业实践环节管理的难度是非常大的。特别是在现实条件下,很多学生往往利用这段时间找工作,参加各种考试、面试,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为搞好学生毕业实践环节的管理,我们把学生的就业与实习紧密的结合起来,在落实实习单位时,充分利用校园人才洽商交流会的机会,尽量与用人单位挂起钩,同时广泛征求学生本人意愿,有的放矢地向用人单位推荐实习学生。在实习学生的指派时,根据用人单位的初步意向进行,有效地解决了实习与就业的关系。
由于建筑工程专业的学生实习是分散进行的,故对毕业实践环节的管理也必然是开放式的。为加强毕业实践环节的管理,在落实学生实习去向后,根据学生实习的区域情况,分片分区进行分组,指定实和负责教师,从而便于实习的指导和管理。同时,为了尽可能地提高学生毕业实践环节的水平,在学生离校之前,编制毕业实习指导书和毕业设计任务书,将毕业实践环节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告之学生,并开好毕业实习动员会,要求学生必须定期与指导教师联系,主动汇报实习情况及设计进度情况;要求负责教师经常性与各位指导教师取得联系,充分了解学生实习状况。
为加强毕业实践环节的管理,系部建立了对毕业实践环节的检查制度,定期深入到学生实习场所进行巡视检查。检查组一方面检查学生实习情况和指导教师的教学状况,考核学生实习成果和指导教师的教学成果,这样使学生和教师都有紧张感,做到对实践教学的有效监控;另一方面协调指导教师处理与各实习单位的关系,协助指导教师解决实践教学的相关问题,使各生产单位与学院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共同搞好学生毕业实践的教学工作。
(三)毕业实践环节的考核
毕业实践环节的考核分实习考核和设计考核两个方面。
毕业实习的考核以指导教师平时考核为主,以学院指定的负责教师为辅。重点考核学生实习纪律、实践动手能力和实习成果(实习日志和实习综合报告)。实习纪律、实践动手能力的考核由指导教师进行,分别占30%和40%,实习成果的考核由负责教师进行,占30%。
毕业设计的考核分几个过程,首先是指导教师初评,大约占30%。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对学生应多次分阶段进行考核,根据考核情况及设计成果的评阅,给每位学生定出评语,并打出初评成绩。
其次是审核教师的审核,大约占30%。校内校外指导教师指导的设计成果,一般应交叉进行审核,审核结束后,打出审核成绩,并进行答辩资格审查。
关键词: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611”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4-0095-02
苏州大学自2006年开始在生物技术专业设置了食品质量与安全方向,经过5年办学积累,于2011年申报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成功,并于2012年开始招生。该专业作为我校的一个新办专业,与原有的生物技术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方向在人才培养目标、模式、特色及课程体系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别。为此,我们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决定在该专业试行“611”人才培养模式。本文阐述了此模式的内涵、我校该专业实施此模式的必要性及主要措施,总结了实施此模式取得的初步成效。研究结果可为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一、“611”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611”人才培养模式中的“6”是指在前6个学期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所有理论与实验课程的教学。通过调研,我们科学合理地安排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理论与实验课程,尤其注意了课程间的衔接,精简了课程门数,提高了课程综合化程度,实现了课程结构和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将一般需要在6.5学期才能完成的课程教学压缩到了前6个学期完成。
此模式的第1个“1”是指进行为期1个学期(第7学期)的毕业实习。与多数高校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相比,我校增加了约0.5个学期的实践教学。为进一步延长实习时间,根据学生的志愿,在征得实习单位和学校的同意后部分学生在大三暑期即可进入实习单位实习。
此模式的第2个“1”是指让学生在在校的最后1个学期(第8学期)在校内外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多数学生主要在校内相关研究室进行,经审查同意,也允许部分学生留在原实习单位或联系新的校外单位进行。
在“611”人才培养模式中,两个“1”是关键,改革和完善这两个“1”,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能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学生就业率。
二、实施“611”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1.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为了提高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的就业率,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实施“611”人才培养模式可以缩短与食品相关行业的距离,为就业做好准备。
2.学生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不强。目前我国的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忽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实习时间安排过少,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机会少,参与率低,使得该专业部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均较差。
3.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目前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较为落后,教学效果不佳,所培养的人才质量离社会实际需求尚有较大的差距。因此,作为新开设该专业的苏州大学,更应探索实践教学的新模式以实现培养学术研究和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4.实施“611”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让实践单位、学校和学生三方受益。实践时间短,实践的单位刚把学生培训上道,学生就要返校,这对实践单位来说,不仅没有任何利益可言,还增加了负担。实践时间短,对学生也不利,不能真正在实习岗位上进行实践锻炼,背离了实践的初衷[1]。而实践时间的延长,便于实践单位安排学生工作,学生也能得到较好的锻炼,有利于实践能力的提高。通过较长时间的实践,实习单位可加深对学生的了解,能发现人才,使用人才,甚至录用人才,学生也能进一步了解实习单位,对去留做出明智的选择。实施“611”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学校获得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从而有利于安排实践教学。
三、“61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措施
1.合理优化课程设置。由于理论和实验课程均需在前6个学期完成,因此必须合理优化课程设置。不必要的课程不设置,对有一定重复内容的课程进行整合或精简,在第1、2学期安排少量先修后续关联性不大的专业基础或专业课程,一方面能增加学生学习本专业的兴趣,稳定专业思想,另一方面也可减轻后续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及选修课程安排的压力,做到每个学期学分数和学时数分布基本一致。
2.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迄今,我校已有苏州市吴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苏州市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苏州津津长发食品有限公司等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22个,这些实践基地雄厚的实力为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学生深入了解专业实际,加强实践环节的认识和训练提供了有效的平台,为“611”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保障。
3.做好毕业实习工作。毕业实习是指学生在学完全部课程之后到实践单位参与一定实际工作,通过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专业技术问题,获得独立工作的能力,并增强综合素质的一种实践教学形式[2]。关于实习单位的落实,主要根据实习基地建设情况派人联系实习单位,学生也可以凭学校开具的联系函和推荐书,自主联系与专业相关的实习单位。由于毕业实习时间较长,又是学生第一次独立步入社会,因此要求指导教师经常与实习单位及实习学生通过电话、qq或微信等方式进行联系和沟通,以解决学生在工作或生活中出现的实习单位或学生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毕业实习成绩考核由实习单位与学校共同完成,实习结束后由实习单位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学生返校后将实习报告、实习日志、自我总结、单位鉴定意见、校内指导教师评语及评分等材料交学系,学系举行实习汇报会,通过实习学生的汇报、答辩,综合评定其实习成绩。
4.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要求必须与食品相关并具有科学性、新颖性及可行性。一般在教师给定的题目中进行选择,也可由学生自定(需经指导教师和学系同意),还允许学生在履行一定手续后在有条件的校外单位包括原毕业实习单位从事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完成论文的实验与写作,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把握好论文的特点,使文章观点正确、方法科学、内容有价值、结论有创新。毕业设计(论文)的考核一般由指导教师评语及评分、评阅教师评语及评分和答辩小组评语及评分3个部分组成。
四、“611”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初步成效
自2012年9月在2012级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28名学生中实施“611”人才培养模式以来,该班学生树立了牢固的专业思想,学习积极性、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初步统计表明,在该班学生中,有7位同学考取了西安交通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的硕士研究生,考研率达25%,首次就业率达到90%以上。
五、结论
“611”人才培养模式是适合综合性高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实施该模式能较好地实现培养学术研究和复合应用型人才的专业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邹志兵.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专业实习的反思――以相思湖学院为例[J].体育科技,2016,37(4):136-138.
[2]陈义,王广铭.应用型茶学本科人才实践教学建设探析――以信阳农林学院茶学专业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2015,(5):333-335.
关键词:生产实习;卓越工程师;道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7-0028-03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中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教育部着力实施的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措施,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实践教学是卓越人才培养中的一个核心环节,是理论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的桥梁和纽带。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认识实习、工程地质实习、工程测量实习、道路勘测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其中生产实习4周,是仅次于道桥毕业设计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1]。
对道桥专业的学生来说,通过生产实习参与到生产第一线,可以综合应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内容,在实习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独立工作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初步体会道桥工程师的工作特点,积累工作经验。同时,通过实习熟悉工程现场的各种设备、常用的建筑材料,道路和桥梁各部分的构造特点,道路桥梁各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施工流程和施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获得道桥专业的感性认识,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在实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与现场工人师傅的接触,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因此,生产实习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道桥专业的生产实习模式、管理方法等方面已暴露出不少问题,影响了实习效果。
一、道桥生产实习教学现状与问题
(一) 实习基地少
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生产实习不同于建筑工程等专业,可以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地方作为生产实习基地。道桥专业生产实习需要根据工程项目的情况来制订生产实习计划,确定实习地点。而大型桥梁和道路工程项目往往又远离城市,就近寻找有价值的工程项目相对较难[2]。近几年来,为了提高学生的实习质量,学校建立了部分实习基地,但是这些施工企业对学校安排的生产实习积极性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担心学生出现安全事故,一旦出现事故,不仅会影响工程进度,还会影响施工企业的名誉和经济效益。因此,有些实习单位为了确保不发生安全事故,往往让学生只在办公室看图纸,规范、整理内业资料,这样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实习深度,影响实习效果。第二,学生人数较多,施工企业安排实习难度较大。以我校为例,道桥专业两个班,土木工程专业道桥方向两个班。如此大规模的集中生产实习,企业安排起来确实困难重重。第三,参加生产实习的本科生缺乏实践经验,专业知识不够牢固,到企业实习期间不仅不能给项目带来经济效益,反而会给企业带来生产和管理上的诸多不便,甚至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活动,所以施工企业一般不愿意或只同意接受少量的实习生,这就给我们安排生产实习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二)实习经费短缺,实习时间短
道桥专业的生产实习地点一般多为远离学校市区的施工现场,实习经费往往会出现严重超支,不能满足实习内容的需要。在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只有适当缩短生产实习的有效时间。目前,大多数高校的生产实习的时间一般为3―4周。而土木工程的施工工期一般较长,少则数月,多则1―2年,甚至更长,且工程项目受项目规划、工程规模、复杂程度、施工条件以及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在4周的实习时间内,工程项目一般只能完成部分分项工程,学生只能到实习单位熟悉项目的基本情况,看看几个分项工程的施工过程,不能参与整个项目的施工过程,导致实习内容不够全面。
另外,由于土木工程施工受天气影响较大。而生产实习多安排在第六学期期末进行,适逢高温、多雨季节,很多工程都无法顺利展开,因此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实习任务就很难全部完成。且这个时期考研的学生忙于参加各种辅导班,这使得考研的学生无心实习,在实习时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实习过程中走马观花,甚至逃避实习,严重影响了实习效果[3]。
(三)实习指导教师缺乏,实习过程监控力度不够
由于高校扩招,每年参加生产实习的学生均达到一百多人,而指导生产实习的教师只有3―4人。指导教师人数少,精力又有限,难以实现对学生实习过程的监控和现场考核。如果是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工地,实习场地分散在全国各地。因为实习经费等原因,实习指导教师不可能深入每个实习现场进行深入指导,只能通过电话网络解答咨询学生的疑惑问题[4],学生的实习质量只能靠学生自己的主动性来保证,自律意识较差的学生往往实习效果就大打折扣。
另外,由于指导生产实习的教师多为年轻教师,他们大多数都是直接由高校走上讲台,虽然理论水平较高,但是缺乏实践经验,在生产实习的过程中很难达到指导效果。目前高校具有“双师型”的教师数量较少,而且青年教师也很难有机会较长时间深入生产一线锻炼和提高,因此生产指导教师的水平很难短时间内得以提高[5]。
(四)实习考核方法不科学
目前,对生产实习的评价主要是以学生实习报告和实习日志为主,同时参考出勤情况,由实习指导教师来评定成绩,一般为五级制的评分方法。虽然学生的实习日志和实习报告是实习的主要成果,但是学生的实习报告往往不会选题,就其内容而言,大部分学生都是以“流水账”的形式记录每天的实习任务再加上一些实习体会,有些同学甚至照搬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内容,实习报告内容缺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部分,也没有自己归纳总结的内容,内容乏善可陈。这样导致教师在批改过程中,往往感觉是在阅读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规范[6],不得不从实习报告的书写格式规范与否上进行批改,写一些套话评语。这种主要以实习报告来评定实习成绩的评定方法,既不能反映学生在现场的实际实习情况,也不能体现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存在很大的主观性、片面性。
二、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道桥生产实习
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
实习基地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场所,是学生了解社会和企业,接触生产实践的桥梁,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是保障生产实习效果的基础性工作[7]。实践证明,由指导教师利用各种社会关系(如同学、朋友,往届毕业生等)临时联系的实习工地,一方面加大了指导教师的前期准备工作,另一方面施工企业临时安排往往也容易出现安全隐患。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应由学校领导出面,与有关企业签订实习基地协议。高校除了可以为企业培养人才(如人员培训,工程硕士培养等),也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为企业提供实验设备,或通过科技特派员等方式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企业可以为学生实习提供场地,甚至以此为契机,从中挑选优秀的人才,达到校企合作的双赢。学校除了选择技术力量强、管理水平高、信誉好的施工企业作为实习基地外,还可以与监理单位、设计研究院和检测机构等单位加强联系与沟通,建立实习合作关系。因为这些单位往往同时管理着不同类型的施工项目,即使是同一类型的施工项目,可能其施工进度也不同。企业可根据实习的不同要求选择不同的项目,或在各个项目间轮换实习,使学生在4周的实习期限内,以一个工地为主,其他工地为辅,尽可能使他们对各种工序、各种施工工艺都有所了解。如我校2012级同学中就有一些同学被派往天津某工程监理咨询公司实习。
(二) 改革实习模式,鼓励自主联系实习
鉴于目前生产实习基地数量偏少,实习经费短缺的情况,提出了改革生产实习模式,变集中实习为部分分散实习[8]。这种实习模式,鼓励学生按照生产实习教学大纲要求,结合自己的就业方向及个人特长,自行选择或由教师协助选择合适的生产实习单位。实习结束后,由实习单位给出实习鉴定。这种实习模式的关键在于制定严格的过程监管程序,确保学生实习效果。
在这种模式下,联系的实习单位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学生根据就业意向联系生产实习单位;另一种是由指导教师推荐到一些急需实习生的单位进行实习,这些单位由于短期内骤增的生产、科研或检测任务,需要招聘实习生。大部分学生以自主联系实习单位居多,一部分学生由指导教师负责推荐。如2014年天津某道桥设计所,由于道路设计任务比较紧急,我校推荐了10余位优秀的学生,经过培训后都能胜任设计工作,最后圆满完成了设计工作和生产实习任务。这种实习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检验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水平,而且也为企业提供一个很好的招揽人才的平台,最终达到双赢的目的。
(三)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实习过程控制
生产实习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生产实习任务的完成质量,甚至影响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此,教学管理部门应制定优惠政策,创造条件,引导和鼓励青年教师深入生产一线,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向“双师型”教师转化。另外,青年教师也可以通过参加横向项目研究或利用学校的实习基地平台,到企业中进行工程实践,获得工程实践经验。
另外,根据“卓越计划”的要求,除了校内教师担任生产实习指导教师之外,高校还要在企业中聘请具有丰富工程经验、责任心强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者担任现场指导教师。这样不仅可以缓解实习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情况,并对年轻的实习指导教师起到传、帮、带的作用,而且可以加强实习效果[5]。
除了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还应重视实习过程的指导和监控。实习过程的指导是生产实习中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实习质量的关键。近几年来,生产实习采取校内与现场指导相结合,教师与现场技术人员双向指导的方式。每个工地都安排现场施工技术人员负责指导,每人带3―5名学生,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现场向其咨询和探讨。现场指导人员负责记录学生的现场表现,并给出实习鉴定。指导教师采取抽查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监督和管理,学生每周应通过电话、邮件或其他方式向校内指导教师汇报实习情况,指导教师必须认真做好记录,及时解决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问题,督促学生积极参加工地的技术工作。
(四)完善生产实习考核评价体系
卓越工程师培养背景下的生产实习考核,应该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的要求,结合生产实习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建立合理的生产实习考核评价体系,创新考核方式。生产实习的考核应体现多主体参与考核、全方位、全过程的实习考核[9]。
多主体参与是指生产实习考核应包括学生自我鉴定、指导教师考评和现场指导人员或实习单位鉴定。全方位、全过程考核是指在实习的各个阶段,都要对每个学生进行动态的监控和考核。生产实习中,现场指导教师或工地负责人记录每个学生的出勤情况和现场表现,为最终考核提供依据。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根据每次学生的汇报内容,通过问答的方式简短记录学生的实习情况,作为评分依据。实习结束,由指导教师答辩小组,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答辩。学生可以以PPT等方式进行汇报,主要反映现场的实习内容,主要施工工艺、施工方法以及心得体会等内容。评委除了对学生实习情况给出评价外,还要对学生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这种答辩方式不仅能考查学生的实习情况,也能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探讨,同时对实习内容也是一种有效的补充。最后,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实习报告和实习日志。综合上述考核内容,确定出勤、现场考核、过程考核、实习答辩、实习日志和报告等各个环节所占比例,经综合评定后给出生产实习成绩。增加了实习现场考核和过程监控,可以及时解决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同时杜绝了学生谎报的可能性。强化答辩环节,使学生对实习的重视程度提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高生产实习效果。
新形势下,如何改善生产实习的效果,提高生产实习教学质量,对实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实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了生产实习的教学改革探讨,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通过与企业加强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不仅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产实习环境,而且也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使教师发现教学环节与实践环节相脱离的地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自主联系实习锻炼了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能力,提高了学生对生产实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对提高学生就业率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初步构建了生产实习考核评价体系,强化了生产实习过程的监督和管理。以上措施对卓越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但生产实习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2]廖玉凤.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实践与
改革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3,(4).
[3]崔诗才.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改革探索[J].聊城大
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
[4][7]刘剑,马世媛.道桥专业生产实习教学面临的问题及
改进建议[J].时代教育,2015,(5).
[5]曹伟军,欧蔓丽.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方法改革
的研究与探索[J].福建建筑,2011,(1).
[6]徐雷.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改革初探[J].西安建
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8]李长庚,孙克辉,盛利元.高校理工类专业生产实习模式
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