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工程施工实训总结

工程施工实训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02 15:06:4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工程施工实训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工程施工实训总结

篇(1)

【关键词】“行动导向”,项目教学法,园林工程施工实训,应用,探讨

1.“行动导向”教学法概述

1.1何为“行动导向”教学法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是德国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在1999年制定《框架教学计划》所决定的一种新型的职业培训教学课程体系和先进的职业技术培训教学法。该教学法从学生将要从事的某一职业任务着手,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这一特定任务而实现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它是一种有意识、有目标、有反馈的教学活动。

1.2“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特点

传统教育“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形式,采用统一化的尺度去考核学生,因而使学生失去了合理的有效地发挥个人潜能的机会,同时也失去了对学习的好奇心,新奇感和自发学习的动力。“行动导向”教学法以学生活动为主,学生参与程度很强,其结果往往表现为学生要学。激励是内在的,是从不会到会,在完成一项任务后通过获得喜悦满意的心理感受来实现。信息传递是双向的,教师可直接根据学生活动的成功与否获悉其接受教师信息的多少和深浅,便于指导和交流。质量控制是综合的,通过多元的考核方式评定教学成果,更多的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认可,进入良性的循环。

2.“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园林工程施工实训中的应用

2.1园林工程施工实训的基本教学目标

园林工程施工实训是继园林工程理论教学后的独立实践课程,是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该课程的基本教学目标是通过有效教学,使学生能独立编制园林工程建设的施工方案、独立进行园林工程建设的施工放样、指导园林工程施工,并能运用正确的工程检查手段评价园林工程建设的质量。

2.2项目教学法的引入

如何实现园林工程施工实训课程的教学目标,采取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在此,笔者期望寻找到“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园林工程施工实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模式。

相关专家将“行动导向”教学法细分为七种教学方法,即大脑风暴教学法、张贴板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引导课文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笔者从中选取了项目教学法作为“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园林工程施工实训教学中的切入。将园林工程施工放样、地形工程施工、园路工程施工、水景工程施工、假山工程施工、小品工程施工、园林栽植工程等传统教学内容归整具化为具有典型意义的十大项目,即小游园地形堆砌、小游园地形整理、小游园块料路面施工、小游园碎料路面施工、小游园水池及跌水施工、小游园喷泉施工、小游园人工塑石施工、小游园防腐木亭施工、小游园拟木花架施工、植物种植施工。每一项目的教学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驱动。期望通过十大项目的学生全过程参与,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2.2.1训练项目设计

2.2.2教学材料。目前市面上各版本的传统教材显然已不能满足“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要求,编制适合“项目课程”一体化的特色教材讲义迫在眉睫。同时,还需结合教学课件、教学案例和网络课程,从园林工程施工流程、实践模拟任务和大量真实案例三个角度出发对园林工程施工的基本理论与实践进行诠释,更好的支撑“行动导向”教学法。

2.2.3教学组织形式。以小游园拟木花架施工项目为例,将每一项目拆分为若干单元,采用案例研讨、实地操作、实地观摩等形式组织教学。

2.2.4考核方案

在整个教学中学生始终占据主体地位,教学质量的高低最终通过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反映和体现。因此,最终课程成绩由过程考评和期末考评两部分组成,重在过程考评。

3. 存在困难和解决途径

项目教学法显然能为园林工程施工实训教学带来新的活力。但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其一,资金的问题,采用项目教学法,学生全过程施工,机具材料的购买、实训指导教师的课时经费,都将大大提高教学成本。

篇(2)

关键词:高职;隧道工程施工与安全;教学模式

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地下及隧道工程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截至2013年底,我国建成的公路隧道有10022处,总里程为805.27万米;沈阳、成都、西安等城市正在建设地铁工程,工程建设规模如此巨大,遇到的岩土及地下工程灾害问题也越来越多,对各种复杂工程灾害问题的处置,需要工程技术人员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和从事科研的能力,在地下及隧道工程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道桥系在道桥(安全)专业中开设了“隧道工程施工与安全”课程,并将其作为专业骨干课程之一[1]。

围绕面向公路与城市道路和桥梁与隧道建设第一线,培养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一高职教育目标,有鉴于此,部分学者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对隧道工程施工的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力图在提高隧道工程的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以及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2]。这些研究大大促进隧道工程施工教学的改革,但是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还有继续提升的空间。本文结合我国对地下及隧道工程人才的迫切需要,道桥(安全)教研室对“隧道工程施工与安全”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方面进行了改革。以此来促进课程教学的规范化、系统化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1 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1.1 教学学时偏少,往往难于满足教学需求。教学学时少与教学内容多是当前高职课程教学环节当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这就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把课程内容讲透、讲通、讲精,也使得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和熟练应用的难度加大,导致学生理解不透彻,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定岗实训。

1.2 教学模式单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传播。现有的教学方式,大多采取“板书+多媒体”的形式,再配以必要的图片和说明,通过教师的灌输和学生的被动接收,实现知识的传播,这就导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差,缺乏独立思考,无法掌握课堂教学的精髓,从而影响了知识的实际应用。

1.3 课程教学与实践脱节严重,影响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隧道工程施工实践性、应用性强,很多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只有在现场亲眼所见,才能知其所以然。现实情况是很多学校由于资金限制或缺少能够实习的场地,学生只能靠课堂上的想象,难以深入理解隧道工程的设计方法与施工工艺[3]。

2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n程设计

所谓工作过程是指为完成既定工作任务、达到预期目标而进行的完整的工作程序。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打破了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课堂垄断的教学模式,将实践引入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围绕工作任务,将实践工作过程和职业课堂教育相结合,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推动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发展。

2.1 基于工作过程,开展情景式教学

根据隧道工程施工与安全课程的教学大纲,隧道工程施工与安全的过程学习包括完成实训场地的认识学习、典型施工设备认知、熟悉施工工艺流程、学习施工方法及隧道施工安全管理、预防措施与事故处理、维护作业等主要内容。学习情景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课程教学实践,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按章逐节开展教学的生硬程序,从全局把握工作流程,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教学设计上以工作过程为认知核心,按照现场认知、知识教学、仿真实训、顶岗实习等四个过程环节来组织,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运用模拟场景和课件展示,让学生在情景化的教学环境中,采用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等六步工作法培养学生对工作过程的整体把握和技能掌握。

2.1.1 现场认知

隧道工程施工与安全的现场认知,就是在认识实习时,参观隧道施工现场,在项目部相关技术人员带领下,进入隧道施工现场,对隧道的各个施工环节及结构进行讲解,学生在技术人员的讲解下熟悉隧道各部分结构,使学生对隧道结构有一定的感官认识,为今后学习隧道施工方面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2.1.2 知识教学

根据《隧道工程施工与安全》教学大纲,将隧道工程施工分为两大模块,模块一为入门知识教学模块,主要讲解隧道的尝试、构造、围岩的稳定性、隧道设计及隧道的基本施工方法等内容;通过模块一的学习使学生对隧道施工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模块二为实例实训教学,主要讲解隧道施工监测、开挖与出渣技术、初期支护、注浆加固、防排水、二衬及附属设施等内容,通过实例实训内容巩固知识点、更好地应用于实践。

2.1.3 仿真实训

利用实训场地,在教学过程中,将仿真实训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利用现有的实训场地内容,将仿真实训分为初期支护、二次衬砌、洞口施工、施工量测、盾构施工及盖挖逆作法等内容。通过模拟施工现场,将理论教学内容应用到现场实际当中,逐步讲解,加强学生对隧道的结构及每个施工环节的认识,为以后从事隧道工程施工奠定一定的基础[4]。

2.1.4 顶岗实习

学生通过对隧道工程施工与安全这门课程学习,已经对隧道施工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再利用定岗实训去施工单位进行实习,在施工现场,围绕隧道项目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和施工企业的相关人员一起,结合课堂上的授课内容,对学生进行实地的教学,真正地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加强学生的直观性,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更有目的性,为能更快的适应未来工作奠定基础,同时增强了学生的事业心、责任心。通过现场教学,强化了学生多方面能力,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社会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

2.2 根据典型化的工作任务确定课程学习性工作任务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隧道施工能力形成的规律,通过隧道工程施工的学习,让学生在技能操作中,将知识与技能进行整合,在实践中积累工作一线经验,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最大限度地将工作过程和学习过程进行有机整合。在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和最终要实现的目标之间搭建桥梁,使学生结合隧道施工实际,掌握隧道施工及维护过程的基本知识和主要技术技能,实现具有高尚职业道德、技术熟练的工程技能型人才的完美转身。

隧道施工基层技术工作岗位群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技术交底、技术检查、技术指导、质量评定、安全检查、工程试验、进度控制、数量核实[5]。

将这些工作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也就是“岗位上做什么,老师要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学了什么,到工作岗位上就上手就快,动手能力就强。企业也欢迎,学生也顺利。

3 课程考核

为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课程结束后需以一定方式对每位学生考核。考虑隧道工程施工与安全课程隶属工程科学且极富应用实践性的特点,考核不应简单以期末试卷为单一评判形式。结合实际教学体会与经验,笔者认为考核宜由3部分组成:(1)课堂表现和平时作业(15%)。考查学生出勤率、听课表现(提问与回答问题),及课后作业完成情况;(2)理论考试(占60%)。改革传统的笔试形式,在试题的设计上和分数上尽量做到既考查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又通^案例分析考查其对工程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3)实践技能(占25%)。主要目的是对学生学习技能和动手能力的考查,通过设置某一隧道工程施工事故案例,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查阅文献资料,参考相关行业规范及技术标准,对某一工程问题作资料整理、事故分析、解决措施、事故总结等综合训练,锻炼学生解决实际工程方面的问题。

结束语

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地下及隧道工程建设的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急需大量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隧道工程施工和管理等方面的技术人才。“隧道工程施工与安全”作为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安全方向)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品质及促进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有重要意义。在借鉴相关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该课的教学设计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对于该课程的安排、讲授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雷.论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0,(16):16-21.

[2]孙明磊,朱正国.“隧道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师,2009,(20):60-61.

[3]李晓龙,郭成超.“隧道工程”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29(3):96-98.

篇(3)

关键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工程素质

随着建筑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建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来,一些学校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然花费巨资建设实训基地,紧跟人才市场发展变化,加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培养力度,期望培养出动手能力强、掌握最新工程技术的企业和社会急需人才。各高校的出发点都非常明确,期望值也很高,但是,实训基地如何构建才能达到人才培养目标,高额投资能否达到建设初衷,如何避免实训基地摆样子、走形式,如何充实实训内涵、提高实训质量,如何科学评价实训效果,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训基地如何为其他院校同类专业提供实训服务等问题,都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方案是确定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就业岗位群、课程体系等内容的纲领性文件。我院建筑工程系(以下简称我系)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通过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多次研究、讨论,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等形式,制定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旨在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新型工业化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从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实施与质量控制、施工组织与管理、成本控制等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建设行业一线高素质技术管理人才,主要在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测量员、资料员等岗位就业。

构建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及能力体系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通过多年的教学改革,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加强内涵建设,突出职业岗位需求,积极完善“双证书”制度,以造就建筑企业一线需要的“精施工、会管理、懂设计、通经济”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将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不断探索和实践,摸索出了工学结合的“一·二·三”人才培养模式。“一·二·三”人才培养模式内涵:“一”指搭建一个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联动,校企共建的合作平台;“二”指构建毕业证和上岗证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三”指通过三阶段工学交替,实现三级能力递进,达到“零距离”就业。三级能力指基本能力、综合能力、顶岗能力,如图1所示。

(一)基本能力

通过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确定了11门学习领域课程,每一门学习领域都是基于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代表一个专向能力,因此形成11项专项能力:施工图识读与会审、建筑材料监测与应用、建筑施工放线、施工安全预防与监控、施工组织设计、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砖混结构主体工程施工、现浇结构主体工程施工、建筑防水与装修工程施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资料整理与归档等。

(二)综合能力

按照行业和职业岗位需求,以真实的建筑工程项目为依据,创立专业综合实训,包括工程招投标训练、施工图纸会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工程预算、项目实施监控、技术资料归档、工程质量验收等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综合实训,努力营造真实的工作场景和教学情境,可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顶岗能力

通过在真实工作岗位上顶岗训练,使学生具备顶岗能力,实现“零距离”就业。

实训基地建设要求

11门学习领域课程都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需要真实工作任务的实训室或教、学、做一体化教室,需求见表1。

综合能力培养需要建设的实训室有工程招投标、技术资料归档、工程质量验收、施工建造实训室。为培养学生的顶岗能力,需要校企合作,共同建设一批校外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于是,形成以下建设思路:(1)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真实建筑工程的数字化三维结构模型;(2)校企合作,共同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材料检测中心;(3)将施工建造实训中心建设成为砌筑工、抹灰工等工种鉴定中心及施工员等资格认证中心和企业的职工培训中心。

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我院作为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既要考虑实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又要控制建设成本。从我院实际情况出发,形成以下建设方案:

(一)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真实建筑工程的数字化三维模型

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各种各样的建筑结构拔地而起,积累了大量的工程实例。通过利用大型的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的强大建模功能,能建立起全面逼真反映建筑结构的模型,还可通过设置不同的材料、实常数、单元类型等参数,快速、有选择地展现所要观看的构件或细部构造。

通过编制apdl程序建立真实建筑工程的数字化三维模型,能达到如下的预期目标:完整地、全仿真地建立整个建筑的结构模型,包括基础垫层、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等;真实地显示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各种钢筋的形状、弯勾位置的定位、钢筋弯弧内半径、钢筋的锚固、钢筋的层次关系等,都必须与真实的结构完全一致;能确定钢筋的下料长度;能统计混凝土的体积;能统计不同种类钢筋的体积;能显示施工缝的位置等。

建筑工程有其独特性,不仅受季节、场地限制,而且技术含量高的还属隐蔽工程,施工完毕后多为不可见。数字式三维仿真建筑模型是以真实的建筑工程图纸为蓝本,进行1∶1的全真建模;可设置混凝土为透明的而钢筋则为彩色非透明;可随时随地、身临其境地进行实训或进行建筑翻样。

仿真建模系统将提供一个巨大的仿真演示平台,在该平台上实现施工、预算等功能,使建筑视图与施工变得形象、生动起来,学生一看就懂,一学就明白。

(二)校企合作,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我系已与武汉广益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土木工程质量检测中心。该中心定位于在石家庄周边承揽检测任务,同时为我系在校生提供实习实训服务。该中心成员以武汉广益公司的试验检测人员为主,同时由我系教师指导配合,以后实行以我院优秀毕业生为该中心的主要技术力量,我系教师为指导的模式,同时兼顾教学与业务开展。并且可以聘请广益公司的技术骨干来我系进行授课与实训指导,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长学生的工程实践经验,同时也为我系校企合作、资源共享、服务社会开拓了渠道。

建设目标与实训服务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满足学生专项技能训练需求。该检测中心建成后可方便我系在校学生开展建筑材料检测与验收、力学性能试验等专项技能实训项目,包括水泥基本性质检测、混凝土基本性质检测、砂浆拌和物基本性质检测、常见建筑材料力学性能试验、钢材拉伸、冷弯试验及钢筋焊接试验等检测内容;能够满足本系建工、造价、监理、钢结构、建装、室内六个专业相关课程实践教学需要。(2)强化施工生产性实训环节。按照建筑施工过程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要求以及专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开设与之相适应的施工建造实训项目。利用该检测中心开发施工建造取样与成品检测、工程质量与施工现场检测等实训项目,确保学生通过技能训练熟练掌握职业岗位需要的动手操作能力,实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工作任务的高度融合,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该合作项目已经开始实施,我院提供了600m2的场地,武汉广益咨询公司已投入了近100万元的设备,设备调试已完成,建筑工程等专业学生将于近期在此中心实训。

(三)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在建设数字化三维结构、生产性检测中心的基础上,专项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建设测量、施工、管理三类方向的综合实训中心,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中心主要实训室建设方案见表2。

校内实训基地不仅要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要成为技能鉴定、就业培训的多功能基地。我院是河北省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已在建设厅指导下开展施工员、资料员、预算员等行业资格鉴定工作,因此,我们力争将建筑工程管理实训中心建设成为施工员、材料员、资料员、预算员等建设行业职业资格鉴定基地。与质监总站合作将建筑工程检测实训中心建成质检员、取样员等职业资格鉴定中心。与石家庄市就业服务局合作将建筑工程施工实训中心建设成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再就业培训基地,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

以培训基地为依托,加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2008年,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批准在我院设立河北省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该基地旨在形成政府主导、行业引导、企业、学校共同建设四方联动的校企合作平台。该基地于2009年2月成立了河北省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委员会,召开了基地建设委员会一届一次会议,参加企业达38家。

校企双方在自愿、平等、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在各委员单位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聘请成员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

学院将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导下,进一步扩大基地成员企业,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成员企业达到100家,以保证专业建设的需要。

结语

实训基地建设是三级能力递进培养体系中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所在,我院三维数字化建筑结构模型软件、校企合作生产性检测中心以及工程测量实训中心等三个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虽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但基本上满足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能力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篇(4)

关键词:施工;组织;工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012-01

近年来,随着建筑业的飞速发展, 建筑工程规模不断扩大,工程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工程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建筑工程管理逐步成为建筑施工的重要要素。建筑业的发展给传统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整个行业管理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鉴于行业管理、市场监督、行业自律、标准体系等诸多因素制约,这就要求传统的管理模式实行相应变革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无论是市政工程还是其它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是全方位的,要求项目经营者对施工项目的质量、安全、进度、成本、文明施工等,都要纳入正规化、标准化管理,这样才能使施工项目各项工作有条不紊、顺利地进行。施工项目的成功管理能促进项目和企业的发展,能推动建筑市场不断前进,对项目、对企业有良好经济效益,对国家也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更是一门应用专业课程。而建筑事业的发展,新技术的应用,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要求学校应该对施工组织与管理教学进行改革,着重于应用技能训练及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以满足施工现场的需要。

1.课程现状与问题分析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教材内容不合理,跟不上工程建设需要。现有的教材多是沿用本科教材或其基础上进行修改,理论知识比较多,案例较少或没有,不能适应本专业的发展需求。而且,采用全国统编教材,教材的编制理论性强,涉及内容多而深,专业技能训练无法体现,新标准、新技术、新设备等往往滞后。目前的教材,旧内容所占比例仍较大,脱离工程实际,学生学到的知识过于老化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从事的测量工作与教学内容差别很大。同时,随着建筑专业新技术的发展,需要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测量教学的课时却不增加,较少时间完成较多的测量教学任务,难以保证教学质量,也就无法满足施工岗位的需求。二是测量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不能适应现场施工要求。目前的现状是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以课堂教学为主要的教学手段,授课原理偏多,理论和实践之间严重脱节,出现了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教师对学生没有信心等不良的教学现象,实践课内容不能和工程实际紧密相连,实习内容空洞。

2.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1 合理选用教材和增加课时,学校应该摒弃盈利目的,不使用错误率较高、无权威性的教材。应该精挑细选,选择权威性高,编得比较好,错误率低,且内容难度相当的教材;高校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增加本课程的课时,可以采取每星期多增加课时或者推迟课程考核的方法。合理设置课程内容,本着以能力为本位的精神,以项目教学为出发点,将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的内容按照职业岗位能力划分为各个小项目,通过建筑现场工地的广泛调查,根据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来确定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紧密围绕这一教学目的,将课本中的内容进行精选,做到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教学。

2.2 通过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升学生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认识和解决现实经济问建筑施工题的能力。一方面,可以采用以教师为主的案例教学,先讲解理论知识,然后再举出实际案例进行分析,通过课堂讨论使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也可以在讲解新知识点的过程中穿插、结合案例,让学生明白知识点的运用。另一方面,可以采用以学生为主的案例讨论教学,通过分组讨论、组间辩论等形式,通过讨论得出结论。在案例讨论结束后,可作适当总结。总结时可指出学生的优点和其讨论过程及所得结论的可圈点之处,同时亦应着重剖析其欠深入、不够确切的地方。案例要进行精选,有时代性,分析过程及拟实现的目标要有系统方案,案例要反映最新的理论发展和实际应用,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突出该学科的实用价值。也可以让学生讨论经典案例,同时,教师也可以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案例。

2.3 教学中贯彻实践教学为核心,以实训、实习为主线,理论教学为实训、实习服务,实训实习中贯穿理论指导,采用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学生分成各个小组,选定学习项目,合理分工,规定时间内完成指定实训、实习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具有独立完成任务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团体协作的精神,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的讲授知识,把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注重知识的应用性。可以采用以下流程,先是教师给出多个实训任务,然后学生根据任务需求选定学习项目,再是各个小组制定完成任务的方案,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选定任务。教学形式改变了,教学评价也要随之变化,建立本课程学生考核档案系统,随时记录项目及任务学习情况,其中任务实践与理论考查分别占综合评论的比重;再结合学习表现、技能认证等方面综合评定。

参考文献:

[1] 李新梅.公路施工项目管理[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年

[2] 张彦鹏.探析建筑工程质量事故产生的原因[J].中国科技财富,2011年第03期

[3] 邸利如.铁塔生产基地项目前期筹划方案及其综合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4] 成立;王小萍;黄志青;黄绪泉;;施工组织设计优化[J];建筑技术;2007年04期

篇(5)

课程重构设计理念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学生通过四年在校学习,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筑施工与管理的高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掌握建筑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毕业后能从事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工程监理工作。通过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岗位和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岗位的职责和职业能力的分解,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主要从事建筑工程施工一线技术和管理岗位工作。建筑工程施工一线技术和管理岗位要求从业人员具有基本操作技能和基层管理能力。同时施工岗位要求从业人员能够根据施工情况的变化适当调整作业方式,并具备优化、改善施工工艺流程,构建和设计施工作业过程的能力。

(一)《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对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支撑作用

《建筑工程测量》是构成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职业专业技术应用能力模块的重点课程。《建筑工程测量》课程职业能力目标由专业技能目标、方法能力目标和社会能力目标构成,成为支撑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支点,是学生进行综合岗位能力和拓展能力训练必须先行掌握的专业技术能力课程,课程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建筑施工测量技术与能力,对学生建筑工程施工与管理岗位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有重要支撑作用。

(二)按照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建设平台

应用型本科教育把传统的以知识继承为主的人才培养观念转变到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观念上来。依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改革,按照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建设平台。重构后的《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包括建筑工程平面控制、建筑工程高程控制、施工场地地形图测绘、施工测量和沉降变形观测等五项施工岗位测量工作任务。教学中以典型的多层建筑施工为载体,通过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培养学生掌握建筑工程施工测量工作岗位所需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把过去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建立以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位一体的,以职业岗位创新能力为中心的《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建设平台,把典型理论知识与岗位实践操作技能要求相结合,通过实际工作任务,在理论知识学习、操作技能实训过程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

(三)整体优化课程内容,重组课程结构

课程内容以建筑企业施工过程为主线,整体优化课程内容,以企业工程施工阶段应完成的测量任务为教学“项目”来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真实的工程项目或案例作为教学任务“载体”,使教学过程及学习情景与模拟建筑工程施工测量工作过程基本一致。

(四)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通过校企合作、专业调研,结合企业技术人员的一线工作经验,确定学生未来工作岗位面临的工作任务及完成建筑施工测量实际工作任务所需具备的知识、技能、社会能力要求,选取突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教学内容,优化知识结构,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训教学的有机统一。保证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从基础、单一的技术应用岗位层面向项目技术管理层面发展,直至经营决策层面的职业成长所需要的职业岗位测量技能,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建筑工程测量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实施

(一)概括工作任务

根据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中,测量技术应用的岗位工作能力要求,结合企业岗位工作流程,总结概括出以建筑工程平面控制、建筑工程高程控制、施工场地地形图测绘、施工测量和沉降变形观测五项典型施工测量工作任务,涵盖了从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进场、施工、竣工、验收、营运全过程,各阶段的施工测量工作。依此为依据设计、选取教学内容,充分体现课程职业性、实践性。

(二)重组课程内容结构

重组的课程内容以训练学生施工岗位测量工作能力为核心,在学生专业技能训练过程中注意融合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育。实现理论学习、技能实训与职业技术岗位相融合,并以此为基础将原理论教学内容进行功能细化组合,将原教材十二章教学内容,精简重组成五个学习模块,组成典型的工作任务学习情景,充分体现课程职业性、实践性。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在与职业技术岗位相一致的学习环境下完成建筑工程平面控制、建筑工程高程控制、施工场地地形图测绘、施工测量和沉降变形观测等五项典型施工测量工作过程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接触到真实的工程环境,明确了建筑施工测量岗位的工作内容、要求和工作流程,缩短了知识学习与实际工作岗位要求的差距。

(三)课程内容选取注重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需要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内容针对完成施工岗位测量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三部分需求。为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需要,在重组的课程内容中强化了全站仪使用等章节,保证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生涯岗位测量工作的需求,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应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规律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积极吸收行业企业参与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规律,基于真实的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以施工过程的测量任务为基础进行整合、序化组织教学内容。

(五)构建三线并行的实训课程体系,形成“从控制到细部”的良性循环

首次循环:规划勘测设计阶段或工程竣工阶段的地形图测绘,由“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地形图测绘”形成的串行路线,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使学生掌握施工测量中“从控制到细部”的作业过程;第二次循环:施工阶段建筑物施工测量,由“施工区域平面控制测量-施工区域高程控制测量-建筑物施工测量”形成的串行路线,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独立完成,使学生体会施工测量过程的“从控制到细部”的作业;第三次循环:施工、营运阶段建筑物沉降变形观测,由“变形观测平面、高程控制系统-建筑物沉降变形观测”形成的串行路线,在前二次循环作业的启迪下,由学生自行组织,独立完成,使学生掌握施工测量过程的“从控制到细部”的作业方式。

三、结语

篇(6)

工程经济类论文范文一:市政工程经济管理要点研究

摘要:市政工程作为改善城市生活环境、实现城市科学规划的关键手段,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发展建设。现今,市政工程的项目管理、经济管理只有加强对管理要点的探索与研究,保证其发展的稳定性,才能适应市政工程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文章的研究从概述市政工程入手,分析了市政工程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市政工程经济管理应把握的要点。

关键词:市政工程;经济管理;要点;探析

市政工程的改革随着市场经济的稳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突破在逐步深化,在发展中不可避免地存在问题,市政工程经济管理中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工程成本的监控、企业的综合管理。认真分析市政工程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析经济管理的要点是提高市政工程经济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一、市政工程概述

市政工程作为与市政设施有关的建设项目,是专门为城市公共设施配套而建设的基础项目。当前,对市政工程的重视程度大幅提升。市政工程的主要内容为:城市道路交通工程、园林绿化工程、环境综合卫生工程、排水及污水处理的河湖水系工程等;市政工程具备的特点主要有:复杂多变性、投资规模大型化、施工周期短期性、影响因素多样性等。

二、市政工程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施工质量缺乏保障

当前的市政工程施工中长期存在质量不过关的问题。一般情况下,为了节约时间与精力,市政工程项目部往往通过缴纳一定数额的管理费用将工程项目进行转包挂靠。这样造成的后果为:第一,在施工过程中忽略了工程质量的管理与控制;第二,一味地节省开支,或者在必要环节大肆浪费,进而导致市政工程的经济管理上存在疏漏。在实际工程建设中还存在为了谋求暴利而对市政工程质量监控不严、不到位的问题,这些都使得工程质量大幅降低,为完成工程而盲目赶进度、片面追求工程施工的经济效益、材料采购环节缺乏周全考虑与严格管控,都导致施工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

(二)市场管理上存在疏漏

大多数市政工程属于大型建筑实施工程,与城市形象联系紧密。然而,大多数市政工程建设单位又是行政主管授权的单位,其管理体制不严、材料浪费严重,使得市政工程在具体建设过程中没有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严格执行,没有遵循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同时,工程项目实际施工过程中没有实行工程法人制、项目招标投标制、合同管控制等必要制度。另一方面,工程施工前没有进行全面的勘察与勘测,进而造成材料的浪费、工程进度的耽误,从整体上阻碍了市政工程经济管理的全面、稳定发展。

(三)施工成本缺乏控制与必要管理

在市政工程的经济管理中没有形成一套合理的成本管理控制制度,未实现材料计价方式、承包方施工价格、市政工程合同方式、市政工程结算方式的统一,对施工工程的成本管理与控制没有形成科学定位。计价依据的不同会对图纸的精确度产生影响,进而对施工的最终效果产生影响;一部分承包商一味争取最大利益,降低价格,在竞标时采取策略性报价方式,报价偏低,在实际施工中却肆意改变合同内容,加大了市政工程建设的风险,也使得施工过程中成本缺乏管控。成本缺乏管控体现在:第一,成本核算体系不健全,核算环节过于简单,难以进行成本分析;第二,成本管理没有落实,成本管理浮于表面、制度不完善且约束力不足、执行力不够,成本管理流于形式;第三,缺乏考核机制,忽视了市政工程经济管理中的费用管控,没有及时考核和奖惩,使得市政工程资金超支、使用混乱现象严重。

三、市政工程经济管理应把握的要点探究

(一)强化市政工程经济管理的诚信建设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及需遵循的重要原则。市政工程经济管理中要严格执行相关管理办法的规定(《建设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有关机构不良记录管理办法(试行)》),在经济管理中层层把关,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并制定专人负责制以确保市政工程的顺利进行。

(二)建立目标成本管理制度

在市政工程经济管理过程中要切实实现目标成本核算的正确性,就要做到:第一,施工前,对成本进行正确预算,并做好控制;第二,施工后对成本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并积极做到开源节流,将合理节约成本的理念贯穿市政工程施工进程的始终,杜绝一切不必要的铺张浪费,在有效降低损失的基础上保证工程建设进度的顺利实施;第三,在成本管理中,将各项核算任务分配至各个部门,设立部门负责制,建立成本核算考核机制并加强对各部门成本核算的考核力度;第四,利用各部门提供的有效信息对资金情况(超支及缩减情况等)进行及时反馈与分析。通过管控,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缩短工期,节约材料、人力、物力,有效避免造价过高、施工难度过大难以实施等问题。

(三)加强管理监督

市政工程由于工程量大,因此,在经济管理中存在一定风险。监管部门切实履行监督职能,加强对资金使用、流动等的监测与管理,建立一支专业性强、素质高、品德优良的经济管理监管队伍,严格执法,保证资金运用的高效性、资金流动方向的明确性及合理性,进而保障工程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意义重大且深远。

四、结束语

市政工程作为关系百姓生活与社会发展的基础建设工程,是保障城市建设高质、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分析市政工程经济管理中面临的诸多问题,把握市政工程经济管理要点,建立市政工程风险预防机制,严格对成本进行管控,是推动市政工程经济管理平稳、健康发展的关键点。

参考文献:

[1]谷广利.对市政工程经济管理进行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3

[2]袁力力.对市政工程管理要点分析[J].江西建材,2014

[3]刘志刚.市政工程经济管理存在的风险及防范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3

工程经济类论文范文二:建筑工程经济学案例教学与实训教学

工程经济学在高职院校中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它不仅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在高职工程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当中,要探索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的最佳途径就是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增加实训这个环节。

【关键词】高职;工程经济学;案例教学;实训演练;教学模式

在高职院校工程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当中,案例教学及实训环节是很重要的部分。能过通过其对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经济问题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调查以及加工。而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利用自己现阶段所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通过思考、分析、探究、演练,最后再通过各自观点和方法,最后经过归纳,联系基本理论,掌握分析的全过程。

一、教学案例与实训课题的选择与制作

在案例的教学当中主要是以典型的案例作为教学的工具,在实训的环节当中以工程的项目资料作为演练对象。在对学生展开案例教学和实训演练之前,要根据所教授的教学内容再去确定案例。要在分析对象方面做出工夫,经过收集资料,通过教学目标的要求将资料编制成与工程经济学教学内容相关的实训任务书。案例的选取和实训的安排要满足教学提出的几点要求。

1、代表性

也可以说是要具有典型性,作为工程经济学课程的案例要具有能代表特定性质或类别的工程项目,要具有与同类项目相同的共性。能够为某个教学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案例选择的好坏能影响着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也能对学生在社会实践当中自主思考与解决问题做出不可估量的作用,这样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起来。

2、高度的仿真性

选取的案例内容应该要基本上符合客观实际。案列中所给出的资料或者内容可以是隐含或者零散着的。这样对学生能力的提高也能起到良好的作用。虽然这样给学生自主的去解决问题创造了一些困难,但是能够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敢于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乐趣,对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等能力都能起到积极作用。还有一点不容忽视的是给出的案例要有一定可供探讨的余地不然会所探究的问题变得简单无趣,自然而然学生也不愿意去参与到其中,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3、综合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了解某些内容或者能力的提高的都要有着一个适应的过程。在学生学习理论课程时,各个章节的内容与知识点往往多比较零散,不能够汇集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对能力的提高也会有所障碍,所以要求着学生与教师能够对各个章节的内容与知识点能够进行串联,将其融合成系统的知识,从这个方面来说,案例与课题应当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4、时效性

对经济的评价要符合现状,在法律、行业规范方面要符合现行标准。这就要求着所选的案例要能够与时俱进。

二、工程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与实训环节的实施

为了能够更好的巩固学生已经学习的理论知识,能够提高工程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实训环节应该安排在课程结束后一到两个星期内为宜。这样能够让学生能够独立的去完成一个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能将学习的知识与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本人认为做好实训环节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做好案例教学和实训环节的准备工作进行案

比如说在开始实训之前,教师应当要能够亲自的对案例和实训项目进行分析和演练,对实训安排中的教学案例和实训的主要内容所应用到的学习内容有着足够的了解。在此阶段,对学生的指导工作也不容忽视。在实训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学生能够与案例与项目有着充分的接触。让学生能够对实训的内容有着一定的认识。在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中,学习工程经济学这门课的学生也主要是工程管理与造价等专业的。而且学校安排的经济类课程一般都不是很多,这就意味着工程经济学这门课程的意义重大。

2、工程经济学案例教学与经济评价实训环节更注重的是分析问题的过程

对案例的研究和课题的结论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开放性的。没有绝对正确的标准答案。对于某些问题,不同的人都会有着不同的看法,而且得出的结论在不同的情况之下都会发生变化。所以这就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要在引导学生自主的去探究问题方面做出成绩来。引导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谈论与互动。能够启发学生积极去探讨和互动。通过各种措施去收集有效的信息和资料。能够独立的去解决问题。在这种阶段中,学生的创造潜力也被够被激发和挖掘出来。

3、案例教学和实训环节中的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应给予及时点评和总结

在实训环节结束后,教师应该应到学生去对在实训过程当中所运用的知识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去关注实训过程中问题的关键与难点。教师主要做的是引导而不是告诉学生该怎么做。让学生自主的去对实训过程当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看法,同时要注意给学生留出空间。在实训中受到了哪些启发都应让自己畅所欲言,而不是去规定只能说哪些方面,并且在教师心里决定不能有标准答案这个概念。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全面的系统的对工程经济学有着自身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李坚.论实践环节在高职工程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科技财经,2012(5)

[2]廖玉麟.职业院校工程经济学课程模块化教学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2(8)

篇(7)

[关键词]综合布线 建构主义 实践教学 保障评价

[作者简介]杨晓冬(1959- ),男,江苏南京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处,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教育管理研究。(江苏 南京 211168)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8-0157-02

一、综合布线课程及其特点

综合布线系统是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它是计算机及通信网络的物理基础和信息传递通道。综合布线系统将建筑物内部的语音交换、智能数据处理设备及其他广义数据通信设施相互连接起来,再通过通讯设备同建筑物外部数据网络或线路相连。综合布线系统能够传输模拟与数字的语音、数据、图形、图像等信息;能传输电视会议与安全监视系统信息;能传输建筑物安全报警与空调控制系统信息。对于现代建筑物来说,采用标准的通信布线材料及通信设备,以模块化的组合方式组成的综合布线系统恰似智能建筑体内的神经系统,起着协调与控制智能建筑物内各子系统的运转,保持与外部系统的联系,并对内外部环境变化做出及时准确细致的响应。没有了综合布线系统,智能化建筑只能是一个普通的建筑框架,综合布线系统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现代化智能建筑的品质与等级。

综合布线课程包含的主要内容是:综合布线系统的工业标准、网络传输介质和连接设备、网络总体规划设计、综合布线的工程设计、综合布线的施工技术、综合布线的检测技术、综合布线的验收与鉴定等。由此可见,综合布线课程实践性非常强,技术与技能培训是综合布线课程的教学核心。高职学院的综合布线课程,更是把实践技能放在首位,培养的是生产第一线所需的高技能专业人才。

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高职教育中的体现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Internet网络教育应用的飞速发展,将学生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已经让位于将学生看成是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研究成果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倡导在一定的情景下,以学生为学习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同化、顺应和平衡知识图式。而教师则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定位于能力型和就业型的高职教育,在课程设计上应充分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具体工作项目或典型工作任务,引导学生“做中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新性,做到理论融于实践、动脑融于动手、做人融于做事,实现所学与所用零距离,自主地构建专业知识与平衡专业图式体系。教师在“做中教”,充分体现高职教育在理论上够用,技能上高人一等的特性。

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综合布线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综合布线的课程特点,结合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综合布线课程教学实践,我们总结出“三段式”综合布线实践教学法。第一阶段:认知实习,通过参观各类综合布线工程,形成综合布线基本图式。第二阶段:模拟实习,同化综合布线基本图式,细化综合布线框架。在学院的“综合布线模拟实训室”,利用模拟软件进行仿真设计与电脑布线,利用基于VRML技术建立的三维虚拟实验系统,让学生在与真实环境相似的虚拟情景下感受与体验。第三阶段:生产实习,一是在学校的综合布线实训室实习,二是跟随网络工程公司的综合布线施工队施工实习。以此顺应综合布线图式变化,最终平衡形成完整的综合布线技能体系。

1.学院的综合布线实训室实训。综合布线实训室建有各种材质各种形状的建筑物和框架,以及各种综合布线设备与线缆,完全按照“工作中需要什么,实训室就有什么”的要求进行配备。学生在实训室要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如线缆测试仪、光纤熔接机、光时域反射分析仪等;各种信息模块及插件的连接。如RJ45水晶头的连接、光纤的连接、配线架和机柜的连接等;各种线材的选择,如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等;各种综合布线模块的布线区域,如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干线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等;各种线槽和管道的安装,如金属槽、PVC塑料槽、桥架等;各种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管理和文档管理,如工程安全管理、工程质量管理、网络结构文档等;综合布线工程的验收与鉴定,如环境检查、器材检查、缆线的敷设与保护方式的检查及验收文件的准备。通过实训室实训,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布线技能,还增强了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培养了学生协同工作能力。

2.综合布线工程现场施工跟班实训。经过模拟实训和实际技能实训,学生已经掌握了综合布线工程各项工序的基本技能,能够承担基本的布线任务和解决综合布线工程施工中的常见问题。但是,现代建筑各具特色,万紫千红,百花争艳,从建筑风格,到建筑材料、框架结构都是千变万化,每个业主的要求也是五花八门,千奇百怪。学生必须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在实际的布线工程中锤炼自己,接受各种考验与锻炼。在综合布线工程现场,学生进行分组,学生分组不固定,完成一项工作以后重新组合。要求每位学生轮流承担不同的分组角色,如组长、施工员、技术员、检验员、材料员、档案管理员等,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技能全面发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和服从能力。分组以后,每个小组分到相应的工程施工班组,学生根据该班组的当天工作任务先拟定完成该任务的技术设计方案、施工方案、所需工具、设备和布线材料等。然后与工程公司施工队的相关施工计划进行比对,找出差别所在,进行分析研究。在现场教师的指导下各组修改自己的方案,并试图指出工程施工队施工方案的优缺点。经过这样反复求证式训练,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将快速提高,很快就可以参与工程队的工程设计与开工的准备工作了,并融入工程队成为其中一分子。施工方案确定以后,在班组的企业实训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实际施工中注意检验理论设计优劣,找出设计的偏差所在,提高设计水平。实际施工中会遇到许多突发事件,这正是跟班实训的目的之一,它可以锻炼学生的预测能力和应变能力,养成学生沉着冷静的工作态度,丰富学生的工作经验;实际施工不仅使学生的技能逐步形成,也使学生体能得到增强,为学生完成高难度的攻坚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综合布线课程结束以后,学生熟悉并掌握了综合布线工程的各项技术要求、工作程序、施工要领和检验验收标准,成为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经验的高技能的综合布线人才。当他们走上工作岗位时,上岗就能顶岗,成为生产第一线的高技能骨干人才。

四、综合布线实训课程的保障机制

实践性教学不同于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必须要建立与实践教学相匹配的保障补偿机制,以保证实训教学在规定的时间内圆满完成,并保证学生获得最新最先进的技术与技能。

1.高水准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是实训教学得以开展的前提。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是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深厚的专业实践经验,同时又具备了丰富的教学经验的高职教育工作者。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有两个来源,一是高职学院专任教师,他们的特点是理论性比较强,大部分具备了硕士博士学位,但是实践性和动手能力相对较弱,学院可以通过访问学者的方式,派他们去企业锻炼,增强他们的实践操作技能,以获得较高的职业资格证书为锻炼培训要求,使他们成为又红又专的高职教育专家。二是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他们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生产实践经验,缺乏的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学院可以和企业合作,对满足一定条件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教学培训,发放校外实训指导教师资格证书,聘请他们为学生校外实训指导教师。具有充足且高品质的实训指导教师队伍,是开展实训教学的坚实基础。

2.实训场地是实训教学得以进行的物质基础,综合布线生产性实训基地主要在网络工程公司,实训场地随公司布线工程施工地点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情况下,施工场地混乱且狭小,人多了难以施展,也容易出现安全隐患。所以,对布线公司来说,接受学生实训,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负担,弊大于利。要想企业积极接纳学生实训,只有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谋发展”的原则,与企业资源互动,深度合作,弱化弊端,强化互利。学院最大的资本是人才,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学院和企业可以建立定向培训机制,企业参与人才培训,对学院培养的高技能人才具有优先选择权。当然,合作办学的企业必须具备一级资质,掌握一流的综合布线技术水平,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并热心教育事业,它们既是学校实训基地的合作伙伴,也是学院发展的重要参谋,而学院则成为企业发展的智囊,企业发展的新鲜血液的提供者。

五、综合布线实训课程的评价标准

综合布线的教学方法是“典型任务推动型”,学生完成了各任务模块,也就完成了整个课程的学习。学生是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学是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指导的方式展开。所以,对学生的课程成绩,不能沿用以往,只是一张试卷,几句问答就可以得出的,而是从课程的开始到结束,对每一模块的意义构建、技能水平状况做出综合评价,既要考核布线工程的设计能力,还要考核实际施工能力、施工质量、应变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综合各项能力,得出各模块考评成绩,平均各模块成绩,最终得出该学生综合布线课程的总成绩。各项能力的评价分成个人自评、小组互评、施工指导教师评价和任课教师评价四个部分,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学生个人自评和施工指导教师的评价占有较大的分值,各占30%,学习小组互评和任课教师评价各占20%。

各项能力的考核内容:施工能力是学生能够进行实地考察,并与客户进行需求分析,拿出工程技术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施工质量是布线工程的生命,它必须符合客户要求并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应变能力是我们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意外情况,这时如何应对?施工人员的职业素养高低也就一目了然了; 团结协作能力是在布线工程中,几乎所有作业都需要一个团队共同去完成,离开了团队,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因此,在学生实训中,教师要有意地培养学生的协同工作能力,锻炼他们的沟通能力和相互包容能力,建立起融洽的同学同事关系;组织领导能力是每个团队都需要管理,管理出效益。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及创新等手段,综合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少的资源消耗实现团队目标。高职毕业生只有具备了组织领导能力,才能够有效放大自己的潜能,承担各种复杂而艰巨的工作任务,充分体现高技能人才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丁慧洁.用主流企业标准打造综合布线系统实验室[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