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专项教学论文

专项教学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02 15:06:5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专项教学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专项教学论文

篇(1)

1、进一步确立科研兴校战略,坚持科研立校、科研强师、科研增效

2、紧紧围绕学校“德育核心,以生为本”的理念规划设计课题内容、形式

3、以课程改革与课程建设为重点突破口,特别注重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探讨

4、注重案例分析,切实帮助教师改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技能

5、形式多样、气氛活跃、注重实效

二、教科研工作内容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区教育科研负责人会议精神,拟定如下工作内容

1、以信息化课题项目落实为抓手,推动课改工作和信息化工作,加强课题管理,积极指导开展立项课题的实施工作,组织相关教师进行中期研讨,5月底6月初进行中期验收;做好《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研组职能发挥的研究》校级课题研究实施重点工作。

2、围绕二期课改教师研究专项课题,教工政治学习时间给各教研组长或全体教师做1~2次教科研专题辅导讲座,普及指导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工作,涉及课题选择、科研方法等。

3、积极开展教科研信息情报咨询工作,提供课题研究的选题咨询建议,组织开展第二轮二期课改教师研究专项课题立项申报动员和开题论证工作,课题立项向德育科研倾斜。全体教师学习用科研的眼光来审视、研究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把问题上升到课题,研究、探讨教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4、参与研制学校发展“三年规划”。理顺和建立起学校教科研机制,包括校级课题立项管理制度、校级教科研成果报告制度、校级教科研成果评选标准及奖励办法等制度,提交学校教代会审议。

凡在各种教科研竞赛中获奖的或者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教育教学论文的教师,要凭获奖证书或相关刊物到教科研室登记,备案存档。教科研室每学期以简报形式向全校公布,并在零陵中学网站“荣誉栏”以及校宣传栏上公布。

要启动上海市科技教育研究所第一届教育科研成果评奖。这是关于科技教育方面的教育科研成果的评奖。理科教学(物理、化学、生物),都是属于科技教育,科技教育方面的教育科研成果,请学校科技教师,有研究的教师做好准备。

5、争取承接1个区级以上研究课题的子课题实施项目,推广1个区级以上教科研获奖成果。组织好中期成果汇报会和部分课题的结题工作。课题组要不定期开展研讨活动。

参与教育学院汪人老师主持的《切合教师实际的教育科研方法研究》。

篇(2)

一、依托课题研究,引领区域教育改革和发展

1.区域龙头课题引领发展方向

西湖区教育行政领导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科研先导的理念,围绕区域教育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设计区域龙头课题并亲自组织课题研究。2011年以来,西湖区教育局领导牵头的课题就包括“内驱外引:区域提升教师专业水准的策略研究”“构建孩子想象的现代学校的实践研究”“促进区域优质均衡发展的紧密型教育共同体的运作机制研究”等。这三项课题的成果均荣获浙江省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一等奖,并出版了2部专著。这些课题不仅提升了教育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和教育改革的有效性,同时也在区内发挥了良好的示范表率作用。

2.组织开展系列专题研讨活动

立足区域实际,在调研中提炼研讨主题,共同解决学校发展难题。以钱局长主持的省重点课题“传承・共融・创新:区域推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实践研究”和黄志元副局长主持的省规划课题“促进区域高位均衡的紧密型教育共同体的运作机制研究”为载体,分别开展了一系列专题研讨活动,如,“一校一品:学校特色建设经验交流”“合作组有效学习的策略与评价”“特色课程建设”“美丽学校建设研讨”等,这些研讨活动都有效地推动了课题研究,有利于西湖区教育的均衡发展。

3.围绕主题深入开展专题调研

为提高科研工作的实效性,区教师进修学校教育研究开发中心每年都会组织一次专题调研活动,并撰写出调研报告。2013年,_展了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调研;2014年,开展了西湖区中小学课改实验学校的现状调研;2015年,组织开展西湖区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现状调研。实践证明,开展专题调研活动,有利于我们更加全面的了解情况,提出更多符合实际的建议,更好地为教育行政决策服务,同时也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科学有效的依据。

4.积极培育学校核心课题

要求校长在每一个五年计划时间段内,除了要自己承担1个课题研究外,还要推广1个课题成果,开发1个新课题。所研究的课题要有引领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广的课题要有适切性、方向性和可操作性;开发的课题要有前瞻性、创造性和校本性。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特色建设项目、省市级课题研究或独立承担子课题研究任务。

二、创新科研实践,开展富有区域特色的教科研活动

1.组织开展学术节活动

西湖区教育系统学术节围绕“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共同发展”的宗旨已成功举办了两届,目前第三届学术节也已进入尾声。每一届学术节都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包括高层次的理论引领、精彩的课堂展示、名师论坛、优秀成果推介活动等。学术节由开幕式和主题活动两大部分组成。开幕式上,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张丰和北京市翠微小学许培军校长分别作了关于课程改革的主题报告。主题活动,包括“课程改革研讨活动”“课改课堂节展示活动”“创建新优质学校研讨活动”“优秀科研成果推介活动”等。

2.开展教育科研大讲堂活动

近两年,西湖区分别在翠苑中学、竞舟小学、求是教育集团等学校组织了十余次科研大讲堂活动。科研大讲堂活动形式多样,有课堂展示、圆桌论坛、观点报告、专家讲座等。科研大讲堂在规范学校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科研能力,促进区域教科研均衡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3.组建同类课题研究群

对正在研究的课题进行了梳理和统计,把研究领域相近的课题整合成课题群,如,课程建设、美丽学校、智慧教育等课题研究群。依托课题群,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联动式”“联盟式”“主题式”等多种形式的课题指导活动。

三、优化科研管理,提高教育科研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1.研制“科学公正”的评审制度

近两年,我区逐步完善了科研成果(论文)评审机制。成立了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审委员会,同时,根据评审工作的需要设立若干个评审专项组;按学科类别,分别建立初评委与复评委专家信息库;构建了科学合理的论文(成果)立项课题的评审标准;成果(论文)评审工作“背靠背”,同一类别初评、复评和同一组杜绝同校专家,防止个人学术权力蔓延;区教师进修学校与中国知网签订了合作协议,对我区第28届教育教学论文拟获奖名单(一、二等奖)进行了,有效遏制了学术不端行为,净化了学术风气。

2.开展“条块结合”课题申报

“条”上集合广大教师的智慧,各中心、各部门、各学科,根据自己的工作进度,提供课题研究申报目录;“块”上我们以区域重点课题为基础,延伸出了众多的子课题,同时列出各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供教师研究。通过召开课题申报会议和网上报名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动员广大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努力提高立项课题的方案质量。

3.进行“线上线下”成果推介

一是分学科分类整理获奖科研成果的电子稿,并及时上传至网络FTP上,方便全区中小学教师学习,实现区域优质资源共享;二是区域层面综合推广、分学科、分类推广;三是组织形式多样的优秀成果推介活动,各学科整合、校内外结合、共同体融合、地区间联合等。

4.创建“量性结合”的科研评价

创建并完善了《西湖区教育科研考核评价指标》。西湖区教育科研评价采取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分自评、复评、终评三个阶段,确保评价工作的公正、公开、公平。我们既评价科研业绩,立项率、参与率、结题率、获奖率;又评价科研态度、科研过程,分别从领导对教育科研的重视程度、科研机构的健全程度、科研工作的开展情况、科研成果的推广情况等四个维度进行评价。

四、加强科研指导,提升区域教育科研服务质量与水平

1.加强各级课题申报立项指导

一是制定课题申报目录。根据前期调研结果,结合我区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区教师进修学校教育研究开发中心分门别类的制定课题申报目录。二是跟踪指导省市规划课题的申报。通过召开课题申报会议和网上报名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动员广大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在区级立项初选的基础上,与课题负责人沟通,按照申报要求,从技术层面对各级课题申报方案进行逐一审核,严格把关,保证课题方案的质量。

2.加强课题过程化指导

一是开展立项课题负责人培训。以“培训研究人员、规范研究过程、交流研究经验、提高研究质量”为目的,通过教科专家引领、“本土”专家观点报告、优秀成果推介、分段研讨交流等方式,提升课题负责人的科研能力。二是深入基层学校,指导课题研究。定期到基层学校对各级立项课题进行中期检查,加强课题的过程化指导。三是实施课题记载手册管理制度。申请结题的立项课题,记载手册必须接受教育研究开发中心的检查,通过后方可结题。四是开展“点面结合”中期交流活动。积极组织开展省市规划课题与区重点课题研究成果中期监测。

3.重视对课题成果提炼的指导

一是依托课题群,有针对性地开展“联动式”“联盟式”“主题式”等多种形式的课题研究成果指导工作。二是实行定人、定时、定向的帮扶原则,对相关课题成果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尤其是对部分未在区获奖的课题成果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可以是网上交流,也可以是面对面的交流,有时还要深入到一些薄弱学校进行专项指导。三是定期开展省、市规划课题结题成果集中交流活动,邀请省市级科研专家对课题研究进行过程指导。

4.强化对科研室主任的业务指导

我们非常重视科研主任会议,不仅有工作上的布置,业务上的指导,还会针对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穿插一些专题性的小讲座。如,10月份举行专题论文评比;9月初的科研室主任会议上穿插讲“教育教学论文的撰写”;3月进行科研成果评比和课题立项,会上穿插讲“课题申报与报告撰写”等。

篇(3)

教科研 教师 专业成长“科研”二字十几年前对我来说是那么陌生,那么深奥,而今它已成为我的知已,成为我教育教学的法宝。使我在工作中充满活力;使我明白了成功的道理和失败的原因;使我更具热情、远见和行动,促使我不断地成长起来。

一、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钱伟长说“学习是终身的职业。在学习的道路上,谁想停下来就要落伍。”不断学习,成了我开辟教育科研之路的有力武器。每学年我都订阅《语文教学通讯》《语文教学与研究》等多种杂志,及时了解教育科研热点问题和最鲜活理论及实践。专业的理论知识,先进的教育理念逐渐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也随之得到了转变。

我还利用课余时间购买和阅读了大量的教育教学专著,并做了大量的笔记。还利用一切机会参加各种培训班、研讨会,不断充实自己,以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

网络发展的日新月异,必将成为教育科研的有利武器。我为此自学了多种多媒体制作平台,为开展相关课题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随着课题研究及学习的不断深入,我掌握了主体教育,创新教育及多元智能等理论。这些新的教育理念深深地影响了我的教育思想,并指导我的教学工作,成为我参加教科研的内驱力。

在理论到实践、实践到理论的循环往复的探索过程中,我的教科研意识有了质的飞跃。使我逐渐无惧教育科研工作的烦累,变得更加热爱教育科研工作。

二、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科研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作为教研组长,只重视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这显然不是一名合格的组长。于是我带动本组老师和我一起热爱语文教学,共同提高教学科研的水平,做名副其实的教育家,而不是教书匠。

我们采取群体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每周两次集体学习、座谈、交流学习心得,检查学习笔记、读书卡片,并布置学习任务及下一次讨论题。

我带领课题组成员深入到教学第一线,与教师谈话,了解教学中存在的疑难。走进课堂听课、诊课、议课。通过实际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青年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较差,他们急需想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才能上好课。针对这一现象,我们研究分析,向专家请教:为什么要教?教什么?怎样教?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马卡连柯曾指出:“应该有这样的教师集体:有共同的见解,有共同的信念,彼此间相互帮助,彼此间没有猜忌”。我力求在语文组范围内,甚至在所有教师中,建立这样的集体,使教师得到关怀、帮助、熏陶和提携。在我们充满科研、团结向上的集体中,青年教师的道德素质、教育教学水平都有较大提高,特别是我们的青年教师:相彬、于光荣、刘相菊、丁静老师,一年中他们经历三次评估,互相交流每一个经验,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同时,我给予他们耐心的指导,如:教态、语言、问题的创设等等。他们现在已成为青年教师的佼佼者。区语文教研员这样说:“从相彬老师的授课中可以看出她真是钻研进去了,进步幅度太大了,真是今非昔比呀!”她为了今天,付出了多少个带灯的夜晚;而她一个人的成功,又凝聚了多少人的努力啊!

青年教师的热情深深地打动了我,“李老师,你什么时候来听听我的课?”“李老师,你看我这篇论文怎么样?”我听到这样的请求,感到非常高兴。我会把我的经验告诉给他们,我会挤时间一次又一次地去听课,我会为他们论文中的某一现象查找资料。为他们做了这一切,我感到疲惫,但我更加感到欣慰。

三、关山初度,路犹长

在实践中,逐步认识到教育科研不只是读读教育科研专著,看看教育科研文章,写写论文,而是要运用科学理论与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对教育现象与问题进行研究。教育科研不是专家学者的专利,第一线广大的教师才是主力军。

于是开始了点滴的尝试,2009年7月,撰写的《罗布泊,消失的仙湖》教学案例,在全市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案例评选中获贰等奖。2010年5月,撰写的《语文阅读教学要做到“三境”》教学论文,在《语文学习报》发表。这只是一点心得,零碎地写一些案例、总结、论文,其实还不是真正意义的教育科研。

直到2010年,在市区教研室有关领导和一些课题研究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帮助指导下,参与并实验了山东省教育科科学规划“十一五”重点课题《学案导学在语文教学中的策略研究》的研究,才算是真正开始了教育科研。课题主要研究:①学案导学准备策略的研究。主要是指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资源的利用、开发与整合、教学行为的选择、作业设计等,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总纲,以语文课本为主线,以本校学生可接受水平为标准,按教学计划设计编写的一套教路、学路、作业设计等内容的学习方案的研究。②学案导学实施策略的研究,主要是指对实施过程中的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媒体的运用等策略的研究。③学案导学反思策略的研究,主要是指对教学案例、教后反思、教学小记、教前反思等的研究。

2012年12月该课题,通过了专家的评审,顺利结题。(编号:2010JZ052),通过这次课题研究的尝试,熟悉了课题研究的操作过程,积累了研究经验。

有了这次经验,更加深了我对课题研究的热爱。我感到值得探讨研究的东西还有很多。2014年8月,课题成果《学案导学在初中语文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获岚山区科学技术进步叁等奖。(编号:JB2013-3-6-2)。2014年9月,申报的《初中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策略的研究》课题,被日照市教科研中心列为2014年度日照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编号:PT2014118)。2014年9月申报的《挖掘乡土资源,研发卓越课程》课题,被市教科所列为2014年度新教育实验专项课题。(编号:XJYZX2014024)。

篇(4)

一,自我定位及总目标

我认为一名好的幼儿教师不仅要为人正直善良,对工作认真兢兢业业。而且在思想政治上业务能力上更要有所建树,对幼儿负责。作为一名中青年教师,必须以现代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先进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学原则,正确的教学方法为前提,尽快由技能教育型向科研型转变,更新知识,提高体育教育的科研能力。体育教学,从传统技能传授课转到研究体质、提高健康水平选择教学手段方法的运动处方课。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我计划通过五年的时间,力争达到思想素质高、敬业精神强、具有较高科研工作能力、专项结构齐全、专项特长突出、教学训练能力水平高、能够适应新时代的小学教师的水平。

二。思想方面

1.在思想上,要实事求是,作好本职工作。坚持每天看书备课,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加强政治学习,提高自己思想政治素质,树立良好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形象。

2、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终身学习应具备五种能力:学习能力、教育科研能力、适应现代教学能力、研究学生能力、自我调控能力,今后我要在这些方面多下功夫。

3、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学习与反思,勤动笔,勤动脑。不光认真钻研本学科知识,同时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增加自身的知识含量。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持之以恒。

4.加强个人兴趣方面的延伸,学好一门书数学课或电脑课。

5.积极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配合园长把我园的工作搞好。、首先加强师德师风的修养,形成高尚的人格,有一颗进取的心。要热爱学生,对学生有博爱之心,要以诚相待,要宽容和有强烈的责任感。

三。业务方面

1、认真学习领会新课标,掌握自己所教学科的学科特点,发挥个人兴趣特长,将理论联系实际融入到教学教育工作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继续探索"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始终以幼儿为中心,以幼儿为本,关注新的教学观念,认真听取前辈的各种讲座,以及开展的各种研讨活动,认真做好记录,在听了其他优秀教师的活动后,不忘做好整理和反思的工作,积极的探讨,研究各类教育教学活动,力求教育内容生活化,教学形式活动化,教学方法游戏化,教学手段多元化,注意将各领域的内容整合起来,使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与人,事物的接触中,认识中获取经验,使幼儿能得到各项能力的提高,健康的成长。

3、认真撰写教学反思、论文,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共同探讨学术研究,使自己成为研究型的教师。

4.对待幼儿做到热心,耐心,细心,要清楚明白一个好的幼儿教师她所做的都是为了孩子们,做幼儿的引导者,支持者,协作者。

5.在家长工作方面,强化服务意识,对待家长要做到热心,有心,及时向家长反映幼儿在园的各方面包括学习,生活,运动,游戏的情况。也要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做好家园共育工作,互相信任,尊重,支持。

据此,我具体的五年规划是:

第一年,学习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使自己的教学多元化,丰富化。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幼儿通过直接体验来学习,在带教老师的帮助下积极开展班级工作。主动承担园内公开活动,并认真反思,及时找出自己的不足。

第二年,把班主任工作,做的更好,保教结合,做好环境布置。根据课程指南和本班实际,对活动的可能方向,所需环境,资源和材料作切实可行的预设,把握好"预设"与幼儿自发"生成"之间的关系。协助指导老师开展课题研究。积极参与园内的各种评优活动,并力争获奖。

第三年,了解和熟悉新课改的精神,使自己尽快适应新教材,和驾驭新教材的能力。 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向老教师学习并通过外出学习,使自己在教学上教得扎实、灵活,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拓展型教学。

第四年 ,充分领会新课改的精神,在教学中用新课改的理念进行教学,做到教得实在、教得灵活。使自己能灵活驾驭新教材。 通过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科研素质,尝试撰写与拓展型有关的教学论文

篇(5)

我校自1997年创办至今,教学质量一直处于低迷状态,每年的小学毕业水平测试,没有哪一年获得过县级的表扬。骨干教师因此不断外流,期考上优秀线的学生也不断转学。如此现状迫使我校不得不重新思考如何提高“教”和“学”的质量。在这种情况下,试着推广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可行性研究摆上了我校课题组的议事日程。

二、研究的意义

去年6月,我校课题组向县教研室申报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在农村小学推广的行动研究》课题。这一课题对开发引导学生以学为主,在学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搜集和处理信息,形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激励教师进行教学内容的二次整合,改革教学中的越俎代庖的现象;对探寻并构建一条适合我校课堂教学实际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和“学”的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内容与措施

1.内容

(1)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展开研究,探索其价值为我所用。

(2)对教材,即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的初步探究。

2.措施

(1)开发现有教师的潜能,发挥集体备课的效益。

(2)借助两台电脑的优势,及时了解相关教改信息。

(3)不求全责备,不搞模式化,让个性在课堂中飞扬,让创新在课堂中彰显。

(4)始终如一,不折不扣地进行研究。

(5)借助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研究,构建自己的教学思路。

四、方法与步骤

采用行动研究为主,辅以案例分析法、观察法、比较法和总结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1. 准备阶段(2011年4月-2011年6月)

落实课题负责人;提出研究课题,论证课题的可行性;向县教研室申报;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制定研究方案;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培训。

2.实施阶段(2011年7月—2012年1月)

(1)2011年7月—2011年9月:举行开题仪式;继续开展培训学习,撰写学习体会;初步明确研究方向和研究的实用意义,及时总结前期工作。

(2)2011年10月—2012年1月:继续培训学习,在实践探索中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讨、交流活动,展示优秀课例,撰写论文参与评比,做好中期总结。

3.提升总结阶段(2012年2月—2012年7月)

构建自己的教学思路,辅以对教材即教学内容重新整合的初步探索;继续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讨、汇报等交流活动,展示优秀课例,评比优秀论文;整理课题材料,撰写结题报告。

五、成果与分析

我校的研究成果被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认定为平果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科研成果一等奖。今年的毕业班参加毕业测试,语文科成绩全部合格,科任教师首次荣获了平果县乡镇中心校组优秀辅导三等奖。

在一年的探究过程中,我们在借鉴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吸纳了国内外著名教育改革专家的教学方法,如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肖川的“有效教学策略”和杜威的“问题教学法”、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等。通过艰辛的探索,“学-导-练-结”这一教学思路终于出炉了。基于这一教学思路的每一个教学步骤都有明确的目标要求。在此,我们暂且把它妄称为“学-导-练-结”四步目标教学法。

1.基本界定

(1)“学”。包含学生的“学”和教师的“视学”。在学生“学”前,教师要有的放矢地提出学生“学”的具体目标和教师“视学”的具体目标。这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

(2)“导”,即“导学”。导学一是要紧扣课题,哪怕是拓展训练也要为课题主旨服务;二是要根据本班学生实际,定出“导”的目标。这是一堂课成功的保障。

(3)“练”。这并非只指握笔写作业的那种单一的“练”,它还包含了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练”,“言语”和“写”的训练也要有各自的目标要求。

(4)“结”。最好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小结。一堂课最少要有一“结”。我们不要小看这小结,往往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就是在这不起眼的小结上。

2.操作策略

(1)操作时要遵循“兼容性”原则,要根据本班学生原有基础知识的度和授课内容的度而定。一般采取“学练结合导学结合专项练习师生小结”这么一个流程,也就是说,“学-导-练-结”是一个整体,不要割开来运用。

(2)时间分配。以一节课计,“学”用时约10分钟;“导”用时约15分钟;“练”用时约12分钟;“结”时间约为3分钟。从时间分配上来看,40分钟的一节课,学生支配的时间达25分钟,占62.5%。教师要想方设法地让这62.5%的时间出效率。时间的分配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模式,教师应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

3.适用范围

适用于乡村小学3~6年级的各科教学。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和数学科的教学效果尤为显著。

4.形成和采取的策略

我们研究的基本程序是:个人研修集体研修上研讨课论证集体总结提升。

(1)团队合作策略

好的教学思路只是个路子,即“框架”,教学内容的有效选择即重整才是“货”,即“教什么”的问题。只有把“货”和“框架”高度统一起来,发挥他们相辅相成的作用,教学才是高效和完美的。而要达到这一效果,团队的合作是最佳的策略。

在整个后期阶段,课题组一共举行了12次研讨会,平均每两周举行一次。这12次研讨会中,上研讨课验证“学-导-练-结”教学思路的有7人次,上汇报课论证的有5人次。课题组成员认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不但完全可以在农村小学中推广,而且由这一模式提炼出来的“学-导-练-结”的教学思路和对教材重整的探讨必将成为指导我校今后教学工作的理论依据之一。

(2)自主开发策略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个体的作用不可忽视,对教材的再开发更加需要发挥个体的自主钻研和奉献精神。如识字教学中,抓住汉字的构字规律,从有利于让重点生字词为理解课文主旨服务这一要义出发,通过追本溯源,析形索义,因义记形,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义,使学生从容掌握了字形、字义。学生记忆起来永久难忘,运用时也会得心应手。

(3)反思提升策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的这句名言讲的虽然是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但是对“反思提升”也是有启发作用的。

在实施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教师不断反思课堂教学,撰写了来自实践中的问题与收获。反思使教师们永不自满,反思使教师们不断完善自我,不断超越自我。自我超越就是一种提升。正因为如此,实验教师写的课后反思《数学是讲‘理’的》和《从一节没能完成教学任务的课想到的——首次运用“学-导-练-结”的感受》等几篇文章在《小学教学参考》举办的“创造杯”全国小学教育教学论文大赛中荣获了一等奖。

“学”有目标,“导”有目标,“练”有目标,“结”有目标,给教师们提供了简便易行的“目标教学”。这一思路也正是在这种不断的反思中诞生的。

六、问题与思考

篇(6)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实验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在2009年的装备工作调研中,排在“影响实验课开设因素”之首的便是学校和教师对实验教学作用和地位的认识。于是,我们利用专题会议、专家讲座、组织参加培训和去外地考察等方式更新校领导、教师的教育理念,强化装备人的责任;利用《淮安教育》、淮安教育信息网及各类报纸等媒体广泛宣传实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使我们的领导、教师和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加强实验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措施,是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最佳手段,是其他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不可代替的。通过宣传和实践,学校和教师形成了这样的共识:组织学生做实验不仅不会影响学习,相反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综合素质,提高学习效率,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宣传,淮安装备人清醒地认识到抓好中小学实验教学是教育部《中小学实验室规程》给各级装备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是教育装备工作的重中之重,进而按照有关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扎扎实实地抓好中小学实验教学。

二、多措并举,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

实验教师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责任心,具有一定专业理论水平、实验教学经验和能力的教师队伍是开好实验课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将队伍建设作为抓好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实验教师队伍。一是抢抓学校布局调整的机遇,从满足课程改革的需要出发,对照江苏省教育装备标准,配齐配足了各科实验教师,满足管理和教学的需要。特别重视配备专业素质高、操作能力强、吃苦耐劳的年轻同志担任实验教师。二是加强培训,进一步提高素质。我们把实验教师培训纳入全市教育培训的总体目标和继续教育的总体规划中,建立了长效培训机制,保证培训的持久性。同时,积极探索培训模式,创新培训方式,保证培训效果。近两年,我们邀请了省内外知名专家,培训实验教师两千多人次,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三是开展各种大赛,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实验教学的普及。一方面,我们在组织教师参加全省教师实验操作技能大赛前,会举办市级初赛,要求相关教师全员参加。另一方面,我们根据自身情况,开展一系列的市级比赛。如每年举办一次优秀实验教学课大赛,不定期地举办全市初中生理化生实验知识大赛,与淮安电视台合作举办初中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大赛等。四是建立健全实验教师岗位责任和业务考核办法和绩效评估、奖惩机制,确定了实验课准备时间的课时折算(每次准备工作折算成0.4~0.6课时,各县区不同),妥善解决了实验教师的职称评定、晋升和待遇问题,稳定了队伍。

三、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学设施

实验室是中小学基本的课程资源,是实验课开设的必要条件和物质保障。我们根据《淮安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全面完善、提高实验教学的硬件条件。一是加快中小学实验室标准化建设。按照全国中小学实验室标准化建设苏州会议提出的要求,推进中小学各学科实验室建设。目前,我市理科实验室、信息技术、音美地等专用室已基本达到江苏省教育装备二类标准,近40%的学校达到了一类标准。二是实现实验室的特色发展。对实验室建设,我们既执行标准,又不唯标准,始终坚持特色发展、个性化建设。在确保达到省装备二类标准的前提下,坚持装备与学校实际情况相结合,与办学特色相结合,用办学的特色化指导装备的个性化,用装备的个性化彰显办学的特色。三是加快实验室信息化建设。一方面加快理科数字化实验室的建设步伐,新建了一大批数字实验室,使实验数据采集更加简单、精确,数据处理、结果呈现更加及时、方便,便于老教师点评指导、学生交流;另一方面,花大力气建设中小学装备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中小学实验室管理从经验管理、行政管理向科学管理、网络管理过渡,使仪器设备的盘点、采购以及实验教学的管理等更加便捷、高效。四是出台政策,保证实验室的日常维护和低值易耗品、药品的补充。全市有统一的要求,县(区)有自己的政策,比如洪泽、金湖、盱眙等地规定学校每年用于实验仪器、药品的经费 ,义务教育阶段不低于公用经费的10%,高中不低于每生80元。仅2011年,我市投入装备资金超过2.2亿元。全市中小学装备总值超过10亿元,极大地满足了实验课开设的需求。

四、创新工作思路,切实抓好实验教学的常规管理

抓好常规管理是有效开展实验教学的关键。一是根据我市中学理科和小学科学等学科教材使用情况及国家课程标准,印发文件,明确中小学有关学科各年级的实验目录及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各学校必须开足、开好。同时,鼓励教师多做分组实验,鼓励教师改革创新,探索实验教学新模式,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二是编写并由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中小学实验室实用指南》,为学校的实验室建设、管理、使用、实验课开设等方面提供了规范性的依据,为学校提供了统一的实验室制度、账册、实验记录等资料。三是充分利用装备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实验教学的科学管理。从实验通知单、仪器准备、实验记录、实验室日志,到演示实验、分组实验的开设,都在管理系统中有很清晰的呈现,教育局的管理部门可以随时了解情况,提出意见。四是改进实验教学评价方法。评价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它可以支配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模式,制约学生的实验动机、态度和策略。两年来,我们着力改变以笔试作为实验教学唯一评价方式的做法,重视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核,即为学生提供一个全新的情境,重点考查学生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基本消除了“教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黑板实验”和单纯的“多媒体实验”等不正常现象。

五、多管齐下,扎实推进实验教学研究

我们以全市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和学科骨干教师为主,组建了中学物理、化学、生物和小学科学等实验教学研究中心组,按季度定期开展教研活动,为实验教师提供了交流与学习的平台;经常组织名师、专家、学科带头人等开设实验公开课,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激发广大教师参与实验教学研究的热情。特别是2012年5月份,在洪泽实验小学成功举办了“首届教育装备促进学生更好成长”主题研讨会,9个县(区)130多名教师参加。通过实验教学观摩、现场交流、专家讲座,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制定并印发了《淮安市中小学实验教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促进课题管理进入规范化的轨道。在全省首轮实验教学研究课题申报中,我市21个课题被省立项,约占全省总量的1/5。目前,我们已制定了第二轮实验教学课题研究规划,将进一步扩大研究的学校和学科范围;每年举办一次实验教学论文和课件评选活动,既促进实验教学经验的提炼和升华,也为他们的绩效工资、职称评定提供条件,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每年举办初中理化生和小学科学实验课大赛,并将优秀实验课制成光盘,让其他教师学习借鉴,共同提高;市教育局每年划拨专款支持实验教学研究活动的开展(2012年是50万元)。

六、加强督查指导,推动实验教学优质高效开展

第一,市装备中心与教研、基教等部门密切合作,每学期定期到学校检查实验课开设情况,到实验室听课,帮助学校解决实验课开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指导学校高质量地开好实验课。第二,将实验教学的有关情况纳入每年一次的全市教育装备专项督导,督导时必查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必查实验课的开设情况。第三,在全市中小学教育装备管理评估暨装备管理使用示范校创建活动中,实验教学占60%,包括实验设施设备、实验教师队伍、实验课的开设、实验教学的质量等,并对实验教学研究的优秀成果给予加分。第四,深化中考制度改革,加大实验知识在中考试卷中的比重,充分发挥考试的引领作用。同时,装备与教研部门通力合作,按照省教育厅的要求,认真做好中考实验操作考核工作。目前,我们正在思考将实验操作成绩量化并计入中考成绩的可行性。

篇(7)

“人文、和谐、民主、自信”伴教师成长

以人为本,关注个体发展,促进教师成长,是我们践行社会性和谐发展与尊重平等教育的首要目标。我们为教师送上温馨的生日祝福,组织教师到文化古迹游览,开展团队拓展训练、节庆游艺会、文艺演出等一系列活动,增强了教师集体的凝聚力,营造出了以园为家的和谐园风。

园所的发展与教师的成长互为基础、互相促进。在教师专业成长中,我们选拔业务精、能力强的骨干教师,结合其业务专长,帮助他们设立职业成长规划,搭建能力拓展平台,使其深入挖掘自身潜力,获得可持续发展。

我们注重找亮点、树榜样、重改革、推创新,挖掘教师个人潜质,倡导教学特色。在专业引领上,我们遴选具备丰富理论基础与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开展专项教学,以点带面,带动全体教师水平提升。

在尊重平等教育思想引领下,融汇人文、和谐、民主、自信,我园教师队伍成长步伐迅速,相继涌现出全军优秀教师2名、省级骨干教师1名、市级骨干教师1名、市学科带头人2名。近两年,教学优质课在总参组织的比赛中获奖,教育教学论文6篇获省级一等奖、4篇发表于公开发行的专业杂志。

“自尊、自信、自主、合作”伴幼儿成长

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认知,是我们开展社会化教育的根本理念。让幼儿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培养幼儿关心他人的良好道德品质,是我们开展社会化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立足社会性发展的目标,我们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化教育活动。

为了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自尊心、主动性、独立性等社会化品质,我们结合一日生活常规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教育渗透活动。在环境创设、游戏材料投放、生活常规图标的设计中,教师运用直观形象的图片、提示性标语、小笑脸卡片、小星星卡片等,以积极的暗示性语言,潜移默化地引导幼儿自主学习与自我管理,保护了幼儿的自尊心,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

在生活常规培养中,我们注重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针对年龄特点,开展了中大班幼儿自助吃早点、自主喝水等活动,培养了幼儿的独立性与自理能力;餐前标准规范的五步洗手法与餐后漱口、餐巾擦嘴等环节,使幼儿养成了自我管理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卫生习惯。

在培养幼儿人际交往能力过程中,我们捕捉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素材,立足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的教育原则,组织设计了“军人服务社”“新兵训练营”“军事基地”“香香美食城”“春晚双簧”“小小课堂”等游戏,使幼儿在与同伴互助、合作、分享的过程中,人际交往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同时,我们因地制宜,充分运用社区资源,组织了爱护地球环保清洁、伙房帮厨择菜、超市购物、参观军营、军姿训练等一系列活动,让幼儿在亲身体验和感知中发展自己的社会技能。

在培养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过程中,我们立足于园所规范管理的理念,指导家长与幼儿树立良好的集体意识,建立了教师、家长、幼儿在园行为规范,强化了共同的集体意识与社会适应能力。我们还组织幼儿开展了身临其境的社会认知与体验活动,如参观动物园、科技馆、地质博物馆、气象局等,组织悼念英雄、学习雷锋、慰问老军人、消防安全演练等活动,引导幼儿养成关注社会、关爱他人的良好道德品质。

“尊重、平等、互助、友爱”伴家长同行

尊重家长意愿,关注家长需求,互助合作共育,是我园社会化教育和尊重平等教育理念的多元化渗透与延伸。在家园共育过程中,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邀请家长民主参与幼儿园管理。我园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家长伙委会、家长会的互通监督作用,每学期设立幼儿园建设与管理提案征集、幼儿食堂开放观摩、园长晨间接待等举措,充分给予家长监督与参与的权利,听取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意见与建议。

2.重视家长的教育需求。我们有针对地组织了适合各年龄段幼儿的亲子教育活动、家长开放日与专题家教讲座,多途径为家长开设家园互通渠道,增进了家园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3.营造良好的家园共育氛围。我们将一系列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干预性措施――表扬条、成功链、闪光星、倾诉角、交流簿等,有效地运用到了环境创设与幼儿园日常活动的组织实施中,营造了和谐、平等、互助、合作的师幼关系和家园关系。已经毕业的幼儿的家长非常认可我园的社会化教育,毕业的孩子进入小学后,凸显了比较自信、敢于承担任务、组织协调能力强等方面的优势。这些都彰显了我园在对幼儿进行社会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也为幼儿的可持续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组织家长参与公益活动。近年来,我们先后组织幼儿家长参与了“献爱心义捐”“慈善日捐款”等社会性公益活动,让社会化教育通过家园共育的桥梁,辐射到社会,在社会各界树立了我园社会化教育的品牌形象。

“尊重、支持、执着、善思”伴我前行

一所幼儿园的办园特色,体现了其保育、教学、社会交流和家园联系等工作的整体特征,也是促进幼儿园工作整体发展的推动力量。随着新鲜血液不断涌进我园教师队伍,年青教师队伍如何才能很好地传承、发扬我园的社会化教育特色,将幼儿园工作提升至更高的层次?作为园长,我的思考与愿景是――

1.保持特色的长期稳定性。不受市场因素的干扰,坚持办园特色的内涵深化,在原有积累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我园特色课程,形成集目标、内容、手段与方法为一体的完整的特色课程体系。

2.传承中有发展。以尊重教师个体发展、尊重幼儿个体差异、支持教师学习需求、支持幼儿发展需要、不断更新与创新为行动指南,让社会化教育的内容与40项社会技能真正内化到教师心中,成为教师的一种职业及执教意识;不断深入挖掘每一个教育契机与教育细节,使社会化教育有机渗透到各个工作岗位与教育环节中,成为我园特有的精神文化支柱。

3.不断深化特色。依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导下的五大领域,以教学活动为基点,以教科研活动为推手,注重社会化技能培养的有效渗透。在健康领域,以有序合理的生活管理环节与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幼儿的自信、自主、自立意识;在阅读教学中,注重教给幼儿阅读方法,从细节入手对幼儿进行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在科学领域,以社会技能为支撑,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好奇心,引导幼儿积极探究、善问,培养幼儿的规范操作意识与良好的课堂常规,将社会化技能培养渗透在各领域教学和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潜移默化地推动幼儿的社会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