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二生物学习技巧

高二生物学习技巧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02 15:06:3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二生物学习技巧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高二生物学习技巧

篇(1)

关键词:高二理科;诀窍

1. 前言

高二是高中学习的关键时期,高二的学习成绩好坏决定了高三的心态、节奏和走势,尤其是高二理科更是学习中比较难学的课程。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介绍高二理科各学科的一些基本学习技巧,希望对高二理科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有所帮助。

2. 高二数学学习技巧分析

高二数学的理论性、抽象性强,需要在对知识的理解上下功夫,要多思考,多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学习:

(1)记数学笔记,特别是对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和数学规律,教师在课堂中拓展的课外知识。记录下来本章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以及你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

(2)熟记一些数学规律和数学小结论,经常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构,实行“整体集装”,如表格化,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经常对习题进行类化,由一例到一类,由一类到多类,由多类到统一;使几类问题归纳于同一知识方法。

(3)学会从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总结归类。比如:从数学思想分类;从解题方法归类;从知识应用上分类等,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专题化、网络化。

(4)经常在做题后进行一定的“反思”,思考一下本题所用的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想,是否还有别的想法和解法,本题的分析方法与解法,在解其它问题时,是否也用到过。

(5)建立数学纠错本。把平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或推理记载下来,以防再犯。争取做到:找错、析错、改错、防错。达到:能从反面入手深入理解正确东西;能由果朔因把错误原因弄个水落石出、以便对症下药;解答问题完整、推理严密。

3. 高二物理学习技巧分析

高二物理知识体系严密而完整,知识的系统性较强,应该注重掌握系统的知识,培养研究问题的方法。

(1)重视实验,勤于实验:电学实验是高中物理的难点,也是高考常考的内容,因此一定要学好这部分的内容。在做实验之前一定要弄清楚实验的原理及步骤,注意观察,做好每一个实验。有能力的同学可以自己设计一些实验,并且到实验室进行验证。这对实验能力的提高是有很大的帮助。

(2)听讲与自学相结合:高二物理的教学内容比高一的更多,课堂容量大。上课认真听,是同学学习的方法,提高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在听课中要积极思考,不断地给自己提出问题,再通过听讲获得解答。要达到课堂的高效率,必须在课前进行预习,预习时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迅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预习既增加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又提高了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审题能力。

(3)定期复结:在学习过程中要养成定期复结的好习惯。复习不是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升华提高的过程。一是当天复习,这是高效省时的学习方法之一。二是章末复习,明确每章知识的主干线,掌握其知识结构,使知识系统化。找出节与节之间,章与章之间的联系,建立新的认识结构和知识系统。既巩固和加深了所学知识,又学到了方法,提高了能力。物理上单纯需要记忆的内容不多,多数需要理解。通过系统有效的复习,就会发现,厚厚的物理教科书其实是“很薄的”。试着对做过的练习题分类,找出对应的解决方法。

4. 高二化学学习技巧分析

学好高二化学,需要掌握以下五点:

(1)学会自学教材。学会自学才能主动地接受书本知识,而预习则是自学的必要步骤。

(2)学会听课。听化学课应全神贯注,做到眼到、心到(即思想集中)、耳到和手到,关键是心到,即开动脑筋,积极思维,想懂所学内容。

(3)学会比较归纳。可使陌生的事物熟悉化,从而实现对新知识的掌握。如学习第一章氮族元素时,可根据它们原子结构相同点与不同点,推出它们性质上有相似之处也有递变规律,并注意联系高一年学过的卤族元素和氧族元素进行横向比较及归纳,既有利于理解新知识,又巩固了对旧知识的掌握。

(4)学会质疑。即追问为什么,用挑剔的眼光来看待已有的事物,达到对化学事实的深层理解。要善于质疑、发现问题,必须学会对事物进行全面的观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比较才能实现。可用“逆向思维、觉察异常”法来提出问题,或“善于对比”才能发现问题,并“穷追不舍”、“刨根究底”。

(5)学会记忆。大家都知道化学属于理科,但在学习过程中你应该感觉到它有着很大的文科特点:内容多、知识碎,大多是实验结论。需要准确记忆要求记忆的每一个化学方程式和学过的每一种物质典型的物理、化学性质,记住几个常用的解题方法和基本的实验操作,然后经过一定的训练,将所记的知识融会贯通,最后形成能力。

5. 高二生物学习技巧分析

生物是正确了解身体,学习人和环境(植物,动物,自然界)之间关系的科目。不要盲目记忆,跟生活中的经验联系起来理解。高二生物的学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

(1)仔细了解课本内容,理解和记忆基本概念。根据每单元的学习目标,联系各个概念进行学习。正确把握课本上的图像、表格、相片所表示的意思。把内容用图或表格表述后,再进行整理和理解。

(2)把所学的内容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理解。把日常用语和科学用语互做比较,确实理解整理后再记忆。

(3)实验整理以后跟相关概念联系起来理解。把握实验目的,把结果跟自己的想法做比较,找出差距,并分析差距产生的原因。养成写实验观察日记的习惯。

(4)以学习资料的解释部分和习题集的整理部分为中心进行记忆,并根据内容用不同方法记忆,也可以利用对自己有特别意义或特殊意思的词进行记忆。

(5)通过解题确认所学内容:整理做错的题,下次考试前重点复习;不太明白的题查课本和学习资料弄清楚;以基本题――中等难度题――难题的顺序做题,理解内容。

6. 结束语

总之,在高中二年级的理科学习当中,只要勤奋努力、刻苦扎实,并掌握高效有用的学习方法,就可以让学习成绩越来越好,学习效果越来越明显,从而为高三的学习和复习打下良好基础,为自己的未来梦想铺路。

参考文献:

[1]高永金.学好高二理科的诀窍――基于学习心理学的探讨.中学生数理化(高二版),2006(7).

篇(2)

【关键词】高考;生物学科;备考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0

江苏省生物高考自2008年开始实行等级评定,至今已走过6年,笔者结合前五年的江苏高考生物试卷,对2013年江苏高考生物试卷的特点,进行了全面客观的分析,对今后高三阶段的复习备考以及高一高二的课堂教学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 试卷结构分析

纵观近几年江苏高考生物学试题,2013年的生物试卷更加成熟。试卷结构基本不变,全卷33题,包括20题单项选择题,5题多项选择题和8题非选择题。试卷考查内容以《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为指南,符合《江苏省2013年高考考试说明(生物学科)》的要求。相比前几年的高考试卷,难度不大,无偏题无怪题,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但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解题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试卷考点分析

1、 考点分布情况

经梳理,2013年试卷涉及的考点及分值见下表。

2、 考查特点

2.1该试卷注重全面的基础知识的考查,但又突出了重点内容。

根据《考试说明》,试卷考查了生命的基本特征、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例如第一题考查了生物体内脂质、蛋白质、核酸等有机物的作用,第7题考查了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9题考查了动物生命活动调节方面的知识点,第24题研究了分解者对小麦秸秆的分解作用,总之试题考点覆盖面广泛,同时也对一些重点内容进行了着重考查。从上表分析来看,与去年相比,试题对必修模块I的考查略多,模块II与选修III考查内容略少。必修模块I中光合作用、模块II中的遗传规律及模块III中的激素调节,生态系统结构依旧是考查的重点,所占比例较大。

2.2该试卷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考试说明》要求以能力立意为导,注重对学生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整体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2013年考题很好地体现了上述原则。考题多处以图表形式呈现。例如第8、10、24、30题等。其中第8题考查的是根据染色体形态判断细胞分裂方式。无论图上染色体形态多么奇怪,学生只要掌握三看识图法即可。先判断有无同源染色体,图中1与2、3与4等共有四对同源染色体,且出现明显的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即联会现象,所以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在后续减I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由此判断,该题答案选C。该题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与对减数分裂过程的掌握情况。再如第33题的第三小题第一空,考查学生将三张图的信息综合起来分析问题的能力,而最后一空则是考查了学生绘制曲线图的能力。

2.3题目背景新颖,理论联系实际

本试卷十分重视与生产生活、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的联系,较好地体现了“能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观点解释和解决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一些相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要求。例如选择题第24题,考查了不同条件下微生物对小麦秸秆的分解作用,可应用于解决目前苏中苏北地区秸秆燃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又如第30题研究了早餐质量对学生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督促学生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充分体现了高考“关注考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这一价值追求!

2.4重视实验考查,突出生物学科的实验属性

从考点分布情况表可以看出本次考试中实验分值占总分27.5%,基本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实验试题大多以实验或科研素材为背景,情景为原创,具有浓厚的生产生活气息。除了第5、6、9、14、17、18、21、23、27题考查的是书本实验之外,第28题设计实验探究了A、B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单位体积藻液内雨生红球藻细胞数、干物质质量、虾青素含量的影响。该题注重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除此以外第30题也是设计实验考查学生对血糖调节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综合来看,近年来对实验的考查不再是单纯地“背实验”,而要求学生具有处理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当然,题目在书本之外,答案在书本之内,无论题目多么新颖陌生,学生还是需要掌握扎实的书本知识,用已学知识来完善或解答相关问题。

三、 给今后生物教学的一点启示

1、 重视教材基础知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分析连续6年的高考试卷,我们不难看出高考最主要考查的还是书本上的基础知识。在高一高二的教学中就要重视基础教学,不能为了提起学生兴趣一味地补充书本以外的内容,以牺牲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来获得课堂中的哗众取宠的效果。进入高三一轮复习更是要注重对知识系统的梳理,不急不躁,稳步推进,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的主体知识,引导学生及时归纳总结构建生物学知识网络体系,只有对书本知识的牢固掌握,才能在考场中面对各种情景的问题不慌不乱,冷静分析,运用知识迁移解决问题。

2、 重视实验,提高学生实验技能

要提高学生实验的综合技能,不仅要注重学生对课本实验的掌握,还要加强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的学习和掌握。可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来探究一些较为简单的课外的探究性问题,并且用科学的语言来分析实验结果和总结实验结论。

篇(3)

一、教学目的要求。

在学校有关部门、领导和年级的正确领导下,以2018年生物考纲(理科综合《考试说明》)为依据,同时参考2017版最新课程标准,把握复习的内容与高考命题的方向,加强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学过程做到“严”“细”“勤”“实”从而高质量完成20生物高考复习课工作,增强高考复习的实效性。因此,制定此计划。

二、对教材及学生情况分析

本人现担任高三(4)班的生物科的教学工作。本班学生基础知识理解不透,记忆不清,实验与探究能力不足,答题规范性还有待提高,审题能力和解题技巧不同学生差异较大,很多学生在高一高二时对生物科都不太重视,所以造成了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基础知识不够牢固,甚至基础很差,存在的知识漏洞较多,这无论是对学生或教师的教学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那就要求教师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拿出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学生们能虚心听、乐于学,成绩才会更上一层楼。

三、工作措施

1提高集体备课的针对性,认真研究考纲及新课程标准

积极参加集体备课的针对性,服从组长的安排尽量做得最好,而不是流于形式。

加强近几年的高考全国卷生物试题的研究,并与考纲结合,分析出题特点、考点变化等,明确考查的内容要求层次、重点和关键点,明确《考试说明》在题型结构、题型功能和能力层次要求上的特点,明确考试样题体现的特点并要做做好小结。认真研究好考纲是教学的依据,也是命题的范围。

注意学习2017年新课程标准,注重生物学核心素养在高考中的体现。

2.强化教材为本

结合学生基础,重视教材的内容,提高基础题的得分率。

在教学中要每节都利用好教材,对关键词、关键句等生物学术语加强掌握。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各个栏目,如“问题探讨”、“相关信息”、“技能训练”、“练习”等。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形。在现行的高中教材中有大量的插图,这些图形概括性强,生动直观,是对课本内容的浓缩和概括,其作用是语言和文字无法替代的。

3.高效训练,加强反思巩固

根据本班的实际充分利用好每次达成训练,做好“双基”训练。利用好周测、月考做好能力提升。

命题人应围绕教材将教材中的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规律、原理等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在系统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大对主干知识的复习力度,做到举一反三,变式思维。

在平时教学中,要重视考纲要求的四大能力培养。每年的生物高考题都有一定量的图形,表格、曲线等的考查形式。如根据信息绘图、剂量曲线、列表格、写遗传图解等,我们要做到对图解知识的拓展延伸,平时就应多方位训练。用不同的思维方式,通过各种类型的例题来训练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审题、破题能力,培养学生扎实的绘图、制表能力。

加强反思巩固。每次训练后,要求学生利用好考点细目表,及时做好反思,找到问题所在,并及时巩固提升。

加强实验和以实验为背景的试题训练。实验复习要注重对课本实验的原理、设计思路和方法的理解,并通过一定量的题型训练,使学生能在新情境、新模式下正确理解题意,通过严密的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答案。

4.加强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2017年版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新要求。这四个核心素养为: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

首先要重视实验能力培养。我们在复习时要重视实验知识的产生过程,重视科学方法的训练,掌握好与生物实验有关的知识和技能。

其次,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要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让他们亲身体会科学家是如何困惑于问题、如何假设问题的“答案”、怎样去解决问题,并以此引导学生渐渐地养成科学探究的态度、方法和思维。

再次,要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教育的新进展。

5.提高学生答题策略及规范性训练

(1)培养学生读题能力,加强书面表达能力训练

在全国卷高考题中,出现了不少要求学生现场阅读、分析和理解的文字性题目,并将得到的信息与已学过的知识进行衔接。在备考过程中要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审题慢、答题快、看清题目是关键”。遇到新名词新情景更要大胆细心,将前后信息综合考虑,把题目作为一个整体去看,往往题目中隐含帮助理解新名词或新情景的信息。涉及生物形态结构的图,一般不会和教科书完全相同,要辨认新图、对比旧图、找出异同来分析、思考和作答。

答题中,常出现答案不严密的现象,或“踩”不到全部的得分点导致答案残缺,或语言组织能力欠缺无法严密表达。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和练习、测试的讲评中要注意强调生物学专业术语、符号的准确运用,要求答案的语言表达明确不产生歧义,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2)强化练习、克服粗心

一道单选题6分,一不小心做错了两道,就不见了12分,理综生物的选择题是极为容易失分,所以,大家在复习中,除了要注意知识点,考点的复习外,还要注意怎样锻炼学生的细心能力。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更加应该在选择题上加把劲,因为虽然选择题是最容易失分的,但相对第二卷的大题,还是比较容易拿到分数的,所以,必须尽量把选择题的分数全部拿到。为此,在一轮复习中,达成训练主要以选择题的训练为主。

篇(4)

为了不断地吸取经验教训,切实做好工作,我们的工作总结都需要用心去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三生物教师个人工作总结范文,下面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高三生物教师个人工作总结范文1本学期我担任高三7班和8生物课,作为重点班的教师,我加倍努力钻研新课程标准和高考考纲,深入研究教法,根据学情不断调整教学思路。现对本学年教学工作作出以下总结:

一、研究高考信息,看准复习方向。

通过去哈几次学习,首先是明确“考纲”与课本之间的关系,把握好复习内容和方向。理科综合的高考命题强调知识与能力并重,以知识为载体,更加注重能力的考查。复习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抓住主干知识,找出基本知识点和考点,构建知识网络,合理分散难点,强化知识重点,重视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纵观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从而把握高考命题方向及命题特点,更好的指导教学。

二、课堂教学中注重能力的培养。

切实抓好基础知识的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前后相关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结构。

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通过精选往年高考经典试题做为例题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自主地将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例题的分析应以指导思维方法为主,使学生学会同类型的题目的解题方法、突破点,从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高考试卷中要求用科学的语言表达的占很大一部分,且失分主要也在这方面。所以,平时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用语一定要反复琢磨,利用白板和教室四周的黑板给学生锻炼的机会,通过反复训练使他们学会用书本上的基本概念或标准的生物学术语来精确表达;课后精选习题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夯实基础,注重学科内的知识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全国卷生物试题十分重视对中学生物学基础知识的考查,包括生物学的基本观点、基本理论及基本的实验设计思路。例如:1234题考查了细胞、分子、免疫的基本知识,如第31题考查了对照试验的设计原则。在基础知识的复习中我们要注重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的主体知识,注重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要引导学生及时归纳总结,构建生物学知识的网络体系。

四、根据特定的学情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利用教材,精心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高中生物虽然抽象但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生物题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生物学习的重要性。

开展讨论与互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合作精神。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互评中学习,在讨论中思维,在讨论中探索,在讨论中提高。

每次模拟考以后,根据模拟卷的特点和学生卷面的解答情况,认真进行分析总结,及时调整复习策略,狠抓基础知识的落实。

五、努力做好后进生和尖子生的辅导工作。

在我们的学生中,总有一些学生存在偏科现象,如7班的魏元宏同学,各科成绩都不错,学年第一名,但生物成绩非常不理想,没有达到预期的标准,根据每次联考出现的问题,及时查缺补漏,逐步提高,最终达到了理想的成绩89分。7班方炜同学,每次联考总是错选择题,经过分析是存在心里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大有改观,最终生物以90分的满分成绩获胜。

六、积极参加听课研讨,取长补短。

积极听课,听完课后,我们专门针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及每个章节难点还有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等进行认真交流探讨,我们互相交换意见,对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进行改进进行讨论,取长补短。这样坚持下来,效果还是比较好,使得自身的教学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

高三生物教师个人工作总结范文2本学期我担任高三生物学科教学,作为毕业班的教师,由此感受到自己肩上的担子之重。由于高三教学要出成果,因此,我继续努力钻研新课程标准和高考考纲,深入研究教法,根据学情不断调整教学思路。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

对于高三年级学生来说,开学初注重他们的思想教育比传授他们的学业知识更为重要。因此在开学初和每周一上课前时我尤其重视他们的思想教育,讲几句简单的激励性语言,同时关注他们上课听讲的状态,发现情绪不对在课上及时提醒,或者我以某种动作手势予以个别提示,这样做既达到了教学目的,也不会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由于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有限的,于是我针对学生好动的特点,将新课中的重点学习和难点突破安排在前,将训练评价和上节课的练习纠错等学生必须动手的教学内容安排在后,从激发兴趣入手,或者走到学生中间,利用“暗示法”提请学生注意,如不便走下讲台,可用“稍停法”,引起某些学生的注意,除此以外,我运用恰当的赞语、合适的奖励等各种不同方法,对培养学生集中注意力的习惯也是重要的。

二、根据特定的学情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教材活动性强,我充分利用教材,精心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高中生物虽然抽象但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在教学中,我经常将电视、网络中与生物知识相关的生活实际带入课堂,在现实世界中寻找生物题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生物学习的重要性。

3、开展讨论与互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合作精神。

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互评中学习,在讨论中思维,让学生在讨论思维的过程中探索、创新。如教学过程时,多设计一些讨论与交流活动,让同学们相互讨论各抒己见,然后让一学生代表进行评价,若还有争论,再请另一个学生进一步评价,使学生在活动中产生了创新的火花和合作的习惯

4、认真制作符合学情贴近生活的课件,提高课堂学习气氛,学生积极性高,效果好,寓教于乐。

5、提前进行高考模拟题的训练。

每两周安排一套高考模拟题的训练,一方面巩固所学知识,以免学了必修3忘了必修1等前面学过的知识;另一方面提前进行模拟训练,了解高考题型及把握考试时间和提高考试速度。

6、每节课都设计了“课前小试”和“课后大练”。

我将近两年浙江、广东、上海、江苏、山东、海南等地的高考题中与本节课知识点相关的试题分类整理到“课前小试”和“课后大练”中,让他们了解高考题型,了解高考考纲,同时通过化整为零使学生感觉高考试题并不难,因而对学习充满信心。

7、制作知识点普查表格,让学生了解自己知己知彼,并且老师从中找到该花时间和精力的方向。

由于前两年已经采用了新高考,现今有了参照,因此我根据20__年的高考考纲,将考点按照教材顺序制成表格,要求学生对照考点进行填写自己未完全掌握的知识点,在这之前我已将教材中的知识点整理并且印发给学生。

三、关注学习过程,让学生品尝成功。

积极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应该是失败的。教师在关注学生的同时,要积极创设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

1、鼓励参与。

高三年级的学生仍有很强的表现欲,教师要抓住学生心理特点,组织提问、帮助回答和鼓励性点评相结合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学生即使回答错误不要立即指出而应该通过引导启发促成其回答正确,经过多次机会学生参与的激情就有了,运用多种手段呈现学习内容。有了外在的诱惑力,就会诱发学生的内在需求,从而乐在其中。

2、提供机会。

通过老师的合理启发引导,让学生经过自己的积极探究,从而找到规律,发现问题,理解新知,突发奇想解决难题。有了这样的体验,学生才能感到探究的趣味所在,当取得成功时,那份喜悦是别人难以体会的,可以说喜悦是发自内心的。由此生发的学习动力也是其它激励手段所不能替代的。

以上是我在这学期的点滴体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要不断积累,不断探索,使学生们乐于学生物,从而使教学相长使我更快的成长起来。

高三生物教师个人工作总结范文3本学期,我担任高三理科(8)、(11)班的生物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下功夫,积极探索变式教学法,使之更适合于学生,力争把高三生物教学抓好。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备课,完成第一轮复习。

我认为夯实基础是提高分析能力的前提,没有扎实的基础,解题效率和分析能力不可能提高。所以在第一轮复习中我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好基础知识,把握好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我们的具体做法是:首先,认真细心深入研究《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明确高考的命题方向,用其来指导课堂教学。其次,尽量将最基础的东西讲深、讲透,同时注意减少不必要的课外知识的补充,减轻学生的负担。第三、生物学知识大多是通过实验总结归纳而来,应注重知识的发生过程,通过对难点知识的设计问题和解决,将知识的发生、形成、探索过程体现出来,可为学生对知识作深层次的理解和思维方法的借鉴打下良好的基础。第四、要下功夫挖掘基本知识的内涵,使学生掌握其实质,可以举一反三,真正达到“源于书本,高于书本”。

二、在课堂中下功夫,提高复习课效率。

1、课堂教学中注重能力的培养。

夯实基础的同时,我们更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图文信息转换能力、设计和解释实验的能力和实际应用等能力的培养。重视能力的培养首先就是要切实抓好基础知识的教学,注重学科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进行归类和整理。复习中不一定要墨守成规,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前后相关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如将选修三中细胞工程一章内容整合到细胞专题中;将有丝分 裂、减数分 裂和无丝分 裂合并为细胞增殖专题。这样既避免了复习课中对旧知识的机械回顾带来的枯燥乏味,又可以使得学生对旧知识的理解、掌握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其次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我通过精选往年海南高考经典试题做为例题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自主地将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例题的分析应以指导思维方法为主,使学生学会同类型的题目的解题方法、突破点,而不是仅仅知道答案,从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第三是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高考试卷中要求用科学的生物术语表达的占很大一部分,且学生也容易在这方面丢分。所以,平时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用语一定要反复揣摩,还要多给学生锻炼的机会,通过反复训练使他们学会用书本上的基本概念或标准的生物学术语来精确表达。

2、课堂教学中注重创新。

高三第一轮复习,对书本知识的复习与回顾是必须的,这些基础知识是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基石,处理不好这部分内容的复习,就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所以第一轮复习必须非常扎实。但是,复习可往往让学生感受到仅是课本知识的重新再现,出现厌学或不学的情绪,以致基础知识的复习和掌握不牢,到进行分析复习时,这些基础知识又运用不起来。另一方面,老师也感到复习难度较大,上课没有什么新意,全是陈旧知识的累积。因此,在每月我们都有一个小的模拟考试,试题全来自于近年全国各省市的高考原创题,全都按照章节编排,通过考试和考后的精心讲评,让学生在动手和动脑的过程中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多角度、多层次理解知识点,让学生能不断拓展思维。

三、积极参加市区的教研。

在教研过程中,市区一些优秀教师的经验介绍以及对教学方向的明确,为我教学做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以及对每个章节难点还有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等进行认真交流。对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进行改进进行讨论,取长补短。这样坚持下来,效果很好,我的教学水平得到了不断的提高。

四、创设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

高三生物教师个人工作总结范文4人的心理和行为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对大多数高三学生来说影响的恐怕就是升学和竞争压力了,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带来消极影响,这对复习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正确地认识本人,从本人的基础和实际出发,扎扎实实地复习;愉快地接纳本人,充分肯定本人的进步,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时弥补;自律地控制本人,以明确的目标、良好的意志力调节本人,变压力为动力,全面提高本人的素质。

五、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1、我教学经验不足,对教材的把握和知识内容体系的“度”的控制以及教学进度的把握存在一定的缺陷。

导致学生基础知识遗忘率高,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也累。

2、我对高考考试的技巧仍然存在很多的困惑,这方面需要今后不断的探索和学习。

本学期,我担任两个理科班生物教学,作为第一次从事高三毕业班教学工作的年轻教师来说,我深感责任重大,压力不小。现将高三年级这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准确把握高考的脉搏,提高复习备考的针对性。

由于每年的高考理综合题都是国家考试中心命题,按照一般规律来说,生物学科的试题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因此认真研究以往的试题以及大纲和考纲的变化,对指导高三的复习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适应高考,我认真学习了相关的材料,针对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科学周密的复习计划,认真研究了07——09年全国各省市的高考生物试题,并精选了部分试题作为考前训练题,训练学生的答题思路和对高考题的认识理解,进行针对性的练习,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合理安排复习内容、进度、和教法。

在第一轮复习中,基本上按教材的顺序,将选修内容的相关章节作为对必修知识的扩展,编排到必修相应章节内,避免学生认为一轮复习就是高二课的快速重复,产生厌烦心理。另外我们注入新的教法:课堂上以问题——知识点——典型题为主线,构建知识网。以一个知识点为中心尽量联系与此有关的知识点,并使它们有机地连成一体。采取学生总结讲解,集体讨论,教师点评,纠正、重点强调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三、注重教学常规,扎实搞好高三复习工作。

加强作业批改和小考的反馈检查工作,从作业中和小考中获得反馈信息,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是搞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本学期我除了与同备课组教师加强集体备课和教学研究外,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主要加强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了作业的检查和批改的力度,因为有时中间隔几天才有生物课,因此我采取每天都留一点作业的做法,量不多,但求精,重实效。这样能起到督促学生每天都复习生物课的习惯。有时我们批不过来,就着重检查学生做没做,也对学生有一个促进的作用。二是加强了小考,目的是进行滚动复习,因为学生负担较重,许多学生复习后面忘了前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备课组以小考的形式进行复习,每次课前考查的内容都是以前学过的,以便帮助学生回忆和复习前面学过的内容。这也大大加重了教师的工作量,几乎每天都要选题,粘贴,复印,还有就是每上一节课后都要批改小考卷,并进行讲评,以便解决小考中暴露出的问题。三是加强了课后的辅导和答疑工作,在规定的时间和自习期间,能够经常深入班级,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特别是由于作业量的增加,学生每节内容暴露出的问题得以被及时地发现,在自习课期间,及时进行辅导答疑,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难。

四、注重联系新课标,加强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一是注重培养探究性学习能力。这是对学生学科知识能力的一个高层次的考查,以探究性学习角度作为实验题命题原则也是课改思想在高考中的具体体现,主要从生物科学角度出发提出可以探究的问题,注重联系实际;二是注重培养图表分析能力。通过图表分析的题目充分考查了学生对教材中的各类相关知识的整理联系的能力,它通过一些科学实验的数据形成相应的数据表格或绘制成数学坐标曲线图,要求学生学会理解如何从图表图象中抽取生物信息,注意整个曲线曲线表达的生物学含义,曲线的的升降变化原因,还要注意给出的相关条件之间以及与整个题目的联系,注意区别给出对照曲线的变化含义:是增加了,降低了,为什么?限制因素是什么?三是注重理论联系实践。

就是要努力做到学以致用,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关注生命科学发展的新进展,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联想、分析、综合、迁移,理解生命科学在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判断和决策能力,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反思及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反思自己半年来的高三教学工作,认为还有以下几点需要加强或改进:一是要注重课堂教学效果。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采取一切有效手段,调动每一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服务学生的思想理念,把分层教学真正落到实处,让每个学生在生物课堂上都有所收获。二是要及时研究高考动向。

要多关心高考,研究历年高考题,认真研究高考考纲,准确把握高考方向,搞好高考复习工作。三是要重视基础知识。在基本能力的培养的过程中,更加强调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四是要善于教学创新。问题的设计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设计,要善于打破常规,开阔学生的思路,避免思维定势的形成;五是要始终坚持对学生答题规范的训练,善于用生物术语表达问题,用生物学的思想分析解决实际问题。20__年的高考已经结束,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的将来,希望自己在新的起点上能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高三生物教师个人工作总结范文5学好生物其实并不难,我们如果找到行之有效方法,那就不难了。在我们的学习中我觉得至少要我们多加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学会收集处理信息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生活中处处蕴含着信息。如电视新闻、报纸杂志、媒体网络、旅游科技、综艺体育等,经常为人们提供大量的知识信息。这些信息中很多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鲜活生动的生物知识和敏感具体的生物问题,要善于收集和处理,不断补充丰富生物知识。让学生课外要注意博览群书,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如走进图书馆,访问互联网站,参加社会实践调查等,及时查阅收集、检索处理生物信息。这不仅是生物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也是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充实知识、丰富阅历的有效途径。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知识,要使自己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不断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培养勇于实践、创新学习的意识。

2、学会理论联系实际

生物知识内容十分丰富,实践性强,应用性广,学习时要紧密结合,密切联系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国内外新的生物技术等热点,让学生学习更贴近生活实际,更为鲜活有趣。例如,昼夜温差大的地区水果为什么很甜?肥胖是因为脂肪吃得太多吗?还可以调查或观察环境污染对周围生物的影响等。学生要尽可能地走进大自然,亲身感受生活中的生物知识和现象,将书本、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应用,培养观察分析、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实践创新的能力。

3、学会思考生物问题

学习生物不仅要认识和记住一些必要的知识,还要善于通过分析综合、对比判断,研究生命现象的特征与成因,思考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就要懂得学会思考分析生物问题。如运用综合的观点观察现象、分析联系、找出规律,比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运用对比的方法分析判断、比较异同、认识本质,如DNA和RNA的区别、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异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异同及联系等,形成鲜明而准确的印象。学生学习时要善于观察、勇于探索、敢于思考质疑,做生活和学习的有心人。

4、学会研究生物问题

学习生物的最终目的是运用所学的知识、观点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学会科学研究生物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是学好生物的法宝,也是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必备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培养生物科学研究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学习生物时,要善于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去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确定研究课题,如调查当地环境污染的种类(或现状)及其治理方案、调查当地某种常见遗传病的规律,通过查找资料、搜集信息,或通过调查访问、实地考察等,获取大量的信息资料,然后运用所学的生物知识、规律、原理、观点不断进行分析论证,从中归纳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观点。这种全新的学习模式,不仅可以培养同学们科学研究生物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同学们勇于实践、大胆创新、乐于合作、团结向上的精神。

5、学会记笔记

篇(5)

关键词: 教师情感 生物教学 影响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结合十多年的教学实践,最大的感触是:赋爱于教,以爱导学,努力让学生爱上这门学科,是搞好生物教学的关键。

一、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爱因斯坦说:“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师德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教师要始终坚持把教书育人作为从事教师职业的最高准则,认真备课施教,绝不敷衍了事,力争对每一个知识点都能心中有数,对每一个班级的情况都能深入了解,力求不断变换教学方法,以全新的视角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习惯,上每一节课都不迟到,总是比学生要先到教室,不让学生等老师,使用规范语言,任何情况下都不说不文明的语言,坚持与人为善,做到教学相长。以学生为中心,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感到老师可敬、可亲、可学。下课后不立即离开教室,而是走到学生中问一问,聊一聊,利用这个机会更多地了解他们,并加以鼓励。

二、保持独立的自我人格

“精神空虚,思想枯竭,志趣低下,愚昧无知等,绝不会焕发和孕育出真正的爱”。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学校出现一些不好的现象,如拜金主义、一些人唯利是图,违背教书育人这一基本宗旨;一些人心浮气躁,上课教学心不在焉,等等。对这些,学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们在鄙视这些老师的同时,也厌恶他们所教的学科。因此,教师一定要保持与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从穿着打扮、一言一行,到课堂教学都要严格按着教师的职业道德塑造“教师人格”,真正做有主见、有思想、能保持独立人格的人,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教师形象。

三、把握生物教学的“情感目标”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在教学中实现“三维目标”,而在课堂教学中,最容易忽视的也是情感目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力求以情感目标为牵引,把“三维目标”有机地融合起来,从而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正确看待学习,奋发图强。例如,在学习生态系统这一部分时让学生了解:森林锐减、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物种灭绝和环境污染等已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唤起他们的危机感和拯救意识,从而担起责任,具有使命感。纵观各种教学方法,只有坚持和谐施教、爱心式教育,用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才是根本。

四、营造和谐宽松求知的课堂氛围

爱心是打开心灵的钥匙,情感是沟通教师与学生的桥梁。课堂教学中要处处体现尊重,体现“爱”。林格伦指出:“如果学校不能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更多成功的体验,他们就会以既在学校内更在学校外都完全拒绝学习而告终。”从教师的角度讲,课堂教学一定要放弃传统的教育观念,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友善、和睦的师生关系,善于抓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作为突破口。我得知普通班的一同学要去参加市里的乒乓球比赛,利用他们的体育课陪同练球(我也是乒乓球爱好者),教他一些技巧,以表示我对他的关心和支持。从此他既崇拜我又信任我,上生物课特别认真,课后还经常提问,成绩提高很快,参加奥赛获自治区三等奖,期考全班第一,年级第三名。对他的进步,我及时予以表扬。到了高三,他的生物成绩在学校名列前茅,2009年高考生物满分72分他考了67分的高分。

五、建立平等、和谐、稳定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相互尊重是改善一切人际关系最基本的原则。教师必须认识和了解学生,尊重和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使学生深刻体验到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发自内心的关怀与爱护,都是为了使其不断取得进步,不断提高。比如上一届有名学生,生物课上因打球而迟到,班主任批评他顶嘴,下课后我走到他跟前,和颜悦色地与他交谈,最后告诉他:老师是关心你爱你才指出你的不足并希望你改正,希望你进步。从那以后,他上课开始听讲了,单元测验有了进步,高二会考时,该学生生物考试获得A等的好成绩,班主任觉得很惊喜。

六、放下师长架子,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作为一个教学主体,有其自身的思维特点和主体发展过程,这必然对其行为产生潜在的影响。而教师不可能对每个学生的发展历程中各个时期都深刻了解,对学生思维特点的形成和影响也就难以完全把握。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余,应尽快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再积极主动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了解学生个人成长过程中的诸多认识问题,及时帮助他们克服成长过程中的错误认识和心理障碍,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个性和创造性的思维品质,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逐渐走上热爱生物学习的轨迹。

七、结语

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根植于爱。用崇高的职业道德、良好的人格魅力影响和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这是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5.

篇(6)

关键词: 高中物理 校本课程 教学模块 教学方式

一、问题与缘起

(一)问题一:国家课程的先天弱点。

统一的国家课程为了更宏观地保障学习者的基本权利,保障所确定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更具普遍性、权威性,比较科学、准确。所以专家们要科学地研发材,面对全国并且长期策划、反复试验修改,但是,正是这种统一规划与印制的课程与教材先天地带来两项弱点。

1.较强滞后性

我们的世界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所以,国家课程的相对稳定性比起时展与科技进步,比起时时更新的网络世界与教师随时可做的补充与调整,统一印制的教科书难免显得“陈旧”,有着难以克服的滞后性。

2.较弱适应性

国家课程似乎可以满足所有人,而又难以满足所有人。在南北之间,城乡之间,基点不同,需求不同,态度不同,难以左右逢源,或者以为过易,或者以为过难,或者以为超前,或者以为陈旧,于是不仅无法满足各地区学习者的全面需求,而且难以满足同一地区每位学习者的不同需求。

(二)问题二:我校课程改革带来了全新要求。

自2000年起,我校开始全面启动校本课程工程,在高一、高二开设了大量旨在拓宽学生知识面、发展学生能力的各类校本课程,以求能让学生乐而好学、学而有获,能让教师改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行为,及时与新课程接轨。学校将物理、化学、生物学科并入同一门校本课程,称之为《走进科学》,由学生自主报名,每周四下午三、四两节课展开教学。

校本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这就必然将教师置于一个从未有过的战场。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大刀阔斧改革课程内容,照本(教科书)宣科是绝对不可能的;这也意味着教师必须重新思考教学方式,不然物理课仍是换汤不换药,学生对物理学习仍是不感兴趣,不得收益的。

二、认识与对策

(一)对策一:“瘦身”策略。

从物理学的发展历程来看,伽利略开创了实验研究的先河,他对自由落体的研究堪称科学探究的典范;牛顿经过对天体运动的长期思考,最终发现了万有引力,将地球与天体的运动规律统一起来,又是科学探究里程中的一大丰碑。电磁感应定律是法拉第实验探究的结果,麦克斯韦方程组则是理论思维的结晶。物理学革命的标志——量子论和相对论的创立,更是物理学上辉煌的成就。这些人物事件支撑起了雄伟的物理学殿堂,是整个物理学的“精华”所在。

所以,我们可以对现行物理课程进行“瘦身”,从物理方法和思维的角度,提取“精华”,剔除或删减物理教材中一些偏繁难旧的部分,向学生显示物理学中最重要、最伟大的方法和思维,向学生呈现庞大物理世界中与生活最息息相关的知识。

(二)对策二:“还原”策略。

纷繁复杂的物理原理、公式往往使文科班的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很深奥,感到物理学习很困难,从而丧失了学习兴趣,熄灭了学习热情。但同时,物理又是一门与生活最息息相关的课程,物理就在我们身边,当把物理知识置于学生熟悉热爱的现实生活情境中时,学生必然感到物理知识的亲切,从而燃起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所以,可以对诸多复杂知识体系进行“还原”,可以将学术化、书本化的物理知识创设于生活化情境中,以生活中的物理、科技中的物理向学生呈现知识,使学生在轻松学习、愉快学习中掌握原理、领略方法。

如将“呼啦圈”引过课堂,请学生亲身转动大小不同、轻重不同的呼啦圈,体会不同,分析摩擦力、向心力与呼拉圈转动是否平稳的因果关系,懂得其中涉及的公式及原理。这种经过“还原”的知识呈现显然比单纯通过解题计算的知识呈现更具趣味性,更具可理解性。

(三)对策三:“整合”策略。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中规定:所有学生要达到高中毕业水平,都必须完成物理学1、物理2的学习,必须从选修1—1、选修2—1、选修3—1系列中选学一个选修课程模块,即完成6个必修学分的物理课程学习。接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潜能及今后的职业需求再从选修1、2、3系列中选学若干个物理选修课程模块。共同必修模块是为全体学生设计的,是从学生学习基本的物理内容,了解物理学的思想和研究方法,初步认识物理学对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的影响的角度进行整合重组而成的。选修课程是在共同必修的基础上为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设计的,涵盖电磁学、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等高二学习的众多内容的选修部分再以三个侧重进行整合重组,分为三类(侧重物理学与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融合,侧重技术应用,侧重物理学的研究思想和方法)以供学生选修。

我认为,这种经“整合”成“模块”的知识体系让学生的学习充满了灵活性。而从物理学的研究思想和方法、物理学与人文科学的融合、物理技术应用这三个角度进行知识的整合,有利于理清重组成“模块”时物理知识的逻辑关系,有利于各“模块”间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互补。

三、设计与实践

(一)选择确定教学模块。

高中物理课程的具体目标体现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上,设计确定教学内容,需要从这三个维度来构思教学内容的安排。所以,我以体现物理学的研究思想和方法的主导思想设计“科学革命”中心模块,以体现物理学与技术应用的主导思想设计“知识应用”中心模块,以体现物理学与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主导思想融合设计“人文呼唤”中心模块。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科技发展中的各种问题的联系,吸纳社会发展中的新动态、新知识、新成果。

1.模块一——科学革命

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科学经历的是一条非常曲折、非常艰难的道路。然而,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往往是应用经过多次消化了的材料来讲授的,或者经过抽象的理论分析加以表述,把已有的知识系统归纳,形成简明扼要的理论体系,这当然是必要的,但是这样的教学方法往往会使学生对科学概念的产生和发展引起误解,以为什么结论都可用数学推导出来,从而失去了对观察和实验的兴趣。这样的结果使学生不了解科学是怎样来的,时间长了,必然削弱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扼杀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探究精神。

讲清科学发展的曲折性,在我的课里始终是一个重要的模块,是一条主线。我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科学的道路是不平坦的,科学家成功之路是艰险的,要准备付出比常人更多的精力和代价,必须有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善于继承又勇于创新,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牛顿怎样站在巨人的肩上、爱因斯坦十年的追光思考、居里一家的艰难困苦、卢瑟福长期研究阿尔法射线,以及量子理论早期发展所经历的曲折和磨难。从伽利略、牛顿讲到法拉第、爱因斯坦,讲他们的奋斗历程,讲他们的创造过程。物理学发展史中每一次飞跃,经过了多少准备,又遇到哪些矛盾。当带领着学生循着那些伟大科学家的足迹重返历史时,就会发现,在每一个公式,每一个定理后面都隐藏着一段血与火的历史。我以“科学革命”为模块让学生感受科学家慷慨的悲歌、胜利的喜悦;让学生体会科学家严谨的科学精神、瑰美的科学思想、求真的科学品质。

在教师充分占有相关资料后,应特别注意引领学生沿着如下线索开展研究。

(1)为什么会发生?一个物理事件之所以发生,必定有其历史背景和动因。

(2)事件的性质,有何特点?有何意义?在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

(3)有什么时代特点?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出现?有没有历史的必然性?

(4)为什么在这个地方?是什么社会因素决定的?

(5)分析人物的特点,他的成功要素。为什么会做出这个成果?

(6)他们是怎样作出成果的,所经的曲折和奋斗历程,以及从中可以得到的启示。

这样,每讲一个专题,每分析一个例子,从个例剖析中得到重要的物理知识和有益的启示,这些知识和启示并不是生硬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真实的历史、实际的资料、生动的情景把学生引向历史的场面,让他们自己去体会,自己去获益。

2.模块二——知识应用

学习物理,总离不开做题目,习题有什么功能?它有巩固知识的功能。但是,我们似乎把习题的功能最大化了,认为习题是应对考试,学得知识的唯一载体。大量做物理习题、搞“题海战术”,必然让许多学生死记硬背许多物理学的定理和公式,埋头苦干一些物理习题,但同时丧失了领略物理学美丽的思维方法,欣赏物理学巨大的现实作用,这使许多学生最为头痛,也使他们丧失了对物理学的兴趣。

所以,在这样的课中,要让学生少做物理习题,将大量的物理问题代以设计“知识应用”模块,将知识隐身于一个问题的解决,一个实验的观察,一个资料的搜索,一个故事的聆听,让学生在听、做、查、看中巩固知识,应用知识。

3.模块三——人文呼唤

狄更斯的《双城记》中有这样一段话:这是最好的时候,这是最坏的时候;这是智慧的年代,这是愚蠢的年代;这是信仰的新纪元,这是怀疑的新纪元;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我们将拥有一切,我们将一无所有;我们正在直登天堂,我们正在直下地狱……是的,当今社会每一人都会既有一种幸福感,又有一种危机感,科技的发展使人们的物质生活空前地富裕起来,但与此同时,地球上有限的能源及其他不可再生的资源也以日益加快的节奏被耗用掉。在与“原子能”这把双刃剑和平共处了55年之后,另一把基因工程和克隆技术的双刃剑又被握到了人们的手上。所以,如果说100年前人们曾怀疑科学是否会继续大发展的话,那么今天主要的担心则是科技能否被正确利用的问题了。

我们已经意识到,高度专业化的教育,让科学脱离了人文,让人文远离了科学。于是一个人,尽管可能是某种科技(或人文)领域里的专家,却对人类文化的更广大领域所知甚少,这一局限性导致自己专业活动中的短期行为和全局观念的缺乏。著名女科学家吴健雄指出,把人类文化已经长期分裂而造成隔阂的两种文化——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在学校校园时重新加以弥合,这是为了避免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出现危机而必须解决的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以“人文呼唤”为模块让学生了解人本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应与自然和谐相处,树立危机感和责任感。

(二)设计教学方式。

无论如何,高中物理课程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是学习方法上都对学生有较高层次的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教学活动、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学好物理的自信心,让学生有一个逐步适应和学会学习的过程,使他们在独立获取物理知识、探究物理规律、解决物理问题等方面获得具体的成果;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享受成功的愉悦,激发学习的热情和责任感。

1.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文科班的物理学习尤其需要实验。“说千道万,一看了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自主探索,发现规律,掌握和深化知识。而教师通过多种途径,设计、制作一些趣味性实验,则更易于让学生接受,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形成兴趣和求知欲。当趣味实验与厂制仪器实验在课堂上相互弥补、并驾齐驱时,物理课堂就具有了旺盛的生命力。

实验中要让学生主体实践,但是实验并不等同于让学生看一看,做一做。实验教学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可动手、可假设、可想象、可创新的开放的时空。所以,实验式教学一般应按以下四个过程进行:主体实验、思考探索、总结探索、想象创造。

以《电的来源》(两课时)为例说明:

第一阶段:主体实验

实验器材:气球、塑料包扎带、土豆、铜片、锌片、铁丝、铜丝、蜡烛、灵敏电流表、50米左右电线、导线若干

实验内容:

内容一:左手朝上拿住一充足气的气球,右手掌朝下快速摩擦气球,然后让右手掌心放在气球上,松开左手,观察现象。

内容二:塑料包扎带,一端打结,从另一端开始将塑料带撕成细条子,用左手自打结处开始迅速捋带子,观察现象。用湿毛巾轻轻揩一下,慢慢地在张开的塑料细条子从上到下捋一下,观察现象。

内容三:在土豆上插一片事先打磨过的铜片和一片锌片,用导线将铜片、锌片及灵敏电流表串联,观察现象;将一音乐贺卡的电池拆下,接入此土豆电池,观察现象。

内容四:取两段相同的铜丝和一段铁丝,将铁丝的两端分别与两根铜丝的一端绞合在一上起,两根铜丝的另一端分别接在一只灵敏电流计的两极上,用烛焰加热铁丝与铜丝的一个绞合端,观察现象。

内容五:把电线绕成周长5米左右的圈,一根线的两股可并联也可串联,接上灵敏电流表,组成闭合电路。两人握住导线两头用力甩导线,观察现象。

第二阶段:思考与探索

思考1:归纳这五种电的电本质。

思考2:这五种起电方式中各实现了怎样的能量转化?

思考3:生活中有与此五种起电方式相似的现象吗?

思考4:说一说生活中有关于这几类电的应用?

思考5:这些不同来源的电有共同之处?

第三阶段:总结探索

总结1:雷电的本质和内容一、二的电本质是一样的,都是摩擦而造成了物体得失电子。

总结2:这些电的来源虽不同,但它们均具有共同点,如电的热效应,电的磁效应,电的化学效应,电的生理效应。

第四阶段:想象创造

想象1:利用温差电制成热传感器。

想象2:利用水果和蔬菜制成环保电池。

2.讲座

讲座中教师要注意两点。(1)内容精练,点题确切。在充分积累占有相关资料后,要用个例剖析方法,寓教于史,引而不发。一件事往往可以得到多方面的启示,令人回味不尽。要把传授知识、科学普及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教师既要有形象资料,又要利用图片、录音录像、多媒体,介绍思想的精华,使其生动活泼而又意境深邃。(2)亲切动情,思想交融。在讲课中切不可说教,要像讲故事拉家常一样向学生介绍历史的经过。讲到动情处,确实要像演员进入角色那样,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当讲到科学家的生平事迹时,我往往是带着激情,歌颂他们刻苦钻研,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忘我精神。要把自己也融入这些历史过程中,要让自己首先受到教育,受到激励。

具体实施应侧重于两点:一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了解科学发展史,了解前沿科学知识,了解最新科学资讯;二是锻炼学生的思辨力,让学生根据掌握的知识对一些观点做出判断并交流论证。

3.主题活动

围绕着某一主题或某一知识,组织材料,设计活动,让学生在游戏、运动、参观中参与活动,获得体验,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在主题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教学场地的开放,不只教室是教学的场所,操场、阅览室、社区、工厂都可成为教学的“另类教室”。既然是活动,就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所以教师要充分准备活动的场地和器材,在教学中对学生加强管理和监督。

以《生活中的力学知识》(两课时)为例说明。

地点:操场

阵容:学生席地而坐,围成扇形。

过程:

(1)点球

①教师出示问题:怎样的点球命中率最高?

②学生讨论。

③学生活动:设一守门员,让学生分别以半高球、地滚球射门;多次射门后分别记录半高球和地滚球的成功率。

④提炼知识,得出结论。

(2)呼拉圈

①学生活动:让学生用同样大小的一重一轻两个呼拉圈运动,记录圈数。再让学生用

同样轻重的一大一小两个呼啦圈运动,记录圈数。记录多组数据。

②分析数据,得出呼拉圈的重、轻,大、小对结果的影响。

③提炼总结:呼拉圈中蕴含的摩擦力、向心力等力学知识。应选择怎样的呼拉圈?

三、拔河

1.学生活动:二人一组拔河。多人一组拔河。记录参赛人员的体重。

2.分析比赛结果,提炼相关知识。

3.讨论拔河技巧。

4.竞赛。

以个人、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在团体协作的基础上,比智能、比表述、比技能,在竞争中展示优点,正视弱点。

要注意的是,不能只为了竞赛而竞赛,而应注重赛后分析,交流比赛得胜或失败的原因,提炼其中涉及的知识和方法。

5.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可分为探索性实验、科技小制作、新科技问题的学习报告、社会调查、扩展性学习等几个不同的类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要注意为学生提供好的课题,所谓好的课题,我认为应具有以下一些特征:有趣的、与生活联系紧密的、有资源保障的。要注意让学生有自主选题的权利,只有是学生感兴趣的,想研究的课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探究欲望。学生认真完成了课题研究,要将学生撰写的课题报告进行答辩、展示,并将优秀作品在校公示栏里展出。

根据教学模块,我为学生提供了近20个课题超市,供学生分批选择研究。如有关“知识应用”模块设计了《“香蕉球”的路线是如何形成的》、《足球场上的力学知识》、《小轿车外部研究》、《刀具中的力学原理》、《自行车中的物理原理》等课题。有关“科学革命”模块设计了《诺贝尔奖中的物理学家的共性》、《物理课本中的科学家的中学时代》等课题。有关“人文呼唤”模块设计了《现代武器与人类的未来》、《噪声的危害与测定》、《核能的利用》等课题。另外,根据某些学生的“文学情结”还设计了《成语中的物理哲理》、《物理与文学》、《历史上的中国物理》等另类课题。

四、效果与影响

(一)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自信。

新奇有趣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体会到物理世界是一个神奇的世界,是一个诱惑人去探寻的世界。多变灵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学习的成功、学习的价值。如有一位学生在反馈表中这样写道:说实话,虽然我在高二时选择了理科班,但这个选择其实是很艰难的,因为我实在惧怕物理,但在高二选修课《走进科学》中我收获了意外的惊喜,老师的第一堂课就吸引了我。我恍然大悟,原来物理还可以这样学。上次把鸡蛋从四楼扔下去,我也想了一个方案,和同学们一起一试,果然成功了,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二)拓宽了学生知识面,培养了综合能力。

在这样的物理学习中,学生学习的内容与生活、科技紧密结合,使物理应用于实际,将物理问题生活化,将生活问题物理化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拓宽了知识面,能力也得到了培养。一学生是这样评价的:老师为我们讲各种各样生活中的小发现、小科技,把生活中很常见但我们难以解释的知识通过很有趣的方式表现出来,而不是纯粹依靠物理计算的枯燥方法。老师总是微笑着通过讲故事、做实验、看影片把深奥的道理解释出来,让我们懂得了许多道理。老师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让大家共同思考问题,使各种难题迎刃而解。

(三)优化了学生学习方法和行为,促进了学生物理成绩的大幅度提升。

在这样的物理课上,教师特别关注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维度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行为,让学生在整个物理学习中大大受益,事实上,从开设《走进科学》的这四年来,我校的物理成绩一直在创造着以三流的生源考出二流甚至一流的成绩的这样的奇迹。特别是最近两年来,我校高三的物理成绩始终能与萧山中学并驾齐驱。

(四)为学校校本课程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课程内容和实施方式。

学校四大校本课程之一的《走进科学》虽然已开设四年多了,教师精心打造的物理“模块”式教学在让学生受益同时,也为《走进科学》提供了大量资料和经验教训,为《走进科学》其他两学科化学和生物也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方式,推动了整个课程的发展。

五、思考与感想

(一)教育者首先要受教育。

三、四年作为主打军开设校本课程,让我深感学习的力量。为了占有充分的教学资料,往往是图书馆、阅览室、因特网、同组教师轮流跑,研究材料,提炼模型、设计问题,每一个过程中都可能会有拦路虎,平时稍有空闲也不敢懈怠,总是想着要去看书,要去搜集信息,不然下节课上什么?怎么上?就是场地的准备,器材的准备也要大花精力。上好一堂自感满意的课,其工作量是国家课程的一节课远远难以相比的。但我又细想,之所以能坚持下来,是因为几年来把校本课程开得越来越兴旺,不就是我在教育学生的同时自己也受到了教育吗?我受到科学先辈们的激励,他们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首先给了我力量。我受到学生对我上课热烈欢迎的激励,他们满怀信心、衷心爱戴令我感动不已。我受到挖掘到的信息材料的诱惑,令我自己也颇受启发、深感兴趣。

(二)这样的物理教学值不值得?

我要说,很值得。试想,当学生离开校园,三年、五年、十年,他很可能会忘了正正规规的物理课,但他可能会记住了有这样一个老师在这样一个课堂让他扔过鸡蛋,让他凭空发过电,让他一板一眼地研究过核能。这就很值得了,如果这能对他们的成长起一点引导作用,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学生受到启发,这也算是一个了不起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文庠.探秘物理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