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2 15:06:2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工业化学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英文名称:生物医学与环境科学(英文版)
主管单位:卫生部
主办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16开
国际刊号:0895-3988
国内刊号:11-2816/Q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8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SCI 科学引文索引(美)(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多媒体网络教学研究性学习建构主义一、问题的提出
研究性学习观是基于人类对学习活动的不断认识,逐步形成的一种现代学习观。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主动探究,然而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学条件和学习时间的限制,完全在现实场景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是不太现实的。
另外,由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性网络的普及,计算机辅助教学方式的出现,使教学手段有了新的变革。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大大优化了科学课堂教学,它对文本(Text)、图形(Graph)、静止图像(Still Image)、声音(Audio)、动画(Animation)和视频(Video)等信息具有集成处理的能力,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提供一个全方位的交互环境。网络技术由于它资源共享,信息全面、量大、实时、快速从而全面补充了科学教学资源的不足,尤其是与科学相关的生产、生活、社会和现代科技方面的教学素材。网络化学习环境具有图文、音像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界面,为学生提供的大量、便捷的资料,犹如一巨形图书馆,学生可以对选择出的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和加工(排序、重组、变换、存储);学生可以和教师或其它学生直接通讯(咨询、辅导、讨论、交流),并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公布自己的观点或想法,寻找知音、倾听建议,不断激发学习兴趣;最终的作品或成果可以在网上,与教师或其它学生实现信息共享,激发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可以说,网络为研究性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基于多媒体网络技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优势
教育的信息化、信息的民主化,意味着知识传递方式、途径等方面的变革。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的掌握和运用,需要依托相应的载体。最初的研究性学习获取信息的渠道是访问信息情报中心、访问专家学者以及调查研究,等等,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通信技术在教育中的不断深入运用,人们对教育信息技术作用的认识逐步深入,“信息技术不是外在于人的思想活动的单纯工具,而是思想的延伸和直接表达”。研究性学习的信息来源因此变得更加丰富快捷了。
从教与学双方来看,教师角色中“知识来源”的作用将部分由网络替代,即技术也可承担部分的教师角色。特别是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条件下,由于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分离,使得网络的作用和地位变得更加突出。
第一,网络的对话时间是由学生自主选择的,学生面对网络,他可以查询资料也可以对话。选择对话是他所需的,是内驱力驱使他通过对话方式解决问题。
第二,网络中的人物是平等的,因为在虚拟的环境里,每个人的角色是平等的。在平等的氛围中,大家都拥有话语权,平等的话语权促进学生尊重自我,释放自我。在对话的激励与碰撞中,学生容易释放出真实的想法,潜力得到激发。
第三,真实生活中,我们或因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关系,不得不带着不同的“假面”,扮演着各种角色以得到接纳与认可。这样的角色扮演固然能让人“和谐地适应”社会生活,也容易使我们从掩饰自己开始渐渐地失去自我。虚拟的网络世界,容易消除交流沟通中由于过失行为导致的人际关系损害危险,我们容易摘除“假面”,展现真实自我。
第四,网络上的资源非常丰富,一些研究性学习需要的资料和信息,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获得,大大节省了研究的时间,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可见,计算机网络技术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全面、丰富的资源保障和方便、快捷的技术支持,为研究性学习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实施创设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对具有新时代气息的教学模式的探讨和研究,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科学研究性学习的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初探
1.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新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即各种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主义的方式而获得。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友好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情境、协作、问答、网上阅读、讨论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构建学生自己的知识库。研究性学习内容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电脑媒体则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助学习、讨论、问答、阅读、交流和写作的媒介,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
2.网络环境下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
上网的目的,不只是欣赏,更重要的是获得信息、获得知识、提高能力。而现代信息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文字信息的迅猛增长。在“知识爆炸”的严重挑战面前,在日益发展的网络社会,自觉学习和处理信息在人们工作、学习、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培养网上研究性学习能力,对学生来说,是丰富知识适应未来社会的迫切需要。同时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使他们能综合应用物理、化学和其他科学知识、技能解释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自学能力是四种能力的核心,包括能自觉看书,上网浏览、交流、讨论、查阅资料,用工具书去获取知识等的能力。在各种形式的研究性学习中获取资料、信息和知识,这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主要途径。在科学教学中,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获得良好的科学意识,学习多方面知识,还能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自我发展的能力。变学会为会学,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四、基于多媒体网络的研究性学习模式
1.教学模式
网络环境下的科学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不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而是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促进和指导作用。在一定的情境下,学生通过自由探索、自主学习及协助学习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2.教学方法
在以“学”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支架式教学法”“抛锚式教学法”和“随机进入教学法”等。根据教学内容及所选择的教学法,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应有不同的设计。
五、基于网络的科学研究性学习的实例
网络为研究性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网络化的学习环境,犹如一个巨型的图书馆,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便捷的资料,学生可以对选择出的信息资料进行加工(排序、重组、变换、存储);学生可以和教师或其他学生直接在网上交流(咨询、辅导、讨论、交流),并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公布自己的观点或研究学习思路,寻找知音、倾听建议,不断增强学习兴趣;最终的研究成果或学习报告可以在网上,与老师及同学实现资源共享。
我校八年级的研究课题《汽车尾气对生物的影响》,就是基于网络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一个课例。在引导同学们围绕“汽车尾气对生物的影响”这个主题,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1.研究课题的选择
研究性课题的选择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到学生探究问题的自主性及探究过程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险需求是青少年学生普遍具有的心理特征,在符合他们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的探究活动中,学生们兴趣盎然,动机强烈,情绪高涨,综合运用知识探究实践的效率特别高。
在《汽车尾气对生物的影响》的研究主题下,学生通过讨论确定的分题目是:
(1)假如我们几位同学是区林水局的总工程师,面对日益严重的汽车尾气污染,我们将怎样规划我区的绿化体系?
(2)如果我们几位同学是交通警察,面对尾气污染的困扰,我们可能受到何种伤害?可以采取什么方法尽量减少这些伤害?
(3)假设我们几位同学是校长,学校操场的位置正好在交通繁忙的公路边。近来,很多学生抱怨说,在做操时候,操场总是烟尖滚滚,外面公路的汽车废气呛人呛得历害。我们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4)假如我们几位同学是校园环保站成员,我们怎样利用植物进行校园空气的污染检测?
2.“合作小组的建立”强调全程探究、全员参与
由研究课题相近、兴趣相仿的同学自愿组成合作小组,每组3~6人。在组建小组时,老师视情况进行协调、帮助。如帮助个别因某种原因未能落实到组的同学加入到合适的课题小组。每位同学在课题合作小组中担当一部分的研究任务,随着研究的深入,参与程度的提高,自身潜能的“富矿”得到开发,提高了探究实践的能力。
3.“课题实施”的过程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汽车尾气对生物的影响》课题实施的大致过程如下:
(1)对320国道的各种汽车尾气的分类、取样――汽车尾气的污染规律统计。
(2)利用网络查找有关资料(汽车尾气的主要成分;汽车尾气对生物的危害;汽车尾气与酸雨形成的关系;近年来,我市采取的降低汽车尾气污染的方法、成果;如何通过生物手段降低汽车尾气污染等)――与汽车尾气污染有关的网络调查数据。
(3)问卷调查。公众(家庭、学生)对尾气污染的态度,专家访谈,部分责任部门的态度调查。
(4)网络论坛发表小组或个人意见。对我区降低汽车尾气污染方法的评价――提出适合本地区的降低尾气污染的可行性措施。
(5)向区环保局提出具体措施(呈交建议书)。
(6)调查成果展示(多媒体报告及小论文校内展览、网上;研究成果汇报展示班会;小论文答辩等)。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给学生设定起点,告诉他们到达终点时的要求,以及一些必要的帮助因素(如Internet网址和文献检索方法)后,就让学生上路,老师只是探究学习过程中的指导与参与者。
4.报告的撰写、研究成果的展示、答辩或宣传
报告的撰写有:
(1)制作工具,用PowerPoint制作报告。
(2)有关概念介绍(汽车尾气、硫氧化物、PH值、氮氧化物、光化学烟雾、颗粒污染物、大气污染指数等)。
(3)污染源分类分析结果。
(4)汽车尾气的成分及危害。对人类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的影响;对植物生理的影响;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学生可根据不同的研究题目侧重某一方面进行分析)。
(5)说明汽车尾气与酸雨形成的关系、酸雨的破坏力及酸雨对动植物的危害(研究题目与酸雨不相关的小组此项可略去)。
(6)写出适合本地区降低汽车尾气污染的可行性措施的建议书问,注明引用资料的文献及网址。
研究成果的展示:将各小组的成果报告在学校宣传窗展出;在街道宣传窗展出;在校园网上;在ENO网上(ENO的全称是 Environment Online,是一个为环境问题而设的全球性网上学校,目前,全球已有40多个国家的70所学校加入了ENO组织。)随着研究成果的网上,成功感也会在同学们的心中油然而生。
答辩或宣传:学期末,我校八年级部分班级举行了别开生面的学生研究成果汇报展示班会,课题组长们一个个走上讲台,向全班同学一一展示他们拍摄的照片资料;制作的成果报告。
六、多媒体网络科学研究性学习的思考
1.学习资源方面
应该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Internet是最主要的学习资源,但学习资源不能局限于Internet,还应该使用各种传统的学习资源,特别应该利用好图书。如果本校图书馆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需要,则应充分利用大学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另外,以前学生的研究成果也是现在学生的重要的学习资源,而现在学生的研究也将为以后的同学提供参考,整个资源库是由社会、师生所共建的。
2.关于指导教师
不能够局限于同一学科教师,而应该是多学科教师对课题小组进行指导。如《进行基因研究的科学家的合作方式》这个课题,科学教师为主来进行指导,而论文的撰写,又需要语文教师的协作指导。我们应该寻求多学科教师的合作教学。
3.对于选题的指导
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选题,而不是教师包办代替。对学生所选的题目,我们应该进行鼓励,不能因其“幼稚”而给予否定。我们还应该引导学生避开那些成人化、功利化的题目,对《长寿能够遗传吗?》《怎样复制恐龙》这类兴趣性为主的研究课题,我们应该加以鼓励。
4.关于评价
研究性学习评价要重在学习过程而非研究的结果,重在全员参与。因此,应该从学生参与研究活动的态度、学生在研究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学生在研究活动中所取得的成果情况和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等几方面来进行评价。可以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展示活动的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5.关于网络
研究性学习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优势,但不能过分依赖网络。研究性学习对网络的技术要求日益增加,网络资源共享、及时评价反馈、信息交流展示等功能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要求日趋明显。然而,尽管网络为研究性学习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它决不能替代现实情境中的学习。网络技术本身的局限性以及自然科学课程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并非所有的研究性学习都可以借助网络实施,尤其是在那些需要实地观察和动手操作的研究性学习中,大部分的研究工作还需要通过实际情境中的学习活动来完成。在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实施中,一定要结合教学实际,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方法和媒体手段,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和能力的培养。
七、结束语
20多年的应试教育,使教师队伍的知识面越来越窄,而研究性学习涉猎的领域非常广泛:天文、地理、工业化学、自然、网络、电子商务……这对我们教师本身就是一种挑战。在研究中学习,在合作中提高,是信息时代赋予教师的重要任务。在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下,运用新型的网络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的容量不断扩充,课外知识面不断扩大,运用电脑网络的能力逐渐增强;学生能很好地发挥想象及创造能力,师生关系处于平等、和谐的融洽状态;人机互动灵活多样,学生之间合作加强,凝聚力提高。因此,为了适应未来的网络社会,教师应努力积极地创造真实的多媒体网络环境,运用新的自然科学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培养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及使用电脑操作的能力,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丰富的网络资源下,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自己实际,自由地整合和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而这种教学模式也正体现了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素质教育观。
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但目前,研究性学习特别是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才刚起步,应该如何为这种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如何把握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的关系?如何深入持久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相信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和研究性学习的推广,我们将迎来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春天。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