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2 15:07:0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运维培训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深度融入式;跨专业综合性人才;创新力
1 概述
我国电力系统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一直以来是两个相互独立的专业,并各自拥有自己的一系列安全生产与培训教育制度体系。国家电网公司通过“三集五大”体系的建设,着力推进运维一体化新的生产组织模式。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大检修”体系建设的思路,将电网生产中变电运行、变电检修专业分工的工作方式转变为运维一体化模式,运维一体化的主要工作内容和难点就是实现变电运行和检修专业“双向融合”,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变电运维一体化过渡阶段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通过分析培养运维一体化跨专业综合性人才的思路、目标与原则,研究运维一体化培训工作面临的新任务,提出快速适应新机制对人才需求的培训纲要,并总结操作实践过程的重要经验,在实践中首次提出了以培养“跨专业综合性人才”为目标的“深度融入式”培训体系,为变电运维一体化培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 培训体系实施方案
2.1 深度融入式培训体系的目标
通过跨专业学习提高班组成员能力,提升运维一体化培训效果,以达到培养跨专业综合性人才的目标。
以变电运行及检修人员为培养对象,强化运维、检修人员的理论知识以及实际技能操作培训,改变运行、检修专业人员的传统工作模式,通过跨专业融入式培训模式,培养具有运行和维护一体化的复合型人才,全面推进“大检修”的落地,为“三集五大”体系的建设提供坚强的跨专业综合性人力资源和智力保障。
2.2 深度融入式培训体系的制度保障
在具体做法上,通过组织各运行人员对移交业务逐项进行业务技能考核和资格考试,同时将考核情况列入运维人员晋升和岗位级别薪金上调的主要依据。实现对运维人员的考核评价由感性评价到理性考核的转变,对于考核优秀的运行人员给予有效的激励,促使达到培养跨专业综合性人才的效果。
2.3 跨专业综合性人才培养平台
搭建以运行和检修岗位人员互相借调、互相参与班组具体工作为依托的人才培养平台,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以文化引导为手段,更加注重人的价值观念的软管理作用。电力企业多为国有独资企业,具有人才流动性不强的特点,不利于员工才能的发挥,需要搭建一个人才发挥才能的平台,以利于基层班组技术人员价值的体现。
针对运维一体化跨专业综合性人才培养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人员交流,让运行人员参与检修工作,又让检修人员指导运行人员开展检修工作,同时学习运行知识;定期培训、定期考试、定期总结,形成“培训有组织、效果有反馈”的机制,跨专业综合性人才的培养有了平台、有了载体,不再流于形式。
2.4 深度融入式培训体系实践的文化氛围
优秀的文化具有强大的导向功能和凝聚功能,是顺境中的剂,是逆境中的粘合剂。先进的培训理念是跨专业综合性人才培养的重要前提和灵魂,也是运维一体化培训最重要的部分。开展深度融入式培训体系的实践,首先要树立与培养“跨专业综合性人才”相适应的“培训是生存和发展需要”的理念,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理念和不断创新的理念。先进的培训理念不能仅靠行政命令推行,而是要通过引导的方式使员工意识到不断自我超越,生命才更有意义。先进培训理念的深入人心,使团队学习、系统思考在和谐的氛围中实现个人特点最大化,转化为统一目标下的团体智慧。
3 深度融入式培训体系实践的主要做法
目前,临沂分部下辖变电运维一、二班两个运维班组,变电检修班一个检修班组,其中变电运维二班在日照市,结合实际情况,分部根据人员年龄结构特点,首次调整30岁以下运维人员到变电检修班学习,并调整3名变电检修人员到变电运维班指导维护类检修工作,同时学习运行知识,作为第一批培训人员。在第一批培训结束后,开展第二批次培训,以调整中青年员工为主。根据培训情况,再开展第三批次培训,以调整工作多年的老师傅为主,做到培训无死角、覆盖全员,加快推进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进程,同时力争培养出一批检修业务“一精多通”(本专业业务精湛,并掌握其它专业的基本技能)、运维业务相辅相成(具备开展变电维护类检修工作能力,并熟练掌握原运行工作,做到相互促进)的综合性人才。
4 培训效果
“深度融入式”培训是临沂分部在“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新形势下,积极探索出的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培训模式,为公司运维一体化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并在其它供电公司得到推广应用。通过开展培训,有力推进了运维一体化工作进程。
4.1 加快了运维人员对业务技能的掌握
运维人员直接参与检修工作,而不是在开展工作时请检修人员作指导,真正能接触到检修业务的核心内容,避免了课堂上讲得轰轰烈烈,现场干工作一筹莫展的现象发生。运维人员在实践中学习,并得到锻炼,切实提高运维班人员的变电维护类检修业务水平。
4.2 促进了变电运维、变电检修专业间的融合
运维人员学习变电维护类检修业务并积极投身到检修班组的建设当中,承担检修班组一系列资料整理方面的工作,切实地了解到检修班组的工作模式,加深了对业务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同时,运维人员的加入,也给检修班组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检修人员的学习,运维、检修人员相互学习对方工作上的优点、亮点,共同提高,真正实现了“跨专业综合性人才”的培养。
4.3 储备了“运检一体化”体系下的复合型人才
到站工作的检修人员不但对驻站人员开展培训,还要学习变电运行的知识并参与相关工作,使得检修人员更系统地掌握了运行知识,为大检修模式下运检一体化的实施做好了人才储备。
5 结束语
变电运维作为电力系统的核心专业,需要大量技术水平高、专业知识面广的人员,“深度融入式”培训体系的实践有效促进了运维和检修两大专业的融合、互助,在运维和检修班组涌现出一批“跨专业综合性人才”,这些具有前瞻性、开创性、引领力和影响力的员工又有力地推动了运维一体化培训的蓬勃发展,“深度融入式”培训体系必将成为新形势下电网企业培养人才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许艳阳.变电运维一体化方案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33).
关键词:培训 创新 管理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9(c)-0110-02
1 专业管理的目标描述
1.1 专业管理的理念或策略
现场培训方式创新紧密围绕建设“一强三优”现代电网公司的战略目标,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运行机制,以培训需求分析保证培训的针对性,以培训效果的评估和考核保证培训的有效性,面对“十二五”期间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特高压和智能电网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以及新型业务拓展、新型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对公司人才队伍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升人才队伍建设质量、促进人才结构调整优化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通过加强现场培训方式创新来提升公司员工队伍素质水平,对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具有重大的意义。人才是推进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培训高素质的劳动者,建设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是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
1.2 专业管理的范围和目标
1.2.1 专业管理的范围
变电运维中心严格贯彻落实公司培训政策,建立科学合理的现场培训计划,持续加大现场培训力度,为公司的快速发展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支持。变电运维中心主要针对运维人员进行现场培训,《变电运维中心技能培训需求调查表》(见附录1),根据调查表调查结果,根据员工培训需求,制度详细的现场培训方案。
1.2.2 专业管理的目标
突出现场培训方式的特色,根据“建设一流检修公司”及“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发展要求,以科学的培训标准为理论指导,以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着力培育一支理论扎实、作风严谨、具有较强技术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展现现场培训方式的创新理念,满足当前电网建设快速推进的需要,为公司发展规划和冀北公司“十二五”电网发展规划的全面实施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确保首都供电安全,高质量保障冀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适应国网公司建设“一强三优”现代电网公司的需要。
2 专业管理的主要做法
2.1 主要流程说明
2.1.1 培训前期工作
节点1:根据人资部门整体部署,根据公司培训总体目标,下达具体培训要求,建立健全培训工作管理制度与流程,并为保障培训效果采取有效措施。
节点2:变电运维中心根据人资部门下发的培训文件,组织培训管理,根据专业发展状况和技术发展要求,规划培训要求和培训方向,全面促进员工队伍技术素质整体提高。
节点3~节点5:运维中心及所属各班组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对于符合条件的项目,进行危险点分析,现场培训的目的是实现技能水平的提高,但必须要建立在不威胁设备运行安全的基础上,在现场培训工作开展之前,需要认真做好危险点分析,并制定恰当有效的防范措施。
节点6~节点9:变电运维中心制定详细培训方案,细化培训项目,注重现场培训的计划性、培训内容的完善性,力求培训效果最大化,适应目前运维工作的需求与特点,确保实用性和针对性。
2.1.2 培训中期工作
节点10:现场培训工作难点之一是技能培训,重点是现场培训的实施,变电运维中心不断进行培训方式创新,现场技能培训工作效果良好,通过大量的现场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现实性问题,提取有教学价值的成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1.3 培训后期工作
节点11:通过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若满足预期培训效果进行下一节点工作,对于不满足者,时间充足时进行讲授人与参培人员交流,发现培训中存在的不足并改善培训方案,时间不满足时,根据各方反馈意见与建议进行分析汇总,对下一轮培训提出新的要求。节点12:进行培训总结与反馈,通过此节点,可以实现对培训工作的整体评价,有利于对于人资部门总体部署,促进下一年度培训工作制定与改革。
2.2 确保流程正常运行的人力资源保证
2.2.1 完成培训工作的组织机构
根据公司“十二五”人才培养战略要求,变电运维中心实行中心主管领导监督指导下的分层培训体制,由培训主管根据各班组培训需求及培训方案制定培训计划,各班组分别设立培训员,负责本班组根据生产提高的培训需求的汇总和上报工作,并完成培训工作的总结任务。
2.2.2 岗位设置说明
培训方案的制定与实施由变电运维中心培训主管制定统一的培训标准,经主管领导审核实施,各班组培训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培训需求,上报培训主管。
2.3 典型创新培训
2.3.1 “运维一体化”仿真培训
为全面推进“大检修”体系建设,配合“运维一体化”工作的开展,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推进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指导意见》、《变电站运维一体化业务规范》文件精神,确保各项“运维一体化”业务安全有序的实施,变电运维中心坚持以培训先行、素质提升的原则,结合“运维一体化”近期和中期开展的项目,2013年夏季大负荷期间组织全员进行“运维一体化”仿真培训,利用管理培训中心仿真系统的软硬件设施,提升人员“运维一体化”的操作技能和业务素质,培养出适应于运维一体化要求的运维人员。
2.3.2 “抓短板,提技能,打造五星级技能员工”
变电运维中心为了迅速提高中心职工的技能素质,完善知识结构,使得每一位职工具备岗位职责所要求的知识、能力,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岗位能力素质模型,制定“抓短板,提技能,打造五星级技能员工”培训方案,培训项目包括了电气一次设备巡视、验收、二次回路的识别、倒闸操作、事故处理等运维人员必备的知识。
3 评估与改进
3.1 专业管理的评估方法
班组:班组制定期进行技能考核,以问答形式检查职工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报汇总至运维中心专工。
主管培训专工:主管专工负责对各基层班组的培训员的培训成果进行考核,检验培训计划的执行情况与培训完成的总体效果,对主讲人进行考核,用{查的方法保障所选主讲人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技能水平,满足现场培训要求。
变电运维中心主管领导:对现场培训进行评估,根据培训完成情况制定下一阶段改善方案与指导计划方案有效实施;对培训内容进行考核,实用性是否能够符合要求;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现场技术考问是否通过率达到标准要求。
3.2 专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3.2.1 提高人员基础技能水平的必要性
因参培人员技能水平基础参差不齐,造成现场培训进行过程中不如方案中设想的流畅,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变电运维中心要求各班组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基础知识学习,重视技能基础的重要性,强化基础能力,在掌握扎实的基本功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各项综合业务能力。
3.2.2 配套的管理制度尚需健全
任何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均有其不足和缺陷,尤其目前现场培训管理初步使用阶段,有很多配套的管理制度与考核标准并不完善,为使现场培训进行良性化运行,符合现场培训发展的科学规律,还需要继续调整完善制度的内容和形式。
4 结语
近年来,我公司人才培养工作秉承培训先行的理念,以确保安全生产和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突出“两个转变”: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由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向注重技能培训转变;实现培训方式和培训手段的创新。
参考文献
关键词:水电运维人员;设备故障;故障处理能力;培养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2.157
水电设备容易受到设备自身原因、工作环境因素等的干扰,引起设备故障的产生,如不能及时完成抢修和维护工作,可能会导致大面积断电的情况,影响水电企业的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质量,亟需改善维护和故障处理水平。然而,受到水电运维人员故障处理能力的影响,使得部分的水电设备故障不能得到快速处理,改善效果不够理想。基于此,本文结合水电设备管理现状,对提升水电运维人员设备故障处理能力的措施进行提升,具体内容如下。
1 提升水电运维人员设备故障处理能力的意义
设备故障对水电企业运行安全的影响明显,制约水电企业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水电运维人员的对设备故障的处理能力,是在设备故障发生后,完成快速反应和紧急抢修,进而保障水电的稳定运行。如果发生大面积断电,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容,恢复电力供应,推动电力企业的电力安全。如下为水电运维人员设备故障处理所需具备的能力。
(1)快速完成对故障诊断,明确具体的故障点,完成对故障设备的隔离和控制,避免由水电故障带来的安全隐患。(2)结合故障的原因,快速完成故障的处理,如果发生断电,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恢复供电,提高电力用户的用电体验。(3)完成对水电机组的调试和维护工作,对水电机组常见故障因素进行控制,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4)详细的完成对故障的记录工作,对具体的故障时间、故障点和故障处理的具体步骤进行记录,作为设备维护管理记录的一部分。(5)根据具体的设备故障显示情况,做好设备的维护管理和监控工作,根据故障的基本类型,完善对故障的基本原因的分析,控制故障的规模,避免故障蔓延。(6)较好的应急处理和故障分析工作,结合基本的信息资料和数据信息,综合数据分析。
2 设备管理基本情况
2.1 智能化的管理方式
现阶段,传感器技术的完善和进步,完成对水电设备的智能化监控。完成对设备基本运行参数的采集和分析,如果发现异常数据参数,在完成故障基本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完成对设备故障的处理,有效减轻了设备故障分析的效率,为设备水电运维人员提供便利和基本的数据参数,提高故障处理的有效性。
2.2 责任化管理模式
水电运维人员根据水电设备的基本运行状态,采取适宜的运维管理措施,保障水电设备的稳定性与安全。针对水电设备的基本运行维护管理状况,完成水电运维人员责任的划分,促使各个运维人员对适宜的责任设备。且水电运维人员的责任设备分区,承担相应的责任,进而保证设备运行维护的质量。
2.3 设备隐患确实存在
水电设备的运行隐患是确实存在的,且部分故障不能得到有效的检测。且水电设备需要满足供电的需求,就需要不间断的完成运作,无疑增加了设备损耗,长期以往损耗就可能引起严重性的故障,危及水电运行的质量和安全。严重时,可能会引起大面积停电事故的发生,位移电力企业的服务水平。
3 提升水电运维人员设备故障处理能力的措施
(1)完善培训机制。针对水电运行的基本情况,需要合理的展开水电运维人员的培训工作,在保障运维人员个人技术和基础技能达标,使其具备可以应急事故处理,快速完成故障分析。首先,需要构建完善的培训机制,结合具体的故障类型和运维人员技术考核结果,完成分批次、分层次的培训工作。再以月、季度和年为周期,展开大规模的培训工作,具体的培训工作需要囊括设备的基本运行参数、结构和原理等内容,促使水电运维人员能够充分掌握设备信息,为设备的故障处理提供基础。
(2)提升水电运维人员的责任感。结合责任制度、激励机制,培养水电运维人员的责任感,结合自动监控系统参数信息,合理展开水电运维人员的责任划分,将水电机组和相关设备进行责任区划分,由不同的维护人员承担不同的责任区。再制定完善的巡视机制,按照规范展开检测检验工作,以日、周、月为周期,完成对水电设备的管理工作。将设备故障责任与运维人员的绩效相结合,对于责任区内长时间没有出现故障的运维人员给予适宜的奖励,提高水电设备的稳定与安全。
(3)强化现场的学习。设备故障处理现场的细节问题和具体操作,同样影响水电运维人员的设备故障处理能力。故此,定期的展开水电运维人员的现场学习方式。采用岗前培训、交流会、总结会等方式,促使水电运维人员对故障现场的操作水平和处理能力得到提升,提升故障的处理效率,并减少具体操作引起的安全问题。
(4)完善应急反应机制。通过分析以往的故障现象,对具体的故障因素和故障点等进行解读,明确故障的具体产生原因。再根据这些故障的基本情况,制定适宜的应急预案。另外,通过仿真模拟的方式的对可能存在的故障类型进行模拟,借由相关软件完成对故障处理方案的设计。如果水电运维中出现已知或是已预测的故障类型,可以采用应急预案的完成对故障处理,可以有效推动水电运维人员的应急反应水平,提升故障处理的效率,保障水电设备的运行质量。
4 结束语
分析水电运维人员的故障处理能力意义和具体需求,结合水电运行设备管理的现状,对提升水电运维人员设备故障处理能力的措施进行阐述。(1)现阶段,水电设备监控系统的完善为运维人员的事故处理提供参考,提升效率。却始终受到设备隐患的影响,导致故障时有发生。(2)通过培训、学习、保障机制等方式,推动水电运维人员设备故障处理能力提升,构建适宜应急处理预案,完成对设备故障的处理,减少故障发生率,推动水电运行质量和安全。
参考文献:
[1]李莉.提高水电运行人员设备故障处理能力[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23):72-72.
[2]周新波.提高水电运行人员设备故障处理能力[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06):00092-00092.
[3]刘圣鑫.分析提高水电运行人员设备故障处理能力[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6(04):146-146.
【关键词】变电运维;多层次培训模式;实施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用电需求急剧增加,而且电力用户需求多样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这些对于变电运行和维护人员来说,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如何对变电运维人员实施卓有成效的培训,是摆在电力企业面前的一道亟需解决的难题。
1 培训人员的结构层次及相应培训办法
对本变电站的运维人员学历层次进行统计,得出统计结构如下:本变电站运维人员共32人,主要由中专院校毕业生、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以及各级技师技工构成。其中中专技校毕业人员5名,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9名,中级工6名,高级工8名,技师4名。根据本变电站运维人员的结构构成,人员特点、人员技能和知识储备情况等,对本变电站运维人员实施了多层次的培训模式,做到了培训工作的有针对性,极大程度的提高了培训工作的质量,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培训效果。
1.1 对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培训
1.1.1 开展青年阳光成长计划
针对本变电站的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为每一个人建立青年阳光成长档案,对其工作业绩和各项评比获奖情况进行如实的记录,每年年底根据其当年度的实际表现对其成长档案进行一次总结。对于档案记录优良的优秀人才,应当推荐作为企业后备干部进行重点的培养。青年阳光成长计划可以分为两个层级,一是三年阶段性计划,该计划由企业为员工个人量身定制,二是年度个人发展计划,由员工与企业一同制定。所有这些计划都要充分考虑员工的实际情况,保证计划的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1.1.2 一抓三推进培训模式
所谓一抓三推进的培训模式,就是重点抓业务能力的培养,前推、实训三推进的培训管理模式,以便于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员工能够迅速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快速胜任自己所担负的职位。“一抓”就是抓员工业务能力,以员工业务能力的提升为第一要务。大部分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员工的理论知识已经能够满足工作的需要,但是普遍欠缺实际的工作经验,因此需要重点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所谓三推进就是通过“强化、前推、实训”的培训模式,多管齐下提高员工的综合能力。
1.1.3 加强新员工思想教育
要加强新员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关注员工的思想状态。尤其是对于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很容易眼高手低,急于展现自己的能力,并不专注于自己手上的工作。在对这类员工进行思想教育时,首先要充分肯定他们对工作的热情自以及对自己的责任感,同时还要通过循循善诱的引导帮助他们认清现状,在目前阶段打好基础,做好手头的工作,充分表现自己,为以后发挥更大的贡献做好充足的准备。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精通业务流程以及基层工作经验对于企业干部的重要性。
1.2 对中级工的培训
1.2.1 培训起点要合适
针对中级工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然而知识架构不够完整,知识体系不够完善的特点,对中级工的培训起点要合适,从中级工知识架构的薄弱点入手。在编制培训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到中级工的接受能力,循序渐进的增加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
1.2.2 步幅要小、频率要高、讲解要透、回头要多
针对中级工的特点,对其进行培训时要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减少每次培训的任务量,便于消化,增加培训的频次,以完成规定的培训内容。培训时要充分照顾基础差的员工,深入浅出的讲解理论知识要点,致力于员工一听就懂,一懂就会。对于过于艰难深奥的专业内容,要使用员工能够听得懂的话语当时进行介绍,有些员工可能暂时无法完全理解,这时只要求他们先掌握住具体操作要点即可,理论方面的知识可以先放一放,让员工在日后的实践中慢慢摸索,避免因听不懂而放弃培训的现象。同时,还要引导员工及时复查以前接受培训过的内容,看看有没有遗漏点和错误点,对于员工掌握不牢靠的内容要及时进行二次培训。通过上述这样的培训模式可以增强接受培训员工对于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有效的保证了培训的效果。
1.3 对中专技校生的培训
本变电站内的中专和技校人员多为2008年之前上岗的老职员,工龄相对而言比较大,实际经验十分丰富。然而,在中专技校生实践经验丰富的同时,由于受到文化水平的限制,其理论知识严重不足,缺乏系统、全面的理论基础。所以,在新老员工之间可以通过交叉培训的办法,由变电站创造条件使他们共同探究问题,互为师徒,争取大家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2 培训的主要手段及成效
本变电站根据员工的结构构成以后每个员工的实际情况,总结了过往培训工作的实际效果和经验教训,并在此基础上,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实施了多层次的培训模式,因材施教,多管齐下,分层培训,创新培训办法,增强培训力度,使培训工作较之以往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自从2012年以来,我变电站转变了培训思路,开始摸索多层次的培训模式,同时加大了培训力度,全变电站上下对培训工作高度重视 。
3 今后开展培训的重点与方向
3.1 智能化变电站
随着智能电网概念的提出,对变电站技术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对变电站运行人员的相关知识与能力要求也相应提高。目前,我国已经落成了多座智能化变电站,使得变电站的发展进入了新的纪元。在国家电网建设智能电网的伟大构想与趋势下,变电运行人员迫切需要具备操作智能化设备、掌握智能设备原理、加强智能概念的相关能力,面对此种情况,我变电站组织开展多次智能化变电站知识讲座,安排人员参加智能设备生产厂家的调试工作,并积极组织、倡导员工自主学习智能化的相关知识,及时发放相关资料到各个班组,全力开展智能化培训。
3.2 培训措施
(1)挑选业务技能精湛、理论扎实、经验丰富的人员首先介入智能变电站的相关工作中去,如参加厂家举办的培训课堂,参加厂家对设备的调试工作,积累丰富的智能化设备的操作经验,之后由其对班组其他成员开展培训。(2)加强新进大学生对数字化、智能化的学习。大学生理论基础扎实且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强,可使其先了解、掌握智能化原理,再以点带面,在全站开展普及新知识。(3)大力加强变电运维人员对智能化的了解与认识以及对智能设备巡视、操作、验收等重点工作进行培训,使其可以承担起即将投运的变电站的运行工作,之后再以他们为中心在变电站全面开展智能化培训。(4)针对县里的110KV变电站收归市局以后,县级变电运维人员面对110KV运维站到220KV运维站的转变,其技能水平和原先市局运维人员的技能水平有所差别,采取有针对性的培训措施,通过讲座、专家指导等方式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
4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我变电站的结构人员构成进行分析,在充分尊重员工个人特征的基础上,开展了针对变电运维人员的多层次培训,取得了理想的培训效果,显著提高了员工的专业素质,理应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业红,叶良明.变电运维人员多层次培训秘史探讨与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30).
[关键词]互联网+;五位一体;表计运维;管理系统;移动端APP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5-0024-01
0 引言
丰台公司计量采集运维班作为“五位一体”动态落地的试点班组,承担丰台地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各类装置的日常监控和故障抢修,主要负责64万台居民智能表、7200台采集器、7900台集中器以及5704个台区关口采集表的监控与运维工作,具有业务单一、重复性强、流程繁琐、工作量大的主要特点,管理难度和工作压力较大。针对这些问题,采集运维班运用“五位一体”管理理念,明晰工作内容和岗位职责、梳理作业流程、规范制度标准、引入绩效指标和风险点管控,建立采集运维作业体系。在跨单位跨专业的众筹专家指导下,以“互联网+”思维理念,结合营配贯通成果深化应用,成功开发具备“智能派单、自动定位、规范作业、提升绩效”的表计运维实时管理系统及其移动应用APP,改进班组传统作业模式,取得“五位一体”班组动态落地的阶段性成果。
1 表计运维实时管理系统
系统采用独立功能结构,部署在互联网环境中。以内网“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数据为基础,以即时通信为支撑,包含主站端工单管理、监控指挥、工单分析、绩效考核、学习培训、系统管理及移动端工单任务、绩效查询、在线学堂、即时通讯等10部分功能模块,提供基于PC、大屏、智能手机三种方式下的人机交互界面,实现了对丰台区域表计通讯
2 系统主要功能
2.1 工作监视
主站人员对采集通讯缺陷及处理人员可进行全面实时监控,包括缺陷的总体情况、区域分布,人员的工作状态和位置等。同时可实现对单一缺陷实时追踪、重点缺陷专题管控、运维人员轨迹追踪、运维时间超限报警、处置情况实时查询等功能。
2.1.1 单一缺陷过程监控
针对某一缺陷,主站人员可使用追踪功能,实时掌握处置进展。
2.1.2 重点缺陷专题管控
一个月内发生三次及以上的缺陷为重点缺陷,主站人员可采取历次处理人员组会、专家队员组会等形式进行专题管控,避免缺陷再次发生。
2.1.3 运维人员轨迹追踪
针对某一运维人员,主站人员可使用追踪功能,实时掌握运维人员行进轨迹,实现运维人员可控在控。
2.1.4 运维时间超限报警
当某一缺陷处理时间大于系统平均时间两倍(暂定)时,会启动超限报警。主站人员据此与现场运维人员进行通讯,了解现场实际困难、提供支援。
2.1.5 处置情况实时查询
主站人员使用此功能,可掌握以下信息:某一或某些缺陷处置状态(待下发、已下发、处理中、已处理)、某一队员工单完成情况。
2.2 缺陷处置
2.2.1 工单导入
工单导入,支持Excel批量导入、手动录入两种方式。目前,采集通讯缺陷处置主要使用批量导入功能。手动录入为后续承接临时性任务留下接口。工单导入后,形成待处理工单列表。
2.2.2 工单下发
工单下发,支持智能派单、手动派单两种方式,智能派单为主,手动派单为辅。智能派单以运维队员与运维区域大致对应关系为基础,运用逻辑算法,可对90%以上的工单进行一键派发,大幅提升派单效率。智能派单后,在百度地图地址无法解析的工单采用手动方式进行派单。工单可按照故障类型及供电所辖区组合筛选后下发。
2.2.3 工单接收
工单派发后,运维人员APP端以声音、震动等方式进行工单提醒,并提示未浏览工单数量。
2.2.4 工单处理
(1)查看工单详情
在APP端工单列表处,点击任一工单可查看详情。
(2)缺陷扫码确认
进入缺陷处理页面后,运维人员在APP端扫描设备条码,进行缺陷确认。
(3)选择处理措施
采集运维班根据历史缺陷处理经验,将缺陷处置细化为49种典型措施,除极小概率外,一般选择其中一种典型措施就可以完成此次缺陷处置。缺陷确认后,运维人员根据缺陷实际情况选择处理措施。
(4)故障直接处理
选择典型措施后,进入缺陷处理,出现处理平均时间的倒计时,提醒作业人员专心工作,并可查看自己与平均水平的差异。
(5)工单归档
在缺陷处理完成后,针对个别特殊情况,运维人员可通过文字、语音、图片的方式,向主站返回备注信息,供主站分析使用。工单归档后,与此次缺陷处置相关联的工单数量、工单积分、工单处理平均时间等信息实时回传,在主站及APP端实现实时同步。
2.2.5 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分为基本分析和高级分析。支持日、月、年、任意时段四种时间跨度。
(1)基本分析
基本分析以完成率为主要分析角度,默认分析时间为天。显示当天缺陷的总完成情况、各类缺陷的完成情况、各运维队伍的完成情况、各供电所区域的完成情况。
(2)高级分析
高级分析以占比为主要分析角度,默认分析时间为月。显示本月内四类缺陷占比、每类缺陷处理方法占比、每类方法典型措施占比,并给出典型措施前十名列表。
2.3 绩效考核与培训
2.3.1 绩效考核
工单绩效为工作积分制形式。将49种典型措施,按照工作难易程度,换算为不同分值,以工作积分累加表示工作绩效,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绩效分为个人绩效和队伍绩效。
(1)个人绩效
个人绩效,主要以工单积分为主,兼顾工单数、总工时、返修率等指标与平均值的对比,反映个人工作状态,为业务委托单位开展精细化管理提供参考。支持Excel导出,与相关绩效管理系统对接。
(2)队伍绩效
队伍绩效,与同业对标指标“抄通率”紧密联系,兼顾积分、工单数等对比分析,形成综合绩效,为委托业务的科学量化和酬金发放提供依据。
2.3.2 在线培训
在线培训,主要是从精神激励的角度,以游戏化的方式,按照“只奖励、不惩罚”的导向开展,在不增加班组负担的情况下,鼓励运维人员利用碎片时间加强学习,提高技能水平。
2.4 辅助功能
2.4.1 即时通讯
即时通讯模块,分为主站、专家队员、我的群组、任意组会等形式,可供运维人员在故障处置现场向主站人员、专家队员、其他队员等发起求助。
2.4.2 万能锦囊
在处理故障时,运维人员可根据自己工作能力情况,选择寻求智力支持(智力支持可随时中断返回)。首选支持为APP自带锦囊。锦囊含有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卡、作业指导视频(后续完善)、分步作业指导微视频(后续开发)等功能。
2.4.3 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按照公司企业标准编制,为“五位一体”班组落地建设的前期成果。运维人员可在APP端通过查阅作业指导书的方式,实现此类故障处置准备、流程、程序、标准等环节的全景式学习。
2.4.4 作业指导卡
作业指导卡,对作业指导书进行简化、细化,针对49种典型措施编制。运维人员采取某一典型措施处理采集故障时,可按照作业指导卡分步进行,实现步骤不乱不拉。后续开发中,拟对操作难度大的步骤增加分步作业指导微视频,进行视频辅助。
2.4.5 作业指导视频
作业指导视频为49种典型措施的教学视频,以随身课堂的形式,供运维人员在培训学习时或缺陷处理现场学习观看。
【关键词】:变电运维;隐患;风险;应对分析
引言
变电\维作为我国电力系统运行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将直接影响我国电网的运行效率。而电网的运行将直接关系到用户的自身利益,在市场环境下电力企业只有不断提升用户体验才能在市场中生存。因此变电运维工作至关重要,变电运维人员应当对变电运维有正确的认知,提升变电运维的质量。
1、变电运维工作中的安全风险
开展变电运维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在电力输送过程中的安全性,消除安全隐患降低风险,从而避免各类安全问题的产生,保证电网的正常运行,同时使用户及工作人员的安全得到保障。
1.1变电运维中的设备检查问题
电力系统能否安全运行的前提是安全性和稳定性能否得到保障,而这两个风险的检验标准的主要依据变压器的实际操作情况。在工作过程中,如果变压器操作出现问题,将对变电站带来不利的影响,影响整个电网的安全运行。所以,变压器操作不当会引起重大事故,这项工作的重点是结合空载变压器的使用,而且工作人员要特别关注过电压以及空载电压的增加情况,如果出现这两种情况,会对变压器的绝缘性有一定程度的损坏,从而埋下安全隐患。
1.2在变电运维过程中的倒闸操作问题
母线倒闸属于变电运维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操作失误会导致一系列危险。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母线倒闸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进行细致的盘查,比较常见的是空载母线充电装置、自动切换装置等多种装置设备中存在电源串联的现象,这些危险会或多或少的对母线倒闸产生一些影响。
1.3变电运维中设备的巡视问题
在开展变电运维的过程中,设备巡视是一项常态化工作,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巡视时应当严格遵守相关的工作规定各司其职,在保证安全和设备正常运行的情况下进行巡视工作,在相关的区域进行巡视工作,如果工作人员没有按照规定进行巡视工作,就会产生一系列问题,包括接头不稳定和工作交接出现问题,这些失误对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有致命的威胁。
2、变电运维隐患风险的应对措施
2.1提高变电运维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变电运维的整个环节中,对操作人员的实际综合水平有很高的要求,因为这个过程将是决定工作效果的直接原因。所以要保证最后的质量就要做好日常技能的训练和培养,①工作人员应该从自身出发,重视个人的运维操作能力的提升,在原有的基础上学会总结和吸取经验。②在公司内部方面,要对员工的思想进行升华,定期安排高水平专业人员进行培训,不定期的考核工作的效率和素养,从而不断的提高其业绩和实践操作水平。
2.2加强变电运维工作的管理
在正常的供电企业日常工作时间内,一定要把企业的效率放在首要地位,要整理和完善一套符合企业真正发展的管理工作制度,保证其具有有效性,合理性,科学性,确保变电运维的工作有效地开展。与此同时,在平常的工作中要关注到安全管理和作业这两个风险的存在,要学会在工作时对这二者的识别和区分。制定好相关的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并且保证其能够顺利的实施,要加强对操作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让员工明白自己的职责,达到提升个人技能素养的作用,使变电运维能够做到有法必依,有法可依,严格遵循法律。
2.3构建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
在值班方式上,要做相应的调整,值班人员要做好分组,安排要合理慎重,能够与相关的变电站运行需求结合,保证实际操作的优化。合理地对运维过程中系统软件进行更新,优化升级,大大降低由劳动幅度大所带来的成本问题。
2.4操作票制度预控
工作人员的心理是操作票制度制定和落实的关键性因素,还要与当地是实际情况相结合,加强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将所有可能存在的不利因素都考虑进来,做好万无一失的准备。还要规定一些清晰的制度,保证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对于制度的确立要安全合理,有秩序,不可出现混乱的无指令,错误操作现象出现,导致重大事故的突发。还要有一个准确的系统模拟图和演算体系,确保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行,操作票执行和道闸的有效运用。
2.5科学识别隐患风险
在变电运维工作中,受各种因素影响,存在的隐患风险众多,因而,工作人员需要对这些隐患风险进行准确识别,正确判断引发风险的因素,找到事故发生的关键部位,并结合实际环境情况,对隐患风险进行识别校验。其中,工作人员应尤为重视生产环节的风险识别、控制,对当前电力设备所处环境进行风险评估,预测可能存在的隐患风险,并根据危险程度的不同,对隐患风险进行层次划分,针对每一层次制定突发风险应对机制,以便因环境因素等引发的突发风险能够得到及时反应。同时,电力企业应尽可能的营造安全生产环境,例如安装警示牌标识、加强监督巡查等,尽可能的避免环境因素所引发的隐患风险。
2.6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电力企业应建立健全变电运维管理制度,为实际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同时,实现操作流程的规范化、系统化,并要求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对相关制度严格落实,从而使变电运维工作有序开展,消除其中存在的隐患风险。
结语
在变电运维的过程中,如果工作人员没有对相关的影响因子进行有效的控制和掌握,无法确保他们能够操作正确,那么一定会对变电运维工作的展开和运维效果产生影响。因此,如果要确保电力输送的安全,高效,就必须在变电运维工作中做好风险控制,同时实施有效的策略规避实际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风险,为变电运维顺利开展以及电力系统运行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赵鑫.变电运维中隐患风险分析与应对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4).
[2]朱恩平.基于变电运维的隐患风险和应对技术解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2).
【关键词】机房运维标准化 流程管理模式 应用
1 机房运维标准化中流程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1.1 设备过多导致运维工作难度增大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企业都设置有独立的机房,伴随着我国相关技术水平的提升,对机房的运维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机房内,不同的设备具有不同的功能,例如消防系统、中央空调系统以及维护体系等众多设备与系统。一般情况下,机房的运维设备较多,设备内部的单元构件更是数不胜数,不同设备之间虽然运用了不同的技术,但是设备之间还是存在着必要的联系,每个设备的运行情况都会对系统整体的运行效率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设备对于运维工作具有较多的要求,而设备数量的繁多在很大程度上增大了管理工作的复杂性。
1.2 机房停机损失严重
机房是企业运行的核心部件,机房的停机会对企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保证机房的稳定运行对于企业的日常经营而言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安全故障问题是导致机房停机的主要原因,而机房停机半个小时,就会对企业造成平均五万元左右的经济损失,并间接耗费原材料与人力资源等。根据我国的管理制度明确规定,由于人为操作失误造成的停机损失,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对于较为严重的情况,则应该依法处置。所以,工作人员对于机房运维的安全与管理具有很大的责任,对于维护工作的开展必须严格按照明确规定继续操作,只有保证工作的规范性,才能提升机房运维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1.3 缺乏先进的技术
目前,我国已经意识到机房运维管理对于企业运行的重要意义,因此,众多企业都积极引进了国外的先进设备与技术,以实现对机房的升级。但是,目前仅仅依靠先进的设备无法实现机房运维质量的提升,因为在短时间内,我国相关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无法实现很大的提升,工作人员对于相关设备的使用规范与新技术的学习都需要较长的时间。目前,我国还缺乏对于先进设备的使用经验,因此要想解决该问题必须实现工作人员技术的进步。
2 流程管理模式问题的解决对策
机房的运维工作主要是保证机房的运行效率与安全性,该项工作具有不容小觑的复杂性,特别是专业化的机房更是需要高技术的运维团队进行全面的管理,单个人的运维工作对于复杂性的机房而言,是完全起不到良好管理效果的。因此,必须建立必要的管理体系,以提升运维工作的效率,满足运维工作流程的复杂要求。尤其是在新时代背景下,机房运维工作的管理更是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2.1 对设备进行必要的整理
对于机房运维工作的流程管理,首先,需要实现对设备的管理,对相关的资源进行有序的分类,实现最优化的安排组合,机房的运维资源包括工作人员、相关设备与技术技能等;其次,对运维人员的具体岗位进行明确的划分,根据每位工作人员的具体技术水平设置岗位,明确每位运维人员的工作责任,实现对于人力资源的最优化利用,尤其对运维工作的直接操作人员需要严格的审核,进行一定的技术指导,并设置规范的操作制度,实现运维工作的规范化与科学性;最后,明确流程管理的目标,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定期对管理工作进行必要的经验总结,实现对管理质量的不断提升,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制定具有可行性的目标。总而言之,机房运维的管理工作具有很大的复杂性,因此对于相关的设备要进行必要的细节检验与定期整理。
2.2 实现运维流程的标准化管理
实现对运维流程的标准化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停机故障的发生,对于流程的管理主要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对于流程的整理与具体流程体系的设计。对于流程的管理可以使用相关的运行状态监控系统,其能够对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控,并对不稳定的运行进行必要的提醒与实时的监测分析。而对于设备操作流程的管理,则需要安排工作人员接受规范化的技术培训,实现操作流程的正确性。除此之外,对设备的运行环境也需要进行必要的标准化管理。
2.3 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
流程的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机房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同时也是促进对技术管理的重要手段,这能够快速地提升管理人员对于技术知识的掌握与工作效率。对于机房的运维工作需要高水准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因此运维人员必须具备基础的技术水平。在一般情况下,对于运维人员的选择标准一般是年龄小、理解能力强以及学习能力强等,这样能够很好地接受新技术的引进以及对先进设备应用的掌握。而对于部分经验老道的工作人员,其已经具有较多的工作经验与能力,因此在进行必要的培训后,其能够对自身的技能进行一定的升级与改进,从而进一步提升机房的运维工作质量。总而言之,企业需要针对机房运维工作的相关内容开展必要的培训工作,以促进工作人员技能的升级与改进,从而能够适应这个时代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进一步提升运维工作质量与效率。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机房运维工作进行必要的流程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与质量,从而实现机房运维流程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目前该方面的内容已经引起了我国众多企业的高度重视。近些年来,在高性能计算机快速发展和应用的背景下完备的机房运维体系的建立已经成为当下的重要发展趋势。为了确保机房运作的高效性,对流程管理的技术进行一定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推动对机房运维管理工作的完善,同时还可以确保机房较低成本及安全的运行。应用先进的流程管理模式对机房“标准化”的建立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并达到了服务企业的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夏俊,周永兵,周俊等.南京广电分前端机房信息化运维管理的技术应用[J].有线电视技术,2016,23(01).
[2]郝君,向明,李建光等.水电生产管理系统在运维一体化模式下的深化应用与实践[J].水电与抽水蓄能,2016,2(01).
[3]恽B,马思硕,李飞.基于ITIL的信息系统运维体系标准化研究与应用[J].电气应用,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