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2 15:06:4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生态茶产业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1.套种香榧。起补面积100亩,栽植密度每亩25株,苗木标准用嫁接苗,补助金额每亩600元。
2.套种山核桃。起补面积100亩,栽植密度每亩20株,苗木标准用嫁接苗,补助金额每亩500元。3.套种阔叶林。起补面积100亩,栽植密度每亩20株,彩叶树种比例不低于20%,苗木标准用乔木容器苗以上,补助标准每亩200元。溪龙乡还将对规划500亩以上的茶园观光园区进行综合整治,集茶园风景树配置、茶园土壤改良、杀虫灯、诱虫板配置等于一体,做为观光核心。同时,还将在里黄杜自然村建设一处水土保持点,面积150亩。这里不仅要丰富植被,还将建积水沟、沉砂池等水土保持配套工程。溪龙乡做精安吉白茶观光园区、里黄杜水土保持点这两个示范项目,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引导全乡茶农提升茶园环境及安吉白茶的品质,以此增强安吉白茶的经济发展势头,确保农民凭借经济农业尽快致富。
二、溪龙乡安吉白茶产业发展对策
1.加快农业主体培育与提升。推进茶叶企业组建公司。对茶叶加工企业新注册公司的,注册资本在50万元以上并正常营业、管理规范的白茶业企业,政府给予一定奖励。规范农民合作社运行。对新获国家级、省级、市级示范合作社的;对新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的,政府给予一定奖励,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使示范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2.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对新开办的休闲农庄、茶楼等休闲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在100万元以上,并经工商登记、正常营业的,政府按投资额的5‰奖励休闲项目,最高不超过5万元。新开发的旅游休闲食品并通过绿色或有机认证的,每个产品政府分别给予一定奖励,以此激励旅游休闲食品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3.加强农产品品牌和质量安全建设。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防控体系,鼓励合作社或茶企开展安吉白茶统防统治等技术服务或新型生态防治,对成效明显、管理规范的茶业企业,政府对每家给予一定奖励。
三、溪龙乡安吉白茶产业发展规划
1、因地制宜,科学做好安吉白茶产业的科学布局。发展安吉白茶,必须根据有机农业的基本准则,综合考虑当地整体经济的发展规划。溪龙乡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好,具有发展安吉白茶的自然条件。但全县各地的土地、森林、气候、水等自然资源分布不均匀,丘陵和山区生态环境更好,更适合发展安吉白茶;而东北部的平原和低丘岗地区域是传统农业的重点区域,生态环境不如丘陵山区,不适合发展安吉白茶。因此,要根据安吉白茶产业对生态的要求、各区域的自然与经济特点,做好安吉白茶产业的科学布局,并突出丘陵山区的生态优势。
2、狠抓大工程,加快基地建设。根据安吉白茶产业的技术要求,选择适合安吉白茶发展的地区,建立安吉白茶标准化生产基地、安吉白茶产业示范工程、安吉白茶科技培训工程、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产业组织工程,为安吉白茶产业的健康发展、规模发展奠定基础。
3、培育龙头企业,推进深度开发。企业是安吉白茶开发经营的市场主体,引进、扶持、依靠安吉白茶龙头企业,是发展安吉白茶的关键环节。通过深加工提高安吉白茶的品质和档次是提高安吉白茶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增效的根本出路,也是改善农业生产结构的根本措施。利用有限资源,大力发展精加工、深加工,才可能冲击安吉白茶的高端市场,才有可能将小产品做成大产业,才能使安吉白茶真正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1 生态化是产业发展一种趋势
在自然界中,从来都是相生棺克的,自然生态系统从来都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这是自然界亿万年进化的结果。然而,工业化以来却形成了生产一消费一废弃的“直线型”的经济运行模式,石油农业的发展虽然催生了廉价的农产品,但也使农药和化肥施用泛滥。由于规模化、单一化使农作物病虫害更加严重,就需要更多的农药和化肥。如此恶性循环。这种发展模式已经严重地损害了整个农业产业的发展,当然也损害了茶产业的发展。为此,茶产业必须走生态化的道路,发展循环经济,保护和发展茶园中的生态群落。建设生态茶园就是要利用生态链条,有效控制茶树的病虫害,有效解决施用农药和化肥而导致的茶叶农残问题。现在,国肉一些地方已经率先开始建设生态茶园,通过“猪一沼一茶”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形成代谢和共生关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以说,普洱市的生态茶园改造是顺势应时,牢牢把握住了产业发展的走向。
当然,建设生态茶园,在生物多样性下发展生态茶园,不是耍恢复到原始的生态系统。原始的生态和谐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因为“生态”的未必是“文明”的。生态文明建设存在一个财富基础,只有建设生态茶园与人民收入的增加、地方财力的增强,与富民强县强市结合起来,才是真正实现了生态文明。
2 良好的生态是一种资源
一个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一系列的条件作为支撑。资本、技术、知识、资源以及相应的制度环境,都会影响产业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更多的要素会纳入到生产函数中;各个要素在不同的时期,在生产中所处的地位、发挥的作用也不相同。随着收入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们会更注重健康和文化品味,崇尚绿色,融入自然,对于有利于健康的生态产品的需求就会增加,从而生态化成为带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生态也会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纳入到生产函数中。特别是经过传统“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修复”的工业化阶段后,良好的生态已越来越成为一种稀缺资源。
对于普洱市来说,良好的生态是第一资源,是必须精心营造、用心呵护、大力挖掘的宝贵财富。它不仅仅是支撑产业发展的一种软资源、软实力,还能提升产业的竞争力。要以绿色为支点,化生态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全面发展生态产业。通过生态茶园的改造,使产业发展生态化,使茶产业具有长期的竞争优势。在普洱市新一轮的科学发展中,生态化将成为一个新的“动力源”,成为生产函数中起关键作用的因素。
3 生态茶园建设要规范化、标准化
关键词 油茶产业;发展对策;河南信阳;河区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6-0313-01
打造生态产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为贯彻落实党的十确定的“五位一体”发展战略,信阳市河区从该区区情出发,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培育林业生态产业,实施富民强区新举措,开辟生态文明建设新途径[1-2]。培育油茶产业就是近年来河区打造林业生态产业的重要新举措之一。河区是豫南林业大区,林业用地面积宽,自然条件优越,为保护生态环境,兼顾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近年来河区着力培育可兼顾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油茶产业,扶植油茶种植企业和大户,建设油茶种植基地。现已发展油茶种植基地4个,油茶种植面积已达566.67 hm2,参与农户达1 000户以上。在基地的示范和带动下,林区群众发展油茶的积极性稳步提高,通过种植油茶发家致富和美化家园的信心逐步增强,油茶产业发展形势良好。
1 依托项目打造油茶种植基地
种植基地是油茶产业发展的基础。为夯实基础,示范带动周边群众发展油茶种植,激发群众参与油茶产业发展的热情,河区依托林业生态省建设、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工程项目,通过资金和政策倾斜,着重发展油茶种植基地。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现已建立油茶基地4个,营造高效油茶林566.67 hm2。其中,信阳五云茶叶集团公司董家河乡三角山油茶种植基地333.33 hm2、孔畈油茶种植基地100 hm2,碧丰园农业综合开发公司游河乡高台油茶种植基地66.67 hm2,信阳市河区康立有机茶农民专业合作社董家河镇驼店油茶种植基地66.67 hm2。在油茶种植基地建设中,共争取项目支持资金近400万元,有力地支持了基地建设。为获得可靠的种质资源,培育优良的油茶种苗,信阳五云茶叶集团公司还在董家河镇驼店村建立油茶优良种苗培育基地13.33 hm2,专门收集、保存油茶种质资源,培育油茶良种壮苗,为高效油茶种植基地建设提供种苗保障。在种植基地的示范带动下,林区群众纷纷自发种植油茶,现群众种植油茶面积已达500 hm2,全区油茶种植面积稳步扩大。
2 依靠企业带动油茶产业发展
企业有稳定的工作团队,筹措资金能力强,技术基础扎实,在带动产业发展上具有先天优势。河区在培育油茶产业中,坚持引进和扶持龙头企业,并利用龙头企业的优势,带动油茶产业快速发展。信阳五云茶叶集团公司是信阳市的老牌林业企业,在河区茶叶产业发展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是河区茶叶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为拓展林业生态产业发展路子,培育油茶产业,河区制定优惠政策,通过在资金、政策、林地流转方面给予支持,鼓励信阳五云茶叶集团公司在河区发展油茶种植基地,建立优良种苗基地,开展油茶加工、销售业务,把信阳五云茶叶集团公司培育成为河区油茶产业发展的龙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信阳五云茶叶集团公司制定了油茶种植、加工发展规划,通过林地流转,租赁了数万亩林地用于油茶种植,现已建立油茶种植基地2个、油茶优良种苗基地1处,组建了由10余位油茶种植、育苗、加工方面的技术人员组成的技术团队,油茶加工也正在筹划当中。河区在培育油茶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的同时,还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碧丰园农业综合开发公司等数家油茶种植企业,引导建立了数家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并帮助他们建立了自己的油茶种植基地,逐步把引进的油茶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扶植为油茶产业发展的骨干。在信阳五云茶叶集团公司和一批骨干企业的带动下,现河区的油茶种植已初具规模,油茶产业发展壮大已有稳定的基础。
3 以开展林地流转拓展发展空间
2013年,河区编制了林下经济发展规划,油茶产业作为一个重要板块被列入规划,规划中油茶种植发展目标为2万hm2。为拓展油茶种植发展空间,河区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开展林地流转,进一步盘活森林资源,计划把大面积的低质低效林改造为高效油茶林,提高林地生产力,促进河区油茶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2008年9月以来,河区全面启动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至2011年,集体林地以农村家庭承包为主的确权到户率达99.9%,发放林权证5.65万本,放活了林地的经营管理权。2009年4月成立了信阳市河区林权管理中心。2011年2月,该中心被市、区编制部门批准为副科级事业单位。林权管理中心全面负责全区林地流转管理、信息、林权抵押贷款服务等,全力推动河区林地流转的快速有序进行。河区还进一步完善了2个区级流转服务中心、12个乡级流转服务中心,按照“依法、规范、有序”的原则,认真做好土地确权登记、变更、颁证工作,严格审核、鉴证流转合同,土地流转做到依法申请、审批严格、程序到位、合同规范。截至2013年底,全区累计流转林地达6.73万hm2,为油茶种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河区还制定各种优惠政策,把产业结构调整和土地流转有机结合起来。区财政对凡是流转土地种植油茶的,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凡是3.33 hm2以上连片营造油茶林的,均纳入项目规划给予资金扶持。在政策的激励下,全区通过林地流转种植油茶的面积增长呈加速趋势,为油茶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 以强化科技支撑提升发展层次
油茶产业在河区是新兴产业,同时也是朝阳产业,所以河区给油茶产业的定位是“高”、“新”,即产业的科技含量高、生产水平高、效益高,产业发展模式新、产品新。为做到“高”、“新”,河区在油茶产业发展上不断强化科技支撑,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和层次。一是组建油茶生产科技队伍,通过招聘,引进高新技术人才,通过委托培养、短期培训等方式提高当地技术人员的素质和水平。二是抓好油茶种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缩短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效益的过程。三是切实抓好油茶种植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把高新实用生产技术展示、传授给林农,快速提高林农的管理水平。四是健全激励机制,鼓励科技人员开展技术创新,研究、攻克生产技术难题。五是和油茶相关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开展技术引进和科研攻关[3-4]。
5 结语
河区的油茶产业化发展现已初具雏形,种植基地稳步发展,种植规模逐步扩大,林农种植油茶的积极性逐渐提高,信心逐步增强。在政府的引导和多种得力措施的驱动下,今后油茶产业一定会成为推动河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和增加林农收入的新型林业生态产业。
6 参考文献
[1] 徐建敏,姚建林.安徽省油茶产业发展情况综述[J].安徽林业科技,2013(4):39-42.
[2] 周凯,印中华,孟宇微.浙江省油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13(1):65-69.
民主镇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林业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大力培育森林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林业管理水平和资源保护力度,保障生态安全;不断深化林业改革、创新发展机制,促进现代林业全面发展。
借助外脑
建设高效农业示范基地
“民主镇将举全镇之力打造独具特色的生态之乡,力争实现由‘生态民主’到‘美丽民主’。”民主镇党委书记张蔚说道。
为此,民主镇党委政府整合资源,聘请国家生物质能源技术责任人、贵州格润生物技术公司总工程师张敬源为科技顾问,盘县川渝商会会长李廷波为经济顾问。
张敬源拥有外热式热自供、生物质能热解炉、生物质能源(YQT)油气炭一体机装置的专利技术。该项技术是国家发改委、国家农委联合行文推广项目,也是国家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为促进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途径。借助这一专利技术,民主镇将全力以赴打造“中国生物质能源转换装置示范基地”。
“民主镇‘乌蒙茶海,生态民主’的定位很准确。如果有生物质能技术、生物农药肥技术、循环经济技术、节能环保技术和低碳经济技术的支撑,民主镇就可以建设成高效绿色的农业示范基地。这必将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最终步入生态文明。”张敬源对民主镇打造生态之乡大为赞赏。
调整结构
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民主镇要打造生态之乡,就必须要拓宽生态文化宣传渠道,丰富生态文明展示形式,以多样性的生态文化为载体,初步形成生态文化建设体系。引进生物质能源技术、生物农药肥技术、循环经济技术等,不断提高科技含量;按照市场化经营理念,推进生态茶业发展,打造生态农业、生态旅游,把现代农业与观光农业、创意农业、品牌农业相结合,大力发展一、三产业,走出一条富有特色的发展之路。”张蔚说。
SO战略
重视深加工产品开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茶叶的保健、药用功效逐渐被消费者认知。针对这一特点,茶企业可以在饮品、食品、医药、纺织、化工等领域,开发出多种功能性茶饮品、茶食品、茶保健品、茶日用品、茶洗涤品、茶纺织品等系列产品[7]。随着建瓯茶叶深加工产品开发利用领域的拓展,茶叶产量和产值将会得到大大提高。建设茶庄园,发展旅游观光。茶庄园是集生产、加工、销售、观光、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元化经营单位。作为休闲农业的重要载体,茶庄园可将茶园从单纯的生产向附加值较高的第二、第三产业拓展与渗透,使茶园的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得到更好体现,从而拉动需求、刺激消费、增加就业[8]。借助北苑茶都建设契机,大力挖掘开发利用茶文化资源,做好规划和建设北苑贡茶摩崖石刻遗址、百年矮脚乌龙原产地、凤山茶神庙等旅游景点的常年性的观光休闲农业示范区;结合农业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开发建立以果蔬、花卉和森林种养等为特色的季节性观光休闲农业景点。发展茶产业与旅游业的联动,打造建瓯标志性旅游产品,实现产业升级。
ST战略
发展绿色生态茶。推进有机茶、绿色食品茶、无公害茶等体系认证或产品认证;大力发展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有机茶的产销。充分利用建瓯市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优势,坚定不移地把茶叶作为主导产业,保护现有生态资源,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以“北苑贡茶”地理标志为抓手发展绿色生态茶。即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质量为核心,以生态为优势,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政府加快龙头企业培育,进一步支持茶企业规范生产,对进行“有机、绿色、无公害”生产认证的企业实行奖励。合理配置茶资源。进一步改进加工工艺,提高茶叶产品香气。针对不同销售区域的消费者对茶叶滋味的需求不同,在生产环节中进行相应控制;结合品种资源优势,选择性地推广开发白芽奇兰、紫龙袍、丹桂、台茶1号、金萱、八仙茶等品种产品。同时,加大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究,丰富茶类花色品种,生产高、中、低档产品以满足各类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WO战略
与高校对接提升茶产业发展水平。茶叶产业与高校对接,将对建瓯茶产业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有利于提升茶产业的科技含量与附加值,有利于提高茶业工作者素质,有利于产业规划发展,有利于通过建立课题组促进产业标准化,同时也能很好地争取和利用财政支农资金。尽快制定产品标准,规范产销。由建瓯市北苑贡茶协会和建瓯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实施QS认证制度,制定精制茶产品茶叶标准样。组织对产品质量检查监督,开展诚信经营,对劣质产品严肃查处,取缔违法企业的经营,确保茶叶产品质量,维护建瓯茶叶的声誉和形象。
大家上午好!又值一年春茶时,**绿茶世界香。今天,我们欢聚于此,隆重举行**春茶交易会。在此,我谨代表**人民政府向莅临今天交易会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和茶商茶企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大家长期以来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是中国绿茶之都、**茶业发展大市,全市有茶叶面积**万亩,茶叶综合产值居**前列。**产茶历史悠久,茶品质久负盛名,早于唐代就有“******”之美誉。茶产业是典型的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和富民产业、绿色产业。发展茶叶经济,既能够实现农民和地方财政增收,又能充分利用资源,有利于保持自然生态,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近年来,我们立足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优势,把茶叶产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来抓,“****”等一批区域品牌,***、***等一批中国驰名商标脱颖而出。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也是加快茶业转型升级、建设茶业强市的重要时期。我们希望借助**春茶交易会这个平台,进一步推荐茶产品、拓展茶市场、弘扬茶文化、繁荣茶经济,奋力打造**茶业强市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为四川打造千亿川茶产业,建设农业强省做出新的贡献。**要以****为契机,抓好改革创新,创出经验,创出典型,让一杯茶在“产业兴、百业旺”上发挥更大作用,早日突围“国家级”,早日迈上百亿茶产业新征程。
借此机会,我恳请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发展,指导我们不断提高茶业发展水平;真诚希望省农业农村厅在基地建设、品牌打造、融合发展等方面给予更多帮助和支持;热诚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商、茶企朋友来**投资兴业,愿我们一道谱写出互利共盈的新篇章。
为加快实施“443”行动计划,强力推进我市茶产业的快速发展,全面提升茶业整体竞争力,实现茶业增效、茶农增收,根据《**市茶产业发展规划》,特制定本意见。
一、加强基地建设,夯实茶业基础
1.启动茶树良种工程,加大低产茶园改造力度。以正在建设的“安徽**茶树良种繁育基地”为核心,各区县相应建立良种繁育体系,全面启动茶树良种工程。计划前3年全市新辟和改植换种3万亩无性系良种茶园,其中2005年0.6万亩,2006年1万亩,2007年1.4万亩。对3亩以上连片每亩补助200元。鼓励龙头企业和茶农合作组织以及外商,通过反租倒包、土地流转等形式,建立连片基地100亩以上,每亩再奖60元。每个区县每年要求建立3-5个良种示范基地,市里每年重点抓好5个百亩以上连片基地,通过示范带动全市建立一批成规模、高标准、高效益的良种茶园示范基地。同时,加大低产茶园改造力度,对25度以上零星茶园实行退茶还林,对低产低效茶园,通过改树、改土、改园、改管理方式的“四改”综合技术措施,提高茶园覆盖率,提高茶园亩效益。
2.加快有机茶、绿色食品茶、无公害茶基地建设和认证。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严格实行源头控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全力推进“三茶”建设和认证,3年内,全市茶园基本实现无公害认证。鼓励企业和组织申报绿色食品茶、有机茶认证。对获得有机茶、绿色食品茶认证的企业或组织,凡认证面积达到1000亩以上的,分别一次性给予1.5万元、1万元的奖励,对获得国际颁证的再增加0.5万元奖励。
3、建立一批生态茶叶示范基地。在全市范围内选择生态条件良好并获得有机、绿色认证的茶区,建立一批生态茶叶示范基地。各区县要认真抓好生态茶园基地建设,积极培育生态示范茶园,进行整体策划包装,充分体现生态资源和品质资源优势。市里每年重点扶持一批,并对外推介,以基地招商、以生态引资。
二、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大对外招商引资
4.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按照扶优扶强原则,对符合以下条件的企业:名优茶年销售额达500万元以上,出口茶年销售额达1000万元以上;获得省级以上著名商标或省级以上名牌产品;获得ISO认证、HACCP认证、有机认证、绿色食品认证其中之一;银行资信度达AA级以上;有自己的基地,每年带动茶农1000户以上的茶叶企业,市、区县给予重点扶持:⑴优先征地用地,优先进入农村产业化龙头企业,优先申请省级龙头企业。⑵优先申请产业化项目,优先申请技改项目,对重点茶叶龙头企业的技改贷款,市县(区)两级各给予50%的贷款贴息。⑶对企业当年缴纳增值税和所得税较上年增长15%以上部分,由同级财政按其缴纳增值税和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的50%奖励给企业,用于企业扩大再生产。⑷评选年度“**市十大突出贡献茶叶企业”,由市政府颁发奖牌和证书(评选办法另行制定)。
5.积极推进茶叶企业清洁化改造。按照“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要求,对全市茶叶加工企业分阶段、分步骤全面整改,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出台的茶叶QS认证要求,积极实施《茶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推广成套名优茶机械,推广清洁化能源、机械,改善加工环境,每年在全市建立一批新型清洁化生产示范厂,对达到标准并验收合格的企业,政府采取以奖代补方式进行奖励并予授牌。
6.加快园区建设。进一步扩大休宁出口茶加工园区规模,加快**中国茶博园的建设步伐。各区县要结合各自特色,建立绿色食品茶加工园区,**毛峰加工展示园区,旅游茶文化园区。制定优惠政策,对进入园区企业实行代办制、绿卡制,开展一站式的全程服务,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形成聚集效应,为茶产业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
7.强力推进招商引资,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将茶产业作为**市招商引资重点,市区县集中力量高质量编制一批茶产业项目,建立茶叶招商项目库。制定优惠政策,创造良好投资环境,吸引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和外资投入茶产业。鼓励龙头企业和外商租赁,承包开发生态茶叶基地。鼓励本地龙头企业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嫁接联营,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和外来企业的资金、品牌、网络优势,做大做强**茶产业。要优先支持投资茶叶深加工的企业,提高茶叶产品科技含量,开发超微茶粉、茶饮料、茶多酚、茶食品等多元化茶叶产品,改变我市茶叶产品单一、科技含量低的现状,提高茶业综合经济效益。
三、打造名茶精品,实施品牌战略
8.实施名茶精品工程。启动**毛峰、太平猴魁、老竹大方、新安源银毫、祁门红茶、**绿牡丹系列造型茶等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市场份额的精品名茶打造工程。完善工艺,推广机制,统一规格,提升品质。进一步提高高档精品名茶比重,开发高端化产品,逐步实现名优茶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清洁化。市里每年组织“精品名茶”评比表彰,对获奖产品在电视、报纸等媒体及展销会上宣传推介。对获得省著名商标、省名牌产品,由政府奖励2万元;获得国家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奖励10万元。
9.加快**茶叶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实施。组织专家制定和完善现有各类茶叶标准和生产加工技术规程。加强标准的宣传和推广实施,统一印制“**茶叶标准”手册,举办培训班,制作茶叶标准化生产光碟,指导茶农和企业按标准生产加工,各地要抓点示范,逐步推广,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一批茶叶标准示范基地和示范茶厂,市里统一挂牌。
10.建立品牌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茶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和**毛峰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作用,制定**茶叶品牌管理制度,以市茶产业协会为主体,抓紧申请**毛峰等茶的地理标志保护,注册证明商标,鼓励更多企业申报使用地理标识,对符合条件的组织或企业,由市农委和市工商局共同颁证管理,建立**毛峰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园、示范村和示范厂、示范店。制定**毛峰茶品牌市场管理办法,加强**茶叶品牌市场管理,由市茶产业发展领导组办公室会同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工商局、市茶叶协会,共同抓好茶叶品牌市场运行监督管理。每年开展定期、不定期联合市场检查活动,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的行为,情节严重者依法惩处。同时,组织到**毛峰主销区督查,并将检查结果通过当地机构和媒体公布,进一步规范**毛峰质量标准,净化**毛峰茶销售市场,提高**毛峰茶的市场信誉。
11.加大**毛峰茶公用品牌的宣传和推介。(1)启动**毛峰振兴和形象塑造工程。在全市各交通要道及旅游景点竖立广告牌,由市里统一规划,区县组织实施。(2)政府牵头,部门承办,企业参与,财政补贴。采取不同形式每年组团在上海、北京、山东等**茶主销区进行宣传推介。(3)不定期举办**茶业研讨会、品茶会,同时鼓励企业参加国内外茶叶展示展销交易会,提高**品牌茶的知名度。
四、积极拓展国内外茶叶市场,构建营销网络
12.实施外销市场拓展工程。全面实施“祁红振兴”、“屯绿输出”计划,尽快申报祁红、屯绿原产地证明商标,加大屯绿、祁红自营出口比重。改革传统加工工艺,大力发展烘炒结合型绿茶,加快祁红产品结构调整,迎合市场需求,扩大出口茶小包装销售,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要加大特种名优茶的出口比重,提升**出口茶价格。鼓励出口企业通过在茶叶主销国设立直销点和派驻外销员、委托国内外商等多种形式,建立广泛的营销网络,在巩固摩洛哥、乌兹别克、日本、马里、英国等国市场的同时,加大欧美、中东和东南亚市场开发力度,拓展市场销售空间。对在主销国设立直销点和派驻外销员的企业或组织,分别给予1万元和0.5万元的奖励。对在国外注册商标的企业奖1万元。
13.加快内销市场网络构建。巩固和完善现有的区县茶叶市场,没有市场的区县要抓紧建立。市里重点培育**茶城和祁门金东市场。鼓励企业和经营大户,到大中城市建立经营网点,开设专卖店,进入超市大卖场。加强与上海、北京、山东等地经营**茶叶商号的联系,充分发挥茶叶商会的作用。进一步发挥**茶叶信息网和安徽农网的作用,大力推广网上宣传推介,开展网上销售,努力构建**茶叶营销网络。每年评选“**市十佳茶叶经纪人”和“**市十佳茶叶销售窗口”,对当选者由市政府授牌表彰(评选办法另行制定)。
14.开发茶文化旅游市场。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发茶文化旅游,挖掘整理**茶的典故、传说以及历代文人墨客的茶诗、茶词、茶文、茶歌,纳入到各旅游景点的导游词中,使旅游从业人员都成为**茶的宣传员。加强茶业与旅游业之间的协调,将各种茶旅游项目精心设计到风光旅游线路中去,在生态环境好、交通便利和旅游沿线上建立生态茶旅游区,开发集采茶、做茶、品茶、购茶及观茶艺、学茶艺为一体的生态休闲游、风情体验游。大力开发茶叶旅游商品和特色包装,扩大旅游茶销量。
五、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服务体系
15.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分管市长任组长,相关部门参加的茶产业发展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市茶产业规划的组织实施。各区县要成立相应机构,负责本区县的茶产业发展工作。市政府每年组织一次评比,对茶产业发展先进区县给予表彰。
16.开展茶产业资源普查。在全市范围内,对茶园、茶厂(场)、茶农、经营户、经纪人、茶楼、茶馆、茶叶包装厂和茶叶市场以及在外茶叶窗口等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普查,通过调查摸底,登记造册,建立茶产业资源档案。
17.建立健全茶叶检验检测体系。整合现有的茶叶检验检测资源,充实技术力量,完善仪器设备和检验手段,成立**市茶叶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各区、县相应成立检测网点,定期检验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对茶叶生产基地、加工企业、经营销售网点进行监控和抽检,确保我市茶叶的质量卫生安全。
18.建立健全茶行业服务体系。成立**市茶叶行业协会,并根据发展需要设立若干分会,各区县要成立相应协会。鼓励乡、村成立茶业合作组织;鼓励龙头企业和经营大户组建茶叶经济合作社、构筑茶叶种植户、加工企业、销售企业之间横向联合利益共同体,充分发挥协会联系政府、企业和茶农的桥梁纽带作用,形成对市场、企业、茶农和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服务。稳定和加强各级茶叶技术推广队伍,重视茶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加快茶叶新技术推广应用。
19.加强茶产业从业人员的培训。以科技为先导,完善人才保障体系,充分利用各级各类学校和部门培训基地,举办培训班、现场教学、编印资料、推荐进修等多渠道、多手段的方式,培养造就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茶产业专业人才。同时,建立茶产业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及时更新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科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